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眼睛模糊竟中風?頸動脈狹窄7大前兆、改善方法一次看

頭暈、眼睛模糊竟中風?頸動脈狹窄7大前兆、改善方法一次看

許多人認為中風難以預防,「只要遇到了,就是遇到了」,但其實只要事先注意某些徵兆,就能及早治療、避免中風。頸動脈狹窄為最常見的中風主因之一;依據林口長庚醫院的研究顯示,每年3~4萬缺血性腦中風病者中,有10~20%為頸動脈狹窄所致。

頸動脈狹窄的常見症狀包括頭暈、視力模糊,由於與一般貧血、身體過累的症狀相似,因此多數人經常忽略並錯失治療良機。究竟造成頸動脈狹窄的原因為何?該如何避免頸動脈狹窄發生?《Hello健康》將說明頸動脈狹窄與中風的關聯外,頸動脈狹窄有哪7大前兆、症狀為何、又該如何治療,讓你一次認識遠離中風威脅。 頸動脈:心臟供血至腦部的主幹道之一

人體器官皆需要血液提供氧氣和養分維持運作,若無血液流動,器官便會缺氧壞死,大腦亦同。大腦的血液來源分別為頸動脈和椎動脈,若這2條動脈出現如狹窄或堵塞的問題,腦部便會面臨缺血危機,在數分鐘內壞死,並導致缺血性中風。(同場加映:主動脈瓣狹窄無徵兆?了解症狀和治療)

頭暈、眼睛模糊竟中風?頸動脈狹窄7大前兆、改善方法一次看 頸動脈狹窄的主要原因:動脈硬化

頸動脈狹窄(Long-segment carotid stenosis)多數是因「動脈粥狀硬化」所致。血管內部有層內膜,隨著年齡增長、油脂累積內膜會逐漸增厚,形成動脈粥狀硬化斑塊。而動脈粥狀硬化也是造成眾多心血管疾病的主因之一,諸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皆為動脈粥狀硬化所致,不可不慎。

頸動脈狹窄的另一個常見原因為血栓剝落。血液中有主要負責凝血的血塊,當血液因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抽菸或肥胖等因素而使血塊變得濃稠時,血栓便容易堆積在血管中,導致動脈狹窄與中風危機發生。

其他造成頸動脈狹窄的原因也包括動脈內膜剝離、動脈炎及心因性栓塞。(延伸閱讀:主動脈剝離症狀、原因完整看)

頭暈、眼睛模糊!頸動脈狹窄的7大前兆與症狀

頸動脈狹窄可分為症狀性與無症狀性,無症狀性頸動脈狹窄是指發生頸動脈狹窄時沒有任何不適,需藉由血管檢查才能得知;症狀性頸動脈狹窄則指半年內曾出現以下症狀: 頭暈 頸部痠痛僵硬 視力模糊、眼前一片黑(暫時性黑矇) 注意力不集中、暫時失憶 說話含糊不清、無法說話 表情不對稱 單側手、腳發麻無力(你也想知道:揮別中風、心肌梗塞:定期健檢顧血管、保養心血管3大方法

上述症狀通常會在1日內恢復正常,嚴重時則會導致暫時性的腦部缺血或是腦中風,造成半身不遂、失明。

頭暈、眼睛模糊竟中風?頸動脈狹窄7大前兆、改善方法一次看 頸動脈狹窄的8大危險因子

頸動脈狹窄與動脈粥狀硬化具高度相關性,因此除年紀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之外,以下8大危險因子也會導致頸動脈狹窄的機率大幅提升。 抽菸 高血壓 高血脂 糖尿病 肥胖 缺乏運動 飲食習慣不良 曾有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相關疾病

頸動脈狹窄的3大檢查方式

若半年內曾出現頭暈、眼前一片黑的症狀,同時又是前述的高危險族群,建議應立即就醫看診,以免延誤治療、甚至造成中風發作。醫師將視病況安排以下檢查: 頸部超音波:屬於最方便的非侵犯性診斷工具,能檢視頸部的血管狹窄程度與血流變化,缺點是較不易偵測腦內血管的狹窄狀況。 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血管造影:侵犯性低,能檢查出多數頸動脈狹窄的情況。若合併頸部超音波一起執行,可比傳統血管攝影檢查的精確度。 傳統血管攝影:侵犯性高,會留下傷口,且有感染與極低機率的中風風險,但精確性超高,為臨床上目前最主要的診斷標準。(你也想知道:破解心臟病5大迷思!瘦子不會得心臟病?) 如何改善頸部血管阻塞?頸動脈狹窄3大治療方法

頸動脈狹窄的治療方式有3種,醫師會依據症狀的嚴重程度來判定治療方式: 藥物治療:治療頸動脈狹窄的主要藥物為抗血栓藥物,然而抗血栓藥物無法溶解頸動脈中的硬化斑塊,因此單靠口服藥物治療,2年內的中風率仍有20~25%。 頸動脈內膜切除手術:傳統介入性的治療方式,對於頸動脈狹窄程度超過70%的患者,該手術可降低2年內同側腦部的中風率17%;若狹窄程度介於50~69%,則可降低5年內的中風率6.5%,缺點是患者恐會在手術過程中風,因此醫師會審慎評估患者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置入頸動脈支架:近年新型的微創治療,藉由在頸動脈狹窄處放入血管支架的導管,擴張狹窄導管,讓血液暢通。因創傷較小,手術時間短,適合年紀較大、身體較虛弱的患者。

一分鐘認識頸動脈狹窄!

