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糖尿病需戒甜食控血糖?常見的糖尿病的迷思

罹患糖尿病需戒甜食控血糖?常見的糖尿病的迷思

糖尿病是國人位居十大死因之一,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病友,併發症更可能發生在全身各部位,許多糖友的生活非常不便。《Hello健康》整理了國人常見的糖尿病迷思,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同場加映:糖尿病盛行:為何台灣糖尿病人口持續增加?)

迷思1:瘦的人不會罹患糖尿病?

錯!體重與糖尿病沒有絕對的關係。第一型糖尿病多半是因為遺傳所造成的,身材不一定是胖胖的,而第二型糖尿病雖然與肥胖有很大的關聯,但即使沒有過重,但飲食不正常還是可能得到第二型糖尿病。

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預防醫學教授梅賽德斯.卡內森(Mercedes Carnethon)表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中,有 1/8 的人體重正常,而這群人很可能是第 1.5 型糖尿病的患者。體態標準卻罹患糖尿病的患者,通常和基因和生活方式有關。(延伸閱讀:第二型糖尿病原因有哪些?了解4種原因控制病情

迷思2:只要不吃甜食和碳水化合物就能控制糖尿病、不用吃藥?

錯!吃藥的目的是為了矯正血糖代謝的異常,改善胰島素的功能,是幫手不是敵人。不過即便有接受藥物治療,糖尿病患者也應該要注意飲食,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原則為「固定時間吃、吃固定的量」,暴飲暴食或飲食不均衡都會造成血壓波動。(推薦閱讀:糖尿病血糖控制靠飲食!5個控糖撇步遠離糖尿病

若是仍屬於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仍可透過從生活、飲食、運動等各方面,養成良好的習慣來避免惡化。但若已經確診糖尿病,除應控制甜食或是澱粉類食物的攝取外,仍必須搭配藥物治療來控制糖尿病,以確保患者的病情不再加重。(延伸閱讀:持續運動超重要!第一型糖尿病必知)

迷思3:有糖尿病就必須完全戒除甜食?

錯!糖尿病患者其實並不是不能吃甜食,關鍵是要如何吃,才不會在進食後讓血糖驟升或是過高。除了大家首先會想到的,精緻的小蛋糕或是包裝零食等甜食,天然的水果也必須要小心,許多水果的糖份都很高,例如釋迦、龍眼。(推薦閱讀:糖尿病可以吃零食嗎?想吃糖先了解這些事

糖尿病患者並非所有水果都不能吃,而是要挑選低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簡稱 GI)的水果,例如芭樂、番茄等。不過也別因為這些水果的 GI 值和含糖量低,就吃得忘記控制份量。無論是含糖量高或低的水果,只要吃下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同,最終都會造成相同影響。

以下各份量的水果,皆約含 15 克的碳水化合物: 1 / 2 中型香蕉 3 / 4 杯藍莓 1 又 1 / 4 杯草莓 1 杯切塊的哈密瓜

罹患糖尿病需戒甜食控血糖?常見的糖尿病的迷思(同場加映:第二型糖尿病別怕吃水果!6種低GI水果這樣吃)

迷思4:糖尿病患用藥治療最終會走向洗腎?

不會!多數需要洗腎的糖尿病患者,反而都是因為沒遵照醫囑服藥,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最後需要施打胰島素治療,而到這個情況通常腎臟都已經出現不可逆轉的損傷,才需要透過洗腎來維持腎臟機能運作,而這也是許多人認為施打胰島素要洗腎迷思的主因。

根據健保署的資料,有3成洗腎病患是因糖尿病腎臟病變所引起。其實許多大型研究皆證實,長期穩定服藥有預防或減緩腎病變的效果。醫師也一定會定期追蹤患者的腎功能,並依此調整藥量。

此外,患者也應養成良好的生活和用藥習慣來預防腎臟病變,包括控制血糖、定期驗尿,並且嚴格管理血壓和血糖,才能減緩糖尿病腎病變的惡化與發展速度。一旦出現腎臟病變的問題,就應與醫師討論調整飲食和藥物的治療方式。

迷思5:增加胰島素用量代表糖尿病狀況更糟?

錯!出現併發症才是變嚴重了!通常病患會需要增加胰島素使用量的情況有2種,其一是患者有胰島素阻抗的情況,也就是對胰島素的反應不敏感,因此需要增加用量。其二是因為體重增加;內臟脂肪組織增加會增加胰島素阻抗的機率。(延伸閱讀:肥胖不是病但很要命!代謝症候群 5 點檢查與預防

不過因胰島素本身會促使脂肪合成,所以使用胰島素的患者會隨著使用時間漸漸增胖,導致原來使用之胰島素劑量不足而需增加注射量。為了避免此種惡性循環產生,糖尿病患者應藉由運動與飲食控制等方式將體重維持在理想範圍內。只要糖尿病患未出現神經或其他併發症,並定期回診追蹤,胰島素用量增加並不代表糖尿病惡化。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