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不怕心臟病?罹病一定有前兆?10個常見心臟病疑問

年輕不怕心臟病?罹病一定有前兆?10個常見心臟病疑問

根據衛生福利部 109 年死因統計,平均每 24 分鐘就有一人死於心臟病。對於排名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名的疾病,你的了解有多少呢?本文將整理許多人常有的心臟病疑問,預防心臟病就先從認識它開始吧!

1.心臟病一定有前兆嗎?

不一定。

心臟病的發作徵兆有很多種,包含: 心絞痛(胸口感覺被重壓) 心悸 胸痛 頭暈 呼吸困難、急促 疲累 下肢腫脹 心跳不規律(心律不整) 頸部、下巴、手臂、背部或腹部疼痛

然而,並非每個心臟病患者,皆會發生以上症狀。尤其女性心臟病患者,更少出現典型的心臟病或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前兆,例如:她們不以典型的心絞痛呈現,而是以轉移的疼痛,如下巴、手臂疼痛或是莫名的身體疲憊感呈現。因此定期的心臟健康檢查是了解並追蹤自己有無受到心臟病威脅的重要方法。(推薦閱讀:心肌梗塞男女有別!非典型症狀含胃痛、冒冷汗、疲勞)

2.有什麼方式可以檢查自己有無心臟病?

心臟病的檢查方法很多,有心電圖(ECG、EKG)、運動心電圖、胸部 X 光、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心臟核磁共振檢查(MRI)、心肌灌注掃瞄(Myocardial perfusion scan)、電腦斷層血管攝影(CTA)及心導管檢查等等。(推薦閱讀:心電圖或心導管?侵入與非侵入性心臟檢查一覽)

一般來說,基本都會先由抽血檢查、心電圖、運動心電圖等方式,看看患者的心臟狀況如何,再針對已發現的問題,使用適合的方式做進一步檢查。 3.高血壓 = 心臟病?怎樣算是高血壓?

高血壓並不一定會導致心臟病,但會提高心臟病的風險。

血壓的計算單位是以毫米汞柱(mmHg)計算,請看下圖了解高血壓的分期:

年輕不怕心臟病?罹病一定有前兆?10個常見心臟病疑問

如果你的血壓數值已經達到高血壓前期,就應該開始著手改善生活習慣和飲食,降低高血壓心臟病的風險。已是第一期或第二期高血壓的患者,請定時測量血壓,並就診與醫師討論如何改善並檢查身體狀況。(推薦閱讀:認識血壓:血壓標準、高血壓的症狀、原因和治療

在以前高血壓的定義是 140/90 mmHg 以上,但在 2017 年美國心臟協會更嚴格的重新定義血壓達130/80 mmHg(收縮壓 130 mmHg、舒張壓 80 mmHg)以上即為高血壓。 4.人很容易發現自己有高血壓?

否。

高血壓的症狀其實非常不明顯,少數人也許會感覺頭痛、頭暈、臉潮紅、流鼻血、頸部緊縮、呼吸困難或急促,但多數人通常毫無異狀。建議大家培養定時測量血壓的習慣,才會知道自己有沒有高血壓的問題。(推薦閱讀:在家量血壓:血壓計種類、操作流程、注意事項、血壓標準)

5.我抽菸很多年,就算戒菸也不會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否。

不論你的菸齡多長、每天抽幾包,戒菸都能降低未來罹患心臟病的機率,根據衛福部的衛教資料,只要戒菸達一年,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或稱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病)便可降低五成。(延伸閱讀:不只有菸酒!四種生活中常見一級致癌物)

從現在就開始戒菸吧!除了意志力之外,現在也有尼古丁貼片、咀嚼錠或其他藥物,例如伐尼克蘭(Varenicline)或安非他酮(Bupropion)等,可幫助戒除菸癮,戒菸其實並不困難,同時政府為鼓勵民眾戒菸,也免費提供藥物治療。(推薦閱讀:準備好了嗎?戒菸5步重拾健康腸道

6.我還年輕,不需要擔心心臟病

否。

以比例上來說,年輕人罹患心臟病的比例確實較低,但台灣盛行的外食文化與久坐的工作型態,即便是年輕人也應該注意自己的心臟健康。據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18~39歲年輕人的高血壓盛行率為26%,雖比例已逾1/4,但年輕人對於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的警覺性較低,因此更容易有罹病而不自知的狀況。

此外,即便年輕時並未有心臟問題,但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和不健康的飲食,一樣會讓脂肪斑塊逐漸累積,造成粥狀動脈硬化,可能到中年之後,才突然引發冠心病或心肌梗塞。因此維護心臟健康還是應該及早做起。 7.有心臟病家族史一定會得心臟病

不一定。

撇除先天遺傳的心臟疾病,多數心臟病的產生仍與後天的生活型態有關。有心臟病家族史的人應該更要留意自己生活方式,少吃高膽固醇食物、少鹽、選擇高纖食物、多運動、睡眠充足、不抽菸、減重,別忘了量血壓與定期健康檢查,一樣可以降低自己罹患心臟病的機率。(推薦閱讀:預防心血管疾病!4 大飲食原則保護心臟) 8.我有心臟病不能常運動

否。

運動有助消除脂肪斑塊堆積,增進心肺能力。當然,過於激烈的運動也會造成反效果,因此建議心臟病患先與醫師討論適合的運動方式。

一般來說,比較適合的運動方式是有氧運動,如慢跑、快走、騎自行車。由於每個人的體能狀況不同,採循序漸進的方式會比較安全,若平常沒有運動習慣,就不要一下子規定自己達到的目標。建議心臟病患者一週運動三到五次,每次 30~60 分鐘為佳。(推薦閱讀:心臟病患運動守則:注意心率 有氧運動為主)

