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可以吃益生菌?益生菌怎麼挑? 專家:「吃活的」差很大!

嬰兒可以吃益生菌?益生菌怎麼挑? 專家:「吃活的」差很大!

近年國人的消化系統異常的狀況頻傳,不少醫師因此提倡以益生菌(Probiotics)輔助改善。益生菌好處多多,除了可幫助排便、維持消化道健康,容易攝取與服用的優點,讓益生菌躍升為身邊常見的保健選擇。不少父母也因此打算為寶寶打好基礎,從小就開始吃益生菌;然而,嬰兒可以吃益生菌嗎?怎麼挑選、是否可以幫助調整嬰兒體質?《Hello健康》就從益生菌的功效、種類與選擇方式,讓爸媽們了解嬰兒吃益生菌的重點,讓寶寶平安成長、頭好壯壯!

益生菌功效 調體質促進消化

益生菌主要透過改變消化道菌叢的生態,促進腸道菌種平衡來調整體質,並維持消化道機能、讓排便順暢。益生菌的好處分成以下3種: 胃腸道改善:益生菌會在腸道生長,這些好菌能有效幫助消化,幫助腸道蠕動有助排便順暢。 調整過敏體質:益生菌可以加強身體防禦機制,改善身體對於環境的過敏程度。 加強防護力:多攝取好菌可以提升身體防護力,抵抗外在的危險因子。

目前吃益生菌的主要族群分成2大類,第一是腸胃消化不佳的人,例如三餐不正常、便祕者;另一種是防護力不足,體質相對虛弱的如嬰幼童、銀髮族、過敏體質者。(推薦閱讀:胃食道逆流或胃灼熱?消化不良的症狀與治療

嬰兒可以吃益生菌?益生菌怎麼挑? 專家:「吃活的」差很大! 嬰兒可以吃益生菌調整體質嗎?

答案是不一定,需要看成分做選擇。通常益生菌成份會分成以下3種: 益生質(寡糖、膳食纖維):可說是益生菌的營養來源,多以膳食纖維、寡糖等身體無法代謝的物質為主,如豆類、糙米。因此除非外出不易準備此類食物而以益生菌取代、幫助排便,否則仍建議應讓寶寶先吃原型食物,補充更多其他所需營養。 消化酵素:顧名思義就是幫助消化使用。雖然消化酵素有助消化,但在嬰兒消化功能仍優於成人的情況下,其實還不需服用消化酵素。 輕瀉成分:有些益生菌含有輕瀉成分,雖屬合法卻不一定健康,若長期食用可能會導致腸道黏膜受損以及電解質不平衡。

另外,益生菌還可分為雷特氏菌、比菲德式菌、乳酸菌、龍根菌等菌種,這些菌種能幫助腸胃蠕動、促進消化。然而,選擇以母乳哺育寶寶的爸媽們則相對輕鬆;由於母乳中所含的β型乳糖無法被完全轉換吸收,因此停留於腸道內時,容易在菌酵作用而產生的酸性環境中,繁殖出能有效對抗病菌的乳酸菌,意即母乳就能幫助寶寶打造出健康的腸道環境,因此以母乳哺育的寶寶飲食就不需刻意添加益生菌。(你也想知道:嬰兒常見消化問題有哪些?小撇步教爸媽幫寶寶緩解

幾歲可以吃益生菌?

由於並無法令明定幾歲後才能吃益生菌,目前多針對寶寶體質以個別情況判斷。一般來說,剛出生 4 個月的寶寶腸道尚未成熟,但益生菌可視為具腸道消化保養作用的輔助飲食之一,不妨待嬰兒 3~4 個月大、開始吃副食品後逐步視情況加入益生菌。

醫師也建議,當寶寶開始接受副食品後,讓寶寶接觸各種食物的作法,可讓原本只喝奶的腸胃菌變得更豐富,而多元菌株也能增加菌種的活性、維持腸道健康,因此從飲食攝取不失為最好的方式。

嬰兒可以吃益生菌?益生菌怎麼挑? 專家:「吃活的」差很大! 吃益生菌的時間 睡前空腹起床後最佳

吃益生菌的最佳時間,其實建議應選在睡前或是早上剛起床時,以免剛吃飽就攝取而與腸胃道裡的食物交互作用,反而減少菌種在腸胃道停留的時間,加上如果夜間、剛起床空腹時服用,益生菌也能較快進入到消化道產生作用。另外,吃益生菌時若與飲品沖泡飲用或加水時,也需注意溫度不可超過 40 度,否則在過度高溫的情況下,益生菌的活性容易降低而死亡。(推薦閱讀:吃這樣好消化!7種食物組合竟然很配) 4大重點 怎麼挑選益生菌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營養師彭德蘭建議,益生菌的挑選有以下4大基準可作為選購的參考: 營養標示:每種益生菌皆應於標示上註明所含乳酸桿狀菌及雙叉乳桿菌的菌種及含量。根據規定,每一克優酪乳培養菌需含有 一億以上的 CFU。一般優酪乳 150~200 克,約含 100 至 2000 億 CFU; 一般補充品(錠劑包裝,每顆含 2000-7000 萬 CFU。 活菌才具生理作用:活菌才能在腸道繁殖,達到促進消化作用,因此須注意在有效食用期限內,且勿放置常溫過久才食用。 經常選擇不同品牌的優酪乳或乳製品,以獲得不同菌種屬的益生菌。 常透過優酪乳補充益生菌者,應選擇乳量高、糖分少的品牌,以免攝取過多額外糖分。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營養師唐怡伶並補充說明:「優酪乳營養標示中的『碳水化合物』就是所謂的醣類,是判斷含糖量的根據之一,碳水化合物的數字愈高者,表示含糖量愈高。」

衛福部也提醒,因優酪乳是牛乳或羊乳中加入乳酸菌經發酵製成,因所產生的自然酸味不見得被大眾所接受,因此一般市售優酪乳製作常加入較多糖分,攝取過量可能導致體重上升,若想藉由優酪乳補充益生菌,則建議每日應攝取1.5至2杯(360ml~480ml)原味優酪乳品,以免反而造成身體負擔。

若是因醫師建議補充益生菌、尚在發育階段的寶寶,由於還無法吞嚥膠囊或是錠劑,因此建議應選擇粉狀益生菌讓寶寶食用,並鎖定成分單純的產品為主。在吃益生菌保養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照顧寶寶的基礎營養,像是親餵母乳或低過敏性奶粉,以及多帶小孩曬太陽,補充維他命 D,建立完整的免疫系統就能健康長大。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觸摸痛

觸摸痛

觸摸痛的定義

若您一觸摸即感到疼痛,如輕觸皮膚、梳頭髮,卻因此感到疼痛,這種異常的疼痛就是醫學上所謂的觸摸痛(Allodynia)。患有觸摸痛的人,會在一般不會讓人感到疼痛的情況下感到疼痛。

觸摸痛依據引起疼痛的型態分成下列三類,不管是哪一類的觸摸痛,最主要的症狀就是疼痛。有些人可能只會出現一種類型的觸摸痛,有些則是三者兼具。

溫度型(Thermal allodynia):溫度型的觸摸痛與溫度變化有關,微小的溫度變化是疼痛主因,例如滴在皮膚上的冰水可能讓病患感到疼痛。

力學型(機械性 Mechanical allodynia):牽扯到皮膚的活動會引發力學型疼痛,例如:床單拉扯到皮膚可能讓病患感到疼痛。

觸覺異常型(Tactile allodynia):觸覺異常型疼痛也稱為靜態觸摸痛(Static allodynia),是由觸摸或是加諸於皮膚上的壓力引起。例如:輕拍肩膀可能讓觸覺異常型觸摸痛的患者感到疼痛。 觸摸痛有多常見?

