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你「自摸」了嗎?談睪丸癌自我檢測

這個月,你「自摸」了嗎?談睪丸癌自我檢測

回憶筆者約莫10年前在儀隊當兵,身邊弟兄們都是超過184的身高,加上每日操練出來的結實身材,要交到女友不是難事。

就在情人節過後的那個收假晚上,一名20來歲的弟兄跑來我身邊,跟我一起擦鞋一邊低聲地問我。「醫官,我女友說我的蛋蛋摸起來跟別人的不一樣……會是甚麼情況阿?」

我心想,你女友這不就不小心透漏她經驗豐富這件事了?

「你之前都沒注意到嗎?」我回道,沒把心中的想法講出來。

「誰會沒事自己去摸蛋蛋啊?!」弟兄回答。

「那是怎樣的不一樣?」我追問。

「他說就硬硬的而且表面沒有很平滑,但是也都不會痛。」

慘了!無痛性不規則睪丸硬塊,典型睪丸癌表現。我立馬放下手邊的鞋子請他一同去廁所,我摸了睪丸之後臉色一沉,弟兄緊張地問道:「這是性病嗎?」

我回答:「是癌病變的可能性很高,我帶你去找連長請假明天轉三總檢查。」

後來手術切除後證實是睪丸癌,真的要謝謝他女友的豐富經驗神之手救了他一命。

睪丸癌發生率

這個月,你「自摸」了嗎?談睪丸癌自我檢測

睪丸癌(Testicular cancer)好發在15~35歲的男性,大多只發生於單側,約占男性癌症的1~2%,雖然只佔了少數的部分,但卻都是人生尚在起步階段的青壯年,不可不小心,比如足球新星Dylan Tombides就在年僅20歲時因睪丸癌延遲診斷而過世,尤其筆者看了抗癌鬥士的文章後,更是心有戚戚焉。

雖然睪丸癌盛行於青壯年,年長的男性若出現了睪丸硬塊,也是有睪丸癌的可能性,但更需要考慮淋巴癌的鑑別診斷。(延伸閱讀:隨著年齡老化~陰莖會有哪些改變?) 隱睪症增加睪丸癌風險

這個月,你「自摸」了嗎?談睪丸癌自我檢測

隱睪症(Cryptorchidism)的患者發生睪丸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3~15倍。然而,隱睪症患者只佔了整體的10%左右,另外因為外傷或是感染導致睪丸萎縮也是危險因子之一。(延伸閱讀:腹股溝疝氣手術:認識不同疝氣類型與手術方式) 睪丸癌症狀

在睪丸癌早期幾乎不會有症狀,就像剛剛提到的例子,其典型的表徵是表面不規則的無痛性睪丸硬塊。

早期癌症通常都是毫無警訊的,需要靠抽血或是定期健康檢查及早診斷,好在睪丸是一個體外就能摸到的器官,不用昂貴的儀器即能自我檢查。(推薦閱讀:預防癌症11招!快速自我檢測癌症徵兆) 睪丸癌自我檢查

這個月,你「自摸」了嗎?談睪丸癌自我檢測

預防勝於治療,不過在認識該怎麼自行檢查睪丸之前,先來看看正常的睪丸長怎樣吧!

一般正常成年人的睪丸大小,大約會比OK手勢圈起來的範圍再小一些,而睪丸質地則比去殼的水煮蛋再有彈性一點,大概是1個水煮蛋以上,鐵蛋未滿的概念。

這個月,你「自摸」了嗎?談睪丸癌自我檢測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幸運有女友(老婆)可以幫忙檢查,但我們有最忠實的雙手,自己的睪丸就靠自己救。建議在溫水淋浴後陰囊鬆弛的狀況下,進行以下步驟:

1. 將睪丸持在手中

2. 用大拇指與食指以轉動的方式檢查表面

3. 輕壓可感覺有彈性的睪丸質地

4. 在背部可摸到不規則且柔軟的副睪丸

若你發現睪丸有硬塊、不正常腫脹或疼痛,請儘速至泌尿科就診。 睪丸癌如何診斷與治療? 理學檢查為主

除了自我檢查之外,如果你懷疑自己有睪丸癌而求診,理學檢查(也就是醫生的手)會是最優先也是最重要的檢查方式,通常會輔以超音波佐證,若懷疑是睪丸癌,就會抽血檢驗癌指數(AFP 及 B-HCG)。

然而,在少數的病例中,癌指數並不會異常,所以最主要還是有經驗醫師的理學檢查。

這個月,你「自摸」了嗎?談睪丸癌自我檢測 早期發現存活率高

若醫師高度懷疑是睪丸癌,便會進行根除性患側睪丸切除,由腹股溝完整摘除睪丸,再配合術後病理分類、癌指數高低,以及電腦斷層檢查是否有淋巴轉移,以制定後續治療。

睪丸癌若早期發現,通常僅需切除單側睪丸,且五年存活率高達95%左右,如果對側睪丸功能正常,一般不會影響生育。

不過一但出現淋巴轉移,或是術後癌指數仍過高,則必須考慮進一步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甚至後續需要進行後腹腔淋巴結廓清手術(Lymph node dissection),五年存活率也會降至約五到八成,及早發現並就醫是睪丸癌最重要的救命步驟。(推薦閱讀:癌症治療簡介:手術、化療、放療、標靶、免疫療法...)

大腸癌如何治療?了解大腸癌3大常見治療方式

大腸癌如何治療?了解大腸癌3大常見治療方式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所公布之108年國人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發生率位居全台第2位,相較於107年成長約4.70% ,為了能更深入了解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專家及醫師便致力於找出預防與治療大腸癌的方法,以及提供病患最佳的照護,若醫師診斷您罹患大腸癌,下列研究包含通過臨床試驗的新方法,供您參考。

新研究帶來的好處為何?

