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支氣管炎好發2歲以下兒童!認識細支氣管炎的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細支氣管炎好發2歲以下兒童!認識細支氣管炎的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人體的呼吸系統可分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等兩部分,上呼吸道涵蓋我們熟知的鼻腔和咽喉,下呼吸道則是氣管、由氣管往下分支的支氣管和細支氣管,以及肺部。

若病毒侵入呼吸道,深入細支氣管並引發感染,便會造成細支氣管炎。《Hello健康》為你介紹細支氣管炎的原因、症狀、治療及日常照護。 細支氣管炎是什麼?

細支氣管炎(Bronchiolitis)是一種常見的肺部感染,會導致肺部的細小空氣通道,也就是細支氣管發炎和阻塞。細支氣管炎通常是由病毒所引起,疾病的高峰期為冬季。

細支氣管炎最初會有類似感冒的症狀,但接著會開始咳嗽、喘鳴,有時會呼吸困難,症狀會持續數天至數週,甚至一整個月。多數小孩經居家療養就會好轉,但有時會需要住院治療。細支氣管炎的嚴重併發症可能包含: 嘴唇或皮膚變藍(由缺氧所引起的發紺) 睡眠呼吸中止,常發生於早產兒與2個月以下的嬰兒 脫水 體內氧濃度低、呼吸衰竭

細支氣管炎7大症狀

細支氣管炎常見的症狀如下: 流鼻水 鼻塞 咳嗽 輕微發燒(不一定會有) 呼吸困難 喘鳴 中耳炎(常見於嬰兒身上)

若對症狀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

細支氣管炎好發2歲以下兒童!認識細支氣管炎的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細支氣管炎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有下列症狀應聯絡醫師: 嘔吐 可聽見喘鳴聲 呼吸急促短淺,約1分鐘超過60次 呼吸費力,嬰兒吸氣時肋骨看似塌陷 看起來遲緩或昏昏欲睡 無法飲用足夠水分,或是因為呼吸過快而無法進食 皮膚變藍,特別是嘴唇與指甲

若嬰兒年紀小於12週,或有其他支氣管炎風險因子,例如早產、有心臟或肺臟問題等,請密切注意上述症狀。 細支氣管炎的原因

多數細支氣管炎都是由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所引起的,這也是2歲以下兒童很容易感染的病毒,每年冬天都會有這種病毒的感染爆發。同時,細支氣管炎也可能由其他病毒感染導致,包含流感(Influenza)或一般感冒,嬰兒亦有可能同時被兩種病毒株重複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

由病毒引起的細支氣管炎很容易散播,可能會透過病患咳嗽、打噴嚏或講話時的飛沫傳染,也可能因共用物品而被傳染,例如餐具、毛巾或玩玩具後又觸碰眼、口、鼻。

細支氣管炎9大風險因素

細支氣管炎有很多風險因素,以下說明: 年紀小於3個月以下嬰兒 早產兒 有潛在的心臟或肺臟問題 免疫系統低落 暴露於菸害中 從未飲用母乳,未具備足夠抗體 生活會頻繁接觸不同兒童,例如上幼稚園或托兒所 居住在擁擠環境之中 家人返家時將病原從外界帶回

細支氣管炎好發2歲以下兒童!認識細支氣管炎的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細支氣管炎的診斷及治療

醫師可透過視診、用聽診器聽肺部聲音來診斷是否患有細支氣管炎,若情況嚴重,醫師可能會安排以下檢測: 胸腔X光:透過胸腔X光來觀察肺炎(Pneumonia)的徵兆。 病毒檢驗:將棉花棒輕輕塞入患者的鼻中,蒐集黏液樣本來檢查導致發炎的病毒為何。 血液檢查:透過血液檢查確認患者的白血球數量,並觀察血氧氣濃度是否有下降跡象。

醫師也可能會觀察患者是否有脫水的徵兆,特別是當孩子拒絕飲食或有嘔吐的時候。脫水的徵兆包含凹陷的眼睛、皮膚和嘴巴乾澀、行動遲緩、沒有排尿或幾乎沒有排尿。

如何治療細支氣管炎?

患者通常需藉由居家照護來控制支氣管炎,治療期間請補充水分避免脫水。若小孩有鼻塞,可用抽吸球來抽除黏液。退燒藥(如乙醯胺酚或布洛芬)有助於減少發燒的不適。

請勿給未滿20歲的患者服用阿斯匹靈,避免發生雷伊氏症候群(Reye syndrome)或其他嚴重疾病,同時也不建議使用非處方的咳嗽或感冒藥。

若對藥物出現過敏反應時,醫師可能會建議使用支氣管擴張劑(Bronchodilator)。更嚴重的情況下,病童可能會需要住院並給予額外氧氣。 細支氣管炎的居家照護8重點 增加空氣濕度:若房間很乾,噴霧加濕器或蒸氣能讓空氣變濕,幫助緩解鼻塞和咳嗽。不過要確保加濕器的清潔,以預防細菌和黴菌孳生。 保持身體直立:直立姿勢較利於呼吸。 補充水分:為避免脫水,需補充足夠的水分。 使用鼻噴劑:可以使用生理食鹽水鼻噴劑來減緩鼻塞,或直接購賣非處方鼻噴劑。 使用非處方止痛藥:非處方止痛藥如乙醯胺酚有助於減緩喉嚨痛並改善孩子喝水的能力。但請勿給予阿斯匹靈(Aspirin),或給予小於2歲的兒童服用非處方咳嗽藥或感冒藥。 保持無菸環境:抽菸會刺激呼吸道感染。 勤洗手:以預防疾病傳播。 避免接觸:避免接觸有細支氣管炎或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孩。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秋天別忘了顧肺!12種養肺食物怎麼吃?過敏兒當心白色偏涼食物