➡︎ 每年3~4萬缺血性腦中風病者中,近20%患者為頸動脈狹窄所致。

➡︎頸動脈和椎動脈為2大供應大腦血液之來源,當動脈過油變狹窄或堵塞,腦部將因缺血而壞死。

➡︎頸動脈狹窄症狀如頸部僵硬、視力模糊、單側手腳麻、表情不對稱等。

➡︎不良習慣如抽菸、缺乏運動、飲食習慣不佳、過度肥胖將提高頸動脈狹窄發生。

初期靜脈曲張怎麼辦?靜脈曲張症狀、治療、8大改善方法

初期靜脈曲張怎麼辦?靜脈曲張症狀、治療、8大改善方法

現代人因久坐、久站而經常感到腿部腫脹、無力或抽痛,甚至冒出青筋,外型如同藍色蜘蛛網。

靜脈曲張不僅影響外觀,長期惡化不治亦會嚴重影響生活、帶來不適,甚至演變為反覆發作的潰瘍。究竟靜脈曲張的原因為何、有何症狀、該看哪科治療?《Hello健康》帶您瞭解8大預防方式及3大療法,幫您遠離靜脈曲張困擾。 靜脈曲張是什麼?認識靜脈瘤

靜脈曲張(Varicose veins)又稱靜脈瘤,當靜脈受到壓迫或是瓣膜沒有關緊,血液就會倒流使得內壓增加,讓管壁擴張變成囊狀;大部份出現在腿部,若出現在肛門四周,則稱為痔瘡。

為何腿部容易出現靜脈曲?正常情況下,腿部的靜脈會將血液從下肢帶回心臟,血管中的瓣膜則負責預防血液逆流。當瓣膜無法正常作用時,便會導致血液淤積在腿部,無法回流到心臟,使腿部靜脈血管變粗、擴大,形成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部分為體質、遺傳所致,但下列因素也會導致靜脈曲張: 腿靜脈血栓 腿部受傷 懷孕 體重增加 常穿高跟鞋者 長期站立或久坐的工作

初期靜脈曲張怎麼辦?靜脈曲張症狀、治療、8大改善方法

靜脈曲張初期症狀不明顯,3大症狀一次看

靜脈曲張初期的症狀較不明顯,但長期持續未改善的話將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小腿、腳踝腫脹、沉重、痠痛:通常在一天快結束時感覺特別強烈,下肢如小腿、腳踝產生沈重與腫脹感。 出現藍色、腫大的靜脈:最初會浮現如同蜘蛛網狀的靜脈及細小紅色血管,隨後靜脈會開始腫脹、變大且呈現藍色,從腿部冒出如蜈蚣樣的紋路。 靜脈性潰瘍:為嚴重靜脈曲張,通常發生於腳踝,可能伴隨著疼痛感或有液體滲出。 靜脈曲張分七期

根據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指出,靜脈曲張可以分成7期: 第0期:沒有靜脈疾病的問題 第1期:開始出現微血管絲或蜘蛛網血管 第2期:靜脈曲張(站立時,血管直徑大於3mm) 第3期:腳踝出現水腫 第4期:有皮膚變化,包括鬱血性皮膚炎、色素沉澱、皮膚發炎、發紅、萎縮、硬化。 第5期:靜脈浮出並出現潰瘍,且會反覆發作。 第6期:出現開放性開放的靜脈傷口。

靜脈曲張是很容易被忽略的症狀,雖然症狀輕微時,不會對生活帶來太大影響,但若不即時改善,恐使症狀日漸惡化,嚴重時更可能出現下列併發症:

慢性傷口癒合速度變慢(嚴重時有蜂窩性組織炎) 腫大的靜脈突然破裂出血 鬱血性皮膚炎 靜脈炎、深層靜脈栓塞、肺動脈栓塞

靜脈曲張看哪科?

靜脈曲張的病患可以選擇心臟血管外科來檢查,雖然每間醫院的分科不同,但大致上都分成心臟內科、血管外科,或是心臟血管外科。心臟內科負責心臟周邊問題,如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等;血管外科則是檢查動脈阻塞、靜脈栓塞、靜脈曲張或是周邊血管疾病。(推薦閱讀:翹二郎腿使血壓高?翹腳對健康的影響) 如何預防靜脈曲張?8大改善建議

基隆醫院護理科及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提供預防靜脈曲張及保健方式,提供以下建議: 避免兩腳交叉、久站:坐姿時應自然平放雙膝勿交叉,以減少壓迫膝膕靜脈,並避免長時間站立以防靜脈壓升高。 避免久坐:長時間靜坐不動,下肢血液的回流,仍須克服地心引力,因此偶爾抬腿,啟動肌肉幫浦,幫助靜脈將血液送回心臟,仍是預防靜脈曲張的不二法門。 正確飲食:建議可多攝取高蛋白、高維生素C食物,以利傷口癒合。 勿長時間配戴彈性繃帶:部分患者因工作或外型美觀需求,習慣長時間穿著緊身與高丹織襪,建議每日至少應在臨睡前取下。因有傷口而配戴繃帶者,則應卸除後清潔患肢,以優碘擦拭患部,並觀察有無紅、腫、熱、痛等現象。 體重控制:體重過重時,易造成下肢與側肢因重力而使靜脈再度曲張。 休息或睡眠時抬高小腿:睡眠或休息時,將抬腿高於心臟約30度(約一個枕頭高度),有助於將靜脈血液送回心臟,減緩靜曲張症狀 。 強化腿部足部肌肉:可多從事如騎單車、跳舞、游泳及多散步等運動,強化腿部及足部的肌肉,預防或改善現有的靜脈曲張症狀。 腿部按摩:可搭配乳液或緊實霜,由足部、腳踝、小腿、膝關節周圍及大腿穴位依序由下而上進行按摩,每次約30分鐘,有助減緩酸痛及促進血管周圍淋巴腺活絡;但特別要注意的是,不可沿著曲張靜脈按摩,不僅沒有效果,甚至可能造成血栓異位的風險。

3大靜脈曲張治療方法

台大醫院解釋,目前治療靜脈曲張的患者仍多以手術為主,並輔助藥物或機能彈性襪來改善,尤以下列3種方式最為常見: 特殊襪子、繃帶: 「壓力襪」也被稱作「彈性襪」,可緊貼腳踝和腿部患部。 「壓縮繃帶」為纏繞於腿上的繃帶層。 「壓縮泵」為一種每隔幾分鐘便會自動擠壓腿部的裝置。特殊輔料會覆蓋放在開放性瘡上以幫助傷口癒合。 藥物治療:依據患者症狀使用不同類型的藥物治療。例如無法使用壓力襪或繃帶的患者,可考慮藥物輔助靜脈通暢。若有皮膚感染者,則可透過抗生素處理。至於皮膚搔癢的患者,則建議施用處方霜或軟膏。 手術治療:如果其他治療難以發揮治療作用,醫師通常建議手術去除或消融受損的静脈,使患部不再堆積血液。近年微創手術已可達到免住院、免全身麻醉、僅有微細傷口之成效。

既是炸彈也是心臟救命藥!硝化甘油舌下錠作用、使用須知及迷思

既是炸彈也是心臟救命藥!硝化甘油舌下錠作用、使用須知及迷思

在心臟病藥物中,硝酸鹽藥物或俗稱為「硝化甘油片」的急救用藥,可說是患者們耳熟能詳的救命藥物之一,正確使用不僅能緩解心絞痛,也能為心肌梗塞的病患爭取黃金急救時間,然而一旦誤用,也可能造成恐怖後果!

