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不只花語浪漫!健康好處超乎想像

玫瑰不只花語浪漫!健康好處超乎想像

談論到情人節最具代表性的花,相信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玫瑰,因為不管是從迪士尼(Disney)的童話故事,到西方的歷史和文化,這紅色花朵已經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腦中,而只要聯想到愛情的花語,任誰都會想到這朵玫瑰。送玫瑰不只浪漫,也有不少健康好處,本篇文將帶您一覽玫瑰的魅力所在!

11種玫瑰花語 象徵性各不同

別以為玫瑰只有紅色,它還有其他顏色,且依照顏色的變化和數量,意義也不一樣,建議送花者可依送花對象的性格和喜好、節日的合適性等因素做考量,以下列出 11 種玫瑰花語及其數量的代表性。

紅玫瑰:源自古希臘神話的美麗女神阿芙羅狄特(Aphrodite,也是羅馬神話裡的維納斯 Venus)為愛人流血的意表;象徵熱情、永恆、美麗、愛情、渴望。

玫瑰不只花語浪漫!健康好處超乎想像

白玫瑰:希臘神話相信阿芙羅狄特的身體使玫瑰變白,基督教歷史則將其視為聖母瑪利亞(Virgin Mary)的純潔;象徵純淨、無辜、靈性、婚姻、新的開始。

黃玫瑰:以前它不是一個好的花語,但隨著時代改變,現已廣泛使用於朋友間;象徵純友誼、快樂、關心、感謝。此外,它也能傳達暖心的問候,祝對方早日康復,可用在探望生病的朋友。

粉紅玫瑰:使用的範疇很廣,友情和愛情皆適用,也常用於表達感謝或恭賀的場合,但通常對象以女生為主;象徵溫柔、氣質、尊敬、崇拜、幸福、甜蜜、恩典。

玫瑰不只花語浪漫!健康好處超乎想像

橘玫瑰:雖不常見,但其代表愛情,可用於情人節或結婚紀念日;象徵熱情、魅力、渴望。

桃玫瑰:適用於感謝的對象,或是剛失去摯愛的朋友,與粉紅玫瑰巧妙地組合後,可作為婚禮的點綴;象徵誠心、謙卑、同理。

紫红玫瑰:浪漫約會的餐桌上少不了它,一般會與紅或粉紅玫瑰組合,同時可用在婚宴場合;象徵更深的渴望、無人可比的美麗。

玫瑰不只花語浪漫!健康好處超乎想像

紫玫瑰:同樣可用在浪漫的約會,特別適合夢幻十足的對象,搭配紅、粉紅或紫红玫瑰都很漂亮;象徵一見鍾情、充滿魔力、迷人、可愛、魅力、尊貴。

綠玫瑰:綠色有和平的意思,所以可用在告別式場合,也適用於宗教儀式。對新手爸媽來說,綠玫瑰也是不錯的花語,帶有生養眾多的祝福,建議送花者可以將淺綠搭配白玫瑰;其他象徵還有平安、靈性。

玫瑰不只花語浪漫!健康好處超乎想像

藍玫瑰:屬較罕見的玫瑰花色,通常需要透過染色來形成,代表崇拜者或暗戀者的愛慕,象徵神秘及無可取得。

黑玫瑰:所謂的黑色,其實更貼近深紅和深紫,雖然可用於告別式,但由於它給人的感覺往往是陰深和負面,可能會帶有冒犯死者家屬的風險,因此不建議採用這類花色;其他象徵還包括重生、再見。

玫瑰不只花語浪漫!健康好處超乎想像 1~999朵玫瑰 數量皆有意義

選對花的下一步,也千萬別搞錯了花朵的數量,多一朵或少一朵都代表不同的意義,讓對方看見你的用心和貼心,相信你們之間的關係會大大進步,以下列出最常用的花禮數量和象徵。

1朵:一見鍾情、委身

2朵:互相喜歡

3朵:我愛你

6朵:我屬於你

9朵:永恆的愛

10朵:你最完美

12朵:你屬於我

13朵:永遠的朋友、愛慕者

15朵:請求原諒

20朵:誠心

21朵:我願意跟你在一起

24朵:我屬於你、24小時都想著你

25朵:恭喜

36朵:紀念浪漫時刻

40朵:純潔的愛

50朵:無條件的愛

100朵:完全委身

108朵:你願意嫁給我嗎、求婚告白

365朵:我每天都愛著你、365天都守護你

999朵:永恆無盡的愛

玫瑰不只花語浪漫!健康好處超乎想像 玫瑰抗菌抗老 還能舒緩喉嚨痛及腹瀉

事實上,玫瑰除了可用於情感上的象徵之外,它也是美容保養常見的素材,其中最重要的是玫瑰油(Rose oil),因為它是天然的抗菌劑,用以治療濕疹(Eczema)、酒糟(Rosacea,又稱玫瑰斑,潮紅性痤瘡)、粉刺、化膿傷口、輕微燙傷,及眼睛發炎等狀況,加上富含抗氧化和維生素C的成分,能幫助抗老化及皺紋。

此外,玫瑰油也可助於消除疲勞和焦慮,或是壓力及沮喪,而玫瑰水(Rose water)可舒緩喉嚨痛、腹瀉。若於泡澡前撒下玫瑰花瓣,它還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將毒素排出體外,同時增進您泡澡的樂趣。

從食物的層面來看,倘若想要使沙拉或甜點看起來更加繽紛的話,加入幾瓣玫瑰是不錯的選擇,有的人還會自製玫瑰醬,請民眾放心,玫瑰花是可以直接吃的,它聞起來很香,且放進嘴巴裡有淡淡的甜味,但建議別吃野生的玫瑰花,以免誤食噴灑在上面的殺蟲劑或化學成分。