觸摸痛十分常見,任何年齡層的人都可能發作,不過只要避開危險因子,就能有效降低發作的風險 觸摸痛有哪些症狀?

觸摸痛相關的症狀包含: 焦慮 憂鬱 注意集中障礙 睡眠障礙 疲勞 嚴重頭痛 對光或聲音敏感加重 視力改變 噁心

觸摸痛的原因

纖維肌痛症(Fibromyalgia):纖維肌痛症是一種全身肌肉及關節疼痛的疾病,但疼痛與受傷或關節炎無關,相反的,纖維肌痛症似乎與大腦處理疼痛信號存在關聯。在醫學上,科學家還無法了解根本的原因,不過疑似與家族遺傳有關,而某些病毒、壓力或創傷也可能引發纖維肌痛症。

頭痛(Migraine headaches):偏頭痛屬於頭痛的一種,且發作時頭痛欲裂;大腦中的神經信號及化學變化會引發這類型的頭痛。在某些情況下,上述情形可能導致觸摸痛。

周邊神經病變(Peripheral neuropathy):周邊神經病變是因為連接身體肢幹與脊椎大腦的神經受損或遭破壞;此症狀可能源自一些嚴重疾病或是其潛在的併發症,如糖尿病。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是帶狀皰疹(Shingles)最常見的併發症,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引起,此病毒也會誘發水痘並攻擊神經,造成神經痛;觸覺敏感度提高是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潛在症狀之一。

上述是觸摸痛的常見原因,若需要更精確的診斷,請諮詢醫師。 觸摸痛的風險因素

諸多因素都可能導致觸摸痛,例如: 纖維肌痛症家族史 偏頭痛 周圍神經病變 帶狀皰疹或水痘

若需要進一步的資訊,請諮詢醫師。 觸摸痛的症狀

只要不是經由刺激感到疼痛,例如碰到就痛,那麼應該馬上去看醫師。

若您有疑慮或出現上述症狀,請諮詢您的醫師。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太一樣,最好與醫師討論,才能獲得最妥善的治療。 觸摸痛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改善觸摸痛: 找出家具觸摸痛的誘發因子能幫助控制及改善觸摸痛。 若您發現偏頭痛、特定食物、飲料或環境可能會誘發觸摸痛,可以考慮記錄下您的生活習慣及症狀,以便找出其中的關連。若您已確定哪些事物會誘發觸摸痛,請採取保護措施,減少暴露於誘發因子的環境中。 若您患有偏頭痛或纖維肌痛症,那麼壓力管理就十分重要;因為壓力會引發上述兩項症狀,您可以透過冥想或其他放鬆技巧減輕壓力。 若衣物會引發觸摸痛,穿著無袖或材質輕薄的衣物可能有所改善。

若您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多汗症、過度出汗

多汗症、過度出汗

多汗症、過度出汗的定義

過度出汗是指,實際出汗量多於當下環境溫度、運動程及壓力程度的預期出汗量;過度出汗除了影響日常生活也引發社交焦慮、尷尬。

過度出汗可能是全身性或局部性的,特別是手掌、腳底、腋下或臉部,是一種典型影響手及腳部的多汗症(Hyperhidrosis),一週至少在非睡眠期間會發作一次。 多汗症有多常見?

過度出汗很常見,各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請與您的醫師討論如何減少誘發的風險因子。 多汗症、過度出汗有哪些症狀? 體重減輕 發燒 胸痛 呼吸短促 心悸 胸悶 長期出汗

多汗症的原因

過度出汗可分為2種類型:

1. 原發性多汗症(Primary hyperhidrosis, 或稱原發性局部多汗症 Focal hyperhidrosis) 

患者通常是因為特定的外分泌汗腺出汗異常,外分泌汗腺主要分布在腳、手掌、臉部及腋下。

當您的身體因為運動、情緒高漲或受荷爾蒙影響而身體過熱時,外分泌汗腺就會啟動,當這些汗腺神經過度反應即造成多汗症,例如,當一個人光只要想像一個會令他焦慮的情境就足以讓他的汗腺過度分泌。

目前醫師們仍無法確定為何有些人會有原發性多汗症,或許是因為遺傳,因為很多人向醫師表述,他們從孩童時期就已有過度出汗的症狀。

2. 繼發性多汗症(Secondary hyperhidrosis, 或稱繼發全身性多汗症)

會引起全身或身體大面積過度出汗,可能是源於疾病導致身體過熱,繼發性多汗症與原發性多汗症的不同在於,它影響的面積較廣,而不僅限於手部、腋下、臉部或腳。

繼發性多汗症大多發生在睡眠時,此類繼發性多汗症通常是因為其他身體狀態或疾病所導致,以下是可能造成繼發性多汗症的潛在原因: 懷孕 糖尿病 甲狀腺機能亢進(Hyperthyroidism) 更年期 肥胖 帕金森氏症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淋巴瘤(Lymphoma) 痛風 感染

以上是例舉造成過度出汗的常見原因,請諮詢您的醫師做更精確的診斷。

過度出汗的風險因素

下列因素可能是造成過度出汗的風險因子: 家族病史 成年初期

若需要進一步的資訊,請諮詢您的醫師以獲得更多相關訊息。

過度出汗的症狀

若發生以下情形,請立即告知您的醫師: 出汗量突然大增 大量出汗影響日常起居 不明原因夜間盜汗

若您的出汗狀況伴隨以下現象,請速就醫: 冷顫 頭暈 胸痛 噁心 體溫達到攝氏40度以上

若您有疑慮,或發生一項或多項上述症狀,請諮詢您的醫師。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太一樣,最好與醫師討論,才能獲得最妥善的治療。 改善多汗症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生活習慣的調整與居家療法,可幫助您改善多汗症:

1. 使用止汗劑:

當您將止汗劑塗抹於皮膚時,止汗劑會使汗腺細胞膨脹進而阻塞汗腺口,很多止汗劑含有除臭配方,這不會使您停止出汗,但能幫您控制汗味。

止汗劑不止可用於腋下,您也可以將其塗抹在其他您容易出汗的部位,例如手和腳,有些人甚至會把止汗劑塗在髮際線,別只是在上午使用止汗劑,您也可於就寢前使用,它可以幫助您保持皮膚乾燥。

