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痛恐是梨狀肌症候群!發炎多久會好?要看哪一科?

屁股痛恐是梨狀肌症候群!發炎多久會好?要看哪一科?

梨狀肌症候群為久坐辦公族的常見問題之一,梨狀肌發炎會導致屁股痠痛、麻木,嚴重時,疼痛還會轉移至大腿和小腿,可能影響行走能力;到底梨狀肌症候群是什麼?有哪些症狀?梨狀肌發炎多久會好?要看哪一科?《Hello健康》為您一次解答!

梨狀肌症候群是什麼?屁股、臀部肌肉解說

梨狀肌(Piriformis muscle)位於臀部深處,左右對稱,屬於中等大小的肌肉,因形似梨子而獲得其名;實際位置在臀大肌(屁股最外圍的肌肉)的下方,連接薦椎及大腿骨前端(又稱大轉子)。

屁股痛恐是梨狀肌症候群!發炎多久會好?要看哪一科?

梨狀肌的主要功能為協助大腿做外旋的動作(例如翹腳動作),並負責外展(大腿往側邊抬)及穩定髖關節,舉凡爬樓梯、坐下起身、蹲下或走路,其實都須藉由收縮梨狀肌來完成。

當梨狀肌因過度使用,例如久坐或運動過度,或因外傷撕裂時,就可能發炎腫脹,導致臀部深處疼痛;外加上坐骨神經就位在梨狀肌下方,因此梨狀肌只要腫脹或抽筋時,都容易壓迫到坐骨神經,引起坐骨神經痛。 屁股痛、抽筋?梨狀肌發炎症狀有哪些?

梨狀肌症候群的常見症狀包括:

屁股深處痠痛:有一個明顯痛點,在坐著或變換姿勢時特別痛,但躺下時就容易好轉。 屁股痠 臀部肌肉緊繃 髖關節緊繃

梨狀肌發炎嚴重,引發坐骨神經痛時,可能產生以下症狀: 大腿後側疼痛:疼痛可能會傳導至小腿和腳後部 腿麻、腳麻 下肢無力、行走不便 梨狀肌症候群原因?

梨狀肌症候群的常見原因如下: 長時間久坐、蹲坐:造成梨狀肌緊繃發炎 座椅過硬:過度壓迫梨狀肌,引起發炎 習慣翹二郎腿:過度使用梨狀肌 短時間內過度跑跳,或從事會扭轉髖關節的運動:最常見於平日鮮少運動,但一到休假或參加路跑、登山等特定活動時,就突然激烈運動的人 臀部有挫傷、拉傷病史

梨狀肌症候群多久會好?如何舒緩?

梨狀肌症候群的治療方法分成以下5種: 伸展運動:透過拉伸臀部肌肉,改善梨狀肌緊繃發炎的狀態。 徒手治療/按摩:尋求物理治療師協助做徒手治療,或自行使用按摩球或按摩槍舒緩,然而,梨狀肌屬於較深層的肌肉,因此按摩較不易有效解除肌肉緊繃。 復健治療:例如電療、熱療(低能量雷射)、照射超音波等常見的健保給付物理治療。 藥物治療:肌肉鬆弛劑或消炎止痛藥,通常對於短暫的急性疼痛較有用,對於長期慢性發炎效果較差。 注射治療:透過超音波導引,直接向梨狀肌注射類固醇、高濃度葡萄糖水或自體血小板(又稱PRP增生療法),加速消炎與復原作用。

在一般狀況下,梨狀肌輕度發炎通常只要改善致病原因(例如減少久坐時間)、多休息、服藥及接受復健治療,約1~2週即可改善;然而,若梨狀肌一帶的軟組織受傷、沾黏或神經壓迫較為嚴重,則可能須6~12週以上才能痊癒。

梨狀肌發炎要看哪一科?

建議可赴復健科或骨科就診,由專業醫師評估與診治,並適時搭配物理治療,有效緩解症狀。

阿基里斯腱發炎、斷裂?跟腱炎症狀、原因、放鬆舒緩解析

阿基里斯腱發炎、斷裂?跟腱炎症狀、原因、放鬆舒緩解析

阿基里斯腱是什麼?跟腱(腳後筋)位置解說

阿基里斯腱(Achilles tendon)長約15公分,是人體最長、最強壯的肌腱,外觀是光滑亮白的橢圓形長束體;其組織97%由膠原蛋白組成,上端連接小腿後側腓腸肌與比目魚肌,下端連接跟骨,又稱為跟腱。 阿基里斯腱發炎、斷裂?跟腱炎症狀、原因、放鬆舒緩解析藍圈處就是阿基里斯腱經常受傷、斷裂的地方

阿基里斯腱負責在站立、走路、跑步或跳躍時,維持腳踝關節的穩定,並可在跑步與跳躍時,承受近10倍體重的張力,雖然是人體強壯的肌腱,同時也是最容易受傷的肌腱,加上血液循環較差,因此在受傷拉扯後,較容易發炎、受損,甚至斷裂。

阿基里斯腱發炎症狀 運動後小腿後側、腳跟上方出現疼痛 早上起床後腳跟壓痛、腳踝活動僵硬 小腿後側腫痛,活動後症狀加劇 阿基里斯腱(跟腱)發炎、腫痛原因

阿基里斯腱發炎也稱為「跟腱炎」,造成發炎主要有2大原因:

過度使用:常發生在運動員(運動頻率及強度高)、短期內運動量或運動時間劇增者(只有假日才做運動的人)。 老化:隨年齡增長,阿基里斯腱的膠原蛋白流失,彈性會比較差,反覆大量活動拉扯易發炎。

當身體有以下狀況時,容易產生跟腱炎: 小腿肌肉緊繃或無力:跟腱向上和小腿肌肉相連,若小腿肌肉緊繃,會過度拉扯跟腱,若小腿肌肉較無力,則跟腱可能會過度鬆弛。 跟骨處長骨刺:過度摩擦跟腱,引起發炎。 扁平足或內旋足:扁平足(足弓無時無刻都很低),或內旋足(只有站立或步行時足弓低)會影響足部生物力學,使跟腱受力不正常,進而導致發炎。 肥胖:足部長期承受較多的重量,跟腱較易受傷。

阿基里斯腱斷裂原因

阿基里斯腱長時間發炎或症狀嚴重時,原本富有彈性的跟腱會逐漸化、失去彈性,這時若受到外力刺激,跟腱就容易斷裂。

除了反覆發炎是斷裂的前兆外,以下原因也是造成阿基里斯腱斷裂的潛在因素: 老化 體重過重 大量、激烈的運動 外傷 不常運動族群突然劇烈運動 足跟或跟腱注射類固醇或抗生素

