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皮硬起來!老繭和雞眼的症狀與治療

死皮硬起來!老繭和雞眼的症狀與治療

您的手或腳會否有一層凸出來的死皮?請放心,若您的身體很健康,它多半只是外觀不好看,並不會造成病毒感染,而這層死皮組織有2種,分別是老繭(Callus,又稱胼胝)和雞眼(Corn),它們屬於身體的保護機制,避免該部位被傷害。以下整理手腳會長老繭和雞眼的症狀和治療,提供給各位參考。

老繭多長在腳掌 雞眼用力按會痛

當皮膚經過長期反覆的摩擦動作,像是赤手揮棒或赤腳走路,其表面的皮就會死去,並形成一層層或硬或軟的保護膜,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老繭和雞眼。

老繭呈黃或淺灰色,會出現在膝蓋、手肘、腳跟的部位,但最常出現在腳掌上,尤其在骨頭下方,因為走路時所需承受的重量最大;雞眼則相對比較小,通常是圓形,長在無毛髮的皮膚表面,像是腳的上方或腳趾之間,由於它的中心會連結到神經,所以用力壓可能會感到疼痛。

老繭和雞眼的症狀顯而易見,您會感覺到其部位凸起來、皮膚變粗糙,皮膚下方也可能有柔軟的觸感。有的人也許會在走路或穿鞋時感到刺痛,嚴重的話還會造成搔癢和出血,增加感染的風險,但多數情況下,它們並不會帶來疼痛,只會讓該部位失去以往的敏銳度,讓您覺得腳不再是平常的腳。

做好衛生後症狀會消失

若是老繭和雞眼不會造成疼痛,它其實並不需要治療,以腳部為例,只要保持正確的穿鞋習慣,包括穿適合您腳型的鞋、少穿高跟鞋等,那麼症狀慢慢就會消失。選鞋子時,要挑能減少前腳、腳趾摩擦的鞋,並且鞋子前腳的部位要舒服,腳跟部位也要低。

另外,若想要在家治療,建議先將其部位浸泡在溫水中20分鐘,然後用浮石輕輕地摩擦它,轉圈圈或側向動作能更輕易地去除死皮。有的人也會使用含水楊酸(Salicylic acid)的護膚品,因為它能分離角質層,效果會更好,但這個方法也有可能會刺激附近的皮膚細胞,請小心不要碰觸已經裂的老繭或雞眼。

足部衛生保養應該要成為是我們每天必做的功課,洗腳和擦乾腳不可怠惰,如果您是糖尿病(Diabetes)病患、年長者,或皮膚易裂,請不要自己治療,向專業醫師詢問才安全,並降低傷口感染和潰瘍的風險。

了解痘疤的2大類型~面子自然掛得住

了解痘疤的2大類型~面子自然掛得住

有時候人生就是要接受源源不絕的挑戰,就像是痘痘消除後的疤痕,簡直就是2次懲罰!因此,為了避免掉這些面子上的問題,您應該先了解痘疤有哪些類型,再決定適合的治療方法。皮膚在癒合過程中,會在受損的部位會形成的疤痕,而這子的痘疤主要分為2種類型:萎縮性疤痕、肥厚性疤痕及蟹足腫;由於這2種的治療方法不太相同,因此下列就幫您整理了該怎麼處理這些棘手的肌膚問題。

萎縮性疤痕(Atrophic scars)

萎縮性疤痕是最常見的痘疤類型,而且不要小看它,因為根據外觀的不同,還可細分為下列三種:滾動型(Rolling scars)、車廂型(Boxcar scars)及冰鑿型(Icepick scars)。其中又以冰鑿型最為常見。

滾動型疤痕:此類疤痕寬度介於4~5釐米,呈圓形狀,且邊緣傾斜。若您有多個滾動型傷疤聚在一起,您的皮膚會看起來像是被東西滾過一樣,因此也有人稱為M型疤痕。如果您長期受到痤瘡發炎症狀所苦,那麼您比較容易出現滾動型疤痕。其中治療的方法包含,雷射治療、化學換膚(Chemical peels)、微針刺(Needling)、紅光治療(Red light phototherapy)或化妝都能改善疤痕的外觀。(推薦閱讀:痘疤好困擾~皮膚科手術藥物助消除) 車廂型疤痕:呈現圓形或橢圓形,且邊緣垂直,會使您的皮膚外觀呈U字形狀。這類的疤痕可深可淺,底部寬。車廂型疤痕比較難以治療,不過透過雷射治療或化妝可以淡化疤痕。因此會建議您採取化學換膚或手術治療,來解決這個麻煩的種類。 冰鑿型疤痕:冰鑿型疤痕通常會窄2釐米,但是卻深深的鎖在皮膚裡,您的皮膚會因此呈現V字型。冰鑿型是最難治療的疤痕,會建議患者透過手術來治療,例如:化學換膚或雷射。

肥厚性疤痕及蟹足腫(Hypertrophic and keloid scars)

