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困難、不順怎麼辦?看哪科?認識原因、症狀、治療

呼吸困難、不順怎麼辦?看哪科?認識原因、症狀、治療

呼吸困難的定義與症狀

呼吸困難或呼吸不順是指在正常狀況下,感覺吸不到空氣、覺得喘,是一種需要比平常更用力才能呼吸的症狀,十分不適。經歷過呼吸困難的人,將其描述為一種對空氣飢渴,胸腔強烈收縮的狀態,最糟的時候甚至會讓人感到窒息、恐慌。持續呼吸困難可能是慢性病的徵兆,例如潛在的心臟、肺部或肥胖疾病。

呼吸困難有多常見?

呼吸困難十分常見,任何年紀及性別的人都有可能經歷,對有些人來說,呼吸困難甚至就是他們的日常。呼吸困難是常見的急診病因,若能避免誘發的因素,就能有效降低發作風險。(同場加映:肺部纖維化~新冠肺炎對各器官的影響

呼吸困難的其他症狀

除了呼吸不順暢外,其他相關的症狀包含:心率變高、喘氣、氣喘(Asthma)、肋骨收縮、鼻翼擴大、手腳變色。

呼吸困難該看哪科?

如有胸悶、呼吸困難或不順暢等狀況,可以前往胸腔內科或家醫科就診諮詢。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發生一項或多項下述狀況,請盡快就醫:

  • 上氣不接下氣
  • 腳及腳踝水腫
  • 平躺時也呼吸困難
  • 高燒、發冷和咳嗽
  • 呼吸困難的情形不斷惡化
  • 突然呼吸困難,並嚴重影響活動能力
  • 呼吸困難伴隨胸痛、昏厥或噁心,這可能是心臟病發或肺栓塞的前兆

呼吸困難的原因

造成呼吸困難的原因包括:

  • 感冒或急性鼻竇炎(Acute sinusitis),會持續一到二週,並讓人難以用鼻子呼吸,當鼻竇不再發炎充血,呼吸才會慢慢恢復正常。
  • 肺部問題,如哮吼(Croup,特別是嬰兒)、肺癌(Lung cancer)、胸膜炎(Pleurisy)、肺水腫(Pulmonary edema)、肺纖維化、肺動脈高壓、結節病(Sarcoidosis)、肺結核(Tuberculosis)。
  • 心臟問題,如心肌病變、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心包炎、心臟周圍組織發炎。
  • 其他問題包括貧血(Anemia)、肋骨斷掉、窒息、會厭炎(Epiglottitis)、吸入異物、焦慮症(Anxeity)、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重症肌無力。

持續數週的呼吸困難稱為慢性呼吸困難,可能是由下列因素造成:

  • 氣喘
  • 肥胖
  • 間質性肺病
  • 呼吸功能失調
  • 心臟功能異常
  •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簡稱 COPD)

(同場加映:呼吸困難快檢查!COPD嚴重程度不一樣)

造成急性呼吸困難的原因包含:

  • 低血壓
  • 心臟病發
  • 心臟衰竭
  • 突然失血
  • 上呼吸道阻塞
  • 一氧化碳中毒
  • 氣胸(Pneumothorax)
  • 氣喘,或支氣管痙攣(Bronchospasm)
  • 肺炎(Pneumonia),或其他肺部感染
  •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意指肺動脈裡有血栓
  • 心包填塞(Cardiac tamponade),意指包圍心臟的雙層膜囊累積了大量的液體

上述是常見的呼吸困難原因,若需要更精確的診斷請諮詢醫師。

呼吸困難的風險因素

造成呼吸困難的危險因素:抽菸、肺病史、肌肉無力、低血紅蛋白、缺乏運動、病態性過重、嚴重肥胖、持續暴露於誘發氣喘因素的環境中。

呼吸困難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方法可能有助於改善或避免呼吸困難:

  • 避開氣喘因子
  • 盡量不要憋氣
  • 使用噘嘴吐氣法
  • 找到自己的步調
  • 體重過重可嘗試減重(BMI 計算器)
  • 避免室內外空氣汙染物
  • 詢問醫師是否該進行肺部復健
  • 直接坐在電扇前,讓風往臉上吹
  • 戒菸,即使是老菸槍,戒菸也可以降低肺病與心臟病的風險
  • 除非經過適應訓練,避免在海拔 1,500 公尺以上的地方活動
  • 進行常規體檢,因為呼吸困難可能是某些嚴重健康問題的前兆
  • 若需要氧氣輔助治療,請確保設備能正常運作及氧氣存量足夠
  • 與醫療人員提出你對呼吸困難的擔憂,並遵循醫療人員提供的治療計畫。若有開立藥物,請按時服藥

若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流感症狀與感冒差異?會自己好嗎?流感疫苗接種、快篩解說

流感症狀與感冒差異?會自己好嗎?流感疫苗接種、快篩解說

台灣雖位於亞熱帶地區,但流感的威脅完全不小於其他溫帶國家,每年有4500人死於流感,而且有80%為65歲以上老人。究竟流感是什麼?流感的傳染途徑有哪些?《Hello健康》為您深入說明,解說流感的症狀、治療及疫苗接種資訊。

流感是什麼?

流感(Influenza)又稱流行性感冒,是一種會影響呼吸道系統的傳染病,感染可擴及肺部,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死亡。流感病毒分為A、B、C、D等4型,其中只有A型流感及B型流感病毒可以引起季節性流行。目前主要流行的病毒種類如下:

A型病毒

  • H3N2
  • H1N1

B型病毒

  • B/Victoria
  • B/Yamagata

流感與感冒的初期症狀頗為相似,都有呼吸道的症狀,但流感症狀通常比感冒嚴重,而且病程發展較快。

流感症狀與感冒症狀的差異?

