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告訴另一半您得了大腸直腸癌?

如何告訴另一半您得了大腸直腸癌?

什麼是大腸直腸癌?

大腸直腸癌,顧名思義就是發生在大腸或直腸的癌症。多數大腸癌起因於直腸或大腸、直腸內增生的息肉。有些類型的息肉在經過數年的時間後演變成癌細胞,腸粘膜細胞突然不受控制的增生,但並非所有的息肉都一定會造成癌症。

誰都不願意得到癌症,但是當您已經不幸罹患,那麼告知心愛的另一半也是情非得已的事,以下5種循序漸進技巧教您如何合適地告訴另一半這個不幸的消息。

1. 選擇談話的時間

選擇您們能夠單獨談話的時間,也請不要有小孩或其他人在身旁、不要分心做其他事。一段專屬您們的時間和空間是很重要的,如此一來,您們才可以好好地談論您的大腸癌病情,及對其他任何事情的安排。 2. 緩和地揭露消息

以漸進迂迴的方式告訴您的另一 半,不要單刀直入地直接揭露消息。您的病情或許很嚴重,但您的表現及表達方式可以讓事情感覺起來沒那麼糟,讓一切聽起來更有希望。對另一半來說,一般都難以接受您罹患大腸癌的事實。畢竟罹癌是件令人沮喪不安的事,但事情發生了也只能好好地坐下來談一談,相互陪伴才是給彼此勇氣以攜手克服癌症的最佳辦法。

3. 爭取另一半的支持

和您的另一半一起討論治療方案,並合力做出決定,盡可能讓您的另一半陪伴您去醫師門診,清楚您的病況及治療情形,好讓另一半幫助您與癌症戰鬥。每個人面對生病的處理方式都不同。您可能積極地想要到處蒐集資料,上網研究各種治療方法,而您的另一半卻可能只願意遵照醫師的指示。不論您與您的另一半對病情是樂觀或悲觀,看法與您同不同步,還是要盡量互相討論,一起找出最適合您的治療方式。 4. 一起去醫師門診

讓您的另一半陪您去醫師門診可以幫助他了解病情、治療方式,以及您們將來可能面對的情況,您的另一半對未來可以提早做好心理備。如此一來,您不需要在回家後重複向另一半解釋和醫師討論過的內容,另一半也可直接向醫師詢問任何問題。 5. 分享您的感受

不論是正面或負面的想法,請和您的另一半分享,讓您的另一半清楚您的狀況,才可以找到能夠幫助您的最佳方案。憤怒、沮喪及恐懼,或所有混和在一起的情緒都是面對癌症的正常反應,隱藏情緒只會造成您和另一半之間的距離感,尤其對一個想盡辦法陪伴您面對疾病的戰友,知道您竟然有所隱瞞,另一半是會很傷心的。

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消息會給您及您的另一半帶來巨大的衝擊和壓力,您應該要仔細思考如何告知您的另一半。即使只是相伴坐著不說一句話,也是很好的陪伴。

不只大人該小心肝!兒童肝癌的原因、症狀與治療

不只大人該小心肝!兒童肝癌的原因、症狀與治療

兒童患有肝癌(Liver cancer),是很罕見的,每年大約只有 100~150 個病例。在 100,000 個 14 歲以下的兒童當中,大約只有 2~3 個兒童患有肝癌,男孩比女孩患病的機率更高。兒童的肝臟腫瘤屬性,良性和惡性均有,其常見的肝癌有兩種: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和肝母細胞瘤(Hepatoblastoma)。

認識肝母細胞瘤和肝細胞癌

肝母細胞瘤通常發生於三歲以下兒童,這年齡層的肝癌兒童,有90%是因此患病的。雖然肝母細胞瘤較為罕見的,但若較早發現小孩體內有肝母細胞瘤,治療後的存活率,可以大幅提高。(推薦閱讀:0~3歲寶貝心肝!兒童肝母細胞瘤的成因、症狀與治療)

肝細胞癌則是成人最常見的肝癌類型,是從肝臟細胞開始生長。肝細胞癌在任何年紀都可能發生,但青春期小孩,患有肝細胞癌的情況,比兒童更常見。 兒童肝癌的原因

肝炎:一般與B型肝炎(Hepatitis B)、C型肝炎(Hepatitis C)有關 遺傳性疾病:常發生於低出生體重嬰兒,此外,有些罕見的遺傳性疾病(Genetic disease),會提高兒童患有肝母細胞瘤風險。 貝克威斯–韋德曼症候群(Beckwith-Wiedemann syndrome):此病特徵為臍膨出、巨舌、巨體,是一種先天性過度生長的疾病,會影響全身器官。 有息肉的家族病史:這是胃腸道(Gastrointestinal tract)的罕見遺傳性疾病。 半身肥大(Hemihypertrophy):這是指身體一側的全部,或是一側當中某部分,發育得比另一側要快速。

兒童肝癌的症狀

當肝臟腫瘤愈來愈大時,會出現下列幾種症狀: 腹部出現腫瘤或腫脹(可能會感到疼痛,也可能沒有疼痛感)。 體重減輕。 厭食(Anorexia)。 噁心、嘔吐。 男孩提早進入青春期(因腫瘤導致荷爾蒙增加)。

兒童肝癌的治療

肝母細胞瘤比肝細胞癌更容易治療,最好的方法是經由外科手術切除。如果腫瘤面積很大,您的醫師會先與化學治療科醫師討論後,再經由手術切除。如果可以動手術,治療成功率大約是90%。另外,肝細胞癌對化學治療的反應較差,治療成功率也比較低。如果肝癌的情況無法進行手術,可以考慮進行肝臟移植的方法治療。

如果腫瘤過大無法切除,經過3~4個月化學治療,腫瘤大小仍然無法縮減,最好的方法是,儘快進行肝臟移植。研究結果顯示,兒童在接受肝臟移植後,大約有60%~80%的人,可以再多延續10年生命。 治療兒童肝癌的副作用

治療肝癌,通常會造成一些副作用,小兒科醫師在確定要進行手術前,會告知您相關副作用和問題。副作用可能包括下列:

身體不適,例如:噁心、想吐。 掉髮 感染、瘀血、流血、疲勞與腹瀉的風險增加

兒童年紀較大後,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有:聽力問題、腎臟疾病與心臟出現異常。兒童在未來,也稍微多了一些風險,可能會患有其他類型癌症。有些兒童隨著年紀增加,會出現不同副作用,因此必須隨時做好身體健康的監控。

