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D

維生素D

維生素D的功效、好處

維生素D是一種出現在特定食物的微量元素,包含鯡魚、鯖魚、沙丁魚及鮪魚的脂肪都是維生素D的重要來源。

為了讓人們更容易取得維生素D,廠商有時會將維生素D添加到奶製品、果汁及穀片中,不過多數的維生素D都是藉由照射陽光下來獲得,約佔身體的80%~90%。

維生素D可以用來治療及預防佝僂病(Rickets)、骨質疏鬆症 (Osteoporosis)、 軟骨症(Osteomalacia)、副甲狀腺機能亢進(Hyperparathyroidism)、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俗稱玻璃娃娃 ),也能用於減低骨質疏鬆症患者跌倒及骨折的風險、避免腎衰竭(Kidney Failure) 患者質過低及骨質流失(Renal Osteodystrophy,又稱為腎性骨病變 )。

維生素D也能用來治療心血管狀況,包含高血壓(Hypertension)、高膽固醇、糖尿病(Diabetes)、肥胖、肌肉無力、多發性硬化症、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氣喘(Asthma)、支氣管炎、經前症候群(PMS)、牙齒和牙齦疾病、白斑症(Vitiligo)、硬皮症(Scleroderma)、乾癬(Psoriasis)、日光性角化症(Actinic keratosis) 及紅斑性狼瘡(Lupus vulgaris) 等皮膚症狀。維生素D也能用來活化免疫系統,避免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和預防癌症。

由於維生素D有助維持特定礦物質的恆定,例如和磷,因此當出現磷含量低的狀況時,例如:家族性低磷血症(Familial Hypophosphatemia)、范可尼氏症候群(Fanconi Syndrome)及鈣含量偏低時,如副甲狀腺機能低下或假性副甲狀腺機能低下,都會使用維生素D治療。

當維生素D以骨化三醇(Calcitriol)或鈣泊三醇(Calcipotriene)的形態存在時,會用於治療特定類型的皮膚乾癬。

維生素D的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若您有以下情形,使用前請先諮商您的醫師或藥師: 正在孕期或哺乳期中 正在服用其他藥物 對維生素D、其他藥物或其他草藥的任何物質過敏 目前有其他疾病或病情 有任一類型的過敏: 食物、染料、防腐劑或動物…等過敏

使用維生素D安全嗎?

對大多數的人而言,口服或適量靜脈注射維生素D都很安全,除非使用過量。

長期每天使用超過4000單位(IU)的維生素D並不安全,血鈣過高的風險會隨之提升;然而,短期治療維生素D缺乏會需要較高的攝取量,因此需在醫療人員的指示及監督下食用。

使用維生素D的注意事項

懷孕或哺乳: 維生素D的每日用量低於4000單位(IU)時,對懷孕和哺乳中的婦女來說很安全,相反地,若超過此用量可能會造成胎兒傷害。 腎臟疾病: 維生素D可能會提高血鈣值,增加罹患嚴重腎病的患者動脈硬化(Hardening of the Arteries) 的風險,當腎臟無法平衡血液中鈣、磷含量時,就會發生腎性骨病變,因此需要密切監控腎臟疾病患者的血鈣正常值。 血鈣含量高: 使用過量的維生素D會增加血鈣值。 動脈硬化(Atherosclerosis): 使用維生素D可能使症狀惡化,特別是同時患有腎臟疾病者。 類肉瘤病(Sarcoidosis): 維生素D會增加類肉瘤病患者的血鈣值,並可能引起腎結石和其他問題。 組織胞漿菌病(Histoplasmosis): 維生素D會增加組織漿菌症患者的血鈣值,可能會引起腎結石和其他問題。 副甲狀腺機能亢進(Over-active parathyroid gland/ Hyperparathyroidism): 維生素D會增加副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的血鈣值。 淋巴瘤(Lymphoma):

維生素D會增加淋巴瘤患者的血鈣值,可能會引起腎結石和其他問題。 肺結核(Tuberculosis):維生素D會增加肺結核患者的血鈣值,可能會導致腎結石等併發症。 如何挑選維生素D?挑選5大關鍵因素

研究指出,維生素D濃度較低的人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較高,感染後的死亡率也更高。然而,面對選擇眾多的維生素D,究竟該如何挑選?為您提供5大方向,幫助您快速掌握選購要點。

1.維他命D怎麼選:D2、D3差在哪?

市售維生素D主要分為兩種:D2(麥角鈣化醇 Ergocalciferol)、D3(膽鈣化醇 Cholecalciferol),維生素D2是由植物、真菌和酵母製成,維生素D3則是由動物體內合成。

研究發現,對於提高血中維生素D濃度,維生素D3比維生素D2表現更好,更容易被身體轉化、吸收度更好,且維持時間更久。

2.「非活性」維生素D3:安全有保障

維生素D3又分為活性、非活性等兩種,活性D3是醫療用途,僅能由醫生開立處方箋才可使用,通常是開立給急性低血鈣或洗腎患者;未經指示自行食用具活性的D3,劑量可能會超標,導致高血鈣。

「非活性維生素D3」安全性高,攝取後會自行在肝、腎轉化成「活性維生素D3」,即使攝取過多,人體也可自行調節,不會造成鈣磷失衡,只要依建議指示補充皆十分安全。

3.維生素D3每天劑量?成人每日800IU最好

根據美國營養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的建議,成人每天需要600至800國際單位(IU)的維生素D。

不過,維生素D攝入量需求會因人而異,如年齡、體重、飲食習慣、運動量等,每個人對於維生素D的敏感度也不同,建議在攝取前,先諮詢醫生或營養師。

4. 維生素D3原料怎麼挑:選擇萃取自天然羊毛脂?

市面上的維生素D3原料主要來自羊毛脂,特點如下:

羊毛脂製成的D3 價位中等 穩定性較高:不易氧化,具有更長的保存期限。 原料修剪羊毛而取得(非殺生),素食者可評估食用。

5.安心原料:國際大廠、專業認證安全有保障

挑選維生素D3補充品時,建議選擇國際知名大廠,例如來自瑞士的DSM專業製造商,並最好通過第三方檢驗,例如SGS、全國公證等,塑化劑、重金屬檢驗皆符合政府規定,確保其品質與安全性。 使用維生素D的潛在副作用

使用過多的維生素D會產生,虛弱、疲勞、想睡、頭痛、失去胃口、口乾舌燥、口中有金屬味、噁心、嘔吐及其他等副作用。

並非所有人都會經歷這些副作用,可能有些副作用未列出,若對副作用有任何疑慮,請洽詢醫師。 使用維生素D的潛在交互作用

維生素D可能會和您當正在服用的藥物或身體狀況產生交互作用,使用前請與醫師或草藥醫師討論。會和維生素D產生交互作用的產品包括: 鋁: 很多制酸劑(Antacids) 含有鋁,而維生素D會增加鋁被身體吸收的量;腎臟疾病病人應該在使用制酸劑2小時前或4小時後使用維生素D。 鈣泊三醇(Calcipotriene):

同時使用維生素D和鈣泊三醇可能會增加鈣泊三醇的效果和副作用,若有服用鈣泊三醇應避免使用維生素D。 地高辛(Digoxin): 地高辛能用來協助使心跳更強壯,同時使用維生素D和地高辛可能會增加地高辛的效果並導致心律不整,若您有在使用地高辛,則使用維生素D營養補給品之前應與醫師討論。 迪太贊(Diltiazem): 同時使用大量維生素D和迪太贊可能會降低迪太贊的效果。 維爾寧(Verapamil): 維生素D能幫助身體吸收鈣質,若有在使用維爾寧,請勿使用大量維生素D,因為,鈣質和維爾寧都會影響心臟。 利尿劑(Water pills): 同時使用大量維生素D和某些利尿劑可能會導致體內有過多的鈣,並且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副作用,包含腎臟問題;會導致上述問題的利尿劑包含:氯噻嗪(Chlorothiazide)、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 因達拍邁(Indapamide)、 美通拉隆(Metolazone)、以及氯噻酮(Chlorthalidone)。 希每替定(Cimetidine): 希每替定會使人體轉換維生素D的能力下降,也可能會降低維生素D的功效。 肝素(Heparin): 肝素會減緩血栓形成,長期使用會增加骨折風險,使用這類藥物的人飲食中應富含鈣質及維生素D。 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 LMWHS):

長時間服用低分子量肝素會稱加骨折風險,使用這類藥物的人飲食中應富含鈣質及維生素D;低分子量肝素包含依諾肝素(Enoxaparin)、 達肝素(Dalteparin)以及低肝脂鈉(Tinzaparin)。 維生素D的建議用量

