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童:4大常見先天性心臟病原因症狀、8成能順利長大

先天性心臟病童:4大常見先天性心臟病原因症狀、8成能順利長大

先天性心臟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是新生兒最常見的天生缺陷之一,泛指一切與心臟功能有關的疾病,「先天」代表它是與生俱來,在出生時就有的缺陷。以下是兒童心臟病常見的問題:

為什麼會有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發生原因不明,但有幾點已被確認是危險因素,會提高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機率,如下: 孕婦在懷孕期間,罹患德國麻疹(German measles)之類會引起發炎的疾病 孕婦罹患有第1、2型糖尿病(Type 1、2 diabetes),卻又控制不良 唐氏症(Down’s syndrome)患者,唐氏症會影響新生兒的生理發展及學習能力 其他染色體病變(Chromosome defects)

許多胎兒的先天性心臟異常,可以在母親懷孕期間,藉由超音波診斷,但並不是所有的異常情況,都能夠檢查出來。

先天性心臟病的分類

先天性心臟病的樣態極多,有時伴隨著併發症及各種複雜狀況,較常見的類型如下: 心臟破洞,通常出現在心室、心房之間。 主動脈狹窄,尤其比一般新生兒狹窄的主動脈。  動脈畸形錯位,主動脈、肺動脈或動脈瓣發展異常、跨位。  肺動脈狹窄,心臟右下方的右心室出口狹窄,致使通往肺臟的血流變少,送到肺部進行交換的氣體變少,回左心的充氧血也變少。

先天性心臟病的徵兆與症狀

呼吸急促 心跳過快 發紺,皮膚或黏膜帶青色 出汗過度 極度疲倦無力 餵食時,特別軟弱無力或氣喘特別嚴重

以上這些問題,在嬰兒剛出生時就會呈現,輕微缺陷或許並不會影響日後的正常生活。

 先天性心臟病可以治癒嗎?

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需依臨床病況嚴重程度而定。輕微缺陷,如心房、心室中膈缺損,一般會隨著年齡自然痊癒,不須特別治療或手術,對於未來的生活也不會造成困擾。

手術等侵入性治療,則適用於病情嚴重的狀況。當今醫療十分進步,可以矯正大多數的異常,80%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可以順利長大成人。

症狀複雜的人,可能終其一生都需服藥,他們會需要兒童心臟科及成人心臟科醫師的專門照護。病況更嚴重的人,或許無法擁有正常生活,因為生活會受到限制。這些照護計畫都需經過病童父母、病患與心臟科醫師專家的共同討論,擬訂而成。

生下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是令父母極度擔心害怕的事。然而現今的醫療技術及設備,可以提早診斷出大部分心臟血管構造方面的問題,但意外總是會發生,任何診斷都不能保證100%正確。稍令人寬慰的是,大部分的先天性心臟病童,經由適當追蹤和家人的細心照顧,都可以過上快樂和相對健康的生活。(延伸閱讀:如何照顧心臟病患者?4點關鍵注意新症狀)

年輕人不會得肺癌?肺癌手術後不會復發?破解肺癌5大常見迷思!

年輕人不會得肺癌?肺癌手術後不會復發?破解肺癌5大常見迷思!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癌症死亡人數中,肺癌高居第一位,而台灣108年共有9,701人死於肺癌,佔所有因癌症死亡人數近2成,意指全台每5位癌症死亡患者中,即有1人死於肺癌,堪稱台灣「新國病」。

難道年輕人就不會得肺癌?當肺癌手術治療後就不會復發?《Hello健康》彙整出肺癌最常見的5大迷思,為你一一破除。

肺癌5大迷思

包括前副總統陳建仁、媒體人陳文茜及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太太陳珮琪在內,都曾患肺癌最常見的種類「肺腺癌」。

然而,不少人都會認為只有抽菸會引發肺癌,且初期症狀通常也較不明顯,因此患者相當容易輕忽病況,而延遲就醫時間,直到肺癌末期症狀加劇,才發現自己已罹患肺癌。而讓許多人輕忽病情的原因也多因下列5大迷思所造成: ❌迷思1:只有抽菸才會得肺癌?

臺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蔡聰聰主任醫師提醒,民眾不論是否有抽菸習慣,都必須做好對肺癌的防治,而不抽菸可說是維持肺部健康相當重要的關鍵。(推薦閱讀:二手菸別放任!肺癌心臟病恐致命

然而,長期抽菸確實是罹患肺癌的主因之一,但並非是唯一成因。除了抽菸、二手煙之外,身處空氣汙染環境、暴露於重金屬物質(如鎘、鉻、砷等)環境當中、有肺部相關病史或肺癌家族病史,甚至是烹煮時未使用抽油煙機,長時間吸入油煙,皆會提高罹患肺癌的風險。

年輕人不會得肺癌?肺癌手術後不會復發?破解肺癌5大常見迷思! ❌迷思2:年輕人不會得肺癌?

肺癌近年來已有趨向年輕化的傾向,根據奇美醫學中心每年約200例的個案當中,以50~70歲患者最為常見,但40歲以下也佔約7%,最年輕的個案甚至只有26歲。

想避免肺癌發生,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外科主任馮瑤表示,30歲前戒菸,即可降低約9成罹患肺癌的風險;此外,平時也應避免室內空氣汙染,並改變烹調方式,採低油烹調為宜,保持廚房良好通風;外出時應配戴口罩,尤其是空汙嚴重時,更應避免至戶外從事激烈運動。

同時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外科主任馮瑤也建議,民眾可於45歲開始在健康檢查項目中加入肺癌篩檢。若有肺癌家族史者,更須提高警覺,可依照家族發生肺癌的平均年齡再提早10年,為自己安排肺癌篩檢,以利於早診斷與治療,防止肺癌惡化。 ❌迷思3:罹患肺癌多男性,不抽菸、不下廚就不會得?

