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日本名醫森勇磨談新書:如何做到40歲以上不用跑醫院?你我都該知道的「預防醫學」

專訪/日本名醫森勇磨談新書:如何做到40歲以上不用跑醫院?你我都該知道的「預防醫學」

(日本名醫森勇磨 在《Hello健康》專訪中,提醒台灣讀者「生活中多加實踐,才能擁有幸福的下半場人生。」圖片授權:森 勇磨醫師©Fujioka Toru)

前往文章結尾

這篇文章僅限《Hello健康》會員觀看,請登入或註冊會員,以觀看全文

立即登入/註冊會員

日本名醫森勇磨在2022年開設YouTube頻道,吸引近48萬訂閱,累積觀看次數超過4千萬,成為網路當紅名醫;他2021年出版首本作品,倡導正確醫學資訊,希望讀者在愈活愈長壽的同時,也能活出沒有遺憾的人生;該書中文版《這樣預防,40歲以後不用跑醫院》2023年1月在台發行,分享讀者74個不生病秘訣;《Hello健康》特別為您專訪森勇磨醫師,讓您了解「所有人都該知道的預防醫學」。

森勇磨醫師畢業於神戶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擔任藤田醫科大學醫院急診室及病房醫師,之後開設YouTube頻道「預防醫學ch∕∕醫師監修(予防医学ch /医師監修 ウチカラクリニック)」,以輕鬆動畫說明各種預防醫學的重要性;其中一支關於「沉默的器官」胰臟癌的凶狠及高致死率,推出至今已累積超過6百萬次觀看。

森勇磨醫師認為,日本因為推行「國民皆保險制度(國民健保)」制度,就醫方便,卻也因此讓日本的健康素養下降至全球最低;他同時也提到諸多外界加諸日本人的錯誤印象,例如注重養生,其實早因飲食西化而非人人如此;另外,他也認為,從「初級預防」觀點來看,改善生活習慣,如睡眠、飲食等,有助改善身體狀況;最後,他也特別對台灣讀者呼籲,希望在看完書後,生活中多加實踐,延長健康預期壽命,擁有幸福的下半場人生。

《Hello健康》受皇冠出版社之邀,與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馬偕紀念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簡定國,以及同為知名網紅醫師與作家的YouTuber蒼藍鴿、許書華及中醫師羅珮琳、營養師朱瑞君等,共同擔任《這》書推薦,

以下是《Hello健康》為您整理的專訪內容: 從「預防醫學」觀點來看,您書中提到:「日本人的健康素養是全球最低」,但日本人的「預期壽命」在全球卻是名列第一;就算日本有完善的健康醫療制度,這兩者之間的落差可能造成包括個人及社會層面何種嚴重後果?

日本有「國民皆保險制度(國民健保)」,加入保險者在適用保險的範圍可以用低廉的價格享受醫療服務。不過,在緊急時刻因為就醫方便,使得國民的預防意識變得薄弱。另一方面,歐美國家沒有這種制度,一旦罹患重病,自行負擔的醫療費用龐大,所以歐美人對自身的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的意識較高。健全的醫療保險制度固然好,卻也讓日本人的健康素養下降。

森勇磨

糖尿病又被稱為「沉默的殺手」,您書中提到,日本約有一千萬名糖尿病前期患者,但這與外界普遍認為「日本人注重飲食養生」印象有落差,您覺得造成如此高比例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主要原因為何?

比起歐美人,日本人罹患糖尿病的肥胖程度較低,有時就算肥胖程度不高也會得糖尿病。那是因為,日本人分泌胰島素(降低血糖值的激素)的能力較低。至於外界普遍認為日本人注重飲食養生這件事,近年日本人的飲食習慣逐漸歐美化,並非人人都是如此。

森勇磨

專訪/日本名醫森勇磨談新書:如何做到40歲以上不用跑醫院?你我都該知道的「預防醫學」日本名醫森勇磨。© Yuma Mori 台灣衛生福利部曾提醒,「無慢性病毒肝炎感染」的肝癌患者比例將增加,並提到日本已見到此趨勢,從2000年的1成增加到2010年的2成4,您對此意見為何?您書中提到應特別注意「數值正常的隱形脂肪肝」及控制「身體質量質數」(BMI),是否也與此趨勢有關?

的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的增加與無慢性病毒肝炎有關,要預防這些疾病必須進行適當的體重管理(減重),為此要確認自己有無脂肪肝,若發現有脂肪肝要有危機意識,多留意容易忽略的BMI數值。

森勇磨

您書中提到,從預防醫學觀點來看,癌症可分為「可預防」、「可早期發現」及「目前尚無法預防、早期發現」等三種,但前二種分類中列舉的多項癌症,在日本篩檢率多數偏低,您覺得主要原因為何?有何提高篩檢率的更好建議?

我認為主因是問題1回答的健保制度。為了提升篩檢率,日本有些地方自治團體推行「自費500日圓篩檢」的低價篩檢服務,但自治團體的意識培育、提升認知的對策、建立激勵制度等,以及大企業致力於健康經營,具備正確的健康素養,讓員工接受癌症篩檢也是必要的對策。

森勇磨

您在書中針對「健康飲食」提出多項較少見的見解,例如:有益身體的營養補充品只有2種、不必在乎超商或超市食品添加物等,最後提出以「總分」作為延長壽命的飲食習慣建議,你覺得對讀者來說,最難配合此原則進行的可能原因為何?

「簡單易懂」的具體行動變化比較容易產生成就感,像是服用營養補充品、攝取健康食品等。至於以「總分」調整飲食,「實行感」稍顯薄弱,雖然養成習慣後會變得容易持續進行,但變化的時間點也是令人難以維持動力的部分。

森勇磨

您在「生活習慣」部分,您在書中也提出諸多建議,例如:抖腿對久坐女性造成死亡風險下降,以及「午睡超過1小時會提高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等,您覺得生活習慣在「預防醫學」扮演的重要性為何?

