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只有被打才算家暴!遇到這些情況,快撥打113阻止家暴悲劇

不是只有被打才算家暴!遇到這些情況,快撥打113阻止家暴悲劇

近期台南傳出一起殺夫命案,一名年約32歲的王姓女子長期遭到丈夫家暴與言語恐嚇,忍無可忍之下趁丈夫熟睡之際,持熱水壺將熱水澆淋於其身上後,並用家中的水果刀將其刺死。

事實上《家庭暴力防治法》自1998年三讀通過以來,至今已施行多年,但家暴的發生次數似乎沒有減少的趨勢,根據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統計,去年(2021年)經通報的家暴案例就超過18萬件,相當於每分鐘就有2起家暴悲劇,發生在你我身旁,這凸顯出問題的嚴重性,急待社會大眾和政府攜手改善。

所以,別再抱持「清官難斷家務事」、「小孩不打不成器」等觀念,而刻意忽視受害人的求救警訊;你我一念之間的「關心」絕不是雞婆,而是為社會創造可貴的幸福與和諧。

因此,《Hello健康》將於本文逐一介紹家暴相關資訊,包括面對家暴時的應變,以及如何尋求協助。希望讀者們也能發揮自身的影響力,以實際行動去幫助他人。 是不是被打才算家暴?家暴的定義是什麼?

一般在新聞上常看到,家暴受害人大多是受到身體暴力的女性,許多人容易有既定印象,直覺把女性和身體暴力聯想在一起。事實上,家暴絕不僅是身體上的侵害才算數,受害人也絕不只是女性,無論性別、年齡、性傾向、種族、生長背景,任何人都可能遭遇不同形式的家庭暴力。(延伸閱讀:家暴缺乏愛~小孩變成霸凌者的原因

根據《家庭暴力防治法》定義,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間發生身體上、精神上、經濟上的騷擾、控制、威脅或其他不法侵害之行為就是家庭暴力。」以下將分別舉例說明身體與精神上的不法侵害: 身體上的不法侵害:簡單來說,新聞常看到夫妻或家人之間打耳光、互咬、掐脖子、拿武器攻擊或毆打,凡是造成對方身體上傷害的行為都列屬。 精神上的不法侵害:這類的家暴行為,包含了言語暴力、心理或情緒暴力,以及性暴力,涵蓋層面廣泛。如果伴侶惱怒時說出「待會就砍你」、「小心揍你小孩」、「殺你全家」等情緒性語言,甚至會摔東西洩憤,這時要盡可能冷靜,別刺激對方,同時小心自身的安全。

不是只有被打才算家暴!遇到這些情況,快撥打113阻止家暴悲劇 我被伴侶打了,但我們沒同居,這樣算家暴嗎?

經過《家庭暴力防治法》新增《防止恐怖情人條款》後,非家庭成員或未同居之親密伴侶,也納入家暴法保護範圍,也就是說,無論異性還是同性伴侶,即使沒有結婚,也沒有同居事實,在交往期間或分手後發生暴力行為,受害人均可受到法律保障、聲請保護令,並尋求相關單位協助與保護。

潛在的施暴伴侶,可能有哪種特質?

致力於家暴服務的美國機構:家庭庇護(Domestic Shelter)曾列出關於潛在施暴伴侶的10項特質如下,但要特別提醒讀者,別因為另一半可能符合1、2項特質,就隨意把他們貼上標籤喔! 會對您施加壓力,催促彼此要進一步發展或要有感情的承諾。 在之前的感情關係裡,有施暴的紀錄。 存在性別刻板印象,以及大男人主義,或者控制慾強烈。(延伸閱讀:看不慣打破常規的女性?不一定只有男性會仇女!公開厭女症常出現的15種特徵) 慣性吃醋,並且佔有慾強,時常把您從親友圈中抽離,還會說服您別去工作。 雙面人的性格,人前為善,人後對您壞脾氣。 常常以生氣來表達情緒。 脾氣惡劣,喜怒無常。 對待動物與小孩沒有同理心。 習慣監視您的行蹤與一舉一動,包括生活開銷。 不尊重您說「不」的權利,或自以為是並觸犯您的底線。 被家暴後,為何受害人總習慣原諒對方?

或許有不少人已注意到,新聞上報導的受害人,往往都是歷經過多次家暴、傷痕累累後,才終於向外界求助。到底為何受害人被家暴後,還能夠屢次原諒加害人呢?

美國心理學家沃克博士(Dr. Lenore Edna Walker),曾提出家暴可能不斷上演的原因,她歸納出暴力循環(The Cycle of Violence)的3個階段:關係緊張期(Tension Building Phase)、暴力期(Violent episode, Acute Explosion),以及蜜月期(Honeymoon Stage)。

在蜜月期階段,加害人可能選擇懺悔、找藉口推卸施暴責任,怪受害人、怪酒精、怪生活壓力等,同時,又藉由送禮物或其他方式討好受害人,讓受害人以為加害人承認錯誤,產生「他不會再犯了」這等錯覺,因此雙方的生活看似回歸平靜,殊不知下一次的家暴地雷,仍埋藏在前方不遠處。 面對家暴,如何因應?