若您有過量的膠原蛋白(Ccollagen)形成,或是膠原蛋白酶(collagenase)活性降低時,就會導致您的皮膚外觀異常,產生肥厚性疤痕及蟹足腫。這類的疤痕在痤瘡患者中較少見。可能的原因包含遺傳,及痤瘡癒合時次發性感染(Secondary infections)。(推薦閱讀:什麼是蟹足腫?疤痕增生的原因、預防和治療

肥厚性疤痕及蟹足腫通常呈現粉色、肥厚,且容易發生在膚色較黑的人身上。除了手術以外,通常建議接受非創傷性激光面部美化療程(Ablative laser resurfacing)及微晶磨皮(Microdermabrasion)來改善外觀的狀況。

胃癌如何擴散?認識胃功能與胃癌分期方式

胃癌如何擴散?認識胃功能與胃癌分期方式

我們的胃的形狀就好像一個巨大「逗號」,位於我們腹部的上半部,只是其形狀稍微長一點,外壁有肌肉組織,裡面卻是空的,這是為確保食物可以進來,以進行消化和分解。本文將剖析胃功能的運作,以及胃癌(Stomach cancer)分期系統,與胃癌各階段的狀況。

胃功能

食物傳送到胃裡會經過三個過程,分別為: 食物混合和暫存 食物分解成小塊液狀混合物 混合物逐一被傳送到小腸

以胃的結構來看,大致可劃分成以下三個部分: 胃底:儲存未消化和食物分解所釋放的氣體 胃體:食物和胃酸一起被攪動和分解成小塊液狀物 幽門:未完全消化的食物被傳送到小腸

胃癌如何擴散?認識胃功能與胃癌分期方式

胃壁的構造是由好幾層的黏膜,連接血管和神經的結締組織及肌肉纖維所組成。其中,黏膜層有很多大皺褶形成的內壁,其大小甚至可用肉眼看見,且於顯微鏡下查看的話,會發現很多腺體,這些腺體就是胃酸的由來。

你知道嗎?人的胃一天會分泌約三到四公升的胃酸,而它的成分和功能包括: 鹽酸:分解食物 消化酶:分解蛋白質 黏液和碳酸氫鹽:保護胃壁不會被鹽酸破壞 酸性環境:殺菌

在傳送食物的過程,除了有胃壁黏膜層的皺褶內壁,不能忽略的還有肌肉層,其有三個子層,分別是外部縱向肌層、中間環形肌層,以及內部傾斜肌層。首先,肌肉層劇烈的移動能把固狀食物粉碎,並磨成漿,然後液狀的食物亦會隨著黏膜層的皺褶壁,快速地傳送到幽門,再進入小腸做消化。(同場加映:胃癌的原因、風險與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要當心) 4種胃癌擴散與轉移管道

與其他的癌症一樣,胃癌可以擴散和轉移到鄰近器官,根據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癌症資訊網 OncoLink 的資料,胃癌的擴散與轉移管道如下:

1. 胃癌細胞局部擴散到胃壁:胃壁以及鄰近的組織結構,包括像胃部周圍的軟組織和脂肪、大血管、肝、脾臟、胰臟、小腸、大腸等。

2. 胃癌細胞擴散到淋巴系統:進而造成淋巴結生長癌細胞,這就是淋巴擴散。而由於胃壁有很多小淋巴管,以致胃癌細胞發生淋巴擴散的可能性很高。請注意,第一個會發生胃癌細胞擴散的淋巴結是胃淋巴結,以及胃部的側邊,然後才會擴散到鄰近器官的淋巴結,包括肝、脾、胰臟、主動脈等。

3. 胃癌細胞擴散到血管:此情況會再透過血管轉移到遠端器官,最常見的轉移為肝轉移,雖然罕見,但仍可以轉移到肺,或其他器官。

4. 胃癌細胞擴散到腹腔:此為擴散指整個腹部,雖然很少見,但若癌細胞擴散到胃部外圍,整個腹腔表面都會被波及。 胃癌分期方式

癌症分期可將癌細胞大小和擴散程度做分類,藉此幫助醫師做專業醫療判斷,同樣的,胃癌分期可分為 TNM 分期系統和數字分期系統兩種方式,其中最常用的還是 TNM 分期。請留意,癌症篩檢僅可提供關於患者癌症分期的一些資訊,但通常醫師得在進行手術後,才有把握知道患者真正的癌症分期。 胃癌 TNM 分期

原發部位腫瘤(Tumor,T)

為評估原發腫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擴散至鄰近正常細胞的程度,可細分為:

T1:腫瘤開始侵入胃壁,此分期可進一步分為: T1a:腫瘤侵入黏膜層,此分期為原位癌,腫瘤只在胃黏膜層,並未擴散到其他部位。 T1b:腫瘤穿透黏膜層,正侵入黏膜下層。

T2:腫瘤侵入肌肉層。

T3:腫瘤到達胃部外壁。

T4:腫瘤穿透胃部外壁,此階段可進一步分為: T4a:腫瘤穿透胃部外壁。 T4b:腫瘤穿透胃部外壁,並侵入鄰近組織或器官,包括肝、腹壁、食管等。

鄰近淋巴結(Node,N)

為評估癌細胞有無擴散至鄰近淋巴結,以及擴散程度,其可細分為:

N0:鄰近淋巴結沒有癌細胞。

N1:鄰近淋巴結有一到兩個癌細胞。

N2:鄰近淋巴結有三到六個癌細胞。

N3:鄰近淋巴結有超過六個癌細胞,此階段可進一步分為:

N3a:鄰近淋巴結有 7~15 個癌細胞。 N3b:鄰近淋巴結有 16 個或以上的癌細胞。

遠端轉移(Metastasis,M)

為評估癌細胞是否有轉移至其他身體部位,其可分為: M0:癌細胞沒有轉移到其他器官。 M1:癌細胞已轉移到其他器官或身體部位。

胃癌數字分期 第 0 期

同為 TNM 分期 的 T1a,胃部內層出現異常的細胞,有的醫師會稱這個階段為高度分化異常(High Grade Dysplasia),或作原位癌。此分期診斷屬少見,胃癌細胞擴散的風險很低。(零期需要擔心嗎?詳情請看:原位癌是什麼?剖析癌症進化史) 第 1 期

一般指胃癌細胞未擴散到胃壁肌肉層、其他身體部位,或遠端器官。按臨床和病理醫療背景設定,此分期可作以下解釋。

臨床分期:癌細胞侵入黏膜層、黏膜下層,或肌肉層;但未擴散到遠端器官,或鄰近淋巴結。此分期同為 TNM 分期 的「T1 N0 M0」或「T2 N0 M0」。

病理分期:癌細胞侵入黏膜層、黏膜下層,或肌肉層;可能擴散到一兩個鄰近淋巴結,但未擴散到遠端器官。此分期可細分為以下兩種: 第 1a 期:癌細胞未侵入黏膜下層,同為 TNM 分期 的「T1 N0 M0」。 第 1b 期:癌細胞未侵入肌肉層,可能已擴散到一到兩個鄰近淋巴結。此分期同為 TNM 分期 的「T1 N1 M0」或「T2 N0 M0」。 第 2 期

一般指胃癌細胞擴散到黏膜層、黏膜下層,或肌肉層;也可能擴散到胃部外壁和鄰近淋巴結,但未擴散到其他身體部位,或遠端器官。按臨床和病理醫療背景設定,此分期可作以下解釋。

臨床分期:此分期可細分為兩種。 第 2a 期:癌細胞侵入黏膜層、黏膜下層,或肌肉層;並擴散到鄰近淋巴結,但未擴散到遠端器官。此分期同為 TNM 分期 的「T1 N1 M0」、「T1 N2 M0」、「T1 N3 M0」、「T2 N1 M0」、「T2 N2 M0」,或「T2 N3 M0」。 第 2b 期:癌細胞擴散到胃部外壁,但未擴散到鄰近淋巴結、其他身體部位,或遠端器官。此分期同為 TNM 分期 的「T3 N0 M0」或「T4 N0 M0」。

病理分期:此分期可細分為兩種。 第 2a 期:癌細胞侵入黏膜層、黏膜下層、肌肉層,或胃部外壁;可能擴散到鄰近淋巴結,但未擴散到其他身體部位,或遠端器官。此分期同為 TNM 分期 的「T1 N2 M0」、「T2 N1 M0」,或「T3 N0 M0」。 第 2b 期:癌細胞侵入黏膜層、黏膜下層、肌肉層,或胃部外壁;並擴散到鄰近淋巴結。或癌細胞擴散到胃部外壁,但未擴散到鄰近淋巴結。兩者情況皆未擴散到其他身體部位,或遠端器官。此分期同為 TNM 分期 的「T1 N3a M0」、「T2 N2 M0」、「T3 N1 M0」,或「T4a N0 M0」。

第 3 期

一般指胃癌細胞擴散到黏膜層、黏膜下層、肌肉層,或胃部外壁;也可能擴散到鄰近淋巴結,但未擴散到其他身體部位,或遠端器官。按臨床和病理醫療背景設定,此分期可作以下解釋。

臨床分期:癌細胞侵入肌肉層,或胃部外壁,也擴散到鄰近淋巴結,但未擴散到其他身體部位,或遠端器官。此分期同為 TNM 分期 的「T3 N1 M0」、「T3 N2 M0」、「T3 N3 M0」、「T4a N1 M0」、「T4a N2 M0」,或「T4a N3 M0」。

病理分期:此分期可細分為三種。 第 3a 期:癌細胞侵入肌肉層,或胃部外壁,也擴散到鄰近淋巴結。或癌細胞侵入胃壁、鄰近器官或組織,但未擴散到淋巴結。兩者情況皆未擴散到遠端器官。此分期同為 TNM 分期 的「T2 N3a M0」、「T3 N2 M0」、「T4a N1 M0」、「T4a N2 M0」,或「T4b N0 M0」。 第 3b 期:癌細胞侵入黏膜層、黏膜下層、肌肉層,或胃部外壁。或癌細胞侵入胃部外壁、鄰近器官或組織。兩者情況皆為擴散到淋巴結,但未擴散到遠端器官。此分期同為 TNM 分期 的「T1 N3b M0」、「T2 N3b M0」、「T3 N3a M0」、「T4a N3a M0」、「T4b N1 M0」,或「T4b N2 M0」。 第 3c 期:癌細胞侵入胃部外壁,或侵入胃部外壁、鄰近器官或組織。兩者情況皆為擴散到淋巴結,但未擴散到遠端器官。此分期同為 TNM 分期 的「T3 N3b M0」、「T4a N3b M0」、「T4b N3a M0」,或「T4b N3b M0」。 第 4 期