不想生了?解析女生結紮手術優缺點、費用與後遺症,避孕效果近100%

不想生了?解析女生結紮手術優缺點、費用與後遺症,避孕效果近100%

隨著社會發展與工作型態的變化,許多已婚男女在生完1、2胎後便無生育計畫,更有許多年輕人樂當「頂客族」,婚後不打算生小孩,欲尋求更安全且有效的避孕方式。

儘管戴保險套和服用避孕藥的觀念已相當普及,方法也十分簡單,部分不喜歡「戴套做」或希望一勞永逸者,則會選擇接受結紮,而其中又以女性結紮者占多數。不過,女生接受結紮手術,雖避孕效果極佳,卻也容易產生後遺症。

究竟女性結紮手術會如何施行?會產生何種後遺症?《Hello健康》將為你分析結紮手術的優缺點,幫助女性朋友在決定結紮前考量利弊,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女生如何永久避孕?結紮手術原理、後遺症報你知

已無懷孕需求且希望永久避孕的女性,可考慮接受輸卵管結紮手術(Tubal ligation),藉由將2條輸卵管結紮後切斷,使卵巢排出的卵子,無法通過輸卵管與精蟲結合,以達到避孕的效果。

然而,女性於結紮手術完成後,須臥床休養1~3天,無法如男性結紮後直接出院。不僅如此,女性結紮後易可能引發月經失調、卵巢囊腫或骨盆腔疼痛等後遺症。(推薦閱讀:體重飆升好突然?多囊性卵巢症狀與治療)

不想生了?解析女生結紮手術優缺點、費用與後遺症,避孕效果近100% 女生結紮手術有哪些優缺點?

儘管女性結紮手術可提供幾乎100%的避孕效果,但女生結紮後如果想再生,並非易事,因此奉勸各位民眾在進行結紮手術前務必三思。以下整理結紮手術的優缺點,提供給欲結紮的女性參考:

優點:進行1次結紮手術後,即可達到永久的避孕效果,且不會因此影響性慾。另外,尚未進入更年期的女性接受手術後,女性荷爾蒙依然會正常分泌,因此亦不必擔心月經週期變得不規則,或者提前停經。 缺點:相較於男性,女性的結紮手術費用更為高昂,且無健保給付,價位多落在10,000~12,000元。另外,若女性於結紮手術後反悔,仍可重新接通輸卵管,但接通率不高,即使成功,女性受孕率仍較結紮手術前有明顯下降。 因此建議各位民眾應下定決心不再生育,才進行結紮手術,否則不但會傷及荷包,還會降低求子機率。

不想生了?解析女生結紮手術優缺點、費用與後遺症,避孕效果近100% 女性輸卵管結紮手術有哪些?

女性結紮手術主要可分成經腹腔結紮手術、經陰道結紮手術與腹腔鏡結紮手術,3者差異如下: 經腹腔結紮手術:手術前會先替患者進行全身或局部麻醉,之後便會於肚臍下開約2公分長的小口,以利醫師從中找出左右2側的輸卵管,加以結紮後切斷,或直接在輸卵管套上小夾。 經陰道結紮手術:經陰道結紮手術通常會在全身或半身麻醉下進行,手術時,醫師會於病患陰道後端切出長度約1吋的切口,再從腹腔中找到2側輸卵管,加以結紮後切斷或套上小夾。 腹腔鏡結紮手術:經全身麻醉後,醫師會在病患肚臍下方插入腹腔鏡,以觀察骨盆腔內的情況,並從中找到左右2側的輸卵管進行結紮,再將其切斷、燒灼或套上小夾。

結紮手術應避開月經,術前患者必知3重點

在執行結紮手術前,患者除應先清潔手術部位的皮膚、將該處毛髮剃除,還需注意以下3點:

手術時間應避免安排在月經期間。 手術期間必須有家屬陪同,而手術前夫妻雙方也須攜帶身分證至醫院,並簽署結紮手術及麻醉同意書後,才可進行手術。 術前病患應排空尿液,並於8小時開始禁食,隨後醫師會替患者灌腸,以利進行手術。

女性結紮手術後6大注意事項

在結紮手術後,女性應注意以下6個注意事項:

術後須禁食4~6小時或至排氣後,才可開始進食。 進食前可先喝少許白開水或新鮮果汁,如飲用後身體並無不適,便可先從軟性食物開始食用。 術後1~3天後就可出院,並應於1星期後返院拆線。 手術後1週內若發現陰道口有黃、咖啡色的血性分泌物,屬於正常現象,但應確保手術傷口保持乾燥,並於術後10天避免碰水。 結紮手術後1週內,無論有無出血現象,均不宜從事性行為。若術後已滿1週,陰道仍有出血現象,應立刻就醫檢查。 為避免傷口疼痛,建議術後1個月內暫勿進行激烈運動或搬提重物。

孩子「七坐八爬」慢了怎麼辦?可能是「粗大動作發展遲緩」、6大發展指標這樣看!

孩子「七坐八爬」慢了怎麼辦?可能是「粗大動作發展遲緩」、6大發展指標這樣看!

我們常聽到關於嬰兒發展「七坐、八爬、一歲站」的順口溜,究竟有無其參考價值?若家中寶寶表現不如預期、甚至感覺「比較慢」,會有不良影響嗎?每位孩子從出生開始,其生理機能就逐步往成熟的方向發展,而每個孩子發展軌跡都不盡相同,參考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嬰幼兒的兒童發展連續圖可發現,寶寶們在相同的生理年齡已經可以做出發展里程碑的動作。

這裡指的即是約有8成的孩子在相同的生理年齡時,已可做出該項動作,但如果落後,就需要注意孩子可能有「發展遲緩」的狀況。發生遲緩的部分可能在不同的發展面向,如認知、動作、語言等,可說是較容易被父母們觀察而警覺的重要指標,更進一步,就可能是所謂的「粗大動作發展遲緩」。

究竟「粗大動作發展遲緩」指的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了解家裡的寶寶有「粗大動作發展遲緩」呢? 什麼是粗大動作發展遲緩?

