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膜積水

肋膜積水

肋膜積水的定義 什麼是肋膜積水

肋膜積水(Pleural effusion)是指過多的液體,不正常累積在肺臟、胸腔之間。肺臟外面有2層由肌肉組織構成的肋膜保護;呼吸時,胸腔會擴大、收縮,進行調和緩解。2層肋膜與胸腔間,還有1個肋膜腔,平常儲存大約5~20毫升(ml)肋膜液,作為潤滑與緩衝功用,以避免肺臟因磨損而受傷。當肋膜腔裡的液體超過正常值,便是肋膜積水。肋膜積水過多會對肺臟產生壓力,導致呼吸困難。

肋膜積水有多常見

做好風險因素管理,能有效降低患有肋膜積水的機會,請與您的醫師詳細討論進一步細節。 肋膜積水的症狀 肋膜積水有哪些症狀

您可能會覺得胸部有點疼痛,不過肋膜積水通常是不會造成疼痛感。肋膜積水常見的症狀有:

乾咳 發燒 躺下來的時候,呼吸困難 胸部疼痛 呼吸短促

因為胸腔裡過多液體累積,您的身體可能會出現其他症狀。有些肋膜積水的症狀並沒有列舉出來,如果您對任何症狀感到疑慮,請諮詢您的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如果您有上面列舉的徵兆或症狀,或其他任何問題,請諮詢您的醫師。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與醫師仔細討論您的情形,才能找出最適合您的醫療方法。 肋膜積水的原因

肋膜積水是因為肺臟發炎或感染造成的,很多疾病都會導致肋膜積水,如: 肺臟感染(肺炎Pneumonia)、結核病(Tuberculosis)、癌症,都可能會導致肺臟、肋膜發炎 鬱血性心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肝硬化(Cirrhosis),肝臟功能極差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肺動脈阻塞 嚴重腎臟病會影響腎臟排除多餘水分的能力,多餘水分會造成水腫 狼瘡(Lupus)與其他自體免疫(Autoimmune)疾病

因為癌症接受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或開心手術後的患者,都可能會導致肋膜積水。

肋膜積水的風險因素

有很多因素會導致肋膜積水,如: 患有上面提到的疾病 接受癌症治療、或服用藥物,會影響身體留住水分的情況

肋膜積水的診斷與治療

上面所提供的資訊並不能做為專業醫師囑咐的替代品。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肋膜積水如何診斷

要診斷是否患有肋膜積水,要做身體檢查。您的醫師會用聽診器聽您的肺部,或對胸部進行輕輕敲打(叩診 Percussion)。X光或電腦斷層掃描的影像檢查方法,可以讓醫師知道您的肺臟裡,累積多少液體。

胸腔積液分析檢查或胸腔穿刺術(Thoracentesis,又稱為肋膜液穿刺放液術),是用一支小型的針插入側膜(Pleural membrane)抽取積液。經過檢查後,可以確認累積的液體是感染或其他原因造成。積液樣本同時也會進行癌細胞、蛋白質濃度檢測。 肋膜積水如何治療

肋膜積水的治療方法包括治療導致積水的基本原因,以及減緩患者症狀造成的不適。根據導致積水的情況而定,治療方法會有所不同。如果積水是因為感染導致,會給患者服用抗生素。利尿劑(Diuretics)則是用來讓肋膜積水慢慢消退。

肋膜積水的積水情況通常不需要加以治療,如果造成積水的基本原因治療後痊癒,積水就會消退。如果積水造成很不舒服情況,您的醫師會用吸取肋膜積水方式,在局部麻醉後,利用小穿刺針插入肋膜腔,引流肋膜積水,並讓積水引流完畢。 其他緩解積水的治療方法: 在您的肋膜附近區域注射一種特殊液體,造成發炎現象,這種作法有助於預防積水累積。常用會引起肋膜硬化(Sclerosing)的化學藥物有:四環素(Tetracycline)、史特利塔(Sterile talc,一種醫療級的滑石粉)、博萊黴素(Bleomycin)。當癌症造成積水重複發生時,醫師會採取肋膜沾黏術(Pleurodesis)進行治療。肋膜沾黏術是使用化學藥物,注射到肋膜裡,讓肋膜的細胞因藥物刺激,產生沾黏作用,進而使肋膜積水量減少,並避免反覆肋膜積水。 將固定的引流裝置留在身上,當有積水時,會自行引流排出體外。 採取手術方式,在體內植入分流裝置(類似內部引流裝置),讓積水可以從胸腔流到胃部(腹部)。 用手術移除肋膜。有些患者因為癌症導致積水,無法採用其他治療方法時,可以選擇這個方法。

肋膜積水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能夠有效幫助您減少患有肋膜積水的風險: 避免飲用酒精性飲料,服用非法藥物。 如果您目前正接受癌症治療,請諮詢您的醫師,以了解可能的副作用,以及如何做好自我健康照護。

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諮詢您的醫師,以找到最適合您的解決方法。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川崎氏症

川崎氏症

川崎氏症的定義

川崎氏症或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awasaki syndrome),又被稱為黏膜皮膚淋巴結症候群(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是一種影響範圍擴及血管、皮膚、口腔黏膜、鼻子和喉嚨的疾病。

川崎氏症有多常見?