阿基里斯腱斷裂經常發生在運動時,包括籃球、足球及羽毛球等運動項目選手都可能有過類似傷害;在發生性別比例上,男性又高於女性。 阿基里斯腱斷裂症狀 感覺小腿被踢到 受傷時聽到啵、啪的斷裂聲 疼痛伴隨腫脹 受傷的腳無法踮腳尖站立 腳板無法下壓與用力

阿基里斯腱斷裂程度與治療

跟腱斷裂分完全斷裂與不完全斷裂2種。完全斷裂時,足跟會出現嚴重腫脹與疼痛,無法走路或站立;若是些微斷裂,疼痛或腫脹症狀較輕微,腳底板可作些許移動,有可能會被認為是扭傷,可以透過湯普森測試(一種用於評估跟腱完整性的理學檢查方法)、超音波或核磁共振影像來確認。

阿基里斯腱斷裂依受傷的程度、患者生活型態等考量,可以選擇手術或非手術治療,但無論選擇哪種治療方式,都需要搭配復健,避免腳踝變得僵硬、不靈活,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肌腱壞死。

當跟腱完全斷裂時,須透過手術縫合或移植重建,術後搭配復健大約4到6個月可以恢復術前日常活動狀態;若是運動選手,最在意的是術後的運動表現,若在術後接受良好的復健治療和訓練,有機會回復8至9成表現水準。 阿基里斯腱發炎多久會好?跟腱炎舒緩放鬆方法

依阿基里斯腱發炎的嚴重程度,需要長短不一的恢復時間;若採取非手術治療搭配休息及的方式,仍需數月的恢復期。

阿基里斯腱發炎常採取的治療包括:

多休息:減少跟腱的過度使用,可改做對足部低衝擊性的運動,如游泳。 冰敷:每次最多20分鐘 抬高患部消水腫:躺著將腳抬高過於心臟,消除發炎帶來的腫脹。 使用足部輔具:適時固定腳踝,避免過度活動拉扯造成的疼痛。 服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控制並減緩發炎狀況 各類小腿肌肉伸展運動:伸展和跟腱相連的小腿肌肉,藉此拉伸跟腱促進放鬆。 雷射、超音波、震波等物理治療:加速組織復原和減緩症狀

Hello健康》參考台北市物理治療師公會網站的文章,整理2種跟腱炎舒緩、放鬆方法: 伸展跟腱、小腿肌

兩腳一前一後,腳趾朝前方,腳跟著地,前腳彎取後腳伸直,後腳感覺肌肉拉開變緊,一次約15秒的時間,整個過程需緩慢進行。

阿基里斯腱發炎、斷裂?跟腱炎症狀、原因、放鬆舒緩解析 訓練跟腱力量

雙腳站立,逐漸踮腳尖站立,再慢慢將腳跟放回地面。動作穩定後可以增加負重或改單腳站立,增加訓練強度。 阿基里斯腱發炎預防方法 運動前熱身、加強伸展小腿肌肉 慢慢增加運動的強度與時間 穿著能保護腳踝的鞋子 避免在上坡或不平坦的地面跑步

肌腱炎多久會好?治療看哪科?肌腱發炎症狀、原因及舒緩方法

肌腱炎多久會好?治療看哪科?肌腱發炎症狀、原因及舒緩方法

肌腱炎是很常見的肌肉問題,依據發生位置有不同的病症名稱,舉凡板機指、媽媽手、網球肘及高爾夫球肘等,都是肌腱炎的一種。《Hello健康》為您講解肌鍵是什麼,並說明:肌腱發炎原因?肌腱炎症狀有哪些?肌腱炎多久會好?如何治療肌鍵炎?

肌腱炎是什麼?

「肌腱」位於肌肉本體的末端與骨骼或關節的交接處,以細繩般的帶狀結構附著於骨骼上,具有以下功用:

將肌肉的力量傳到骨骼,帶動骨關節的活動 穩定骨骼關節結構 吸收外部力量,減少或避免肌肉本體受傷

多數連接於骨骼處的肌腱都很薄,甚至呈片狀,厚度僅幾釐米,組織結構雖然強韌,但血液供應量較少。當肌腱經常反覆過度使用,或因為動作不當而導致受傷,就可能引起發炎,產生紅、腫、熱及痛等症狀。 肌腱發炎症狀

肌腱炎可分為急性、慢性等兩種狀況:

急性肌腱炎:患部疼痛,且按壓或出力時,疼痛會加劇,甚至外觀出現紅、腫及熱等現象。 慢性肌腱炎:發炎肌腱會結疤,產生粘黏僵硬的現象,使得患處不能活動自如。 肌腱炎分3級

依據影像學的檢查結果,肌腱炎還分成3個等級:

肌腱炎第一級:無法在超音波或影像學中看到撕裂傷,但理學檢查有反應。 肌腱炎第二級:在超音波或影像學中發現軟組織有撕裂現象。 肌腱炎第三級:在超音波或影像學中發現軟組織已斷裂。

一般來說,第二級以上的患者即使接受手術,也未必能完全復原,因此須把握初期的黃金治療期。 肌腱炎原因與好發部位

肌腱發炎的常見原因包括: 使力過度,超過肌腱負荷 反覆使用特定部位且缺乏休息 工作或運動姿勢不良 外力創傷 骨關節錯位 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疾病

肌鍵炎的好發部位如下:

肩膀:肩關節有許多重要肌腱,例如肱二頭肌、脊上肌、脊下肌或旋轉肌袖等,都可能因為工作或運動姿勢不良而引發肌腱炎。 手指、手腕:當手指過度使用時,手指肌腱及腱鞘易發炎、腫脹,導致手指彎曲後,無法順利伸直,俗稱「板機指」;另外,大拇指的伸肌及外展肌腱若經常使用不當,也會發炎、腫痛,造成「媽媽手」。 手肘:手肘外側(拇指側)是手指及手腕伸肌肌腱的附著處,而內側(小指側)則是手指及手腕屈肌肌腱附著處;外側的肌腱發炎俗稱「網球肘」,內側發炎則稱為「高爾夫球肘」。 下肢:例如膝蓋的髕骨肌腱炎、足跟的阿基里斯肌腱炎,或擴張筋膜肌肌腱炎、鵝頸肌肌腱炎等

