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躁症症狀!肚子痛拉不出來,卻一直放屁?飲食5大原則

腸躁症症狀!肚子痛拉不出來,卻一直放屁?飲食5大原則

腸躁症的定義

腸躁症候群(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又稱為大腸激躁症),是消化系統常見的疾病。這是因為腸道功能異常,造成大腸的蠕動不正常。一般而言,食物在消化道裡從小腸離開後,會進入結腸,結腸會吸收食物裡剩下的所有水分,並且壓縮成糞便後,再往前面的直腸推進。

患有腸躁症候群的人,腸道的肌肉收縮會不正常,有時肌肉收縮過多會導致腹瀉(Diarrhea);另一方面,有時肌肉收縮變慢,則會造成便祕(Constipation)。即使腸道裡沒有糞便,肌肉仍然會不規則收縮,造成患者身體不適。 腸躁症的症狀

腸躁症候群的症狀都會出現在腸道中,當您的症狀較輕微時,可能會出現一般腹瀉,但時間久了,腹瀉的頻率有可能會增加,造成身體不舒服,且這些症狀會反覆不停復發,其中常見的症狀有:

放屁 腸多氣 肚子絞痛痛或痙攣 便秘與拉肚子(有時便秘,有時腹瀉) 大便有黏液、解便時感覺未完全排乾淨 腸道蠕動能力異常增強,並感覺糞便沒有排乾淨。

也可能出現非腸道的症狀:

頭痛 頭暈 倦怠 泌尿道不適 腸躁症候群的原因

導致腸躁症候群發生的原因仍然未知,不過目前可以知道的是,腸躁症候群的發生與神經系統有關。患有腸躁症候群的人,結腸對大腦傳遞的訊息,反應會非常激烈。很多人的腸躁症候群是因為下列因素引起的:

吃東西,不過並沒有特定食物會引起腸躁症候群。 壓力、心理問題,如:焦慮、憂鬱。 荷爾蒙改變,如:月經週期的期間內。 服用某些藥物,如:服用抗生素。 消化道感染,如:沙門氏桿菌(Salmonella)的感染。 腸躁症候群的風險因素

腸躁症候群是很普遍的,每100人中,約有10~15人患有此疾病。

導致腸躁症候群的風險因素有很多種,如: 家族病史 壓力,或體內荷爾蒙有問題 年齡:常見於45歲以下的人,大多從青春期就開始出現此類症狀,不過一開始的時候症狀不明顯,會隨著年齡的增加 性別:女性患者大約是男性患者的2倍 腸躁症診斷

目前醫師診斷腸躁症主要依據羅馬IV標準(Rome IV criteria),醫師會對患者的排便習慣進行詳細詢問,包括腹痛的性質、糞便的型態(如便秘型、腹瀉型或交替型)以及排便的頻率。 羅馬IV標準(Rome IV criteria)  在診斷前≥6個月,病人已有反覆性的腹痛(過去3個月內平 均1週≥1次)

腹痛「需伴隨」以下症狀中的至少2項: 

腹痛與排便相關 排便頻率改變 糞便型態(外觀)改變

病人「沒有」以下危險徵象: 50歲以上,尚未接受過大腸癌篩檢或有症狀者 近期排便習慣改變 明顯腸胃道出血(黑便或血便) 夜間腹痛或排便疼痛 非特殊目的性的體重減輕 有大腸癌或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家族史 可觸摸到腹部腫塊或淋巴結病灶 血液檢查顯示有缺鐵性貧血 糞便潛血檢查為陽性

腸躁症治療

若在調整生活與飲食習慣後,仍然受到大腸激躁症仍持續,這時就需要請醫師評估並給予適當的藥物來緩解不適,提高生活品質,醫師會根據不同的症狀來開立藥方: 便秘型腸躁症:醫師可能會開具適量的軟便劑,以減輕排便困難 腹瀉型腸躁症:醫師可能會開立溫和的止瀉藥、嗎啡類衍生物、抗焦慮或抗憂鬱藥物,以減少排便次數並增加糞便硬度 對於綜合型腸躁症患者(即便秘與腹瀉症狀交替出現),則會根據當下的症狀彈性調整藥物處方,在某些患者身上,益生菌可能對改善症狀有所幫助。

請記得,這僅為一般性資訊,每個人的症狀和反應都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最好還是向專業醫師尋求個別化的建議和治療方案。 腸躁症飲食 依腸躁症類型決定飲食: 腹瀉型大腸激躁症:應避免吃容易產氣與高纖的食物。 便祕型大腸激躁症:可多吃高纖食物以幫助腸道蠕動。

腸躁症飲食5原則 三餐定時定量:讓胃腸的生理時鐘回復規律。 避免吃到飽:每餐大約7~8分飽,以免一次吃太多而增加胃腸負擔。 慎選食物種類:避免吃容易產氣的食物,如豆類、乳製品、地瓜等。 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咖啡、濃茶、酒、酸辣之物等。 避免吃易消化不良的食物:例如糯米製品、油膩油炸、發酵類、含人工甜味劑的食物。

凱格爾運動男生也能做!2招教學訓練骨盆底肌,男性更持久

凱格爾運動大多被視為適合女性鍛鍊項目,但事實上,凱格爾運動對於男性也是益處多多。當男性年紀漸長,出現膀胱無力等症狀時,透過凱格爾運動訓練盆底肌群,便能夠幫助男性改善頻尿問題以及提高性能力。

本文將介紹骨盆底肌的功能,以及凱格爾運動的各項助益。想預防性能力逐年下降?趕快跟著《Hello健康》了解進行凱格爾運動的訣竅吧!

凱格爾運動好處:幫助訓練骨盆底肌

凱格爾運動,又稱尿失禁骨盆底復健運動,由美國婦產科醫師阿諾德.凱格爾(Arnold Kegel)於1948年所提出,用以強化骨盆底肌,幫助患者預防及改善膀胱脫垂、直腸脫垂以及壓力性尿失禁等症狀。近年來研究指出,凱格爾運動能幫助提升性能力,也成為性治療的復健運動之一。

骨盆底肌肉是什麼?