在東亞包含日本、韓國、台灣發生川崎氏症的個案,是其他地區的10~20倍,大多數的病患年齡在5歲以下,發病平均年齡約2歲,男性發病比例高於女性2倍。 川崎氏症的症狀

川崎氏症的症狀是階段性出現的,初期徵兆與症狀如下: 高燒超過39oC連續5天。 雙眼眼白充血(結膜炎,Conjunctivitis),但無分泌物。 身軀或生殖器區域出現紅疹。 嘴唇發紅乾裂及舌頭紅腫(草莓舌,Strawberry tongue)。 手掌及腳掌的皮膚紅腫。 頸部或其他部位淋巴結腫脹。

進入第2階段的川崎氏症的症狀包括:

手腳脫皮,特別是指尖、腳趾會有大片皮膚脫落。 關節疼痛。 肚子痛、腹瀉、嘔吐。

進入第3階段的川崎氏症時,症狀會逐漸消退,除非有其他併發症發生;在緊急階段前的發病期間,患者可能會長達8週無明顯症狀。以上僅列出部分症狀,請諮詢醫師做更精確的診斷。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您有以上症狀或相關疑慮,請諮詢您的醫師,每個人的身體反應不同,就醫以求得最適合的診斷及治療。 川崎氏症的原因

目前專家尚未查出川崎氏症的致病原因,但確定的是該病並不會傳染,並好發於冬末初春。 川崎氏症的風險因素

符合以下風險因素者,罹患川崎氏症的機率較高:

5歲以下兒童是川崎氏症的高危險群。 男童患病機率高於女童。 亞裔兒童,如:日本、韓國小孩,罹患川崎氏症的機率較高。

川崎氏症的診斷與治療

此篇文章並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請務必諮詢醫師以獲得進一步的資訊。 川崎氏症如何確診?

由於目前川崎氏症尚無有效的檢測方式,因此較難被確診,醫師可以依據以下2項症狀來確診該病: 發燒持續5天以上。 前述症狀出現其中5項。

若孩子出現疑似症狀,也可以透過常規實驗室檢測來確診: 尿液檢查 血液檢查

川崎氏症如何治療?

住院期間治療川崎氏症的療法有: 注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medicine,IVIG),以抑制血管中的發炎現象。 服用阿斯匹靈(Aspirin)緩解疼痛、發燒及降低血栓的發生率。患者出院後,也能持續使用阿斯匹靈療法。但為避免發生雷氏症候群(Reye Syndrome), 請勿在未徵詢醫師同意前,給孩子服用阿斯匹靈。若您的孩子因可能被傳染或已感染水痘(Chickenpox)或流感(Influenza),也請於服用阿斯匹靈前,告知醫師。 川崎氏症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罹患此病的孩子,可能會出現疲態或煩躁不安感,並且皮膚可能會長達1個多月都很乾燥。請讓孩子多休息,勿過度疲勞,並可在手指、腳趾塗抹乳液保濕。若川崎氏症已引起心臟方面的併發症,那您的孩子可能會需要更多治療及預防照護。若還有其他疑慮,請諮詢醫師以了解更詳細的資訊。

斜頸症

斜頸症

斜頸症的定義

斜頸症(Torticollis)是指患者有平滑肌攣縮的現象,導致頸部異常歪斜、頭部偏向一邊的症狀。而斜頸肌張力障礙患者的主要症狀,最常見的是痙攣性斜頸。斜頸症發生的原因仍然不清楚,有可能是在頭部受傷後發生;未經治療的斜頸症並不會造成生命危害,也不會減少存活壽命,但有可能發生慢性疼痛、頸椎脊椎側彎(Cervical spine curvature)等併發症。

斜頸症有多常見

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斜頸症,即使是新生兒也不例外;斜頸症好發於中年族群,其中女性患者多於男性。

斜頸症的症狀

斜頸症初期症狀包含痙攣,每當痙攣發生(Seizures)時,因為頸部肌肉會不自覺收縮,因而導致頸部及頭部姿勢異常。這些痙攣會拉扯頭、頸部傾向任何方向;前向斜頸症(Anterocollis)就是頸部往前傾、後向斜頸症(Retrocollis)即頸部往後屈、側向斜頸(Laterocollis)是頸部側向兩邊肩膀。

頸部肌肉痙攣或神經受到擠壓可能會導致極度的疼痛,您也會感覺到頸部肌肉緊繃,來自手臂的疼痛可能導致吞嚥困難,頸部骨骼神經受到斜頸姿勢的拉扯可能使頸部肌肉攣縮造成頭痛。雖然斜頸症不會致命,但痙攣以及頸部異常的姿勢卻可能帶給患者憂鬱的情緒。以上僅列出部分症狀,請諮詢醫師做更精確的診斷。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斜頸症可能帶來慢性疼痛及頸椎脊椎側彎,若您有斜頸症的徵兆或症狀,請速就醫。若您有以上症狀或相關疑慮,請諮詢您的醫師;每個人的身體反應不同,就醫以求得最適合的診斷及治療。 斜頸症的原因

確切造成斜頸症的原因不明,但一般認為斜頸的原因是由於腦部分泌神經傳導物質功能缺陷,而導致肌肉發出傳導訊號有誤;頭頸部受傷後也可能突然造成外傷後斜頸症,有時斜頸症狀卻是在事故發生後數個月才出現。 斜頸症的風險因素

