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情人4大特徵要注意!6攻略幫助孩子擺脫恐怖情人,安全提分手

恐怖情人4大特徵要注意!6攻略幫助孩子擺脫恐怖情人,安全提分手

你是否注意到小孩交男友或女友後,心理及身體都有受到傷害?如果你的小孩開始跟異性交往,卻出現沒有安全感、情緒失控、身體健康異常、遭受言語霸凌或性虐待等徵兆,極有可能是碰到恐怖情人了!

究竟恐怖情人的特徵有哪些?父母可透過何種方法幫助孩子擺脫恐怖情人?《Hello健康》將於本文為你一次介紹! 恐怖情人4大特徵

現實社會當中,因遭恐怖情人報復的案例可說是層出不窮,諸如拿刀追砍或引爆瓦斯同歸於盡等,為了避免憾事一再上演,當孩子的伴侶有以下4種行為出現,應提高警覺,才能提早預防悲劇發生:

對方控制慾強烈、情緒反覆無常,易怒或開始暴力歐打。 對你的日常生活及週遭親朋好友有強烈敵意,或是對他們說一些傷害你的話語。 要求不合理的性行為,或是拍攝性愛影片及私密照片等。 有酗酒及吸毒的習慣。

恐怖情人4大特徵要注意!6攻略幫助孩子擺脫恐怖情人,安全提分手 如何擺脫恐怖情人?爸媽快學會6招幫助孩子 1. 跟小孩聊聊到底發生什麼事

請找一個適當的時間,面對面好好跟小孩單獨聊聊。仔細傾聽他說的每句話,並且當他在說話時,不要打斷插嘴。但如果小孩不想在當下聊,那請不要給他太多壓力,只要不要拖太久,是可以等他願意再坐下來談的。(推薦閱讀:跟小孩談敏感話題~6方法父母老實說

2. 讓小孩了解何謂健康男女關係

跟小孩解釋什麼是健康與不健康的兩人關係;健康的兩人關係會彼此互相尊重,傾聽對方的意見,並同意各自為家人或朋友保留相處的時間;而不健康的兩人關係則會一味地控制對方、不懂得尊重另一半,由於想要控制與佔有對方的欲望過於強烈,便可能經常強迫對方做某些事,甚至對另一半使用肢體暴力。因此,父母應從旁協助小孩了解,情人以基本的尊重態度對待他,是他應得的權利。 3. 告訴孩子縱容恐怖情人的後果

爸媽應讓小孩知道,如果他與恐怖情人在一起,極有可能會患性病、意外懷孕、濫用毒品、被施暴,或者因身心受折磨,而使整個人陷入悲傷或憂鬱的狀態,往後可能會愈來愈難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

4. 建議小孩與恐怖情人先暫時分開

由於立即叫小孩與恐怖情人分手是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所以各位爸媽可先建議孩子暫時和對方分開一陣子,去自己做些事,如跟同性朋友一起出去玩,或者去從事體育活動等,很快地他就會知道其實沒有情人在身邊,他也可以過得很好。 5. 確保小孩談判分手時的安全

為了小孩的安全,如果他要跟恐怖情人談判分手,建議父母最好陪同前往。如果你真的忙不過來,建議可找你能信賴的大人陪伴他。前往談判前,記得告知小孩談判的過程要盡量簡單明瞭,並應避免雙方當場發生口語或肢體衝突。 6. 不要刺激孩子的恐怖情人

如果要見小孩的情人,見面時請不要用言語刺激他,因為如果這麼做,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你應該要和緩地向他說明,兩人不適合在一起的原因。

此外,《家暴防治法》於105年2月4日開始施行第63條條文,只要被害人年滿16歲,遭受現有或曾有親密關係之未同居伴侶施以身體或精神上不法侵害之情事者,即準用家暴法訂定的保護措施,也可聲請民事保護令。

因此,若發現孩子曾遭到恐怖情人施以精神或身體暴力,應協助他聲請保護令,以有效維護自身安全,防止恐怖情人靠近。(同場加映:「性侵、家暴」女性一輩子的傷痕: 6大平台助受害者身心重建

小孩半夜哭鬧免收驚,超過4成小孩會「夜驚」!認識夜驚原因及預防方法

小孩半夜哭鬧免收驚,超過4成小孩會「夜驚」!認識夜驚原因及預防方法

幾乎每位父母都曾遇過小孩在半夜睡覺時,突然尖叫、揮舞雙手,或是坐起來神色慌張地望向四周,彷彿房裡存有恐怖的事物。

此時,無論如何安撫或勸慰小孩,孩子仍然十分害怕不安,但幾分鐘過後,小孩又會漸漸安靜下來,再度陷入睡眠,有些長輩知道後則會建議父母帶小孩去收驚。

依據研究,5歲以下的小孩中,超過40%的兒童曾發生過夜驚。《Hello健康》向你介紹什麼是夜驚?為什麼會夜驚?夜驚與惡夢之間的關聯以及預防夜驚的方法。

什麼是夜驚?