9.心肌梗塞=心臟驟停

否。

心肌梗塞是心臟的冠狀動脈發生堵塞,導致血液無法循環,但是心臟仍然持續跳動,若心肌梗塞的狀態持續,心肌因為得不到氧氣供給而逐漸壞死,或者因此併發心律不整(Arrhythmia)而促使心臟驟停(Cardiac arrest)。

心律不整是導致心臟驟停的主要原因,嚴重的心律不整會造成心臟的電流訊號異常,使得心臟沒辦法正常跳動,完成泵送血液的任務。不過,心律不整也可以單獨發生,而非一定是由心肌梗塞所引發。 10.如何預防血栓?

不健康的飲食方式與久坐容易提高血栓的罹患風險。(推薦閱讀:久坐不動恐血栓!深層靜脈栓塞這樣防

常吃高飽和脂肪酸、高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容易造成低密度脂蛋白(俗稱壞膽固醇)濃度增加,使得血管內容易堆積脂肪斑塊。當這些斑塊累積愈來愈多,在還沒有因斑塊大到全部堵住血管前,斑塊便有可能因不穩定而先破裂,再吸引血小板聚集、進而堵住血管,引發血栓。(推薦閱讀:膽固醇是什麼?看脂蛋白密度分好壞

久坐或者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的工作者,則會因為血液循環不佳,加上缺乏運動,導致靜脈栓塞的風險增加,使得血液回流心臟受阻,導致下肢腫脹。也有可能血栓剝落順著血流循環回肺臟導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另外久坐也會增加冠狀動脈疾病的機率。(推薦閱讀:腳痛、腳麻、腳發冷?小心「腳中風」!周邊動脈阻塞成因與症狀)

針對預防血栓,多喝水、選擇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DASH diet)這類健康飲食法,並且減少久坐時間,或至少每隔一段時間就站起來活動一下,屈伸一下四肢,可以降低血栓的發生機率。

年輕不怕心臟病?罹病一定有前兆?10個常見心臟病疑問

女性心臟病不只是胸痛?症狀因人而異

女性心臟病不只是胸痛?症狀因人而異

心臟病在女性死因中占前幾名,但出現的症狀卻因人而異,症狀和典型的胸痛不同,有些女性所出現的警訊都是非典型的,所以對女生來說,預防心臟病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辨識這些可疑的症狀,以便及早治療。今天就讓《Hello健康》為各位女性講解心臟病會出現哪些症狀,以及要注意哪些才能預防心臟病。

女性的心臟病症狀有哪些?

胸痛或胸口不適,是心臟病的典型症狀,但不是每個病患都會出現這2種症狀。(延伸閱讀:女人更年期後要小「心」!了解更年期與心臟病的關係) 疼痛擴及手臂、頸部、下顎、胃及背部,疼痛可能發生在單一部位或全部,對某些患者來說這些疼痛可能很劇烈,有些則只是感到輕微不適。 感覺噁心、出汗、呼吸困難,以及頭痛伴隨胸痛、不適。 有點像消化不良或胃食道逆流的不適。 全身不適,或伴隨胸痛、昏昏欲睡。

心臟病所導致的胸悶、胸痛症狀可能很輕微,女性患者對於此類胸痛,可能只是感覺胸悶或緊繃,這是因為女性心血管阻塞的情形不只是冠狀動脈阻塞而已,可能也擴及冠狀動脈微血管,也就是所謂的小血管疾心臟病或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疾病。而女性的心臟病症狀較常發作於休息或睡覺時,精神壓力也可能是誘發心臟病的主因。(推薦閱讀:女人 50 要當心!更年期與心臟病的關係)

女性心臟病不只是胸痛?症狀因人而異 女性心臟病的風險因素

高血壓、高膽固醇和肥胖等幾個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典型風險因素,都會對男性或女性造成危害,然而在女性族群中,以下這些情況更容易罹患心臟病: 糖尿病 精神壓力和憂鬱症 抽菸(推薦閱讀:死於二手菸者女性占6成!女性抽菸傷害大) 不運動 更年期 孕期併發症 心碎症候群或稱章魚壺心肌症

不只有年長女性會得心臟病

很多人可能以為年長的女性較容易罹患心臟病,但其實任何年齡層的女性都可能,尤其是年齡在65歲以下、有家族心臟病史的人,更需要注意上述的心臟病風險因素。(延伸閱讀:年輕不怕心臟病?罹病一定有前兆?10個常見心臟病疑問

女性心臟病不只是胸痛?症狀因人而異 女性如何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女性可以透過改變各種生活習慣來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例如: 保持健康的理想體重(推薦閱讀:預防心血管疾病!4 大飲食原則保護心臟) 戒菸或拒絕吸菸 規律運動 健康飲食

一般而言,女性較少因為急性心臟病發作而進急診室的案例,因為女性心臟病的症狀通常較輕微而難以被發現,甚至有患者輕忽症狀,因此若您已出現前述症狀或懷疑自己可能有心臟方面的問題,請叫救護車急診就醫,除非不得已,否則請勿自行開車到醫院。