造成斜頸症的風險因素很多,例如: 家族遺傳 藥物副作用 頸部受傷

斜頸症的診斷與治療

此篇文章並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請務必諮詢醫師以獲得進一步的資訊。

如何診斷斜頸症

醫師會依據您的病史及X光檢查來進行診療,藉著X光片及身體動作的分析也能協助確診;此外,您的醫師可能會建議您也會診神經內科及骨科醫師。 如何治療斜頸症

多元治療可以降低或消除肌肉痙攣及疼痛,如物理治療(Physiotherapy)、頸圈、應力控制和生物反饋儀器等都有幫助,藥物能緩解肌肉痙攣,並且幫助神經傳導物質分泌。最有效的療法是注射少量的肉毒桿菌毒素(Botulinum toxin)直接影響肌肉細胞;肉毒桿菌毒素會阻斷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的合成來避免肌肉痙攣,藥效可持續數月,然後再另施打肉毒桿菌毒素 。若原本有效的治療治療無效,患者應考慮接受手術治療。 斜頸症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照護可以協助您治療斜頸症: 遵照醫師指示服藥,即使症狀改善,在未諮詢醫師同意前請勿擅自停藥。 若您發生頸部疼痛或痙攣頻率增加,請聯繫您的醫師。 有憂鬱症狀(Depression)時請就醫。

若還有其他疑慮,請諮詢醫師以了解更詳細的資訊。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甲狀腺機能亢進

甲狀腺機能亢進

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定義

甲狀腺位於頸部,會製造用於調節人體多相功能的甲狀腺荷爾蒙,當分泌過量就會造成甲狀腺機能亢進(Hyperthyroidism) 。甲狀腺的功能還包括調節血液中的含量、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心臟和神經功能,以及調節體溫。

甲狀腺機能亢進有多常見?

甲狀腺機能亢進是一個很常見的疾病,且女性罹患的機率比男性還藥高3倍。更多關於遠離此症的方法,請諮詢醫師。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狀

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症狀包括緊張、流汗、疲倦,以及心跳快速、停頓,或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等其他跳動規律不正常的現象。其他可能的症狀包括眼睛敏感、體重下降、受不了炎熱,以及排便次數或腹瀉頻繁。罹患格雷氏病(Graves’s disease,或葛瑞夫茲氏病)的人,會有眼睛甲狀腺腫大和眼球凸出的現象,故又稱突眼甲狀腺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出現上述未列出,但有其他令您擔憂的症狀時。 若因不明原因出現體重減輕、流汗、頸部底端腫脹等,與甲狀腺機能亢進相關的症狀。就診時,務必明確告知自己觀察到的身體變化,因為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症狀,與其他多種疾病十分雷同,容易誤診。 若已在接受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治療,請定期按時回診,以便醫師監控病情。

造成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原因

造成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最常見原因為格雷氏病,約有80~90%的案例都是因此而起。其他較不常見的病因包括甲狀腺炎(Thyroiditis)、毒性腺瘤(Toxic adenoma,一種會製造甲狀腺荷爾蒙的腫瘤),以及使用過多甲狀腺藥物。有時會發生無法查明甲狀腺機能亢進病因的狀況,這可能是因為遺傳,但無論原因為何,都不具傳染力。 甲狀腺機能亢進的風險因素

遺傳是甲狀腺機能亢進,特別是格雷氏病的致病風險因素,且女性患病的機率會比男性還高。若家裡有人有甲狀腺機能亢進,請向醫師諮詢,並評估自己患病的風險。 甲狀腺機能亢進的診斷及治療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甲狀腺機能亢進?

醫師可以透過患者的病史、體檢報告,以及測量血液中的甲狀腺荷爾蒙濃度,來判斷患者的甲狀腺機能是否亢進。醫師也有可能為患者進行甲狀腺掃描或超音波照射,以觀察甲狀腺的影像。若有必要,醫師還會建議患者諮詢甲狀腺專門醫師。

如何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

醫師會藥物、放射治療,或手術,來幫助患者降低甲狀腺荷爾蒙。

若採服藥治療,患者可能需服用數月,甚至數年之久。主要用於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的藥物包括狀腺制劑,如僕樂彼(Propylthiouracil,PTU) ,和甲巰咪唑(Methimazole)。 進行放射線治療時,醫師可能會用放射性碘破壞甲狀腺。此療法適合21歲以上的患者,或21歲以下,但症狀無法受藥物控制的人。 手術適合不想接受放射治療、如:孕婦(因為可能造成胎兒甲狀腺功能低下),以及甲狀腺腫大,且大到干擾其他頸部組織的患者。手術的後遺症包括聲帶麻痺、甲狀腺功能低下(Hypothyroidism)。若副甲狀腺不小心在術中被一併移除,患者也有可能產生跟血有關的問題。 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改善甲狀腺機能亢進: 若有格雷氏病,請用太陽眼鏡、人工淚液保護凸出的眼球,睡覺時也要穿戴保護眼睛的裝置。 若治療成功,患者終其一生仍需持續照護,並且醫師會追蹤患者有無甲狀腺機能低下,或甲狀腺機能亢進腹發的後遺症(手術後約有10~15%的人會復發)。若出現心悸、體重大幅下降、腹瀉、顫抖、焦慮、坐立不安、或情緒搖擺不定的現象,請諮詢醫師。 在病情受控制前請不要運動。 請勿抽菸,否則會使病情惡化。

