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曬太陽皮膚發癢、起紅疹?小心紫外線引發光過敏!6大症狀你中了嗎

夏天曬太陽皮膚發癢、起紅疹?小心紫外線引發光過敏!6大症狀你中了嗎

隨著天氣步入春夏,有些人皮膚便開始發癢、起紅疹,而且氣溫愈高,症狀就愈嚴重,彷彿只要一照到太陽,皮膚就開始作怪,其實這很有可能是「光敏感」。《Hello健康》為你介紹何為光敏感、光敏感的種類、症狀及治療方法。

光敏感是什麼?是曬太陽的關係嗎?

光敏感是指皮膚對陽光中的紫外線出現過敏現象。紫外線可概分為UVA、UVB及UVC3種,其中UVA為長波紫外線(波長320~400nm),照射到皮膚後,可穿透至皮膚真皮層,是造成皮膚癌、引起光老化及光敏感的主因。(延伸閱讀:日曬機恐致癌!太陽紫外線對人體的傷害

一般而言,遭日曬而出現光過敏者為大宗,但也有少數人可對人造燈具及室內光源產生過敏,如日光燈、鹵素燈等室內常用燈具,仍會產生紫外線。 曬太陽皮膚癢又起疹子?光敏感症狀一次看

光敏感常見的症狀如下:

紅腫 出疹子 發癢 水泡 斑點、斑塊 嚴重者甚至會脫皮

由於是紫外線造成皮膚出現過敏反應,因此光敏感多出現於身體容易照到陽光之處,如臉部、頸部及四肢等部位,而一般皮膚過敏則會出現於身體各個部位,且通常會出現類似於蕁麻疹的疹子,不會有脫皮現象。

夏天曬太陽皮膚發癢、起紅疹?小心紫外線引發光過敏!6大症狀你中了嗎 光敏感其實有2種:光過敏、光毒性

依據其臨床症狀和成因,光敏感可細分為光毒性(Phototoxic)及光過敏(Photoallergic)等2種類型: 1. 光過敏

光過敏,又稱日光性皮膚炎,為一種遲發性過敏反應,因紫外線照射而改變化學物質的結構,進而引發皮膚的過敏反應。

此反應可能於曝曬後24~48小時內顯現,第1次接觸通常沒反應,但再次接觸紫外線後,便會出現皮膚發炎、搔癢等症狀,且亦可能影響到未曝曬的部位,不過通常不會留下色素沉澱 。 2. 光毒性

光毒性指皮膚接觸到含量可達閾值濃度的感光物質(如呋喃香豆素)後,因曝曬於紫外線中而造成皮膚組織細胞的損傷。

此反應可於接觸紫外線數分鐘至數小時內顯現,患病侷限於遭曝曬處,症狀類似曬傷,可能出現紅斑及水泡,且易留下不同程度的色素沉澱。 為什麼皮膚會對紫外線過敏?

造成光敏感的原因,一般可分為以下4類:

體質:個人體質對紫外線異常敏感。 疾病引起:因患有一般常見的皮膚疾病,如青春痘、酒糟鼻、異位性皮膚炎、日光性蕁麻疹與紅斑性狼瘡,或柯凱因氏症候群(Cockayne Syndrome)、布隆氏症候群(Bloom Syndrome)等特殊疾病而對紫外線敏感。 藥物引起:因使用光敏感性藥物(意即使皮膚對紫外線異常敏感的藥物)而導致光過敏或光中毒。 一般常見的光敏感性藥物包括:A酸(Retin-A)、利尿劑(Hydroc-hlorothiazide)、鎮靜劑(Chloropro-mazine)、口服抗生素四環黴素、降血糖藥(Chlorpropamide)、非類固醇消炎藥(Piroxicam、Naproxen)。 食物引起:諸如檸檬、橘子、葡萄柚、九層塔、芹菜等,皆內含感光物質,易曬傷者應避免過度食用或將其汁液塗抹於肌膚,有助預防皮膚光敏感反應

夏天曬太陽皮膚發癢、起紅疹?小心紫外線引發光過敏!6大症狀你中了嗎 曬傷一粒一粒怎麼辦?光敏感的治療解說

無論致病原因為何,當出現光過敏或光中毒的情況時,首先應盡可能減少肌膚照到陽光的機會,如減少外出、穿著完整防曬衣物、塗抹防曬乳,以避免病症惡化。

若是因藥物造成光敏感,則需停止使用藥物。倘若因其他疾病的治病需要而無法停用藥物時,則可詢問醫師使否減量或改用其他藥物。

光毒性通常呈現曬傷的症狀,故可給予冷敷、潤膚液及口服止痛藥治療,且應避免給予局部麻醉止痛藥物,避免發生接觸性過敏。

光過敏則可以治療接觸性過敏的方式處理,使用類固醇藥膏以減少搔癢感、降低發炎反應,並可視病況嚴重程度,給予口服類固醇治療。

長時間戴口罩,臉過敏很癢、長濕疹?3招緩解皮膚問題

長時間戴口罩,臉過敏很癢、長濕疹?3招緩解皮膚問題

受疫情影響,許多人都會長時間配戴口罩,並因此出現臉很癢、過敏等狀況,現在即使疫情退燒,仍有不少人出門習慣戴口罩,究竟口罩怎麼戴才不會出問題呢?《Hello健康》為您說明長時間戴口罩的3大皮膚問題及緩解方法。

臉過敏發癢、長濕疹?長時間戴口罩的3大問題!