Hello健康》為你說明什麼是硝化甘油片,硝化甘油的作用、使用時機及使用須知,讓你面對身邊親友或自身遭遇心臟危急時,不再霧煞煞。

什麼是硝化甘油(NTG)?

硝化甘油(Nitroglycerin, NTG),最早於1847年由義大利化學家阿斯卡尼奧.索布雷洛(Ascanio Sobrero)所合成,一開始用於製造炸藥,但經歷一連串的醫療試驗後,硝化甘油也開始作為醫療用藥。

硝化甘油藥物多數製做成舌下錠的形式便以使用,患者只要將藥片放入口中後含在舌頭底下,藥效就會釋放出來。常見藥物如耐絞寧(NITROSTAT,俗稱救心)。

硝化甘油舌下錠的作用

硝化甘油的藥理機轉主要是透過提供一氧化氮,30秒內即能自舌下溶解至靜脈,讓血管內皮細胞吸收後,可使血管平滑肌瞬間強力擴張,增加氧氣供應,暫時達到緊急改善冠狀動脈狹窄或堵塞的效果。 硝化甘油舌下錠8大使用須知

請勿與威而鋼(Viagra)等血管擴張藥物併用,以免血壓過度下降造成危險。 藥物副作用包括頭痛、頭暈、皮膚發紅、全身發熱等,服藥後應避免駕車或操作工業機具,以免發生危險。 由於服用的副作用之一可能造成暈眩,用藥時應採坐姿或半臥增加療效並避免不測。 冠心病患者可將耐絞寧隨身放於包包,以便心絞痛發作時立即取用。 避免藥物變質,請避免存放於高溫、潮濕、陽光直射的環境,並於開封6個月後丟棄(建議可在瓶身標註開瓶日期)。 勿放置於孩童容易取得的地方。 有懷孕、低血壓、腎臟病,或者有哺乳需求者,應先告知醫師,以判斷是否有替代用藥或使用必要。 硝化甘油只作為應急使用,胸痛因血管暫時擴張而改善,並不代表已被根治。就診後應與醫師安排進一步醫療診斷。

如何使用硝化甘油舌下錠?

感覺有明顯胸悶,如重物壓在胸口、胸痛的症狀時,先坐下休息,以免用藥後因血壓下降而頭暈,導致跌倒摔傷,接著將一片舌下錠含於舌下(請勿咀嚼或吞下),讓錠劑自行溶解。 如果症狀沒有明顯緩解, 請等待五分鐘後再服用第2片。 如果症狀沒有明顯緩解,請等待五分鐘後再服用第3片。 如果服用完3片仍感覺非常不適,代表冠狀動脈堵塞情形嚴重,應立即撥打119就醫。 硝化甘油可以給別人吃嗎?

當然不行!由於無從確知他人的不適症狀是否因冠狀動脈血流不足所引起,即便硝化甘油舌下錠的緊急救助作用十分顯著,但主要仍針對冠心病、心肌梗塞的患者,貿然給藥可能導致患者情況惡化。

不僅如此,硝化甘油也並非每個人都該準備的「常備用藥」或是「救命神藥」。硝化甘油作為處方藥,一般都是有冠狀動脈心臟病史的患者,才會經醫師判斷需要開立舌下錠,以防心絞痛發作。

擅自使用藥物的風險,在於對「自我症狀的判讀」是否正確?當心絞痛發作時,多數人主訴有胸痛、胸悶的問題,但究竟何種算是「冠心病所引起胸痛或胸悶」,並非單一症狀即可自行分辨。若感覺心臟不舒服就想吃舌下錠,恐怕反而增添無謂的風險。

舉例來說,若低血壓時貿然服用舌下錠,反而會因血管急速擴張,導致患者血壓進一步降低,導致昏倒(昏厥)或休克。

因此,硝化甘油藥物不應自行提供給任何人、或未經診斷即自行購買並服用,造成無法挽回的憾事發生!

心臟病死亡率僅次於癌症!認識心臟病症狀、診斷、治療

心臟病死亡率僅次於癌症!認識心臟病症狀、診斷、治療

心臟病的定義及種類

心臟病(Heart disease)泛指所有對心臟造成影響的疾病,例如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以下簡稱冠心病)、心律不整(Arrhythmia)和先天性心臟病等等。談到心臟病時,我們可能經常將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也一併納入討論,但是心血管疾病主要是指血管狹窄或堵塞而引起的心絞痛、中風或心肌梗塞(Myocardiac infarction),另外,一些可能影響心臟肌肉、瓣膜和心律的疾病,也可以歸在心臟病的一種。 心臟病的成因與症狀

不同種類的心臟病,會有不同的症狀和形成原因,以下《Hello健康》將一一為你介紹。 心血管疾病

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往往和心血管疾病脫不了關係,當脂肪斑塊堆積於動脈,便會讓動脈管壁增厚、變硬,使得血液更難通過動脈到達各器官組織。(延伸閱讀:動脈粥狀硬化) 心血管疾病的症狀

舉例來說,冠心病就是相當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此外,男性和女性的常見症狀也有所差異,像是男性更容易心絞痛,女性則比較常會有呼吸急促、噁心或特別疲累等症狀。(推薦閱讀:心肌梗塞男女有別!非典型症狀含胃痛、冒冷汗、疲勞)

以下為心血管疾病的其他症狀:

心絞痛(重物壓迫感) 胸悶 呼吸困難、急促 噁心 頸部、喉嚨、下巴、腹部和背痛 肢體感覺麻木、寒冷且特別虛弱 心律不整

心跳其實並非由肌肉自主控制,而是經由竇房結(SA node,又稱節律點)這個部位所發出的電流訊號,刺激心臟肌肉收縮以產心跳。若這個電流訊號出現被阻擋或延遲等問題,便可能造成心跳頻率異常,導致心律不整。(延伸閱讀:心律不整)