一般感冒的致病原超過上百種病毒,包括鼻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而流感皆由流感病毒所引起。

流感的症狀通常較感冒突然且強烈,例如全身無力、頭痛及發燒等,痊癒時間較長,需要1~2週才會康復,並可能會引發併發症。若自身或家人出現以下症狀,便需警覺可能是流感,盡快就醫檢查。

  • 一燒(發燒)
  • 二痛(頭痛、明顯肌肉酸痛)
  • 三疲倦

流感症狀:發燒、頭痛、嘔吐

  • 喉嚨痛
  • 發燒超過38°C
  • 發冷、發汗
  • 肌肉痠痛,尤其是背部、手臂和腿部
  • 頭痛
  • 持續性乾咳
  • 疲倦與無力感
  • 鼻塞
  • 流鼻水
  • 打噴嚏
  • 嘔吐

流感疫情季節

流感病毒容易在人潮擁擠處快速傳播,因此會隨著旅遊及經貿、社交等活動,而加速疾病散播。在台灣,一般約於11月開始散播,1~2月達到高峰。年初適逢春節,返鄉人潮南來北往,疫情容易隨著感染者的活動而四處擴散。

流感疫苗資訊

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避免重症最有效的措施,特別是65歲以上年長者。老年人施打流感疫苗,可降低50%以上的重症機率,死亡率也能降低80%。

台灣歷年以來,流感疫情多在11月下旬至春節達到高峰,於2、3月後趨於平緩。由於接種疫苗後需一段時間才有保護力,因此建議可於每年10月起施打當季流感疫苗。

公費流感疫苗的接種對象

公費流感疫苗分2階段開打,第1階段時間為2023/10/2,施打對象如下:

  • 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
  • 65歲以上長者
  • 安養、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受照顧者及工作人員
  • 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
  • 孕婦
  • 有潛在疾病之高風險慢性病人
  • BMI≧30者
  • 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
  • 國小至高中(職)、五專三年級前學生
  • 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
  • 幼兒園、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及保母
  • 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

第2階段時間為2023/11/27,對象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

提醒您,每年的流感疫苗公費對象可能略有異動,請以當年度為準;若不屬於公費施打對象,請自費接種流感疫苗,所需費用由各醫療院所訂定,請洽各醫療院所詢問。另外,自費及公費流感疫苗效力並無異,可放心選擇。(延伸閱讀:不只能打新冠疫苗!10大公費疫苗種類、施打對象一次告訴你!)

關於疫苗的副作用、禁忌等更多詳細資訊,可至衛福部疾管署疫苗簡介頁面

流感會自己好嗎?多久痊癒?

感染流感後,通常須1~2週才會完全恢復。

由於流感病程演變迅速,症狀嚴重,所以一旦覺得自己或親友疑似感染流感,最好立即戴口罩赴鄰近診所就醫,並依照醫生指示服藥,避免病情惡化,產生嚴重併發症。

如何治療流感?

除了臥床休息、多喝水,醫師可能會開抗病毒藥物,例如奧司他韋(Oseltamivir,商品名:克流感 Tamiflu)或扎那米韋(Zanamivir,商品名:瑞樂沙 Relenza)。若出現症狀,請立即服藥,以縮短病程,預防嚴重併發症。(延伸閱讀:流感5類高危險群!這7種方法預防

流感快篩診斷

醫院通常使用流行性感冒快速篩檢(Rapid Influenza Diagnostic Tests, RIDT,簡稱流感快篩)來輔助診斷。透過採取病患鼻咽、喉嚨等部位之檢體,滴入流感快篩試紙測試區塊,依區塊顏色變化來判斷是否感染流感。篩檢過程只要15分鐘,但其結果僅為初步判斷,實際診斷結果仍以實驗室檢測與醫師臨床判斷為主。

流感傳染途徑

流感主要透過飛沫傳染,例如咳嗽或打噴嚏。另外,接觸傳染也是流感的傳染途徑之一,因為流感病毒可短暫存活於物體表面,若手接觸到污染物表面上的口沫或鼻涕等黏液,再碰觸自己的眼、口、鼻就可能遭受感染。

流感傳染力強!6大風險因子要注意

流感傳染性很強,當患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病毒就會隨著口沫在空氣中散播,因此很容易透過接觸傳染,下為6大常見風險因子。

流感症狀與感冒差異?會自己好嗎?流感疫苗接種、快篩解說

其他風險因素則包括:

  • 年齡:嬰幼兒及老人較易感染。
  • 環境:由於流感是傳染性疾病,多人共同生活的地方,如護理之家和軍營等最容易爆發流感。
  • 免疫力低下:罹患愛滋病(AIDS)、正在接受癌症治療、服用抗排斥藥物(Anti-rejection drugs)、使用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等,都會弱化免疫系統,增加得到流感的風險,也容易引發其他併發症。
  • 罹患慢性病:氣喘(Asthma)、糖尿病(Diabetes)或心臟病(Heart disease)也會提高流感風險。
  • 懷孕:孕婦也很容易有併發症,特別是在孕期第4~9個月間。
  • 肥胖:身體質量指數過高者較容易罹患流感。

流感居家照護3重點

  • 補充大量水分,例如喝白開水、果汁或熱湯等以可預防脫水。
  • 規律作息與充足睡眠可強化免疫系統,幫助人體對抗病毒。
  • 使用非處方止痛藥,例如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或布洛芬(Ibuprofen),可緩解流感帶來的肌肉痠痛。但請避免給兒童服用阿斯匹靈(Aspirin)以避免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導致生命危險。

A型流感症狀?多久會好?會自己好嗎?A流與感冒差異一次看

A型流感症狀?多久會好?會自己好嗎?A流與感冒差異一次看

流感病毒分為A、B、C、D等四型,其中只有A型和B型會引起季節性流行,且又以A型流感病毒的感染率最高,因為病毒變異性大、症狀也最為嚴重;究竟A型流感病毒是什麼?會引發哪些症狀?感染後多久會好?《Hello醫師》為您深入說明!

A型流感病毒是什麼?

A型流感病毒能感染人、禽、豬、馬及其他動物,但野生水禽是這種病毒的天然宿主;A型流感病毒依紅血球凝集素(HA)與神經胺酸酶(NA)等兩種主要抗原的不同,可分為數十種亞型,其中感染人類的主要型別為:

  • H1N1
  • H3N2

A型流感病毒症狀有哪些?