受害人應評估家暴當時的處境,若有危及個人安全之虞,應保護身體的重要部位,並藉機儘速撥打110通報警察。除了報警,關於任何家暴事宜,都可以撥打或傳簡訊通報113保護專線,24小時都有專業人士為您服務。 視自身情況尋求專業人士陪同,或自行去驗傷、診斷並治療。 透過警察機關和相關主管單位,向法院申請保護令。 關於後續搬遷、居住,以及小孩暫時監護等問題,建議尋求社福機構和法律專業人士的協助。 告知可信任的親友,讓他們在您需要幫助時,能使得上力。 重整心態,來面對職場、學校等外界環境。

受家暴後的身心處置? 尋求社工師、心理師,以及精神科醫師等專業人士做心理輔導。 如果小孩目睹暴力現場,或認知到家暴這項事實,也需要幫助他做心理輔導。 別再和加害人同居,找個遠離是非之地。 別逼自己假裝一切都很好,試著和可信任的親友聊聊。 試著面對心裡的傷口,如果覺得太疼,多嘗試運動、冥想或瑜伽,來改善情緒。 若說不出口,不妨寫出來比較痛快。

多一點關愛,少一起家暴!

您是不是很「習慣」聽到隔壁人家打小孩,或和伴侶吵得不可開交,甚至有暴力傾向呢?事實上,曾目睹家暴或受到家暴的小孩,無論任何年齡,都可能衍生後續的心理疾病,性格可能變得暴躁易怒,具攻擊性,甚至會深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煎熬,影響到學習表現與人際處理能力。

因此,建議大家可以從日常生活的關懷做起,遇到鄰居主動問候,聽聞「小孩呼天喊地的哀號」、「夫妻吵打架,摔碗盤」,或者真實目睹家暴時,不要猶豫立馬打電話報警,救命時刻不等人。若想進一步了解PTSD,歡迎參考我們的專文「4症狀檢測! 你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嗎?」

【家暴與性侵害防治】請撥打113保護專線免付費,24小時全年無休

【衛生福利部 關懷e起來】線上通報及諮詢家庭暴力、性侵害及兒少保護 https://ecare.mohw.gov.tw/

身體裡有好多個我~認識多重人格障礙

身體裡有好多個我~認識多重人格障礙

有關多重人格的影視作品相當多,最著名的要算是根據真人真事寫成,於30多年前出版的美國小說《24個比利》,此為中譯書名,英文書名為《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作者是丹尼爾凱斯(Daniel Keyes)。小說講述身體裡有高達24種人格的比利(Billy Milligan),犯下多項重罪卻完全沒記憶,經診斷為患有多重人格障礙(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現稱為解離性身分障礙症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最後比利獲判無罪,於2014年去世。此疾病因該小說而受到許多人關注,讓我們進一步來了解這種疾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什麼是解離性身分障礙症?

它是一種精神上感受到嚴重分離的現象,使患者的想法、記憶、情緒、行為或自己的身分感知,呈現一團混亂,彼此無法有連結,患者具有超過1個以上的人格,精神狀態很複雜。

可能患病的原因

據目前的研究,罹病的原因可能和孩童時期的生活環境,和遭遇到的壓力有關。小時候若受過強烈且頻繁的肢體或心靈,甚至是性方面的虐待、傷害的話,就可能發展出此病。

研究也指出,9歲以前的兒童,是人格發展較敏感的時期,即使只是情緒上的傷害(忽視、情緒虐待等),而沒有受到明顯的肢體暴力對待,也可能因內心的創傷,而產生這種病症。父母若是比較嚴格、性格深沉,在此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也較可能發展出此病。 有哪些症狀? 情緒多變且憂鬱。 睡眠有問題(失眠、睡夢中驚嚇、夢遊等)。 有焦慮、恐慌、恐懼等現象。 頭痛、精神恍惚,甚至看到或聽到幻覺。 健忘,常常很快忘了自己剛才說了或做了什麼。 覺得自己的靈魂脫離了身體,像是被支配著去做自己並不願意的事。 有自我傷害,甚至自殺等念頭。 身分混淆,不知道自己喜歡的事、看法、理念、夢想等。 發展出2種以上的人格特質,這些人格通常為不同年齡、性別或種族,甚至是虛構人物或動物等等,有著各自的思考模式。

有哪些治療方式?

目前沒有絕對成功的療法,患者必須願意接受長期治療才行。有效的治療方式包括心理晤談(Talk therapy)、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催眠療法(Hypnotherapy),或是直接的藥物治療等等。唯有長時間並循序漸進遵照醫師的指示,才可能痊癒。

維持遠距離戀愛好難?掌握5招讓彼此感情加溫,減少遠距離的不安全感

維持遠距離戀愛好難?掌握5招讓彼此感情加溫,減少遠距離的不安全感

地球村的時代,許多情侶各奔東西,在天涯海角一處打拚生活,一開始用通訊軟體甜蜜個幾句還是挺方便的,但隨著一年年過去,幾張遠程機票、長輩的耳語,以及種種不確定因素總讓人特別不安,觸不著對方的思念,引得腦筋胡思亂想,不知道心愛的是不是還想著我呢?