如果您還有任何問題,請諮詢您的醫師,協助找到最適合您的治療方法。

甲狀腺機能低下

甲狀腺機能低下

甲狀腺機能低下的定義

甲狀腺機能低下(Hypothyroidism),是當甲狀腺無法製造足夠甲狀腺荷爾蒙的症狀。甲狀腺是一個形狀如蝴蝶展翅的腺體,位在頸部前側,所製造的荷爾蒙有T4(四碘甲狀腺素),和T3(三碘甲狀腺素),能控制身體對對脂肪和醣分的運用、調節體溫和心跳、監控體內蛋白質的製造,並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 甲狀腺機能低下有多常見

任何人都有可能罹患甲狀腺機能低下,包括嬰幼兒,但較易發生在老人身上,特別是60歲以上的女性,或有甲狀腺機能低下家族史的人。更多關於遠離此症的方法,請諮詢醫師。 甲狀腺機能低下的症狀

依身體缺乏荷爾蒙的程度,甲狀腺機能低下的症狀有可能不同,但通常剛開始的疲倦、增重等看似純粹老化的現象,都不會引起注意;數年後,明顯的甲狀腺機能低下症狀才會陸續開始明瞭。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甲狀腺機能低下症狀,若不接受治療,症狀就會愈嚴重: 疲倦。 愈來愈怕冷。 便祕。 皮膚乾燥。 體重增加。 臉部變腫。 聲音沙啞。 肌力變弱、疼痛、僵硬,或觸痛。 血壓和膽固醇變高。 關節腫脹、僵硬,或疼痛。 經期不規則,或經血量變多。 頭髮變少。 心跳變慢。 記憶力變差、反應變慢。 憂鬱症(Depression)。 病情曾劇的甲狀腺低下稱為黏液水腫(Myxedema),非常罕見,但可危及性命。它的症狀包括低血壓、體溫降低、失去反應,甚至昏迷。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出現上述症狀請諮詢醫師,盡早發現才能盡早治療,並避免病情惡化。每人身體不同,有問題時諮詢醫師永遠是最好的方法。 造成甲狀腺機能低下的原因

罹患自體免疫疾病、接受甲狀腺亢進(Hyperthyroidism)的治療、接受放射線治療、動過甲狀腺手術,或服用某些藥物,都有可能造成甲狀腺機能低下,以下是更詳細的說明: 自體免疫疾病:有一種叫橋本氏甲狀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的發炎症狀,也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因為甲狀腺有時會影響免疫系統,因此它出問題,就會讓體內產生攻擊自身組織的抗體。 接受甲狀腺亢進的治療:可能是放射線治療,也可能是藥物治療,有時療程結束後會造成甲狀腺機能永久低下。 動過甲狀腺手術:將大部分或整個甲狀腺移除,都有可能讓甲狀腺的荷爾蒙分泌量減少,有些患者可能術後,一輩子都需持續服用甲狀腺荷爾蒙補充劑。 放射線治療:用於治療頭部或頸部癌症的放射線治療,有可能對原本沒事的甲狀腺造成影響。 服用特定藥物:會造成此病的藥物有好幾種,如用於治療精神疾病的鋰鹽(L ithium)。

甲狀腺機能低下的風險因素

符合以下條件的人,甲狀腺機能較易低下:

年過60歲的女性。 有自體免疫疾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狼瘡(Lupus)。 有甲狀腺機能低下的家族史。 曾用藥物或放射線治療甲狀腺亢進。 胸部以上部位,特別是頸部,接受過放射線治療。 動過甲狀腺相關手術,如局部甲狀腺切除術。 過去6個月曾懷孕或生產。

高風險族群就算沒有症狀,也可以定期檢查甲狀腺,以確認沒有罹患輕微或徵狀不明顯的甲狀腺機能低下症狀。 甲狀腺機能低下的診斷與治療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甲狀腺機能低下

醫師會為患者進行體檢,並進行某修檢測,如驗血、促甲狀腺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 和T4檢測。若這些數值不正常,醫師會再進一步實行抗甲狀腺抗質(Antithyroid)檢測。醫師也可能進行電腦斷層掃描(CT),或核磁共振造影(MRI)。 如何治療甲狀腺機能低下

醫師通常都會建議患者每天口服合成的甲狀腺荷爾蒙補充劑,或稱左旋甲狀腺素(Levothyroxine)。但除了合成的甲狀腺素,其實也有從豬的甲狀腺萃取的天然產品。接著,醫師會每2~3個月檢查患者,並調整劑量。有心血管疾病,和嚴重甲狀腺機能低下的人,使用左旋甲狀腺素治療的初始劑量,須特別注意不能過多,並且要循序漸進地增加。若劑量過多,就會造成食慾大增、失眠、心悸,和顫抖的副作用。甲狀腺機能低下症狀不明顯的人,請與醫師討論其他治療方法。

此外,某些營養補充品和藥物,可能會影響身體對左旋甲狀腺素的吸收,因此若有以下狀況請告知醫師: 攝取很多黃豆製品或高纖食品。 有在使用鐵質補充劑,或含鐵的綜合維生素。 服用銷膽胺(Cholestyramine)、氫氧化鋁(Aluminum hydroxide,常見於許多制酸劑中)、質補中品。 甲狀腺機能低下可以預防嗎?