先天性心臟病童:4大常見先天性心臟病原因症狀、8成能順利長大

先天性心臟病童:4大常見先天性心臟病原因症狀、8成能順利長大

先天性心臟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是新生兒最常見的天生缺陷之一,泛指一切與心臟功能有關的疾病,「先天」代表它是與生俱來,在出生時就有的缺陷。以下是兒童心臟病常見的問題:

為什麼會有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發生原因不明,但有幾點已被確認是危險因素,會提高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機率,如下: 孕婦在懷孕期間,罹患德國麻疹(German measles)之類會引起發炎的疾病 孕婦罹患有第1、2型糖尿病(Type 1、2 diabetes),卻又控制不良 唐氏症(Down’s syndrome)患者,唐氏症會影響新生兒的生理發展及學習能力 其他染色體病變(Chromosome defects)

許多胎兒的先天性心臟異常,可以在母親懷孕期間,藉由超音波診斷,但並不是所有的異常情況,都能夠檢查出來。

先天性心臟病的分類

先天性心臟病的樣態極多,有時伴隨著併發症及各種複雜狀況,較常見的類型如下: 心臟破洞,通常出現在心室、心房之間。 主動脈狹窄,尤其比一般新生兒狹窄的主動脈。  動脈畸形錯位,主動脈、肺動脈或動脈瓣發展異常、跨位。  肺動脈狹窄,心臟右下方的右心室出口狹窄,致使通往肺臟的血流變少,送到肺部進行交換的氣體變少,回左心的充氧血也變少。

先天性心臟病的徵兆與症狀

呼吸急促 心跳過快 發紺,皮膚或黏膜帶青色 出汗過度 極度疲倦無力 餵食時,特別軟弱無力或氣喘特別嚴重

以上這些問題,在嬰兒剛出生時就會呈現,輕微缺陷或許並不會影響日後的正常生活。

 先天性心臟病可以治癒嗎?

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需依臨床病況嚴重程度而定。輕微缺陷,如心房、心室中膈缺損,一般會隨著年齡自然痊癒,不須特別治療或手術,對於未來的生活也不會造成困擾。

手術等侵入性治療,則適用於病情嚴重的狀況。當今醫療十分進步,可以矯正大多數的異常,80%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可以順利長大成人。

症狀複雜的人,可能終其一生都需服藥,他們會需要兒童心臟科及成人心臟科醫師的專門照護。病況更嚴重的人,或許無法擁有正常生活,因為生活會受到限制。這些照護計畫都需經過病童父母、病患與心臟科醫師專家的共同討論,擬訂而成。

生下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是令父母極度擔心害怕的事。然而現今的醫療技術及設備,可以提早診斷出大部分心臟血管構造方面的問題,但意外總是會發生,任何診斷都不能保證100%正確。稍令人寬慰的是,大部分的先天性心臟病童,經由適當追蹤和家人的細心照顧,都可以過上快樂和相對健康的生活。(延伸閱讀:如何照顧心臟病患者?4點關鍵注意新症狀)

小心胖到讓血管油滋滋!肥胖症與心臟病的關聯

小心胖到讓血管油滋滋!肥胖症與心臟病的關聯

我們都知道心臟病和肥胖有密切的關係,因為身體超重及肥胖症會加重心臟負擔,進而提高心臟衰竭的風險。根據衛福部最新的數據顯示,心臟疾病為我國第2大死因,相較於2019年,整整上升了3%,不可輕忽。今天《Hello健康》將帶大家探討肥胖是如何影響心血管系統的健康,大家應維持健康飲食和規律運動的習慣,以及充足的睡眠。

肥胖超重是全球的健康問題

肥胖與心血管疾病習習相關,根據澳洲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人口與全球衛生系所有研究發現,近期許多國家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數量,下滑的速度趨緩,尤其是35~74歲的人,一些國家甚至死亡數有上升的趨勢,例如美國和加拿大。

不可否認的,肥胖是很關鍵的原因之一,以美國為例,有1/3的成人就有肥胖症,另有1/3則是超重,參與其研究的艾倫.唐納德.洛佩茲(Alan Donald Lopez AC)教授表示,過去數十年肥胖症的增加,這正意味著民眾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隨之提高。

不過,隨著健康意識興起,讓民眾對心血管和心臟疾病的意識也逐漸提升,再加上現代醫療不斷進步,心血管疾病的預後及存活率相信會愈來愈樂觀。(同場加映:心血管疾病很要命!10招教你護心臟

小心胖到讓血管油滋滋!肥胖症與心臟病的關聯 為什麼肥胖跟心臟病有關?膽固醇和血壓都是兇手

論肥胖症對心臟健康的危害,有2個很重要的因素—膽固醇與高血壓,最後引致冠狀動脈疾病和中風。這是因為當血脂升高時,低密度膽固醇(簡稱 LDL,又稱壞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亦會升高,進而減少高密度膽固醇(簡稱 HDL,俗稱好膽固醇),使壞膽固醇積存在血管內。(延伸閱讀:沒症狀才要怕!高膽固醇血症幾乎無症狀!肥胖、抽菸者快驗血脂,怕膽固醇超標9要這樣吃)

此外,肥胖的人會需要更多的氧氣,若血管內的膽固醇、油脂過多導致血流不順時,高血壓和糖尿病就會因此找上門。其他風險還包括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代謝症候群、膽囊疾病、骨關節炎及其他癌症。(同場加映:了解心臟病:最危險因素與最佳預防方法