一般指胃癌晚期階段,胃癌細胞擴散到胃部外壁、鄰近器官或組織;或擴散到遠端器官。 

臨床分期:此分期可細分為兩種。 第 4a 期:癌細胞侵入胃部外壁、鄰近器官或組織;可能擴散到鄰近淋巴結,但未擴散到遠端器官。此分期同為 TNM 分期 的「T4b Nx M0」,亦指任何「N」值。 第 4b 期:與 4a 期一樣,此分期同為 TNM 分期 的「Tx Nx M1」,亦指任何「T」和「N」值。

病理分期:與 4b 期一樣,此分期同為 TNM 分期 的「Tx Nx M1」,亦指任何「T」和「N」值。

胰臟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確診後存活率不到一成

胰臟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確診後存活率不到一成

胰臟癌雖然發生率不高,但致死率相當高,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資料,胰臟癌佔了美國眾多癌症死亡數的 7%。要了解胰臟癌,首先需要釐清癌細胞擴散的程度,可細分成五個階段: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又稱零階段或第零期,詳細資訊請閱讀:原位癌是什麼?剖析癌症進化史)、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以及第四階段。隨著癌細胞的轉移(Metastasis),它會從胰臟開始,然後侵略附近的細胞組織、淋巴系統(Lymphatic system)、血液系統、最後擴散到其他器官,像是肝和腦。

由於胰臟癌症狀早期並不明顯,因此病人診斷為晚期的狀況很多,依照五年存活率法則(5-year survival rate)來計算,能推估病人平均的五年存活率僅有 9%,而根據 105 年的癌記登記報告,胰臟癌的患者只有不到一成存活率。(同場加映:不是放棄治療!剖析緩和與安寧照護的真相)

胰臟癌初期症狀不會痛 出現黃疸要注意

胰臟癌之所以恐怖,因為它不會伴隨著疼痛,只有到了末期才會逐漸顯明,包括有:黃疸(Jaundice)、血栓、血糖升高、皮膚發癢、腹部及背部疼痛、深色尿液、淺灰色大便、疲憊、脹氣、噁心嘔吐、沒食慾、體重減輕、憂鬱,但即使出現這些症狀,也不一定就是胰臟癌,民眾別驚慌,務必向專業醫生詢問。

此外,還有一種罕見的狀況,它是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簡稱 NET),與胰腺癌一樣,能導致腹部疼痛和腸胃不舒服,但另會引發胰島素瘤(Insulinomas)、升糖素瘤(Glucagonomas)、胃泌素瘤(Gastrinomas)、體抑素瘤(Somatostatinomas)等症狀。 胰臟癌風險因素很多 高糖高脂也危險

至今胰臟癌的原因仍不明,但其風險因素卻有很多,包含像是抽菸、肥胖(Obesity)、胰囊腫(Pancreatic cyst)、胰臟炎(Pancreatitis)、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此外,常攝取高糖分和高脂肪食物的人也要注意,特別是煙燻製品及加工肉類,它可能會提高胰臟癌的風險,提醒民眾要多吃蔬果,並儘量少喝咖啡和酒精,保持均衡的飲食習慣才是重要。

值得留意的還有,胃被病菌感染,包括 B型肝炎(Hepatitis B)和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以及工作環境接觸殺蟲劑和特定的化學成分,像是清潔工作和金屬加工場,都有可能提高胰臟癌的風險。

胰臟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確診後存活率不到一成研究指出,有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藉由保持均衡飲食、健康體重來避免。雖然目前醫學仍無法確切指出罹癌原因,但了解癌症原因與風險,無疑將能幫助遠離可能引發癌症的危險因子。

胰臟癌和家族遺傳

根據美國加州舊金山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Health,簡稱UCSF Health)的資料,胰臟癌有 5~10% 是遺傳,或由基因突變造成,且於直系親屬的機率會更高。

另外,其他遺傳性症狀還包括:遺傳性乳癌與卵巢癌(Hereditary breast and ovary cancer)、遺傳性大腸癌(Hereditary colon cancer)、家族性非典型多痣(黑色素瘤)症(Familial Atypical Multiple Mole Syndrome,簡稱 FAMMM)、遺傳性非瘜肉症結直腸綜合症(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簡稱HNPCC,又稱Lynch Syndrome)、黑斑息肉症候群(Peutz-Jeghers Syndrome)、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第一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1,簡稱MEN1)、逢希伯林道症候群(Von Hippel-Lindau disease, 簡稱VHL)。 患病平均年齡 70 歲 治療仍困難