乳癌患者的感情與性生活:4點建議給伴侶及癌友

乳癌患者的感情與性生活:4點建議給伴侶及癌友

被診斷出乳癌(Breast cancer)時,不少人可能會擔心乳癌的症狀和治療過程會影響自己的健康和形象,以下我們會談到乳癌如何影響親密關係,並提供一些建議。畢竟愛情、親情或甚至性生活,都是人生的重要部分,對罹患乳癌的女性而言,無論是約會或是婚姻,都會變得比以前更困難,這篇文章是寫給還在尋找適當的協助,或者不好意思開口求助的乳癌患者,特別是性生活或其他親密關係。

乳癌症狀如何影響親密關係

得了乳癌後,身體會出現一些改變,如乳頭疼痛、乳房腫痛、胸部泛紅或不正常的乳房溢液。乳癌療程對身心健康和親密關係,會有一定的影響,其他症狀包括如下: 外表改變 疼痛與麻木 疲倦 停經 陰道乾燥(推薦閱讀:太乾進不去?陰道乾燥原因多 不只更年期才有)

伴侶面對乳癌的可能反應

有親密伴侶的人,罹患乳癌後對伴侶會有一定的衝擊。有些人對你的愛和表現並無改變,會一如往常地繼續過日子;有些人則會採取保護的姿態,盡一切的可能去保護你,讓你免受壓力或受傷,但重要的是,不會刻意要求性或親密行為,甚至會因此更愛護你。

有些人需要時間接受這個事實,有些人能夠接受並繼續這段親密關係,有些人則不能。這些都很正常,所以無論結果為何,都不應影響你的人生,抗癌才是現在的首要任務。

另外,身心健康和情緒的轉變,都會影響親密關係,應尋求協助來繼續這些親密關係。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面臨到重大的難關,所以不要害怕尋求協助,不要因為乳癌影響到親密關係,而感到難為情。 改善性生活有方法

其實首先要問自己的問題是:你是否還想要性生活?因為乳癌患者可能會感到疼痛、害怕,不過別擔心,這些總會過去的!

乳癌治療結束後,有時候可能也無法進行性行為。你和伴侶需要尋找其他方式,來獲得性愉悅,例如親吻、觸碰或撫摸等親密行為,不過即使是坐在沙發上聊天,也能創造親密感,別侷限性行為的方式,因為乳房不是全部,其他的身體部位也可以很性感,如耳垂、手指、脖子等部位。(推薦閱讀:男女6大敏感帶!撩起性慾讓性愛加溫

與伴侶溝通很重要

溝通是維持親密關係,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有的人不能理解伴侶的感受,有些人甚至則完全拒絕性愛,因為怕會傷害到你。告訴伴侶自己的感受,以及對性的想法,能夠拉近彼此的距離。若是感覺太累或身體不適,也可以請對方主動、或技巧性地引導對方,來避免讓自己產生不適感。若溝通有困難,也可尋求專業諮詢師的幫助。(同場加映:房事不順有解!性治療減壓找回性福

親密關係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完整人生的一部分。雖然乳癌可能會讓親密關係變得較困難,但請放心,你們一定能找到滿足彼此的方式。 乳癌患者與伴侶 4 點建議

約會總是刺激而迷人的,但若得了乳癌,可能會質疑自己是否該接受任何約會邀請。為此,我們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建議如下: 1. 學會愛自己

得了乳癌後,你可能會因為外表和健康狀況改變,而失去自信。請不要在乎別人怎麼看你,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當一個人能夠先愛自己,別人才會愛你。 2. 誠實以對

將自己的狀況,誠實告訴對方,若對方不能接受,至少還可以當朋友。若雙方都想進一步發展,可多透露罹病的狀況,讓對方更了解自己,以及你正在經歷的一切。

3. 正面思考

最後,如果沒有人和你一起踏上征途,請正向思考吧!人生中充滿了各種有趣的事物,你愛的家人、朋友和同事。你的人生還繼續著,而且你只活這一遭。 4. 設身處地為伴侶著想

假設你正與一位癌症病人約會,你是否會一樣地愛他們?每個決定都有它的原因,仔細思考過就能夠理解。很多兩個人之間的事情,哪些要對方包容,哪些要對方改進,只要想想彼此若角色對調,相同的狀況,對方是否也會這樣包容你,是否也會為你改進,換位思考,就能很好理解這段關係值不值得維繫下去,或需要更多的溝通。

乳癌會改變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和情緒,你的婚姻可能會更堅強,家人會因此而團結在一起。若事情的發展不盡人意,你也仍然可以透過許多不同的方式,繼續正常的生活,活出癌後新生活。

大腸癌後多溝通!親密關係要說別壓抑

大腸癌後多溝通!親密關係要說別壓抑

罹患癌症可能讓生活陷入各方面的困境,癌症療程也會產生負面的副作用,導致病人鬱鬱寡歡,病人很可能因此忽視與伴侶的親密關係,讓彼此的關係逐漸冷卻,然而,若仍希望維繫彼此的親密關係,仍是有方法可循的。本篇以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又稱大腸直腸癌)為例,希望能幫助更多朋友走出難關。

癌症影響身心,怎麼辦?

大腸癌會導致病人身心靈上的變化,這些改變通常是暫時的,但也可能維持數月,有時甚至長達數年,其中包括:傷疤、膚質改變、體重變化、疲累感、噁心、嘔吐,另外,病人情緒常常不穩定,還同時會感到難過、憤怒和焦慮感。有些病人會因為身體變化而感到憂鬱,也不滿意自己的身材,這些都會降低病人和另一半親密的慾望。有時候,一想到裸體被另一半看到的感覺,會讓病人不自在,甚至壓力重重。而剛動完手術的病人,請和醫師討論、確認何時和伴侶有親密關係是安全的,因為這可能關係到復原的情況。歷經上述的感受都是很正常的,千萬別沮喪,不妨試試下列方法,增進和伴侶間的關係吧。