A型流感的主要症狀包括:

相較於感冒,流感症狀通常來得又快又猛,病患可能連續高燒3~4天,少數情況下,還可能併發肺炎、腦炎、心肌炎或其他嚴重的繼發性感染或神經系統疾病。

A型流感、B型流感的差異?

A型流感的症狀較嚴重,多數流感併發重症的病例,皆以A型流感為主。

B型流感的症狀較輕微,較常有腹瀉、肌肉酸痛等症狀;感染後,通常只有年長者或免疫力低下的族群,才容易發生嚴重併發症。

流感和感冒的差異?

流感一般感冒
致病原流感病毒約有200多種病毒可引起,常見的有鼻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或腺病毒等
影響範圍全身性呼吸道局部症狀為主
發病速度突發性突發/漸進性
主要症狀發燒、咳嗽、肌肉酸痛、倦怠、流鼻水、喉嚨痛喉嚨痛、打噴嚏、鼻塞、流鼻水
發燒高燒3~4天少發燒,僅體溫些微升高
病情嚴重,難以工作或上課較輕微
病程約1~2週約2~5天
併發症肺炎、心肌炎、腦炎及其他嚴重之繼發性感染或神經症狀(雷氏症候群)等少見(中耳炎或肺炎)
傳染性高傳染性傳染性不一
流感和感冒的差異

A型流感多久會好?會自己好嗎?

感染A型流感後,通常須1~2週才會完全恢復。

由於流感病程演變迅速,症狀嚴重,所以一旦覺得自己或親友疑似感染流感,最好立即戴口罩赴鄰近診所就醫,並依照醫生指示服藥,避免病情惡化,產生嚴重併發症。

若出現以下危險徵兆,請盡速(或轉診)至大醫院,把握治療的黃金時間,以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

  • 呼吸急促
  • 呼吸困難
  • 發紺(缺氧、嘴唇發紫或變藍)
  • 血痰
  • 胸痛
  • 意識改變
  • 血壓低

A型流感會傳染嗎?傳染途徑有哪些?

A型流感的潛伏期(被感染至症狀出現)為1~4天,平均為2天。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指出,流感的傳染力最強是在症狀出現後3~4天內;此外,研究發現,成人感染後在發病前1~2天就開始排放病毒,雖然量較低,病毒排放高峰為發病後1~3天,並持續至發病後第5天。

若為免疫不全者,排放病毒的期間可能達數週或數月;兒童也很早就開始排放病毒,且量多、時間久,最長可達21天。

A型流感的主要傳染途徑,為病患咳嗽或打噴嚏所產生的飛沫,因此在密閉空間或人多、擁擠狹窄處,更容易造成病毒傳播;另外,接觸病患的口沫或鼻涕等分泌物後,再碰觸自身的口、鼻或眼睛,也可能造成感染。

感染A型流感要隔離嗎?隔離幾天?

依據衛福部疾管署規定,A型流感屬於第四類傳染病,只有須進加護病房的重症或併發症患者須通報,因此一般感染者無須通報或隔離。

然而,由於A型流感傳染力強,容易產生大規模流行,因此一旦確診,最好暫時待在家中休息,直到燒退後24小時,再視症狀嚴重性判斷是否如期上班或上學。

關於氣喘…8個必請教醫師的問題

關於氣喘…8個必請教醫師的問題

有氣喘疑慮或症狀時,相信您心裡會有很多疑問,以下是8個可請教醫師的氣喘相關問題,供您就醫時參考。

1. 晚上咳嗽或呼吸短促就是氣喘嗎?

支氣管氣喘是一種慢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會伴隨下列4種症狀:咳嗽、呼吸困難、喘鳴(Wheezing)以及胸悶。這些症狀在夜晚或清晨時會加劇,同時會有呼吸道阻塞的現象。若您有夜晚咳嗽和呼吸困難的狀況,表示可能患有氣喘,不過仍需要醫師來確診。 2. 什麼狀況該就醫治療?

當您本身或發現別人有下列症狀時,代表應立即送急診以避免發生不幸: 每分鐘呼吸速率>25次 每分鐘脈搏>115下 發紺(Cyanosis)、出汗 寂靜肺(Silent lungs) 無法有效率地呼吸 嚴重呼吸困難

3. 氣喘患者該運動嗎?

運動有益健康,包括有氣喘的人也不例外。適合氣喘者的運動包括:散步、騎單車、游泳、氣功等。只要不是過度操練、跑步或武術之類的運動都可,請注意,不要在寒冷或乾燥的天氣狀況下運動。若對運動類型有任何疑問,做之前請先諮詢醫師的意見,確保您的身體狀況適合從事該運動。

4. 氣喘會遺傳嗎?

氣喘有基因的遺傳因子,因此若病人有氣喘,他的小孩患氣喘的風險是30~50%,如果父母雙方都有氣喘,生下的孩子有氣喘的機率是50~70%。相反地,如果雙親中沒人有氣喘,孩子患氣喘的機率是10~15%。 5. 為什麼小孩的氣喘很難診斷?

對小孩來說,要他們分辨是支氣管氣喘,還是病毒性或細菌性的疾病相當困難,因為和病毒感染及細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一樣,支氣管氣喘也是呼吸道感染,唯一的差別是,氣喘屬於慢性疾病。 6. 有氣喘的人也能正常成長發展嗎?

只要配合適當的治療,以及避免觸發氣喘的因子,身體的疾病都能在症狀緩和後,甚至完全逆轉病情。

7. 懷孕時可以使用藥物治療氣喘嗎?

為了確保孕婦的健康及胎兒的發展,懷孕期間控制好氣喘是必要的,氣喘藥物對胎兒的影響不大,因此仍能使用。但請注意,使用任何藥物前,都必須先諮詢您的醫師,以獲得進一步的相關資訊。 8. 如何處理氣喘發作?