「粗大動作發展遲緩」的兒童,即是指在行走、爬行、跳躍、跑步等大肢體動作,發展成熟的速度明顯慢,或是動作品質如平衡、協調、耐力顯著較差。其實,嬰幼兒的發展有許多面向,但孩子們的爬行、站立、行走等粗大動作,是較容易被我們觀察而警覺的部分。舉例來說,當孩子經常跌倒、動作笨拙、或老是喊累要大人抱等都是警訊。

透過檢視發展里程碑,我們就能夠確保孩子在動作發展的步調上,是否與同儕進度相同。

發展遲緩知多少?

「發展遲緩」指的是 孩子與大多數同年齡的兒童做比較後的「相對結果」:

在同齡兒童中約有90%已具備爬行、站立或行走等相關能力,但若孩子仍無法執行或表現時,或孩子發展落後其生理年齡20%以上,就應懷疑有遲緩的可能。

 

此時即有必要透過詳細完整的專業醫療評估,並持續追蹤一段時間後判定是否具「發展遲緩」的可能。

幼兒期的粗大動作的發展指標

每個年齡階段,孩子都在經歷大腦、神經、肌肉與骨骼等生理各方面的發育。從嬰幼兒早期的原始生理反射,逐漸隨著大腦成熟而整合消失、頭頸部開始的肌肉動作穩定、視覺從灰濛到能夠辨別物體,檢視幼兒發展有許多可觀察的重點。 6大年齡發展指標這樣看

依據年齡作為區分,我們列出以下各年齡時應發生的粗大動作的發展指標,以及在足齡時就應完成的指標動作有哪些,幫助爸媽留心孩子的發展狀況:

滿4個月: 趴臥且骨盆貼在床板上時,頭胸可以抬離床面 從仰臥的姿勢拉扶孩子做起,頭會跟上抬起而不垂墜 扶坐時,寶寶的頭幾乎都維持抬起

孩子「七坐八爬」慢了怎麼辦?可能是「粗大動作發展遲緩」、6大發展指標這樣看!

滿6個月: 直立姿勢抱著寶寶時,脖子可以豎直讓頸部維持中正 能自己翻身,由俯臥趴撐翻成仰臥 可以自己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

滿9個月: 不需大人攙扶就能坐穩 能獨立自己爬行(腹部貼地、匍匐前進)

滿12個月: 雙手扶著傢俱會走幾步 牽著雙手可以走幾步路 可以拉著物體自己站起來

滿1歲半: 可以走得很快、走得很穩 扶著欄杆或牽手能夠上樓梯

滿2歲: 會自己上下樓梯 會自己由椅子上爬下 會踢球(短暫的單腳站立另一腳踢球)

學齡前的粗大動作的發展指標

寶寶在滿二足歲後,大多開始進入幼兒園的幼幼班就讀,進行學齡前的校園生活與學習。此時幼兒們的動作發展也有了新的躍進,我們可以觀察到更多有爆發力、穩定的動作出現!

家長、學校老師則能透過日常生活中的各式活動表現,檢視孩子是否有落後的情況:

2~3歲: 不扶東西可以雙腳同時離地跳 會手心朝下丟球或東西

3~4歲: 不需牽扶就可自己上下樓梯 不扶東西。可以單腳跳一下

4~5歲: 能夠腳趾腳跟相接,向前走2~3步 不扶東西,能夠單腳連續跳五下以上

5~6歲:

不扶東西,可以單腳站10秒鐘 能夠雙腳立定跳遠45公分遠

孩子「七坐八爬」慢了怎麼辦?可能是「粗大動作發展遲緩」、6大發展指標這樣看! 動作發展指標落後怎麼辦?

綜合以上觀察條件與標準,一旦觀察到家中的孩子疑似有動作發展指標落後的現象時,切記不要有鴕鳥心態,或拖拖拉拉、延後尋求專業協助的時間。若孩子疑似動作發展慢,建議應與孩子一同前往專業醫療院所之復健科,由治療師、醫師共同進行發展評估,確認是否為全面或單項能力的遲緩,提供確切之診斷並及早開啟早療計畫。(你也想知道:當沉默不是金~兒童語言障礙的原因) 早期療育:3~6歲為黃金治療期、治療結果達10倍以上!

當我們能夠越早發現孩子動作發展落後的情形,就越能及早透過積極介入與職能治療、物理治療,為動作發展落後的孩子即時治療!一般來說,6歲以前是早期療育的黃金階段,若能在3歲之前開始療育,效益更是高達10倍。因此,當家中幼兒發生動作發展較慢時,家長也先別慌,只要透過完善的療育計畫以及積極的參與,您家中的寶貝也可以趕上!

「粗大動作發展遲緩」3大重點!

➡︎「發展遲緩」指的是 孩子與大多數同年齡的兒童做比較後的「相對結果」:

在同齡兒童中約有90%已具備爬行、站立或行走等相關能力,但若孩子仍無法執行或表現時,或孩子發展落後其生理年齡20%以上,就應懷疑有遲緩的可能。

 

➡︎粗大動作發展指標:分為幼兒期(4個月~2歲前)與學齡前(2歲~6歲)之觀察年齡區段。

 

➡︎疑似粗大動作發展遲緩時:3~6歲為最佳黃金治療期,應赴專業醫療院所由復健科治療師與醫師協助評估。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新手爸媽別大意!6大寶寶常見腸胃道疾病

新手爸媽別大意!6大寶寶常見腸胃道疾病

寶寶腸胃不適可能是重大疾病的徵兆,當寶寶無法透過語言、只能以哭鬧或是情緒躁動來表達身體不適時,新手爸媽們也應多加觀察,並透過日常互動中發掘潛在的寶寶不適症狀。而寶寶常發生的不適中,又以腸胃道疾病最常見,有時因攝取乳品時所致的乳糖不耐症、或是便秘而引起讓寶寶焦慮又難受,更是讓新手爸媽們無所適從。