和另一半溝通別怕:另一半或許知道病人罹患大腸癌的事實,但他卻無法體會病人的實際感受。因此,病人要告訴伴侶自己的真實狀況,例如:因為平常會感到疲累和想吐,甚至缺乏性慾等。若對自身的外表變化感到沒自信,也請一併告知。這時,病人會明白伴侶真切的愛,外表、頭髮,或手術後的傷疤並不是他最在意的部分。當然,除非病人主動告知自身的感受,否則伴侶永遠都不會知道你在想什麼。 換位思考體諒伴侶:罹癌之後,心情難免受波動,病人可能認為另一半變了,但其實他的愛依舊,就算他有些不同,可能也只是想給病人多一些空間,又或是他不知道如何面對狀況。因此,彼此換位思考,雙方互相體貼,有時候直接講出來,比起胡思亂想更能解決問題。 找回自信更迷人:您應該為自己感到驕傲,因為您走完全部的療程。您可能會沒自信,覺得自己沒有吸引力,但您的伴侶並不這麼想。有時選擇特定的服裝,可以讓自己更有自信,也要多多吸收正面能量。您才剛歷經癌症療程,您的身體一定疲憊不堪,也可能讓您看起來會不同於以前的自己,但是一定要勇於接受這些改變。因為您戰勝了癌症,這會讓您更閃閃發亮。您的另一半也會認為您比以前更加迷人。 調節疲勞感:結束癌症療程後,副作用會讓您感到疲倦甚至筋疲力盡,進而降低行房時的體力,最終還影響到和伴侶間的關係。您應該藉由生活型態的改變來改善疲勞感。請把握您活力充沛的當下,因為這些時刻可能說來就來,說走就走。您也應該為行房而有所計畫,試著保存體力,不要讓自己過度操勞。

癌症分期、種類怎麼看?如何照顧癌症病人?癌症權威名醫來解答

癌症分期、種類怎麼看?如何照顧癌症病人?癌症權威名醫來解答

癌症位列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而癌症種類與分期更是相當龐大且複雜,因此若病患與其家屬或親友對癌症的分類與分期方式進一步的認識,在了解病情的同時,也更能理解醫師的各項醫療處置,配合醫師進行療程並於有疑慮時與醫師討論。

究竟癌症種類與分期的劃分規則為何?當身邊有親友罹癌時,該如何妥善照顧?《Hello健康》邀來台東基督教醫院癌症中心副院長、放射腫瘤科權威鄭鴻鈞醫師,以臨床診治癌友之經驗,分享不同期別之癌友照護與相關建議。 癌症分類:依原發部位而命名

癌症是根據癌細胞第一次發生癌化的部位、體液,或細胞組織命名。事實上,癌症並不是單指一種疾病,而是多種疾病所致的細胞突變。癌細胞在轉移後,仍是以原發癌的部位作為其名稱。舉例來說,如果腎臟癌(Kidney cancer)轉移至肺部,可稱為「轉移性腎癌」(Metastatic kidney cancer)。

根據美國史丹佛大學醫療保健(Stanford Health Care)的資料,癌症的分類依照其最初發源之位置、組織或液體,可擬定為以下5種分類。當然,癌症也可依身體部位做區分,像是鼻咽、食道、皮膚、肺、胃、胰臟、膽囊、膀胱、乳房、卵巢、子宮內膜、子宮頸,以及攝護腺等。(你也想知道:認識癌症

上皮癌(Carcinoma):指發源於皮膚、器官、腺體,或其他身體構造上皮組織的癌細胞,有8~9成的癌症都是上皮癌。例如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默克細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等。 肉瘤(Sarcoma):指發源於脂肪、肌肉、肌腱、骨頭,以及軟骨等結締組織的癌細胞。例如軟組織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骨肉瘤(Osteosarcoma)、軟骨肉瘤(Chondrosarcoma)、伊文氏肉瘤(Ewing’s sarcoma)等,其中以好發於青少年的骨肉瘤最為常見。(推薦閱讀:骨頭痛奈啊ㄋㄟ?小心可能長腫瘤!骨癌、骨腫瘤症狀與原因) 淋巴瘤(Lymphoma):指發源於淋巴結與淋巴腺的癌細胞,可分為何杰金氏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兩種。 血癌(Leukemia):俗稱白血病,發源於製造血球細胞組織的細胞組織,多數指骨髓癌細胞。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等。 骨髓瘤(Myeloma):指發源於骨髓的癌化漿細胞,若於一處骨頭形成一個腫瘤,稱為漿細胞瘤,若是多處骨頭有多個腫瘤,則為多發性骨髓瘤。 癌症分期、種類怎麼看?如何照顧癌症病人?癌症權威名醫來解答(癌症種類繁多,診斷起來並不容易,欲了解更多,請看:癌症診斷的目的與方法) 癌症分期有助醫師擬定治療方向

當醫師已經確診病人的癌症時,需要深入了解癌症的侵襲程度以及腫瘤大小,以便給予最適合病患的療程。若為早期的癌症,利用手術切除腫瘤即可;已經邁入晚期的癌症,則需要使用化療藥物來控制病情。因此,醫師在選擇療程時,會參考癌症的分期資訊,給予不同的治療方向。

原則上,此分期有以下3個目的: 了解患者的癌症狀況。 規劃最合適患者的癌症治療方法或臨床試驗。 專業醫療團隊和診所醫院有共通的學術語言,使癌症病例的討論更加順利。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資料,癌症分期通常會在治療前進行,但於依醫療設定及患者需要,也可能還會有「再分期」的必要性,以下為四個癌症分期醫療設定:

臨床分期:作為評估合適治療的診斷步驟,可依身體檢查、血液檢測、成像檢測、內視鏡檢驗,以及切片檢查的結果進行。 病理分期:以手術為第一個治療作前提,類似於臨床分期,根據手術前與手術中的檢測結果作出評估,以獲得更精確的資訊。 治療後分期:需要優先實行的治療,例如前導性輔助性化療(又稱術前輔助性化療)。為了幫助評估癌症對其治療的反應,癌症分期可能會於該治療結束後才進行。 復發分期:若癌症復發或再擴散,可進行癌症再分期。

雖然癌症分期有很多種,但一般都會以下列項目進行評估: 腫瘤的位置 腫瘤(癌細胞)的類型 腫瘤的大小 癌細胞有無轉移至鄰近淋巴結 癌細胞有無轉移至其他身體部位 腫瘤等級(指腫瘤的細胞異常、成長及擴散程度)(推薦閱讀:什麼是腫瘤?良性與惡性腫瘤成因及自我檢查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指出,TNM分期系統最為廣泛使用,大多數的醫療中心和醫院病理報告都會以它做描述,但血液、腦及脊髓等的腫瘤可能會用不一樣的癌症分期系統。(了解癌症分期後,下一步就是篩檢了,請看:癌症篩檢)

癌症分期系統怎麼看?