而隨著年齡增長,胰臟癌的風險也會提高,平均病患都在 70 歲,種族則多發生在非裔美國人,其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要治療胰臟癌,得搶在癌細胞未擴散到其他身體器官就下手,且愈早發現愈好,但即便如此,其困難度也很高,因為當其他部位被感染了,手術就行不通了,得透過更高風險治療方法,像是放射治療(Radiation therapy)、化學療法(Chemotherapy)、標靶治療(Target Therapy),也可再配合輕微運動、瑜伽、冥想做輔助治療,並按照專業醫生的指示休息,但要注意可能會帶來的副作用和疼痛。 胰臟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確診後存活率不到一成癌症治療根據癌症類型、分期及存活率不同,愈詳細了解,請見癌症治療簡介文章。

壺腹癌罹癌原因不明!只能切除治療

壺腹癌罹癌原因不明!只能切除治療

聽過壺腹(Vater of Ampulla)嗎?它位在人體十二指腸中的前端,同時也是肝將膽汁(Bile)傳送給小腸的部位,而在腸胃癌的種類中,壺腹癌(Ampullary carcinoma)算是很罕見的疾病,發生的機率少於 1%,且至今致癌的具體原因仍有待研究。對此,以下將告訴你關於壺腹癌的發生症狀和治療,呼籲民眾還是要提高警惕,並定期做腸胃檢測,降低罹癌風險。

壺腹癌成因不明 明顯症狀為黃疸

首先,壺腹癌和壺腹周圍癌(Periampullary cancer)是兩種不同的疾病,而且前者的癌細胞存活率會比後者來得高,這些惡性腫瘤待在身體的時間愈久,它會感染靠近的器官,嚴重則造成惡性腫瘤轉移。雖然疾病原因不明,但存有幾個高風險因素,像是腸胃系統長息肉(Polyp)、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簡稱IBD)、年長者。

壺腹癌病人最明顯的表徵就是黃疸(Jaundice),這是因為壺腹的腫瘤已堵住膽管(Bile duct),導致膽汁(Bile)只能往血管流,皮膚也就變黃了。其他可觀察症狀包含有:搔癢、背部疼痛、胰腺炎(Pancreatitis)、胃腸出血、嘔吐、腹瀉、體重減輕。 切除手術是唯一治療方法

由於壺腹癌和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很類似,所以在治療前,醫師可能會先做一系列的檢測,包括切片(Biopsy),來了解病人體內的癌細胞狀況和階段。若確定是壺腹癌,下一步才會考慮採取移除腫瘤的手術,較常用的是胰十二指腸切除術(Whipple procedure,屬大手術),目的是要移除被感染部位,多數情況下,也會一併去處旁邊的細胞組織,像是胰臟的前端、胃的下半部、十二指腸(Duodenum)、膽囊(Gallbladder),以及淋巴結(Lymph node)。

另外,治療方法會按照病人的情況,有的人也許需要先做化療(Chemotherapy)或放射治療(Radiation therapy),所以,診斷時務必跟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卵巢癌請忌口~不吃精緻加工等4物

卵巢癌請忌口~不吃精緻加工等4物

健康飲食是抗癌的關鍵之一,切忌嘴饞無遮攔,不然吃錯有恐阻礙癌症療程。以下Hello健康列出4類食物,卵巢癌患者請避免攝取,才好戰勝癌症,早日重拾健康的身體!

1. 酒精會加重肝臟負擔

卵巢癌患者可能會接受化療,過程中會加重肝臟代謝毒素的工作,因此請善待它,不要再喝酒加重肝臟的負擔,以減少伴隨化療帶的副作用。喝酒除了會讓肝臟更難分解化療藥物,還可能加重噁心或腸胃不適的症狀,並與化療藥物產生交互作用。

2. 紅肉及加工肉會削弱免疫

建議卵巢癌患者遠離對破壞癌細胞,和增強免疫系統沒有貢獻的食物,例如肉類,它其實對癌症治療沒有任何貢獻,是不該出現在癌症患者的菜單上的。這是因為人體在消化肉類時,會耗盡胰蛋白酶(Trypsin)及胰凝乳蛋白酶(Chymotrypsin),2種會幫助免疫系統殺死癌細胞的酶,進而降低身體的抗癌能力。反之,身體消化植物蛋白時就不用消耗那麼多酶,患者可以此取代。另外,加工肉類也不該出現在患者的菜單裡,因為它們含有亞硝酸鈉(Sodium Nitrite),對癌症病情和心血管都有害。

3. 經高溫烹調的食物易致癌

食物在高溫烹煮下,會增加致癌的機率,使病情加重。如果真的很喜歡炸物和烤物,請盡量低溫烹煮,並注意不要將油加熱超過發煙點,以避免致癌物形成。 4. 精製糖就是腫瘤最愛的食物

癌症腫瘤,就是靠血液中的糖分生長茁壯的。因此若不希望腫瘤擴散,就不該大量食用高糖甜食。卵巢癌患者應實施低糖飲食,並對精緻糖類,和單一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忌口。

不看會後悔!結腸與大腸直腸癌的關係

不看會後悔!結腸與大腸直腸癌的關係

消化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從食物中攝取營養,但您可能並不清楚,消化過程中身體會去除食物中的毒素,這也就是結腸最重要的功能,結腸除了再吸收消化物的水分之外,也必須清除這些形成糞便的廢棄物,以維持身體健康運作,因此當您罹患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時,這些功用的效用就不會那麼大,且所導致的毒素廢棄物堆積可能威脅您的生命安全,因此為了知彼知比百戰百勝,下述列出了結腸的功能,以及大腸直腸癌的症狀有哪些。

結腸的功能有哪些?

