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卵巢癌好恐慌?4招快速度過陣痛期,輕鬆抗癌不憂慮

確診卵巢癌好恐慌?4招快速度過陣痛期,輕鬆抗癌不憂慮

突然被診斷出卵巢癌,多數人通常晴天霹靂、難以接受,心情陷入憂鬱與焦慮之中。然而,愈快從負面情緒振作起來、充分了解病情、積極接受治療與照護,抗癌的成效愈好且復原時間愈短。為此,《Hello健康》提供4點建議,協助你度過剛診斷出癌症的徬徨不安與陣痛期,順利展開抗癌生活。

1. 先充分了解疾病

除在網路上搜尋癌症相關知識外,也記得諮詢醫師,充分了解疾病及治療方式,提前做好身心Y靈、財務、生活與工作等各方面的準備。

在諮詢醫師前,建議可將各類問題整理下來,一併詢問醫師,看診時也可攜伴,讓家人一同前來,一方面是怕遺漏詢問某些重要資訊或記不得醫師所提供的各種資訊,另一方面是讓自己較不孤單,面對癌症不會有孤軍奮戰的感覺。

2. 時時留意身體狀況

癌症病人會經歷各種症狀與身體變化,有些可能是癌症本身所引起的,有些則是治療的副作用。請密切注意自身症狀,觀察病情變化,平時也可將症狀記錄下來,在看診時一併告知醫師。

下為卵巢癌治療過程中的常見症狀: 噁心、嘔吐 食慾不振 疼痛 腹脹 掉髮 停經 虛弱無力 便秘

確診卵巢癌好恐慌?4招快速度過陣痛期,輕鬆抗癌不憂慮

3. 散步、閱讀改善情緒不憂慮

診斷出癌症後,多數人經常會有驚嚇、憤怒、不安、困惑、憂鬱及內疚等負面情緒,且此些情緒容易在療程或療程結束後加劇。擁有負面情緒是正常現象,不必感到太過愧疚與無助,但長期處於負面情緒之中,十分不利於治療、改善健康。建議可適時向外尋求幫助,例如向親友訴苦或諮詢心理醫師,同時也可藉由聽音樂、閱讀書籍、從事簡易活動,如瑜珈、散步等,來改善心情。 4. 參加病友團體分享經驗

加入病友互助的團體,除能認識其他病人,也能獲得克服病情的分享經驗,同時,彼此互動之下,也可減輕罹癌與治療的心理壓力,使心情更樂觀、更正面。若情況許可,可請家人一同陪伴參與,讓自己有個伴,家人也能獲得照護的相關知識。

揮別中風、心肌梗塞:定期健檢顧血管、保養心血管3大方法

揮別中風、心肌梗塞:定期健檢顧血管、保養心血管3大方法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一大死因,也是臺灣慢性疾病的頭號殺手,每年有超過5萬人死於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恐怖之處在於發病前無明顯徵兆,直到某日突然中風、心肌梗塞,卻為時已晚矣!

Hello健康》從健康檢查、生活型態、日常照護等3大建議說明,如何正確保養心血管,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注意事項,有效預防心臟病發生。

1.定期健康檢查:40歲後要注意、及早發現三高問題

三高是現代人的普遍現象,依據衛福部2017~2020年統計,國人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盛行率分別是26%、11%、26%。顯見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會嚴重影響心臟健康,並提高心臟病的發病風險。

三高對心血管帶來的風險之高讓人難以忽視,其分別帶來的併發症如下:

高血壓:血壓過高可能會使血管受損、變窄、堵塞,或心臟負荷過大,導致心臟衰竭、中風或心肌梗塞。患有高血壓者罹患心臟病的機率為一般人的5倍。 高血糖:血糖過高會引起身體各處的血管阻塞,造成動脈粥狀硬化,使患者失明、腎臟衰竭及肢體壞死;若發生於心臟,則會造成心肌梗塞、心臟衰竭。 高血脂:高血脂經常合併高血壓、高血糖,並也會引起動脈粥狀硬化,造成上述心臟疾病。血脂過高者患有心臟病的機率為正常人的3倍。(推薦閱讀:呼吸困難、下肢水腫竟是心臟無力!心臟衰竭7大前兆愛注意)

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可謂為心血管疾病的前期警訊,且經常同時出現,因此透過定期健檢最能有效監測自身的三高數值。若已有三高者,則應定期回診追蹤才能控制狀況。

建議40歲以上的高風險族群可藉由健保給付之免費健康檢查,每3年追蹤1次血糖、血脂及血壓的指數,65歲長者則可每年追蹤1次,以達到預防、控制與追蹤之功效。

揮別中風、心肌梗塞:定期健檢顧血管、保養心血管3大方法 2. 少菸酒、多運動、飲食清淡

多數心臟病及三高患者常有抽菸、喝酒、少動或高糖、高鈉及多油的飲食習慣。要保護心血管並避免心臟病的發生,最好的保養之道便是改變生活型態,其中又以下列3點為首要:

少抽菸、少喝酒:抽菸不只影響血液循環功能、導致血管病變,也會引起肺癌、口腔癌等癌症;攝取過多的酒精則可能損害心肌細胞,造成心臟衰竭。喜好菸酒者,建議應戒菸或減菸,並減少酒精攝取量。 多運動:運動有助於維持心血管健康,降低心臟病的機率,對於維持體態、促進新陳代謝及減輕壓力也有所幫助。建議每週運動3~5次,每次運動時間30~60分鐘,運動強度則能以「感覺有點喘,能講話但不能唱歌」為標準。(你也想知道:小心心臟病3大地雷!高油脂食物、甜食不忌口?久坐不動族、長者成高風險群) 飲食清淡均衡:三高或心血管疾病者,飲食需盡可能少糖、少鹽、少油,並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但切勿因忌口而導致營養失衡。日常的飲食內容可多以全穀類主食、魚類及蔬果作為重點,並少吃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之食物。

