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上菜|新竹 台中 活動花絮&觀眾提問

醫師上菜|新竹 台中 活動花絮&觀眾提問

醫師上菜新竹與台中場的活動已經圓滿結束囉!相信大家經過沈明忠醫師與林邵臻醫師對於功能醫學的專業解說,以及張益堯營養師的健康料理製作,對於營養健康的養生觀念又更上一層樓了吧!

當然,聽了專家們的分享後,有些熱情又好學的觀眾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以下將簡單整理並附上現場的活動照片,再次感謝大家的踴躍報名與積極參與喔!

醫師上菜|新竹 台中 活動花絮&觀眾提問

Q1 請問醫師,如果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偏高,要用什麼樣的飲食方式改善?

醫師回答:

三酸甘油脂偏高通常都是吃出來的,像是吃太多西點、蛋糕、麵包、喝酒,甚至是水果吃太多也會。所以如果要改善三酸甘油脂過高,其實只要以吃原型食物為主,避免吃加工食品,通常很快就會降下來了。通常是家族遺傳性的三酸甘油脂過高,三酸甘油脂指數才比較容易破 500。(推薦閱讀:預防心血管疾病!4 大飲食原則保護心臟)

假如是低密度膽固醇太高,除了飲食的影響外,壓力大也是關鍵原因之一,吃太多加工食品與壓力大的生活型態,容易讓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況,使得低密度膽固醇升高,因此原則上也是從排解壓力,減少加工食品的攝取,多吃五色蔬果等方法來改善。

醫師上菜|新竹 台中 活動花絮&觀眾提問 Q2 醫師提到要少吃加工食品,如果常常把麵包當作主食,是不是不太好?

醫師回答:

其實我不太會建議我的病人吃麵包或是麵食類,如果可以的話,還是選擇原型食物例如地瓜。許多麵粉中含有麩質,容易引發麩質過敏的人出現慢性發炎的狀況,所以如果真的要吃麵包,建議選擇有標明無麩質(Gluten free)的商品,或者也可以使用杏仁粉替代傳統麵粉,製作麵包、餅乾等烘焙食品。

醫師上菜|新竹 台中 活動花絮&觀眾提問 Q3 請問營養師,家裡只有三口人的話,有時候煮的東西吃不完,可能會放冷凍,這樣下次再加熱的話,會不會容易有細菌產生?

營養師回答:冷凍當然會比冷藏更方便保存,但是一般還是建議吃多少、煮多少。你可能在網路上看到說隔夜菜的對身體會怎樣怎樣的,其實如果保存得好的話,並不會到那麼嚴重。

另外還要注意,在幫食物重新加熱的時候,應該要讓它重新滾過,因為食物在保存前的冷卻過程中,就已經產生了一些細菌,需要重新煮過殺菌比較安全。當然,這樣會造成二次食物營養流失,所以如果可以的話,還是盡量現煮現吃最好。(延伸閱讀:塑膠餐盒微波有毒?必知3種有毒物質)

醫師上菜|新竹 台中 活動花絮&觀眾提問

醫師上菜|新竹 台中 活動花絮&觀眾提問

醫師上菜|新竹 台中 活動花絮&觀眾提問

更多演講內容請看:

醫師上菜|台北 高雄 活動花絮&觀眾提問

功能醫學懶人包(上)什麼是功能醫學?改善亞健康預防疾病

功能醫學懶人包(下)營養失衡?食物攝取與營養點滴的差別

庫欣氏症恐引起腎功能衰退!不控制高血壓須洗腎

庫欣氏症恐引起腎功能衰退!不控制高血壓須洗腎

陳先生平時不愛服藥控制高血壓,飲食更是經常肆無忌憚地大吃大喝,但近日開始出現猛力咳嗽合併呼吸困難的症狀,送醫抽血檢驗後發現有腎衰竭的現象,近一步檢驗後確診為庫欣氏症。

庫欣氏症讓陳先生的高血壓、腎臟功能持續惡化,所幸治療後已經穩定。究竟庫欣氏症對於腎臟有何種影響?該如何治療才好?趕緊跟著《Hello健康》一起了解庫欣氏症的大小事。

什麼是庫欣氏症

庫欣氏症(Cushing’s syndrome)為腦下垂體腫瘤或是腎上腺腫瘤,造成腦下垂體異常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以及腎上腺異常分釋出過多皮質醇(Cortisol)所導致的疾病。

腎上腺皮質醇有助於穩定血壓、維持免疫系統與心血管正常運作,當體內的這2種荷爾蒙過量時,則會引起庫欣氏症。

庫欣氏症恐引起腎功能衰退!不控制高血壓須洗腎 引發庫欣氏症的2大原因

引起庫欣氏症的原因可分為外因性與內因性2種,如上述所提之腦下垂體腫瘤便是最常見的庫欣氏症內因性成因,其他原因還有: 外因性:

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會引起庫欣氏症,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需服用類固醇藥物,抑制免疫機能以減輕關節炎症狀,因此經常合併庫欣氏症。 內因性: 異位性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症候群:因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遠端轉移,導致皮質醇分泌過多而引發庫欣氏症,常見的癌症包含肺癌與胸腺癌。 腎上腺腫瘤:若腎上腺形成腫瘤,會刺激腎上腺皮質醇分泌過剩,造成難以控制的高血壓、心悸、腎功能異常。(延伸閱讀:確診「腎上腺腫瘤」先別怕、切一邊無大礙!莫名血壓高快就醫)

庫欣氏症恐引起腎功能衰退!不控制高血壓須洗腎 7大庫欣氏症常見症狀

庫欣氏症的症狀因人而異,但多數病患都有以下困擾:

肥胖:體重異常增加,患者可能出現如上背肥胖、月亮臉、水牛肩等外觀變化。 月經異常:腎上腺腫瘤會雄性激素分泌量,造成女性病患月經不規律。 皮膚變薄、出現紫色條紋:長期過量使用皮質類固醇,或因體內皮質醇分泌過剩,且蛋白質有耗損的情形,容易讓皮膚變薄,可輕易看見皮下血管且傷口不易癒合,而患者腹部、大腿內側、手臂會出現深紫色、類似妊娠紋的條紋。 高血壓:過量腎上腺皮質醇也會促使血壓上升,引發難以使用藥物控制的高血壓症狀,提高患者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延伸閱讀:腎不好血壓跟著飆!了解腎臟與心血管疾病關係) 腎功能下降:長期高血壓造成腎絲球內壓力上升,引起腎小動脈的硬化,造成腎功能逐漸衰退,若未妥善控制,最終患者須透過洗腎來維持功腎臟運作。(延伸閱讀:腎功能指數怎麼看?腎功能指數異常,是腎功能不好的警訊) 高血糖:由於腎上腺皮質醇會促進血液中的葡萄糖升高,導致胰島素無法發揮作用,因此患者的糖尿病風險也會上升。 肌肉無力:高濃度皮質醇會抑制骨質形成與質吸收,導致庫欣氏症患者常出現肌肉無力、痠痛與骨質疏鬆等症狀。

如何治療庫欣氏症?

治療庫欣氏症前,醫師會先利用24小時尿液游離皮質醇測定,以及放射線影像檢查來確認腎上腺皮醇在尿液中的排泄量和腦垂體、腎上腺腫瘤種位置後,再以下列方法來治療:

減少類固醇的使用:若庫欣氏症的病患是因類固醇藥物引起,醫師會評估症狀與控制劑量來觀察症狀否有減輕。切記不可自行增加、減少藥物,對藥物劑量有任何疑問時,請記得詢問醫師。(推薦閱讀:類固醇不可怕!合理使用能減少副作用) 手術治療:若病患是因腦下垂體腫瘤、腎上腺腫瘤,或是其餘惡性腫瘤遠端轉移所引起的,醫師會透過手術將腫瘤切除。手術後需要服用皮質醇藥物讓體內維持平衡,等術後恢復穩定時,身體也會慢慢自行分泌腎上腺素,此時醫師也會將藥物的用量減少。 放射治療:若手術無法切除腫瘤時,則會使用放射療法。醫師會採用立體定位放射手術將放射線集中於腫瘤上,因此周圍組織被放射線照到的機率也較小。 藥物治療:當手術、放射線治療無法改善庫欣氏症時,需要使用藥物來抑制皮質醇分泌,常用的藥物如Mitotane。若患者合併第2型糖尿病時,則可以使用Mifepristone,但其無法抑制皮質醇分泌。另外,較新型的Pasireotide藥物則相較其他藥物有更好的效果,目前台灣有欣瘤伏(Signifor)可供使用。

日曬機恐致癌!太陽紫外線對人體的傷害

日曬機恐致癌!太陽紫外線對人體的傷害

夏天來到,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要到海邊衝浪消暑一波,但請不要輕忽了太陽光輻射的危險,它含有光線、紅外線、紫外線、X 射線、伽瑪射線,而約有 8% 太陽輻射是紫外線。隨著臭氧層變得稀薄,也加劇了太陽輻射量和曬傷的風險。

既然這樣,那透過日曬機這種「人工曬黑」的方式獲取維生素 D ,是不是能避免紫外線的傷害呢?這其實是一個迷思,根據以色列衛生署的資料,日曬機所釋放的 UVA(Ultraviolet radiation A)甚至比太陽還要強,不僅會讓皮膚變得粗糙和增加皺紋,還可能導致皮膚癌(Skin cancer)。若皮膚細胞持續因曬傷而遭到破壞,亦會引發細胞突變和疾病,若皮膚上有痣的形狀或顏色出現變化,尤其當它的大小超出了六毫米,請向專業皮膚科醫師洽詢。