骨盆底肌是由多層肌肉、組織所形成,位於骨盆底部,自人體背部尾骨延伸至前端恥骨。男性的骨盆底肌支撐著腸道、膀胱、尿道以及肛門。

骨盆底肌能夠幫助男性控制尿道、膀胱,一旦骨盆底肌無力,便有可能導致尿失禁,而鍛鍊出強壯的盆底肌,則有助增進性能力。

凱格爾運動好處:改善性能力與大小便失禁

凱格爾運動能夠提升骨盆底肌肉的力量,增強肌肉控制度,進而改善性功能障礙與尿失禁等多種症狀,以下進一步說明:

壓力性尿失禁:骨盆底肌無力易造成患者腹部壓力上升,引起漏尿或尿失禁等問題。 因攝護腺肥大造成的頻尿及尿失禁:長期攝護腺肥大可能壓迫患者的骨盆底肌,使得骨盆底肌控制力下降,引發頻尿與漏尿。(延伸閱讀:尿急、頻尿怎麼辦?膀胱過動症自我檢測好簡單) 膀胱過動症:訓練骨盆底肌將提高膀胱控制力,能減緩頻尿或尿失禁等症狀。 大便失禁:控制肛門開闔肌肉也包含在骨盆底肌肉群中,因此進行凱格爾訓練也有助改善肛門開闔鬆弛,避免大便失禁。 子宮脫垂:許多產後婦女因肌肉或韌帶鬆弛,導致子宮脫垂,若屬輕症,患者可透過凱格爾運動,鍛鍊骨盆底肌肉,提高對子宮的支持性,以改善子宮脫垂。 性功能障礙:增加骨盆底肌的掌控力及肌力,對女性而言,可以提升陰道濕潤,增加高潮;男性則能增加陰莖硬度,延長射精時間。 凱格爾運動男性也要做?

研究證實,骨盆底肌無力和勃起功能障礙有高度相關,健康且有力的骨盆底肌,不僅能提高男性勃起後的陰莖硬度也能延緩射精時間,並增強射精高潮。(延伸閱讀:性交才會高潮?男人的性愛5盲點

由此可見,不論男女皆推薦進行凱格爾運動,達到預防或改善泌尿、排便與性功能等助益。

凱格爾運動怎麼做?

平躺膝蓋彎曲,雙腿張開與肩同寬。 吸氣抬高臀部,並緩慢夾緊肛門、陰道周圍肌肉及尿道口,每次收縮從5秒逐漸增加到10秒,緩慢放鬆至少休息20秒,每回收縮10次(約3~5分鐘),每天做4~5次。

須注意不要用到腹部,如憋氣或用力不當,反而增加骨盆底肌肉的壓力。

男性如何進行凱格爾運動

男性進行凱格爾運動的方式與女性類似,在坐著、躺著的時候皆可實行。以下提供2種進行凱格爾運動的方式: 中斷小便:在排尿時,故意中斷尿流2~3秒,此時會有睪丸及肛門周圍肌肉被提起並緊縮的感受,即「骨盆底肌緊縮」。建議操作者每天可於排尿時重複數次,可有效幫助掌握骨盆底肌收縮感,提升訓練成效。 骨盆底肌肌耐力訓練:採平躺姿勢、雙手平放腹部,保持呼吸平穩、身體放鬆,接著慢慢緊縮肛門周圍,同時睪丸也會因骨盆底肌收縮而產生提起感(注意腹肌應保持放鬆)。保持此緊繃感10秒後,休息5~7秒再重複。 初學者建議每天可進行10~20次,依個人能力逐漸增加,避免次數過多而導致肌肉過度疲勞。

每日抽空、持之以恆訓練,一般在2個月便能看到成效;若無效果,可能是因使力錯誤導致成效不佳,建議可再透過中斷小便以掌握發力技巧。(延伸閱讀:提升性能力6運動學起來!有氧重訓讓你性慾大增)

肝纖維化與肝硬化~弄清楚哪裡不同

肝臟纖維化是什麼?肝纖維化會怎樣?

肝臟纖維化(Liver fibrosis,LF)是累積過多瘢痕組織的結果,而瘢痕組織則是因肝臟慢性發炎,過多肝臟細胞損壞所致。

肝臟纖維化是指肝臟內瀰漫性細胞外基質(特別是膠原蛋白)過度沉積,它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許多慢性肝臟疾病均可引起肝臟纖維化,其病因大致可分為感染性、先天性代謝缺陷、化學代謝缺陷及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通常有創傷時,身體的反應就是形成疤痕。在肝臟纖維化的情況下,癒合過程就會變得很困難。肝細胞受到病毒、酒精、毒素、創傷或其他因素破壞時,免疫系統便開始修復損傷,纖維化過程中,受損的肝細胞會產生物質釋放到肝臟中,導致瘢痕組織的積聚。

纖維化是肝臟中瘢痕組織形成的早期階段,大多數人都沒有症狀,因為肝功能仍然運作得很好。但隨著發炎症狀與肝臟損傷,瘢痕組織會持續積累與互相連結,進而破壞肝臟的代謝功能,如果病情繼續發展下去,可能導致肝硬化(Liver cirrhosis)、肝臟嚴重結疤,使得肝臟的血流量顯著減少,造成嚴重的肝功能衰竭。

通常,健康的肝臟非常柔軟,但纖維化之後,肝臟就會變硬且堅固,一旦演變成肝硬化,就可能硬得跟石頭一樣。

肝硬化是什麼?

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肝病,由一種或多種原因引起肝臟損害,呈現進行性、瀰漫性、纖維性病變,具體表現為肝細胞瀰漫性變性壞死,繼而出現纖維組織增生和肝細胞結節狀再生,上述這三種改變反覆交錯進行,結果肝小葉結構和血液循環途徑,逐漸被改建,使肝變形且變硬。

肝硬化是肝臟纖維化的下個階段,纖維化的程度愈高,肝硬化就愈嚴重。普遍認為,肝硬化是肝臟組織對病變的反應持續數月或數年之後,所導致的最終結果。

一旦肝硬化,纖維化將更加一發不可收拾,它會把肝臟分成許多小模塊(這些是存活下來的、小的肝細胞)。肝臟的復原能力受到阻礙(也可能被稱為不可抗力),到了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這個階段,就會導致肝臟收縮和固化。 肝纖維化、肝硬化的差異?

