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牙齒變黃!戒菸喝水讓你笑得燦爛

預防牙齒變黃!戒菸喝水讓你笑得燦爛

想要擁有燦爛的微笑,就一定要有正確的口腔衛生觀念。除了按時刷牙、正確使用牙刷,盡量避免特定食物和飲料,和戒掉抽菸習慣,也能預防牙齒變黃。以下是想保有潔白牙齒,各種可做和不可做的事。

避免會讓牙齒變黃的食物 酸性食物:食用過多酸性食物,如檸檬汁和醋,對牙齒傷害很大,因為酸性成分會破壞琺瑯質,使黃色的牙本質暴露在外。 有顏色的飲料:例咖啡和茶,都會在牙齒上留下顏色。 含糖食品和飲料:例如餅乾、糖果、手搖飲料等,這是因為其中的糖分容易使口腔滋生細菌;當細菌釋放酸性物質,就會讓人容易蛀牙,並使牙齒顏色暗沉,或產生蛀牙的黑洞。 紅酒和白酒:因為它們的酸性成分會破壞琺瑯質。 除了食物…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以及抽菸、吃檳榔,也都會使牙齒變黃、染色。

避免牙齒變黃的方法

避免上述食物。 戒菸。  用吸管:喝深色飲料或含糖飲料時,吸管能避免讓液體碰到牙齒,降低染色機會。但要注意的是,為了地球環保,請盡量不要使用只有一次性功能的拋棄式塑膠吸管。 養成良好口腔衛生習慣:正確按時刷牙、漱口、用牙線,就是保持牙齒潔白的不二法門。如果沒有好好遵守,牙齒表面會變黏,並使色素容易附著。

不會讓牙齒變黃的東西

高纖蔬果:例如水梨和蘋果,這是因為纖維能和牙齒摩擦,能幫助汙垢的去除。但吃完蔬果後1小時,或睡前,仍要記得刷牙。 小蘇打:把牙刷弄溼,並沾一點小蘇打粉代替牙膏,偶爾這樣刷牙,是有助於牙齒美白的。這是因為小蘇打粉裡面的成分有幫牙齒表面拋光的效果,但也因此若太常使用,有可能會對牙齒造成傷害。 水:多喝水取代含糖飲料,不只能讓人保持水分充足,無色無外的水也對牙齒最沒負擔。 堅果:堅果的蛋白質,能增強以及保護牙齒。

百萬細菌住這裡!牙刷要換別共用

百萬細菌住這裡!牙刷要換別共用

講到口腔清潔,一般人腦海裡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刷牙這件事,因為感覺用牙刷不停摩擦牙齒,牙齒應該很乾淨才對,事實上,正確刷牙的確能幫助口腔去除髒汙,然而,不少人只注意刷牙方式,而忽略掉牙刷的乾淨程度,牙刷本身容易藏汙納垢,一不注意就把髒汙都帶到口腔內了,更多牙刷秘密,接下來會一一為您揭曉。

有哪些病菌藏在牙刷呢?

如下列,牙刷是許多病菌的溫床: 變種鏈球菌(Mutans Streptococcus):會侵蝕牙齒琺瑯質(Tooth Enamel Erosion),造成蛀牙。 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或縮寫成 E. Coli):往往是引起下痢的主因。 β溶血型鏈球菌(Beta-hemolytic Streptococcus):鏈球菌咽喉炎(Strep Throat)的病因。 糞菌(Feces): 如果馬桶蓋沒蓋上,糞菌可能會從排泄物中逸散到空氣中,並沾黏在牙刷上。 葡萄球菌(Staphylococci):可能會導致皮膚感染。 牙周致病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可能會導致牙齦疾病。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引起皮疹、皮膚乾燥、頭皮屑、皮癬、香港腳等疾病。 單純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引起唇皰疹(Cold Sores)。 病毒:諸如A肝病毒(Hepatitis)、B肝病毒、C肝病毒等。

廁所好多汙染源

1. 小心洗手台濺汙

上完廁所洗手時,水槽濺出的水容易沾黏在牙刷上,也就是說剛洗掉的髒汙,可能離開手上,隨即進到口腔。

2. 馬桶蓋沒蓋

沖馬桶的時候,如果馬桶蓋敞開,馬桶裡的病菌很容易散落空氣中,甚至黏在廁所的每個角落,包括牙刷本身,因此,刷牙的同時也會將廁所病菌帶進嘴裡。

怎麼保持牙刷乾淨?

