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3大功效全解析!清熱解毒又降血壓、3禁忌要注意

綠豆3大功效全解析!清熱解毒又降血壓、3禁忌要注意

每到天氣炎熱之時,家家戶戶不免都會來上一碗冰品,或者在家喝碗綠豆湯來消暑解渴,而綠豆湯的靈魂「綠豆」只要適量食用,不僅具有清熱降火氣的功效,還有助於降血糖,究竟綠豆含有哪些營養成份及功效?食用時又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禁忌?就讓《Hello健康》為你一一介紹!

綠豆營養與好處

綠豆(Mung bean)其實是植物的種子,顆粒小而硬,因為顏色青綠,也被稱為青小豆,主要可分為油綠豆和粉綠豆2個品種,台產綠豆以粉綠豆為主。油綠豆皮厚有光澤,適合加工製成餡料;粉綠豆的皮則略帶粉質,容易煮爛又有香味,口感更佳。(推薦閱讀:喝紅豆湯能補血?防便秘、消水腫,揭密紅豆3大營養功效

根據衛福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每100克的綠豆具有以下幾種營養成分: 熱量:339大卡 蛋白質:24.6克 碳水化合物:59.6克 膳食纖維:11.2克 糖質:1.3克 鎂:144毫克 鉀:1047毫克 鐵:4.4毫克 鋅:3毫克 磷:490毫克 維生素A:45I.U. 維生素E:7.72毫克 維生素B1:0.7毫克 維生素B2:0.13毫克 維生素B6:0.4毫克 維生素C:0.7毫克

綠豆3大功效全解析!清熱解毒又降血壓、3禁忌要注意

消水腫的好幫手!綠豆3大功效一次看

1. 清熱解毒、消水腫

別小看了小小綠豆所蘊含的健康功效,以中醫的角度來看,口乾舌燥或容易燥熱者可透過攝取綠豆來清熱解毒,並達到止渴的功效。

此外,若平時飲食過鹹,造成體內鈉離子過多,無法排出體外時,身體就會吸收更多水來協助維持平衡,因此就容易引發水腫,而說到消水腫的法寶,就不能錯過美味的綠豆,因其每100公克就含有高達1047毫克的鉀,只要適量食用,即可協助體內排除鈉離子,進而利尿及消除水腫。(延伸閱讀:如何吃才能消水腫?喝紅豆水有效嗎?5種消水腫食物大公開) 2. 降血糖、降血脂

綠豆中含有多醣成份,能降低小腸對膽固醇的吸收,能增強血清脂蛋白酶的活性,使脂蛋白中的三酸甘油酯水解,達到降血脂的功效;其中內含的可溶性膳食纖維,能減緩身體對糖分的吸收,協助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以避免血糖突然上升。(推薦閱讀:血脂正常值是多少?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檢測須知) 3. 膳食纖維預防大腸癌

每100公克綠豆內含11.2公克的膳食纖維,其膳食纖維的含量比起同質量的高麗菜、菠菜等常見蔬菜來得高,適量攝取能刺激大腸肌肉蠕動,更具有吸水、膨脹及滋潤大腸的效果,使糞便更加濕潤柔軟,有效促進排便,並維持腸道健康,減少便祕問題,進而達到預防大腸癌的效果。

綠豆3大功效全解析!清熱解毒又降血壓、3禁忌要注意 吃綠豆也有禁忌?這3類人要注意!

儘管在炎炎夏日當中,吃一碗冰涼的綠豆湯,能夠讓你感到無比沁涼,還能帶給你上述所提及的多種好處,但對於服用中藥者,因部分中藥成分,若同時搭配食用清熱的綠豆,可能會產生解藥性。因此有服用中藥者,如果想要透過攝取綠豆湯,以解體內熱氣,建議可間隔1~2小時後食用為佳。

至於月經來潮的女性,如有發現自己有經血不順、血色偏黑的狀況,也應避免吃綠豆,可改吃紅豆湯,補充鐵質,並搭配花椰菜、番茄、芭樂等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以增加鐵質的吸收。(同場加映:讓你補血精神好,鐵質功效多!鐵質食物排行一次看!

另外,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指出,腎臟病患由於腎功能不佳、導致排鉀能力下降,因此如果攝取含鉀量較高的綠豆,就有可能會使鉀殘留在血液內,引發血鉀過高,因此腎臟病患者在食用綠豆時應特別小心,否則可能會導致病況加重。

喝紅豆湯能補血?防便秘、消水腫,揭密紅豆3大營養功效

喝紅豆湯能補血?防便秘、消水腫,揭密紅豆3大營養功效

紅豆是相當容易獲取,富含營養價值的健康食物,不論是拿來熬粥、煮飯、燉湯或做成甜點都相當可口。不過究竟紅豆擁有哪些有益人體的營養成分?另外,許多女性認為紅豆能補血,經常會在月經來潮時喝紅豆湯,但紅豆真的有此種功效嗎?就讓《Hello健康》為你介紹3大紅豆健康功效,一起了解紅豆大小事!

