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膜積水是什麼?為什麼心臟會積水?解說心包膜積水症狀與治療

心包膜積水是什麼?為什麼心臟會積水?解說心包膜積水症狀與治療

心包膜積水指心臟有積水現象,若未即時治療會造成心包膜填塞,導致休克或死亡,屬於非常嚴重的急症。《Hello健康》帶您了解什麼是心包膜積水、心臟積水的症狀及如何治療心包膜積水。

心包膜積水是什麼?

心臟外包覆著壁層及臟層等兩層心包膜;正常情況下,這兩層膜之間約有15~50ml的心包膜液,負責緩衝與潤滑,當心包膜液超過正常量時,就是心包膜積水,又稱心包膜積液。

心包膜積水是什麼?為什麼心臟會積水?解說心包膜積水症狀與治療左為正常心臟,右為心包膜積水 為什麼心臟會積水?

心包膜積水可能是心包膜相關疾病所致,或是全身性疾病的部分表現;統計上,超過6成病患,都是急性心包膜所引起,而且年紀愈長,無症狀的比例愈高;若心包膜積水反覆發作,在亞洲以結核性心包膜炎最為常見,在歐美則以惡性腫瘤佔多數。

心包膜積水的可能原因如下: 心肌梗塞 甲狀腺低下 感染:結核性心包膜炎、細菌性心包膜炎、病毒性或黴漿性心包膜炎、黴菌性心包膜炎及HIV感染 出血:創傷、抗凝血劑治療及主動脈瘤漏出 腫瘤:贅瘤、淋巴瘤或由肺癌或乳癌引發的轉移性腫瘤 全身性疾病: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 代謝性疾病:尿毒症、黏液性水腫 藥物引發:Procainamide、Hydralazine、Isoniazid、Phenytoin、Doxorubicin及Daunorubicin

心臟積水的症狀依病因、積水速度而異

心包膜積水的症狀依積液速度和病因而異;若是創傷引起的穿孔,通常會快速積水,在短時間內引發心包膜填塞;心包膜填塞指心包膜因積液過多、壓力升高,進而壓迫心臟,導致心因性休克,是非常危險的狀況!

若是心包膜炎所引起,在症狀出現之前,心包膜可能就已累積大量積液,並因此壓迫心臟,引發呼吸困難、水腫、肝脾腫大及頸靜脈怒張等心臟衰竭之症狀。 輕微心包膜積水的症狀

心包膜積水的常見症狀包括: 運動性氣喘 端正呼吸較舒服、躺下容易喘、胸痛及胸悶 壓迫橫膈膜、食道及喉神經所引起的噁心感 吞嚥困難 聲音沙啞、打嗝

非特異性症狀則包括: 咳嗽 發燒 虛弱 疲勞 厭食 心悸 血壓下降

心包膜積水是什麼?為什麼心臟會積水?解說心包膜積水症狀與治療 心包膜積水的診斷與治療

不同病因及積水速度所採取的治療方法不同;若患者積水多或增量快速,已出現心包膜填塞,應立即接受心包膜穿刺(Pericardiocentesis)或心包膜引流(Pericardial drainage)治療,避免休克及死亡。

若患者血流動力學穩定,則可安排以下檢查,診斷病因及嚴重度: 基本血液及生化檢查 心電圖 胸部X光 心臟超音波 心包膜積液分析

接下來,醫師就會針對原因加以治療或安排進一步的檢查;若有心臟衰竭的情形,則優先治療心臟衰竭;各種心包膜積水的常見病因與處置如下: 發現為結核菌感染,開立抗結核藥物治療。 若病程發展快速,合併發燒,可能是化膿性心包膜積液,使用抗生素治療。 若是末期腎衰竭或尿毒症,應轉診腎臟科並安排洗腎。 懷疑為惡性腫瘤,需送檢心包膜積液,並考慮安排胸部電腦斷層。 若病因不明,則應安排甲狀腺功能、自體免疫抗體、病毒學或胸部電腦斷層等其他檢查,以找出原因。

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心肌梗塞?心肌梗塞自我檢測7症狀一次看

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心肌梗塞?心肌梗塞自我檢測7症狀一次看

心肌梗塞就是俗稱的心臟病發,若未即時救治,輕則心律不整和心絞痛,重則休克或猝死;究竟心肌梗塞發作時的感覺是什麼?胸痛和胸悶是否就是心肌梗塞的前兆?《Hello健康》帶您了解心肌梗塞的前兆,幫助您事先自我檢測,預防心臟病發。

心肌梗塞是什麼?能自我檢查嗎?