腰圍肥胖也會提高心臟病風險

另外,別以為肥胖症病人才會罹患心臟疾病,根據歐洲心臟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簡稱ESC)的資料,腹部肥胖也是很重要的指標,換句話說,啤酒肚也可能會提高心臟病發作的風險。該研究還發現,肥胖症並不受其他風險因子和次級預防治療影響,但針對心臟病的復發,其原因仍是未知。

而雖然女性腹部肥胖的比例比男性高,但男性的心臟病復發率卻更顯著,參與此研究的臨床科學與教育系醫學博士穆罕默迪(Hanieh Mohammadi)解釋,這或許是因為男性的内臟脂肪普遍比女性更高,女性身上的脂肪,較多是比較無害的皮下脂肪。(延伸閱讀:年輕不怕心臟病?罹病一定有前兆?10個常見心臟病疑問

小心胖到讓血管油滋滋!肥胖症與心臟病的關聯

所以,民眾除了要注意身體質量指數(簡稱BMI),測量腰圍也是健康的關鍵,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療中心(UCLA Health)的心臟科醫師梅根.卡瑪特(Megan Kamath)建議,測量腰圍和腰臀比率能更精準地預知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更勝BMI,男人腰圍≧90公分,女人則是≧80公分。

高血壓但不想當藥罐子?降血壓方法快看,5個生活飲食建議報你知

高血壓但不想當藥罐子?降血壓方法快看,5個生活飲食建議報你知

高血壓在台灣如今是十分普遍的慢性疾病,據衛福部國建署統計資料顯示,18歲以上國人有25%的人罹患高血壓;換句話說,每4個人之中,就有1個有高血壓。

高血壓的成因多來自於現代生活的不良習慣,如飲食過鹹、缺乏運動、抽菸及喝酒等,而高血壓本身雖無症狀,卻可能導致中風、心臟病、心臟衰竭或腎臟病等併發症。

因此,除透過降血壓藥物來控制血壓外,生活習慣的改變在改善高血壓上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以下《Hello健康》將提供你5個有助於降血壓的方法。

1. 建立健康的飲食計畫

高血壓的病患必須減少鹽分的攝取,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的納總攝取量不應超過2400毫克(即6克鹽);此外,若能將鹽攝取量降至6公克以內,血壓則可下降2~8mmHg(毫米汞柱),相當於每日服用1顆長效型抗高血壓藥物之成效,意即減鹽的飲食生活即能有效降低血壓過高的情況。(延伸閱讀:愛吃太鹹要注意!小心高血壓與腎衰竭找上你

高血壓但不想當藥罐子?降血壓方法快看,5個生活飲食建議報你知

此外,高血壓患者建議可實行得舒飲食(DASH diet,字面意思為「停止高血壓的飲食方法」)。得舒飲食的特色為高鉀、高鎂、高、高膳食纖維,少飽和脂肪、少反式脂肪和膽固醇,內容主要為多食用蔬果、低脂食品,攝取更少的脂肪,尤其是反式脂肪。因此在採買食物前,建議仔細閱讀標章,選擇鈉含量最低的食品。(推薦閱讀:高血壓心臟病:血壓標準、診斷、治療、預防) 2. 養成運動習慣

運動除有助降低血壓外,也能同時解決很多相關的健康問題。因此高血壓病患應與醫師諮詢,討論適合的運動種類及強度。一般而言,醫師會建議高血壓病患,每天或者1週數次,每次至少運動30分鐘,但不同的運動種類及強度所需的時間不同,其中以快走等有氧運動最適合高血壓患者進行。

高血壓但不想當藥罐子?降血壓方法快看,5個生活飲食建議報你知

3. 保持健康體重

維持健康的體重有助於控制你的血壓,並減少其他疾病的發生率,若你有體重過重或肥胖問題,建議開始著手減重。降低體重可改善血壓,同時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俗稱壞膽固醇),同時在運動減重的過程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俗稱好膽固醇)則會提高。此外,你也可以測量身體質量指數(BMI),了解自己的體態是否位於標準內,並加以改善。(延伸閱讀:膽固醇是什麼?看脂蛋白密度分好壞) 4. 限制飲酒量

當人體攝取的酒精愈多,體內的三酸甘油酯濃度就會愈高;三酸甘油酯是血液中的一種脂肪,且酒精所含的高熱量也會導致你的體重增加。為了避免高血壓持續惡化,應減少飲酒。依據衛福部的每日酒精攝取量建議,男性每天不得飲用超過2罐330毫升啤酒(約20g純酒精),女性則不得超過1罐啤酒(約10g純酒精)。(延伸閱讀:喝酒臉紅原來是缺少這個!3方法改善亞洲紅臉症) 5. 適時紓解壓力

壓力對身心都會造成負面影響,也會導致血壓升高,找尋適合自己的紓壓方法,如聽音樂、運動和冥想都是不錯的選擇,瑜伽或太極拳可幫助調整呼吸、舒緩憤怒的情緒和疲勞,並維持內心平靜。(同場加映:怕高血壓找上門?這5種飲食觀念快學起來

先天性心臟病想懷孕?心臟病患者懷孕的風險、併發症、用藥須知

先天性心臟病想懷孕?心臟病患者懷孕的風險、併發症、用藥須知

許多先天性心臟病患認為自己不能懷孕,擔心自身心臟的狀況會對將來的懷孕以及生產有所影響,其實這是錯誤觀念,醫師表示罹患心臟病(Heart disease)的病患在孕期,仍可經由醫療團隊協助,受到良好控制,大幅降低懷孕及生產的風險。

究竟懷孕會如何影響心臟?懷孕前該如何準備?先天性心臟病的病患懷孕有什麼風險、可能有哪些併發症,服藥又有哪些該注意的情況?《Hello健康》一次為你解惑!

