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靈活度和改善姿勢~拉筋伸展好處多

增靈活度和改善姿勢~拉筋伸展好處多

注重健康的你,平常光是運動和練肌肉,也要記得拉拉筋喔!因為拉筋不僅能增加身體的柔軟度,還能放鬆緊繃的肌肉,因此,有運動習慣的人,做些拉筋伸展,不僅能讓肌肉線條更好看,還能減緩肌肉痠痛的症狀。究竟拉筋還有哪些好處呢?本文接下來介紹拉筋的好處和注意事項。

拉筋的 9 大好處

1. 增加肢體靈活度

如果平時筋骨不軟 Q、肌肉僵硬的話,可以透過拉筋,來增加柔軟度;當筋骨柔軟之後,你就會發現很多日常活動,做起來都更輕鬆了,也能及早預防因為衰老所導致的行動不便。

(同場加映:銀髮族動起來!簡單動跟病痛說掰掰

2. 增加肢體活動的幅度

我們的關節可以移動到的最大幅度,就是我們肢體的最大靈活自由度,而透過經常伸展,可以幫助增加肢體的活動範圍。透過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術(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簡稱 PNF)的伸展,不僅可以將肌肉拉伸到極限,使用此種方式,還有可能馬上就看到增加肢體靈活自由度的效果,但無論是靜態伸展或動態伸展,都能有效提升肢體動作的範圍程度,如熱身操。

(同場加映:動態暖身新概念!5招讓您肌熱筋開

3. 提高健身的表現

研究證實,在運動或健身之前拉筋,可以幫助肌肉做好準備,也能提升運動表現,不過運動前還是得做好熱身才行。

(同場加映:健身前別碰!8大地雷食物吃了做白工)

4. 增加流向肌肉的血液

定期伸展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並增加流向肌肉的血液,進而縮短肌肉修復和減少延遲性肌肉痠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簡稱 DOMS)的時間。

5. 改善姿勢

身體的兩側肌肉不平衡,是很常見的情形,但是,這個狀況可能會造成姿勢不良。因此,研究指出,透過加強和伸展特定肌群,可以減輕肌肉與骨骼的疼痛(Musculoskeletal pain),並幫助肌肉平衡,進而改善姿勢。

(同場加映:脊椎側彎)

6. 幫助治療並預防背部疼痛

肌肉緊繃的話,就會讓肢體活動的範圍變小,同時也會增加拉傷背部肌肉的機率,而透過伸展,可以幫助治療背部的傷;不僅如此,規律的伸展運動,還可以通過增強背部肌肉,並減少肌肉拉傷的風險,並幫助預防背部疼痛。

7. 幫助緩解壓力

無論是精神上的壓力或是物品的重量,都會造成身體的肌肉變得比較緊繃,因為肌肉通常會因為身體和情緒上的壓力而收縮。所以壓力大時,不妨多多伸展一下,像是脖子、肩膀和上背部等區塊,都是容易因為壓力而收縮緊繃的肌肉區域。

(同場加映:1分鐘一定鬆!辦公室裡的伸展操

8. 讓大腦平靜

做規律的伸展運動,不僅能幫助增加身體的靈活度,也可以讓頭腦平靜。在伸展時,我們可以試著集中精神,認真地感受當下,並練習冥想,有助大腦放鬆休息。

9. 減緩緊張性頭痛

如果要緩解因為緊張或壓力產生的頭痛,除了均衡飲食、喝足夠的水和充分的休息之外,做些伸展運動也能幫助減輕頭痛的症狀。

(同場加映:緊張型頭痛) 拉筋的 4 大注意事項

1. 拉筋不等於熱身

許多人應該都知道,運動前要先熱身,才能避免運動傷害。然而,多數人卻誤以為拉筋就是熱身,反而對身體造成傷害;運動前最佳的熱身方式,應該是動態的暖身運動,而不是靜態的拉筋伸展。若是要挑選適合作為熱身的運動,走路、慢跑等低強度的運動,只要做了幾分鐘,等到體溫稍微升高之後,就能逐漸提高運動的強度和速度了。

2. 運動前要熱身也要拉筋

人體的肌肉就像是機器引擎一樣,如果機器還是冷的狀態下,就忽然開啟運作的話,容易會損害機器或造成故障,而肌肉也是,如果忽然伸展或運動的話,很可能會受傷。所以,在拉筋前,最好先進行低強度的走路、慢跑或騎腳踏車等運動五至十分鐘,讓肌肉溫度上升之後,再進行拉筋和伸展。

但是,有些運動可能就不太適合在事前做太多伸展。根據研究,進行爆發力強的激烈運動之前,如衝刺短跑或田徑活動等,先做伸展運動的話,可能會降低運動表現,且研究指出,在拉筋伸展後立刻進行這類激烈運動的話,會減弱大腿後側肌群(Hamstring,又稱膕旁肌)的力量。

3. 每個動作維持 30 秒痛的話不勉強

伸展運動時應該保持正常呼吸,每個動作維持約 30 秒,如果是比較緊繃的部位,可以延長到 60 秒左右。在伸展時,應該要感覺到肌肉有緊緊的、拉伸的感覺,如果覺得很痛,就代表你推或拉的力道太大,請先回歸原本的姿勢,在重新伸展一次。

(同場加映:適合糖尿病患者的~靜態平衡伸展運動)

4. 養成拉筋的習慣對肌肉最好

研究指出,經常伸展頻繁使用的肌肉,對該肌群很有幫助。例如,如果你經常踢足球,大腿後側肌群可能會比較容易抽筋,所以平時多拉腿筋,對腿部肌肉和筋都很有幫助。建議大家每週拉筋與伸展至少二至三次,當你養成拉筋的習慣之後,一定感覺到身體的變化喔!