以下列出三個夏季太陽的危險性,提醒民眾務必做好防曬作業。(同場加映:皮膚曬傷怎麼辦?前中後期這樣照顧) 1. 脫水

在大熱天,我們的身體會大量排汗,若未攝取足夠的水分,很容易出現體液不平衡的狀況。此外,有嘔吐和腹瀉併發症歷史的患者也會有較高機率發生脫水症狀。為了安全起見,請在運動前就做好補充水分的準備,好確保身體流失的水分能得到正確補足。以下是三種脫水等級,以及其對應的症狀與治療。 輕微脫水:身體失去的水分超過體重的 2%,覺得口渴、臉漲紅、噁心、心跳快速、激動不寧反應、身體機能下降;請小口慢慢地喝水。 中度脫水:身體失去的水分為體重的 3~5%,暈眩、頭痛噁心、嘔吐、呼吸困難、心跳快速、嚴重無力感;可能需要靜脈輸液補充水分。 嚴重脫水:身體失去的水分大於體重的 6%,出現嚴重的視覺和聽覺干擾、幻覺,應給予靜脈點滴,並馬上送急診。(同場加映:小孩熱天脫水不能等~應對和預防措施

2. 熱傷害

太陽輻射造成的傷害其實不只是曬傷而已,它是循序漸進的破壞皮膚細胞過程,就以曬傷為例,通常也要於接觸過多紫外線的四到五小時後,症狀才會一一呈現出來。五個熱傷害種類如下,另外,如果發現曬傷又發燒,請向醫師求助,且它還可能伴隨劇烈疼痛,以及起水泡。 熱衰竭:這是身體因大量排汗流失水分和鈉所做出的反應,症狀有口渴、大量出汗、體溫上升、頭痛、噁心、暈眩、排尿降低、身體無力和煩躁。 熱痙攣:當大量的排汗造成體內水鈉量耗乏,就會導致肌肉痙攣,疼痛部位包括手臂、腹部、腳部,通常發生在勞力工作、出汗量大的人身上。 熱疹:往往起因於汗水悶在衣物底下,導致汗水堵住汗管,引致皮膚搔癢,好發於炎熱又潮濕的環境當中。症狀有丘疹群和小起泡,通常出現於頸部、上半胸部、乳房下方、手肘皺褶與鼠蹊部。 橫紋肌溶解:屬熱傷害及或過度身體訓練導致的病況,可造成肌肉破裂和甚至死亡。當肌肉組織分解後,電解質和蛋白質將釋放到血管裡,引致心律不整和癲癇,損壞腎功能。症狀包括:肌肉痙攣和疼痛、異常深的尿液顏色(像茶或可樂)、身體無力、運動耐力下降,但也有些人沒有任何症狀。 熱暈厥:當一個人站太久,或從坐、躺姿突然起身,亦會有短暫、輕微的暈眩感,影響因素包含身體適應不良及脫水。 中暑:這是最嚴重的熱傷害,且可致命,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簡稱 CDC)的資料,它會導致體溫迅速飆高,造成排汗系統故障,身體無法冷卻下來,於 10~15 分鐘,體溫即可超過 40°C。要注意的症狀有大量出汗、皮膚熱且乾、體溫極高、混淆、口齒不清、癲癇、失去意識。(同場加映:酷夏中暑可致死!症狀與急救5招必知

3. 皮膚癌

此外,長期的紫外線輻射可能會造成皮膚癌的產生,且年齡愈大,其風險就會愈高,畢竟我們每一天都在接觸太陽光,以下舉出三種常見皮膚癌,提醒民眾切勿掉以輕心。

基底細胞癌:常見於遭曬傷的皮膚,可能呈現黑色或粉紅色的凸起物,可長在男人的鬍鬚部位。雖然它通常不會擴散至其他部位,但仍會變大變深,建議及早處理。 鱗狀細胞癌:太陽光輻射、燒傷或皮膚慢性潰瘍皆可引發。在少數病例中,癌細胞會擴散到淋巴結,或其他器官。根據情況,有可能需要透過手術治療。 惡性黑色素瘤:屬罕見但極危險的皮膚癌,它可以發生在皮膚、黑痣、胎痣、眼睛,也可能擴散到腦、肺、肝,或其他器官,並常見於家族遺傳。及早診斷黑色素瘤很重要,癌細胞愈小,擴散的機率就愈低,而最好的方法即是透過手術移除它。(同場加映:是痣還是瘤?黑色素瘤的致癌危機)

水腫不是真胖~但可能隱藏這些疾病

水腫不是真胖~但可能隱藏這些疾病

很多減肥的人因為瘦不下來,認為自己連喝水都會胖,某種程度上來說,當水分滯留在體內太多時,的確會讓身體看起來更胖,這就是所謂的水腫(Edema)。雖然水腫不是真的胖,但可能是身體潛藏某些疾病的徵兆喔!以下介紹水腫的原因,和可能潛藏的疾病。