Hello健康》邀請萬芳醫院小兒心臟專科醫師黃斯煒,彙整出6大最常見的新生兒腸胃道疾病,讓新手爸媽們及早發現,讓自家寶貝們及時接受治療,不再哭哭。 腸套疊

出生5個月到3歲左右的幼童易有腸套疊症狀,其主因源自寶寶的腸胃道尚未穩定,腸胃道在蠕動的過程中,前段腸子套入後方腸段內,造成腸阻塞(以小腸套入大腸中尤為常見)。

若卡住的時間過長,會引起腸壞死、腸穿孔、腹膜炎,嚴重時有致命的危險。(你也想知道:搖寶寶搖出命!「嬰兒搖晃症」恐傷腦、嗜睡嘔吐為關鍵前兆)

黃斯煒醫師提醒家長,孩子發生腸套疊時,常有陣發性哭鬧不休的情形,此症狀可能會維持數分鐘,忽然間卻又停止哭鬧,但隔了數十分鐘後,孩子又會突然開始哭鬧不停且無法安撫。

此外,發生腸套疊的幼童亦有嘔吐、冒汗、臉色蒼白等症狀,當體力耗盡時會虛脫、嗜睡、脫水,有些寶寶則會排出「草莓果醬狀」的血便。

嬰兒腸絞痛

嬰兒腸絞痛是新生兒常見疾病之一,由於寶寶的腸道神經未發育完全,乳糖不耐症、對牛奶蛋白過敏都會引起腸道蠕動,進而造成寶寶不適。

黃斯煒醫師表示,嬰兒腸絞痛好發於不滿5個月大的小寶寶,醫師通常會用「333」準則提醒家長:每天哭鬧時間超過3小時、每週超過3天出現症狀、持續超過3週。若符合以上3種情況,就要小心寶寶可能有嬰兒腸絞痛!(延伸閱讀:腸絞痛怎麼辦?關鍵5S改善寶寶腸絞痛的哭鬧)

新手爸媽別大意!6大寶寶常見腸胃道疾病 腹股溝疝氣

尚未出生的嬰兒的鼠膝部位置,腹腔和表皮之間會有一條通道稱作鞘狀突。由於鞘狀突和腹腔相通,若腹腔中的腸子跑到鞘狀突內,則患者的肚子外觀會出現明顯凸起,像是有一包東西「凸出來」,此狀況稱作腹股溝疝氣。

黃斯煒醫師舉例,小男生的鞘狀突與陰囊相通,一般在出生前這條通道會自動關閉,否則腸子會跑到陰囊或鼠蹊部位置,甚至更往下進入到陰囊。此狀況有時會造成腸子無法推回,造成腸阻塞。情況較嚴重時,腸子會扭曲、壞死,甚至有致命風險。

黃斯煒醫師指出:「小女生雖然沒有陰囊,但仍是有鞘狀突這個孔道。因此當腹腔中的腸子跑到鞘狀突中時,也一樣會發生疝氣,不過男生發生腹股溝疝氣的機率遠高於女生,約是女生的4~5倍。」

當寶寶有疝氣時,會有便祕、腹脹、吐奶、食慾不振的症狀,爸媽通常可以在幫寶寶換尿布、洗澡時發現腹股溝看到或摸到突起的腫塊,若嬰兒安靜下來或睡著時就會消失。當發現這樣的狀況時,就需要找醫師進行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治療。 胃食道逆流

黃斯煒醫師強調,「沒錯,孩子也是會有胃食道逆流!更進一步說,新生兒胃食道逆流是相當常見的腸胃道疾病」

寶寶出生後4個月為高峰,7個月後又會逐漸改善。這是由於寶寶的賁門括約肌尚未發育成熟,會引起胃酸、消化液逆流到食道。大部分胃食道逆流的寶寶會出現吐奶、溢奶,但有些會食慾不振、哭鬧、躁動的症狀。(你也想知道:嬰兒第10週:寶寶學翻身 留意嬰幼兒胃食道逆流) 便祕

便祕是寶寶常見的腸胃困擾,且也是診斷上相對困難的問題,同時也需要靠爸爸媽媽多觀察。

黃斯煒醫師指出,便祕通常會有「排便困難」的症狀,如寶寶想大便時會出現憋氣用力、臉部漲紅的狀況,亦可能因上不出來而哭鬧不安。此外,寶寶便祕時的大便質地會偏硬、或是呈「一小顆羊大便」狀。

再更大一點的寶寶,若吃下的食物蛋白質含量較高、水分攝取較少,且不愛吃蔬菜水果,也較易發生便祕和糞便偏硬的狀況。

黃斯煒醫師也提醒家長,有些便祕則是疾病引起的,如先天性巨結腸症。因此,當孩子便秘久久未改善時,還是要給醫師再次評估,看看是不是其他疾病所造成的便秘。

腸胃炎

腸胃炎也是嬰幼兒常見的腹部疾病,主要是細菌(沙門氏桿菌)或病毒(諾羅病毒、輪狀病毒)引起。常見的症狀為嘔吐、腹瀉(糞便呈稀水狀,摻有血絲或黏液),有時會合併發燒、食慾不振等症狀。有些寶寶的情況較嚴重時,會導致脫水、低血糖,少部分則有腸阻塞、胃穿孔或敗血症,不可輕忽。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尿完還會滴?男女漏尿原因大不同,5大漏尿類型全介紹

尿完還會滴?男女漏尿原因大不同,5大漏尿類型全介紹

漏尿是十分惱人的問題,除了會給生活帶來很多不便,也會讓人心情大受影響。漏尿可能由許多原因引發,如懷孕、年齡、疾病及更年期等,且各種漏尿情形皆不相同,有些是動作過大就會漏尿,有些則是尿後還有殘尿,一不注意就滴了幾滴出來。

Hello健康》邀請到義大醫療吳振宇泌尿專科醫師,將從男女的生理構造切入,向你說明男女各自常見的漏尿原因。

男人天生易滴,女人天生易漏

由於生理構造的緣故,男性尿道天生較長(約18~20公分),又具有攝護腺,閉鎖壓力大,因此尿液較不容易從膀胱流出,如同長度愈長、管徑愈窄的水管,水流會更難以流出一般。

但也因為男性尿道較長,尿液也較容易殘留在尿道中,造就男人在排尿結束後,仍有少許尿液會從尿道口滴出,此狀況與攝護腺肥大、膀胱過動所引起的漏尿不同,且頻率容易因老化、排尿所使用的肌肉及神經衰退而增加,屬於男性正常的老化現象。

相對於此,女性尿道先天較短(約3公分),閉鎖壓力比較小,在更年期後女性荷爾蒙也會減少,使泌尿道旁的黏膜組織逐漸萎縮、彈性降低,影響尿道閉鎖功能。(延伸閱讀:說不出口的「更年期女性尿失禁」、4大療法近7成可改善!)