夜驚(Night terrors)是異睡症(又稱睡眠異常、睡中異常)的一種。舉凡夢遊、說夢話及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失調症皆屬於異睡症。

異睡症好發於孩童身上,因為孩童的大腦發育尚未成熟,較容易出現清醒與睡眠狀態的神經調節異常。

當小孩在睡覺時發生夜驚時,小孩通常會感到極度恐懼、恐慌,並出現以下症狀:

尖叫 揮舞雙手、踢腿 心率及呼吸加快 皮膚潮紅 出汗 瞳孔擴大 肌肉緊繃

此外,有些幼童發生夜驚後,雖然雙眼已睜開,但卻出現對周遭聲音及動靜沒有反應,並表現出對周圍事物感到害怕,或是失去定向感,突然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等狀況。

夜驚發作時間通常不會超過10分鐘,但有時則可能持續長達30~40分鐘。多數孩童會於夜驚結束後,再次陷入深度睡眠,並於次日醒來後對於夜驚毫無記憶。

小孩半夜哭鬧免收驚,超過4成小孩會「夜驚」!認識夜驚原因及預防方法 為什麼會夜驚?

如上所述,夜驚起因於孩童大腦發育尚未成熟、神經調節異常,但青少年或成人也可能因孩童時曾發生過夜驚,或有過暴力或其他不堪的記憶,並因此對睡眠感到恐懼或壓力,而復發夜驚。

夜驚好發於12歲以下兒童,特別是1~2歲幼童,不過當孩童進入青春期後,發生次數就會逐漸減少。 

夜驚通常發生於深眠期間,也就是睡眠週期的非快速動眼期之第3階段,因此若孩童放假出遊作息紊亂、缺少午睡,或是玩樂時間過於亢奮,便可能導致晚上深眠時間拉長,進而引起夜驚。

除了上述原因外,其他任何可能導致睡眠異常的因素皆可能引起小孩或成人夜驚,其常見的因素包括: 藥物 頭部創傷頭痛 心理創傷或精神疾病 睡眠不足、睡眠作息不正常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不寧腿症候群

夜驚和惡夢沒有關係,是大腦在搞鬼!

夜驚通常發作於不容易做夢的非快速動眼期,因此多數小孩發生夜驚時並沒有做夢,僅因大腦神經調節異常,而出現尖叫、揮動四肢等恐懼現象。

無論是小孩或成人,做惡夢的時候通常較少發出聲音或活動身體(但也有可能發生),僅擁有強烈負面情緒,如憤怒、悲傷及恐懼等,且對夢境歷歷在目,可以清楚記得夢境細節。但相對於此,多數發生夜驚的小孩醒來之後,都對所發生的事情毫無記憶。 如何預防小孩夜驚?

一般而言,隨著孩童年齡增長、神經系統發育逐漸成熟,夜驚的發作次數會逐漸下降,因此無需特別求診治療。

然而,若擔心孩童夜驚打擾鄰居或自身的睡眠,則不妨讓小孩維持健康的睡眠作息,有助減少夜驚發作的次數及可能性,以下提供4點改善建議: 維持固定的睡眠作息時間,即使放假出遊也不要讓小孩晚睡(延伸閱讀:小孩晚睡容易長不高?這時段入睡是關鍵!7大晚睡常見問題一次看) 維持充足睡眠,1~2歲小孩每日建議的睡眠時間為11~14小時,3~5歲為10~13小時,6~13歲為9~11小時。 適時午睡,補充體力,特別是白天玩樂過於亢奮、精力消耗過多的時候。 維持睡覺環境陰暗、安靜且舒適,避免小孩因睡眠反覆清醒,而導致睡眠不足,進而引發夜驚。

小孩半夜哭鬧免收驚,超過4成小孩會「夜驚」!認識夜驚原因及預防方法 小孩夜驚可以叫醒他嗎?

夜驚發作時,小孩通常處於無意識且心理恐懼的狀態,因此可能會因為旁人叫喊或大力碰觸,而做出激烈的動作反應,並因此傷害自己或身邊的人。

若父母發現小孩夜驚時,其實不必叫醒孩子,僅需在旁靜靜守候,避免小孩因動作過大掉下床,或是撞到床邊的事物而弄傷自己。

若夜驚持續時間過久,陪伴者可輕摸小孩的臉、手臂和背部,嘗試將小孩喚醒,且在小孩喚醒後輕聲安撫他。若症狀逐漸緩和,可環抱小孩、輕拍小孩背部,給予小孩安全感,避免小孩因夜驚而留下負面記憶。

小孩半夜哭鬧免收驚,超過4成小孩會「夜驚」!認識夜驚原因及預防方法

茄紅素、Omega-3有益心臟健康!心臟病飲食3大營養素報你知

茄紅素、Omega-3有益心臟健康!心臟病飲食3大營養素報你知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統計,心臟病(Heart disease)長期以來皆是全球的主要死因之一,且這個趨勢只增不減。為了有效且快速地減少罹患高血壓(Hypertension)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一般多建議直接服用藥物,以降低膽固醇(Cholesterol)和血壓,但藥物不免會伴隨副作用。

因此,一般人若想預防心臟病,建議只要透過各種天然的飲食方法,就能漸漸改善高血壓、降低膽固醇,並減少罹患心臟病風險,以下《Hello健康》將為你介紹預防心臟病飲食必知的3大營養素。 1. 茄紅素