1.「接觸性皮膚炎」會讓臉過敏發癢、長濕疹

接觸性皮膚炎的主要病徵為皮膚乾癢、發紅、紅疹、脫皮及龜裂,其病因為皮膚接觸刺激性物質而導致過敏反應。

舉凡防疫常用的酒精、次氯酸水、乾洗手,甚至肥皂、洗手乳皆為刺激性物質,例如在口罩上直接噴灑酒精,或是使用上述抗菌液體清潔雙手,在液體並未徹底洗淨或揮發時,便用雙手碰觸臉部,此種情形加上口罩長時間配戴於臉部,與臉部皮膚反覆摩擦,便容易導致接觸性皮膚炎。

因此,建議民眾避免於口罩噴灑酒精後馬上配戴,若手部有使用清潔液體進行消毒,也務必於液體徹底洗淨或揮發後再碰觸臉部。

平時亦需注重臉部保濕,使用成分單純、無香精香料的保濕產品,並避免於乾癢時搔抓臉部,以防皮膚炎惡化。(延伸閱讀:長濕疹原因有哪些?症狀不只發癢、紅腫,教你4妙招改善濕疹

長時間戴口罩,臉過敏很癢、長濕疹?3招緩解皮膚問題

2.臉上突然一塊紅紅的?恐是酒糟性皮膚炎

酒糟性皮膚炎為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紅腫皮膚病,好發於女性與皮膚白皙者,初期症狀為臉部中央出現持續性紅斑與血管擴張,嚴重則可能出現丘疹或膿疱。

酒糟性皮膚炎容易因皮膚悶熱而引起,因此酒糟性皮膚炎患者若長時間配戴口罩,往往會不斷經歷紅斑反覆發作。

建議酒糟病患應安排空檔脫下口罩,讓皮膚散熱,並於返家後盡快將口罩脫下,避免接觸刺激性物質。此外,也應避免飲酒、飲用熱飲、抽菸或辛辣食物等易引發酒糟性皮膚炎的飲食習慣,並避免在高溫或寒冷的環境久待。 3. 痤瘡(青春痘、粉刺)

痤瘡又稱青春痘、毛囊炎、粉刺,為相當常見的皮膚疾病,主要因毛孔皮脂堆積、細菌增生而形成,其表現包含粉刺(黑頭粉刺、白頭粉刺)、丘疹(發炎後的粉刺)或膿皰(含膿的痘痘)等形式。(延伸閱讀:長痘痘怎麼辦?教你4招跟滿臉青春痘說再見!

臉部長時間配戴口罩,容易皮膚悶熱、油脂分泌,進而阻塞毛孔。若於戴口罩之前,在臉上使用過油、過厚或成分複雜的美妝及保養品,痤瘡生成的機率更會加倍。

建議民眾返家後盡快將口罩取下、適時給臉部皮膚散熱的空檔,並盡量減少化妝或使用低敏、抗發炎的臉部保養品。此外,壓力、生活習慣及內分泌等因素皆會導致痤瘡形成,因此建議每日維持充足睡眠,盡量不要熬夜且避免食用油炸或辛辣食物,多攝取蔬菜和水果等健康食品。

長時間戴口罩,臉過敏很癢、長濕疹?3招緩解皮膚問題

口罩壓條未密合 熱氣熏眼恐致乾眼症

口罩配戴過久不僅會對皮膚造成不良影響,若無將口罩上方的鼻樑膠條確實壓緊,呼吸的熱氣會從口罩上方溢散至眼睛。

由於眼睛表面含有一層淚液,在角膜及結膜上形成淚膜,當口罩的熱氣不斷吹上眼睛,便容易使角膜的淚膜快速蒸發,無法正常維持眼球表面濕潤,其實長期下來可能引發乾眼症。 口罩應每日替換 有助預防過敏性鼻炎

若反覆使用相同口罩,口罩內層的靜電過濾層容易因長時間沾附口水,而導致纖維變大、阻隔效果下降,進而黏附更多懸浮粒子,導致過敏性鼻炎,因此建議每日更換口罩,若需重複使用,也建議於口罩潮濕、破損或出現異味時盡快更換。

打電話叫救護車該說什麼?何時需打119?叫救護車疑問一次懂

打電話叫救護車該說什麼?何時需打119?叫救護車疑問一次懂

究竟叫救護車該打哪支電話號碼?119、110、112的差異為何?什麼時候該叫救護車?叫救護車要錢嗎?《Hello健康》為您一次說明關於叫救護車的各種疑問!

叫救護車打「119」電話

119為內政部消防署所設置的24h緊急報案專線,無論是叫救護車、通報火災(叫消防車)或其他急難狀況,都可撥打此電話。

撥打119專線的注意事項

手機沒訊號,可撥112按9,轉接所在地119(部分手機在沒訊號或沒SIM卡撥打119時,就會自動跳接112)。 謊報119會延誤消防單位的搶救時機,最高罰款3000~15000元。 119、110、112的差異?

主要功用 服務說明 119 叫救護車、消防車 任何需緊急送醫的情況,例如有人大量出血、溺水或意識不清,或發生火災、水災及震災等需要緊急救助的情況,都可以撥打119。 110 叫警察 任何需要警察提供協助或救助的情況,例如竊盜、搶劫、無人受傷的車禍,或發現可疑或影響治安情事,皆可撥打110。 112 全球急難救助、無法撥通119或110的備用電話 如果人在國外、手機沒訊號或沒SIM卡,打110、119不通時,可改撥112;接通後按「0」,就會轉接110警察局,按「9」則會轉接119消防局。

打119叫救護車要說什麼?

撥打119後,消防局指揮中心派遣員首先會詢問「您需要救護車還是消防車?」,回答需要救護車後,派遣員會依序詢問下列問題,請冷靜並簡潔扼要地回答,幫助縮短派遣時間。 請問發生地點在哪裡(需要救護車抵達的地址):請提供完整地址,若無地址,例如位在馬路或戶外場所,則告知附近地標、交叉路口等醒目標記。 請問傷病患的狀況如何:簡潔告知派遣員病患是誰、發生什麼狀況、現在狀況為何,並依照派遣員指示,回報病患健康狀態,例如有無意識或呼吸。 請問您的姓名和聯絡電話:如果救護員找不到地點時,會再次與您聯繫。 傷病患的年齡、有幾個人受傷:若不清楚傷病患年齡,可給予目測年紀,例如大概70歲。 什麼時候該打119叫救護車?

