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患者還能懷孕嗎?傳宗接代方法報你知!

卵巢癌患者還能懷孕嗎?傳宗接代方法報你知!

卵巢癌的症狀與療程都有可能會影響生育能力,甚至造成不孕。卵巢癌友若想懷孕時,須與醫師討論的治療方法,再擬定懷孕進程的規劃,《Hello健康》為您講解卵巢癌如何影響女性生育力,並介紹卵巢癌備孕與不孕的治療選項。

卵巢癌的療程如何影響生育能力?

在了解卵巢癌如何影響健康之前,先讓我們來看看卵巢在生殖系統中是如何運作的。卵巢負責排卵,大多數的情況下由左右兩側的卵巢輪流排卵的,這一對卵巢並不是同時工作的,也有一些人連續幾個月來都由某一側的卵巢在排卵。所以,只要留有一側的卵巢,就能保有排卵的能力,生育力也得以延續。

對於未來還想生育的病友來說,若及早在卵巢癌第一期分類之下的第 1a 期發現病灶,也就是:「癌細胞僅出現在一邊的卵巢或輸卵管之內,且骨盆與腹水內沒有出現癌細胞。癌細胞尚未擴散到周邊的淋巴節或遠端的器官」的狀況之下,醫生便可以施行保留生育力的手術,只要切除病灶側的卵巢,保留子宮及另一側的卵巢與輸卵管,如此一來卵巢癌的病友也能夠懷孕了。(同場加映:卵巢癌分期與轉移:癌細胞可至腹膜或其他臟器

不過若是已進入卵巢癌第一期分類之下的第 1b 期的患者,雖然其他狀況都與第 1a 期的患者相似,唯獨當癌細胞出現在兩側的卵巢或輸卵管之內,就無法再保留任何一邊的卵巢了。還好子宮未受到影響,卵巢癌患者還是可以靠著接他人捐卵等方式嘗試生育。

不過,對於有機會保留卵巢懷孕的病友而言,在術後的化療與放療影響之下,可能引發卵巢癌的提早衰退,也會降低生育能力,務必要與醫師討論。 卵巢癌造成不孕的原因

手術切除雙邊卵巢 化療導致停經並影響卵巢功能 放射線療法影響卵巢製造成熟卵子的能力

目前醫學上尚未有找到一個絕對有效保護的卵巢方式,但某些研究發現,如果在化療過程中,讓卵巢暫時休息、停止排卵,有機會降低卵巢早衰。可注射腦下垂體抑制劑,或是服用其他藥物抑制排卵來保護卵巢。(延伸閱讀:卵巢癌患者這樣吃!6個健康飲食小撇步) 卵巢癌患者不孕想要小孩怎麼辦? 1.試管嬰兒

試管嬰兒(In vitro fertilization,簡稱 IVF)此方法適合上述已進入卵巢癌第一期分類之下第 1b 期的患者,在子宮被保留下來的狀態下,使用其他女性所提供的卵子,搭配伴侶的精子,透過體外受精的生殖技術,再將受精卵植入子宮。此療法懷孕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卵子和精子的品質與母親身體的健康狀況。 2.冷凍胚胎與冷凍卵子

這是目前解決不孕最有效的方法。此方法是將精子與卵子,在實驗室裡受精並冷凍,或是直接冷凍卵子,待有合適的提供精子的人選出現。等卵巢癌病友術後且抗癌療程結束後,再將受精卵植入子宮。 3.收養兒童

收養又可稱為領養。在台灣,各個相關構評估標準不一,收養其實是一個比較需要耐心與毅力的過程,可能得花費一至兩年的時間。 4.代理孕母

代理孕母是另一個女性代為懷孕。傳統或部分代理孕母是將伴侶的精子放置在代理孕母者的陰道中,通常是透過人工授精完成。完整代理孕母則是將配偶的精子和先前從你體內取出的卵子,所結合的胚胎放在代理孕母子宮內,這種類型比傳統的代孕要復雜得多。

卵巢癌患者還能懷孕嗎?傳宗接代方法報你知! 卵巢癌患者懷孕前的3個評估重點 1.小孩罹患癌症的風險

許多患有癌症的人擔心自己的孩子也可能罹患癌症。研究指出,癌症患者和癌症倖存者的孩子患該疾病的風險較高,但是有些癌症是父母將基因傳給孩子的。如果你罹患的癌症是具遺傳性的,可能會影響小孩,擔心的話建議與醫師討論和諮詢。

2.癌症復發的風險

研究指出,懷孕似乎並不會使癌症復發。一些醫療保健提供者建議乳癌倖存者要等兩年才能懷孕。在懷孕期間會增加某些激素與乳癌細胞的生長之間存在聯繫。但是,沒有科學證據指出,如果婦女在完成治療後兩年內懷孕,則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一些研究甚至指出,隨後懷孕後乳癌復發的風險較低。

對於某些倖存者,懷孕可能需要停止某些藥物治療。但是停止服用泰莫西芬(Tamoxifen)或伊馬替尼(Imatinib)等藥物會增加癌症復發的風險。計劃生育的人需要談論他們願意接受多少風險。 3.未來的不確定性

癌症可能會復發,所以在計畫生小孩之前,最好也與另一伴一起討論未來萬一若只剩一人撫養孩子的規劃。

癌症倖存者要生小孩可能是一個困難的決定。倖存者及其伴侶在開始或增加家庭生活之前需要考慮很多事情。一些醫療保健提供者建議女性在完成化療後的頭六個月內不要懷孕。任何受損的卵子會在最初的六個月內離開人體,專家建議等 2~5 年後再嘗試生孩子,這是因為癌症比較可能在早期復發。而且懷孕期間的癌症治療更為複雜。

大腸癌術後飲食5大原則!流質食物推薦、忌吃食物一次看

大腸癌術後飲食5大原則!流質食物推薦、忌吃食物一次看

大腸癌高居我國罹癌人數首位已超過10年以上,藝人余苑綺即因大腸癌逝世。由於大腸屬於消化器官,所以大腸癌的術後飲食與預後息息相關,《Hello健康》帶你了解大腸癌術後該怎麼吃及如何挑選飲食。

大腸癌術後飲食5大原則與順序

為了減少對腸胃道的刺激並加速傷口癒合,術後飲食建議採取「漸進式飲食」,順序為:喝水 → 清流質飲食 → 全流質飲食 → 半流質飲食 →低渣軟質飲食 → 一般飲食。 1.喝水

流質飲食有較多的水分,食物具流動性,可分清流、全流、半流飲食。對大腸癌術後的患者,因術前禁食又禁水,所以手術後當然要多補充水分。在醫師和個管師指導之下,病友可嘗試著每小時喝水 30 c.c.,若無不適則可開始清流質飲食(Clear liquid diet)。 2.清流質飲食

清流質飲食的定義為:食物完全無渣滓,食用後也不會產氣或是剌激腸胃道,在室溫下為液體的狀態。清流質飲食的選擇如下: 清流質食物推薦 去油清湯 運動飲料 米湯 過濾所有纖維、不帶果肉的果汁 清冰 蜂蜜 糖水

清流質飲食無法提供充足的營養素,除非有額外補充營養劑,否則不可連續服用超過 48 小時。 3.全流質飲食

全流質飲食(Full liquid diet)在室溫下同樣為液體,不過含少量纖維質,易於消化,算是具有足夠營養的飲食。全流質飲食的選擇如下: 全流質食物推薦 牛奶 豆漿 果汁

可把肉類、蛋、蔬菜、海鮮食材等經剁碎後與澱粉類煮成半流體狀態,用食物調理機打碎成全流質,像雞肉糊粥、海鮮粥等,看不見食物或米粒的形狀。

服用全流質的飲食的時候,記得要少量多餐,每天至少六餐以上,食材的選擇以質地細滑、易消化的為主。 4.半流質飲食

半流質飲食(Semiliquid diet)指的是將食物切細碎或是絞碎後,加入湯汁料理成半流質的液體食物,稍需咀嚼,便能吞嚥進食。半流質飲食的選擇如下: 半流質食物推薦 鹹粥 湯麵 麥片粥 魚肉粥 雞絲麵 大滷麵 布丁 茶碗蒸 八寶粥 芝麻糊

半流質飲食同樣建議少量多餐,要注意的是,在食材上要避免過老或是質地偏硬的蔬果,含筋的肉類也不要吃。 5.低渣軟質飲食

低渣飲食(Low residue diet)是減低食物消化後在腸胃道留下殘渣,目的為減少排便頻率及減少糞便體積,讓腸胃道獲得充分休息,才會較快復原。一般來說,每天粗纖維攝取量建議在5公克以下,或是膳食纖維約 10~15 公克。

軟質飲食(Soft Diet)則是以均衡飲食為基準,選擇質地軟的固體食物。配合蒸或煮等易使食物軟化的料理方式。低渣且軟質飲食選擇如下: 低渣軟質食物推薦 去皮、去筋、剁碎、煮爛的嫩肉、瘦肉 水煮蛋、蒸蛋、蛋花湯 加工的豆製品(如:豆花、豆干、豆腐、豆漿) 精製的澱粉食品(如:米飯、稀飯、麵條、吐司) 過濾的蔬果汁 清蛋糕