許多水果和蔬菜都含有茄紅素(Lycopene),尤以番茄及番茄製品中的含量特別高,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資料,每日攝取約250克的小番茄,就能滿足一日所需的維生素。

不僅如此,茄紅素還擁有優秀的抗氧化能力,根據研究指出,血液中若有高濃度的茄紅素,即可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此外,體內茄紅素濃度較低的男性,當其血漿中的茄紅素濃度較低時,動脈壁上的斑塊容易增厚,並提高血管的壓力,進而增加罹患中風(Stroke)或急性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延伸閱讀:心血管疾病很要命!10招教你護心臟

茄紅素、Omega-3有益心臟健康!心臟病飲食3大營養素報你知 2. 纖維和固醇類 纖維

纖維(Fiber)存在於多種穀物、水果、蔬菜與豆類中,可協助降低人體從食物裡吸收的膽固醇含量。建議每日至少攝取25~30克的纖維。

另外,從天然飲食或營養補充品中攝取足量的纖維,便是保護心臟最好的方式,研究證實纖維補充品中常見的金色洋車前子麩皮(Blond psyllium husk),能降低體內的壞膽固醇(LDL)含量,並使好膽固醇(HDL)上升。(延伸閱讀:怕高血壓找上門?這5種飲食觀念快學起來

其他的纖維補充品包括小麥糊精、甲基纖維素(Methylcellulose)、聚卡波非(Polycarbophil)和,也皆是預防心臟病飲食必備的營養素之一。而食用纖維補充品的速度不應過快,應一點一點地逐漸增加攝取量,以避免腹部絞痛和脹氣。此外,當纖維攝取量增加時,亦需多補充水份,防止糞便過硬,而造成便祕。

固醇類和植物固醇

固醇(Sterols)和植物固醇(Stanols,也稱烷醇)皆可透過食用堅果、穀物或特定的營養補充品來獲得,而這2種成分可降低人體從食物中吸收的膽固醇含量,並促進心臟健康。許多食物都含有固醇及植物固醇,如柳橙汁、人造奶油和優格,建議每天只需攝取2克的固醇和植物固醇,即能讓壞膽固醇維持在低濃度。 3. Omega-3脂肪酸

植物性食物(如核桃、亞麻籽)和動物性食物(如鮭魚、鮪魚等),都含有Omega-3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而此營養素不僅能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還可有效降低因心臟病發作而猝死的風險。(延伸閱讀:不只鮭魚才有Omega-3!多吃這些食物強健身體

茄紅素、Omega-3有益心臟健康!心臟病飲食3大營養素報你知

此外,Omega-3脂肪酸也能幫助人體對抗發炎,因此多補充含有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或補充品,便能降低心臟發炎,進而引發心臟病的風險。不僅如此,體內的Omega-3脂肪酸濃度若過低,也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有關,所以建議大家都能於日常飲食中適當補充此種營養素。

醫:嬰兒未滿1歲仰睡、側睡或用枕頭恐有窒息風險,顧頭型建議這樣做

醫:嬰兒未滿1歲仰睡、側睡或用枕頭恐有窒息風險,顧頭型建議這樣做

重視外貌是人類的本性,也因如此,不少父母希望可以讓小孩贏在起跑點,藉由使用嬰兒枕頭或不讓寶寶仰睡,塑造嬰兒圓潤漂亮的頭型,但嬰兒枕頭長期以來都有安全上的疑慮,本篇文章《Hello健康》將為您說明嬰兒枕頭是否安全、嬰兒枕頭的使用時機、顧頭型的最佳方法,以及設置寶寶睡眠環境的注意事項。

嬰兒未滿1歲前不需使用枕頭

對成人而言,想要一夜好眠,枕頭絕對不可或缺。雖然枕頭可幫助抬高成人頭部,保持呼吸道暢通,但寶寶卻無法享受這些優點,並可能壓迫嬰兒的呼吸道,導致呼吸不順而有生命危險。

衛福部國健署建議,1歲以下的寶寶不需要使用枕頭,同時也不應該在嬰兒床周圍放置填充玩具、棉被、抱枕等物,以降低嬰兒窒息的風險。部分嬰兒因過早使用枕頭的寶寶,導致口鼻遭枕頭悶住而無法呼吸,並演變為嬰兒猝死(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SIDS),建議新手父母們不可不慎。 嬰兒專用枕頭安全嗎?