心肌梗塞是因為心臟的冠狀動脈血管阻塞,導致供應心臟肌肉的血液和氧氣中斷,進而造成心肌受損及壞死;然而,心臟的冠狀動脈不會在一夕之間堵住,此過程通常是漸進式的,因此在血管徹底堵塞之前,通常會有一些徵兆和症狀。

這些症狀的表現方式有時與心臟較不相關,可能是頸部或腹部的疼痛,若未仔細察覺,很容易被忽視,甚至錯過及早就醫的機會。以下整理心肌梗塞常見的7個症狀。

心肌梗塞自我檢測7大症狀

若您近期曾經出現出現以下症狀,建議盡快就醫,接受下方所介紹的檢查,避免心臟病發作:

胸痛或胸悶:屬於典型症狀,經常在心肌梗塞發作前幾週就出現,而且症狀會逐漸加劇;患者會覺得心臟受到擠壓,左胸和胸口正中心有壓迫和燒灼感。 心絞痛:同樣為常見症狀,患者會覺得胸口有重物壓迫和呼吸困難,而且胸痛的不適感會輻射至左肩、上臂、後背、腹部、頸部及下巴,甚至牙齒,每次持續約3~5分鐘。

若胸痛持續長達15~20分鐘以上,通常是心肌梗塞發作的前兆,建議馬上就醫。 呼吸不順暢:平時走路、上下樓梯都不會感到喘,最近卻開始覺得喘或呼吸急促 上腹痛:心肌梗塞所致的上腹痛,容易和一般腸胃不適混淆,所以高風險族群需更加注意,合併觀察其他症狀。 冒冷汗:非運動或炎熱所致,而是因身體不適或呼吸不順而冒汗。 頭暈、噁心及嘔吐:通常休息超過10~20分鐘仍無法緩解。 易累、虛弱及全身無力:即使沒有勞動,身體也覺得異常疲累。

上述症狀通常會於心肌梗塞前期,例如幾週前或幾日前出現,而且愈趨頻繁與嚴重,因此若有輕微跡象,建議就醫檢查,特別是三高及年長者等高風險族群。(延伸閱讀:心肌梗塞症狀男女有別!女性小心胃痛、冒冷汗、疲勞

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心肌梗塞?心肌梗塞自我檢測7症狀一次看 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心肌梗塞?心肌梗塞7大檢查介紹

若懷疑有心肌梗塞,醫師會視情況安排以下檢查,確認心臟血管堵塞的情形,以及因血管堵塞所出現的相關症狀: 靜止心電圖:可用來診斷急性心肌梗塞,是診斷心肌梗塞最快速的檢查。 心臟超音波:觀察心臟收縮力,是否有心臟肥大、腫瘤、瓣膜異常、先天性心臟病或陳舊性心肌梗塞等狀況。 頸部動脈超音波:確認供應腦部血流的頸動脈,是否有粥狀硬化斑塊或頸動脈狹窄。 腦利鈉胜(pro BNP):透過抽血檢測,評估心臟衰竭嚴重度。 運動心電圖:利用受檢者在跑步機上的運動狀況,觀察身體活動時的心臟變化,察看有無缺氧問題。 心臟冠狀動脈化指數分析:可了解心臟冠狀動脈化的程度,評估心肌梗塞的風險。 心臟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攝影:可審視冠狀動脈硬化與狹窄程度,對於預測冠心病的風險幫助良多。

心臟沒電昏倒!病竇症候群好發年長者,治療就靠心律調節器

心臟沒電昏倒!病竇症候群好發年長者,治療就靠心律調節器

72歲的楊老先生近日經常無故昏倒,每次持續幾秒鐘就會甦醒,令家人非常擔心;赴醫院接受心電圖和心臟電氣生理檢查,才發現楊老先生罹患病竇症候群。

究竟病竇症候群是什麼?為何會造成昏厥?《Hello健康》為您介紹病竇症候群的原因、症狀及治療。

病竇症候群是什麼?

心臟跳動由神經與心肌細胞所控制,會隨身體需求而變換速度。心電傳導由右心房的竇房結(SA node)開始,依序傳至心房心室交界的房室結(AV node)和心室,最終引起心臟跳動。若其中有任一環節出現問題,就可能造成心搏過緩,並產生症狀。

「病竇症候群」(Sick sinus syndrome)指竇房結的機能異常,症狀通常是心搏過緩,也就是心搏過速的心律不整後,有一段時間心搏停止(Tachy-brady syndrome)——心臟完全停止跳動,並造成頭暈、虛弱及昏厥等症狀。

病竇症候群的主要原因:老化

病竇症候群的心臟相關症狀包括: 竇性緩脈(Sinus bradycardia) 竇房傳導阻滯(SA block) 竇性閉止(Sinus arrest) 心博過緩過速症候群(Bradycardia-tachycardia syndrome)

其原因通常為老化導致竇房結原發性退化(Idiopathic degeneration),常見於高齡長者,其他可能原因包括: 缺血性心臟病 風濕性心臟病 心肌炎 結締組織疾病 心臟創傷 浸潤或擴大型心肌病變 接受心臟矯正手術之先天性心臟病嬰幼兒

心臟沒電昏倒!病竇症候群好發年長者,治療就靠心律調節器

病竇症候群的檢查與診斷

病竇症候群的診斷,通常可透過詢問病史,搭配以下2項檢查,就能診斷9成以上病患: 心電圖:顯現心跳持續性緩慢,每分鐘小於40下或日間心跳停止超過3秒。 心臟電氣生理檢查:藉由在股靜脈或頸靜脈放入偵測導管,刺激心房快速跳動,來得知竇房結引起心臟跳動的機能是否正常。 病竇症候群的治療方法:心律調節器

病竇症候群也可以說是心臟沒電了,因為應該放電的竇房結未正常運作,導致心臟跳動不正常、心律不整;因此,可以透過植入心律調節器,幫心臟裝一顆輔助放電的電池,讓心跳恢復正常。(延伸閱讀:心臟節律器安裝完成!使用心律調節器的注意事項與生活須知