台灣肺癌發生率近30年男性患者增加2.8倍,女性患者更大幅攀升4倍之多,其中罹患肺癌的男性有2成沒有抽菸習慣,女性更有高達90%從不抽菸。

然而即便不抽菸,也不下廚,並不代表就不會罹患肺癌,如長期暴露於二手菸或空氣汙染的環境下,甚至身處於充斥著有機化合物的情境(如燃燒煤、燒香),都可能提高罹患肺癌的機率。

據中研院於2020年曾發表的研究結果發現,在所有肺癌病患當中,74%從未吸菸年輕女性(小於60歲)和所有無肺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 突變的女性患者的APOBEC突變特徵程度較高,顯示APOBEC的突變特徵可能為女性早期肺癌的驅動因素。

此外,研究也發現,暴露於致癌物(如二手菸、三手菸、油煙、金屬化合物等),亦可能引起基因突變,其中又以大於70歲年長女性中突變程度較高。因此,民眾應減少生活中致癌物的暴露率,才可有效預防肺癌。(延伸閱讀:女性肺癌人數激增!8種療法一次看

年輕人不會得肺癌?肺癌手術後不會復發?破解肺癌5大常見迷思!

❌迷思4:肺癌篩檢做胸腔X光攝影就夠了?

透過胸部X光攝影可觀看肺部是否有明顯異常,如肺炎、肺結核、肺癌、肺氣腫或氣胸等各種肺部病變。臺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蔡聰聰醫師指出,由於肺癌早期不易察覺,僅靠胸部X光檢查是無法察覺小於1公分的微小病灶,還可能會因病灶生長位置在心臟後方、橫膈部位、或與肋骨陰影重疊處,而造成偵測盲點。

建議長期抽菸、有肺癌家族史、肺部疾病等高危險族群,可定期就醫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檢查,偵測小至0.3公分的肺部結節,並依照結節的大小和檢查影像的型態,評估良性和惡性的可能性,提供醫師參考。

4大肺癌高風險族群:定期篩檢救一命

以下4大肺癌高風險族群可考慮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以利及早發現肺部結節,並定期檢查,有效控制病況: 年齡介於50~80歲,且抽菸史每年超過30包的民眾(含戒菸時間未超過15年者)。 具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 有肺部病史者(如肺結核、慢性肺阻塞性肺病)。 暴露於氡氣環境或特定職場環境工作者(如金屬業、冶礦業、石油化學工業、石綿接觸者或長期暴露在有粉塵、油煙、棉絮、化學物質、放射環境下等)可諮詢醫師是否需要篩檢。

❌迷思5:肺癌手術治療完就不會復發?

目前臨床上醫師會考量肺癌患者癌細胞的類型、疾病分期及病患身體狀況等因素,而分別使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或合併療法。

多數人都會認為透過肺葉切除術、楔形和肺小節切除術或全肺切除手術,將肺癌患者體內的腫瘤切除後,便能有效治癒,且不會再次復發。事實上,不論是非小細胞肺癌(肺腺癌、鱗狀細胞癌及大細胞癌),還是小細胞肺癌患者,在接受手術切除治療後,僅能降低復發的可能性,但並不代表不會復發。

尤其是非小細胞肺癌末期及小細胞肺癌,通常發現時癌細胞大多都以擴散至縱膈腔淋巴結或側肺,或者已轉移至遠處器官,如氣管、心臟等器官,所以即使經手術治療,並搭配化療或放射治療也無法完全有效根治肺癌。

以小細胞肺癌為例,約60~70%患者就醫診斷時,皆已轉移至其他器官,無法透過手術切除體內病灶,也因其容易復發,所以能活超過5年的病患幾乎少之又少,僅不到5%。(同場加映:肺癌的診斷與治療:斷層掃描或生檢

提醒民眾若您為肺癌高風險族群,請定期安排肺癌篩檢,以早期發現病灶、儘早治療,以防腫瘤惡化或轉移。

指甲、腳趾發紫不可忽視!發紺成因、症狀、種類原來有這些

指甲、腳趾發紫不可忽視!發紺成因、症狀、種類原來有這些

當寒流來臨,許多人手腳常因血液循環不佳而異常冰冷,甚至發生變色,雖然多添加保暖衣物和鞋襪大多能改善發冷的症狀。

然而,當指甲、腳趾或嘴唇等部位發紫,甚至透過衣物保暖也無法恢復正常時,就有可能出現發紺。有關發紺的成因、種類及症狀,《Hello健康》將帶您一同了解。

什麼是發紺?

發紺(Cyanosis),又稱為紫紺,是一種缺氧的表現。當人出現發紺現象時,動脈血中的(缺氧血紅蛋白)含量會增高,通常含量會達3~5 g/dL,這時血氧量就會下降,可能低於85%,患者則會出現皮膚、黏膜、指甲發紫等症狀。 發紺=缺氧?血紅蛋白血氧濃度數值數量是關鍵

發紺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因動脈血(含氧血)中,參雜了靜脈血(缺氧血),使原有動脈血的氧氣濃度降低,血液變得較為黑紫,而使流經之處的皮膚或指甲呈現紫黑色。因此,發紺是一種人體缺氧的症狀。

然而,並非每位缺氧者都會發紺,如貧血者因血紅素(血紅蛋白)偏低的緣故,較難出現發紺症狀。(延伸閱讀:臉發白、頭發暈、走路會喘?免驚啦!可能是缺鐵性貧血症狀)