肝纖維化不是一種疾病,而是疾病化的過程,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肝纖維化是肝硬化的早期表現,而肝硬化則是纖維化的最終結果。

有許多因素會導致纖維化,以及纖維在身體器官裡積聚。 當肝臟纖維化時,並不會在肝臟中形成不同區塊,但等到肝硬化時,就會出現像一道牆般的區隔了。肝纖維化相對來說較易治療,但肝硬化就很容易影響患者的生活。

因此,如果懷疑肝有纖維化的問題,便應前往口碑良好的醫院尋求治療,找出肝纖維化的病因。治療期間,應注意保護肝臟,避免肝纖維化,使病情不要發展成肝硬化,否則治療起來會更加困難。 肝纖維化有救嗎?肝硬化如何改善?

在肝炎(有明顯症狀)或疑似肝炎(疲勞、厭食、消化不良、肝部位疼痛等)的情況下,病人應做疾病和病因的檢查。以此為基礎,醫師將及時、合理地指定治療方式,並提供健康、飲食、生活方式等建議。 為了積極預防疾病,慢性肝炎患者需進行肝功能、肝臟超音波等檢查,尤其是檢測α-胎兒蛋白(一種肝癌中常見的蛋白)。如果懷疑罹患肝癌,便應盡快治療。 不要喝酒:酒精會使發炎惡化,並加速肝硬化及肝臟衰竭。 謹慎使用藥物:很多藥物會損害肝臟,尤其是持續服用時。肝臟功能如果不正常,使用藥物時,應與醫師討論。 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包括健康飲食及適當運動。良好的營養和運動,除了能改善生理健康,還有助於克服憂鬱症(Depression)。 預防肝炎:包括疫苗注射、食物處理、工作場所的感染控制程序,如洗手、戴手套等,保持安全的性生活、不要共用注射針頭及針筒、避免身體穿洞或刺青、不要共用牙刷、針頭,或其他可能接觸血液的物品。

如有肝炎相關之主要症狀,如失去食慾、體重減輕、虛弱疲勞、腹部腫脹、皮膚及眼睛變黃(黃疸 Jaundice)等,應諮詢醫師,尋求正確的診斷及治療。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酒喝太多超傷肝!恐致酒精性脂肪肝、肝炎和肝硬化

聚餐或應酬時飲酒是常有的狀況,但長期過量飲酒會增加肝臟負擔,引發酒精性肝炎,嚴重時,更可能演變為肝纖維化或肝硬化。

喝酒太多傷肝、傷身!酒精肝疾病有這些

喝酒時,酒精會很快透過胃和腸黏膜被血液吸收,消化道裡所有的血液,都必須通過肝臟才能返回心臟,肝臟因此成為酒精濃度最高的地方。

肝細胞具有酶系統,透過一系列化學反應轉化和轉換酒精,最終產生二氧化碳和水,並將它們釋放到尿液和肺部裡,但肝臟能力有限,它每小時能處理的酒精有一定的量。

透過研究,科學家建議將酒精限制在每天1~2個國際單位,1個單位=25毫升40度的酒精飲料,或50毫升20度的酒精飲料。

酗酒者和任何過度飲酒的人,都會出現傷身的症狀:

酒精性脂肪肝 酒精性肝炎(Hepatitis) 酒精性肝硬化(Cirrhosis)

這3種酒精性疾病也可能同時發生,或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發展。 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

脂肪肝是指脂肪堆積在肝細胞裡面,多半發生在飲酒過量的人身上。若患者停止飲酒,這種情況便會緩慢地消退。相反地,若他們仍然貪杯,就會演變成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的肝炎可輕可重,程度輕微時,通常是沒有症狀的,僅會在血液中檢測到異常的肝功能指數。有些病例會變成慢性病,使得肝細胞逐漸受到破壞,最後導致為肝硬化。 酒精性肝炎症狀

酒精性肝炎的嚴重症狀包括疲勞、黃疸等,肝臟有時還會痛。急性肝炎發作時,則會出現患者突然陷入肝昏迷、皮膚呈深黃色、血液凝固障礙、認知障礙、昏迷、消化道出血,死亡率高等。要處理這種疾病,應提供足夠的均衡營養,或通過胃管使用類固醇治療。

酒精性肝硬化➜瘢痕組織➜肝癌

肝硬化是指肝臟漸漸地纖維化,並完全失去功能。病程中這種狀況會逐漸增加,纖維組織會對肝細胞的正常結構與再生造成影響。反之,肝細胞便會因此受傷、死亡,組織持續被替代;隨著時間過去,肝功能便會喪失,纖維組織也可能會干擾血液以正常方式流向肝臟。

瘢痕組織形成後,即是永久性、不可逆的。剛開始損失一些肝細胞,並不會對患者造成影響,也不會出現任何症狀;但當肝細胞被破壞得愈來愈多,纖維組織崛起,病症就會開始顯現出來。症狀和上述的肝炎相同,唯一的區別在於肝硬化的進展是更慢的。罹患嚴重的慢期肝硬化的人裡,會有門靜脈血栓的症狀,通常還伴有腹水等副作用。肝硬化最危險的一點,就是它是導致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肝硬化發生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病毒、遺傳性疾病、代謝紊亂,但比例最高的,還是酗酒超過10年的人,發病率為10%。

除了上述症狀之外,還有一些檢查可以幫助診斷,例如血液檢查,看肝功能指數有無升高、ALP增加、白蛋白降低、高膽紅素血症,超音波檢查等,這些均可顯示肝臟受損;活體肝細胞的檢驗,則有助於在肝硬化或典型的肝炎中,看到瘢痕組織結構。