居家清潔消毒!細菌病毒侵擾不再怕

居家清潔消毒!細菌病毒侵擾不再怕

微生物、細菌與病毒在我們生活周遭無所不在,我們是不可能完全遠離這些微生物的干擾。雖然如此,大家也不用過於驚慌,因為並不是所有細菌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我們只需要注意會導致生病或感染的細菌即可。以下,是保護居家衛生的方法。

細菌是散佈的方法

對人體有害的細菌與其他微生物,會藉由人、寵物或被弄髒、受汙染食物和飲料等進入家裡,並散佈到家裡各個角落。其他人會散播細菌的人為因素包括:

沒有用適當的化學清潔劑清理被弄髒的表面,或是沒有定期清洗衣物和毯子。 忘記洗手,或是可能沒有洗手的習慣,以致把外出接觸到微生物,散播到家裡摸過的東西上。 感染了病毒引起的疾病,如感冒,並在咳嗽、打噴嚏,甚至呼吸時,將病毒從嘴裡噴出的水分散播到空氣裡。如果別人剛好呼吸,並接觸到有病毒的空氣,或手摸到被病人身上的微生物感染的東西,就可能被感染。這種情形,稱為感染的連鎖效應。

停止細菌散播的方法

要阻止感染連鎖效應,最佳方法就是保持良好的衛生,下列是一些有幫助的小撇步:

經常洗手,尤其是在飯前、飯後、咳嗽後、打噴嚏後、上完廁所後,以及幫寶寶更換尿布後。 咳嗽或打噴嚏時,請用衛生紙或布遮住鼻子、嘴巴,切忌不要直接用手遮。用過的布應清洗,衛生紙應丟棄,並確實用肥皂將手洗乾淨。 烹煮時,注意食材衛生,並請記得隨時洗手、清洗砧板,食物也要完全煮熟。儲存食材時,請將煮熟和沒煮過的東西分開來放,以減緩細菌孳生的速度。 為了預防自己與家人受感染,請接受疫苗接種。要前往醫院接受疫苗接種時,請千萬不要錯過預約的時間。 家裡或工作環境中,經常會被許多人觸碰的東西和地方,如:水龍頭、門把、電話或電腦鍵盤,都要定期清潔和消毒。

清潔和消毒的差別

清潔:清潔東西時,可以消除餐具、陶器的泥土、灰塵,以及一些微生物,尤其當您有同時使用清潔劑或熱水時。

消毒:當無法完全消滅範圍分布較大的微生物時,就得用消毒的方式。定期消毒家裡各個角落,是有效預防有害微生物和細菌擴散的方法。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拒當健忘腦鬆族!戒掉5大不良習慣迎回健腦人生

拒當健忘腦鬆族!戒掉5大不良習慣迎回健腦人生

每天工作忙碌壓力大,經常和別人問起工作求學或家庭的事,卻老是一再忘記?有時路上巧遇朋友,卻無論如何就是想不起對方的名字?小心,您可能已經成為「腦鬆一族」!

記憶力衰退不分齡 5 大惡習快戒救腦力

許多還未邁入中老年的年輕人,感覺自己記憶力似乎有衰退的現象,時常想不起某些事並認為可能是「初老症」纏身,但其實這類健忘可能與自身的生活習慣和壓力息息相關,不妨跟著我們一同來檢視,看看自己是否有以下會讓記憶力衰退的壞習慣,可進一步做調整。

壓力過大:人在壓力大時,會更集中在某些事情上,而阻礙吸收新知或不容易記得其餘的事。另外,情緒狀態也會影響記憶能力,如持續性的煩惱、壓力與焦慮,可能都會傷害記憶力,因為更難集中精神以及將接收到的新訊息保存在記憶中。 缺乏睡眠:因為工作或家庭需要,而無法有規律睡眠時間或睡眠不足等,都會對體力、注意力、健康狀況及整體生活品質,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在懷孕或哺乳期間的媽媽們,若記憶力較差,可能與睡眠不足,以及分配給嬰兒而流失某些營養素等原因有關,建議可補充一些營養素(如Omega-3脂肪酸)幫助維護大腦功能。 缺乏營養:身體缺乏營養恐怕會讓記憶力減弱,專家建議可多攝取維生素 E,來保護神經元功能正常,神經元又稱神經細胞,是組成神經系統的細胞,功能為傳遞訊息。含有維生素E的食材如橄欖、橄欖油、花生、葵花籽、酪梨、深綠色蔬菜等。 喝酒或吸菸:即使適量喝酒,酒精也會影響記憶力喔!喝酒後即使身體已排出酒精成分,短期記憶仍會變得更差,因為定期飲酒會減少製造新的腦細胞,久而久之會影響學習成效。另外,研究表示,吸菸會造成大腦的攝氧量不足,進而影響記憶力。 憂鬱症與其藥物的副作用:罹患憂鬱症(Depression)會感覺缺乏動力,注意力也會降低而變得健忘,若有服用抗憂鬱藥物或是助眠藥、鎮靜劑等藥物,也會因為副作用而影響記憶能力的表現。

