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叫CAB後面還有D?認識心肺復甦術(CPR)

叫叫CAB後面還有D?認識心肺復甦術(CPR)

說到心肺復甦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以下簡稱 CPR),在你腦海裡是否仍浮現「叫叫 ABC」的口訣呢?其實新版的 CPR 教學已經將口訣改變囉!CPR 是拯救失去意識、沒有心跳的患者脫離險境的重要急救方法,及時施行 CPR 可以讓患者生存率增加,替患者爭取時間撐到救護車趕來,將其送到醫院。(延伸閱讀:奪命僅數分鐘!預防心因性猝死這樣做)

趕快來看看你對 CPR 的操作方式還記得多少,了解現行的 CPR 方式該如何操作吧! 為什麼要進行 CPR?

對於因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心律不整(Arrhythmia)而引發心臟驟停(Cardiac arrest)的人來說,心臟停跳意味著身體的血液循環停滯,包括心臟、大腦在內,各身體器官會因無法獲得氧氣供給,而逐漸壞死。這時,施行心肺復甦術就是以外力的方式按壓心臟跳動,達到恢復患者自然呼吸與血液循環的效果。 CPR 的操作步驟

CPR 的操作步驟主要可以囊括成「叫叫 CABD」六字訣: 叫(確認意識)

確認患者有無意識、呼吸。若確認患者已經沒有呼吸,才可繼續進行接下來的步驟。

叫(呼叫救護車)

呼叫救護車。如果身旁有其他人的話,建議先請其他人打 119,自己同步進行 CPR。若只有自己一人,則先撥打求救電話,再進行 CPR。此外,如果附近有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以下簡稱 AED),請盡快取來。 C(按壓胸口,Compressions)

保持身體穩定呈跪姿於患者身側後微微向前傾(方便施力),雙手交疊(一隻手的手掌蓋於另一隻手背,兩手手指扣住),手臂打直,掌根置於兩乳頭連線之中點後,開始按壓。 按壓頻率:每分鐘 100~120 下。也就是說你大約每秒要壓一下半至兩下,因此維持穩定且快速的按壓很重要。 按壓深度:五到六公分。按壓深度不夠深,則施救效果可能不明顯,畢竟心臟如果沒有確實的按壓收縮,血流就無法送出。 請確保每次按壓後,胸口有確實回彈,再進行按壓。 請勿隨意中斷按壓過程,若非得中斷,以 10 秒為限。

A(暢通呼吸道,Airway)

如果你接受過 CPR 訓練且有意願施行人工呼吸,在按壓胸口 30 下之後,請用「壓額抬下巴」的方式,一手按住患者額頭向後傾斜,另一手抬高患者下巴,讓呼吸道能夠暢通。 B(人工呼吸,Breathing)

在患者呼吸道暢通的狀態下,捏緊他的鼻子,用你的嘴巴覆蓋住患者的嘴巴,不要留空隙。接著先吹一口氣(每次一秒),同時看患者胸部有無起伏。 如果有:繼續吹第二口氣,完成後回到 C 步驟繼續按壓胸口。 如果沒有:再次進行壓額抬下巴的動作,確認患者呼吸道是否暢通後,再次吹氣。

原則:胸部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例是 30:2,也就是當你吹完兩口氣之後,請馬上回到 C 步驟,繼續按壓患者胸口 30 下,再進行人工呼吸。以此為循環,直到患者恢復正常呼吸、有動作反應或醫護人員到達。

#小提醒:請勿給予患者過多人工呼吸,而忽略按壓,這樣反而本末倒置。 D(去顫,Defibrillation)

若此時已有 AED 可使用的話,請依照說明操作、安裝電擊貼片。需要特別注意的是,AED 與 CPR 的功能並不相同,AED 利用電擊刺激心律不正常的心臟,使其能夠「重新開機」,即便回復正常心律,如果心臟仍然相當虛弱,仍需要靠 CPR 輔助心臟泵血。

叫叫CAB後面還有D?認識心肺復甦術(CPR) 如何對兒童施行 CPR?