酒精肝治療與預防方法 酒精肝病治療

請務必停止喝酒!之後患者有一段時間,必須遵守特別的飲食、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補充品。對於有腹水的患者,必須減少抽吸物、利尿劑和抗生素。當肝臟失效後,唯一的補救方式就是肝臟移植。 酒精肝病預防

您應該戒酒,或只飲用建議的限量:男性飲酒每天不超過4個單位、每週不超過21個單位。女性則是每天限3個單位,每週14個單位,孕婦則是絕對不能喝酒,若一定要喝,則每週必須少於1~2個單位,而且不能喝醉。

衛福部警語:「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肝不好症狀有哪些?肝病5大症狀!5招保養及預防肝病

肝病是指發生在肝臟的病變,包括B型肝炎、A型肝炎、C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癌及酒精性肝炎等;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每年約13,000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肝癌則為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了解肝病症狀與徵兆,才能在肝病發生時及早治療,《Hello健康》以下介紹罹患肝病5種徴兆及預防方法。

肝不好症狀有哪些?肝病5大症狀徵兆

罹患肝病時,身體會出現一些典型症狀,但這些症狀經常會與其他疾病、健康問題搞混,因此務必留意:

肝病症狀1.口臭

口臭是肝病常見的徴兆之一,這是因為患者體內有過多無法代謝的尿素氮,也就是俗稱的氨(阿摩尼亞)所致。 肝病症狀2.容易倦怠

患者容易感到疲倦,且是極度疲勞、累到不想動、全身無力,但這也是其他疾病的常見症状,所以經常使人混淆。 肝病症狀3.消化異常

肝臟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肝功能失調會嚴重影響消化。患者通常會感到反胃、噁心想吐、食慾不振。嚴重時,會出現黄疸(Jaundice),尿液呈現深褐色、灰色。腸胃等消化器官的靜脈破裂,患者會吐血,情况危急。 肝病症狀4.在下午輕微發燒

天氣突然變化、體內失調,都可能造成一般人身體反應不及而發燒,這是正常現象。然而,若在下午發燒的次數明顯增加,就要多加留意了,肝病患者常每天下午發燒並伴随着疲勞。隨著病況愈發嚴重,患者發燒持續的時間更長,嚴重者甚至會連續幾天陷入昏迷。

黃疸、皮膚蠟黃、眼睛變黃,是肝病患者最明顯的特徵,因為肝功能異常而導致皮膚色素沉澱。變化通常自人體上半部開始,譬如眼睛,然後逐漸擴散至全身表皮,嚴重者的眼睛和皮膚會呈現暗黃色。 肝病症狀5.皮下出血

大多數肝病末期患者會面臨出血現象,這是因為肝組織受到破壞,影響患者凝血功能。 保養肝臟、預防肝病5方法 赴衛生環境較差的場所或地區需多注意:因為肝炎病毒可藉由血液或口水傳染 ,受到汙染的餐具、食物或醫療用品,可能帶有具傳染力的肝炎病毒。 不共用個人盥洗用品:包括牙刷和刮鬍刀,也勿與任何人共用針頭。在接觸任何食物之前請先洗手,上完廁所後也務必徹底洗手。 疫苗接種:接種疫苗是防治B型及D型肝炎的最有效方法,一劑B肝疫苗的功效可維持10~15年。 飲食控制:少吃脂肪,多吃新鮮蔬果如菠菜、甘藍菜、菇類、紅蘿蔔、番茄、甜瓜及黃瓜。 避免熬夜:讓肝臟能充分休息,也不要飲酒過度,更要遠離毒品。最後,記得要適度運動,增進身體機能。

您的肝臟有毒嗎? 自我檢測與4點排毒

您知道肝臟是僅次於心臟,人體內工作最辛苦的器官嗎?肝臟功能廣泛且複雜,負責生成與分泌膽汁、調節血糖濃度、膽固醇、合成脂質與分泌血漿脂蛋白,以及代謝藥物及其他外來物質;定期為肝臟排毒,可降低肝臟負擔,維持肝臟健康。

肝臟排毒何時進行?

肝臟最重要的工作在於,去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質,同時留下人體所需的營養;當肝臟被毒物堵塞或負擔過重,就會影響其代謝、解毒、分泌酵素和荷爾蒙、平衡膽固醇、血液循環等各功能,身體會出現各種健康問題,包括:

腹部不正常突起 肝臟及周圍部位疼痛不適 上腹肥胖腫大,如同戴了一個游泳圈 難以消化高脂肪食物,吃了之後會產生不舒服感 膽囊切除 胃食道逆流或胃灼熱 皮膚出現肝斑 燥熱,出汗異常 出現痘痘膿包、疹塊,斑點、皮膚發癢 無法解釋的暴肥

若出現上述徵兆,就是肝臟需要檢查和排毒的時候了。

肝不好怎麼改善?肝臟排毒、護肝4重點一次看

顧肝重點1.不喝酒

飲酒後,肝臟必須消耗近乎所有能量,才能代謝掉血液中的酒精,肝臟負擔過重,導致無法有效分泌膽汁、製造酵素、分解脂防及代謝其他有毒物質,間接造成肥胖、 精神抑鬱低迷、疲倦或嗜睡等狀況。 顧肝重點2.多喝水

只要水源乾淨,去除碳和氯,保留了天然礦物質的水,就是肝臟的最佳清潔品。另外,檸檬等柑橘類水果富含維生素C及礦物質,在淨化後的水中加入些許檸檬汁,可讓身體變成鹼性,喚醒身體,提高肝臟代謝與清潔機能。

顧肝重點3.吃優質食物

盡量吃含有鎂、葉綠素、維生素A和C的有機新鮮蔬果,這樣的食物能提供肝臟代謝和重建組織所需要的營養素。 顧肝重點4.拒絕壞脂肪

肝臟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製造膽汁,用來分解食物中的脂肪。為減輕肝臟負擔,要避免食用會導致動脈阻塞的動物性脂肪,以及玉米或大豆油等 ω-6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太高的植物油,它會提高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與中風的機率。堅果、椰子油、大麻籽、亞麻籽、奇亞籽、南瓜、葵花油,及酪梨則是優良的油脂來源。