您會發現檢測方法有所進步,能及早發現息肉或癌症並切除,如此一來,醫師治癒癌症的機會也愈高。為了找出遺傳改變和大腸直腸癌的關聯,研究人員正在研發新的檢測方法,以利分析糞便檢體。

此外,有關治療癌症的新研究,能幫您預測癌症復發的風險。有許多基因和腫瘤的生長與擴散,有很大的關聯性,而專門分析這些基因的檢測,能幫助醫師與您,決定治療後是否還要做化療。研究員希望這些檢測,能夠幫助癌症復發風險低的病人,免於飽受額外療程的副作用之苦。(推薦閱讀:8大致癌風險就在你身邊!癌症原因多數後天造成)

癌症疫苗為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之一,又稱為生物療法(Biologic therapy)。免疫療法是藉由增強身體自然的防禦系統,來擊敗癌症,此方法是利用體內本身或是實驗室培養的細胞,以鎖定、增強或修復免疫系統功能。

目前醫師正在測試許多大腸直腸癌的新藥,而新型的化療和標靶治療(Targeted therapy)也正在研究當中,其大多數都在臨床試驗階段。

大腸癌3大治療方式 1. 更新型的手術

大腸癌的治療目前仍以手術切除為主,第1至第3期的大腸癌患者,通常會以手術治療,輔以化學治療,達到一定的治癒率。(推薦閱讀:大腸癌分期:依大腸癌細胞擴散分0~4期)

另外,大腸癌手術的技術,近年來也不斷地更新和進步。目前醫師也更了解如何讓手術順利成功,像是確保在手術中,盡可能地切除淋巴結等。

相較於傳統手術造成的大傷口,腹腔鏡手術只需在腹部開幾個小口,就能完成,因此目前也廣泛運用在某些大腸癌的病例中。此種手術通常能讓病人在手術中更不痛,而且術後更快復原,與傳統手術具有同等的效果。此外,機器手術也正在研究中,確認是否與傳統手術有相同效果。

大腸癌如何治療?了解大腸癌3大常見治療方式 2. 化療

大腸癌較早期的病人只需要接受手術切除,第3、4期(或部分第2期)的病人則須依病情需要,給予術後的化學治療。

然而,化療對於許多大腸癌的病人而言,是療程中很重要的一環,醫師也會不斷地確保化療的效果和安全性。在臨床試驗中有3種不同的方法如下: 測試新的化療藥物,或已用於對抗癌症的藥物。 尋找新的方法,將對大腸直腸癌有效的藥物混合,以提升藥效。 研究最佳方法,將化療、輻射治療、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融合為一。

3. 標靶治療

標靶治療用於對抗更新的大腸癌,新的研究也正試著查明,在癌症初期階段,將標靶治療作為化療的輔助方式,能否降低癌症復發的風險。(同場加映:大腸癌化療副作用不可怕!生活、飲食這樣調整緩解不適

子宮頸癌的分期、轉移與五年存活率

子宮頸癌的分期、轉移與五年存活率

被診斷出罹患子宮頸癌後,醫生需要判定癌細胞是否已經開始轉移至他處,以及轉移程度,才能判斷子宮頸癌的期別,分期正確能幫助醫師了解子宮頸癌的嚴重程度及確定最佳的治療方式。以下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子宮頸癌初期與晚期的特徵,以及各期存活率的機率。(延伸閱讀:子宮頸癌疫苗愈早施打效果愈好!了解HPV疫苗的接種須知

子宮頸癌確診後,醫師會評估以下情況來決定癌症的分期: 癌細胞浸潤入子宮頸多深? 癌細胞是否有延伸到臨近組織? 癌細報是否有擴散到附近淋巴或遠處器官?

子宮頸癌的分期與轉移

國際婦產科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簡稱 FIGO)的系統是女性生殖系統癌症最常使用的分期系統。基本上來說,癌症分期的數字愈小,癌細胞轉移與轉移也就愈少。可分為早期,也就是第一期,至晚期,也就是第四期。並以羅馬數字來標明,第一期是 I,第四期就是 IV。而我們為了分類更加詳盡,還會以英文字母來區分同一個分期內程度不同的嚴重狀況。儘管每位子宮頸癌病友罹癌的過程與症狀都因人而異,但若是處於相同的癌症分期,往往醫師也會給予大同小異的療程。

子宮頸癌的分期、轉移與五年存活率 子宮頸癌第 0 期

零期癌又稱為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僅為子宮頸癌上皮細胞之退化現象。子宮頸原位癌也被稱為子宮頸表皮內腫瘤,或表皮內層癌(Intraepithelial carcinoma)。 子宮頸癌第 1 期

癌細胞已從子宮頸的表面生長至子宮頸的較深組織中。

第 1a 期

癌細胞的量非常少,只有在顯微鏡底下才能看得到。癌細胞尚未轉移至周邊的淋巴結。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 第 1a1 期 受癌細胞感染的區塊只能用顯微鏡才看到,且深度小於三毫米。 癌細胞尚未轉移至周邊的淋巴結。 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 第 1a2 期

受癌細胞感染的區塊只能用顯微鏡才看到,且深度在 3~5 毫米。 癌細胞尚未轉移至周邊的淋巴結。 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

第 1b 期

癌細胞僅限於子宮頸內。 第 1b1 期 癌細胞的深度大於五毫米,但大小尚未超過兩公分。 癌細胞尚未轉移至周邊的淋巴結。 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 第 1b2 期 癌細胞的大小至少有兩公分,但是尚未超過四公分。 癌細胞尚未轉移至周邊的淋巴結。 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 第 1b3 期

癌細胞的大小至少有四公分,而且仍局限於子宮頸之內。 癌細胞尚未轉移至周邊的淋巴結。 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 子宮頸癌第 2 期

第 2a 期

癌細胞已經轉移到子宮頸和子宮之外,但尚未轉移到子宮頸周邊的組織中,我們稱之為子宮旁組織(Parametrium,又稱為宮旁組織)。

第 2a1 期 癌細胞並沒有超過四公分大。 癌細胞尚未轉移至周邊的淋巴結。 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 第 2a2 期 癌細胞的大小為四公分或更大。 癌細胞尚未轉移至周邊的淋巴結。 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