2. 選擇輕量、透氣材質的衣物:

例如棉或絲材質的、外出運動或氣溫較高時,您可以多帶一件上衣、如果您的腳也會出汗,穿吸濕排汗的襪子也會有效(美麗諾羊毛或聚丙烯材質)。

3. 使用抗菌皂來沐浴:

有助於抑制您易出汗的皮膚並改善異味,將全身擦乾後再塗抹止汗劑。

4. 使用腋下襯墊及鞋墊:

吸收汗水可以防止汗水損害您的衣服且能抑制汗味。

5. 避免辛辣的食物和酒精:

這兩項都會使您出汗,您可以改喝茶或咖啡等熱飲。

若您有任何疑問,請洽詢您的醫師以獲得最佳建議。

嘴唇發紫

嘴唇發紫

嘴唇發紫的定義

嘴唇發紫是血液中缺氧的徵狀之一,可能代表著血液中的血紅素(Hemoglobin)異常的程度很高,例如鐮刀型紅血球疾病(Sickle cell anemia);或者是因為紅血球含氧量過低的一種發紺(Cyanosis),是一種血液循環缺氧而導致皮膚變藍發紫的症狀,而中樞性發紺(Central cyanosis)會影響唇色,也會使舌頭、胸口發紫。

如果身體回溫或施予按摩就能恢復正常唇色,那嘴唇發紫意味著您的身體血液循環不足,不是因為覺得冷、身體緊繃或其他原因;如果嘴唇一直呈現藍紫色,可能代表有潛在疾病或結構異常的問題,這些都與全身紅血球載氧能力有關。

嘴唇發紫有多常見

嘴唇發紫十分常見,任何年齡層的人都可能發作,不過只要避開危險因子,就能有效降低發作的風險。 嘴唇發紫有哪些症狀

嘴唇發紫的相關徵兆及症狀: 手腳無血色 頭昏 頭痛 肌肉痛 噁心 暴躁易怒 手腳腫脹 發燒 咳嗽

嘴唇發紫的原因

急性高山症(Acute mountain sickness):高山症是由於高海拔低氣壓、氧氣稀薄導致的病症,容易在海拔8000英呎(2400米)以上的地區發生。 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吸入性肺炎是由於肺部意外吸入食物、胃酸、或唾液而發生感染所導致,較常發生於久咳不癒或有吞嚥困難的病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慢性、長期因為肺泡和呼吸道受損所導致的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初期症狀會很輕微,但隨著時間逐漸惡化變得嚴重,症狀包含偶發性呼吸短促(尤其在運動後)、經常性咳嗽,和早晨起床時常常必須做出清喉的動作。 肺水腫(Pulmonary edema):肺水腫是一種肺部積水的症狀,肺部堆積液體導致氧氣無法滲入血管而造成呼吸困難,有心臟疾病的人有較高的機率衍生出肺水腫。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一種反覆復發的慢性皮膚病,食用辣的食物、酒精飲料,陽光曝曬、壓力或幽門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等都可能導致復發,復發時臉上會大面積佈滿玫瑰斑(Rosacea)有4種類型。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ARDS):急性炎症造成肺損傷導致急性肺積水,肺部過多的液體降低氧含量,造成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加,對其他器官的傷害很大。很多症狀都可能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例如嚴重感染、藥物過量、吸入有毒物質,頭部或胸部創傷等,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通常在發病或創傷後6小時到3天內發生。 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物味的氣體,吸入過多會缺氧導致器官受損。 肺氣腫(Emphysema):肺氣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常見的兩種症狀其一,是因為肺中的肺泡受損所導致。 氣胸(Pneumothorax):氣胸基本分為兩類:外傷性氣胸(Traumatic pneumothorax)及非外傷性氣胸(Nontraumatic pneumothorax);是當空氣進入肺臟周圍的空間,使胸腔或肺臟的開口造成的壓力擠壓,導致肺臟凹陷或擠壓到心臟。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當通往肺臟的血管發生血栓而堵塞時即為肺栓塞,血栓限制了血液回流肺臟而造成疼痛和身體缺氧。造成肺栓塞的血栓大部分是從腿部或骨盆的深部靜脈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 DVT)開始。 鐮刀型紅血球疾病(Sickle cell anemia)是一種遺傳疾病,該病會使紅血球呈現新月或鐮刀狀,鐮刀型的紅血球不容易通過細小的血管而使身體不同部位瘀血,鐮刀型紅血球比正常形狀的紅血球更快代謝,因而導致貧血。 慢性或炎性肺病導致呼吸道緊縮通常是因受到刺激而誘發,呼吸道緊縮可能是由於病毒性疾病、運動、天氣變化、過敏、吸菸或強烈的氣味等。 心包填塞(Cardiac tamponade):心包填塞是個嚴重的疾病,血液或其他體液填滿心臟和心肌間的心包膜,壓力使心室無法有效擴張將血液送出,通常是心包膜穿透性傷口所導致。 雷諾氏症候群(Raynaud’s phenomenon):雷諾氏綜合症是指通過手指、腳趾、耳朵或鼻子等身體末梢的血流因血管痙攣(Vasospasms)中斷受阻,雷諾氏綜合症可能是獨立發作或是其他潛在問題的併發症,例如:關節炎(Arthritis)、凍瘡(Frostbite)或自體免疫疾病,手指、腳趾、耳朵或鼻子發紫就因此發生。

以上是例舉造成嘴唇發紫的常見原因,請諮詢您的醫師做更精確的診斷。

嘴唇發紫的風險因素

若您有上述情形,表示您可能有較大的機率發生嘴唇發紫的狀況,請諮詢您的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嘴唇發紫的症狀

若有以下情形,請立即去看醫師: 喘氣 呼吸短促、呼吸困難 胸痛 大汗淋漓 手部、手臂或手指痛麻 手部、手臂或手指發白無血色 頭昏或暈倒

若您的嘴唇發紫是突然發生,不是因為激烈運動或戶外活動過久,請馬上請求緊急醫療協助,如果發紺(Cyanosis)是逐漸發作,若1~2天後仍無改善,請馬上諮詢您的醫師。

若您有疑慮或出現上述症狀,請諮詢您的醫師。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太一樣,最好與醫師討論,才能獲得最妥善的治療。 嘴唇發紫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改善嘴唇發紫: 戒菸 養成運動習慣來改善您的心肺功能及血管健康

若還有其他疑慮,請諮詢醫師以了解更詳細的資訊。

喝酒臉紅原因?喝酒全身紅恐患2疾病!3招助酒精代謝

喝酒臉紅原因?喝酒全身紅恐患2疾病!3招助酒精代謝

不知道你有沒有一喝酒就臉紅的經驗呢?明明才喝一小杯,也沒有喝醉的感覺,但就會滿臉通紅,可能還會被朋友調侃怎麼酒量這麼差。這種症狀被稱作酒精臉紅反應(Alcohol flush reaction)或亞洲紅臉症(Alcohol flushing syndrome,簡稱 AFS),簡稱亞洲紅臉(Asian flush)。

美國史丹佛大學化學與系統生物學科(Stanford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Systems Biology)資深研究員陳哲宏博士表示,約有 36% 的東亞人喝酒會臉紅,包括華人、日本人和韓國人,台灣民眾更高達近半數喝酒會臉紅,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喝酒臉紅的原因和影響吧!