紅豆的營養成分

紅豆又名為小豆、赤豆,為豆科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據衛福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紅豆熱量有328大卡,且具有多樣化營養,包括蛋白質20.9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61.5克、膳食纖維18.5克、維生素C1.2毫克、維生素E11.14毫克、葉酸110.7微克、鉀1,203毫克及鎂162毫克等。

喝紅豆湯能補血?防便秘、消水腫,揭密紅豆3大營養功效

吃紅豆的好處有哪些?了解紅豆3大功效 1. 紅豆可利尿、消水腫

每100克紅豆含有高達1,203毫克的鉀,而鉀本身具有利尿及消水腫的功效,以中醫的觀點來看亦是如此,依本草綱目上記載:「紅豆性下行,通小腸,利小便,行水散血,消腫排膿,清熱解毒,治瀉痢腳氣」,所以經常會將紅豆作為藥用,治療水腫、腳氣及健脾養胃。(推薦閱讀:如何吃才能消水腫?喝紅豆水有效嗎?5種消水腫食物大公開) 2. 紅豆高纖助消化、預防便秘

紅豆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維持消化系統健康,每100克即含有18.5克膳食纖維,比同質量的白飯還高約30倍,不僅能增加飽足感、促進身體代謝,還能吸收水分,並刺激腸道蠕動,幫助消化,避免便祕。(延伸閱讀:便秘免驚快吃這一顆!新鮮無花果營養勝果乾、吃無花果好處多

3. 鎂能減緩壓力及減少失眠

飲食是鎂最主要的來源,如果人體缺乏鎂,即可能出現緊張、痙攣等症狀,而紅豆內含高含量的鎂,如果適量補充有助於人體維持神經及放鬆肌肉,對抗疲勞及緩解壓力,還可以促使大腦釋放足夠的血清素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簡稱GABA),讓大腦於睡覺時能夠放鬆,降低失眠的機率。(推薦閱讀:鎂的功效與作用:9種食物高鎂又健康)

喝紅豆湯能補血?防便秘、消水腫,揭密紅豆3大營養功效 喝紅豆湯真的能補血嗎?

由於外觀為紅色,讓紅豆長久以來被認為是女性的補血聖品,所以有許多月經來潮或貧血的女性想透過喝紅豆湯,以紅豆內含的鐵質來補血,效果可能會讓你大失所望!(延伸閱讀:臉發白、頭發暈、走路會喘?免驚啦!可能是缺鐵性貧血症狀)

因植物性食物所含有的鐵質,相較於動物性食物,如豬肝、牛肉、羊肉等紅肉更難以吸收至體內,所以僅攝取紅豆是不足的,還須於進食的過程中,搭配花椰菜、番茄、青椒、芭樂及奇異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促進身體吸收鐵質的效率。

另外,因高單寧酸會妨礙鐵質吸收,建議應盡量避免在餐前及餐後2小時內飲用茶、咖啡或葡萄酒等含有高單寧酸的飲品。

玉米筍、玉米傻傻分不清楚?玉米筍熱量低超營養、這2類人快避開

玉米筍、玉米傻傻分不清楚?玉米筍熱量低超營養、這2類人快避開

玉米筍為餐桌上常見的食物,更是吃火鍋必備的菜餚之一,脆嫩鮮美的口感讓許多人一吃就上癮,不僅營養成分高,熱量也相當低,適量食用還有助於人體健康。究竟與玉米筍與玉米有什麼關係?其中又含有何種營養成分?有哪些人應該避免食用?就讓《Hello健康》為你詳細說明!

揭曉玉米筍、玉米的身世之謎

玉米筍(Baby corn)與玉米僅有一字之差,彼此之間到底有什麽關係呢?簡單來說,玉米筍就是小時候的玉米,而且跟筍一點也關係都沒有。此外,玉米和玉米筍皆為全年盛產,在夏季時,玉米筍大約生長53~55天就能採收,玉米則需要70~80天。

一般於種植玉米時,為了使玉米養分能夠更集中,農夫會透過「疏果」(為保證花果的品質,果農會使用人為方式去除一部分過多的花和幼果,以獲得優質果品和持續豐產),將玉米多餘的幼嫩果穗摘除,而其摘除後的果穗即為玉米筍。 玉米筍是蔬菜類、玉米是全榖類

雖然玉米筍是幼年期玉米,但卻與玉米的口感相差很大,營養成份也不同。玉米屬於全穀雜糧類,1根玉米約為3/4碗全穀雜糧類,而每100公克的玉米具有107大卡的熱量,內含維生素E、K、葡萄糖、有機酸,有降低血壓、促進膽汁分泌及增加抵抗力等功效。

另外,玉米也含有鎂、、鐵、硒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則可抑制癌細胞的生長,是一種良好的抗氧化及抗癌食物。(推薦閱讀:玉米不是只含澱粉!玉米黃素護眼超讚,玉米3大營養功效不吃可惜

然而,玉米筍與玉米不同,屬於蔬菜類的一種,內含的熱量較低,吃起來也較無負擔,而且吃起來特別脆嫩,就連中間的梗都能整根食用!