3大發紺類型

發紺可以區分為以下3種類型: 中樞性發紺

中樞性發紺(Central cyanosis)是動脈中氧合濃度不足所導致,一般新生兒剛出生時的5~10分鐘內會有中樞性發紺的現象,這是正常的表現。一般10分鐘後就會回升至正常值,若持續有發紺現象,需要詳細評估是否有心臟、肺部、呼吸道、神經肌肉系統、血液、代謝相關的問題。

中樞性發紺好發於先天性心臟病(如法洛氏四重症)病童,因其心臟結構缺陷,易使靜脈血與動脈血混合為血氧不足的血液循環全身,進而產生發紺現象,即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

周邊性發紺

周邊性發紺(Peripheral cyanosis)患者通常動脈血氧濃度正常,但周邊血液循環受限,導致末梢組織沒有得到足夠的血流供應,發生周邊性發紺的可能原因包括: 雷諾氏症(Raynaud’s syndrome):當患者面對寒冷或出現情緒壓力過大時,手指與腳趾就可能對此產生血管收縮的現象,使血液無法供應末梢時,皮膚會因缺血而發紺,變成白色及紫色,嚴重時甚至會造成組織壞疽,最後還可能需要截肢。 嚴重低血壓 體溫過低 周邊血管阻塞或損傷(延伸閱讀:腳痛、腳麻、腳發冷?小心「腳中風」!周邊動脈阻塞成因與症狀) 心臟衰竭 淋巴循環異常 深層靜脈血栓 低血容積性休克

指甲、腳趾發紫不可忽視!發紺成因、症狀、種類原來有這些 手足發紺

手足發紺(Aacrocyanosis)常見於健康新生兒或嬰兒,患者僅有手指、腳趾等罹心臟較遠的的肢體末梢處,出現發紫、發黑的狀況,但嘴唇和舌頭仍然保持紅潤,屬於一種良性狀況,不需太擔心。

通常是因環境因素,如氣候寒冷、氣溫變化過快(例如常溫環境走入冷氣房),導致周邊血管短暫舒縮調節失常,造成手指、腳趾發紫,經適當保暖後發紺就會消失。 如何判斷自己有發紺症狀?何時須就醫

當你發現自己的嘴唇、嘴巴、手掌、指甲或腳底有異常變色、發紫的現象,無法透過衣物保暖的方式恢復正常顏色,甚至出現以下症狀,須立即就醫檢查: 疲倦 胸痛 頭痛、頭暈 呼吸困難 發燒 意識不清 咳出黑色黏液

指甲、腳趾發紫不可忽視!發紺成因、症狀、種類原來有這些 衣服穿暖、適時紓壓有助預防發紺 保持環境溫暖:天冷時須特別注意維持家中及室內環境的溫暖,外出時也應穿著足夠保暖衣物,避免因溫度過低血管收縮而出現手足發紺現象。 避免過大的心理壓力:許多患者常因心理壓力過大,而引起發紺,因此平時應多從事喜愛的休閒活動或運動,幫助排解心理壓力,以降低發紺風險。

嬰兒身體發藍快就醫!法洛氏四重症的死亡率高,現今手術成功率達9成

嬰兒身體發藍快就醫!法洛氏四重症的死亡率高,現今手術成功率達9成

法洛氏四重症是新生兒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之一,當嬰兒因病情嚴重而哭泣時,皮膚、嘴唇或四肢會因缺氧而呈現藍紫色,讓不少新手父母一時之間緊張不已。

究竟法洛氏四重症是什麼?有何症狀與特徵?是否可以治癒?《Hello健康》邀請到萬芳醫院小兒心臟專科醫師黃斯煒來為您深入說明。

法洛氏四重症是什麼?

法洛氏四重症(Fallot’s Tetralogy)為先天性心臟病之一,由法國醫師法洛(Étienne-Louis Arthur Fallot)在1888年發現。法洛氏四重症患者的心臟具有以下4種特徵: 右心室出口狹窄:法洛氏四重症最主要的特徵,由於右心室的出口變窄,送到肺部進行氣體交換的血液也相對少,導致孩子出生後就出現缺氧、發紺的症狀。 心室中膈缺損:心室中膈是區隔左右心室的膈層,法洛氏四重症之病患會因心室中膈缺損,當肺動脈狹窄讓右心室壓力增大時,部分血液便透過缺損處流入左心室,造成缺氧血與充氧血混合輸送全身,導致全身器官帶氧量下降,容易讓嬰兒出現發紺的現象。 主動脈跨位:由於心室中膈缺損的緣故,患者左、右心室之血液皆可透過主動脈送至全身,此稱主動脈跨位,而因右心室血液是尚未經過肺循環的缺氧血,患者易因缺乏足夠氧氣供應而出現發紺。 右心室肥大:綜合以上所述,由於法洛氏四重症患者進入肺動脈的血液較少,而人體為了彌補應有的血液量,導致右心室得搏動更費力,最終導致右心室心肌組織代償性增厚、肥大。(延伸閱讀:什麼是心臟肥大)

嬰兒身體發藍快就醫!法洛氏四重症的死亡率高,現今手術成功率達9成嬰兒身體發藍快就醫!法洛氏四重症的死亡率高,手術成功率達9成

法洛氏四重症的3大症狀:發紺、缺氧、杵狀指

受上述心臟結構異常影響,法洛氏四重症病童的全身器官帶氧量下降,將導致患者出現下列症狀: 發紺:因全身的帶氧量血液減少,病童的皮膚、嘴唇、指甲呈現藍紫色,因此又稱為藍寶寶(Blue Baby)。 缺氧:病童哭泣時出現臉色蒼白、意識不清、躁動、呼吸急促等症狀。 杵狀指:手指、腳趾末端呈現球狀,且腫脹厚度超過關節,按下去觸感偏軟,有水腫感受。