1. 避免將牙刷放置在密閉容器中

若把牙刷放在密封的容器裡,反而沒辦法乾燥,濕潤環境容易滋生黴菌,更糟糕的是,如果把好幾支牙刷放在一起,刷毛對著彼此,細菌更容易互相傳遞,特別是家族成員還患有傳染疾病,一不小心就把病菌帶給其他家人了。

2. 千萬別共用牙刷

不知道您是否有暫居朋友家,忘了帶牙刷,只好與朋友共用的經驗,如上述,牙刷藏納許多髒汙與病菌,很容易傳染給其他人,因此,即使像家人般再親再熟,也絕不能共用牙刷,造成口腔不衛生,衍生疾病。

3. 牙刷要清潔

牙刷和其他家居用品一樣,需要定期清潔,因此,可以把牙刷浸泡在雙氧水,或含有抗菌成分的漱口水中,達到清潔效果。

4. 定期更換牙刷

牙刷不是終身抗菌,記得每3~4個月更換一次牙刷,另外,刷毛外翻或變彎的時候也務必更換,使用品質優良且好上手的新牙刷,才方便打理口腔衛生。

5. 保持馬桶蓋關上

隨時將馬桶蓋關上,特別是上完廁所、沖馬桶時,避免髒汙、細菌飄散廁所四處。

養出一口白牙~6招居家潔牙妙招

養出一口白牙~6招居家潔牙妙招

您今天有張開嘴好好看看自己的牙齒嗎? 牙齒是很重要的門面,和別人講話時牙齒就會露出來,如果沒有好好保養,讓牙齒看起來黃黃的或有汙垢,恐影響別人對您的觀感。擁有一口白淨整齊的牙齒,肯定能提升他人對自己的好感度,有助於人際關係。這就來了解牙齒變黃的原因,並瞧瞧有什麼自己在家就能做的潔白牙齒妙方吧!

牙齒變黃的原因

我們吃的食物中,有些會在牙齒上留下汙垢,漸漸地,就會長出牙菌斑(Plaque),讓牙齒看起來黃黃的。另一原因是,牙齒的琺瑯質(Enamel)被侵蝕,露出了牙本質(Dentin,又稱象牙質或齒質),牙本質是在琺瑯質下方薄薄的組織,呈現自然的黃色,所以一旦露出來,就會讓牙齒顯得黃。 居家潔白牙齒的方法

1. 蔬果製造口水清殘渣

最傳統也最簡便的清潔美齒方式,就是食用蔬果!蘋果梨子、胡蘿蔔、芹菜等,都能製造大量的唾液(口水),幫助清除殘留在牙齒上的食物殘渣與牙菌斑。 2. 油漱口法除菌

油漱口法(Oil Pulling)是源自印度的傳統民間療法,用油來去除口中引發牙菌斑的細菌,可清潔口腔與排毒,研究顯示,每天用油漱口,能有效減少細菌、牙菌斑和牙齦炎(Gingivitis)發生的機率。椰子油、芝麻油和葵花油都可,其中椰子油的效果最佳,因其所含的月桂酸(Lauric Acid),不但可殺菌還能降低發炎機會。

使用時,請倒一大湯匙的油到嘴裡,如平常漱口般讓所有牙齒都沾到油,整個過程約15~20分鐘,然後把油吐掉,若用椰子油,請注意要吐在馬桶或垃圾桶裡,因為椰子油在攝氏25度左右就會凝成固體狀,若吐在水槽裡可能會堵塞水管。 3. 小蘇打刷牙防菌

小蘇打(Baking Soda))可說是天然美白劑,很多牙膏都含有小蘇打成分,因為它是一種溫和的磨砂,能擦掉牙齒表面的汙垢,並在口中形成鹼性環境,預防細菌滋生。使用時,請將1茶匙的小蘇打與2茶匙的水,混合攪成糊狀並拿來刷牙,每週可使用幾次。雖然科學尚未證實小蘇打可美白牙齒,但有幾項研究都顯示,含小蘇打成分的牙膏,確實可有效去除牙齒上的汙垢與牙菌斑。 4. 美白牙膏及漱口水去汙垢