現代醫學尚未有徹底解決「遺傳」這個障礙的有效方法,因此以「初級預防」的觀點來看,改善生活習慣可說是根基。特別是每日習慣(睡眠、走路步數、飲食等)的累積對身體狀況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這是必須優先留意的重點。

森勇磨

專訪/日本名醫森勇磨談新書:如何做到40歲以上不用跑醫院?你我都該知道的「預防醫學」日本名醫森勇磨。© Yuma Mori

針對台灣喜愛此書的讀者,您是否有何特別建議或想對他們說的話?

《這樣預防,40歲以後不用跑醫院》是以國外論文為基礎,廣納想讓普羅大眾知道的健康資訊,進而度過沒有遺憾的人生。我想對台灣的讀者會有值得參考的資訊或是以往不知道的事,希望各位能夠在生活中多加實踐,延長健康預期壽命,擁有幸福的下半場人生。若對書中內容有任何疑問,敬請不吝賜教。

森勇磨

書名:《這樣預防,40歲以後不用跑醫院:日本名醫最強「預防醫學」聖經!74個不生病終極秘訣!》

作者:森勇磨

出版社:皇冠出版社

你有腎上腺疲勞嗎?腎上腺疲勞不是病,長期疲累恐是過勞、生病

你有腎上腺疲勞嗎?腎上腺疲勞不是病,長期疲累恐是過勞、生病

「腎上腺疲勞」是數年前被創造出來的新名詞,指一人因長期過勞、腎上腺出問題,導致身體疲憊不堪、精神不濟,無論如何休息或食補皆無法改善。

當腎上腺疲勞一詞推出時,不少人皆認為自己有腎上腺疲勞,坊間也有許多相應的營養品與民俗療法。但腎上腺真的會疲勞嗎?《Hello健康》帶你一探腎上腺疲勞的真相,瞭解為何會腎上腺疲勞,以及腎上腺疲勞所隱含的真實問題。 腎上腺疲勞是什麼?

腎上腺是位於腎臟頂部的兩個小腺體,會分泌醛固酮、皮質醇及雄性激素等眾多神經傳導物質,影響層面廣泛。其中,皮質醇負責升高血糖及血壓,讓身體應付壓力與緊急狀況。

所謂腎上腺疲勞,可解釋為當人短期承受壓力時,腎上腺會分泌大量皮質醇,刺激身體釋放能量來對抗壓力,但若人長期承受壓力、缺乏休息,腎上腺就會不斷分泌皮質醇,直到腎上腺疲勞,無法正常供給皮質醇;此時身體反而缺乏多餘能量,足以應對每日繁重的工作,使人開始覺得累或提不起勁。 腎上腺疲勞的症狀

腎上腺疲勞的常見症狀如下:

睡覺仍無法改善疲勞 早上起床困難 若不經常進食,易感到疲倦、頭暈或情緒不穩 需經常藉茶、咖啡或可樂提神 常吃過鹹或過甜的食物 身體虛弱、肌肉無力 需花較久時間才能從壓力、疾病復原 性慾降低

腎上腺疲勞其實不是一種病

根據美國內分泌學會聲明指出,腎上腺疲勞其實不是一種疾病,沒有任何科學研究或證據指出腎上腺損傷或皮質醇分泌下降,會導致疲勞或其他症狀。事實上,更有內分泌學者針對腎上腺疲勞進行研究,發現有疲勞問題者和健康者,兩者的皮質醇水平並無太大差異。

其實,腎上腺疲勞就是一種慢性疲勞的現象,如同中醫所說的陰虛陽亢,描述一人因身體代謝失常、自律神經失調,而有虛弱、疲勞等症狀,其英文「Adrenal fatigue」一詞,也出自於一位美國整脊椎師與自然療法(民俗療法)醫師James Wilson。

慢性疲勞的原因眾多,舉凡長期過勞、工作壓力過大、睡眠不足或貧血、自體免疫疾病、精神疾病,以及腎臟、肝臟或心臟問題等皆有可能,將腎上腺疲勞視為一種現代病,會讓人忽視身體或環境的潛在問題,反而失去檢視與改善的機會。

你有腎上腺疲勞嗎?腎上腺疲勞不是病,長期疲累恐是過勞、生病

你是腎上腺疲勞還是過勞 ?

根據勞動部最新國際勞動統計資料指出,台灣工時在世界排名高居第四,顯見工時過長在台灣是普遍性問題,進而衍生過勞問題,,做不完的工作常需要帶回家或犧牲假日處理。過勞不僅會導致缺乏運動或飲食不正常,有人可能藉由抽菸或喝酒紓壓,種種因素長期累積起來,便會引發糖尿病、代謝症候群、中風或心臟病。

多數有腎上腺疲勞問題者,皆有過勞情形,因此改善過勞及維持健康生活才是首要重點。建議生活盡量維持作息正常、飲食均衡及睡眠充足,並多運動、多從事喜歡且有益的活動,例如閱讀、聽音樂或料理等來紓解壓力。

但若已調整生活,疲勞問題卻不見改善,則可就醫檢查,找出潛在的健康問題,可能是慢性病影響,也可能是心理問題所致,找出問題才能及早改善,避免進一步惡化。

結石不會痛要拿掉?腎結石4大手術治療方法、優缺點、手術時機全解析!

結石不會痛要拿掉?腎結石4大手術治療方法、優缺點、手術時機全解析!

國人每10人就有1人有結石的問題,男性又比女性高出2~3倍。雖然得到腎結石,起初不會有明顯症狀,但若結石逐漸變大、阻塞尿道時,便會導致腰部痠痛、解尿困難或血尿。

究竟何時應接受腎結石治療?哪些手術可協助排出腎結石?《Hello健康》帶您一起了解腎結石的4大治療方法,認識各項腎結石手術適用時機與優缺點!

腎結石怎麼辦?符合4項指標快就醫

臺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陳嘉宏主治醫師指出,患者是否應清除腎結石,可取決於4項指標:疼痛感、反覆感染、持續變大、影響腎功能,建議病患一旦發生上述情形,即應盡早就醫治療,以免病況加劇。 腎結石能自然排出嗎?哪些方法能幫助排出腎結石?