第 2b 期                                                                                 

癌細胞已經轉移到子宮頸和子宮之外,並轉移到了子宮旁組織。癌細胞尚未轉移至周邊的淋巴結。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 子宮頸癌第 3 期

第 3a 期

癌細胞已轉移到陰道的下方,但尚未轉移到骨盆壁。癌細胞尚未轉移至周邊的淋巴結。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

第 3b 期

癌細胞已經入侵骨盆壁,或是阻塞輸尿管,而引發腎積水。癌細胞尚未轉移至周邊的淋巴結。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

第 3c 期

癌細胞無論大小,已轉移至周邊的骨盆腔淋巴結,或主動脈旁淋巴結(Para-aortic lymph nodes)。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 子宮頸癌第 4 期

第 4a 期

癌細胞已轉移至膀胱或是直腸,或是骨盆腔之外。

第 4b 期

癌細胞已經轉移至骨盆腔之外的遠端器官,如淋巴結、肺部、骨骼等處。 子宮癌患者存活率

子宮頸癌五年存活率如下: 子宮頸癌第 0 期存活率:100% 子宮頸癌第 1 期存活率:80~85% 子宮頸癌第 2 期存活率:50~55% 子宮頸癌第 3 期存活率:30~35% 子宮頸癌第 4 期存活率:10%

癌症疫苗:幫助免疫系統分辨並消滅癌細胞

癌症疫苗:幫助免疫系統分辨並消滅癌細胞

在成長階段,多數人都會接受疫苗施打,像是水痘疫苗與麻疹疫苗,其使用弱化或已死的病菌,來觸發身體免疫反應。而癌症疫苗也一樣,2者皆屬免疫治療,但目的卻各不相同,《Hello健康》將於本文探討癌症疫苗種類、功能及其潛在的副作用。

癌症疫苗是什麼?

英國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 UK)指出,疫苗可說是「疾病」無害的版本,可有助於保護民眾被疾病感染或攻擊,換而言之,疫苗不會引致疾病。不過,至關癌症疫苗,此領域的研究仍處早期階段,大部分可使用的癌症疫苗仍屬臨床試驗階段。(同場加映:認識癌症) 一般疫苗 vs 癌症疫苗

我們的免疫系統是由器官、細胞和蛋白質組成的保護網,目的在於使人體免受「入侵者」的傷害。不僅如此,免疫系統也會對抗體內因疾病(如癌症)而出現變化的細胞,並由白血球負責找出這些病原體並摧毀它們,再產生抗體,而這些抗體則是體內能幫助抵抗感染的蛋白質。

一般來說,若人的身體被「外來者」入侵,免疫系統會自動做排除,像是感染,一般的疫苗就是在幫助免疫系統提早認識這些可能入侵人體的「外來者」,以避免感染發生。一旦有病菌入侵身體,免疫系統就能快速辨識這病菌,加上體內存有該病菌的抗體,便能使感染可以很快地被清除。

不過腫瘤是已存在於人體內的細胞病變,且腫瘤細胞內的腫瘤相關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s,以下簡稱 TAAs)在正常細胞內也有,所以導致免疫系統將腫瘤視為正常細胞而非需要除掉的「外來者」,這時就需要癌症疫苗上場。

有些癌症疫苗內包括了癌細胞、部分細胞或純抗原,以此用來誘發免疫系統去鎖定腫瘤的TAAs,並在不干擾正常細胞的情況下攻擊癌細胞;有的則會採患者的白血球,再將其曝露於癌細胞純抗原、活化分子等佐藥中,當其注入患者身體,經處理的白血球亦會開始攻擊癌症,進而幫助治療癌症,或減低癌症復發機率。(點我了解不同癌症治療類型:癌症治療簡介) 癌症疫苗:幫助免疫系統分辨並消滅癌細胞(同場加映:什麼是腫瘤?良性與惡性腫瘤成因及自我檢查) 癌症疫苗種類有哪些?

根據美國癌症研究中心(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的資料,癌症疫苗主要可分成以下3類: 1. 預防性癌症疫苗

這類癌症疫苗只適用在因病毒感染造成的癌症,包括像HPV(Human Papillomavirus,人類乳突病毒)、B型及C型肝炎病毒。請留意預防性癌症疫苗的鎖定目標是病毒,而非癌細胞,因此僅侷限於預防一些癌症。(你要知道的預防癌症方法:5分鐘1人罹癌!這11招預防癌症) 2. 治療性癌症疫苗

有別於預防性癌症疫苗,治療性癌症疫苗適用於癌症病人,因為它可強化身體的自然防禦能力,並使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科學家仍在致力研究不同的癌症疫苗與其治療效果,以下舉出最常見的治療性癌症疫苗種類。(推薦閱讀:精準打擊癌細胞!標靶治療的作用方式) 抗原癌症疫苗:採指定癌症的癌細胞TAAs做實驗培育,待新的癌症抗原呈現後,再注入患者身體,藉此觸發其免疫系統集中攻擊癌細胞。 全細胞癌症疫苗:不只是癌細胞特定的抗原,乃將整個癌細胞做實驗培育,使其更容易被免疫系統辨識,並同免疫活化合物注入患者身體,進而觸發強烈的免疫反應。 樹狀細胞癌症疫苗:採患者的樹狀細胞,其為1種身體免疫細胞,然後同癌細胞及活化蛋白做實驗培育,以觸發強大的免疫反應。目前,Sipuleucel-T是唯一1種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簡稱FDA)承認的樹狀細胞癌症疫苗,其用以治療攝護腺癌(Prostate cancer)晚期,且得依每位患者做客製化。 DNA癌症疫苗:採部分癌細胞DNA,再注入患者身體,可提升免疫反應和抗癌力。 抗獨特型癌症抗體:刺激身體製造對抗癌細胞的抗體。

