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擴張型?心肌病變原因、類型、症狀、診斷、治療

肥厚型、擴張型?心肌病變原因、類型、症狀、診斷、治療

心肌病變(Cardiomyopathy,又稱心肌病、心肌症)顧名思義就是心臟肌肉的疾病。你可能比較少聽到「心肌病變」這個名詞,別擔心,《Hello健康》將為你介紹心肌病變會對心臟和我們的健康造成什麼影響。

什麼是心肌病變?

心肌病變是心臟疾病的1種,患者因遺傳或其他因素,有的引發心臟肌肉病變,造成心臟腔室擴大,但心肌是正常或反而變薄(如擴張型心肌病變),有的是心肌增厚(如肥厚型心肌病變),有的則心肌組織變硬而心臟不一定有肥厚或擴大(如限制型心肌病變)。

心肌病變會影響心肌功能的正常運作,導致心臟泵血困難,讓心臟變得愈來愈虛弱,從而引發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或心律不整(Arrhythmia)。 心肌病變的種類

心肌病變可被劃分為以下5種類型:

擴張型心肌病變

擴張型心肌病變(Dilated cardiomyopathy)是最常見的心肌病變。患者負責將血液送出的主要腔室(左心室)擴大,心肌厚度呈正常或變薄,心肌收縮變得較無力,造成左心室在收縮時,沒辦法有效將足夠血液泵送出心臟。

在此情況,心室射出分率(Ejection fraction, EF,指的是心搏量/心室舒張末期容積)低於正常,即為典型的收縮功能障礙(Systolic dysfunction)。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心室腔室擴大,所以擴張型心肌病變易合併二尖瓣閉鎖不全。

擴張型心肌病變的原因可以是原發性,如基因或遺傳。也可以是續發性如B型克沙奇病毒(Coxsackie B)引起的病毒感染,也可以由藥物濫用造成如酒精或古柯鹼(Cocain,又稱可卡因)引起,或是由瓣膜疾病或心律不整引起。但最多還是經常由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或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而引發,好發於中年人。 肥厚型心肌病變

肥厚型心肌病變(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是原發性心肌病變最常見的1種。屬於體染色體顯性突變,突變位置在肌節(Sarcomere)上的肌球蛋白重鏈(Myosin heavy chain)。此病變會造成心肌組織增厚。一般來說,心肌增厚最常發生在心室和心室中膈,分為2種不同類型: 非阻塞型心室肌肉增厚:單純性的心肌增厚,變厚的心臟肌肉會造成心臟腔室縮小,導致心搏量(Stroke volume)減少。 在此情況雖然心搏量減少,但是因心室舒張末期容積(End-diastolic volume) 也減少,所以左心室射出分率還維持正常,此即為典型的舒張功能障礙(Diastolic dysfunction)。 阻塞型心室肌肉增厚:若心肌增厚發生在心室且合併心室中膈,則在心臟收縮期會妨礙左心室把血液打到主動脈,此時心室射出分率(EF)也會下降。

肥厚型心肌病變如果合併心室中膈肥厚最值得關切的是會誘發年輕人及運動員猝死,引起突發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因誘發心室性纖維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肥厚型、擴張型?心肌病變原因、類型、症狀、診斷、治療 限制型心肌病變

限制型心肌病變(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患者的心肌變得僵硬,使得心臟在跳動時,沒辦法有足夠的彈性擴張來讓血液充滿心室。在此情況,心搏量及心室舒張末期容積同時減少,所以心室射出分率仍然維持正常,亦即為舒張功能障礙。

此類心肌病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成因有浸潤性疾病(Infiltrative disease),如澱粉樣變性(Amyloidosis)或類肉瘤病(Sarcoidosis)或是放射治療的後遺症。另外也和貯積症(Storage disease)有關,如血鐵沉積症(Hemochromatosis)或肝醣儲積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或法布瑞氏症(Fabry’s disease)。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變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變(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dysplasia, ARVC)患者的右心室心肌組織會被脂肪或疤痕(纖維)組織取代,導致心臟電訊號傳導異常,引發心律不整。此症相當罕見,是青壯年或運動員發生心臟驟停,甚至猝死的原因之一。 未分類心肌病變

未能劃分於以上4種類別的心肌病變,例如:章魚壺心肌症(Takotsubo cardiomyopathy,又稱心碎症候群)或是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等。 心肌病變症狀

心肌病變的早期階段不太有明顯症狀,甚至有些人直到急性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發作前,都不會感覺心臟有任何異狀,但一般來說,隨著病情逐漸發展,患者可能出現以下問題: 躺下來會咳嗽 下肢腫脹 頸部靜脈腫脹 心律不整 心雜音 疲勞(容易疲累) 呼吸困難,容易喘不過氣,甚至在休息的時候也會發生 心跳加快 胸痛(感覺有重物壓迫) 頭暈 昏倒 腹水

(推薦閱讀:女性心臟病不只是胸痛?症狀因人而異

肥厚型、擴張型?心肌病變原因、類型、症狀、診斷、治療 什麼時候該就醫?