心律調節器為病竇症候群的主要治療方法,因為藥物可能會讓部分病竇症候群的患者,產生心室上頻脈、心房撲動或心房顫動等症狀,僅適用於早期控制。

心律調節器可幾乎完全恢復竇房結機能,改善心律不整及相關症狀,且副作用低、傷口小;其電池可持續運作7~10年,在電力用盡之前,患者僅需注意以下3點事項: 不使用會讓身體震動或通電的醫療器材 避免讓手機靠近心律調節器的安裝位置 避免靠近高伏特電壓變電箱、大型電機馬達及強大磁場或輻射能量之場所

心室中膈缺損怎麼辦?新生兒心室中膈缺損分4種,缺損大小影響自癒率

心室中膈缺損怎麼辦?新生兒心室中膈缺損分4種,缺損大小影響自癒率

心室中膈缺損,顧名思義就是左心室和右心室中間有一個洞,為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約佔所有先天性心臟病的25~30%;在心室中膈缺損病童中,有些新生兒會在2歲前癒合,不同種類的心室中隔缺損自然癒合的機率差異很大;一些缺損很大的心室中隔缺損可能導致心臟衰竭,甚至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Hello健康》帶您了解什麼是心室中膈缺損,以及心室中膈缺損的種類、原因及治療。 什麼是心室中膈缺損?

人體的心臟共4個腔室,上為左、右心房,下為左、右心室。身體用過的血液會經上腔靜脈流至右心房、右心室,經肺動脈送往肺臟以獲得氧氣,並清除二氧化碳與廢物;富含氧氣的新鮮血液則透過肺靜脈輸送至左心房、左心室。

若分隔心臟左、右心室的牆壁有缺損時,就是「心室中膈缺損(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心室中膈缺損會導致左心室的血液,從破洞流向右心室,導致以下問題: 左心室流往主動脈的血液量減少 右心室負荷增加,流至肺動脈及肺部的血量也增加

心室中膈缺損怎麼辦?新生兒心室中膈缺損分4種,缺損大小影響自癒率左為正常心臟,右為心室中膈缺損的心臟 心室中膈缺損的原因

研究認為心室中膈缺損,主要是因為中膈肌肉在發育過程中不夠緊密,大部分是偶發性的問題。(延伸閱讀:先天性心臟病童:4大常見先天性心臟病原因症狀、8成能順利長大

心室中膈缺損分4種

依據缺損位置不同,心室中膈缺損可分為4種,其癒合率和併發症皆有所不同: 第一型:在東方人較常見,心室中膈缺損的比例達30%,破洞位在主動脈瓣及肺動脈瓣的下方,較不易癒合且容易引起主動脈瓣膜脫垂變形。 第二型:又稱膜邊型,約占50~70%,為最常見的心室中膈缺損,有可能變小或自癒。 第三型:又稱房室腔型,較為少見,約5~8%,可能合併其他基因問題。 第四型:又稱肌肉型,自癒率高,約占心室中膈缺損的5~20%。 心室中膈缺損的症狀

心室中膈缺損的症狀視缺損大小而定,若缺損小,只有少量血液從左心室流向右心室,新生兒通常不會有特殊症狀,只能聽到心雜音;但若缺損大,大量的血液分流會造成以下症狀:

生長緩慢 食慾差、容易溢奶 哭聲微弱、睡眠不安穩 呼吸急促 盜汗、四肢冰冷 大便較硬 易有呼吸道感染 心跳加快 心臟擴大

心室中膈缺損嚴重時,肺部會因充血嚴重而引發肺高壓,造成喘、發紺等症狀,最終導致心臟衰竭。(延伸閱讀:怎麼照顧先天性心臟病兒童?注意代謝快營養需求量大

心室中膈缺損怎麼辦?新生兒心室中膈缺損分4種,缺損大小影響自癒率 心室中膈缺損的診斷與治療

在治療前,醫師會先透過下列方式了解缺損大小及位置、心臟狀況,以及右心與肺動脈壓力是否有增高趨勢:

主要確診工具 心臟超音波

輔助檢查 心電圖 胸部X光 電腦斷層 心導管 核磁共振

若缺損小,對心臟影響不大,醫師會安排定期追蹤,確認缺損是否自行癒合;假設缺損嚴重,便需服用強心劑(毛地黃)、利尿劑或血管擴張劑等藥物;如果藥物仍無法控制,或已發展為嚴重肺高壓、主動脈變形或心臟衰竭,病童就需進行心導管或開心手術矯正,迅速改善問題,避免造成生命危險。

急性與猛爆性心肌炎差別在哪?認識急性心肌炎分類、診斷、治療與預防方式

急性與猛爆性心肌炎差別在哪?認識急性心肌炎分類、診斷、治療與預防方式

8歲的林小妹妹一向身體健康,一週前卻開始出現流鼻水及咳嗽等症狀,原以為是感冒,但近2天媽媽發現,她似乎變得很容易疲倦,甚至臉色蒼白,直冒冷汗,趕緊帶她前往醫院檢查,結果經醫師診斷後罹患急性心肌炎,須立即住院治療。

究竟哪些原因會引發急性心肌炎?與猛爆性心肌炎有什麼差異?該如何治療才能有效緩解不適症狀?《Hello健康》為您一次解答!