以下整理各國醫學機構,針對各類疾病、族群所提供的建議用量:維生素D的一般使用量是多少

口服: 預防骨質疏鬆症及骨折: 老年人每日應使用400~1000 國際單位(IU);有些專家建議更高的劑量,每日可到 1000~2000國際單位。 預防跌倒: 每日800~1000國際單位(IU),搭配鈣質每日1000~1200毫克。 預防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 長期使用至少每日400國際單位(IU),主要以綜合維生素補給品的方式給予。 預防癌症: 更年期婦女每日1400~1500毫克鈣質加上1100國際單位(IU)維生素D3。 由他汀類(Statins)藥物引起的肌肉疼痛: 一週使用50,000單位維生素D2或維生素D3,或者一天使用400國際單位(IU)。 預防流感: 每日1200國際單位(IU)維生素D。 多數維生素營養品僅含400國際單位(IU),即10微克維生素D。

美國醫學研究院(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簡稱IOM)所公布的每日建議攝取量依照大多數人所需要的維生素D來估計,依照年齡而有所不同: 1~70歲成年人:600國際單位/日 71歲以上老年人:800國際單位/日 懷孕及哺乳中婦女:600國際單位/日 0-12個月嬰兒:400國際單位/日

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 建議: 所有嬰兒及兒童,包含青少年在內的維生素D建議用量增至每日400國際單位。

美國國家骨質疏鬆症基金會(The 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簡稱NOF) 建議: 50歲以下成人每日使用400~800國際單位維生素D 較高齡者每日使用800~1000國際單位維生素D

北美更年期協會(The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 建議: 因為太少曝曬陽光而有維生素D缺乏風險的婦女每日應使用700~8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

加拿大骨質疏鬆症協會(Osteoporosis Canada)維生素D每日建議用量: 50歲以下成年人:400~1000國際單位 超過50歲人:800~2000國際單位

加拿大防癌協會(The Canadian Cancer Society) 建議: 居住在加拿大的成人每逢秋冬每日應使用 1000 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

許多專家現在建議使用含有膽鈣化醇的維生素D營養品來達到基本攝取量,因為膽鈣化醇似乎比另一種稱作麥角鈣化固醇的維生素D型態更有效。

維生素D的用量因人而異,主要會受年齡、健康狀況和其他疾病所影響;而這類型的補充劑也不一定安全,因此,在補充前請諮詢您的醫師或藥師、營養師以了解適合您的用量。

維生素D的製成品類型 自然存在於陽光、某些食物和乳製品中 膠囊 軟膠囊 液體

維生素E

維生素E

維生素E的基本概念

維生素E是脂溶性維生素,存在於包含植物油、榖片、肉、家禽、蛋、水果、蔬菜以及小麥胚芽油中,也可以藉由營養補給品的方式取得。

維生素E可用來: 治療維生素E缺乏症:維生素E缺乏症雖然罕見,但是某些基因缺陷的人和體重極低的早產兒身上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治療及預防心血管疾病:包含動脈硬化、心臟病(Heart Disease)、胸痛、因動脈阻塞引起的腿部疼痛、高血壓(Hypertension)、治療糖尿病(Diabetes)及其併發症。 預防癌症(Cancer):特別是吸菸者的肺癌及口腔癌、結直腸癌及息肉、胃癌、攝護腺癌以及胰臟癌等。 治療亨丁頓舞蹈症(Huntington’s chorea)和其他與神經和肌肉有關的缺陷。 治療白內障(Cataracts)、氣喘(Asthma)、呼吸道感染、皮膚病、皮膚老化、曬傷、囊狀纖維化、不孕、性無能、慢性疲勞症候群、消化性潰瘍、某些特定遺傳疾病以及預防過敏。 減緩因血液透析及放射治療引發的有害影響,也用來減少使用艾黴素(Doxorubicin)患者的落髮副作用和使用胺碘酮(Amiodarone)患者的肺部損傷。 搭配使用其他藥物並應用在腦部及神經系統疾病:包括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夜間痙攣、不寧腿症候群(Restless Leg Syndrome,又稱腿部不安症候群)、以及癲癇等。 婦女能用維生素E來預防懷孕後期因高血壓引起的併發症,包括子癇前症(妊娠毒血症)、經前症候群(PMS) 、經痛、更年期症候群、乳癌相關的熱潮紅以及乳房囊腫。

維生素E也被用來改善身體耐力、增加能量、減少運動後肌肉傷害和改善肌力。有些人也會在皮膚上使用維生素E來減緩老化並保護皮膚以免受到化療影響。

維生素E的功效原理

目前沒有足夠的研究顯示維生素E的功效原理,如果需要更進一步的資訊請與醫師或草藥醫師討論,不過,現在已知維生素E是能讓人體許多器官能夠正常運作的重要維生素,同時也是抗氧化劑(Antioxidant),也就是說維生素E有助於減緩細胞受損的過程。 維生素E的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如果遇到以下狀況,請先諮詢醫師、藥師,或是草藥醫師,以確定是否適合使用維生素E: 正值懷孕或餵母乳期間。 正在服用其他藥物。 對維生素E成分、其他藥物或是其他草藥過敏。 患有其他疾病、病症或身體狀況。 有其他過敏症狀,如對食物、染劑、防腐劑或動物過敏。

相較於對藥品的規範,草藥的規範較不嚴格,尚須更多研究佐證其安全性。使用之前,請先確保服用益處大於風險,建議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使用維生素E安全嗎

口服或外用維生素E對大多數人來說都很安全。多數人在使用每日建議15毫克的用量下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若口服過量維生素E可能會不安全,尤其是有心臟病或糖尿病的病症,一天不要使用超過400國際單位以上的維生素E;有些研究指出高劑量的維生素E可能會增加死亡機率及引發其他嚴重副作用;劑量愈高,發生嚴重副作用的風險就愈高。

維生素E有增加腦內出血導致的出血性中風(Hemorrhagic Stroke)風險。有些研究顯示每日使用300~8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E最高可能會增加22%出血性中風的機率。然而相反地,維生素E可能會降低缺血性中風(Ischemic Stroke)的機率,這是一種相對比較不嚴重的中風類型。關於維生素E對於攝護腺癌的發展也有不同的研究結果。有研究指出使用大量的綜合維生素加上維生素E可能會增加某些男性罹患攝護腺癌的機會。

特別注意事項:

懷孕:當用量在每日建議使用量以內時,維生素E對懷孕婦女來說應該很安全。雖然目前對於懷孕前期使用維生素E營養補給品時是否會對胎兒造成傷害仍有疑慮,但是這樣的疑慮是否有重大影響還無法太快下定論。因此在有更多資訊之前,懷孕初期在沒有經過醫療照護人員的指示下請不要使用維生素E營養補給品。

哺乳:哺乳期間使用建議使用量的口服維生素E是安全的。

嬰兒及兒童:適量口服維生素E一般很安全,而維生素E得安全使用量依年齡有所不同; 對嬰兒靜脈注射高劑量維生素E可能不安全 1~3歲的兒童每日建議用量不超過200毫克 4~8歲兒童每日建議用量不超過300毫克 9~13歲兒童每日建議用量不超過600毫克 14~18歲青少年每日建議用量不超過800毫克

血管成形術(Angioplasty):避免在沒有醫療專業人員監控的情況下使用含維生素E或其他抗氧化維生素(如β-胡蘿蔔素、維生素C),這樣的維生素可能會干擾傷口癒合。

糖尿病:維生素E可能會增加糖尿病患心衰竭的風險,因此糖尿病患者應避免使用高劑量的維生素E。

心臟病:維生素E可能會增加心臟病患者的死亡風險,因此心臟病的患者應避免使用高劑量的維生素E。

維生素K缺乏:維生素E可能會使維生素K過低的患者凝血問題惡化。

視網膜色素病變:400 國際單位的維生素E會加速視網膜色素病變患者喪失視力。不過,使用極少量的維生素E(低於3國際單位)似乎不會引起這個結果,因此,如果您有視網膜色素病變,最好避免使用維生素E。

出血缺陷:維生素E可能會導致出血缺陷惡化,若您有出血缺陷應避免使用維生素E營養補給品。

頭部及頸部癌症:每日不要使用超過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E,因為過量會增加癌症復發的機會。