若您出現任何的氣喘症狀,請立刻停止運動或任何您正在從事的活動,好好休息,並使用醫師指示的氣喘藥物。氣喘病人可以運動,但不可過度運動,而且一旦發現呼吸困難,就應立刻停止。

為了避免運動期間氣喘發作,應選擇適合的運動,攝取足夠水分以避免脫水,且在運動前5分鐘,就應該補充水分。

腺病毒症狀大人兒童差異?多久會好、會傳染嗎、治療一次看

腺病毒症狀大人兒童差異?多久會好、會傳染嗎、治療一次看

黃媽媽帶小朋友去遊樂園回來,過幾天小孩就開始喉嚨痛、發燒及拉肚子,原以為是感冒,但看了醫生、吃藥之後,病情仍未改善;二次前往診所檢查,醫生才說可能感染腺病毒。

究竟腺病毒是什麼?感染原因為何?有哪些感染症狀?《Hello健康》為您介紹腺病毒的傳染途徑、診斷及預防方法。 腺病毒是什麼?和流感病毒一樣嗎?

腺病毒(Adenoviruses)是感染人類黏膜的主要病毒之一,血清類型多達50多種以上,並會因此導致不同的症狀,最常見為呼吸道症狀,其次為眼睛發炎,腹瀉及紅疹等。

腺病毒和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不同,但經常同時出現於秋冬、春夏等交際之時,並造成一定規模的疫情,且三者都可能引發中耳炎、鼻竇炎、支氣管炎及肺炎。

腺病毒重點 腺病毒流行期: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 腺病毒潛伏期:5~12天(平均8天) 腺病毒高危險族群:6個月大至5歲兒童、長者或免疫力低下族群

腺病毒症狀大人、兒童差異?

不同型別的腺病毒,所引發症狀不同,但多數情況下,腺病毒症狀與感冒、流感極為相似,包括:

咳嗽 喉嚨痛 流鼻水、鼻塞 發燒 鼻竇炎 中耳炎

但腺病毒具有以下特色: 發燒持續時間較久,最長可達1週以上 常有咽喉炎所致的化膿性扁桃腺炎;若合併結膜感染發炎、眼睛充血發紅,則稱為「咽結膜炎熱」 常造成兒童腹瀉 特定型別的腺病毒還會造成出血性膀胱炎、血尿

兒童感染腺病毒的症狀往往較成人嚴重,也較容易出現咽喉炎、中耳炎、腸胃炎及肺炎等併發症,特別是小於1歲、體重低且免疫不全的孩童,因此若懷疑家中小孩感染腺病毒,請立即就醫檢查與治療。 腺病毒多久會好?治療方法?

腺病毒病程約7~14天,目前臨床上無有效對抗腺病毒的藥物,所以醫師會採取支持性療法,針對不同症狀對症下藥,並給予不同的照護建議,例如:

發燒:退燒藥 咳嗽有痰:止咳藥、化痰藥 鼻塞:鼻塞藥 腹瀉、腸胃炎:清淡飲食搭配止瀉藥,並多補充水分、電解質 結膜炎:使用含類固醇的消炎眼藥水 咽喉炎:溫冷軟食配合消腫止痛藥

腺病毒症狀大人兒童差異?多久會好、會傳染嗎、治療一次看 腺病毒有快篩嗎?

醫師除了透過上述症狀初步診斷是否遭腺病毒感染,更進一步,還會以病毒培養或快篩試劑檢測,確認患者是否遭腺病毒感染:

病毒培養:大多遭腺病毒感染的患者,會出現呼吸道症狀,因此醫師通常會以咽喉拭子伸入患者的喉嚨,擦拭咽喉壁3次,採集病患位於咽喉的黏膜。但又依出現的症狀有不同檢查。若出現腸胃道症狀,醫師可能會請病患收集少許糞便來進行病毒培養。若經診斷為結膜炎,醫師則會收集其眼結膜分泌物並培養病毒,經電子顯微鏡觀察後,確認其中是否存在腺病毒。不過,病毒培養所需時間較久,往往結果出來後,患者也差不多好了。(你也想知道:年輕人也會長「老人斑」?脂漏性角化症常見原因、治療方法) 使用快篩試劑:與病毒培養相比,使用快篩試劑的檢驗速度較快,約需10分鐘就可知道結果。醫師多會使用咽喉拭子、鼻子拭子、鼻咽沖洗液或角結膜拭子等方式收集黏膜,以確認其體內是否帶有腺病毒抗原。 腺病毒預防2重點 保持手部清潔:平時應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以防感染腺病毒,尤其是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曾碰扶手或門把等公共設施,或者遭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更應注重雙手清潔。若身邊沒有洗手設備,不妨使用75%酒精溶液,以搓揉雙手的方式徹底為其消毒。(同場加映:洗手要勤也要正確!乾濕2洗法防細菌) 避免處於空氣流通欠佳的大眾場合:除了應隨時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也須避免前往人多擁擠或空氣流通欠佳的大眾場所,以防遭到腺病毒感染。若需至此類場域,建議應於出門前配戴口罩,降低遭腺病毒傳染的風險。

一直咳嗽怎麼辦?7種快速止咳方法:喝什麼、做什麼一次懂

一直咳嗽怎麼辦?7種快速止咳方法:喝什麼、做什麼一次懂

咳嗽是身體為排出氣管內異物所產生的正常保護機制,但咳嗽咳不停,不僅帶來不適,也可能造成胸痛或影響睡眠品質。

究竟一直咳嗽不停該如何解決?哪些止咳方法最有效?《Hello健康》為您整理8種迅速止咳的方法,減輕咳嗽帶來的困擾。

咳嗽原因

咳嗽通常是因為呼吸道疾病所引起,例如感冒、喉炎、支氣管炎、肺結核及肺炎,或是物理性刺激、化學刺激、溫度刺激(過敏)及服用特定藥物等。

此外,鼻子、心臟及腸胃方面的問題,有時也會造成咳嗽,例如胃食道逆流、嗆到或心臟衰竭等。(延伸閱讀:咳嗽:原因、症狀、診斷、治療、舒緩方式

若只是短暫性的輕微咳嗽,沒有其他症狀,通常不需立即去看醫師,可以透過以下8種方法來緩解: 止咳方法1.墊高頭部休息

躺下時用枕頭墊高頭部(約15-30度)的臥姿或半側臥姿姿勢,有助呼吸道順暢。 止咳方法2.小口慢慢喝水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指出,若咽喉乾燥、痰少不易咳出時,應多喝溫熱開水;喝水時宜先含在口中,再慢慢吞下,如此潤喉化痰的效果較好,也不會造成腹脹、頻尿等副作用。 止咳方法3.蜂蜜溫水(不適合1歲以下的嬰兒)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進一步補充,蜂蜜有清熱潤燥的作用,能減緩氣管炎所引起的喉頭乾癢,並幫助排出氣管積痰。