3. 心臟病患者需注意:溫差大易誘發

心臟病患者除需定期回診檢查、維持健康生活外,更需對心臟的狀況格外小心。尤其以突發的刺激及溫差大最易被輕忽,都可能使心臟病突然發作,導致中風、心肌梗塞,嚴重時更可能猝死。

心臟病患者應保持以下5大日常習慣: 起床動作放慢:剛睡醒時,血管的應變能力較差,若突然大幅度活動恐引發心血管疾病,因此早晨清醒後,建議先養神5分鐘後再起床活動。 運動前要暖身:冬天或剛睡醒時,人體的神經系統仍處於抑制狀態,突然劇烈運動會導致神經過度興奮,進而誘發心血管疾病,建議運動前都需徹底暖身再進行。 冬天注意保暖:冬天手部、腳部、頭部及臉部等部位受寒,易引起末梢血管收縮,造成心跳加快或冠狀動脈痙攣,在供血不足的情況下,導致血管阻塞,因此冬天時需特別注意末梢部位的保暖。 留心冷熱溫差:低溫會導致心血管疾病,但如冷熱溫差過大,如從溫暖室內走出寒冷戶外、在大熱天走進冷氣房、身體寒冷時洗熱水澡等,皆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日常生活中應注意環境溫度轉換,避免身體在短時間內忽冷忽熱。 保持心情愉快:負面情緒及激動情緒同樣是心血管疾病的大忌,建議應時時放寬胸懷,保持心情平靜,並避免長期深陷於負面情緒之中。(你也想知道:心臟病營養補充品:輔酶Q10是什麼、含輔酶Q10的食物、輔酶Q10副作用)

有先天性心臟病能懷孕嗎?掌握先天性心臟病患2大照護重點、仍可懷孕

有先天性心臟病能懷孕嗎?掌握先天性心臟病患2大照護重點、仍可懷孕

拜醫療進步所賜,多數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皆能正常成長,其症狀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改善,但女性患者便可能遇到一個問題:先天性心臟病患是否可以懷孕?《Hello健康》針對先天性心臟病患應如何自我照護為您詳加說明外,先天性心臟病患是否可以懷孕?有哪些方式可評估懷孕的可能性、以及哪些情況不適合懷孕,為您一次揭露。

先天性心臟病2大照護重點

1. 了解自身病情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面對先天性心臟病也是如此。當患者對自身病況所知無幾,不僅可能缺乏日常保健的意識,甚至易導致忽視徵兆而延誤治療。

因此,若不確定有無罹患先天性心臟病,應先詢問父母或至醫院進行心臟檢查。若確知已有先天性心臟病,但已許久沒有回診,應安排進行完整之心臟相關檢查,完整了解自己的病史、應使用藥物與相關日常照護資訊為先。

2. 定期追蹤檢測

一般來說,多數先天性心臟病會於嬰幼兒時期被檢測出來,較嚴重者則會在年幼時就進行相關心臟手術,以改善患者的心臟功能,但這並非代表一勞永逸。

以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法洛氏四重症為例,多數患者在術後都能從事一般活動或工作,但於長期追蹤檢查中發現,他們逐漸出現右心室出口的肺動脈不全症狀。以此情況而言,醫師會視病況決定是否需要進行肺動脈瓣置換加以治療。建議每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都應該定期回診,掌握自身心臟健康狀況。

有先天性心臟病可以懷孕嗎?

懷孕可能是成人與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需面臨的治療差異最大的情況之一。

由於懷孕會對人體產生巨大影響,孕婦的血液和血流量都會增加、血液凝固程度提高,所以也會加重心臟的負擔,提高心律不整、肺水腫等風險。若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有懷孕計畫,應該先與醫師討論。

此時醫師會透過心電圖、心臟超音波、胸部X光等方式,確認待孕者之心臟健康,並檢查有無其他病症,或正在服用的藥物與過往接受過的治療等相關病史。

有先天性心臟病能懷孕嗎?掌握先天性心臟病患2大照護重點、仍可懷孕 先天性心臟病會遺傳嗎?

當女性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有懷孕計畫,常會擔心下一代是否將遺傳先天性心臟病。

根據臺大醫院成人期先天性心臟病中心研究顯示,若父母皆無先天性心臟病,子女罹病的機會約為0.8%;如果父母親的先天性心臟病並非伴隨染色體異常或是基因突變相關,則下一代也出現先天性心臟病的機會,大約會是3~12%,亦即約有3成先天性心臟病患者與遺傳相關。

先天性心臟病患者5大病況不適合懷孕:心血管疾病4級以上不建議

症狀較為輕微的女性患者經過診斷後,懷孕多數為可行的選項。但也有少數症狀較為嚴重或複雜的患者,恐怕較不適宜生育,以免母親或對胎兒造成危險,以下為不適合懷孕的5大病況:

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嚴重系統性心室功能異常(左心室射出分率 <30%) 馬凡氏症(Marfan syndrome)患者主動脈直徑擴大超過四公分。 嚴重主動脈瓣狹窄(Aortic valve Stenosis)、二尖瓣狹窄(Mitral stenosis) 主動脈窄縮(Native severe coarctation)