日常輕鬆做 大腦少負擔

若覺得自己腦袋使用過度,很難記住新事情,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善用下列這些簡單的小技巧,來減少大腦的負擔:

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如錢包、鑰匙、手機、眼鏡等,放在同一個地方。 紀錄下來:把事情寫在口袋筆記本上或在手機裡錄音,可減輕大腦記憶細節的負擔,例如名字和日期等瑣碎的細節。 一次只做一件事:大腦一次只能做一件事,若過度訓練反而會健忘。 找個安靜空間:吵雜或忙亂的環境,會使人更難記憶新事物和回想。 複習兩次:新知在腦中若複習兩次以上的話,通常能記得更常久。 建立專屬小提示:例如早上要吃藥,不妨將藥放在牙刷旁或是餐桌上,來提醒自己。 營養補充品攝取:當正確的生活習慣培養起來後,飲食也要同步加強。針對因工作繁忙而無法攝取完整營養素的現代人,若經常外食也難以彌補的話,不妨透過如維生素E、精萃胜肽 ProBeptigen® 或魚油等幫助思考靈活的營養補充品。

(延伸閱讀:超前部署好「齡」活!精萃胜肽老少通吃清晰思路提升專注力

車禍別驚慌!確保安全再報警拍照

車禍別驚慌!確保安全再報警拍照

交通事故幾乎天天都在上演,根據台灣內政部警政署 108 年的統計,去年有 149 人於車禍發生後 24 小時內就死亡,傷者人數則則約有 5 千人。發生事故的當下,肇禍者往往會不知所措,若看見家人或有人倒在血泊中,也許真的不知道如何應對,甚至選擇逃跑而構成「肇事逃逸罪」。

開車路上狀況多,有時不一定是誰對誰錯,因為交通事故一旦發生了,任誰都有可能遭殃,所以建議新手不要一個人開車,萬一意外真的發生了,至少身邊還有人陪你一起面對。以下列出遇車禍後你需要做的兩件事,開車不要急,大家謹記安全第一!

先確保自身和乘客安全

發生車禍後,會有各種負面情緒相當正常,但此時此刻你更需要靜下心來,明白比起發脾氣或恐慌,首要任務是確保自己和車上乘客的安全。若身體並無大礙,請在下車時注意車流,接著在車後方放置警示物,防止車陷入被追撞的危險。

如果身體不幸被困在車內,請依然戴好安全帶、開啟雙向燈,接著打電話給警察告知你的位置和狀況,靜待救援。在這段期間,你可以做深呼吸幫助自己放鬆,保持心情平和,避免陷入恐慌或焦躁的情緒。

(同場加映:上路前好不想塞車!5撇步讓旅途愉快

車禍別驚慌!確保安全再報警拍照

下車拍照取證不需理論

面對輕微車禍,在自身活動無虞,並且在車後擺放完警示標誌後,請報警並拍照取證,照片最好包含車損、車牌號碼、雙方車輛相對位置和道路標線,以利釐清事故責任,再將車移至路邊,避免後方塞車。

你可以下車跟對方確認彼此的狀況,或留下聯絡方式,但請不要和對方理論或吵架,等警方到場再處理。有必要的話也可以錄下你們的對話,這有利於警察報案和保險索償的程序。

最後要注意,即使當下沒有發現受傷,也不能掉以輕心,若出現暈眩或覺得不舒服,請不要自行開車回家,搭乘計程車或請家人載才能確保安全,當然別忘了在之後向專業醫師確認身體狀況。

用不好變毒品!麻醉止痛藥使用與分類

用不好變毒品!麻醉止痛藥使用與分類

Netflix上線的台灣影集《誰是被害者》中,不斷提到的麻醉藥物吩坦尼(Fentanyl),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是屬於2級管制藥品,醫學上屬於鴉片類止痛藥(Opioid analgesics),多為靜脈注射。但我們日常生活中就醫中可能碰到的麻醉方式、麻醉止痛藥物以及這些藥物的分類又為何,本文將為您介紹。