癌症疫苗:幫助免疫系統分辨並消滅癌細胞 3. 個性化新生抗原疫苗

由於發生突變腫瘤細胞表面會呈現獨特的外形,此表徵被稱作新生抗原(Neoantigen),這是其他健康細胞所沒有的。這使身體免疫反應能精準地針對腫瘤,不會干擾其他正常細胞,進而避免引發副作用。此癌症疫苗仍處評估階段,包括不同癌症的臨床試驗,以及搭配其他癌症治療的考量。(延伸閱讀:8大致癌風險就在你身邊!癌症原因多數後天造成) 癌症疫苗副作用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表示,癌症疫苗副作用可以發生,且會因人而異,此外,醫療人員並沒辦法確定地說會不會有副作用、什麼時候會發生,或其嚴重程度。不過,潛在的癌症疫苗副作用可能和免疫反應失誤有關,意指免疫系統攻擊了和癌細胞擁有同樣蛋白的正常細胞。若對癌症疫苗施打有疑問,建議還是諮詢專業醫師。

基本上,癌症疫苗副作用的考量因素有以下5個層面:

癌症疫苗種類和劑量 癌症疫苗的攻擊目標 癌症種類與分期 癌症部位 患者治療前的健康狀態

常見的癌症疫苗副作用有像流行性感冒症狀和嚴重過敏反應,要注意的包括有: 發燒、發冷 頭痛、暈眩 呼吸問題 噁心或嘔吐 厭食 肌肉或關節疼痛、神經痛、背痛 疲勞、無力、不舒服 低血壓、高血壓

化療一定會掉髮?斷食能餓死癌細胞?破解6大癌症治療的常見迷思

化療一定會掉髮?斷食能餓死癌細胞?破解6大癌症治療的常見迷思

不少癌症病患在決定要接受化療前,擔心自己會出現大量掉髮,或造成性功能及生育障礙,甚至想要藉斷食取代化療,讓癌細胞無法獲得足夠營養而「餓死」。

然而患者誤信偏方與迷思不僅會降低治療效果與拖慢療程,更讓自己暴露更大的風險。究竟有哪些存在於癌友間的常見迷思?《Hello健康》邀請到癌症治療領域專家、同時為台東基督教醫院癌症中心副院長的鄭鴻鈞醫師,特別為大家破解6大常見的癌症治療迷思! 迷思一:最新、最貴的癌症療法能提供更好的療效?

台東基督教醫院癌症中心副院長鄭鴻鈞醫師表示,許多癌症病人會認為花較多的費用接受最新的治療,就能得到較好的療效,其實這個觀念並非完全正確。由於有不少最新研發的藥物或療法還處於研究測試階段,是否真的具有療效仍有待更多臨床研究進行驗證,尤其是第三階段的臨床研究,也就是將病人分成2組:一組是標準治療組,另外一組是新的藥物治療組並長期觀察下,才能獲進一步的確認。(延伸閱讀:癌症疫苗:幫助免疫系統分辨並消滅癌細胞

鄭醫師也提到癌症病患在選擇藥物或療法時,要特別注意其有無通過第3期臨床試驗;若未通過,就不建議花過多的費用接受最新的癌症療法。舉例來說,2017年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的「CAR-T細胞療法」,雖然新穎且費用昂貴,但仍在進行臨床試驗,因此不建議癌友優先選擇。

迷思二:斷食能餓死癌細胞?

有些癌症患者會主張,大多數的食物都會提供癌細胞養分,所以必須少吃,因而想透過斷食的方式,餓死體內的癌細胞,但義大癌治療醫院院長洪朝明表示:「因人體中有許多細胞,若採取一般的斷食法、減少日常飲食攝取量,可能還沒餓到癌細胞,就讓正常細胞與免疫細胞先餓死了!」

由於癌症成因十分複雜,可能包含多重細胞基因突變,甚至與家族病史有關。癌細胞形成後就如同正常細胞,需進行新陳代謝並消耗養分,有些還會有血管新生的情形出現,但這並不代表癌細胞會比正常細胞需要吸收更多養分或更容易餓死。洪院長強調:「在相同的條件下,斷食反而會使癌細胞更容易存活,造成正常細胞無法正常運作,讓症狀每況愈下。」 迷思三:癌症化療一定會掉髮?完成治療後就不會再長?

許多癌症病患在進行化療時,最擔心的副作用就是掉髮,而化療除了能替病患殺死體內的癌細胞外,任何快速分裂的細胞也都會受到影響,其中也包括促進頭髮生長的基質細胞。

在化療作用反應最大時,髮幹會變得較為稀疏,並可能造成髮幹斷裂在毛孔內,而毛髮基質細胞的分裂也會受到抑制,導致毛髮突然停止生長或遭到破壞,直接進入退化期及休止期,最後產生大量掉髮,而癌友通常會在接受化療後4~6週之後發生掉髮的症狀。(延伸閱讀:修剪毛髮長更快更粗?專家表示是迷思)

然而,並非所有化療藥物都會造成掉髮,若患者服用低劑量、口服劑型,且每週都會給予的化療藥品時,發生掉髮的機率就會變低;而高劑量、靜脈輸注或間歇性使用的化療藥品,則會讓病患有較高的掉髮風險。除此之外,化療合併其它療法造成掉髮的可能性相較於前面2種方式會更高。

化療一定會掉髮?斷食能餓死癌細胞?破解6大癌症治療的常見迷思

有許多人疑惑化療掉髮的情形是否能在完成治療後緩解?其實掉髮只是暫時現象,通常病患在完成化療後約3~6個月,頭髮就會再長出來,有時候頭髮甚至會在化療中自動生長。

值得注意的是,癌友的頭髮可能會因化療對毛囊內的黑色素細胞及內根鞘產生變化,有65%的病患新長出來的頭髮髮質及顏色會有些許改變, 所以若是癌友們在化療後發現頭髮發生變化,不必過於驚慌。(延伸閱讀:頭髮分岔無光澤?7天然方式修護髮質) 迷思四:化療後男性容易不舉,造成性生活不滿足?