攝護腺癌:使用維生素E有增加攝護腺癌的機會,目前維生素E對患有攝護腺癌的男性影響仍不明。然而理論上使用維生素E營養補給品可能會使已患有攝護腺癌的男性病情惡化。

中風(Stroke):維生素E可能會增加中風病史患者的死亡風險。有中風病史的患者應避免高劑量的維生素E。

外科手術:維生素E可能會增加手術期間以及手術後的出血風險,預定手術至少兩周前應停止使用維生素E。 使用維生素E的潛在副作用

使用高劑量的維生素E可能會導致噁心、下痢、胃部痙攣、疲勞、虛弱、頭痛、視力模糊、皮疹、瘀青以及出血等副作用。並非所有人都會經歷這些副作用,可能有些副作用未列出。若對副作用有任何疑慮,請洽詢醫師。 使用維生素E的潛在交互作用

維生素E可能會和您當前的藥物或病況產生交互作用。使用前應洽詢醫師。

會與維生素E產生交互作用的產品包含: 環孢靈(環孢素):同時使用大量維生素E和環孢靈可能會增加環孢靈被人體吸收的量;環孢靈被吸收的量增加,其效果和副作用可能也會增加。 會被肝臟改變的藥物:維生素E可能會加速肝臟分解某些藥物的速度。同時使用維生素E和某些會被肝臟分解的藥物會降低該藥物的效果。會被肝臟影響的藥物包含洛伐他汀(Lovastatin)、 克多可那挫(Ketoconazole)、 伊曲康唑(Itraconazole)、非索非那定(Fexofenadine)、三唑侖(Triazolam)等藥物。 癌症治療藥物(化療):維生素E是一種抗氧化劑,因此可能會降低癌症藥物的效果,不過目前是否存在這樣的交互作用研究仍無法證實。 減緩血液凝結的藥物 (抗凝血藥物Anticoagulant / 抗血小板藥物Antiplatelet drugs):同時使用維生素E和減緩血液凝結的藥物可能會增加瘀青和出血的機會;會減緩血液凝結的藥物包含阿斯匹靈、保栓通、待克菲那(Diclofenac)、 布洛芬(Ibuprofen)、 萘普生(Naproxen)、 達肝素(Dalteparin)、肝素(Heparin)、華法林(Warfarin)等。 降膽固醇藥物(Statins,又稱他汀類藥物):同時使用維生素E、β-胡蘿蔔素、維生素C和硒(Selenium)可能會降低某些降膽固醇藥物的效果。降膽固醇藥物包含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福脂寧(Fluvastatin)、洛伐他汀、以及普伐他汀(Pravastatin)。 菸鹼酸(Niacin):同時使用維生素E、β-胡蘿蔔素、維生素C和硒可能會降低菸鹼酸增加好膽固醇含量的好處。

維生素E的建議用量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使用前請務必諮詢醫師或草藥醫師。 維生素E的一般使用量是多少

口服: 維生素E不足:成人每日一般需使用60~75國際單位。 患有遲發性運動不能的患者:每日建議用量1600國際單位。 改善男性不孕:每日200~600國際單位。 阿茲海默症:每日最多使用2000國際單位維生素E。目前一般每日結合使用5毫克多奈哌齊(Donepezil)及1000國際單位維生素E 來減緩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記憶力衰退現象。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成人每天使用800國際單位;兒童每天使用400~1200國際單位。 早期亨丁頓舞蹈症: 3000國際單位的RRR-α-生育醇(是維生素E的其中一種天然型態)。 類風溼性關節炎引起的疼痛: 600國際單位維生素E,每日2次。 預防由順鉑(Cisplatin,抗癌藥物)引起的神經損傷:化療時每日搭配使用300毫克維生素E(α-生育醇),停止使用順鉑治療後再持續使用維生素E最多三個月。 改善心臟病用亞硝酸鹽的效果:使用200毫克維生素 E,每日3次。 減低患有局部部分腎絲球硬化症的兒童蛋白尿症狀:2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E。 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俗稱蠶豆症):每日8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E。 經前症候群:RRR-α-生育醇 (天然維生素 E) 每日400 國際單位。 經痛:每日使用2次維生素E,一次 200國際單位,或是每日1次,每次 500 國際單位;在經期前兩天開始使用,並在頭3天持續使用。 治癒角膜切開術: 每日使用3次230 毫克的維生素E妥菲尼克進 (是α- tocopherol 的新誘導體) 以及25,000 單位的維生素 A (特別是棕梠酸維生素A) ,持續30天,接著每日2次持續2個月。 因放射引起的纖維化:每日使用1000國際單位維生素E,搭配800毫克的配妥西菲林。 乙型地中海貧血:每日維生素E 750 國際單位。 預防曬傷: RRR-α-生育醇(天然維生素E) 1000 國際單位,搭配2公克抗壞血酸(維生素C)。 預防高風險婦女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毒血症):每日維生素 E 400 國際單位,搭配維生素 C 1000 毫克。

維生素E的建議用量有時候會讓人搞不太清楚狀況。現在使用說明的每日建議使用量和上限攝取量都是用毫克來標示,然而多數產品仍然用國際單位來標示。

維生素E的用量因人而異,主要會受年齡、健康狀況和其他疾病所影響;而這類型的草藥補充劑也不一定安全。因此,在服用前請諮詢您的醫師或草藥醫師以了解適合您的用量。 維生素E的製成品類型

維生素E可以取得下列形式的製成品: 自然存在於特定食物中 軟膠囊 膠囊

維生素K

維生素K

維生素K的基本資訊

維生素K(維他命K)是存在於綠葉蔬菜、花椰菜以及甘藍中的維生素,可幫助血液凝固,並分為以下2種類型:

維生素K1(Phytonadione,又稱葉萘醌) 維生素K2 (Menaquinone,又稱甲萘醌類)

普遍來說,醫學上較偏好使用維生素K1,因為毒性較低、效果快、藥效強且對特定症狀有較好的效果。

維生素K在體內凝血功能上扮演主要角色,因此當給予病患過多抗凝血劑藥物時,可以使用維生素K反轉抗凝血劑的效果;維生素K可以預防新生兒缺乏維生素K的的凝血問題,也可以用來治療包括由水楊酸鹽類(Salicylates)、磺胺類藥物(Sulfonamides)、奎寧(Quinine)、乙型奎寧 (Quinidine)或是抗生素(Antibiotics)等藥物引起的出血問題。

維生素K還可以預防及治療骨質疏鬆(Osteoporosis)、類固醇所引起的骨質流失、降低血液透析病患的總膽固醇,以及和舒緩由膽汁型肝硬化(Biliary cirrhosis)引起的搔癢,或外用於皮膚上,治療蜘蛛狀血管症(Spider veins)、瘀青、疤痕、妊娠紋、燒傷、酒糟性痤瘡(Rosacea),或於手術後使用,以加速皮膚癒合與減少瘀青、腫脹。

維生素K 維生素K的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若您有以下情形,請於使用前先諮商您的醫師或藥師: 正值孕期或哺乳期 同時服用其他藥物 對維生素K、其他藥物或其他草藥的任何物質過敏 目前患有任何疾病 有任何類型的過敏,如食物、染料、防腐劑或動物等

相較於藥品的規範,草藥的規範較不嚴格,尚須更多研究佐證其安全性。使用之前,建議諮詢醫師或藥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使用維生素K安全嗎?

對大多數的人而言,口服或適量靜脈注射維生素K皆很安全。 特別注意事項 懷孕或哺乳:維生素K對懷孕或哺乳中的婦女都很安全,但請勿擅自服用超過建議用量。 兒童:以口服或適量注射的方式使用維生素K1皆很安全。 糖尿病(Diabetes):維生素K1可能會降低血糖,若您有糖尿病且同時使用維生素K1,應密切注意血糖值。 腎臟病:若因腎臟病接受血液透析治療,過多維生素K可能會對身體有害。 肝病:維生素K對於治療嚴重肝病所引起的凝血問題無效,但過多劑量的維生素K恐使凝血問題惡化。 膽汁分泌減少:膽汁降低的患者若使用維生素K,可能需要額外搭配使用膽鹽以促進吸收維生素K。

使用維生素K的潛在副作用

依照每日建議用量攝取維生素K時,鮮少有副作用發生,若您對於副作用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 使用維生素K的潛在交互作用

維生素K可能會與您目前使用的藥物或身體狀況產生交互作用,因此使用本藥前應該先諮詢醫師。

使用維他命K時,需注意是否同時服用抗凝血用的華法林(Warfarin),因維他命K會減低華法林的效果,請務必定期驗血,以調整華法林的用量。

維生素K

維生素K的建議用量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使用前請務必諮詢醫師或草藥醫師。 維生素K的一般用量是多少?