嬰兒身體發藍快就醫!法洛氏四重症的死亡率高,現今手術成功率達9成 法洛氏四重症的治療:手術成功率9成以上

法洛氏四重症若未受到妥善治療,有高達近35%的病童壽命不超過1歲,其中只有50%可以存活超過3歲,然而最終能長大成人者僅佔5%。(你也想知道:先天性心臟病症狀有哪些?先天心臟缺陷可能造成缺氧發紺)

黃斯煒醫師表示,法洛氏四重症的主要治療方式為「全矯正手術」;透過手術修補心室中膈的缺損以及右心室出口狹窄處。經過全矯正手術後,孩子的心臟結構趨於正常,會有一定程度的肺動脈逆流和狹窄。但一般全矯正手術須待寶寶滿3個月後才可進行,手術成功率高。 三個月才能「全矯正」?那如果出生後很嚴重發黑怎麼辦?

由於全矯正手術需要等到孩子滿3個月後才能進行,但有些孩子出生後就有嚴重發紺情形,需要依賴呼吸器甚至插管,更別提出院了!這時要怎麼辦呢?

黃斯煒醫師表示,這時會透過「階段性的手術」,先暫時解決孩子發紺的問題,讓寶寶能夠脫離呼吸器、慢慢長大,甚至可以出院。等到孩子年紀夠大、體重夠重時,再進行全矯正手術。

第一階段的手術,現在有以下的做法: 人工血管分流:醫師會利用手術開刀的方式,將無名動脈和右肺動脈中間以人工血管引流,增加肺部血液。透過這樣的方式讓缺氧、發紺的症狀可得以改善。待寶寶長大之後,再進行手術。 心導管手術:醫師會利用心導管於開放性的動脈導管或是右心室出口放上金屬支架,增加流往肺部的血流量,達到改善血氧量的效果。等到病患3~6個月大,肺部血管發育完全後,再透過上述的手術來矯正。(你應該要知道:父母必看!4種你不可不知的兒童心臟病類型

黃斯煒醫師也提醒:「法洛氏四重症的個體差異非常大,每個孩子狀況皆不盡相同。因此有些孩子適合手術、有些則適合心導管,這些都還是要讓心臟科醫師做評估,才能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治療!」 術後需定期追蹤,恢復正常生活不是夢!

病童在接受手術後大部分都能活到成年,也能從事各類運動與工作。然而,部分接受過手術的病患,可能於數十年後出現以下症狀:

右心室出口的肺動脈閉鎖不全 心肌纖維化 右心室衰竭(延伸閱讀:心臟衰竭能治癒嗎?心衰竭分級、原因、症狀、治療) 心律不整

有鑑於此,建議法洛氏四重症患者仍需接受長期追蹤,以便評估心臟的功能;若有出現心律不整的問題,則可以考慮植入心律調節器避免危險。(推薦閱讀:心律調節器安裝完成!心臟節律器的使用注意事項與生活須知)

5大降膽固醇食物:燕麥、豆類效果好,吃這種「肉」也能降!

5大降膽固醇食物:燕麥、豆類效果好,吃這種「肉」也能降!

膽固醇指數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若生活經常食用含有大量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的食物,如油炸食品、麵包、加工肉品、甜點,久而久之膽固醇指數就會緩緩升高,在無形之間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最終帶來棘手的心血管疾病。

除了規律作息與運動之外,攝取健康的食物不僅可降低膽固醇,更有益於身體健康。以下《Hello健康》為你介紹5種可有效降膽固醇的食物,幫助你維護心血管健康。 吃了馬上降!5大降膽固醇食物介紹

1. 燕麥

燕麥和穀片含有豐富纖維,能幫助腸道中的膽酸排出體外,進而降膽固醇,維護心血管健康。一碗燕麥含有約1.5公克的水溶性植物纖維(Soluble fiber),若想增加纖維的攝取量,還可加入草莓或香蕉一起食用。成人每日膳食纖維的建議攝取量為25~35 公克,其中應包含5~10公克的水溶性纖維。(延伸閱讀:預防心血管疾病!低糖、低鈉、高纖、好脂肪,4大飲食原則不「傷心」

5大降膽固醇食物:燕麥、豆類效果好,吃這種「肉」也能降!5大降膽固醇食物:燕麥、豆類效果好,吃這種「肉」也能降! 2. 豆類

豆類是水溶性纖維的一大來源,除了對身體有益之外,也容易增加飽足感,因為相比於其他食物,豆類需要更長時間消化。

豆類的另一項好處是品種多樣化,如四季豆、扁豆、鷹嘴豆、黑眼豆等。大豆與豆製品如豆漿、豆腐也能有助降低體內的壞膽固醇。研究顯示每日攝取25公克大豆蛋白,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指數約5~6%。(延伸閱讀:遠離壞膽固醇防心臟病!清除壞膽固醇食物要吃些) 5大降膽固醇食物:燕麥、豆類效果好,吃這種「肉」也能降!5大降膽固醇食物:燕麥、豆類效果好,吃這種「肉」也能降!