若經常因為喉頭乾癢而咳嗽,建議平時可多飲用蜂蜜水,以保養喉嚨、減少咳嗽。 止咳方法4.溫鹽水漱口、沖洗鼻腔

一項蘇格蘭研究發現,用鹽水漱口和鹽水沖洗鼻腔,有助於減輕感冒症狀,並縮短咳嗽等症狀的持續時間(約減少2天)。

可用鹽水漱口1天3次,鹽分濃度要滲透壓比人體高,因此可用1杯200毫升的溫水加2克鹽調製。

不過,用鹽水漱口時,難免會吞入部份鹽水,需要限制鈉攝取的高血壓和腎臟病患,不適合使用鹽水漱口。 止咳方法5.避免刺激呼吸道、接觸過敏原

吸入油煙、菸(包含二手菸)、廢氣、大量懸浮微粒或化學物質,都可能刺激呼吸道,造成咳嗽。

若您為過敏體質,頻繁接觸黴菌、塵蟎等台灣常見的過敏原,也可能誘發過敏反應,引起咳嗽。

建議可加強減少室內空汙,例如開抽油煙機、空氣清淨機,或是避免抽菸;平時也可多加清潔環境、除溼,以減少過敏原。 止咳方法6.熱水澡或蒸氣浴

吸入水蒸氣可緩解喉嚨乾癢,稀釋濃稠的痰液,幫助排痰,建議可於飯前或飯後1個小時(以免因咳嗽厲害而導致嘔吐)洗熱水澡或泡澡。

針對因為痰多而導致咳嗽的嬰兒,台北榮民總醫院宋文舉主任建議使用以下方法緩解症狀,每次間隔時間約4~6小時,每次吸15~20分鐘左右。

使用熱毛巾散發水蒸氣:將熱毛巾湊近嬰兒,或輕敷臉上(但需注意不要影響寶寶呼吸),藉此讓嬰兒口鼻吸入水蒸氣。 蒸氣浴:在浴室內,打開熱水以產生大量水蒸氣,並將寶寶帶進浴室,讓寶寶把水蒸氣吸入氣管及肺內。 蒸鼻器:相較其他方法,使用寶寶專用蒸鼻器較方便,安全性也較高,但使用時仍需注意使用時間、溫度及寶寶的呼吸狀況。

吸蒸氣時或結束後,記得給寶寶拍痰,有助於咳嗽排出痰液。

止咳方法7.止咳藥(6歲以下不宜服用)

可至藥局購買非處方的止咳藥,以緩解咳嗽症狀。(延伸閱讀:搞懂5大常見感冒藥成份、副作用,服用感冒藥注意這5點

注意:避免給6歲以下孩子服用止咳藥,避免窒息風險。 咳嗽需要去看醫師嗎?

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造成的咳嗽,通常很快就會自行痊癒,但若您有下列症狀,建議仍儘快就醫檢查,以免拖延惡化,或錯失特定疾病的黃金治療期: 咳嗽持續7天,情況仍沒有改善 呼吸短促或呼吸困難 睡覺時仍持續性咳嗽 咳嗽之後感到頭暈 咳嗽咳出血 胸痛 發燒

口罩解封當心「病上加病」!肺炎鏈球菌確診病例較去年高 醫:打疫苗才能有效預防

口罩解封當心「病上加病」!肺炎鏈球菌確診病例較去年高 醫:打疫苗才能有效預防

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趨緩,愈來愈多人習慣不戴口罩就出門,過去幾年的「免疫債」逐漸反撲,例如流感病毒及肺炎鏈球菌等,不僅患者人數居高不下,甚至有僅11個月大的流感重症死亡病例1。針對這波疫情威脅,衛生福利部自今年10月初已開放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施打2,不過,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家庭醫學科曹玉婷醫師提醒,肺炎鏈球菌平時潛伏在鼻腔中,趁人免疫力不佳時「伺機而動」,造成「病上加病」的嚴重後果,提醒除了符合公費資格的族群外,若自身或家人有慢性病或免疫力容易變差者,仍應及早施打疫苗,以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風險。

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統計,今年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確定病例,高於2020至2022年同期3;衛福部公佈的2021年國人死因也顯示,肺炎連續7年高居第3名4,平均每10萬人當中就有57.7人因肺炎而喪命4;曹玉婷醫師接受《Hello健康》專訪時即表示,肺炎無論是侵襲性或非侵襲性,都是國人重要健康問題,加上肺炎鏈球菌抗藥性問題愈趨嚴重7,除了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衛生習慣外,施打疫苗才能超前部署,提前預防肺炎鏈球菌的威脅。

目前國內核准上市之成人肺炎鏈球菌疫苗有3種,分別為結合型肺炎鏈球菌13價(PCV13)與15價(PCV15)疫苗,以及多醣體23價(PPV23)疫苗17,以65歲以上老人及18歲(含)以上未滿65歲高危險群為主要施打對象5。曹玉婷醫師說,今年公費疫苗首度納入結合型肺炎鏈球菌13價疫苗,提供65歲以上長者一劑PCV13加上一劑PPV23。結合型肺炎鏈球菌13價疫苗特別之處在於它有免疫記憶14,且其適應症除了侵襲性疾病之外,也包括肺炎的預防,因此,提醒大家勿有「價數愈大愈好」的迷思。

曹玉婷醫師說,經過新冠肺炎施打疫苗的「洗禮」,民眾對於接種疫苗的意識也愈來愈高,過去因需自費,大眾對於肺炎鏈球菌疫苗接受度較低,不過,今年因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擴大接種對象,勢必減輕不少民眾的經濟負擔。