口服: 低前凝血酶血症(Hypoprothrombinemia):2.5~25毫克的維生素K1。 中和過多抗凝血劑:一般使用1~5毫克左右的維生素K;然而確切用量需要透過國際標準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簡稱INR) 的測驗而定。

維生素K的每日參考攝取量(Adequate Intake,簡稱AI): 0~6個月嬰兒:2微克 6~12個月嬰兒:2.5微克 1~3歲兒童:30微克 4~8歲兒童:55微克 9~13歲兒童:60微克 14~18歲青少年(含懷孕或哺乳中)):75微克 超過19歲男性:120微克 超過19歲女性(含懷孕或哺乳中):90微克

維生素K的使用劑量依每個人的年齡、身體狀況及其他健康條件而異,營養補充品也具有一定風險,使用前請務必諮詢您的醫師或藥師。 維生素K的藥物類型 軟膠囊 藥錠

葉黃素

葉黃素

葉黃素是什麼?

葉黃素(Lutein)是人類眼球(黃斑部與視網膜) 色素組成的類胡蘿蔔素之一,與β-胡蘿蔔素及維生素A類似。也被認為是「眼睛的維生素」,被用來預防退化性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白內障(Cataracts)以及視網膜色素病變(Retinitis pigmentosa)等眼部疾病。

同時葉黃素也用來預防大腸癌(Colon cancer)、乳癌(Breast cancer)、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心臟病(Heart disease)。醫學界至今已發現超過600種葉黃素,但僅有30~50種存於食物中。如:綠花椰菜、菠菜羽衣甘藍、玉米、甜椒、奇異果、葡萄、柳橙汁、西葫蘆、南瓜等,都是生活中常見且富含葉黃素的食物。(葉黃素推薦閱讀:2024葉黃素推薦最新20款!功效解析,找眼睛保健食品必看

葉黃素的功效原理?

日常生活中我們眼睛受到光線照射時,能被眼睛調節,然而藍光卻可穿透至眼底,直至視網膜和黃斑部。葉黃素則有抗藍光的作用,可保護眼睛組織免於傷害。此外,葉黃素亦具備許多營養素皆有的抗氧化功效,可強化黃斑部的抵抗自由基傷害並抑制發炎反應,進而避免眼疾的發生。

葉黃素的注意事項與建議用量

葉黃素具累積性,服用一段時間後,血液中葉黃素濃度雖會明顯上升,但黃斑部的葉黃素濃度不會馬上增加,須連續補充多週後才會顯著增加。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建議每日建議攝取量為6毫克。而葉黃素為脂溶性營養素,建議隨餐或飯後補充才能有最佳吸收率!

儘管如此,當你有以下情形,請於使用前先諮詢醫師或藥師: 正在孕期或哺乳期中:應該只服用醫師指示的藥物。 正在服用其他藥物。 對葉黃素、其他藥物或其他草藥的任何物質過敏。 目前有其他疾病、病症或病情。

如:囊狀纖維化(Cystic fibrosis):因患者從飲食中攝取類胡蘿蔔素的能力不佳,所以血液中的葉黃素含量亦偏低,即使直接服用葉黃素補充品的吸收效果也較差。 有任一類型的過敏,如:食物、染料、防腐劑或動物…等過敏。

而為了降低白內障發生率,或因老化造成的黃斑部退化,葉黃素的使用量會依每個人的年齡、身體狀況及其他健康條件而有所不同!使用前請務必諮詢醫師或藥師你的建議用量。

經飲食攝取每日 6.9-11.7 毫克葉黃素的退化性黃斑部病變及白內障患者,惡化的機率較低。 減緩退化性黃斑部病變症狀:每日服用 10 毫克葉黃素補充品。

葉黃素成分 葉黃素營養品百百種:成分不同這樣選!

外食族群在日常中難以均衡攝取營養時,可透過營養品補充葉黃素,特別是用眼過度的上班族,或閱讀吃力、視力較差的年長者。而市面上葉黃素種類多元,又該如何選擇呢? 游離型葉黃素vs酯化型葉黃素

游離型與酯化型葉黃素,主要成分雖皆為金盞花。但吸收率卻又各有差異: 游離型葉黃素:不須經過消化作用即可被身體吸收,吸收率較佳。 酯化型葉黃素:須經過酵素作用才可吸收,對於年長者或腸胃消化機能較差者較難吸收。 單方vs複方

營養品成分中僅有葉黃素稱之為單方;複方則會添加其他營養素如玉米黃素、花青素或維生素E等。單方成分看似較為單純好吸收,但以醫學觀點而言,若配方調配合宜且經過充分研究證實,像是能有經過人體臨床實證提升水潤190%的複方產品,有複方的成分對吸收率與功效相對更佳。

依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資料,葉黃素與玉米黃素吸收率最佳的組合為10:2,能有效達到人體每日所需的足量營養,而在這兩者成分挑選上要注意是否有專利,例如為FloraGLO®游離型葉黃素、 ZeaONE®專利游離型玉米黃素。此外市面上複方成分葉黃素繁多,下列幾種為較常見且效果較好的營養成分: 智利酒果:又稱馬基果,富含花青素與飛燕草素,可提升淚液分泌量,舒緩乾眼症狀。 山桑子:含豐富花青素,可改善近視、維持正常眼壓及提升夜間視力清晰度。 蝦紅素:同屬類胡蘿蔔素,具備抗氧化功效,可增加視網膜及脈絡膜血流,舒緩眼睛疲勞。 亞麻仁油:含豐富Omega 3脂肪酸,可抗發炎並提升葉黃素吸收力。 維生素E:人體重要的抗氧化營養素,能消除視網膜的自由基,保護眼睛且也具抗發炎功效。

在了解葉黃素的特性與成分後,也應選擇符合台灣「SGS安全檢驗認證」與國際品質評鑑等組織的營養品才能吃得安心、保護好雙眼。最後,補充葉黃素不應僅著重劑量,重點是須持之以恆、定期補充,才能保養眼眸清晰!

阿莫西林(Amoxicillin)

阿莫西林(Amoxicillin)

阿莫西林的基本概念

阿莫西林是屬於青黴素一類的抗生素,能治療多種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和阻止細菌的生長。但是抗生素並不適用病毒所引發的感染(如一般感冒,流感),而且濫用抗生素會導致細菌產生抗藥性,降低治療效果。阿莫西林還可與其他藥物一起使用,可以治療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腸胃潰瘍,和阻止潰瘍復發。

其他用途:某些類別的心臟病患者(例如罹患心臟瓣膜類疾病的患者)也可在進行醫療/牙科手術之前,使用這類藥物來預防心臟感染。 如何使用阿莫西林

遵照醫師指示,每隔 8~12 小時,在飯前空腹或飯後口服。劑量多少取決於你本身的身體狀況及對治療的反應。當體內的藥物量維持在一定濃度時,抗生素抑制細菌生長的效果最好。即使症狀在服藥幾天之後消失,仍需要依照處方持續服用到吃完薬為止,過早擅自停藥可能會給細菌繼續生長的機會,導致感染復發。除非醫生有特別指示,否則在用藥期間要多喝水。

(同場加映:小孩濫用抗生素!必知4風險與副作用

如何保存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最好保存在室溫之下並且避免光照和避免潮溼。為了防止藥品受損,不應該將阿莫西林存放在浴室或冰箱裡面。不同品牌的阿莫西林,可能會有不同的保存需求,請一定要仔細閱讀產品包裝中的儲存方式說明或諮詢藥師。為了安全起見,所有藥品都應該放在兒童和寵物無法觸及之處。

除非有明確標示,不然請勿將阿莫西林沖入馬桶或者倒進排水管中。當藥品過期或不再需要本藥物時,如何妥善丟棄相當重要,關於安全丟棄本藥品的詳細資訊,請詢問醫師或藥師。 阿莫西林的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告知醫師及藥劑師有關你正在服用的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維生素、補充營養品和草藥,以防範副作用的發生,尤其是下列各種藥品:氯黴素(Chloramphenicol)、各種抗生素、彼洛喜(Probenecid)。 在使用本藥物前,應將你所有的病史告知你的醫師,尤其是你正罹患或曾經罹患過腎臟病、過敏、氣喘(Asthma)、花粉症(Hay fever)、蕁麻疹

(Hives)或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簡稱 PKU)。 若你已懷孕或正在哺乳中,請告知你的醫師,因為懷孕和哺乳期間只應該服用醫師推薦的藥物。 阿莫西林(Amoxicillin)(同場加映:細菌感染別大意!若引發敗血症恐致命) 在懷孕或哺乳時使用阿莫西林是否安全?