(同場加映:麻醉藥物吩坦尼~藥物及貼片使用原則) 4大主要麻醉方式

一般來說,手術或療程中會使用到麻醉方式共分成4類:全身麻醉、半身麻醉、鎮定和局部麻醉。主治醫師會和麻醉師討論病人適合什麼類型的麻醉方式,並且詳細向病人解釋,有的時候病人還可以選擇自己要使用哪種麻醉方式。以下就分別介紹這4種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全身麻醉過程中,病人不會有任何意識或感覺,醫師可能會藉由氣管或面罩,讓病人吸入麻醉氣體。全身麻醉常見的副作用是在睡意退去之後,有些病人可能會喉嚨痛(sore throat)或噁心(nausea)。 半身麻醉(regional anesthesia):最常見的半身麻醉分別是腰部麻醉(spinal anesthesia)和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這2種麻醉方式多半是用於生產手術或是骨科手術,例如膝關節及髖關節置換手術。 鎮定(Sedation):又稱監測麻醉(Monitored Anesthetic Care, MAC),通常是透過靜脈注射(IV),讓病人放鬆、昏昏沉沉睡去。 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大多是利用針筒注射利多卡因(Lidocaine),麻痺病人身體的一小部分。如果臨床只有進行局部麻醉,通常是用在縫合傷口或是填補蛀牙上,但如果搭配鎮定則是進行門診手術(minor outpatient surgery),這指的是不用留院觀察的小手術,這樣的小手術,在復原期間會注射局部麻醉幫助舒緩疼痛。

麻醉止痛藥3大類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簡寫CDC),2018年共有67,367人因藥物過量而死亡,其中鴉片相關的藥物過量死亡就佔了69.5%,達46,802人。而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則根據藥品的習慣性、依賴性、濫用性及社會危害性程度,分成4級管理,醫師若是要開1~3級的管制藥品時,需要再另外開一張「管制藥品專用處方箋」,而且一般人服用管制藥品必須遵從醫師指示,如果自行改變用藥方法,除了對身體有不良副作用,還有可能成癮無法戒除。也因此,醫師在開藥前必須做疼痛評估,再決定用藥的類型和劑量。

(同場加映:「痛」不會說謊!10種疼痛量表看這裡)

用不好變毒品!麻醉止痛藥使用與分類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公布的《癌症疼痛處理指引》,止痛藥大致分成3類:非鴉片類、弱鴉片類及強效鴉片類,以下分別介紹。 非鴉片類藥物:包含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與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通常是用來治療及舒緩體感性疼痛,且多為口服用藥,除非病人沒辦法口服,醫師才會採取直腸塞劑或靜脈注射的方式給藥。如果這類藥物沒有效止痛,醫師才會選擇使用麻醉性藥物或鴉片類止痛藥物。不過除了乙醯胺酚,這類藥物會抑制血小板作用,因此不適合容易出血或是有凝血障礙的病患。 D類藥物:雖然都是鴉片類藥物,但也有強弱性之分。強效的多指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的第3階段止痛藥物,包含吩坦尼和嗎啡(Morphine);弱效則是2階段止痛藥物,包含可待因(codeine)和曲馬多(tramadol)。鴉片類的藥物不論是給藥的時間間隔和劑量都依藥物不同而定,不過醫師都要特別注意,避免病人對藥物產生生理依賴和成癮。另外,和其他藥物一樣,鴉片類藥物也有副作用,例如便祕、噁心及嘔吐,甚至是神經系統副作用和呼吸抑制,少見的其他副作用還有口乾、尿液滯留、皮癢症等。 其他藥物: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公布的《癌症疼痛處理指引》,其他藥物又分為類固醇和雙磷酸鹽(bisphosphonates)。類固醇大多應用在神經病變性疼痛,以及骨頭、內臟轉移的疼痛,然而長期使用類固醇會影響免疫系統、位腸道及中樞神經。雙磷酸鹽在癌症治療上則集中於骨轉移併發症的治療或預防,例如氯膦酸(clodronate)、裴米卓耐特二鈉(palmidronate)和唑來膦酸(zolendronate)。

少一份毒品,多一分健康;吸毒一時,終身危害。

※ 戒毒諮詢專線:0800-770-885(0800-請請您-幫幫我)

※ 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

5個常見花語大公開!教你如何挑選新鮮花

5個常見花語大公開!教你如何挑選新鮮花

每逢情人節、母親節、教師節,以及畢業季等節日,商圈和街上就會擺滿了各種花束,顏色既鮮豔,包裝又可愛,整個城市彷彿充滿花的芳香。但您可知道,花的種類、顏色、數量都有其象徵性的意義,以下為您推薦較常見的花和花語,包括一些挑選鮮花的小撇步。

康乃馨

5個常見花語大公開!教你如何挑選新鮮花

依據顏色的不同,可帶出不同的意義,但整體來說,其象徵自信和美麗。常見的顏色和花語如下:紅色代表愛、尊貴、崇拜;粉紅代表女人的愛或母愛;白色則代表純淨的愛。插花方法可用1枝,或將3~5枝綁在一起,創造不同的色彩排列,不仔細看還會以為是牡丹花呢!