甲狀腺機能低下無法預防,但可學會、觀察它的徵兆,以即時尋求治療。若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師。

惡性高熱症

惡性高熱症

惡性高熱症的定義

惡性高熱(Malignant hyperthermia) 是因為手術的麻醉藥物所引起的嚴重反應,若沒有及時治療,有可能會致命。

惡性高熱有多常見呢?

使用吸入性麻醉劑的人中,每5,000~50,000人就有一位有惡性高熱。但因為某些有這種症狀的人可能永遠都沒有暴露在會引發症狀的藥物中,因此惡性高熱的比例可能其實更高。 惡性高熱的症狀

惡性高熱的症狀包括體溫過高、嚴重痙攣、心跳過快等等。在某些病例中,造成這種疾病的基因是會遺傳的;但由於症狀是由某些藥物而引起,因此這種現象稱為藥物基因體學異常(Pharmacogenetic disorder)。透過基因檢測,可以測出你是否有相關的基因突變。

若您的父母、兄弟姊妹或小孩之中有一人患有惡性高熱症,那麼您有高達50%的機率也患有此症。若是其他親戚患有,您則有25%的機率會患此症。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發作;患有此症的兒童在手術中也更容易受到影響。

惡性高熱不一定在您第一次動手術時就會出現,但是未來動手術都還是有一定的風險。若您可能出現惡性高熱,還有其他安全的藥物可以替代使用。在極少數的病例中,有患者在激烈運動後也出現了相關症狀。 什麼時候該去看醫師呢?

若您有上述症狀,請盡快尋求醫療協助,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與醫師仔細討論您的身體狀況,才能找出最適合您的醫療方法。

惡性高熱的原因

惡性高熱是遺傳性疾病;只要父母有其中一人患有此病,小孩就會遺傳到。 惡性高熱的風險因素

雖然患有此病的患者多半沒有其他嚴重的疾病,但是某些遺傳性肌肉疾病與惡性高熱有關,像是多微孔肌病(Multiminicore myopathy)、肌中央軸空病(Central core disease)。 惡性高熱的診斷與治療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惡性高熱? 通常是在病患動手術時使用麻醉劑後才發現有此病。 病患可能會有惡性高熱的家族遺傳歷史,或是家族在麻醉時有不明死亡原因。 患者可能有心律不整、心跳過快的狀況。

檢測惡性高熱症的方式有:

血液凝固檢驗:凝血酶原時間(Prothombin time, PT) 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Partial thrombloplastin time, PTT) 血液化學檢測:像是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ine phosphokinase, CPK),在疾病發作、破壞肌肉時,會異常增加。 基因檢測:查看跟此病有關的基因是否有缺陷。 肌肉活體組織切片檢測(Muscle biopsy) 尿液肌蛋白檢測(Urine myoglobin)

如何治療惡性高熱?

若你有家族遺傳歷史,或是有親戚對麻醉有問題,在動手術前請務必告訴醫師或麻醉師。如此一來,醫師才能夠提早準備並迅速應對突發狀況。

單挫林(Dantrolene)這種藥物可用來治療惡性高熱;冰塊、冷毯和電風扇也可幫助降低體溫。 惡性高熱症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改善惡性高熱:

若家族有遺傳歷史,請務必在動手術前告訴醫師。 請避免使用興奮劑藥物,像是古柯鹼(Cocaine)、安非他命(Amphetamine/speed)、搖頭丸(Ecstasy);這些藥物可能會引發類似惡性高熱的反應。 若家族中有肌肉疾病(Myopathy)、肌肉萎縮(Muscular dystrophy)、惡性高熱的病史,最好去做遺傳諮詢。

若還有其他疑慮,請諮詢醫師以了解更詳細的資訊。

血腫

血腫

血腫的定義 什麼是血腫

血腫(Hematoma)是因為血管壁受損傷所引起的內出血,會使血液從血管滲出,並進入周圍的組織中。任何類型的血管受傷,都有可能造成血腫,如動脈、靜脈或微血管。血腫時,血液有可能已凝結、正在凝結,或仍在持續出血擴散中。血腫可能發生在頭部、耳朵、鼻腔、肝臟、脾臟和腎臟等器官中,或小腸與結腸壁內。 血腫有多常見?

血腫十分常見,請與醫師討論,以獲取更多資訊。 血腫的症狀

血腫會引起刺激和發炎,其症狀取決於血腫的位置以及大小。下列為血腫可能出現的症狀,不過並沒有全部列出,如果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師。血腫引起的常見症狀包括:

發紅 壓痛 發熱 疼痛 腫脹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如果症狀嚴重或持續擴大,例如擴散至腦部或硬膜外血腫,就需要及時治療,尤其是會影響神經系統疾病的情況。不過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一樣,最好與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血腫的原因

血腫通常是由創傷引起的,如交通事故,也有可能因咳嗽或其他原因造成。而含阿斯匹靈(Aspirin)、華法林(Warfarin)、氯吡格雷(Clopidogrel)和雙嘧達莫(Dipyridamole)在內的抗凝血藥物,則可能減少血液中血小板的數量,並擴大出血、惡化血腫,或引發感染。其他可能導致血腫的情況包括: 患有自體免疫疾病 手指感染 僵直性脊椎炎(Sciatica) 甲黴菌病(Onychomycosis) 受傷使耳朵軟骨結構出血 鼻部受傷使鼻中隔出血 腹部內部出血,並可能會危及生命 骨頭挫傷或骨折 間隔症候群(Compartment syndrome),一種罕見併發症 懷孕的女性會有約25%的機率,因為絨毛膜下出血導致血腫

血腫的風險因素

目前沒有相關資訊,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血腫的診斷與治療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醫師。 如何診斷血腫?