化療通常不會對病患性生活造成永久性的影響,但是會產生暫時性性荷爾蒙降低、神經毒性等副作用,特別像是烷基化劑(Alkylating agents)、順鉑(Cisplatin)等抗癌藥物,可能造成周邊神經系統的損害,導致男性容易不舉,或引發女性陰道乾燥、陰道萎縮和狹窄等症狀,讓病患行房時難以獲得性高潮,並使病人及其伴侶倍感焦慮。

此外,化療期間所使用的某些止痛藥、止吐藥及抗憂鬱藥也會干擾荷爾蒙平衡,導致性慾降低、延遲性高潮的情況發生。幸運的是這些副作用大多僅造成短期影響,而且可透過治療,幫助病患重回美滿的性生活。(延伸閱讀:提升性能力 6 運動學起來!有氧重訓讓你性慾大增化療一定會掉髮?斷食能餓死癌細胞?破解6大癌症治療的常見迷思 迷思五:女性化療後不能再生育?

化療會影響女性生育能力,一直都是許多癌友擔心的問題之一,因化療藥物具有毒性,會抑制卵泡生長,使病患在治療過程中、後出現停經的狀況。不僅如此,若化療藥物殺死了體內的卵母細胞,卵子就無法再由該細胞分裂產出,而面臨不孕危機。(推薦閱讀:想懷孕怎麼那麼難?不孕的可能原因

不過,並非所有的化學治療都會對卵巢造成傷害,由於有些藥物危險性較低,且隨著藥物劑量、接受患者年紀、化療次數等,影響程度也有差異。而目前較常見、毒性較高的藥物種類,包括以下幾種: 高毒性

威克瘤(Melphalan) 癌德星(Cyclophosphamide) 補束克(Busulfan) 瘤克寧(Chlorambucil)

中等毒性 順柏(Cisplatin) 卡鉑(Carboplatinum) 阿黴素(Doxorubicin,俗稱小紅莓)

對於仍想懷孕的女性癌友,醫師通常會建議可以於治療前,先行取出卵子或胚胎,加以冷凍保存。等到治療結束、病情穩定,要準備懷孕時,再取出使用。

迷思六:吃素能抗癌?

國內許多罹癌病患因擔心攝取過於營養的食物有益癌細胞生長,所以改吃素食,但不少人對素食的營養知識過於缺乏,反而越吃越虛弱,產生營養不良,甚至造成體力與免疫力下降。因此建議素食癌友不妨考慮改行奶蛋素,採取以下飲食方式,滿足抗癌體力需求: 營養均衡攝取:每天食物攝取應盡量多樣化,補足各種人體所需的營養素。(推薦閱讀:化療飲食這樣吃!4種食物緩解噁心與化療後嘔吐) 適量攝取牛奶及蛋黃補足礦物質:牛奶含有豐富質,建議每天可以喝1~2杯,而板豆腐也是不錯的質攝取來源;蛋黃則富含鐵、維生素B群及卵磷脂,可避免素食者缺乏營養素。(延伸閱讀:膽固醇解禁!蛋黃海鮮適量吃不怕膽固醇過高) 適當食用堅果和豆類:不論是堅果或是豆類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如腰果、花生、芝麻、黃豆、紅豆、綠豆、多榖米等,此外,堅果還可提供不飽和脂肪酸,並補足維生素E、花青素、硒等癌症患者易缺乏之營養素。(延伸閱讀:癌症堅果飲食指南!癌友必知7種堅果吃法) 避免選用過度加工的豆製品:加工後的豆製品不但油脂含量高、鹽分也高,容易對身體造成負擔,如油炸的豆皮、豆包,都應減少食用。

5大超級食物預防子宮頸癌!吃好吃滿+抹片、遠離子宮頸癌!

5大超級食物預防子宮頸癌!吃好吃滿+抹片、遠離子宮頸癌!

根據衛福部108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為女性常見10大癌症中位居第9位,好發於初次性行為年齡較早、常抽菸或服用口服避孕藥等婦女身上,而子宮頸癌除了可經由子宮抹片檢查(Pap Smear Test)來提早預防外,是否也可透過日常飲食來達到效果呢?

就讓《Hello健康》為你介紹以下5種有效預防子宮頸癌的超級食物,讓你跟子宮頸癌說再見! 5種超級食物讓你預防子宮頸癌!

若罹患子宮頸癌可能會出現陰道流血、分泌物增加、頻尿、血尿的症狀,甚至造成下腹、腰部或大腿等部位的疼痛。因此,女性朋友們如果想要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可從下列5種天然食物中攝取人體所需的營養素: 1. 花椰菜

花椰菜為十字花科蔬菜,內含葉酸、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等營養素。根據美國癌症研究期刊(AACR),雌激素過度刺激容易導致子宮頸癌發生,而花椰菜富含吲哚-3-甲醇,能減少動情激素代謝產物,抑制癌細胞的分裂與生長,降低女性子宮頸癌的發生率。 2. 蘆筍

蘆筍除了含有β-胡蘿蔔素、胺基酸、硒、葉酸、吲哚,還富含維生素A、C、E等營養素皆具有防癌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每100克的蘆筍中含有26.8毫克的葉酸,不僅能防止癌細胞擴散,依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LM)刊登的一項科學研究顯示,適當的補充葉酸能預防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降低女性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倘若長期缺乏葉酸,則會影響DNA的複製與修復,並增加DNA遭致癌原和病毒入侵之機會,提高罹癌風險。(延伸閱讀:9招居家療法~舒緩子宮頸癌的不適

5大超級食物預防子宮頸癌!吃好吃滿+抹片、遠離子宮頸癌! 3. 菠菜

根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菠菜每100公克中就含有72.9毫克的葉酸,為葉酸含量最高的蔬菜,與蘆筍一樣能幫助女性預防子宮頸癌,亦可修復抑癌基因及腫瘤的蔓延,若與維生素B12結合,可產生的修復力更強。

不僅如此,菠菜也具豐富葉綠素及纖維,可防止細胞內基因損害,維持細胞正常功能,並促進腸道蠕動及化合作用,使腸胃道內致癌物質隨糞便排出體外,保持腸通暢。(推薦閱讀:冷凍蔬菜沒營養?研究破解常見迷思) 4. 蘋果

蘋果是抗癌必備的水果之一,內含豐富的檸檬酸、奎寧酸及維生素A、B、C;而維生素C能於體內進行抗氧化作用,防止過氧化反應所產的自由基對DNA造成損傷、抑制致癌基因,還能改善葉酸的穩定性,預防子宮頸癌發生。

此外,蘋果裡面還富含果膠及單寧酸,皆具有收斂作用,可將腸道內積聚的毒素和廢物排出體外;而凝集素(Lectin),則可刺激淋巴細胞分裂,增加淋巴細胞數量,並誘發人體分泌干擾素,以降低患有子宮頸癌及其他癌症的機率。

5大超級食物預防子宮頸癌!吃好吃滿+抹片、遠離子宮頸癌!