玉米筍、玉米傻傻分不清楚?玉米筍熱量低超營養、這2類人快避開 玉米筍熱量比玉米少3倍!營養成分大公開

根據衛福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每100公克的玉米筍熱量僅有31大卡,相較同質量的玉米少了3倍以上,玉米筍還富含多項營養成分,包括鉀、鐵、硒、維生素B1、B2、B6、C及E、β-胡蘿蔔素、蛋白質、脂肪、葉酸、膳食纖維等。 玉米筍有哪些功效?

由於每100公克的玉米筍中,含有222毫克的鉀,而鉀具有極佳的利尿功效,適合容易水腫的人適量食用,而尿失禁病患則不應過度攝取;玉米筍也富含葉酸,除了可彌補孕婦的葉酸需求,預防胎兒缺陷及減少寶寶罹患神經管缺損症(Neural Tube Defects)的危險性,也有助於降低罹患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並預防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此外,玉米筍也是超強的抗氧化劑,可有助於保持膚況,並減少皮膚問題及皮疹的發生;內含的維生素C及類胡蘿蔔素,則能有效控制膽固醇,並增進血液流動,維持心臟健康。

儘管食用玉米筍可獲得上述好處,但由於玉米筍的普林含量很高,痛風患者須特別注意攝取量,以避免病況加重。(延伸閱讀:痛風怎麼吃?內臟海鮮普林偏高應少吃

玉米筍、玉米傻傻分不清楚?玉米筍熱量低超營養、這2類人快避開 玉米筍挑選與保存小撇步

一般販售的玉米筍大多已經去除外部葉片,但其實含殼的玉米筍保留比較多的營養,煮起來也更鮮甜!購買時可先檢查葉片及玉米鬚是否翠綠,若呈現枯黃或尖端發黑就代表品質不佳。

倘若玉米筍已去除葉片則要觀察其顏色,應選擇表面為淡黃色為佳,並可透過手指輕壓表面,測試是否具有彈性,如表面有彈性者,則表示水分充足且口感脆嫩。

將挑選好的帶葉玉米筍買回家後,如果沒吃完,請記得以保鮮袋包裹,並放置冷藏保存約1~2星期;若您購買的是去葉玉米筍,因其容易脫水、流失甜分,建議用紙袋或保鮮膜先包好,外面再套一層塑膠袋冷藏,並盡早食用完畢,才能維持其新鮮度。

玉米筍、玉米傻傻分不清楚?玉米筍熱量低超營養、這2類人快避開 玉米筍料理:雙筍燴鮮菇

雙筍燴鮮菇所需的食材包括香菇5朵、蘆筍230公克、蒜頭3辦、玉米筍3根、辣椒約3條、太白粉1匙、鹽適量、香油少許、蠔油約5小杯。以下為雙筍燴鮮菇的料理步驟: 將上述食材清洗過後,先將香菇切塊、蒜切片、辣椒及蘆筍切段,並將玉米筍各切成4等份。 再將蘆筍及玉米筍擺盤後,放入電鍋中蒸約3分鐘。 熱鍋後,把蒜頭及辣椒放入鍋中爆香,再加入香菇及適量的水翻炒。 加入蠔油續煮,再以適量的鹽及少許香油調味後,加入太白粉勾芡。 完成步驟4後,將醬料淋到電鍋內的食材當中,料理即可完成。

吃山藥助減肥還能抗癌!山藥3大功效、2道美味料理報你知

吃山藥助減肥還能抗癌!山藥3大功效、2道美味料理報你知

山藥吃起來口感綿密又黏滑,是許多家常料理中必備的食材之一,料理方式可說千變萬化,無論是將它磨成泥拌飯,還是加入排骨煮湯都非常適合。

此外,山藥富含的營養成分,還能有助於抗癌、減肥,並改善更年期不適症狀,好處實在多不勝數。以下就讓《Hello健康》為你介紹山藥內含的各種營養及其有益人體的3大健康功效!

山藥有哪些營養?