一般而言,若患者體內的腎結石小於5毫米,且無腰部痠痛、解尿困難或血尿等症狀時,多可透過尿液自行排出體外,但若患者有疼痛、排尿困難等不適時,醫師則可能會開立止痛藥(如普拿疼、布洛芬)為病患緩解疼痛,並利用平滑肌解痙劑藥物(如補斯可伴糖衣錠),幫助患者的輸尿管擴張,加速結石排出。

除藥物治療外,腎結石症狀較輕微的患者,每日應至少飲水2,000~3,000毫升,並搭配規律運動,有助結石自然排出。(推薦閱讀:腎結石飲食禁忌與建議|預防結石、避免復發要吃什麼?

然而,如果病患體內腎結石已超過5毫米大,便可能會造成嚴重阻塞且難以自行排出,需透過手術才可將結石清除。

腎結石手術住院幾天?有哪些後遺症?認識4種腎結石治療手術

目前泌尿科醫師通常會透過以下4種手術方式,清除病患體內的腎結石,建議患者先與醫師討論,評估自身身體狀況、結石大小與位置等因素,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1. 體外震波碎石術(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ESWL)

醫師會先使用X光或超音波進行定位,找出結石所在,再經由特殊儀器由體外打入震波,經過水及身體組織傳導,利用震波能量將體內結石粉碎,之後便可透過小便排出。

體外震波碎石術屬於非侵入式手術,亦為門診手術的一種,患者毋須住院觀察,且術後恢復期短,但缺點就是無法處理體積過大(超過2公分)、過硬、沉在下腎盞的結石,且復發率達7成以上。患者於治療過後,需遵照醫師指示,多喝水與適度運動,才可避免腎結石再度復發。

由於肥胖者震波需穿透距離較遠,所以透過體外震波碎石的效果可能並不理想;正服用抗凝血劑的病人與孕婦也不適合做體外震波碎石術,否則可能會引發出血,以及傷害到腹中的胎兒。

結石不會痛要拿掉?腎結石4大手術治療方法、優缺點、手術時機全解析! 2. 經皮腎造廔碎石術(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NL)

經皮腎造廔碎石術手術時間約1~2小時,主要是透過超音波或X光定位引導,從後腰部打洞後,將導管放入腎盞內,接著再擴張經皮管道,置入內視鏡,並以碎石機械擊碎結石,最後以取石鉗夾出碎石;若結石不只1顆,又分散不同位置,可能需多打幾個洞,將碎石分別清除,但可能增加病患不適。

此手術能有效處理2公分以上、體型較大的結石,且清除也較為徹底;缺點則是手術過程出血風險較高,術後可能會留下傷口、出現血尿、疼痛感較為強烈且恢復期較長,約需住院觀察5~7天才可出院。 3. 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Flexible ureteroscopy)

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是利用可彎曲的軟式內視鏡,經尿道口進入,再搭配高功率雷射,將腎臟內部的結石擊碎。

腎臟結石可細分為上、中、下腎盞結石,軟式輸尿管鏡最多可彎折至270度,有效找出任何存在於腎臟內的結石,甚至連體外震波不容易定位的結石也能擊碎,而且如果同時有好幾顆結石,或者2側腎臟皆有結石,亦能一併處理。

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後不易出血或造成傷口、術後恢復速度快,通常住院3天即可出院,但此術並無健保給付,患者需自行負擔較高昂的手術費用。

患者若有輸尿管狹窄、心肺功能不佳、無法全身麻醉的情形,便不適合接受軟式輸尿管碎石術。

4. 迷你腎臟鏡碎石手術(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Mini-PCNL)

迷你腎臟鏡碎石手術是由經皮腎造廔碎石術改良而來,醫師會先透過超音波定位,找到腎結石位置,再放入1個半徑僅0.3公分的管鞘後腎臟鏡,將結石擊碎。

此種手術方式較經皮腎造廔碎石術傷口小,且血流量不多,復原速度也比較快,但因器械較小,對於處理大顆或多顆結石的效果較差,需仰賴醫師的技術,才能有效清除腎結石。

小孩尿道下裂怎麼辦?尿道下裂原因、症狀、分類及治療解析

小孩尿道下裂怎麼辦?尿道下裂原因、症狀、分類及治療解析

根據統計,每300位男嬰中,就有1位患有尿道下裂。尿道下裂因為不影響幼兒生長發育,多數症狀輕微,加上嬰兒時期小孩多包著尿布,所以父母不易發現;直到小孩自行排尿,父母才會發現幼童排尿異常、尿柱如同花灑。

尿道下裂若未及早治療,會對小孩造成嚴重心理傷害,成年後更可能性功能不全或無法性交。《Hello健康》將為你說明尿道下裂是什麼,為何會導致尿道下裂,尿道下裂的症狀、分類及治療。

尿道下裂是什麼?

尿道下裂(Hypospadias)指尿道因為發育不全,尿道開口不在陰莖龜頭頂端,而在龜頭的其他處、陰莖腹側、陰囊或會陰處。除尿道開口不正常外,尿道下裂經常合併陰莖嚴重彎曲、包皮異常、前置性陰囊及陰囊兩裂等畸型。 為什麼尿道會下裂?尿道下裂的原因解說

尿道下裂的原因為母親懷孕時嬰兒尿道發育不全,但明確致病因素尚未查明,醫界推測可能與基因、胚胎時期的內分泌、雄激素,或產婦接觸雌激素(動情素)或抗雄激素物質等多重因素有關。

尿道下裂的兒童也經常合併不孕、隱睪症、陰囊水腫、腹股溝疝氣及睪丸癌等問題,並患有睪丸發育異常症候群(Testicular dysgenesis syndrome),因此尿道下裂的幼童若出現其他泌尿生殖系統問題時,需接受全面檢查,評估及診斷其泌尿系統。

小孩尿道下裂怎麼辦?尿道下裂原因、症狀、分類及治療解析 尿道下裂的症狀

尿道下裂程度依其嚴重度差異懸殊,輕微者可能成年後仍不自知,因為患者本身並無解尿或性生活的困難,但嚴重者常合併兩側隱睪症,使陰囊外型如同陰唇,且其陰莖嚴重發育不良,外型短小,整個生殖器如同女性性器,並需透過檢查染色體,才能辨別嬰兒性別。