大腸癌術後飲食5大原則!流質食物推薦、忌吃食物一次看 大腸癌術後短期忌吃食物

清流飲食到低渣的軟質飲食,可以歸納出幾個方向: 禁食奶製品(包括:優酪乳、養樂多或添加牛奶的食物) 禁食未加工的豆類(例如:紅豆、綠豆或黃豆等) 禁食未加工的五穀雜糧(例如:糙米、燕麥、玉米、全麥麵包、地瓜或芋頭) 禁食高纖蔬果與加工水果(例如:蘋果、番茄、西瓜、奇異果、杮乾、芒果乾、芭樂乾) 禁食沒有壓碎的堅果 避免煎、炸、烤的烹飪方式

醫師會鼓勵健康的國人多吃高纖且未加工的食材,但是對術後的大腸癌病友來說,反而要吃低纖且精緻的食物。這是因為高纖而粗糙的食物容易摩擦我們的腸道,可能會造成出血,減緩傷口癒合的進程。

此外,「煎、炸、烤」的料理方式既不利於消化,又會帶來刺激,會讓腸道的負擔加重;至於避開豆類與奶類的食品,是因為這類食材容易產氣,引發脹氣造成不適;乳製品也容易導致腹瀉,干擾大腸癌病友的復原,但是加工過的豆製品就不在此限。(推薦閱讀:2大脹氣原因報你知!避吃6類易脹氣食物,約會不怕放屁形象全毀)

適度含纖維飲食可促進術後恢復健康的效益和抗發炎作用,避免攝取過多殘渣的食物留在腸道,減少排便量,也減少腸胃運作才能達到真正的休養。 大腸癌術後長期飲食建議 大腸癌病人進入療程後營養補充

大腸癌術後可能仍需走完化療、放療等療程,這時需要有充足的體力,所以需要充足的營養素。大腸癌病友與一般健康的國民相比,要多攝取 200~500 大卡的熱量,飲食要更加均衡,要攝取較高的蛋白質與卡路里。

臨床上,有1/3的大腸癌病友是因營養不良,引發免疫系統下降,造成感染死亡的。吃得健康且吃得飽,才不會影響到治療的進度。 預防大腸癌復發的蔬果飲食

根據美國波士頓哈佛醫學院附屬 Dana-Farber 癌症研究中心(簡稱 DFCI)的報告,將大腸癌術後且做過化療的受測者分為兩組,一組是以精製澱粉食物(如白吐司、義大利麵等)與脂肪含量高的西式飲食為主,另一組則是富含蔬菜、水果、豆類、優質脂肪與蛋白質的地中海飲食,兩者進行對照實驗。結果,以西式飲食為主的病友,大腸癌復發率是另一組的兩倍之多。為了降低癌症的復發,天然又均衡的高纖飲食,還是不二選擇。

卵巢癌飲食怎麼吃?食物選用撇步一次看懂!

卵巢癌飲食怎麼吃?食物選用撇步一次看懂!

對於卵巢癌的患者來說,除了要好好參與醫師擬定的抗癌療程之外,自身的飲食及營養攝取也需要注意。卵巢癌病友的經歷化療、放療後的身體很可能會出現腹瀉等惱人的副作用,我們更要吃得、喝得都健康,盡力讓養份留在體內,才能有足夠的能量抵抗病魔。

本篇文章將介紹卵巢癌患者的飲食建議,並破解癌症飲食相關的迷思,看看哪些食物是有益身心、哪些又是地雷碰不得。畢竟吃得健康也是種治療,這樣一來才能抗癌又減少復發的機率。(同場加映:卵巢癌症狀:早期消化道問題、末期恐有腹水

改善卵巢癌病友的胃口

卵巢癌患者與其他的癌症病人在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的副作用的影響之下,胃口容易變差。為了不讓患者因此吃不下而營養失衡,建議用下列飲食的建議: 少量多餐。 食材要新鮮。 待有體力時再進食,無需在疲勞時硬要吃東西。 儘量少由卵巢癌病友自行下廚,避免煮出味道過重、過油的食物而影響食慾。 於正餐時間吃固體食物,點心時間再補充液體食物,如此一來能避免飽脹感。 先吃營養濃度較高的食物,而喜歡吃的食物也可以優先食用。 先把點心、飲料預備好,讓病友可隨手取得,才能隨時方便補充營養。 餐前可食用少許開胃小點、飲品,如:酸梅汁、洛神花茶等等。 用餐前也可以適度運動,如:散散步、做做伸展操或瑜伽,以利腸胃蠕動。 同樣的食材能以不同的方法烹煮,可增加新鮮感,也可增進病友的食慾。

卵巢癌飲食怎麼吃?食物選用撇步一次看懂!

建議仍要遵守配合三少一多(少油、少鹽、少糖、高纖)的烹調原則。因為高溫調理如燒烤、煙燻、油炸、大火快炒皆會導致食物中致癌物質的產生,而且高溫烹調的時間愈長,產生有害的致癌物質會愈多,千萬要小心!

(同場加映:卵巢癌的治療與復發:標靶藥物與化療副作用有哪些?) 卵巢癌飲食不能吃糖,還要減碳?

其實以臨床上來看,有三分之一的癌症病人是因營養不良,引發免疫系統下降,造成感染而死亡。所以重點不是讓卵巢癌病友完全忌口含糖食品或是碳水化合物,而是所有的營養來源,包括蛋白質、脂肪、蔬果等等的攝取比例要平衡。

因此,癌症患者應均衡飲食,獲得足夠的熱量,維持一定的體重。在治療癌症期間還要注意飲食與體重的變化,營養狀態佳才會增進療程的效果。吃太多含糖或澱粉類的食物,並不會直接誘發癌症,而是容易引發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進而增加罹患卵巢癌或其他癌症的風險。

所以均衡地攝取不同且多元的營養素非常重要,切勿聽信坊間傳言:「雞肉、鴨肉、海鮮有毒不能吃」或是「竹筍、韭菜、芋頭會使傷口癒合不全不要吃」,上述的食材中,前者含有豐富蛋白質、後者高纖,其實都是非常有益的!

寫卵巢癌飲食日記,幫助治療與追蹤

卵巢癌病友應該為每餐吃的食物以及當天經驗的症狀寫下來,以便日後追蹤。這樣一來,醫師或是營養師才能依據這些資料提供適當的飲食建議,並在症狀惡化前給予所需的藥物與治療。 卵巢癌病友要時時補充水分

化療後容易產生的腹瀉與嘔吐等副作用,都可能會造成身體脫水,所以我們要隨時留意癌症病友以及卵巢癌患者的水分攝取。常見的症狀包含:口乾、眼睛凹陷、尿量減少及眼睛因缺乏淚液滋潤而乾澀。為了避免脫水,多喝水非常重要。

如果喝白開水覺得沒有味道「太無趣」,可以在飲用水中加入新鮮的水果,諸如檸檬片之類的調味。坊間有說法認為檸檬有可以治療癌症,但是多喝檸檬水不僅無法治療癌症,也無法改變我們身體的酸鹼值。喝太多,不僅可能會因為檸檬所含的酸性物質會傷胃,也會造成牙齒琺瑯質的酸蝕,所以一切都要適量為佳。(同場加映:人體有酸鹼性?一次搞清楚酸鹼平衡) 預防卵巢癌的飲食6建議

從研究來看,卵巢癌的成因與飲食之間較無直接影響。但根據研究,體重過胖、油脂類吃得太多、蔬菜水果吃得太少也會促進這些癌症的形成。我們仍要把握以下6個要素,才不會「病從口入」。 1.均衡飲食

均衡飲食不論是對卵巢癌的病患,或是想要預防卵巢癌的女性來說都一樣重要。如此一來,我們才能攝取多元且豐富的營養,想當然我們才會更健康。 2.維持體重,避免過胖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分析自 1966 年至 2007 年超過百篇的報告,分析了 282,137 個癌症病例與 20 種不同的癌症後,發現 BMI(Body Mass Index,即身體質量指數)過高,確實與癌症的發生率有關。所以肥胖、過重確實是提高罹患包含卵巢癌的各式癌症之風險因子,這也是為何我們一再強調均衡飲食的重要性。

【推薦小工具:BMI 計算器:計算 BMI 指數、評估體重狀況】 3.多吃蔬果

攝取大量十字花科蔬菜(例如:甘藍菜、青花菜、蘿蔔)的女性,與十字花科蔬菜吃得少的女性相比,罹患卵巢癌的機率相對降低了 11%。 4.果汁無法取代蔬果

近年來在美國的學者倡導每天食用「十份」蔬果以預防癌症。可以在三餐各吃二份蔬菜,午晚餐再各吃兩份水果,一天即可達到十份,卵巢癌的患者當然也可以嘗試,若打成「果菜汁」飲用也可。