心臟病死亡率僅次於癌症!認識心臟病症狀、診斷、治療 心律不整的症狀

心臟跳得過快、過慢或不規則都可能造成心律不整,但一般來說,心律不整多發生在有先天心臟病或心肌組織受過傷的人身上。以下為心律不整的相關症狀: 心絞痛 胸部不適 呼吸困難、急促 頭暈 頭重腳輕、快昏倒的感覺 昏厥 心房顫動(Atrial flutter)

先天性心臟病

英文為Congenital heart disease。大多數先天心臟缺陷,胎兒在媽媽肚子滿1個月後,便可能隨著心臟的發展而一併出現,缺陷可能因藥物和基因所導致。至於成人心臟缺陷,則是因為在小的時候症狀不明顯,而未被檢測出來,直到成年,症狀逐漸顯現後才發現。(延伸閱讀: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的症狀

心臟先天就有缺陷的患者,罹患其他併發症的機率較高。比較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在出生不久或幼童階段時就會顯現下列症狀: 皮膚呈淺灰色或藍色。 腿、腹部和眼睛周圍腫脹。 寶寶喝奶可能會出現呼吸急促的症狀,影響寶寶成長發育。

有些較輕微的先天性心臟病,可能直到青少年或成人才會被診斷出來,相關症狀如下: 運動時特別容易呼吸急促或疲勞(延伸閱讀:有心臟病可以運動嗎?注意心率以有氧運動為主) 手、腳或腳踝腫脹

心肌病變

心肌病變(Cardiomyopathy)指的是患者的心臟肌肉有肥厚或是擴大的情況,心肌病變可以細分為擴張型心肌病變、肥厚型心肌病變(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限制型心肌病變(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以下列出可能出現的症狀:(延伸閱讀:心肌病變) 休息或疲累時呼吸頭暈。 腳、腿和腳踝腫脹。 疲累。 不正常的心臟節律,如特別快速或劇烈。 頭暈、頭重腳輕。 昏厥。 心臟感染

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都可能入侵人體,引起心肌炎(Myocarditis)和心內膜炎(Endocarditis)等心臟感染症狀,常見的感染原有克沙其病毒(Coxsackievirus)、流感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克氏錐蟲(Trypanosoma cruzi)等等。(克氏錐蟲可能會導致查加斯病) 心臟感染的症狀

感染心肌炎和心內膜炎的患者可能出現下列症狀: 心絞痛 發燒 發冷 皮膚起疹子 下肢腫脹 心律不整 不停咳嗽 瓣膜性心臟病

英文為Valvular heart disease。心臟瓣膜的開闔可以控制血液流動;但先天瓣膜缺陷、風濕熱、結締組織疾病,或是心臟感染都可能會造成心臟瓣膜功能受損,引發血液逆流、瓣膜狹窄、脫垂、硬化,甚至破裂等問題。瓣膜性心臟病的患者可能有以下症狀:(延伸閱讀:瓣膜性心臟病) 疲累 呼吸急促 心律不整 雙腿、腳踝腫脹 心絞痛 心雜音(即血液留經心臟瓣膜的心音) 昏厥 風濕性心臟病

風濕性心臟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源自細菌感染引發的風濕熱,傷及心臟後則變為風濕性心臟病;風濕熱則是因感染β溶血性A型鏈球菌(Group A 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所造成的鏈球菌咽喉炎(Laryngopharyngitis)或猩紅熱(Scarlet fever)。 風濕性心臟病的症狀

風濕性心臟病會對心臟瓣膜造成傷害,其患者可能出現心律不整、呼吸困難、腹部或下肢腫脹的症狀。以下為風濕熱的症狀:(延伸閱讀:風濕性心臟病) 關節紅腫疼痛。 發燒。 皮膚底下有無痛的小腫塊。 心絞痛。 邊緣性紅斑(Erythema marginatum)。 無法控制的身體運動,如舞蹈症(Sydenham chorea)。

心臟病死亡率僅次於癌症!認識心臟病症狀、診斷、治療 高血壓心臟病

英文為(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泛指因高血壓而造成的各類心臟病,例如冠心病和心臟瓣膜疾病,而高血壓的成因可能來自高膽固醇飲食、肥胖、吸菸或酗酒等。(延伸閱讀:高血壓心臟病) 高血壓心臟病的症狀

長期慢性高血壓是引起高血壓心臟病的主要原因,以下為相關症狀: 心絞痛 呼吸困難、急促 背、脖子、手臂、肩膀疼痛 腳踝和腿部發腫 久咳 食慾不振 疲勞 胸悶(同場加映:在家量血壓:血壓計種類、操作流程、注意事項、血壓標準)

什麼時候該求助醫師?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心絞痛、呼吸急促甚至昏厥的症狀,請盡速就醫。及早發現心臟病有助治療,所以若你擔心自己患有心臟病,請諮詢醫師了解預防罹患心臟病的方法或降低心臟病風險,這一點對有心臟病家族史的人更為重要。

心臟病的危險因子

若有下列的風險因素,將導致你罹患心臟病的機率較高;要預防心臟病則應盡量避免以下心臟病的風險因子: 先天遺傳因素 高齡 男性 家族史 後天環境因素 抽菸 藥物 高膽固醇飲食 高血壓 糖尿病 肥胖 壓力 衛生習慣不佳 心臟病的診斷方法

進行什麼樣的診斷取決於醫師認為你可能有哪種心臟疾病,除了常見的抽血和胸部X光之外,醫師可能也會使用以下幾種方法,診斷心臟病類型。(推薦閱讀:心電圖或心導管?侵入與非侵入性心臟檢查一覽)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phy,簡稱ECG或EKG) 動態心電圖(Holter monitoring) 心臟超音波(Echocardiography) 冠狀動脈血管攝影(Coronary angiography) 心臟電腦斷層掃描(CT) 心臟核磁共振檢查(Cardiac MRI)

心臟病死亡率僅次於癌症!認識心臟病症狀、診斷、治療 心臟病的併發症 心臟衰竭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或稱為心臟病發作) 中風(Stroke) 動脈瘤(Aneurysm) 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心臟驟停(Sudden cardiac arrest)(同場加映:奪命僅數分鐘!預防心因性猝死這樣做) 心臟病的治療及改善方法