以 CPR 的標準來看,低於八歲的患者便屬於兒童。對兒童施行 CPR 的原則與成人相似,但仍有以下少數不同: 只有自己一人時,請先進行五個 CPR 循環後,再撥打求救電話。 只以單手掌根按壓胸部。 按壓胸部應達胸廓深度的 1/3 (約為五公分),但請勿超過六公分。 優先使用兒童 AED 和電擊貼片,若無,再使用一般成人 AED。 如何對嬰兒施行 CPR?

在對不滿一歲的嬰兒進行 CPR 時,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只有自己一人時,請先進行五個 CPR 循環後,再撥打求救電話。 只以單手食指與中指併攏按壓胸部。 C 步驟的按壓位置應為胸部兩乳頭連線中央之下方,按壓深度至少胸廓前後徑的 1/3(約四公分) 如果沒有可以使用手動電擊器的醫護人員,則優先使用兒童 AED 和電擊貼片,最後才考慮使用一般成人 AED。

我沒受過 CPR 訓練,我能做得好嗎?

其實,CPR 口訣之所以由 ABC 轉為 CAB 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增進一般民眾的施救意願,以及提高施救成功度而做的改變。

比起暢通呼吸道和人工呼吸,優先進行持續、快速、穩定的胸部按壓,更為重要。如果你不願意或者擔心自己做不好人工呼吸。沒關係,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持續進行 C 步驟按壓胸部。

有些人可能會擔心,如果施行 CPR 導致對方受傷,惹上官司怎麼辦?不必擔心,

根據緊急醫療救護法第 14-2 條:救護人員以外之人,為免除他人生命之急迫危險,使用緊急救護設備或施予急救措施者,適用民法、刑法緊急避難免責之規定。

此法律與美國的「善良撒瑪利亞人法」(Good Samaritan law)具有相同精神,希望民眾不再害怕「伸出援手」,只要你是出於善意做出一般人認知中的急救行為,便可適用緊急避難免責之規定。

呷飽就愛睏!原因揭露與午睡的好處

呷飽就愛睏!原因揭露與午睡的好處

學校跟許多公司都會規定午休時間,給員工和學生時間吃飯及午睡。說到午睡,不知道您屬於午睡完精神飽滿;還是反而更加擺脫不了睏意的人呢?讀完本篇文章,您將了解午睡的好處與壞處,以及最有效運用午睡的方法。

為什麼會想午睡?

人在醒著的時候,體內會有一種稱為腺苷(Adenosine,也稱腺嘌呤核苷)的助眠物質逐漸增加。由於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也就是生理時鐘,會與其抗衡,所以人體不至於動不動就想睡覺。

一般來說,中午用完餐後,約下午1~3點間,睡眠驅力(Sleep drive)會達到高峰,也就是人體想睡覺的程度,。而此時生理時鐘的制衡能力會下降,因此我們能感到睏意襲來。當人體經歷午睡後,睡眠驅力就會快速下降,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適當的午睡可以增加工作效率。

當然,午睡的慾望也會因晚睡,和其他造成晚上睡眠不足的原因而加強。維持足夠的睡眠,在晚上的時候睡個好覺,可以降低對午睡的倚賴程度,也能避免因為過量午睡,而陷入晚上難以入睡的惡性循環。

另外,與成人相比,兒童更加倚賴午睡來恢復體力,而且一天午睡可以達到2、3次左右,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到4~5歲。

午睡的2大好處 放鬆:通常早上都是我們最忙碌的時間,各種會議和報告可能都在早上進行。午休時的小睡,可以幫助我們放鬆緊繃的神經,舒緩心情以迎接下午的工作。 增加工作效率:當人體處於疲倦的狀態時,不只工作效率會下降,出錯的機率也會上升。某些職業,例如司機,如果在精神不佳的狀態下開車,不只司機自身,連乘客的安全都會面臨危險。適當的午睡,可以幫助您恢復精神,回到最佳的工作狀態。 午睡太久的2壞處

