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以吃零食嗎?想吃糖先了解這些事

糖尿病可以吃零食嗎?想吃糖先了解這些事

罹患糖尿病(Diabetes)不代表你這輩子都不能吃糖了,只要血糖控制良好,糖尿病患者想吃少量的零食,其實是沒問題的,而且也不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本文將介紹關於糖的知識,並告訴糖尿病患者,想吃各種零食或是甜食時該怎麼攝取糖份才能滿足口腹之慾又健康。

零食的糖導致糖尿病?原因沒這麼單純

多數人認為,吃糖是導致糖尿病的元凶,實際上吃糖和罹患第一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並沒有直接關聯。

至於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除了家族容易遺傳外,重要的致病因子是肥胖和體重過重,攝取過量的糖分是導致體重增加的其中1個潛在因素,因此我們不能直接說吃糖導致糖尿病,但這兩者確實有相對的關係。

如果常不忌口、吃下甜食後驟升的血糖,會導致胰島素逐漸出現敏感度下降,產生胰島素阻抗,更提升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推薦閱讀:罹患糖尿病需戒甜食控血糖?常見的糖尿病的迷思

若你已經是糖尿病患者,吃糖的確會立即提高你的血糖濃度,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後果。因此想吃零食、甜食之前,建議還是要諮詢醫師,因為如果控制得宜,仍然可以在血糖穩定狀況下攝取少量的糖解饞。

糖尿病可以吃零食嗎?想吃糖先了解這些事 各種食物看不見的糖

如果你想吃甜食或可能造成血糖升高的任何食物,要學著了解食物的營養成分標籤,上面會列出添加的糖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可以藉著營養標示內容,來選擇不會威脅自己健康的甜食: 糖

糖大致上有白糖、黑糖、天然原糖(Raw sugar,又稱生糖、粗糖)、蔗糖、玉米糖(Corn sugar)、椰糖(Coconut sugar)、棕梠糖(Palm sugar)、蜂蜜、糖漿;而日常生活中的菜餚,時常也會加入糖,建議民眾要多注意。(延伸閱讀:糖尿病外食技巧與選擇:糖友做筆記並慎選餐廳) 碳水化合物

大致上包括了糖和澱粉,攝取碳水化合物後身體會將其分解為葡萄糖,進入血液就導致血糖升高,而碳水化合物除了糖類,也普遍存在於澱粉類食物,如白飯、麵條、年糕、羹湯勾芡類、麵包、餅乾、豆子、馬鈴薯、地瓜、玉米、水果、果汁、蛋糕、餅乾等。(推薦閱讀:澱粉、碳水化合物這樣吃 控血糖5招遠離肥胖和糖尿病) 糖尿病該怎麼吃糖?

建議糖尿病患者只在特殊日子享用少量的甜食,如出去玩、參加喜宴,和過年過節時,並時時注意食物中隱藏的糖份。這些場合會有的食物,很多都含有大量的糖,一定要加以注意並克制地吃,建議心裡要有個預設值才不會吃下過多的糖。

大部分時間可以避開含糖飲料、沾醬類、口味重的菜餚,或是淺嘗即可,如此才能留有空間給想吃的甜食;提醒有使用胰島素和服藥的糖尿病患,應時常注意自己的血糖值,特別是直接攝取糖份會快速提升血糖。

糖友想吃甜食時,應盡量找多人分享,避免1個人吃下1整份,可以減少1次攝取過量的糖份;如果只有自己1個人時,還是要克制自己不要看到就買、或看到就想吃。

如果真的忍不住想吃零食解饞,還有一個替代方法是使用低熱量的甜味劑或代糖,一般建議使用赤藻糖醇等天然的代糖,不過請記得控制添加量;另外有些研究顯示代糖(如蔗糖素)會降低胰島素敏感度,但實際影響仍待更長期和更深入的研究。在日常飲食當中,仍然建議糖尿病友應均衡攝取各種營養、減少糖份的攝取。(推薦閱讀:糖尿病飲食計畫!3方法教你規劃糖尿病菜單

糖尿病飲食只能與美食絕緣嗎?只要拿捏份量就沒問題!

糖尿病飲食只能與美食絕緣嗎?只要拿捏份量就沒問題!

若罹患了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最大的不便就是得好好控制飲食。美食當前卻不能隨心所欲地大吃,這種感覺的確需要心境的轉變與取用食物的技巧來克服。不過糖尿病患者只能少油、少鹽又不能吃零食嗎?