如果你發現自己符合1項或多項上述所列症狀,即可考慮就診,雖然不一定是心肌病變造成,但這些症狀可能代表你的心臟有其他相關問題。此外,如果你發生嚴重呼吸困難、胸痛或感覺快要昏倒時,請盡快撥打119尋求緊急醫療協助。 心肌病變的併發症 心臟衰竭:心臟沒辦法送出足夠的血液,導致心臟功能逐漸衰敗。 心臟瓣膜閉鎖不全:心肌病變可能讓心臟擴大,使得瓣膜沒辦法完全關閉,導致血液逆流。 血栓:泵血效果不佳,造成血液積聚於心室,形成血栓。(推薦閱讀:久坐不動恐血栓!深層靜脈栓塞這樣防) 心臟驟停或猝死:心肌病變之中肥厚型心肌病變如併有心室中膈肥厚,在心室收縮時可能妨礙血液送出至主動脈並誘發心室性纖維顫動。另外,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變也可能引發心律不整,以上2者皆可能導致心臟驟停或甚至引發心因性猝死。 可能導致心肌病變的風險

除了上述提到的各種類心肌病的成因外,以下也是可能導致心肌病變發生的風險因子: 心肌梗塞造成心肌受損 心臟瓣膜問題(脫垂、閉鎖不全)(推薦閱讀:瓣膜性心臟病) 肥胖 甲狀腺疾病 糖尿病(Diabetes) 飲酒過量 心臟感染(心肌炎可導致心肌病變) 毒品(古柯鹼、安非他命) 類澱粉沉積症(Amyloidosis) 長期高血壓 化療、放射線治療

肥厚型、擴張型?心肌病變原因、類型、症狀、診斷、治療心電圖有助於醫師判別患者是否有心肌病變症狀。

心肌病變的診斷方法

在了解你的家族病史,以及你的口述病徵後,醫師可能會透過以下的方式,檢查你是否罹患心肌病變: 胸部X光 心電圖(Electrocardiagraphy, ECG or EKG) 胸部超音波(Echocardiography) 運動心電圖 心導管檢查(推薦閱讀:心電圖或心導管?侵入與非侵入性心臟檢查一覽) 心臟核磁共振檢查(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 抽血檢查 活體組織切片檢查 基因檢測 心肌病變的治療方法

依據心肌病變類型、程度與療效,醫師可能會使用以下方法治療心肌病變或相關併發症: 藥物 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簡稱 ACEI)或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簡稱 ARB) 利尿劑 抗凝血劑 強心劑 血管擴張劑 乙型阻斷劑(β-blocker) 植入設備

植入式心臟去顫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ICD):控制異常心律。 心律調節器(Pacemaker,或稱心臟節律器):控制異常心律。(同場加映:保護心律調節器!生活須知看這裡) 心室輔助器(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VAD):作為等待心臟移植的過渡設備。 手術 酒精燒灼術(Alcohol septal ablation, ASA) 心導管射頻燒灼術(Radiofrequent catheter ablation, RFCA) 心室中膈心肌切除術(Septal myectomy) 如何避免心肌病變?

由於我們無法改變家族、基因的遺傳風險,在其他可控因子上,預防心肌病變其實和預防其他心臟疾病的方法相去不遠。不過,因為心肌炎也可能導致心肌病變,所以建議接種疫苗、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降低心臟感染的風險。其他有助改善心臟健康的方法包含: 不要吸毒或使用非法藥物 不過量飲酒 控制血壓(推薦閱讀:高血壓心臟病) 健康飲食(避免反式、高飽和脂肪) 規律運動 充足睡眠 減輕壓力

維持心臟健康:心臟保健與功能介紹

維持心臟健康:心臟保健與功能介紹

心臟是維持人體各項機能正常運作的關鍵器官,控制著血液的流動,任何身體中的器官、組織或細胞若缺少了血液供給養分,都無法生存,因此維持心臟健康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重視的課題。本文將帶你了解心臟的功能和運作方式,以及保持心臟健康的方式與心臟受損可能面臨的後果。

心臟的重要構造與運作

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曾經上過的生物課,複習一下心臟的運作方式。每個人一生中,心臟平均會跳動25億次,穩定的心跳頻率會攜帶氧氣、激素與各種化合物的血液推到身體各處,提供細胞工作所需的燃料,並帶走二氧化碳等的廢物。

血液循環

心臟位於人體胸腔偏左的位置,本身分為左心和右心兩部分,這樣的劃分讓心臟不會將缺氧血和充氧血混在同一個空間。

充氧血透過左側心臟的泵送,經由主動脈出發進行體循環,前往各身體部位供給細胞養分,返回右心房後便成為缺氧血,經由肺動脈前往肺部以獲得新鮮氧氣,之後再從肺靜脈回到左心房,完成肺循環,準備進行下一輪的體循環。 心臟電傳導

心臟就像一台電動幫浦般,把血液泵送至全身,而幫浦的電力主要仰賴位於右心房的竇房結(SA node)發送電訊號,刺激心肌組織收縮以產生心跳,每次心跳就是心臟進行了1次收縮和舒張的動作。

當心臟收縮時,血液會被泵送出心臟,同時心臟瓣膜會關閉,避免血液逆流;心臟舒張的時候,瓣膜會開啟讓血液流入並充滿心室,為下一次收縮做準備。 心臟瓣膜

心臟共有4片瓣膜透過藉由開闔控制血液流動,如果瓣膜閉鎖不全、脫垂或硬化,將可能出現血液逆流或心臟肥大等情形,也可能發展成瓣膜性心臟病。(同場加映:主動脈瓣狹窄無徵兆?了解症狀和治療) 主動脈瓣(Aortic valve) 肺動脈瓣(Pulmonary valve) 三尖瓣(Tricuspid) 二尖瓣(Mitral)(延伸閱讀:不是公主病!林依晨、大S也有「二尖瓣脫垂」!二尖瓣脫垂症狀、治療與預防)

冠狀動脈 

從主動脈分出,專門供給養分給心臟的血液網絡,由於血管管徑不大,脂肪斑塊容易堆積、堵塞在管道造成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維持心臟健康:心臟保健與功能介紹戒菸可以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如何維持心臟健康?