5. 番茄

番茄富含茄紅素,屬於一種天然的類胡蘿蔔素,且為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的營養素,除了具有抗氧化能力、誘導癌細胞良性分化和凋謝,還能抑制癌細胞進行訊息傳遞作用及分裂,有助預防子宮頸癌、攝護腺癌、乳癌等諸多癌症。(同場加映:地中海飲食抗氧化~可降低心臟病風險

小撇步:若想增加茄紅素的攝取量,建議可將番茄煮熟後食用。

癌症治療要「保重」勿過重!體重過重癌友健康有風險、名醫破除錯誤飲食觀

癌症治療要「保重」勿過重!體重過重癌友健康有風險、名醫破除錯誤飲食觀

當癌症發生、必須以化療或放療進一步治療時,多數癌友常認為化療期間易引起食慾不振、吞嚥困難等讓體重明顯下降的情況實屬正常,只要治療完再多吃點即可彌補。不過,台東基督教醫院癌症中心副院長、亦是癌症治療領域專家的鄭鴻鈞醫師表示,病患在治療期間若不「保重」,將體重維持一定的重量,身體恐怕無法儲存足夠能量對抗病魔,將會影響到治療的成效。

然而,這並不表示體重過重的癌友就能掉以輕心;當經歷化療、放療歷程後,若體重持續過重、超過健康體重標準,則得當心面臨癌症復發風險的增加。《Hello健康》針對癌友體重對癌症治療的影響,邀來癌症疾病專家鄭鴻鈞醫師來聊聊,告訴癌友們癌症治療時的建議體重,同時一舉破除癌友們在體重控制時常見的飲食迷思。 BMI22~24剛好 控好體重癌症治療更有力

體重和營養是影響癌症治療成效的關鍵,無論體重過輕或過重,皆不利於癌症治療。據台灣癌症基金會之研究指出,在癌症療程中,有20%的患者因營養不良而死亡。因此,維持適當體重與攝取足夠營養,才能確保癌友體力充沛,減輕化療帶來的副作用。

那麼該如何分辨癌友們的體重有沒有達到標準?根據長庚醫訊的建議,病患可以利用身體質量指數(BMI)作為判斷標準: BMI<18.5:體重過輕 BMI18.5~24:正常體重 BMI24~27:體重過重 BMI>27:肥胖

癌症病患應盡量維持BMI在22~24之間,體重過輕的患者建議增重,並持續密切監測體重,確保身體有足夠能量能對抗病魔;當癌友體重過重時,則建議先維持原體重。

鄭鴻鈞醫師表示,若癌友身材較為肥胖,在治療結束後,可由飲食與運動著手減肥。他說:「最重要的還是持之以恆,可以與朋友一起運動、爬山,長期維持健康的體重對身體的負擔越小。如果控制飲食與運動的效果不彰,病患也能依靠醫師開立的減重藥物,例如升糖素促進劑讓體重下降。」

癌症治療要「保重」勿過重!體重過重癌友健康有風險、名醫破除錯誤飲食觀

肥胖者術後併發症與復發風險高

體重過輕會影響治療的效果,體重過重的病患在療程結束後也有風險。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針對大腸癌第2期、第3期的研究顯示,體重肥胖的病人在痊癒後,大腸癌復發的機率高於正常體重的患者。另外,體重肥胖的攝護腺癌病患,術後產生尿失禁的風險較高;肥胖的乳癌病患則有較高機率出現上肢淋巴水腫。

不僅如此,鄭鴻鈞醫師也以乳癌舉例:「過重的乳癌患者在康復之後,若沒有把體重降下來,身體過多的脂肪會轉換成膽固醇,膽固醇再轉換成女性荷爾蒙,荷爾蒙過剩恐讓乳癌再度復發,或是罹患子宮內膜癌。」(延伸閱讀:乳癌復發:必知的症狀與各部位轉移

原來這樣吃是錯的! 癌友們常見飲食迷思

既已了解健康體重的重要性,癌友們的飲食方式更不得馬虎。然而,網路上充斥著建議癌友們的飲食偏方、營養補充品、保健食品等,讓許多病患抱持姑且一試態度,嘗試各種偏方,希望有助於消滅體內癌細胞,但這些飲食觀念是否正確,真有其效?(延伸閱讀:如何吃才能預防癌症?8大最佳抗癌食物大公開)

Hello健康》整理了常見錯誤飲食迷思,幫助癌友建立正確飲食觀,為癌症療程做好萬全準備:

癌症病患不能吃肉的錯誤迷思:治療期間的癌症病患身體相當虛弱,需要大量補充蛋白質來增進細胞的修復能力,只要避免過度加工、重度調味的肉類,適量攝取雞肉、豬肉等肉類可滿足癌友的蛋白質需求。至於素食癌症患者則建議以蛋奶素為主,多吃毛豆、黃豆、豆腐、蛋類,同時補充動物與植物性蛋白,滿足蛋白質缺口。(推薦閱讀:吃素蛋白質怎麼補充?必知5種素食蛋白質來源) 有機食品抗癌效果佳的錯誤迷思:有機是指不汙染環境、較環保的種植方式,然而,目前尚未有任何研究可明確證明,有機食物是否能讓抗癌能力加分。 保健食品有助抗癌的錯誤迷思:不少癌友們會多吃靈芝、中藥等保健食品來增加抵抗力,然而市售的保健食品成分良莠不齊,建議癌友仍應優先以天然食物攝取營養,若有部分營養素不足的情形,經醫師建議後可再選擇相應的營養補充品。