水腫的症狀

當人體組織有過多水分,無法排出時,就會造成水腫。任何部位都可能發生腫脹,例如手、腳、腳踝和腿部等。若要判斷有無水腫,可觀察是否有以下徵兆:

皮膚沒有光澤和延展性 按壓皮膚幾秒鐘後,表皮仍維持凹陷的形狀 關節有些僵硬或身體疼痛 脈搏和血壓更高 頭痛 肚子痛 排便習慣改變 噁心和嘔吐 嗜睡

水腫的原因

一般如果坐或站太久、吃得太鹹,或是女性月經前幾天和懷孕時,都易輕度水腫,而有些某些藥物的副作用也可能造成水腫,如高血壓藥、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類固醇藥物(Steroid drugs)、雌激素(Estrogen)和糖尿病患者的降血糖藥物等,或是下列其他潛藏的疾病所致:

鬱血性心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因心臟輸出血液的功能不全,使血液積在腿、腳踝和腳上,導致全身和腹部腫脹。若血液積聚在肺部的話,會造成肺水腫,出現呼吸急促的反應。 肝硬化(Cirrhosis of the liver):當肝臟損傷或肝硬化時,體液就可能會積聚在腹腔和腿部。 腎臟疾病:腎病會使人體無法順利代謝體液和鈉(Sodium),導致水腫,而通常與腎病有關的水腫,會反映在腿部和眼睛周圍。 腿部靜脈虛弱或受損:靜脈功能不全的話,會使腿部靜脈中匯集過多血液導致腫脹。 淋巴系統不全:淋巴系統(Lymphatic system)可清除身體組織中多餘的體液,但若該系統功能不全,如因癌症手術後,使淋巴結和淋巴管無法正常工作,就可能導致水腫。 長期缺乏攝取蛋白質:若長期只攝取極少量的蛋白質,會使體液積聚,造成水腫。

水腫的治療

一般來說,若只是輕微的水腫,可藉由少吃鹽分、多排汗和排尿等,來緩解水腫症狀,但若是與其他身體疾病有關,則需找到導致水腫的原因並治療該病。若經長時間坐著,如搭飛機等,感覺腿部嚴重疼痛和腫脹的話,請盡早請醫師診治,而若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難、胸痛等情況發生時,則可能是肺水腫的徵兆,請立即就醫。

GI 值是什麼?升糖指數低有助減肥

GI 值是什麼?升糖指數低有助減肥

飲食過量往往是造成體重增加的原因之一,但是你有想過除了吃了高熱量的食物外,還有什麼原因會讓人吃下過多的食物,而導致熱量攝取爆表嗎?本文將帶你了解什麼是 GI(Glycemic index)值,進一步認識不同食物所含有的 GI 值,以及對人體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什麼是 GI 值

GI 值又稱為升糖指數,是由大衛詹金斯博士(Dr. David Jenkins)於 1980 年,針對糖尿病患的飲食規劃提出的概念;主要是將食物在吃下肚二小時後,提升血糖幅度的高低,以 0~100 這個區間內的數值呈現。(延伸閱讀:糖尿病患可以吃的低GI水果)

一般來說,純葡萄糖是亞洲廣泛使用的度量標準,並將標準設定為 GI 值 100;在與其他食物互相比較下,可以計算出各種食物的 GI 值,以下為梅約診所(Mayo Clinic)所提供的各級 GI 值範圍:

低 GI 值:1~55 中 GI 值:56~69 高 GI 值:70 以上

GI 值與糖尿病的關係

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維持血糖的平衡,是相當重要的一環;若食用太多高 GI 值的食物,可能會導致血糖在短時間內迅速飆高,導致病情加劇。因此通常會建議糖尿病患者,避免食用 GI 值高於 60 的食物,降低血糖失控的風險。

GI 值是什麼?升糖指數低有助減肥 高 GI 值與肥胖的關聯

台灣人的日常飲食中,白飯幾乎是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但是白飯的 GI 值其實高達 73,屬於高 GI 值的行列;事實上,麵條和米飯等澱粉類主食,GI 值都不低,許多外食族的午餐或晚餐菜色,經常不是便當就是麵類,剛吃完的時候,飽足感可能相當高,但同時血糖也急速上升,導致人體加速胰島素(Insulin)分泌,以降低體內的血糖濃度。

不知道你有沒有明明中午才吃了一大碗麵,但是下午三、四點的時候又肚子餓的經驗?這是因為體內胰島素上升使血糖快速降低,導致飢餓感再度出現。從這點來看,外食族容易變胖的原因,除了食物熱量高、過油、過鹹和過甜等因素外,也受到澱粉為主的飲食習慣影響,看似吃了一大堆,沒多久又餓再吃,因此想要不胖也難。

(同場加映:做筆記慎選餐廳~糖尿病患者外食攻略)