美白牙齒用的牙膏及漱口水,同樣能去除牙齒上的汙垢,因其含有溫和的研磨劑(Abrasive)、化學及亮白成分,但不會改變牙齒的顏色。 5. 牙齒美白貼片除汙垢

此貼片(Whitening strips)可消除牙齒上的汙垢,因為貼片上塗有含過氧化物成分的凝膠,每天貼在牙齒上幾分鐘即可,它很薄且幾乎看不見,非常方便使用,且短短幾天就能見效,並可維持至少1年。 6. 牙齒美白套組

這類產品含有漂白功效的化學成分過氧化尿素(Carbamide peroxide),可清除牙齒表面和深層的汙垢,進而改變牙齒的顏色。有些則要用小刷子在牙齒上塗含過氧化物(Peroxide)的凝膠,有些凝膠則是在牙托裡,要戴在牙齒上,每天戴30~45分鐘,至少戴1週或以上。

如何預防牙齒變黃?

上述的方法是在去除已形成的汙垢,但若能預防讓牙齒不變黃會更好,以下幾點供參考: 不要吸菸,因為菸會在牙齒上產生棕色汙垢,且會穿透琺瑯質的溝槽,很難靠刷牙去除。 飲料如咖啡、茶、深色碳酸飲料(如可樂)、紅酒、果汁(蔓越莓汁、葡萄汁)等,都很容易在牙齒上留下汙垢,可以喝,但請記得喝完後要漱口。能量飲料、運動飲料等,則是長期飲用可能會侵蝕琺瑯質,若要喝就要盡快喝完,喝完後要漱口。 深色水果或蔬菜如藍莓、黑莓、甜菜等,很容易在牙齒上留下顏色,吃完後請刷牙、漱口。 少吃糖,因為高糖分食物會助長變種鏈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的滋生,這種細菌是造成牙菌斑和牙齦炎的原始菌種,所以吃完甜食請記得刷牙。 多吃含食物如牛奶、起司、綠花椰菜,可以強化琺瑯質,防止琺瑯質遭侵蝕。 刷牙可防止汙垢留在牙齒上與防止牙齒變黃,每天至少刷牙2次,且刷完牙後要用牙線,清除刷不到的牙齒縫隙殘渣。

世界快心則慢~學習等待的3種美好

世界快心則慢~學習等待的3種美好

您還記得小時候守在電視機前,等著最愛的卡通節目播放的那份喜悅嗎?長大後,我們的生活步調愈來愈快,漸漸不願意花時間等待,應對這樣的生活節奏,可能會讓人等待,所謂「世界越快,心則慢」這句電信公司的廣告詞,也令許多人印象深刻。當遇到想要的東西,就迫不及待馬上得到的話,可能會在得到之後,讓內心感到失落。以下介紹等待的3種美好,但是每個人對時間的感受並不一樣,跟著自己的步調,一步一步地走才是重要的!

1. 期待使等待的結果更令人滿足

如果我們太急著得到某樣東西,在得到後,可能強烈的激情馬上就煙消雲散了,但是相反的,當我們耐心隨著時間耐心等待,讓一切或情感慢慢地推進,一開始也許會很不習慣,但相信最後會有甜美的果實。

此外,由於過程中,我們並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所以會報著一種期待的心情,這就好比看著藝術家的繪畫過程,觀眾可以觀察他們在畫紙上的一筆一畫,享受觀看創作的過程,直到作品完成後,呈現在眼前的那一瞬間,心裡感到滿足,這在心理學上叫做延宕滿足(Delayed gratification, 或稱延遲獎賞)。

世界快心則慢~學習等待的3種美好 2. 等待可以幫助自我省思和認識自己

不管我們喜歡與否,等待是我們一生的課題,生活中有許多時候需要等待,例如買東西要排隊,或者是等待對的人出現,這些零零總總的等待,都是奠定自我品格的基礎。所謂的等待,並不是指靜靜地待在原地,什麼都不做,而應該是要相信未來,對未來懷抱希望,如聖經所言的「信是未見之事的確據」正是這個意思。

在等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省思自己,從精神的層面來看,花時間認識自己非常重要,包含像喜歡和討厭的東西、擅長與不擅長的事,或是渴望在情感得到什麼等等,透過這些,才能幫助我們成為更成熟的人,不要奢望只看見他人改變,卻不願學習為自己努力。 3.等待讓您學習放下自我