秋天別忘了顧肺!12種養肺食物怎麼吃?過敏兒當心白色偏涼食物

秋天轉涼,偶爾還是有秋老虎來記回馬槍,讓天氣更乾燥,中醫稱之為「秋燥」。

秋燥易傷肺、造成免疫力低下,因此需養肺、顧肺,才能避免鼻咽喉、氣管或肺臟等器官不適。《Hello健康》為你介紹秋季最當令的12種白色養肺食物,告訴你哪些食物適合氣管不好的人?哪些食物又不適合過敏體質者食用。

白色食物好養肺,過敏體質勿亂吃

依據中醫理論,五臟中的肺,對應青紅黃白黑五色中的「白色」,其他與肺屬同一系統的器官還包括支氣管、喉嚨、皮膚與大腸;秋季日夜溫差大、氣候乾燥,此時是食用白色食物養肺的最好季節,特別是平時容易感冒、咳嗽,肺或支氣管經常不適者。

然而,白色食物多性寒涼,過敏體質者因體虛,若食用過多寒涼食物,恐使身體更加虛弱。與一般體質者相較,過敏體質者在秋季首重「補氣」:補足「肺衛」之氣,也就是保護肺部的精氣,因此普通的白色寒涼食物都應少吃,並多吃溫補及補氣的白色食物。以下為讀者分別說明: 溫和補元氣的蛋白質:過敏、肺虛皆可吃

魚肉:魚肉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對人體不僅負擔小,而且營養豐富。多數魚類皆可食。 豆漿:豆漿性質與魚肉接近,對人體負擔比魚肉更小,方便性更高。此外,相較於魚肉或其他肉類,更不容易引起痛風,特別適合有輕度痛風者。(延伸閱讀:豆漿助心血管健康:1天2杯剛剛好

秋天別忘了顧肺!12種養肺食物怎麼吃?過敏兒當心白色偏涼食物 滋陰益氣、宣肺化痰的中藥:過敏、肺虛皆可吃 人參:補元氣且補脾益肺,除養肺外,對於安定神智、改善失眠也多有幫助。 沙參:潤肺補氣,可治肺陰虛所造成的咽喉乾痛、久咳。 西洋參:補肺降火、養肺生津,適合氣陰不足,容易疲乏無力、久咳的病患。 百合:潤肺止咳、寧心安神,常用於治療慢性咳嗽、乾咳,或痰中帶血等症狀。 杏仁:袪痰止咳,疏肺部風寒,適用於痰多、久咳、大腸燥節不順者。 川貝:止咳化痰、消腫散節,可治肺虛久咳、瘡瘍腫痛等病。

秋天別忘了顧肺!12種養肺食物怎麼吃?過敏兒當心白色偏涼食物

性寒的白色養肺食物:過敏體質要少吃

白蘿蔔:無論大人、小孩皆可食,具備潤喉理氣、止咳化痰的功效,另可幫助腸胃消化。 白菜、高麗菜、花椰菜:這三種蔬菜皆為十字花科蔬菜,彼此為親戚,含有豐富水分,並具備清熱潤膚的功效,但須注意不可食用太多,避免性寒而造成腸胃不適。(延伸閱讀:吃花椰菜有學問!多做這步驟加倍抗癌) 洋菇:諸如鴻喜菇、雪白菇、杏鮑菇、蘑菇皆可以,但菇類普林較高,痛風者須酌量食用。 白木耳(銀耳):別名為平民燕窩的白木耳,可養陰潤燥、補肺益氣,適合肺須久咳、病後體虛的病患食用。

兒童流感知多少?一篇看懂3大傳染途徑,學會5招預防方法

兒童流感知多少?一篇看懂3大傳染途徑,學會5招預防方法

流感為高度傳染性疾病,任何年齡皆有可能得到,但相對於成人,免疫力較差的兒童更容易感染,且症狀更嚴重、復原時間也較長。《Hello健康》為你介紹兒童感染流感的3大途徑、兒童流感症狀,並提供5招預防兒童流感的方法。

兒童感染流感的3大途徑

流感是由一種或多種病毒引發的呼吸道感染,病毒通常會自鼻腔或口腔侵入體內。兒童感染後,通常在發病後的前3~4天傳染力最強。

常見的3大傳染途徑如下:

飛沫傳染:飛沫傳染為主要途徑,若感染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噴出的飛沫(Droplet)裡較小的飛沫核(Droplet nuclei)會飄散在空氣裡,進而侵入眼、口、鼻並造成感染。 直接接觸 :例如直接碰觸嬰兒的口、鼻或手,而嬰兒又將手放入口中,或是揉眼睛。 接觸受汙染的物體表面:部分病毒會在物體表面存活2小時以上,嬰兒可能因碰觸玩具或受病毒汙染的物體表面,而受到感染。