喝酒臉紅原因?

一般人在飲酒後,人體在代謝酒精的過程中,會產生叫做乙醛(Aldehyde)的有毒副產品,它是由體內的乙醇去氫酶(Alcohol dehydrogenases,簡稱 ADH)轉化而成,它是一種酵素,也稱酒精去氫酶,因為乙醇就是俗稱的酒精。

所幸身體裡的乙醛去氫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 2,簡稱 ALDH2,一種酵素),能夠將乙醛代謝掉,轉化為毒性較小的醋酸鹽(Acetate)。一喝酒就臉紅的人就是缺乏乙醛去氫酶,而使乙醛在體內堆積,造成臉紅、心跳加快和噁心反胃的症狀。

喝酒會臉紅的人,除了臉紅之外,頸部、肩膀甚至全身,也可能會發紅,其他可能的症狀還有以下這些: 身上有一塊一塊的紅斑 噁心想吐 頭痛 心跳很快

喝酒臉紅患這些病風險高! 1.高血壓

根據研究指出,酒後容易臉紅的人,相較於其他人,更可能有高血壓(Hypertension)的問題,此外,心血管相關疾病以及中風(Stroke)的風險也較高。(推薦閱讀:認識心臟病) 2.癌症

喝酒臉紅的人是罹癌的高風險群,其中又以食道癌(Esophagus cancer)為最。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女性的酒精臉紅反應,與癌症是否有直接關聯,目前還尚未被證明。 喝酒臉紅3招改善

其實喝酒有臉紅反應的人,最好能避免喝酒,臉紅是一個很好的預警方式,讓你知道必須限制喝酒量。當然,有些場合因應酬喝酒難免,以下有三種方式可預防或減輕喝酒臉紅的狀況: 喝酒前先吃點東西,可以減慢酒精的代謝,避免乙醛的大量堆積而產生臉紅反應。 建議喝酒時盡量慢慢喝,且要多喝水,以加速乙醛排出身體的速度,每小時最好不要喝超過一單位(杯、罐)以上的酒精飲料。 選擇酒精含量較低的酒類,攝入的乙醇量也會減少。(推薦閱讀:酒駕駛不得!認識血液與呼氣酒精濃度,了解喝酒身體變化

以上方法只能幫助減輕喝酒臉紅的症狀,並不能補齊你所缺乏的乙醛脫氫酶,避免喝酒精飲料,減少對身體的傷害,才是治本之道。

Hello健康》提醒您

飲酒過量,有害(礙)健康 未滿十八歲禁止飲酒

經腹部子宮切除術:風險、過程、術前、術後須知

經腹部子宮切除術:風險、過程、術前、術後須知

經腹部子宮切除術的基本概念

經腹部子宮切除術是一種透過腹部切口,摘除女性子宮的手術。部分的子宮切除術只會摘除子宮,而全子宮切除術則是摘除子宮、子宮頸、卵巢和輸卵管。您和醫師最終會決定要進行哪種手術流程,這取決於您的病史,和進行手術的原因。想要明白何謂子宮切除術,首先,您應該要了解以下所列的女性身體器官: 子宮內膜:子宮的內層組織。 子宮:一個中空、梨狀的器官,位於女性下腹部,在膀胱和直腸之間。 卵巢:女性通常有兩個卵巢,這也是卵子發育和儲存的地方。而卵巢也負責製造,女性荷爾蒙、雌激素(Estrogen)和黃體素(Progesterone)。 子宮頸:子宮頸是一條子宮通往陰道的部位,位於子宮下方,介於膀胱和直腸之間。 陰道:陰道連接子宮頸和外陰部,是月經期間經血排出體外的通道。 外陰部:女性生殖器官的外部部分。 輸卵管:卵子和精子的通道,是從子宮兩側向卵巢延伸的兩條細管。

為什麼需要進行經腹部子宮切除術? 正確評估您的症狀後,醫師會為您評估手術的風險和好處,並且決定是否該進行手術。會進行經腹部子宮切除術的可能原因如下: 子宮出血:嚴重的出血會導致貧血(Anemia)和疲勞,若治療後仍未改善,就需要進行子宮切除術。 盆腔器官脫垂:這在自然產女性身上很常見,因為骨盆肌肉和韌帶力量不足,子宮會掉進陰道裡頭的症狀。 子宮內膜增生(Endometrial hyperplasia):子宮內膜過度生長的症狀。 子宮肌肉的良性增生。 子宮頸異常。 患有子宮癌、子宮頸癌或卵巢癌。 產後嚴重出血。 慢性骨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

經腹部子宮切除術的風險因素

進行手術前,您應該了解下列事項:

對一些病人來說,除了手術外,還有其他治療方式,可以不用進行手術。請與您的醫師討論其他可能的治療方式。因為若是進行經腹部子宮切除術,您將無法懷孕,但仍有其他方式可以擁有小孩,如領養或是找代理孕母。手術後,您可能需要接受雌激素療法以避免熱潮紅(Hot flashes),夜間盜汗(Night sweats)和骨質密度降低。手術後,有些一般性的併發症會發生,例如: 疼痛。 噁心。 出血。 手術傷口感染。 血塊。 難看的疤痕。

然而,經腹部子宮切除術的特定併發症包含: 骨盆腔感染或膿腫。 子宮周圍的結構損傷。 產生廔管。 血腫。 陰道袖口裂開(Vaginal cuff dehiscence)。 脫垂。 持續疼痛。 沾黏。 壓力性尿失禁(Stress incontinence)。 失落感,因為切除子宮會使你不孕。 更年期,即使您並未摘除卵巢,此症狀仍有可能發生。

若有以下狀況,請務必通知您的醫師:

高燒超過 38 度。 手術傷口出血,有發紅發熱現象,或是流出濃稠、黃色或綠色的黏液。 您的止痛藥沒有效用。 呼吸困難。 不斷咳嗽。 無法飲水或進食。 出現噁心或嘔吐症狀 無法放屁或是排便。 排尿時有灼熱感或疼痛感,或是您無法排尿。 陰道排出的白帶有異味。 陰道出血較多。 有嚴重的水狀白帶。 腿部有腫脹或發紅現象。

經腹部子宮切除術的術前準備

手術前,醫師會進行幾項檢查評估您的狀況,這些檢查有助於您選擇適合您的治療方法,包含: 子宮頸抹片檢查(Pap test):這項檢查可以檢測是否有異常子宮頸細胞,或是否有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 )。 子宮內膜切片(Endometrial biopsy):這項檢查可以檢測子宮內膜細胞是否異常,或是您患有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骨盆腔超音波(Pelvic ultrasound):這項檢查可以檢測出子宮肌瘤、子宫内膜息肉或卵巢囊腫的大小。

在您和醫師決定以手術治療後,手術前一天您必須遵照以下指示,包含: 服藥或是飲用鹽水溶液淨空消化道,為手術做準備。 術前使用陰道灌洗液清洗陰道,降低感染風險。 手術前可能會於靜脈注射抗生素藥物,降低術後感染風險。 手術的過程為何?