懷孕如何影響心臟

懷孕時,你的心臟必須更加努力工作,因為它必須多輸送40%的血液,到其他器官。血管會脹大以增加血流,血壓因此逐漸降低。為了避免生產時血崩,身體的自然機制作用,會讓血液變得更容易凝結,血液凝固的能力增強,以減低生產時大出血的機率。平常人的心臟會自動調適,以適應這些改變,但對先天性心臟病患而言,心臟承受的壓力,就像是持續在跑步機上不停地跑了9個月一樣。 懷孕前該如何準備?

心臟病懷孕患者若要懷孕,可以盡早計畫,和醫療專家與醫師們充分討論,並由專業團隊執行孕前評估,來決定你是否適合懷孕。而主要評估內容要看你的臨床狀況,並考慮你應付日常活動的能力。如果你能照常工作、照常活動,生產過程應該會很順利,但如果你的日常活動力受到限制,專家們必須使用不同的衡量標準,來決定你是否適合懷孕生產。(延伸閱讀:新手孕婦~懷孕前3個月6點健康守則

先天性心臟病的病患懷孕有什麼風險?

有下列心臟狀況的大多數女性,仍可以成功懷孕生產,除非醫師對個別病患有特殊考量: 心律不整(Arrhythmias) 心雜音(Heart murmur) 高血壓(Hypertension) 二尖瓣脫垂(Mitral valve prolapse)

以下狀況需要考慮懷孕風險、醫師專家評估及密切監護: 心臟瓣膜疾病,接受人工瓣膜組織置換 二尖瓣膜狹窄 心肌病變:擴張型心肌症(Dilated cardiomyopathy)、肥厚型心肌症(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限制型心肌症(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

可能不適合懷孕的狀況如下: 有心臟病發史 艾森門格症候群(Eisenmenger syndrome)引起的肺動脈高壓 馬凡氏症候群(Marfan syndrome) 嚴重的二尖瓣狹窄或有相關症狀的嚴重主動脈瓣狹窄

該如何服藥?服藥有害嗎?

懷孕期間服用的藥物會對胎兒產生影響,通常持續服藥對你的好處多過壞處。醫師專家及藥師,會替你開列安全性最高、劑量最合適的處方,你必須按照醫囑確實服藥,注意請勿私自停藥或自行更動劑量。(延伸閱讀:懷孕服用乙醯胺酚?是否對孕婦健康有害) 先天性心臟病如何做才能避免併發狀況?

孕婦可遵照以下方法好好照顧自己,以防併發狀況發生: 定期檢查 遵照醫囑服藥 盡量休息 控制體重 維持身心平靜,避免焦慮 遠離菸、酒、毒品

產前評估是有必要性的,只有極少部分案例會成為不適合懷孕的高風險族群。高風險婦女在計劃懷孕初期,就應先與心臟內科及產科醫師諮詢和討論 ,接受孕前風險評估,做好孕前準備,以提高孕期的安全性及健康生產。(延伸閱讀:如何照顧心臟病患者?4點關鍵注意新症狀)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與治療

愛愛到馬上風?解答心臟病與性生活的常見疑惑

愛愛到馬上風?解答心臟病與性生活的常見疑惑

親密關係對生活十分重要,大部分的人都不可能永遠沒有性生活,但本身有心臟疾病或曾發生過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者,可能會對性事有所疑慮,甚至會擔心性愛會造成急性心臟病發作,導致俗稱的「馬上風」,即因性行為而導致猝死。究竟性愛是否會誘發心臟病發作?心臟病患者能安全享有性生活嗎?《Hello健康》將為你一一解答。

Q1:性愛會導致心臟病發作嗎?

A1:性行為跟其他有氧運動一樣,都會促使心跳加快,以便輸送足夠的氧氣,滿足人體需求,因此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患者,可能因為性行為導致心臟壓力增加,引發心絞痛或甚至心肌梗塞。

然而,研究指出性愛導致心臟病發作的機率其實微乎其微,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一篇研究,在每週進行1次性行為的10,000人之中,只有2~3人會有心肌梗塞的狀況。無論是否有冠心病,在性行為中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都相當微小。事實上,性行為雖然會提升心率和血壓,但是程度大概只跟爬2層樓梯差不多。

任何運動都有風險,如果你擔心性行為會導致心臟病發作,那麼跑步、重訓等運動也可能造成相同結果,但若因此避免任何形式的運動,反而會提升心臟病的風險,因為運動有助於產生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預防高血脂。此外,運動也提升你的心肺能力,降低因性行為而導致心肌梗塞的風險。(推薦閱讀:有心臟病可以運動嗎?注意心率以有氧運動為主

愛愛到馬上風?解答心臟病與性生活的常見疑惑適度運動有助提升心肺能力,建議心臟病患先與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與強度。 Q2:心臟病患者該如何安全進行性生活?

A2:對於曾有心肌梗塞發作史,或是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的病患來說,進行性行為或是運動都有一定的風險,因此必須接受「心臟復健」,透過醫師和復健師擬定專屬的復健計畫,透過規劃過的訓練方式與訓練量,一步步提升心臟的壓力耐受程度。

一般來說,若能做到爬樓梯、慢跑等運動,那麼從事性行為通常也無大礙。若不確定自己的身體狀況如何,可以諮詢醫師的意見,醫師會透過專業的檢查和診斷,評估你是否適合進行性行為。

Q3:哪些情況需要避免性生活?