3. 堅果

核桃、杏仁和其他堅果是降低膽固醇的絕佳食物,因為堅果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s)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維持心血管健康。每週吃約40~45公克的堅果,可降低心臟疾病的發生機率。

不過,並非所有的堅果都對身體有益,部分堅果產品因添加過多的調味料,會增加身體負擔,因此在購買堅果時務必仔細閱讀成分標示,選擇無調味或低糖、低鹽的堅果。此外,堅果的熱量不低,若吃過多堅果易使體重增加,建議每日攝取量不要超過20~25公克。(延伸閱讀:地中海飲食抗氧化~可降低心臟病風險5大降膽固醇食物:燕麥、豆類效果好,吃這種「肉」也能降!5大降膽固醇食物:燕麥、豆類效果好,吃這種「肉」也能降! 4. 酪梨

酪梨的營養價值高,而且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研究顯示過重或肥胖問題的人每日僅須食用一顆酪梨,便能使低密度脂蛋白指數降低。建議將酪梨加入沙拉、做成三明治生吃,或作為主餐的配菜來享用。

5大降膽固醇食物:燕麥、豆類效果好,吃這種「肉」也能降!5大降膽固醇食物:燕麥、豆類效果好,吃這種「肉」也能降! 5. 高脂肪魚肉

高脂肪魚肉如鮭魚、鯖魚、長鰭鮪魚等,含有能減少低密度脂蛋白的 Omega-3 脂肪,不只能降低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也可以緩和心律不整。(延伸閱讀:膽固醇過高還能吃肉嗎?4種常見肉類這樣吃)

肺癌的診斷與治療:斷層掃描或生檢

肺癌的診斷與治療:斷層掃描或生檢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資料,多數肺癌(Lung cancer)都是因患者身體出現明顯的症狀後才被發現的。本文將剖析肺癌治療與診斷的各種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的肺癌診斷是在實驗室裡做的細胞樣本研究,而只要給予透徹的分析,就可知道其肺癌類型及癌細胞特性,這可幫助醫師做預後治療的判斷。

肺癌診斷

倘若患者身體呈現可能為肺癌的症狀,醫師可進行不同的檢測,以確認有無癌細胞,或其他疾病情形。請留意,肺癌的高風險族群可透過低劑量的電腦斷層(Computed Tomography,簡稱 CT)掃描作肺癌診斷,而一般來說,肺癌篩檢通常會針對 55 歲者以上的重度抽菸者,或過去 15 年已戒菸的人。

以下列出肺癌診斷的主要方法,於診斷後,再判斷其癌症分期和擴散之程度。不過,檢測方法的合適性可能會因人而異,需與專業醫師討論。

(同場加映:肺癌分類與分期:小細胞癌與非小細胞癌

首先,醫師會為患者做身體檢查,以找出或會呈現的肺癌症狀和警訊,包括其他健康問題,此外,藉由了解患者的疾病史,可進一步了解症狀及可能的風險因子。

成像檢測

此檢測以 X 光、磁力、聲波、放射性物質呈現患者體內的狀況,可於肺癌診斷前或後進行,方法如下。 胸部 X 光 電腦斷層掃描(又稱 CT 掃描)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 MRI) 正子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簡稱 PET) 骨骼掃描

痰液細胞病理檢驗

若患者有咳嗽症狀且產生痰,採樣研究或能觀察其有無癌細胞。此檢測較適用於診斷位在氣管的肺癌,像是鱗狀細胞肺癌。基於這樣,若醫師判斷患者可能有肺癌,即使其痰中無呈現癌細胞,也需要透過其他檢查方式進一步觀察。(你也想知道:陳文茜不抽菸也得肺癌?遠離肺癌2大必知、40歲以上這檢查做起來) 胸腔穿刺術

當患者有肋膜積水的狀況,醫師可藉由胸腔穿刺術移除部分積水,生檢查看其是否為因為癌細胞擴散至肋膜所致,或是有其他疾病因素。而如果證實是惡性肋膜積水,且患者呈呼吸困難症狀,透過此穿刺術移除肋膜積水,或能讓患者呼吸較順暢。 生檢

指異常細胞採樣,方法包括以下七種: 支氣管鏡術:藉由輕導管放入嘴巴,一直延伸到喉嚨和肺部,以檢查主要氣道有無腫瘤或阻塞狀況。 縱膈腔鏡:在頸部做切口,並從胸骨後採淋巴結樣本。 胸腔鏡檢查:在患者胸部和背部做小切口,然後以一根細管子檢查內部組織。 穿刺生檢:有別於支氣管鏡切片檢查,皮膚的 CT 掃描指引肺部穿刺檢查採取細胞樣本,取得的檢體比較充分。 細針抽吸細胞:以細針從肺部或淋巴結中取出組織或液體樣本。 開胸手術:做長切口打開胸腔,並取出淋巴結和其他組織進行生檢。 支氣管鏡超音波:使用超音波技術,引導支氣管鏡由定位和拍攝腫瘤,並採樣研究。

肺癌治療

按照肺癌類型與分期,以及患者的健康狀況與意願,醫師或會進行不同的肺癌治療,以下逐一舉出。特定病例的患者也有可能會選擇不接受治療,通常是治療肺癌副作用大過治療肺癌本身的好處時,醫師或會建議給予緩和療護,目的僅為治療肺癌症狀。

當癌細胞僅僅在肺部,醫師會進行手術移除該肺癌腫瘤及部分健康細胞組織,此外,胸部淋巴結也可能會被採樣做生檢。肺癌治療的手術可依切除部份分成: 肺楔狀切除:移除肺部小區塊,其連同腫瘤和部分健康細胞組織一併移除。 肺節切除:移除大部分的肺部,但不指整個肺葉。 肺葉切除:移除整個肺葉。 肺部分切除:移除一整個肺。

化療

此治療藉由藥物殺死癌細胞,其可使用一個或多個化療藥物進行治療,方法為口服或靜脈注射。通常藥物的混合使用會有幾個治療階段,或數週,或數個月,好讓患者有足夠的康復時間。化療可單獨進行,也可搭配手術或放射線治療的方式進行。另外,針對肺癌末期患者,其也可作舒緩疼痛和症狀使用。