什麼是急性心肌炎?

急性心肌炎(Acute myocarditis)是心臟因病毒、細菌或寄生蟲感染,所導致的疾病症狀,多數案例是病毒急性感染心臟肌肉所致,例如:微小病毒B19(Parvovirus B19)、克沙奇病毒(Coxsackievirus)或腺病毒(Adenovirus)。患者會有明顯的心室功能障礙,嚴重時會導致心因性休克;而在感染結束之後,有些發炎嚴重狀況下,可能因病情加劇,轉變成擴張型心肌病變(Dilated cardiomyopathy)。 急性心肌炎、猛爆性心肌炎突然發作別輕忽

根據臨床病理分類,心肌炎的急性發作可分為急性心肌炎與猛爆性心肌炎,不過後者發生機率較低,一般都是由急性心肌炎惡化而成,只佔急性心肌炎患者的1%。

急性與猛爆性心肌炎差別在哪?認識急性心肌炎分類、診斷、治療與預防方式 急性與猛爆性心肌炎的症狀差異

許多急性心肌炎患者一開始都有感冒症狀,因此容易被誤診為流行性感冒或一般感冒,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胸痛、呼吸困難、發燒、頭痛、心悸、疲倦、昏厥等等。急性心肌炎患者一般來說,初期症狀較輕微,在這個時期若被早期診斷,恢復都相當良好。

猛爆性心肌炎雖然也是心肌炎,但初期症狀就會以非常嚴重的心臟衰竭、心律不整表現;由於症狀惡化極快,心肌細胞壞死數量過多,導致初期就發生嚴重的心因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若無及時治療,死亡率非常高。

猛爆性心肌炎可能導致心因性休克或嚴重心律不整,死亡風險相當高;不過,若即時進行治療,搭配葉克膜(ECMO)或其他心肺維持裝置,讓猛爆性心肌炎患者保持血液循環,便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如何診斷急性心肌炎?

在感染心肌炎的早期階段,有部分症狀其實與流感相似,但當病情加重時,又有一些症狀與急性冠心症雷同,因此要診斷為心肌炎並不容易,主要診斷方式有以下4種: 血液檢查(Hematology Test):透過檢測特定的生物標記(Biomarker),判斷心肌發炎狀況,比方說,測量白血球和紅血球計數,以及檢測心臟酵素如肌蛋白(Troponin)、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肌紅蛋白(Myoglobin)及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等。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phy):心肌炎患者可能出現心律過速、心律不整或傳導阻滯等症狀,皆可透過心電圖發現,也可能出現ST節段上升的心電圖型。

如何治療急性心肌炎?

心肌炎的治療,一般會將重點擺在利用支持性療法,讓患者保持體力,並治療衍生併發症。一開始,可能會使用利尿劑(Diuretics)、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簡稱 ACEI)等藥物,改善心臟衰竭的情形。

如果是較嚴重的急性心肌炎或猛爆性心肌炎,患者可能出現肺水腫、心律不整等併發症,這時便需要針對不同的症狀,進行相對應治療;視病症情況可能需要心室輔助器(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簡稱 VAD)、主動脈內氣球幫浦(Intra-aortic balloon pump,簡稱IABP)或葉克膜,以維持患者心肺正常循環;如果心臟衰竭情形仍未好轉,最後須考慮心臟移植。

當病患脫離危險期後,剩下就是繼續維持支持性療法,讓患者藉自身免疫力慢慢痊癒,不過,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需要適度的免疫抑制治療,幫助患者緩解症狀。

如何預防急性心肌炎?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心肌炎,主要的途徑都是來自心肌組織遭受感染,建議平時應藉由以下4種方式,減少病菌入侵人體,引發急性心肌炎的風險:

均衡飲食、作息正常不熬夜,維持身體免疫力。 接種流感疫苗。 如果已經罹患感冒或流感,請戴口罩避免傳染給別人,並且盡早前往診所接受治療。 做好個人衛生習慣管理,經常清洗雙手,前往人多的公共場所時戴口罩。

小心先天心臟病:「肺動脈狹窄」的原因、症狀與治療

小心先天心臟病:「肺動脈狹窄」的原因、症狀與治療

根據衛福部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110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臟疾病高居第2,而心臟病種類繁多,包括先天性心臟病、高血壓心臟病、冠心病等,若孩子出生就有先天性心臟病,總會讓父母感到擔憂不已。

先天性心臟病除了有法洛氏四重症、三尖瓣閉鎖外,還包含肺動脈狹窄,一旦患有此疾病,起初並不會出現任何不適,大多是例行檢查如注射疫苗時,發現有心雜音才被發現。

究竟有哪些原因會使孩子罹患肺動脈狹窄?肺動脈狹窄可能引發何種症狀?《Hello健康》將解答肺動脈狹窄的檢查方式、症狀、原因與治療方法。 造成肺動脈狹窄的原因

肺動脈狹窄(Pulmonary Stenosis)屬於先天性心臟病的種類之一,約佔所有病例中的10%,主要是指患者的右心室因通往肺動脈處狹窄,而使流到此處的血液受到阻塞。(推薦閱讀:先天性心臟病童:4大常見先天性心臟病原因症狀、8成能順利長大

