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成癮了?4方法「社群排毒」一下

網路成癮了?4方法「社群排毒」一下

每當Line、臉書(Facebook)和IG(Instagram) 全球大當機,就會令不少網友瀕臨崩潰,不斷在網路上發出求救訊息。這或許可以讓我們停下手指,思考自己是否對網路或社群成癮了,若是,建議要「社群排毒」一下了。

過去5年,愈來愈多研究評估,如果過度使用社群網站,恐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庫斯博士(Dr. Kuss)就表示,少數人使用社群,可能關係到某些心理狀況,包括焦慮,憂鬱,孤獨,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和成癮。另外,現今智慧型手機幾乎人手一支,隨時都能滑滑社群網站,若您發現自己太習慣投入社群,或者擔心自己忽略掉什麼資訊,您可能正在展現「害怕錯過」(Fear Of Missing Out, FOMO)這個現象,是怎麼產生的。

如果現在開始,社群從生活中徹底消失,您會感到憂鬱、不自在,或是失去生活重心呢? 我們可從以下的生活習慣,簡單觀察自己是否成為網路或社群成癮的高風險者,但實際心理健康狀況,仍應由專業心理醫師診斷。

網路成癮的6點自我檢查

時不時想到社群,也花很多時間去使用它。 愈來愈渴望使用社群。 想透過社群,來逃避心煩的事情。 一直想減少使用社群的時間,卻從沒成功過。 如果不使用社群,會感到焦慮不安。 使用社群太頻繁,對工作或學業已有負面影響。

如果以上6點都符合,就或許是網路成癮的高風險者,當然,任何確切的諮詢與診斷,都需要尋求專業的心理醫師協助,以上問題僅供簡單參考。若您只符合以上幾項,或許您只是太習慣使用社群網站,不妨跟著以下「社群排毒」的4個簡單方法,從此更健康地使用社群網站。

關掉社群訊息提醒:許多人聽到社群訊息通知「叮」一聲的魔音誘惑,會忍不住去摸手機點開螢幕,時常在工作開會時無法專注投入,所以趕緊關掉魔音吧,讓腦袋隨時保持清醒。 規範社群的使用時間:別時時刻刻盯著社群網站的內容不放,現在就規定自己每隔30分鐘~1小時才能點開社群網站1次,並且每次觀看時間最多不超過3分鐘,以免不小心又沉迷其中。 用餐別滑社群:用餐還在滑著手機,連對面坐著誰都不曉得嗎?今後規定自己吃飯不用社群,讓自己盡情享受美食,也能全神貫注與另一伴談心。 睡覺時遠離手機:社群網站容易讓人克制不住一滑再滑,即使睡覺前心想:看5分鐘就好、12點前要睡,但真正入睡時間動不動就超過凌晨1點了,因此睡覺前請勇敢把手機擺在離床伸手無法觸及的地方,並趕快關燈就寢吧!

這一切都取決於化學物質多巴胺(Dopamine),我們腦內的多巴胺系統與預期和動機有關,多巴胺讓您感覺自己想要什麼,並將其轉變為一種尋求獎勵的心態。不幸的是,社群網站的某些特性會濫用我們的多巴胺系統,所以社群網站成癮是一種心理成癮,和網路遊戲成癮一樣,開始排毒很容易,困難的是堅持下去。排毒需要多長時間?大多數專家認為大約3個月或更久,取決於您上癮的時間和程度。

個性如何看大頭貼就知道!教你從7種頭貼看5種人格特質

個性如何看大頭貼就知道!教你從7種頭貼看5種人格特質

自我形象的呈現是一門學問,尤其是社群軟體的大頭照,從照片風格就可看出個人的人格特質。

美國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從6萬6千位推特(Twitter)用戶的大頭照與貼文中進行研究,歸納出7類大頭貼及5種對應的人格特質(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以下《Hello健康》為你介紹各類大頭照及人格特質,快來看看你的頭貼是不是正如研究所說吧! 你是什麼人從頭貼就知道,從7種頭貼看5種人格特質

該研究所歸納出的5種人格特質如下,以下為大家一一分析:

外向性格者(Extraversion) 經驗開放性格者(Openness to Experience) 親和性格者(Agreeableness) 神經質性格者(Neuroticism) 自律性格者(Conscientiousness)

