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自從確診癌症後,治療過程漫長又痛苦,心裡也很難受,我該怎麼辦?」相信這是許多癌友們想說卻沒說的心聲之一;許多癌友因壓力過大,不但難以正向對抗癌症,甚至因憂鬱而引發心理疾病。
當自己或身邊的親友罹癌時,我們該如何提供協助?又應如何緩解心理壓力?《Hello健康》邀來台東基督教醫院癌症中心副院長、亦是癌症治療領域專家的鄭鴻鈞醫師,一同探討癌友們的抗癌路上應如何保持正向、積極抗癌。
名醫建議:搞懂癌症大小事、 治療之路愈寬心
多數人聽到自己確診癌症時總有如晴天霹靂,甚至一蹶不振、抗拒治療而錯失黃金治療時機。此時心情低落、憂鬱與喪志等情緒層出不窮,並對照顧者感到罪惡感,認為自己成為負擔。
鄭鴻鈞醫師表示,當病人的心理狀況不健康,接受癌症治療的效果也將受到明顯影響與差異。對此他則建議,癌友們除了應對病情保持信心,同時也應嘗試深入了解所罹患癌症的症狀與治療方式;「當你愈了解癌症,也愈能掌握病情走向,接受醫囑放寬心。當癌友開始能用比較正面的心情看待時,對於癌症的治療效果也會加分。」
另外,照護者也不妨鼓勵癌友們適度釋放情緒,例如哭泣、放聲喊叫等方式,或是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師協助,避免負面能量壓抑於內心,改善癌友們的心情狀態,重新用樂觀、良好的心態面對癌症。(延伸閱讀:癌友心裡苦你甘知?癌後3大心理反應、心理師教癌友走出憂鬱)
癌友心理壓力如何緩解? 陪伴、傾聽第一步
現今癌症醫療不只追求治療成效與效率,而是將癌友的抗癌過程中,生理與心理上的壓力與病痛,一併納入照護療程。
舉例而言,許多癌友不僅要學習調適面對手術等治療行為的恐懼,,有時更擔心自己的身心狀態是否會對周遭親友造成影響,無形中產生的心理壓力往往讓癌友們陷入焦慮、憂鬱等情緒漩渦。
此時身為照護者,建議勿以「應該要勇敢」、「應該要樂觀」等如說教方式與癌友互動,反之,可更多加傾聽癌友們、少評論,同時陪同癌友接納專業的身心科協助諮詢,透過專業諮商師的引導,進而讓癌友敞開心房談論罹癌心境,逐步接納病情,找到紓解身心的出口。
互助團體力量大 加入前要慎選
當癌友面對獨身或親友遠居不便聯繫的狀況時,癌友們不妨考慮透過互助團體,藉由癌症相關團體的同理,為癌友們釋放病情帶來的壓力與痛苦,不再感到孤軍奮戰。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指出,互助團體、病友團體對多數人而言相對陌生,但團體組織對癌友所帶來的助益之大,可擴及5大功能: 教育性:透過團體活動,將疾病、治療方式、營養保健觀念有系統地傳達給各個癌友。 支持性:當團體中都是癌症病患時,病友們透過彼此的互相支持、加油打氣,能夠減緩癌友們獨自面對疾病的寂寞感。 關懷性:社工人員親自帶領癌友們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感受與身體的病痛,讓成員之間能夠互相關懷,讓癌友們能深刻感受到被照護以及被理解的心情。 衛教資訊:許多互助團體會安排專業的醫療團隊,透過各種衛教課程宣導癌友們正確的醫療知識與觀念。 互助互信:當癌友加入互助團體時,能與專業的醫療人員有更實際的接觸,拉近彼此的距離。醫療人員能夠更深刻感受到癌友們的感受,病患、家屬也能在醫療人員完整說明下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
癌友們可以參加財團法人癌症關懷基金會、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育田基金會等,透過互助團體與其他病友們互相勉勵、打氣,共同面對癌症療程,並獲得正確醫療知識讓心裡不再感到憂慮、恐慌。
全美癌症協會指出,各地針對癌友們設立的互助團體或支援系統,除了有益於緩解癌症療程帶來的生理不適等副作用,對於仍在職或就學的癌友,也較能提供癌友們在工作或學校裡普遍面臨到的困境經驗,給予同理和過來人的建議,相較於未罹癌的親友提出的意見而言,因處境相似,對癌友們更具參考意義。
然而,全美癌症協會也提醒,癌友參與任何癌症互助團體前,仍應先就以下幾點考量是否適合自身需求,以免因期待不同反倒身心皆疲。 互助團體規模:人數過多或過少,都可能因癌友性格偏好而影響交流意願。 參與對象:是否為癌症預後病患,或是癌友親友專屬,何種癌症類型、年齡等是否作出區隔,同樣將影響癌友們的參與度,不妨是先詢問清楚。 聚會行程:舉凡每次聚會時間多長、頻率多久一次,甚至是聚會形式以靜態談話或互動式交流如聚餐、戶外活動為主,同樣須事先了解以考量是否符合癌友體能與偏好。 聚會主題:聚會團體是否聚焦於分享癌友心路歷程?或更加著重於可運用的抗癌療法與資訊流通。 團體特性:由於多數台灣癌友普遍不習慣分享自身經歷,卻不反對聆聽他人抗癌的相關經驗者,建議仍可先了解相關團體是否可參與旁聽或必須發言。(你也想知道:化療一定會掉髮?斷食能餓死癌細胞?破解6大癌症治療的常見迷思)
經濟、照護補助雙管齊下罩得住
一般人以為都是60歲以上的長者才會罹患癌症,事實上年輕癌友們正已驚人的速度成長;然而,正值盛年的年輕癌友多數仍堅守工作崗位,當療程愈見密集或使癌友不堪負荷時,此時就亟需相關照護系統或補助介入協助。
台灣癌症基金會建議,年輕病友尋求民間和政府提供的癌症醫療補助費用、生活費或居家照護等服務前,癌友們可針對自身需求區分為以下3個面向釐清應從何開始: 經濟:多為現金補助看護費、申請醫療費、生活費,由民間團體自行評估,或是由各地縣市社會局進行資產調查後即可領到補助。 醫療用品:提供不同癌症所需的照顧資源,如輪椅、抽痰機、義肢、紙尿布、濕紙巾等。可詢問各地醫院社會工作室是否有免費輔具可以借用;自行購買者,待各地社會局經資產調查後,可享有不同比例的補助。 人力照護資源:尋求醫院協助轉借社會單位,提供年輕癌友們需要的居家照護。(推薦閱讀:居家喘息照護、照護補助如何申請?癌友4大癌症支援服務全整理!)
除了上述的資源之外,團體補助亦可分為政府與非政府組織: 政府組織:分為福利身分以及福利組織,福利身分以身心障礙福利、賦稅減免為主,需有中低收入、低收入、身心障礙資格;福利組織則是需要重大傷病卡,可向健保分區申請重大傷病證明,將可減免健保自行負擔費用。 非政府組織:分為福利組織、福利組織宗教慈善組織,以及病友團體。福利組織提供經濟上的援助、居家照顧、專業諮詢;福利組織宗教慈善組織可提供宗教上的關懷與安慰;病友團體則是與其他病友互助,也提供醫院接送的服務。
以上的補助資源、互助團體可以至各醫院的病友團體、台灣癌症基金會、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各縣市政府、社會局、勞工局等地方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