癌症分期系統有好幾種,其中最廣泛使用的是TNM分期系統,多數醫療中心和醫院病理報告皆以其作為依據,美國癌症協會針對TNM系統的完整解釋如下: TNM 分期 原發部位腫瘤(Tumor,T)

為評估原發腫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擴散至鄰近正常細胞的程度,可細分為: TX:原發腫瘤無法被評估,或無關於該腫瘤的資訊。 T0:原發腫瘤無法被偵測,或無關於該腫瘤的證據。 Tis:癌細胞長在原發部位表層,並未深入內層,此階段也叫做原位癌(in situ cancer)。 T1,T2,T3,T4:指腫瘤的大小及擴散至鄰近細胞的程度。T後面的數字愈大,表示腫瘤愈大,或腫瘤的擴散程度愈大。

淋巴結(Node,N)

為評估癌細胞有無擴散至鄰近淋巴結,以及擴散程度,其可細分為: NX:鄰近腫瘤的淋巴結癌細胞無法被評估,或無關於該淋巴結的資訊。 N0:鄰近腫瘤的淋巴結沒有癌細胞。 N1,N2,N3:指鄰近腫瘤淋巴結癌細胞的位置、大小及數量。N後面的數字愈大,表示癌細胞擴散至鄰近淋巴結的數量愈多。

遠端轉移(Metastasis,M)

為評估癌細胞是否有轉移至其他身體部位,其可細分為: MX:轉移癌細胞無法被評估。 M0:癌細胞沒有轉移至其他身體部位。 M1:癌細胞已轉移至遠端器官或細胞組織。

雖然TNM分期屬普遍共識,但依照癌症種類的不同,即使是一樣的分期符號,也可能會有些微不同的意含。例如鼻咽癌的T1、T2、T3、T4的分期為腫瘤對周圍組織的侵犯程度,而不是腫瘤的大小。此外,有些癌症並沒有使用TNM分期系統,例如骨髓癌的分期是透過血清中的指標,以及染色體異常,再分為I期、II期、III期。

有些癌症的分期可能較少;有些卻可能還會再細分,像是加入「a、b、c」做歸類,好比說,T3a和T3b,以此類推。另外,如果發現分期符號還有其他英文字母,則可能代表不同的意義,舉例如下: 臨床分期(Clinical,c);例:cT1 病理分期(Pathological,p);例:pN2 治療後分期(Post-therapy,y);例:ycT1 復發分期(Recurrence,r);例:rpN2

數字分期 第0期

又稱為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CIS),指有異常細胞存在,但尚未擴散至鄰近細胞組織。原位癌不是癌症,但可能會發展成癌症。(要進一步了解原位癌:0 期癌症的真相!剖析原位癌的進化史)

第1期、第2期、第3期

此階段為癌症,癌細胞的數量愈大、癌瘤愈大,擴散至鄰近細胞組織的程度也愈高。 第4期

癌症已經擴散至身體遠處。

同樣的,在做癌症分期的分類時,醫師可能也會用「a、b、c」加以細分,像是「第3b期」。其他值得留意的醫療名詞還包括: 原位癌(In situ):有異常細胞,但未擴散至鄰近細胞組織。 局部(Localized):癌細胞仍在發源處,並未擴散。 區域性轉移(Regional):癌細胞擴散至鄰近細胞組織、淋巴結,或器官。 遠端轉移(Distant):癌細胞擴散至遠端身體部位。 資訊不足(Unknown):目前無足夠資料辨別此癌症階段。

癌症分期、種類怎麼看?如何照顧癌症病人?癌症權威名醫來解答 如何照顧癌症病人?

針對不同期別的癌友是否需要不同的照顧方式,鄭鴻鈞醫師表示,多數第一、二、三期的癌友在生活上尚能自理,只是化療、放療的副作用會讓身體相當不適,因此親友們不妨多陪伴、傾聽,或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排解心理壓力。至於需要臥床的癌友,建議家屬應更著重於學習如何幫病患翻身,以避免患者發生長期臥床而生的褥瘡等併發症。

鄭鴻鈞醫師補充,有些病人聽到第四期以為是癌末,其實這2者還是有差別。鄭鴻鈞醫師表示:「現在醫療很進步,第四期的病患通常存活時間已較過去更長,但不應因此掉以輕心,定期回診、保持心情保持愉快且樂觀的態度,努力了解相關癌症的知識,才是對抗病魔的長久之計!」鄭醫師指出,有位乳癌病患,距離確診第四期至今已長達25年,仍與乳癌共存無礙的情況比比皆是,只要癌友們能遵循醫囑和上述建議,重拾人生並非不可能。

至於癌末的癌友照護又有何差異?當部分癌末病患決定終止癌症治療時,如今醫院亦提供安寧緩和治療,協助癌友緩解症狀、減輕不適,盡力維持生活品質為主。也由於癌末病患面對死亡的恐懼仍十分不安,建議親友們在最後一程的有限時間裡,盡量以傾聽、關心來支持患者的感受與情緒,對患者而言也將會是莫大的安慰。(推薦閱讀:認識安寧緩和醫療|緩和與安寧療護提升病人生活品質

便祕非攝取纖維就好!胃癌末期飲食原則這樣做

便祕非攝取纖維就好!胃癌末期飲食原則這樣做

對正接受胃癌治療的患者來說,胃癌本身或其治療都可能會影響食慾、飲食習慣,包含吸收和消化食物的過程,並引發噁心、嘔吐、腹瀉、便祕、體重減輕、容易飽等腸胃問題。即使進食感到疲累或不適,均衡營養仍是治療效果的關鍵,本文將探討在治療期間與末期的胃癌飲食原則,患者不必太擔心,癌症治療團隊會同營養師幫助調整飲食問題,讓症狀慢慢消退。

胃癌飲食諮詢重要事項

有專業營養師的協助,胃癌患者就能避免攝取會干擾其治療的食物和營養補充品,對此,美國非營利組織胃癌基金會(Gastric Cancer Foundation)建議,患者或家屬可以先諮詢營養師這三個問題: 胃癌手術後的食物選擇 胃癌飲食禁忌 如何避免胃傾食症候群(Dumping syndrome,指吞嚥的食物太快到小腸而引致腸胃的症狀) 如何吃得對、吃得好