跟小腸比起來,結腸比較粗但也比較短,結腸的肌肉管壁大約1.8公尺長,平均直徑約5公分。 透過腸蠕動(Peristalsis),結腸的功能在於去除腸道、血液和靠結腸神經啟動的淋巴系統內的毒素,整個作用過程約需要12~36個小時,而結腸也是消化道最末端的部分。 結腸的構造有哪些?

結腸分為4個部分: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結腸位於整個腹腔的右下方,營養素經小腸吸收後進入升結腸的第一個部位就是盲腸,結腸從盲腸向上延伸至肝臟,然後結腸由左至右,在腹腔橫向這段稱為橫結腸,降結腸是從腹腔左側延伸到骨盆腔,而從脾臟到骨盆腔的結腸稱為乙狀結腸,乙狀結腸則再連接到直腸,也就是人體廢棄物最後的路徑。

當消化物經過結腸,就會轉變成廢棄物或糞便,然後在乙狀結腸堆積儲存,這些人體廢棄物隨著1天1~2次的腸蠕動進入直腸。結腸吸收消化物的水分、礦物質後會形成糞便的形狀,然後被人體排出。結腸含有將近60種細菌來幫助身體消化,並生成重要維生素,維持體內酸鹼平衡,也避免有害病菌擴散。

結腸中的細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比方將食物轉化成葉酸、維生素K及維生素B群等營養素,結腸中常見的兩種細菌為:結腸桿菌(Bacillus coli)、嗜酸桿菌(B. acidophillus)。結腸功能正常的人,一天會經歷2~3次腸蠕動,腸蠕動大多在用餐後,以便促進排便,正常的糞便應呈淡咖啡色、長條形,應無惡臭,並在馬通沖入下水道後就會瓦解。

大腸直腸癌的症狀?

大腸直腸癌發生在結腸或結腸後段靠近直腸的部位,是致死高風險的常見癌症之一。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The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International , WCRF)指出,2012年統計將近140萬人罹患大腸直腸癌,是人們罹患前3大的癌症。

息肉(Polyps)是結腸或直腸壁不正常的增生組織,一般為良性、非癌症腫瘤,不過有些息肉可能轉變成癌症,但情況並不多見。息肉的種類很多,其中可能轉變成癌症的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是一種癌症前的病變,其他還有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s)和發炎性息肉(Inflammatory polyps)。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指出息肉雖然不是典型的癌前病變,但應視為一種癌化徵兆;因此,有些醫師為防萬一,會將息肉全部切除。

大腸息肉(Colon dysplasia)在顯微鏡下是結腸內壁呈現異常的細胞,雖然不是癌細胞,但確有機會並變成癌細胞。尤其是曾罹患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或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的患者,大腸息肉在多年後可能轉變成大腸分化異常(Colon dysplasia,又稱癌症化)。

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又被稱為腸躁症(Spastic colon),是一種腸道功能性障礙疾病,會使您的結腸自發性收縮或大小腸內壁肌肉蠕動無力。

結腸的功能在於腸道吸收消化物的營養後,將有毒的廢棄物排出體外。若您想獲得更多相關諮詢,請諮詢您的醫師。

子宮頸癌疼痛難耐!抑制疼痛的方法

子宮頸癌疼痛難耐!抑制疼痛的方法

罹患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後,身體多少會經歷一些疼痛。大部分的癌症疼痛可能都是由腫瘤引起的,當神經、骨頭或器官受到壓迫,就會感覺很不舒服。另外,癌症(Cancer)的治療,如化療、放射線治療、手術等,也都可能引起疼痛。若置之不理,疼痛不僅會影響生理健康,還會影響心理健康,也就是為什麼疼痛需要被抑制。以下我們要介紹幾種抑制疼痛的療法:

用放射線治療將腫瘤縮小

放射線治療通常可以將腫瘤縮小,以減輕神經或骨頭受到壓迫的負擔。醫師通常會採短期療程,患者只需接受1~2次治療。可以和醫師討論放射線治療這個選項,評估其副作用的缺點,是否小於此治療的優點。若放射線治療就是引起您疼痛的原因,請和醫師討論其他抑制疼痛的方法。

服用非處方止痛藥物

有時市面上的非處方藥物,就已足以減輕疼痛。可以使用含乙醯胺酚(Paracetamol)成分的止痛藥;或使用抗發炎藥物,也可以消除腫脹,如布洛芬(Ibuprofen)和阿斯匹靈(Aspirin)。使用任何非處方藥物前請先諮詢醫師或藥師,並遵守正確的服藥指示。