向日葵

5個常見花語大公開!教你如何挑選新鮮花

形狀像似太陽的花,花卉大致分為黃和橘紅兩種顏色,如同其向陽特性,它象徵溫暖、愛慕、委身的愛。向日葵通常不須搭配其他的花放,因為其本身就很有吸引力,但若想要增添層次感,可運用像雛菊、洋桔梗、加拿大一枝黃花、玫瑰做點綴。

鬱金香

5個常見花語大公開!教你如何挑選新鮮花

擁有近乎完整的色譜花卉,不論是作為節慶花禮的恭賀,或是宴會舞台的布置,它都能營造出溫馨甜蜜的氛圍。其象徵完美的愛,非常適合製成新娘花束,代表對伴侶的表白和忠心。此外,根據花卉的大小厚薄,還可以設計不同的層次,包含有大花面的、雙疊的、羽狀的,以及鸚鵡形。 菊花

5個常見花語大公開!教你如何挑選新鮮花

這類花的保存期限很長,價格又低廉,因此是很常見的花禮組合之一,插花可選白菊花,再搭配洋桔梗、玫瑰、蕾絲花,以及有籽尤加利葉。此花象徵正向、開朗、忠誠、友情、希望、長壽。 玫瑰

5個常見花語大公開!教你如何挑選新鮮花

愛情最具代表性的花,其適應性強、保存期限長、且香味迷人,因此是紀念特別日子的好選擇。但依照不同的花色,它可帶出不同的意義,請送花者先做好功課。以庭園深紅玫瑰為例,它的花朵大而美麗,伴隨著新鮮的芳香,既是婚禮的象徵,同時也適用於其他場合。

3個選花小撇步

選購花禮時,除了要選對花,花的新鮮度也很重要,畢竟我們都不會想收到一束快要凋零枯萎的花朵。要確保花束在交給對方手中時,仍是香氣撲鼻,以下三點提供各為參考。 1. 挑季節性的花 綠葉硬莖才健康

請挑在季節性內的花,有的花一年四季都可見,有的卻是只在特定的月份才會開花,精心挑選適合的花禮更能釋出您的心意。此外,當留意花的保存期限,並且不要只是看重花本身,其葉子和莖部的健康也很重要,綠色葉子、堅固枝莖才是好花。 2. 先做好功課 觀察對方喜好

買花前,先做好功課,包括花的特性、綻放的季節、保存期限、價格等,如果對方同時對花粉過敏,可以避免像菊花、向日葵、風信子之類的花,改選鬱金香、繡球花、百合花、鳶尾花,或玉簪。

另外,建議送花者先了解收花者喜歡的花種,或是平常多觀察對方的喜好,然後請花店老闆幫忙推薦適合其個性的花。溫馨提醒,即使工作再忙,也要親自去花店取花,這樣出現任何狀況才能做即時的調整。 3. 接近盛開才取花 用剪刀斜著切

至於自己在家栽種花的人,取花的時間點是關鍵,大部分的花要待接近盛開再下手,才能延長它的保存期限,太快花朵未全開,太慢則花朵已頻凋落,而且還會造成滿地都是花粉。

此外,取花請不要用摘的,而是使用尖銳清潔的剪刀或利器,以避免其莖部沾染骯髒的物質,且斜著切更有利於吸水。建議把握清晨和傍晚的時間取花,然後直接放入盛水的容器安放,因為通常這時候花莖的水分是充足的。

肥胖不是病但很要命!代謝症候群 5 點檢查與預防

肥胖不是病但很要命!代謝症候群 5 點檢查與預防

您是外食族嗎?褲子又穿不下了?是久坐少動的上班族、或步入中年了呢?如果您符合上述任何一項,請趕快跟著Hello健康一起自我檢查是不是有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並了解代謝症候群發生的原因、診斷與預防。

代謝症候群 5 點指標自我檢查

代謝症候群簡單來說就是肥胖,它是數個症狀的總稱,雖然不是一種疾病,但患者卻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Diabetes)的高危險群,以下是衛生福利部(簡稱衛福部)針對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如果五項指標中有三項符合,那代表已經罹患代謝症候群了: 中廣型肥胖(腹部肥胖):即男性腰圍超過 90 公分( 35 吋),女性腰圍超過 80 公分( 31 吋),世界衛生組織(WHO)則另外以腰臀比不超過 0.9 為標準。 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過高:血中三酸甘油酯超過 150 毫克/分升(mg/dL),或正在服用降血脂藥物。 高密度膽固醇(HDL,好膽固醇)過低:男性< 40 毫克/分升、女性< 50 毫克/分升。 血壓高:收縮壓≧ 130 毫米汞柱(mmHg)或舒張壓≧ 85 米汞柱,或是正在服用高血壓治療藥物。 空腹血糖過高:空腹血糖值≧ 100 毫克/分升,或是正在服用治療糖尿病的藥物。

若只有一項符合,雖然不代表罹患代謝症候群,不過同樣代表更容易發展成其他疾病;如果愈多項符合,罹患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更高。

3 人中有 1 人患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雖然不是病,但卻是許多疾病的前兆,根據 2007 年衛福部的調查, 20 歲以上患有代謝症候群的比例為 19.7 %(男 20.3% ,女 19.3% ),且隨年齡上升而有增加的趨勢,一份針對南台灣健檢民眾的研究也顯示,在成年人中,代謝症候群的盛行率竟達 36.7% ,等於約每3人就有 1 人有代謝症候群,而可怕的是,這些都還是 10 多年前的數據。 十大死因半數跟代謝症候群有關