救護車為有限的公共醫療資源,在非緊急傷病時叫救護車,恐壓縮醫療資源,讓病況危急或處於OHCA(心肺功能停止)狀態的病患,錯失珍貴的急救時間,導致病情惡化,甚至喪命。

社團法人台灣安妮急救教育協會建議,叫救護車前,民眾可先自我詢問以下3個問題,判斷是否需要救護服務;若3個問題中,有任一回答為「肯定」,請立即撥打119求救;若3個問題都是「否定」,請改叫計程車、民間救護車或復康巴士送醫。

1. 病患是否有「昏痛喘,氣血冷,傷風水」等9大危險症狀?

昏:昏倒、短暫失去意識、意識模糊不清 痛:胸痛、胸悶、身體其他部位劇痛 喘:呼吸喘、呼吸困難 氣:呼吸道堵塞,例如吃東西噎到 血:例如持續大量出血 冷:突然間大量冒冷汗 傷:嚴重創傷,例如車禍、從高處墜落或嚴重燒燙傷 風:中風,例如單側手腳突然無力、講話含糊不清楚 水:溺水

2. 需要救護人員在現場急救嗎?

感冒、發燒、短暫頭暈或輕度貧血等輕症,通常都不需要現場急救,無需打119就醫;另一方面,若有大量出血、意識不清或呼吸困難等狀況,一旦未馬上急救,恐延誤病情或影響生命安全,需立即撥打119。

3. 晚1個小時到醫院會變嚴重嗎?

如上問題,輕微的病症、燙傷或外傷,通常不會因為晚1個小時到醫院,就變得非常嚴重;然而,心肌梗塞、中風或呼吸困難等重症,只要拖延1個小時,就可能導致生命危險,或對身體產生不可逆的長期傷害,例如變成植物人或行動不良等。

打電話叫救護車該說什麼?何時需打119?叫救護車疑問一次懂 叫救護車要錢嗎?

為讓無論居住地區遠近、經濟能力好壞的傷病患,都能獲得最適當且即時的急救處置,救護車原則上不用收費,但若有以下情況,依各縣市消防局規定不同,將可能酌收1500元以上費用: 要求救護車送至指定醫院:為爭取急救時間,救護車依規定會將病患送至距離最近的醫院(急救責任醫院),若病患或家屬強制要求救護車送往「非」急救責任醫院,即會收取費用。 沒有赴急診室檢傷掛號 經救護人員評估為非緊急狀況,並經急診檢傷分類為第四級或第五級:常見輕症,例如發燒、輕度頭暈、頭痛、肚子痛或小面積外傷,經急診檢傷分類,通常會歸類為第三或第四級。 民間救護車的差別在哪?怎麼叫?

民間救護車指不屬於消防單位、由民營公司所提供的救護車服務,主要差異如下: 民間救護車需收費:各縣市政府針對民間救護車都有訂定不同的收費標準,其費用主要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為救護車費用,包含基本出勤費、里程費,另一部分為救護人員費用,包含救護技術員、護理人員或醫師的鐘點費;以台北市為例,出勤費為800元,里程費為25元/公里,救護技術員費為每小時400~700元。(北市詳細計費標準請點此) 民間救護車可指定送醫醫院:消防局救護車會依據病患狀況,送至距離最近、最適合的急救責任醫院,不會跨區送醫;民間救護車則可依據病患或家屬要求,送至指定醫院。

各縣市政府衛生局網站都有提供合格的民間救護車名單,民眾可自行搜尋或詢問固定看診的醫院,下為雙北市的民間救護車名單: 台北市合格救護車營業機構 新北市合格救護車營業機構 民間救護車的使用時機 轉院:例如從急診醫院轉到離家較近的醫院,或因病情嚴重,轉到其他大醫院醫治。 醫院接送:行動不便、戴呼吸器,或需有救護人員隨候的病患,可經由民間救護車接送。

暈車、暈船怎麼辦?4招有效緩解暈車!暈車體質、原因解說

暈車、暈船怎麼辦?4招有效緩解暈車!暈車體質、原因解說

暈車、暈船與體質有關,有些人幾乎不暈車,有些上車不到十分鐘,就開始感覺不舒服;究竟為什麼會暈車?暈車、暈船怎麼辦?如何緩解?怎麼預防暈車?《Hello健康》一次為您解說!

暈車、暈船怎麼辦?暈車原因解說

根據台大醫院神經部的衛教資訊,暈車、暈船及暈機的原理相同,都是身體神經系統對於訊號不一致所產生的反應。

人體會透過身體各處的感應器,來維持平衡感與協調性,這些感應器包括內耳的前庭系統、眼睛,以及皮膚、關節與肌肉的神經。當人身處於不同環境、從事不同活動時,各處感應器所接收的訊息,會在神經系統獲得整合;整合狀況越一致與協調,身體的適應狀況越好,舉例來說:當人騎馬時,內耳感應器會接收晃動的訊號,眼睛所看到的景物也在晃動,身體也會因應晃動而做出調整,由於這些訊號是相配的,所以不會產生不協調的症狀。

但當人坐車或坐船時,身體正在晃動,眼睛所看到的景物,例如車內或船艙,卻呈現靜止的狀態,除了訊號不相配之外,肢體也無法因應晃動而做出調整,所以會擾亂神經系統,引發暈車、暈船;這也是為什麼容易暈車的人,自己開車時就不會暈車,因為駕駛的手、腳可隨著外在環境與景物協調與活動。 為什麼有些人體質特別容易暈車?