根據 WHO 的心血管疾病孕婦懷孕分級,以上情況皆屬於第4級(不建議懷孕)的類別,其他的狀況則依據嚴重程度與類型,可能不需要過於擔心,或者必須在懷孕期間密切監測。

先天性心臟病要小心!心內膜炎、補牙亦恐感染

心內膜炎(Endocarditis)為帶有細菌的血液流經心臟,附著在心臟組織上而導致。一般正常的心臟組織不那麼容易受細菌侵害,但若是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就應特別小心。因為心臟有缺陷或曾進行過心臟手術,就會讓細菌更易趁虛而入。

因此,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在接受牙齒治療或任何手術前,應先向醫師說明自身病況,醫師可能會開立預防性抗生素,以預防治療過程中,細菌透過傷口進入血液而引發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可能性。建議先天心臟病患者於平時就做好牙齒清潔,即能減少至牙科補牙或拔牙的機會。

先天性心臟病患可以運動嗎?

許多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可能對運動敬謝不敏以免心臟疾病意外發生。然而,運動其實是維持人體健康不可或缺的一環。研究指出,雖然先天性心臟病確實會降低患者的運動能力,但久坐和肥胖對於健康的危害同樣嚴重,因此建議多數患者仍應該規律運動。也由於先天性心臟病的類型、嚴重程度,以及運動類型和強度都互相關聯,建議與醫師諮詢以獲得最適合自己的運動建議。

小心心臟病3大地雷!高油脂食物、甜食不忌口?久坐不動族、長者成高風險群

小心心臟病3大地雷!高油脂食物、甜食不忌口?久坐不動族、長者成高風險群

心臟如同人體發電機,隨時輸送氧氣與營養物質至各器官組織,若長期未採取正確的生活與飲食習慣,輕忽生活中誘發心臟病的地雷,就極有可能提早發生心臟病。

隨年紀增長,尤其是高齡長輩,血管彈性不但開始變差、心室增厚,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而隨著現今飲食、生活方式不佳,近年發生心臟病機率的年齡也有快速下降的趨勢。《Hello健康》就告訴你關於心臟病的3大地雷,以及應如何預防,讓你一舉遠離心臟病的威脅! 心臟病3大地雷

發現卵巢癌別灰心,4個抗癌小撇步,有效減輕疲勞、改善心情!

發現卵巢癌別灰心,4個抗癌小撇步,有效減輕疲勞、改善心情!

發現自己罹患卵巢癌,心情可能會感到無力失落,覺得未來一片黑暗,但面對癌症的侵襲,我們更應提振精神、正向思考,藉由良好生活習慣與飲食來維持健康、擊退癌症。以下《Hello健康》向你分享4個抗癌小撇步,幫助你打造健康身體、克服化療艱辛,在未來重拾正常生活。

1. 營養均衡不能少,少量多餐促食慾

卵巢癌的治療過程易使身體缺乏營養,導致體重減輕,因此你必須確保攝取充足的營養,以強化精神和體力。建議攝取含有高蛋白或高熱量食物,或是富含營養的流質食物。流質食物可幫助刺激食慾,最適用於感到噁心、沒胃口的時候。

此外,請務必多喝水,避免缺水情形發生。有時也可用現打果汁取代白開水,以多加攝取營養。若一次無法食用太多食物,建議可少量多餐,或在餐間食用富含營養的健康食品,例如水果或堅果。

發現卵巢癌別灰心,4個抗癌小撇步,有效減輕疲勞、改善心情! 2. 抗癌心情很重要,嘗試閱讀、聽音樂

在化療過程中,心理層面的照顧也很重要,心情愈正向、愈積極,治療的效果通常愈好。建議可多休息、放鬆身心,嘗試放下對疾病的憂慮,試著從詩歌、音樂、書籍或藝術中找尋平靜,或您挑戰一些可讓您感到舒壓、釋放焦慮及緩解症狀的活動。

3. 維持健康優先的意識

在治療過程中,有些患者會因病痛折磨、化療太過辛苦,而處於喪志消極的狀態,並且任由自己做出對健康無益的決定,例如食用不健康的食物,或是亂服藥物,但種種作為都會對治療帶來反效果。

建議患者需時時維持健康優先的意識,以增加治療效果,家人也應從旁協助,幫助患者戒除菸酒,或不將菸酒放於患者生活環境中,並鼓勵患者多運動、維持均衡飲食。

4. 愈累愈要動,從緩和運動開始

化療過程容易感到疲倦、身體無力,但若因疲累而不運動,反會使身體喪失體力。建議患者可在體力與精神尚可的情況下,從事散步、瑜珈等輕度運動,不僅可強化體力、促進代謝,也可改善壓力、提升睡眠品質,對治療卵巢癌百利無害。

變老、發黑、長痘痘!缺「硒」不可:皮膚健康的營養關鍵、「硒」的3大功效

變老、發黑、長痘痘!缺「硒」不可:皮膚健康的營養關鍵、「硒」的3大功效

均衡攝取各類營養是維持健康的基礎之一,針對個人特定需求不同而有所差異外,補充特定營養也成為關鍵。而在皮膚健康保養上,自帶天然抗氧化劑絕佳的「硒」即扮演了重要角色。究竟硒具有哪些作用?為何有助預防曬傷及青春痘?以下統整出硒對皮膚健康的3大功效,帶您一一了解。

硒是什麼?

硒(Selenium,元素符號為Se)是礦物質的一種,也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主要存於自然界中的土壤及岩石之中。人們除可由蔬果、海鮮及肉類攝取硒元素外,亦可選擇硒量身訂製的口服營養品或點滴營養療法,滿足人體的硒元素需求。 硒有何種功效?