患有代謝症候群會衍生許多慢性疾病,根據衛福部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中,竟有一半以上的疾病跟代謝症候群相關,例如:腦血管疾病、心臟病(Heart disease)、糖尿病、高血壓(Hypertension)等慢性疾病。其他衍生疾病如痛風、脂肪肝、肝硬化、中風、腎衰竭也不少見。根據美國南卡大學阿諾公共衛生學院(South Carolina Arnol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追蹤代謝症候群患者 14 年的研究顯示,這些病人的罹癌死亡率竟提高至 56% 。可見得代謝症候群對健康的危害不言而喻,顯然也是國民必須加強關注的健康議題。(延伸閱讀:了解肥胖與心臟病的關係) 引發代謝症候群的 5 個原因 胰島素阻抗:胰島素負責幫助細胞轉化血糖為能量,而有胰島素阻抗的人,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無法正常反應,造成血糖升高,刺激胰島素分泌更多,然而除了遺傳因素外,胰島素阻抗的產生,肥胖、抽菸、久坐少運動的生活型態,都會間接導致胰島素阻抗,也是造成代謝症候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年齡增長: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機率與年齡成正比,年紀愈長,機率愈高。 肥胖:體重過重的人,特別是腹部脂肪過多、腰圍的增加,也會提升罹患各種疾病的風險。 糖尿病:若您曾在懷孕期間得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或是有第二型糖尿病的家族病史,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也會提高。 其他疾病:如果您曾有非酒精性脂肪肝、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或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將更有可能罹患代謝症候群。

認識糖尿病

5 方法預防 擺脫代謝症候群 站起來、多運動:避免久坐,每 30 分鐘就起來動一動,每天至少運動 30 分鐘,最好為中高強度、會輕微流汗的運動最佳。 減體重、更健康:減掉 7~10% 的體重,能夠減緩胰島素阻抗以及血壓,也能降低糖尿病的風險。 不抽菸、少喝酒:菸酒對身體健康的危害眾所皆知,戒菸、戒酒對改善代謝症候群也相當有幫助。 健康飲食、三低一高:運用「三低一高」的口訣,挑選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的食物。 釋放壓力、放鬆心情:壓力會使整體健康狀況惡化,若發覺壓力太大,可以做些運動、冥想、瑜伽或是任何有幫助減壓的活動,好的心情帶來好的健康!

萬病之源:坐式生活對身體的危害

久坐不動恐血栓!深層靜脈栓塞這樣防

久坐不動恐血栓!深層靜脈栓塞這樣防

上班族忙著工作,也別忘記定時起來動一動,長時間久坐不動的話,可能會血液循環不良,嚴重可能會造成血栓喔!曾有長期久坐的公務員,因發現有下肢腫脹、皮膚潰爛的狀況,經過檢查後,診斷是深層靜脈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簡稱 DVT)。究竟深層靜脈栓塞是什麼,對身體有哪些影響和危害呢?以下將進一步介紹深層靜脈栓塞的原因、預防和治療方法。

什麼是深層靜脈栓塞?

當體內的一條或多條深層靜脈,形成血凝塊(Blood clot)或血栓時,就會造成深層靜脈栓塞,通常是腿部的靜脈血塊,而導致腿部疼痛或腫脹,或者也可能不會產生任何症狀。

(同場加映:什麼是女僕膝?膝蓋滑囊腫脹發炎所致) 深層靜脈栓塞的症狀

雖然深層靜脈栓塞可能不會出現任何異常狀態,但通常會出現下列症狀: 單腿腫脹,較不會雙腿一起腫脹 通常從小腿開始,感覺像是抽筋或痠痛的疼痛感 腿部皮膚變色或轉為紅色 腿部有熱熱的感覺

(同場加映:防抽筋不只香蕉~10種超級食物報你知) 深層靜脈栓塞的原因和高危險群

身體有特殊病症的人,例如本身血液循環不良,或因服用藥物,引起血液凝固狀況異常等等,都比較有可能會形成深層靜脈栓塞,另外,長時間不動,例如手術或意外之後臥床休息時,也可能會發生。符合以下條件者,較容易發生深層靜脈栓塞:

超過 60 歲 體重過重 有抽菸習慣 有深層靜脈栓塞病史 正在服用避孕藥或接受荷爾蒙補充治療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簡稱 HRT) 有癌症或心臟衰竭者(Heart failure) 有靜脈曲張

(同場加映:靜脈曲張手術)

以下情形更容易罹患深層靜脈栓塞: 正在住院或剛出院身體無法順利活動 只能臥床靜養的狀態 坐超過三小時的車或飛機 懷孕或過去六週內生過小孩。 身體脫水。

(同場加映:小孩熱天脫水不能等~應對和預防措施

但是,有時深層靜脈栓塞也可能無預警地忽然發生。如果你懷疑自己有深層靜脈栓塞,千萬不要輕忽。如果嚴重的話,靜脈中的血凝塊可能會破碎,順著血液流動進肺部,進而阻塞肺部的血流,造成所謂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而這可能會危及性命,發現時請立刻就醫。當您發現出現以下症狀時,很可能是肺栓塞,請務必盡快就醫: 突然呼吸急促 深呼吸或咳嗽時,感覺胸痛或更不舒服 感覺輕微頭痛、頭暈或昏厥 脈搏加快 咳血