向醫師索取處方止痛藥物

處方籤藥物可能包含鴉片類止痛藥,如芬太尼(Fentanyl)、氫嗎啡酮(Hydromorphone)、美沙酮(Methadone)、嗎啡(Morphine)、羥考酮(Oxycodone)、曲馬多(Tramadol)等。有些抗癲癇、抗憂鬱、抗發炎藥和糖皮質激素藥物(如康速龍錠Prednisolone、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也對抑制疼痛有幫助。依個人狀況而定,醫師可能會指示您單獨服用處方藥,或與其他藥物搭配使用。若服用處方藥後仍然疼痛,請告知醫師調整藥物。

以上方法可能有助於緩解子宮頸癌帶來的疼痛,但實施任一方法前請獲得醫師同意,並遵從治療指示。若這些抑治疼痛的方式對您沒有幫助,請和醫師討論其他有效的止痛方法。

吃籽超營養!4 種堅果種子營養功效介紹

吃籽超營養!4 種堅果種子營養功效介紹

過去我們曾介紹過堅果的好處,這次要介紹的是堅果種子類中的「種子」,以下將列舉四種超級健康的種子類食物,包括奇亞籽、南瓜子、亞麻籽、葵瓜子,並介紹這些「超級種子」的潛在營養功效和健康好處。(推薦閱讀:十大堅果營養又美味!護心抗癌好處多) 堅果種子的定義

有營養師指出,台灣在食物分類上,會將堅果種子類歸為同一類,除了一般常見的杏仁、核桃等堅果的分類,一般廚房中常見的重要種子有三類: 米、麥等穀物 豆莢類 堅果類

我國六大類食物的區分,主要根據食物的營養成分和性質,一般作為主食的穀物和豆類,不歸於種子類。堅果種子類幾乎都有著滿滿的營養元素,也常被稱為「超級食物」。(同場加映:堅果種類這麼多你挑對了嗎?一次搞懂品質與分級) 1. 奇亞籽的好處和營養

奇亞籽是鼠尾草的種子,源於中美洲但在北美及南美,奇亞籽不僅好消化、熱量低,也富含許多營養,除了蛋白質和纖維,也包含其他營養素,如鎂、、磷等礦物質和維生素、多種抗氧化物、微量元素 Omega-3等必需脂肪酸。 奇亞籽的潛在功效

食用奇亞籽有益心臟健康,因為奇亞籽含有抗大量氧化物、膳食纖維和最重要的 Omega-3 脂肪酸(次亞麻油酸),其Omega-3含量甚至比鮭魚還要多。 國人膳食纖維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 25~35 克,而每100克的奇亞籽就含30克的膳食纖維,幾乎比所有蔬菜都來得高。充足的膳食纖維能夠幫助排便、減少便祕,更有類似益菌生(Prebiotic)的功效,幫助腸道好菌生長,除了促進腸胃道健康,膳食纖維提供的飽足感,也能幫助穩定血糖和減重。 根據《肌力與體能期刊》(The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一篇研究指出,在超過90分鐘的運動中,攝取奇亞籽能和含糖運動飲料同樣提升運動表現,但是糖分的攝取量卻可以遠低於運動飲料。 2. 南瓜子的好處和營養

南瓜子富含鎂和鋅,國人每日建議攝取350毫克的鎂、15毫克的鋅,而每100克的去殼南瓜子,就含有633毫克的鎂和9毫克的鋅,是絕佳的補鎂選擇。適量補充鎂能幫助身體維持正常運作和代謝,鋅也是很好的抗氧化及抗發炎物質。(同場加映:神經肌肉都要它!9種食物高鎂又健康)

吃籽超營養!4 種堅果種子營養功效介紹 南瓜子的功效

另外,選擇原味的南瓜子,能夠保留更多營養價值,那麼南瓜子的功效有這些: 初步研究顯示南瓜子能夠幫助控制血糖。(推薦閱讀:控制血糖不用藥!睡眠運動4招有效) 南瓜子有助降低某些癌症罹患率,例如乳癌。 動物實驗發現南瓜子油能降低膽固醇和高血壓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市售的南瓜子多數都有經過加工,且含有較多的鹽分,所以從南瓜果肉中直接取出種子會是較健康的選擇,或是挑選低鹽或無調味的南瓜子,才能攝取到最多的營養,又不造成身體負擔。 3. 亞麻籽好處和營養

說到富含營養的超級食物,一定得提到亞麻籽,人們最早從六千年前就開始種植亞麻籽作為食物,亞麻籽是膳食纖維攝取的絕佳來源,除了含有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營養素,Omega-3 脂肪酸的含量相當高,特別是當中的 α次亞麻油酸(α-Linolenic Acid),而亞麻籽中的木質素(Lignans)更是所有飲食中含量最高的食物。

亞痲籽的潛在功效

根據研究,亞麻籽可能有以下潛在功效: 亞麻籽含有木質素,研究顯示木質素能降低多種癌症的風險。 亞麻籽富含的 α次亞麻油酸有助身體抵抗發炎、降低心臟病風險,研究顯示次亞麻油酸有抑制乳癌和子宮頸的癌細胞,不過因為是試管實驗,針對對其他癌症的效果仍待進一步的研究。 和奇亞籽同樣富含膳食纖維,光 100 克的亞麻籽就可滿足一日的纖維攝取量,而亞麻籽所含的水溶性纖維,也有助於降低膽固醇並預防高血脂症。 亞麻籽除了高纖低碳水,能幫助控制血糖,此外,亞麻籽還是無麩質的作物,有些人對穀物消化不良,常是因為麩質的關係,因此亞麻籽適合患乳糜症(Celiac Disease)和麩質不耐症(Gluten Intolerance)的人食用。 根據《臨床營養學雜誌》(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發現連續12週攝取亞麻籽的受試者,血壓明顯有下降,但是靠補充亞麻籽油和亞麻籽萃取物就沒有相同的降血壓效果,因此建議食用亞麻仁籽或亞麻籽粉。