每個人神經系統的協調能力不同,所以有些人特別容易暈車、暈船。

若有以下情形,神經系統也比較容易受影響而暈車:

過度疲累、睡眠不足 心情焦慮、不安 感冒生病、腸胃不適 懷孕或生理期 2~12歲的孩童,因為平衡系統尚未發展完全

暈車、暈船怎麼辦?4招有效緩解暈車!暈車體質、原因解說 暈車、暈船症狀

常見的暈車、暈船症狀包括: 頭暈、頭痛 噁心、嘔吐 臉色發白、冒冷汗 身體虛弱無力

嚴重者可能會因為過度嘔吐,有脫水現象,需立即休息與補充水分。 暈車、暈船想吐怎麼辦?4招緩解暈車症狀

預防與緩解暈車、暈船的最好方法,就是避免神經系統訊號不一致,以下提供4個改善重點:

1. 選對乘坐位置 坐小客車:最好坐在副駕駛座,眼睛可看見前方的景色。 坐遊覽車:盡量坐在靠近車頭的位置,晃動較小。 坐船:選擇坐在船的中間,較不易顛簸。 坐飛機:挑選靠近機翼的位置。

2. 多休息、多看風景

在坐交通工具的過程中,眼睛越常看到外面的景色,就越不容易暈,如果是坐車或坐船,可適度開窗吹風,幫助協調神經系統,也能同時呼吸新鮮空氣。若乘坐的交通工具無法看到窗外,也不能走動或吹風,那就閉眼休息,最好可以完全躺下。 3. 不要滑手機、看書

滑手機、看書會增加訊號不一致的落差,導致症狀惡化,因為相比於晃動的交通工具,手機和書本都是幾乎靜止的事物,而且眼睛還需要額外出力,盯著不斷搖晃的文字與影像。

此外,一直專注於暈車、暈船的感受上,也會增加不適感,建議可和週遭朋友聊天,或嘗試聽音樂。 4. 出發前的預防準備 出發前一晚要睡眠充足。 出發前少吃東西,若吃東西也避免過飽。 乘坐交通工具時,盡量穿寬鬆舒適的衣物。 暈車、暈船藥通常需在乘坐前30分鐘至1小時服用,才能發揮效果。

紓壓運動調姿勢!懷孕背痛不再來

紓壓運動調姿勢!懷孕背痛不再來

懷孕時因荷爾蒙和孕肚重量影響,背痛是孕婦在懷孕期間常出現的身體不適狀況之一,不應該被忽視。若背痛已造成困擾,可以嘗試下列幾個方法,減輕壓力、放鬆肌肉、調整姿勢等,來舒緩懷孕期間的背部疼痛問題。

做產前瑜伽舒緩壓力

瑜伽是源自印度的古老運動,現今已風行多年。產前瑜伽則是一系列特殊的瑜伽體位動作,專為緩解孕婦因受腹中寶寶壓迫,所引發的背部、肌肉、關節及神經疼痛而設。做產前瑜伽有助於舒緩壓力,提升睡眠品質並幫助放鬆紓壓。 針灸可減緩懷孕背痛

針灸源自東亞中醫理論,會利用針刺入人體穴道,能移除妨礙體內能量流動的障礙物,也就是所謂的「氣」的運行。若能正確使用,針灸能減少孕期的背痛,也能減緩孕吐、噁心及頭痛,甚至能幫助消化。 按摩能減少背部肌肉痙攣

按摩能減少肌肉痙孿,而肌肉痙攣就是精常導致背痛的原因。此外,按摩也能讓心情平靜、減輕孕婦的憂鬱及焦慮。孕婦接受按摩前,應確定按摩師是有產前按摩執照的治療師。並且留意按摩的力道不宜太重,以免因疼痛而引起宮縮。

接受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師除了能讓受傷的患者康復,也能幫助懷孕婦女處理背痛。和上述幾種方式類似,物理治療能靠處理關節、肌肉和激痛點減輕疼痛。也能提供適合背痛孕婦的矯正性運動指引(例如:適合孕婦的核心運動、訓練骨盆底肌的凱格爾運動等。)。物理治療師還能告訴孕婦,如何用正確的姿勢走路、坐下、站立等,減輕背部的壓力,進而減緩疼痛。 用冥想啟動身體的放鬆機制

和瑜伽或按摩不同,冥想不需要任何設備,只要在安靜的地方坐下或躺下,專注在自己的呼吸,即可啟動身體的放鬆機制,讓腦部釋放出較少的壓力荷爾蒙。一旦身體的壓力荷爾蒙濃度降低,背痛的感覺就會比較舒緩。(推薦閱讀:什麼是正念?深呼吸放鬆,一起認識正念十大好處) 游泳是背痛孕婦的首選運動

懷孕不能運動是常見迷思,事實上孕婦若無特殊的不適症狀,且胎象穩定,是可以運動的。有背痛困擾的孕婦,若想嘗試運動,游泳會是首選。如果本身不諳水性,也可在泳池中快走。適度運動有助於減輕身體的疼痛,而脊椎在水中運動中受到的壓力較小,因此比較不會造成疼痛,同時又能讓孕婦享有運動的好處。 使用孕婦專用的枕頭

懷孕時寶寶會壓在膀胱上,會讓孕婦需要一直起床跑廁所,因此很難睡好覺,再加上背痛,更是讓睡眠變成一大挑戰。因此建議睡覺時,利用孕婦專用的枕頭支持背部,或可以把毛巾捲起來靠在背後,也可以使用月亮型的枕頭支撐孕肚。並盡量避免仰睡,以免子宮重量壓迫下腔靜脈,影響血液循環。

使用托腹帶減少脊椎壓力

托腹帶是一種孕期輔具,作用機制類似腹部的核心肌群,能支撐肚子,減少脊椎壓力。醫師常會建議孕婦使用托腹帶,不過使用托腹帶並不是治療背痛的唯一方法,建議合併本文所提及的其他方法使用。