一般而言,尿道下裂患者由於尿道開口不正常,小便通常會呈花灑狀,排尿時容易弄髒褲子與鞋子,嚴重者則無法立尿、陰莖明顯彎曲、生殖器外型異常,成年後則可能會有勃起及性交困難。(延伸閱讀:有勃起功能障礙?用諮商藥物等方治療) 尿道下裂的分類

依解剖構造,尿道下裂可分為以下3大類: 前段型:尿道開口在龜頭及冠狀溝處,約占所有尿道下裂的50%。 中段型:尿道開口在陰莖上,約30%的尿道下裂屬於此型。 後段型:尿道開口在陰莖陰囊交接處、陰囊或會陰部,有20%尿道下裂者為此型。

尿道下裂類型、尿道缺陷長短與合併畸型的多寡,皆與手術複雜度及手術成功率息息相關。相較於前段型及中段型,後段型尿道下裂的尿道缺陷較長,需矯治的畸型部分較多,因此手術難度較高,失敗率也較高。

小孩尿道下裂怎麼辦?尿道下裂原因、症狀、分類及治療解析 治療尿道下裂要盡早!6個月到1歲最剛好

尿道下裂必須接受手術治療才能改善,以免其隨患者年齡增長而惡化,或合併其他生殖及泌尿問題,可能對患者身心靈皆造成負面影響。

醫師通常會建議尿道下裂的小孩,於6個月大至1歲時接受手術治療,其原因如下: 小孩身體發育成熟,可負荷麻醉風險。 小孩約在1~2歲學習大、小便,最好在此之前具備可正常排尿的陰莖構造。 愈早接受手術,心理創傷愈少、復原狀況也較佳。 此年紀的小孩較易控制與管理,後續照護較為容易。 陰莖約在2歲時開始有勃起現象,容易使手術的尿道縫合處發生問題。

小孩尿道下裂怎麼辦?尿道下裂原因、症狀、分類及治療解析

尿道下裂依其嚴重程度而有不同的手術方式,若病況輕微,尿道開口在正常開口附近,醫師便可能會透過擴大尿道開口的方式治療;若尿道開口在陰莖中段,便需先進行陰莖矯治,再進行尿道成形術,將尿道出口前移至陰莖頭部;若尿道開口在後段(陰囊及會陰處)則可能需接受數次手術,才可完成尿道重建與修補,並透過陰囊成形術,修復陰囊外觀與機能。

尿道下裂手術依嚴重度、手術複雜程度,成功率不一,因此建議慎選有相關手術背景且成功經驗豐富之醫師。

包皮別亂割!尿道下裂手術需要它

由於小孩的包皮為進行尿道下裂手術時,重建尿道的重要醫材,因此父母平時應注意及檢查小孩的性器及泌尿狀況,並於割包皮手術前請醫師進行詳細檢查。

尿崩症會好嗎?尿崩症原因為ADH分泌不足,症狀、改善完整看

尿崩症會好嗎?尿崩症原因為ADH分泌不足,症狀、改善完整看

42歲的劉先生最近每日上廁所次數愈加頻繁、尿量也增加;隨著尿量變多,劉先生的飲水量也跟著上升,但即使喝了再多的水,他仍經常感到口渴。某日,劉先生工作到一半突然頭暈、全身無力,赴醫院一查才發現自己嚴重脫水,罹患尿崩症。

尿崩症起因於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不足或反應障礙,好發於大腦受損者。《Hello健康》將為你說明何謂ADH、ADH分泌不足與尿崩症的關聯,並帶你認識尿崩症的症狀與治療方法。

ADH是什麼?分泌不足恐致尿崩症! 

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ADH)由腦下垂體釋出,主要功用為促進腎臟水份再吸收,濃縮尿液,以確保人體水分不虞匱乏。

當體液增多時(飲水量增加、血液滲透壓降低),ADH分泌就會減少,並減少腎臟對水的吸收,使尿量增加;反之,當人體缺乏體液(口渴、流汗或出血)時,ADH分泌就會增加,並提高腎臟的水分吸收效率,進而使尿量減少。

ADH在人體維持水分平衡的功能上扮演著關鍵角色,且其分泌量有明顯的日夜變化,白天製造較少,白天尿多;夜間製造較多,晚上尿少。 ADH分泌不足會發生什麼事?

當ADH分泌不足時,身體就無法再像海綿一樣將水繼續留在體內、重複利用,而水就會不停從體內流失。ADH分泌不足者會出現尿量增多的情況,並導致夜尿、頻尿及尿崩症。

尿崩症會好嗎?尿崩症原因為ADH分泌不足,症狀、改善完整看 尿崩症是什麼?

尿崩症(Diabetes insipindus)代表患者腎臟水份再吸收功能出現異常,並因此導致多尿現象(每日排出尿量大於3000c.c.)。

一般而言,尿崩症可分為2種,其一為中樞性尿崩症(又稱腦下垂體性尿崩症、神經性尿崩症),在臨床上較為常見,起因於ADH分泌不足;另一種則是腎源性尿崩症(又稱腎性型尿崩症、腎因型尿崩症),起因於腎小管對ADH的作用沒有反應。

為什麼會發生尿崩症?尿崩症5大原因

中樞性尿崩症多發生於大腦損傷或腦下垂體部位損傷,或曾接受過顱內手術者身上,並因此導致ADH分泌異常,常見原因整理如下: 腫瘤:顱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s)、視神經膠瘤(Optic gliomas)、母細胞瘤(Germinomas)、組織球增多症(Histiocytosis)、白血病(Leukemia) 炎症:腦炎、腦膜炎、結核病、黴菌感染 外傷:車禍、開刀 特發性:可能與自體免疫有關 其他:缺氧、窒息、腦室內出血或腦血管畸形

腎源型尿崩症在臨床上較為罕見,過去發生腎源型尿崩症患者,多因長期服用鋰鹽,進而導致腎臟對ADH反應不良。

尿崩症會好嗎?尿崩症原因為ADH分泌不足,症狀、改善完整看

尿崩症的前兆與症狀:每天狂尿3公升,最多10公升!

