在台灣,超過8成的異位性皮膚炎在嬰幼兒時期發病,許多病童常因為皮膚乾、癢,將身體抓得又紅又腫,甚至流血、流膿,讓父母非常憂心。
很多醫師會建議父母幫小孩擦乳液,以改善症狀,但乳液種類這麼多,到底該如何挑選?每天擦1次就好,還是癢了就擦?乳液和藥膏能同時使用嗎?《Hello健康》帶您了解乳液的挑選重點及使用須知!
為什麼擦乳液能改善異位性皮膚炎?
正常人皮膚角質層的細胞與脂質排列緊密,如同一道磚牆,能將水分保留在角質底下,同時阻絕外在刺激物質侵入。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角質層排列鬆散、充滿縫隙,就像一道蓋壞的牆壁,無法阻絕過敏原侵入,水分也會不斷從表皮流失;過敏原侵入會讓皮膚容易癢,水分流失則會讓皮膚變乾,一旦極度乾癢,就會使人忍不住搔抓,進而再次破壞角質層,讓縫隙變大、陷入症狀愈來愈嚴重的惡性循環。
外用藥膏能消炎,讓皮膚比較不易癢,而乳液則能留住水分,使皮膚比較不易乾、裂,幫助重建表皮屏障。(延伸閱讀:類固醇藥膏強度分7級,皮膚癢該擦哪款?超詳細類固醇藥膏選用指南!)
異位性皮膚炎保濕品怎麼選?乳液、乳霜的差異?
不少人認為乳液泛指所有外用的保濕產品,但依成分、水分及油脂比例的差異,保濕產品可分為以下3種: 乳液(Lotion):由粉末物質溶於水製成,油脂比例較低,揮發速度較快,且揮發時皮膚會有冰涼的感覺,因此有些微的止癢效果。 乳霜(Cream):油脂含量較高,保濕效果較持久。 油膏(Ointment):凡士林就是油膏的一種,油脂含量最高,具有保護、軟化及高黏稠的特性。
3種保濕產品的使用時機: 乳液:適合日常保濕及夏天使用,因為乳液揮發快,不會將汗水鎖住、滋生細菌。 乳霜:適用於明顯乾燥的皮膚區域,例如臉、手或手肘,或在秋冬天氣乾冷時使用。 油膏:適用於嚴重乾燥的皮膚區域,也可以在塗抹乳液、乳霜之後進行二次補強。
異位性皮膚炎乳液挑選3大重點
乳液由於水分較多,成分較複雜,挑選時建議可參考以下3點,避免擦了無效或使症狀加劇: 無色素、香精或香料: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較敏感,容易受到化學物質刺激,因此最好選擇未添加色素、沒有明顯香氣的乳液。 乳液成分愈單純愈好:減少刺激、誘發過敏的可能。 避免動物性油脂: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較容易對含有動物性油脂的產品過敏,例如蜂王乳、綿羊油或馬油等。
異位性皮膚乳液怎麼擦?1天擦幾次?
通常洗澡後可先全身塗抹乳液,並於較乾燥的部位塗抹乳霜,若有某部位特別乾燥,或在秋、冬乾冷季節,則可再塗抹油膏加強。
擦的次數主要視皮膚的乾燥程度而定,若每天擦1次就能讓皮膚維持滋潤,就不必多擦;若塗抹後數小時皮膚就感到乾燥,就可以再次塗抹,但要注意,不可過度塗抹,反而讓汗水、細菌悶在皮膚表面,可能引起發炎、起疹。
若塗抹乳液時要擦藥,因為乳液揮發速度快,可先塗抹乳液,再用藥膏塗抹症狀較嚴重的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