一旦警覺到自己身體出現了上述徵兆,請盡速開始肝臟排毒餐,戒掉高糖、高脂,和其他增加肝臟負擔的食物,恢復肝臟健康。 吃得健康,肝臟功能好,活得也健康。

保險套尺寸怎麼選?闊度怎麼量?看懂保險套大小、材質及使用重點

有些男性因為曾有過保險套太緊,戴上去不舒服,或保險套太鬆,做愛時頻頻滑掉的經歷,而排斥使用保險套;其實,只要挑選正確的保險套尺寸,就不會有過緊、過鬆的問題,若再選擇特定的材質、厚薄度,甚至還能提升敏感度、持久度和濕潤程度,讓愛愛變得更順利又安全。《Hello健康》帶你認識保險套的尺寸,說明如何測量保險套尺寸,選擇適合你的保險套材質。

保險套尺寸差異大!認識保險套闊度、大小

保險套尺寸是以「闊度」計算,闊度指「保險套圓周長的一半」;市售保險套尺寸的闊度通常為52mm ± 2mm(5.2公分 ± 2毫米),換言之,對應的陰莖周長就是104mm(10.4)公分。若你勃起後的陰莖周長大於或小於104mm,就可能需購買更大或更貼合的保險套。

【延伸閱讀:戴好戴滿還中標!正確選戴保險套很重要

保險套尺寸怎麼量?保險套測量尺是什麼?

測量闊度的方式很簡單,在陰莖充分勃起時,拿一條軟尺圍繞陰莖,測量陰莖的周長,就像量腰圍一樣;陰莖的周長除以二即是闊度,也就是適合的保險套尺寸。(延伸閱讀:小陰莖大勃起!5個關於那話兒的真相

市面上有販售專門測量保險套尺寸的量尺,測量方式與軟尺相同,只是保險套測量尺能固定成環狀,穩穩地包住陰莖,其刻度也清楚標明周長所對應的闊度,無需換算,並能同時拿來測量陰莖長度。

買保險套重點是闊度,不是長度

市售保險套長度多為17~19公分,再加上保險套本身有伸縮的特性,只要陰莖長度在合理範圍內,通常都可以完全戴上;因此,保險套的選購重點是闊度,而非長度;若闊度不合,保險套可能會過鬆、過緊,影響避孕效果和性愛體驗。

保險套尺寸、材質怎麼選?

除了依照闊度選擇合適的保險套大小之外,材質的挑選也是一門學問。市售保險套的材質多為乳膠或PU(聚氨酯),兩種材質各有其優、缺點:

乳膠 優點:彈性、柔軟度佳 缺點:可能有塑膠味,不適合乳膠過敏者 厚度:多為0.04公分以上

PU(聚氨酯) 優點:較薄 缺點:彈性比乳膠差,可能需搭配潤滑液使用 厚度:多為0.04公分以下

保險套正反判斷方法

撕開保險套後,第一個確認方法就是確認有無有凸袋(儲精袋),有的一邊就是正面;若沒有儲精袋,第二個確認方法是,將保險套戴上勃起後的陰莖,若能順利往下捲動,就代表套對方向,若無法捲動則表示戴反了,請換邊再戴。

保險套使用注意這6點! 購買時,請確認保險套外包裝印有衛生福利部核發之許可證字號,例如「衛部醫器輸字第OOOOOO號」、「衛部醫器製字第OOOOOO號」,確保產品合格安全。 撕開保險套時,請從邊緣撕開,切勿從中間撕開或使用尖物刺穿。 請勿使用凡士林、嬰兒油等油性物質作為潤滑液,會造成保險套張力變差,容易破裂;應使用專門潤滑陰部及保險套的水性潤滑液。(延伸閱讀:愛愛再也不怕乾!潤滑液這樣挑就對了) 同時使用兩個保險套不會提升避孕效果,反而會增加破裂的風險;此外,保險套一概都只能使用一次,重複使用可能會破裂或造成精液流出。 使用保險套後,若接觸部位有紅、腫、癢等過敏症狀,可就醫檢查,確認是否為乳膠過敏。 無論保險套厚薄、顏色、形狀(例如顆粒、螺紋設計)或香味為何,只要是通過衛福部審核之產品,都具備合格的安全性,但額外添加的成分可能會導致過敏,若有紅、腫、癢等症狀,請就醫檢查。

預防癌症11招!快速自我檢測癌症徵兆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111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結果,癌症連續41年蟬聯第一,111年的死亡人數超過5萬人,遠高於排名第二的心臟疾病(23,688);癌症盛行率之高,預防癌症是人人都該關心的事情,以下《Hello健康》為您介紹11個防癌撇步,幫助你遠離癌症。

1. 戒菸致癌永遠不嫌晚

每根香菸都含有250種的有害化學物質,其中更有近 70 種會致癌,而且不只是肺癌,其他還包括胃、腎臟、口腔和喉癌等12種癌症,因此,戒菸永遠不嫌晚!另外有研究指出,在35歲前戒菸,平均壽命最多可延長8.5年;60歲才戒菸,也能延長將近四年的壽命,甚至在80歲戒菸也都有好處。因此奉勸各位癮君子,快放下手上那一根致癌物,迎向新的人生!(延伸閱讀:不只有菸酒!四種生活中常見一級致癌物) 2. 多吃花椰菜抗癌

花椰菜屬於十字花科蔬菜,這類蔬菜除了富含纖維和營養,也含有關鍵的抗癌成分,蘿蔔硫素(Sulforaphane),這個成分除了對血糖控制很有幫助,並且還有抗癌的潛在效果;若是還想要加強花椰菜的抗癌效果,建議烹煮時先將花椰菜切過,並靜置30分鐘以上,因為這樣才會產生最多的蘿蔔硫素。(推薦閱讀:吃花椰菜有學問!多做這步驟加倍抗癌) 3. 身體肥胖易罹癌