肌腱炎多久會好?治療方法解說

肌腱炎的治療首重找出並去除致病原因,例如使力過度、反覆使用或姿勢不良等,因為如果病因不去除,即使治療,患部也會反覆發炎。

肌腱炎的治療可分成治療發炎期與慢性訓練期等兩階段: 1.治療發炎期

當患部肌腱處於發炎狀態時,必須適度休息,同時冰敷、局部壓迫,以及抬高或固定患部。

冰敷的方法依病因及發炎嚴重程度而有不同: 一次性的急性傷害:在疼痛初顯時,立即冰敷消炎止痛。 一般中度運動外傷:在受傷後6小時內持續冰敷,隨後轉為冷熱敷交替或直接熱敷。 嚴重發炎、疼痛:冰敷時間拉長至1~2天,待腫脹降低或穩定後,再轉為熱敷,促進組織循環與修復。

除了上述的基本處置外,醫師也會視病情開藥或搭配其他的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口服消炎止痛劑、局部類固醇注射 物理治療:深層熱療、低能量雷射或電療 局部肌腱按摩:幫助消除肌腱沾黏 手術治療:慢性肌腱炎患者有沾黏狀況,且無法透過上述方法改善時,可考慮接受手術治療。

2.慢性訓練期

在肌腱發炎初期,就立即接受專業醫師的檢查與診斷,並遵從醫囑妥善休息與治療後,通常經過6~8週的時間,發炎就會顯著改善,甚至停止疼痛,此時就能進入慢性訓練期,藉由訓練肌耐力、強化肌鍵來避免復發;訓練期依患部、嚴重程度而異,通常須3~6個月不等。 肌腱炎看哪科?

復健科與骨科皆能處理,如果是初診或病情較為嚴重,建議赴可進行超音波或其他影像學檢查的醫療院所檢查。

痛風症狀4階段、飲食表公開!痛風原因、前兆、治療、看什麼科

痛風症狀4階段、飲食表公開!痛風原因、前兆、治療、看什麼科

「痛風」又稱「富貴病」或「帝王病」,因為在古代,通常只有富人才有機會經常大魚大肉、飲酒笙歌作樂;但隨著現代生活水平提升,痛風早已不再是富人專利,不僅盛行率大幅升高,罹病年齡層也有年輕化趨勢;據統計,台灣30歲以上的男性人口中,痛風盛行率高達3.3%,換算下來,全台灣痛風人口至少約40萬人。

究竟痛風是什麼?為什麼會痛風?痛風有哪些前兆、症狀?如何快速止痛?《Hello健康》一次深入解說! 痛風(Gout)是什麼?

痛風是一種因為身體無法正常代謝普林,導致高濃度尿酸長期累積所引發的慢性疾病,屬於關節炎的一種,又稱作「代謝性關節炎」。

痛風急性發作時,關節會紅腫和發熱,產生強烈疼痛,讓病患無法正常行走或睡眠;若演變為慢性痛風,關節處則會形成「痛風石」,導致關節腫脹和變形。 為什麼會痛風?痛風原因解說

人體內的尿酸是普林(Purine,又稱嘌呤)經代謝後的最終產物,正常情況下,身體代謝普林所產生的尿酸會溶於血液,輸送至腎臟進行後續的代謝工作,最後以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外。

當攝取的普林過多,或腎臟代謝尿酸的能力減少時,過多的尿酸就會在身體關節處,形成尿酸鹽結晶,導致痛風。

尿酸是體內核酸,也就是普林最終的代謝產物;因此,痛風的原因可分成尿酸生成過多、尿酸代謝減少等兩類:

尿酸生成過多的原因 攝取過多高普林食物或酒精 遺傳體質 白血病 惡性腫瘤 尿酸代謝減少的原因 先天尿酸代謝機能異常 慢性腎臟病 脫水 服用利尿劑、抗結核藥物或阿斯匹靈 如何分辦痛風?痛風前兆與位置

痛風是由高尿酸血症演變而來,高尿酸血症初期通常無症狀,當感覺有症狀時,往往已患病一段時間;發病時,關節處會出現紅、腫及熱等症狀,常見部位為雙腳的大拇指,其他部位包括: 腳踝 膝蓋 手肘 手腕 手指

痛風初期症狀有哪些?認識痛風症狀4階段

痛風的病程一般會經過以下4個階段: 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症:通常是在例行性的抽血檢查時,發現尿酸值偏高,但沒有關節炎的症狀。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四肢關節發生急性的紅、腫、熱、痛等症狀,尤其是末梢關節,例如腳大拇趾、足背及腳踝,病患可能會痛到行動困難,甚至無法行走。 痛風發作間歇期:在第一次急性痛風發作,腫脹慢慢消失後,便進入間歇期;此階段關節雖然不會痛,但不代表痛風已經好轉,須積極接受治療,避免急性症狀再次出現。 慢性痛風關節炎:經歷數次急性期和間歇期的交替後,痛風會進入慢性期,此時疼痛次數會更加頻繁,身體各處關節也可能形成痛風石,導致關節變形。 痛風飲食表:痛風不能吃什麼一次看!

以下依據食物的普林含量,分成痛風急性發作期、日常飲食照護,以及建議忌口食物等3種類別;在痛風急性發作時,飲食須以低普林食物為主;若痛風穩定,進入間歇期,或已確診高尿酸血症,則可吃適量食用中普林含量的食物,並避免食用高普林食物。

痛風急性發作期 日常飲食照護 建議忌口或少吃 (低普林含量食物) (中普林含量食物) (高普林含量食物) 普林含量 0~25毫克/100公克 25~150毫克/100公克 150~1000毫克/100公克 奶類及乳製品 各種低脂乳類及乳製品 豆奶 優酪乳、養樂多等發酵乳品 蛋、肉類 蛋類(每週不超過3顆) 各種家禽類 內臟類 海鮮類 旗魚、黑鯧魚、草魚、鯉魚、秋刀魚、鱔魚、鰻魚、烏賊、蝦、螃蟹、蜆仔、魚丸、鮑魚、魚翅 馬加魚、白鯧魚、鰱魚、虱目魚、吳郭魚、四破魚、白帶魚、烏魚、吻仔魚、海鰻、沙丁魚、小管、草蝦、牡蠣、蛤、小魚乾、白帶魚皮、干貝 豆類及豆製品 豆腐、豆乾、味噌。綠豆、紅豆、花豆、皇帝豆、豌豆、黑豆 黃豆、發芽豆類 油脂類 適量植物來源油脂,如腰果、杏仁、核桃等核果類,芝麻、葵花子仁、南瓜子仁、松子等種子類 全榖根莖類 胚芽米、白米、糯米、米粉、小麥、麥片、麵粉、麵線、玉米、馬鈴薯、甘藷、芋頭、冬粉、太白粉、樹薯粉、藕粉 蔬菜類 白菜、菠菜、空心菜、芥藍菜、花椰菜、胡蘿蔔、韭菜、芹菜、蕃茄、蘿蔔、洋蔥、瓜類 青江菜、四季豆、菜豆、敏豆、洋菇、鮑魚菇、海帶、海藻、筍乾、金針、銀耳、蒜、九層塔 豆苗、蘆筍、乾燥紫菜或香菇 水果類 各種新鮮水果 其他 葡萄乾、龍眼乾、番茄醬、冬瓜糖、蜂蜜、果凍 枸杞、栗子、蓮子 肉汁、肉湯、雞精、酵母粉

痛風症狀4階段、飲食表公開!痛風原因、前兆、治療、看什麼科

痛風症狀4階段、飲食表公開!痛風原因、前兆、治療、看什麼科

痛風症狀4階段、飲食表公開!痛風原因、前兆、治療、看什麼科 痛風看什麼科?