GI 值是什麼?升糖指數低有助減肥

低 GI 值不代表熱量低

許多人對 GI 值可能有錯誤的迷思,認為高 GI 的食物,一定就是高熱量,但是以培根為例,GI 值只有 49,但是它的熱量卻有 405;臘腸 GI 值為 48,熱量則高達 497;芋頭 GI 值有 64,熱量只有 58。因此就算都吃低 GI 值的食物,也不代表就不會發胖,重點還是在總共吃進了多少熱量,如果吃進比消耗的熱量多上許多,那變胖是無庸置疑的結果。

低 GI 值飲食的三種好處 降低膽固醇(Cholesterol)和三酸甘油脂過高的風險。 延長飽足感,低 GI 值食物可以避免胰島素分泌太多,讓血糖以平緩的方式逐漸下降。 當體內血糖太高時,可能會出現昏昏欲睡、精神無法集中的情形,這也是為什麼中午吃飽飯,常常會想睡覺的原因之一,若攝取低 GI 值的食物,則能降低這種症狀。 如何進行低 GI 值飲食

如果你覺得要一直查詢不同食物的 GI 值很麻煩,其實只要記得以下三大原則即可: 糖類 GI 值有高有低:由於糖分時常讓人直接聯想到高熱量,因此可能會將糖類與高 GI 值掛勾;不過其實果糖的 GI 值只有 19,但是麥芽糖卻高達 103。因此要幫助維持體內血糖的穩定,可以選擇 GI 值低的糖類,畢竟人不能完全都不攝取糖分這個重要的身體能量來源。 澱粉 GI 值高:澱粉類食物本來就容易被身體快速消化,因此 GI 值都不會太低,但是這不代表我們應該完全避免攝取澱粉;因為少了澱粉的熱量來源,很容易讓身體的熱量攝取不足。雖然某些飲食方式,特別將澱粉排除在外,但是基於飲食均衡的概念,仍建議持續攝取澱粉,但是可以減量或是選擇相對低 GI 值的澱粉類食物,作為優先選擇。 選擇精緻度較低的食物:以白飯為例,它屬於精緻化的澱粉類食物,相較之下,糙米的 GI 值比白米更低。另外,全麥麵包的 GI 值也會比白麵包低,盡量選擇比較粗糙、加工度低或是保有原型的食物為主,不僅能保有低 GI 值的需求,也能減少精緻食物和高加工食品,所帶來的高熱量。

正常體溫37度?發燒體溫標準受部位影響

正常體溫37度?發燒體溫標準受部位影響

新冠疫情延燒,其中一個典型症狀是發燒,世界各地也都不敢大意、戰戰兢兢地量體溫,落實初步篩檢。不過,您是否曾在量體溫時想過,為什麼大家常以攝氏37度作為正常體溫?隨著健康知識普及,我們了解其實體溫的測量標準會依部位不同而有所落差,沿用100多年的37℃基準,其實後來也略有調整,關於體溫的大小事,讓Hello健康接著告訴您。

正常體溫實際上低於37度

人體正常體溫為37℃的說法,來自 19 世紀的一位德國醫師,觀察並測量超過 25,000 位患者所得出的正常體溫值。不過近年逐漸減少採用此標準,原因有以下三點:

女性的體溫容易偏高、年輕人的體溫也較年長者高,而且體溫高低也與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有著密切關係。由此可見,體溫不僅因人而異,也受到其他因素影響。(推薦使用健康小工具-BMR / TDEE 計算器:計算基礎代謝率、每日消耗總熱量) 體溫會不斷地因環境或身體狀況而不斷變化,而白天因日照和活動較多,通常體溫會較高。 2020 年的一份研究指出,人類在過去 157 年間,平均體溫不斷下降,據這份研究報告顯示,最新的標準體溫,可能較接近華氏97.5度,約為36.4℃。

人類是恆溫動物,體溫維持一定的範圍內,能讓人體各細胞和代謝反應更有效地運作,並避免體內外的病菌孳生。體溫無論過高或過低,都會使人體運作出現異常。

(同場加映:更年期女性更怕熱?荷爾蒙熱潮紅作祟) 氣溫低於體溫卻熱到不行?因為人體不斷在排熱

不曉得大家是否曾困惑,氣溫明明都比體溫低了很多,為什麼還會覺得熱?不是說大約37℃是正常體溫嗎?但是在氣溫30℃、體溫37℃的狀況下,一般人都會覺得相當炎熱。會有這種情形,其實是因為人體不斷在製造熱能,就像汽車引擎一樣,人體運作需要能量,小至眨眼等肌肉使用、消化食物或甚至心臟跳動等生理作用都需要能量, 而產生能量的過程中,也不斷製造了熱能,因此在溫暖的氣溫下,人體需要不斷散熱,以維持恆定的體溫,這些散熱機制包括體表血管擴張、排汗和呼氣等。