一般而言,肺動脈狹窄可分為連接心室的肺動脈瓣狹窄、肺動脈瓣膜下狹窄及肺動脈瓣膜上狹窄3種類型,其中以肺動脈瓣狹窄最為常見。

儘管目前醫學研究尚未確定造成肺動脈狹窄的原因,但患者母親可能於懷孕期間罹患德國麻疹(Rubella)或糖尿病,或者有飲酒、抽菸、服用特定藥物(如沙利度胺、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等)的情形,皆容易導致孩童罹患肺動脈狹窄及其他種類的先天性心臟病。

肺動脈狹窄8大常見症狀

大部分輕度或中度的肺動脈狹窄病患症狀並不明顯,直到病況嚴重時,才可能會引發下列8種常見症狀: 呼吸急促 心跳加快 疲倦 發紺 體重下降 胸痛(延伸閱讀:心好痛演哪齣?狹心症=心絞痛!胸痛症狀與治療方法一次看) 昏厥

診斷肺動脈狹窄:3大檢查助判斷

若長期出現上述8大症狀,除應盡早就醫檢查,以確認是否患有肺動脈狹窄,下列則是3種常見的檢查方法: 胸部X光檢查: 可能看到心臟大小及肺部血流狀況。 心臟超音波:經由心臟超音波可觀察病患肺動脈狹窄的部位、形狀與有無合併其它心臟異常,以及預測狹窄程度。 心導管檢查:可以檢測肺動脈瓣膜是否異常,以及估算心室與肺動脈之間的壓力差,以確認狹窄部位及嚴重程度,同時也可以進行治療。

小心先天心臟病:「肺動脈狹窄」的原因、症狀與治療 肺動脈狹窄治療:2大方法氣球導管擴張術、外科手術

若患者僅有輕度肺動脈狹窄,只需定期就醫追蹤即可,但如果病情進展為中度或嚴重肺動脈狹窄,則需加以治療,而目前多以氣球導管擴張術(PTCA)治療肺動脈狹窄,醫師會先將氣球導管經由管線引導至肺動脈血管狹窄處,再透過氣球加壓擴張,增加血管管徑大小,以促進血流順暢,解決病患不適症狀,而此治療方法效果通常不錯。

不過,如果肺動脈瓣狹窄的患者接受氣球導管擴張術後效果不佳,則需以外科手術,切除肺動脈狹窄處的瓣膜,再置換為正常的瓣膜,以有效治癒肺動脈狹窄。

心臟無力的原因?有哪些症狀?心臟衰竭7大先兆愛注意

心臟無力的原因?有哪些症狀?心臟衰竭7大先兆愛注意

根據衛福部109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資料,心臟病位居第2位,緊追在癌症之後。許多心臟疾病因為沒有及早治療,導致心肌梗塞找上門,甚至造成心臟衰竭。

Hello健康》為您說明心臟衰竭常見的7大先兆,幫助您防範未然、守護心臟健康。 心臟無力的原因?哪些高危險族群應該注意?

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又稱作鬱血性心衰竭,由於心臟幫浦功能受損,使心臟無力將血液輸送出去,以維持身體正常血液循環,並提供身體足夠的氧氣及養分,因而讓人出現各種不適症狀。

然而,基督教門諾會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陳翰興醫師表示,會造成男性心臟衰竭的原因多為冠狀動脈心臟病,以及大家熟知的心絞痛與心肌梗塞;女性則常因高血壓、心律不整、瓣膜性心臟病而導致心臟衰竭。(推薦閱讀:心肌梗塞男女有別!非典型症狀含胃痛、冒冷汗、疲勞)

另外,如果有嚴重貧血、先天性心臟病、甲狀腺機能亢進或擁有心臟病家族史者,也較容易出現心臟衰竭的狀況。

心臟無力有哪些症狀?心臟衰竭7大常見先兆

下列為7種心臟衰竭常會出現的前兆: 容易疲倦:當病患出現心臟衰竭時,會因從心臟送出至大腦的血液量下降,而引發缺氧的狀況,容易造成病患於日常活動時出現疲倦感。 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為心臟衰竭最常見的症狀,病患除了會於活動時特別容易喘外,嚴重者甚至連平躺或休息時,也會不時覺得呼吸困難,需坐起身或墊高枕頭才得以緩解不適。 下肢水腫:當你發現鞋子突然穿起來不合腳時,有可能是心臟衰竭造成的下肢水腫所致,而水腫通常好發於雙側腳踝,觀察到此症狀發生時,請及早就醫檢查。(延伸閱讀:水腫不是真胖~但可能隱藏這些疾病) 夜尿症:夜尿症為心臟衰竭的症狀之一,因患者的心臟機能減弱,無力將血液輸送至腎臟,因而造成腎臟血管的血流量減少,使病患白天尿液減少,不過等到晚上睡覺平躺時,反而會造成腎血流量增加,進而導致尿量變多,出現夜尿症的情形。(推薦閱讀:1天超過8次就算頻尿!頻尿定義、原因、症狀、治療與飲食) 不停咳嗽:心衰竭患者因左心泵送血液機能降低,導致血液淤積心臟病提高左心房壓力,便可能導致肺部積液,形成肺積水(肺水腫)。由於有大量的液體堆積在肺部之中,使肺黏膜受到刺激,患者可能出現乾咳,或咳出大量帶有泡沫及血絲的痰。不過也因咳嗽為感冒的常見症狀之一,所以有不少患者經常會將其誤認為是感冒症狀,延誤寶貴就醫時機。 心跳過快:一般成年人處於休息狀態時的心率,通常會介於1分鐘60~100下之間,而早期心臟衰竭可能會因心輸出量減少,促使心臟代償性地加快心跳,以滿足各器官的血液需求。 胸悶、胸痛:因心輸出量減少,冠狀動脈血量不足,進而發生胸悶及胸痛的症狀。