痛風若症狀輕微,或僅須定期回診拿藥,可赴家醫科、內科等基層診所;若症狀嚴重、須接受醫師詳細檢查與診斷,可赴大型醫院的風濕免疫科看診。 痛風治療及舒緩方法

以下依據痛風病程的4個階段,解說治療及照護方法: 1.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症

發現高尿酸血症時,須進一步追蹤檢查有無其他疾病,例如高血壓、高血糖、心臟病、腫瘤、腎功能不全或血液疾病,以便及早治療。

病患須避免服用誘發高尿酸血症的藥物,例如利尿劑、阿斯匹靈或抗結核藥物等;若因病情所需,請與醫師討論是否更換藥物或減少劑量。 2.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按時服藥以抑制炎症反應及改善疼痛,並且不可自行調整降尿酸藥物的劑量。 限制高普林食物的攝取量,例如甲殼海鮮類、肉臟類或濃肉汁,並且停止飲用任何酒精類飲料。 若無心臟衰竭、腎臟衰竭、肺積水等疾病,無須水分攝取者,每天請飲用2000c.c.的水分,幫助排除尿酸及預防尿路結石。 發炎關節處要多休息,減少活動量;睡覺時,可利用護架支托及抬高患部,避免壓迫到發炎關節。 改變姿勢時,動作須緩和,避免碰撞;下床時要注意安全,必用時可用枴杖或助行器支撐。 3.痛風發作間歇期 遵照醫師處方定期服藥,切勿擅自停藥或改服來路不明的偏方。 依照上方的痛風飲食表,控制普林的攝取量。 每天攝取至少2000c.c.的水分。 避免任何可能誘發痛風的因素,例如肥胖、飲食不正常、飲酒、壓力、寒冷或受傷等。 適度運動或活動身體,避免肌肉萎縮或關節僵硬。 痛風病患因尿液偏酸,易有尿路結石,若出現血尿或一側腰部劇痛,請盡速就醫。

痛風症狀4階段、飲食表公開!痛風原因、前兆、治療、看什麼科 4.慢性痛風關節炎 無傷口的處理方法 痛風石形成處的皮膚,容易因衣物或其他刺激而發炎,因此病患應穿著質料柔軟且透氣的衣物。 穿著柔軟舒適的鞋子,以保護患部。 保持皮膚清潔及完整,避免受傷,同時每天檢查患部有無傷口。 切勿擅自切開痛風石,傷口不只難以癒合,而且容易併發感染。 定期執行復健運動,來維持關節的活動度,必用時可用夾板等輔具來支撐關節。 有傷口的處理方法

痛風石破裂所造成的傷口,容易遭受細菌感染,並可能因此併發壞死性筋膜炎,而導致敗血症,產生致命風險,因此,在治療及照護上須格外注意: 若併發感染,醫師通常會給予抗生素治療,病患務必遵照醫師指示按時服藥。 換藥時,傷口若有液體流出,請盡量清除,避免感染。 若傷口散發惡臭,有惡化趨勢,請立即回診,醫師會視病況決定是否施作清創手術。 痛風快速發作怎麼辦?止痛藥物介紹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以及吲哚美辛(Indomethacin)對於緩解痛風急性症狀有明顯效果,不過高劑量的非類固醇消炎藥,可能導致胃痛或胃潰瘍。 秋水仙素(Colchicine):秋水仙素一樣可用於止痛、消腫,在急性期結束後,每日服用小劑量的秋水仙素,能預防痛風再次發作;大劑量的秋水仙素,可能引發噁心、嘔吐和腹瀉(Diarrhea)等症狀。 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通常在患者不適用上述兩種藥物的情況下,會給予皮質類固醇達到消炎止痛的功效,不過,副作用可能會讓血糖與血壓升高。 降尿酸藥物:若痛風病情嚴重,產生痛風石,甚至造成關節變形,可能會使用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Xanthine oxidase inhibitors),例如:異嘌呤醇(Allopurinol),降低體內尿酸的製造量,其副作用可能會讓皮膚起疹子,或導致肝功能異常。 加速尿酸代謝藥物:除了抑制身體製造尿酸外,增加尿酸的排出量也是治療痛風的方法之一,以丙磺舒(Probenecid)為例,它能提升腎臟代謝尿酸的速度,但也會提高尿液所含的尿酸量,其副作用可能造成皮膚起疹、胃痛及腎結石。(延伸閱讀:腎結石飲食禁忌與建議|預防結石、避免復發要吃什麼?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不是公主病!最常被忽略的僵直性脊椎炎 不只背痛 延誤就醫恐失明

不是公主病!最常被忽略的僵直性脊椎炎 不只背痛 延誤就醫恐失明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先天免疫疾病,又稱為關節黏連性脊椎炎,俗稱「竹竿病」,台灣約有5萬~8萬名患者1;因全身系統性疾病發炎,導致脊椎發炎,甚至連眼睛、腸胃及其他關節都可能遭受炎症攻擊2;由於身體常出現疼痛的症狀,常被誤認為運動傷害造成或其他疾病,導致延誤就醫,進而造成更嚴重的後遺症,如失明、腎臟病變2。

Hello健康》邀請林口長庚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方耀凡,向大家說明如何及早發現僵直性脊椎炎與臨床主要治療方式,以及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幫助讀者建立正確的知識,妥善控制僵直性脊椎炎病情,維持健康生活。 僵直性脊椎炎為何稱為竹竿病?