此外,女性懷孕時胎兒所加諸的重量、生產時陰道的使力、長年蹲做家務及搬提重物等因素,也會導致女性控制排尿的骨盆底肌群鬆弛及韌帶受傷,大幅提高女性漏尿的風險。不少女性在懷孕時就有漏尿的問題,即使小孩出生之後,漏尿問題也會持續6個月至1年以上。

因此男性、女性依其生理結構、生活狀況,就會產生不同漏尿問題,而此種差異也會讓男女日後罹患不同種類的尿失禁。

尿完還會滴?男女漏尿原因大不同,5大漏尿類型全介紹 預防尿失禁,男人需注意攝護腺健康

國際尿控協會(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給予尿失禁的定義為:在無感染、代謝或泌尿道結構異常下,而有不自主的尿液滲漏,且造成衛生或社交困擾,即是尿失禁。

白話來說,當人無意識且無法控制地漏尿或排尿,就是尿失禁。

臨床上,尿失禁可分為以下5個種類: 壓力型尿失禁(應力性尿失禁) 急迫性尿失禁 萎縮性尿失禁 滿溢性尿失禁 混合性尿失禁

一般而言,男人多罹患急迫性、滿溢性等2種尿失禁,前者是因為老化,膀胱神經萎縮或病變,導致大腦無法有效控制排尿中樞,因此當尿液脹到某個程度時,膀胱便會不自主收縮,引起尿失禁。

後者則是因為攝護腺肥大而使膀胱出口阻塞,或因尿道手術(攝護腺肥大或攝護腺癌手術)而使尿道狹窄、括約肌閉鎖不全,造成膀胱無法有效排尿,而當膀胱過分脹尿時,尿液便有可能不自主自尿道排出。

因此男性應多注意攝護腺健康,平時在日常飲食中建議採低脂飲食,且少吃紅肉,並規律運動,同時多喝水,以降低泌尿道感染的風險。(延伸閱讀:凱格爾運動男生也該做!2動作鍛鍊骨盆底肌,強化性能力!) 女性失禁原因多,懷孕、產後及更年期皆需注意

女性是尿失禁的高風險族群,可能因懷孕、生產而使骨盆底肌群鬆弛,造成膀胱頸過於鬆動,只要腹部一出力就會排尿,是謂壓力型尿失禁,或長期憋尿導致泌尿道感染、排尿神經過於敏感(膀胱過動),使膀胱一有尿液就想排尿,產生急迫性尿失禁。

尿完還會滴?男女漏尿原因大不同,5大漏尿類型全介紹

女性更年期也會使尿路系統(包括尿道、膀胱頸等)內側的黏膜萎縮,而導致尿道閉鎖功能不全,即使有意識地想憋住尿液,仍可能發生漏尿情形,出現萎縮性尿失禁。

滿溢性尿失禁則好發於曾接受骨盆腔腫瘤手術(如子宮頸癌)的女性,因手術而導致膀胱排尿及儲尿神經受到傷害,膀胱收縮無力,對於脹尿也較無反應,因此造成尿液脹滿滲出的狀況。

混合型尿失禁代表同時患有上述2種以上類型的尿失禁,凡是曾經生產或經常出現尿道問題的女性,皆有可能出現混合型尿失禁。(延伸閱讀:婦女尿失禁怎麼辦?避開4大危險因子、遠離漏尿滴答滴!)

由於女性尿失禁風險較高,因此平時對排尿功能的日常保建便需多費苦心,例如多做凱格爾運動、避免腹壓過大(久咳或舉重物),以及養成良好的排尿及飲水習慣,皆有助預防尿失禁發生。(延伸閱讀:尿失禁的治療與預防:凱格爾運動練骨盆底肌)

膀胱無力≠膀胱過動症!常憋尿要小心!膀胱無力7症狀你中了嗎?

膀胱無力≠膀胱過動症!常憋尿要小心!膀胱無力7症狀你中了嗎?

54歲的呂小姐平時上班習慣憋尿,直到工作忙到一個段落才去上廁所,但她最近發現自己上廁所的頻率比其他女同事高,且每次上完都覺得尿不乾淨,解尿時尿流弱又慢,好幾次僅僅從座位上起身,尿就滴了出來,讓她十分擔憂,下定決心至醫院檢查,結果經醫師檢查後為膀胱無力。

Hello健康》與義大醫療吳振宇泌尿專科醫師,將於本文為你介紹有關膀胱無力的原因、症狀、治療方法及改善膀胱無力的小撇步。

什麼是膀胱無力?與膀胱過動症差在哪?

無論是膀胱無力,還是膀胱過動症,都會提高病患如廁頻率,影響生活作息。

然而,膀胱過動症主要是因膀胱尚未儲存到生理正常容量,就開始傳遞神經訊號讓大腦產生尿意,或膀胱肌肉自行不正常收縮,而引發頻尿或急尿感的症狀。(推薦閱讀:尿急、頻尿怎麼辦?膀胱過動症自我檢測好簡單

膀胱無力的正式醫學名稱為「膀胱逼尿肌功能低下」,造成膀胱收縮力或收縮時間下降,進而導致膀胱無法排空或延遲排空。根據研究發現,隨著年齡增加,逼尿肌功能低下盛行率也跟著上升,女性患者約佔12%~45%,70歲以上男性盛行率則高達48%。

常憋尿、罹患糖尿病皆可能造成膀胱無力!