吃籽超營養!4 種堅果種子營養功效介紹 4. 葵瓜子的好處和營養

葵花子俗稱葵瓜子,一直都是民眾喜愛的熱門零食,大家可能都忽略了葵花子的營養也相當豐富: 葵花子含硒(Selenium),硒元素除了被稱為抗癌之王,更是維持甲狀腺功能的重要微量元素。 葵花子幾乎是所有堅果種子類植物固醇(Phytosterols)含量最高的一種,這個成分能抑制動物性膽固醇的吸收,進而降低心臟病風險。

另外,曾有傳言指出吃葵花子會致癌,這是完全沒有根據的。不過民眾在嗑瓜子時,確實要注意以下幾點: 食用葵花子選擇原味、份量剛好不過量。一般市面上的瓜子調味多,容易因為涮嘴一次吃下太多,攝取過多熱量,同時造成鈉過量攝取,可能會影響血壓、骨質和腎臟。 葵花子富含Omega-6脂肪酸,不過要注意大部份人Omega-6都攝取過多,如果Omega-6與身體中抗發炎的Omega-3失衡會促進發炎反應進行。

分子料理好吸睛!乳化和水膠體如何作用

分子料理好吸睛!乳化和水膠體如何作用

對現在的人來說,「吃」已經不是僅僅為填飽肚子而存在,若經濟能力許可,我們渴望在進食之餘,能得到精神與視覺上的滿足,於是分子料理(Molecular gastronomy)就這樣應運而生,其將科學帶入廚房,運用獨特的料理方式與擺盤技巧,不僅吸睛又有趣,以下為你揭開分子料理的神祕面紗。

分子料理原來是食品科學

當食物經由廚師精心製作成分子料理後,往往都會讓客人嘆為觀止、捨不得食用,不單形狀別於我們的既定認知,甚至味道及口感都有可能提升到另一個層次。而背後的原因,其實跟創意或設計沒有太大的關聯,它只是將物理和化學原理應用在食物上,亦為食品科學(Food science)的一環。

許多人聽到「分子料理」可能會聯想到是否有很多人工添加物,但事實上,多數分子料理中經常使用的乳化劑(Emulsifier)和增稠劑(Thickener),都由天然動植物上提煉製成。分子料理所使用的方式繁多,包括乳化劑、泡沫(Foam)、冷凍(Freezing)、脫水(Dehydrating)、真空低溫烹調法(Sous-Vide,又叫舒肥法)、晶球化(Spherification)、酵素作用(Enzymatic action)、糖替代品(Sugar substitute,或稱代糖)和水膠體(Hydrocolloid)等等。(同場加映:得舒飲食5大好處~減肥減憂降血壓)

分子料理好吸睛!乳化和水膠體如何作用 乳化避免油水分離

在眾多分子料理方式當中,乳化劑和水膠體是較為健康和實用的烹調方法,因為它們所運用的飽和脂肪、膽固醇、添加糖(Added sugar)和乳品量較低。先來看看乳化的作用方式吧!

乳化其實是兩種不互溶液體(Immiscible liquids)參雜在一起的狀態,而我們都知道油和水彼此不相溶,因此在製作冰淇淋、牛奶或沙拉醬時,需要加入乳化劑以維持型態。以鮮奶為例,若擱置一段時間,其液體會開始分開,出現「油水分離」的情形,而當你用力搖晃或攪拌時,液體又會再次融在一起,而大多數鮮奶在販售前,都會先經過「均質化」,以減少以上情形發生。

只要把擁有乳化劑的食材運用在料理中,就能做許多變化,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大豆卵磷脂(Soy lecithin),它能取代蛋黃作為麵團的黏合劑,減低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取量,且由於它為植物提煉,可助腸胃消化。(同場加映:膽固醇解禁!蛋黃海鮮適量吃 飲食均衡不怕膽固醇過高) 水膠體增稠 口感更好

水膠體泛指任何與水接觸,形成凝膠(Gel)狀的物體,在烹飪中可做為增稠劑使用,它們包含有: 明膠(Gelatin,又稱吉利丁)、果膠(Pectin)、洋菜(Agar)、三仙膠(Xanthan gum)、玉米澱粉(Corn starch)等等。大部分的凝膠不僅能替代雞蛋、奶油,或澱粉進行稠化,甚至口感也較佳。

如果你想嘗試看,可以在牛奶、香草豆和糖的混合物中,以幾克鹿角菜膠(Carrageenan)取代雞蛋,滑順濃稠的香草布丁就完成了,而且它完全沒有從雞蛋而來的膽固醇和脂肪添加物,想要低熱量甜點還不學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