中樞性尿崩症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通常在兒童或成年早期發病,且男性較女性常見,發病者會出現多尿、口渴、飲水量增加及夜尿等狀況,其它症狀還有: 尿量增加:排尿次數增多,每日尿量3,000~8,000c.c.,多則可達10,000c.c. 尿液顏色變淡:尿液透明無色,如同白開水(延伸閱讀:尿尿完看一下!10種尿液顏色狀況看健康) 輕微脫水:口渴、疲累、皮膚乾燥無彈性、不易流汗、便祕、頭暈、心跳過快 嚴重脫水:體重減輕、發燒、低血壓、肌肉痙攣、意識不清

每天尿多少才正常?

正常飲水的狀況下,成人每日尿量為每公斤體重40~50c.c.,例如一位50公斤成人,單日正常尿量為2~2.5公升。

尿崩症會好嗎?掌握治療改善3要點

在治療尿崩症上,除補充大量流失水分外,也會使用抗利尿激素藥物促進水分再吸收,但治療重點仍為改善引起ADH分泌不足的原因,治療方法簡列如下:

1. 去除病因

腦下垂體腫瘤:以手術治療為主。 頭部外傷:需要專科醫師評估是否需手術治療。 感染、自體免疫或腎臟疾病等問題:以藥物治療疾病本身為主。 鋰鹽或滲透型利尿劑所導致:可先採取停藥或換藥措施,若無法停藥時則減低藥物劑量。

2. 補充水分:根據每天的尿量及血鈉值,依醫師指示補充足夠水分。

3. 使用抗利尿激素藥物:以口服、鼻內給藥(鼻噴劑)或皮下注射等方式,給予病患抗利尿激素藥物,提升ADH分泌量。

女人40一枝花!7撇步照顧身體健康

女人40一枝花!7撇步照顧身體健康

40歲以上女性的飲食選擇,與20多歲時相比,確實困難許多,因為身體在這兩個階段的改變,使得飲食營養需求變得完全不一樣。此外,年紀愈大,代謝速度會隨著改變,飲食習慣也當然要跟著做調整。以下整理了7個撇步,幫助您注意自己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以維持身體健康,一起來看看吧!

1. 了解自己的生理變化並調整至新的模式

年紀越大越容易變胖,第一個健康撇步便是了解自己的生物性節律(Biological rhythm)的改變,並調整飲食以適應新的模式。您必須了解在現階段裡,哪些食物吃了後體重很容易增加,然後將所有食物列成清單,以提醒自己哪些該攝取,哪些該避開。

2. 40歲的飲食和20歲的飲食不一樣

40歲以上的飲食目標,是要避開容易讓體重增加的東西,因此食物的選擇就不能再跟20幾歲時吃的一樣了,您應該開始改變自己的飲食方式。舉例來說,一天可以吃超過3餐,但要注意每次進食的分量及營養的攝取,使用較小的盤子進食,更能夠控制餐點的分量 3. 多吃魚

由於罹患心臟病的機率會隨著身體邁入更年期而攀升,想在40歲以上維持健康標準的體重,一週吃兩次魚有很大的幫助。對40歲以上的女性而言,有益健康且富含營養素的魚類為鮭魚,鮭魚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及蛋白質,能夠降低罹患心臟相關疾病的機率。您也可以攝取其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全穀類、黃豆、雞蛋、堅果。

女人40一枝花!7撇步照顧身體健康 4. 強健骨質需要

更年期期間,荷爾蒙會產生劇烈的變化,40歲以上的女性因此很容易出現骨質疏鬆。想要減肥的女性必須控制好質的攝取量,選擇乳製品時可以挑低脂的產品。若是想選擇其他有效的含鈣產品,也請您諮詢醫師。

5. 多喝水

請確保您每天都有喝超過8杯的水,水分能夠維持肌膚彈性並改善整體健康,多喝白開水,少喝含糖飲料。 6. 規律運動

每天請至少運動30~60分鐘,可以嘗試像慢跑、騎腳踏車、散步等,這些能活動身體並流汗的運動。重訓也是不可或缺的運動方式,能夠彌補自然流失的肌肉量。若在家運動,可以做伏地挺身、仰臥起坐、三頭肌撐體(Triceps dips)、弓箭步。

7. 避免壓力

壓力會擾亂睡眠,睡眠品質不佳便無法維持健康的體重。睡眠問題也會讓人失去動力、造成皮質醇(Cortisol)增加。皮質醇又稱可體松,為一種壓力荷爾蒙,若體內濃度變高,身體會囤積多餘熱量造成體重增加。想要避免壓力的干擾,可以做瑜伽、冥想或其他自我照護的方法。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7成男性陰莖是歪的!彎曲超過30度需就醫,治療靠陰莖彎曲矯正術

7成男性陰莖是歪的!彎曲超過30度需就醫,治療靠陰莖彎曲矯正術

多數男性都很在意自己的生殖器,會關心長度、形狀或硬度。其中,陰莖彎曲的「角度」也經常被討論,例如「你是偏左?還是偏右?」

依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只有3成男性勃起後陰莖完全挺直,這意味著有7成男性的陰莖皆是歪的。究竟陰莖為什麼會彎曲?陰莖彎曲的角度多少算正常?陰莖彎曲可以治療嗎?《Hello健康》帶您一探究竟。

為什麼陰莖會彎曲?陰莖構造說明

陰莖主體由3個條狀海綿體所構成,分別是: 陰莖竇狀海綿體(Corpus Cavenosa):有兩條且左右對稱,負責充血勃起。 尿道海綿體(Corpus Spongiosa):負責保護尿道,對尿道形成壓力,不讓外在病毒或細菌輕易入侵,並維持陰莖血液循環。

7成男性陰莖是歪的!彎曲超過30度需就醫,治療靠陰莖彎曲矯正術

而陰莖竇狀海綿體又可細分為海綿體與白膜等2部分。

陰莖白膜是什麼?