現代人因為飲食的關係大多都「小腹便便」,然而,腰圍越粗也代表罹癌機率大大提升,特別是乳癌(Breast Cancer)、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或胰臟癌(Pancreas Cancer)等癌症,此外,有學者認為,肥胖導致癌症機率提高的原因,可能跟脂肪細胞所釋放的物質有關。因此,擁有健康的飲食習慣,對於遠離癌症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推薦閱讀:肥胖不是病但很要命!代謝症候群 5 點檢查與預防) 4. 酒精攝取愈少愈好

飲酒過量可能會導致罹癌機率更高,酒精的攝取對於罹患口腔癌、乳癌、肝癌或食道癌等癌症有關,喝的愈多,患病的機率就越高,因此,一般建議女性一天應控制在一杯、而男性應控制在兩杯以內的飲酒量(一杯相當於一瓶啤酒的酒精含量)。(推薦閱讀:酒駕駛不得!認識血液與呼氣酒精濃度,了解喝酒身體變化) 5. 少吃一級致癌物加工肉品及紅肉

研究顯示,加工肉品中的亞硝酸鹽會致癌,像是香腸、熱狗、培根都屬於此類。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與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分類,紅肉被列為第2A類致癌物,而加工肉品則是第一類致癌物,代表有足夠證據證明這些食物是致癌物,加工肉品也容易導致大腸直腸癌。另外,肉類經過燒烤、油炸或是其他高溫烹調,也容易產生致癌物質,異環胺(Heterocyclic amine,HA)。因此,喜歡吃肉的人,在大快朵頤之前要特別注意。(同場加映:烤肉想遠離致癌物~做到這2點安心吃)

6. 擺脫久坐讓生活動起來

現代人的工作型態以及生活習慣,都讓我們久坐少動,然而養生防癌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要「動」!運動不僅能擺脫肥胖,還能降低雌激素(Estrogen)和胰島素(Insulin)等荷爾蒙,這些都跟罹患癌症非常有關,建議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每天至少進行 30 分鐘的有氧運動。(推薦閱讀:久坐是萬病之源:坐式生活對身體的危害) 7. 安全性行為不只防性病

戴保險套不只可以避免感染性病,有些不安全性行為可能導致罹癌機率增加,例如:70% 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的發生,都是因為經由不安全性行為,而感染第 16 或 18 型的人類乳突病毒(HPV),更容易導致子宮頸癌。(推薦閱讀:子宮頸癌疫苗越早施打效果越好!了解HPV疫苗的接種須知) 8. 接種疫苗預防B肝和HPV病毒

某些疫苗可能有預防癌症的作用,特定的HPV疫苗能預防子宮頸、外陰、陰道和肛門癌,建議在9~26歲前注射疫苗。另外,B肝疫苗能抑制病毒,避免肝癌的發生,在台灣,兩者都應在童年時期施打完畢。

9. 避開環境致癌物

很多化學成分都是致癌物,會傷害細胞裡的DNA,增加罹患癌症的機率,我們日常生活中常會經由觸摸、吃飯或透過呼吸接觸這些有害物質,包括石綿(Asbestos)、氡氣(Radon)或苯(Benzene),這些都是不論在家或工作時,常見的致癌物。雖然要完全不接觸這些有害物質,可能很困難,但我們可以更注意平時常用的物品,是否含有這些致癌物,並使用成分較為無害的產品。(推薦閱讀:抽菸比加工肉危險?致癌物分級全解析) 10. 基因檢測預防遺傳性癌症

很多人常常忽略,某些癌症是會遺傳的,根據臺大醫院基因醫學部指出,醫師會依病人的臨床表現,判斷是否有可能屬於遺傳性癌症,這步驟就是所謂的遺傳諮詢(Genetic counseling),另外,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好萊塢明星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她在接受基因檢測後,發現自己有BRCA1基因突變,於是進行預防性的乳房切除手術。(推薦閱讀:按摩乳房好處多!緊實胸部又預防乳癌)

另外,以常見的遺傳性乳癌來說,家族中(包括自己),若有三位以上罹癌,或總共出現三種癌症以上,例如腸胃道癌症,子宮內膜癌,男性攝護腺癌、血癌等,都建議接受癌症遺傳諮詢。 11. 定期篩檢最保險

篩檢能夠在癌症早期,甚至在癌症尚未發生前,就及早治療,例如:大腸鏡(Colonoscopy)可以檢查出大腸直腸內的息肉,是否有發展成癌症的風險,便能盡早切除息肉;子宮頸抹片檢查(Pap Smear),也能夠幫助婦女檢測出子宮頸的癌細胞,乳房X光攝影術(Mammograms)和低劑量電腦斷層(Low Dose CT),能夠篩檢早期的乳癌和肺癌,若有罹癌疑慮,建議諮詢醫師是否需要進行以上檢測。(推薦閱讀:癌症篩檢:定期篩檢4大癌症效果佳)

簡易自我檢測癌症徵兆

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提供簡易的自我檢測: 排尿排便異常 長時間異常痠痛 不正常地出血或分泌物量異常 乳房或其他部位有硬塊或增厚現象 吞嚥困難或消化不良 身上的疣或痣出現明顯改變 久咳不止或聲音嘶啞

以上只是一些初步的徵兆,其他徵兆包括突然感到疲累,或是體重突然急遽變化等,總而言之,實際身體情況因人而異,癌前病變時常也難以察覺,但是聆聽自己的身體,觀察是否有哪些和平常不同的地方,仍然很值得參考,若有異狀,建議前往醫院諮詢醫師。

特級初榨橄欖油怎麼挑?名營養師張益堯的「油」衷之言:3大訣竅與保存方法

現代人享受美食,更希望吃得健康,橄欖油因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成為許多家庭及餐廳料理用油首選;但究竟應該如何挑選橄欖油?業者常標榜的「冷壓初榨」,就是好的橄欖油嗎?《Hello健康》【駐站名營養師】張益堯特別分享他的「『油』衷之言Part2,教您破除「冷壓初榨」橄欖油的迷思、選擇橄欖油的3大訣竅,以及橄欖油該如何保存?才能享受好油帶來的健康與好處!