不過許多人喝果菜汁為了講求口感,都會把纖維給濾掉,如此一來蘊含在纖維中珍貴的營養素也同時被去除,所以請切記,果汁的營養成份與營養價值仍然遠不及新鮮的蔬果。所以,若想要攝取蔬果內充足的維生素、礦物質及其他具有保健作用的「植物性化學物質」,果汁是絕對不能夠取代蔬菜與水果的。 5.禁酒為妙

病情得到控制的癌者患者,如果開始喝酒,反而更容易讓癌症復發。許多流行病學的研究以及動物實驗證據證實,經由酒精代謝所產生的乙醛為酒精的致癌物,國際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簡稱 IARC)也認定這是一級致癌因子。無論你有沒有被癌症所困擾,不喝酒都是最好的選擇。(同場加映:愛喝酒還是真酒鬼?9 點判斷是否酒精上癮) 6.紅肉及加工肉也要少吃

世界衛生組織(WHO)把加工肉品,如培根、香腸、火腿跟熱狗列為「 1 級致癌物」,也就是對人體有顯著的致癌影響。而紅肉(牛肉、豬肉、馬肉及羊肉)則被列為「 2A 級」,也就是對人類為很「可能」會致癌。

所以我們飲食的比例還是以天然、未加工的白肉(魚肉、雞肉、鵝肉、鴨肉)或其他海鮮為主,紅肉的比重要盡量減少,加工肉品能不吃就不吃。(同場加映:癌症原因與風險)

攝護腺癌4大治療方式如何影響性功能?5大療法有助「重振雄風」

攝護腺癌4大治療方式如何影響性功能?5大療法有助「重振雄風」

攝護腺癌好發族群多為中老年男性,一旦罹癌,可能影響患者的性生活,包含勃起障礙與性慾降低等;不過,多數患者更關心的是,經治療後,是否也同樣會影響性功能?在攝護腺癌4種治療方式中,對性能力的影響程度又為何?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療法與性功能之間的關聯。

攝護腺癌4大治療:影響性功能各有差異

攝護腺(又稱前列腺)是製造部分精液成分的生殖器官,因緊鄰男性勃起功能相關的神經和血管,在進行攝護腺癌治療期間,很可能會損及勃起神經血管叢,導致勃起功能障礙。(推薦閱讀:有勃起功能障礙?用諮商藥物等方治療

台灣癌症防治網指出,根據統計,有6成患者術後會有程度不同的勃起功能障礙,一般需要歷時數週或一年以上的恢復期,這也讓不少患者因此對攝護腺癌治療卻步。

攝護腺癌4大治療方式如何影響性功能?5大療法有助「重振雄風」

1.攝護腺全切除手術

如果腫瘤範圍沒有侵犯到攝護腺兩側的性神經血管束,不管是採用傳統開腹手術、傳統腹腔鏡手術或達文西機械手臂攝護腺癌手術(Robotic assisted laparoscopic prostatectomy),仍可保留性神經,因此,比較不會影響到性功能。(延伸閱讀:前列腺疾病手術:風險、過程、術前、術後須知

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醫院資料顯示,依醫師在手術時所保留的性神經範圍,約 40~50% 的患者可在1年之內恢復到治療前的性功能,約 30~60% 的患者在2年後能恢復。

2.放射線治療

放射線治療可阻斷攝護腺癌細胞的生長,但也會造成神經血管壞死,如果腫瘤範圍過大,為了完全清除病灶,可能就無法保留性神經,進而影響患者性功能。

若接受放射線治療,有約 25~50% 患者會出現勃起障礙;若採用標準外部放療,則有約 50% 患者會有勃起障礙;若患有其他影響勃起功能疾病如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將更難恢復到術前性功能程度。(同場加映:心血管疾病很要命!10 招教你護心臟) 3.冷凍治療

若患者年事已高,並患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同時也是手術麻醉風險高的族群,如果癌細胞只侵犯單側攝護腺,可採單側冷凍治療,以極低溫再加溫的過程殺死腫瘤;這種治療方式依治療範圍不同,如果病灶離性神經很遠,比較能完整保留性功能。 4.荷爾蒙治療

荷爾蒙治療會降低攝護腺癌細胞生長所需雄性荷爾蒙的濃度,對性慾與陰莖勃起多少會有影響,長時間使用可能會讓睪丸與陰莖變小。(同場加映:壓尿管才會痛?攝護腺癌的症狀與警訊)

攝護腺癌術後的性功能障礙

根據統計,60% 攝護腺癌患者手術後會遇到嚴重程度不一的勃起功能障礙,可能需要數週或1年以上恢復期;其中,可能出現俗稱「空包彈」或是「乾式高潮」的無射精高潮,雖不影響健康,但是對於仍想要生育者,必須諮詢醫師尋求解決方式。(推薦閱讀:攝護腺癌分期與類型:初期末期的癌細胞轉移)

另外,研究也顯示,攝護腺癌患者越年輕,或是動手術之前性功能較好,術後恢復及性生活也比較不受影響。

攝護腺癌4大治療方式如何影響性功能?5大療法有助「重振雄風」 攝護腺癌術後:5大治療方法改善性功能 1.磷酸二脂酶第五型抑制劑

磷酸二脂酶第五型抑制劑(Phosphodiesterase type 5 inhibitor)是用於治療勃起障礙的口服藥物;若患者經手術後仍保留性神經,服藥有助預防陰莖海綿體萎縮,並及早恢復勃起功能。 2.陰莖海綿體藥物注射

當口服藥物效果不如預期時,可嘗試使用此法有助恢復性功能。 3.人工陰莖手術

人工陰莖手術又稱為人工陰莖植入術,醫師在陰莖海綿體內植入矽化物,以幫助患者勃起。 4.真空吸引器

真空吸引器也稱為負壓助勃器,若患者無法接受藥物治療,即可採用此方式;另外,也可與口服藥物併用。 5.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

低能量震波治療,是利用機器製造震波,造成細胞細小創傷,增加局部發炎,促進新生血管生成。

總而言之,若攝護腺癌患者術後性功能恢復不良,請別灰心,可參考諸多療法,有助「重振雄風」,重點是諮詢專業泌尿科醫師的專業協助。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乳癌分期與分類:原位癌與侵入性乳癌

乳癌分期與分類:原位癌與侵入性乳癌

乳癌依據不同的分類方式,可分成很多種類型,本篇主要以「病理」和「荷爾蒙受體」2種方式來替乳癌做分類,並在文末簡單介紹乳癌分期的概念。

乳癌依病理/擴散程度分類

根據乳癌的擴散程度,可分為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尚未擴散的癌症)和侵入性(Invasive )癌。

乳管原位癌

乳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又稱乳房原位癌。

在乳管或乳葉的周圍與旁邊的支持組織(如脂肪、纖維組織)會有一個由肌肉上皮細胞組成的界限,稱為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當乳癌細胞還沒從乳腺導管發展到其它乳房組織,仍侷限在基底膜內,就稱為原位癌,屬於非浸潤性或浸潤前性乳癌。 侵入性乳癌

一旦乳癌細胞跨越了基底膜,擴散或入侵到周圍乳腺組織時,稱為侵入性或浸潤性乳癌(Infiltrative breast cancer)。其中,最常見的類型是: 浸潤性腺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IDC):是最常見的乳癌種類,約佔所有侵入性乳癌的70~80% 浸潤性小葉癌(Infiltrating lobular carcinoma, ILC) 其他特殊類型

其他類型的侵入性乳癌仍有許多種,以下列舉2種侵入性乳癌: 三陰性乳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罕見且難治療的侵入性乳癌。約佔所有乳癌的15%,是比較難治療的乳癌類型。三陰性指的是2種荷爾蒙受體及 HER2 檢測均呈陰性的乳癌。由於癌細胞缺少這3種受體,導致無法採用荷爾蒙治療藥物或標靶治療藥物進行全身治療,目前仍以化學治療為主,就算是癌症早期也使用化療。

三陰性乳癌在治療後,復發機率也較高,所以整體的存活率和恢復成效都較不理想,目前有待醫學專家研發出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炎性乳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簡稱 IBC)

不常見的浸潤性乳癌,約佔所有乳癌的 1~5%。由於其徵狀與乳腺炎十分相似,因此可能會被誤以為是乳腺炎。大部分的乳癌,個案的乳房都會出現不明硬塊,但炎性乳癌通常沒有腫塊,癌細胞會阻塞皮下淋巴管,引起如發炎般的症狀。雖然可以單獨或合併使用手術,或放射治療提供有效的局部治療,但是也容易復發。

原位癌與侵入性癌最大的不同,在於原位癌並沒有入侵到旁邊的組織,因此也不會有進入血管或淋巴的機會,所以不會出現腋下淋巴、肝、肺等轉移癌。(延伸閱讀:胸部硬塊不一定是乳癌!乳癌的前兆、症狀、診斷

乳癌分期與分類:原位癌與侵入性乳癌 依荷爾蒙受體或基因的乳癌分類

檢測乳癌組織中的動情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簡稱 ER)、黃體激素受體(Progesterone receptor,簡稱 PR)與第二型人類表皮因子受體(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以下簡稱 HER2)的表現,可將乳癌大致分為4種類型: 1. 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的管狀A型(Luminal A)

