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心臟病5大迷思!瘦子不會得心臟病?心臟病一定是遺傳造成?

破解心臟病5大迷思!瘦子不會得心臟病?心臟病一定是遺傳造成?

心臟病泛指所有對心臟造成影響的疾病,舉凡心血管疾病、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等,其中最常見的心臟疾病以「冠心病」為主。隨著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人口愈來愈多,心臟病的發生率已大幅提升。

心臟病不只為特定族群的專屬疾病,除了過度肥胖、有心臟病家族病史、有時心悸或胸痛等症狀的患者之外,其實稍有不慎,你我都有可能讓心臟病找上門!《Hello健康》就來破解5大心臟病常見迷思。

❌迷思1:瘦子不會得心臟病?

就統計數字而言,肥胖者相對於瘦子確實較易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或冠狀動脈心臟病(冠心病)等問題。因此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也跟著提高。

即使機率較低,但瘦子也有少部分罹患心臟病 。特別是自恃吃不胖所以飲食不健康的人。因為吃不胖,平時很少運動,且對油炸物、甜點、含糖飲料及零食等高油高鹽高脂肪食物戒心更低,導致身體的膽固醇、脂肪及血糖過高,成為看似苗條,卻是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的族群。

❌迷思2: 老人才會得心臟病?

現今社會節奏快速、飲食精緻化、工作壓力大、作息不規律等生活方式,讓過去多以為50歲以上才要注意心臟疾病的情形翻轉,罹患心臟病的年齡層逐漸下修,35歲起的中壯年族群更成為主要的危險族群。

有愈來愈多心肌梗塞的患者年齡不到30歲,而這些患者的共同點多是三高、工作壓力大、作息不正常、少運動或有菸酒習慣的族群,顯見心臟病已非長者專屬。

建議中壯年族群應開始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維持良好的作息和運動習慣。若感覺呼吸或胸口有喘、緊繃等不適感,都應盡早就醫檢查,定期健檢。

破解心臟病5大迷思!瘦子不會得心臟病?心臟病一定是遺傳造成? ❌迷思3:心臟病常因遺傳造成?

家族有心臟病史,確實是心臟病的高危險族群之一,但僅是機率較一般人高,而非絕對。此外,若家族有心臟病的遺傳史,後天飲食習慣又高糖、高油或高鹽,平時也沒有運動習慣,如此在日後出現三高甚至引發心臟病的機率明顯更高。

若家族已確定有心臟病的遺傳史,建議積極調整生活、注重飲食均衡,相對降低心臟病的發生機率,避免邁上家族史的後塵。

❌迷思4:胸痛、易喘是心臟病前兆?

心臟病不一定以胸痛表現,頭暈、呼吸困難、牙痛、胃痛或肩膀痛等亦會合併發生。而胸痛時亦可能由食道炎、胃食道逆流、胃潰瘍或氣胸所造成,若單以胸痛即判定為心臟病恐怕過於大意,最好仍應盡快就醫診斷處理。

另外,心臟病發作時併發的呼吸費力現象,或是感覺較喘的狀況,亦常被認為是心臟病前兆,但也可能是肺部疾病、呼吸系統疾病、過度肥胖等原因所致。。

當胸痛、易喘的情況發生,卻難以判定是否為心臟疾病時,建議仍應儘速就醫、交由專業醫護人員協助診治。

破解心臟病5大迷思!瘦子不會得心臟病?心臟病一定是遺傳造成? ❌迷思5:心臟不好不能運動?

許多人因為三高或心臟疾病而易累易喘,乾脆因此不做運動,或減少活動量,卻忽略了適當的運動才是扭轉心臟健康的重要性。

運動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改善三高疾病,讓血液流動代謝順暢,並改善心臟功能,因此適度運動對心臟疾病的控制是有益的。然而,心臟病患者的運動方式仍需比一般人多加小心,尤其運動前要暖身、注意溫差變化、不要激烈運動等。 適合心臟病患的運動,相對緩和的如慢跑、騎車、游泳、太極拳等著重加強心肺功能的有氧運動都可適度施行,但重點是要循序漸進,並且在有人監督下進行運動訓練,才能避免發生危險。

也因適度的活動有助於維持身體與心臟機能,建議心臟病患除了運動前後應進行約5~10分鐘暖身運動跟緩和運動外,亦應觀察運動前後的心臟狀況並與醫師諮詢討論,提供個人最適宜的運動頻率與種類之相關建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