經腹部子宮切除術通常需要全身麻醉,手術時間約兩小時。手術中,醫師會在腹部割一道切口,通常在「比基尼線」上。 您的子宮會被割除,在某些案例中,子宮會和子宮頸、卵巢、輸卵管一同切除。若您有任何問題或疑慮,請諮詢您的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經腹部子宮切除術的術後恢復

術後您會先待在恢復室幾個小時,之後才轉到普通病房休息。您的醫療團隊會採取下列措施: 監測疼痛的狀況。 開藥止痛及避免感染。 鼓勵您術後起身走動。 大部分人術後需要待在醫院二至五天,因為可能會有陰道出血或白帶。不過,術後幾天到幾週內陰道出血是正常的狀況,然而,若出血量類似月經,請您儘快告知您的醫師。 出院後,可能需要四至六週完全恢復。腹部切口會逐漸癒合,但疤痕仍可見於腹部,您可能會容易疲倦或沒有胃口。 術後建議: 術後不要自己開車,請人開車載您回家。 請勿舉比四公升牛奶還重的物品。若您有小孩,請不要抱他們。 除非醫師同意,請避免劇烈活動,例如:費力的家事、運動或性事。 術後六週內請勿在陰道放入任何物品,包含衛生棉條和陰道灌洗。 遵照醫師指示進行傷口護理,您可能一天需要更換包紮一次。 使用溫和的肥皂和水清洗傷口十分重要,醫師會告訴您何時不需要再包紮傷口。 依照醫師指示用藥,您可使用藥物止痛或避免感染。 正常飲食,多吃蔬菜水果,一天至少喝八杯水。

抽搐

抽搐

抽搐的定義

肌肉抽搐(Muscle twitching)又稱為肌束顫搐(Muscle fasciculation),是肌肉小範圍且輕微的收縮。肌肉是由受神經控制的肌肉纖維所組成,當神經受到刺激或創傷,就可能導致肌肉纖維抽搐。大部分的抽搐都無大礙,甚至不會被察覺,但有時候抽搐可能代表神經系統出問題,應就醫診治。

抽搐有多常見?

抽搐很常見,各年齡層皆可能發生,請與醫師討論如何減少誘發的機率。 抽搐有哪些症狀?

身體任一部位的肌肉短暫抽動,或不停跳動,如四肢、眼皮。

抽搐的原因

導致抽搐的原因包含: 運動造成的肌肉乳酸堆積,大多發生在手臂、腿部及背部。 壓力和焦慮而致的抽搐又稱為「神經抽動(Nervous ticks)」,可能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 攝取過多咖啡因或其他刺激物。 身體缺乏某些營養素,如維生素D、B及,特別容易造成眼皮、小腿和手部抽搐。 脫水,特別是大肌肉群,例如腿部、手臂及軀幹。 香菸及其他菸草製品中的尼古丁,特別容易造成腿部抽搐。 當眼皮或眼周皮膚受到刺激時,該部位可能會抽搐。 對特定藥物產生不良反應,例如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雌激素(Estrogen),影響範圍有手及腿部。 肌肉萎縮症(Muscular dystrophies)是一種遺傳疾病,此種疾病會破壞肌肉,並使肌肉逐漸退化,可能導致臉部、頸部、臀部、肩膀的肌肉抽搐。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Lou Gehrig’s disease),或稱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是一種導致神經細胞死亡的疾病,罹患時大多從手臂及腿部開始抽搐,但也可能發生在任一部位。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會破壞脊髓裡的運動神經細胞,進而影響身體對肌肉的控制,甚至可能導致舌頭抽搐。 艾薩克綜合症候群(Isaac’s syndrome),會影響刺激神經纖維的神經元,造成肌肉頻繁抽搐,通常發生在手和腿部的肌肉。

以上僅例舉抽搐的常見原因,請諮詢醫師做更精確的診斷。

抽搐的風險因素

造成抽搐的風險因素很多,例如身體狀況不佳、脫水、肌肉疲勞等,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有以下情形請立即就醫: 肌肉長時間且持續的抽搐 抽搐伴隨肌肉無力或肌肉量減少

每個人的身體反應不同,留意以上症狀,有疑問時諮詢醫師永遠是最佳途徑。 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生活習慣調整與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預防抽搐發生: 養成均衡的飲食習慣:多吃蔬果、全麥穀物,以攝取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取得能量來源。也要攝取適量的蛋白質,多食用雞肉、豆腐等優質蛋白。 保持充足的睡眠:大部分的人需要6~8小時的睡眠以維持健康,睡眠可幫助人體修復,並讓神經系統獲得休息。 壓力管理:建議嘗試一些有助於降低生活壓力的活動,例如冥想、瑜伽或太極拳。1週至少運動3次是很好的抒壓管道,進行心理諮商也很有幫助。 限制咖啡因的攝取量:減少攝取含有咖啡因的飲料或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可能會提高抽搐發生的機率。 戒菸:尼古丁是一種會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影響的溫和刺激物,戒菸不只能預防抽搐,也有助於降低其他許多嚴重健康問題的發生機率。 換藥:若正在服用刺激性藥物,例如甲基安非他命(Methamphetamine),可能會因此而抽搐,請與醫師討論是否要透過換藥來改善症狀。

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的基本概念

維生素B12是人體的必需維生素,也就是說人體需要維生素B12來正常運作;肉、魚、奶製品等食物含有維生素B12,也可以在實驗室合成B12,通常是和其他維生素B結合使用。 維生素B12 治療用途:

口服維生素B12能用來治療惡性貧血(Pernicious Anemia),這是一種由維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嚴重貧血,通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口服維生素B12也可以用來治療記憶喪失、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減緩老化、提振心情、精神、注意力、提升心理功能以及免疫系統、心臟病、心血管阻塞、降低術後動脈再次阻塞的風險、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  過高、降低同半胱氨酸指數(Homocysteine levels,一種會導致心臟病的物質)、男性不孕、糖尿病(Diabetes)、糖尿病之神經損傷(Diabetic Nerve Damage)、手或腳的神經損傷、睡眠失調、憂鬱症(Depression)、精神障礙、思覺失調(Schizophrenia)、骨質疏鬆(Osteoporosis)、肌腱浮腫、愛滋病(AIDS)、腸道發炎、下痢、氣喘(Asthma)、過敏和一種稱為白斑症(Vitiligo)的皮膚疾病和皮膚感染等病症。