白膜(Tunica Albuginea)位於海綿體外部,質地堅韌且富有彈性,其功能為包覆海綿體,讓血液可以順利留在海綿體之中,保持陰莖硬挺。白膜與海綿體之間的關係就如同水袋,平時未裝水時,水袋薄扁軟塌,但裝水後的水袋會依據原本的形狀飽滿充實。

若白膜因先天或後天因素而有結構不均勻的問題,會影響陰莖勃起角度,造成陰莖彎曲。 陰莖彎曲原因有3種

陰莖彎曲的學名為「陰莖海綿體白膜異常」,依其原因可分為以下3類: 先天性陰莖彎曲:為最常見的彎曲類型,多數人皆屬此類。在青少年時期,若陰莖白膜各位置的發育程度有些微差異,例如上下、前後或左右等,就會造成陰莖彎曲。(延伸閱讀:陰莖靜脈曲張會使包皮「爆筋」嗎?陰莖靜脈長期腫脹,恐是3疾病作祟) 後天性陰莖彎曲:因陰莖外傷,例如陰莖骨折(白膜破裂)或陰莖挫傷,導致白膜受損及結痂。結痂處的白膜會失去原有延展性,因此當陰莖勃起就會朝受傷位置彎曲。 佩洛尼氏症(Peyronie’s disease):一種會導致陰莖白膜發炎,進而纖維化的罕見疾病,多發生於中年男性身上。

陰莖歪怎麼辦?陰莖彎曲角度小於30度皆正常

基本上,陰莖彎曲程度小於30度以內,都算正常範圍,無需對其感到自卑或擔心,有時還有助性效果。但若陰莖彎曲程度大於30度,並同時有以下情況,便可考慮就醫治療: 勃起疼痛 造成性行為疼痛或困難 造成心理障礙

7成男性陰莖是歪的!彎曲超過30度需就醫,治療靠陰莖彎曲矯正術 如何治療陰莖彎曲?認識陰莖彎曲矯正術

陰莖彎曲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手術,而由於陰莖彎曲僅出現於陰莖勃起,故手術過程中,醫師會在海綿體注射生理食鹽水或請病患服用藥物,造成人工勃起才開始進行矯正。

臨床上,陰莖彎曲矯正術可分為以下2種: 改良陰莖矯正術(皺褶法):將較長那側的白膜做適度切除與縫合,使其和對側白膜的長度相等。優點是手術簡單且手術時間短;缺點是陰莖整體長度會變短,其變短幅度視原本彎曲程度而定。 傳統陰莖矯正術(瓣膜法):由於陰莖彎曲會導致白膜出現纖維斑塊,瓣膜法是將纖維斑塊切除,再利用身體的其他組織貼補在缺損處。優點是陰莖較不易變短;缺點是修補處充血後容易有突起,且術後有較高比例發生性功能障礙,以及陰莖血塊、麻木與纖維化。

射精出血怎麼辦?會陽痿或敗腎嗎?血精症懶人包:原因、檢查、治療、Q&A

射精出血怎麼辦?會陽痿或敗腎嗎?血精症懶人包:原因、檢查、治療、Q&A

34歲黃先生和女友行房結束,卻發現整條保險套血淋淋的,精液的顏色如同鮮血。還在熱戀期的黃先生,害怕是最近嘿咻太過頻繁、縱慾過度,才會出現如此駭人的情況。他也擔心,射精出血會影響性功能和腎功能,甚至向女友提議暫時停「雞」。

血精症是指射精出血,通常不會對性功能或身體健康造成影響。《Hello健康》介紹何為血精症及射精出血的2大原因,說明射精出血是否需要治療?以及血精症的常見檢查項目。 血精症是什麼?

正常精液的顏色通常為乳白色或帶點黃色(含有尿液或內部發炎),但受某些因素影響,精液可能會含有點狀或塊狀的血液,呈現血紅色或棕色,此即是血精症。

血精症好發於20~40歲性行為頻繁的青壯年男性。多數時候,初次射精出血時顏色最紅,後續則會轉為鐵鏽色或暗紅色,接著逐漸變淡。約半數病人會在射精出血後的數週至數年再次發生血精現象。 射精出血的2原因,多半良性免緊張

傳統觀念認為,射精出血原因大多與性相關,如縱慾過度、過度手淫、長時間禁慾或性交中斷等。然而,實際上卻可能是攝護腺、儲精囊或輸精管等與射精相關的器官出問題所致。 生理性血精

泛指因生理反應而出血,可能是自然變化,也可能是性行為較頻繁或太久未從事性行為所致,屬於良性問題,通常無需治療,過段時間即會改善,常見原因包括: 射精時儲精囊強烈收縮,影響囊壁血管的通透性,使血管中的紅血球滲透入精液中。 性生活頻率低,使囊內的分泌增多、壓力升高。射精使囊內壓力降低,血管破裂出血。 精液中溶解組織纖維酶活性增加,使囊管壁上的血管受損並引發滲血。

射精出血怎麼辦?會陽痿或敗腎嗎?血精症懶人包:原因、檢查、治療、Q&A 病理性血精

少數情況下,射精出血可能由疾病所引起,就應針對疾病進行檢查與治療,才能緩解血精症狀。 外傷:尿道外傷、尿道狹窄、生殖器或骨盆腔手術後遺症 發炎:尿道炎、攝護腺炎、儲精囊炎、尿路結核症 息肉:攝護腺息肉、尿道息肉 結石:攝護腺結石、儲精囊結石 腫瘤:攝護腺肥大、攝護腺癌、儲精囊腫瘤 感染:細菌感染、菜花 先天性器官結構異常:異位性輸尿管、先天性儲精囊囊腫 全身性疾病:慢性肝臟疾病、高血壓、出血性疾病

射精出血怎麼辦?需要治療嗎?