衛福部最近公布了民國109年的國民十大死因,心臟病仍不意外地高居第2。若你符合以下數項對心臟有害的各種行為或體態,建議及早著手改善,降低心臟病的威脅。 抽菸 酗酒 衛生習慣不佳 肥胖(同場加映:小心胖到讓血管油滋滋!肥胖症與心臟病的關聯) 不健康的飲食(推薦閱讀:預防心血管疾病!4 大飲食原則保護心臟)

不過也有些風險是無法避免的,像是家族有心臟病史或是年紀大所造成的自然老化,若你屬於罹患心臟病的高風險群更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心臟健康狀態。你可以透過以下方法了解或及早發現心臟的異狀,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膽固醇檢查 測量血壓 多吃蔬果 每天運動 良好的睡眠 心臟健康不佳的後果

說到心臟問題,你會聯想到什麼呢?冠心病、心律不整、瓣膜脫垂等名詞可能會出現在你的腦海中,沒錯,這些症狀和疾病都是心臟可能出現的健康問題中的一小部分,若未經妥善治療,可能會持續惡化,引發心肌梗塞或造成心臟衰竭。(同場加映:認識心臟病)

由於疾病種類繁多,這邊以較嚴重的狀況為例。如果一個人常抽菸且飲食不健康,他可能會有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一旦動脈完全堵塞,養分無法傳輸到心臟,就會產生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這時需要立即進行急救,因為心肌每分每秒都正在逐漸壞死。

維持心臟健康:心臟保健與功能介紹

若延誤搶救時間,即便搶救成功,患者也可能出現心臟衰竭的問題。這可能提高未來再次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或是因為心臟功能下降,而影響到其他器官的運作。

以下將列出常見的心臟疾病症狀,若有符合,請就醫診斷: 心絞痛(重物壓迫感) 呼吸困難、急促 頭重腳輕、快昏倒的感覺 脖子、手臂、背部、下巴疼痛 昏倒

(點此了解更多心臟病相關介紹)

如何預防高血壓?8個降血壓的日常飲食法一次看!

如何預防高血壓?8個降血壓的日常飲食法一次看!

飲食習慣沒改變體重卻一直增加,或是你明明認真減重,體重卻不見改變,甚至還罹患高血壓。這是因為有許多看似健康的食物中,其實都含有不少卡路里(Calorie),讓你不知不覺吃下過多高熱量食物,造成身體負擔過重、血壓飆高。

究竟該如何才能預防高血壓,同時讓你體重不會一直居高不下?《Hello健康》為你提供7個可以降血壓的日常飲食方法,讓你輕鬆降下血壓、恢復健康。 1. 多喝水

要讓身體有效地運作,水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水是100%純天然且無熱量的食物,喝水可以讓你在餐前有飽足感,進而降低日常飲食的攝取量。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的飲水量最好約1500~2000cc,不過實際的飲水量可隨著當日的活動量及環境來進行調整。

但須特別注意咖啡、茶及運動飲料皆不等於水,咖啡和茶兩者都屬於利尿劑,容易使人體排出水分,從而造成整體的水分攝取量降低,而運動飲料則含有糖分,在非運動的狀況下飲用運動飲料,僅會使人體攝取多餘的糖分及熱量,促使體重增加。(延伸閱讀:夏天只想呷涼!破解消暑飲料 3 迷思) 2. 別再喝汽水

汽水(碳酸飲料)因含糖量非常高,對人體的健康相當不好。使用代糖的零卡汽水雖無熱量,但容易使人體出現不健康的副作用,如腸胃不適、脹氣,並可能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此外,代糖也會容易使飲用者出現「因為沒有攝取熱量,所以可以吃其他高熱量食物」的不正常補償心態,使整體的熱量攝取仍過高,或習慣代糖所帶來的高甜味,無法改吃一般低甜度的健康食物。 3. 飯前先吃蔬菜、喝湯

飯前先吃蔬菜可增加飽足感,補充膳食纖維、礦物質及維生素,同時也能延緩血糖上升的速度,減少脂肪囤積,而湯則能讓蔬菜的膳食纖維在腸道裡膨脹,進而產生飽足感,減少後續食入的分量。(延伸閱讀:先吃肉還是先吃菜?吃飯順序把握這原則,輕鬆減肥無負擔

如何預防高血壓?8個降血壓的日常飲食法一次看! 4. 細嚼慢嚥

許多人在吃完飯後的15~20分鐘內就會出現「很撐」的不適感,這通常用餐者吃得太急太快,一下子塞入過量的食物,但身體卻來不及傳達出「吃飽」的訊號。因此,用餐時建議盡量放慢吃飯速度。放慢吃飯速度除了能減少攝取的卡路里,也能幫助消化,避免暴飲暴食造成的腸胃不適感。 5. 用小盤控制菜餚分量

諸多研究都表示不論是健康食物或垃圾食物,人都傾向於將盤子之中的食物完全吃光。因此盤子或碗的大小,其實事先決定用餐的分量。建議選用較小盤子來盛裝食物,尤其是熱量較高、較不健康的食物;反之,健康食物如蔬果、瘦蛋白質則建議以大盤子盛裝。(延伸閱讀:吃到飽餐廳學問大!3個飲食原則請記住

如何預防高血壓?8個降血壓的日常飲食法一次看! 6. 去吃大餐前先墊胃

在吃大餐或參加派對前,建議可先吃些健康的小點心,如堅果、蔬果、無糖優格來墊胃,如此一來不僅有助於穩定血糖,更能避免在派對或餐會上攝取過多不健康的食物。 7. 別把食物擺在眼前

如果你把食物擺在視線範圍內,就算不去理會它,人的大腦下意識也會發出渴望進食東西的訊號,所以讓食物遠離視線之外,就能有效減少你的飲食慾望,減少卡路里的攝取量,降低罹患高血壓的機率。 8.預先想好健康的用餐選擇