兒童流感的7大症狀

嬰幼兒的免疫系統需要時間來對抗流感,若得到流感但未出現症狀,家長應在7~10天內帶小孩看診,並接受治療。

若小孩只有2~3個月大,當有任何症狀出現時,家長都應該帶小孩立即就醫,因為即使是一般感冒,都可能會很快地演變為嚴重的支氣管炎(Bronchitis)、肺炎(Pneumonia)。

常見流感症狀如下: 鼻塞與流鼻水 鼻涕變濃稠、顏色變黃或綠色 輕微發燒 打噴嚏 咳嗽 食慾不振 易怒或失眠

兒童流感知多少?一篇看懂3大傳染途徑,學會5招預防方法

5招預防兒童流感

流感疫苗:流感疫苗的副作用輕微,通常僅有輕度的流感症狀或發燒,且症狀不會超過2天。施打疫苗後仍得到流感,通常是因為疫苗尚未產生抗生素來對抗病毒。一般來說,疫苗需要2週時間才會完全發揮作用,所以家長應該在流感季節開始前2週,安排孩子施打疫苗。 多洗手、保持個人衛生:即使小孩對流感免疫,仍需要保持衛生整潔。無論餐前、吃點心時或玩樂之前,都要常用肥皂洗手。肥皂請選擇抗菌肥皂。家長要在一旁看著小朋友洗手,確保清潔乾淨,洗手時間至少20秒。若出外沒有沒有肥皂和清水,請用酒精或洗手液消毒。(同場加映:濃度愈高愈好?買消毒酒精3大原則) 經常打掃與消毒環境:固定時間消毒與清潔家中環境,特別是經常會碰觸的表面,例如門把、桌椅、鍵盤及冰箱把手。 補充維生素C:透過維他命C錠補充,或多攝取高麗菜、橘子、柳丁、葡萄柚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常量體溫:家長可以挑選適合小朋友的體溫計,藉由經常量體溫確認小孩有無發燒、鼻塞、咳嗽、疲倦、發冷、耳朵痛、食慾不振、喉嚨痛、腺體腫脹等症狀,以盡速帶小孩就醫,避免病情惡化。

胃食道逆流引起氣喘?3點自我診斷!惡性循環的雙生病:氣喘與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引起氣喘?3點自我診斷!惡性循環的雙生病:氣喘與胃食道逆流

呼吸短促或呼吸困難(Dyspnea)可說是有胃酸回流問題及慢性胃食道逆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俗稱火燒心)的人最怕碰到的症狀。

胃食道逆流和氣喘息息相關,如果你有氣喘,有很高的機率你可能也有胃食道逆流問題。研究顯示,高達75%成人氣喘患者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反之,如果你經常出現胃食道逆流,也可能因此導致支氣管痙攣,進而誘發氣喘發作。長期下來會導致有生命危險的呼吸道併發症。

胃食道逆流和氣喘有什麼關係?

胃食道逆流是指當胃與食道(Esophagus)交界的下食道括約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鬆弛,導致胃酸等內容物逆流進入食道、咽喉、口腔,或呼吸道等部位引起的不適症狀。

當胃酸回流對食道和呼吸道造成的傷害,就會導致咳嗽和喘鳴,甚至是氣管收縮等非典型氣喘發作的症狀,也會讓患者不易吞嚥固體食物。

胃食道逆流和氣喘有緊密關聯。胃食道逆流患者可能僅有呼吸困難現象,但有時也會演變成氣喘。臨床研究指出: 有3/4的氣喘病患有胃食道逆流。 氣喘患者罹患胃食道逆流的情況是非氣喘患者的2倍。 有嚴重氣喘且對治療藥物有抗藥性者,很可能也有胃食道逆流。

罹患胃食道逆流的成人患者常面臨俗稱火燒心的胸口不適症狀。但胃食道逆流並非每次都會造成火燒心症狀,反可能類似氣喘發作的症狀呈現。(同場加映:消化不良太常見~您基本衛教懂了嗎

如果你氣喘的發作情形符合以下條件,便可能與胃食道逆流有關: 成年才出現的氣喘。 壓力、飯後、運動後、躺下或夜間氣喘狀況惡化時。 對於標準治療方式沒反應的氣喘。

胃食道逆流引起氣喘?3點自我診斷!惡性循環的雙生病:氣喘與胃食道逆流

8招改善胃食道逆流,避免氣喘發作

當呼吸問題與胃食道逆流有關時,可透過以下8種方法預防與改善症狀: 將床頭抬高15~20公分,幫助食物在睡覺時留在胃裡不回流。但請避免使用大量枕頭來墊高頭部,太多枕頭會讓身體維持錯誤姿勢,引發胃食道逆流。 少量多餐,每餐吃少量食物,分成多次食用。(推薦閱讀:少量多餐對血糖才好嗎?吃什麼對糖尿病最有益) 少碰刺激性、高油脂和酸性食物。(同場加映:改善氣喘~控制體重與均衡飲食) 睡前三到四小時避免用餐。 若有過重的情況應該減重。 戒菸。 穿著寬鬆衣物,避免使用腰帶。 找出引發胃食道逆流症狀的因素,並避開這些因素。例如要是茄汁會導致酸液回流,則應該要避免食用含有茄汁的食物。

若改變生活習慣仍無法改善症狀,醫師會透過藥物來治療你的胃食道逆流。某些罕見病例甚至可能會需要手術。(推薦閱讀:呼吸困難快檢查!COPD嚴重程度不一樣)

肺炎只是重感冒?老人小孩才會得肺炎?肺炎5大迷思,你中了幾個?