任何形狀的枕頭,如嬰兒趴睡枕、頭型枕等,都不適合1歲以下嬰兒使用。即便坊間許多嬰兒枕標榜採中間凹下、兩側偏高的設計,看似可固定寶寶頭部、防止亂動,但寶寶仍可在睡夢中,將頭部轉到側面,造成面部遭兩側偏高的枕面蓋住、妨礙呼吸。若父母未及時發現,便可能釀成憾事。

醫:嬰兒未滿1歲仰睡、側睡或用枕頭恐有窒息風險,顧頭型建議這樣做 嬰兒1歲前盡量別趴睡、側睡,恐有猝死風險

分娩時為讓嬰兒能順利通過產道,嬰兒的頭骨柔軟且具可塑性,因此經長時間仰躺後,自然可能影響頭骨成型。以此邏輯來看,為塑造漂亮型而讓嬰兒仰睡,看似合情合理,但卻可能造成嬰兒猝死,因為嬰兒對肌肉的控制技巧與力量仍未發展完全,一旦不小心翻身時壓住口鼻,通常難以自行脫困。

張博堯診所的主治醫師林怡樺提醒,1歲前的嬰兒趴睡是猝死最顯著的危險因子,而側睡也有一定風險,因此應讓滿周歲前的寶寶採仰睡姿。不建議爸媽一心為了追求寶寶頭型美觀,而置寶寶於可能的危險之中。 定時移位 仰睡也能顧頭型 

多數寶寶出生至滿月後,就能在仰睡時自行轉動頭部,並很容易受到周遭活動及聲響吸引,進而試圖轉動頭部探詢,因此家長們不妨定時調整嬰兒床的位置,避免寶寶長時間維持相同睡姿、壓迫特定區域的頭骨。(推薦閱讀:擔心寶寶扁扁頭?按摩趴臥多讓脖子動

醫:嬰兒未滿1歲仰睡、側睡或用枕頭恐有窒息風險,顧頭型建議這樣做 創造安全的寶寶睡眠環境

新生兒初期多數時間皆在睡眠中度過,若想要寶寶安全健康地一暝大一吋,建議父母可依照以下6點打造良好的睡眠環境: 避免同床:成人熟睡後皆可能因無意識翻身壓住寶寶而不自知,由於成人的體重非常重,嬰兒受壓迫時通常無法掙脫,建議避免與寶寶同床共眠,尤其是小於4個月的嬰兒、早產兒或出生體重過輕嬰兒。林醫師特別強調,若照顧者精神疲憊、患有重病,或有抽煙、喝酒、服用安眠或非法物質,皆應嚴禁同床。 嬰兒床保持淨空:嬰兒床表面應平坦且軟硬適中,切勿放置任何絨毛玩偶、枕頭、棉被、毯子在寶寶旁邊,以免嬰兒睡眠中遭其他雜物遮蓋口鼻而難以脫困。 專屬嬰兒床:嬰幼兒需要獨立的嬰兒專用睡眠床;加裝床邊護欄的成人床並不適合作為嬰兒床使用,因為嬰幼兒頭部可能會卡在床緣和護欄間而有窒息風險。 善用包巾:若想幫寶寶蓋毯子或薄被,建議不妨改以包裹的方式裹至寶寶胸口,或使用市售常見的嬰兒包巾,並選擇可讓寶寶手臂露出的設計,進而降低被毯蓋住臉部的窒息風險。 保持通風:台灣氣候炎熱,即使沒有開冷氣時也應保持室內通風、別讓寶寶穿著過多衣物。維持睡眠環境涼爽,不僅有助提升寶寶的睡眠品質,也能減少哭鬧。(延伸閱讀:小孩屁股三把火!大熱天幼童注意喝水和防曬) 打造無菸環境:新生兒的呼吸道和肺部都十分敏感,也比成人更易受菸害摧殘,因此無論家長或親友,當與寶寶接觸或在其周圍活動,都應避免抽菸,為嬰兒打造無菸害的成長環境。

嬰兒撞到頭怎麼辦?寶寶撞到頭注意4症狀,「頭3天」是重要觀察期

嬰兒撞到頭怎麼辦?寶寶撞到頭注意4症狀,「頭3天」是重要觀察期

多數嬰兒都是在跌跌撞撞中成長,尤其在寶寶開始學習站立後。有時即便父母非常小心,無時無刻注意寶寶行動,做足了各種防護措施,嬰兒仍有可能不小心撞到頭。此時,多數父母皆會非常緊張,害怕小孩是否腦震盪或有其他後遺症。

Hello健康》教你在嬰兒撞到頭後應如何處置、觀察哪些症狀,平時又應如何預防寶寶撞到頭。 嬰兒撞到頭前3天是觀察期,確認有無4症狀

由於嬰兒的頭骨尚未完全密合,在腦脊髓液的保護下,一般頭部外傷雖然可能會造成擦傷、破皮、流血,但很少會對頭骨或腦部造成嚴重傷害。若有外傷或流血,可先用乾淨的紗布或毛巾壓迫止血,再迅速就醫處理傷口。

需特別注意的是,強烈的撞擊也可能導致腦震盪等嚴重症狀。為保險起見,當家長發現嬰兒撞到頭後,應留意寶寶有無以下症狀,一旦發現請立即就醫: 意識喪失或昏倒:嬰兒若突然喪失意識、叫不醒或暫時性昏倒,請立即送醫。 嘔吐且隨時間加劇:嬰兒撞到頭後,可能因驚嚇或害怕而出現輕微嘔吐,但若嘔吐症狀加劇或無法停止,則可能是腦壓上升的跡象。 肢體無力而喪失行動力:嬰兒單側或雙側手腳無力,無法爬行、走路。 其他症狀:若小孩表示自己有劇烈頭痛、無法說話、出現全身或局部抽搐的現象,並持續哭鬧難以安撫或是前囪門 (約位於眉心正上方之頭頂部位) 鼓起,請儘速前往醫院檢查。