這種類型的預後較佳,若沒有多數淋巴腺轉移時,治療上除了手術之外可考慮只給荷爾蒙治療。 2. 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陽性的管狀B型(Luminal B)

治療除了手術之外可給予化學治療合併荷爾蒙治療,若HER-2陽性則再加上抗HER-2標靶治療。 3. 荷爾蒙受體陰性HER-2陽性型(HER2過度表現型)

約有26%~30%的乳癌患者有HER2基因過度表現的現象。常給予化學治療加上抗HER-2標靶治療。 4. 三陰性乳癌

當腫瘤的3種受體表現皆呈陰性,就屬於三陰性乳癌。(延伸閱讀:乳癌治療方式選擇:荷爾蒙(激素)受體檢測是關鍵) 乳癌分期

乳癌主要分為5期,零期為非侵入性癌(原位癌),1~4期則為侵入性癌。除了數字之外,醫師也會用TNM分期來診斷癌症分期,T代表腫瘤的大小,N代表是否擴散到局部淋巴結,M代表轉移情況,即癌症向身體遠處擴散。(進一步了解關於TNM癌症分期的方式,請閱讀:癌症分類與分期)

醫師可能還會檢測體內某些物質的多寡,來協助判斷的癌症階段位於哪一分期,如:

女性荷爾蒙的受體,含雌激素(Estrogen)和黃體素(Progesterone)。 人類上皮因子接受體第二型蛋白的狀態(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其為HER2基因的蛋白質產物。HER2過度表現的乳癌患者,腫瘤通常會生長更快。 乳癌分期與分類:原位癌與侵入性乳癌 乳癌第0期

第0期是非浸潤性乳癌,例如乳管原位癌,而目前仍沒有證據指出癌細胞或腫瘤會擴散或入侵周圍正常細胞,。 乳癌第一期

乳癌第1~4期一般指的是侵入性乳癌(癌細胞突破或侵入到周圍的正常乳房組織),一般乳癌第1期的狀況如下,分為1a 、 1b期: 乳癌第1a期腫瘤直徑小於2公分,且癌細胞局限在乳房組織內,尚未轉移至淋巴。 乳癌第1b期:乳房內有可能沒有腫瘤,或存在小於2毫米的腫瘤,且淋巴結有一群介於0.2~2毫米的癌細胞聚集。

然而,如果雌激素受體為陽性或黃體素受體陽性,很可能會被歸為1a期。

乳癌分期與分類:原位癌與侵入性乳癌 乳癌第二期

第2期乳癌的表現可能如下,分為2a、2b期: 乳癌第2a期:(1)在乳房中未發現腫瘤,但在1~3個腋下淋巴結或靠近胸骨的淋巴結中,出現大於 2 毫米的癌細胞。(2)2公分以下的腫瘤擴散到腋窩的淋巴結。(3)腫瘤介於2~5公分,且未擴散至腋窩淋巴結。 乳癌第2b期:以下3種情形歸於2b期乳癌-(1)腫瘤介於2~5公分;0.2~2毫米的乳癌細胞群聚於淋巴結。(2)腫瘤介於2~5公分;癌細胞已擴散至1~3個腋窩淋巴結或靠近胸骨的淋巴結。(3)腫瘤大於5公分但還未擴散到腋窩淋巴結。

有些特殊狀況下(如:HER2陰性、未擴散至淋巴等),即使符合上述條件,還是有可能被歸類於乳癌第1期。 乳癌第三期

乳癌第3期的表現可能如下,分為3a、3b、3c期: 乳癌第3a期:(1)乳房可能存在任何大小的腫瘤,也可能沒有發現腫瘤;但在乳房檢查中可以發現癌細胞已擴散至4~9個淋巴結(腋窩或胸骨處)。(2)腫瘤大於5公分;發現0.2~2毫米的乳癌細胞群聚於淋巴結。(3)腫瘤大於5公分;癌細胞已擴散至1~3個淋巴結(腋窩或胸骨處)。 乳癌第3b期:通常發炎性乳癌被歸類是第3b期。腫瘤可能是任何大小,且擴散至胸壁和(或)胸部的皮膚,導致皮膚紅腫或潰爛。這時腫瘤最多可能已擴散至9個淋巴結,或擴散至胸骨周圍的淋巴結。 乳癌第3c期:乳房內可能沒有癌症的跡象,如果有也可能是任何大小的腫瘤,並且(1)可能已經擴散到了胸壁或乳房皮膚。(2)癌細胞已經擴散到10個以上的腋下淋巴結。(3)已經擴散到鎖骨周圍、腋窩、胸骨附近的淋巴結。 乳癌第四期

也就是乳癌末期,已經從乳房和周圍的淋巴結擴散到身體的其他器官,例如肺、遠處的淋巴結、皮膚、骨骼、肝臟或大腦。患者可能初次確診乳癌就發現是第4期,也可能是由於轉移性乳癌的復發。(延伸閱讀:乳癌末期遠端轉移:乳癌四期症狀明顯、五年存活率低)

什麼是肺腺癌?肺腺癌原因、症狀、診斷、治療、預防

什麼是肺腺癌?肺腺癌原因、症狀、診斷、治療、預防

肺腺癌是什麼?

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屬於肺癌中的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簡稱 NSCLC)。肺腺癌始於分泌黏液的顆粒細胞(Glandular cell),通常會在肺泡(Alveoli)之中增長,位於肺部外緣,與其他癌症相比,肺腺癌往往生長得更慢。

台灣人肺癌在流行病學上部分特徵與西方國家不同,例如:女性肺癌的發生率特別高。以美國的資料來說,肺癌患者中有40%屬肺腺癌。就台灣來情況來說,肺腺癌佔台灣新診斷肺癌 70% 以上。

總的來說,50%以上的肺癌病患不抽菸,且超過9成的肺癌女性患者都不抽菸。東亞地區不吸菸的女性,罹患肺腺癌的比率高過於癮君子,且近年肺腺癌有年輕化趨勢。不過為何如此原因未明,醫界仍在努力找出答案。(推薦閱讀:肺癌3大原因:抽菸、空氣汙染、遺傳和病史) 肺腺癌原因? 肺腺癌 vs. APOBEC 酵素

肺癌的成因取決於基因的穩定性,或是環境致癌物的刺激。基因不穩定就容易受癌細胞的破壞,受破壞後也不容易修復。(推薦閱讀:不只有菸酒!四種生活中常見一級致癌物)

中央研究院2020年7月發表,找到台灣女性不抽菸卻罹患肺腺癌的原因,元兇就是癌細胞突變印記「APOBEC 酵素」。中研院指出,有高達74%從未抽菸年輕女性(小於60歲),體內 APOBEC 突變印記程度高。

另外,中研院發表報告中也指出,暴露於致癌物而引起的基因突變 ,也可能是癌症早期的主要驅動因素。

因此當生活在不良環境或有不良生活習慣,免疫力又不足以清除異常細胞時,就會容易導致癌症。(推薦閱讀:不只有菸酒!四種生活中常見一級致癌物)

肺腺癌8大風險因子

肺腺癌是肺癌的一種,所以觸發肺腺癌的危險因子與觸發癌症的因子有所重疊。包括: 吸菸 吸二手菸 炒菜油煙 基因突變 家族病史 本身就有肺病 空氣汙染 化學物質汙染:從事金屬業、冶礦業、接觸石綿、放射線

什麼是肺腺癌?肺腺癌原因、症狀、診斷、治療、預防 肺腺癌前兆與症狀

肺癌是個無聲又致命的疾病,因為肺部內少有末端神經,造成肺腺癌初期「無感」,讓我們無法提早感覺不適。以下是常見的肺腺癌警訊與症狀: 久咳 喘不過氣 胸痛 聲音變的刺耳 咳血 體重異常下降

症狀可能會因人而異。但若呈現多個所述症狀,且持續一段時間,務必諮詢醫師了解狀況。(詳細了解:肺癌症狀與 9 大前兆:久咳不癒、胸痛、體重下降) 肺腺癌分期

肺腺癌的分期,也就肺腺癌的分期,也就非小細胞肺癌分期主要是依據依據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的TNM癌症分期系統,並以此為非小細胞肺癌分期: 腫瘤(Tumor,簡稱 T):腫瘤多大了?肝臟中有幾顆腫瘤?腫瘤是否已擴散至肝臟裡的靜脈血管。 淋巴結(Node,簡稱 N):癌細胞是否已擴散至周邊的淋巴結。 轉移(Metastasis,簡稱 M)至遠端:癌細胞是否轉移到離病灶更遠的臟器諸如肺部等處。

(延伸閱讀:癌症分類與分期) 肺腺癌第0期

腫瘤只在氣管的最表層細胞中被發現,並未深入到其他肺部組織中。癌症尚未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N0)或遠處(M0)。 肺腺癌第一期 肺腺癌第1a1期

以下2種情況皆屬肺腺癌第1a1期:

1. 肺腺癌仍屬微浸潤腺癌 (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簡稱 MIA),腫瘤的直徑不超過3公分,而癌細胞入侵肺部更深組織部分,直徑不超過0.5公分。癌症尚未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N0)或身體的遠處(M0)。

2. 腫瘤的寬度不超過1公分,還沒到達內臟胸膜(Visceral pleura,圍繞肺部的膜),並且不影響支氣管(T1a)的主要分支。癌症尚未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N0)或遠處(M0)。 肺腺癌第1a2期

腫瘤的直徑1~2公分,但還沒到達內臟胸膜,也不會影響支氣管的主要分支(T1b)。癌細胞尚未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N0)或遠處(M0)。 肺腺癌第 1a3 期

腫瘤的直徑大於2公分,但小於3公分,尚未長到內臟胸膜,也不會影響支氣管的主要分支(T1c)。癌症尚未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N0)或遠處(M0)。 肺腺癌第1b期

腫瘤具有以下1種或多種特徵(T2a): 寬度大於3公分,但小於4公分。 已經長到主支氣管,但在突起處不到2公分的範圍內(氣管分成左右主支氣管的位置),並且其寬度不超過4公分。 已長至內臟胸膜,寬度不超過4公分。 部分堵住了呼吸道,寬度不超過4公分。

癌症尚未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N0)或遠處(M0)。

什麼是肺腺癌?肺腺癌原因、症狀、診斷、治療、預防 肺腺癌第二期 肺腺癌第2a期

腫瘤具有以下1個或多個特徵(T2b): 腫瘤直徑大於4公分,但小於5公分。 已經長到主支氣管,但在突起處不到2公分的範圍內(即氣管分成左右主支氣管的位置),直徑大於4公分,但小於5公分。 腫瘤已經長到內臟胸膜,直徑大於4公分,但小於5公分。 腫瘤部分阻塞氣道(直徑大於4公分,但小於5公分)。

癌症沒有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N0)或身體遠處的部位(M0)。 肺腺癌第2b期

下列3種情況皆屬肺線腺癌第2b期。

1. 腫瘤的寬度不超過3公分,還沒長到包圍肺的膜,並且不影響支氣管的主要分支(T1)。 它已經擴散到肺內和 / 或支氣管進入肺的區域周圍的淋巴結(肺門淋巴結)。癌症與淋巴結在同一側(N1)。癌症尚未擴散到身體的遠處(M0)。

2. 癌症還沒擴散到肺內和 / 或支氣管進入肺的區域周圍的淋巴結(肺門淋巴結),這些淋巴結與癌症在同一側(N1)。 癌症尚未擴散到身體的遠處(M0),而且還符合以下1項或多項特徵(T2): 寬度大於3公分,但小於5公分。 腫瘤已經長至主支氣管,但不在突起的2公分範圍內(氣管分裂成左右主支氣管的位置),且直徑不超過5公分。 腫瘤已經長至內臟胸膜,且小於5公分。 腫瘤部分阻塞了呼吸道,且小於5公分。

3. 癌症尚未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N0)或身體的遠處(M0)。 並具有以下1項或多項特徵(T3): 寬度大於5公分,但小於7公分。 已長至胸壁(又稱體壁胸膜)、膈神經(Phrenic nerve)或心臟周圍的囊膜,又稱心包膜(Parietal pericardium)。 在同一個肺葉(Lobe)中有2個或多個獨立的腫瘤結節。 肺腺癌第三期 肺腺癌第3a期

下列3種情況皆屬肺線腺癌第 3a 期。

1. 寬度不超過3公分,尚未長至包圍肺部的膜,並且不影響支氣管的主要分支(T1)。 癌症已經擴散到突起周圍的淋巴結(氣管分裂成左右支氣管的位置)或肺之間的空間,其稱為縱隔(Mediastinum)。

這些淋巴結與主要肺部腫瘤在同一側(N2)。 癌症尚未擴散到身體的遠處(M0)。

2. 癌症已經擴散到突起周圍的淋巴結(氣管分裂成左右支氣管的位置)或肺之間的空間(縱隔)。 這些淋巴結與主要的肺部腫瘤(N2)在同一側。 癌症尚未擴散到身體的遠處(M0)。 腫瘤具有以下1種或多種特徵(T2): 寬度大於3公分,但小於5公分。 它已經長成主支氣管,但不在突起的2公分範圍內(氣管分裂成左右主支氣管的位置),且直徑不超過5公分。 已經長至內臟胸膜,且小於5公分。 部分阻塞了呼吸道,且小於5公分。

3. 癌症還擴散到肺內和 / 或支氣管進入肺的區域周圍的淋巴結(肺門淋巴結)。 這些淋巴結與癌症在同一側(N1)。 癌症尚未擴散到身體的遠處(M0)。腫瘤具有以下1種或多種特徵(T3): 寬度大於5公分,但小於7公分。 已長至胸壁(又稱體壁胸膜)、膈神經或心臟周圍的囊膜(心包膜)。 在同一個肺葉中有2個或多個獨立的腫瘤結節。

什麼是肺腺癌?肺腺癌原因、症狀、診斷、治療、預防 肺腺癌第3b期

下列4種情況皆屬肺線腺癌第3b期。

1. 癌症的寬度不超過3公分,尚未長出包圍肺部的膜,並且不影響支氣管的主要分支(T1)。 癌症已擴散到身體任一側鎖骨附近的淋巴結,和 / 或已擴散到主要腫瘤或另一端的肝門或縱隔腔淋巴結(Mediastinal lymph nodes)(N3)。 癌症尚未擴散到身體的遠處(M0)。

2. 癌症已擴散到身體任一側鎖骨附近的淋巴結,和 / 或已擴散到主要腫瘤另一端的肝門或縱隔腔淋巴結(N3)。 癌症還沒擴散到身體的遠端(M0)。腫瘤具有以下一種或多種特徵(T2): 寬度大於3公分,但小於5公分。 它已經長成主支氣管,但不在突起的2公分範圍內(氣管分裂成左右主支氣管的位置),且直徑不超過5公分。 已經長至內臟胸膜,並且小於5公分。 部分阻塞了呼吸道,且不大大於5公分。

3. 癌症已經擴散到隆突周圍的淋巴結(氣管分裂成左右支氣管的位置)或肺之間的空間(縱隔)。這些淋巴結與主要肺部腫瘤(N2)在同一側。癌症尚未擴散到身體的遠端(M0)。腫瘤具有以下一種或多種特徵(T3):

寬度大於5公分,但小於7公分。 已長至胸壁(又稱體壁胸膜)、膈神經或心臟周圍的囊膜(心包膜)。 在同一肺葉中有2個或多個獨立的腫瘤結節。

4. 癌症已經擴散到隆突周圍的淋巴結(氣管分裂成左右支氣管的位置)或肺之間的空間(縱隔)。 這些淋巴結與主要的肺部腫瘤在同一側(N2)。 癌症尚未擴散到身體的遠處(M0)。 腫瘤具有以下1種或多種特徵(T4): 寬度大於7公分。 已經長至介於肺(縱隔)、心臟,靠近心臟的大血管(例如主動脈)、氣管、連接喉嚨與食道處, 以及將胸部與腹部、中樞或脊柱分開的肌肉(氣管分裂成左右主支氣管的位置)。 在同一肺的不同肺葉中有2個或多個單獨的腫瘤結節。 肺腺癌第3c期

下列2種情況皆屬肺線腺癌第3c期。

1. 癌症已擴散到身體任一側鎖骨附近的淋巴結,和 / 或已擴散到主要腫瘤或另一端的肝門或縱隔腔淋巴結(N3)。癌症尚未擴散到身體的遠處(M0)。腫瘤具有以下1種或多種特徵(T3): 跨度大於5公分,但小於7公分。 已長至胸壁(又稱體壁胸膜)、膈神經或心臟周圍的囊膜(心包膜)。 在同一肺葉中有2個或多個獨立的腫瘤結節。

2. 癌症已擴散到身體任一側鎖骨附近的淋巴結,和 / 或已擴散到主要腫瘤或另一端的肝門或縱隔腔淋巴結(N3)。癌症尚未擴散到身體的遠端(M0)。腫瘤具有以下1種或多種特徵(T4): 寬度大於7公分。 已經長至介於肺(縱隔)、心臟,靠近心臟的大血管(例如主動脈)、氣管、連接喉嚨與食道處, 以及將胸部與腹部、中樞或脊柱分開的肌肉(氣管分裂成左右主支氣管的位置)。 在同一肺的不同肺葉中有2個或多個單獨的腫瘤結節。 肺腺癌第四期 肺腺癌第4a期

下列2種情況皆屬肺線腺癌第4a期。

1. 任何大小的癌症,可能已經或可能還沒有發展成附近的結構(任何 T 型)。它可能到達或未到達附近的淋巴結(任何 N)。此外,符合以下任何1項(M1a): 癌症已經擴散到另一肺。 在肺部周圍的液體中發現癌細胞(稱為惡性胸腔積液)。 在心臟周圍的液體中發現癌細胞(稱為惡性心包積液)。

2. 任何大小的癌症,可能已經或可能沒有發展成附近的結構(任何 T 型)。它可能到達或未到達附近的淋巴結(任何 N)。它已作為單個腫瘤擴散到胸部外部,例如擴散到遠處的淋巴結或器官,如肝臟、骨骼或大腦(M1b)。 肺腺癌第4b期

任何大小的癌症,可能已經或可能沒有發展成附近的結構(任何 T 型)。它可能到達或未到達附近的淋巴結(任何 N)。它已在胸部外擴散為1種以上的腫瘤,例如擴散到遠處的淋巴結和 / 或其他器官,例如肝臟、骨骼或大腦(M1c)。 肺腺癌的檢查與治療

多數肺癌都是因患者身體出現明顯的症狀後才被發現。隨著患者身體呈現可能為肺癌的症狀,醫師會依照症狀進行不同的檢測,來確認有無癌細胞,或其他疾病情形。

以下列出肺癌診斷的主要方法,一但確診後,再判斷其癌症分期和擴散之程度。討論治療方式。(推薦閱讀:肺癌很致命!X光等5種方法幫助診斷

什麼是肺腺癌?肺腺癌原因、症狀、診斷、治療、預防 肺腺癌如何檢查?