方耀凡說,脊椎分成頸、胸及腰三節,僵直性脊椎炎大多發生在胸、腰椎,但也可能出現在頸椎;一般人的脊椎椎間盤可增加腰椎活動度,若患有僵直性脊椎炎,隨著骨頭沾黏程度惡化,脊椎正常該有的角度與曲度便會消失,變成有如一根竹竿直挺的狀態,因此又稱為「竹竿病」。 僵直性脊椎炎:與遺傳基因有關

父親患有僵直性脊椎炎,小孩罹病機率為10%

風濕病醫學會指出,若父親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小孩有10%的機會罹患僵直性脊椎炎;因此若家長本身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可在子女10歲左右時,進行檢查3。方耀凡說,這種疾病比較特別的是「父母給你什麼,你也很難預防」,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就更顯重要。 僵直性脊椎炎案例

方耀凡說,根據臨床統計,僵直性脊椎炎的平均確診年齡約26歲,多數病人仍以年輕族群為主,但他印象較深刻的是,曾收治一名約50幾歲的患者,在檢康檢查時才發現有脊椎沾黏,但過去對疼痛「忍耐力特強」,才一直沒有立即就醫。

由於僵直性脊椎炎具有遺傳特性,方耀凡特別提醒這名患者,注意家人有無相關症狀,果然發現有位17、8歲的家人常喊背痛,甚至痛到下不了床,當時家人還誤會他是裝病不想上學,後來經採用發炎指數和基因檢測等方法,才發現他也患了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為何難以發現?

方耀凡說,不管在國外或國內,僵直性脊椎炎常出現「延遲診斷」,也就是從症狀發生到確診,大約有4~9年4;其主要原因是好發族群以年輕人居多,若出現疼痛症狀,通常會先到骨科或復健科接受診斷,但可能因為對年輕人的警覺較低或非風濕免疫專科,就可能錯過早期診斷的機會,以致出現「延遲診斷」。

方耀凡說,僵直性脊椎炎與其他類風濕疾病的免疫性疾病不同,無法透過常規的抽血檢查來確定診斷,即使是下背痛或肌肉韌帶疼痛,也與常見的疼痛不同,最大差異在於「愈動愈不痛,愈不動愈痛」,有些病人甚至在睡覺時會在半夜痛醒;所以,若疼痛狀況超過3個月,就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 僵直性脊椎炎女性比例緩慢增加

過去數據顯示,僵直性脊椎炎的男女患者比例約3比15,但方耀凡說,從健保資料庫統計資料顯示,近幾年僵直性脊椎炎的男女比正在慢慢接近,也就是女生數量正在緩慢增加;其主要原因是過去不少女性患者可能認為症狀比較沒那麼嚴重,所以沒有就醫,隨著近幾年僵直性脊椎炎的觀念普及,就醫比例也逐漸攀升。 僵直性脊椎炎症狀

方耀凡指出,出現以下症狀都應該注意並就醫檢查,特別是有僵直性脊椎炎家族史者,即要特別留意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及早前往風濕免疫科就診: 背部疼痛持續3個月以上6 虹彩炎7 乾癬8      香腸趾/指9      腳後跟肌腱炎7(穿鞋時將腳跟塞入鞋子時有明顯疼痛) 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10(腹痛、腹瀉及長期血便)

僵直性脊椎炎特色

方耀凡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有別於一般背痛的特點是「愈動愈不痛,愈不動愈痛」,有些患者會在半夜痛醒,也有些人甚至連穿鞋或彎腰撿錢都有困難。

方耀凡說,有些患者的疼痛情況一久,人體會將疼痛訊號放大,以致出現「纖維肌痛症候群」,也就是患者的肌肉神經對於疼痛變得愈來愈敏感,這些狀況比較容易出現在女性患者身上,但有時又檢查不出到底什麼器官出問題,因此,反而容易遭誤會是患了「公主病」。 僵直性脊椎炎併發症:關節類、非關節類

方耀凡說,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常見的併發症包括關節類和非關節類,關節類的併發症可能會導致下背疼痛,並且會進一步延伸至上背部,也就是所謂的「竹竿病」;此外,也可能引起膝蓋關節發炎,以及肌肉神經對疼痛愈來愈敏感的纖維肌痛症,後者又特別好發於女性。

非關節類的併發症涉及視力問題(虹彩炎)、心血管老化,若未得到適當控制則可能導致失明等。 僵直性脊椎炎治療要多久?

方耀凡說,僵直性脊椎炎具體治療方案會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以及是否有延誤就醫的情況而有所調整。 僵直性脊椎炎看哪科?

方耀凡建議如果有家人出現相關症狀,應引起警覺並諮詢風濕免疫科專家,及早進行治療,這對於疾病的控制和預後都有很大幫助。 僵直性脊椎炎治療舒緩3大方法

方耀凡指出,僵直性脊椎炎雖是慢性病,但多數     的病人接受一般臨床常用的非類固醇類發炎藥治療後都可良好控制病情11,生活品質獲得明顯改善。

對於目前治療僵直性脊椎炎的方法包括藥物、運動和手術以下3種治療方向: 藥物治療有3種

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藥物治療的效果是良好的,並且對藥物有良好的反應,以下介紹僵直性脊椎炎3種藥物:

非類固醇抗炎止痛藥

第一線藥物通常會先使用非類固醇抗炎止痛藥,即同時具有消炎和止痛的作用,對於多數患者而言,這些藥物是有效的,但也可能出現一些副作用,如過敏反應、腸胃潰瘍以及對腎臟的負擔,因此腎臟病患者不適合使用。 免疫調節劑

第二線藥物會選擇使用免疫調節劑,此類藥通常用於長期控制炎症疾病,以避免復發和過度的發炎反應,特別是針對骨頭已出現輕微沾黏,或者有周邊關節炎及著骨點發炎等患者,即會優先使用;多數患者都可接受,但缺點是存在一些過敏風險,以及藥物顆粒相對較大,可能比較難以吞嚥,因此少部分患者接受度不高。

新一代治療藥物

新一代的治療藥物可分為針劑的生物製劑與口服小分子藥物,2種差異在於針劑型可間隔一段時間再施打,但是口服小分子藥物要每天吃 ;此外新一代治療藥物價格較高,且健保給付條件較為嚴格。 手術治療:風險較高

方耀凡說,手術治療在僵直性脊椎炎中並不常見,因為手術風險較高,通常只在病情非常嚴重的情況下才會考慮使用。 僵直性脊椎炎運動舒緩4大原則

方耀凡說,僵直性脊椎炎的特性是「愈不動愈痛」,提醒患者別因著認真工作而忘記休息,建議維持規律運動習慣;若是冬天,脊椎容易緊蹦,也別忘記適時熱敷,加以舒緩疼痛症狀: 定時伸展

避免久坐、久躺,除了睡覺時間外,可設置鬧鐘提醒每半小時到1小時起身活動,保持關節的靈活性,可減輕疼痛。 伸展運動

建議選擇伸展運動和負重較小的運動,如游泳、瑜伽與太極拳等伸展運動,有助於保持關節的靈活性。 重訓需有專業指導

重訓需要有教練專業指導,以避免對腰部造成負擔。

僵直性脊椎炎的飲食、生活3大原則

方耀凡說因為體重過重會增加關節的負擔12,因此僵直性脊椎炎要注意飲食,控制體重;僵直性脊椎炎雖不像痛風,有明顯的飲食禁忌,但仍建議多採取以下飲食與生活習慣: 地中海飲食