穿底部柔軟的平底鞋

建議懷孕期間不要穿高跟鞋,因為高跟鞋會影響背部曲線,使背痛惡化。加上穿高跟鞋有失去平衡和跌倒的風險,懷孕時應該選擇平底且有軟墊的鞋子。 藥物是最後手段

如果試了上述方式,背痛還是沒有緩解,應儘速諮詢醫師,是否需要服用治療背痛的藥物。懷孕期間可以使用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 或是美洛昔康(Meloxicam)等藥物來減少背痛,但請記得在使用任何藥物前,都要先諮詢醫師,不建議孕婦輕易服用非處方藥物。

肝腫大: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肝腫大: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肝腫大的定義

肝腫大(Hepatomegaly)是指肝臟腫脹超過正常大小,通常是多種不同嚴重疾病的徵兆。 肝腫大有多常見?

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患有肝腫大,但在年長者身上最常見,且受到嚴重燒燙傷或感染寄生蟲的兒童,也會有肝腫大的現象。做好自我健康照護及管理,能降低患有肝腫大的風險因素,請諮詢醫師,以取得進一步資訊。 肝腫大的症狀

肝腫大會伴隨的症狀如下: 腹部右邊的上半部感到疼痛 疲勞 肌肉疼痛,或得肌痛症(Myalgia),一種全身多發性酸痛症,酸痛部位大多在韌帶或肌肉。 噁心嘔吐 食慾不佳或體重減輕 皮膚、眼白變黃,也就是黃疸(Jaundice)。 搔癢 腹部大範圍疼痛 腳或小腿腫脹 很容易瘀青 腰圍變粗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如果有下列症狀,請立即看醫師: 腹部嚴重疼痛 發燒、黃疸。 嘔吐時有血,或嘔吐物形狀、顏色像咖啡渣。 呼吸急促 糞便如柏油般呈暗黑色,或有鮮紅色的血便。

如果有任何上面列舉的徵兆或症狀,或其他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同,最好的方法是與醫師詳細溝通、討論,以了解個人的健康狀況。 肝腫大原因

下列是最常見導致肝臟腫大的原因: 1.酒精性肝病變(Alcoholic Liver Disease) 酒精性脂肪肝病(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酒精性肝炎(Alcoholic hepatitis) 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cirrhosis) 2.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3.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A型肝炎(Hepatitis A) B型肝炎(Hepatitis B) C型肝炎(Hepatitis C) D型肝炎(Hepatitis D) E型肝炎(Hepatitis E) 4.肝癌(Liver cancer)

或是從體內其他器官散佈到肝臟的癌症(Cancer),例如某些類型的白血病(Leukemia)。 5.其他少見的肝臟疾病 特定類型的淋巴瘤(Lymphoma)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遺傳性疾病(Genetic disease) 血鐵沉積症(Hemochromatosis) 威爾森氏症(Wilson’s disease) 高雪氏症(Gaucher’s disesase)

6.心血管問題

肝靜脈回流阻塞造成的疾病,例如巴德吉亞利症候群(Budd-Chiari syndrome)、鬱血性心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以及心臟三尖瓣或二尖瓣狹窄。 7.寄生蟲感染 阿米巴性痢疾(Amebiasis) 細菌引起的肝膿瘍(Liver abscess) 瘧疾(Malaria) 血吸蟲病(Schistosomiasis) 片吸蟲症(Fascioliasis) 蛔蟲症(Toxocariasis)

8.中毒

例如因服用藥物造成肝臟損傷,如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商品名:Tylenol,泰諾強效錠)、阿莫西林克拉維酸(Amoxicillin-clavulanate,商品名:Augmentin,安滅菌錠;商品名:Amoclan,泛剋菌靜脈注射劑)。或因為暴露在有毒環境,如工廠化學藥劑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氯仿(Chloroform),所引起的毒性肝炎(Toxic hepatitis)。 9.由其他器官的疾病所致

例如類澱粉沉著症(Amyloidosis)、自體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原發性硬化膽道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代謝性疾病、肝醣儲積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缺乏溶酶體酸性脂肪酶(Lisosomal acid lipase)。 肝腫大的風險因素

很多風險因素會導致患有肝腫大,如: 酒精濫用導致肝臟受損 服用過量的藥物、維生素,或補充劑,因為會提高肝臟受損的風險。 有些特定的草藥,像康福利草、麻黃、槲寄生,都會提高肝臟受損的風險。 2項肝功能指數:天門冬胺酸轉胺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又稱麩胺酸草乙酸轉胺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以及丙胺酸轉胺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又稱麩胺酸丙酮酸轉胺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AST、ALT是血液中的轉氨酶,兩者皆存在肝細胞當中,當細胞破壞死亡後,肝細胞內的AST、ALT會釋出到血液中,造成檢驗數值上升。 如何診斷肝腫大?

要檢查肝臟是否生病,醫師會採取觸診,先按壓患者肋骨下方的右腹,再觸摸肝臟邊緣,確認肝臟大小、質地,與柔軟程度。由於每人肝臟生病原因不同,腫脹的肝臟摸起來,可能柔軟,也可能堅硬或不平整,有時候也會發現明顯的腫塊。

用手觸診只能粗略評估肝臟大小,如果要更準確知道結果,就必需借助造影技術。一般會先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如果需要進一步的影像,才要做電腦斷層掃瞄(CT),或核磁共振造影(MRI)。

確認有肝腫大後,醫師會做進一步檢查,以確認導致的原因,檢查包括: 血液檢查,目的是要確認肝臟酵素的濃度,了解肝臟的健康狀況,或檢查是由什麼病毒導致的。 核磁共振彈性圖相儀(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檢查,運用剪力波(Shear wave)繪製肝臟組織堅硬度的影像,也就是所謂彈性影像(Elastography)。這項檢查是非侵入性的,可以做為肝臟切片檢查(Liver biopsy)的替代方案。 進行肝臟切片檢查,過程為先用超音波定位,再用細長穿刺針從體外穿刺至肝臟,抽取部分組織做病理檢查。

如何治療肝腫大?