目前尚未有充足的研究顯示阿莫西林對懷孕 / 哺乳婦女具有風險,不過在用藥前請諮詢醫師,以衡量藥物可能帶來的療效與風險。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將阿莫西林列為懷孕藥物風險B級。 A:無風險 B:輕度風險 C:中度風險 D:高度風險 X:絕對禁止 N:未知

【更多懷孕週期注意事項,請參考懷孕保養/懷孕週期專區】 使用阿莫西林的潛在副作用

如果你出現下列過敏反應,請立刻告知你的醫師:

蕁麻疹 呼吸困難 臉部,嘴唇,舌頭或喉嚨腫脹。

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生同樣的副作用。也可能會出現一些下面未提到的副作用。如果對副作用有任何疑慮,諮詢醫師或藥劑師。

較不嚴重的副作用: 胃痛、噁心、嘔吐 陰道搔癢或出現分泌物 頭痛 黑毛舌(舌頭乳突腫脹,出現整片黑色毛苔)

(同場加映:舌頭生白斑和黑毛?秒懂7種口腔疾病

若有任何下列嚴重副作用應立刻停止使用阿莫西林並聯絡你的醫師: 口腔內或嘴唇上出現白色斑塊或潰瘍 發燒、扁桃腺腫大、紅疹發癢、關節疼痛或全身不舒服 膚色蒼白或泛黃、眼睛發黃、尿色變深、發燒、意識模糊或身體虛弱 嚴重麻痹、疼痛、肌肉軟弱無力 容易瘀血、莫名其妙的出血(鼻子、嘴巴、陰道或直腸)、皮下出現紫色或紅色小斑點 情況嚴重的皮膚反應:例如發燒,喉嚨痛,臉或舌頭腫脹,眼睛感到灼熱,皮膚不知名地疼痛,加上出現紅紫色皮疹(尤其是出現在臉部或上半身),加上水泡及脫皮 使用阿莫西林的潛在交互作用 哪些藥物會和阿莫西林產生交互作用?

阿莫西林和克拉維酸鉀可能會與你正在服用的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這可能會改變藥物的作用方式或提高發生嚴重副作用的風險。為了避免所有可能的交互作用產生,你應該列出現正使用的所有藥物 (包括處方藥、非處方藥和草藥產品),並告知醫師和藥劑師。為了你的安全,未經醫師批准,請不要開始、停止或更改任何藥物劑量。請特別留意下列藥物:

新敏樂(Acrivastine)、威克倦持續性藥效錠(Bupropion)、氯四環素(Chlortetracycline)、去甲基金黴素(Demeclocycline)、多喜黴素腸溶膠囊(Doxycycline)、四環素(Lymecycline)、幾甲氯環素(Meclocycline)、甲烯土黴素(Methacycline)、治善錠(Methotrexate)、美諾四環素(Minocycline)、土黴素 (Oxytetracycline)、四環黴素(Rolitetracycline)、鹽酸四環素(Tetracycline),速悅/千憂解 (Venlafaxine)、華法林(Warfarin)、新抗凝(Acenocoumarol)、阿拉伯茶(Khat),彼洛喜(Probenecid)。 食物與酒精會與阿莫西林交互作用嗎?

食物、酒精有可能和阿莫西林產生交互作用,進而改變本藥物的療效並且增加副作用的風險,因此在服藥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什麼食物和酒精會影響療效。 什麼樣的身體狀況會和阿莫西林產生交互作用?

阿莫西林和克拉維酸鉀可能會使你的身體狀況惡化或改變其他藥物對你的療效。因此在服用前請務必讓醫師或藥師了解你的身體狀況。 例如: 對盤尼西林(Penicillins)或其他頭孢菌類藥物過癮(如西華克樂 Cefaclar,西華卓西 Cefadroxil,賜福力欣 Cephalexin,欽納特錠Ceftin®,或適汎黴素Keflex®)。 患有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Mononucleosis),和其他種病毒感染,患者不該服用阿莫西林。 患有嚴重的腎臟疾病,由於腎病患者腎功能不佳,代謝較慢,血清中藥物濃度增加,藥效增倍。腎功能不佳的患者應減低藥品劑量。(推薦閱讀:認識腎臟病) 患有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簡稱 PKU),因為其咀嚼錠含有苯丙氨酸,會使病情加重。

阿莫西林的建議劑量

以下資訊不代表醫療意見,服藥前請詢問你的醫師或藥師。 成人劑量

放線菌病(Actinomycosis)患者:每日3次,口服500毫克(mg);或是每日2次,口服875毫克(mg)。持續服藥6個月。

炭疽病(Anthrax Prophylaxis)患者:每隔8小時1次,口服500毫克。

皮膚炭疽病(Cutaneous Bacillus anthracis)患者:每日3次,口服500毫克。

感染性心內膜炎(Bacterial Endocarditis)患者:在手術前1小時,口服2克。

披衣菌感染(又稱衣原體感染感染 Chlamydia Infection)患者:孕婦患者每日3次,口服500毫克,持續7天,作為紅黴素(Erythromycin)的替代用藥。

膀胱炎(Cystitis)患者:每日3次,口服250~500毫克,連續3~7天;或是每日2次,口服500~875毫克。

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患者:每日3次,口服250~500毫克,連續3~7天;或是每日2次,口服500~875毫克。

幽門桿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潰瘍患者:每日2~3次,口服1克,連續14天。

萊姆病關節炎(Lyme Disease Arthritis)患者:每日3次,口服500毫克,持續14~30天。

萊姆病心肌炎 (Lyme Disease Carditis)患者:每日3次,口服500毫克,持續14~30天。

萊姆病移行性慢性紅斑(Lyme Disease Erythema Chronicum Migrans)患者:每日3次,口服500毫克,持續14~30天。

萊姆病神經系統(Lyme Disease Neurologic)患者:每日3次,口服500毫克,持續14~30天。

中耳炎(Otitis Media)患者:每日3次,口服250~500毫克口服,持續10~14天;或是每日口服 2次,500~875mg。

肺炎(Pneumonia)患者:如果懷疑肺炎是由肺炎鏈球菌引發,則每日3次,每次口服500毫克;或是每日2次,每次口服875毫克,持續給藥7~10天。

鼻竇炎(Sinusitis)患者:每日3次,每次口服250~500毫克,持續10~14天;或是每日2次,口服500~875mg。

皮膚或軟組織感染(Skin or Soft Tissue Infection)患者:每日3次,每次口服250~500毫克,持續10~14天;或是每日2次,口服500~875mg。

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患者:每日3次,每次口服250~500毫克,持續10~14天;或是每日2次,口服500~875mg。

支氣管炎(Bronchitis)患者:每日3次,每次口服250~500毫克,持續10~14天;或是每日2次,口服500~875mg。

扁桃腺發炎 / 咽喉炎(Tonsillitis / Pharyngitis): 立即釋放型(Immediate-release):每日3次,每次口服250~500毫克,持續7~10天;或是每日2次,口服500~875毫克。 延長釋放劑型(緩釋型 Extended-release):飯後1小時內,每日口服775毫克,持續10天;用於繼發型化膿鏈球菌感染(Infections secondary to S pyogenes)的患者。(同場加映:什麼是扁桃腺炎?症狀原因與治療)

細菌感染的患者:每日3次,每次口服250~500毫克,持續7~21天;或是每日2次,每次口服500~875mg。 兒童劑量

心內膜炎病毒預防性投藥(Bacterial Endocarditis Prophylaxis):在手術前1小時,口服,單劑,建議用量每公斤體重50毫克。

炭疽病毒(Anthrax Prophylaxis)預防性投藥:每隔8小時1次,口服,每公斤體重80毫克,劑量平均分配的相等劑量。最大劑量:500毫克/劑。

皮膚炭疽菌(Cutaneous Bacillus anthracis):每隔8小時1次,口服,每公斤體重80毫克。最大劑量:500毫克/劑。

中耳炎(Otitis Media): 4週~3個月:每隔12小時1次,口服,每公斤體重20~30 毫克。 4個月~12歲:每隔8至12小時1次,口服,每公斤體重20~50毫克。 高耐藥性的肺炎鏈球菌引起的急性中耳炎患者:每隔12小時1次,口服,每公斤體重80至90毫克,最大劑量:500毫克/劑。

皮膚或軟組織感染(Skin or Soft Tissue Infection): 4週~3個月:每隔12小時1次,口服,每公斤體重20~30 毫克。 4個月~12歲:每隔8~12小時1次,口服,每公斤體重20~50 毫克。 高耐藥性的肺炎鏈球菌引起的急性中耳炎患者:每隔12小時1次,口服,每公斤體重80~90毫克。