在飲食方面,地中海飲食被認為具有抗發炎的效果,建議增加橄欖油等食物的攝取,減少發炎反應13。 睡眠環境

選擇支撐性好的床墊和稍低的枕頭,以減輕關節的壓力。 戒菸

吸菸會增加發炎反應,對關節健康有負面影響。

方耀凡最後建議,病友應該建立的正確觀念就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雖不是可根治的疾病,但可以獲得很好的控制,所以如果家人有相關疾病,自己也出現相關症狀,就要提高警覺多小心;若已確診罹病,就應好好配合治療。

本衛教文章由台灣輝瑞協助刊登。 (PP-XEL-TWN-0379-202307)

說再見!打破膝蓋痛物理治療的5大迷思

說再見!打破膝蓋痛物理治療的5大迷思

膝蓋痛可能會影響您的日常生活,若您患有膝蓋痛,那麼您的療程可能會涵蓋物理治療(Physical therapy),但是,您或許聽過一些關於物理治療的迷思,而讓您錯失物理治療能帶來的好處。因此,下列5種最常見的迷思,就讓我們為您一一解釋。

1. 物理治療沒有效?

有些人認為物理治療或運動對膝蓋痛毫無好處,但除非您接受物理治療的頻率過低,或沒有確實執行物理治療師指導的治療性運動,物理治療基本上不會完全沒效果。若您害怕在膝蓋痛的狀況下運動,或不敢嘗試較新穎的治療方式(如體外震波),很可能會影響物理治療的療效。事實上,在合格且有經驗的物理治療師執行及指導下,做運動和儀器治療都是安全的,因此請您放心勇敢嘗試吧!若有任何疑問,也請隨時詢問物理治療師或醫師。

2. 運動後膝蓋更痛,代表完全不能運動?

剛開始做針對膝蓋痛的治療性運動,尤其是本來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可能會感到肌肉痠痛和僵硬,膝蓋好像比還沒做運動前更痛。這是因為您的肌肉動的比平常還要多,只要疼痛在 24-48 小時內減緩,都屬於正常狀況。運動訓練結束後的 1-2 天,您有很高的機率會產生上述情形,請諮詢物理治療師,什麼時候適合再開始運動,以及如何舒緩疼痛。進行物理治療師指導的治療性運動前,先做一些暖身及伸展運動,都可能有效地幫助您解決問題,但如果身體太過疼痛或是痠痛讓您無法正常活動,請告知您的物理治療師。因為運動不適等問題誰都會發生,而追根究底,或許只是這些運動不適合您而已,而非膝蓋痛的人就完全不能運動。

3. 膝蓋痛沒有好轉,就該停止療程?

凡事並非一蹴可成,尤其是針對膝蓋痛的物理治療,以在健保院所以儀器治療為主,一週治療 2-3 次。或在自費物理治療所以徒手或運動治療為主,一週治療 1-2 次來說,通常可能需要 6-8 週才能看到一些進展(但仍依個人病況不同而有差異)。做物理治療的過程中,疼痛會漸漸被舒緩,若有執行治療性運動,核心肌群、臀部和下肢的肌力和肌耐力也會慢慢增強,因此建議讓物理治療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份,沒有去院所做物理治療的日子,也在家中執行物理治療師指導,有助舒緩膝蓋疼痛的矯正性運動,才有助於您的膝蓋維持長久的健康狀態。 4. 物理治療能治癒各種原因和程度的膝蓋疼痛?

造成膝蓋痛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退化性關節炎、跑者膝、髕骨肌腱發炎等,且每個人的膝蓋痛程度也略有不同。因此適用於每個人的物理治療項目、頻率會不太一樣,有時膝蓋痛也不是只做物理治療,就能夠被治癒的。需合併藥物治療(口服藥物或針劑注射)、體重控制等,才能有效舒緩膝蓋痛。 5. 體重不會影響膝痛?

體重確實會影響膝痛,因為體重過重會讓膝關節承受更大的壓力,在體重過重的狀況下,即使只是簡單的上下樓梯,也容易讓膝關節受傷。已經有研究指出,過重會增加罹患骨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的風險,骨性關節炎是因為關節磨損造成最常見的關節病變。因此減重和維持適當的體重確實能讓您降低膝蓋痛的風險。而且運動能讓您瘦的健康,所以請和您的醫師還有物理治療師討論您現在的體重,或許您的療程中需要納入針對減重的項目(例如更多的有氧運動)。

有時您可能會認為物理治療好像效果不彰,運動過程中產生的不適,也可能讓您覺得膝痛好像變更嚴重了,但事情的真相並非如此,希望這篇文章能讓您更了解針對膝蓋痛的物理治療,一起打破迷思。

膝蓋痛需要物理治療!流程和注意事項詳解

膝蓋痛需要物理治療!流程和注意事項詳解

膝蓋痛、不舒服,或膝蓋做完手術過後,有時需要做物理治療,才能改善不適的症狀。以下將介紹物理治療對膝蓋痛的治療項目、流程、注意事項等細節,希望能幫助大家減輕膝蓋痛帶來的煩惱。

物理治療在治療什麼?

物理治療能幫助患者更快地恢復正常生活,並重拾膝蓋問題產生前喜愛的體能活動。針對膝蓋痛的物理治療,包含: 儀器治療:像是雷射、超音波、體外震波等,處理肌肉、韌帶組織上的問題。 徒手治療:物理治療師運用雙手或輔助器械,放鬆緊繃疼動的膝蓋周遭組織,或調整髕骨關節排列位置。 運動治療:包含肌力訓練及伸展運動;增強下肢肌力,以減少膝蓋所需承受的壓力;而伸展運動則可以增加身體的柔軟度及活動範圍,讓膝關節動起來更靈活有彈性。

物理治療的大致流程和注意事項

首重診斷評估 找出膝蓋痛原因

膝蓋痛發生時,比起一昧自行服用止痛藥、貼痠痛藥布等。更建議到合格醫療院所就診,接受醫師專業的診斷,及物理治療師的功能性評估。找出膝蓋痛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從根本解決膝蓋痛問題。 先以儀器治療或搭配藥物治療緩解急性疼痛

急性膝蓋痛發生時,十分令人難受。這時大多會先以物理治療中的儀器治療(熱敷、電療等),或搭配醫師開立的藥物治療(口服藥物或針劑注射),先初步緩解疼痛。也建議患者在膝蓋痛急性發作期間,先減少會對膝蓋產生大量衝擊的動作或活動,例如本身有登山健走習慣,建議先休息幾天。也建議避免大量的蹲站動作等。 接受物理治療師的治療性運動指導

