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當中的化學添加物,不僅會為人體健康帶來負擔,長期累積甚至會引發疾病,例如耳熟能詳的「亞硝酸鹽」(Nitrite),便有致癌之惡名。但真是如此?《Hello健康》將為您破除亞硝酸鹽是迷思,從頭了解亞硝酸鹽的用途、危險性,以及應該如何避免其毒性。
加工食品添加物:硝酸鹽、亞硝酸鹽
硝酸鹽存在於自然界之中,是植物維生必需之氮肥,許多蔬菜皆含有不少硝酸鹽,而在動物體內也會自行生產硝酸鹽。
除天然硝酸鹽外。人們使用硝酸鹽作為食品添加物已長達數百年,如:臘肉、香腸、培根等,多為了上色及抑制肉毒桿菌等,由於其抑菌關鍵作用來自於硝酸鹽遭細菌分解為「亞硝酸鹽」,因此亞硝酸鹽也同樣作為核准之食品添加物。
對於硝酸鹽的使用,政府也有所規範。衛生福利部規定「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中,認定殘留量計為0.07公克/公斤以下的硝酸鹽與亞硝酸鹽,便能被人體透過代謝體外,平時若是擔心硝酸鹽是否超標,可以多注意成分標示。 硝酸鹽、亞硝酸鹽≠致癌 亞硝胺才是關鍵
硝酸鹽與細菌作用後,會轉化為亞硝酸鹽幫助腸胃殺菌,且在24小時內就能隨著代謝排離人體。但當亞硝酸鹽碰到肉品衍生的「二級胺」,形成的「亞硝胺」,便對人體產生危害。「胺」類存在於肉類、魚類等蛋白質食物,是氨基酸的衍生物,若是肉品不新鮮,便會形成「二級胺」,當亞硝酸鹽與二級胺產生反應,便會形成亞硝胺,其為世界衛生組織認定之一級致癌物。(推薦閱讀:不只有菸酒!四種生活中常見一級致癌物)
過量食用亞硝酸鹽可能導致癌症、變性血紅素血症
硝酸鹽本身無害,但在人體內會形成亞硝酸鹽、亞硝胺有害物質,也因此2015年國際癌症研究總署將含有硝酸鹽的加工肉品歸類為第一類致癌物質;另外,若是幼兒食用過多亞硝酸鹽,可能就會導致變性血紅素血症。 癌症:硝酸鹽在透過口水分解後,會形成亞硝酸鹽,而此時若是亞硝酸鹽碰上了酸性物質、高熱以及胺類物質,所形成的化學反應會產生致癌的亞硝胺。
如香腸搭配養樂多,就是亞硝酸鹽碰上胺的例子,然而,食藥署表示,符合規範之硝酸鹽添加量,即便因化學反應而產生亞硝胺,因數量極少因此並不會引發明顯危害。反而適量添加硝酸鹽有助抑制肉毒桿菌生長,降低食物中毒風險,因此民眾可適量食用含亞硝酸鹽食物,毋須過度擔心。 變性血紅素血症:亞硝酸鹽過多會促使紅血球氧化,無法攜帶氧氣至體內各器官,引發變性血紅素血症。尤其嬰兒對亞硝酸鹽的耐受性較低,因此6個月以下的嬰兒是變性血紅素血症的高風險族群。
3方法預防亞硝酸鹽與亞硝胺 避免直接加熱加工肉品:若想避免亞硝酸鹽及亞硝胺帶來的危害,最直接的方法便是避免食用,若要食用,也盡量不用油煎、炸、烤等方法,而是採水煮、微波爐加熱,能減少亞硝胺的生成。(延伸閱讀:烤肉致癌吃不吃?2大撇步安心吃烤肉) 不同時食用含硝酸鹽及胺類食品:由於亞硝胺需經硝酸鹽類與胺類反映後會形成亞硝胺,因此若能避免同時食用,有助降低致癌風險。硝酸鹽類包括:香腸、臘肉、培根、火腿、熱狗;含胺食物則有包括:不新鮮的肉品、起司、鱈魚、秋刀魚、魷魚乾、番茄、香蕉,其中以不新鮮的肉品及放置過久的加工肉品最易產生二級胺與硝酸鹽結合。 食用蔬菜及多酚類飲食:平常多吃富含維生素C、E的蔬果,或是含有多酚類的食物,如:茶、咖啡、蔬菜及柑橘類水果,皆能幫助減少亞硝酸鹽殘留於胃。另外富含膳食纖維的穀物類,也能促進腸胃蠕動、減少有害細菌在胃裡生長,也能避免亞硝酸鹽在胃中合成。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