1. 大頭貼裡是一群人的大合照

放一群人合照的照片作為大頭照的人,通常性格外向,熱愛社交活動和人接觸。對他們而言,用合照當頭貼很正常。

這類人的照片顏色和背景通常很鮮豔,且照片會展現出年輕、陽光的氛圍,因此較不容易從這類人看到較靜態、文靜氛圍的照片。 2. 大頭貼走在時尚尖端,追求美感和獨特性

大頭照很時尚的人,屬於經驗開放性格者,與一般人擁有不同的審美觀,對於不熟悉事物的接收度很高,所以不難發現其大頭照和其他照片的選擇都很獨特。

這類人可以說是美學、知識與跳脫規範的綜合體,他們很注重照片的對比度和銳利度,且情緒容易因自身的審美觀而轉換。當這類人受到負面情緒影響時,甚至會比情緒不穩定性者更不願見人。 3. 大頭貼柔美朦朧

放這類大頭照的人通常是親和性格者,人格特質是追求社會良善與和諧,也是5種人格特質中最具正能量氛圍的人,相較於自律性格者,親和者的照片會帶有柔光及模糊的效果,而其運用的色彩也會更為鮮豔。 4. 大頭貼裡有可愛的毛小孩

研究發現選用貓為大頭照者,偏向經驗開放性的特質,而以狗為大頭照者,則較為外向、自律與親和性。不同的寵物象徵不同的人格特質,好比說貓給人的印象是乖巧和敏感,狗則是有活力、愛交際。

個性如何看大頭貼就知道!教你從7種頭貼看5種人格特質 5. 大頭照講究光線、顏色及比例

這類人多屬於自律性格者,對大頭照有自己的一套邏輯,他們想呈現給大眾開心又自然的畫面,而且照片的品質和比例必須是好的。這類人非常看重自我紀律和秩序,他們也會隨著身處的社會規範和價值,而改變照片的風格。 6. 大頭照看不到完整的臉

這類人多屬於神經質性格者,通常敏感度很高,對於上傳自拍照很抗拒,所以通常相簿裡不會有跟人的合照,有的可能只是不需要露臉的圖片。

這類人很容易被負面情緒影響,並缺乏安全感,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神情往往憂傷痛苦。遇到要露臉的情況,他們可能會用眼鏡或其他配件,去掩飾臉上的瑕疵,例如痘疤、黑眼圈等。 7. 動不動就換大頭照

經常更新大頭照者,通常很自戀,他們覺得只有透過頻繁地換大頭照,才能吸引眾人的目光。

這類人以女生為主,且大多喜歡拍出時尚雜誌風的照片,她們尤其喜愛有魅力及戲劇性的拍照手法,藉由不斷努力更新自己在社群網站的狀態,來達到自我崇拜的滿足感。

細心體貼最有魅力!吸引女性4特質

細心體貼最有魅力!吸引女性4特質

有些男性為什麼可以追到條件最棒的女生呢?長得帥或有六塊腹肌絕對不是成功的關鍵。事實上,男性的某些人格特質會特別吸引女性,如果您具備了這些特點,女生們可是會蜂擁而至,甚至還想納為己有呢!這些讓女性無法抗拒的性格特徵是什麼呢?以下列了4個男性魅力特質供您參考,幫助您吸引女性,並對您一見傾心!

1. 女性確實對聰明的男子傾心

男性如果能夠開啟引起女性興趣的知性話題,當個好聽眾並關注她的反應,然後再風趣幽默地逗她笑得合不攏嘴,甚至可以與她長談數小時又不乏味,這樣的男人誰能不愛呢?為什麼這樣的性格特質討女性喜歡?因為女性較偏好能在兩人關係中建立智識連結的對象。

2. 自信的男子給女性良好的印象

一個可靠的男人,應該是個對自己有自信的人。在一段關係中,他不會忌妒別的男人,也不會因為出現其它追求者而擔心失去自己的女友。

女性會受自信的男人吸引的原因,在於這個特質能讓她全心全意地信任他,另外則是,一個自信的男人不會去追求女性的認同,這反而讓女人渴望去擁有他。

3. 擁有藝術氣息的男子更撩人

擁有藝術氣息的男子對於自由與活在當下的態度有更高的意識和見解,這樣的男人也經常善於運用自己的創意,來取悅女性,例如用一首自己親手寫的情歌來融化她的心,或畫一幅她的肖像。

藝術氣息強大的男性總是能抓住女人的目光,因為他明白每個女性都希望自己是獨一無二、最特別的那一個,因此要凸顯她的重要性的最好方式,就是讓她成為繆思女神——成為他音樂或詩詞創作的靈感來源。女人容易被這種擁有創造力的腦袋所吸引,尤其當這位男子能讓自己的女人成為藝術品時。

4. 細心體貼的男人抓得住女性的心

他不只是會幫她開車門、拉椅子,他也總能用適當的理由邀她出門,並親自到家門口接她,對女性的感受和慾望也很敏銳。為何這樣細心體貼的男人讓女性傾心?因為比較之下,過去那些粗魯無禮或已讀不回的壞男人顯得相形見絀。女人是會慢慢學會如何欣賞男人,並調整擇偶清單上的條件順序的,對全世界的女人來說,她們終究了解到,她們需要的只是一個會永遠善待自己的男人。