肺炎只是重感冒?老人小孩才會得肺炎?肺炎5大迷思,你中了幾個?

肺炎(Pneumonia)是嬰幼兒首要的死亡原因,雖然醫學界已提高對肺炎的關注,也發表各類衛教文章,但仍有不少人缺乏對肺炎的認識。《Hello健康》將為你釐清5個常見的肺炎迷思,幫助你建議正確的肺炎相關知識,避免誤判病情、延誤就醫。

迷思1:肺炎只是重感冒

事實上,一般感冒是病毒感染,通常不需要緊急治療,自行休息調養就好。但肺炎是肺部受到細菌、病毒或真菌(包含黴菌)感染,病情比感冒嚴重許多,需要接受專業治療。(延伸閱讀:病毒性肺炎: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普通感冒的症狀輕微,例如流鼻水、喉嚨痛、打噴嚏、咳嗽等,通常在1~2週後能痊癒。而肺炎初期的症狀和感冒很像,但若置之不理,卻可能導致死亡。據研究,全球每年有5萬名成人和超過百萬名兒童因肺炎而死亡。

迷思2:天冷才會得肺炎

許多人認為遭到冷風吹拂容易導致身體著涼。事實上,在天氣寒冷的季節,人們的確比較容易感冒,而且罹患肺炎的人數也較高,不過原因卻跟著涼八竿子打不著。

人們在冬天傾向於待在室內,多人聚集的室內,反而成為肺炎病原體傳染的理想環境,這也是為什麼肺炎容易在特定時期突然大流行。熱帶地區也是肺炎病原體發展的好環境,包括人口密集、環境汙染嚴重、民眾普遍營養不良的開發中國家。(延伸閱讀:非典型肺炎:原因、症狀、診斷、治療肺炎只是重感冒?老人小孩才會得肺炎?肺炎5大迷思,你中了幾個? 迷思3:身體健康的人不會感染肺炎

一般認為免疫系統較差的人或已罹患疾病的人,才會因為併發肺炎而死亡。事實上,每個人都可能感染肺炎,有很多身體強健者,或是職業運動員也會感染肺炎。因此別忽略肺炎所引起的症狀,即使症狀輕微也須及早就醫、治療。

此外,部分人認為只有老人才會得肺炎,然而任何年齡階段者皆可能感染肺炎,只是65歲以上的老人和嬰幼兒因免疫力較弱,感染風險較高。

迷思4:肺炎無法預防

事實上,有許多方法可預防肺炎,例如保持衛生、避免二手菸或施打疫苗。嬰兒則建議在出生後的前6個月完全餵母乳,提供完整的營養。

針對呼吸道有輕微感染者,及早就醫治療並使用抗生素治療,也能避免肺炎感染。 迷思5:肺炎不會傳染

如上所述,肺炎可能是由細菌、病毒或真菌感染,是否會傳染要取決於是哪一種類型的肺炎,若是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便會傳染他人;但若是真菌引發的肺炎,則不會在人之間傳播。

心律不整、呼吸困難恐是三尖瓣閉鎖不全!了解三尖瓣閉鎖不全的原因、症狀與治療

心律不整、呼吸困難恐是三尖瓣閉鎖不全!了解三尖瓣閉鎖不全的原因、症狀與治療

多數人可能都聽過二尖瓣閉鎖不全,卻不知道心臟中的三尖瓣也可能閉鎖不全,患者一開始大多不會感受到任何不適,一旦三尖瓣膜閉鎖不全情況嚴重時,便可能引發心律不整、呼吸急促等症狀。

究竟三尖瓣閉鎖不全的原因有哪些?會出現何種症狀?又該透過什麼檢查與治療方法來改善三尖瓣膜閉鎖不全的問題?《Hello健康》將於本文完整解答!

什麼是三尖瓣閉鎖不全?

人體心臟共有4個瓣膜,包括主動脈瓣、二尖瓣、三尖瓣與肺動脈瓣,皆為控制血流方向的重要構造,其中的三尖瓣膜由3個薄薄的組織瓣膜所組成,主要位於2個右心室之間,負責讓血液從右心房正常流至右心室,當心臟收縮時,三尖瓣膜便會關閉,防止血液回流。(推薦閱讀:主動脈瓣狹窄無徵兆?了解症狀和治療)

倘若出現三尖瓣閉鎖不全(Tricuspid insufficiency)的問題,便會造成三尖瓣於心臟收縮時,無法完全關閉,使血液因而回流至右心房,引發心律不整、腹部或頸部腫脹等症狀。 造成三尖瓣膜閉鎖的2成因類型

一般而言,造成三尖瓣膜閉鎖的成因可分成以下2種類型:

原發性三尖瓣閉鎖不全:屬於心臟瓣膜異常的一種,三尖瓣膜有先天性缺損或發育不全,便會造成原發性三尖瓣閉鎖不全。 繼發性三尖瓣閉鎖不全:患者會因先天性心臟病、馬凡氏症候群、心內膜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熱等疾病,而引發三尖瓣膜閉鎖。