口服維生素B12也可以適用於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又稱盧賈里格症Lou Gehrig’s disease)、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預防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甲狀腺分泌過多、萊姆病(Lyme Disease)以及牙齦問題(Gum Disease)、呼吸道感染、維持生育能力、耳鳴(Ringing in the Ears)、出血(Bleeding)、 肝腎問題、口潰瘍瘡(Canker Sores)、預防骨折、中風(Stroke)、血栓以及菸草中的毒素及過敏原。

口服維生素B12也能預防諸如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及肺癌等癌症。維生素B12直接用於皮膚上或搭配酪梨油使用能治療乾癬(Psoriasis)以及濕疹(Eczema)。維生素B12的鼻腔軟膠能治療惡性貧血以及預防及治療維生素B12不足。

(推薦閱讀:維生素B12缺乏性貧血) 維生素B12 的注射:

注射維生素B12 能治療惡性貧血、預防及治療維生素B12 不足以及預防及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如脊髓型頸椎病變,這種疾病容易在維生素B12缺乏時會發作。 維生素B12也會用來治療顫抖症、維生素B12選擇性吸收障礙症候群、氰化物中毒、帶狀泡疹(Shingles)引發的神經受損、糖尿病引起的神經受損、疲勞、慢性疲勞症候群、 C型肝炎、甲狀腺素過高造成的病症、出血、癌症、乾癬、 以及肝腎疾病 。另外也會注射到體內來預防術後動脈再次阻塞。 維生素B12的功效原理

目前沒有足夠的研究顯示維生素B12的功效原理,如果需要更進一步的資訊請諮詢醫師。不過,現在已知腦部、神經、血球以及身體許多部位在發揮適當功能以及發展時都需要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的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如果遇到以下狀況,請先諮詢醫師、藥師,以確保維生素B12的安全服用劑量:

正值懷孕或餵母乳期間。 正在服用其他藥物。 對維生素B12成分過敏。 患有其他疾病、病症或身體狀況。 有其他過敏症狀,如對食物、染劑、防腐劑或動物過敏。 使用維生素B12安全嗎

一般來說,口服、外敷、吸入、針劑或注射維生素B12都很安全;即使在很大的劑量下使用也都很安全。

特殊注意事項

懷孕和哺乳:在建議用量下口服維生素B12對懷孕和哺乳中的婦女很安全。懷孕婦女的口服建議用量為每日 2.6 微克(mcg)。哺乳中的婦女每日應吃超過 2.8 微克,超過這個劑量的安全性目前仍未知。 支架(Stent)置放術後:接受冠狀動脈支架手術後應避免使用維生素B12、葉酸鹽(Folate)、以及維生素B12的複合藥物,因為這樣會增加血管變狹窄的風險。 對鈷(Cobalt)或鈷胺素(Cobalamin)過敏:請勿使用維生素B12。 雷伯氏遺傳性視神經萎縮症(Leber’s Disease): 一種遺傳性眼部疾病,若有這個疾病請勿使用維生素B12,因為維生素B12會嚴重損害視神經,導致失明。 紅血球異常(Abnormal Red Blood Cells,又稱巨胚紅血球貧血 Megaloblastic Anemia): 巨胚紅血球貧血有時可以透過維生素B12來治療,但是可能會有嚴重的副作用,在沒有醫療照護人員嚴密監控的情況下請勿依賴維生素B12治療法。 紅血球數目過高(Polycythemia Vera, 又稱真性多紅血球症):治療維生素B12缺乏症狀可能會引發真性多紅血球症的症狀。 使用維生素B12的潛在副作用

有研究指出使用特殊酪梨油和維生素B12乳液來治療乾癬的人可能會產生輕微的搔癢。並非每個人都會經歷這些副作用。 使用維生素B12的潛在交互作用

維生素B12可能會與您正在服用的藥物或身體狀況產生交互作用,使用前請向醫師諮詢。

會和維生素B12產生潛在交互作用的產品包含: 氯黴素(Chloramphenicol):維生素B12在製造新的血球上扮演著重要功能,而氯黴素則會減少新血球。長期使用氯黴素可能會減少微生素B12製造血球的效果,不過大部分的人只會使用氯黴素一小段時間,因此這樣的交互作用不會造成大問題。 維生素B12的建議用量 成人維生素 B12建議用量:

口服: 一般典型維生素B12攝取劑量為每日1~25微克;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8微克;年紀較大的兒童及成人為2.4微克、懷孕婦女2.6微克、哺乳中的婦女2.8微克。因為有10%到30%的老年人無法藉由食物有效的獲得維生素B12,因此這些超過五十歲的人們需要藉由吃經過強化的維生素B12食物或使用維生素B12補充劑來獲得每日建議攝取量。老年人每天使用含25-100攝取量的補充劑來維持維生素B12含量。 用於維生素B12不足或惡性貧血:目前使用每日300-10,000微克的氰鈷銨素(Cyanocobalamin)。 然而某些證據顯示最有效的口服劑量是每日647~1032微克。 對於血液中有高含量的同半胱氨酸:400~500 微克的維生素B12搭配 0.54~5毫克的葉酸 以及16.5毫克的比哆醇。 對於預防黃斑部病變: 維生素B12 1毫克、葉酸2.5毫克、以及每日使用比哆醇50毫克。

外用於皮膚: 異位性皮膚炎(Eczema,又稱濕疹):使用含有濃度0.07%維生素B12的乳霜,每日外敷2次。 乾癬:使用一種含有酪梨油的特殊乳霜,加上0.7毫克的維生素B12,每日使用2次,持續12週。

注射劑的形式: 惡性貧血:對於惡性貧血的允許用量是每日以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的方式,一次100微克,持續6~7天。接著可將7次的劑量分成間隔一天使用,再接著改成每3~4天使用,進行為期3週。接下來終其一生應維持每月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100微克的用量。 維生素B12缺乏:一般用量是每日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 30 微克,持續5~10 天。對於持續性治療,一般是每月1次,每次使用100~200微克。通常會使用氰鈷銨素以及羥鈷胺(Hydroxocobalamin)這2種製品來注射。 遺傳性維生素B12吸收不良:會以羥鈷胺的形式注射到肌肉中,每日1毫克,持續10天,之後每個月依照病人狀況追蹤。 氰化物中毒:靜脈注射最多總量10克的羥鈷胺(Cyanokit,氰化物解毒劑)

鼻吸劑: 對於惡性貧血及維生素B12不足:每週從單側鼻腔施打500微克維生素B12劑量。

皮下注射: 對於帶狀皰疹引起的神經損傷:使用1000微克的維生素B12注入皮下,可能會加入100毫克的硫胺,並在4週內施打6次。 兒童維生素 B12建議用量:

口服: 0~6個月的嬰兒:0.4微克 7~12個月的嬰兒:0.5微克 1~3歲兒童:0.9微克 4~8歲兒童:1.2微克 9~13歲以及以上兒童:1.8微克

注射: 惡性貧血:每日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 30~50微克 ,持續2週以上,總用量為1000~5000微克,接下來每4週分別使用100微克。 維生素B12缺乏:每日1次使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100微克,持續 10~15 天,接下來一週使用1~1次,每次 60-100 微克,持續數個月。