自殺徵兆不明顯!決意尋死只需10分鐘

自殺徵兆不明顯!決意尋死只需10分鐘

2019年衛福部資料顯示,台灣平均1天有480.6位國人死亡,其中有10.5人的死因為自殺,看似所佔的比例甚小,但自殺卻是25~44歲這個年齡層排名第2的死因。

近年來自殺更有年輕化的趨勢:15~19歲及20~24歲族群自殺率不斷攀升,其中15~19歲年齡層,由2014年每10萬人口2.3人自殺,一路增加到2019年的每10萬人口有6.2人自殺;而20~24歲族群更高達每10萬人口有11.5人結束自己的生命。

以下《Hello健康》從名人自殺的案例切入,討論自殺的常見原因及預防方法。 名人自殺無徵兆

政府十分重視自殺防治的重要性,在2019年6月19日頒佈了「自殺防治法」,宣導應該多關心身旁憂鬱的親友,注意自殺警訊,但是法令發布後的隔年仍發生2起名人自殺案,打破了我們的想像。原來有些人在自殺之前,並不會釋放明顯的警訊,幾乎是毫無徵兆可言。

日本明星三浦春馬,以及全名沒有曝光的「北部林姓女名醫」突如其來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讓旁人既哀傷、又困惑:「明明毫無異狀,悲劇發生前人都好好的,照樣上班,不遲到、不早退,可是怎麼會隔一天就……」。(同場加映:韓星悲劇頻傳!注意警訊防止自殺模仿

自殺徵兆不明顯!決意尋死只需10分鐘 自殺未必有徵兆,常見原因有這些

他/她到底為什麼會自殺?這是個永遠的謎,不會有人曉得。所有的推敲,為的只是讓心碎的親友能夠尋找薄弱的交代來安慰自己,新聞上的追蹤報導看起來都像事後諸葛,只是茶餘飯後的八卦。

研究顯示,自殺身亡的案例中,精神疾病患者的盛行率約為80%,但這也表示有20%的案例在心理健康的範疇裡沒有病症。這些隱性,甚至可說是沉默的案例,容易受到以下的風險因素所影響而走上絕路:

遭遇重大的損失:如喪偶、失業、投資賠錢。 感情上的危機:如分手、離婚。(同場加映:情傷該如何放手?剖析心理因素和方法) 驟升的壓力:如工作量的暴增、學業上的成績不理想。(同場加映:你有職場情緒耗竭嗎?自我檢視6大徵兆) 失去人際上的支持:如遭受霸凌、隻身在異鄉生活。(同場加映:正視童年霸凌!精神疾病加害者也難逃

病痛纏身:因病厭世、長照悲歌。

受媒體或旁人影響:因為名人、親友的自殺,也步上後塵。 從決定到自殺,過程只有10分鐘

由「美國哈佛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所彙整各國訪問自殺未遂的患者之資料顯示,近5成的自殺是在10分鐘內所作的決定。

澳洲研究更指出近4成是在5分鐘內下決定而自戕的。美國與澳洲的研究也不謀而合地發現:高達6成自殺未遂的患者是因為在事發前24小時內與親友或伴侶的發生了人際衝突(Interpersonal conflict),才決定要自殺的。我們不時看到「盛怒之下失手殺人」的新聞,也許絕望之下「失手自殺」的黑數同樣不容忽視。(推薦閱讀:尋短並非本意?6點剖析自殺者的內心世界

自殺徵兆不明顯!決意尋死只需10分鐘

把自殺歸咎為「一時想不開」實在太過籠統,但真的就是那短短幾分鐘的「一時」造成的憾事。因此研究人員提倡:在鄉村地區,要控管農藥、殺蟲劑;在槍枝合法的地區,要控管殺傷力強大的武器,以避免這些唾手可得的藥品、工具拿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同場加映:小孩有自殺念頭?出現這些行為就知道)

研究顯示,斯里蘭卡在1980年代大量引進化學農藥後自殺率飆高,但是其政府禁止添加其中最致命的成分巴拉刈(Paraquat)之後,該國自殺率掉了50%。台灣也於2019年的2/1日起禁止販賣使用巴拉刈。

關心旁人負面情緒

情緒受到衝擊時做了所謂的「傻事」已經帶走了太多的生命了,這是因為無法觀察到明顯的跡象,身旁的人也不能預先築起層層的防護網。除了像上述所說的,把危險因子(農藥、槍枝)移除之外,若得知身旁的親友心情沮喪,無論他們有無精神病史,我們千萬不能輕忽。畢竟人際間的衝突、挫敗才是自殺意圖的開端,旁人一定要馬上給予充足的關懷,避免釀成「致命10分鐘」的遺憾。(同場加映:眼神接觸表露誠懇!積極傾聽的3原則