不懂得等待的人,通常可能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只在乎自己,沒辦法看見別人的需要,但當我們開始練習等待時,您可能會發現的您看事情的角度改變了,不再只是「我想要」,而會看見他人的需要。與其活在公主與王子般自我陶醉的世界裡,不妨跨出舒適圈,主動融入他人的生活,成為彼此的支持與幫助。

等待確實是一門學問,它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毅力,但若能掌握這些觀念,相信在接下來的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難都能駕輕就熟的。

表現自我提升自信!刺青3大健康好處

表現自我提升自信!刺青3大健康好處

刺青(Tattoo)是一種把自己的身體當做畫布,在上面創作文字和圖案的藝術呈現方式。對很多年輕人來說,它不僅是流行文化,也是一種情感告白的表徵,好像要藉由刺在肉身的痛,來時時提醒自己莫忘那一段珍貴回憶,不過怕痛的人也可以選擇用刺青貼紙代替,但缺點就是沒辦法維持很久,水洗一洗可能就會脫掉了。以下為您介紹關於刺青對健康的3大好處以及去除刺青的方法。

1. 刺青提升自信心助減壓

我們都會渴望被別人看見和注意,這是人的本性。由於刺青是刺在自己身上,它能掩飾皮膚的瑕疵和傷疤,並警戒刺青者要珍惜自己的身體,同時提升自信心,可以勇敢面對任何困難和挑戰。值得一提的是,人在第一次刺青時,身體會分泌皮質醇(Cortisol)來舒緩疼痛。一個人承受的壓力指數愈高,其分泌量也會跟著升高,但若一次刺很多個,反而會降低皮質醇的活躍度,進而幫助減壓。不過,這也要考量到每個人所能承受的壓力程度,以及身體適應能力。

此外,皮質醇減少對重量訓練也有好處,它能抑制身體的免疫反應,助肌肉修復及成長。刺青過程儘管很痛,但仍吸引很多人想要一刺再刺,這是因為身體被刺後,會釋放腎上腺素(Adrenaline)和腦內啡(Endorphin),使人進入亢奮狀態。

2. 刺青強化免疫反應因人而異

當刺青的顏料滲入皮膚裡時,它會刺激免疫反應,觸發身體的保護機制,並可能造成皮膚腫脹,這尤其常見於初次刺青者,但隨著身體適應後,通常就不再有腫脹等問題。從這點來看,刺青可以強化免疫系統的適應反應(Adaptive response),加速傷口的痊癒時間,不過其效果仍因人而異。

另外要注意,刺青顏料可能由不同成分所組成,且多數顏料都是人造的,目前並沒有安全的規範成分表。美國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醫藥中心皮膚科醫師蒂娜.阿爾斯特(Tina Alster)解釋,刺青顏料的色素多是由影印機或車用油漆所製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還在擬定其安全性,提醒民眾在刺青前,務必先和刺青師確認會否有健康的風險。

常見的刺青副作用有皮膚疼痛、搔癢、粗糙紅腫,甚至出現感染症狀等;若顏料含有金屬成分,它可能會導致所穿戴或使用科技裝置受到干擾,像是智慧型手錶。此外,它也會影響雷射脫毛、核磁共振造影(MRI)的操作、扭曲MRI圖像,所以建議要事先告知醫生。

3. 刺青是自我呈現和情感象徵

對於想把身體當做藝術展示的人來說,刺青是相當不錯的呈現方式,它既方便又環保,因為畢竟是自己的身體,想要什麼時候「展出」都沒問題。刺青也是一種自我呈現的方法,特別在時尚及藝術領域產業中很受珍視,它象徵一個人的個性與價值觀,舉例來說,刺上十字架的人也許就是想表達他對信仰的虔誠與倚靠。也有些人將刺青作為自己的情感寄託和象徵,像是婚姻誓約、紀念逝去的孩子或寵物等,提醒自己要珍惜這份回憶直到永遠。

表現自我提升自信!刺青3大健康好處

刺青反悔也有救

隨著科技的進步,若要移除刺青也是可行的,只是過程也會很痛,其中雷射療法較廣受歡迎,利用1奈秒(10億分之1秒,單位為µs)或甚至皮秒(Picosecond)的高能量破壞刺青圖案,將皮膚傷害降至最小,但通常治療時間很長,一般需要4~8次的療程,而且價格也所費不貲。因此建議刺青前最好不要一時衝動,避免多捱皮肉痛和錢包失血的危機。

工作總是做不完!拖延症5大原因你中了幾個?