雖然有些時候無法避免這種情況,但未經計畫的外出或旅行,容易讓人便宜行事選擇不健康又方便的食物,因此攝取過多的熱量。建議平常就預先想好幾個方便又健康的用餐選擇。

愛吃太鹹要注意!小心高血壓與腎衰竭找上你

愛吃太鹹要注意!小心高血壓與腎衰竭找上你

鹽分,是人體的重要養分之一。在人類尚未演化至近代之前,人體對鹽分的需求深植在大腦之中,使人想要尋找含有鹽份的食物。但隨著人類演進,環境進步,鹹食如今變得無所不在,不像原始生活這麼難取得,但我們對鹽分的渴望仍存在於大腦之中,使我們不停地想吃鹹的食物,對鹽上癮。

但攝取過多的鹽容易導致一些嚴重的現代疾病。當鹽分攝取超出人體所需標準,人體的血壓就會逐漸升高,漸漸地形成高血壓(Hypertension),進而更影響人體的腎臟功能,嚴重時則可能造成腎衰竭(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又稱為末期腎臟病)。 攝取大量鹽分可能導致腎衰竭

鹽會導致水分滯留在身體裡,進而影響到腎臟的運作。如果你的飲食鈉含量太高,身體就會累積多餘的水分,除可能水腫外,還會使血壓遽升,並對身體各處器官造成損害。(延伸閱讀:虛胖還是真胖?判斷與簡單 3 招消水腫)

愛吃太鹹要注意!小心高血壓與腎衰竭找上你

腎臟負責排出無用的液體,這些多餘的水分經過濾系統後,會形成尿液被送到膀胱,等待排出。上述的過程仰賴鈉(Sodium)和鉀(Potassium)的平衡,協助將血球細胞壁的水引到通往膀胱,攝取過多的鹽則會破壞這個平衡,讓腎臟難以完成正常的運作,並導致水分滯留體內,從而使血壓上升。

施加在血管壁上的額外壓力會逐漸損害腎臟。隨著時間推移,腎臟除病變外也會失去排毒的功能,若不治療將引發腎衰竭,並造成自體中毒。 鹽分攝取過量是導致高血壓的主因之一

攝取過量鹽分也會形成壓力,削弱動脈壁。為了對抗壓力,血管的動脈壁會開始增厚,使動脈變得更狹窄,壓力升高,最後導致動脈破裂或阻塞,而連接這些動脈的器官,則會因此無法獲得氧氣,出現缺氧,嚴重時器官則可能因此永久死亡。若此情形發生於連接心臟的動脈時,則可能出現胸痛不適,易導致心臟病發。

愛吃太鹹要注意!小心高血壓與腎衰竭找上你 6招減鹽小撇步

少吃加工食品,現代人鹽分的攝取來源多數皆來自加工食品,因此減少食用加工食品,即能減少鹽分的攝取。 養成閱讀食品成分表的習慣。 預先規劃每日的飲食內容。 注意每日鈉攝取量,衛福部建議成日每日的鈉總攝取量為2400毫克(6克的鹽)。 下廚時,以適量的辛香料,如香料或辣椒取代鹽巴,讓料理維持一定程度的風味,但又不會太鹹。 外食時,盡量選擇提供以天然食物製成料理的餐廳,而非漢堡、薯條、玉米片等這類的加工食品。 選擇減鈉或減鹽的日常食品,但在食用時須注意不因食品本身減鹽就過量食用。

膽固醇過高導致陽痿?男女性功能都可能受害

膽固醇過高導致陽痿?男女性功能都可能受害

膽固醇過高的原因有很多種,但不管成因為何,我們都應該好好控制飲食來降低膽固醇,以免膽固醇過高對你的性生活造成影響。

Hello健康》將介紹膽固醇對人體與男女性功能,如勃起功能障礙與陰道乾燥等狀況,並提供降低膽固醇的建議,幫助你找回「性」福生活。

膽固醇過高有什麼影響?

血液中的膽固醇過高可能造成高膽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屬於高血脂症的一種,並會為你的健康狀況帶來許多嚴重風險,包括心臟病、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和中風,其中大多數是由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這種阻塞動脈引起的疾病導致。

膽固醇過高通常不會有任何徵兆,所以唯一能確定膽固醇指數的方法就是透過血脂檢測(或稱膽固醇檢測),以獲得膽固醇指數(推薦閱讀:血脂正常值是多少?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檢測須知

不過,膽固醇過高的原因之一也包括家族遺傳,因此基因對此症狀的影響也很大。不過除了先天因素之外,也不應忘記每個人的膽固醇指數,其實受到生活習慣的影響甚多,例如:運動頻率、飲食習慣、體重等。

膽固醇過高導致陽痿?男女性功能都可能受害 膽固醇過高與性生活的關聯

膽固醇過高阻礙血液流通 影響男性勃起機能

除了前面所提的健康狀況外,膽固醇過高所引起的血流减少也與性功能障礙有關,尤其是對男性勃起品質有影響。

一般來說,大多數的勃起功能障礙(Erectile dysfunction)是因為流向陰莖的血流量減少而造成,因此用於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藥物,會使血管內的平滑肌細胞放鬆,讓血液更容易流動。

我們知道膽固醇過高之所以與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有密切關聯,來自於膽固醇過高會促使血管內的脂肪斑塊堆積,使得管徑變得狹窄,影響血液循環。

這也是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為什麼被稱為壞膽固醇的原因,因為壞膽固醇會沿著動脈內部凝結斑塊,而這些血管壁上的斑塊會阻礙血液流通,就像水管內壁堵塞水流的污垢一樣。

這種動脈粥狀硬化的情形不僅可能會發生在心臟的冠狀動脈,也可能影響身體他處的血管,造成周邊動脈阻塞。研究也發現,冠心病患者出現陽痿的風險比一般人更高。 膽固醇過高降低可能提高女性陰部乾燥機率

出乎許多人的意料,女性也同樣可能受到膽固醇過高而影響性功能。

根據一篇於2016年發布於性學期刊(The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的研究,研究人員統計了466名42~58歲女性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

結果發現血脂異常(過高)的女性有較低的性滿足感,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在性行為的過程中,陰部的潤滑功能下降導致疼痛,或是出現性高潮的次數減低所致。(延伸閱讀:太乾進不去?陰道乾燥原因多、不只更年期才有

事實上,不只陰莖需要獲得足夠的充血,女性的生殖器如果充血不足,性器官所分泌的潤滑液體同樣也會減少,導致性交時疼痛,從而導致性慾降低。 膽固醇過高導致陽痿?男女性功能都可能受害香菸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加劇膽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積現象,從而導致血流量下降並影響性功能。 膽固醇過高怎麼改善?