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請珍惜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24小時免付費專線,手機或市話均可打)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韓星悲劇頻傳!注意警訊防止自殺模仿

韓星悲劇頻傳!注意警訊防止自殺模仿

南韓著名的前女團KARA成員具荷拉(Goo Hara),今年(2019)11月底被發現在家身亡,後證實是自殺,年僅28歲。沒想到12月初,年僅27歲的男星車璌河(Cha In-ha,又譯車仁河)也在家驟逝,因家人不願透露死因,警方最後以憂鬱症(Depression)結案。雖然這種悲劇已非第一次,但短時間內接二連三發生,除了背後的個人因素,其他如網路霸凌、憂鬱症、暴力與壓力等原因,以及名人的身分是否會引發粉絲或民眾「模仿」,更是需要大家去了解與重視。請從我們自己做起,進一步觀察與關心家人和朋友,預防類似的悲劇再發生。

網路言語霸凌是導火線之一

年僅28歲的具荷拉,2007年以KARA組合出道,在韓國演藝圈一直頗有名氣。然而去年,她和男友的互毆事件登上了南韓報紙頭條,經警方調查,男方對她施暴,甚至威脅公開她的性愛影片,逼迫她下跪道歉,種種事情中傷荷拉的形象,也讓她跌入谷底。一連串事件之後,韓國知名論壇 Theqoo,以及具荷拉的社群網站開始有些鼓譟公開性愛影片的言論,或是批評具荷拉不知檢點等謾罵言論,深受打擊的荷拉也患上憂鬱症。今年五月,荷拉曾在Instagram的限時動態寫著「很累也要裝作不累,很痛也要裝作不痛,就這樣一直忍受著生活。外表看起來完好無算,內心早已破碎不堪」、「再見」等文字,隔天她被發現企圖在家中自殺,最後被搶救了回來。然而,10月14日,荷拉在演藝圈的好友雪莉,傳出在家自殺的新聞,雖然當時具荷拉還開了 Instagram 直播表示哀悼,答應粉絲會連著雪莉的份一起活下去,但這件事彷彿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23日晚間,具荷拉在 Instagram 發了一張自拍照,寫上「晚安」,依然選擇走上絕路。

(同場加映:私密影片外流等於性侵!談受害者面臨的困境)

自殺模仿源自「維特效應」

韓國演藝圈之前還有不少輕生的案例,知名的包括崔真實(2008年)、張紫妍(2009年)、金鐘鉉(2017年)、崔雪莉(2019年)等。而金鐘鉉、崔雪莉和具荷拉,這3位私下也是交情頗深的好友,因此,除了粉絲擔心3人的圈內好友會深受影響之餘,專家也怕會引起模仿效應。

所謂自殺模仿,也稱為「維特效應」(Werther effect),起源於200多年前約翰歌德(Johann Goethe)的著名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當時出版後,在歐洲引發了模仿維特自殺的風潮。而現今指的自殺模仿,則是參照特定人士的自殺行為,產生自殺的念頭與行動。此外,親近的人自殺,或負面的社會風氣,以及自殺者本身的精神疾病,都可能提升自殺率。

美國日本都有自殺模仿案例

研究指出,當社群與媒體大肆報導名人的自殺行為時,自殺率的確會上升,最知名的例子就是美國女星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在她自殺後一個月內,美國的自殺率上升了12%。在日本,則稱「有希子症候群」(Yukiko syndrome),源自流行樂女歌手岡田有希子(Yukiko Okada),當年她自殺後引發日本的自殺率遽升。

至今,為何名人自殺可能具「傳染性」的確實原因仍不明,但根據心理學家亞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實驗指出,人的想法與行為,會受到生命中重要人士的行為影響,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也應證這一點。因此,名人自殺容易讓粉絲認為自殺是一種可以被社會接受的行為,加上若粉絲本身有憂鬱等心理問題,就更容易想不開而發生悲劇。 自殺頻傳迫使政府制定相關政策

以韓國明星為例,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其實揹負著很多包袱。很多明星的個人社群網站,每天都有惡評湧入,從批評外表、能力到私生活,無所不包,這種網路霸凌現象,造成明星極大壓力。若經紀公司知道藝人有憂鬱症,也只是讓他們服藥抑制病情,沒有更嚴謹地要求治療。而在崔雪莉自殺事件過後,南韓演藝管理協會強調不會坐視不管,除了替明星規劃心理輔導,韓國政府也開始制定禁止網路惡意評論的法條,管制「網路惡評」及「網路實名制」。 自殺的4種警訊 親友快行動