嬰兒撞到頭怎麼辦?寶寶撞到頭注意4症狀,「頭3天」是重要觀察期

寶寶撞到頭前3天是重要觀察期。若就診檢查發現並無嚴重傷害,回家後3天內仍應持續留意嬰兒作息與活動狀況,不僅須注意是否出現以上症狀,也應密切觀察孩子意識及精神狀態。

除觀察白天孩子醒著的狀況,也應注意寶寶夜間睡眠時是否能被輕輕喚醒,建議每4小時喚醒嬰兒1次藉此觀察其活動力。若嬰兒經過3天皆未不適,便表示沒有大礙,父母們可以放心。

如何預防嬰兒撞到頭?

父母往往在寶寶4個月大、學會翻身後,更注意寶寶的動向,害怕嬰兒不小心撞傷自己,然而其實在寶寶學會翻身前,在床上也有可能因扭動而撞傷頭部。

嬰兒撞到頭怎麼辦?寶寶撞到頭注意4症狀,「頭3天」是重要觀察期

隨著嬰兒開始學會坐或走路後,跌倒的情形更是愈加頻繁,建議父母隨時留意嬰兒的所在位置,避免將寶寶放在床緣或椅上,避免小孩摔落受傷,以下提供4點預防建議: 在家中浴室或浴缸鋪上防滑墊。 居家動線保持空曠,不要有障礙物;尖銳家具應貼上防撞貼條,或乾脆設置寶寶專屬的活動區域。 寶寶學會翻身後,沙發跟床的四周要放上安全地墊或是加裝護欄,家中至少要有1個人關注寶寶動向,避免嬰兒獨處。 開車時請讓寶寶坐在合格、正確安裝的汽車安全座椅,並切勿抱著寶寶駕車。

嬰兒撞到頭先冰敷、不搓揉,再觀察

嬰兒如果在家撞到頭,切勿直接搓揉寶寶傷口,可先將毛巾裹住冰敷袋後,置於寶寶撞傷的部位。

謹記每冰敷5分鐘要休息5分鐘,以免凍傷。另外,寶寶飲食應避免給予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增加不適。由於寶寶撞到頭可能會出現短暫嘔吐現象,家長可考慮暫停餵食6小時,若嘔吐情形一直沒有緩解,請盡快就醫。

擔心寶寶扁扁頭?按摩趴臥多讓脖子動

擔心寶寶扁扁頭?按摩趴臥多讓脖子動

讓寶寶仰睡,可以大幅降低嬰兒猝死症候群(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的機率,但卻有可能增加寶寶產生頭頸問題的機會,例如斜頭畸形(Plagiocephaly) ,也就是扁頭,或斜頸(Torticollis),一種頸部肌肉僵硬的症狀。這都是因為仰睡的寶寶比較難活動和伸展的緣故,不過這並不代表仰睡就是不好。只要做好預防措施,父母還是應該讓寶寶健康仰睡。

一天多次適時讓寶寶趴臥

寶寶趴著時較可以自由運動,對他們的肩頸肌肉發育有益。一天當中,試著多次讓寶寶趴臥,一次約半小時到一小時,當然,過程中大人一定要在旁監看。這個運動大約可以在寶寶出生後,第一次回診檢查完畢後開始實行。寶寶四到六個月大時,應該就會自己翻身,讓自己趴著運動了。(延伸閱讀:醫:嬰兒未滿1歲仰睡、側睡或用枕頭恐有窒息風險,建議這樣做顧頭型)

為寶寶輕輕地按摩頸部

如果發現寶寶的頸部肌肉很僵硬,或寶寶很喜歡把頭轉到特定位置,父母可以輕輕按摩寶寶的脖子,幫助他們放鬆肌肉,以提升頸部的活動度。不過要注意,如果寶寶已經太習慣固定姿勢,這麼做時,寶寶可能會覺得不舒服。 多多讓寶寶環顧四周

寶寶大約兩個月大時,就會開始用眼睛環顧四周,會在醒著的時候設法到處移動,看看周遭有什麼東西。父母應多鼓勵寶寶這麼做,因為這樣可以多讓他們運動頸部。(延伸閱讀:嬰兒第3週:眼睛聚焦 預防嬰兒猝死)

跟寶寶玩遊戲

拿寶寶喜歡的玩具或吸引他們的東西,在寶寶的身邊晃來晃去,讓寶寶的頭為了看到你而轉動,這麼做可以讓寶寶的眼睛和頸部得到運動。

不要讓寶寶在車裡久坐

寶寶坐在安全椅或安全搖籃時,頭部容易維持在固定的姿勢不動。如果寶寶要在車上睡覺,最好讓他以仰躺的姿勢躺平,好讓頸部肌肉處於在一個正常伸展的狀態。(延伸閱讀:新生寶寶該睡多久?父母必知4注意事項)