(同場加映:肺癌末期的肺部積水與治療方法) 放射線治療

藉由高能量光束殺死癌細胞,能源包括像 X 光和質子,在治療過程,患者會先呈躺姿,然後會有放射線儀器繞著其移動,使能量精確的導入特定的身體部位。同樣的,放射線治療可搭配手術或化療使用,也可作舒緩疼痛和症狀使用。

另有一種叫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簡稱 SBRT),屬強烈的放射線治療。這是從各個角度導入很多輻射能量,適用於不能接受手術的小細胞肺癌患者,以及當肺癌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的患者。 標靶治療

藉由阻隔癌細胞中的特定異變,進而將導致癌細胞死亡,多使用在肺癌末期或肺癌復發的狀況。請注意,有的標靶治療只適用於有某些基因突變的人,因此,患者的癌細胞或需要先經過實驗研究,才能判斷此類藥物有無治療效果。 免疫治療

如果患者本身不具特殊基因表現(無基因突變),等於沒有標靶藥物可以用。免疫治療的目的為增強或是調整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藉此來打敗癌細胞。通常此治療會用於肺癌局部末期及已轉移到其他身體部位的癌症。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春天吃枇杷提升抵抗力、降血壓,枇杷膏感冒這樣吃才有用

春天吃枇杷提升抵抗力、降血壓,枇杷膏感冒這樣吃才有用

每逢春天,市場就可以看見枇杷的影子,一顆顆結成一串,水珠型的形狀就像琵琶。由於枇杷種植時間長,果樹容易受到病蟲和天氣影響,加上葉片又可製成中醫藥材,如枇杷膏,因此枇杷價格通常偏高,有「黃金水果」的美譽。

Hello健康》整理出枇杷的3大健康功效,以及枇杷膏的服用時機與注意事項,幫助您吃得更加健康,減少身體負擔。 枇杷3大功效 1. 高鉀有助控制高血壓

每100克枇杷含有173毫克鉀,鉀是調節血壓、維持體液平衡的重要微量元素。鈉攝取過多會使水分滯留在體內,血管壓力上升,長期下來易導致高血壓,而鉀則可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鈉,進而保持鈉鉀平衡。

因此高血壓患者可考慮適量食用枇杷或其他高鉀食物幫助控制血壓。

2. 預防心血管疾病

除了鉀之外,枇杷亦含有葉酸、維生素B6,每100克含量分別為12.4微克、0.09毫克,它們能幫助代謝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降低其濃度以保護血管壁,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的功效。

此外,葉酸還具有預防胎兒神經管缺陷的重要功能,衛福部建議懷孕媽媽每天應攝取600微克葉酸;一般成人則為400微克。

春天吃枇杷提升抵抗力、降血壓,枇杷膏感冒這樣吃才有用 3. 提升抵抗力,預防感冒和慢性病

枇杷含有多種抗氧化營養素,如維生素A、C、E、β-胡蘿蔔素等,其中維生素A和β-胡蘿蔔素的含量更達1347 IU、798微克

抗氧化劑在消除自由基、增強身體抵抗力上扮演著重要功效。當人體自由基濃度過高時,細胞容易受到損害及病變,增加罹患糖尿病、癌症、白內障、動脈粥狀硬化症等諸多疾病的風險,而抗氧化劑則能減少自由基,強化身體抵抗力。

因此食用枇杷對於預防感冒、減緩慢性發炎反應等幫助良多。

亂服枇杷膏,小心感冒咳嗽不減反增

民眾經常服用枇杷膏來治療感冒,減輕咳嗽症狀,但如果服用時機不對,反而會加重感冒症狀。

市售枇杷膏多含有川貝母、枇杷葉、蜂蜜等主要成分,並添加少量杏仁、薄荷、沙參、陳皮、桔梗、半夏及五味子等,其中川貝母能止咳化痰、清熱散結;枇杷葉可清肺化痰、下氣止咳;蜂蜜則有助於止咳、潤肺。這些中藥材通常適用於肺燥熱、緩解口乾舌燥所引起的咳嗽。

春天吃枇杷提升抵抗力、降血壓,枇杷膏感冒這樣吃才有用

如是受冷、受風寒所引起的寒咳,服用枇杷膏反而易加重痰溼,造成濃痰無法排出。此外,衛福部曾指出多數市售枇杷膏皆含有50%以上的糖分,有些更甚至高達87%。

如在感冒初期服用,可能會因枇杷膏太過甜膩,導致助濕、生熱,喉嚨發炎更加嚴重。此外,糖尿病患者也應斟酌服用枇杷膏,避免攝取過多糖分。

枇杷膏的服用時機

建議將枇杷膏作為日常保養補品,用於感冒後段咳嗽未癒、說話過多所引起的咽喉痛、喉嚨乾燥等狀況,而非治療處方。

「肉毒桿菌」不只美容用!肉毒桿菌的功效與副作用?止痛、眼疾也靠它

「肉毒桿菌」不只美容用!肉毒桿菌的功效與副作用?止痛、眼疾也靠它

距離發現肉毒桿菌已經超過百年的歷史,最早在1802年發現,首次臨床應用則是在1970年代。近20年來,肉毒桿菌已經成為醫學美容的代名詞,不少人都會定期打肉毒來維持臉部肌肉的緊緻。不過肉毒桿菌一開始可不是應用在醫學美容上,就讓《Hello健康》帶你一起了解肉毒桿菌的原理、功效與副作用。