造成膀胱無力的原因繁多,書田診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雲筑表示,長期憋尿易導致膀胱彈性疲乏,引發膀胱無力的問題,甚至合併泌尿道感染。

此外,諸如老化、糖尿病、神經病變或受傷(例如:中風、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脊髓腫瘤、骨盆骨折等)、膀胱出口阻塞,抑或是接受骨盆腔手術或放射線治療後,皆可能造成膀胱無力。 膀胱無力7種常見症狀

膀胱無力者可能須頻跑廁所解尿,導致工作效率或生活品質受到影響,以下為膀胱無力者常出現的7種症狀: 漏尿 頻尿 夜尿症 排尿前須等待 解尿需用力 尿流速慢 尿流斷斷續續

膀胱無力≠膀胱過動症!常憋尿要小心!膀胱無力7症狀你中了嗎?

膀胱無力怎麼辦?膀胱逼尿肌功能低下可用尿路動力學檢查

若您長期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早至泌尿科做進一步檢查,以免引發反覆泌尿道感染、膀胱過脹導致漏尿、膀胱結石,腎功能下降等併發症。(推薦閱讀:你和膀胱熟嗎?一篇認識各種膀胱疾病與問題)

一般而言,泌尿科醫師會藉由問診、超音波、抽血或驗尿等方式,進行初步診斷,或者視情況安排尿路動力學檢查,測量膀胱逼尿肌壓力及尿流速之間的變化,以及括約肌收縮情形,以確認是否患有膀胱無力。 膀胱無力如何治療?

治療膀胱無力相較於膀胱過動症來得困難,除了治療的選擇性較少,治療反應也不佳。泌尿科醫師一開始可能會先使用副交感促進劑以及甲型阻斷劑等藥物,為病患治療,但治療效果通常十分有限。

另外,醫師也可能會採取神經電刺激、於尿道括約肌注射肉毒桿菌等後線治療方式,幫助患者改善膀胱無力的困擾,然而,這些治療都需要經過詳細的評估以及討論。

吳振宇醫師表示,對於上述治療方法反應不佳的病患,往往需要透過自行導尿或長期置放導尿管,改善膀胱無力所帶來的不適以及併發症,少數患者膀胱功能可以慢慢部分恢復。

膀胱無力≠膀胱過動症!常憋尿要小心!膀胱無力7症狀你中了嗎? 做凱格爾運動、不憋尿預防膀胱無力!

一般正常成年人每日排尿量約在1000~2000cc,白天約為4~5次,夜間則約0~2次,而每次的尿量則會維持在200~500cc左右。

吳振宇醫師提醒民眾,平時應避免過度憋尿,若有急尿感即應前往廁所小解才可降低發生膀胱無力或其它泌尿道疾病的風險,但並非一有尿意感就馬上跑廁所。

若即將從事長時間無法上廁所的活動,如長途駕車、看電影等,可先行排空尿液,以免帶給膀胱過多壓力。

除此之外,民眾也可藉由凱格爾運動,透過緩慢且反覆地收縮與放鬆肛門,訓練骨盆底肌肉,以防漏尿或頻尿的情形發生。(延伸閱讀:凱格爾運動男生也該做!2動作鍛鍊骨盆底肌,強化性能力!)

瓣膜脫垂=閉鎖不全?心臟瓣膜說明、常見疑問一次看

瓣膜脫垂=閉鎖不全?心臟瓣膜說明、常見疑問一次看

說到心臟瓣膜的問題,最先映入你腦海當中的,是否為「二尖瓣脫垂」或是「瓣膜閉鎖不全」呢?然而,到底這些名詞代表了什麼意思?就讓《Hello健康》來為你解答吧!

心臟瓣膜脫垂定義

所謂的瓣膜脫垂指的是瓣葉過長、鬆弛的狀況。大部分人常聽到的瓣膜脫垂,通常都是指二尖瓣脫垂(Mitral valve prolapse),當患者的心臟收縮時,二尖瓣(僧帽瓣)會關閉,但其瓣葉會向左心房凸起。

二尖瓣脫垂的發生機率不低,約5%人口有此問題,女性的發生率較男性高出2倍,多數為遺傳所致,如:馬凡氏症候群(Marfan syndrome)、愛伯斯坦氏異常(Ebstein’s Anomaly)等,其它有些則是後天心臟疾病所造成。

心臟瓣膜脫垂常導致心臟瓣膜閉鎖不全,但瓣膜閉鎖不全並不一定皆由瓣膜脫垂引起。當然,最常見的二尖瓣閉鎖不全是由二尖瓣脫垂所致,在美國盛行率高達50%。其中二尖瓣的類黏液性變性(Myxomatous degeneration)是主因。另外缺血性心臟病及風溼性心臟病在某些國家也常導致二尖瓣閉鎖不全。(推薦閱讀:不是公主病!林依晨、大S也有「二尖瓣脫垂」!二尖瓣脫垂症狀、治療與預防)

另外,急性的二尖瓣閉鎖不全則常由心內膜炎及腱索斷裂(Rupture of Chordae Tendineae)所引起。所以瓣膜脫垂並不全然等於瓣膜閉鎖不全。

事實上,多數瓣膜脫垂患者皆屬輕症,他們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有瓣膜脫垂的問題,也不會察覺任何不適,但有些人可能會隨年紀增長,使得瓣膜脫垂的情形加重,而出現瓣膜閉鎖不全,不過嚴重閉鎖不全的患者則相當少見。

瓣膜脫垂=閉鎖不全?心臟瓣膜說明、常見疑問一次看瓣膜脫垂=閉鎖不全?心臟瓣膜說明、常見疑問一次看

你可能會好奇,有二尖瓣脫垂,是不是也應該有三尖瓣脫垂(Tricuspid valve prolaspse)或其它瓣膜脫垂?沒錯,只是其它瓣膜脫垂的狀況較為罕見,當中有不少患者屬於複合瓣膜脫垂(Combined valve prolapse),也就是有2個以上的瓣膜脫垂。