心臟無力的原因?有哪些症狀?心臟衰竭7大先兆愛注意

心臟衰竭會好嗎?盡早改善可阻止病況加劇

心臟衰竭並不能完全根治,但若能在及早發現心臟衰竭前兆,於病情早期嚴格控制生活習慣,如限制水分與鈉攝取量、多吃低脂食物及蔬果、戒菸等,即可降低心臟功能衰退的風險。(延伸閱讀:對心臟好的食物有哪些?4大最強護心食材報你知

另外,建議民眾一旦確診心臟衰竭,就應積極配合醫師診療,並遵守醫生囑咐,就能有效避免心臟衰竭加劇,也能繼續從事自己喜愛工作或興趣,繼續享受美好人生。(詳細心衰竭日常須知請點此)

5種食物護血管防心梗!心肌梗塞者飲食禁忌不只低脂低糖

5種食物護血管防心梗!心肌梗塞者飲食禁忌不只低脂低糖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心臟病患的主要死因——急性心肌梗塞,近年來逐漸年輕化,常見風險因素除了抽菸、高血壓之外,飲食習慣不佳也是一大原因。

究竟吃什麼食物能預防心臟血管阻塞?有哪些心肌梗塞飲食禁忌要特別注意?《Hello健康》為您深入說明。

2成心肌梗塞無徵兆!預防心肌梗塞的飲食重點

心肌梗塞患者主要的症狀為包含胸悶、盜汗、心悸、打嗝、噁心、嘔吐、虛弱、眩暈等,但約有15~20%患者未出現以上症狀,卻突然呼吸困難、心臟衰竭,甚至猝死,其中又以老年人及年長罹患糖尿病的患者為主。因此心臟病患或心臟病高風險者,應及早改善日常飲食,才能防範於未然。(推薦閱讀:心好痛演哪齣?狹心症=心絞痛!胸痛症狀與治療方法一次看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研究顯示,每天食用蔬果3次以上與每日不到1次相比,每天食用蔬果3次以上者不僅能降低中風的發生率與死亡率,還能減少約27%~42%的缺血性心臟病、心肌梗塞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可見足量的蔬果攝取,是心血管保健不可或缺的一環。以下列出5種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食物。

預防心臟血管阻塞!5大「護心」食物一次看 1. 番茄

蕃茄含有榖胱甘肽,可維護細胞正常代謝,抑制酪氨酸梅的活性,還能促進皮膚、內臟色素減退或消炎,增強胃酸(胃酸過多者可少吃)、預防心肌梗塞或其他心血管疾病、抗衰老,並有效降低老人斑生成,而其豐富的茄紅素則是天然的抗氧化劑,有助降低癌症與心臟疾病的風險。(推薦閱讀:茄紅素、Omega-3有益心臟健康!心臟病飲食3大營養素報你知

5種食物護血管防心梗!心肌梗塞者飲食禁忌不只低脂低糖 2. 黑木耳

黑木耳成分中的滑嫩膠質,除了口感極佳之外,其含多種抗凝血物質,有助有助減低血小板凝結,降低血液黏稠度。此外,木耳所含的酸性多醣體,也是降血壓、膽固醇和體脂肪的好食材。(延伸閱讀:血壓高怎麼降下來?降血壓的6種方法一次告訴你) 3. 甜椒

甜椒具有增強抵抗力、刺激腦細胞新陳代謝之功能。食用甜椒能使身體發熱出汗,分解體脂肪消耗熱量,並可刺激口腔唾液腺及胃液幫助消化。此外,甜椒裡所含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C也有助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動脈粥狀硬化。 4. 茄子

茄子內含維生素P,主要由檸檬素( Citrin )、芸香醇( Rutin )、檸檬黃素( Hesperidin )、黃酮素( Flavones )和黃烷醇( Flavonals )所構成,能夠增強毛細血管和調整吸收能力。

另外,維生素P還可幫助維生素C的吸收,與之共同維持結締組織健康,並預防瘀傷、出血及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 5. 鷹嘴豆

根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的資料,每100克鷹嘴豆約有19.4克蛋白質,並含有人體9種必需胺基酸,是素食者攝取蛋白質的優質來源。除此之外,鷹嘴豆富含大量的膳食纖維,可有效延長飽足感,有利需抑制食慾的減肥者。不僅如此,鷹嘴豆還含有豐富維生素C、K、B群和礦物質,能夠幫助維持血壓,降低罹患心血管風險。(推薦閱讀:植物性蛋白質來源有哪些?9種優質蛋白食物任你選

5種食物護血管防心梗!心肌梗塞者飲食禁忌不只低脂低糖 心肌梗塞6大飲食禁忌要小心!