血腫的檢查包括身體檢查以及病史的檢視,通常沒有專門的血液檢查。但根據情況的不同,包括血液常規檢查(Complete blood count,CBC,又稱全套血液計數)、凝血檢測、化學和代謝檢測,以及肝臟檢測,幫助醫師評估血腫患者是否有任何潛在疾病。

此外,如果懷疑頭部或腹腔內有血腫,如腹部、肝臟、脾臟、腹膜及腹膜後方,可以進行電腦斷層掃描(CT)或核磁共振造影(MRI);這兩種為後者較準確。 如何治療血腫?

血腫的治療取決於它的位置、受影響的身體部位,以及出現的症狀。例如,頭部受傷的患者,可能需要進行手術以保存腦組織。如果患者穩定,則可以進行觀察,但如果出現休克,則可能需要進行一些外科手術。

改善血腫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改善血腫: 休息。 冰敷:每天20分鐘,每天4~8次。 加壓:可使用彈性繃帶來加壓患部。 抬高:建議將患部抬到高於心髒的位置。

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生以了解最佳解決方案。

肢端肥大症

肢端肥大症

肢端肥大症的基本概念

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是荷爾蒙方面的疾病,起因於體內荷爾蒙分泌過多,造成頭、臉、手與腳的皮膚和骨骼長得比身體還快。然而身體的改變過程緩慢,患者可能會經過很多年依然沒發現自己患有此病,但如果不治療,肢端肥大症會造成嚴重的併發症。 肢端肥大症有多常見?

肢端肥大症是很罕見的,通常發生於中年人,且男女皆會。成長中的小孩,如果體內有過多的生長激素,也會導致類似的情況,稱為巨人症(Gigantism)。請諮詢醫師,以了解進一步資訊。 肢端肥大症的症狀

肢端肥大症常見的症狀是,手、腳、頭與臉的骨骼,與身體相比,顯得特別大。此外,肢端肥大症也會有其他症狀,如下: 頭痛 視力變差 關節炎(Arthritis) 手指麻木、有刺痛感 高血壓(Hypertension) 月經週期改變 男性陽痿 牙齦間縫隙過大 睡覺時會打呼 聲音變低沉

有些肢端肥大症的症狀並沒有列舉出來,如果對任何症狀感到疑慮,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如果有下列症狀,請立即與醫師連絡,或前往醫院: 四肢腫脹、肌肉無力,或肌肉麻痺。 跟過去相比,嘴唇、鼻子、舌頭開始變大,且顯得腫脹。 牙根間的距離,比一般牙齒間的距離大。 感到視覺異常、嚴重頭痛、麻木、神經痛、胸痛,並出現其他併發症。

肢端肥大症的原因

肢端肥大症,是因為腦下垂體(Pituitary gland)分泌過多生長激素(成長荷爾蒙)而造成的。腦下垂體會分泌幾種控制身體成長、發育、生殖和代謝的重要荷爾蒙;成長荷爾蒙對控制身體的生長而言是很重要的,如果體內成長荷爾蒙過多,會導致手、腳、頭與臉的骨骼比身體大很多。造成體內成長荷爾蒙過多的原因,可能是腦下垂體有腫瘤,或胰臟、肺臟、腦部的某一部分有腫瘤。 肢端肥大症的風險因素

增加肢端肥大症的風險因素有: 有腦下垂體的疾病史,如腦下垂體有腫瘤,或有腦垂腺低能症(Hypopituitarism)。 如果體內生長素釋素(Growth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GHRH)分泌過多,會造成異位性生長素釋素分泌瘤,如支氣管類癌瘤、胰島細胞腫瘤、肺小細胞癌、腎上腺腺瘤等。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腫瘤的惡性程度較高。

肢端肥大症的診斷與治療

以下資訊並不能用於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若有問題請諮詢醫師。 如何診斷肢端肥大症?

診斷肢體、四肢的方法有很多種,一般而言,醫師會檢查患者的身體,並且做血液檢查,以確認體內生長激素的濃度。 肢端肥大症如何治療?