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4週~3個月:每隔12小時1次,口服,每公斤體重20~30 毫克。 4個月~12歲:每8~12小時1次,口服,每公斤體重20~50 毫克。 高耐藥性的肺炎鏈球菌引起的急性中耳炎患者:每12小時1次,口服,每公斤體重80~90毫克。

肺炎(Pneumonia):每隔8小時1次,口服,每公斤體重40~50 毫克。

扁桃腺發炎 / 咽喉炎(Tonsillitis / Pharyngitis): 4週~3個月:每隔12小時1次,口服,每公斤體重20~30 毫克。 4個月~12歲:每隔12小時1次,口服,每公斤體重20~50 毫克。 12歲以上:立即釋放型(Immediate-release)藥物:每日3次,每次口服250~500毫克,持續7至10天;或是每日2次,口服500~875毫克。延長釋放劑型(Extended-release)藥物:飯後1小時內,每日口服775毫克,持續10天;用於繼發型化膿鏈球菌感染的患者。 阿莫西林的藥物形式

口服膠囊:一錠250毫克或一錠500毫克。 服用過量或有突發狀況

如果發生緊急情況或用藥過量,請聯繫當地的急診室或前往最近的急診室。 錯過服藥時間

如果你錯過一劑阿莫西林,請盡快在想起時補服。但如果想起時幾乎到了服用下一劑的時間,則忽略錯過的劑量,按計劃服用正常劑量。請勿服用雙倍劑量。

一人吃兩人補~懷孕首選6大類好食材

一人吃兩人補~懷孕首選6大類好食材

所謂「一人吃兩人補」,在懷孕期間的飲食內容格外重要,若缺乏攝取關鍵的營養素,可能會危害到寶寶的成長發育,但如果吃過量,加上吃的是不健康的食物,則可能會使體重過重,並增加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與其他併發症的風險。到底懷孕期間該吃什麼好呢?主要有6大類食材,以下將一一說明。

身體狀況正常的孕婦,請維持每天做30分鐘的運動,並攝取適當的熱量,以維持健康,請參考相關文章:孕婦運動好處多!減緩背痛便祕助睡眠。其實懷孕4~9個月的媽咪們,每日大約額外多攝取300大卡熱量即可,並非如想像中需大量進補。另外,懷孕期間的體重,也是需要留意的指標,平均來說,正常體重的女性在孕期的總體重,應增加11~16公斤,若孕前就已超重的女性,則只能增加4~9公斤,而孕前體重過輕的女性,或是懷有雙(或多)胞胎的人,則在懷孕期間需要增加16~20公斤較為理想。但無論如何,請別因為體重超標,就開始節食減肥,要挑選對的食物來吃,反而比較重要,除了可幫助穩定血糖,也可避免因為空腹而導致噁心想吐的情形。

適合懷孕時吃的食物

全穀物:全穀物含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以及鐵(Iron)、鎂(Magnesium)和硒(Selenium)等礦物質,可幫助寶寶的成長發育,常見的全穀物如糙米、蕎麥、大麥、小米和燕麥片等。 乳製品:質(Calcium)是懷孕時很重要的營養之一,乳製品除了富含之外,也含大量維生素D、蛋白質、葉酸(Folate)和脂肪等。若沒有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的媽咪們,可從懷孕第1個月,就開始攝取牛奶、優格或起司等乳製品。 深綠色蔬菜:如綠花椰菜或菠菜等深綠色蔬菜,含有孕婦所需的多種營養素,如纖維、維生素C、K、A、鈣、鐵、葉酸和鉀(Potassium)等,此外也富含抗氧化劑(Antioxidant),以及能幫助免疫和消化系統的植物性化合物,而且蔬菜富含纖維,可幫助減緩孕婦常有的便祕症狀。 雞蛋:雞蛋除了富含蛋白質、大量維生素與礦物質,可幫助寶寶的成長發育之外,還富含膽鹼(Choline),能幫助寶寶大腦發育及整體健康,若孕期缺乏膽鹼,可能會增加神經管(Neural tube)缺陷,與胎兒的大腦功能不全的風險。 瘦肉:肉含維生素B、蛋白質、鋅(Zinc)和鐵,其中牛和豬肉含有豐富的鐵、膽鹼與維生素B群,這些都是孕期需要額外多攝取的營養素,尤其懷孕0~6個月時,可能易出現缺鐵性貧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且會使早產(Premature delivery)或嬰兒體重過輕的機率,增加一倍。若攝取鐵質時,同時搭配維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類或青椒等),則可幫助鐵的吸收。 莓果類水果:常見的莓果類如草莓藍莓、覆盆子及新鮮蔓越莓等,富含維生素C、纖維和抗氧化劑,其中維生素C能幫助鐵的吸收,也可幫助皮膚健康和增進免疫功能。且莓果類的升醣指數(GI值)偏低,吃後血糖不易快速上升,且熱量也不高,適合做為餐與餐之間的點心。

以上為整個懷孕期間都適合吃的食物,但不可因營養素的重要性高,而過量攝取,因為可能會影響寶寶和媽咪的健康喔!

黑便:原因、症狀、診斷、治療、改善方式

黑便:原因、症狀、診斷、治療、改善方式

黑便的定義與相關症狀

黑便是指糞便呈現黑紅色或黑色,伴隨有腐臭味的黑便或瀝青便可能是上消化道出現問題的癥兆,不過,大部分黑便的產生原因都只是因為吃了黑色食物或鐵質攝取。

黑便有多常見?

黑便十分常見,任何年齡層的人都可能發作,不過只要避開危險因子,就能有效降低發作的風險。 黑便有哪些症狀

黑便的相關徵兆及症狀:

吐血 暈眩 頭暈

黑便的原因

常見造成黑便的原因只是因為攝取了富含鐵質的食物,例如菠菜藍莓甘草糖,食用鐵質補充品或其他含有鉍(Bismuth)的藥物,而影響食道或胃部以上消化道的疾病會造成出血,這些內出血進入消化系統後形成的潛血反應檢查就會導致黑便,例如:嚴重食道炎(Severe esophagitis)、食道內膜發炎 (Inflammation of esophageal inner lining)、食道潰瘍(Esophageal ulcers)、黏膜層潰瘍(Ulcerations of mucosa)、食道靜脈曲張(Esophageal varices)。 服用藥物或止痛藥造成的胃壁黏膜發炎或胃潰瘍等胃炎(Gastritis)也會導致出血,而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出血經常會有小量的血液通過消化道而造成黑便。 食道癌、胃癌及其他上消化道系統、結腸或直腸的癌症出血。 其他胃腸道疾病例如憩室炎(Diverticulitis)、結腸炎(Colitis)、腸炎(Enteritis),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及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等腸道炎症都會使糞便顏色變黑。 消化道血管的異常或影響血管的病變都會造成出血,同樣地,任何食道、胃部損傷或刺激不適導致的出血也會引起黑便。 緊急腸道病症,例如: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則會引起嚴重發炎及腸黏膜壞死而且也是黑便的成因、腸套疊(Intussusception) 是潛在致命疾病之一,因為近端的腸子套入遠端的腸子內,造成腸子的阻塞,進而形成黑便。 放射線治療(Radiation therapy)所影響的部位與消化道有關時也會造成黑便,有些狀況下,因血型不符輸血導致的不良反應,血管的過敏反應引起血管稠化及出血,稱為血管炎(Vasculitis)。 少見的細菌感染,例如炭疽桿菌(Anthrax)等緊急病症都會引發出血和黑便。

以上是例舉造成黑便的常見原因,請諮詢您的醫師做更精確的診斷。 黑便的症狀

若有以下情形,請立即去看醫師: 有消化道出血病史 黑便伴有腐臭味 持續黑便 吐血 頭暈或眩暈 血便

若您有疑慮或出現上述症狀,請諮詢您的醫師。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太一樣,最好與醫師討論,才能獲得最妥善的治療。 改善黑便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改善黑便: 依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建議,有痔瘡(Hemorrhoids)的癌症患者,在醫師指示下使用軟便劑可使排便順暢及減少排便出血,坐浴也能有效緩解痔瘡疼痛並避免出血。 降低攝取高熱量、高脂肪食物、避免油炸、辛辣食物,戒菸、限制酒精攝取、避免刺激胃黏膜的飲食習慣,多攝取蔬果、高纖維食物,多喝水、養成規律運動等生活習慣的調整都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健康。

若您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腸阻塞:症狀、原因、診斷、治療、改善方式

腸阻塞:症狀、原因、診斷、治療、改善方式

腸阻塞的定義

腸阻塞,是因為您的小腸或大腸,部分或完全堵塞時,會發生的症狀。若您有阻塞的症狀,會使您體內的食物、流質物或氣體無法正常通過腸道,進而引發引起嚴重的疼痛。

腸阻塞有多常見?