如同鐵、、鎂及鉀等微量元素,人體每日也需攝取適量硒以維持健康,其主要作用如下:

● 抗氧化作用

● 調控甲狀腺素代謝活動

● 調節維生素C與其他分子之氧化還原狀況

● 維持正常免疫功能

當硒攝取不足,則易導致以下問題: 心肌病變 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免疫力下降 生長緩慢 甲狀腺功能失調 疲勞、憂鬱、關節疼痛 男性生育能力受損

補硒就贏:抗氧化壓力、改善皮膚狀況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也是第一線最易遭受外界氧化壓力攻擊的部位。諸如環境汙染、紫外線及化學物等皆可能對皮膚造成損傷,使皮膚老化、過敏,發炎,甚至癌變引發皮膚癌。

因此,該如何減少氧化壓力對皮膚帶來的損傷,是維持皮膚健康的重要課題。變老、發黑、長痘痘!缺「硒」不可:皮膚健康的營養關鍵、「硒」的3大功效

坊間常耳聞維生素C、A、E及輔酶Q10(Coenzyme Q10)具有不錯的抗氧化功效,有助預防氧化壓力、減少自由基傷害及優化皮膚功能,但人們相對陌生的「硒」元素(Se),則是另一個對抗氧化壓力作用絕佳的重要營養素。

由於硒多存於肉類及海鮮中,因此茹素者或因其它因素而無法食用肉類或海鮮者,可能面臨硒元素攝取不足的問題,若未透過營養品或其他營養療法進行補充,便容易缺乏抗氧化能力。

當人體產生氧化壓力時,人體內重要的抗氧化酶:穀胱甘肽過氧化酶(GlutathionePeroxidases, GPx)會需要藉由硒元素的活化,利用穀胱甘肽(Glutathione, GSH)進行氧化還原作用,以降低細胞受活性氧類物質(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自由基傷害,以下列出硒元素對於皮膚的3大功效。

變老、發黑、長痘痘!缺「硒」不可:皮膚健康的營養關鍵、「硒」的3大功效 改善膚況防紫外線、3大功效非硒不可

1. 預防曬傷及曬黑

紫外線 是皮膚健康的大敵,可以穿透皮膚,對皮膚細胞造成損傷,使皮膚容易老化、曬傷及曬黑,並增加細胞癌化的風險,使皮膚罹患皮膚癌。

硒能有效啟動皮膚細胞的抗氧化保護機制,減少紫外線對細胞造成的損傷,進而改善以下3種皮膚問題: 曬傷:硒可使皮膚較不容易出現發炎反應,進而減少 曬傷 的可能性。 曬黑:曬傷所產生紅斑與色素沉澱來自於紫外線B(UVB)所造成的傷害,而硒有助提高皮膚保護力,除能降低紅斑產生,也可抑制黑色素過度生成,導致 皮膚曬黑。 老化:紫外線是老化的主因之一,透過抗氧化的功效,硒可減少皮膚因紫外線而老化、鬆弛及產生皺紋。

2. 減少痘痘及粉刺

青春痘、粉刺(又稱痤瘡),起因於皮脂分泌過多,毛囊及皮脂腺堵塞,導致皮膚發炎。儘管眾所皆知,荷爾蒙、飲食與外界刺激是皆可能導致過量皮脂分泌,但近年有 研究 發現氧化壓力可能是導致皮膚發炎的致病機轉之一。過去有臨床研究發現,患有嚴重尋常性痤瘡的病患,其血液檢體的硒元素濃度、GPx功能均較健康者低,代表他們的抗氧化能力低下。

然而,經服用口服硒元素數週後,患者血液中GPx功能便逐漸提升,臉部發炎病灶也明顯減少,顯示補充硒可強化痤瘡病患身體的抗氧化機能,減緩皮膚發炎,幫助降低痘痘及粉刺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

變老、發黑、長痘痘!缺「硒」不可:皮膚健康的營養關鍵、「硒」的3大功效 3. 減少皮膚過敏症狀

過敏是一種發炎反應,起因於免疫系統將特定物質視為不好的外來者,也就是俗稱的過敏原,進一步刺激肥大細胞,引發紅腫、發癢及黏液增多等過敏問題。

研究指出多數過敏兒體內的硒及鋅的濃度皆較一般孩童低,而補充硒可提升身體抗氧化能力、減少濕疹、乾癬等皮膚過敏症狀。

此外,硒也是甲狀腺維持正常機能的重要營養素,當甲狀腺低下時,皮膚容易出現乾燥、搔癢、黯淡,以及頭髮變細、掉髮、指甲變脆等狀況。一般的抽血項目,如促甲狀腺素 (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TSH)數值,其實無法反映實際甲狀腺功能,許多患者促甲狀腺素數值正常,但甲狀腺胺酸的轉換率不佳。

而硒作為轉換的關鍵輔因子,若能適時補充足夠硒元素,則有助改善甲狀腺胺酸的轉換效率。另外,部分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亦有補充硒元素的需求,如橋本氏甲狀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會傷害甲狀腺細胞,導致甲狀腺素難以順利合成與轉換。(推薦閱讀:保護心血管、預防慢性病就靠「硒」!微量元素硒的作用與功效

而硒則具有保護甲狀腺體的功效,由內而外增進皮膚健康,因此當有正視皮膚狀況、尋求改善需求的同時,應適時補充對皮膚有益的硒等營養素,一舉為皮膚增加防護力、輕鬆為美麗打底。

這些食物好「硒」利:延緩老化、皮膚白又細!