工作總是做不完!拖延症5大原因你中了幾個?

您是否曾發現自己想做報告、家事、運動或拜訪朋友,但是到最後卻沒有一項完成?有時候拖延是誤事的藉口,但如果這個現象長期發生,且讓您工作總是做不完,那或許事出另有因。

以下《Hello健康》為您整理5個導致拖延症的可能因素,幫助您克服拖延症,擺脫總是被事情追著跑的苦境。 1. 壓力

當您必須完成並不想做的事情時,便容易產生壓力,拖延是讓您獲得暫時紓解的方式,但您遲早仍需面對此事,而同時您也會覺得煩躁,且有罪惡感。這些情緒也會加重您的壓力。當壓力潰堤時,身體會做出以下幾種反應,以避免您去面對那些應該完成的事情:

睡眠障礙 腦中思緒不斷 感覺疲倦、難以專心 頭痛或肌肉緊繃

若您出現上述狀況時,建議可透過運動、戒酒、減少咖啡因,或提早上床,以獲得充足睡眠來改善問題,當然您也可以詢求朋友或醫師的意見。

工作總是做不完!拖延症5大原因你中了幾個? 2.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也可能會影響您的行為,ADHD患者會發現自己難以做決定,或無法按表操課,有些患者甚至會因為周遭的狀態而無法專心,有些人則對於規劃任務有困難且容易動怒。

ADHD的症狀另包括白日夢、分心、焦慮、易疏忽或從事風險行為等等。若您患有ADHD,請務必接受醫師的藥物治療或行為認知治療。

3. 焦慮

當大腦對於樂觀事物反應過度時,您就會變得焦慮,會總是把不值得害怕的事情想得很糟。

焦慮會使您花很多精力在煩惱家人、財務、健康或日常瑣事。您也會感覺疲倦、睡眠不足、易怒、肌肉緊繃。建議可在焦慮發作時,把呼吸放慢,試著深呼吸,讓正面思緒取代負面想法。另外,也要多休息、保持規律睡眠及運動習慣,並攝取均衡營養且定時用餐。

工作總是做不完!拖延症5大原因你中了幾個? 4. 憂鬱症

憂鬱症不只是一種情緒狀態,也會改變您腦內的化學物質(神經傳導物質)。

當憂鬱症發作時,做任何事情人都會覺得疲倦,即使是從事自己的興趣或最愛的活動也會覺得累,也可能會感受到極度悲傷。

您還可能會喪失食慾、體重減輕或變得易怒,某些憂鬱症患者甚至會有自殺的念頭。 5. 疲倦

若您的睡眠不足(少於6小時),注意力會降低、記憶力也會受影響,因此您無法記得該做的事。若您出現看電影或看書看到睡著、脾氣暴躁、早上很難起床等這些症狀,建議增加睡眠時間,並保持規律的睡眠作息。

情傷該如何放手?剖析心理因素和方法

情傷該如何放手?剖析心理因素和方法

該如何放下傷心的回憶,相信這是每個人生命當中的難題,不論是親人離世,或離婚分居,它都需要能跨越傷痛的毅力和勇氣,而且一生之中,可能會有幾次需要面對這樣的困難的機會。當面臨如此情境時,人本能都會選擇逃避,但這並不會讓我們好過一點,只有坦承面對自己,讓情緒有個出口,才得以從情傷中走出來,以下介紹情傷的心理因素,以及撫平傷痛的方法。

走不出傷痛 因為雙方都不願認錯

走不出傷痛的人之所以會痛苦,因為他們的內在情緒沒辦法釋放,換句話說,受傷者不願承認自己受了傷,反而將傷害怪罪於對方,若遇到雙方都不肯妥協的情況,就可能會讓負面情緒加重在自己身上。

此外,有的人會把過去的傷害當作自己身分認同的一部分,使放手變得更加困難,尤其這常見於情感糾紛和分手,因為彼此相處的回憶已深深烙印在心裡,人與人的感情並不是那麼容易可以割捨掉的,它甚至也會影響跟其他人的互動。

放手關乎接納事實 並原諒自己

事實上,放手不意味著當作從來沒發生過,這恐怕不太可能,正確的做法應是讓這個慘痛經驗成為我們的教訓和提醒,才能從中學習及成長。以分手為例,不管提出分手的是哪一方,都不應該去追究或在乎自己在這段情感中付出了多少,或是誰受的傷比較深,最重要的是放下這些過往,讓內心不再如此傷痛。