在臨床門診經驗中,曹玉婷醫師也分享印象深刻的案例,即往年大多符合公費接種資格者才會前來施打疫苗,但今年發現許多未列入公費的族群,例如18歲至50歲的民眾,也主動前來施打疫苗。

曹玉婷醫師說,有些人是因自身罹患有慢性疾病,而選擇施打;根據疾管署建議,以下族群應為主要施打對象5: 5歲以下幼童及65歲以上老人 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 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含括愛滋病毒感染者) 人工耳植入者 慢性疾病:慢性腎病變、慢性心臟疾病、慢性肺臟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與肝硬化患者、酒癮者、菸癮者等 腦脊髓液滲漏者 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或器官移植者

肺炎鏈球菌可能導致肺炎、菌血症與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也是造成兒童中耳炎、鼻竇炎主要致病菌6;口罩令鬆綁後,呼吸道感染風險提高,肺炎鏈球菌症狀與普通感冒相似18,不易區分,嚴重則可能有致命威脅;更令人擔憂的是,肺炎鏈球菌的抗藥性問題日益嚴重7,8,對於年長者、幼兒及患有慢性疾病或體弱的患者來說,一旦錯失最佳治療時機,造成侵襲性感染的風險比一般人更高9! 肺炎鏈球菌是什麼?

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pneumococcus)是一種革蘭氏陽性的雙球菌,目前發現90多種血清型,好發於5歲以下兒童及65歲以上長者9。曹玉婷醫師說:「肺炎鏈球菌平時存在於鼻腔內,不一定會對人體造成明顯危害,一旦遇到感冒、流感、COVID等感染或免疫力下降時,肺炎鏈球菌會入侵呼吸道甚至進入血液中,引發全身各種疾病及重症19,目前仍是流感及新冠肺炎等傳染病好發期,民眾要特別小心」。 肺炎鏈球菌分侵襲性與非侵襲性10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

感染到深層部位,可能引發敗血症、肺炎、腦膜炎、骨髓炎等。曹玉婷醫師表示:「長者族群若因社區型肺炎併發菌血症,死亡率高達六成11」。 非侵襲性肺炎鏈球菌

主要感染部位在表面的黏膜層10,引發鼻竇炎、中耳炎、肺炎,死亡率相對較低,但若延遲治療,後續可能出現膿胸等症狀,更嚴重可能導致器官衰竭等嚴重病變,甚至死亡10。 肺炎鏈球菌疫苗降低感染與重症

根據統計,65歲以上長者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確定病例佔44.3% (86)2,為了守護國人健康,衛福部自112年10月2日開始分三階段擴大65歲以上民眾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除了23價(PPV23)外,也新增13價(PCV13)供民眾施打。

注射疫苗可以讓身體產生免疫反應,增加對抗細菌的能力20。此外,近年來發現抗生素抗藥性問題愈發嚴重7,8,WHO亦將抗生素抗藥性列為全球公衛的10大威脅之一12,曹玉婷醫師說明:「罹患細菌性肺炎主要使用抗生素治療,但出現抗藥性即代表可能無法再使用一般抗生素作為治療肺炎的武器,後果相當嚴重」。為了避免出現無藥可醫情形,除了正確使用抗生素,施打疫苗也能減少感染與重症。

曹玉婷說,若因感染而住院,不僅須增加醫藥支出費用,出院後的恢復療養,也可能對一般家庭造成更大的經濟負擔。 自費施打疫苗族群增 降低群體風險

曹玉婷臨床觀察,近期18至50歲自費施打人數比過去多,除了本身是高危險族群,大多是有健康意識的年輕人以及高危險族群的家人與照顧者。曹玉婷說:「健康的肺炎鏈球菌帶菌者,可能會將細菌傳染給身邊抵抗力低的族群,因此,自費施打疫苗除了能自我保護,也能降低身邊高風險族群感染與住院風險」。

肺炎鏈球菌高危險群如下5:

 

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 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含括愛滋病毒感染者) 植入人工耳 慢性疾病:慢性腎病變、慢性心臟疾病、慢性肺臟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與肝硬化患者、酒癮、菸癮者等 腦脊髓液滲漏 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或器官移植者

肺炎鏈球菌疫苗錯誤迷思 醫:不打疫苗更危險

根據遠見民意研究調查指出,民眾最希望了解疫苗的安全性 21,顯示民眾對於副作用的擔憂。曹玉婷說明,肺炎鏈球菌疫苗是不活化疫苗,已施打多年,是發展成熟的疫苗,副作用較少;以實際臨床觀察而言,大部分的副作用是注射部位疼痛、紅腫,一般於接種2天內恢復,發燒、倦怠等嚴重副作用則極少發生 13;比起上述的副作用,曹玉婷提醒:「不打疫苗帶來的後果嚴重,可能導致嚴重肺炎,而肺炎更長居國人十大死因中的第3名4」。 肺炎鏈球菌疫苗怎麼選?

目前台灣有結合型疫苗(PCV)與多醣體疫苗(PPV)疫苗可施打,結合型疫苗有兩種,13價(PCV13)與15價(PCV15);多醣體疫苗則有23價(PPV23)可選17。曹玉婷說:「不同的價數表示涵蓋不同數量的血清型,但不一定是愈多愈好,還要考量保護年限與適應症」。結合型疫苗(PCV)有免疫記憶的效果,疫苗保護力約5-10年14,2歲以下幼童族群僅能施打結合型疫苗5。此外,根據疾管署建議,未接種過者可先接種PCV13,間隔至少8週再接種PPV23,而已接種PPV23疫苗者,隔年可再接種PCV13疫苗5。

結合型肺炎鏈球疫苗5, 14

不活化疫苗 具有免疫記憶 疫苗保護力5-10年 適用出生滿6周以上 現有兩種可選,分別包含13種(PCV13)與15種(PCV15)血清型 多醣體肺炎鏈球疫苗15