其實有研究顯示,維持遠距離戀愛的品質並不比近距離的差,某些情侶甚至能維持得更好,究竟關鍵在哪裡呢?《Hello健康》將帶你一起了解5招維持遠距離戀愛的好方法,讓彼此的心能更靠近。 遠距離戀愛該怎麼維持?學會5撇步不怕感情冷淡

由於交通便捷以及社群媒體的迅速發展,讓每個人都能不受距離限制,隨時向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戀人,傳遞自己的心意,因此對於現代人而言,遠距離戀愛可以說是相當稀鬆平常的事情。

不過,情侶之間也常因遠距離,長期缺乏親密互動與深刻的交流,很容易就會讓雙方產生不安全感,最終走向分手的局面。為了避免上述狀況的發生,提高遠距離戀愛的成功率,以下提供5種方法,幫助你不再因為遠距離而感到不安:

1. 習慣對方的時間

如果雙方分隔兩地,有些只是不同城市的距離,但很多則是跨時區的思念,雙方必須思考彼此的時差、工作時間,以及休息時間,並且早一點習慣對方的生活習慣,約定好什麼時間方便互相通話、訴說心裡的愛;若沒有提早約定,恐怕雙方會被身旁繁雜事務沖亂記憶,漸漸忘記和對方聯絡。

2. 定時聯絡,建立信任

維持一段感情,無論親情、友情還是愛情,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對遠距離戀愛而言更是不可或缺;或許對方不在身旁的關係,對於訊息暫時的已讀不回、電話打不通等狀況都會格外敏感,甚至會懷疑對方的出軌,從此埋下分手的導火線。

因此,遠距離戀愛需要努力地維護與強大的信任,建議你不妨定時和對方視訊,且要約定好雙方都方便的時段,或至少讓對方聽聽自己聲音,在彼此的生日與紀念日貼心問候幾句,自己也能主動提起最近發生的好事情,讓對方在異地也能共享喜悅。透過信任以及不斷地溝通,才能建立起遠距離關係的感情基礎。 3. 珍惜聯絡的機會

對很少見面的遠距離情侶來說,每一次的通話都特別珍貴,如果雙方都在陌生環境打滾,想必更是寂寞又艱辛,想當然爾,有時一開口就想抱怨幾句,偶爾的牢騷,對方會幫你加油打打氣,但負面語言一多,就會滾成巨大垃圾,聽得對方喘不過氣,反而造成溝通上的壓力。所以,記得適量抱怨,也適度分享喜悅。

維持遠距離戀愛好難?掌握5招讓彼此感情加溫,減少遠距離的不安全感 4. 別只靠通訊軟體傳情

除了善用通訊軟體,互傾情話,有時候「真實」的溫暖會讓對方更驚喜。例如假期當下,或許你不一定能趕回家與愛人見面,但一條親手織的圍巾、親筆寫的明信片,就能讓對方收到禮物時,感受臉紅紅的愛意喔!(延伸閱讀:約會前必看!4撇步搞定緊張情緒

5. 重心別只放在對方

距離真的加大思念的難熬,你是不是偶爾會衝動,想買張機票立馬奔向對方呢?又或者,自己在空閒時只在意電話響了沒,而忽略生活大小事呢?每次接通後,不管對方的反應,自己就忍不住嘩啦嘩啦傾倒一堆話呢?以上行為都是遠距離戀愛的NG反應,你以為這是愛的表現,但遠方的他會感到不耐煩,而且很有壓力。

或許平常思念同時,你不妨也妥善安排自己的生活,可以去健身運動,也能充實自己,如此一來,每次聊天,都能談及新事物,對方也能確定您一切都好,能夠安心在外忙碌奔波。

A片看到無法自拔 8點檢視是否成癮、7大戒除撇步

A片看到無法自拔 8點檢視是否成癮、7大戒除撇步

根據婦女救援基金會的調查顯示,超過9成受訪者在未成年時就看過A片,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不少人甚至看到無法自拔。根據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2年的研究指出,觀看A片的人當中,約有9%無法停止持續觀看,在網路發達的今天,色情內容唾手可得,這個比例想必只會更高。《Hello健康》提供以下8點,供您自我檢視是否A片成癮,以及7個戒除成癮的小撇步。

看A片真的會成癮嗎?

在美國精神醫學學會(Th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APA)的精神疾病診斷手冊裡,A片成癮並未被定義為特定症狀或疾病,不過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過度觀看A片可能有成癮的隱憂,在瑞士學術期刊(MDPI)上發布的一篇研究發現,對A片成癮的機制,跟對毒品上癮是一樣的,不過也有人認為過度觀看色情片,比較像是強迫行為(Compulsion),而非真正的上癮。

強迫行為是一種重複性的行為,也沒有理性的動機,通常是為了降低自己的焦慮而去做;成癮則會出現無法停止該行為的現象,就算知道有不好的後果仍會去做,定義有所不同,但皆是無法控制自己的表現。

8點檢視是否A片成癮

光是觀看色情片,並不代表上癮,也不需要特別改變行為,不過,如果無法克制想看的衝動時,可能就有很大的問題了,想了解自己是否有成癮的跡象,可以透過觀察自己的看片習慣去檢查,以下提供8個自我檢查的方法:

看完A片後覺得很有罪惡感。 沒看A片就沒辦法正常進行性愛。 發現自己觀看A片的時間持續增加。 已經影響了自己的生活,卻無法克制地繼續觀看。 不停地在搜尋A片,忘記自己該做的事,甚至忘了睡覺。 強迫自己的伴侶一起看,或是演出A片裡的情節。 覺得自己需要靠A片來調適心情,並會因此感到興奮。 沒看A片時,腦海中仍持續出現A片中的情節或畫面。