胃癌飲食守則

較理想的情況,當然還是維持均衡飲食,這包含適當做些營養調整,像是吃軟質、低纖維的水果、煮熟的蔬菜,以及少纖維的優質蛋白質,好比說,以雞蛋取代肉排、魚類取代蝦蟹等甲殼類,或平滑堅果醬取代生堅果。此外,也應少吃辛辣食物、添加糖含量高的加工類食物,包括糖果、零食、蘇打水,以及含糖飲料。

胃癌患者的飲食方式需遵循醫囑,大致飲食原則如下: 攝取優質、足量的蛋白食物:每日攝取 4~8 份的優質蛋白質,能幫助身體修復細胞組織,同時強化免疫系統機能。例:雞蛋、瘦肉(雞和魚)、豆類、大豆製品、堅果和堅果醬、乳品類(牛奶、優格、起司)。但要留意,胃切除手術或會引發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可藉調整乳製品的攝取,再看身體的反應。 避免精緻高糖飲食,選煮軟的全穀雜糧類:治療期間避免攝取對腸道的刺激性,選煮軟的全榖雜糧類為碳水化合物和纖維的來源,幫助供給身體能量。例:燕麥、糙米、全麥麵包和麵食。 多樣化搭配,攝取各種蔬果:提供身體抗氧化劑抗癌,建議選各種顏色的蔬果種類,並以每天吃五份蔬果為目標。 食物烹調軟爛,搭配好油脂來源:避吃多炸物和油脂食物,可改用水煮。好油脂包括:酪梨、橄欖油、堅果及種子。 飲食乾溼分離,先選固態食物:乾溼分離的飲食原則,先吃固態水份少的食物,再選擇飲食中的液體,如湯、水等,或是在兩餐中間飲用,能避免造成小腸大量負擔,或加重傾食症候群等不適症狀。

(同場加映:手術後的飲食原則:腹部手術篇) 胃癌飲食建議少量多餐

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提醒,胃癌治療期間切勿節食,倘若發現有進食困難,或體重減輕了,請還是盡可能地吃,趁有食慾的時候吃,吃讓你覺得有食慾的食物。另外,亦可採少量多餐,約每兩到三小時就進食一次,可從一天三餐改為一天六餐,同時確保攝取足夠的卡路里和食物營養,這能減低治療的副作用,以及胃傾食症。

有的醫師也會建議患者在進食後保持站立,其他方法還有做成奶昔、果汁或冰沙。至於胃傾食症,除了少量多餐、少吃甜食甜飲,先於餐前或餐後喝液體,這或有助於舒緩其症狀,任何問題請向醫療照護人員諮詢。

有的胃癌患者在手術後,會有吃喝的問題,但藉由靜脈輸液營養,亦可直接將維生素和礦物質補給品直接注入身體。較罕見的病例,則要依賴臨時餵食管做營養補給,其可分為腸造口(Jejunostomy tube,簡稱 J-tube)和胃造口(Gastrostomy tube,簡稱 G-tube)兩種,前者屬較常見,其藉由手術於腹部開個小口,讓營養直接注入小腸中。 胃癌末期飲食建議

於胃癌末期,患者的飲食問題通常會惡化,而胃癌治療目的乃為控制營養相關的症狀,幫助維持健康生活品質。以下舉出四個胃癌末期飲食原則,英國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 UK)提醒,胃癌末期飲食問題和其治療副作用並不同,以下做逐一解釋。 腸胃阻塞採靜脈注射

當發生完全腸胃阻塞,醫師會要求患者住院,並停止進食,改用靜脈注射,補充身體所需的水份和營養。此外,可能也需要鼻胃管(Nasogastric tube,簡稱 NG tube)治療,其會從鼻子直通往胃部引流胃部內容物,如胃液、氣體、 水,舒緩患者的不適,同時讓腸道有休息的時間。有時候,適當的休息能使腫脹的腸道消退,進而解決胃腸阻塞問題。

對有些人來說,減低飲食中攝取的纖維有助緩解腸胃阻塞症狀,但這也會減少糞便的量。低纖維飲食包括有:燕麥、麵包和麵粉、飯和麵食、馬鈴薯、蛋糕和餅乾、蔬菜、水果、肉類和魚、奶類和乳製品等等。

便祕不是攝取纖維就好

患者請留意,便祕問題可能會讓人覺得羞恥,或難以開口,但仍要尋求醫療人員的協助,置之不理只會造成更多健康問題。在飲食調整上,可加入含纖維的食物,並補充足夠的水份。必要時,醫師或會給予瀉藥,但是,若患者除了便祕還有嚴重腹痛及嘔吐等症狀,則可能有腸胃阻塞的現象,攝取過多纖維只會惡化症狀,應儘速求醫。(同場加映:為什麼會便祕?總是大不出來的5原因和預防方法) 脫水要避免請多補水

胃癌末期患者或不想吃和喝,往往會使身體容易脫水,因此,請盡可能於每一到兩小時補充水份,即使是喝一口。其他方法還有像調整飲食,醫師或也會給予特別的流液,但此飲食方法在胃癌末期不一定最有效。 惡病體質者能吃就多吃

又稱消耗症候群(Wasting syndrome)或厭食性惡病質症候群(Anorexia-cachexia syndrome),多數胃癌末期患者都會有這一病症。於胃癌末期發作的惡病體質絕不只是沒食慾,患者也會感到很沮喪和無力,目前為止,醫療上只能暫時性改善其症狀。所以,若能吃,就請儘量吃,雖然吃無法解決惡病體質,但至少能幫助穩定體重減輕問題,進而提升情緒和能量,使生活品質更好。

肝癌3大禁忌食物!罹肝癌這些食物不要碰

肝癌3大禁忌食物!罹肝癌這些食物不要碰

根據肝病防治基金會分享的資訊,肝癌病人的飲食原則相當單純,主要以均衡為基礎,注意新鮮、清淡、天然,並應隨著病情不同做調整,對於熱量、營養素和水分的攝取必須適量並慎選來源,才能幫助肝臟維持最佳狀態,減緩併發症的發生,本篇將介紹罹患肝癌後應避免吃的食物。關於更詳細肝癌的飲食原則可以參考:【肝癌飲食計畫:蔬果、蛋白質、全榖這樣吃護肝】。