待急性強烈的膝蓋痛被初步緩解後,物理治療師會給予患者治療性運動指導。包含肌力訓練、伸展運動等。加強核心肌群、臀部和下肢的肌力和肌耐力,加強膝關節的穩定性,降低衝擊力道對膝關節的負面影響。搭配伸展運動,舒展緊繃的肌肉,並增加柔軟度,柔軟有彈性的肌肉動起來更靈活,也更不容易二度受傷。 自行確實並安全的執行運動治療

除了肌力訓練和伸展運動,一些特殊的緩解疼痛及降低膝蓋壓力的動作,可能也會包含在物理治療的運動治療項目之內。因此,物理治療師交代患者回家做的「運動功課」可能會有一點多。運動治療的療效,高度仰賴患者的配合程度。因此建議每天撥出一些時間,在家中確實做運動功課。

開始運動前,應該先暖身,讓膝蓋周遭的肌肉、、韌帶等身體組織進入準備狀態,以免造成運動傷害。暖身可以是一些和緩、強度低的動作,例如快走或踩飛輪機 5~10分鐘,讓身體熱起來。主要的物理治療矯正性運動做完後,也請務必進行幫助身體冷卻的收操伸展。 以固定頻率接受治療 並持續運動

針對膝蓋疼痛的合適物理治療頻率,依個人病況而有所不同。除非醫師或物理治療師有特別囑咐,不然通常需要至少 4~6 週,才會有一些成效。療程結束後,初步緩解疼痛。患者仍需自行持續運動,以維持膝蓋健康。

留意日常生活膝蓋保健 走而非跑的上下樓梯,若膝蓋疼痛加劇時,可考慮兩步一階上下樓梯。上樓時以好腳先上,下樓時以壞腳先下,並扶著扶手以策安全。 在膝蓋疼痛狀況仍不穩定情況下,建議選擇低衝擊性的運動,如瑜珈和游泳,而非跑步、登山等。 即使是做定點式有氧運動、深蹲等,仍盡量在墊子上進行,不要直接在堅硬的地板上做。 穿合適的鞋子運動,讓鞋子和足部發揮最佳的避震功能,避免地面衝擊力道影響膝蓋。

膝蓋痛怎麼舒緩?物理治療師教5祕訣,舒緩酸痛膝蓋

膝蓋痛怎麼舒緩?物理治療師教5祕訣,舒緩酸痛膝蓋

通常不嚴重的膝蓋痛無需手術治療,只要適當休息,以及接受適合的治療就能好轉。但是完全休息都不動,不代表膝蓋會變得更健康。讓我們來聽聽物理治療師的建議吧!

1. 不要休息太久

在床上躺著休息、不活動,減少走動的時間和距離。都可能讓你覺得膝蓋痛有好轉,但是休息太久可能會讓肌力變弱,長期下來會影響膝關節穩定度,使膝蓋承受更大的壓力,連帶導致膝蓋痛變得更嚴重或復發。建議找出適當自己的運動並養成運動習慣, 若不確定自己的膝蓋適合哪種運動,可諮詢醫師或物理治療師。總之,不要休息太久。

2. 務必要做運動

如同上述, 運動很重要。膝蓋痛患者適合的運動包含肌力增強運動、伸展運動、緩解疼痛運動和低衝擊性運動。正確並安全的做運動,會使肌力和肌耐力增強、更有彈性、也更靈活。維持運動習慣也能讓肌肉不易受傷。物理治療師會依個人情況提供合適的運動建議,像是走路和游泳都是好選擇,但不建議在膝蓋痛未得到緩解的狀況下跑步,因為跑步會讓膝蓋承受較大的壓力。此外,還有針對膝痛患者設計的治療運動,物理治療師會教導您如何安全有效地做。

3. 選擇合適的鞋

鞋子有緩衝作用,保護您在運動時足部不會受傷。也提供避震效果,第一時間接收地面傳來的衝擊力道。避免過大的衝擊力,沿著下肢往上傳遞到膝關節,對膝關節產生負面影響。根據不同活動選擇鞋子很重要,舉例來說,休閒鞋適合走路,但網球鞋或籃球鞋都不太適合,因此不建議穿網球鞋或籃球鞋走太路。若您患有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或本身有長短腳問題,可能需要特製的鞋墊,請選擇穿起來覺得舒服好走的鞋子,必要時搭配鞋墊調整。。 4. 減重有助於避免膝蓋傷害

對於體重過重的膝蓋痛患者,減重對緩解膝蓋痛有很大的幫助。研究證實,體重每增加一公斤,膝蓋就會增加四公斤的壓力,所以即使「只」減掉一到兩公斤的體重,也會對膝蓋痛產生幫助。(同場加映:膝蓋痛吃什麼?吃這些幫助緩解膝蓋發炎) 5. 注意善待自己的身體狀況

運動不該讓人受傷,雖然剛運動時可能會有點痛或不適,但這都是正常現象,因為您的肌肉必須比平常還用力,所以不要就此停住。在運動後 24-48 小時內,疼痛不適通常會慢慢緩解。假如感到太過疼痛,而且症狀逐漸加劇,請馬上立馬諮詢醫師或物理治療師,因為可能是膝蓋的組織結構,或其他相關部位出了問題,或這項運動不適合您,。運動有時像是一種磨練,但請善待自己的身體,不要過度操練身體。 若症狀持續加劇請務必就醫

膝蓋痛發生時,請找醫師進行診斷治療,並搭配影像學檢查,如 X 光、超音波檢查等,找出病因。也建議搭配進行物理治療,物理治療師能確保您能安全且有效地執行對緩解膝蓋痛有幫助的運動。治療過程中若膝蓋疼痛症狀沒有被緩解,反而加劇,請立即就診,避免延誤就醫讓病況加劇。物理治療師能讓您更了解自身膝蓋痛的情況,以及提供適合您身體狀況的治療性運動指導。只想著要運動還不夠,一定要正確且安全地運動,才能越動越健康。

落枕:原因、症狀、診斷、治療、舒緩方法

落枕:原因、症狀、診斷、治療、舒緩方法

落枕定義

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落枕,也就是頸部僵硬或脖子痛。造成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不小心在運動、活動或工作時拉傷,造成頸部肌肉僵硬緊繃。有些健康狀況也會造成落枕,但它幾乎不會是重大疾病的症狀。 落枕有多常見?