不活化疫苗 包含23種(PPV23)血清型 適用2歲以上

肺炎鏈球菌疫苗是穩定且安全劑型,然而,與其他疫苗一樣,若有正在發燒、急性感染5以及孕婦22等,或曾對施打疫苗有過敏反應者,仍不建議施打5。接種疫苗是有效預防肺炎鏈球菌的方式2,此外,在日常生活勤洗手、戴口罩、維持良好衛生習慣,亦能避免肺炎鏈球菌的威脅16。

本衛教文章由台灣輝瑞協助刊登(PP-PRV-TWN-0107-202311)

肺動脈高壓嚴重恐致命!肺動脈高壓的原因、症狀、分級、治療

肺動脈高壓嚴重恐致命!肺動脈高壓的原因、症狀、分級、治療

運動會喘是人體的正常反應,但若走路就會喘或莫名喘不過氣來,甚至出現腳水腫、腹水等症狀,就有可能是肺動脈高壓;若未及時治療,嚴重時可能心臟衰竭喪命。

究竟肺動脈高壓是什麼?有那些症狀?又該如何治療?《Hello健康》帶您一次了解。

什麼是肺動脈高壓?

肺部是全身血液進行氣體交換的器官,血液將過多的二氧化碳經由肺部排除,再藉由吸入新鮮氧氣,進入血液中,完成循環。

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意即肺動脈的壓力過高,肺部血管結構改變,使得通往肺部的血流阻力變高,肺循環壓力也隨之升高,導致心臟必須更費力跳動,才能將血液輸送至全身。當肺動脈壓力越來越高,心臟的負荷也會更加沉重,長期下來將導致右心室肥大,最後因心臟衰竭而死亡。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指出,當肺動脈的休息狀態高於25mmHg,或是運動時高於30mmHg,就是肺動脈高壓。肺動脈高壓可以分為下列2種:

原發性肺高壓(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發生原因不明,機率為百萬分之二,屬於罕見疾病的一種。 次發性肺高壓(PAH related to other disease):由疾病引發的肺動脈高壓,如結締組織疾病(硬皮症、紅斑性狼瘡)、先天性心臟病、藥物,尤其以結締組織所併發的肺動脈高壓最為嚴重,通常等到診斷出來時已經為時已晚。

肺動脈高壓嚴重恐致命!肺動脈高壓的原因、症狀、分級、治療

肺動脈高壓常見症狀

肺動脈高壓初期不易診斷,症狀不具特異性,很容易與其他心血管疾病混淆。肺動脈高壓的症狀包括下列: 喘不過氣、呼吸困難:活動後會感到上氣不接下氣。 慢性疲倦:非典型症狀,病患常感到很疲倦、時常睡不飽,做任何事情都費力。 暈厥、頭暈:爬樓梯、站立會有此情況。 下肢水腫:按壓小腿會出現凹陷。 咳嗽:多為乾咳,有時會出現血絲。 肺動脈高壓的分級

另外,世界衛生組織也制定了肺動脈高壓的分級:

第一級: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感到任何不適。 第二級:稍微活動身體時會造成呼吸困難、疲勞、胸痛。 第三級:病人的日常生活受到多處限制,稍微活動便會感到呼吸困難、疲勞,甚至幾乎暈厥。 第四級:病患已經無法負荷日常活動,已經有明顯的右心衰竭現象。

肺動脈高壓的症狀難以診斷,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從發現症狀到確診肺動脈高壓,平均需要2年,大部分病患都是在末期才被診斷出來,因此治療效果常不如預期。

肺動脈高壓嚴重恐致命!肺動脈高壓的原因、症狀、分級、治療 3種藥物治療肺動脈高壓

過去,肺動脈高壓曾是相當棘手的病症,不過,近20多年研究推進之下,肺動脈高壓治療已經有顯著改變,透過下列方式,可以治療肺動脈高壓: 藥物治療:

藥物可以分為下列3種,醫師會評估病患狀況並給予不同的藥物治療:

內皮素受體拮抗劑(Endothelin receptor antangonist):可以防止心血管緊縮,副作用易導致下肢水腫、影響肝功能。 第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PDE5 inhibitors):讓肺部血管擴張,副作用為頭痛、拉肚子、畏光、視力模糊。 前列腺環素(Prostacyclin derivatives):將血管擴張並抑制血小板凝固,副作用容易產生咳嗽、臉紅、下顎痠痛。 肺臟移植手術:

為治療肺動脈高壓的最後防線,當藥物已經無法減緩病患症狀,或是在服用藥物期間,出現心肺功能下降問題,可請醫師評估後再進行肺臟移植手術。

醫師呼籲,若民眾出現疲倦、容易喘氣等症狀,千萬別忽略,盡早就醫診斷及治療,病患也能恢復正常生活。

感冒可以運動嗎?身體有3狀況最好別運動、多休息

感冒可以運動嗎?身體有3狀況最好別運動、多休息

感冒可以運動嗎?運動會不會讓感冒更嚴重或更快好?《Hello健康》為您解說在哪些情況下下,感冒可以繼續運動;哪些情況則應該好好休息、多調養。

感冒可以運動嗎?

適度運動、流汗可促進新陳代謝,不過如果感冒、生病,那須依身體狀況、病情來決定是否可以運動,以及運動的強度。

若身體十分不適仍從事激烈運動,可能使身體復原得更慢;此時,若暫停運動並休息幾天,反而更能幫助身體抵抗病菌威脅,更快復原。

若您只有一般常見的感冒症狀,包括鼻塞、頭痛、打噴嚏和輕微咳嗽等,身體狀況良好且體力充足,可以簡單做低強度的運動,例如瑜珈、散步、慢速騎腳踏車或慢跑等。若到健身房運動,請務必在使用器材後用酒精擦拭,避免傳播病菌給下個使用者。 身體有3狀況,感冒別運動、多休息