女性肺癌人數激增!8種療法一次看

女性肺癌人數激增!8種療法一次看

在美國,肺癌(Lung cancer)已取代乳癌(Breast cancer)成為女性死亡原因的第一名,每年有117,920名男性及106,470名女性被確診罹患肺癌,如今肺癌已不再是男性專屬的疾病,罹患肺癌的年輕女性患者甚至比男性還多。女性肺癌機率的激增,可能與空汙和油煙等有關,以下帶您認識肺癌以及所有的治療方式。

肺癌常見症狀

常見的肺癌症狀包含:持續性的咳嗽、因鱗狀上皮細胞肺癌(Squamous cell lung cancer)蔓延至呼吸道導致的咳血。疲倦、逐漸發作的呼吸困難,或因肺癌細胞擴散至骨骼造成的胸部和背部疼痛等,都可能是肺癌的徵兆。

肺癌的風險因子

導致女性罹患肺癌的風險因子可能是吸菸、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另外,更年期前摘除卵巢的女性也較易罹患肺癌。

女性肺癌人數激增!8種療法一次看 肺癌治療方式

女性的癌症治療通常採用合併療法,治療方式有以下幾種: 局部治療(Local treatments):直接移除病灶,治療方法包含手術及放射線治療。 全身性治療(Systemic treatments):用於清除已擴散到全身的癌細胞,治療方法有化學治療、標靶治療以及免疫治療。 手術(Surgery ):對於肺癌早期(第1期至第3A期)的患者來說,手術移除腫瘤可延長壽命。 放射線治療(Radiation therapy):放射線治療(通常為體外放射線治療 External beam radiation therapy)一般會排在手術後,以清除殘餘的癌細胞。 化學治療(Chemotherapy):女性對於部分治療肺癌的藥物反應較男性良好。 標靶治療(Targeted therapies):例如得舒緩(Tarceva®,學名為Erlotinib)對女性患者的療效也比男性佳。 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免疫療法是一種最新的癌症治療方式。 臨床試驗(Clinical trials):臨床試驗不僅可以促進肺癌治療的研究,也能提供對現有療法皆沒有反應效果的患者,一個延長生命的機會。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以上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居家喘息照護、照護補助如何申請?癌友4大癌症支援服務全整理!

居家喘息照護、照護補助如何申請?癌友4大癌症支援服務全整理!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甫於1月13日最新公佈的癌症登記報告,平均每4分20秒就有1人罹癌。癌症病患面對病魔的種種未知與不安,除了擔心是否能抗癌成功,身邊親友能否提供照護支援、或面臨龐大的醫藥費用時有無能力負擔而備感焦慮,《Hello健康》也為癌友們一次整理出4大類癌友及照護者們最關注且必知的癌症支援服務系統,讓各類服務為親屬與癌友們適時助力,抗癌路上不孤單。

居家喘息補助

獲「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及「國家衛生研究院」等醫師團體支持的台灣癌症基金會,成立以來提供多種癌友相關之身心照護建議外,並提供了「癌症病友居家喘息補助專案」,只要癌友正於治療期間或完成治療1年內,日常生活需他人協助,並經其社工評估有需求者,即可申請。

以下為居家喘息補助專案之服務項目,符合上述資格者,可擇一申請:

一、居服員照顧服務 服務時間:平日週一至週五,早上8點至晚上10點。 申請時數限制:每次申請時數最少以3小時,每日可申請8小時為上限,服務時數以1小時為計算單位。 服務申請時數: 1. 清寒、中低收入戶及低收入戶者每年每人補助上限為56小時。 2. 一般戶每年每人補助上限為40小時。 服務內容:

家務服務:包含換洗衣物之洗濯及修補、服務對象生活起居空間之環境清潔、文書服務、備餐服務、陪同或代購生活必需品、陪同就醫或聯絡醫療機構。 2. 身體照顧服務:包含協助如廁、沐浴、穿換衣服、口腔清潔、進食、協助用藥協助翻身、拍背、簡易被動式肢體關節活動、上下床、陪同運動,協助使用日常生活輔助器具。

二、住院看護費用補助

針對清寒、中低收入戶及低收入戶者每年每人補助上限為7天,採實支實付,補助上限金額為1萬5400元整。另外,申請需提供看護費用收據,採實報實銷。(你也想知道:最多兒童罹患的癌症!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成因與症狀)

照護者喘息服務

當親屬必須擔負癌友的照護責任時,若身為家中唯一的照顧者,有時需24小時陪伴於癌友身邊,對癌友或親屬身心狀態都是一大挑戰。對此政府亦提供相關支援系統,照護者可於衛福部長照專區提供的長照者照護的服務申請「照護喘息支援」,可以手機撥打1966專線、或上網申請進行相關流程。

照護者喘息服務可提供短期照顧服務,讓家庭照顧者獲得休息。服務項目分為以下3種:

社區喘息服務:讓長照個案到日間照顧中心、小規模多機能服務中心及巷弄長照站接受照顧,包含護理照護(日間照顧中心)、協助沐浴、進食、服藥、活動安排及交通接送服務等。

居家喘息服務:提供半天3小時及全天6小時兩種不同的服務時段,照顧服務員會到家中,提供身體照顧服務,包含協助如廁、沐浴、更換衣服、口腔清潔、進食、服藥、翻身、拍背、陪同運動、上下床、被動肢體關節活動、協助使用輔具等。

機構喘息服務:家庭照顧者可安排長照個案至長照住宿式機構接受短期全天照顧、停留,由機構人員提供24小時的照顧服務。

此外,照護者貼身照顧癌友的日常中,也可透過以下5點適時調適身心狀態:

利用照護者喘息服務規劃運動,或從事其他休閒活動以減輕壓力。

正視自己的情緒,負面情緒的累積同時也將影響自身的生理狀態與癌友復原情形。(延伸閱讀:別再氣噗噗!8種抒發憤怒情緒的方式

和家人分工,不要讓自己一個人承擔照顧的勞務。

參加照顧者支持團體,與照顧者互相分享照護的經驗。

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居家喘息照護、照護補助如何申請?癌友4大癌症支援服務全整理!