畢竟我們都不是聖人,建議大家暫時不去想該如何原諒對方,而是認清並接納事實的發生,允許自己有一段恢復的時間,不對自己過分嚴苛,這才是原諒自己、走出情緒傷痛的正確步驟。

情傷該如何放手?剖析心理因素和方法

心裡空缺要填補 讓時間慢慢療傷

在經歷情感中的割捨和放手後,內心可能頓時會出現一個空缺,因為曾經擁有的情感連結突然消失了。如果放著不管,孤獨和恐懼可能就會趁虛而入,使人陷入負面情緒中。有的人為了逃避這樣空虛感,甚至會用各種方式麻痺自己,或又回到過去受傷的關係中,反而對自己造成二度傷害。

若要從情傷中走出來,我們需要勇敢地去接受它,但是最好盡可能地,暫時將會喚醒傷痛回憶的東西收起來,避免在日常的視線範圍內,例如對方用過的東西等等。同時,也可利用空閒的時間充實自己,並和家人朋友互動,陪伴您一起面對,並用時間慢慢療傷,直到內心的傷口癒合。 療傷需要時間 調整心態認識自己

治療傷痛是一個過程,需要時間,幾乎沒有人能夠在分手隔天就復原。透過調整好心態,或許我們會因此而更認識和了解自己,例如對人的包容能力、讓自己生氣的原因,或是感受被愛的方式等等。

另外,放下不好的經驗,也代表著向前邁進的決心,犯錯和失敗不算什麼,別讓過去定義您未來的生活,好好做自己內心的主人吧!

從小玩到老!遊戲人生4大好處與方法

從小玩到老!遊戲人生4大好處與方法

對多數人來說,玩遊戲是小孩才會有的特性,且隨著年紀增長、擔負的責任愈來愈重,我們忙於工作、家庭,以及每日的固定行程,漸漸就把玩樂的時間犧牲掉。有的人甚至會把玩遊戲看作不成熟的行為,不知道遊戲對長大後的生活也很重要,以下舉出遊戲人生的4大好處與方法,保有童心也許會更健康!

1. 遊戲互動加深情感

想要讓關係和情感保持新鮮嗎?其實並不用花大錢出國旅行,或是精心策畫充滿驚喜的行程,只要彼此能一起遊戲,即使沒做什麼特別的事,感情也會升溫。在遊戲的互動過程中,學習信賴其他的玩家,這種信任感能讓彼此同心協力,克服新的挑戰,並建立親密與安全感。

小時候經由玩樂學會的社交技巧,長大後也需要持續練習,它所運用的情緒和行為都能帶給人正面的影響,像是團隊合作與樂於分享,如果覺得沒有安全感,看見其他玩家的積極正向,或許就會變得較樂觀了。

玩樂和笑聲是建立健康關係的不可或缺要素,藉由互動中加入好玩幽默的元素,不僅能帶來歡樂和活力,還可以淡化過去的忿恨及傷害,鞏固之間的關係。在新的感情上,幽默感能解開害羞與尷尬,也更容易提升在異性眼中的好感度,這也就說明了為何多數女生喜歡幽默的男生,至於長期的情感,它則能幫助化解日日積累的壓力和不安,同時加深彼此的親密度。

從小玩到老!遊戲人生4大好處與方法 2. 工作懂得放鬆更有創意

工作的成就感,絕對不是來自工時的長短,而是在於效率,這也與幸福感有大大的關係。給自己「充電」的時間很重要,才能讓我們的職涯人生走得更長遠。好消息是,現在已有不少公司已承認其必要性,他們知道只有提升員工的工作滿足感和團隊的士氣,公司的營運才會步步高陞,例如Google就是一個知名的例子,他們的工作環境加入了創意好玩的休閒娛樂設施,包含像是射飛鏢、夾娃娃機、手足球檯、桌球、零食吧和咖啡機等,甚至還會不定時舉辦派對,或開放報名藝術或瑜伽等等課成。若您的公司也有提供這些設施,請珍惜和享受這些可貴的福利,但如果沒有,您也能創造專屬自己的玩樂時間,即使是跟同事聊天,都是很好的放鬆,讓無聊的工作增添一點趣味。