為了避免悲劇再度發生,我們應該要知道如何關心身邊的人。事實上,自殺的人常會發出大量的暗示,如果我們有多留意,或許也能阻止悲劇發生。自殺的警訊分為四種:

感覺:過多負面情緒、焦躁、羞恥等無助的感覺。例如今年5月,具荷拉曾在社群網站的限時動態寫著「很累也要裝作不累,很痛也要裝作不痛,就這樣一直忍受著生活。外表看起來完好無缺,內心早已破碎不堪」、「再見」等文字。 行動:常談論死亡、濫用酒精或藥物。 改變:睡眠或飲食過少或過量、人格也可能呈現兩極化,變得更退縮或是過度外向。例如崔雪莉,在自殺前接下了一個要面對網友惡評的節目主持,她在節目中面對惡毒的評論仍一派開朗,當時許多人都以為她的憂鬱症已經好了,沒想到最後還是發生憾事。 惡兆:安排身邊的人事物、送走心愛的東西。

如果察覺到了這些警訊,親友們應盡可能騰出時間,尋找安靜有隱私的地點,傾聽想自殺者的心聲,給予他們尊重、包容,且留意是否有立即的危險性。如果自殺者的自殺意圖高,就避免讓他拿到可以傷害自己的工具,或是盡可能待在他們身邊,並聯絡專業人員或醫師,安排救護車和住院。

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請珍惜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24小時免付費專線,手機或市話均可打)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尋短並非本意?6點剖析自殺者的內心世界

尋短並非本意?6點剖析自殺者的內心世界

「一個人說走就走」絕不是意外,自殺者可能人前開朗,但人後淌血,其複雜心理連自己也沒察覺。當一個人長期在創傷中走不出來,日久就會生出病,而只要觸發一件壓力生活事件(Stressful life event),往往就會造成嚴重的心理疾病,最後導致他走上自殺的不歸路。

Hello健康》以下列出6種自殺者可能產生的心理狀態,請大家珍愛自己,多關心身邊的人,記住沒有什麼事是沒辦法跨越的。 1. 負面情緒催人尋短

一個人沮喪到一個程度,其思想可以完全地被扭曲,甚至會產生「這世界沒有我會更好」的思想,而這種痛往往是很難忍受的,最後導致他們想用死來得到解脫。根據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簡稱UBC)的問卷調查,多數的自殺者面對心理壓力時,是極其絕望的,所以,要多觀察身邊的人有否出現異常行為,勇敢地去關懷他人,或許您的噓寒問暖就能拯救了他的性命。 2.  失去後的創傷請正視

人在經歷了失去後,是心靈最脆弱的時候,若沒有妥善處理,就會陷入絕望的深淵裡,只看見發生在自己身上不幸的事,失去面對未來的希望和勇氣。此外,過去的創傷和患上絕症也會提高自殺率,因為當他們沒辦法接納自己,且無法正視所發生的事時,就有可能會被負面的情緒吞噬,誤以為死亡才是唯一的出路。

3. 自殺代表呼救而非本意

有一種情況,是自殺者並不是真的要自殺,他們只是不懂得正確地向人尋求幫助,或是他們想要透過這種行為警告在乎他的人,但因為方法沒拿捏好,就不幸自殺「成功」了,這尤其會發生在年輕人身上。 4. 精神失衡刺激病患引殺意

精神病患常常會有幻聽,像是聽到自我控告和自我毀滅的聲音,以思覺失調症為例(Schizophrenics,又稱精神分裂症),病患常常會有想死的意念,其藥物治療的效果也很有限,其他疾病像是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又稱雙極性情感疾病)、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簡稱BPD),以及飲食障礙疾病,也可能會因為精神失衡,而導致自殺的發生。

另外,酒精和毒品的濫用通常會造成一個人的情緒大變,在極度感傷的情況下,他們會有想要結束自己生命的衝動。

尋短並非本意?6點剖析自殺者的內心世界 5. 孤立無力感喪失存在價值

有的自殺者為不想拖累身邊的人,所以選擇自殺,他們覺得自己已經沒有繼續活著的價值了,尤其對於重病在身,或在感情傷害中走不出來的人,他們會更容易對自身的脆弱感到無力,甚至想結束生命。其次,受社會孤立也會增加自殺的風險,長期的孤獨會讓人走向悲觀和沮喪,可能的因素包括喪偶、生理及心理疾病、社交障礙、退休、搬遷。 6. 慢性痛苦煎熬生命好絕望