對於曾發生心肌梗塞的患者,改變日常生活習慣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包括從事規律運動、戒菸、按時服藥等。除此之外,做好日常飲食控制也是相當重要的一門功課,以下提供6個心肌梗塞患者必知的飲食禁忌: 小心熱量攝取過多:由於食物之消化、吸收及代謝有賴大量血液參與,採行低熱量飲食可以減少心臟負荷,待病情好轉後可以逐漸增加飲食攝取量。 避免過度飲食:一餐吃下大量食物容易提高心臟負擔,建議採少量多餐,並設定每日飲食的總份量,來維持身體健康。 避免高膽固醇、高脂肪飲食:曾發生心肌梗塞的患者皆應盡量少吃肥肉、雞皮、豬皮、鴨皮、油炸食物、動物內臟、有殼海鮮(蝦、蟹、牡蠣)及蛋黃等食物,以免攝取過多飽和脂肪與膽固醇,提高血管堵塞風險 注意鈉攝取量:建議每人每日鈉攝取量以2,400毫克(約6公克食鹽)為限,含鈉量高的食品,如鹽漬食品、速食、加工食品、臘肉、醬油、各式醬料等,皆應盡量減少攝取,降低高血壓風險。(延伸閱讀:預防心血管疾病!低糖、低鈉、高纖、好脂肪,4大飲食原則不「傷心」) 少喝含有高劑量咖啡因的飲料:由於咖啡因會刺激交感神經,導致血壓暫時性升高,因此正處心肌梗塞急性期或高血壓者,若於喝咖啡後出現不適,應避免或減少攝取含咖啡因之飲品,而一般人每日飲用1~2杯咖啡(總咖啡因<300毫克)並不會對心血管健康造成危害。 避免攝取甜食:少吃汽水、果汁、糕餅、糖果、巧克力及其他高糖食物,以避免體內血脂增加,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白芝麻營養功效好處多!降血壓抗氧化通通沒問題

白芝麻營養功效好處多!降血壓抗氧化通通沒問題

早餐就想來個熱騰騰的油條配燒餅,尤其是燒餅皮上滿佈的芝麻粒又油又香,剛烤出爐時散發出的強烈香氣,實在是讓人毫無招架之力。不過你知道白芝麻具有什麼營養嗎?吃白芝麻有什麼好處、跟黑芝麻又有何差異?《Hello健康》將帶你一起了解白芝麻的營養好處和對人體的功效。

白芝麻的營養與功效

芝麻屬於堅果類,不論黑芝麻或白芝麻,每100公克芝麻中其油脂含量皆達50%以上,因此亦常用榨油使用、取代食用油。而白芝麻的營養成分豐富,對人體最具作用的就包含:

膳食纖維 蛋白質 維生素B群 維生素E 礦物質(鎂、鉀、鐵、) 木酚素 芝麻素

白芝麻含大量Omega-6 有益心血管健康

白芝麻的脂肪組成為45%多元不飽和脂肪酸、40%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以及10%飽和脂肪酸。其中以亞麻油酸的含量尤為突出,為人體無法自行製造,必需透過食物攝取的「必需脂肪酸之一」。

亞麻油酸屬於Omega-6不飽和脂肪酸,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一種,能夠保護細胞、調節代謝功能、促進免疫反應,並維持骨骼健康。除此之外,白芝麻的油脂也可以改善關節疼痛,改善皮膚的乾癢症狀。(延伸閱讀:反式脂肪是什麼?高膽固醇、心血管疾病都有它的份

白芝麻膳食纖維高 有效預防便祕

白芝麻含有的膳食纖維,可以通腸潤便,能減緩便祕的問題,不過若是容易拉肚子或是化療患者,則應要減少芝麻食用量,以降低腹瀉機率。

白芝麻含木酚素與芝麻素 可抗氧化降血壓

白芝麻的礦物質對於骨骼、牙齒、肌肉、神經、改善貧血相當有幫助,特別是能增強骨骼的強韌度。另外,白芝麻還含有木酚素,具抗老化、抗氧化、抗發炎、降血脂等作用;芝麻素則能有效抑制高血壓、清除自由基,提升抗氧化活性。(延伸閱讀:抗氧化拒發炎!吃這5種維生素就對了

白芝麻營養功效好處多!降血壓抗氧化通通沒問題 白芝麻熱量高 過量小心體重失控

白芝麻屬於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因此所含熱量其實相當可觀,行政院食品衛生管理署的資料指出,每100公克的白芝麻蘊含近600卡的熱量,脂肪則佔了55公克,不僅熱量偏高,脂肪總量也不可小覷。

不過白芝麻小小一粒很容易不小心吃過量,因此正在體重控制的人需要特別注意白芝麻的攝取量,建議1天1湯匙即可,熱量約75大卡。

白芝麻油的用途

白芝麻可以焙炒1~2分熟後製作成白芝麻油,白芝麻油的顏色較淡,味道與氣味都較為清爽。由於白芝麻油有特殊的清香,若是用在炒菜上,很容易被食物的味道蓋過,因此白芝麻油適合用來涼拌或是拌香當成佐料。(延伸閱讀:橄欖油超強大!抗氧化防癌9大好處) 白芝麻與黑芝麻差異知多少?