這些食物好「硒」利:延緩老化、皮膚白又細!

現代人對於延遲老化、美白肌膚等議題愈來愈重視,除了使用各類保養品、透過醫美療程輔助,由外打造美麗而年輕的肌膚之外,也需攝取正確且充足的養分,由內保養出不易衰老、光滑緊緻的皮膚細胞,才能內外兼顧,達到最佳的肌膚保養療效。

過去在肌膚保養上,一般多建議攝取維生素A、C、E等營養素,但卻忽略「硒」也是維持肌膚美麗與健康的重要微量元素。攝取足量硒不僅有助預防肌膚因紫外線而老化、鬆弛,亦可能降低罹患皮膚疾病的風險。

肌膚老化主因:紫外線成元兇、補硒可抗紅腫皺紋生成

眾所周知紫外線是造成及加重皮膚問題的最大元兇。陽光之中的紫外線可分為UVA、UVB及UVC等3種波長,其中UVA、UVB皆可穿透皮膚,依據穿透程度,對皮膚造成不同的傷害。

這些食物好「硒」利:延緩老化、皮膚白又細!

硒具備優異抗氧化功效,能活化人體之中抗氧化酶,也就是穀胱甘肽過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s, GPx),保護皮膚的真皮纖維母細胞,避免其受紫外線照射而產生細胞毒性,並且可延緩黑色素細胞分裂、抑制黑色素生成,減少皮膚出現色素沉澱的狀況。

硒在細胞內的作用主要是結合胺基酸,合成人體內的硒蛋白(Selenoprotein)。動物研究證明,當實驗鼠缺乏硒蛋白時,體型會變得矮小,皮膚表皮異常增生,產生不正常的毛囊及脫毛,並容易提早老化死亡,可見硒對維持皮膚健康及抗老的重要性。

此外,亦有研究團隊針對硒的紫外線防護能力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發現相較於未補充硒元素的實驗鼠,補充硒元素的組別在照射紫外線後,皮膚出現紅斑及皺紋的機率皆下降。

研究也顯示,相對於20~30歲的年輕角質細胞,愈熟齡的肌膚愈需補充更多硒元素,才可有效保護皮膚細胞,降低紫外線傷害。若因工作繁忙導致飲食攝取不均,難以從天然食物中攝取足夠硒元素者者,也可考慮硒口

服營養品,或更方便的點滴營養療法來進行補充,增強皮膚保護力。

這些食物好「硒」利:延緩老化、皮膚白又細! 什麼是點滴營養療法?

營養點滴是經醫師評估患者身體狀況,量身調配適合該位患者的營養素成分與比例,利用靜脈注射的方式,比起腸胃吸收,患者可更迅速地吸收並利用進入體內的營養,達到減緩症狀及滿足營養需求的效果。 不只抗老好「硒」利!甲狀腺疾病維持也靠它

近年科學研究發現,氧化壓力可能是造成皮膚發炎、出現經常性痤瘡(青春痘及粉刺)的致病因素之一,而硒可活化前述的穀胱甘肽過氧化酶,減緩發炎反應,有助預防痘痘及粉刺生成。

另有人體研究證實,嚴重痤瘡病患若持續補充硒及維生素E約6~12週,可顯著改善皮膚的狀況。

此外,硒對於維持甲狀腺機能也有重要功效。當甲狀腺功能低下時,皮膚較易乾燥、增厚,嚴重時更可能出現頭髮變細、毛髮脫落嚴重(頭髮、眉毛)、指甲脆化或皮膚容易乾燥、瘙癢及無光澤等症狀。建議甲狀腺低下者可適量補充硒元素,讓甲狀腺維持正常機能,預防上述皮膚疾病。

這些食物好「硒」利:延緩老化、皮膚白又細! 這些食物都有「硒」:第1名含硒量10倍以上

硒主要存在於海鮮、肉類及蛋類之中,如鮪魚、大比目魚、牛排及雞蛋皆富含硒,但由於現今多數海鮮受環境毒素汙染嚴重,尤其大型魚類體內重金屬殘留較多,因此建議民眾勿以大量吃海鮮的方式補充硒,仍應均衡由各類食物中攝取,同時亦可獲取其它必需營養素。

以下表列10個含硒量豐富的食物(除雞蛋及巴西堅果外,其他食物以每100克計):

巴西堅果:約6~8顆(相當於28克)即有544微克 鮪魚:約108微克 大比目魚:約55微克 沙丁魚:約52微克 火腿:約49微克 蝦:約47微克 牛排:約38微克 牛肝:約32微克 雞肉:約25微克 雞蛋:1顆約15微克

補硒不是只靠吃!溫泉水療、營養點滴補硒皆有效

除攝取天然食物外,歐洲相當盛行透過溫泉水療等方式,藉由水中豐富的硒元素及其它礦物質,配合水的物理療效藉此療養肌膚。另外,缺硒者亦可諮詢醫師,經醫師評估身體狀況與各營養素配比後,透過口服硒或營養點滴等方式,快速、有效的補足營養缺口。

補鈣不夠,預防骨質疏鬆要吃「硒」!減緩骨質流失、提升骨密度更「硒」利

補鈣不夠,預防骨質疏鬆要吃「硒」!減緩骨質流失、提升骨密度更「硒」利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台灣區的老年人口將於2030年升高至24%,2040年則達30.2%,已開發國家步入高齡化社會是無可避免的趨勢,目前我國65歲老年人口已逾16%,而高齡慢性病中最常見的「骨質疏鬆」問題也迫在眉睫。