三尖瓣閉鎖不全6大常見症狀

三尖瓣膜輕微受損的患者通常不會出現明顯不適症狀,但隨著病況加劇,當病況達中重度時,病患便可能有以下6種症狀: 心律不整 疲勞 活動時呼吸急促 腹部、腳踝或頸部靜脈腫脹 頸部脈搏跳動明顯 昏厥

如果三尖瓣膜閉鎖不全的情形較為嚴重,則可能會引發中風、肺積水、風溼熱、心房顫動、心臟衰竭的併發症。 診斷三尖瓣膜閉鎖不全的3項檢查

醫師一開始會先詢問病史,並透過聽診器,確認患者是否有心雜音,再經由以下3種方法為病患進一步檢查:

心臟超音波(Echocardiography):醫師會以都卜勒超音波(Doppler ultrasound,俗稱彩色超音波)或經食道超音波(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得到更詳細且精確的成像,了解三尖瓣膜的狀況。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phy):若患者有合併心律不整的病徵,可透過心電圖發現。 胸部X光:經由X光儀器照射後,便能看見三尖瓣膜閉鎖不全,造成血液逆流時,三尖瓣所產生的結構變化。

心律不整、呼吸困難恐是三尖瓣閉鎖不全!了解三尖瓣閉鎖不全的原因、症狀與治療 三尖辦閉鎖不全治療方法:藥物治療為主,最嚴重需置換瓣膜

多數三尖瓣閉鎖不全的無症狀患者不需要進行治療。如果患者有輕微閉鎖不全,則可能需要定期回診,觀察有無惡化。

然而,當患者出現不適症狀或出現併發症時,醫師大多會先以藥物治療為主,若發現閉鎖不全情況變得愈來愈嚴重,則可能透過心臟瓣膜修補或置換手術,以有效根治三尖瓣閉鎖不全的問題。 1. 藥物治療 乙型阻斷劑(β-Blocker):若患者的心率過快,出現心搏過速時,使用乙型阻斷劑可以降低心跳速度。 利尿劑(Diuretic):利尿劑常使用於合併肺水腫、四肢水腫的病患,能有助於將其堆積在肺部的水分排出。 抗凝血劑(Anticoagulant):對於有中風、心臟衰竭危險性或心房顫動的病患,醫師可能會使用抗凝血劑,預防血栓形成。

2. 手術治療

若三尖瓣閉鎖不全病患經藥物治療仍無法有效改善,瓣膜受損狀況也不斷加劇時,醫師會優先考慮為患者修補瓣膜,而非替換人工瓣膜。

若須置換人工瓣膜,醫師則會採用以下3種手術: 經導管三尖瓣膜逆流修補術(Transcatheter Tricuspid Valve Repair) 開心手術 微創手術(同場加映:心臟瓣膜手術:瓣膜修補與置換、手術類型與費用

香港腳: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香港腳: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香港腳的定義

香港腳又稱足癬(Tinea pedis),是一種因黴菌感染所造成的皮膚疾病,感染部位除腳部的皮膚外,也可能擴散到腳趾甲,甚至雙手。

香港腳的黴菌常見於溫暖潮濕的環境之中,如鞋子、襪子、游泳池、更衣室和公共淋浴間的地板。

只有男生才會得香港腳嗎?

香港腳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層的人身上,但成人發生率比兒童高,男性發生率也比女性高,特別是有運動習慣的人,或經常穿包鞋、使用公共浴室和前往游泳池的人。 香港腳的症狀

下列為香港腳的常見症狀: 腳趾間發癢 腳趾有刺痛和灼燒感 腳底發癢 腳上出現水泡 腳趾間或腳底皮膚裂開、脫皮 腳底或腳側的皮膚乾燥變硬 腳趾變色、厚實且易碎 指甲易從指甲床撥離(延伸閱讀:指甲有黑線免緊張!7大狀況發黑長斑你中了沒?

香港腳: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香港腳需要看醫師嗎?

若症狀在自行擦藥治療幾週後沒有改善,或皮膚已經處於過度發紅、腫脹,甚至引起感冒或發燒時,建議盡快向醫師求助。此外,糖尿病病患易感染香港腳,因此建議及早就醫,避免病情惡化。 香港腳的原因

香港腳主要是由生長在頭髮、腳趾甲和皮膚外層死組織上的微小黴菌所引起,目前已知有3種黴菌會引發感染,分別為紅毛癬菌、指間毛癬菌以及絮狀表皮癬菌。 香港腳的風險因素

以下為香港腳的常見風險因素: 赤腳走於易有黴菌的公共區域,如更衣室、三溫暖、游泳池及公共浴室 與感染者共用襪子、鞋子或毛巾 經常穿過緊的露趾鞋 腳部長時間潮濕多汗(推薦閱讀:手腳黏黏很困擾?這3招擺脫多汗症) 腳部有輕微的皮膚或指甲損傷

香港腳的診斷與治療 該如何診斷香港腳?

除目測確認外,醫師可能還會藉由以下方式診斷:

從感染部位刮下皮膚做為樣本,並在顯微鏡下檢查 在紫外線光下檢查患者的腳 送皮膚樣本進入實驗室檢測 香港腳該如何治療?