今天要打破的迷思是「糖尿病很多食物不能吃」,當然要怎麼挑選食物都需要營養師的指示,把你的困擾告訴營養師,讓營養師教你如何分配飲食,你也能吃得自在又樂趣,《Hello健康》今天為各位糖友們解釋日常飲食要怎麼吃才能降血糖又維持肌肉量。 糖尿病飲食要少油是迷思

糖尿病患者不是不能吃美食,而是份量需要控制,即便是甜食只要淺嚐即止,懂得運用「加1減1平衡法」,加了1樣就要減去另1樣的總量管制原則,或是使用餐食胰島素調整技巧來對應食物分量的多寡,飲食選擇是可以很有彈性的。

正確的飲食建議不是一味地減少油脂,而是看個人的身體情況去做調整,攝取適量及有益健康的油脂。對於肥胖的糖尿病患來說,的確應優先減少食物中熱量最高的過多油脂,把油脂減少,可以最有效地減少熱量攝取。

此外,有糖尿病的人常合併高脂血症,減少飽和脂肪與膽固醇的攝取,也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延伸閱讀:預防心血管疾病!4大飲食原則保護心臟)

除了烹調用油外,肉類食物與加工食品,例如麵包、糕點、冰淇淋、素食加工製品(如素肉)等都含有油脂,甚至牛奶類也含有脂肪,為了達到減輕體重的目標,這些藏在食物中的脂肪,都要注意攝取的總分量。不吃油炸食物、少吃加工食品、降低肉類食物比例,都是減少脂肪攝取的有效方法。

糖尿病飲食只能與美食絕緣嗎?只要拿捏份量就沒問題!

無論胖瘦,健康的飲食應該要提供身體適量的油脂,如果都不攝取油脂,會造成營養不均衡與體重減輕過多。由於一整天的熱量主要來自醣類、蛋白質與脂肪這三大類營養素,大量減少脂肪的飲食方式,醣類與蛋白質食物的攝取比例反而需要增加。

油脂攝取過少的人,除了肉類吃得少外,青菜也一律用燙的,這樣的飲食方式熱量攝取不足,短時間雖然可以降低體重,但長期會營養不均衡,肌肉消瘦無力,反而多了另一個健康問題。(推薦閱讀:燙青菜怕營養流失?這4種適合生吃、7種煮過更營養)

少油飲食容易缺少飽足感,所以醣類食物分量往往難以有效下降,因為關鍵的主食分量並沒有控制,加上容易飢餓,可能還沒到下一餐的時間肚子就餓了,會忍不住再吃點心,導致血糖與體重都未能順利降低。(推薦閱讀:吃籽超營養!4種堅果種子營養功效介紹)

營養攝取不足造成體重減輕和肌肉量減少

過去糖友們常被告誡少油、少鹽、少糖、少量多餐等飲食限制,有些人會覺得很難做到,索性就放縱自己;有人自律甚嚴,什麼都不敢吃,雖然血糖確實改善了,但在營養攝取不足的情況下,造成體重不正常的減輕與肌肉量的減少。

糖尿病飲食只能與美食絕緣嗎?只要拿捏份量就沒問題!

在計算一天吃進去多少油脂時,不只是烹飪用油,我們所吃的肉類食物皆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堅果類則含有豐富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麵包、餅乾、沾醬、沙拉醬等製品,也含有脂肪。要真的去計算攝食的油脂比例事實上不太可能,所以也就不必去追求所謂的黃金比例用油,較務實的做法如下:

1. 有三酸甘油酯過高問題者:應完全以高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品為家庭烹飪用油。

2. 三酸甘油酯正常者:可以準備2種用油交替使用,但仍以高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品為主,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品為輔,完全不吃肉的人,也建議這種用油法。

3. 以蔬食為主或完全素食者:其實也不用擔心身體飽和脂肪會有不足的問題,因為蛋或奶類皆含有飽和脂肪,黃豆中也含少量飽和脂肪。(推薦閱讀:高纖血糖穩!糖尿病喝豆漿連豆渣一起喝)

堅果類已經被營養界列入每日必吃的推薦食物,每天一小把綜合堅果,也提供不少油脂,平日用油量謹慎控制者,可以放心吃;若用油量多或是肉食偏多者,就鼓勵少用一些油,用堅果類來替代。(推薦閱讀:糖尿病控血糖這樣食堅果!2種控糖料理自己動手做

罹患糖尿病需戒甜食控血糖?常見的糖尿病的迷思

罹患糖尿病需戒甜食控血糖?常見的糖尿病的迷思

糖尿病是國人位居十大死因之一,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病友,併發症更可能發生在全身各部位,許多糖友的生活非常不便。《Hello健康》整理了國人常見的糖尿病迷思,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同場加映:糖尿病盛行:為何台灣糖尿病人口持續增加?)