維生素B12的用量因人而異,主要會受年齡、健康狀況和其他疾病所影響;而這類型的草藥補充劑也不一定安全。因此,在服用前請諮詢您的醫師或草藥醫師以了解適合您的用量。 維生素B12有哪些服用方式

維生素 B12 有下列形式的製成品: 天然食物(推薦閱讀:抗發炎助減肥!藍起司的 3 個健康好處) 膠囊 藥錠

洋車前子

洋車前子

洋車前子的基本概念

洋車前子(Blond Psyllium) 可以當作瀉藥或軟便劑,用來改善痔瘡、肛裂或剛動完肛門手術的病患狀況,也可用來治療腹瀉(Diarrhea)、大腸激躁症、潰瘍性大腸炎、痢疾(Dysentery)。另外也可用來改善高膽固醇、高血壓(Hypertension)、糖尿病(Diabetes)、癌症、體重控制和嚴重的腎臟病;有些人也會把洋車前子當作藥膏塗抹在肌膚上以改善膿瘡。 洋車前子的功效原理

關於洋車前子的功效目前研究尚不充足,因此服用前請諮詢醫師或草藥醫師,以了解更多資訊;然而,洋車前子的種子外殼會吸收大量水分,可以刺激便祕病患的腸胃蠕動,也可減緩腹瀉病患的腸胃蠕動。 洋車前子的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若有下列狀況請先向您的醫師或藥師諮詢: 您正在孕期或哺乳期中;因為當您正在懷孕或哺乳時,應該只服用醫師指示的藥物。 您正在服用其他藥物。 您對洋車前子、其他藥物或其他草藥的任何物質過敏。 您目前有其他疾病、病症或病情。 您有任一類型的過敏,如:食物、染料、防腐劑或動物…等過敏。

相較於對藥品的規範,草藥的規範較不嚴格,尚須更多研究佐證其安全性。使用之前,請先確保服用的好處大於風險,建議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使用洋車前子安全嗎

每使用3~5毫克的洋車前子外殼或7毫克的種子,至少要喝8盎司的液體。

特別注意事項

懷孕或哺乳的婦女:適量的口服是安全的。 大腸直腸腺瘤:曾患有大腸直腸腺瘤的病患,使用洋車前子可能會增加病情復發的風險,因此請盡量避免使用。 糖尿病:使用洋車前子可能會降低血糖,因此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病患,請嚴密監控血糖,並且調整一般抗糖尿病藥物的劑量。另外要注意的是,一些洋車前子商品內含添加糖,會增加血糖濃度。 腸胃疾病:如果您因為糞便阻塞、腸胃道狹窄或阻塞,或是有其他會導致腸胃阻塞的疾病(例如腸痙攣) 而出現糞便過硬的情形,請勿使用洋車前子。 過敏:有些人會對洋車前子有嚴重的過敏反應,特別是工作環境常使用洋車前子的人更容易出現過敏現象,因此若有過敏反應,請勿使用洋車前子。 低血壓:洋車前子會降低血壓,因此低血壓患者若使用洋車前子,可能會讓血壓過低。 苯酮尿症:有些洋車前子製品會添加阿斯巴甜、增加甜味,苯酮尿症患者應盡量避免。 要動手術的病患:洋車前子會影響血糖,讓手術中/後的血糖更難控制,因此手術前兩週請勿使用洋車前子。 吞嚥困難:請勿使用洋車前子,否則可能會增加噎食的風險。 使用洋車前子的潛在副作用

洋車前子可能會造成脹氣、胃痛、腹瀉、便祕和噁心,也可能與心臟病、背痛、流鼻水、咳嗽、鼻竇的問題有關。有些人會對洋車前子有過敏反應,可能的症狀有:鼻腔腫脹、打噴嚏、眼瞼腫脹、蕁麻疹和哮喘,也可能因為工作環境暴露於洋車前子中、或長期使用洋車前子,而特別容易對洋車前子過敏,若您出現臉部發紅、身體嚴重發癢、呼吸急促、氣喘、臉部或身體腫脹、胸部或喉嚨緊繃、失去意識等情形,請立即去就醫。

並非每個人都會經歷這些副作用,有些副作用並沒有列舉在上面。如果您對副作用有任何疑慮,請向您的草藥醫師或醫師諮詢。 使用洋車前子的潛在交互作用

洋車前子可能會和個人服用的藥物或是身體狀況產生交互作用,因此服用前請諮詢您的草藥醫師或醫師。

可能會和洋車前子產生交互作用的藥物如下:

卡巴氮平(Carbamazepine):洋車前子含有很多纖維,會降低身體吸收卡巴氮平而降低卡巴氮平的療效。 鋰鹽(Lithium):洋車前子含有大量的纖維,會降低人體吸收鋰鹽,而降低鋰鹽的療效。服用鋰鹽的1小時內,請勿使用洋車前子。 糖尿病藥物:洋車前子可能會降低人體吸收食物中的糖,因此讓血糖降低,因此若同時使用可能會讓血糖過低。糖尿病藥物包括:格列美脲(Glimepiride)、格力本(Glyburide)、胰島素(Insulin)、吡格列酮(Pioglitazone)、羅格列酮(Rosiglitazone)、氯苯磺丙脲(Chlorpropamide)、格力匹來(Glipizide)、甲苯丁胺(Tolbutamide) 等等。 華法林(Warfarin):華法林可用來減緩血液凝固,有些人擔心使用洋車前子可能會降低人體吸收華法林而影響療效,並且增加血液凝固的風險。然而,洋車前子對於華法林的吸收與療效應該是沒有影響。 地高辛(Digoxin):洋車前子含有大量纖維,會降低人體吸收地高辛,降低地高辛的療效。一般來說,應在使用洋車前子的前1小時或是4小時後再口服藥。 炔雌醇(Ethinyl Estradiol):炔雌醇是一種雌激素,可見於一些雌激素產品和避孕藥。有些人擔心洋車前子會降低人體對炔雌醇的吸收率,然而洋車前子不太可能會對炔雌醇吸收率有很大的影響。

洋車前子的建議用量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使用前請務必諮詢醫師或草藥醫師。 洋車前子的一般使用量是多少