腸阻塞並不常見,若您需要更多資訊,請諮詢醫師。 腸阻塞的症狀

下列為常見的腸阻塞症狀,不過並未列出所有可能的症狀,因此若您有任何疑慮,請諮詢您的醫師。

一陣一陣的痙攣性腹痛。 食慾不振。 便祕。 嘔吐。 無法排便或放屁。 腹部腫脹。

什麼時候應該去看醫師?

若您的腹痛十分嚴重且持續一段時間,那表示您腸道血液的供應可能被阻斷了,或者腸道出現漏洞,這是很嚴重的狀況,請立即聯絡您的醫師。 腸阻塞的原因

腫瘤、癒傷組織(Scar tissue)、腸道沾黏(Adhesions)、腸子扭曲或變窄,都是導致腸阻塞的可能原因。而上述情況,醫師們稱為機械性阻塞(Mechanical obstruction)。

若您的腸阻塞發生在小腸,癒傷組織則會是常見的原因。其他發生在小腸的原因包含,腸道疝氣或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前者會使腸道打結、變窄,而腫瘤會阻塞腸道,而若您腸子的一部分摺疊成像望遠鏡一般,也會導致腸阻塞,這種情形稱之為腸套疊(Intussusception)。在大腸中,癌症是腸阻塞的主因。其他發生在大腸的原因包含大量硬糞便堆積引發的便秘,以及憩室炎(Diverticulitis)或腸道發炎造成腸道狹窄。 腸阻塞的風險因素

當您有下列情況出現,那麼您罹患腸阻塞的風險就會相對的高很多,例如: 您曾做過腹部或骨盆腔手術,因為兩者時常引發沾黏。 您患有克隆氏症,因為此症狀會使腸壁變厚,通道變狹窄。 您會有腹部癌症,尤其是您曾經接受手術移除腹部腫瘤或是放射線治療(Radiation therapy)。

腸阻塞的診斷與治療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腸阻塞?

您的醫師首先會詢問您的症狀、以及您曾經罹患的消化道疾病,和曾經接受相關的手術或治療。醫師也會檢查您的腹部是否會壓痛或腹脹等情形。更一進一步的檢查,醫師會透過以下方法診斷。 腹部X光檢查,從影像中得知小腸及大腸的阻塞情形。 腹部斷層掃描,能幫助醫師得知腸阻塞情形為部分阻塞或完全阻塞。 如何治療腸阻塞?

大多數的腸阻塞為部分阻塞,幾乎都能夠自行恢復。但有些人可能需要更進一步治療,治療的方式包含注入液體或氣體(Enemas,又稱灌腸),或者使用支架使腸道不再阻塞。若您的腸阻塞是由其他健康問題引起的,如憩室炎,若不接受治療則會容易復發。

若腸道完全阻塞或血液供應被截斷,這時非手術不可,且手術後您可能需要進行結腸(Colostomy)或迴腸(Ileostomy)造口。手術會移除腸子有問題的部分,並將剩餘的部分縫合至皮膚形成人造開口,當糞便經由人造開口離開身體後,會收集在一次性造口袋中。有些情況下,結腸或迴腸造口只是暫時措施,一旦康復或狀況好轉時,醫師會重新接通腸道末端。 改善腸阻塞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改善腸阻塞: 為了避免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請遵循低脂均衡的飲食,多攝取蔬菜及水果,不要吸菸。50歲以後,每年看一次醫師,接受大腸癌篩檢。 為了防止疝氣,請避免身體搬運過著的物品,因為負重會增加腹部內的壓力,使腸道從腹壁脆弱的地方突出。若您於腹部下發現異常腫塊,尤其是在腹股溝或手術疤痕附近,請聯繫您的醫師。 目前仍沒有醫學證實的方法能預防憩室症導致的腸阻塞,儘管如此,部分醫師認為,憩室症患者應遵守高纖維飲食,避免食用可能卡在憩室(Diverticula)中的食物,如種子及爆米花。

若您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大便失禁:定義、原因、症狀、治療、改善方法

大便失禁:定義、原因、症狀、治療、改善方法

大便失禁的定義

大便失禁是一種排便不正常的情況,主要是因為,人們在正常的情況下,都能夠定期的排便,但對於腸道控制出問題的人來說,半夜失禁的狀況則是一件常見的事。

人們進食後,腸道內會產生,混和未消化的食物、細菌、黏液等固體型態的死細胞,稱為糞便。而糞便通過腸道,經過直腸,最後從肛門排出,整個過程稱為排便。若過程中發生問題,尤其是您無法控制何時排便,可能就會導致大便失禁,而且這種情形通常讓人尷尬不已。不過,幸運的是,大便失禁不是一種嚴重的疾病,並有方法可以治療。 大便失禁有多常見?

這種情形十分常見,任何年齡層的人都可能發作,不過只要避開危險因子,就能有效降低發作的風險。 大便失禁的症狀

大便失禁的症狀十分明顯,就是您的排泄物不受控制而排出。大便失禁有可能跟其他疾病同時發生,例如:腹瀉或便秘,若您有發生上述2種症狀,請您多留意,因為您可能有大便失禁的風險。一旦此症狀影響您的日常生活,請去看醫師。千萬不要過度相信自己的直覺會沒事,因為一旦肛門括約肌(Anal sphincters)無法控制,事情將會變得十分棘手。 什麼時候應該去看醫師?

若您出現未列於上述的症狀或有任何疑慮,請諮詢您的醫師。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太一樣,最好與醫師討論,才能獲得最妥善的治療。 大便失禁的原因

肛門括約肌受損,是最本症狀發生最常見的原因。肛門括約肌是掌管肛門周圍的肌肉,因此若您的括約肌或神經受損,就會失去控制排便的能力,導致糞便意外外洩,最糟的情形可能會完全失去控制。

而其他因素會導致大便失禁,就是腹瀉或便秘,它們是兩種常見的腸道症狀。而您的腸道發炎,有時候也是造成此症狀的原因之一。上述提到的相關疾病,都會影響消化道功能,且造成您的神經損傷,並導致肌肉無法自主收縮。另外,晚期的阿茲海默症也會影響您腸子的蠕動能力,並導致大便失禁的症狀出現。 大便失禁的風險因素

大部分的人這一生中,都有可能罹患大便失禁的風險,特別是伴隨著便祕或腹瀉。且自然產的女性,罹患失禁的風險更是比別人多了一倍。除此之外,老年人大便失禁的風險也比較高,因為隨著老化,腸道相關的症狀也更容易出現。 大便失禁的診斷及治療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大便失禁?

醫師首先會進行身體檢查,確認造成您失禁的原因。探肛檢查是用來檢測您括約肌的收縮能力,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測試,如糞便測試及內視鏡檢查。內視鏡檢查是將一根管子插入肛門,檢查是否有潛在的消化道疾病,若醫師懷疑您有神經受損,則可能會進行神經學檢查。有時,醫師甚至會使用超音波來確認您的肛門及直腸壁是否有問題。 如何治療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的治療方法取決於您病情的嚴重程度,從非手術至手術的治療都有可能。

非手術的治療包含服用藥物、改變飲食習慣、多喝水、特定運動來訓練腸道等。 若一般的治療手段無法解決,則需要進行手術或其他侵入性的治療方法。

改善大便失禁的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

下列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改善大便失禁: 練習凱格爾運動。 藉由紀錄飲食內容來改變飲食習慣,攝取足夠的纖維及多喝水。 若您患有大便失禁,可參考下列實用小技巧:

出門前上廁所。 若您無法控制,可穿著寬防漏內褲或護墊。 攜帶替換衣物。 熟知您周遭的公共廁所。 服用藥物以減少異味產生。

若您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蹲下站起來頭暈?姿勢性低血壓的定義、原因、治療

蹲下站起來頭暈?姿勢性低血壓的定義、原因、治療

陳媽媽只要蹲下站起來就會頭暈,有時還會視力模糊,至醫院檢查後,醫師說這是「姿勢性低血壓」。究竟什麼是姿勢性低血壓?姿勢性低血壓應如何治療與改善?《Hello健康》為您深入說明!

什麼是姿勢性低血壓?