如果你檢測之後發現自己的膽固醇數值超過標準,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嘗試改善: 少吃高膽固醇與高飽和脂肪食物 烹煮用油以橄欖油這類不飽和脂肪酸油品為主(延伸閱讀:出一張嘴保養法!「地中海飲食」護心健腦不求人) 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 戒菸 多攝取膳食纖維

遠離壞膽固醇防心臟病!清除壞膽固醇食物要吃「這些」

遠離壞膽固醇防心臟病!清除壞膽固醇食物要吃「這些」

膽固醇(Cholesterol)是一種類似脂肪的物質,對人體相當重要,有助身體產生新的細胞、荷爾蒙和建立絕緣神經。其中人體所需膽固醇,除由肝臟產生之外,平時也可透過食物來增加膽固醇的含量,例如肉類、牛奶、雞蛋及其他動物性食品。

膽固醇會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形式,在血液中流動。其中LDL容易黏附在動脈壁上,引發動脈阻塞,導致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因此也被稱之為壞膽固醇;HDL恰恰相反,能夠清除血液中壞膽固醇,降低膽固醇濃度,預防罹患心血管疾病,故又被稱作是好膽固醇。平時便可透過飲食,降低壞膽固醇,提升好膽固醇。

壞膽固醇過高恐造成心肌梗塞

血液濃度含有過高的膽固醇時,動脈壁內就容易產生推積、形成斑塊,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Atherosclerosis),進而動脈變窄、造成血液流動減慢,若血液無法輸送足夠氧氣至心臟,則可能發生胸痛等病症。

較嚴重的是,若動脈內的硬化斑塊破裂,引起血小板活化、形成血栓,有可能使極短時間內完全阻塞血管,黨制血液無法回流心肌,容易發生猝死,便會引發心臟病發作、心肌梗塞,嚴重時足以致命。而造成動脈堵塞的兇手,主要就是壞膽固醇,另外,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s)過高也被認為和心血管疾病有關聯。

遠離壞膽固醇防心臟病!清除壞膽固醇食物要吃「這些」 反式脂肪、飽和脂肪也會增加壞膽固醇

反式脂肪(Trans fats)會增加壞膽固醇,除了對人體的營養價值較低,也提高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反式脂肪的主要來源是不完全氫化油(PHOs)的添加,廣泛存在於各式的加工食品,因此衛福部規定自107年7月1日起,禁止食品添加不完全氫化油。(同場加映:反式脂肪:隱藏在美食中的健康殺手)

飽和脂肪是增加壞膽固醇的原因之一,會造成血管內的斑塊堆積,造成血管堵塞,儘管據美國過去曾發布的「2015-2020飲食指南」,解除了每日300毫克膽固醇的限制,但仍建議民眾每日飽和脂肪的攝取量應低於10%的每日總熱量。以下是飽和脂肪的常見食物來源: 甜點 糕點 油炸食物 紅肉 高度加工過的肉品 肥肉 棕櫚油和椰子油 全脂乳製品

攝取過多的高膽固醇食物,例如:速食與加工食品等,會導致肥胖和超重,處於心臟疾病和其他健康問題的高風險中。 清除壞膽固醇的食物有哪些

想要降低壞膽固醇的問題,要減少飽和脂肪、反式脂肪的攝取,我們可以透過下列食物來減少體內的壞膽固醇: 蔬菜 豆類 水果 燕麥 海帶 魚類

除了攝取上述的食物,烹調手法也盡量改成清蒸、燉煮、火烤,避免使用油炸或過多的調味料。 選擇好油也很重要!

除慎選食材,烹飪所選擇的食用油也能清除血液中膽固醇,部分油品中,含有能清除壞膽固醇、保留好膽固醇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苦茶油,平時選擇這些油品烹飪,能夠有效幫助人體降低膽固醇。另外,堅果類也含豐富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包括:腰果、杏仁果、腰果……等,定期補充,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運動對膽固醇的影響

不僅飲食,規律運動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經過實驗證實,有氧運動可以增加好膽固醇的脂蛋白,減少體脂肪含量,也能控制體重、促進代謝。同時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以及其他導致心血管疾病的成因。

放輕鬆、深呼吸!工作壓力會加倍心臟病風險

放輕鬆、深呼吸!工作壓力會加倍心臟病風險

引起心臟病的原因很多,尤以人們的生活習慣最為相關。例如飲食不正常、食用太多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缺乏運動習慣,以及身材肥胖 ,因為肥胖意味著身體脂肪過多、血中的膽固醇濃度過高等。

除上述理由,工作壓力也會提高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工作時間愈長、事務愈繁雜、效率要求愈高,都會增加工作所面臨的壓力,《Hello健康》以下將介紹壓力與心臟病之間的關聯。 工作壓力對心血管有負面影響