依據香港腳的類型和嚴重程度,有不同的治療方式。患者可自行使用抗黴菌藥在家中治療,但需確實完成整個療程,以免感染復發。

通常非處方抗黴菌藥,皆為局部用藥,如克黴唑(Lotrimin)、咪康唑(Micatin)、特比萘芬(Lamisil)和甲苯磺酸酯(Tinactin)。

香港腳: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若非處方藥無效或感染惡化,則必須使用醫師開立的處方抗黴菌藥,如黴可舒(Mentax)、克黴唑(Clotrimazole)和萘替芬(Naftin);其他口服抗黴菌藥則有氟康唑(Diflucan)、伊曲康唑(Sporanox)和特比萘芬(Lamisil)。

香港腳的預防方法 游泳或洗澡後,盡早讓腳趾間保持乾燥 穿著舒適的鞋子或涼鞋 穿著透氣效果良好的襪子,並增加更換襪子的頻率,如每日2次以上 在腳上使用爽身粉或抗黴菌粉 再次穿著同雙鞋之前,請確保其已通風至少24小時 在公共泳池和淋浴間穿拖鞋或涼鞋。

若有任何問題,建議冾詢醫師,以了解最適合您的預防方法。

穿鞋痛得受不了?可能是嵌甲惹的禍

穿鞋痛得受不了?可能是嵌甲惹的禍

嵌甲(Ingrown toenail)是常常發生在運動員或是服務業身上的腳部健康問題,運動場上激烈的跑動、腳步的變換;又或是長時間穿高跟鞋久站,都有可能讓鞋子壓迫到腳趾,導致腳趾甲往內生長,產生嵌甲,以下就讓《Hello健康》告訴大家如何保護好腳趾甲(腳指甲),以及4種改善嵌甲的方式。

嵌甲的症狀與好發族群

疼痛、紅腫,或是感染造成不明的分泌物,都代表著腳趾甲可能有嵌甲的狀況。需要特別注意自己雙腳的族群有:腳汗多、腳趾甲硬、糖尿病(Diabetes)患者。前面2者容易因感染或是鞋子擠壓,而產生嵌甲;糖尿病患者則是因為血液循環系統不良,一旦腳趾受傷,復原的速度會比平常人緩慢,而增加嵌甲的發生機率。另外,也有部分人受到基因的影響,較易發生嵌甲的毛病。

修剪腳趾甲的方法與其他併發症

除了前面提到的職業影響外,在平常剪腳趾甲的時候,很多人習慣把指甲剪到最裡面,不僅如此,還會把趾甲2側都往內修剪成圓弧狀,雖然這樣的確看起來很乾淨,完全看不到白白的趾甲殘留;但這可是造成嵌甲的主因之一,因為當指甲被往內修到極致時,趾甲與趾肉間的空隙就會加大,而當平常工作或外出時,因為鞋子擠壓的關係,趾甲會被趾肉包住,長時間在這種狀態下,腳指甲便會往趾肉內生長,最終導致嵌甲。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在修剪腳趾甲時,不應往趾甲2側內縫修剪,並且不要把白色的地方都剪光,修剪完的趾甲應該偏方型,如果您怕腳趾甲邊緣太銳利,容易勾破襪子,可以用銼刀稍微將邊邊小角磨得圓潤,但不要把整個邊緣都修成圓形。

另外,腳趾因受傷而造成感染,也可能造成嵌甲,像是踢到桌腳趾甲翻起來、或是被重物砸到腳趾,如果沒有好好照顧傷口,很有可能影響傷口的復原,甚至引發甲溝炎(Paronychia)或甲癬(Onychomycosis,俗稱灰指甲)等併發症。另外,如果嵌甲的情形持續很久,或是不停惡化,也可能造成進一步的感染。(推薦閱讀:指甲剪太短?當心「綠指甲」找上門!甲溝炎4招保養法、症狀治療完整看

穿鞋痛得受不了?可能是嵌甲惹的禍

4方法改善嵌甲症狀

如果您發現自己有疑似嵌甲的狀況,但是趾甲還沒有陷入肉內太深、沒有強烈疼痛,而且也沒有感染跡象的話,以下提供4種方法可以讓您在家動手矯正腳趾甲,預防嵌甲的情況惡化;但若這些方法沒有緩和您的疼痛,請尋求醫師的專業治療。

撥開包裹住腳趾甲趾肉,讓趾甲邊邊顯露出來,之後拿2顆小棉花球,塞入趾甲邊邊與趾肉間的縫隙,避免趾甲再度陷進肉裡。 每天用溫水泡腳3~4次,每次15~20分鐘,溫水可以幫助軟化趾甲、減輕疼痛。但記得泡完腳後,要馬上把腳擦乾,雙腳保持乾燥才不會惹黴菌上身。 在嵌甲處塗上抗生素藥膏,減低感染發生的機率。 選擇尺寸合適的鞋子,鞋子過緊除了會造成嵌甲外,也有可能壓迫您的腳趾關節,導致拇指外翻。(同場加映:拇趾外翻痛得要命怎麼辦?看這篇就夠

嬰兒長鮭魚紅斑怎麼辦?會消失嗎?寶寶鮭魚紅斑、葡萄酒色斑的原因、治療有解!

嬰兒長鮭魚紅斑怎麼辦?會消失嗎?寶寶鮭魚紅斑、葡萄酒色斑的原因、治療有解!