心臟病的治療不僅因人而異,也因心臟病種類而不同。舉例來說,如果患者是因心臟感染而引起的心臟疾病,便會使用抗生素消滅致病的細菌,但非因感染所引起的心臟病則可能採取其他方式。簡單來說,心臟病的治療可能會分成3個層面: 改變生活習慣 藥物治療 手術治療(延伸閱讀:心臟病治療:心臟手術一覽) 心臟病的照顧與預防方法

在接受治療的同時,建構健康的生活方式,戒除有害習慣,有助於提升治療效果並防止心臟病惡化;一般人也可以透過下列方法,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持續檢查 測量血壓(推薦閱讀:在家量血壓) 檢查膽固醇(推薦閱讀:血脂正常值是多少?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檢測須知) 戒菸 運動(推薦閱讀:有心臟病可以運動嗎?注意心率以有氧運動為主) 健康飲食(推薦閱讀:預防心血管疾病!4 大飲食原則保護心臟) 控制體重 紓壓 維持健康正向的心理狀態 良好的衛生習慣

(延伸閱讀:如何照顧心臟病患者?4點關鍵注意新症狀)

補就對了?高血壓可以喝雞精嗎?鈉含量過高小心血壓飆上天

補就對了?高血壓可以喝雞精嗎?鈉含量過高小心血壓飆上天

一到年節又是送禮高峰,此時孝順的晚輩們也常送上各種營養品為長輩們補身,近年名人代言不斷的各家雞精尤其受歡迎。然而,有補不見得就是健康保證!不少疾病的共通危險因子高血壓,就常和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與腎臟病等慢性病有關係;當親友用雞精來為高血壓患者「補身」時,回診卻發現血壓比沒有服藥時還來得高。

究竟高血壓患者可以喝雞精嗎?當攝取營養補充品時有哪些該注意?讓《Hello健康》帶你一起了解怎麼補,讓長輩的血壓不再因孝心飆上天!

高血壓生成原因

血壓是血液流動時給予動脈的壓力,這種壓力是來自心脈的壓縮作用,讓血液輸送到全身,維持生命機能穩定。2022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已將高血壓的定義下修,若收縮壓大於130 mmHg或舒張壓大於80mmHg,且在不同時間居家測量皆大於此數值,則就真的是有高血壓。因此已經不是過去所認為「收縮壓大於140mmHg或舒張壓大於90mmHg就是高血壓」喔。高血壓可分為下列2種類型: 原發性高血壓:因年齡、生活習慣、壓力、遺傳所造成,約90%以上的病患皆為此類型。 續發性高血壓:身體有疾病或因藥物所引起的高血壓,如腎臟病、內分泌異常、心血管疾病。(同場加映:中風的元兇也有它!高血壓傷血管致血栓)

補就對了?高血壓可以喝雞精嗎?鈉含量過高小心血壓飆上天 高血壓患者飲食大忌:「鹽」多必失、少鈉才安心

據台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之高血壓飲食衛教資訊顯示,高血壓患者的飲食大忌最要注意的就是「鈉含量」,鈉的攝取量直接就決定了高血壓的罹患率。行政院衛生署邱文達署長就建議,每日鹽分攝取若能降至6公克以內,血壓平均就能降低2~8 mmHg,更可比擬每天服用抗高血壓藥物的作用。

一般來說,高血壓患者一天的鈉含量需控制在2000~4000毫克以內,相當於一茶匙、約5-10公克的食鹽攝取量才算安全值。(延伸閱讀:高血壓可以喝酒嗎?)

高血壓患者可以喝雞精嗎?先問再補為上策

由於鈉離子具有留住水份的特性,若體內有過多的鈉時,身體會留住水分讓體液平衡,但過多的水分將讓血壓升高,並出現下列症狀: 頭痛 頭暈 耳鳴 心悸 噁心想吐 抽搐

對此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藥劑科鄭淑文主任則指出,人參液、靈芝液或雞精等保健營養品通常鹽份和鉀含量都偏高,像是高血壓、腎臟病患者都需要嚴格控制鈉攝取量的情況下,恐怕容易造成身體負擔。

而根據台北國泰綜合醫院研究顯示,由於多數市售的「雞精」和「滴雞精」含有蛋白質、支鏈胺基酸、普林、鉀、磷、鈉等,對於有痛風、慢性腎臟病、高尿酸血症與高血壓等患者反而並非健康保證,建議仍應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針對個人病況好壞進行評估後再攝取,以免血壓不降反升。

限鈉飲食這樣吃

另外,高血壓患者即使非刻意以營養品補身,採買食品前不妨先檢查營養標示,確保鈉含量是否超標每日攝取量之外,美食當前時,亦可參考下列由嘉義基督教醫院建議的限鈉飲食建議以免誤觸飲食地雷引發其他疾病。(延伸閱讀:怕高血壓找上門?這5種飲食觀念快學起來補就對了?高血壓可以喝雞精嗎?鈉含量過高小心血壓飆上天限鈉飲食建議表。(圖片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服用高血壓藥物也得注意高鉀飲食

部分市售飲食則會以高鉀來取代鈉,以增添食物風味並避免鈉含量過高。然而,不是所有高血壓患者都能採用高鉀飲食,若有服用下列藥物的患者,則應盡量避免高鉀食物:

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 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 保鉀型利尿劑 腎素抑制劑 (你應該要知道:吃懂高血壓藥物:如何降低血壓、高血壓藥的副作用與用藥須知)

這些藥物恐與鉀離子產生藥物不良反應,尤其是合併腎臟病的高血壓患者,更會增加身體的負擔,出現肌肉無力、手腳痠麻、心跳不規律的症狀。因此也有營養師建議以「得舒飲食」來多攝取鉀離子、鎂離子維持心臟的健康與穩定。(延伸閱讀:鎂的功效好處多!這些食物高鎂又健康)

(主圖授權:達志影像)

為什麼沒有心臟癌?心臟不易罹患癌症的3大原因解析

為什麼沒有心臟癌?心臟不易罹患癌症的3大原因解析

我們經常聽到肺癌、肝癌及乳癌等各種癌症,但卻很少聽過心臟癌,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心臟不會罹癌嗎?《Hello健康》帶您了解為什麼心臟癌如此罕見?並進一步說明雖然心臟癌很少見,但也可能生成腫瘤或受癌症治療影響。