胸部X光檢查(X-ray)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Computed tomography,簡稱 CT)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 NMRI) 腫瘤標記(Biomarkers) 活體組織切片(Biopsies) 肺腺癌治療方法 手術 放射治療(Radiation therapy) 化學治療(Chemotherapy) 標靶治療(Targeted therapies) 血管新生抑制劑(Angiogenesis inhibitors) 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

肺腺癌檢測、診斷和治療方法的合適性可能會因人而異,需與專業醫師討論。(推薦閱讀:肺癌的診斷與治療:斷層掃描或生檢) 肺腺癌的預防 戒菸 拒吸二手煙 拒吸油煙 定期檢查 多吃蔬果(推薦閱讀:吃蔬果抗肺癌~5維生素增強抵抗力) 出門戴口罩避空汙 避免化學物質毒害 保持愉快的心情 肺腺癌的照護 若沒食慾,可少量多餐,細嚼慢嚥。(推薦閱讀:吃得少食慾不振有解!11招補足熱量) 勿喝大量液體,以免因飽脹引發噁心。 採清淡飲食,避免味道濃烈與油膩的食品。 均衡飲食。 多喝開水,除非醫生限制飲水量。 避免攝取刺激性食物。 化學治療後避免進出公共場所,外出時戴口罩避免受其他的細菌、病毒感染。 發燒時要就診。

乳癌治療與分期檢測:標靶、化療、放療、手術一次懂

乳癌治療與分期檢測:標靶、化療、放療、手術一次懂

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1位之癌症,好發於45~69歲之間,但乳癌若能愈早發現,治療成功機率愈高,而乳癌的檢測、診斷方式、治療方法有很多種,以下進一步介紹乳癌的診斷與治療方法。

乳癌分期檢測方法

一旦被診斷出乳癌,醫師會替你的乳癌階段分期,一般使用臨床分期,有助於醫師評估患者的預後(Prognosis)和最佳治療方式,但在手術前並沒有辦法分析活體採檢樣本,所以只能透過臨床分期。下列為臨床分期的檢測方法: 驗血,例如血液常規檢驗(Complete blood count,簡稱 CBC) 乳房攝影 骨骼掃描 乳房核磁共振 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簡稱 CT) 正子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簡稱 PET)

不過,並非所有女性都需要這些測試和程序,醫師會根據患者具體情況並考量個人症狀或副作用,選擇適當的檢驗方式。

更多關於乳癌分期的相關資訊,可參考:【乳癌的分期與分類:原位癌與侵入性乳癌】 乳癌治療7大方法詳解

乳癌治療方法取決於患者的乳癌類型與其擴散的程度,以下提供各種治療方式的簡介,包含:

手術治療 化療 放射治療 荷爾蒙療法 標靶治療 免疫療法 輔助與另類療法 乳癌治療手術

乳癌手術種類有許多種,包括移除癌細胞和淋巴結的手術,醫師會依據以下情況做決定病患適合哪種手術。 腫瘤大小 腫瘤位置 乳房大小 病患意願與感受

1. 乳房保留手術(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又稱為「乳房局部切除手術」,可保留大部分乳房,只切除腫瘤及一些正常組織,包括腫瘤附近的一些皮膚。恢復後會輔以放射線治療。術後可能會有暫時性壓痛及局部腫脹,或有左右乳房不對稱情形。

乳癌治療與分期檢測:標靶、化療、放療、手術一次懂 2. 乳房切除手術(Mastectomy)

移除範圍包含全部乳房組織,有時連鄰近組織亦一併切除,包括: 乳房全部切除術(Simple/ total mastectomy)

移除包含乳頭的整個乳房, 但保留淋巴結或乳房下肌肉組織,術後會輔以放射線治療。由於淋巴結還存在,所以手臂腫痛的機率較小,乳房重建較容易。一般術後隔天即可出院,是最常見的乳癌手術。 改良型乳房根除手術(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移除包含乳頭的整個乳房和淋巴結,但保留胸大肌或胸小肌,如此能維持胸部肌肉及手臂肌肉的張力,相較根除性乳房切除手術,手臂腫脹的情形較輕微。

3. 淋巴結手術 (Lymph node surgery)

若乳癌細胞擴散至腋下淋巴結,則必須採取清除手術。包含: 前哨淋巴結切片術(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簡稱 SLNB)

前哨淋巴結是最有可能被乳癌細胞侵襲的淋巴腺。當乳癌細胞往腋下淋巴轉移時,通常會轉移的第一群淋巴結就是前哨淋巴結。醫師會在乳暈或腫瘤部分周圍皮內注射藍染料或放射同位性藥劑(radiaisotope),藉此找出並摘除前哨淋巴結,進行病理切片檢查,來確認是否有乳癌細胞轉移。目前已是早期乳癌病患標準的手術。(你也想知道:胸部硬塊不一定是乳癌!乳癌的前兆、症狀、診斷) 腋下淋巴清除術(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簡稱 ALND)

能達到較好乳癌局部控制,並可幫助醫師精準判定乳癌期別,同時評估患者預後和術後製料,但副作用相對比較明顯。如今則演變成配合前哨切片術呈陽性後,再進行一次腋下淋巴結廓清手術,對於早期乳癌患者來說,相對減少不可復原的副作用。 2.乳癌化學療法

簡稱化療,使用特殊藥物來縮小或殺死癌細胞。可分為口服藥丸或靜脈注射藥物,或是兩者兼具。並非所有乳癌患者都須接受化療,但以下情況醫師會建議患者接受化療:

1. 手術後(Adjuvant chemotherapy,輔助性化療)

利用來殺死影像學檢查中無法探查到、但可能擴散或遺留的癌細胞。如果放任這些癌細胞生長,恐轉移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腫瘤。輔助化療也能幫助降低乳癌復發的機率。

2. 手術前(Neoadjuvant chemotherapy,前導性化療)

前導性化療主要是希望能在手術前先縮小腫瘤尺寸,好降低手術複雜度。前導性化療通常用於在初次診斷時,因腫瘤尺寸過大,無法透過手術移除病例(局部晚期癌症)。這樣做醫師也可以同時觀察腫瘤對化療的反應。若腫瘤無反應,醫師則需要依照情況調整化療藥物。前導性化療同時還能殺死已擴散但尚未被查出的癌細胞,降低乳癌的復發機率。

對某些乳癌類型,若是在手術時發現殘餘癌細胞,醫師術後會建議再接受化療以避免癌症復發。

乳癌晚期:乳癌細胞已經出現擴散到乳房以外和腋下區域的患者,化療將會是確診或初步治療後的主要治療方式。治療時間的長短將取決於治療成效以及病患能接受的程度。(推薦閱讀:乳癌末期遠端轉移:乳癌四期症狀明顯、五年存活率低) 3.乳癌放射治療

使用能量較高的放射線殺死癌細胞。在下列情況,醫師會建議接受放射治療: 在乳房保留手術後,可有助降低癌症在同側乳房或附近淋巴結復發的機會。 乳房切除手術後,尤其是腫瘤大於5公分,且出現在多顆淋巴結,或在皮膚和肌肉等手術切口邊緣組織也發現癌細胞的情況。 若癌細胞已經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像是骨骼或大腦。 4.乳癌荷爾蒙療法

有些乳癌是受到動情激素和黃體激素等荷爾蒙影響,這些乳癌細胞有附著於動情激素和黃體激素的受體(蛋白質),能夠幫助癌細胞成長。荷爾蒙療法就是阻止癌細胞接受這些生長激素。(推薦閱讀:乳癌治療方式選擇:荷爾蒙(激素)受體檢測是關鍵) 5.乳癌標靶藥物治療