迷思1:瘦的人不會罹患糖尿病?

錯!體重與糖尿病沒有絕對的關係。第一型糖尿病多半是因為遺傳所造成的,身材不一定是胖胖的,而第二型糖尿病雖然與肥胖有很大的關聯,但即使沒有過重,但飲食不正常還是可能得到第二型糖尿病。

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預防醫學教授梅賽德斯.卡內森(Mercedes Carnethon)表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中,有 1/8 的人體重正常,而這群人很可能是第 1.5 型糖尿病的患者。體態標準卻罹患糖尿病的患者,通常和基因和生活方式有關。(延伸閱讀:第二型糖尿病原因有哪些?了解4種原因控制病情

迷思2:只要不吃甜食和碳水化合物就能控制糖尿病、不用吃藥?

錯!吃藥的目的是為了矯正血糖代謝的異常,改善胰島素的功能,是幫手不是敵人。不過即便有接受藥物治療,糖尿病患者也應該要注意飲食,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原則為「固定時間吃、吃固定的量」,暴飲暴食或飲食不均衡都會造成血壓波動。(推薦閱讀:糖尿病血糖控制靠飲食!5個控糖撇步遠離糖尿病

若是仍屬於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仍可透過從生活、飲食、運動等各方面,養成良好的習慣來避免惡化。但若已經確診糖尿病,除應控制甜食或是澱粉類食物的攝取外,仍必須搭配藥物治療來控制糖尿病,以確保患者的病情不再加重。(延伸閱讀:持續運動超重要!第一型糖尿病必知)

迷思3:有糖尿病就必須完全戒除甜食?

錯!糖尿病患者其實並不是不能吃甜食,關鍵是要如何吃,才不會在進食後讓血糖驟升或是過高。除了大家首先會想到的,精緻的小蛋糕或是包裝零食等甜食,天然的水果也必須要小心,許多水果的糖份都很高,例如釋迦、龍眼。(推薦閱讀:糖尿病可以吃零食嗎?想吃糖先了解這些事

糖尿病患者並非所有水果都不能吃,而是要挑選低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簡稱 GI)的水果,例如芭樂、番茄等。不過也別因為這些水果的 GI 值和含糖量低,就吃得忘記控制份量。無論是含糖量高或低的水果,只要吃下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同,最終都會造成相同影響。

以下各份量的水果,皆約含 15 克的碳水化合物: 1 / 2 中型香蕉 3 / 4 杯藍莓 1 又 1 / 4 杯草莓 1 杯切塊的哈密瓜

罹患糖尿病需戒甜食控血糖?常見的糖尿病的迷思(同場加映:第二型糖尿病別怕吃水果!6種低GI水果這樣吃)

迷思4:糖尿病患用藥治療最終會走向洗腎?

不會!多數需要洗腎的糖尿病患者,反而都是因為沒遵照醫囑服藥,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最後需要施打胰島素治療,而到這個情況通常腎臟都已經出現不可逆轉的損傷,才需要透過洗腎來維持腎臟機能運作,而這也是許多人認為施打胰島素要洗腎迷思的主因。

根據健保署的資料,有3成洗腎病患是因糖尿病腎臟病變所引起。其實許多大型研究皆證實,長期穩定服藥有預防或減緩腎病變的效果。醫師也一定會定期追蹤患者的腎功能,並依此調整藥量。

此外,患者也應養成良好的生活和用藥習慣來預防腎臟病變,包括控制血糖、定期驗尿,並且嚴格管理血壓和血糖,才能減緩糖尿病腎病變的惡化與發展速度。一旦出現腎臟病變的問題,就應與醫師討論調整飲食和藥物的治療方式。

迷思5:增加胰島素用量代表糖尿病狀況更糟?

錯!出現併發症才是變嚴重了!通常病患會需要增加胰島素使用量的情況有2種,其一是患者有胰島素阻抗的情況,也就是對胰島素的反應不敏感,因此需要增加用量。其二是因為體重增加;內臟脂肪組織增加會增加胰島素阻抗的機率。(延伸閱讀:肥胖不是病但很要命!代謝症候群 5 點檢查與預防

不過因胰島素本身會促使脂肪合成,所以使用胰島素的患者會隨著使用時間漸漸增胖,導致原來使用之胰島素劑量不足而需增加注射量。為了避免此種惡性循環產生,糖尿病患者應藉由運動與飲食控制等方式將體重維持在理想範圍內。只要糖尿病患未出現神經或其他併發症,並定期回診追蹤,胰島素用量增加並不代表糖尿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