張益堯現任健康加速器(股)公司 執行長及COFIT(我的專屬營養師)營養顧問,同時擁有義大利國立橄欖油品油協會初級品油師及中華民國西餐烹調丙級證照,以最懂「油品」的專業形象,分享他的「油衷之言」;Part1即帶您深入了解油脂的重要性,破除一般人對油脂的諸多迷思,以及選對好油的4大重點。

冷壓初榨橄欖油就是好的橄欖油?

張益堯說,「冷壓」意指橄欖果實從採收、製油到裝瓶,全程都在27℃以下;「初榨」則是指橄欖果實榨出來的第一道油;但「冷壓初榨」就一定是好的橄欖油嗎?張益堯說,其實不然,關鍵還是在於橄欖的「新鮮」程度。

所以,「冷壓初榨」只是好橄欖油的基本條件,張益堯說,接下來還要經過兩道工序,才能判斷橄欖油的等級。 特級初榨橄欖油判定標準1:測酸價

張益堯說,「酸價」是指油接觸到空氣之後的油耗程度,所以,酸價越低,代表品質越好;根據世界橄欖油協會的標準,酸價必須在0.8(0.8 mgKOH/g)以下,才有資格叫做特級冷壓初榨橄欖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 特級冷壓初榨橄欖油判定標準2:專業品油師感官評鑑

張益堯說,酸價有遭動手腳的可能,所以,還要聘請專業品油師,透過嗅覺與味覺的感官評鑑,抓出細微的味道差異;萬一橄欖放太久、採收時間過晚,或甚至在採收時掉到泥土上,都可能影響橄欖油的風味,這時就得仰賴專業品油師把關,避免一顆不好的橄欖破壞一整桶油的機率。

張益堯說,符合上述標準,就可以稱為「特級初榨」橄欖油;若被評定有一點瑕疵,但一般消費者可能也不容易感覺出來,則會被評定為「一般級」的冷壓初榨橄欖油。

特級初榨橄欖油3大選擇訣竅

張益堯說,現在食品加工技術很厲害,經過脫色、脫臭等加工程序,可能將不好的油脂顏色、味道都剔除,即所謂「精製」橄欖油,但它的營養價值也可能在層層加工過程中流失了。

所以,張益堯建議,選擇好的特級初榨橄欖油須注意以下3大訣竅。 選擇橄欖油訣竅1看瓶標

張益堯說,挑選時,首先記得要看瓶標,看到Extra Virgin Olive Oil,也就是「特級初榨橄欖油」,才是真正品質好的橄欖油。 張益堯說,選擇特級初榨橄欖油訣竅之一是看顏色,好的橄欖油會呈黃綠色(左),加工過的橄欖油則會呈現透明狀。 選擇橄欖油訣竅2看顏色

張益堯說,若是經過層層加工的油品,可能在去除雜質的過程中,也會讓橄欖油的顏色呈透明狀,相較之下,真正品質好的橄欖油,應該呈黃綠色;所以,分辨好的橄欖油的第二項訣竅,就是看顏色。 選擇橄欖油訣竅3聞香氣、嚐味道

張益堯說,在橄欖油加工過程中,除了顏色會變透明,味道也會變淡或甚至沒有味道,因此,若在賣場有試聞體驗,或在家中開瓶後,就可以透過「聞香氣、嚐味道」的「感官評鑑」,直接判別橄欖油品質優劣的方式之一。 橄欖油保存方法1:放置陰涼處

特級初榨橄欖油價格可能不便宜,有的人擔心品質受影響,因此特別放入冰箱冷藏,張益堯並不建議,因為橄欖油富含74%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若放在冰箱中可能會結晶,等到要使用時,又進入常溫環境中,如此反覆的溫度變化,對橄欖油的品質可能有影響。

因此,橄欖油只要放在櫃子裡或陰涼處,不要直曬到太陽,避免保存環境有過度高溫就好。 橄欖油保存方法2:開瓶後6個月內使用完畢

張益堯說,橄欖油一般保存期限約在1年半至2年,但因開瓶後,仍可能接觸到陽光和空氣,因此,仍建議在開瓶後6個月內用完,才能確保其新鮮度;張益堯說,因為特級初榨橄欖油完全未經過加工,當然也會自然地壞掉,所以,良好的保存條件,就以保留最完美的風味跟營養價值!

張益堯營養師

一、現職 健康加速器(股)公司 執行長 Cofit 營養顧問 康寧大學約聘講師 初日診所駐診營養師

二、著作 《遠離失智 吃出健康腦》 《代謝型態減重全書》 作者群之一

三、證照 中華民國專技高考合格營養師 中國大陸一級公共營養師 美國代謝型態認證諮詢師 中華民國西餐烹調丙級證照 義大利國立橄欖油品油協會初級品油師

名營養師張益堯的「油」衷之言:破除油脂迷思—選對好油的四大重點

現代人享受美食,更希望吃得健康,「少油」成為許多人的飲食關注重點;不過,油脂卻常因此被「汙名化」,許多人甚至「矯枉過正」,忽略油脂對人體的重要性;《Hello健康》【駐站名營養師】張益堯特別分享他的「油」衷之言,為您說明油脂的重要性、植物油與動物油哪一種比較好、如何挑選好油、生酮飲食的實作法則,以及如何享受美食又不怕體重飆升的不敗撇步。

張益堯現任健康加速器(股)公司 執行長及COFIT(我的專屬營養師)營養顧問,同時擁有義大利國立橄欖油品油協會初級品油師及中華民國西餐烹調丙級證照,以最懂「油品」的專業形象,帶您深入了解油脂的重要性,破除一般人對油脂的諸多迷思。

張益堯說,過去民眾常認為,日常飲食少油少鹽才健康,但其實風行全球的地中海飲食,其中油脂就佔了40%,所以,「重點不是油脂總量的問題,而是吃對好油的重要性。」

油脂為何被汙名化?不吃油的壞處是什麼?