標靶藥物治療主要是針對癌細胞特殊因子為標靶進行治療,對正常細胞的傷害性大大減小,也減少許多副作用。

標靶藥物有許多不同類型,在不同的情况下治療方向如下: 手術前:讓癌細胞萎縮 手術後:降低癌症復發的風險

如果乳癌復發或是乳癌細胞已經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分(癌症晚期),也可能需要標靶藥物治療。

乳癌治療與分期檢測:標靶、化療、放療、手術一次懂

常見乳癌標靶藥物種類包括:

1. Trastuzumab 是種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ies),會附著在癌細胞上或癌細胞內的蛋白質上。 如果你的癌細胞有 HER2 蛋白的受體就會使用這種藥物。 患者可以單獨使用 Trastuzumab,或是配合化療或其他種標靶藥物。例如 Kadcyla,它是合併Trastuzumab 與一種叫做 Emtansine 的化療藥物,用於手術後,治療 HER2 陽性的早期乳癌患者,用於手術前的情況只有針對那些癌細胞沒有因為藥物治療而萎縮的患者。

作用原理:Trastuzumab 發現癌細胞並附著在癌細胞表面上的 HER2 蛋白上,接著 Emtansine 隨後進入癌細胞並破壞它。

2. Pertuzumab 是種單株抗體。 如果你的癌細胞有 HER2 蛋白,且有以下三種情況的其中一種,則可能會在手術前合併使用 Trastuzumab 和 Pertuzumab 這兩種藥物,主要使用在復發機率高的早期乳癌、局部乳癌晚期、炎性乳癌。

3. Neratinib

是一種抑制癌症生長的藥物,這種藥物的原理是阻斷癌細胞分裂的訊號過程。 如果荷爾蒙受體測試呈現陽性反應以及 HER2 蛋白呈現陽性,會使用 Neratinib 治療早期乳癌。主要用於過去一年內已經接受 Trastuzumab 治療的對象。

4. 其他標靶藥物

醫師可能會使用其他抑制癌症生長的藥物來治療局部晚期乳癌。你可能會使用某種荷爾蒙治療的藥物,可能是芳香酶(Aromatase)抑制劑或 Fulvestrant(一種雌激素接受體抑制劑)。包括: Palbociclib Ribociclib abemaciclib

以上藥物用於荷爾蒙受體呈現陽性和 HER2 呈現陰性的乳癌患者。讀者若對上列藥物成分有疑問,或想進一步了解,可前往健保局網站查詢。

6.乳癌免疫療法

免疫療法是使用藥物來刺激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進而更有效地識別和破壞癌細胞。免疫療法可用於治療某些類型的乳癌。免疫療法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包括疲勞、咳嗽、噁心、皮疹、食慾不振、便祕和腹瀉等。

常見的免疫療法藥物包含:

1. Pembrolizumab(PD-1 抑製劑)

這是針對 PD-1 的藥物,PD-1 是免疫系統細胞上稱為 T 細胞的一種蛋白質,這種藥物通常可幫助阻止這些細胞攻擊體內的其他細胞。通過阻斷 PD-1,這些藥物可增強對乳癌細胞的免疫反應,並縮小腫瘤。

2. Atezolizumab(PD-L1 抑製劑)

這種藥物是針對 PD-L1 這種在一些腫瘤細胞和免疫細胞上所發現的蛋白質。透過阻斷這種蛋白質,可以幫助增強對乳癌細胞的免疫反應,並可以縮小某些腫瘤或減緩其生長。

另外,乳癌中最棘手的類型,三陰性乳癌,也有機會透過免疫療法治療。

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發現,MCT-1 致癌基因(Multiple Copies in T-cell Malignancy 1)可做為三陰性乳癌臨床診斷與治療的生物標記。抑制該基因,並結合 IL-6 及 IL-6R 免疫療法,將能夠加強抑制三陰性乳癌細胞的生長和轉移效果。 7.輔助及另類乳癌療法

在治療階段,也可能會透過輔助及另類療法(Complementary Alternative Medicine,簡稱 CAM)的方式,這是除了標準治療外,也使用輔助的藥物治療,或甚至用替代藥物代替標準治療。方式包含冥想、瑜伽或是維生素和草藥等。大家享用任何的補充或替代藥物之前,務必諮詢和告知醫師。

胸部硬塊不一定是乳癌!乳癌的前兆、症狀、診斷

胸部硬塊不一定是乳癌!乳癌的前兆、症狀、診斷

感覺胸部有硬塊、乳房出現異狀就是乳癌前兆嗎?先別緊張,胸部出現異狀不代表就是乳癌的前兆或症狀。首先,乳房的外型有很多種,沒有所謂正常或標準的乳房形狀,其實大多數女生的胸部,兩邊也不全然是一樣或均勻的;若遇到月經、生小孩、減、增重或服用某些藥物等等,也都可能會影響乳房的外觀和感覺,因此容易讓女性擔心是乳癌徵兆。

不過為了預防乳癌,這樣的警覺是必要的,建議女性要時常檢查乳房及胸部的變化、或是否有不明的硬塊,如果懷疑是乳癌徵兆或症狀,或有以下提及的症狀,請及早就醫,因為早期發現乳癌並治療,治癒率是相當高的。

胸部有硬塊是乳癌前兆?

胸部有硬塊、腫塊或乳房組織增厚等異狀,是許多女生會首先注意到的乳癌徵兆,但乳房出現異狀常常是良性的變化,建議定期作乳房檢查,並追蹤這些良性的腫塊是否有癌化的跡象,不必過於擔心。 纖維囊腫非乳癌

乳房最常見的腫塊類型有乳房纖維囊腫(Fibrocystic breast)和乳房囊腫(Cysts,水泡)兩大類。纖維囊腫會導致乳房發生非癌性變化,進而使乳房腫起、變軟和痠痛;而囊腫是在乳房中發展的液囊。 胸部有硬塊或異狀該看哪科?

可以前往各大醫院的一般外科或乳房、乳癌門診做諮詢和檢查,建議可參考自己的病症或疑問,在看病之前先查詢醫師的專長背景,挑選合適的醫師。

乳癌前兆與症狀

不同類型、階段的乳癌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症狀與徵兆。像是浸潤性腺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就可能會出現較明顯的乳房腫塊,而浸潤性小葉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ILC)則可能會導致乳房增厚。(推薦閱讀:乳癌的分期與分類:原位癌與侵入性乳癌) 早期乳癌前兆與症狀 乳頭或周圍有皮疹或發紅 一邊或兩邊乳房大小或形狀產生任何變化 乳頭外觀出現如凹陷等變化 任何一邊的乳頭流血或流任何液體 乳房莫名疼痛並維持一段時間 乳房或腋下、腋窩出現腫塊或腫脹 乳房的皮膚凹陷(延伸閱讀:乳房有這些變化要小心!恐是健康警訊) 輕拉乳頭或乳頭附近感到疼痛

胸部硬塊不一定是乳癌!乳癌的前兆、症狀、診斷 出現6症狀恐為浸潤性乳癌 乳房不適或搔癢 乳房顏色改變 乳房短時間內出現尺寸改變 觸感變化(變硬、變軟或溫度出現變化) 乳頭皮膚脫皮 乳房增厚或腫脹

符合幾項上述症狀,不一定代表罹患乳癌,建議如有符合上述的情況,可以前往醫院諮詢和檢查。(延伸閱讀:預防乳癌從預約開始!20歲開始預約乳房檢查) 特殊類型的乳癌症狀

發炎性乳癌

發炎性乳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這是一種比較少見的乳癌,其症狀可能與其他類型的乳癌不同。整個乳房可能看起來發紅、發炎並感到疼痛。乳房可能會感覺硬,皮膚可能看起來像橘皮。因為症狀非常相似,發炎性乳癌常被誤以為是乳腺感染(乳腺炎),而乳腺炎在更年期女性中並不常見。 乳房柏哲氏症

乳房柏哲氏症(Pagets disease of the breast)又稱乳頭濕疹樣乳癌,是特殊類型的乳癌,有時是乳癌的潛在徵兆。症狀是乳頭和周圍區域出現紅色鱗狀皮疹,可能會發癢,由於外觀與濕疹相似,所以乳癌初期有時會誤認為是濕疹。

其實光用乳房攝影也不一定可以準確地判斷是否罹患乳癌,甚至大多數發現的乳房腫塊並不會癌化,最好找醫師進行多項檢查和評估後才能確定。

乳癌檢查與診斷

乳癌的診斷方式如下: 1.乳房檢查

醫生會檢查你的乳房和腋下的淋巴結,是否有腫塊或其他異常情況。 2.乳房攝影

乳房攝影(Mammogram)簡單來說就是乳房X光檢查,通常用來篩檢乳癌。如果在篩檢乳房 X 光線照片上檢測到異常,醫師可能會建議再做一次乳房攝影,以便進一步評估。

胸部硬塊不一定是乳癌!乳癌的前兆、症狀、診斷 3.乳房超音波檢查

使用超音波產生體內深處的結構圖像,可用來確定新的乳房腫塊是實心硬塊還是液體的囊包,並進一步治療。(推薦閱讀:得了乳癌怎麼辦?分期檢測法、乳癌治療簡介) 4.活體組織切片