7個改善A片成癮的方法

如果觀看A片的行為,已經嚴重影響生活了,請務必尋求專業協助,不論是心理諮商、行為治療或是服用藥物,都能夠幫助控制這種行為。如果不嚴重,則可以靠自己改善、甚至戒除成癮的情況,以下提供7個撇步供參考: 把所有實體的色情光碟都丟掉。 請一位願意盯著自己,不會放水的朋友幫忙。 刪除電腦和手機裡,所有的色情影片和相關書籤。 請別人安裝軟體來禁止色情內容,並請對方不要告訴自己密碼。 先計畫好數個活動,一旦有想看A片的衝動時,就去做那些已計畫好的活動。 找出那些會引起自己想看A片的事物,並避免去接觸。 想看的時候,提醒自己繼續觀看對生活的危害有多大,並把它寫下來。

身心科、精神科看什麼?看懂身心科醫師、心理諮商師的差別

身心科、精神科看什麼?看懂身心科醫師、心理諮商師的差別

有些人可能有心理問題,但因為對身心科、精神科有所誤解,而排斥就醫,導致問題日漸惡化,開始無法控制情緒,生理也產生許多症狀,例如失眠、疲勞及腸胃不適等;其實,只要及早就醫,接受專業諮詢與治療,許多心理問題都能改善,生理疾病也能好轉。

Hello健康》帶您了解身心科的服務項目和方式,說明身心科醫師與心理師的差異,並提供3個自我檢測量表,幫助您評估自身的身心健康。 身心科是什麼?和精神科的差別?

身心科其實就是精神科,由精神科醫師負責診療;因為許多人對「精神科」存有誤解,認為有精神疾病的人,才需要看精神科,因此不少精神科都改稱「身心科」。

身心科與其他一般專科大同小異,前者是針對心理問題,以及由此而生的生理問題,後者則是針對各種生理疾病。

身心科(精神科) 其他一般專科 治療問題  • 心理問題

 • 或由此而生的生理問題,例:失眠、消化不良 各種生理疾病 治療者  • 身心科、精神科醫師

 • 臨床心理師或諮商心理師 其他一般專科醫師 治療場所  • 醫院身心科或精神科

 • 身心科或精神科診所

 • 心理諮商所 醫院或診所

精神科醫師、心理諮商師的差異?

從上表可發現,身心科的治療者除了身心科醫師外,也包含心理師,其差異如下:

身心科(精神科)醫師 臨床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 主要負責項目  • 藥物治療

 • 物理治療

 • 大腦功能檢查

 • 神經檢測 專攻精神病理,能從醫師診斷中,了解疾病及藥物的影響,並提供心理治療 專攻心理層面,能透過心理諮商,幫助病患自我了解,解決長期的心理問題 可以開藥嗎? 可以 不行 不行 可以開診斷書嗎? 可以 不行 不行 專業資格 醫學系畢業,通過精神科臨床訓練及專科醫師考試 臨床心理系(所)畢業,通過臨床心理師實習及證照考試 諮商心理系(所)畢業,通過諮商心理師實習及證照考試

部分醫院的身心科,或規模較大的身心科診所,會同時配置身心科醫師和心理師;病患初診時,會先由身心科醫師檢查與診斷,再轉介給心理師做進一步的評估、治療或心理諮商。

以憂鬱症的治療為例,若病患經過醫師檢查,診斷為早期的憂鬱症時,可能會先轉介給心理師,進行一段時間的心理諮商,幫助病患自我調適;若諮商效果有限,或病患一開始就是重度憂鬱症,就須進行藥物治療,幫助患者及早控制病情。

怎麼樣需要看身心科?

身心科的治療項目除了包括憂鬱症、焦慮症、躁鬱症等常見心理疾病外,也可診療以下問題: 長期心理壓力:家庭、人際、工作或感情壓力,導致情緒長期低潮或不穩定。 情緒症狀:經常憂鬱、煩燥、害怕、緊張不安或易怒。 身體反覆出現沒有病因的症狀:胸悶、頭痛、心悸、發抖、冒冷汗、腸胃不適、自律神經失調、全身痠痛、失眠、疲倦、食慾不佳。 出現強迫、自傷或自殺等想法。

自殺無法解決問題,請珍惜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24小時免付費專線,手機或市話均可打)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身心科自我檢測

若您不確定自己是否應到身心科看診,可透過以下簡易的自我檢測量表,評估自身的心理狀況;若檢測出來發現分數偏高,建議可赴身心科或心理諮商所尋求幫助,及早改善心理問題。 心情溫度計(可另下載app測驗):https://www.tsos.org.tw/web/page/bsrs#06 憂鬱症線上量表:https://www.jtf.org.tw/overblue/taiwan1/ 簡式健康線上量表:https://www.depression.org.tw/detection/ 心理諮商、身心科看診費用?

身心科的看診費用,可分為健保及自費等兩種: 健保給付 就醫場所:身心科診所、醫院身心科(精神科)門診 服務項目:醫師診斷後,視病況轉介心理師治療 費用:掛號 $150元 + 部分負擔費用(藥費) 看診、心理諮商時間:看診時間視醫師而定,心理諮商時間約30分鐘 自費 就醫場所:身心科診所或醫院身心科的心理治療門診、心理諮商所 服務項目:主要為心理諮商 費用:$1500~$3500 心理諮商時間:50~60分鐘 第一次看身心科要說什麼?