肝癌 4 大飲食禁忌

忌高鹽防發炎

日常生活的飲食常會有高鹽高油的食物,罹患肝癌表示你必須減少鹽的使用,因為含鹽量高的食物會引發並加重肝臟發炎,讓肝癌症狀更嚴重。根據美國線上醫藥網站(Medline Plus)指出,鹽會讓身體吸收更多水分,積留水分造成水腫,也會增加肝臟的積水,進而發生腫脹。除了避免在食物中使用鹽,也要留意鹽的來源,例如包裝過與加工過的產品、罐頭湯、冷凍餐,以及市售的餅乾、蛋糕和派。

遠離高蛋白食物

肝癌也會影響身體吸收蛋白質, 因為蛋白質需要大量的處理過程,才能完全消化並分解成所需的營養素。 然而,當肝臟受損時,這個過程就會難上加難。進食太多的蛋白質也是造成肝臟和身體囤積有毒廢物的原因之一,不但會損害肝臟,還會讓症狀更嚴重,但適度地攝取蛋白質是有幫助的。

在蛋白質的攝取上,應選擇較容易消化的植物性蛋白,例如豆製品、豆類和豆莢,如此不但能減輕肝臟的負擔,同時又能獲得足夠的蛋白質,因為也不能完全不吃蛋白質。至於難以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乳製品、肉類、家禽、魚和蛋,則要避免。

一般來說,還要限制加工過的肉類。 根據隸屬於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的報告總結,食用大量加工肉類會增加某些癌症的風險。

避開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熱量

肝臟平時要處理食物以及應付肝癌的治療,已是充滿壓力了,如果食用過多的高脂食物會更加重肝臟的負擔,還會導致脂肪肝,建議你適度食用脂肪,吃得更清淡和精簡,若吃高熱量食物如精製糖和動物脂肪,一定要少量,以避免肥胖。其他高脂食物如炸洋蔥圈、炸薯條和洋芋片,以及市售的餅乾、蛋糕和派,也都要限量。 限制飲酒並戒菸

避免抽菸和喝酒是最重要的健康決定之一, 因為飲酒量愈多、經常性飲酒的時間愈久,罹患乳房、大腸、肺、腎、肝等各種癌症的風險就愈高,對於罹癌的患者更是不利。

抽菸是最大的致癌風險因素,它導致了全球約 20% 的癌症死亡。 不管哪種煙草都會增加任何類型的癌症風險,抽菸與各類型的癌症都有關係,更別說其他的疾病了。即使你不抽菸,暴露在二手菸的環境也可能增加罹肺癌的風險。

肝癌也會導致許多不舒服的副作用,例如體重減輕、腹痛、嘔吐、噁心和食慾不振,避免上述的這些食物,才能幫助肝臟完全康復!

大腸癌分期:TNM分期法0~4期、取決癌細胞擴散程度

大腸癌分期:TNM分期法0~4期、取決癌細胞擴散程度

癌細胞發生擴散和轉移,這可說是患者和醫師最為關心的,而大腸癌細胞擴散之過程共分為五個階段,不同的階段皆有相對合適的治療方法。以下會將大腸癌分成五期,而各項分期中則會使用T、N、M 分別代表腫瘤的各項生長情況。T 代表腫瘤侵犯深度、N 代表周邊淋巴轉移、M 代表遠處器官轉移。

大腸癌分期

大腸癌 0 期

癌症處於最早階段,此階段也稱為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或黏膜內癌(Intramucosal carcinoma,Tis),它尚未長出結腸或直腸的內層(黏膜)。 大腸癌 1 期

癌症已經通過肌層黏膜(Muscularis mucosa)生長到黏膜下層(Submucosa,T1),也可能已經生長至固有肌層(Muscularis propria,T2),它尚未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N0)或遠處(M0)

大腸癌 2 期

癌症尚未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N0)或遠處(M0),此分期可再分成以下三個階段。

分期 2A:癌症已經生長到結腸或直腸的最外層,但尚未穿過它們(T3)。

分期 2B:癌症已經穿過結腸或直腸壁生長,但尚未擴散到附近的其他組織或器官(T4a)。

分期 2C:癌症已經穿過結腸或直腸壁生長,並附著在附近的其他組織或器官中或已經生長到附近的其他組織或器官中(T4b)。(大腸癌治療,因癌細胞分期和位置、病人狀況而異,詳情請見:大腸直腸癌:治療方法) 大腸癌 3 期

癌症尚未傳播到遠處器官(M0),此分期再分為以下三個階段,考量的因素包含大腸層壁的癌細胞擴散程度,以及淋巴結被攻擊的數量。

1. 大腸癌 3A 癌症已經通過黏膜生長到黏膜下層(T1),也可能已經生長至固有肌層(T2),它已經擴散到一到三個附近的淋巴結(N1)或淋巴結附近的脂肪區域,但沒有擴散到淋巴結本身(N1c)。 癌症已經通過粘膜生長到黏膜下層(T1)。 它已經擴散到4至6個附近的淋巴結(N2a)。

2. 大腸癌 3B

癌症已經生長到結腸或直腸的最外層(T3)或穿過內臟腹膜(T4a),但尚未到達附近器官,它已經擴散到一到三個附近的淋巴結(N1a 或 N1b)或淋巴結附近的脂肪區域(N1c)。 癌症已經發展至固有肌層(T2)或結腸或直腸的最外層(T3)。 它已經擴散到四到六個附近的淋巴結(N2a)。 癌症已經通過黏膜生長到黏膜下層(T1),也可能已經生長至固有肌層(T2),它已經擴散到七個或更多附近的淋巴結(N2b)。

3. 大腸癌 3C 癌症已經通過結腸或直腸壁(包括內臟腹膜)生長,但尚未到達附近器官(T4a),它已經擴散到四到六個附近的淋巴結(N2a)。 癌症已經生長到結腸或直腸的最外層(T3)或穿過內臟腹膜(T4a),但尚未到達附近器官,它已經擴散到七個或更多附近的淋巴結(N2b)。 癌症已經穿過結腸或直腸壁生長,並附著在附近的其他組織或器官中或已經生長到附近的其他組織或器官中(T4b),它已經擴散到至少一個附近的淋巴結或淋巴結附近的脂肪區域(N1 或 N2)。(同場加映:不看會後悔!結腸與大腸直腸癌的關係