雖然複合瓣膜脫垂不常見,但是多發性(Multiple)或混和型(Mixed)瓣膜疾病,如二尖瓣閉鎖不全合併三尖瓣閉鎖不全(不一定有脫垂)也不少見。 心臟瓣膜閉鎖不全定義

顧名思義,瓣膜閉鎖不全就是指瓣膜在關上時,無法完全蓋緊,而這並非是由脫垂所引起的,舉例來說,風濕熱(Rheumatic fever)、心內膜炎(Endocarditis)這些心臟感染症狀會傷害瓣膜組織,或曾發生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者,他們的心肌組織與瓣膜皆可能受到損害。

此外,心肌病變(Cardiomyopathy)會導致心臟腔室擴大,也會讓原本密合的瓣膜出現縫隙,進而使血液逆流。白話來說,瓣膜閉鎖不全可以等同於「瓣膜沒有關緊導致血液逆流」,逆流的情況輕重,決定了閉鎖不全的治療方式。(延伸閱讀:頭暈易疲倦恐為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前兆!職棒球星林岳平換「膜」繼續活跳跳)

瓣膜脫垂=閉鎖不全?心臟瓣膜說明、常見疑問一次看瓣膜脫垂=閉鎖不全?心臟瓣膜說明、常見疑問一次看

若患者有輕度血液逆流,但身體沒有異狀,可能只會持續追蹤觀察;但若已出現不適症狀,醫師就會視患者情況選擇縫補或置換瓣膜的方式,讓瓣膜能夠重新閉合。

總結

瓣膜脫垂的患者不一定會有血液逆流(閉鎖不全)的狀況,但脫垂可能會惡化演變為閉鎖不全,這也是為什麼會常常看到「瓣膜脫垂合併閉鎖不全」的原因。

了解兩者的差異後,我們該如何面對或預防這些症狀發生呢?其實不外乎就是運動、健康飲食、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戒菸、少喝酒等等,健康的生活型態可幫助降低因後天環境因素所導致瓣膜疾病的風險。

另外也別忘了定期檢查,尤其是已知自己有先天心臟缺陷,或其他遺傳疾病的人,更要透過檢查來預防可能發生的心臟問題。

哮吼: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哮吼: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哮吼的定義

哮吼(Croup/Laryngotracheobronchitis)是兒童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是受到病毒感染所致。哮吼會使喉部、氣管甚至是肺臟發炎、腫脹,並引起嚴重的咳嗽,長期哮吼可能導致肺炎(Pneumonia)或肺部嚴重細菌感染。 哮吼有多常見

哮吼好發於6個月~3歲的嬰幼兒,而1歲左右的兒童則是發病率最高的族群,然而,3個月大的嬰兒及15歲的孩子也有罹患哮吼的個案。

哮吼的原因

哮吼的病因多半是因為病毒傳染,例如:副流行性感冒病毒(Parainfluenza RSV)、麻疹(Measles)、腺病毒(Adenovirus)或流感病毒(Influenza),您的孩子可能經由空氣中咳嗽或鼻涕的飛沫接觸到病毒而傳染,飛沫中的病毒也能附著並生存在玩具或其他物品的表面上。

若孩子的眼、鼻、口接觸到這些汙染源,便可能因此感染病毒;此外,哮吼也可能是因過敏、吸入刺激物或胃酸逆流所致的併發症。(推薦閱讀:天氣冷會感冒?真正的隱形元凶就是它

哮吼: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哮吼的常見症狀

哮吼初期可能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包括臉色潮紅、流鼻水、發燒或喉嚨痛,當咳嗽症狀加劇時,便會造成病童聲音沙啞(Hoarse voice)、犬吠樣咳嗽(Seal barking)或呼吸急促等症狀,嚴重者則可能會缺氧發紺,而上述症狀通常會在夜間睡覺時加重,需要特別注意。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孩子出現以下症狀,請盡快就醫檢查: 吸氣及呼氣時發出喘鳴聲。 開始流口水或吞嚥困難。 感覺焦慮、情緒激動或疲倦。 呼吸較平常急促。 呼吸困難。 鼻、嘴或指甲呈現藍色或灰色等發紺(Cyanosis)症狀。

哮吼的診斷與治療

如何診斷哮吼?

醫師會先詢問患者的基本病史,並透過兒童頸肺部X光的結果,來呈現頸部是否腫脹、存有異物、膿或血塊阻礙呼吸道,而導致哮吼。若醫師懷疑是細菌感染所導致,則可能會進一步為病童做血液檢查。

如何治療哮吼?

大部分的哮吼都可以居家治療,讓孩子多喝水以避免脫水,若孩子的症狀持續超過3~5天或病況惡化,您的小兒科醫師可能會開立類固醇(Steroid),如糖皮質素(Glucocorticoid)來抑制呼吸道發炎。

如果您的孩子有呼吸方面的問題,那可能需要住院治療,施打腎上腺(Adrenaline)或戴氧氣罩。 哮吼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幫助您預防哮吼發生: 請孩子勤洗手,以免遭到病菌感染。 避免接觸患有感冒或上呼吸道疾病者。

破窗效應是什麼意思?以破窗理論解釋3種日常現象,別再盲目跟風成為加害者

破窗效應是什麼意思?以破窗理論解釋3種日常現象,別再盲目跟風成為加害者

當您走在街道上,看見角落堆了一包又一包的垃圾,但奇怪的是那邊根本沒有垃圾桶,也不是特別規劃出來的垃圾堆放處,而且路人經過時,順手也把剛喝完的手搖杯丟在垃圾旁。這種積非成是的亂丟垃圾行為,就是受到破窗效應影響。本文將帶您了解這個心理因素,以及如何應用破窗效應檢視自己的日常生活,避免跟風成為加害者。

破窗效應是什麼

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 theory,又稱破窗理論)是由美國犯罪學家詹姆斯威爾森(James Quinn Wilson)和美國社會科學家喬治凱林(George Lee Kelling)兩人所提出的理論。