治療方法取決於造成肝腫大的原因,醫師可能會建議下列治療: 服用藥物治療肝衰竭(Liver failure),或像C型肝炎之類的感染。 用化療、手術、放射線治療肝癌,或針對轉移癌從源頭加以治療。 肝臟移植。 治療淋巴瘤或白血病,詳細療法會根據疾病類型、散佈速度,以及身體健康狀況而定。 戒菸,並不要再亂吃藥。此外,一些常見導致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發病原因,在患者戒酒、遵守健康飲食、固定運動,以及減輕體重後,狀況都能獲得良好改善。 肝腫大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能幫助降低肝腫大的機會: 健康飲食,多吃蔬果以及全麥食品。 飲酒請適量,請諮詢醫師,以了解適合您的飲酒量。 服用藥物、維生素或補充劑時,請遵照醫師囑咐的劑量服用,不要超過。若要服用非處方籤的膳食補充劑和草藥,請事先諮詢醫師,以了解相關的風險與益處,否則可能會傷肝,尤其是標榜可以雕塑身材,或是可以減重的產品。一些應避免的草藥包括苦草、木餾油樹、番瀉葉、槲寄生、康福利草、麻黃、纈草、卡瓦胡椒、白屈菜、以及綠茶萃取物。 儘量少接觸化學用品,並只在通風良好的場所使用噴霧清潔劑、殺蟲劑,等有毒化學用品。此外,使用這些化學用品時,請戴手套、穿長袖衣物,並戴口罩。 保持健康體重,請諮詢醫師,找到健康的減重方法。

非酒精性脂肪肝: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非酒精性脂肪肝: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定義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顧名思義,即患者很少喝酒,甚至滴酒不沾,肝臟仍然會囤積過多的脂肪,而形成脂肪肝,並可進一步細分為: 非酒精性脂肪肝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單純的脂肪肝若發展為脂肪肝炎,肝臟可能已經嚴重發炎,是較嚴重的階段,若未妥善治療與管理健康狀況,可能會導致肝臟產生類似疤痕的纖維組織,甚至造成更多無法復原的傷害。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也有可能造成類似酗酒對肝臟的傷害,最嚴重的情況下,有可能演變為肝硬化或肝衰竭。如果病況未改善的話,肝硬化可能導致以下結果: 腹腔積水 食道靜脈曲張(Esophageal varices) 嚴重者可能破裂出血 意識混亂、嗜睡、言語不清等肝性腦病變(Hepatic encephalopathy) 症狀 肝癌 肝衰竭末期,亦即肝功能停止運作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有多常見?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十分普遍,任何年齡層的人都有可能罹患,不過肥胖者、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以及有心臟病 (heart disease) 的 40~50 歲族群的人風險較高。不過只要避開危險因子,還是有機會逆轉、降低發作的風險。想了解更多資訊,可諮詢您的醫師。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症狀

下列為非酒精性脂肪肝常見的症狀,但並沒有全部列出,因此,如果您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任何疑慮,請洽詢您的醫師。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常見症狀 肝臟腫大 倦怠 右上腹疼痛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與肝硬化的可能徵兆與症狀

腹部積水(Ascites) 靠近皮膚表層的血管腫脹 男性患者可能乳房腫大 脾臟腫大 手掌泛紅 皮膚與眼睛發黃 (黃疸) 什麼時候應該去看醫師?

如果您發現自己有上述症狀,或者有任何相關疑問,請洽詢醫師。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與症狀不盡相同,如果發現任何異狀,最好盡快尋求醫師的專業意見,以瞭解最適合自己的診療方式。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原因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因為肝臟的脂肪量過高所引起,而糖尿病 (Diabetes)、糖尿病前期 (胰島素阻抗 Insulin resistance)、過重或肥胖、血脂過高 (例如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過高)、高血壓等等,都有可能是引起肝臟囤積脂肪的因素。最近,學者研究出了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有關的幾點因素,包括了: 氧化壓力 (Oxidative stress):人體內的促氧化劑與抗氧化不平衡,導致肝臟細胞受損 患者的炎性細胞、肝臟細胞,或是脂肪細胞製造並釋放出有毒的炎性細胞激素 (cytokines) 肝細胞壞死 (Necrosis) 或凋亡 (Apoptosis) 脂肪組織發炎、白細胞浸潤 (Infiltration) 腸道微生物 (Gut microbiota,或稱腸道菌叢 Intestinal bacteria) 也有可能是引起肝臟發炎的原因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因素

有許多因素會增加罹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例如: 膽固醇過高 高血脂症 新陳代謝症候群 (Metabolic syndrome) 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者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睡眠呼吸中止症 (Sleep apnea) 第二型糖尿病 甲狀腺機能低下症 (Hypothyroidism) 腦垂腺機能衰退症 (Hypopituitarism) 年紀增長

如何診斷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無法透過任何單一檢測診斷而出,醫師會向您詢問是否有其他健康問題,以利進一步診治。

血液檢查: 全血細胞計數 (Complete blood count) 肝酵素與肝功能檢查 慢性病毒性肝炎檢查 (A 型肝炎 Hepatitis A、C 型肝炎 Hepatitis C…等等) 乳糜影像檢查 空腹血糖測試 糖化血紅素 (Hemoglobin A1C) 測試,用以判斷血糖的穩定程度 血脂檢查,測量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脂肪數值