心臟不易罹癌的3大原因

人體的諸多器官,舉凡腎臟、胰臟、肌肉、骨骼、皮膚及大腦等等都可能罹癌,唯獨心臟很少受癌細胞影響,主要原因有3個:

癌細胞大多侵害食道、胃、大腸、鼻咽或肺部等容易受外來物刺激的器官,心臟與血管具有自成一體的封閉循環系統,因此不易受外在物質侵害。 心臟每日跳動10萬下,輸送超過7000公升的血液至身體各處,所以血液流速極快,即使癌細胞侵入血液系統並流至心臟,也會馬上被沖出去。 人體身體之構成,可分為上皮、結締、肌肉及神經等4大組織,癌細胞擅於侵害上皮組織,因為上皮組織容易癌變,並適合癌細胞生長,舉凡乳房、肺部、大腸及胰腺等皆含有上皮組織;心臟主要由結締及肌肉組織所構成,這兩種組織抵抗力強,不易受癌細胞侵害。

為什麼沒有心臟癌?心臟不易罹患癌症的3大原因解析

心臟癌症很罕見,但仍可能出現腫瘤

心臟腫瘤多數為原發性良性腫瘤,意即非受其他因素或疾病影響,或成因不明;其發生率極低,通常發生於中年族群,尤以女性最為常見。(延伸閱讀:什麼是腫瘤?良性與惡性腫瘤成因及自我檢查

心臟萬一出現腫瘤,仍會造成患者心悸、胸悶或胸痛等心臟疾病常見症狀;雖然腫瘤本身為良性,但若體積過大,仍會影響心臟收縮導致猝死,或破裂阻塞血管而引發中風;因此,若心臟有不適跡象,建議仍盡早就醫檢查。

心臟仍會受癌症治療影響

部分癌症治療方法,例如化療藥物小紅莓、胸部放射治療、單株抗體或特定標靶治療等,會導致心臟泵血效率降低,增加心臟毒性,提高血栓、心臟病發或心臟衰竭的風險,特別是心臟病患者,或是具有抽菸、肥胖及三高等心臟病高風險因子之族群;所以,即使心臟不易罹癌,癌症仍會對心臟造成嚴重影響。

此外,心臟本身也容易受糖尿病、高血壓或腎臟病等慢性病損害,因此造成冠心病或心臟衰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就需維持健康作息與攝取均衡營養,並定期接受心臟檢查,才能讓心臟跳得長久和健康。

血管鈣化動脈就硬了?血管鈣化和吃鈣無關!戒菸酒、健康吃卡實在

血管鈣化動脈就硬了?血管鈣化和吃鈣無關!戒菸酒、健康吃卡實在

多數人或許都曾聽過動脈粥狀硬化,而血管化是動脈硬化相當重要的指標,當血管化的鈣化指數越高,代表動脈硬化的程度越嚴重。若你屬於三高、肥胖、菸酒不離手,或是有腎臟疾病的族群,那得小心血管鈣化隨時找上你!究竟什麼是血管鈣化?吃太多鈣片和血管鈣化有關嗎?讓《Hello健康》一次告訴你。

什麼是血管鈣化?吃太多鈣片會有影響嗎?

吃太多鈣片導致血管鈣化(Dystrophic calcification)是流傳已久的迷思,一般飲食補充的鈣並不會造成血管鈣化,因為為了維持人體機能,骨骼原本就會在鈣離子濃度較低時,釋放鈣離子到血液中以維持血鈣平衡。因此,就算補充較多的鈣,身體仍會維持血鈣平衡,並不會直接導致血管鈣化。

此外,過多的維生素D、磷也會引發血管壁沉積過多的鈣(如腎臟病患者無法代謝體內的磷),進一步導致血管鈣化、動脈硬化的風險。當血管開始鈣化而變得狹窄時,長期下來恐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動脈硬化、腦中風的問題, 和補充高鈣飲品或鈣片等其實完全無關。 血管鈣化恐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機

當動脈累積過多的鈣離子而造成血管鈣化,引起不少心血管疾病。根據血管鈣化的位置不同,可以分為下列2種:

動脈內膜鈣化:發生於動脈內膜,多為發炎所導致,鈣化表現為不規則形,在血管中可以看到明顯、清晰的鈣化斑塊,為動脈硬化的典型前兆。 動脈中層鈣化:呈現長條狀的鈣化,主要發生於老年人、糖尿病、腎臟病、尿毒症患者。此種類型雖然較不會影響血管的狹窄程度,但會造成收縮壓上升、舒張壓降低,影響心臟功能,最後導致心肌缺血、左心室肥大、心臟衰竭、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症狀。(延伸閱讀:腎不好血壓跟著飆!了解腎臟與心血管疾病關係) 血管鈣化指數決定動脈硬化的嚴重程度

血管鈣化可以透過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來檢查鈣化的位置與程度,也能預測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程度,可以依照以下血管鈣化指數來檢查自己是否正面臨心血管疾病的危機: 鈣化指數0:10年內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1%。 鈣化指數1~99:10年內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大約4%。 鈣化指數100~399:10年內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大約13%。 鈣化指數>400:10年內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大約24%。

血管鈣化動脈就硬了?血管鈣化和吃鈣無關!戒菸酒、健康吃卡實在

哪些人需要去做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若你有下列風險因子建議至大醫院檢查:

高血壓 糖尿病 高血脂 抽菸、喝酒 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高壓工作族群 55歲以上或更年期女性 體態肥胖者

以上風險族群必要時可以再做心臟血管攝影,若發現異常可以提早治療,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危機。 血管鈣化可逆轉嗎?

很遺憾地,血管鈣化並沒有逆轉的可能性,也就是說一旦有血管鈣化的問題出現時,血管就再也無法恢復以往的狀態。對於已經出現血管鈣化的患者,可以依照下列方式調整生活習慣:

控制血壓、降膽固醇(推薦閱讀:降膽固醇你吃對了嗎?3大降膽固醇藥物功能、副作用揭祕) 定期檢查血管鈣化 維持健康範圍的體重 健康飲食 戒菸、戒酒

心肌梗塞發作 咳嗽可以自救嗎?黃金10秒搶救時間 別誤信謠言

心肌梗塞發作 咳嗽可以自救嗎?黃金10秒搶救時間 別誤信謠言

心肌梗塞一發作,搶救時效非常重要;坊間流傳,萬一發生心肌梗塞,可以大力咳嗽保命,究竟這種說法有無根據?《Hello健康》提醒,誤信謠言反會致命,以下為您說明心肌梗塞自救方法以,破解謠言!