口服: 改善便祕:每天使用7~40克的洋車前子種子,可分為2~4次服用。 改善腹瀉:可分2~3次服下7~18克的洋車前子,或是使用重量4:1:1的洋車前子、碳酸和磷酸5克。 降低灌食病患腹瀉的情形:每天最多可用30克的洋車前子,每次2.5~7.5克分次服用。可用灌食的方式服下,然而服用時要小心,洋車前子可能會阻塞灌食管。 改善膽囊手術後的慢性腹瀉:每天服用3次6.5克的洋車前子。 改善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導致的腹瀉情形:每天服用2次3.4克的洋車前子。 改善大腸激躁症:每天使用10~30毫克的洋車前子種子外殼,可分2~3次服用,也可每天服用2次10毫克的種子外殼,搭配每天3次15毫克的溴丙胺太林(Propantheline)。 減少羅氏鮮藥物(Orlistat)的腸胃副作用:每服用一劑羅氏鮮,就服用6克的洋車前子,一天3次。 控制潰瘍性大腸炎的症狀:服用10克的洋車前子種子,每天2次。 改善痔瘡流血的狀況:使用3.5克的車前子種子外殼,連續3個月、每天2次。 改善高膽固醇:服用3.4克的洋車前子種子外殼,每天3次;或是使用5.1克,每天2次。也有病患曾經一天使用高達20.4克的車前子種子外殼、也可每天使用添加了車前子的麥片、也可混合2.1克的車前子、1.3克的果膠、1.1克的瓜爾膠和0.5克的刺槐豆膠,每天使用3次、也可使用一種含有2.5克洋車前子和2.5克降膽寧的產品,每天使用3次。或是每天使用10毫克的辛伐他汀和美達施15克。 兒童可每天使用含有5~10克洋車前子的麥片。 第二型糖尿病和高膽固醇患者:可服用15克的洋車前子,分3次服用。 協助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降低食物的升糖指數:可服用15克的洋車前子,分3次與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服下。 改善高血壓:可使用15克的洋車前子外殼,連續8週、每天使用。

洋車前子的服用劑量會根據年齡、健康和其他情况而有所不同;而且使用並非完全沒有風險,因此在服用前請向您的醫師或草藥醫師詢問您的適當劑量。 洋車前子的製成品類型

可能為以下類型: 洋車前子粉 未加工過的車前子外殼

鼠尾草

鼠尾草

鼠尾草的基本概念

治療消化問題;例如:食慾不振、胃脹氣、腹痛、腹瀉(Diarrhea)、腹脹及胃灼熱。 減少過多汗液與唾液。 治療憂鬱症(Depression)。 治療記憶喪失。 治療阿茲海默症。 治療氣喘(Asthma)。 直接塗抹皮膚可治療唇泡疹、牙齦疾病(牙齦炎)、口腔、喉嚨、舌頭、鼻腔腫脹等疼痛。 減緩經痛。 減少哺乳期間過多的母乳量。 減少停經期的潮熱(Hot Flashes)。

鼠尾草也可以作為其他處方用途,建議您諮詢您的醫師、藥師或草藥醫師以獲更多資訊。

鼠尾草功效原理

鼠尾草有助於平衡大腦的化學物質,避免罹患阿茲海默症。 鼠尾草的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如果遇到以下狀況,請先諮詢醫師、藥師,或是草藥醫師,以確定是否適合使用黃連: 正值懷孕或餵母乳期間。 正在服用其他藥物。 對鼠尾草成分、其他藥物或是其他草藥過敏。 患有其他疾病、病症或身體狀況。 有其他過敏症狀,如對食物、染劑、防腐劑或動物過敏。

相較於對藥品的規範,草藥的規範較不嚴格,尚須更多研究佐證其安全性。使用之前,請先確保服用益處大於風險,建議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使用鼠尾草安全嗎

懷孕及餵母乳期間

懷孕期間服用鼠尾草可能會吃進當中的化學物質(側柏酮 Tthujone),因此孕期服用鼠尾草可能不安全,因為側柏酮可以催經,因此可能導致流產。有證據顯示側柏酮可能會減少母乳量,因此如果您正在餵母乳,請避免服用鼠尾草。

手術前

一般鼠尾草會影響血糖值,在手術期間及術後都可能會干擾血糖控制,因此請至少於手術前2週停止使用鼠尾草。 使用鼠尾草的潛在副作用

鼠尾草可能會產生以下副作用:

癲癇(Seizures) 肝臟受損 神經系統

並非每個人都會經歷這些副作用,而有些副作用並沒有列舉在上面。如果您對副作用有任何疑慮,請向您的草藥醫師或醫師諮詢。 使用鼠尾草的潛在交互作用

鼠尾草可能會和個人服用的藥物或是身體狀況產生交互作用,因此服用前請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這些狀況或藥物包括:

糖尿病藥物

鼠尾草和糖尿病藥物都會降低血糖,因此同時服用鼠尾草與糖尿病藥物可能會導致您的血糖過低。糖尿病的藥物包括:格列美脲(Glimepiride)、格列苯脲(Glyburide)、胰島素(Insulin)、吡格列酮(Pioglitazone)、羅格列酮(Rosiglitazone)、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甲糖寧(Tolbutamide)等藥物。

預防癲癇藥物(抗癲癇劑 Anticonvulsants)

預防癲癇的藥物與鼠尾草都可能影響腦中的化學物質,而鼠尾草也有可能會削弱預防癲癇藥物的藥性。這類藥物包括: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乙苯嘧啶二酮(Primidone)、加巴噴丁(Gabapentin)、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苯妥英(Phenytoin)等藥物。

鎮定藥物(中樞神經抑制劑Central Nervous System Depressants, CNS Depressants)

鼠尾草可能會引起嗜睡和疲倦的症狀,而鎮定藥物也有同樣效果,因此兩者同時服用可能會產生嚴重嗜睡。這類藥物包括:氯硝西泮(Clonazepam)、蘿拉西泮(Lorazepam)、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佐沛眠(Zolpidem)等藥物。

西班牙鼠尾草(Spanish sage, Salvia lavandulaefolia) 具有賀爾蒙雌激素。若您罹患的相關疾病會因雌激素導致病情惡化,請勿服用西班牙鼠尾草;荷爾蒙敏感性狀況,包括乳癌、子宮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子宮肌瘤。

高血壓(Hypertension)與低血壓

西班牙鼠尾草可能會使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再升高,而一般的鼠尾草(藥用鼠尾草Salvia officinalis)可能會導致低血壓民眾的血壓過低。

癲癇症

鼠尾草的其中一種品種,藥用鼠尾草(Salvia officinalis)含有大量引起癲癇症的化學物質,如果您有癲癇症,請勿食用超出正常食物中的鼠尾草量。 鼠尾草的建議用量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使用前請務必諮詢醫師或草藥醫師。

鼠尾草的一般使用量是多少

口服

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建議用量為每天1克(g)鼠尾草,而鼠尾草萃取物用量可以逐漸增加至2.5毫克(mg),每日3次。

外敷

用於治療唇泡疹,選擇每克中含23毫克的鼠尾草及大黃萃取物(Rhubard Extract)的乳膏;清醒時每2~4小時塗抹1次,可於發現症狀的第一天就開始使用,並持續使用10~14天。

鼠尾草的使用量會根據個人的年齡、健康狀況和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過度使用不見得有益。因此在服用前請向您的醫師或草藥醫師詢問適合的用量。 鼠尾草製成品的類型

鼠尾草可能含有下列類型: 鼠尾草萃取液 鼠尾草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