射精出血通常都是生理性血清,無需特別檢查及治療,數週後就會慢慢改善。但若出現以下2種狀況,則可能是由上述病因所引起,建議接受全面性檢查與治療: 長時間與反覆發生血精 血精伴有血尿

血精症的常見檢查項目

醫師會藉由臨床診斷、觸診及病史,依個別情況安排不同檢查項目,在檢查結束後針對病因對症治療: 尿液檢查:察看泌尿系統是否發炎。 精液分析:除證實有血精外,也可得知精子數目、活動力、形態,以及有無發炎情形。 肛門觸診:觸摸攝護腺的大小,初步診斷有無腫瘤,或疼痛或腫漲等情形。 X光檢查:透過靜脈腎盂攝影術察看異位性輸尿管,或尿道攝影檢視尿道外傷。 超音波檢查:檢查攝護腺或儲精囊腫瘤。 膀胱鏡檢查:檢查攝護腺大小,確認血管有無充血及尿道正常與否。 尿液培養、尿液細胞病理檢查:前者可找尋引起發炎的細菌,後者則可發現可疑的惡性細胞。 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攝影:屬於高階檢查,通常會安排在上述影像檢查之後,針對攝護腺或儲精囊的病灶做進一步的檢查。射精出血怎麼辦?會陽痿或敗腎嗎?血精症懶人包:原因、檢查、治療、Q&A

射精出血常見3大Q&A

Q1:射精出血會陽痿嗎?

A1:血精症雖然是一種症狀,但並不影響負責陰莖勃起的神經、肌肉、血管及海綿體,因此不會造成陽痿;除非造成精血的原因是攝護腺肥大、攝護腺癌等這類本來就易影響勃起功能的疾病。

Q2:射精出血需要停止性生活嗎?

A2:血精症通常會隨著時間自行改善,無需停止性生活,但若經過1個月後仍反覆出現血精的現象,建議暫時「停雞」,先赴醫院檢查,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Q3:射精出血是否表示敗腎?

A3:血精症可能是生理變化,也可能是眾多疾病的病徵之一,未必與腎功能相關,建議就醫檢查真正病因,不應自行判斷其與腎臟健康的關聯,並停止性行為或自行亂服藥。

陰莖靜脈曲張會使包皮「爆筋」嗎?陰莖靜脈長期腫脹,恐是3疾病作祟

陰莖靜脈曲張會使包皮「爆筋」嗎?陰莖靜脈長期腫脹,恐是3疾病作祟

王先生常被女友形容「你下面和別人長的不太一樣,血管很粗、很明顯。」經女友這麼說,王先生仔細打量,真發覺自己的陰莖血管如同「爆筋」,感覺不太正常。

王先生透過網路搜尋,發現陰莖症狀類似精索靜脈曲張,若惡化恐疼痛、影響性功能及不孕。王先生愈查愈不安,擔心未來無法行房和生子。

面對私密處的問題,多數人傾向上網求助,但有時卻可能查到錯誤資訊,陷入多餘的憂慮中。《Hello健康》此篇說明若陰莖靜脈浮凸是否正常、陰莖靜脈曲張為何,以及常與陰莖靜脈曲張混淆的疾病。

2情況下陰莖靜脈腫脹變粗,毋須擔心

人體血管分為動脈、靜脈及微血管,血液自心臟透過動脈、微血管流經全身,將氧氣與養分送往身體各處,並收集體內體內廢棄物,經由靜脈流回心臟。

陰莖中的血管也和身體其他部位器官一樣,但除了維持正常循環功能外,勃起時,還會將血液輸送至陰莖海綿體,再將低氧的血液送出。

多數情況下,看見包皮靜脈或包皮靜脈稍微浮凸皆很正常,特別是勃起或剛「消風」時,因為血液輸送量變大,血管自然變得比較粗。

以下3種原因也會造成陰莖靜脈明顯或浮凸:

遺傳:天生包皮較薄或靜脈血管較粗。 年齡:隨著年齡增加,皮膚會變薄,導致靜脈較為明顯。 心血管健康:血管受吸菸、肥胖或三高等因素較無彈性、瓣膜功能不全,導致靜脈的血液較難回流,為靜脈曲張的前兆。

陰莖靜脈曲張會使包皮「爆筋」嗎?陰莖靜脈長期腫脹,恐是3疾病作祟 長期腫脹要注意,恐為陰莖靜脈曲張或其他疾病

若陰莖靜脈長期曲張、出現蚯蚓狀腫脹,或合併有疼痛,那便可能是以下疾病: 陰莖靜脈曲張 陰莖蒙多氏病(暫譯,原名為Penile Mondor’s Disease, PMD) 陰莖硬化性淋巴管炎 何謂「陰莖靜脈曲張」

陰莖靜脈曲張的原因不明,可能是遺傳所致,例如父母或其他家族成員也有陰莖靜脈曲張病史,也可能是陰莖曾受外傷,導致靜脈損傷、增厚,引起纖維化。

陰莖靜脈曲張如同精索靜脈曲張,嚴重時會造成疼痛、影響性功能。陰莖靜脈曲張無法透過藥物治療,患者需藉由靜脈結紮手術,將擴張的靜脈結紮,以改善疼痛與不適問題。

陰莖靜脈曲張會使包皮「爆筋」嗎?陰莖靜脈長期腫脹,恐是3疾病作祟 何謂「陰莖蒙多氏病」

陰莖蒙多氏病又稱陰莖靜脈炎,是一種罕見疾病,患者陰莖背側淺層的靜脈因聚集大量紅血球而引起血栓,導致靜脈發炎。造成陰莖蒙多氏病的可能原因包括: 遺傳 性行為時間過久 性行為次數太過頻繁、自慰次數太多 性行為太過激烈 禁慾時間過久 陰莖外傷 過度使用性輔助器具或玩具 生殖器或鄰近器官曾接受手術 患有凝血相關疾病與腫瘤 性病