通常醫師會採取幾種方法,讓治療過程快而有效。肢端肥大症需要長期治療,手術後患者大多都能成功治癒,但患者體內荷爾蒙濃度可能無法回復正常,因此手術後,需要固定服藥,讓荷爾蒙濃度能維持平衡。治療肢端肥大症的方法包括: 腦下垂體的疾病若較早診斷、發現,治療方法是減少體內生長激素產生,建議去看專長為治療荷爾蒙問題的內分泌科醫師。 透過手術,將腦下垂體腫瘤移除。手術方法有經嘴唇、上顎骨的微創手術,以及經鼻腔的顯微鏡手術2種,都不會留下任何疤痕或傷口。 以放射線治療移除腫瘤

肢端肥大症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方法將有助於應對肢端肥大症: 確實嚴格遵守醫師處方藥的服用方式,並在治療過程中完全配合。如果藥物有時會導致噁心、頭暈的副作用,有時候又沒有這些感覺,請與醫師連絡。 根據醫師囑咐定期回診,以讓醫師檢查您的血壓、血糖,與心血管健康狀況,以確認沒有併發症。 有些症狀治療後並不會瞬間消失,治療過程需要患者與身邊重要的人一起投入時間和耐心,以慢慢克服疾病。

如果有其他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以找出最適合的解決方法。

整型手術:風險、過程、術前準備、術後恢復

整型手術:風險、過程、術前準備、術後恢復

整形手術的定義 什麼是整形手術?

整形手術是一種能夠美化外貌的外科手術,進而提升人們的自信心,身上或臉上的任何部位都能進行整形。 何時需要整形手術?

若您不滿意身體某些部位(如胎記或傷痕),而這些部位又無法用化妝品或衣物遮蓋,或許就會考慮整形手術。 整形手術的風險與併發症 手術前該注意什麼?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整形手術,手術前應確認身體狀況,抱持合理的期待並了解手術風險。

若您有糖尿病(Diabetes)、高血壓(Hypertension)、出血性疾病、心臟疾病或憂鬱症(Depression)等嚴重的健康疾病,就不應該進行整形手術。若您有肥胖、吸菸或酗酒等問題,也不適合整形。 是否會有併發症或副作用?

任何手術都有一定的風險,整形手術也不例外。若有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糖尿病或肥胖症等病史,整形可能會引起肺炎(Pneumonia)、中風(Stroke)、心臟病發或血栓(腿部或肺部)等併發症,吸菸也會增加手術風險以及術後恢復的困難度。您可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與醫師討論相關風險。

可能發生的手術併發症還包括如下: 麻醉相關併發症,如肺炎、血栓,甚至是死亡。 切口感染,會造成留疤或發燒,需要額外的手術。 組織液凝固容易形成疤痕。 輕微出血可能需要手術,若嚴重出血則需要輸血。 明顯的疤痕或皮膚受損,必須透過手術移除。 永久性的神經損害,如麻木刺痛感。

進行整形手術前,務必了解相關風險及併發症,若有任何疑問,請洽詢您的外科醫師。 整形手術的術前準備與過程 如何進行術前準備?

手術前,外科醫師會建議您調整生活習慣,如手術前後2~4週要禁菸,讓您的身體獲得足夠的休息。不吸菸者在術前也要注意二手菸對身體的影響。

手術前,會與醫師詳談您的健康狀況、生活方式(包括運動、喝酒和抽菸等)、任何症狀、服用的藥物或營養品等,這些溝通能幫助您了解自己是否適合手術。

記得告訴醫師所有的細節,即使是非處方的維生素或草藥也一樣,因為這些藥物也可能增加流血的風險,或干擾其他手術中使用的藥物。 手術過程

整形手術的類別有很多,如:

臉部手術 肉毒桿菌(Botox) 臉頰拉皮(Cheek lift) 化學換膚(Chemical peel) 臉型雕塑(下巴整形,Chin surgery) 牙齒美容(Cosmetic dentistry) 磨皮(Dermabrasion) 眉毛/額頭抬起手術(Eyebrow/forehead rejuvenation, brow lift) 雙眼皮手術(Blepharoplasty, eyelid surgery) 拉皮手術(Face-lift) 臉部輪廓(Facial contouring) 臉部填充(Facial fillers) 臉部除皺(Facial wrinkles) 雷射除毛(Laser hair removal ) 雷射除皺(Laser resurfacing) 頸部拉皮手術(Neck lift) 耳廓整形術(Otoplasty, ear surgery) 隆鼻手術(Rhinoplasty, nose surgery) 皮膚手術(瑕疵、蜘蛛紋、疤痕修復、紋身去除)(Skin problems: blemishes, spider veins, scar revisions, tattoo removal)) 除皺手術(Wrinkle treatment)

身體手術

腹部整形 (Abdomen reduction, tummy tuck) 手臂拉皮 (Arm lift) 抽脂手術 (Liposuction) 隆乳手術 (Breast augmentation) 胸部拉皮 (Breast lift) 縮胸手術 (Breast reduction surgery) 提臀手術 (Buttock lift, belt lipectomy) 全身拉皮手術 (Circumferential body lift) 大腿內側拉皮 (Inner thigh lift) 雷射除毛 (Laser hair removal)

特定細節會根據手術種類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整形手術需要全身麻醉或注射靜脈鎮靜劑,由醫院的麻醉師團隊監督管理。若是其他種類的手術,如臉部填充手術,可以用局部麻醉的方式,在門診或內科值班醫師室進行手術。手術前,醫師會再一次和您確認手術細節,並回答您的提問。 術後恢復