了解白芝麻的好處與營養後,那麼與黑芝麻差在哪裡?其實黑芝麻與白芝麻成分差不多,不過黑芝麻含有巨量質,而維生素B群、維生素E、礦物質、膳食纖維則稍多於白芝麻。

但普遍而言,白芝麻經常用於入菜或榨油,黑芝麻則多以藥用來補充鈣質、腎氣等作用,做成黑芝麻油後的用處也不同。(想要更了解黑芝麻的好處與功效,就一起來看看這篇:黑芝麻與白芝麻到底差在哪?)

木瓜8大功效好處:熱量、營養曝!這2類人不適合吃木瓜

木瓜8大功效好處:熱量、營養曝!這2類人不適合吃木瓜

木瓜營養

木瓜屬於番木瓜科,盛產於熱帶和亞熱帶,原產地為熱帶美洲,味道香甜、不苦澀,富含鉀、維生素A、β-胡蘿蔔素、茄紅素、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素。在台灣,即便非盛產季(7~11月),我們也都吃得到,甚至隨時都能點杯木瓜牛奶來喝,也因此可能許多人都忘了木瓜有多營養。究竟木瓜的營養功效有哪些?以下就為你介紹吃木瓜的8大健康好處。

木瓜熱量、GI值

每100克的木瓜熱量約43大卡,木瓜升醣指數GI值是60,是GI值中間的水果。 什麼人不適合吃木瓜?

木瓜豐含天然乳膠(Latex),對乳膠過敏者應避免進食;另外木瓜的鉀含量也高,腎病患者同樣不宜食用;腸胃不好的人吃太多容易腹瀉,糖尿病、腎臟病患者也不適合吃太多。 腎臟病 糖尿病 乳膠過敏 腸胃不好者: 木瓜的蛋白質分解酵素,能促進消化吸收,但若胃黏膜受傷,木瓜酵素可能會侵蝕受傷處,造成胃痛。

木瓜8大功效好處 1. 茄紅素抗癌

研究指出,木瓜除了有抗氧化物β-胡蘿蔔素(Beta-carotene),還含有茄紅素(Lycopene),不只能降低罹癌風險,對於正在治療的癌症病患也可能有益處,因為茄紅素是相當強力的抗氧化營養素,可幫助人體對抗致癌的自由基,其中尤以對攝護腺癌和乳癌的患者幫助特別顯著。(延伸閱讀:番茄是蔬菜還水果?原來番茄營養功效這麼多) 2. 增進心臟健康

茄紅素和維生素C,可能有助於預防心臟病(Heart disease),木瓜中的抗氧化物,也能加強高密度膽固醇的功效,增加心臟整體健康。 3. 促進質吸收顧骨本

每100克的木瓜含有2.6微克的維生素K,缺乏維生素K會提高骨折的風險,因為維生素K能幫助吸收、尿液中的鈣質排出量,進而達到避免鈣質流失,增加身體鈣庫存的功效。

4. 降低發炎指數

慢性發炎是許多疾病的根源,不健康的飲食及生活習慣,都可能會加重發炎,而研究發現,許多富含抗氧化物的水果,包括木瓜在內,都能有效降低發炎指數。

木瓜8大功效好處:熱量、營養曝!這2類人不適合吃木瓜 5. 木瓜酵素幫助消化

木瓜酵素(Papain enzyme)能幫助蛋白質的消化,人們也把木瓜用來治療便祕或腸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的症狀,因為木瓜也含有豐富膳食纖維和大量水分。有趣的是,木瓜籽雖然平常不會吃下肚,但是誤食是完全無害的,而且木瓜籽、木瓜的葉和根,對於腸胃潰瘍的修復也有所助益。 6. 延緩皮膚老化 促進傷口癒合

木瓜中的維生素C以及茄紅素,都能保護皮膚,而且可能有延緩老化的效果,一些研究顯示,補充茄紅素和維生素C等氧化物,不僅可以降低曬傷,還有淡化皺紋的功效。學者也發現,木瓜泥似乎對傷口癒合有幫助,甚至能避免燙傷傷口的感染,另外,含木瓜酵素的藥膏,也具有治療褥瘡(Decubitus ulcers)的效果。

7. 維生素A幫助頭髮生長

雖然現代人皮脂分泌過多,容易出現毛囊炎的狀況,不過,適量的皮脂其實能避免頭髮過於乾燥,維持頭髮健康,而木瓜所含的維生素A不只能幫助皮脂分泌,也是頭髮生長的必要營養。 8. 預防老年黃斑部病變

木瓜含有玉米黃素(Zeaxanthin),能降低藍光對眼睛的傷害,也有預防黃斑部病變的效果。不過研究顯示,其實均衡攝取蔬果,都能減少老年黃斑部病變的機會,因此想要做好眼睛保健,除了使用電腦或手機時記得適時休息,建議也不妨多攝取不同種類的水果。 乳膠過敏者、孕婦應避免食用青木瓜

對乳膠過敏的人,很有可能對木瓜也過敏,因為木瓜含有殼質酶(Chitinase),這一種酵素會產生交互作用,應特別小心;孕婦也應該避免食用青木瓜,因為未成熟的木瓜含有大量木瓜乳膠(Latex),可能會刺激子宮收縮(Uterus Contra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