大腸癌 4 期

癌症可能已經或可能沒有穿過結腸或直腸壁生長(任何 T),它可能已經擴散或未擴散至附近的淋巴結(任何 N),可分成以下三個階段: 大腸癌 4A:癌症已經擴散到一個遠處的器官(例如肝或肺)或遠處的淋巴結,但沒有擴散到腹膜(M1a)。 大腸癌 4B:癌症已經擴散到超過一個的遠處器官(例如肝或肺)或遠處的淋巴結,但沒有擴散到腹膜(M1b)。 大腸癌 4C:癌症已經擴散到腹膜,並且可能已經擴散或者可能沒有擴散到遠端器官或淋巴結(M1c)。(推薦閱讀:大腸癌末期沒法救嗎?剖析轉移症狀與治療大腸癌分期:TNM分期法0~4期、取決癌細胞擴散程度

沒太陽不代表不用防曬!皮膚鱗狀細胞癌成因、特徵與治療

沒太陽不代表不用防曬!皮膚鱗狀細胞癌成因、特徵與治療

疫情漸緩、疫苗接種也逐漸普及,不少民眾也開始恢復日常外出活動,重新走出家門與大自然連結;然而不論四季,當享受陽光照拂、吸收維生素D的同時,紫外線其實也正悄悄地侵襲皮膚,若日曬時間過長,長痣、黑色素沈澱生班,以致於引發皮膚癌的機率恐怕也大幅上升!就算是陰雨天、看不到太陽的時候外出,也由於90%的紫外線都能穿透隔離雲層,對皮膚帶來光老化、細胞癌變等傷害,因此就算沒太陽也不代表就不需要防曬。《Hello健康》將帶你進一步了解3大皮膚癌之一「皮膚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簡稱SCC)的成因、特徵與相關的治療和檢測方式。

什麼是皮膚鱗狀細胞癌?

鱗狀細胞癌又稱為鱗狀上皮細胞癌(Squamous cell epithelioma),相較於致死率較高、較廣為人知的黑色素瘤而言,國人對其普遍認識較少,不過根據衛福部107年的癌症登記報告,將近有1/5的的皮膚癌案例為鱗狀細胞癌,是台灣第二常見的皮膚癌種類。 此鱗狀非彼鱗狀

部分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鱗狀細胞癌不是肺癌的一種嗎?」

沒錯,鱗狀細胞癌是由鱗狀細胞病變成癌細胞所導致,除了皮膚以外,也可能發生於肺部、甲狀腺、食道或陰道,因此即便都是鱗狀細胞癌,也可能指的是完全不同類型的癌症! 易由日光性角化演變而成

就如同其他皮膚癌一樣,過度曝曬於紫外線底下是導致鱗狀細胞癌的主因,因此手臂、臉、嘴唇、耳朵、小腿,這些容易曬到太陽的部位,都是容易出現鱗狀細胞癌的地方。

不過鱗狀細胞癌其實還有前身,那就是日光性角化症(Actinic keratosis,又稱光化性角化症),同樣肇因於頻繁的陽光照射。日光性角化症看起來像一層粗粗的硬皮、結痂狀,顏色偏棕、紅色,也可能會有脫皮現象,患者可能將其當作老人斑而延誤治療,導致其發展成鱗狀細胞癌。(推薦閱讀:日曬機紫外線恐致癌) 沒太陽不代表不用防曬!皮膚鱗狀細胞癌成因、特徵與治療務農民眾應較易因紫外線曝曬而提高皮膚癌風險,建議應定期接受皮膚科醫師檢查。 好發於老年人

由於紫外線照射導致細胞病變並非一夕生成,往往在老年時才產生病徵。尤其務農民眾較集中於南台灣、東台灣,罹患鱗狀細胞癌的風險也相對較高,建議應該要留意自己身上是否有不明痣或斑塊有無皮膚癌的跡象,及早前往醫院檢查,預防癌變。 皮膚鱗狀細胞癌的特徵

鱗狀細胞癌的外表看起來偏結痂狀,由於病灶容易發生潰瘍,所以經常呈現為紅色或肉色外觀,不過若沒有出血,可能會呈咖啡色的突起結痂。與其他皮膚癌不同的是,鱗狀細胞癌的病灶較容易長得很大,外觀會明顯隆起如同發紅的小腫塊。 其他皮膚鱗狀細胞癌的危險因子

放射腫瘤科的何懷德醫師表示,紫外線太陽輻射是皮膚鱗狀細胞癌的最常見原因,也是導致皮膚鱗狀細胞癌的主要危險因素;當長期暴露於致癌物質(如香菸中的焦油),也會導致鱗狀細胞癌的發展。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嚴重燒傷疤痕、多年潰瘍,因接受器官移植而需服藥抑制免疫反應的病患,以及某些類型、特別是發生在生殖器部位的人類乳突病毒(HPV)與愛滋病(AIDS)患者等,皆是罹患鱗狀細胞癌的高風險族群。

此外,遺傳疾病如著色性乾皮症(Xeroderma pigmentosum)、白化症(Albinism),以及在日光性角化症、鱗狀細胞原位癌和浸潤性鱗狀細胞癌中最常見的遺傳異常「p53基因突變」,都是有此家族病史者不應掉以輕心的風險因子。由於p53蛋白具有阻止突變或受損DNA細胞複製的功能,若P53基因發生突變,則p53蛋白將失去功能,DNA受損的細胞(如鱗狀細胞癌)會變成可以複製。

而如先前所提及,紫外線易導致鱗狀細胞癌變,因此若皮膚中黑色素愈少,對紫外線的抵抗力就愈差,因此比起亞洲人而言,白種人不僅容易罹患鱗狀細胞癌,也包括其他各式皮膚癌。話雖如此,身為亞洲人也不應掉以輕心;其他危險因子還包括傷口長期不癒合、慢性砷中毒、或使用免疫抑制劑等特定藥物,都有提高罹患皮膚鱗狀細胞癌的風險。

前面提過早期治療的重要性,藉由ABCDE檢測,觀察自己身上的痣或斑塊有無異狀,對於及早治療相當有幫助,重點如圖:

沒太陽不代表不用防曬!皮膚鱗狀細胞癌成因、特徵與治療 皮膚鱗狀細胞癌的診斷

鱗狀細胞癌診斷方式就跟其他皮膚癌差不多,一開始醫師會先透過理學檢查,做初步的診斷,若醫師懷疑有皮膚癌的可能,就會進一步用切片檢查,並透過顯微鏡觀看檢體,以判斷皮膚癌的類型、分期。視情況也可能會使用影像檢查,例如電腦斷層掃描(CT)、X光、核磁共振(MRI)等。 皮膚鱗狀細胞癌的治療