目前的研究指出,午睡時間以不超過20分鐘為佳。因為過長的午睡時間,可能會導致下列2種問題:

睡眠惰性(Sleep inertia,也稱睡眠倦怠):有些人一睡就一個小時過去,醒來時可能會感覺還是睡意濃濃,恨不得馬上再趴回去夢周公。過長的午睡時間會使人體進入深層睡眠,而當我們從深層睡眠被打斷而醒來後,身體便會有強烈的睡眠不足感,也就是睡眠惰性。 影響夜間睡眠:適當的午睡理論上不至於影響晚上睡覺的品質,但是若您有失眠的症狀,午睡可能就不是個好選擇。此外,午睡時間太久或是與晚上睡覺時間太接近,也會影響晚上睡覺的入睡時間和睡眠品質。 享受午睡的3要點

午睡的時間不要離晚上就寢時間太近,以免晚上睡不著。 找個安靜且光線較昏暗的地方,也可以自備眼罩或耳塞,來避免環境的噪音。 午睡時間不要超過20分鐘,怕睡過頭的人可以設鬧鐘。

開放式辦公室的優劣?氣氛活潑但易傳染病菌

開放式辦公室的優劣?氣氛活潑但易傳染病菌

對辦公室上班族而言,擁有好的工作環境非常重要,它不僅能提升工作效率,間接也保障人身心的健康;相反的,一個空間品質差的工作環境亦徒增焦慮氛圍,容易讓員工因壓力而分心,工作表現當然就會降低。本文舉出工作空間對員工健康的影響,特指開放式設計辦公室(Open plan office)的好處和壞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同場加映:無法久待大樓辦公室?你可能中了病態建築症候群

開放式辦公讓員工活躍

一般來說,上班族的工作空間可分成三種空間模式:私人辦公室、高牆隔間辦公區(也叫蜂窩辦公)以及開放式辦公區。根據美國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醫學院暨地方、幸福感與績效系所的研究,比起高牆隔間辦公區,開放式辦公區的員工擁有較低的壓力,而且他們也會比其他兩種辦公空間的員工來得更活躍。

由於開放式辦公區採低間隔板或無間隔板,來分配工作空間,所以若員工需要講電話,或開會討論時,可能就得移動到別處,以免造成鄰近同事的干擾。如此一來,就能讓員工有活動身體的機會,避免一整天都坐著不動的健康問題。

(同場加映:辦公久坐身體卡~7種小物運動舒展

病菌傳播也相當開放

不過,開放式設計辦公也不盡然全是優點,因為同事之間的辦公空間少有阻隔,可能會提高病菌傳播的風險,根據丹麥國家工作環境研究中心(National Research Centre for the Working Environment,簡稱 NRCWE)的研究,開放式辦公空間通常會多於六人,比起蜂窩辦公,開放辦公空間的員工的病假機率高達 62% ,當然,人數多寡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雖然蜂窩辦公限制了同事之間的工作相處機會,但因為大家各自有專屬自己的個人空間,所以身體和病菌散播的風險也會降低。要注意的細菌傳播途徑包括近距離對話、電腦和手機螢幕、個人資料及文件夾、個人用品和包包、辦公桌、辦公電話、門把、影印機、電梯按鈕、辦公室的冰箱及共用櫥櫃。

總而言之,不管你所處在的辦公空間是哪一種,都要確保身心是健康的,建議不要長時間坐在位子上,多點走動活動身體。同時,要注意個人衛生與環境整潔,尤其針對共用的設施和物件更要提高警惕,免得把細菌都帶到自己身上來。

(同場加映:1分鐘一定鬆!辦公室裡的伸展操

夏天防中暑!5 個高風險族群要注意

夏天防中暑!5 個高風險族群要注意

在炎熱的環境中,身體能透過排汗幫助降溫,但若長時間曝曬在烈日下,加上補充不夠水分,人就會因體溫過高而生病,造成熱傷害,嚴重則將導致中暑。而根據衛福部的資料,每年七月到八月是中暑等因熱急症而就醫的高峰期,本文將列出中暑的五個高風險族群,以及正確的處理方法。