有一類的自殺並不是因為沮喪、傷感,或其他精神病所引起,這等人想用自己可控制的方式掌握命運,而它較常發生在得絕症的病人中,長痛不如短痛,他們只想快速結束疾病所帶來的慢性痛苦,這也是我們所熟悉的安樂死議題。另一種人則是不怕死類型,像是會自殘的人,他們對死亡已經變得麻木而絕望,這些人需要的是與人的連結,重燃生命的希望。

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請珍惜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24小時免付費專線,手機或市話均可打)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美醫學期刊:8成自殺未遂者會再次自殺,出現這些自殺警訊要注意

美醫學期刊:8成自殺未遂者會再次自殺,出現這些自殺警訊要注意

華人通常非常忌諱談死亡,例如在醫院裡並沒有四樓、上餐館跟服務生說共四人用餐,對方則高喊:「3加1,這邊請!」,以此便可看出我們多半想要避開有關死亡的任何意象,連諧音也是,何況是面對結束自己生命這樣的行為。

我們通常對於自殺感到不解,甚至批評,畢竟「好死不如賴活」的想法普遍存於我們的觀念裡。《Hello健康》向你說明為何自殺未遂者再次自殺的機率極高,以及該如何防治身邊親友自殺。

自殺未遂再次自殺死亡率高

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傳統上以為自殺生還者經歷了人生的谷底,可以否極泰來,不過對於剛剛經歷死亡而倖存下來人而言,這種說法其實並不正確,也不會輕易地撼動他們想要尋死的念頭。

根據在美國精神醫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16年所發表的研究顯示:第一次自殺未遂的生還者,在事發後一年內,竟然有高達8成的人因再次自殺而身亡。(同場加映:尋短並非本意?6點剖析自殺者的內心世界

美醫學期刊:8成自殺未遂者會再次自殺,出現這些自殺警訊要注意 對於自殺未遂者的自殺防治不可輕忽

該研究血淋淋地提醒著我們:面對自殺,選擇矇起眼睛或是摀住耳朵這樣忽視問題的行為,並不會讓情況變得更好。根據台北市自殺防治中心的統計資料,2019年台灣共有3,864人因自殺死亡;換句話說,我國平均每天超過10人自我了斷而離世。

如果患者願意尋求協助和接受心理輔導或精神治療,事情必然有轉機。研究發現,自殺未遂者如果願意配合精神科醫師持續追蹤情緒和病情,或是接受長期住院治療,都能降低未來自殺的機率。我們不能把自殺未遂看作單一事件,過了就算。有自殺意圖的人,其實非常需要專業的醫療或是諮商的協助。(同場加映:小孩有自殺念頭?出現這些行為就知道)

親友千萬不要輕忽自殺警訊

雖然有些自殺的確是一時想不開所造成的憾事,毫無警訊可言,但是如果我們只從自殺未遂的生還者下手開始防治,實在緩不濟急,因為高達2/3的人在首次自殺就不幸離世。

美醫學期刊:8成自殺未遂者會再次自殺,出現這些自殺警訊要注意

自殺警訊的明顯程度也許因人而異,但是身為親友的我們,也許仍然可以從以下的蛛絲馬跡中,看到他們無聲的求援: 言談或文字間提及死亡、自殺的議題 規避親友、不社交 心情無助、絕望、極度憤怒 感到極大的罪惡感或羞愧 情緒起伏大,容易意氣用事、行為莽撞 藥物濫用、酗酒 性格大變 對各式活動都失去興趣 睡眠習慣改變 飲食習慣改變 課業、工作表現變差 把珍貴個人物品分送出去 寫遺囑

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請珍惜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24小時免付費專線,手機或市話均可打)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異性閨蜜純友誼?誘惑難擋不只是愛愛

異性閨蜜純友誼?誘惑難擋不只是愛愛

您有異性閨蜜嗎?異性閨蜜是否存在純友誼?這可能是很多人的疑問,尤其發生在名人身上時,會更引起關注,從幾年前林心如與10年閨蜜霍建華結婚,到謝忻與阿翔的事件,都引發廣大關注!究竟男生和女生之間,真的可能只做普通朋友嗎?以下一起來探討。

為何男女走得近就被認為有事?

首先,人們的觀念會受成長背景影響,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舉例來說,父母有意無意會問:何時交男/女朋友?朋友同儕間也常討論男女性話題,因此無論是受媒體還是他人言論影響,我們很自然地會把男女間的親暱,視作來電,甚至是感情發展的訊號。 您想從異性朋友身上得到什麼?