其概念為如果有一棟建築的其中一扇窗戶被打破,但是沒有人修復,那要不了多久,附近的其他窗戶也會接連的被破壞,亂丟垃圾、闖空門甚至縱火等犯罪行為也可能隨之發生。

破窗效應也常用來表示,當環境中的某種不良現象發生後,如果沒有馬上進行改善或修復,這種不良現象便可能會逐漸被接受,且逐漸擴大變嚴重。

破窗效應是什麼意思?以破窗理論解釋3種日常現象,別再盲目跟風成為加害者 3種常見於生活中的破窗效應

雖然破窗效應比較常被應用在社會現象上,但其實也能透過破窗效應,來檢視個人的日常生活。例如以下為3種常見的例子: 愈來愈多的髒碗盤:髒汙的餐盤不洗,直接放在水槽裡面,其他人也可能把自己沒洗的餐盤也堆在那邊,最後愈來愈多,看誰先受不了當負責清理這一切的倒楣鬼。 愈來愈亂的衣櫥:原本井然有序的衣櫥,因為某天趕上班,衣服收進來就隨便塞進衣櫥裡面,下次再收衣服的時候,可能看到衣櫥凌亂,便覺得沒關係就隨便塞吧,使得衣櫥越來越不堪入眼。 愈來愈髒的廁所:骯髒的廁所環境,會讓使用者更加的不注意廁所清潔,沒丟進垃圾桶的衛生紙,不會被撿起來,反而可能讓其他人跟著隨便亂丟;地上的尿漬不會減少,只會愈來愈多。相較之下,整潔的廁所,使用者的衛生意識也會比較高。

破窗效應是什麼意思?以破窗理論解釋3種日常現象,別再盲目跟風成為加害者

理性思考別跟風,拒當破窗效應幫凶

以前在學校的時候,班上可能都會有一個被大家排擠的同學,而一個人被排擠的理由,可能是他的個性特別讓人反感,或是他的行為很詭異。事實上,可能只有少數人是真的接觸到他,與他產生互動後才覺得討厭他,多數人反而是因為他被少數人所排擠,而人云亦云地與他保持距離,甚至參與排擠行為。

這種跟風的現象也常可以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例如:某人爆料說誰誰誰做了某件壞事,網友們就會一窩蜂的跟著肉搜或謾罵被爆料者,其中真正有對這個爆料作出查證的人寥寥可數,結果最後發現被爆料者是無辜的。 阻止破窗效應的方法

破窗效應其實跟從眾心理頗為相似,都是人們因為看見別人所做的行為,想跟著效法的現象。因此為了避免破窗效應的蔓延,解決的根本之道其實在我們自己本身。

若我們能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獨立思考能力,對於環境中的不良行為能予以指正或協助改善,便不會輕易隨著他人的負面行為或是偏激的輿論起舞。

死於二手菸者女性占6成 女性抽菸傷害大

死於二手菸者女性占6成 女性抽菸傷害大

你有抽菸的習慣嗎?相信大家都知道吸菸有害健康,但是,男性和女性抽菸所造成的健康影響程度,可能不太一樣?有研究指出,女性抽菸對健康所造成的傷害,恐怕比男性還更大,以下為你進一步介紹,女性吸菸所造成的傷害。

女性抽菸罹患肺病的風險更高

根據研究,就算女性跟男性抽一樣多的菸,女性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的風險比男性多一倍,如肺氣腫(Emphysema)及慢性支氣管炎(Chronic bronchitis)等。吸菸的女性因罹患慢性阻塞性疾病而死的機率,比起不吸菸的女性多出 22 倍。(延伸閱讀:女人更年期後要小「心」!了解更年期與心臟病的關係) 全球約有兩成癮君子為女性

全世界約 40% 的男性會抽菸,9% 的女性會抽菸,而這些有抽菸習慣者的人之中,即使女生的比例低於男生,但是女生抽菸人數卻仍持續增加中。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ro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的調查發現,某些國家中,男女抽菸的比例是一樣的,而女性抽菸的年齡大約落在 25~44歲。 死於二手菸者女性占64%

二手菸的危害並不亞於一手菸,每年約有 43 萬人死於二手菸的傷害,其中約有64%為女性,換句話說,比起一手菸,二手菸對女性族群的危害比較顯著。 死於二手菸者女性占6成 女性抽菸傷害大 淡菸的目標客群為女性 

菸的口味也紛很多種,很多人可能以為淡菸就比較「淡」或「安全」,所以偏好淡菸,但是這種香菸,反而可能會讓人吸得更大口、更深,甚至每天抽更多以獲得更多的尼古丁,所以淡菸其實一點也不安全。另外,受資本主義影響,廣告媒體將菸草包裝成具有「獨立」及「自由」的形象,甚至傳達可以幫助體重控制的意象,讓觀眾感覺可以讓身型與雜誌上的模特兒一樣苗條和有魅力,此種品牌行銷方式,吸引了許多嚮往該廣告形象的青少女族群。但媒體如此美化香菸用途,卻間接危害了許多人。

針對女性目標客群,其中又分出不同的行銷策略,同性戀及雙性戀女性,比起異性戀女性抽更大量的菸。根據一項 2013 年的研究,異性戀女性中,有 15% 會抽菸,而同性戀及雙性戀的女性中,則有 26.7% 會抽菸。 抽菸男女影響大不同

女性抽菸不僅不容易懷孕,造成早產的機率更高,更可能造成死胎、新生兒死亡,或是母乳量減少等等。另外,吸菸也會造成以下的健康疾病: 骨質密度降低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白內障(Cataracts) 潰瘍(Ulcers) 憂鬱症(Depression) 月經問題

可能引發身體各部位生成癌細胞,例如口腔、喉嚨、食道、胰臟、腎臟、膀胱或子宮頸等等。此外,更年期的女性,若有抽菸習慣也會導致骨質密度較低,容易骨折,且外表也會因為吸菸提早老化,出現皺紋。

衛福部警語:「吸菸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