工作上的高度要求和執行決策遇到的困難,是造成工作壓力的原因。工作壓力會對心血管系統產生負面影響,而這種壓力通常不會減少,卻會穩定且長期地增加。

據芬蘭的研究顯示,工作壓力較大的員工,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比工作壓力較小的人,增加了2倍。如果受壓力所困的人,不具備任何社會地位且薪水很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提高2.4倍。

研究小組以問卷調查、訪談和臨床檢查,蒐集有關壓力、血壓、血中膽固醇濃度和身體質量指數(BMI) 等資料。發現有工作壓力的人,較容易死於心血管疾病,血中的膽固醇濃度和身體質量指數都比較高。要能應對工作壓力,身體不需要更多來自脂肪的激素和能量,而需要穩定與一致性。(延伸閱讀:現在女人好忙!職業婦女必知3招舒壓撇步)

因此,由緊張情緒激起的激素反應和脂肪不會用盡,反而會導致高血壓。心搏過速和脂質代謝變化,會讓更多引起動脈粥狀硬化的斑塊,在血管內堆積。上述原因解釋了為什麼壓力會導致心臟病。

此外,一項來自刺胳針(The Lancet)的研究也顯示,工作壓力與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例如冠狀動脈心臟病、糖尿病、中風的致死率有正向相關,尤其在有工作壓力男性身上,心血管或代謝疾病的致死率會顯著升高。

放輕鬆、深呼吸!工作壓力會加倍心臟病風險 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對於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過度緊張可能是引發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之一。一項綜合報告,揭示了在7個國家所進行13項不同研究的結果。

該研究納入沒有罹患冠心病(CHD)的參與者,並監測其健康狀況達7.5年。研究結果顯示,在近20萬人中,30,214人經常感受到工作壓力,這些壓力來自於工作量大、時間壓力和決策自由度不足。

研究人員計算出,約有3.4%的參與者,感受到工作壓力,這表示如果每個人都對工作感到滿意,至少能預防3.4%的參與者罹患冠心病。(同場加映:維持心臟健康:心臟保健與功能介紹) 壓力讓你傾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即將面對重大的考試、工作完成日即將來臨前,你是否會感覺特別有壓力,而選擇多吃了一些炸物,或是多抽了幾根菸來放鬆心情呢?(推薦閱讀:愛護你的心臟!日常生活6關鍵保持心臟健康

無論是好是壞,我們總是需要透過某些方法將累積的壓力排解出去。長期處在高壓的環境,可能提高你選擇可能對身體有害的減壓方法,像是抽菸、喝酒或吃垃圾食物等等。

工作壓力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但工作壓力幾乎無法避免,我們不太可能透過禁絕工作壓力,來減少預防心臟病發生。但我們仍可以透過應透過努力戒菸、養成經常運動的習慣、在各種情況下保持樂觀和正向思考,來保有心臟健康。

另外,你也可以藉由冥想、散步、聽音樂、寫作、畫畫、看電影等休閒方式,來幫助紓解心理壓力,如果你發現自己在處理壓力上遇到困難,或者很想要找個人說說話,尋求諮商師的幫助也是不錯的選擇,不要自己一個人悶在充滿壓力的情緒中,讓壓力不斷地累積、醞釀,對身心造成負面影響。

怕高血壓找上門?這5種飲食觀念快學起來

怕高血壓找上門?這5種飲食觀念快學起來

多數情況下,高血壓往往沒有症狀,除非平時有定期量血壓的習慣,否則大多數人都是在身體出現高血壓相關疾病後,才驚覺自己血壓過高,因此平時即須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以預防高血壓的到來。《Hello健康》教你5種可預防高血壓的飲食觀念,讓你遠離高血壓。如果你已經是高血壓病患,你也能透過這5種方法有效地控制高血壓的病情。

高血壓5大飲食觀念 1. 紀錄飲食

飲食紀錄對控制卡路里(Calorie)、鹽分攝取有很大的幫助。透過記錄每一餐所攝取的食物,你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吃了什麼、攝取哪些養分。紀錄飲食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可與醫生溝通,制定飲食計畫,並藉由定期回診檢視高血壓的數值與計畫。 2.不要吃太鹹

攝取過多鹽分將導致身體水分滯留過多,除了可能造成水腫外,也會使血管的壓力增加,進而增加高血壓的風險。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攝取的鈉含量應不超過2400毫克(ml),即鹽分6公克(g),因此在選購食物之前,建議先詳閱包裝的成分說明,儘量挑選天然食物,並避免食用含鈉過高的加工食品,例如速食、調理包、罐頭等。(延伸閱讀:愛吃太鹹要注意!小心高血壓與腎衰竭找上你

怕高血壓找上門?這5種飲食觀念快學起來 3. 多攝取含鉀食物

鈉會使體內水分變多,循環血量增加,血壓上升;鉀則會與鈉進行相互作用,對抗血壓升高,保護動脈內膜細胞的完整性,並降低栓塞的發生機率。鈉和鉀就像蹺蹺板的兩端,因此多多攝取含鉀的食物有助於控制血壓。但須注意,高血壓患者經常服用血管加壓素阻斷劑類藥物,會降低腎臟排出的鉀,如果一邊服用此類藥物,一邊攝取大量鉀,可能會導致鉀離子過高,罹患高血鉀症,出現肌肉無力、心律不整等症狀,因此高血壓患者在規劃日常飲食之前,最好先與醫生諮詢攝取食物。 4. 勿飲酒過量

諸多研究皆指出酒精會刺激血壓。1天僅須喝3杯酒,就會影響體內的心肌細胞,使血壓上升,因此控制酒精攝取是避免高血壓的關鍵之一。衛福部建議成人男性每日飲酒不超過2罐330毫升的啤酒(或等同於此酒精量的酒類),女性則不超過1罐啤酒。(延伸閱讀:高血壓可以喝酒嗎?拿捏份量就沒問題!)