(同場加映:熱浪來襲擋不住?7種疾病恐讓人怕熱) 五個中暑高風險族群

中暑是最嚴重的熱傷害,通常體溫至少為 40°C 甚至更高,但是體溫過高會導致神經系統的併發症,包含像精神錯亂和失去意識。此外,它也會造成細胞的破壞及故障,尤其是腦部,若不及早處理,很快就會傷害其他重要器官,進而導致死亡,以下是要特別注意的五個高風險族群:

嬰幼童:嬰兒及幼童的體溫調節還未發展成熟,加上代謝率高,因此父母或照護者需要多督促小孩隨時補足水分,並確保環境溫度是舒適的。 戶外或密閉空間工作者、運動員:白天的戶外工作者和運動員要小心,因為這些人需要長時間受太陽光直接照射,若忽略了防曬、缺少水分、休息不足,就容易受熱傷害。至於密閉空間上班的人,請注意要保持環境通風及散熱,因為體溫和體液的熱若不協調,一樣會造成熱傷害。 65 歲以上的老人:老人的調適機能不像年輕人這麼好,包括排汗與水分調節都退化了,提醒老一輩正午別出門,在家開空調避暑,晚上則可開窗保持交叉通風。另要注意,務必避免咖啡因和酒精,這只會導致身體失去水分,並惡化心臟相關疾病。 慢性患者與藥物治療者:由於慢性病人的散熱機能差,造成身體不易排汗,加上環境調節及應變能力變差了,亦會提高熱傷害的風險。此外,有的藥物治療也會干擾局部身體的運作,包括像利尿劑會干擾水分及鹽份平衡,而抗膽激性藥劑、抗精神病藥劑會抑制汗水分泌。 體重過重者:身高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簡稱 BMI)≧24 者要注意,因為脂肪容易產生熱能,而身體的皮下脂肪又會不利於散熱,導致熱傷害。

(同場加映:小孩熱天脫水不能等~應對和預防措施

中暑時冰敷等待救援

當一個人中暑,首先需要從體外幫助他降溫,如冰敷或冷水浸泡法都是不錯的急救方法,但並不適用於小孩、老人患者、慢性疾病患者,或是因激烈運動而中暑的人,這是危險的。

需記得的是,盡快把身體降溫,才能降低器官傷害和死亡的風險,且千萬別以為居家治療能減緩中暑症狀,尋求別人幫助,並呼叫救護車才是關鍵,在等待的過程中,也請暫時別餵患者喝水或其他液體。

(同場加映:冷氣吹一整夜不好?注意 3 風險

揮別毛手毛腳~夏日除毛5方法比一比

揮別毛手毛腳~夏日除毛5方法比一比

除毛是許多人迎接夏天的首要任務,有些人天生體毛就比較茂密,有些是因為服用如類固醇(Steroid)等藥物,而有些人是因為體內某種激素(荷爾蒙)偏高,導致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等,而使體毛旺盛。不過,好險目前市面上有許多除毛工具或手術供選擇,究竟各種方法的特色和效果為何?以下一一介紹常見的5種除毛方法。

1. 除毛刀剃毛

相信有除毛經驗的人,應該都嘗試過用除毛刀或刮鬍刀除毛,因為它既不會痛,也容易購買,不過如果過度剃毛,可能會導致毛髮內生,也就是毛髮會倒著長,刺進皮膚裡或在表皮下層生長,通常可能會伴隨著毛囊炎(Folliculitis)等情況。

2. 鑷子拔毛

用鑷子拔毛雖然很痛,但若您本身體毛不多,或只是想要重塑毛髮外觀(如修眉毛)時,拔毛是種方便且效果乾淨的好選擇,但若是大面積的毛髮,用拔的方式恐怕會造成毛髮內生或留疤。 3. 除毛膏除毛