有些狀況或症狀就真的不適合運動,必須好好休息才好得快,例如流感、肺部感染或其他嚴重疾病,建議有以下3種狀況最好避免運動: 1.發燒

發燒通常是由細菌或病毒感染所致,一般來說,腋溫或額溫達37℃就算發燒,症狀通常是虛弱、脫水、肌肉痠痛和缺乏食慾。

發燒時運動會增加脫水的風險,反而使病情惡化;此外,發燒會減少肌肉的力量和協調性,若運動反而容易受傷。 2.持續咳嗽伴隨多痰

偶爾咳嗽是食道受刺激為了排出異物的正常反應,但若是咳不停的話,就要當心了,可能是呼吸道受感染,如感冒、流感甚至肺炎等。

若持續咳嗽會很難深呼吸,特別是在運動使心率加速時,會容易出現呼吸困難和疲勞的現象;另外,咳嗽若帶有許多痰,可能是受感染或其他原因所致,最好求診治療,且咳嗽是散播流感病菌的主要管道,所以咳嗽嚴重時最好不要去健身房,以免傳染給他人。 3.腸胃型感冒

腸胃炎等腸胃型感冒,是因消化系統遭受病毒侵襲所造成,通常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發燒、胃痙攣和食慾下降等,其中腹瀉和嘔吐會有脫水的危險,使身體更虛弱。

這種情況若再繼續運動,會更容易受傷。而且許多腸胃病的傳染性很強,外出或在健身房運動,都容易傳染給他人。

最後,Hello健康提醒您,凡出現如發燒、嘔吐、腹瀉或咳嗽等症狀,請在家休息,不僅可加速復原,也能減少傳播病菌給別人的機會。

過敏性肺炎是什麼?了解過敏性肺炎原因、種類、症狀及治療

過敏性肺炎是什麼?了解過敏性肺炎原因、種類、症狀及治療

農夫王先生近期經常咳嗽、發燒,原以為只是感冒,看個醫生拿藥就會好,但後來症狀不但沒有好轉,甚至還呼吸困難與發紺。家人帶他就醫後才發現,王先生罹患「過敏性肺炎」。

究竟什麼原因會引發過敏性肺炎?過敏性肺炎有哪些症狀?如何治療過敏性肺炎?《Hello健康》為你一次解惑!

什麼是過敏性肺炎?

過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又稱作外因性過敏性肺泡炎(Extrinsic allergic alveolitis)是一種肺實質的免疫介質發炎性疾病,主要是患者長期吸入有機塵(如細菌、黴菌、阿米巴、動物蛋白及低分子量化學物質等)所致。(推薦閱讀:10大死因第3名!肺炎遭細菌入侵恐引肺膿瘍:細菌性肺炎原因、症狀與治療) 過敏性肺炎原因有這些

過敏性肺炎通常是由於患者反覆吸入致病原所引起的。常見於以下幾種原因:

農夫肺:如吸入發霉稻草、堆肥、發霉的麥粒 香菇工人肺症:如吸入香菇培養床的堆肥 木工肺症:長期吸入橡木、香柏木、桃花木、松樹的木屑或針縱樹木漿 清潔劑工人肺症:長期吸入清潔劑的化學成分

另外,其他原因亦包含生活中常會遇到的;例如浴室天花板上因潮濕而產生的黴菌,乾草、樹葉,牆壁上受感染的木屑灰塵,受污染的地下室污水等,皆可能因此引發過敏性肺炎。

引發過敏性肺炎3條件

一般而言,人體被誘發過敏性肺炎的情況,至少需符合以下3大條件: 反覆暴露有機塵抗原,且微粒直徑大小應小於6微米(μm) 患者對此抗原產生過敏反應 病患對此免疫性肺傷害具有易感受性

過敏性肺炎的種類與常見症狀

根據吸入物的性質、濃度、頻率與暴露時間等因素,可將過敏性肺炎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3種類型:

急性過敏性肺炎:主要是因患者於短時間內接觸高濃度致病原所引起,通常會在4~8小時後出現發高燒、畏寒、疲倦、肌肉痠痛、咳嗽和呼吸困難,但症狀多會在停止接觸致病原後的1天內緩解。(你也想知道:肺炎是重感冒?5大肺炎迷思別再亂傳) 亞急性過敏性肺炎:長期受較低劑量的致病原造成,咳嗽與呼吸困難恐持續數日至數周,若遲遲未治療,還可能導致缺氧發紺,需立即住院治療。 慢性過敏性肺炎:當急性與亞急性反覆發作,即可能出現漸進性咳嗽、運動性呼吸困難、疲倦、體重減輕等症狀,並持續數月至數年,嚴重還可能導致肺纖維化或呼吸衰竭。 如何診斷過敏性肺炎?

若出現上述症狀,請盡快至醫院就診,醫師一開始可能會先詢問是否有相關病史或職業史,再為患者進行胸部X光、肺功能檢查、抽血檢查: 胸部X光:透過輻射線透射人體成像,便可判斷患者的肺部是否有瀰漫性浸潤、結節浸潤、瀰漫性網狀結節浸潤等狀況。 肺功能檢查:透過肺功能測試、支氣管激發試驗、支氣管擴張試驗等肺功能檢查,可測量患者目前的肺活量與肺容積,以確認病患肺功能受損程度。 抽血檢查:血液中若紅血球沉降速率(ESR)、RA、C反應性蛋白(CRP)、乳酸脫氫酶(LDH)、專一性免疫球蛋白(IgG)等抗體是否增加,如有增加便可能罹患過敏性肺炎。

過敏性肺炎是什麼?了解過敏性肺炎原因、種類、症狀及治療 過敏性肺炎治療以服用類固醇為主

醫師大多會依照過敏性肺炎患者的病況,開立不同劑量的類固醇口服藥物,以抑制患者體內的過敏反應,而多數的患者都能透過服用類固醇,在短期內得到改善。

然而,若想要有效根治過敏性肺炎,最重要的方法便為及早就醫檢查,找出致病原,並藉由環境通氣設備的改善、使用適當的呼吸道防護具、清潔家裡或工作環境,並將用品保持乾燥等方法,便能避免在工作或居家環境中,吸入過多致病原,防止過敏性肺炎再度復發。(同場加映:新冠肺炎傳播靠空氣!病毒傳播途徑、停留時間一次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