事實上,人際相處就如同做交易,無論在職場或私生活皆然,能成為好友,一定是彼此間有某種程度互相吸引,起碼已存在好感了,才有辦法維持一定的關係,而「性」在男女間還是扮演著重要角色。

根據美國學者研究指出,男性容易因為對女性的性吸引力,或是發生肉體關係的可能性,來決定要不要交朋友;相對地,女性追求的,也許是讓異性保護的安全感。當然,男女都不會排除,結交異性好友也是尋找終身伴侶的一種途徑。 異性朋友的吸引力不只有性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海蒂瑞德博士(Dr. Heidi Reeder)採訪上百位受訪者之後,整理統計出受訪者認為異性好友的吸引力,包含以下幾種:

友誼的吸引力:根據上述統計,96%的受訪者都表示,他們對異性好友僅感受到友誼的吸引力,沒有任何浪漫或性幻想,相處近似同性好友的方式。 浪漫的吸引力:其中14%的受訪者,會渴望跟異性好友約會,甚至交往。然而,浪漫吸引力並非固定不變,可能隨時間日漸減退。 主觀的性吸引力:約33%受訪者表示,因為對異性好友的外表有強烈的性吸引力,因此可能想和對方發生關係。 客觀的性吸引力:簡而言之就是:「大家都覺得我異性朋友很優,但我自己沒太大感覺」的意思,而統計顯示,超過50%的受訪者都有過這種感覺。

顏色影響消費?操縱人心的色彩心理學

顏色影響消費?操縱人心的色彩心理學

生活中處處都是顏色,但顏色不光只跟藝術美感有關,還能影響、並反映出我們的心理情緒和生理狀態,甚至還會因為文化差異而產生不同的聯想。因此許多廣告設計、室內裝潢都有參考顏色及背後所代表的意義;這就是所謂的色彩心理學(Color Psychology),或稱色彩療法(Chromotherapy)。下列將為您介紹色彩會怎麼影響我們的生活,以及各自代表什麼樣的意義。

色彩會影響行為和生活

色彩療法到現在仍然有許多科學家對它抱持懷疑,但色彩療法在人類歷史上其實已經超過2000年,包括德國詩人約翰沃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都有著作《論色彩學》(Theory of Colors)來闡述自己對色彩的觀察,這對現今研究色彩和精神層次關係的學者來說,都非常重要。不過近來已經有一些實驗,證明顏色的確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和生活,例如:

暖色系(紅色、橘色、黃色)的安慰效果,比冷色系(綠色、藍色、紫色)來的好。 藍色的街燈具有冷靜的效果,可以降低犯罪率和自殺率。 運動員如果全隊都穿著黑色,受罰的機率偏高。 紅色可以激發速度和力量,所以在有些體育賽事上常常看到。但學生若在考試前看過紅色的東西,對考試的表現會有負面的影響。

顏色會影響品牌印象和購買意願

雖然顏色對人體的影響,目前還在研究階段,但生活中我們所見的廣告、品牌,或是網站的配色,早已運用了色彩心理學,來增加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以及品牌印象。以下舉一些知名品牌為例子:

紅色:代表熱情、活力,不但吸睛,還可以引起購買慾,例如:可口可樂(Coca-Cola)公司。 橘色:雖不如紅色強烈,但一樣吸引人,同時也代表創造力,例如:美國家庭裝飾品與建材的零售商家得寶(The Home Depot)。 黃色:讓人聯想到正面的、陽光的形象,例如:家居品牌 IKEA的商標。 粉色:通常是女性用品最優先採用的顏色,例如:知名女性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官方網站。 綠色:讓人聯想到大自然,例如:加拿大衣服品牌Roots的海狸商標。 藍色:會讓人有質感佳、安全又可靠的感覺,例如:社群媒體Twitter就是用這樣的配色。 紫色:在色彩學中,紫色多半會令人聯想到皇室,象徵力量和知識,例如:知名網站雅虎(Yahoo)的商標就是紫色。但大面積的紫色會讓人產生挫折感, 棕色:和綠色一樣,棕色同樣會讓人聯想到大自然,同時也讓人產生安全、可靠的感覺,例如:世界最大的快遞承運和包裹運送公司優比速(UPS),商標底色和官方網頁上方都是以棕色為底,凸顯出品牌的可信度。 白色:一般來說,白色會讓人聯想到純真,常常以黑色當底,以便吸引消費者,例如:愛迪達(Adidas)的官方商店,網站上方就使用黑底加白色商標。 黑色:在色彩學中,黑色代表高雅、神秘,例如:知名的時裝品牌香奈兒(Chanel),就是黑色設計成的商標。 金屬色:許多科技產品都是金屬色,所以常常讓人產生前衛、現代、新穎的感覺,例如:蘋果公司 (Apple)商標。

裝沒事就是有事?高功能憂鬱症是什麼?6大潛在特徵要注意

裝沒事就是有事?高功能憂鬱症是什麼?6大潛在特徵要注意

現代人生活及工作壓力大,有時縱然心有千千結,外表卻總是假裝正常;在憂鬱症(Depression)患者中,高功能憂鬱症(High-functioning depression)是最難被察覺或發現,因為患者通常在生活上表現正常,成就也不錯,連患者自己都不易察覺;《Hello健康》帶您了解什麼是高功能憂鬱症?有哪6大特徵要特別注意。