癌症病患心理諮商

癌症治療是一條艱辛且漫長的路程,對癌友、家屬和其照顧者的日常生活均會帶來劇烈改變,也很容易讓人感受到憂鬱情緒及巨大的心理壓力。尤其是癌症病患,經常會因不知如何排解負面情緒,而增加癌症治療的阻力,甚至引發心理疾病,因此適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顯得格外重要。(延伸閱讀:癌症治療要「保重」勿過重!體重過重癌友健康有風險、名醫破除錯誤飲食觀

究竟癌症病患、家屬該如何獲得心理諮商的資源?以下為目前常見的3種方法:

病患要求:當癌友承受難以化解的心理壓力而有病識感時,建議可主動與專業人員諮詢,或向醫護團隊提出請求。由於病人是自願認識及處理個人的心理壓力與情緒議題,因此對於緩解病情也較易有進展。 

家屬關懷:家屬或親友仍是最熟悉癌友的人,當觀察到癌友正承受難以排解的心理壓力,可透過對話關懷,或建議癌友參與心理諮商,徵詢癌友同意後向醫護團隊提出需求。 

醫護團隊協助:不論醫師、護理師、個案管理師或社工,都有機會觀察到病患不同階段的身心狀況。當發現癌症病患心理出現問題,多數醫護團隊會為病人主動轉介專業的心理諮商師,提供癌友們心理支持,順利度過抗癌之路。 

癌症病友支持團體、資源中心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所提供的資料,目前全台各地皆有特別為癌症病友成立的支持團體與癌症資源中心,以下分別為大家列出幾個供癌友們及家屬參考:

癌友支持團體

基隆市防癌協會:基隆市中正區信四路11號6樓
中華民國癌友新生命協會:新北市汐止區康寧街161號6樓
癌症關懷基金會: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一段129號10樓之1
桃園縣防癌協會:桃園市桃園區江南一街13號
臺中市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台中市大里區爽文路1181號
油桐花俱樂部:苗栗縣苗栗市恭敬路36號
醫家人關懷團體:彰化市中山路一段530巷2號
骨髓移植關懷協會:嘉義市東區中庄里忠孝路539號
安汝關懷據點: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二段66號
台灣癌症基金會: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二路150號9樓之1
門諾癌友會: 花蓮縣花蓮市民權路44號

癌症資源中心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基隆市安樂區麥金路222號
天主教耕莘醫療財團法人耕莘醫院:新北市新店區中正路362號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92號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桃園市桃園區中山路1492號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新竹縣竹北市生醫路一段2號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台中市南區建國北路一段110號
秀傳醫療社團法人秀傳紀念醫院:彰化市中山路一段542號
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雲林分院:雲林縣斗六市雲林路二段579號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大林慈濟醫院:嘉義縣大林鎮民生路2號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臺南市永康區中華路901號
高雄榮民總醫院: 高雄市左營區大中一路386號
安泰醫療社團法人安泰醫院:屏東縣東港鎮中正路一段210號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台東市長沙街303巷1號

年輕女生不能忽視!乳癌必知的5件事

年輕女生不能忽視!乳癌必知的5件事

乳癌(Breast cancer)是女性最常罹患的癌症之一,每八個女性當中就有一個得乳癌。不過,多學習關於乳癌的知識能夠保護自己、遠離癌症,尤其愈年輕的時候就知道愈好。如果妳剛好是對乳癌一無所知的年輕女性,以下五點是妳一定要知道的乳癌知識。

1. 了解乳癌是什麼

乳房裡的細胞有時會變成異常的腫瘤細胞,也就是乳癌細胞。乳癌細胞有可能會入侵鄰近的組織,病擴散至其他器官。 2. 罹患乳癌的原因

罹患乳癌的原因目前並無一致的答案,然而目前認為可能的風險包括:年齡、基因、個人或家族病史,以及飲食。(推薦閱讀:女性預防乳癌:了解乳腺癌的原因與風險) 3. 乳癌的症狀

需要警覺的乳癌跡象有:

胸部腫脹 皮膚感到刺激 胸部或乳頭疼痛 乳頭凹陷 乳頭或胸部肌膚異常(發紅、出現橘皮、變厚) 乳頭出現分泌物 胸部有小腫塊(推薦閱讀:胸部硬塊不一定是乳癌!乳癌的前兆、症狀、診斷

4. 乳癌的診斷方式

若發現胸部有以上症狀,應立即就就醫並接受全面檢查。醫師會先初步調查家族史及個人病史,接下來會做乳房的理學檢查。除此之外,醫師也會透過乳房X光攝影檢查、超音波、核磁共振判斷是否罹癌。某些情況下,醫師也會要求切片檢查乳房的組織,以供專家採樣,並了解乳癌的種類及嚴重程度。 5. 常見的乳癌類型

乳癌的類型大體上為以下幾種: 侵襲性乳管癌(Invasive/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IDC):發生於乳管並侵襲脂肪組織。 乳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乳癌細胞只存在於乳管,但不處理可能會擴散至他處。 侵襲性乳小葉癌(Infiltrating/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ILC):發生於乳小葉且已擴散至他處。 乳小葉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 LCIS):乳癌細胞只存在於乳小葉,還不能斷定是乳癌,只能作為乳癌的前兆警示。

除了以上幾種,還有其他類型的乳癌,但相當少見,醫師會依據患者目前罹患的乳癌類型及嚴重程度給予最適當的治療。想要戰勝乳癌,關鍵就是及早治療,因此及早發現症狀相當重要。年輕女性可能認為不太需要注意自己的健康,但多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跟變化,說不定能因此保住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