除毛膏是一種非處方藥,它也因身體不同部位而分成不同種類,例如有些是私密處附近的敏感肌專用,而有些則用在四肢,所以購買和使用前,必須先閱讀包裝說明,避免造成刺激。除毛膏是利用化學物質來溶解毛髮,所以使用時也要十分小心,若敷太久,可能會造成皮膚灼傷,或是過敏反應等。建議應該先在手臂上塗一點點來測試,看看有沒有不良反應,且使用時,必須遵照說明書指示。

4. 熱蠟除毛

熱蠟除毛最好交給有執照的美容師做,它可以在短時間內除去大量體毛,操作也簡單,但相對來說,這種方式較容易造成感染,若是敏感性肌膚者,不建議使用熱蠟除毛,否則可能會因刺激造成毛囊炎。另外,若蠟的溫度太高,也可能造成燙傷。 5. 雷射除毛

比起上述除毛方式,雷射除毛的效果維持較久,主要是透過雷射光束或光脈衝來破壞毛囊生長,而通常除毛療程會分成4次以上。但雷射除毛並非人人都適合,毛髮顏色深的話,進行雷射除毛效果較佳,毛色太淺則除毛效果會較差,且雷射除毛的費用比其他除毛方式都高出不少。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與治療。

準備好了嗎?戒菸5步重拾健康腸道

準備好了嗎?戒菸5步重拾健康腸道

抽菸對腸胃不好,但戒菸是個困難的過程,需要極大的意志力及努力,有時可能要失敗好幾次才會成功。開始戒菸前如果能先做好心理準備,會很有幫助,因此現在,我們要就要為有腸胃問題的老菸槍們提供5個步驟,希望能帶大家重拾健康的身體。一天一小步,任何沒有香菸的日子和小時,都是為健康努力的成就!

步驟1:下好戒菸的決心

丟掉香菸跟打火機前,應該先讓心理準備好。可以訂一個正式戒菸的日期,並與醫師討論各種戒菸方式,評估最適合自己的選項。若過去曾戒菸失敗,要找出失敗原因。舉例來說,如果習慣邊喝酒邊抽菸,就可以試著從限制自己的酒精攝取量開始。接著,把家中、車內及辦公室的所有香菸和菸灰缸都丟棄,也有助於心理建設。

步驟2:尋求支持與鼓勵

可以設法從家人、朋友、同事以及醫師尋求精神支持,明確地告知周遭的人幫助你戒菸的方法。例如要求他們不要在自己身邊抽菸,或不要把菸放在你看得到的地方。如果身邊無人可尋,可以參與個人、團體或電話諮商,向他人學習戒菸技巧,也能增加戒菸的成功機會。

步驟3:學習新技能及行為

當想吸菸的時候,盡量讓自己分心。可以和其他人聊天、嚼口香糖,或做一些能減少壓力的事情,像是洗熱水澡、運動和讀書。有時也可以外出讓自己保持忙碌,找一些有趣的禁菸的場所用餐或娛樂。同時也別忘了大量喝水或健康的飲料,因為讓身體保持水分能減少對吸菸的渴望。 步驟4:挑選正確產品並妥善使用

現在市面上有許多能幫助戒菸的藥物及產品,他們通常都含有尼古丁的成分,能慢慢降低劑量,讓人減少對尼古丁的依賴。常見的產品形式包含口香糖、貼片、口含錠,及吸入劑。不過這些產品可能會導致失眠、清醒夢、皮膚起疹和胃部不適等副作用,使用時須注意。

藥物的話則有安非他酮(Bupropion,商品名威克倦Wellbutrin SR®),及伐倫克林(Varenicline,商品名戒必適Chantix®),皆為口服,並且療程會依個人菸量而異。如欲使用這些產品,請與醫師討論,並遵守使用方式,特別是當您正在懷孕、計畫懷孕、哺乳、小於18歲,或有其它疾病。 步驟5:做好面臨失敗的準備

大多數復發的狀況,會發生在戒菸後的3個月內。若忍不住再次開始吸菸請別沮喪,大部分成功戒菸的人也都失敗了好幾次,是很正常的現象。雖然如此,以下還是提供幾個避免破戒的撇步:

避免飲酒,因為喝酒會降低成功機會。 遠離其它菸槍,因為看到他們抽菸容易讓人破戒。 設法維持健康的體重,因為很多人戒菸後會變胖,但幅度不會超過3公斤。盡量維持健康的飲食,並讓自己保持活力,不要讓體重增加分散您對戒菸這個目標的注意力。 學習調適心情,難過、焦慮和憂鬱都會影響生理,讓人倍感疲倦,並失去睡意及胃口。可以嘗試瑜伽等活動,幫助放鬆。 把戒菸省下的錢拿來去獎勵自己,做些讓自己開心的事,或是存起來,讓金錢變成戒菸的動力。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流汗與體味

流汗與體味

流汗與體味的定義

每個人都有在運動過後、太熱或緊張時流汗的經驗,但當汗水與體味過多,就會對大多數的人造成生活困擾。人體的汗腺分2種,製造的汗水也會因此而不同,只是無論哪種,汗水本身都是沒有氣味的。腋下流汗之所以會臭,其實是因為汗水接觸到皮膚上的細菌,所以才會產生味道。

正常的流和體臭,都可以透過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改善。但異常的流汗現象,如過度流汗(Hyperhidrosis,又稱多汗症)或幾乎不流汗(Anhidrosis,又稱無汗症)都是有問題的。當體味出現改變,也有可能是潛在健康問題的徵兆。 流汗與體味有多常見

流汗與產生體味非常普遍,每個人都會發生,可以與醫師討論改善的方法。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有以下情形,請諮詢醫師。每個人的身體都不同,若出現其他未列出的症狀,也可諮詢醫師。 突然比平常流更多,或更少的汗。 流汗的情形對生活造成困擾。 夜間因不明原因盜汗。 體味改變。

造成流汗與體味的原因

人體有2種汗腺,分別為外分泌汗腺,和內分泌汗腺。外分泌汗腺幾乎佈滿全身,且在表皮上有開口。而內分泌汗腺則位於毛囊密集的地方,例如腋下和胯下,並且所分泌的汗液在通往表皮前,會先從毛囊滲出。

當體溫上升,外分泌汗腺會分泌成分以水和鹽為主的體液。當體液排至表皮,體溫就會隨著體液蒸發而下降,至於內分泌汗腺,則通常會在承受情緒壓力時,分泌乳色的液體,並在接觸表皮細菌後,產生臭味。 流汗與體味的診斷與治療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諮詢醫師。 如何診斷流汗與體味

若因排汗問題就醫,醫師會檢閱患者的病歷,並進行體檢、驗血、驗尿,以判斷患者的問題是否象徵潛在疾病,如感染、糖尿病(Diabetes),或甲狀腺機能亢進(Hyperthyroidism)。 如何治療流汗與體味

如果流汗與體味對生活造成困擾,可以使用市面上隨處可購得的止汗劑(Antiperspirant)或除臭劑(Deodorant),以改善症狀。

止汗劑的原理,是把出汗毛孔堵住,藉此減少汗水對皮膚的接觸。若市面上的止汗劑沒有用,醫師可能會為患者開立含氯化鋁(Aluminum chloride)的產品。不過這種強效產品,有可能造成皮膚發紅、腫脹和搔癢。患者應每天清洗使用部位,以避免不適。

而除臭劑無法抑制汗水分泌,但還是可以抑制臭味。它的原理是藉由將皮膚變酸,讓細菌難以生存;而沒有細菌,就不會有臭味。很多除臭劑都含有酒精成分,而且也會添加芳香劑,以進一步增強抑制臭味的效果。 流汗與體味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方法,或許可以幫助改善或防止流汗與體味失控: 隨時保持乾淨。 使用抗菌肥皂清潔身體。 清洗完畢後,確實用毛巾將水分擦乾。 使用止汗劑或除臭劑。 保持衣櫥的乾淨。 減少飲用或食用味道強烈的食物和飲料。 若有任何問題,諮詢醫師永遠是最好的辦法。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