直直撞看了心痛?放輕鬆解決寶寶撞頭

直直撞看了心痛?放輕鬆解決寶寶撞頭

寶寶愛拿自己的頭撞牆,是個常見卻又令人不解的現象。通常在6個月大以後,約有20%的寶寶都會有撞頭的行為;到了18〜24個月大的時候,撞頭的頻率可能變得更頻繁。這種行為可能會長達幾個月,甚至幾年,不過大多數寶寶的這種行為,可能在3歲後就消失了。此外,男寶寶出現撞頭行為的比例,也比女寶寶多3倍。以下是家有愛撞頭的寶寶時,父母可以採取的應對措施。

多給正面關注免助自殘行為

在寶寶又開始撞頭行為時,先想想自己是否已給他足夠的關注和照顧?如果已經給他足夠的安撫,但寶寶仍持續想撞頭的話,請保持耐心,試著別抓狂,因為負面反應會助長寶寶的自殘行為。換句話說,處罰寶寶不會帶來正面效果,只會讓狀況更糟。

為寶寶提供堅固的保護措施

定期檢查寶寶的起居和遊戲環境,以確認像嬰兒床垮掉之類的意外不會發生。父母可以在嬰兒床柱的腳裝橡膠輪,或在嬰兒床靠牆的一側放置柔軟的軟墊,以降低碰撞產生的不悅聲響。別將枕頭和棉被放在嬰兒車裡,因為這或許可以讓寶寶周遭環境變柔軟,但會增加寶寶窒息的風險。父母可以用輕薄且堅固的護桿,代替蓬鬆柔軟的物品,以避免寶寶的頭卡在護欄內,以及在碰撞時受傷。裝好後,別忘了確認護桿是否有安全地固定在嬰兒車的圍欄上。 寶寶知分寸  父母可放輕鬆免驚

父母總是對於撞頭造成的傷害過於憂慮,但請放心,寶寶其實知道自己的分寸。既然寶寶會規律性地撞頭,那表示那個行為並不會讓自己受傷,頂多只是出現幾個瘀青而已。

唱高跳舞用律動消耗體力

寶寶喜歡節奏帶來的愉悅,有節拍的聲音總是能吸引他們注意,並使他們動起來。與其讓寶寶用撞頭的方式打拍子,父母可以運用音樂和舞蹈等方式代替,如踏步、拍手或打鼓。此外,父母也可以讓寶寶白天醒著時,多做些會消耗精力活動,如此就能避免他用撞頭來發洩用不完的體力。 泡澡抱抱幫寶寶放鬆

若寶寶習慣在忙碌的一天之後,用撞頭來自我放鬆,那父母可以幫他找其他助於舒壓的替代方案,例如泡澡、抱著他搖晃、唱搖籃曲、拍背、摸額頭和聽輕柔的音樂,都是值得嘗試的方法。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自我放鬆、緩解疼痛?寶寶跑去撞頭的4大原因

自我放鬆、緩解疼痛?寶寶跑去撞頭的4大原因

寶寶愛拿自己的頭撞牆是個常見卻又令人驚訝的現象,約 20% 的寶寶都會出現撞頭的行為,其中,男寶寶出現撞頭行為的比率比女寶寶多三倍。

撞頭行為通常在發生在寶寶六個月大以後,在 18~24 個月大的時候,撞頭現象可能出現更頻繁,這種行為可能會長達幾個月,甚至幾年,不過大多數寶寶滿三歲之後,就會停止這種行為,本文將為你剖析為什麼心肝寶貝會有撞頭的行為出現。 寶寶撞頭的4大原因

1. 自我放鬆

雖然聽起來很奇怪,但很多寶寶確實會透過撞頭的方式來舒壓,例如:寶寶正在睡覺的時候,或睡眠中、甚至半夜突然醒來,寶寶可能出現有節奏的撞頭的行為。專家認為這種撞頭的節奏可以安撫寶寶,就像爸媽常常搖晃寶寶時的感覺。

2. 緩解疼痛

當嬰兒正在長牙時,產生的不適或耳部受到感染,都可能是寶寶撞頭緩解疼痛的原因。寶寶可能會覺得撞頭時的疼痛感,可以暫時消除那些一直干擾他們的不舒服感。(同場加映:愛亂咬流口水!寶寶長牙階段的徵兆和時間) 3. 釋放情緒

如果你曾觀察到當寶寶感覺挫折時,會出現撞頭的行為,那麼撞頭就只是他釋放強烈情緒的方式,因為寶寶還不清楚如何表達他們的感覺,或是還無法透過語言來思考,因此身體動作就變成最直接的反應。 4. 吸引關注

有時寶寶撞頭是為了吸引別人的關注,小朋友都很聰明,已經能夠意識到撞頭這種自殘行為(Self-destructive behaviors)可能會有效地吸引大人的關注,但除了這個動機外,寶寶撞頭可能也是源於發展過程中潛在問題的訊號,例如撞頭可能是自閉症(Autism)或一些發展障礙的警訊。(延伸閱讀:小孩自閉症學說話~父母怎麼幫助溝通

寶寶撞頭的現象如果過於頻繁,或甚至已經弄傷自己,請務必就醫請求醫師協助。即使個案少見,但撞頭畢竟可能是自閉症或發展障礙的訊號,因此不可輕忽。以下是兒童自閉症的常見徵兆: 社交畏懼。 抗拒肢體接觸,包含與父母的接觸。 說話、閱讀或學習等生理方面的能力降低。 變得非常害羞。 兒童發展遲緩的現象。

嬰兒第25週:氣喘很常見 仰睡防猝死

嬰兒第25週:氣喘很常見 仰睡防猝死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寶寶已經六個月大了,還有半年就要一歲,與寶寶共處的時間非常寶貴,而且過得非常快,你應該享受現在的每分每秒。

在六個月大的第一週,寶寶能夠做到下列事項:

坐起來時能保持頭部穩定。 說出一些單詞,發出子音與母音結合的聲音。 如何照顧寶寶?