治療方面,手術切除則是治療皮膚癌的主要方式。然而若有癌細胞轉移的情況,就可能需要使用放療、化療等方式,以確保癌細胞不會殘留於患者體內。

值得慶幸的是,皮膚鱗狀細胞癌的轉移雖然比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但比起黑色素瘤(Melanoma)仍相對較低,因此若能早期發現透過手術治療,成功率通常較高。其他治療方式還包含冷凍治療、雷射、光動力治療等等,但此類治療方式較適用於早期鱗狀細胞癌或日光性角化症,因此仍需對病徵多一份觀察,才能有效預防、提早治療。

另外,治療方式也會因為病灶部位不同而有所差異,像在臉部的鱗狀細胞癌,可能就會使用莫氏手術來減少對外觀的影響。 如何預防皮膚鱗狀細胞癌?

老生常談的「做好防曬!」可說是最積極的預防方式。避免紫外線照射不只是預防皮膚鱗狀細胞癌,也是任何皮膚癌的大原則,你可以透過穿著長袖長褲、戴帽子、塗抹防曬乳或撐傘阻擋直接日照,減少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

即便是追求健康古銅色肌膚的族群,也建議盡量遠離日曬機(曬黑床);已有諸多研究指出,日曬機與人體罹患皮膚癌風險成正相關。

另外,何懷德醫師也提醒,皮膚鱗狀細胞癌患者應透過使用防曬用品、防護性衣著以及在日照最大強度的時間內避免日曬,來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傷害。此外,應定期追踪,並根據其鱗狀細胞癌發生的頻率確定追蹤間隔,以避免因輕忽而惡化。有日化性角化病病史的患者則建議應每6~12個月進行追蹤,而患有鱗狀細胞癌或侵襲性腫瘤的患者則應更頻繁地進行檢查。

癌症疼痛2原因3方法!癌症治療、腫瘤的疼痛控制

癌症疼痛2原因3方法!癌症治療、腫瘤的疼痛控制

疼痛是癌症病人十分常見症狀,如國人罹癌比例最高的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或其他癌症,都會引發病人疼痛。根據統計,大約半數的癌症病人都曾感到疼痛,而接受過癌症治療的病人,三人中就有一人曾面臨疼痛的折磨。因此,了解癌症疼痛發生的原因,和清楚控制緩解疼痛的方法,對癌症病人是很重要的。

癌症疼痛的 2 大原因:腫瘤與化療

1. 腫瘤本身造成的疼痛

多數的癌症疼痛,是因為腫瘤長大後壓迫到周圍的骨骼、神經或器官所造成;這種疼痛的程度,會因腫瘤所在的位置而有所不同。例如,長在神經或脊髓附近的小小腫瘤,可能引發非常巨大的疼痛、長在其他部位的碩大腫瘤卻可能不會造成任何不舒服。而腫瘤生長區域的身體組織,如果連帶受損也可能會引起疼痛。(推薦閱讀:什麼是腫瘤?良性與惡性腫瘤成因及自我檢查

2. 治療引發的疼痛及手術傷口的疼痛

癌症治療的化學療法(化療)、放射線治療及手術也是造成疼痛的原因之一。化療的化學藥劑可能會引起口腔潰瘍、腹瀉或神經損傷等副作用、手術後則會有傷口復原的疼痛、放射線治療則可能會導致皮膚燒灼後,產生疤痕的疼痛。上述這些疼痛都屬於可預期會發生的正常反應,而要如何快速而有效地緩解疼痛,是癌症疼痛控制的首要目標。 癌症疼痛2原因3方法!癌症治療、腫瘤的疼痛控制(推薦閱讀:「痛」不會說謊!10種疼痛量表看這裡) 癌症疼痛控制的 3 種方式

1. 使用止痛藥

服用止痛藥是預防或解除疼痛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不過使用止痛藥時,應該嚴格遵照醫師指示。在緊急情況下,醫師會給予病人臨時增加或加倍劑量的止痛藥來控制突發或猛然加劇的疼痛。像阿斯匹靈,乙醯胺酚類及鴉片類藥物是常見的止痛藥,可以迅速止痛或減輕疼痛,卻不會帶來嚴重的副作用。不同種類的止痛藥,所含的成分不同,也會有不同效果,因此可以對應不同類別的疼痛,但也因此會引發不同的副作用。服藥前應該諮詢醫師或仔細閱讀使用說明。其他如抗憂鬱劑和抗癲癇藥也被用在緩解神經類的疼痛。(同場加映:舒緩癌症治療、化療副作用!4種食物緩解噁心與化療嘔吐) 2. 非藥物的疼痛控制方式

分散對疼痛的注意力也可以幫助您控制疼痛。譬如瑜伽或其他運動,您可以試著專注在調整自己的運動姿勢上,藉以分散對疼痛的注意力。深呼吸可以舒緩神經性疼痛,只要將注意力集中放在橫膈膜的一收一張,腹式呼吸也可幫助您控制壓力。冥想則被公認為有效紓解壓力和降低血壓的方法。另外,按摩或針灸都可以幫助肌肉放鬆、降低疼痛。(推薦閱讀:什麼是正念?深呼吸放鬆,一起認識正念十大好處)

3. 替代藥物的疼痛控制療法

當您的疼痛已經不能藉由藥物的作用得到緩解時,您可以選擇其他減痛的方法,比如放射線治療、神經阻斷術或植入式幫浦、神經外科手術或一般手術。放射線治療可以縮小某些腫瘤,因此腫瘤造成的疼痛也會因此減少。神經阻斷術或植入式幫浦,可暫時或永久性地阻斷某些神經傳導,藉此減輕病人對疼痛的感受。神經外科手術則可切斷觸發疼痛的神經。而一般外科手術,則會盡可能摘除或撥離壓迫到神經或其他身體部位的腫瘤。(同場加映:整骨有風險!整脊好處與安全須知

無論您採用哪一種方式來控制疼痛,癌症病人都應該清楚了解自己的病情並絕對遵照醫師指示。藥物的使用劑量會隨著您的身體情況及癌症治療臨床反應而改變。萬一您發覺藥物效果不再像之前好時,請盡快告知您的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