正常體溫37度?發燒體溫標準受部位影響 幾度算發燒?參考衛福部最新標準

如前述,體溫的正常範圍會因人而異,有些人的體溫會偏高或偏低,如果定時測量的溫度變化不大的話,大多屬於正常,建議休息一陣子後可再測量,結果會較準確,因為當下的氣溫、或是其他生理因素都會造成體溫的起伏。

在疫情全球流行期間,理解體溫的正確測量方式、以及不同的發燒標準相當重要。衛福部解釋,發燒的定義為中心體溫≥ 38℃、37.5℃~38℃可能輕微發燒,最接近中心體溫的部位為肛溫或耳溫,其餘部位容易因皮膚血管收縮而有些微誤差,因此標準會較38℃低約1℃以內,更多詳細內容可參考衛福部食藥署的「藥物食品安全週報」。以下簡單說明各部位的發燒測量標準,如果有發燒疑慮,請配戴口罩前往醫院尋求醫師診斷治療。 額溫:>37.5℃ 耳溫:>38℃ (介於37.5℃~38℃可能輕微發燒,建議由醫師進一步診斷) 口溫:>37.5℃ 腋溫:>37℃ 肛溫:>38℃

除刺青搞清楚3方法~雷射磨皮和手術

除刺青搞清楚3方法~雷射磨皮和手術

刺青會痛,但除刺青更痛。除了皮肉之苦,移除刺青讓荷包縮水的程度,也會讓人心痛,但這就是後悔及抹滅過去所要付出的代價。本文將介紹3種除刺青的方法,供所有需要的人參考,另提醒不要自行採用偏方,因為可能造成感染。

1. 雷射(Laser)

雷射又可以分成傳統雷射,跟目前市場上最新最夯的皮秒雷射。它們的差別在於傳統雷射每次打下去的時候,在皮膚的作用時間較長,對肌膚的熱傷害較大。而皮秒雷射的皮秒(Picosecond),指的是比奈秒(Nanosecond)還小的單位,也代表停留時間更短,造成的傷害更小。

目前台灣合法的皮秒雷射有532、755和1064,3種波長,而不同的波長對不同的刺青顏色,則有不同的移除效果。根據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的研究,532波長在移除紅、橘、黃色的效果最佳;755波長能有效移除綠色和藍色;1064波長則擅長消除黑色以外的顏色。

皮秒雷射的價格取決於使用機器的不同,大概位於5千~1萬之間。一般來說,需要進行至少2次以上才能完成療程。根據刺青部位、大小、方式與顏色的不同,也可能需要進行高達5次以上,才能產生明顯的效果。雖說將刺青從皮膚上移除的方式很多,但以效率和成果來看,雷射還是穩坐除青大師的寶座。 2. 手術切除(Surgical removal)

透過局部麻醉,醫師會用手術刀將刺青處的皮膚切除,再將其縫合。手術切除後的傷口,幾乎都會留下明顯的疤痕,因此通常只用於去除較小的刺青,並且不是刺青移除的優先選擇。但這個方法,是唯一可以將刺青完整移除的方式。

3. 磨皮(Dermabrasion)

傳統的磨皮手術,是透過快速旋轉的磨皮機,將皮膚表層削除。由於這個方法容易讓人在術後紅腫、發癢,對皮膚敏感的人來說特別嚴重,因此現在不是被副作用更小的微晶磨皮(Microdermabrasion)取代,就是乾脆改用更進步的雷射技術。

不建議使用偏方藥膏

目前沒有任何科學實驗證明,使用藥膏或是其他外敷偏方可以移除刺青,因此建議不要自行嘗試,以免刺青除不成,反而造成皮膚感染。想要移除刺青,請務必前往專業的皮膚科或醫美診所,而不要接受非專業醫師所提供的療方。

為什麼會宿醉?關於宿醉6大迷思正解!不是喝多才宿醉

為什麼會宿醉?關於宿醉6大迷思正解!不是喝多才宿醉

我們知道喝酒之後,隔天很可能會出現宿醉症狀,一醒來就會有頭痛欲裂、頭暈或想吐的感覺,還會造成身體脫水,不斷跑廁所、口乾舌燥以及胃部不適等症狀。儘管很多人喜歡喝酒,但是應該沒有人會喜歡宿醉的感覺,因此坊間也流傳著許多關於宿醉的傳言,今天 Hello健康就為您破解關於宿醉的六大迷思。

1. 喝很多才會宿醉? X

其實有些人就算只喝一些,也會出現頭痛以及宿醉的相關症狀,主因是每個人對酒精的耐受性不同,而如果能在每杯黃湯下肚之間,穿插一些白開水或不含酒精的飲料,能有效降低酒精攝取量與宿醉機率。