手術前後,您會收到: 相關術後照護 處方藥物和用藥指示(如止痛藥和抗生素) 健康諮詢專線

即使有上述的指示,您可能還是會在術後感到不適,因為瘀腫不退而感到不安。瘀青至少要3個星期才會消退,而腫脹可能會更久。

在恢復期感覺到短期憂鬱或無精打采,是正常的現象,所以不要過早判斷手術的結果,否則會導致失望和沮喪的情緒。

面對手術結果應抱持合理的期待,只求進步,不求完美。而且每個人術後都不同,請切記:  瘀青和腫脹是暫時的,手術疤痕卻是永久的。 復原時間根據個人和手術狀況而有所不同,通常是6~12週。 若要達成整形目標,需要進行更多手術。

若您有任何疑問,請洽詢您的外科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整形手術的術後恢復與保養 術後保養

整形手術後的皮膚保養,相當重要,請使用溫和不刺激的清潔用品,如非皂類的洗面乳或無香料的保濕霜。此外,務必要做好防曬工作,也不要觸碰傷口,讓傷口有時間癒合。

記得隨時補充水分,無論是局部性小手術,還是全身性的大手術,每天都應該喝6~8大杯水,從體內開始活膚保水,順便排出體內毒素。

由侵入性手術所引起的瘀腫,專家建議使用冰塊或冷水袋消腫,尤其是術後的3天內。睡覺時記得將頭部抬高,要高於心臟的位置,如此能幫助避免隔天的浮腫。

若您的皮膚已沒有傷口,手術後幾天就可以開始化妝了。需要注意的是,若您進行化學換膚或雷射手術,必須等到皮膚的表皮層完全換新之後,再開始化妝。記得和您的醫師討論相關問題。

血型鑑定:目的、流程、步驟、檢測結果

血型鑑定:目的、流程、步驟、檢測結果

血型鑑定的基本概念

血型鑑定(Blood Typing)可以檢測一個人的血型,因為不同的血型大多不能相容,若輸入舆自己血型不相容的血液,可能會引發極嚴重的免疫系统反應,還可能會引起致命的血液凝塊(Blood Clumping)或凝集(Agglutination),產生抗原抗體凝集的反應,導致溶血的危險,所以在輸血或捐血之前,一定要鑑定自己的血型。鑑定血型的方法簡易又快速,通常在輸血,受傷或手術需要輸血之前檢測,短時間就可以知道結果。

另外,血型鑑定對孕婦尤為重要,如果媽媽的血型是Rh陰性(Rh-),而爸爸是Rh陽性(Rh+),寶寶則極可能是Rh陽性,為了避免在懷孕期間,媽媽和寶寶因血液互通,不同的血型,刺激母體免疫系统產生了可能會攻擊寶寶系统的抗體,媽媽需要使用抗RH因子球蛋白注射液(RhoGAM)。 血型鑑定的鑑定前須知

血型鑑定幾乎不具危險性,唯一的風險是在採集過程中,每個人的靜脈和動脈血管粗細不同,即使是同一個人,左右兩側血管粗細也不盡相同,因此,替某些人採血的過程可能特别困難。雖然風險不高,但在抽血過程裡或後續可能面臨的狀况,包括:

暈倒或感覺頭重腳輕 經過多次紥針才找到注射的靜脈 出血量比預期來得多 皮下血腫(Hematoma,血液聚積在皮下) 皮膚受感染的風險

正常情況下,接受輸血前一定會做血型鑑定,但在病情極度危急到連驗血時間都沒有的情況下,病患會被直接輸入O型血液,因為O型血的紅細胞(即紅血球)不具有A或B抗原,不會引起抗體攻擊,不會引起溶血性輸血反應。 至於Rh陰性血液的使用,則取決於臨床狀況和該地區O型陰性血液的供應量。 血型鑑定的流程與步驟 事前準備有哪些?

做血型鑑定不需要特別準備。如果擔心做完會頭暈,請個人作伴,送您回家。 鑑定的步驟有哪些?

一般人均可在醫院抽血進行鑑定,護理師會在抽血前先用消毒、清潔受測者的手臂或手背皮膚,以防感染。接著,他們會用1條橡皮帶綁在上臂,並請受測者握拳,好讓靜脈更加明顯,幫助下針順利,並抽取幾個血液樣本,在完成後會幫助受測者盡速止血。

決定血型的方法是將血液樣本與會攻擊A型或B型血液的抗體混合,從反應情況來做判定。舉例來說,如果血液樣本與A型血液抗體混合後產生凝結,受測者就是B型血;接下來會將血液樣本與抗Rh血清(Anti-Rh Serum)混合,如果血細胞凝結,代表受測者是Rh陽性血型。

血型鑑定的結果

受測者的血型會在幾分鐘內出爐,結果會判定是A型,B型,AB型或O型,是Rh陰性或Rh陽性。之後就可以在捐血或在接受輸血時,告知醫事人員血型,以避免輸血錯誤,如果對血液鑑定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師,以得到更進一步的說明。

輸血血型規則如下: A型血:只能接受A型和O型血。 B型血:只能接受B型和O型血。 AB型血:可以接受A、B、AB和O型血。 O型血:只能接受O型血。 Rh+:可以接受Rh +或Rh-血。 Rh-:只能接受Rh-血。

因為O型血可以輸給任何血型的人,所以擁有O型血的人被稱為血型全合捐贈者(Universal Blood Donors),但若擔心醫院和檢驗室的血液鑑定標準或結果會不同,請與醫師請教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