A3:雖然進行性行為的風險並不高,但如果你有不穩定型心絞痛、心臟衰竭(NYHA 第四級)或是嚴重心律不整(Arrhythmia),請先暫時避免性行為,先前往醫院接受診斷與治療,再根據醫師的建議判斷,決定何時恢復性生活。

另外,有接受心臟手術的患者,應該等到傷口完全復原再考慮行房為佳。 愛愛到馬上風?解答心臟病與性生活的常見疑惑心臟病患若有性功能相關問題,應尋求醫師的幫助。 Q4:性慾和性能力下降了怎麼辦?

除了上述提到的風險之外,心臟病患在進行性行為時,反而可能因為呼吸喘或體力不支,影響自己或伴侶對性生活的滿意度及意願。因此,心臟病患不須避諱詢問醫師自己對於性行為的擔憂。

此外也有很多人的性慾受心臟病影響而下降,例如男性可能會有勃起障礙;女性則可能出現陰道乾燥。若有這方面的問題,建議不妨就醫檢查,醫師可能會以藥物治療,幫助患者恢復性生活。

請避免以下行為:

未經醫師指示,自行使用壯陽藥,可能導致壯陽藥與其他降血壓藥物或硝酸甘油含片合併作用,造成血壓過低。 擅自停止服用心臟病藥物,以恢復性慾或影響性功能。

其他性行為注意事項與建議

以下提供一些可能有助心臟病患改善性生活的建議與注意事項:

心臟病患可以位處下位,降低對性行為時心臟所受的壓力。 在舒適、不受干擾的時間和地方行房,緊張或不安的情緒會增加心臟的壓力。(延伸閱讀:戶外性愛好刺激~野戰時該注意的4要點) 若你有安裝植入式心臟去顫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在性行為過程中因心律不整而遭到電擊,並不會影響你的伴侶,不過你仍有必要在下次回診時告訴醫師。(推薦閱讀:心跳過慢的救星!心律調節器作用與類型介紹) 若在性行為過程中出現明顯不適,請立即暫停並休息,觀察身體狀況,倘若出現胸痛等疑似心肌梗塞症狀,且無逐漸好轉的跡象,請立即撥打119就醫。若醫師有開舌下甘油含片,請依照使用說明服用。(推薦閱讀:心肌梗塞男女有別!非典型症狀含胃痛、冒冷汗、疲勞)

嬰兒身體發藍快就醫!法洛氏四重症的死亡率高,現今手術成功率達9成

嬰兒身體發藍快就醫!法洛氏四重症的死亡率高,現今手術成功率達9成

法洛氏四重症是新生兒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之一,當嬰兒因病情嚴重而哭泣時,皮膚、嘴唇或四肢會因缺氧而呈現藍紫色,讓不少新手父母一時之間緊張不已。

究竟法洛氏四重症是什麼?有何症狀與特徵?是否可以治癒?《Hello健康》邀請到萬芳醫院小兒心臟專科醫師黃斯煒來為您深入說明。

法洛氏四重症是什麼?

法洛氏四重症(Fallot’s Tetralogy)為先天性心臟病之一,由法國醫師法洛(Étienne-Louis Arthur Fallot)在1888年發現。法洛氏四重症患者的心臟具有以下4種特徵: 右心室出口狹窄:法洛氏四重症最主要的特徵,由於右心室的出口變窄,送到肺部進行氣體交換的血液也相對少,導致孩子出生後就出現缺氧、發紺的症狀。 心室中膈缺損:心室中膈是區隔左右心室的膈層,法洛氏四重症之病患會因心室中膈缺損,當肺動脈狹窄讓右心室壓力增大時,部分血液便透過缺損處流入左心室,造成缺氧血與充氧血混合輸送全身,導致全身器官帶氧量下降,容易讓嬰兒出現發紺的現象。 主動脈跨位:由於心室中膈缺損的緣故,患者左、右心室之血液皆可透過主動脈送至全身,此稱主動脈跨位,而因右心室血液是尚未經過肺循環的缺氧血,患者易因缺乏足夠氧氣供應而出現發紺。 右心室肥大:綜合以上所述,由於法洛氏四重症患者進入肺動脈的血液較少,而人體為了彌補應有的血液量,導致右心室得搏動更費力,最終導致右心室心肌組織代償性增厚、肥大。(延伸閱讀:什麼是心臟肥大)

嬰兒身體發藍快就醫!法洛氏四重症的死亡率高,現今手術成功率達9成嬰兒身體發藍快就醫!法洛氏四重症的死亡率高,手術成功率達9成

法洛氏四重症的3大症狀:發紺、缺氧、杵狀指

受上述心臟結構異常影響,法洛氏四重症病童的全身器官帶氧量下降,將導致患者出現下列症狀: 發紺:因全身的帶氧量血液減少,病童的皮膚、嘴唇、指甲呈現藍紫色,因此又稱為藍寶寶(Blue Baby)。 缺氧:病童哭泣時出現臉色蒼白、意識不清、躁動、呼吸急促等症狀。 杵狀指:手指、腳趾末端呈現球狀,且腫脹厚度超過關節,按下去觸感偏軟,有水腫感受。

嬰兒身體發藍快就醫!法洛氏四重症的死亡率高,現今手術成功率達9成 法洛氏四重症的治療:手術成功率9成以上

法洛氏四重症若未受到妥善治療,有高達近35%的病童壽命不超過1歲,其中只有50%可以存活超過3歲,然而最終能長大成人者僅佔5%。(你也想知道:先天性心臟病症狀有哪些?先天心臟缺陷可能造成缺氧發紺)

黃斯煒醫師表示,法洛氏四重症的主要治療方式為「全矯正手術」;透過手術修補心室中膈的缺損以及右心室出口狹窄處。經過全矯正手術後,孩子的心臟結構趨於正常,會有一定程度的肺動脈逆流和狹窄。但一般全矯正手術須待寶寶滿3個月後才可進行,手術成功率高。 三個月才能「全矯正」?那如果出生後很嚴重發黑怎麼辦?