許多人第一次看身心科都很緊張,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或擔心自己講的話很瑣碎,其實不用擔心,身心科是幫助您解決問題,而非帶來壓力或負面情緒的管道,身心科醫師和心理師都受過專業訓練,在診療過程中會適度地引導與安撫,讓病患可以將心中的所有問題和情緒表達完畢,而且整個療程也會完全保密。

心理諮商費用?免費、自費差異?心理諮商項目、重點介紹

心理諮商費用?免費、自費差異?心理諮商項目、重點介紹

YouTuber理科太太在線上學習平台Hahow好學校推出「諮商筆記」,隨即引發諸多討論;不少執照的心理師紛紛表示這樣的課程可能會誤導民眾,使用他人的諮商經驗自我診療,導致問題無法解決或錯失尋求專業治療的機會。

到底心理諮商是什麼?和一般聊天談心的差異?諮商內容包括哪些議題?諮商費用通常又是多少?《Hello健康》帶您一探究竟! 心理諮商是什麼?

心理諮商其實與一般因為感冒而到診所就醫的過程類似,差別在於: 治療問題:主要針對心理問題,但心理問題也會造成生理問題,例如失眠、精神不濟。 治療者:由臨床心理師或諮商心理師執行。 治療場所:醫院精神科或身心科、心理諮商所、各縣市衛生局或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心理諮商和聊天的差異?

有些人會認為心理諮商與聊天談心相似,若有長期或較嚴重的心理問題,不用尋求心理師的幫助;事實上,心理師皆通過長期的專業訓練,包括: 通過諮商、臨床或相關心理研究所的課程及實習訓練。 通過「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具備提供專業心理服務的國家認證。 取得心理師資格並執業後,仍持續接受教育訓練與自我進修,每6年至少120小時。

對於個人與他人的心理狀態及下列項目也有更深入的了解: 思考脈絡 行為模式 人際互動 各階段的心理問題 心理諮商5重點

心理諮商的過程包含以下5個特點: 更有方向性:諮商過程不會淪於聊天漫談,著重於找出並解決心理問題。 更有目的性:心理師會確認諮商者的目標和期待,給予最具體的協助。 釐清問題重點:心理師會透過過去所學的理論與諮商經歷,找出問題核心。 情緒不會受到批判:心理師會客觀、同理諮商者的情緒與想法。 更有隱私性:諮商過程全程保密。

心理諮商費用?免費、自費差異?心理諮商項目、重點介紹 心理諮商包含哪些項目、主題?

心理諮商涵蓋的層面廣泛,任何導致個人情緒或狀態不佳的心理問題,都在心理諮商的範疇內,包括:

人際關係:夫妻、親子、婆媳、手足、社交、家庭、感情、職場 生活轉變:退休、產後憂鬱、懷孕、新婚、小孩長大獨立、家人分離 失落創傷:寵物離世、生病、親友自殺或離世、受騙或受暴力對待、失業 情緒表現:哀傷、易怒、煩燥、焦慮、害怕、有罪惡感 行為反應:經常自責、拒絕溝通或出門、不願與人相處、失去現實感、無法集中注意力 生理症狀:失眠、心悸、發抖、冒汗、疲憊、呼吸困難、換氣過度、肌肉緊繃 心理諮商有用嗎?

心理諮商過程長短因人而異,若問題不算嚴重,且按時回診、依照心理師指示進行練習,通常諮商6~8次就會明顯好轉;心理諮商如同心理的健身房,透過尋求專業教練(心理師)的幫助,進行各種練習(心理諮商),心理就能愈來愈強壯,克服原先困擾生活的各種問題。 心理諮商費用?免費資源有哪些?

心理諮商大致可分為政府資源與自費資源等2種:

1.政府資源

諮詢費用由健保和政府預算支出,優點是不用付費或費用較低,缺點是排隊或等候的時間較長、諮商次數和時間受限,且看診時間多在白天。 醫院精神科或身心科、心理諮商診所、各縣市衛生局或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勞工健康服務中心、教師諮商輔導支持中心、學生輔導諮商中心 社會局協助單位,例如身心障礙、新住民或老人長照等協助單位 社福機構,例如兒童福利聯盟、家扶中心或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 2.自費資源

心理諮商所、心理治療所與部分醫院所開設的自費門診,優點是方便、不會留下健保紀錄,且諮商時間較長、師資選擇較多,缺點是費用較高,每次約1500~4000元之間。

約會前必看!4撇步搞定緊張情緒

約會前必看!4撇步搞定緊張情緒

害羞男女們,是否一想到約會兩個字,內心就小鹿亂撞呢?想好好享受約會,卻礙於經驗不足,擔心言行失措,意外惹惱約會對象(或被嚴重扣分),從此,臉書被封鎖,王子公主的戀愛史就無法延續啦!這幾齣清新劇碼,相信都曾經在你我心裡上演過,現在請放心~約會前來爬一下Hello健康的文章,從此建立約會的好觀念吧!

1. 凡事友情起頭先

其實,約會為何會讓人愁眉苦惱,不就是怕對方拒絕和自己交往嗎?但捫心想想,為什麼前幾次見面就急著當情人?不妨先幫自己做好心理建設:凡事友情起頭先,把約會當作一般社交活動,但還是得注意衣著談吐,從初次見面開始,與約會對象建立好的關係,即使戀人未滿,相信也能成為很好的朋友。

2. 別一開始就用力付出

經濟學家常說:「別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假使初次和約會對象見面,就只把眼睛鎖定在他/她身上,奮不顧身掏心掏肺,不僅可惜了認識其他合適對象的機會,可說是為了一棵樹,失了整片林,也可能嚇跑對方。更糟的是,讓自己陷在本位主義無法自拔,自認和對方不只是朋友,到頭來,對方卻只想跟妳/你純聊天,不談感情,讓摸不著頭緒卻瘋狂付出的癡情人們,真的會捶心肝!