陰莖蒙多氏病的症狀: 陰莖背側靜脈明顯曲張、腫脹 陰莖頂部疼痛,而且在勃起時更加嚴重 陰莖水腫 排尿困難

針對陰莖蒙多氏病,醫師可能會使用肝素(抗凝血劑)、消炎藥進行治療,而在治療期間患者不得繼續從事性行為,避免症狀惡化。 何謂「陰莖硬化性淋巴管炎」

陰莖硬化性淋巴管炎同為罕見疾病,指與陰莖靜脈相連的淋巴管發生硬化的現象,雖同樣會出現蚯蚓狀的腫脹現象,但腫脹處是膚色(因是淋巴管,而非靜脈),且多發生於陰莖頂部下方。

陰莖硬化性淋巴管炎常因性生活太過頻繁、性行為太過激烈或性病所致,但相比於蒙多氏病或陰莖靜脈曲張,硬化性淋巴管炎通常沒有症狀,且會自行好轉,僅有少數時候會出現疼痛、不適的情況。

睪丸有硬塊快就醫!睪丸癌好發15~35歲男性,早期「切蛋」治療成功率達9成

睪丸有硬塊快就醫!睪丸癌好發15~35歲男性,早期「切蛋」治療成功率達9成

睪丸癌好發於15至35歲年輕男性,初期患者單側睪丸會出現無痛硬塊,有些患者因平時鮮少觸摸睪丸,未發現硬塊,或發現異常但認為年紀輕不至於患病,反讓癌細胞惡化、擴散,錯失黃金治療時間。

與其他癌症相比,睪丸癌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成功率有9成,自我檢查睪丸有無硬塊,是最容易及早發現的方式。《Hello健康》為您整理睪丸癌5大危險因子、種類、分期、症狀及治療方法。 睪丸癌5大危險因子

如同多數癌症一樣,睪丸癌致病成因複雜,難以查明,但若有以下危險因子,將大幅增加罹患睪丸癌機率: 隱睪症 家族史 單側睪丸曾患睪丸癌 不孕症 睪丸因外傷、感染而導致萎縮

其中,隱睪症患者未正常降落或異位的睪丸,罹癌機率為常人的3至15倍,而且對側正常睪丸罹癌風險也較一般人高;若患者在青春期前就接受睪丸固定術的話,罹癌風險就會顯著下降。

睪丸癌分2類:生殖細胞癌、非生殖細胞癌

依據組織病理型態,也就是病變之細胞類型,睪丸癌可分為生殖細胞癌與非生殖細胞癌2類,其中生殖細胞癌佔絕大多數,約95%:相較之下,非生殖細胞癌僅約5%。以下分別說明常見睪丸癌種類: 生殖細胞癌

精細胞癌:最為常見,發生年齡較廣,15至50歲皆可能發病。 混合癌:混合2種以上類型,僅次精細胞癌,為第二常見的生殖細胞癌。 胚胎細胞癌:分為嬰幼兒型、成人型等二類,前者多出現於2歲以前,後者則常混合其它組織癌變。 畸胎瘤:病變範圍廣泛,包含骨骼、軟骨、肌肉、脂肪、神經組織及皮膚等多個組織。 絨毛膜癌:病灶雖小,但容易造成出血,早期就會發生血液轉移現象,屬於惡性腫瘤。(推薦閱讀:尿液顏色異樣變濁要小心!4大男性常見泌尿道感染原因、症狀,5招預防這樣做) 非生殖細胞癌 Sertoli氏細胞癌 Leyding氏細胞癌 性腺母細胞癌

上述生殖細胞癌中,除絨毛膜癌會經由血液轉移外,多數睪丸癌皆透過淋巴系統轉移至後腹腔淋巴結,因此,若懷疑有睪丸癌,患者需安排胸部X光檢查和腹部電腦斷層檢查,以判斷睪丸癌的擴散程度。

睪丸有硬塊快就醫!睪丸癌好發15~35歲男性,早期「切蛋」治療成功率達9成 睪丸癌3大分期

睪丸癌的分期種類很多,依據癌細胞的擴散程度,主要可分為以下3期: 睪丸癌第1期:癌細胞僅存於睪丸內。 睪丸癌第2期:癌細胞侵犯到後腹膜腔的淋巴結。 睪丸癌第3期:癌細胞侵犯到橫膈膜上的淋巴結,或轉移至肺臟、肝臟等其他器官。

睪丸癌初期無症狀:定期「自摸」才安心

睪丸癌初期通常沒有症狀,僅單側睪丸會出現不規則狀且無痛的硬塊,若要遠離搞皚皚,最好的方式就是平時定期自我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延伸閱讀:泌尿科看什麼?男生才需要看泌尿科?泌尿科常見疑問及迷思一次答

除出現硬塊外,睪丸癌患者可能因硬塊過於腫大而導致下列症狀: 陰囊有沉重感、悶痛感 下腹部或鼠蹊有疼痛感 陰囊積水 男性女乳化(影響荷爾蒙分泌,導致乳腺增大) 睪丸急性疼痛(睪丸內部出血或梗塞所致)

若癌細胞轉移至其他器官,患者可能有以下症狀:

背痛 咳嗽 咳血 骨頭痛 下肢浮腫

睪丸有硬塊快就醫!睪丸癌好發15~35歲男性,早期「切蛋」治療成功率達9成 治療睪丸癌:切除睪丸+放療、化療

睪丸癌的治療首重根除癌細胞,因此,臨床上大多先切除癌變睪丸,再依據腫瘤類型與侵犯程度安排放射或化學治療。若早期發現,通常僅需切除單側睪丸,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若對側睪丸功能正常,通常不會影響生育功能。

以最為常見的精細胞癌為例,治療方式大多會先切除睪丸,再輔以腹膜放射線治療,治癒率高達95%。若經放射線治療後有復發情形,需再配合化學治療。即使是晚期的精細胞癌,若直接切除與接受化療,治癒成效同樣可高達90%。(你也想知道:「蛋疼」不是開玩笑!5大睪丸扭轉症狀,6小時治療還有救!

對於早期的非精細胞癌,除切除睪丸外,醫師會依癌細胞轉移程度,決定是否合併施行後腹腔淋巴腺摘除術,若治療後有復發情形,將考慮進行腫瘤切除手術或化學治療。晚期的非精細胞癌則直接切除睪丸與安排化療,避免加速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