影像檢查: 超音波檢查:如果醫師懷疑患者有肝臟疾病,通常會最先安排此項檢查。 腹部電腦斷層掃描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 或核磁共振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雖然無法透過這兩種檢查區分出非酒精性脂肪肝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炎,不過還是適用於初步的判斷。 肝纖維掃描 (Transient elastography):超音波檢查的進階形式,用來測量肝臟之硬度,進而判斷肝臟纖維化或疤痕組織嚴重的程度。 磁共振肝纖維掃描 (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結合了核磁共振以及肝臟反射聲波的結果,並透過成像的結果來判斷肝臟的硬度變化,以評估患者肝臟是否纖維化或有疤痕組織。

肝臟活組織檢查:

如果上述檢查都無法檢測出確切的結果,則醫師可能會建議安排肝臟活組織檢查,也就是俗稱的肝穿刺檢查或肝臟切片。醫師會利用穿刺針穿過腹腔,取出肝臟的組織樣本,而樣本將交由實驗室分析,以確認是否有發炎或疤痕之徵兆。肝臟切片基本上是安全、風險低的檢查,且疼痛程度類似於抽血,只有部分患者會在檢測中或檢測後感到相當疼痛。 如何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

要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可以從管理風險因素、控制症狀做起,例如: 降低總膽固醇 減重 (減去 3%~10% 的體重,就會有顯著的差異) 控制糖尿病 停止或減少飲酒 養成運動習慣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 維持健康體重 飲食均衡 養成運動習慣 限制飲酒量 只服用必要的藥物,並且遵守醫師或藥師的建議用量

肝膿瘍是什麼?肝膿瘍原因、7大症狀及治療一次答

肝膿瘍是什麼?肝膿瘍原因、7大症狀及治療一次答

小病沒及時治療,小心釀成大病,以推廣生酮飲食聞名的醫師謝旺穎,就是因為罹患肝膿瘍(Liver abscess),導致腹腔發炎,引發敗血性休克,在45歲時就不幸病逝;其實,只要及時治療,肝膿瘍的治癒率高達9成以上,《Hello健康》帶您了解肝膿瘍是什麼,說明發生的原因、症狀與治療方法。

肝膿瘍是什麼?

肝膿瘍是指病原細菌(Pathogenic Bacteria)在肝臟增生,使肝臟出現囊腫,囊腫裡則充滿著膿。常見的肝膿瘍有以下幾種:

化膿性肝膿瘍(Pyogenic Liver Abscess):受到細菌感染 阿米巴性肝膿瘍(Amebic Liver Abscess):受阿米巴原蟲感染。

只要及早發現,肝膿瘍通常可靠藥物或手術順利治療;若未及時治療,肝膿瘍可能破裂,感染會擴散,引發敗血症(Sepsis)

肝膿瘍原因?

肝膿瘍主要是肝附近的以下構造受細菌感染,擴散至肝臟,或身體其他部位受細菌感染,血液將細菌帶到肝臟,讓肝臟也受感染: 膽管 膽囊 腸道或闌尾

肝膿瘍也可能因肝臟動過手術,或遭受過重大傷害而造成;若因感染,主要由以下幾種感染方式: 細菌感染 寄生蟲感染 真菌感染 肝膿瘍7大症狀

肝膿瘍的症狀可能經過2~4週才會發生,通常有以下症狀: 咳嗽、發燒、畏寒、出汗。 腹瀉、便祕,或兩者都有。 覺得噁心、嘔吐,或兩者都有。 尿液顏色變深、大便顏色接近土灰色。 關節、胸部、肩膀或腹部右上方疼痛。 體重莫名減輕、沒食慾。 皮膚及眼白變黃(黃疸 Jaundice)。

若有以下症狀,表示情況很嚴重,可能造成生命危險:

發高燒(超過攝氏38度)。 心跳過速。 呼吸問題,如呼吸急促、難以呼吸、呼吸很勉強或哮喘等。 心理狀態或行為改變,例如感到錯亂、譫妄(Delirium 一種症候群,特徵為意識混亂、注意力不集中)、昏睡或出現幻覺等。 肝膿瘍的治療方法

肝膿瘍的早期發現治癒率很高,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

藥物:依不同類型的肝膿瘍,藥物治療通常使用抗生素,以靜脈注射方式;也可用口服藥物方式 手術:多用針或導管穿入腹部,抽出囊腫裡的膿;若情況嚴重,可能需在切開腹部,才能進行手術治療

肝功能與膽固醇互相影響!做到這幾件事維持健康

肝功能與膽固醇互相影響!做到這幾件事維持健康

膽固醇過高一般都會讓人想到心血管疾病,不過肝功能和膽固醇指數的關係也很密切。人體的膽固醇1/3從食物攝取而來,剩下的2/3是肝臟所製造,因此當肝臟有問題時,也會導致血液中膽固醇的變化。《Hello健康》為您講解肝功能如何影響膽固醇高低。

肝功能如何影響膽固醇指數?

肝臟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製造膽汁,這種汁液可以幫助身體消化脂肪、清除膽固醇。 若肝臟受損,這項功能也會下降,導致膽固醇指數上升,於是脂肪和膽固醇會聚積在肝臟和血液中。相反地,血液中的高膽固醇指數,將會使肝臟受損更嚴重。 舉例來說,肝臟中累積了脂肪,可能會導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或脂肪肝。(延伸閱讀:遠離壞膽固醇防心臟病!清除壞膽固醇食物要吃「這些」) 肝功能併發症

肝功能一旦出問題,會造成肝臟無法正常地製造膽固醇。以下是一些相關的狀況: 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種常見的肝功能障礙,全世界有25%的人都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問題,若本身過重或患有糖尿病的人,罹病的機率更高。非酒精性脂肪肝與血脂異常有關,血脂異常是血液中的膽固醇,和類似化合物異常的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也與脂肪代謝障礙有關,這是指身體分配脂肪時缺乏規則性。

