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顯示,台灣65歲以上老人當中,有輕微認知障礙的人口佔18.01%,而初期至晚期失智症的人口則佔7.64%。
儘管失智症無法根治,但仍可及早至各大醫院接受治療,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患者及家屬的生活品質。
究竟失智症有哪些症狀?可透過哪些方法治療失智症?就讓《Hello健康》為你一次解惑!
判斷力下降、情緒變化大都是失智症常見症狀
失智症好發於65歲以上的老人,僅有少數人會在30~50歲罹患「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可能出現記憶力喪失、判斷力下降、語言能力下降、變得不愛社交、情緒起伏大等症狀。
當失智症進入中、晚期,症狀則會加重,嚴重影響患者及其親屬的日常生活。(推薦閱讀:睡多不一定好?多於9小時反更易失智,快跟著4方法預防失智症)
如何診斷失智症?詢問病史、評估心智功能
若發現家中的長者有上述症狀時,可盡快至各大醫院的神經內科或精神科就診。醫師會透過以下2種方式診斷患者有無罹患失智症,並進一步失智症的種類及病程: 詢問求診者病史、發病過程:醫師會詢問患者是何時開始出現症狀、出現哪些症狀、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情形、是否有服用藥物、酗酒或接觸有毒物質等問題,並進行詳細的身體及神經學檢查。 進行心智評估:醫師除了會仔細詢問患者的病史與發病過程外,也會搭配簡易智能測試(MMSE)、臨床失智症評估量表(CDR)、阿茲海默症評估量表(ADAS Cog)等工具,為病患進行心智評估,檢測患者的心智狀態,包括記憶與學習功能、注意力、語言功能、社交認知功能等。
失智症2大治療方法: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
目前針對失智症的藥物並沒有辦法阻止或恢復已經受損的大腦細胞,但能改善患者的症狀並延緩病情惡化。
失智症患者會經由醫師的專業診斷,開立適合的藥物搭配非藥物治療(如認知訓練、懷舊治療),以維持患者的生活自主能力及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負擔。 藥物治療
根據不同失智症的種類,醫師可能會採取相對應的治療方法,以下將分別為大家介紹: 1. 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目前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藥物多以膽鹼酶抑制劑及NMDA受體拮抗劑為主,用於減緩患者心智功能退化的速度。
若患者有合併幻覺、妄想、憂鬱等症狀時,醫師則會開立相應的藥物進行改善: 膽鹼酶抑制劑: 例如愛憶欣、憶思能、利憶靈等藥物, 主要可用來治療輕至中度的阿茲海默症,但可能會造成噁心、腹瀉、厭食、頭痛、嘔吐等副作用,而此成分藥劑也有貼片的形式,如憶思能穿皮貼片,可提供患者另一種治療的選擇。 NMDA受體拮抗劑:憶必佳、威智等藥物對於中重度阿茲海默症較為有效,主要副作用包括頭昏、頭痛、疲倦、便祕等。 抗精神病藥物:當患者有幻覺、妄想、攻擊、敵意和不合作等症狀,醫師可能會開立抗精神病藥物, 如思樂康、理思必妥等,服用後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有嗜睡、便祕、血壓降低、顫抖、身體或四肢僵硬等。 抗憂鬱劑:患者若有憂鬱、煩躁、睡眠障礙等症狀,可使用抗憂鬱劑來治療,百憂解、樂復得、美舒鬱等,服用後可能會出現頭痛、噁心、頭暈、平衡感差等副作用。(延伸閱讀:憂鬱症簡介:不是不知足!超過三億人受它所擾)
2. 路易氏體失智症
路易氏體失智症屬於第2常見的失智症種類,除了會像阿茲海默症一樣,出現認知功能上的障礙外,患者還可能出現動作變慢、肢體僵硬、顫抖等類似帕金森氏症的症狀。
在治療路易氏體失智症時,醫師通常會使用膽鹼酶抑制劑,減緩患者心智功能退化,並開立治療帕金森氏症的藥物給病患,改善肢體顫抖等動作障礙,但此類藥物可能會引發精神不穩等副作用。
此外,若路易氏體失智症患者有精神相關疾病,醫師也會採用抗精神病藥物,來改善患者憂鬱、睡眠障礙等症狀,但可能會造成其動作障礙等症狀加重。 3. 血管性失智症
血管性失智症治療重點為降低大腦受損之風險,以預防腦中風及慢性腦血管病變,所以醫師主要會針對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易致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因子進行治療。 4. 其他因素所致之失智症
如缺乏維生素B12、甲狀腺功能低下、腦部腫瘤皆可能導致失智症發生,透過藥物或手術根除致病原因後,患者的失智症狀有機會獲得治癒。
非藥物治療
除藥物治療之外,藉由認知訓練、懷舊治療、音樂治療、藝術療法等非藥物的治療方法,也可幫助患者穩定情緒,提升認知能力。以下介紹4種失智症的非藥物療法: 1. 認知訓練
認知功能障礙為失智症的主要症狀,在藥物治療之餘,醫師也會建議患者運用輔助教具、日常生活器具或其他自製器材,結合感官刺激、現實導向的活動,讓失智症患者動動腦、減緩其認知功能退化。 2. 懷舊治療
懷舊治療主要可藉由患者對過去事物及經驗的回想及分享,增進患者語言表達與人際互動的能力,以刺激大腦,並改善憂鬱或焦慮等情緒,延緩失智症病情發展。
3. 藝術治療
藝術治療是透過繪畫、拼貼、雕塑等方法,與失智症者進行互動,提供他們豐富的感官刺激及自我表達機會。
在治療的過程中,成員之間不僅能形成良好的人際互動,還可藉由讓患者口頭分享其作品,促進其語言表達能力,並從中獲得成就感,提升參與動機,進而幫助患者保持正向情緒及提升社交意願,減緩語言及認知功能退化。 4. 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是運用音樂本身做媒介來改善患者情緒、促進語言溝通,達到延緩失智惡化的治療方式。
音樂治療師會設計音樂活動,提供失智症病患刺激與活動,並藉由樂器的使用、歌詞解說等方法提供患者正向刺激,延緩其認知功能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