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症狀?會自己好嗎?耳朵痛怎麼舒緩?耳朵發炎治療解析

中耳炎症狀?會自己好嗎?耳朵痛怎麼舒緩?耳朵發炎治療解析

幼童因耳咽管未發育完全,比成人更容易罹患中耳炎,若未妥善治療,還可能影響聽力;中耳炎除了會耳痛及耳朵流水或膿液外,還會引發何種症狀?是什麼原因造成中耳炎?又該如何治療?《Hello健康》為您一次解答!

中耳炎症狀有哪些?大人、小孩症狀差異?

中耳是位於耳膜以內的空腔,包含3個聽小骨、耳咽管等構造,不僅負責傳遞聲音,還能協助調節中耳內外壓力,疏導中耳腔內的分泌物至鼻咽,保持中耳的空氣流通。

當中耳受到致病菌感染,便會出現發炎反應,進而引發中耳炎(Otitis media),可能會發生於其中一側的耳朵,也可能同時發生在雙耳。

中耳炎通常好發於6個月至6歲的學齡前兒童,且男多於女;由於嬰幼兒的耳咽管較成人短且平直,直徑也相對較長,因此與成人相比,嬰幼兒更容易罹患中耳炎。 大人中耳炎症狀 耳朵痛、耳鳴、耳脹 耳朵流出液體或膿狀分泌物 聽力受損 暈眩

小孩中耳炎症狀

耳朵痛:幼兒可能會因年紀較小,透過用手拉扯或摩擦有問題的耳朵以表示耳痛 發燒 煩躁不安 難以入睡、半夜哭鬧 聽力受損 中耳炎原因?

中耳炎主要可分成慢性中耳炎、積液性中耳炎及急性中耳炎,以下分別介紹其成因: 急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通常因感冒、鼻竇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在中耳內滋生,48小時內出現耳痛及聽力受損等症狀;好發於半歲至6歲之間幼童,以3至5歲居多,7歲以上較少見。(推薦閱讀:嬰兒第17週:小心耳朵感染 鼓勵寶寶多說話) 中耳積水(積液性中耳炎):指中耳腔長期反覆感染,造成中耳腔內的液體蓄積所致,依積水成份可以分為液狀、黏液狀或中耳化膿。 慢性中耳炎:當中耳遭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克雷伯式肺炎桿菌等致病菌感染後,導致中耳積液及出現發炎反應,長達數週,即為慢性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又可分成非膽脂瘤與膽脂瘤類,非膽脂瘤類主要是指耳咽管和鼓室的黏膜發炎所致,膽脂瘤類則是指鼓室後側的乳突竇病變,造成鼓膜穿孔3個月未癒合所致。(延伸閱讀:中耳炎膽脂瘤手術:風險、過程、術前、術後須知

耳朵發炎會自己好嗎?

中耳炎若未惡化,有時會自行痊癒,但當耳朵疼痛情形較嚴重,且發生上述症狀超過1天以上,就應儘快至耳鼻喉科檢查,以免中耳炎症狀加劇,導致聽力受損,嚴重還可能造成嬰幼兒出現語言、社交及發展技能遲緩等問題。 中耳炎多久會好?耳朵痛怎麼舒緩?

大多數的中耳炎經由適當的藥物治療都能有效改善,但若中耳炎症狀較為嚴重,經醫師評估後,可能會建議病患接受手術,以下說明藥物及手術治療方式: 藥物治療

醫師通常會採用抗生素來幫助中耳炎病患對抗細菌感染,一般至少要10至14天的療程。由於中耳炎患者也可能出現上述幾種常見症狀,因此醫師可能會開立減輕耳痛和退燒藥,以及使用抗組織胺劑或消充血劑,幫助病患減輕耳咽管之腫脹感,並促使中耳腔膿液排出。 手術治療

中耳炎通常可透過下列2種方式,進行手術治療: 鼓膜切開術:在耳膜上切一個小洞,讓積膿排出及空氣進入,以減輕耳痛、耳塞的症狀;切口會於術後數天內癒合,不會傷害耳膜或留下疤痕。 中耳通氣管置放術:醫師會將中耳通氣管置放於耳膜上,建立1個中耳腔與外界交通的人工通道,使中耳內之積水能順利流出,並可代替人體原有耳咽管之通氣功能。 中耳炎如何診斷?

醫師除了會詢問病患有無耳痛、耳朵流出液體或膿狀分泌物等典型狀外,還會透過以下3種方式進行診斷: 耳鏡檢查:醫生會透過耳鏡檢查耳朵,看看耳膜是否有無紅腫或是有積膿。 鼓室圖檢查:先將探測頭附上的耳塞,輕壓在受檢者外耳道,測量中耳的壓力和鼓膜震動的情形,以便醫師確定患者是否患有中耳炎。 耳分泌物培養:當病患耳內有膿性滲出物時,醫師可能會將其取出,以便進行耳分泌物培養,替患者查出致病菌為何。

中耳炎症狀?會自己好嗎?耳朵痛怎麼舒緩?耳朵發炎治療解析 中耳炎如何預防?

為預防孩子罹患中耳炎,父母須注意以下3個注意事項: 避免製造對人體有害的氣味:抽菸、燃香味、油漆味等刺激性味道,皆可能造成家裡的空氣遭到污染,使人體呼吸道遭刺激而腫脹,並容易造成致病菌於中耳內滋生。因此,平時應盡量避免於家中抽菸、燃香,或製造對人體有害的氣味,才可降低家中孩子罹患中耳炎的風險。(同場加映:抽菸比加工肉危險?致癌物分級全解析) 耳朵內盡量避免浸水:耳道內濕熱的環境,可說是滋生細菌的溫床,所以當耳內浸水時,建議可拿乾棉花棒伸入內部約半公分至1公分左右,將水分吸乾,以避免引發中耳炎。 維持日常生活整潔:平時應養成勤洗手、不與他人共用餐具等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有效降低罹患感冒或其他呼吸道疾病,進而達到預防中耳炎的效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