張益堯說,因油脂的熱量較高,1公克的油脂提供了9大卡的熱量,相較之下,1公克的醣類或1公克的蛋白質,卻只提供4大卡的熱量,所以過去常有的觀念,就是「為了減肥,一定要少吃油」。

但矯枉過正的結果,有人希望戒除油脂達到快速瘦身的效果,例如有人每天只吃燙青菜或只吃雞胸肉,希望藉此快速減重,但對人體最直接的影響,包括代謝變差、抵抗力減弱,有些女生可能因此連生理期都不來了。 油脂對人體的三大好

張益堯說,我們的腦有60%是由稱為腦磷脂的油脂組成,「所以腦袋不是豆腐做的,而是好油做的」;其次,油脂也會形成人體細胞膜;第三,身體荷爾蒙也需要油脂作為基礎材料。

所以,人體長期缺乏油脂的結果,可能皮膚會變得乾燥,甚至開始掉頭髮,都是缺乏油脂的危機。 為何地中海飲食油脂比例高,三高疾病、肥胖比例相對少?

根據營養學基本理論,人體一天所需的油脂,應佔總熱量約30%;若以此標準來看,地中海飲食中的油脂比例高達40%,但他們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及心血管疾病、肥胖率及失智症比例,卻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原因究竟為何呢?首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們日常飲食生活當中放入Omega-3與Omega-9這兩大類的好油。 破除油脂迷思—選對好油的四大重點 Omega-9脂肪酸

地中海飲食料理用的幾乎都是橄欖油,其中又以特級初榨橄欖油最佳,含有Omega-9脂肪酸的比例高達約74%;其優點是油的品質穩定、耐高溫,本身具有橄欖油的香味,同時又比較不會冒煙。 Omega-3脂肪酸

深海海魚中有豐富Omega-3,包含EPA及DHA都是屬於Omega-3的脂肪酸;因地中海飲食中的蛋白質主要以魚類、貝類及海鮮優先,自然Omega-3的脂肪酸攝取比例就會較高。

張益堯說,Omega-3脂肪酸的好處非常多,首先,就是幫助腦袋發育及運作;在懷孕階段,醫師跟營養師會建議補充DHA,最主要的原因,就是DHA有助寶寶的腦袋發育。

其實,不只是寶寶,成年人對DHA的需求也很高,張益堯說,很多憂鬱症或失智症的治療過程聰,也會納入Omega-3的脂肪酸作為飲食治療的其中一部份。

延伸閱讀:

張益堯說,Omega-3的脂肪酸第二個好處,就是其中的EPA具有抗凝血機制,讓血液更流暢;加上多喝水及多運動,還可以降低膽固醇。

張益堯說,Omega-3的脂肪酸就是對於保養眼睛也有所幫助。總結來說,Omega-3的脂肪酸好處多多,包括「頭好壯壯、眼好亮亮、血液好流暢。」

不過,Omega-3的脂肪酸最不耐高溫,千萬不要用高溫煎鮭魚、煎虱目魚,因為不只容易煎焦掉,還可能產生更多的自由基。

若要烹煮鮭魚,張益堯建議,用清蒸或水煮最理想,可以煮鮭魚味增湯;或者將烤箱溫度設定在150到160度左右,約烤30分鐘,就可以烤出美味的魚。 Omega-6 脂肪酸

Omega-6的脂肪酸雖是人體的必須脂肪酸,但攝取過多可能會造成身體的慢性發炎,可能引發許多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失智症甚至癌症等。

我們日常飲食常以沙拉油或葵花籽油進行烹調,這些油品大部分屬於Omega-6的脂肪酸,雖然適量攝取Omega-6的油是必要的,但千萬不能過於高溫烹調,尤其是未精製的Omega-6油脂,若以傳統的大火快炒方式烹調,反而容易冒煙,甚至產生自由基跟毒素,對心血管造成最大的風險。

延伸閱讀:

飽和脂肪

張益堯說,飽和脂肪最多的來源,就是豬、牛、羊等俗稱的紅肉類;因為它的膽固醇相對較高,而且攝取過多飽和脂肪,也容易造成心血管負擔,所以,常聽到專家建議,為了預防心血管疾病,應該少吃紅肉。

不過,人體還是需要適量的膽固醇以產生荷爾蒙,所以身體狀況正常的人,建議平均兩天吃一次紅肉,其他餐儘量攝取白肉,也就是雞、鴨、鵝及魚、貝、海鮮類,藉此均衡,就不用避諱吃紅肉。

挑選油品迷思:植物油好?動物油就一定不好?

張益堯說,過去民眾常認為植物油比動物油好,其實應該打破迷思;以植物油為例,主要分成Omega-6跟Omega-9的脂肪酸,其中Omega-9相對穩定且耐高溫,確實比較好,但Omega-6也是身體的必需脂肪酸,只是要小心攝取過多,避免造成身體發炎。

再來看動物油,即使豬、牛、羊等動物油的飽和脂肪相對高,但因為它還是人體產生荷爾蒙的材料,在正常健康情況下,適量攝取還是必要的;另外,Omega-3是最好的,但存在於深海魚中,所以也算動物油,只須注意在烹調時,避免採用高溫煎烤等方式,簡單烹調,就能享用美味又能獲取最大的好處。

正確吃好油的態度

張益堯說,正確吃好油的態度,應該是Omega-3、Omega-6跟Omega-9跟飽和脂肪都應該均衡的攝取,採用合適的烹調方式,就能促進身體功能,同時又能兼顧營養與避免造成身體不良反應。

張益堯營養師

一、現職 健康加速器(股)公司 執行長 Cofit 營養顧問 康寧大學約聘講師 初日診所駐診營養師

二、著作 《遠離失智 吃出健康腦》 《代謝型態減重全書》 作者群之一

三、證照

中華民國專技高考合格營養師 中國大陸一級公共營養師 美國代謝型態認證諮詢師 中華民國西餐烹調丙級證照 義大利國立橄欖油品油協會初級品油師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