2. 不想宿醉就喝紅酒? X

紅酒含有單寧(Tannins),可能會讓宿醉更嚴重,也是造成頭痛的因素之一。另外,威士忌、龍舌蘭和白蘭地等有色的烈酒,也較容易導致嚴重的宿醉,主要因為這些酒在製作發酵的過程中,產生的同類物(Congener,一種化學物質)很高,例如甲醇(Methanol)就是一種同類物,而同類物對宿醉的影響很大。

如果不想嚴重宿醉的話,不妨考慮啤酒,或是伏特加、琴酒等無色的烈酒,因其同類物的含類較低,宿醉程度會比上述的有色烈酒輕。(推薦閱讀:酒駕駛不得!認識血液與呼氣酒精濃度,了解喝酒身體變化) 3. 先烈酒再啤酒比較不會宿醉? X

喝的順序其實不太重要,會影響的是整體攝入的酒精量,一般罐裝啤酒(350ml)、一杯紅酒(150ml)、一口烈酒(45ml),三者的酒精量是差不多的,所以別被「喝了多少」給騙了,喝一杯紅酒,跟喝一整杯烈酒,喝進去的酒精量可差了三倍以上!所以如果不想宿醉,別算喝了幾杯,用酒精濃度算算自己喝了多少酒精吧!

想知道你到底有多醉?快用 Hello健康超實用小工具:血液酒精濃度計算器,計算你的酒醉程度。

4. 女生較容易宿醉? O

多數人可能都感覺男生比較能喝,的確,這是有科學根據的,除了男女體型的差異外,女生體內的一些酵素及穀胱甘肽(Glutathione)都較男生少,造成女生分解酒精的速度確實比男生慢,也就較容易喝醉,並產生宿醉的症狀。另外,隨著年紀增長,身體分解毒素的速度也會變慢,因此宿醉的狀況也會更嚴重。 5. 咖啡是宿醉解藥? X

這確實是一個迷思,雖然咖啡能提神,但是沒辦法幫助身體分解酒精。不僅如此,咖啡其實會惡化宿醉的症狀,因為咖啡因會使得血管變窄、血壓升高,如果因為宿醉正在頭痛,此時喝咖啡會讓頭痛更劇烈;另外,因為咖啡也會利尿,也會使得酒後脫水的狀況更為嚴重;唯一例外的是,有每天喝咖啡習慣的人,因為可能已經輕微上癮,所以最好還是要喝一杯咖啡,避免出現戒斷症狀而開始頭痛。

6. 睡前吃止痛藥解宿醉? X

止痛藥會在服用後 15~30 分鐘內發揮作用,而藥效只會持續 4~6 小時,所以等到睡醒時藥效早已經過了。較正確的做法是,在起床時就吃止痛藥,才能有效緩解症狀。請特別注意,喝酒後應避免服用含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的止痛藥,因為可能對肝造成傷害,然而市面上的止痛藥大多有此成分,民眾在服用前一定要特別留意,可尋求其他非類固醇止痛藥如布洛芬(Ibuprofen)等,還要避免和酒精一起服用,否則會增加胃出血的風險。 為什麼會宿醉?關於宿醉6大迷思正解!不是喝多才宿醉(同場加映:晚上喝茫早上宿醉~破解酒迷思與醒酒)

功能醫學懶人包(下)營養失衡?食物攝取與營養點滴的差別

功能醫學懶人包(下)營養失衡?食物攝取與營養點滴的差別

在《功能醫學懶人包(上)什麼是功能醫學?改善亞健康以預防疾病》裡,我們簡單介紹了功能醫學的概念,如果想預防疾病的發生,在亞健康的狀態及時介入,調理身體就是關鍵,而在這之中,營養攝取絕對是最重要的一環。(推薦閱讀:你可能缺了點鎂!補充關鍵營養,緩解焦慮穩定自律神經

為什麼營養這麼重要?營養素又能提供身體什麼好處?趕快繼續看下去吧!

功能醫學懶人包(下)營養失衡?食物攝取與營養點滴的差別

飲食是補充營養最重要的方式,除非飲食補充的不夠,我們可以進一步考慮營養補充品,保養好自己的身體,而藥物則可以留到面對疾病或有急症要緩解時,再派上場。

功能醫學懶人包(下)營養失衡?食物攝取與營養點滴的差別

功能醫學懶人包(下)營養失衡?食物攝取與營養點滴的差別

身體的微量元素有各種效用,缺少了任何一種都會對身體的正常機能維持造成影響,而其中又以硒特別容易被忽視,卻又對人體有至關重要的幫助。

功能醫學懶人包(下)營養失衡?食物攝取與營養點滴的差別

功能醫學懶人包(下)營養失衡?食物攝取與營養點滴的差別

功能醫學懶人包(下)營養失衡?食物攝取與營養點滴的差別

功能醫學懶人包(下)營養失衡?食物攝取與營養點滴的差別

這些食物都富含硒,讀者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像是火腿這種加工食品就可以少吃一點,其他食物都可以考慮平均分配到你每天的飲食菜單中。(推薦閱讀:愈吃愈焦慮!4食物常吃提高負面情緒