從食物發現肉毒桿菌中毒

肉毒桿菌素(Botulinum toxin)是由肉毒桿菌所產生的強效神經毒素,屬於神經肌肉阻斷劑,由於有許多作用、機轉,目前被廣泛運用在各個醫學領域。

肉毒桿菌素最早在1802年的德國發現,不少人吃了臘腸引發食物中毒,因此有醫師在1821年進行動物實驗後才發現原來兇手是肉毒桿菌素,在當時被稱為「臘腸毒素」。在1897年,細菌學家首次發現肉毒桿菌產生的毒素會造成肉毒桿菌中毒(botulism),從那時起陸續發現7種不同的肉毒桿菌素血清型,為A、B、C、D、E、F、G。

隨著歷史的推演與發展,肉毒桿菌在醫學上廣泛運用,不論是醫學美容、止痛、眼科皆能看見肉毒桿菌的身影,目前在醫學的運用上主要以A、B 型的肉毒桿菌素為主。

肉毒桿菌的功效

要知道肉毒桿菌的功效,首先要從肉毒桿菌的機制說起。肉毒桿菌被注入人體後,會與運動神經的末梢結合,神經末梢為了讓肌肉收縮會分泌乙醯膽鹼,但由於肉毒桿菌素會跟神經末梢結合,導致無法分泌乙醯膽鹼,使肌肉無法收縮。根據這個原理,肉毒桿菌被運用在醫學上,擁有下列的功效(以A型肉毒桿菌素為例): 醫學美容:除皺紋、瘦臉、全臉拉提藉由肉毒桿菌素減低肌肉張力,改善臉部動態的皺紋。另外,縮鼻翼、放鬆下巴、咀嚼肌肥大、小腿肌肥大等也能藉由肉毒桿菌素來改善。(同場加映:整形手術的選擇與注意事項) 多汗症:肉毒桿菌能抑制腺體的分泌,若施打在腋下能夠抑制汗腺與頂漿腺來減少出汗、體味的效果。 泌尿科:可以治療膀胱過動症,肉毒桿菌素可以放鬆膀胱,讓膀胱能夠儲存更多尿液。 眼科:眼球、眼皮過度活躍或是不自主運動引起的斜視、眼球震顫、眼瞼痙攣,能夠靠著肉毒桿菌素放鬆肌肉來恢復視力。(延伸閱讀:眼皮跳不停怎麼辦) 止痛:肉毒桿菌素降低肌肉張力時,也能有助於肌肉緊繃型的頭痛,因此在2010年10月核准A型肉毒桿菌素用來治療慢性偏頭痛

肉毒桿菌的副作用有哪些?

在搞懂肉毒桿菌的作用後,你也許會想了解肉毒桿菌的副作用: 瘀青:注射部位會疼痛、出現瘀青,為最常見的副作用。 肌肉麻痺:若肉毒桿菌素擴散到其他肌肉,會使得肌肉群麻痺、無力,像是施打額頭時,可能會造成眼瞼下垂、眉毛下垂。 產生抗體:長期施打肉毒桿菌素可能會出現中和毒素的抗體,導致越打越沒有效果。

除了以上副作用,也有人會出現頭痛、感冒、吸入性肺炎這類嚴重的不良反應,雖然發生風險的機率很低,不過在施打前一定要告知自身病史,以便醫師評估是否適合施打肉毒桿菌。

臉部潮紅有紅斑?小心酒糟肌!酒糟性皮膚炎4大治療方式、預防知多少

臉部潮紅有紅斑?小心酒糟肌!酒糟性皮膚炎4大治療方式、預防知多少

有些人皮膚天生敏感,不小心摩擦到就會泛紅或是起疹子,不過有些人的臉泛紅之後還會脫皮、血管擴張,這是酒糟性皮膚炎的症狀,也是皮膚科常見的慢性問題。雖然酒糟肌沒有生命危險,卻總是影響到外觀,也常讓臉部感到刺痛、不舒服。

要怎麼改善酒糟性皮膚炎?就讓《Hello健康》帶你一起了解酒糟肌的症狀、治療方式,以及應如何預防或保養,讓酒糟肌不再困擾你。 什麼是酒糟肌? 酒糟性皮膚炎有什麼症狀?

酒糟性皮膚炎(Rosacea)也稱為玫瑰斑、酒糟肌,是1種慢性的皮膚發炎。酒糟性皮膚炎最早出現在大量喝酒或是有酒癮的人,但其實與喝酒無關,只是有酒糟性皮膚炎的人又喝酒會讓皮膚炎更加嚴重。(延伸閱讀:喝酒前後吃什麼?酒前吃B群效果大解密

酒糟性皮膚炎是較為特殊的體質,主要是血管擴張以及皮脂腺肥大,讓病患的血管收縮異常,致病原因目前不清楚。

患有酒糟性皮膚炎的人會有下列的症狀: 臉部偶發性紅斑 微血管擴張 熱潮紅 丘疹、膿皰 眼睛有異物感、乾澀、視力模糊、周圍會水腫

而以上的症狀不會同時出現,會分成4期來表現:

第1期:臉部偶發性紅斑,通常出現幾小時或是幾天後就褪去。 第2期:微血管擴張,臉部的紅斑不會褪去,有點像紅斑性狼瘡或是蝴蝶斑。 第3期:出現丘疹、膿皰,有點類似青春痘,不過不會有粉刺的問題,可以與一般青春痘做分辨。(延伸閱讀:痤瘡是什麼?) 第4期:紅色結節增生,鼻子會變大、變形,有些人的眼睛會乾澀、視力模糊,或是水腫。(延伸閱讀:懷孕後眼睛浮腫又模糊 這樣做可以改善)

臉部潮紅有紅斑?小心酒糟肌!酒糟性皮膚炎4大治療方式、預防知多少 為什麼會有酒糟性皮膚炎?