當我們在玩遊戲時,就會活用負責管理創意思考的右腦,因此往往會想到很新鮮的解決方法,亦是所謂的「靈光一閃」,這一種創新的思考模式可以喚醒精神疲憊的身心,讓我們在壓力中仍然有力量前進。而身為老闆,如果想要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就是營造一個輕鬆的工作環境,像是鼓勵員工有短暫的休息,在辦公室擺放益智玩具等等。 3. 親子一起玩

千萬別小看您趴在地板上跟孩子的親密互動,這些遊戲都是幫助他們健康成長的關鍵,不但使其認知、情感、社交、身體得到健全發展,還能拉近和堅固彼此的情感關係。

小孩需要有自己玩的時間,但也需要父母與他們一起玩的時間,過程中請注意要儘量配合孩子的高度和限度,當他開心地大聲說話時,可以用開心的心情大聲回應他,但也要留意周遭的安全,畢竟孩子還小,很容易因為不注意而受傷。第一次教小孩玩遊戲時,我們可以先玩一遍給他們看,且可能要重複幾次,等到孩子準備好想嘗試了,大人可以到旁邊觀察。

有的時候,父母也可以讓孩子自己主導遊戲,一邊陪著小孩玩一邊問問題,您會發現跟孩子的相處時光非常美好,同時也讓他們覺得被尊重。建議挑一個固定的時間玩,並移開會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東西,像是手機和電視,而如果他開始覺得累,或失去興趣了,也許是時候換個遊戲了。

從小玩到老!遊戲人生4大好處與方法 4. 不管年齡只要享受當下

「這麼大了還玩」我們可能都曾聽過這樣的說法,但老了真的就不能玩嗎?年齡不該成為我們玩遊戲的阻礙,大人往往會將遊戲和幼稚畫上等號,倘若一個人無法享受玩樂,甚至會覺得玩遊戲有罪惡感,可能是因為他太在意別人的目光,害怕他人的拒絕與嘲笑。

對此,美國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簡稱NYU)應用心理學教授凱瑟琳塔米斯勒蒙達(Catherine Tamis LeMonda)表示,遊戲關乎享受當下,小孩不會顧慮目標或未來,他們玩樂只為玩樂,某種層面來看,這就是正念(Mindfulness)的真諦。

「玩」的定義不一定要是種身體運動或嗜好興趣,它可以是任何一件能讓您放鬆的事情,好比說,和家裡的小狗說話,當然牠可能只會歪頭盯著您手上的食物。另外,有一個訣竅,別把玩樂看作例行公事,儘量使它變得有趣,建議挑幾個遊戲替代著玩,或是跟著好動的人一起,因為他們往往會帶給您不一樣的驚喜,和家人相聚、單單在旁看著小孩玩,也都是不錯的方法。

生活不只是工作!遊戲人生健康自信

生活不只是工作!遊戲人生健康自信

工作有時,玩樂有時,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卻很少人能做到兩者平衡,長期下來就會造成上班愈來愈無力,造成所謂的過勞(Burn-out,又稱職業倦怠)。其實,只要學會玩出生活,工作不僅會變得有活力,做事也會更有效率,也就不會覺得人生很累。而人往往在玩樂中,更容易激發出創意,以下說明3個享受遊戲人生的祕訣,邀請您一起玩出精彩人生!

1. 做喜歡的事就是遊戲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玩遊戲可說是我們與周遭環境和世界的互動模式,它幫助小孩從什麼都不會,到發展出各種學習能力,包括語言、詞彙、合作、社會認知、情緒智商等等。

遊戲(Play)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掌握能力的過程,重點在於親身經歷,並非只是完成任務而已。對此,美國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簡稱NYU)應用心理學教授凱瑟琳塔米斯勒蒙達(Catherine Tamis LeMonda)指出,那些無法玩遊戲的孩子,通常比較沒自信,且容易感覺倦怠。

狹義地說,遊戲會因人而異,您喜歡的棒球,可能對另一個人來說很無趣,遊戲講求的是參與者的自願性和駕馭能力。所以,只要是讓您感興趣的事,就算是遊戲了,並不需要得到他人的認可,遊戲可以是動態的運動,也可以是靜態的活動。您可以把遊戲想像成自己的放鬆管道,像是打球、跑步、重訓、益智遊戲、料理、跟寵物玩等等。