姿勢性低血壓(Orthostatic hypotension or Postural hypotension)又稱直立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姿態性低血壓。指因姿勢改變而引起的低血壓症狀,例如:蹲下站起來突然、坐著站起來頭暈。

一般低血壓的判定為收縮壓<90mmHg,舒張壓20,舒張壓下降>10。

姿勢性低血壓的原因

多數的情況下,人體改變姿勢時,位於主動脈弓和頸動脈竇的感壓反射接受器會發出訊號至自律神經,增加血管阻力或加速心臟跳動,以便將血壓控制在平均值內。但當這個控制血壓的機制受到影響時,便可能會出現低血壓的狀況。

另外一個主要成因,則是來自人體的血液量減少或循環受到影響,也可能會引發低血壓。本文將隨後列出會造成這兩項狀況的危險因子。(推薦閱讀:認識血壓:血壓標準、高血壓的症狀、原因和治療) 姿勢性低血壓的症狀

常見的姿勢性低血壓症狀如下: 蹲下站起來頭暈 頭痛 視力模糊 虛弱 昏厥 神智不清 噁心

蹲下站起來頭暈?姿勢性低血壓的定義、原因、治療久坐站起來容易發生姿勢性低血壓。 姿勢性低血壓何時該就醫?

如果只是「偶爾」感到頭昏眼花、頭暈目眩,有可能只是輕微脫水、低血糖、待在過熱的環境,或是久坐後起身等因素所引起,通常不是什麼太嚴重的健康問題,但如果你經常起身後常常出現姿勢性低血壓的症狀,那麼就有可能是其他嚴重疾病的徵兆。若症狀嚴重到失去意識,即使只有數秒鐘的時間,情況也可能相當危急,請務必盡快就醫。

你可以將姿勢性低血壓發作的情況記錄下來,例如症狀持續多久、當下你正在做什麼等等,以便就醫時和醫師討論。(推薦閱讀:心電圖或心導管?侵入與非侵入性心臟檢查一覽) 姿勢性低血壓的7大危險因子

引發姿勢性低血壓的可能因素很多,其中特別常見的是循環血液量不足,這可能由身體脫水、失血或貧血,而引發姿勢性低血壓。(推薦閱讀:突然低血壓很危險!低血壓原因多要小心

當人體內攜帶氧氣的紅血球減少時,就有可能出現暈眩、頭昏眼花等症狀。其他的危險因子如下: 年紀65歲以上:感壓反射接受器功能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減弱,而且年長者的心臟跳動變慢,供血的速度也會相對減緩。 藥物影響:包括高血壓藥物、心臟病藥物,例如利尿劑、乙型阻斷劑(β-blockers)。另外,帕金森氏症藥物、抗憂鬱藥物、抗精神病藥物、肌肉鬆弛劑,勃起功能障礙藥物、麻醉劑等等,也會提高姿勢性低血壓之風險。 特定疾病患者:包括心臟疾病,例如心臟瓣膜疾病、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神經系統疾病,例如帕金森氏症;造成神經病變之疾病,例如糖尿病。 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待在高溫環境會造成大量流汗,可能造成脫水,以至於引起姿勢性低血壓。 久臥於床:因病而久未離床的人身體十分虛弱,容易在起身時出現姿勢性低血壓。 懷孕:由於懷孕時體重會上升、血館彈性與回流狀況變差,所以有可能造成血壓下降,不過通常產後血壓就會回復到生產前的狀態。 酒精:酒精可以暫時抑制交感神經,讓血管擴張,因此可能提高姿勢性低血壓之風險。 診斷姿勢性低血壓的5種檢查

醫師首先會先檢視患者的病史,若有需要的話,會進一步安排檢查,以確定是否有其他潛在的因素或疾病造成低血壓症狀。舉例來說,如果是因為服用特定藥物而導致血壓下降,醫師可能會調整用藥劑量,或者建議換藥。以下為可能採行的檢查方式: 傾斜床測試(Tilt table test):檢測患者在姿勢改變的過程中,血壓數值的變化。在這項測試中,患者需要先在檢查床上平躺數分鐘,之後醫護人員便會慢慢將床面立起。 血液檢查:檢視患者是否血糖或紅血球數量過低 (兩者皆為低血壓之徵象)。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簡稱ECG或EKG) :觀測心電訊號,以確認是否有心律不整、供氧或供血不足等問題。(推薦閱讀:心電圖怎麼看?波型判讀及檢查流程介紹) 心臟超音波檢查 (Echocardiogram):透過超音波觀測心臟瓣膜之活動,以確認是否有潛在疾病。 壓力測試(Stress test):患者可透過跑步機,測量血壓在運動下的狀況,若有需要,也可以透過特定藥物加速心率,達到相同的效果,以便觀測。

如何治療姿勢性低血壓?

要治療姿勢性低血壓,首要目標就是恢復正常血壓,包括增加血液量、減少積聚在下肢的血液,並且促進血液循環至全身。通常治療不會著重於症狀本身,而是將重點放在解決低血壓的潛在原因,例如脫水、心臟功能異常等等。

如果只是輕微的姿勢性低血壓,最簡單的治療方式就是站起來後若感到頭暈,馬上坐下或躺下休息,通常症狀就會馬上好轉。至於藥物引起的低血壓,通常醫師會建議改變藥物劑量,或者停止用藥。以下列出姿勢性低血壓的治療方式: 非藥物治療

醫師可能會建議你調整生活習慣,包括攝取充足水分、少喝或禁止喝酒、避免待在過熱的環境、睡覺時墊高枕頭、坐著時盡量不要雙腳交叉、起身時放慢速度等等。

如果你沒有高血壓,醫師可能會建議你增加鹽分攝取量。若你餐後血糖下降,則醫師可能會建議你採取低醣的少量飲食穿彈性襪、束腹等裝束可能有助於減少血液聚積在腿部,進而改善姿勢性低血壓。 藥物治療

特定藥物也有助於改善姿勢性低血壓,例如: 礦物皮質類固醇:例如Fludrocortisone,增加血液中的鈉和體液滯留,以提升血壓。 擬交感神經藥品:例如Midodrine,抑制血管擴張來提高血壓。 擬副交感神經興奮藥物:例如Pyridostigmine,可改善感壓反射(血壓反射),提升自律神經調節血壓的能力。 屈昔多巴:如果低血壓是因為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系統退化症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MSA) 或自律神經障礙所引起,醫師會開立此藥。 紅血球生成素:增加紅血球質量和血量、 改善血液黏稠度。

若患者的症狀無法透過生活習慣調整或上述藥物來改善,則可能會需要以非類固醇類消炎藥(NSAIDs)、去氨加壓素(Desmopressin)、體抑素(Somatostatin)等其他藥物治療。 蹲下站起來頭暈?姿勢性低血壓的定義、原因、治療穿著彈性襪有助改善姿勢性低血壓。 改善姿勢性低血壓的8種方法

下列8種方法有助於改善姿勢性低血壓:

飲食部分 增加鹽攝取量:請注意,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採行這個方法。鹽分攝取過多可能適得其反,導致血壓過度上升,引發其他健康問題。若欲增加鹽分攝取量,請務必先和醫師討論,並且斟酌食用份量。 少量飲食:若你餐後血糖下降,則醫師可能會建議你採取低醣的少量飲食。 補充維生素:貧血、缺乏維生素B12 都有可能使姿勢性低血壓更嚴重,所以低血壓患者也可以適當補充鐵質與維生素,或許有助於改善症狀。 攝取充足水分:體內水分充足可以預防低血壓。若你需要久站,或者從事任何可能引發低血壓之活動,建議你在事前先補充足夠的水分。 避免飲酒:酒精可能加劇姿勢性低血壓之症狀,所以請減少或戒除飲酒。

生活習慣 保持運動習慣:有氧與重訓兼顧有助於改善姿勢性低血壓,但請避免在極度炎熱、潮濕的天氣或環境中運動。 洗澡水溫不過熱:較高的水溫會讓血管擴張,提高低血壓的發生機會。 避免彎腰動作:如果你欲撿拾地上的物品,請以屈膝蹲下代替彎腰,以減少低血壓之風險。 穿著彈性襪:彈性襪可能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姿勢性低血壓。 你可以在白天時穿著,不過記得睡前或躺下時須脫下。 (延伸閱讀:下肢腫脹小心深層靜脈血栓!靜脈血栓症狀與診斷一次搞懂) 緩慢起身:從躺姿轉成坐姿時,試著放慢起身的速度,就能減少姿勢性低血壓所引起的暈眩感。此外,建議你起床時先別急著起身,可以先坐在床邊1分鐘平復血壓。 墊高枕頭:睡覺時稍微提高枕頭的高度,有助於對抗地心引力。 站立時多活動雙腳:如果你站立時突然出現低血壓症狀,可以試試看雙腳交叉、用力擠壓,或者單腳抬放到窗台或椅子上,並且盡可能向前傾,這樣的動作有助於促進血液從雙腳回流至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