取出乳房細胞樣本進行切片檢查(Biopsy)是診斷乳癌的一種方式。醫師會使用專門的針頭設備,在X光或其他影像儀器的操作下,從待檢查的部位取出組織樣本。醫師可能會在乳房內會留下一個小的金屬作為標記,以便在之後影像檢查中輕鬆識別該區域。

活檢樣本被送往實驗室進行分析,由專家確定細胞是否為癌細胞,並且會對活檢樣本進行分析,以確定涉及乳癌的細胞類型、侵襲能力,以及癌細胞是否具有激素受體,或其他可能影響治療選擇的因素。(推薦閱讀:乳癌治療方式選擇:荷爾蒙(激素)受體檢測是關鍵) 5.乳房核磁共振

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使用磁鐵和無線電波來建立乳房內部的影像。而在進行乳房磁振造影之前,需要先注射染料,這與其他類型的成像檢查不同,核磁共振不使用輻射來建立圖像。

鼻竇癌症狀像鼻竇炎,有這些前兆快就醫!原因、檢查、治療解說

鼻竇癌症狀像鼻竇炎,有這些前兆快就醫!原因、檢查、治療解說

鼻竇癌相當罕見,發生率僅占頭頸部癌症的3%,但因為症狀與過敏性鼻炎、鼻竇炎類似,許多病患發現時都已經晚期,5年存活率僅剩不到5成;究竟鼻竇癌是什麼?為什麼會得鼻竇癌?鼻竇癌有哪些前兆、症狀?《Hello健康》為您深入說明!

鼻竇癌是什麼?認識鼻竇位置與構造

鼻竇癌(Paranasal sinus cancer)指發生於鼻竇的惡性腫瘤,鼻竇位於鼻子與雙眼的四周,左右對稱,共有4對腔室,分別為:

額竇(Frontal sinuses):在前額下方,鼻子上方。 篩竇(Ethmoid sinuses):上鼻旁,兩眼之間。 蝶竇(Sphenoid sinuses):為最深的鼻竇,位於鼻子後方,頭顱的正中央。 上頜竇(Maxillary sinuses):位於鼻窩下方,鼻腔的外側。

鼻竇癌症狀像鼻竇炎,有這些前兆快就醫!原因、檢查、治療解說

依照鼻竇癌的發生位置,鼻竇癌可細分為額竇癌、篩竇癌、蝶竇癌及上頷竇癌,其中以上頷竇癌最常見;而依照病變的細胞類型,鼻竇癌又可分為以下5種(依發生率高低排序):

鱗狀上皮細胞癌(延伸閱讀:鱗狀上皮細胞肺癌是什麼?) 唾液腺癌 惡性淋巴瘤(延伸閱讀:淋巴癌初期症狀、先兆有哪些?) 其他非惡性淋巴瘤的肉瘤 惡性黑色素瘤

鼻竇癌好發於45歲以上中、老年人,男性病患的發生率為女性的2倍。

鼻竇癌的原因

下列因素皆可能導致細胞癌變,提高罹患鼻竇癌的風險: 長期吸入粉塵或有毒化學物質,例如:木屑、鎳金屬、戴奧辛或亞硝酸。 抽菸 酗酒 鼻竇癌前兆、症狀?

鼻竇癌早期症狀與過敏性鼻炎、鼻竇炎及部分牙科疾病相似,包括: 單側鼻塞 擤鼻涕有血絲 鼻涕倒流 嗅覺不良 臉頰腫大、麻木 上頜牙痛、硬顎腫痛

隨著鼻竇腫瘤持續發展,鼻竇癌後期會出現以下症狀,通常此時腫瘤已十分巨大,治療難度與風險也相當高。 顏面變形 眼球膨出 運動失常 複視、視力受損 張口困難 頭痛 頸部腫塊

鼻竇癌的診斷方法

若有上述症狀,且鼻涕連續1~2週都出現血絲,或合併臉部腫脹、麻木等症狀,建議立即赴醫院耳鼻喉科接受檢查;醫師會先分析相關病史,並透過理學檢查,判斷是否有鼻竇病變的可能性,若需進一步診斷,醫師可能會透過以下方式,確定腫瘤的位置、大小,擬定之後的治療方針。 鼻竇內視鏡(Sinosopy) 抽血檢查 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 X光 核磁共振(MRI) 腹部超音波 全身骨骼掃瞄 鼻竇切片檢查

鼻竇癌的治療方法

鼻竇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加上放射治療為主,由於鼻竇鄰近眼球及大腦等重要器官,手術範圍有限,所以術後通常會搭配放射線治療,以清除殘存的癌細胞;然而,若早期發現,醫師可能會先採取放療縮小腫瘤,減少手術對臉部外觀的影響。

雖說如此,國內多數鼻竇癌治療案例仍以晚期為大宗,除了手術切除與放療之外,醫師也會視患者情況合併化療,降低日後的復發率;總體而言,鼻竇癌晚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約40~50%,第2期患者則有近70%的5年存活率。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什麼?兒童急性血癌原因與症狀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什麼?兒童急性血癌原因與症狀

癌症位列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罹患癌症絕對是每個人最不願意發生的事,但你能想像,有些孩子在出生後不久就成為癌症病友了嗎?本文將介紹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亦是俗稱的血癌,帶你了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成因、症狀與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診斷和治療方式。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什麼?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簡稱 ALL)是最常發生的兒童癌症,發病高峰年齡為4歲,成年以後的發生率則明顯下降。

據統計,約有1/3的兒童癌症是白血病,因此也有人以兒童白血病代稱 ALL,不過兒童白血病還包含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簡稱 AML)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簡稱 CML),但發生率都不及 ALL。 白血病的影響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對人體的影響自骨髓開始;因骨髓有著造血幹細胞,維持人體機能重要的白血球、紅血球、血小板,皆是由造血幹細胞分化而成。以 ALL 患者為例,其病變發生在由造血幹細胞分化成的淋巴母細胞(或稱淋巴芽細胞)。

在正常情況下,淋巴芽細胞會繼續分化產生自然殺手細胞(NK 細胞)、B 細胞與 T 細胞。然而 ALL 患者的淋巴芽細胞會發生癌變,導致大量的淋巴芽細胞不斷增殖,壓縮其他細胞無法正常生產,數量不足而引發症狀。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原因?

如同許多癌症一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確切原因仍是個謎,一般常見的癌症危險因子,例如抽菸、喝酒、曾接受癌症治療等,幾乎都跟兒童比較無關。(延伸閱讀:不只有菸酒!四種生活中常見一級致癌物)

「果然是血癌是遺傳造成的吧?」有些人可能會這麼認為,但其實不盡然。

部分遺傳疾病如唐氏症(Down’s syndrome)、李-佛美尼症候群(Li-Fraumeni syndrome)雖然推估是白血病的危險因子,但統計發現因遺傳疾病而導致白血病的患者仍是少數。

在 ALL 中,染色體易位或染色體數目異常可導致前體淋巴細胞發生突變,從而形成淋巴母細胞。常見的突變包括 t(12;21) 和 t(9;22),也稱為費城染色體。

目前研究可以告訴我們的是,染色體易位是許多白血病患者會發生的突變狀況。舉例來說,第 9 對和第 22 對染色體發生易位,稱為費城染色體(Philadelphia Chromosome),會生成一種稱為 BCR-ABL 的基因,有助白血病細胞生長。超過 90% 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以及部分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身上皆有發現費城染色體,不過大多是在成人身上才會見到。(延伸閱讀:癌症原因與風險)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什麼?兒童急性血癌原因與症狀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9大症狀

兒童白血病的初期症狀跟許多兒童疾病相像,諸如食慾下降、發燒、疲倦等,容易導致誤診,不過 ALL 的病程發展很快,接下來患者可能有:

因血紅素降低而發生貧血

血小板不足而發生的現象,例如牙齦出血、流鼻血、皮下出血(皮膚會有點狀或塊狀的出血點或瘀青)

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骨頭或關節疼痛(延伸閱讀:小孩關節灼熱腫脹~可能就是痛風症狀

白血病細胞侵犯到胸腺、淋巴腺、肝臟、脾臟等,引起器官腫大,比如肝、脾腫大的患者會有上腹部腫大的現象。

嚴重感染

骨髓外侵犯:癌細胞可能侵犯睪丸或中樞神經等非淋巴器官。

腫瘤溶解症候群(Tumor lysis syndrome):因白血病細胞大量崩解,造成嚴重代謝異常,通常好發於 ALL 患者。

淋巴結腫大:頸部、腋下或鼠蹊等淋巴結聚集區域會腫大變硬,但並無疼痛感。

急性白血病傾向於非特異性表現,但最常見的表現特徵包括發燒、嗜睡和出血等。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和肌肉骨骼等症狀(尤其是脊柱和長骨)也可以作為診斷的線索。成人也可能有更明顯的貧血相關症狀,如呼吸急促等;或與血小板減少相關的症狀,如過度瘀傷或月經週期過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