由於全矯正手術需要等到孩子滿3個月後才能進行,但有些孩子出生後就有嚴重發紺情形,需要依賴呼吸器甚至插管,更別提出院了!這時要怎麼辦呢?

黃斯煒醫師表示,這時會透過「階段性的手術」,先暫時解決孩子發紺的問題,讓寶寶能夠脫離呼吸器、慢慢長大,甚至可以出院。等到孩子年紀夠大、體重夠重時,再進行全矯正手術。

第一階段的手術,現在有以下的做法: 人工血管分流:醫師會利用手術開刀的方式,將無名動脈和右肺動脈中間以人工血管引流,增加肺部血液。透過這樣的方式讓缺氧、發紺的症狀可得以改善。待寶寶長大之後,再進行手術。 心導管手術:醫師會利用心導管於開放性的動脈導管或是右心室出口放上金屬支架,增加流往肺部的血流量,達到改善血氧量的效果。等到病患3~6個月大,肺部血管發育完全後,再透過上述的手術來矯正。(你應該要知道:父母必看!4種你不可不知的兒童心臟病類型

黃斯煒醫師也提醒:「法洛氏四重症的個體差異非常大,每個孩子狀況皆不盡相同。因此有些孩子適合手術、有些則適合心導管,這些都還是要讓心臟科醫師做評估,才能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治療!」 術後需定期追蹤,恢復正常生活不是夢!

病童在接受手術後大部分都能活到成年,也能從事各類運動與工作。然而,部分接受過手術的病患,可能於數十年後出現以下症狀:

右心室出口的肺動脈閉鎖不全 心肌纖維化 右心室衰竭(延伸閱讀:心臟衰竭能治癒嗎?心衰竭分級、原因、症狀、治療) 心律不整

有鑑於此,建議法洛氏四重症患者仍需接受長期追蹤,以便評估心臟的功能;若有出現心律不整的問題,則可以考慮植入心律調節器避免危險。(推薦閱讀:心律調節器安裝完成!心臟節律器的使用注意事項與生活須知)

指甲、腳趾發紫不可忽視!發紺成因、症狀、種類原來有這些

指甲、腳趾發紫不可忽視!發紺成因、症狀、種類原來有這些

當寒流來臨,許多人手腳常因血液循環不佳而異常冰冷,甚至發生變色,雖然多添加保暖衣物和鞋襪大多能改善發冷的症狀。

然而,當指甲、腳趾或嘴唇等部位發紫,甚至透過衣物保暖也無法恢復正常時,就有可能出現發紺。有關發紺的成因、種類及症狀,《Hello健康》將帶您一同了解。

什麼是發紺?

發紺(Cyanosis),又稱為紫紺,是一種缺氧的表現。當人出現發紺現象時,動脈血中的(缺氧血紅蛋白)含量會增高,通常含量會達3~5 g/dL,這時血氧量就會下降,可能低於85%,患者則會出現皮膚、黏膜、指甲發紫等症狀。 發紺=缺氧?血紅蛋白血氧濃度數值數量是關鍵

發紺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因動脈血(含氧血)中,參雜了靜脈血(缺氧血),使原有動脈血的氧氣濃度降低,血液變得較為黑紫,而使流經之處的皮膚或指甲呈現紫黑色。因此,發紺是一種人體缺氧的症狀。

然而,並非每位缺氧者都會發紺,如貧血者因血紅素(血紅蛋白)偏低的緣故,較難出現發紺症狀。(延伸閱讀:臉發白、頭發暈、走路會喘?免驚啦!可能是缺鐵性貧血症狀)

3大發紺類型

發紺可以區分為以下3種類型: 中樞性發紺

中樞性發紺(Central cyanosis)是動脈中氧合濃度不足所導致,一般新生兒剛出生時的5~10分鐘內會有中樞性發紺的現象,這是正常的表現。一般10分鐘後就會回升至正常值,若持續有發紺現象,需要詳細評估是否有心臟、肺部、呼吸道、神經肌肉系統、血液、代謝相關的問題。

中樞性發紺好發於先天性心臟病(如法洛氏四重症)病童,因其心臟結構缺陷,易使靜脈血與動脈血混合為血氧不足的血液循環全身,進而產生發紺現象,即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

周邊性發紺

周邊性發紺(Peripheral cyanosis)患者通常動脈血氧濃度正常,但周邊血液循環受限,導致末梢組織沒有得到足夠的血流供應,發生周邊性發紺的可能原因包括: 雷諾氏症(Raynaud’s syndrome):當患者面對寒冷或出現情緒壓力過大時,手指與腳趾就可能對此產生血管收縮的現象,使血液無法供應末梢時,皮膚會因缺血而發紺,變成白色及紫色,嚴重時甚至會造成組織壞疽,最後還可能需要截肢。 嚴重低血壓 體溫過低 周邊血管阻塞或損傷(延伸閱讀:腳痛、腳麻、腳發冷?小心「腳中風」!周邊動脈阻塞成因與症狀) 心臟衰竭 淋巴循環異常 深層靜脈血栓 低血容積性休克