深夜裡總是覺得惆悵,偶爾失眠或睡太多嗎?生活上,也許看起來一切順利,能正常地與人互動,但卻偶爾出現悶悶不樂的情緒,即使看起來沒有異狀的人,也可能是憂鬱症(Depression)的患者。事實上,有種憂鬱症稱為高功能憂鬱症(High-functioning depression),比重度憂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更難被察覺或發現,因為通常患有高功能憂鬱症的人,在生活上的表現正常,成就甚至也不錯,所以旁人不太容易發現,連患者自己可能也不會察覺。以下帶你一起認識什麼是高功能憂鬱症。 什麼是高功能憂鬱症

高功能憂鬱症一詞,出現在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SM-5-TR)中所定義的持續性憂鬱症(Persistent depressive disorder, PDD),刪除輕度憂鬱症(Dysthymia,又稱低落性情感疾患) 的別名。

目前高功能憂鬱症還沒有被公認為臨床術語,也沒有在研究中使用。然而,高功能憂鬱症在廣泛定義的憂鬱症中,究竟算哪一種類型(偏正面還是負面)?罹患高功能憂鬱症的人,是否應採用憂鬱症的評斷標準?心理健康專家對此仍沒有一致的意見。 高功能憂鬱症的6種潛在特徵

1. 經常拒絕社交邀約

美國肯塔基州綜合護理中心(Mountain Comprehensive Care Center)的精神科醫師傑森斯坦伯(Jason Stamper)表示,罹患高功能憂鬱症的人仍然可以正常上班、與人互動,但是在下班後,他們可能會拒絕和朋友一起逛街。某種程度上,他們偏向孤立,並且會與人的關係保持一點距離。 2. 伴隨健康問題

正所謂心理會影響生理,生理影響心理,兩者是相關的,所以身體潛藏生理疾病也可能會引起憂鬱症。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綜合憂鬱症中心的臨床醫師蜜雪兒里巴(Michelle Riba)表示,有些併發(Co-Occurring)的醫療狀況 ,例如糖尿病(Diabetes)或癌症(Cancer)等疾病,可能會造成壓力並進而導致憂鬱症,而另一方面,憂鬱又會降低免疫力(Immunity),使人更容易生病。 3. 睡眠習慣改變

無論你是難以入睡、經常整夜失眠或有嗜睡問題,都可能是憂鬱症的一種警訊,而且睡不好的話,還會讓憂鬱症狀更劇烈。美國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的精神病學教授卡羅爾蘭道(Carol Landau)表示,良好的睡眠品質是心理健康的關鍵。 4. 擔心或焦慮

說到憂鬱,我們通常會和悲傷做連結,以至於忽略另一種也很有關係的情感:焦慮。大多數人認為焦慮的表現可能是恐懼,但斯坦伯醫師表示,其實焦慮會以多種方式表現出來,可能會精神上感到不安、混淆(Confusion),或甚至會有肚子不舒服的感覺。 5. 重視工作的A型人格者

經濟狀況良好且受過教育的人,也會罹患高功能憂鬱症。斯坦伯醫師表示,高功能憂鬱症的人往往受過教育,且有不錯的工作,但雖然有高學歷或是富裕的背景,這些人在工作上往往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而且,其實花太多時間在工作上,是一種增加憂鬱症風險的生活習慣。 6. 對某物依賴或上癮

蘭道教授表示,如果感到悲傷、孤獨,或出現其他心理不舒服的感受時,可能會更常喝更多酒來麻痺這些負面感受。但飲酒過量對身體非常不好,因為這類的物質濫用(Substance abuse),會需要治療更多層面。而開始對某物上癮,其中又以毒品(Drugs)和酒精(Alcohol)更容易加重憂鬱、焦慮和睡眠問題等症狀,進而更加削弱我們對抗這些心理疾病的能力。

如何確認自己是否有高功能憂鬱症

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的心理學家邁克爾西爾弗曼(Michael E. Silverman)表示,如何判斷是否罹患高功能憂鬱症,取決於個人如何定義它,它並不一定要臨床介入,或如同重度憂鬱症那樣被正式的診斷。

相較之下,重度憂鬱症是一種正式的精神疾患(Psychiatric disorder),專家會依照其規定來開藥治療或是採取適合的治療方式,但是並不代表心理治療對高功能憂鬱症無效,如果你符合上述多數特徵,或是時常覺得沮喪、悲傷,可以尋求心理諮商師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