3. 人生不只有愛情

有些人經歷初次約會後,生活彷彿被「約會」這件事徹底綁架,不管上班、吃飯或睡覺,腦子裡全充斥著約會的幻想,甚至一想到任何事情,就想打給對方分享心得。請切記,約會只是社交的一種,不妨留些私人空間給自己,讓彼此拋開壓力來面對一段新關係的開始,畢竟生活除了約會,還有友情、親情、工作,以及大小不等的休閒活動。 4. 照顧好自己

懂得照顧好自己的人,才有能力照顧好別人。首先保持自己作息規律(包括睡眠充足)、飲食均衡,讓自己身體健康、氣色紅潤,忙碌之餘,別忘記多運動,並安排好休閒活動,讓自己身心靈都健康,才更有信心和餘力談及感情。而且,容光煥發的人看起來充滿活力,格外有吸引力唷!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想要被愛、被欣賞!妳也許不知道的9個男人心內話

想要被愛、被欣賞!妳也許不知道的9個男人心內話

和女人一樣,男人也需要被愛、被欣賞,若要和男人維持快樂且長久的關係,有哪些事情是必須知道的呢?透過這篇文章可以幫助您多了解男人一些,並與另一半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以下九件關於男人未說出口的心內話,一起來看看吧!

1. 對浪漫的努力需要被肯定

講到浪漫,並非所有男人都會表現出在乎,以及特別為此計劃的樣子。不過男人確實會做很多事,來讓心儀的對象印象深刻。一頓浪漫的晚餐或許可能不是您期待的那樣,不過請記得,他已經很努力嘗試了,要是您不感謝並肯定他的這份努力,可是會讓男生很失望的。

2. 討厭被拿來與他人比較

跟女人一樣,男人也會有沒安全感的地方,再加上男人一般而言是一種驕傲的生物,如果您不斷提醒他其他人的存在,或是拿他和其他人比較,會嚴重損害他的自尊。

3. 享受伴侶為他做飯

事實證明,要是另一半會做菜,男人一定會非常開心。在享受伴侶為他準備的餐點時,會讓男人感覺到被人愛與被感恩。 4. 希望被伴侶崇拜

雖然他並不完美,不過男人仍希望另一半能崇拜自己,有時也稍微捧自己一下,以滿足他的自尊心。 5. 想要伴侶珍惜他

或許您已經知道了,男人總是想要有被伴侶珍惜的感覺,這是真的,即便只是請他幫個小忙,例如換燈泡或修水槽之類的小事,都能讓男人感覺有人需要自己,並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6. 喜歡經濟獨立的女人

傳統上一般會希望男人買單,不過這種觀念已經過時了。男人也會希望伴侶能體諒自己的經濟狀況,因此,您要是知道對方經濟較拮据,就別要求昂貴的禮物或到奢華的餐廳用餐了。 7. 在意伴侶是否善待他的親友

就算男人表現出來的樣子,像是不在乎您是否和他的家人相處融洽,但他其實都有在注意看,對於他的朋友也一樣,您和他的朋友相處時,他也會留意。若您與他的家人以及朋友相處融洽,他會非常感恩的。

8. 不擅長記住細節

和大多數的女人相反,一般來說,男人很不擅長記住細節。他可能會忘了幫您拿外套,或是忘記到您喜歡的店裡幫您買花。即使如此,但如果他老是記不得您最愛的東西、忘記您的生日等重要日子,那可能要重新思考一下彼此間的關係了。 9. 男人也會情緒化

對外,儘管男人在情緒上總是表現得又酷又堅強,不過請記住,他也是人,也有感覺的,所以跟您的男人說話時,請注意用字遣詞,因為這些話給對方造成的傷害,也許比您所想的還要大。

性騷擾追訴期?如何認定、申訴電話,申訴途徑全解析

性騷擾追訴期?如何認定、申訴電話,申訴途徑全解析

台灣#Me Too(「我也是」,意指遭性騷擾或性侵害者站的發聲控訴)運動愈演愈烈,從政界、藝文界及文教界,一路延燒到演藝圈,不少知名人士在這一波運動中,紛遭指控涉及性騷擾甚至性侵;事實上,國內自通過《性騷擾防治法》後,職場性騷擾事件頻傳,但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7~2021年的統計指出,高達約7~8成職場性騷擾未進行申訴,究竟原因為何?當自己或身邊的人遭到性騷擾時該怎麼辦?

Hello健康》為您介紹性騷擾定義、4種申訴管道與各關懷機構的聯絡電話,並介紹2023年7月31日三讀通過的騷擾防治法修正草案重點(預計將於2024年3月8日正式施行);若您或身邊的人受到性騷擾,切勿害怕隱忍,請立即對外尋求幫助,保護自身權益。 職場性騷擾案件未申訴約在7~8成左右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資料,職場性騷擾當事人大多數選擇低調處理,2017~2021年未申訴比率約在7~8成左右。

不願申訴的主要原因,高達4成9為「當開玩笑,不予理會」,其他依次為: 擔心別人閒言閒語(15.5%) 擔心失去工作(13.5%) 擔心遭受二度傷害(7.0%) 不知申訴管道(5.1%) 擔心調離原工作(4.4%)

校園性騷擾事件8成為「生對生」,1成5為「師對生」

教育部資料指出,2020年校園性騷擾事件調查屬實共2,034件,其中以「生對生」1,621件最多,占總件數8成,其他依序為 師對生:296件(占14.6%) 生對師:62件(占3.0%) 職員對生:45件(占2.2%) 生對職員:10件(占0.5%) 性騷擾定義:何謂性騷擾?