孩子是爸媽們的心頭肉,多數父母當在嬰兒身上,發現有大片紅斑時,特別是臉部和脖子的部位,都會不知所措且異常緊張,擔心寶貝孩子從小就壞了樣,或可能得一輩子帶著顯眼的胎記見人。

其實,「鮭魚紅斑」就是先前《Hello健康》曾說明過的嬰兒血管瘤 的一種,因此也經常和「葡萄酒色斑」、「嬰兒血管瘤」一併討論,其,而產生「鮭魚紅斑」的原因為何,「鮭魚紅斑」又該如何治療,發生「鮭魚紅斑」時一定會變胎記嗎? 就讓《Hello健康》為爸媽們一次解惑! 嬰兒血管瘤≠鮭魚紅斑、葡萄酒色斑

嬰兒血管瘤常被稱為鮭魚紅斑,但兩者在醫學上實為不同病變,多數時候是為了方便病人理解而以此稱呼。嬰兒血管瘤(Hemangioma infantile)為良性的血管腫瘤,由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生、腫大所致,等同於身體其他部位的血管瘤,如腦部血管瘤、肝臟血管瘤,只是發生位置為皮膚。(延伸閱讀:皮膚長紅痣?「櫻桃血管瘤」上身小心肝異常、7成以上好發年長者!

而鮭魚紅斑(Salmon Patch)、葡萄酒色斑(Port-wine stain)則是血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s ),意即血管產生結構上的異常,導致血管顏色顯露於表皮上。

相對於血管瘤,血管畸形的病變位置柔軟、扁平,容易受外力影響而改變顏色,像是用手按壓時顏色會消散,且通常沒有增生期或消褪期,會一直維持相同外觀或結構,唯鮭魚紅斑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消散。

嬰兒長鮭魚紅斑怎麼辦?會消失嗎?寶寶鮭魚紅斑、葡萄酒色斑的原因、治療有解! 鮭魚紅斑:前額、後頸最常發生

鮭魚紅斑是一種暫時性的胎記,顏色呈粉色或鮭魚似的肉紅色,通常出現在前額區域如眉間、眼睛周圍,或頭部後方、後頸部,因此又稱為天使之吻(Angle’s kiss),或送子鳥的叼痕(Stork bite),意指送子鳥叼著寶寶後頸所留下的痕跡而來。

在胎兒的發育過程中,因血管會在皮膚層下擴張。擴張過程中若有過多的血液流向特定區域,便會造成鮭魚紅斑。由於鮭魚紅斑為微血管擴張所致,因此當寶寶大哭,或洗完澡、天氣太熱而體溫升高時,顏色就會加深,但溫度降下後就會恢復正常。

嬰兒長鮭魚紅斑怎麼辦?會消失嗎?寶寶鮭魚紅斑、葡萄酒色斑的原因、治療有解!

鮭魚紅斑會消失嗎?需要治療嗎?

鮭魚紅斑一般無需治療,待嬰兒滿1~2歲後就會自行消退,但也可能晚至6~7歲才褪色。不過亦有研究指出,約有半數人的鮭魚紅斑會持續至成年,終生不會消褪。若小孩的鮭魚紅斑生長部位十分顯眼,且至6~7歲以後仍未消失,父母可考慮讓小孩接受脈衝染料雷射(Pulse dye laser system, PDLS)治療。

脈衝染料雷射所射出的雷射光,可使擴張血管內的紅血球吸收雷射光的熱能,進而使血液凝固、微血管萎縮,並且不會造成疤痕及傷口。只要定期接受雷射治療,鮭魚斑便會漸漸褪去,徹底消失。(推薦閱讀:皮膚長疹紅又癢別亂抓!了解玫瑰糠疹原因、症狀、治療) 葡萄酒色斑不會消失、建議及早治療去除

葡萄酒色斑同為微血管異常擴張所致,新生兒的發生率約千分之三,其顏色如同其名,為葡萄酒似的暗紅色、紫紅色或淺紅色,並可能出現於臉部、頸部或四肢。

相較於鮭魚紅斑,葡萄酒色斑無論是外觀、病況或治療都較為棘手。葡萄酒色斑不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消失,反而會加深顏色、病變處會突起、變厚,並可能合併其它神經或結締組織的病變,如長於臉部,可能會引起眼睛或神經方面的異常。(你也想知道:寶寶臉長紅疹、皮膚掉屑? 嬰兒脂漏性皮膚炎一次改善

當長於四肢時,即可能造成骨骼或肌肉方面的異常;長於背部脊椎處,亦恐發生脊隨血管異常,因此建議及早赴醫檢查,諮詢醫師是否應盡早去除,避免惡化後引起其它併發症。 嬰兒長鮭魚紅斑怎麼辦?會消失嗎?寶寶鮭魚紅斑、葡萄酒色斑的原因、治療有解!成年後顏色加深的葡萄酒色斑

葡萄酒色斑的主要治療方法也是脈衝染料雷射,小孩愈早接受治療,治療的效果愈好。因血管尺寸尚小、血管壁較薄,容易透過雷射去除。一般而言,若在幼年或葡萄酒色斑尚為突起時接受治療,通常每3~6個月治療1次,照射3~6次後即可;反之,若已成年且葡萄酒色斑已經突起,便需治療約6~12次即可去除。

陰蝨只透過性行為傳染?錯!只要陰毛碰觸就可能中,連這些部位也會有!