落枕相當常見,且會影響所有年齡層的人,但只要多留意便能降低發生的機率,想了解其治療方法,可諮詢醫師。 落枕症狀

以下是常見的落枕症狀: 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使情況加劇,例如開車或在電腦前工作 肌肉緊繃和痙攣 頭部移動幅度受限 頭痛

上述並未列出所有可能的症狀,若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去看醫師?

若有下列任何一種症狀,請聯繫醫師: 嚴重疼痛 疼痛持續數天,且沒有緩解的跡象 疼痛向下擴散至手臂及腿部 伴隨頭痛、麻木、虛弱或刺痛 落枕原因

頸部疼痛的原因包含: 肌肉緊繃和僵硬:長時間姿勢不良,例如使用電腦、滑手機,甚至是枕頭太高或太低。 汽車追撞常造成揮鞭式頸部創傷(Whiplash injury),那是因為突然地加速或減速,造成頸部如鞭子般前後抽動,而造成的頸部軟組織傷害。 關節磨損:關節炎(Arthritis)裡例如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會造成骨骼間(椎骨)有緩衝作用使關節能活動自如的軟墊(軟骨) 磨損形成骨刺,影響關節活動並引發疼痛。 神經壓迫: 頸椎椎間盤突出(Herniated discs)和骨刺(Bone spurs),會壓迫從脊髓分支出來的神經。 疾病: 某些特定疾病,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腦膜炎(Meningitis)、流感(Flu)或壓力,皆可能引發落枕。

落枕的風險因素

什麼會造成落枕的風險增加?

諸多因素皆會造成落枕,例如: 就如同身體其他關節一樣,頸關節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退化、磨損。 壞習慣,例如長時間坐在書桌前工作,完全沒有改變姿勢,或是睡覺時頸部姿勢不良。 瞬間的傷害,例如在車禍、運動中拉傷。 如何診斷落枕?

一開始,醫師會記錄下病史並安排檢查,為了得到更清楚的結果及疼痛原因,可能會開立醫學影像檢查,如X光、電腦斷層(CT)或核磁共振(MRI), 醫學影像是進一步詳細檢查最好的輔助方法。在某些情況下,醫師可能懷疑頸部疼痛與神經壓迫有關,若是這種情形,可能會建議安排做肌電圖(EMG)。有時也會抽血確認是否有可能為發炎或感染導致的疼痛。 如何治療落枕?

經過簡單的自我照護,常見輕度至中度的落枕,2~3週便會痊癒。如果疼痛持續存在,醫師可能會建議其他治療方法,例如物理治療、經皮神經電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牽引療法、手術或開立藥物,包含類固醇注射劑(Steroid injections)、三環類抗憂鬱劑(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肌肉鬆弛劑(Muscle relaxants)或止痛藥。

落枕的自我舒緩與居家療法 哪些生活上的調整或居家療法,可幫助舒緩落枕?

下列生活上的調整和居家療法,可能對落枕的情形有所幫助: 服用非處方止痛藥,如布洛芬(Ibuprofen)或乙醯胺酚 (Acetaminophen) 。 最初的幾天先冰敷,之後熱敷,可使用熱敷墊、熱水袋或洗熱水澡。 居家運動,每天動動脖子,但不宜過度。 經常起來活動,並維持良好的姿勢。

若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久站腳酸痛怎麼辦?選對鞋子消除小腿酸痛,舒緩3方法一次看

久站腳酸痛怎麼辦?選對鞋子消除小腿酸痛,舒緩3方法一次看

日常生活中不論是站著或走動,各種行動都需靠雙腿的支撐。人在走路時,每踏一步,腳所承受的總重量是體重的1.5倍,因此穿著舒適的鞋子非常重要。若穿著不合適的鞋長時間站立或走動,除了可能腳痛之外,腳踝、膝蓋、臀部和背部也會感覺不適。

如何挑選適合的鞋?

一般而言,造成足部不適都是因為鞋型不符腳型,以及鞋跟過高的緣故。若穿著尺寸不合的鞋子易導致腳畸形,甚至拇指外翻、長雞眼和繭等。根據研究,若因工作需要久站,最佳的腳跟高度並非完全平底,而是大約比鞋尖高0.6公分,最高至5公分。此外,挑選能提供足弓支撐的鞋墊是很重要的,它可幫助減少足部的疼痛。為此,足外科醫生建議買鞋最好在晚上,因為腳會比較腫大,而購買尺寸稍微大一點的鞋,可幫助腳適應足弓支撐的鞋墊或是矯正器。

特殊腳型的選鞋要點

對正常腳型者而言,挑選低跟、薄且柔軟的鞋,通常較舒適與理想。但有扁平足和高足弓的人,通常雙腳容易感到疲累,需要慎選鞋款與鞋墊。對扁平足的人來說,不適合穿夾腳拖等平底鞋。因為先天或後天的影響,足弓塌陷而使足板變平,需要有足弓支撐功能的鞋墊。而高足弓的人多半因為先天內側足弓過高,使身體重心落在足部外側,因此鞋墊需要具吸震能力,減少腳部受到衝擊的機會。這兩類的人在選購支撐足弓的鞋子或鞋墊時,建議多多試穿或找專業人員訂做,因為足弓支撐的弧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好。 請經常更換穿著的鞋款

長時間穿高跟鞋除了導致前腳疼痛,還可能導致骨盆前傾、下背部疼痛。若因工作不得已需要穿高跟鞋,請在休息時將高跟鞋換下改穿低跟鞋,如此可防止足部肌肉和關節過度使用。此外,即使平常不穿高跟鞋也建議定期換鞋穿。若每天穿同雙鞋,可能在無形中使腳長期受到同種壓力而造成傷害。

如何改善久站的不適?

伸展:整天站立或走路會使肌肉僵硬和疼痛,建議每小時盡可能地伸展,放鬆並拉長肌肉。可偶爾踮腳尖或利用樓梯與台階,將腳尖踩上台階邊緣,稍微將腳跟踩低,伸展後腳踝至小腿肌。若辦公室不易找到台階,也可直接將腳跟觸地,腳掌整個垂直地向上翹,與地面愈垂直愈能感覺到腳踝與小腿肌肉被拉扯,這動作不管是站著或坐著都能做。

冰敷:若您沒有心血管疾病,不妨在脫完鞋後,馬上試試裝桶冰水將腳泡在水中,可舒緩長時間站立產生的腫脹和發炎現象。

按摩:溫和按摩足弓和腿部可以放鬆肌肉,幫助腳復原得更快。

抬腳:將雙腳抬高至牆上或墊高的枕頭上,有助於減少腿部的腫脹。

如果感覺雙腳持續疼痛或情況惡化,或甚至有麻麻的、刺痛感等現象發生,請盡速找專業醫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