寶寶活動量愈來愈大時,應穿著舒適的服裝。最好選擇柔軟、不會在活動中產生過多磨擦的材質,寬鬆、透氣的衣物,能讓寶寶活動自如。

除此之外,你應該避免寶寶睡覺、爬或玩時,穿著材質粗糙、長帶、鈕扣、可能造成窒息或活動不便的衣物。

寶寶已經知道他的行為會吸引你的注意,清楚哪些行為會讓你開心或生氣。因此,從現在開始到接下來幾年,寶寶會盡其所能,引起你的關注。長大後,寶寶會透過調皮搗蛋的方式,得到你的回應。若寶寶有好表現時,不要吝於給正面回饋,因為這是教導寶寶,並導正不良行為的好方法。 寶寶的健康須知

根據寶寶具體的情形,醫師會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使用不同的診斷技巧與程序。醫師或護理師會依照狀況,進行下列全部或部分的檢查: 詢問你寶寶在家的吃喝拉撒睡狀況,或是寶寶的進展以及護理情形。 量身高、體重及頭圍,繪製從出生開始的生長曲線。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氣喘

氣喘(Asthma)是最常發生在兒童身上的嚴重慢性疾病,精確地來說,發炎使得呼吸道狹窄,因而導致呼吸困難。氣喘一詞,通常拿來描述喘氣的症狀,而不是指發生的原因或是持續性。觸發過敏的原因,可能是花粉、黴菌孢子、寄生蟲、動物、病菌,或對呼吸道有害的物質,包括菸草的煙或蒸氣。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而氣喘則是因為運動不足,或是吸入冷空氣。(進一步了解:兒童氣喘)

雖然氣喘算是一種嚴重的慢性疾病,但只要妥善治療,大多數患有氣喘的小孩,都可以擁有健康的生活,以及規律的活動。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呼吸道會變大,氣喘的嚴重程度通常會降低。

若孩子一直咳嗽(特別是在晚上)、過敏、濕疹(Eczema)或家族有上述病史,則可能有氣喘。氣喘發作的徵兆,包括:(延伸閱讀:水痘、濕疹、手足口病-常見 5 種兒童皮膚問題) 呼吸困難。 持續地咳嗽。 喘氣。 大聲喘鳴(Whezzing)。 寶寶呼吸時鼻子稍微膨脹,肋骨周邊的肌肉受到壓迫。 臉色疲倦且蒼白。

若你認為寶寶氣喘發作或呼吸困難,尤其是感覺脖子、肋骨或腹部被勒住,明顯呼吸困難,請立即撥打 119,或帶孩子到急診室。

一般而言,感冒的兒童,也可能有喘鳴的症狀,但夜間的慢性咳嗽,通常是潛在的氣喘徵兆。若孩子晚上因喘鳴或咳嗽,導致入睡困難,請立即打電話給醫師。

若寶寶被診斷出氣喘,醫師會教你如何控制病情,你可能也需要一起找出誘發氣喘的原因,可能是呼吸道疾病或是環境因素,例如菸味或是其他過敏原。或者寶寶睡覺時,將頭頸部提高至 30 度,以及進行過敏原檢測,了解要避開哪些環境中的致敏因素,例如移除房間裡的地毯、窗簾、填充玩具,以減少灰塵。(延伸閱讀:過敏原診斷~了解3種皮膚測試法)

在治療方面,可能使用吸入性支氣管擴張劑,來擴張呼吸道,同時開立消炎藥,來降低呼吸道發炎的情形。若還有感染的症狀,還會使用抗生素治療並找出過敏的根本原因。

寶寶睡覺猝死的風險

專家認為,只要孩子能夠自己調整姿勢,就能就降低猝死的機率。以下是兩個原因,第一,寶寶會翻身,就代表過了最容易猝死的時期。第二,會翻身的寶寶,能保護自己避免受到趴睡的影響,因為趴睡會增加窒息的機率。

根據專家所言,你應該讓寶寶睡在床上,並在一歲前都讓他仰睡,不過要小心,不要在晚上換姿勢時吵醒寶寶,這會減少他的睡眠時間。此外,你必須確保寶寶的床夠安全,並聽從建議,預防可能造成的疾病,如使用特定床墊,並避免使用嬰兒專用枕頭、毛毯、毛巾或玩具。(延伸閱讀:嬰兒第3週:眼睛聚焦 預防嬰兒猝死) 在大浴缸中的安全守則

為了確保寶寶沐浴的時光,不只開心還要安全,你應該遵守下列事項:

等到寶寶能夠自己坐著,或不太需要協助時,寶寶和你一同在大浴缸沐浴,才會感到更加舒適。 寶寶身體濕答答時,要坐在安全的位置,因為這個時候,很容易不小心滑倒。 在寶寶進入浴缸前,請準備好毛巾、浴巾、肥皂、洗髮乳、玩具或其他必要的物品。 寶寶五歲前,建議每次洗澡都要在旁監督。 把寶寶放入浴缸前,用手指或手腕檢查水溫是否適當。 新手爸媽小提醒 寶寶很早起床

若寶寶早上太早醒來,下列小技巧,能幫你讓寶寶再多睡一會兒: 避免清晨的陽光直接照射進房間 別讓汽車噪音吵醒寶寶 讓寶寶晚上晚一點睡覺 減少寶寶的午睡時間(延伸閱讀:16月齡寶寶:免晨間小睡 多戶外活動

寶寶在大浴缸裡洗澡

為了讓寶寶能開心地洗澡,可試試下列小技巧:(延伸閱讀:幫新生寶寶洗澡:簡單上手的安全指南) 給寶寶手裡抓東西,例如:寶寶喜歡的玩具小船。 讓寶寶在洗澡前活動一下。 不要讓寶寶受寒。 讓寶寶玩玩水。 不要在飯後馬上洗澡。 寶寶離開浴缸前,不要將水放掉。 耐心陪伴寶寶。

對心臟好的食物有哪些?4大最強護心食材報你知

對心臟好的食物有哪些?4大最強護心食材報你知

心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沒有什麼比細心呵護心臟更重要,為了仔細照顧這個重要的人體器官,我們除了應規律運動、控制壓力,養成不要吸菸的好習慣以外,也可以透過飲食來維護心臟的健康。究竟對心臟好的食物有哪些?裡面有什麼營養成分可以預防心臟病?《Hello健康》以下將一一介紹4種最強護心食物。

4種保護心臟的食物一次看 1. 大豆蛋白

除了價格實惠,這種優質蛋白還富含維生素、纖維和礦物質,皆有益於心臟健康。此外,已證實飲食中若含有大量的大豆蛋白,可幫助降低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控制心臟病(Heart disease),並促進心臟健康。

事實上,大豆含有極少量的飽和脂肪(Saturated fat),其營養成分除了維生素和礦物質外,還有豐富的多元不飽和脂肪(Polyunsaturated fat),能為你的健康帶來許多好處。(同場加映:植物油還是動物油好?認識各種油脂

我們可以從天然食物中攝取大豆,如有機嫩豆腐、天貝(Tempeh,印尼1種傳統豆類發酵製成的食物)、毛豆或納豆等。在全穀物麥片或燕麥粥裡加入豆漿,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但同時也要注意大豆中的鹽含量多寡,因為有一些大豆加工製品可能含有額外的鈉,會使血壓上升。

對心臟好的食物有哪些?4大最強護心食材報你知 2. 莓果類

大多數的莓果類水果,如覆盆子、藍莓草莓等,都富含抗發炎成分,可降低罹患癌症、尤其是心臟病的風險。在打擊疾病方面,藍莓的功效最為強大,這要歸功於藍莓中的花青素(Anthocyan)。花青素屬於1種抗氧化劑,也是藍莓擁有深藍色外觀的原因。

此外,這些美味的莓果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纖維,皆可保護心臟及血管健康。其中覆盆子更富含多酚(Polyphenol),此種抗氧化劑能協助清除傷害身體的自由基,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3. 酪梨

一提到對心臟好的食物,就不能不提到酪梨!酪梨如乳酪般的果肉質地,來自單元不飽和脂肪(Monounsaturated fat),這是1種好的脂肪,不僅可降低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還能提高好膽固醇(HDL,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延伸閱讀:膽固醇解禁!蛋黃海鮮適量吃不怕膽固醇過高

此外,酪梨的抗發炎作用能減少慢性發炎,而慢性發炎是動脈粥狀硬化的主因,會使動脈壁變硬。建議平時在食用酪梨時,可將其切塊,再放入三明治、菠菜沙拉或豆豉辣椒中,用搗碎的酪梨代替奶油,便能增加飲食中對心臟有益的脂肪含量。 對心臟好的食物有哪些?4大最強護心食材報你知

4. 橄欖油

對於那些希望限制攝取動物性產品(例如肉類)與乳製品(如牛奶)中飽和脂肪含量的人而言,橄欖油是很好的選擇。從動物性產品中攝取脂肪跟食用反式脂肪(Trans fat),會提高體內的壞膽固醇含量,導致脂肪在動脈中堆積。

另一方面,橄欖油內含的單元不飽和脂肪,有助於減少壞膽固醇,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事實上,這些對健康的可貴益處,正是讓橄欖油成為傳統地中海飲食裡,非常重要的元素。

除了上述的4種食物之外,其他對心臟好的食物,還包括核桃、黑巧克力、紅葡萄、亞麻籽、鷹嘴豆等,這些食物皆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也能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建議民眾平時能適量攝取,以維持心臟健康。(同場加映:維持心臟健康:心臟保健與功能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