論及骨質疏鬆,一般多將重點放在質攝取,為骨骼組成的主要成分,因此攝取足量鈣質是累積骨本、減緩骨質流失的關鍵之一。除了鈣以外,硒也是預防骨質疏鬆的重要元素。近年有研究指出,飲食中攝取較多硒的人,骨質疏鬆風險較低;而硒攝取不足者,骨質疏鬆風險則較高。以下說明硒是什麼、有何功效,以及為何能強化骨質、輔助骨質疏鬆治療。 硒元素:抗氧化功效佳,健康好處多元化

硒是人體必需的重要營養素,其傑出的抗氧化能力源於人體內部重要的抗氧化酶:穀胱甘肽過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s, GPx)。當人體攝入硒後,硒可活化GPx,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傷害,產生抗氧化功效,進而達到抗發炎、促進代謝及調節免疫力等作用,有益皮膚健康、心血管健康、甲狀腺健康、體重控制及預防各類慢性疾病,因此市面亦可見到各類硒營養補充品如口服錠、或是在醫師處方下使用的營養點滴。

補鈣不夠,預防骨質疏鬆要吃「硒」!減緩骨質流失、提升骨密度更「硒」利 硒攝取不足:恐引發心血管疾病

根據研究指出,相較於美國人,亞洲人的硒攝取量普遍較低,尤其現代人飲食營養普遍不均,幾乎難以達到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攝取55微克的標準。若日常飲食嚴重缺乏硒,將有可能罹患克山病(Keshan disease,一種特殊的心肌病變),對於骨骼健康亦有不可逆的負面影響。 預防骨質疏鬆新關鍵:補硒減緩骨質流失

骨質疏鬆受年紀、營養不均及缺乏荷爾蒙等因素共同影響,導致骨質流失、骨骼密度變小,但近年研究指出,缺硒會導致人體自由基水平升高,進而影響骨質代謝。人體透過破骨細胞將老舊骨質代謝,藉由造骨細胞補上強壯健康的新骨質。

但當年齡增長、荷爾蒙減少,便可能打破2種細胞間的平衡,造成骨質形成趕不上骨質流失的速度,而缺硒會使自由基增加,影響造骨細胞的作用,進而破壞平衡,加速骨質流失,提高骨質疏鬆的風險。(你也想知道:缺硒會致病!補硒術後恢復快、預防心血管疾病一把罩

骨鬆患者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但隨骨質持續流失,患者可能常感腰背、肩頸痠痛或有駝背症狀,若未積極接受治療,一旦受到外力衝擊,極易發生骨折意外。因此,除了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足量硒則可減輕造骨細胞受自由基的抑制,提高骨質生成與礦化作用,減緩骨質流失,而硒元素的抗氧化功效,亦有助舒緩關節炎症反應,降低疼痛與僵硬感。

補鈣不夠,預防骨質疏鬆要吃「硒」!減緩骨質流失、提升骨密度更「硒」利

相同研究即指出,在年長健康的歐洲男性及停經女性中,血漿硒濃度與骨密度呈現正相關,意味著硒濃度愈高,骨頭密度愈高,發生骨質疏鬆的風險愈低。2016年,中國醫學單位招募6,267位、年齡40歲以上的受試者,針對硒攝取量與骨質疏鬆症的關聯進行研究。其中有9.6%受試者患有骨質疏鬆症(601位)。

研究團隊透過問卷調查,掌握各受試者於日常飲食中的硒攝取量,並依攝取量多寡與骨質情況做對照。研究結果發現,硒攝取量愈低的受試者,患有骨質疏鬆的風險愈高;反之則愈低,顯現出硒之於骨骼健康的重要性。(你也想知道:這些食物好「硒」利:延緩老化、皮膚白又細!

硒元素具有以下3種有益骨骼健康的功效:

● 抗發炎作用,可調節並抑制細胞激素IL-6和細胞激素分泌,減少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等症狀。

● 硒蛋白(Selenoproteins)為將硒元素運送至骨骼的必要蛋白,可促進骨質再吸收、骨質形成與礦化;缺硒則會加速骨代謝,並改變骨骼結構、降低骨密度和骨量。

● 維持甲狀腺機能,避免甲狀腺疾病所導致的骨骼問題,如副甲狀腺功能亢進導致骨中鈣質流失,造成高血鈣與骨鬆症狀。 想要好骨力?不只補鈣,「硒」收也重要!

由於硒具有維持骨骼健康、輔助強健骨質的功效,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除攝取鈣、維生素D等預防骨質疏鬆的營養素外,更應攝取足量硒元素,以達全面性的骨骼保健功效。

補鈣不夠,預防骨質疏鬆要吃「硒」!減緩骨質流失、提升骨密度更「硒」利

2021年英國與德國研究團隊,發表在刺肋針(LANCET)醫學期刊的研究,卻發現對於已停經、已發生骨質疏鬆的婦女,每天服用50~200微克的硒元素,對骨質合成與代謝指標並無幫助?!

這顯示了早期預防與治療骨質疏鬆的重要性,若已經發生骨質疏鬆,則必須依據個人飲食生活型態多方面調整治療,不能僅依賴單一營養素。營養介入需專業的醫療人員協助,進行評估、診斷、設計個別化精準方案。

因此建議不妨可與醫師和營養師溝通,討論透過適合自己的方式,如飲食調整、補充營養品或營養點滴,來滿足人體的硒元素暨整體營養需求。(推薦閱讀:硒」收不足骨骼健康要小心!強化骨質:10大含硒食物報你知)

生酮飲食易復胖、低糖高蛋白少了「硒」還恐心肌病變!