指甲、腳趾發紫不可忽視!發紺成因、症狀、種類原來有這些 手足發紺

手足發紺(Aacrocyanosis)常見於健康新生兒或嬰兒,患者僅有手指、腳趾等罹心臟較遠的的肢體末梢處,出現發紫、發黑的狀況,但嘴唇和舌頭仍然保持紅潤,屬於一種良性狀況,不需太擔心。

通常是因環境因素,如氣候寒冷、氣溫變化過快(例如常溫環境走入冷氣房),導致周邊血管短暫舒縮調節失常,造成手指、腳趾發紫,經適當保暖後發紺就會消失。 如何判斷自己有發紺症狀?何時須就醫

當你發現自己的嘴唇、嘴巴、手掌、指甲或腳底有異常變色、發紫的現象,無法透過衣物保暖的方式恢復正常顏色,甚至出現以下症狀,須立即就醫檢查: 疲倦 胸痛 頭痛、頭暈 呼吸困難 發燒 意識不清 咳出黑色黏液

指甲、腳趾發紫不可忽視!發紺成因、症狀、種類原來有這些 衣服穿暖、適時紓壓有助預防發紺 保持環境溫暖:天冷時須特別注意維持家中及室內環境的溫暖,外出時也應穿著足夠保暖衣物,避免因溫度過低血管收縮而出現手足發紺現象。 避免過大的心理壓力:許多患者常因心理壓力過大,而引起發紺,因此平時應多從事喜愛的休閒活動或運動,幫助排解心理壓力,以降低發紺風險。

5大降膽固醇食物:燕麥、豆類效果好,吃這種「肉」也能降!

5大降膽固醇食物:燕麥、豆類效果好,吃這種「肉」也能降!

膽固醇指數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若生活經常食用含有大量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的食物,如油炸食品、麵包、加工肉品、甜點,久而久之膽固醇指數就會緩緩升高,在無形之間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最終帶來棘手的心血管疾病。

除了規律作息與運動之外,攝取健康的食物不僅可降低膽固醇,更有益於身體健康。以下《Hello健康》為你介紹5種可有效降膽固醇的食物,幫助你維護心血管健康。 吃了馬上降!5大降膽固醇食物介紹

1. 燕麥

燕麥和穀片含有豐富纖維,能幫助腸道中的膽酸排出體外,進而降膽固醇,維護心血管健康。一碗燕麥含有約1.5公克的水溶性植物纖維(Soluble fiber),若想增加纖維的攝取量,還可加入草莓或香蕉一起食用。成人每日膳食纖維的建議攝取量為25~35 公克,其中應包含5~10公克的水溶性纖維。(延伸閱讀:預防心血管疾病!低糖、低鈉、高纖、好脂肪,4大飲食原則不「傷心」

5大降膽固醇食物:燕麥、豆類效果好,吃這種「肉」也能降!5大降膽固醇食物:燕麥、豆類效果好,吃這種「肉」也能降! 2. 豆類

豆類是水溶性纖維的一大來源,除了對身體有益之外,也容易增加飽足感,因為相比於其他食物,豆類需要更長時間消化。

豆類的另一項好處是品種多樣化,如四季豆、扁豆、鷹嘴豆、黑眼豆等。大豆與豆製品如豆漿、豆腐也能有助降低體內的壞膽固醇。研究顯示每日攝取25公克大豆蛋白,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指數約5~6%。(延伸閱讀:遠離壞膽固醇防心臟病!清除壞膽固醇食物要吃些) 5大降膽固醇食物:燕麥、豆類效果好,吃這種「肉」也能降!5大降膽固醇食物:燕麥、豆類效果好,吃這種「肉」也能降!

3. 堅果

核桃、杏仁和其他堅果是降低膽固醇的絕佳食物,因為堅果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s)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維持心血管健康。每週吃約40~45公克的堅果,可降低心臟疾病的發生機率。

不過,並非所有的堅果都對身體有益,部分堅果產品因添加過多的調味料,會增加身體負擔,因此在購買堅果時務必仔細閱讀成分標示,選擇無調味或低糖、低鹽的堅果。此外,堅果的熱量不低,若吃過多堅果易使體重增加,建議每日攝取量不要超過20~25公克。(延伸閱讀:地中海飲食抗氧化~可降低心臟病風險5大降膽固醇食物:燕麥、豆類效果好,吃這種「肉」也能降!5大降膽固醇食物:燕麥、豆類效果好,吃這種「肉」也能降! 4. 酪梨

酪梨的營養價值高,而且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研究顯示過重或肥胖問題的人每日僅須食用一顆酪梨,便能使低密度脂蛋白指數降低。建議將酪梨加入沙拉、做成三明治生吃,或作為主餐的配菜來享用。

5大降膽固醇食物:燕麥、豆類效果好,吃這種「肉」也能降!5大降膽固醇食物:燕麥、豆類效果好,吃這種「肉」也能降! 5. 高脂肪魚肉

高脂肪魚肉如鮭魚、鯖魚、長鰭鮪魚等,含有能減少低密度脂蛋白的 Omega-3 脂肪,不只能降低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也可以緩和心律不整。(延伸閱讀:膽固醇過高還能吃肉嗎?4種常見肉類這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