怕高血壓找上門?這5種飲食觀念快學起來

5. 採用得舒飲食

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 Diet),字面意為「從飲食著手來終止高血壓」。得舒飲食的原則很簡單,就是攝取對心臟有益的食物,諸如低脂、低膽固醇、低鈉,富含優質蛋白、營養素、充足纖維等食物。這類食物能幫助預防高血壓,對人體充滿益處。

得舒飲食的原則簡列如下: 勿食用含有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及膽固醇的食物。 多吃蔬果、全穀類食品、雞肉、堅果和魚類。 少鈉、少糖、少紅肉。

得舒飲食包含控管每天食用特定食物種類及份量,而每種食物份量的攝取則依當日所需的卡路里而定,並避免攝取過量的卡路里。建議高血壓患者先從鈉攝取量著手,將每日的攝取量減至1500毫克,再進一步控制卡路里的攝取量。

迷宮手術:適用人群、風險因素、手術過程與術後恢復

迷宮手術:適用人群、風險因素、手術過程與術後恢復

什麼是迷宮手術?

迷宮手術(Maze surgery)的名稱源自於其手術原理,透過電燒、冷凍或是手術刀切割的方式,在心肌上製造「疤痕組織」,一道道的疤痕看起來就像說迷宮中擋路的牆壁,因此稱為迷宮手術。 哪些人需要接受迷宮手術?

為什麼要故意在心臟製造疤痕呢?其實迷宮手術的主要適用人群,就是有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的患者。

心房顫動是心律不整(Arrhythmia)的一種表現形式,當心臟的電流訊號紊亂或被阻斷時,規律的心臟跳動就會出現異常。

由於疤痕不導電,醫師可以藉由迷宮手術阻止不正常的電流訊號傳遞,讓心律恢復正常。 迷宮手術:適用人群、風險因素、手術過程與術後恢復心房顫動患者通常會先接受藥物治療,若效果不佳才考慮進行手術。 心房顫動藥物治療優先

前面提過,心房顫動患者是迷宮手術的主要施行對象,但是一般而言,心房顫動會優先使用藥物治療,例如:

心速控制(Rate control)藥物:如乙型阻斷劑(β-blocker)、離子通道阻斷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 CCB)。心跳宜控制在100以下,減少心搏過速引起心肌病變。 心律控制(Rhythm control)藥物:第Ⅲ類及第IC類抗心律不整藥,如Amiodarone(第Ⅲ類)及Propafenone(第IC類)等,有機會將心房顫動回復為正常跳動。此治療方式稱為藥物心臟整流(Pharmacological cardioversion)。 抗凝血劑(Anticoagulant):如傳統的華法林(Warfarin)或新型的非維他命K拮抗劑類口服抗凝血劑(Non-vitamin K oral anticoagulants, NOAC)。 心房顫動的兩大合併症包括心臟衰竭及中風。由於患者左心房不規則顫動,造成血流不順容易形成血塊,血塊一旦脫落被會進入血液循環至全身各處,如果打到腦部就形成腦中風。 醫師可使用CHA2DS2-VAS2C score評估心房顫動引起腦中風的風險。如果分數等於或大於2分就應該服用抗凝血劑。

值得一提的是阿斯匹靈(Aspirin)一般可以用來預防血栓(Thrombus)引起的腦中風,但對於預防心房顫動所引起的栓塞(Embolus)性腦中風是無效的。(推薦閱讀:中風元凶也有它!高血壓傷血管致血栓) 心房顫動的手術治療選擇

如果藥物治療的效果不好、使用這類藥物有副作用、或有緊急情況,才會考慮施行直流電心臟整流或另以手術治療心房顫動。例如:

1. 同步直流電心臟整流(Synchronized DC electrical  cardioversion):從體外電擊心臟,讓心臟節律重整,回復正常心跳。原理跟自動體外去顫器(AED)相同,但所用的電流較弱。

2. 燒蝕手術(Ablation):由於心房顫動常由多發不定點的源頭造成,所以須藉心導管3D立體定位的輔助,找出源頭及路徑,再施以燒蝕手術。例如: 射頻燒灼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心房顫動的源頭如不在左心房的肺靜脈時,便需要用射頻燒灼術,逐點把心律不整的源頭燒灼掉,但此方法較費時。 冷凍球囊消融術(Cryoablation):由於心房顫動的源頭多在左心房的四個肺靜脈開口及右心房的上腔靜脈開口。使用冷凍球囊撐住肺靜脈,可一次性的冷凍消融,大幅縮短手術時間,並提高成功率。

3. 迷宮手術:因為此法需要開心手術,才能進行迷宮手術。所以一般用於心房顫動合併心臟手術時使用此方法。

當心房顫動患者,如果還要同時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Coronary artery bypass)或瓣膜修復手術時,會在開心手術的同時,使用手術刀切縫的方式或電燒、冷凍,進行迷宮手術。另外,在特定情況下,可能會採用心導管左心耳封堵術(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將血栓徹底封堵在左心耳內,以預防病患併發腦中風。(認識更多心臟手術:心臟病治療:心臟手術一覽) 迷宮手術的風險

迷宮手術的潛在風險與其他會使用體外循環機(Heart-lung bypass machine,或稱人工心肺機)的手術類似,手術前,請務必了解手術注意事項、潛在的風險與併發症。

若有疑慮,請諮詢你的醫師以了解更多資訊。下列為迷宮手術的潛在併發症和副作用。 出血 感染 中風 肺炎(Pneumonia)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又稱心臟病發) 出現其他心律不整問題 需要裝置心律調節器(Pacemaker)(延伸閱讀:保護心律調節器!生活須知看這裡) 死亡機率約2%

迷宮手術:適用人群、風險因素、手術過程與術後恢復進行迷宮手術前,醫師會先評估患者的健康狀況。

迷宮手術的術前須知

手術前幾個禮拜就要開始做術前準備。醫師會要你停止服用某些藥物,例如阿斯匹靈或其他血液稀釋劑(Blood thinners),禁止吸菸並做血液檢查,確認你並無感染的現象。

由於某些人麻醉後會有噁心、嘔吐感,因此手術前務必記得禁食,以確保胃已淨空。(認識更多心臟相關手術:心臟瓣膜手術:瓣膜修補與置換、手術類型與費用

此外,你還可能會進行下列檢查,評估你的身體狀況: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phy,簡稱ECG、EKG) 胸部X光檢查 心臟超音波(Echocardiography)

如何進行迷宮手術?