生酮飲食易復胖、低糖高蛋白少了「硒」還恐心肌病變!

瘦身、減重對不少人而言,是一輩子努力不懈的目標,連帶讓各種瘦身飲食方式受到高度矚目。目前醫學上研究最多、證據最顯著的有藥物與減肥手術,需要經過專業醫師評估、診斷、處方。但是對於在根本就不胖、頂多在肥胖邊緣、或是想要看起來更瘦更fit的族群,總是持續反覆嘗試各類的瘦身方式。

究竟為何生酮飲食容易復胖、引發心血管疾病,甚至導致心肌病變?以下將為您說明生酮飲食的原理,認識生酮可能導致人體缺硒的危險性! 生酮飲食是什麼?一分鐘快速瞭解!

曾掀起一股風潮的生酮飲食,標榜透過大量攝取脂肪、適量蛋白質、和極低的碳水化合物飲食方式,強迫人體燃燒脂肪,進一步達到快速減脂的作用。然而,沒有專業醫療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生酮飲食,容易失衡的飲食潛藏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有甚者,容易使人體因缺乏「硒」而導致缺硒性心肌病,並不見得適用於所有減重者施行。

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其實存在已久,是種古老的飲食治療方式。過去多用於搭配藥物治療癲癇患者,後來因癲癇藥物快速發展,生酮飲食便逐漸式微。直至近年才又因愛美人士發現其顯著的減重功效,而在一夕間受到減重人士瘋狂追捧而再度風靡全球。

由於人體主要的能量來源,是藉由碳水化合物分解後的葡萄糖所產生,當葡萄糖不足時,身體便開始分解脂肪並製造酮體。而生酮飲食即是透過攝取大量脂肪、少量蛋白質、微量碳水化合物,讓人體缺少足夠碳水化合物可供分解,進而轉而分解飲食中及身體的脂肪以獲取能量,間接達到減重的作用。

生酮飲食易復胖、低糖高蛋白少了「硒」還恐心肌病變!

由上圖可知,生酮飲食的脂肪攝取量極高,尤其多數採用生酮飲食者都會食用大量高脂肪食物,例如富含油脂的肉類與魚類、堅果、橄欖油、酪梨,以及防彈咖啡(以椰子油、草飼奶油加黑咖啡混合而成)等,並透過攝取多量蛋白質,以致於相較於正常飲食更快產生飽足感,而達到可快速減重的表象,然而營養不均衡的風險增高。 生酮飲食瘦很快、復胖風險高

減重的重點在於持之以恆,透過攝取營養均衡但低熱量的食物,讓身體的各器官維持正常或更好的代謝力,同時藉由運動的輔助來達到加速代謝、長期控制的功效。執行生酮飲食者初期由於會先經歷輕微脫水階段,往往讓人誤以為體重快速下降。(推薦閱讀:不吃早餐可減肥?名中醫師破解7大減肥迷思)

雖然身體脂肪確實會因生酮飲食法而消耗,但人體代謝率並未因此提升,甚至有可能因熱量攝取過低,造成身體肌肉流失,進而降低代謝率。因此當減重者想藉生酮飲食瘦身、誤以為減重成功而轉回一般飲食方式時,身體便會恢復原本的代謝能力、運作機能,逐漸累積脂肪,最終將身材打回原形。

生酮飲食亦可能提高飽和脂肪酸的比例,造成血脂異常、壞膽固醇升高,進而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既然如此,減重者可能會認為若持續維持生酮飲食的習慣,就能避免身材復胖,卻輕忽長期採取生酮飲食將可能產生以下風險。

生酮飲食易復胖、低糖高蛋白少了「硒」還恐心肌病變!

生酮飲食營養不均衡、缺「硒」易致心肌病變

由於生酮飲食者容易偏重食用特定食物,容易造成營養攝取不均衡,因此多數生酮飲食者通常缺乏、磷、鎂及硒等各種微量元素,進而容易引起心肌病變,嚴重時則會死亡。

一項超過40人的研究便指出,生酮飲食雖能治療孩童頑固型癲癇,但卻造成9位兒童硒缺乏,其中1位更出現心肌病症狀。另一項研究追蹤超過百位頑固型癲癇兒童患者,經過12個月生酮飲食後,近半數兒童血清中的硒水平過低。

另外,有2項針對頑固型癲癇兒童患者及生酮飲食所做的類似研究,其一有2名孩童在接受生酮飲食控制癲癇後,反因缺硒與心肌損傷而死亡,另一研究則有1名孩童在實施生酮飲食後,因缺硒而導致急性可逆性心肌病和心室心搏過速,雖然在醫師給予口服硒補充劑後,孩童體內硒水平提高,且心臟功能恢復,但患者仍在住院17天後不治死亡。

生酮飲食易復胖、低糖高蛋白少了「硒」還恐心肌病變!