(同場加映:別以為頭暈沒事~這4類型是中風警訊) 飲食 5 招預防深層靜脈栓塞 多喝水以保持血液順暢流動:脫水會導致身體的血液更稠,增加產生血凝塊的風險。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工程與醫學指南,為了保持人體充足的水分,從每天吃的食物或飲料中,女生應至少攝取大約 2,500 克(g)的水分,而男生則應攝取大約 3,500 克的水。衡量自己是否有補充足夠的水分,可以透過尿液顏色來判斷,尿液呈現淺黃色或清澈近乎透明時,代表正常,但如果尿液呈現暗黃色或琥珀色時,就表示水喝太少了。

(同場加映:多喝水不一定沒事!喝太多恐有6症狀) 喝葡萄汁或紅酒能降低血小板的黏性:營養學期刊(The Journal of Nutrition)的研究指出,因為紫色葡萄中,有一種稱為多酚(Polyphenols)的抗氧化劑,而每天喝適量的紅酒或紫葡萄汁,能幫助防止血小板黏在一起形成血凝塊。

吃生大蒜預防深層靜脈栓塞:農業與食品化學雜誌(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的研究指出,大蒜對健康有許多好處,包括可幫助破壞血液中血小板的壞分子。研究表示,想要讓大蒜的好處發揮最大的效果的話,可以把生大蒜瓣壓碎,這樣才能釋放出有益身體的化合物,然後直接生吃。如果不敢生吃的話,可以放烤箱烤或水煮,烹煮的時間盡量少於三分鐘。

(同場加映:吃大蒜說話好尷尬!10招快速消除口臭) 避免不好的脂肪才有助體內循環:美國營養師史蒂芬馬斯理(Steven Masley)表示,吃太多東西會引發血管斑塊的堆積,增加心臟病(Heart disease)和深層靜脈栓塞的風險。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建議,最好完全避免反式脂肪,並減少攝取全脂乳製品中的飽和脂肪(Saturated fat)、紅肉的脂肪,還有糖和鹽,這些都會讓身體發炎。因此,不妨在購物的時候,翻到商品背面,看看成分中是否有反式脂肪,成分中若有標示「部分氫化油」和「氫化油」等字眼,代表其也有些許反式脂肪,另外,也要留意鈉和糖的含量。盡量挑選成分單純,無反式脂肪、低鈉和低糖的商品。

(同場加映:慢性腎臟病飲食關鍵:低磷鉀鈉低蛋白) 使用初榨橄欖油減少栓塞風險: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Institute)指出,每週至少吃一次橄欖油,可以降低不抽菸的肥胖成年人(BMI 超過 30)的血小板活動,也就是說,適量的橄欖油可能會降低血液凝塊的風險。另外,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研究指出,初榨橄欖油中的酚(Phenols),是一種抗氧化劑,有助於預防血凝塊的產生。研究中,吃高酚含量的初榨橄欖油(Virgin olive oil)的人,體內促進血凝塊的物質量較低。

(同場加映:有益心臟健康食物:大豆蛋白 莓果 酪梨 橄欖油)

小心眼睛灼傷~常見的狀況與預防

小心眼睛灼傷~常見的狀況與預防

造成眼睛灼傷有很多原因,從簡單到複雜都有,一般來說會伴隨發癢和眼睛疼痛。但有些案例卻沒有任何症狀,讓我們藉由以下資訊來了解眼睛灼傷,以及如何緩解這樣的狀況。

什麼情況會眼睛灼傷?

其實眼睛灼傷的原因很簡單,幾乎所有的物質若直接接觸到眼睛,都會造成眼睛灼傷,不過並非都會造成嚴重的問題。例如有時候眼睛接觸到肥皂、洗髮精、香水時,只要立刻用水沖掉,就一點也不危險。其他常見的狀況如下: 戴隱形眼鏡。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時,也可能會讓眼睛灼傷。 常使用化妝品、潤膚產品、清潔用品等,眼睛也比較容易被灼傷。 天氣也可能是引發眼睛灼傷的原因,像是太熱、太冷或太乾的時候。 生活環境裡的各種煙霧、灰塵、菸、花粉,或寵物身上的皮屑,都可能是引起眼睛灼傷的環境刺激物。

眼睛灼傷有哪些症狀?

當眼睛灼傷時,會有下列的症狀: 視力模糊 眼淚較多 發癢 眼睛充血 眼睛感到不適難耐 對光線敏感

如何處理眼睛灼傷?

面對化學物質或熱引起的眼睛灼傷,急救的第一步驟,應是用冷水沖眼睛,如果戴著隱形眼鏡,則要取下隱形眼鏡之後,才用冷水沖眼睛。方式是在洗手槽或盆子裡放滿水,並把臉部浸到水中,來沖洗眼睛。沖洗時應該將眼瞼不斷開闔,這樣才能讓水可以洗到眼睛的每個部分。

至於小孩,則很難用成人眼睛受傷的緊急處理方式來處理。而是會依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和配合的能力,有所不同,且建議要有一位成人來協助,用緩慢且溫柔的動作,能安撫孩子並讓他配合。若很難讓孩子冷靜下來,在急救過程中,可能要較為大力地將他固定住。 如何預防眼睛灼傷?