違反他人意願而向他人實施與性或性別有關之行為,若造成對方的嫌惡與厭惡,且不當影響其正常生活進行,都屬於「性騷擾」。

例如:

以他人順服或拒絕該行為,作為其獲得、喪失或減損與工作、教育、訓練、服務、計畫、活動有關權益之條件。 以展示或播送文字、圖畫、聲音、影像或其他物品之方式,或以歧視、侮辱之言行,或以他法,而有損害他人人格尊嚴,或造成使人心生畏怖、感受敵意或冒犯之情境,或不當影響其工作、教育、訓練、服務、計畫、活動或正常生活之進行。

性騷擾追訴期?如何認定、申訴電話,申訴途徑全解析 性騷擾怎麼辦?性騷擾3種申訴管道

依據《性騷擾防治法》相關規定,可以提出申訴的窗口包含: 向警察機關提出。 申訴性騷擾行為人所屬單位:機關、部隊、學校、機構或僱用人。 當性騷擾行為人是所屬單位最高負責人時,則可以向該單位所在地社會局(處)/家防中心提出。 性騷擾法規有3種:依場所場所而定

依據性騷擾事件因發生場所不同,管轄機關及適用法規也有所不同,依據職場、校園、非職場校園之其他場所共3部分,說明我國性騷擾防治規範: 1.職場性騷擾: 管轄機構:勞動部、各縣市勞動局 適用法規:《性別工作平等法》

2.校園性騷擾: 管轄機構:教育部、各縣市教育局 適用法規:《性別工作平等法》

3.非職場校園性騷擾: 管轄機構:衛生福利部 適用法規:《性騷擾防治法》(延伸閱讀:職場性騷擾怎麼辦?言語性騷擾算嗎?5方法拒絕、防治性騷擾) 性騷擾處理4方法

依據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的〈性騷擾被害人權益說明手冊〉,性騷擾受害者可採取的法律途徑包括如下方式,彼此互不衝突,被害人可依自身需求選擇處理途徑:

途徑 追訴期(提出時限) 受理對象/提出方式 結果/目的 行政申訴 權勢性騷擾:事發3年內

未成年被害人:成年後3年內

一般性騷擾:事發2年內 1.向申訴時行為人所屬單位 2.行為人是所屬單位最高負責人時,可向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社會局提起申訴 3.非上術兩種情形者,則直接向警察機關提出 依據行政法對行為人或其雇主做出裁罰

(罰鍰給政府) 刑事告訴 事發後6個月內 1.到警察局提告

2.直接到地檢署按鈴申告或具狀提告 行為人被判刑或者是科處罰金

(罰金給政府) 民事求償 事發後2年內 具狀向法院提出求償 行為人針對被害人受到的身體或精神損害給予賠償 申請調解 於申訴期限內提出 向社會局(處)/家防中心申請調解 行為人就被害人受到的身體或精神損害給予賠償,並回復被害人名譽

2023年7月,行政院院會通過「性騷擾防治法」修正草案

延長申訴期限原為1年,規範權勢性騷擾,於知悉事件發生3年內,可提起申訴;未成年被害人則可於成年後3年內提出申訴;至於一般性騷擾亦延長至2年內可提出申訴。

行政申訴

基本上遇到所有性騷擾案件(包含一般、校園與職場性騷擾),受害者都可到衛福部網站下載性騷擾事件申訴書,在性騷擾事件發生後1年內,以這份申訴書向加害人所屬單位或發生地警察機關提起「行政申訴」。

若受害者無法接受性騷擾的申訴調查結果,可在收到性騷擾申訴結果通知書後的30日內,填寫性騷擾事件再申訴書,並向直轄市、縣(市)政府社會局(處)提出再申訴。

性騷擾的刑事告訴為「告訴乃論罪」,指需有告訴人主動提告,司法單位才會介入調查偵辦加害人的罪刑。

性騷擾關懷單位與電話 社政單位 衛生福利部(02)8590-6666(轉保護服務司第三科) 各直轄市、縣(市)社會局(處)/家防中心聯繫方式、被害人扶助等資訊 113保護專線 警政單位 24小時報案專線110 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婦幼警察隊 (聯絡方式詳見內政部警政署全球資訊網婦幼專區) 民間單位 現代婦女基金會(02)2351-2811 婦女新知基金會(02)2502-8715民法諮詢專線(02)2502-8934 勵馨基金會(02)8911-8595 天主教曉明社會福利基金會(04)2452-4410 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07)5500-522、5500-521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總會(02)2322-5255 2023年《性騷擾防治法》修正重點

除了上述提到的延長申訴期限之外,7月31日三讀通過的《性騷擾防治法》還有以下重點:

1.增訂保護專章提供友善服務

增訂被害人保護專章,明訂「媒體、任何人及因職務或業務知悉或持有足資識別被害人身分資訊者,應嚴加保密,違反者最高可處60萬元以下罰鍰」,以避免性騷擾被害人遭受二次傷害。 2.健全各機關性騷擾防治組織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將分別設立諮詢會及審議會,且為符合性別主流化政策,並加強申訴調查的可信賴性,特別明訂「應遴聘派學者專家、民間團體等代表,且女性代表不得少於總數二分之一」。 3.強化場所主人防治義務

具體規範「場所主人應採取有效的糾正及補救措施」,包含注意被害人安全及隱私保護、協助被害人申訴並保全相關證據、必要時通知警察機關到場處理性騷擾事件,及就其管理之公共場所安全進行檢討與改善,「違者最高可處新臺幣20萬元以下罰鍰」,以此強化公共場所的安全性。 4.以嚴懲遏止權勢性騷擾

特別增訂「對他人為權勢性騷擾者,最高可處60萬元以下罰鍰,而犯權勢性騷擾罪者,可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並刪除單科罰金之選項」,希望能有效遏止權勢性騷擾行為發生。

延伸閱讀:心理諮商是什麼?有用嗎?費用多少?你該知道的心理諮商筆記!