什麼是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可稱為心臟病發作,主要是供應心臟的血管變得狹窄並堵塞,進而引起心臟肌肉壞死,影響心臟功能,嚴重時會有生命危險。(延伸閱讀:心肌梗塞的症狀男女有別!非典型症狀有這些)

心肌梗塞雖然來得突然,但發作前仍有跡可循,像是胸悶、胸痛、輕微的呼吸困難、冒冷汗或意識不清等,若能立即就醫治療,即可避免心肌梗塞帶來的危險。(延伸閱讀:胸口好痛別忽略 恐是主動脈剝離) 心肌梗塞可以靠咳嗽撿回一命嗎?

心肌梗塞致命性高,常令人措手不及,為了把握黃金救命時間,網路曾流傳「心肌梗塞可以靠咳嗽自救」的方法,稱為「咳嗽CPR」;指引寫著,一旦有心肌梗塞的症狀發生,病患要大力咳嗽,才能幫助快停止跳動的心臟,持續輸送血液,避免喪命。

事實上,這種方法不僅沒有醫學根據,若咳得太過用力,還可能造成反效果,甚至當場喪命。究其原理,心肌梗塞是供應心臟的血管堵塞,造成心臟肌肉缺血,大力咳嗽反而會增加胸腔、右心房及右心室壓力,影響周邊血管擴張及心臟血流量,因此,大力咳嗽反而會導致血壓下降,甚至休克,危險性增高。

換句話說,所謂「咳嗽CPR」的咳嗽自救法,毫無根據;平時建議注意心肌梗塞徵兆,一發現異常,立即就醫診斷;醫師可透過病患心電圖變化、症狀,以及自身疾病,給予適當治療。(同場加映:年輕不怕心臟病?罹病一定有前兆?10個常見心臟病疑問

心肌梗塞發作 咳嗽可以自救嗎?黃金10秒搶救時間 別誤信謠言 心肌梗塞把握10秒黃金搶救時間

心肌梗塞的黃金救命時間只有短短10秒,當發生心肌梗塞時,可先嘗試下列方法急救:

告知附近行人或家人,立即叫救護車 立刻躺平 當患者失去意識或休克,可以實施心肺復甦術(CPR) 若有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可使用以保持心臟功能。

除了急救方法,最重要的是,當胸口出現不對勁或不舒服等症狀,應立即前往醫院診斷,或是撥打119尋求協助。

心肌梗塞如何自救?破解4大謠言!心肌梗塞3招急救學起來

心肌梗塞如何自救?破解4大謠言!心肌梗塞3招急救學起來

關於「心肌梗塞自救」的謠言與假資訊滿天飛;當心肌梗塞發生時,許多錯誤行為不僅無法救命,更可能拖慢撥打求救電話的時間。以下《Hello健康》為你破解心肌梗塞自救的4大謠言,教你正確急救的3個方法。

心肌梗塞自救謠言1:大力咳嗽

有則被不斷轉發的心肌梗塞自救謠言提及:「首先不要驚慌,要不停咳嗽,用力的咳,每次咳嗽前,都要先深深吸一大口氣。」

此流言不僅在台灣傳播,在國外也曾經流行一時,稱為Cough CPR(咳嗽心肺復甦術)。理論上,大力咳嗽會讓胸部的壓力上升,維持血液流動,因此有意識且反應靈敏的人,「可能可以」藉由大力咳嗽,讓血液能夠繼續流向大腦,延後意識喪失時間或等待心律不整(Arrhythmia)恢復。

心肌梗塞如何自救?破解4大謠言!心肌梗塞3招急救學起來

等等,剛剛我們在談的不是心肌梗塞嗎?沒錯,心肌梗塞和心律不整最大的差別,在於心肌梗塞患者心臟仍是能夠正常跳動、泵血,所以大力咳嗽對於心肌梗塞患者基本上無效,除非心肌梗塞症狀引發了心律不整或心臟驟停(Sudden cardiac arrest),大力咳嗽才可能派得上用場,但前提是患者還要保有意識,而且還要能分辨自己到底有沒有心律不整的狀況,否則也只是徒勞。(推薦閱讀:心肌梗塞男女有別!非典型症狀含胃痛、冒冷汗、疲勞)

因此,衛福部和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皆曾嚴正表示,民眾感覺心肌梗塞時,不應認為大力咳嗽為自救方式而延誤黃金搶救時間,正確的做法仍應當患者發覺不適且失去意識前,盡快撥打 119 或請求旁人協助。

心肌梗塞如何自救?破解4大謠言!心肌梗塞3招急救學起來

心肌梗塞自救謠言2:拍打手肘內彎

此流言聲稱:「根據中醫理論,拍打手肘內彎處的心包經,可以疏通氣機,將堵住血管的斑塊打通,就能解除心肌梗塞的危機。」甚至還有不少影片示範該如何進行此自救法。然而,根據衛福部保健闢謠專區亦曾說明,不論中醫或西醫都不認同此法,臨床上也未有以此方式法救助心肌梗塞病患的案例。 心肌梗塞自救謠言3:領帶綑綁、缺血適應法

先前曾有台灣電視與平面媒體報導「萬一遇到身邊的人有心肌梗塞的狀況,其實靠一條領帶、一隻襪子就可以搶救……」之新聞,一發佈後即引起各方嘩然,連衛福部、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與台灣急診醫學會等政府與官方組織皆跳出嚴正駁斥此論點,並強制要求發佈單位下架以免民眾誤信。

亞東醫院副院長暨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邱冠明表示,心臟病等急症中最常見的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和肺栓塞,都無法靠謠傳的以「領帶捆綁」、「缺血適應法」打通阻塞之冠狀動脈和缺血的心肌,仍應緊急送醫急救為上上策! 心肌梗塞自救謠言4:舌下錠、阿斯匹靈可自救?

你或許曾耳聞,「心肌梗塞時若服用舌下錠(硝酸甘油)或阿斯匹靈(Aspirin)能夠緩解胸痛症狀」之謠言,然而,這些藥物不僅藥效不同,且同樣有風險存在。

舌下錠其實是硝酸甘油藥物,主要功能是讓血管擴張,阿斯匹靈則是抗血小板藥物,可以阻止血小板聚合產生血塊。就心肌梗塞的病理而言,這2種藥物的確都能緩解症狀。然而,你真的知道自己的不適是否就是心肌梗塞所造成?