一般來說,迷宮手術切開患者的胸口,以開心手術的方式進行,患者會接受全身麻醉並接上人工心肺機進行體外循環,在心臟停跳的狀況下進行手術。

醫師會切開患者的胸骨,在胸部開一個切口,用器具撐開切口後,切開心包膜以進入心房,然後使用電燒、冷凍或傳統手術刀在心肌建置疤痕組織,讓心臟的電流訊號能夠回到正常傳導路徑。

完成後,待心臟恢復跳動,再將人工心肺機移除。總手術耗時大約3小時。

在迷宮手術過程中,醫師也會一併進行冠狀動脈和瓣膜的相關手術。另外,有些病患可能還需要安裝心律調節器(Pacemaker)。

迷宮手術讓人詬病的一點,便是手術風險不低,且造成創口較大,不過現在微創手術非常先進,若以機械手臂協助完成迷宮手術,則能讓降低迷宮手術的時間與風險。

迷宮手術:適用人群、風險因素、手術過程與術後恢復

迷宮手術:適用人群、風險因素、手術過程與術後恢復 迷宮手術的術後復原

術後,患者可能還需要在醫院待上5~7天,觀察身體的恢復狀況,以及服用利尿劑和抗凝血劑,來改善術後水腫和血栓的問題。(推薦閱讀:手術後的飲食原則:一般外科篇)

迷宮手術的預期恢復時間大約是2~6個月內,在這段恢復期內,患者可能會感覺胸口疼痛、特別疲倦,但通常自3個月起就能恢復正常生活、工作,最遲在半年內就不會有相關術後症狀。

膽固醇過高不能吃肉?這4種肉這樣吃就放心了

膽固醇過高不能吃肉?這4種肉這樣吃就放心了

膽固醇對身體來說非常重要,但若過高就有可能造成身體的負擔,並且增加血管阻塞、中風(Stroke)、心臟病(Heart disease)的風險。多數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很容易造成膽固醇過高,但是想要完全避免飲食中的膽固醇也不容易。膽固醇其中一個主要來源就是肉類,例如一般常見的牛肉、豬肉。這些肉類都含有相當多的飽和脂肪,容易助長壞膽固醇的生成(低密度膽固醇,LDL)。

那麼膽固醇過高的人要怎麼吃肉呢?其實膽固醇過高不代表不能吃肉,下列《Hello健康》為您列出4種常見肉類,教你哪種肉要大口吃,什麼肉又該小心吃。 4種肉類這樣吃,避免膽固醇過高

許多人以為膽固醇過高就必須與肉類絕緣,但可不是這樣!只要控制份量及選擇對身體有益的肉類,膽固醇過高一樣能大口吃肉。

1. 高脂肪魚肉

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Maryland Medical Center)研究指出,高脂肪魚類是Omega-3脂肪酸的主要來源,Omega-3脂肪酸能增加人體內高密度脂蛋白(HDL,又稱好膽固醇),並維持低密度脂蛋白(LDL,又稱壞膽固醇)的含量。(延伸閱讀:多吃這些富含Omega-3食物護大腦)

高脂肪魚肉包含,鮭魚、鯖魚、長鰭鮪魚、鯡魚、沙丁魚、湖鱒等。醫師一般建議膽固醇過高的患者,1週內攝取2次的高脂肪魚肉。

膽固醇過高不能吃肉?這4種肉這樣吃就放心了 2. 家禽肉類

家禽肉類去皮後,對想降低膽固醇的民眾來說是非常好的食物。每100克的家禽肉類所含膽固醇約在80~100毫克之間,儘管每種肉類所含的膽固醇都差不多,但只要去皮就可以有效去除脂肪。而且,肉的顏色愈深也代表脂肪愈高,所以若有高膽固醇的困擾,建議選擇白肉食用。

此外,烹調家禽肉類時,建議水煮或以烤箱、燒烤方式烹調為佳,不要油煎。家禽肉類以雞肉最好,鴨肉與鵝肉與之相比所含脂肪比較高。 3. 紅肉

膽固醇指數過高的患者並非完全不能吃紅肉,只需要選擇瘦肉、降低脂肪攝取即可。脂肪含量最少的肉類部位以肩胛部、後腰脊部、前腰脊部、後腿部為主。料理前請將可見的大塊脂肪去除,並在料理時選擇水煮、燒烤或用烤箱去除多餘油脂。一般醫師通常建議膽固醇過高的患者,每日肉類的總攝取量不要超過170 克。

膽固醇過高不能吃肉?這4種肉這樣吃就放心了

4. 豬肉

膽固醇指數過高的患者,雖須限制豬肉的攝取量,但偶爾仍可食用,並避免加工肉品如香腸、培根等食物。就像紅肉一樣,料理豬肉前應先把大塊脂肪去除,並使用簡單的燒烤方式烹調。此外,切記不要食用動物內臟,因內臟含有大量的脂肪,易造成膽固醇升高。(延伸閱讀:膽固醇解禁!蛋黃海鮮適量吃不怕膽固醇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