預防眼睛灼傷的方法,有下列幾點建議: 避免角膜直接受到紫外線照射。 外出時有陽光之處,請隨時戴著太陽眼鏡。 使用面罩保護眼睛。 避免化學物質頻繁接觸到眼睛,特別是兒童。 在使用任何化學物質或其他溶液後,請先把手洗乾淨再接觸眼睛。

雖然眼睛灼傷並不危險,但是我們必須保護眼睛,以免發生白內障(Cataracts)或是失明等嚴重問題。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性別決定工作?女性的職場挑戰與刻板印象

性別決定工作?女性的職場挑戰與刻板印象

很自然地,談到軍人,我們會聯想到男生帥氣的操步英姿,若是護士和看護人員,則好像非女生莫屬。其實,不管或男或女,性別認同都不應是你我挑選工作的標準,別讓性別職業隔離(Occupational segregation)影響了你的職涯選擇。本文將針對職場女性因性別不同,可能會碰到的挑戰與職業現況進行剖析。

性別比例差距在 STEM 領域最明顯

根據美國非營利組織催化劑(Catalyst)的資料,性別職業隔離意指男性或女性於一個工作領域的密集度過高,造成兩性數量差異很大。舉例來說,工程師這一職業有八成都是男性,女生佔少數,這就好比女性因男性數量太多而被「隔離」了。

男女比例的顯著差異,在 STEM 領域(包含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以及數學(Mathematics),現代歐美教育將其稱之為 STEM 領域)特別明顯。若加上該產業或主管抱有強烈的性別刻板印象,像是認定女性不懂電腦工程,將導致女性員工很難在工作上表現優越。 性別決定工作?女性的職場挑戰與刻板印象(工作場所的性騷擾,男女都應注意,請看:對抗職場性騷擾!5方法教您保護自己) 女性要面臨的職場挑戰

剖析全球勞動力的性別比例,包含職場工作者和積極應徵者在內,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以下簡稱 ILO)指出,目前的全球男性勞動力有 75%,女性則是約 50%。因國家與區域的不同,男性和女性的勞動力差距會有所不同,以台灣而言,男性勞動力為 66.2%,女性為 50.4%,兩性的差距僅約 16%。

不過在某些國家,勞動力差距甚至超過 50%。此外,在北非和阿拉伯國家,女性失業率超過 16%。此外,還有低工作品質的問題,包括像無計薪、工時長、無員工權益、無生育給付、無社會保障,以下探討女性員工會面對的四個職場挑戰。 對女性的刻板印象:雖然雙薪家庭已是普遍社會的價值觀,但仍有些人認為女性應該全職做家庭主婦,不該出去工作。ILO 指出,全球仍有 20% 的男性和 14% 的女性保有這樣的觀念。(家庭主婦如同全年無休的工作,適度放鬆很重要,請看:全職媽媽非傭人!4招愛自己兼顧全家) 女性領導力受質疑:如同女性之刻板印象,有些人認為女性只適合做輔助的角色,領導者還是交給男性做,但這明顯是錯誤的觀念。(誰說職場女性不能領導?請看:女性領導者站出來!突破傳統挑戰自我) 男性主導職場的高壓力環境:因工作環境大部分都是男性,所以可能會造成女性的不安和焦慮,若沒有做好心態調整,長期下來的壓力恐影響情緒健康。 性騷擾:在職場,歧視和性騷擾可能天天都在發生。根據美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女性受歧視及被騷擾的機率遠比男性高,尤其以電腦產業為最。此外,性騷擾也可能發生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通勤的當下。

4個領域需要更多女性

同樣是工作,女性和男性的想要卻很不同。以 STEM 領域來看,皮尤研究中心指出,較多男性偏向升遷和加薪,女性則多為得到心靈滿足感,像是獲得尊重、幫助他人以及對社會有所貢獻。值得一提的是,在工作彈性和友善工作環境的重視程度上,男女皆相似。以下針對四個需要更多女性員工的產業做探討,沒有一個工作領域只需其中一個性別而已,工作環境有男有女才是健康的職場氛圍。(同場加映:開放式辦公室的優劣?氣氛活潑但易傳染病菌

科學與研究領域:如果工程師和設計師都是男性,製造的產品可能不會考量到女性消費者的需求,像是辦公室空調的溫度過低、安全帶不夠安全、使用工具難操控等。 警察:他們可說是「人民保母」,既然如此,怎麼可以都是男性警察呢?當遇到女性受害者時,有位女性警察做溝通相較更合宜,尤其是性騷擾和性侵犯的事件。此外,女性往往更能傾聽和同理他人,幫助順利解決案件。 法律領域:特別指法官和律師,他們需要接觸很多不同的人,因此需要擅長軟性技能的女性,包括要懂溝通、說服、協商、同理人等能力。並不是說男性沒有這等能力,而是表示女性比男性更加擅長。 金融業:一直以來,金融服務業都是男人的「戰場」,愈敢競爭和冒風險,就賺愈多錢,不過,做財務判斷也要懂收斂和責任,而女性通常在這部分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