若患者血壓較低,一旦擅自服用舌下錠可能會造成血壓過低而昏厥;而阿斯匹靈則對誤把主動脈剝離(Aortic dissection)或其他出血症狀當作心肌梗塞的患者,有致命性的風險。(延伸閱讀:突然低血壓很危險!低血壓原因多要小心

你發現了嗎?對症下藥是不變的原則,隨便吃藥反而容易造成反效果。

一般來說,使用舌下錠的患者通常都曾有心絞痛症狀,經醫師開立舌下錠作為症狀發生時的緩解藥物。若你也懷疑自己有心血管疾病或相關風險,建議應先至醫院進行完整的心血管風險評估檢查,不僅能及早治療,也將讓你在心肌梗塞來襲時,能即時自救不遺憾。 心肌梗塞如何自救?破解4大謠言!心肌梗塞3招急救學起來在醫護人員到來前,應先為心肌梗塞患者施行CPR。 心肌梗塞急救這3招才正確!

「知識就是力量」,若能養成關注自身心臟健康的習慣與知識,往往能避免自己或親友發生心肌梗塞時措手不及或誤信迷思。

若懷疑自己或身邊親友有心肌梗塞發作的緊急狀況(胸口感覺被壓迫、胸痛),請立即暫停任何活動,並參照以下3種方式進行緊急施救:

讓患者坐下或保持平躺,確認有無心跳與意識 立刻撥打119或請旁人協助呼叫救護車 患者失去意識時應緊急進行CPR或使用AED急救(推薦閱讀:叫叫CAB後面還有D?認識心肺復甦術(CPR)

由於心肌梗塞的成因——冠狀動脈堵塞,並不會因為你在原地休息,或是用上述3種自救法就能自行好轉,唯一的方式就是到醫院進行心導管或搭配藥物治療,所以一定要把握黃金時間盡快請求專業的醫療救助。若身邊正好無人可尋求協助或自身已發病,亞東醫院副院長暨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邱冠明也建議,應立即以手機開放定位系統並撥打119求救外,盡快至明顯標的或人流較多之處等候救援。

心臟檢查項目有哪些?盤點8種心血管檢查、心臟病9大前兆

心臟檢查項目有哪些?盤點8種心血管檢查、心臟病9大前兆

心血管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2名,死亡率相當高。定期檢測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及早治療,避免病情惡化。《Hello健康》為您介紹常見的8種心血管檢查項目,以及需提防的9種心臟病前兆。

心臟疾病的分類

心臟疾病大致分為以下4種: 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的症狀相當繁多,大多數是心臟、動脈、靜脈等在胚胎時期發育出現問題所導致。先天性心臟病的確切成因仍不明,在新生兒中的盛行率約是1%。 風溼性心臟病:風溼性心臟病是由風濕熱所導致。人體感染β 溶血性 A 型鏈球菌(Group A 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這些細菌與人體的蛋白質相似,會使得免疫系統攻擊這些病菌,也會攻擊到人體組織,進而使得皮膚、關節、大腦、心臟、大腦受損。另外,心臟的瓣膜也是免疫系統攻擊的目標。當心臟瓣膜受到攻擊而發生受傷的狀況時,就是風濕性心臟病。風溼性心臟病在兒童、青少年和成人都有可能發生。 高血壓心臟病:最常發生的心臟病之一。若是長期高血壓,可能會加重左心室負擔,使得心臟肥厚、甚至增大,嚴重會導致心臟衰竭,好發於中老年人。 冠狀動脈心臟病:同樣是相當常見的心臟病之一。由於患者血管內油脂累積、內膜增厚而形成粥狀斑塊,便會形成動脈粥狀硬化,會使得血管不易流通、進而導致心臟肌肉因缺氧而壞死。好發於中老年人。(延伸閱讀:心臟病營養補充品:輔酶Q10)

心臟檢查項目有哪些?盤點8種心血管檢查、心臟病9大前兆

8種常見心血管檢查項目 12 導程心電圖:基本的心臟檢查之一,在受檢者胸前貼上電極貼片,藉此診斷心臟是否有異狀。(延伸閱讀:心電圖怎麼看?波型判讀及檢查流程介紹) 心臟超音波:透過超音波檢查心臟,並觀察心臟跳動、內部結構是否有異常,由於是超音波,並非侵入式治療、也不會有X光的輻射。 心導管檢查:對患者局部麻醉,並透過血管穿刺,將心導管連接冠狀動脈及心臟各腔室,進而檢查是否有冠心病等疾病,若有病情能及時進行手術,屬侵入式治療。 運動心電圖:受試者一邊運動,一邊檢查檢查其心電圖及心跳頻率。由於運動會使心臟所需氧量增加,藉此評估患者的冠狀動脈缺氧情形,並進一步診斷。 傾斜床測試:受試者躺在床上,以不同角度傾斜床,觀察受試者的心臟變化,多用於因不明原因多次昏厥患者。 核醫心肌灌注掃描:將追縱劑注入心臟周遭血管,並透過伽瑪照相機追蹤心臟活動,進而研判冠狀動脈是否有阻塞。 心臟電腦斷層掃描:會在心臟周圍血管注入顯影劑,並使用高速多層螺旋電腦斷層掃描,掃描冠狀動脈並做出心臟的3D立體圖形。 24 小時霍特式攜帶式心電圖連續監測:讓病患攜帶24小時攜帶式心電圖,並監測患者一整天的心跳活動,隔天將心電圖歸還醫院後,醫生便能藉此判斷病情。(你也想知道:心跳忽快忽慢別忽略!及早治療心房顫動遠離中風)

心臟病9大前兆

冠狀動脈以及高血壓心臟病的前兆並不明顯,若是肥胖、三高、抽菸、嗜酒族群,建議定期前往醫院做心血管檢測;若出現以下症狀,則須盡速就醫詳細檢查:  胸悶 胸痛 呼吸困難 臉色蒼白 冒冷汗 眩暈 噁心 腹痛 身軀、四肢麻木感。(推薦閱讀:年輕人胸痛超有事!「心包膜炎」躺下症狀更嚴重、輕忽胸恐積水+心臟衰竭)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