功能醫學懶人包(下)營養失衡?食物攝取與營養點滴的差別

如果透過食物攝取的營養仍不足,透過保健營養製品補充也是相當常見的輔助方式。另外還有你可能比較少聽到「營養點滴」,經由專業醫師透過功能醫學診斷後,因應每個人的營養需求量身調配,也避免了自行購買營養保健品,吃得不夠沒效、或是吃太多累積毒性,反而對身體造成危害。(推薦閱讀:營養素怎麼吃?營養攝取不足?透過功能醫學了解女性營養

更多演講內容請看:

功能醫學懶人包(上)什麼是功能醫學?改善亞健康預防疾病

醫師上菜|台北 高雄 活動花絮&觀眾提問

醫師上菜|新竹 台中 活動花絮&觀眾提問

功能醫學懶人包(上)什麼是功能醫學?改善亞健康預防疾病

功能醫學懶人包(上)什麼是功能醫學?改善亞健康預防疾病

失眠、腸胃不適、頭痛,你也是身受其害的一員嗎?現代生活的快節奏,讓人經常與壓力為伍,然而,除了心理壓力之外,四處可見的環境汙染,也讓身體面臨環境毒素的威脅,最終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免疫力失衡,各種小毛病就跑出來了。(推薦閱讀:免疫失衡導致脹氣、便祕、腹瀉!補對營養改善免疫力

這些症狀看似稀鬆平常,但同時也相當難以根治。臨床醫學之父,威廉.奧斯勒曾說:「好的醫師治病,偉大的醫師治療病人。」治療症狀不難,但想治好病人可不簡單,許多人輾轉跑了許多醫院,效果卻差強人意。

為了讓大家能更進一步了解什麼是功能醫學,Hello健康特別與醫師及營養師合作,透過四場講座與健康料理的介紹,從功能醫學的角度,讓大家了解「營養對於人體的重要性」,以及為何功能醫學為什麼堅持「客製化」療程的原因。

沒有參加到朋友也不必擔心,我們將醫師的演講內容濃縮,把最精華的部分,以簡報的形式淺顯易懂地呈現出來,一起來看看吧!

功能醫學懶人包(上)什麼是功能醫學?改善亞健康預防疾病

環境危害與失眠等症狀可能導致慢性發炎,慢性發炎可能由我們日常生活的內、外在因素而導致,對你的身體造成傷害,加速身體老化或引起疾病。

功能醫學懶人包(上)什麼是功能醫學?改善亞健康預防疾病

功能醫學懶人包(上)什麼是功能醫學?改善亞健康預防疾病

功能醫學懶人包(上)什麼是功能醫學?改善亞健康預防疾病

隨著慢性發炎的發展,身體也會發生一些症狀示警,這些小毛病可能因為飲食、壓力、感染、抽菸等原因而逐漸形成,一開始可能不太會困擾你,但是如果沒有改善的話,可能會慢慢地發展成慢性疾病,這時候要治療不僅費事也費工,因此最好能在慢性疾病嚴重影響你的生活前,檢視自己的健康狀況。

功能醫學懶人包(上)什麼是功能醫學?改善亞健康預防疾病

話雖如此,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經驗:感覺身體有些不舒服,但是去診所或醫院檢查後又找不出問題。醫師也許會針對症狀開緩解的藥,但是你感覺到的那些不舒服,常規醫學沒辦法幫你找到根本的原因。

功能醫學懶人包(上)什麼是功能醫學?改善亞健康預防疾病

功能醫學懶人包(上)什麼是功能醫學?改善亞健康預防疾病

然而,功能醫學將這種情況歸為身體的功能失去平衡所導致,導致平衡失調的原因很多,比方說營養不足、內分泌失調、或是腸胃問題等等,而它們彼此間也會互相影響,因此需要共同評估,才能找出病根。

功能醫學懶人包(上)什麼是功能醫學?改善亞健康預防疾病

功能醫學聽起來很陌生,但簡單來說就是一種「預防醫學」,在你身體惡化到形成疾病前,搶先一步調理身體,其實這跟我們經常講的「養生」觀念也不謀而合。

功能醫學懶人包(上)什麼是功能醫學?改善亞健康預防疾病

功能醫學懶人包(上)什麼是功能醫學?改善亞健康預防疾病

功能醫學與常規醫學很大的不同在於「客製化醫療」,即便症狀一樣,但是背後的潛在因素卻可能大不相同,為了打造最適配與有效的治療成果,因此醫師會針對每位病患規劃專屬療程。

功能醫學懶人包(上)什麼是功能醫學?改善亞健康預防疾病

了解營養補充的重要性,請看:功能醫學懶人包(下)營養失衡?食物攝取與營養點滴的差別

更多演講內容請看:

醫師上菜|台北 高雄 活動花絮&觀眾提問

醫師上菜|新竹 台中 活動花絮&觀眾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