雖然酒糟性皮膚炎的致病原因不清楚,不過還是有些方向可以做參考: 曬太陽 過度清潔臉部 使用刺激性化妝品、保養品 心理壓力 喝酒、咖啡、茶 皮膚免疫機制異常 過度使用類固醇藥膏

酒糟性皮膚炎要如何治療?

酒糟肌是慢性的皮膚發炎,沒辦法完全治癒,但是可以控制病情,通常醫師針對症狀給予不同的治療: 皮膚潮紅、敏感:當皮膚出現微血管擴張,或是有紅斑時,讓環境降溫是最快的辦法,或是使用敏立紓凝膠(Brimonidine)讓泛紅的症狀褪去。不過有很明顯的血管會建議使用雷射、脈衝光來治療。 丘疹、膿皰:當臉上開始出現丘疹、膿皰時,會建議使用四環黴素(Tetracycline)、多西環素(Doxycycline)這2種藥膏或是口服A酸來治療。 酒糟鼻:當出現鼻子變形、紅色結節增生時,建議使用口服A酸。若情況嚴重時,則會需要雷射、手術來切除增生的組織。 眼睛出現症狀:當眼睛有乾澀、視力模糊這些症狀時,可以局部溫敷,也可以尋求眼科醫師幫助。

居家保養預防酒糟肌找上門

酒糟肌是長期抗戰,雖然無法根治,但也能從下列的日常習慣來預防酒糟性皮膚炎發作: 做好防曬 保養品避免酒精、酸類成分 清潔要溫和不過度 避免刺激性飲食 少喝酒、咖啡、茶 適當排解心理壓力 過冷、過熱的環境都別待太久

遠離濕疹:濕疹的症狀與成因、吃這些遠離濕疹

遠離濕疹:濕疹的症狀與成因、吃這些遠離濕疹

除了天氣、基因之外,你可知道其實飲食也會影響皮膚狀態、進而引起濕疹發作嗎?台灣氣候濕熱多雨,濕疹也成為台灣人普遍常見的皮膚症狀之一,尤其在季節交替、天氣較不穩定時,更容易讓濕疹找上門。應如何從飲食習慣改善濕疹?又有哪些食物可以增強免疫力抵抗濕疹?甚至應該避開哪些飲食避免發作?《Hello健康》就帶你一起認識預防濕疹的食物與飲食習慣。

濕疹的症狀與成因

濕疹是常見的皮膚乾燥症狀,而濕疹其實是眾多皮膚疾病的統稱,範圍相當廣泛,可細分為下列4大種類與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皮膚會奇癢無比,長期下來皮膚變厚、苔蘚化、摸起來粗糙又乾燥。 接觸性皮膚炎:接觸到特定物質所引起的發炎反應,會乾裂、發癢、紅腫,有時也會長出疹子。 汗皰疹:手腳會急性發紅,並長出一顆顆密集的小水皰,容易與水皰型的香港腳搞混。 脂漏性皮膚炎:皮膚發紅、發癢、出現黃色鱗屑,有時會出現較厚的黃褐色結痂。

然而引起濕疹的原因良多,自外在環境到內在基因都有可能引起濕疹:

基因遺傳:若有花粉過敏、濕疹、氣喘等家族史,那麼有濕疹的機率會比一般人高。 外在環境:有些人皮膚較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引發濕疹,像是塵螨、黴菌、花粉、灰塵、氣溫變化等都會影響。 免疫失調:壓力過大、飲食習慣都有可能會讓免疫力失調,引起濕疹問題。

飲食調整可以避免濕疹、增強免疫力

濕疹主要的元凶是免疫失調,那麼這時就需要好好調整飲食方式來增強免疫力:

維生素A:可以幫助人體形成屏障,抵抗外界的細菌與病毒。胡蘿蔔、甜椒這類的橘紅色蔬果或是肝臟類都有維生素A。 維生素B群:可以降低體內的發炎反應,豆類、蘆筍、堅果類、牛奶、蛋黃、深海魚、花椰菜、空心菜、深綠色蔬菜都能補足維生素B群。 維生素C:可以幫助體內抗氧化、調節免疫力。大部分蔬菜都有維生素C,不過馬鈴薯、柑橘類、奇異果這些食物的維生素C含量較豐富。 維生素D:調整體內質與骨骼生長,也能調節免疫系統,魚類、雞蛋、牛奶都有維生素D維生素E:調節免疫細胞的發展與加強,堅果類、綠色蔬菜、蛋都是補充維生素E的來源。 礦物質:微量的鎂、鐵、銅、硒都可以強化免疫系統與抗氧化能力,乳製品、穀類、海鮮類都能找到這些礦物質。 植化素:類黃酮、槲皮素、花青素、兒茶素、蔥蒜素都屬於植化素,能抗發炎、增強免疫力,大蒜洋蔥、柑橘類、蘋果、茄子、綠色蔬菜都有這些植化素。 Omega-3脂肪酸:擁有抗發炎的特性,海鮮類、深海魚類都可以補充Omega-3。

3大濕疹食物:

對有濕疹的病患來說,仍有特定食物應盡量避免,才不會讓身體內在發炎而加重濕疹症狀:

紅肉:紅肉在中醫易誘發濕疹復發,應減少食用 酒精:飲酒容易引發腸胃濕熱,導致濕熱更盛 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濃茶

除了從飲食調理、遠離過敏原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從生活作息調整,規律運動、充足睡眠才能遠離濕疹的威脅。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