職場性騷擾怎麼辦?言語性騷擾算嗎?5方法拒絕、防治性騷擾

職場性騷擾怎麼辦?言語性騷擾算嗎?5方法拒絕、防治性騷擾

在工作上,主管或同事故意靠得很近、對其外表和衣著做性別歧視的言論、頻繁地噓寒問暖,這些行為都足以構成職場性騷擾,若加害者越過身體碰觸的界線,甚至會演變成性侵犯。隨著人權的重視、員工權益的覺醒,愈來愈多人會為自身權益發聲,並尋求法律的公道;儘管如此,職場性騷擾依然不斷的在發生。以下將介紹工作中遭遇性騷擾的類型與對抗方法,提醒各位上班族要多加留意,當對方的行為冒犯了您,請不要保持靜默,應告知家人和朋友,必要時採取法律行徑。

職場性騷擾定義:何謂性騷擾?言語性騷擾算嗎?

違反他人意願而向他人實施與性或性別有關之行為,若造成對方的嫌惡與厭惡,不當影響其正常生活進行的,都算是「性騷擾」。

例如:

以該他人順服或拒絕該行為,作為其獲得、喪失或減損與工作、教育、訓練、服務、計畫、活動有關權益之條件。 以展示或播送文字、圖畫、聲音、影像或其他物品之方式,或以歧視、侮辱之言行,或以他法,而有損害他人人格尊嚴,或造成使人心生畏怖、感受敵意或冒犯之情境,或不當影響其工作、教育、訓練、服務、計畫、活動或正常生活之進行。

職場性騷擾是一種性別歧視

工作上的性騷擾並不分男女和資歷,但它往往都涉及地位和權力的爭奪,根據美國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Commission,簡稱EEOC)的資料,職場性騷擾是一種性別歧視的表現,通常藉由言語及身體的騷擾,影響一個人的工作表現,或使其在工作環境中陷入威脅和不利。 工作好難 面對性暗示不敢說

一般認知的性騷擾可能只是針對身體受到侵犯而已,但其實言語及非言語的性騷擾在職場也不少見,包括:惡意的暗示、黃色笑話、性別歧視言語、用有色的眼光評論其外表、猥褻的姿勢和動作,以及其他帶有性別暗示的不雅舉動。另有一種性騷擾,被稱為「對價關係」(Quid pro quo),簡單的說,就是交換條件的意思,像是以性愛交換升遷加薪。

此外,有的老闆抱有性偏愛(Sexual favouritism),他只對合他「性」意的員工好,至於那些不接受他性別暗示舉動的人,任何升遷加薪的機會都是不可能的。當面對職場性騷擾,千萬不要因為要守住工作飯碗,而選擇默默承受,更不要自責、覺得羞愧,只有勇敢說出來,才能得到釋放和自由。 拒絕、防治性騷擾!應對職場性騷擾5方法

對受害者而言,職場性騷擾是煎熬的,因為對方可能是主管或同事,且任何人都有可能遇到,會害怕和擔憂都是正常現象,但只有正確地面對它,才能保障相較美好的結局。按照美國非營利組織平等權利倡導者(Equal Rights Advocates,簡稱ERA)的資料,提供5個方法做參考。 請對方停止性騷擾:不要靜默,坦承面對和相信自己的感受是關鍵,對方也許會以玩笑為藉口敷衍帶過,反怪您太敏感,這個時候,請不要被其動搖,態度要保持誠懇但堅定的拒絕。這樣做也能鄭重地警告對方不要再犯,若是單獨碰面,可請一位值得信任的朋友或同事陪同,以保障自己的安全。 了解公司條例和申訴程序:一般公司都會有關於員工遭騷擾及歧視的規範條例,清楚了解程序很重要,或可直接報告給人資部或主管,建議用文字報告的形式,並做好備份。如果您覺得掛名不安全,也可採取匿名的方式。遇到公司不受理的情況下,受害者可以直接向政府機關陳情,並採取法律程序。 做好紀錄:有證據好說話,不管是手寫或電子檔案,請一定要安全保存,且內容愈細愈好,包括日期、時間、地點、在場的人、說的內容、做了什麼等等,這能幫助申訴程序的進展順利,也能讓律師知道整個事件的時間線。 參與支持群體:過程中不要落單,這對身體和心理來說都是安全的,人是群體的動物,我們都需要支持的團體,家人也好,朋友也罷,聚集在一起的力量是大的,一加一真的可以大於二! 清楚後果並做改變:對付職場性騷擾後,或許受害者有可能會面對來自對方的「報復」,因此,有的人才會選擇乾脆離開公司,換個新工作環境。但無論選擇留下或離開,它都不是容易的抉擇,且沒有人有資格譴責您,畢竟工作最重要還是要做得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