生活不只是工作!遊戲人生健康自信 2. 遊戲開心減壓更有效率

遊戲不只是提供我們歡樂,它能發揮的好處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從人際關係的連結,到身體健康的紓壓,都與它有密切關係,舉例來說,在與他人一起玩遊戲時,我們會嘗試敞開心胸,接納彼此的不同,這就是建立關係的第一步,幸運的話還能成為好朋友,或成就一樁婚姻也說不定。

在玩遊戲時,通常少不了呼應聲和笑聲,這種開心氛圍正是邁向健康與幸福的祕訣,還能降低憂鬱症(Depression)和其他老人疾病的風險。另外,如果它是一種運動,更能強壯心肺機能、降低壓力荷爾蒙,以及幫助調節情緒。

若能在工作上增添這些樂趣,不但能提升一個人的創意和效率,還能使人更加專注,過程中不會分心,且可以享受其中,就像運動員在比賽中專注於達到目標時,所反映出的高反射神經模式,也稱之為「Zone」。 3. 玩遊戲並非幼稚而是健康

既然遊戲有如此多好處,為何隨著年齡增長,我們反而變得比小時候還不會玩,或許社會病是答案之一,但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坐在螢幕前的時間愈來愈長,使得身體活動的時間愈來愈短。

科技的進步催逼我們每天力求快速,速食文化已變成一種習慣,對此,美國國立戲劇學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Play)創辦人思圖亞特∙布朗(Stuart Brown)表示,今天的社會對玩樂的剝奪,足以構成公共議題了,人比以前更易怒和暴力、性格變得異常剛硬、失去樂觀,且憂鬱已是常見的社會亂象。

所以,我們更需要重拾對於「玩遊戲」的定義,它所能帶來的健康好處是無庸置疑的,年齡不該成為攔阻我們玩遊戲的理由,玩遊戲的人並非幼稚,他們正在訓練腦部構思和想像力,父母若擔心孩子沉迷於遊戲,可以限定玩的時間,而不是禁止他玩,因為禁止可能有礙小孩的成長健康。

Me Time了嗎?安靜獨處20分鐘超關鍵

Me Time了嗎?安靜獨處20分鐘超關鍵

我們生活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繁雜聲音,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耳朵及頭腦似乎總是在工作,絲毫沒有安靜休息的時間。而隨著愈來愈多人開始接觸瑜伽和冥想,人慢慢意識到安靜獨處的重要性,因此也就有了「Quiet Time(安靜時光)」、「Me Time(獨處時光)」等概念。對此,以下將列出安靜時光的2大關鍵,讓身心靈可以在休息中得到滿足。

1天安靜20分鐘排除干擾

人為什麼要有安靜的時間呢?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的身體需要,這也是醫療機構禁止吵鬧喧嘩的原因,若配合冥想治療,更能幫助緩解疼痛。美國紐約大學郎格尼醫學中心(NYU Langone Medical Center)心理學家邦妮馬克斯(Bonnie Marks)表示,正念(Mindfulness)對健康老化很重要,建議1天安靜20分鐘,並定一個固定的時間,早晨或中午都是很好的時段。

由於現在的人長期處於高壓力的環境下,以至於我們在思想上容易變得疲乏,若沒有一個安靜的時間,人的注意力就會下降,造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隨之減弱。因此,懂得排除加重腦部負擔的干擾源就是關鍵了,依照注意力恢復理論(Attention Restorative Theory,簡稱ART)的闡述,人在相較安靜的環境下,腦部可以自行修復其認知系統,因為這時候它所需要負荷的壓力是低的。

Me Time了嗎?安靜獨處20分鐘超關鍵

安靜提升神經生成變開朗

根據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Duk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腦成像與分析中心的研究,完全的安靜能大大提升腦部海馬體(Hippocampus)的神經增生(Neurogenesis),這不但可以幫助學習及記憶力,還能改善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和憂鬱(Depression)症狀。

人在安靜的狀態下,腦部會自動切換成既定的一套系統,它讓我們可以進入潛意識中,因此人會放空、自我冥想,同時在思想和情感上也比較能同理人。您會發現,當專注在安靜的氛圍中,頭腦會更加清醒,更知道事情的先後秩序,較不容易手忙腳亂,因為多了時間思考和省察。

此外,安靜能幫助沉澱一天發生的所有事情,包括好或不好的感受,我們不是機器人,而是富有情感的活人,建議睡前利用5~10分鐘的時間,細細思想值得感恩的事物,相信人也會變得更樂觀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