生酮前應諮詢醫師、適時補硒更健康

自上述4個研究可知,生酮飲食與人體缺硒的高度關聯外,有諸多研究皆指出,維持足量硒水平有助降低體脂及體重控制,因此除非在醫療專業人員指導下,否則不建議自行透過生酮飲食來減肥。(推薦閱讀:吃愈多愈能瘦?研究證實:攝取足量「硒」助減重、預防糖尿病及心臟病

若欲實行生酮飲食,通常須在營養師或醫師指導下執行,並適時補充含硒量高的食物,如巴西堅果、鮪魚、沙丁魚、牛排等,或者也可與醫師討論透過口服營養品及營養點滴的方式補充硒元素,並搭配規律運動及熱量控制,才能有效瘦身並降低復胖風險。

吃愈多愈能瘦?研究證實:攝取足量「硒」助減重、預防糖尿病及心臟病

吃愈多愈能瘦?研究證實:攝取足量「硒」助減重、預防糖尿病及心臟病

隨著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的改變,肥胖及代謝疾病已成為現代人通病。依據衛福部統計數據顯示,109年前10大死因中,就有4成屬慢性代謝疾病。重度肥胖罹患糖尿病、高血壓、血糖血脂的機率非常高,當肥胖合併第2型糖尿病即為糖胖症。若控制不佳,將會引起併發症如心血管疾病、神經病變、眼睛病變、腎臟病等等,對身體的傷害不容忽視。肥胖及早治療,不僅能讓身體更健康,更能預防疾病的產生。

為預防代謝疾病並維持體態,藥物治療與減肥手術都是非常尖端的醫療方式。減重手術雖已行之有年,但並非從此一勞永逸,術後的飲食控制和規律運動仍是維持療效的關鍵。而接受胃繞道手術的病人可能會面臨營養素缺乏的問題。

此時可以適量補充蛋白質和綜合維他命,只有病人配合規律的作息和定期回診,才能讓減重手術發揮最大的效益。同時有許多人在減肥的長期抗戰路途上,刻意節食或只吃蔬果減重,卻忘記均衡營養對於維持代謝功能十分重要,除了維生素B群、C、E等為人熟知的營養素外,巨量元素、微量元素如鋅、鎂、硒等亦不可或缺。

近年來諸多研究皆已證實,硒在調節體脂肪和控制體重上具有關鍵作用,攝取足量硒不僅能降低體脂肪、BMI,更可預防糖尿病及高血脂等慢性病。 「硒」是什麼?

硒是一種礦物質,英文為Selenium,元素符號則是Se。硒就如同鐵、鋅、碘等物質,皆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普遍可於肉類及海鮮之中攝取。硒具有相當優秀的抗氧化功用,可活化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提升細胞抗氧化能力、減少細胞受自由基傷。

當人體出現發炎及細胞病變時,硒也能達到減緩及預防痤瘡(粉刺及痘痘)、皮膚過敏、曬傷與曬黑等緩解作用。

吃愈多愈能瘦?研究證實:攝取足量「硒」助減重、預防糖尿病及心臟病 超「硒」利!減重、降脂也靠它!

近年來不少研究皆指出人體內的硒含量與肥胖之間存有高度關聯。一項英國的研究指出,成人體內血液中GPx的濃度與腰圍成負相關,代表人體的硒含量愈少、GPx活性愈低,肥胖風險就愈高。

另一項針對硒含量與糖尿病腎臟病變(Diabetic nephropathy)關係所做的研究亦指出,肥胖者除了血清GPx含量較低之外,其檢驗出來較低的硒含量也與罹患代謝症候群有相關性。2016年一項超過3千位受試者的研究發現,在日常飲食中,肥胖者(BMI≧30 kg/m2)所攝取的硒含量通常比體重正常者還低,而攝取較多硒的受試者,其BMI、腰圍與總體脂肪百分比,皆比其他受試者更低,足見硒對於體重及體脂控制的重要關聯性。吃愈多愈能瘦?研究證實:攝取足量「硒」助減重、預防糖尿病及心臟病 胰島素阻抗、膽固醇皆降,硒可預防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

除了預防肥胖、降低體脂等優異的營養表現,人體甲狀腺機能的正常運作也需要硒的參與。甲狀腺為人體硒濃度最高的器官之一,含有許多與甲狀腺激素代謝有關的硒蛋白,因此攝取足量的硒亦有助預防甲狀腺相關疾病。

一項2018年的研究亦驗證此推論。研究中安排一群患有非自體免疫引起之隱性(亞臨床)甲狀腺機能低下症,與第二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為對照測試,讓患者服用口服硒,經過6~12月後,這群患者BMI、內臟脂肪率皆顯著下降,且胰島素阻抗性也出現下降的跡象,顯現出補充適量的硒可能有助於改善及預防糖尿病。

另外,為探討指甲中硒含量與血脂變化,對中國地區缺硒老年族群亦曾進行一項為期7年的追蹤調查。其最終研究結果發現,硒攝取量最高的老年族群,其總膽固醇相較於研究初始之時顯著降低,高密度膽固醇(HDL,又稱好膽固醇)則大幅升高。顯示飲食攝取足量硒元素可能有助改善血脂水平,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高血脂相關疾病。

吃愈多愈能瘦?研究證實:攝取足量「硒」助減重、預防糖尿病及心臟病

由於肥胖已知為諸多慢性病的高危險誘發因子之一,綜合上述多項研究亦發現,攝取足量硒在體重及體脂控制上皆有所助益。根據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可攝取55微克硒,上限則不超過400微克。

而透過日常飲食,就能藉由含硒量豐富的食物獲得營養來源。除榜首的巴西堅果外,可發現飲食中硒含量較高的主要來源為海鮮,肉類次之,若考量海鮮較不易於日常飲食規律取得,或有重金屬汙染的疑慮,亦可考慮自肉類中攝取。(推薦閱讀:這些食物好「硒」利:延緩老化、皮膚白又細!

然而,對於部分基於健康或個人因素而無法食用肉品的族群而言,建議不妨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透過硒營養品或針劑營養點滴等方式補充足量的硒,避免因營養不均而提高罹患慢性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