非酒精性脂肪肝包括了許多種病症,包括NASH(1種更嚴重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同時,NASH也可能是肝硬化、肝功能衰竭、以及肝細胞癌的前兆。(延伸閱讀:肝病4階段:發炎、纖維化、肝硬化、肝衰竭)

肝功能與膽固醇互相影響!做到這幾件事維持健康 肝硬化

肝硬化的原因,包括酗酒或某些疾病例如肝炎,所造成的肝臟長期受損。 肝硬化會在肝臟中留下瘢痕組織,讓它無法發揮基本的代謝功能。因此,肝硬化會造成膽固醇指數異常。 藥物

藥物會對肝臟造成嚴重的損傷。由於肝臟的主要功能,是代謝體內的化學物質,因此很容易受到藥物、處方藥、非處方藥、娛樂性藥物的損害。 高膽固醇的影響

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如果過多,會使脂肪積聚在動脈裡,使血液更難到達心臟。此外,當壞膽固醇支配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時,身體將變得無法清除斑塊,也無法消除脂肪沉積,這些狀況會使人們面臨患心臟病與心肌梗塞的風險。(延伸閱讀:膽固醇過高會怎樣?每4人就1位中標!掌握膽固醇標準值盡早改善) 膽固醇過高怎麼辦?這些生活習慣要做到

生活方式與飲食的改變,對肝功能和膽固醇指數,都會有好的影響。我們應該維持健康體重,控制血糖值,並且節制飲酒。此外,固定運動、擁有健康飲食,也是很重要的。

何時該看醫師?

如果有下述徵兆和症狀,請尋求醫療協助: 黃疸 疲勞 感到虛弱 食慾不振 腹部積水 經常瘀青

膝蓋痛需要物理治療!流程和注意事項詳解

膝蓋痛需要物理治療!流程和注意事項詳解

膝蓋痛、不舒服,或膝蓋做完手術過後,有時需要做物理治療,才能改善不適的症狀。以下將介紹物理治療對膝蓋痛的治療項目、流程、注意事項等細節,希望能幫助大家減輕膝蓋痛帶來的煩惱。

物理治療在治療什麼?

物理治療能幫助患者更快地恢復正常生活,並重拾膝蓋問題產生前喜愛的體能活動。針對膝蓋痛的物理治療,包含: 儀器治療:像是雷射、超音波、體外震波等,處理肌肉、韌帶組織上的問題。 徒手治療:物理治療師運用雙手或輔助器械,放鬆緊繃疼動的膝蓋周遭組織,或調整髕骨關節排列位置。 運動治療:包含肌力訓練及伸展運動;增強下肢肌力,以減少膝蓋所需承受的壓力;而伸展運動則可以增加身體的柔軟度及活動範圍,讓膝關節動起來更靈活有彈性。

物理治療的大致流程和注意事項

首重診斷評估 找出膝蓋痛原因

膝蓋痛發生時,比起一昧自行服用止痛藥、貼痠痛藥布等。更建議到合格醫療院所就診,接受醫師專業的診斷,及物理治療師的功能性評估。找出膝蓋痛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從根本解決膝蓋痛問題。 先以儀器治療或搭配藥物治療緩解急性疼痛

急性膝蓋痛發生時,十分令人難受。這時大多會先以物理治療中的儀器治療(熱敷、電療等),或搭配醫師開立的藥物治療(口服藥物或針劑注射),先初步緩解疼痛。也建議患者在膝蓋痛急性發作期間,先減少會對膝蓋產生大量衝擊的動作或活動,例如本身有登山健走習慣,建議先休息幾天。也建議避免大量的蹲站動作等。 接受物理治療師的治療性運動指導

待急性強烈的膝蓋痛被初步緩解後,物理治療師會給予患者治療性運動指導。包含肌力訓練、伸展運動等。加強核心肌群、臀部和下肢的肌力和肌耐力,加強膝關節的穩定性,降低衝擊力道對膝關節的負面影響。搭配伸展運動,舒展緊繃的肌肉,並增加柔軟度,柔軟有彈性的肌肉動起來更靈活,也更不容易二度受傷。 自行確實並安全的執行運動治療

除了肌力訓練和伸展運動,一些特殊的緩解疼痛及降低膝蓋壓力的動作,可能也會包含在物理治療的運動治療項目之內。因此,物理治療師交代患者回家做的「運動功課」可能會有一點多。運動治療的療效,高度仰賴患者的配合程度。因此建議每天撥出一些時間,在家中確實做運動功課。

開始運動前,應該先暖身,讓膝蓋周遭的肌肉、、韌帶等身體組織進入準備狀態,以免造成運動傷害。暖身可以是一些和緩、強度低的動作,例如快走或踩飛輪機 5~10分鐘,讓身體熱起來。主要的物理治療矯正性運動做完後,也請務必進行幫助身體冷卻的收操伸展。 以固定頻率接受治療 並持續運動

針對膝蓋疼痛的合適物理治療頻率,依個人病況而有所不同。除非醫師或物理治療師有特別囑咐,不然通常需要至少 4~6 週,才會有一些成效。療程結束後,初步緩解疼痛。患者仍需自行持續運動,以維持膝蓋健康。

留意日常生活膝蓋保健 走而非跑的上下樓梯,若膝蓋疼痛加劇時,可考慮兩步一階上下樓梯。上樓時以好腳先上,下樓時以壞腳先下,並扶著扶手以策安全。 在膝蓋疼痛狀況仍不穩定情況下,建議選擇低衝擊性的運動,如瑜珈和游泳,而非跑步、登山等。 即使是做定點式有氧運動、深蹲等,仍盡量在墊子上進行,不要直接在堅硬的地板上做。 穿合適的鞋子運動,讓鞋子和足部發揮最佳的避震功能,避免地面衝擊力道影響膝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