陰蝨只透過性行為傳染?錯!只要陰毛碰觸就可能中,連這些部位也會有!

40多歲的楊太太某日怒氣沖沖地帶著老公赴泌尿科就診,主訴為老公陰毛長滿陰蝨,連她也被傳染了,胯下極癢,並懷疑老公在外亂搞,直嚷著要離婚。老公則一臉無辜在旁解釋自己真的沒做虧心事,一定是在公共溫泉被傳染的。

陰蝨是種性傳染病,主要透過性行為傳染,但也能透過其他途徑傳染。究竟陰蝨是怎麼來的?《Hello健康》將為你介紹陰蝨的常見傳染途徑、症狀及治療方式,助您清除蟲害,不再胯下癢。 陰蝨是什麼?

蝨(Louse,又稱蝨子、蝨蟲)根據其形態和寄生部位的不同,可分為陰蝨、頭蝨及體蝨(又稱衣蝨)等3種,分別寄生於人體陰毛、頭髮和衣物上,3種均透過吸食人血生存,且皆為絕對人體寄生蟲,僅生存於人體上,不會傳染給其他動物。

陰蝨(Pubic lice)成蟲長度約1毫米,具有六隻腳及一對觸角(因此台語又稱為八腳),沒有翅膀,腳末端長有銳利鈎爪,讓陰蝨可牢抓皮膚及毛髮。當陰蝨進食時,會以爪子抓住皮膚,用口器刺穿皮膚,注入刺激性的唾液後吸血,隨後身體轉為紅色或鐵鏽色。

陰蝨蟲卵長怎樣?

陰蝨的糞便為鐵銹色或黑色,外型呈小顆粒或粉末狀,可見於患者內褲上。蟲卵則為白色,大小約0.8毫米,會緊密黏於陰毛毛髮底部近皮膚處,以獲得孵化所需的熱能,且難以從毛髮移除。

一般而言,陰蝨平均壽命為30天,當雄、雌蟲交配後,雌蟲通常會於24小時內受精並開始產卵,每日產卵約3顆,一生產卵約50顆。卵通常於7天後孵化;換言之,當患者傳染陰蝨後,若未即時消滅成蟲及蟲卵,僅數週即會繁衍出上百隻陰蝨。

陰蝨只透過性行為傳染?錯!只要陰毛碰觸就可能中,連這些部位也會有! 陰蝨怎麼來的?性接觸是主要傳染途徑!

陰蝨通常透過性接觸傳染,若性行為中,有一方患有陰蝨,另一方有9成機率會遭傳染。陰蝨雖無法跳躍或飛行,但能在皮膚及毛髮間爬行,因此任何親密肢體接觸,如擁抱、撫摸,或是陰道交、口交及肛交等行為,無論有無配戴保險套皆有可能傳播陰蝨。

即便陰蝨脫離人體,仍可存活2~10天,所以公用衣物、床單及毛巾也是可能傳染途徑,例如游泳池或溫泉的公用毛巾、軍營床鋪,或按摩場所提供的貼身衣物等。因此,最佳的預防方法便是固定單一性伴侶、避免使用公用衣物和毛巾,並且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

不只陰毛癢,臀部、肛門也可能會癢

陰毛為陰蝨最常寄生的部位,但若患者體毛較多或以其他途徑接觸感染源,如口交,陰蝨也可能擴散至以下部位:

陰蝨只透過性行為傳染?錯!只要陰毛碰觸就可能中,連這些部位也會有!

以陰蝨好發區域陰部為例,在感染初期患者可能會覺得陰毛癢、胯下癢或睪丸癢,這是源於人體對陰蝨唾液的過敏反應,且因陰蝨喜歡在夜間活動,患者的搔癢症狀常在入夜或就寢後加劇。

在陰蝨吸血後數小時至數天內,患者遭叮咬處會開始出現血點、紅疹、丘疹、紅斑或青斑等過敏性反應,有時也可能出現急性的膨疹,或因反覆搔抓而出現抓痕、血痂,甚至因細菌感染而引發毛囊炎或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等症狀。

如上述部位有頻繁搔癢或發現蟲卵,應盡快就醫接受診治,且臨床發現,近3成的陰蝨患者會合併其他的性傳染病,因此亦應同時檢查是否罹患其他性病,以免傳染給親密伴侶。

陰蝨只透過性行為傳染?錯!只要陰毛碰觸就可能中,連這些部位也會有!

治療陰蝨先剃毛!消毒衣物、床單揪出漏網之「蝨」

由於陰蝨仰賴毛髮生存,醫師通常會建議患者剃除陰毛、肛門處及近大腿處的毛髮,以去除蟲卵、讓陰蝨無處藏身,並使用醫師開立之滅蝨藥膏或藥液除蟲。

若患者不願剃毛,需於用藥後7~10天再次接受治療,以殺死新孵出的陰蝨,而殘留於毛髮上的蝨卵,則可使用密齒梳子去除。患者需經常保持陰部清潔、乾燥及通風,以加快治癒時間。

夫妻或性伴侶建議同時接受檢查及治療,預防未來交叉傳染,並暫時避免與患者有任何性接觸。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接觸過之衣物、床單,需以熱水清洗消毒,並停止與家人共用毛巾及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