山藥(Dioscorea polystachya)為薯蕷科多年生蔓性根莖類植物,主要分布於熱帶、亞熱帶等地,而台灣多引進非洲種、東南亞種、中南美種及歐洲種,分別種植在台灣各處,形狀多可呈現球狀、塊狀、橢圓形、長柱型4種樣貌。

根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每100克山藥含有的熱量僅71大卡,還富含膳食纖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群、維生素C、鉀、、鐵、鎂等多種營養素。(延伸閱讀:植物性蛋白質來源有哪些?9種優質蛋白食物任你選) 熱量低助減肥、改善更年期症狀!山藥3大功效一次看

下列為山藥的3大健康功效: 1. 改善更年期症狀

女性進入更年期後,由於雌激素下降的緣故,會出現熱潮紅、皮膚老化、失眠、骨質疏鬆等症狀,而根據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CBI)的研究顯示,山藥中含有植物性雌激素,適量食用能有助於改善失眠、肌肉骨骼疼痛、緊張情緒,其中的薯蕷皂素則能緩解更年期熱潮紅症狀。(推薦閱讀:更年期熱潮紅、盜汗、失眠怎麼辦?名醫張宇琪:飲食、運動可改善!)

吃山藥助減肥還能抗癌!山藥3大功效、2道美味料理報你知

2. 熱量低、降膽固醇減肥必吃

山藥可謂減肥聖品,由於其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有助於腸道蠕動、減緩腸道吸收,並增添飽足感,以降低整體熱量攝取,也因山藥本身熱量較低,所以吃起來也較無負擔,只要適量食用,即可幫助減肥,並降低血糖與膽固醇數值。

3. 抑制癌細胞生長

山藥與靈芝,黃耆,菇類,人蔘等食物相似,皆含含有黏多醣體,為多醣體的一種,其可促進自然殺手細胞及T細胞生長,並活化巨噬細胞,產生干擾素,提高人體免疫力。另外,黏多糖體也能使淋巴球產生抗體,抑制癌細胞成長。 2道山藥料理食譜大公開

山藥在日常生活中生吃、熟食都可以,但因口感之故,日本山藥比較適合生食,台灣土產的山藥適合熟食。

另外,在料理山藥前,應先將它的表皮去除,如果皮較薄可透過刀輕刮或以絲瓜布搓洗即可,而皮厚者則可使用削皮刀去皮。值得注意的是,因山藥含有植物鹼,於削皮時可能會使人造成手部過敏而發癢,宜戴手套或套塑膠袋處理。以下介紹2道可口的山藥料理及食譜: 1. 山藥養生麻糬

山藥養生麻糬所需的食材包括山藥300克、五穀粉2大匙、松子1大匙、葡萄乾1大匙、椰子粉1杯、泡漲的枸杞1大匙,而其料理方式如下: 步驟1:先將山藥去皮、洗淨後,切成薄片。 步驟2:把切好的山藥片均勻鋪平,入鍋蒸約10分鐘。 步驟3:取出蒸熟的山藥片,搗壓成泥狀。 步驟4:再將五穀粉倒入山藥泥中,並攪拌均勻。 步驟5:倒入準備好的松子、葡萄乾後,再將其攪拌均勻。 步驟6:最後,將拌好的山藥捏揉成球狀,再均勻地沾上椰子粉,並用枸杞點綴即可。

吃山藥助減肥還能抗癌!山藥3大功效、2道美味料理報你知 2. 滋補保健膳

滋補保健膳可為人體補足體力,並對男女更年期有良好的保健效果,料理所需的食材包括山藥1斤、排骨半斤、蓮子1杯、紅棗10粒、5片、水8杯,再加上1/2茶匙的鹽以及4湯匙的酒,而其料理方式如下: 步驟1:將排骨去血水,加水煮至熟軟。 步驟2:山藥去皮、切小塊後,拿出蓮子將其洗淨(如為乾品應是先泡水並煮軟),再將紅棗剝開。 步驟3:把準備好的山藥、蓮子、紅棗、及調味料加入排骨湯中煮熟即可。

咬合不正一定要矯正?醫師曝不矯正這些危險恐上門

咬合不正一定要矯正?醫師曝不矯正這些危險恐上門

咬合不正與牙齒矯正一直都是牙科治療項目的前幾名,其中,咬合不正不只經常影響外觀,甚至部分咬合不正嚴重者,還會出現頭痛、肩頸僵硬、聽力下降等症狀,若沒有正視問題即時矯正,恐怕會出現各種併發症並影響日常生活。咬合不正有何類型、應如何矯正?當咬合不正時若不矯正有哪些危險?就由《Hello健康》為你一次說分明。

什麼是咬合不正

咬合不正(Malocclusion)是指齒列不整的一種現象,因上下顎骨骼內的牙齒排列不規則,或是肌肉功能不正常所導致的情況。暴牙、門牙外突、前牙錯咬、深咬、牙齒間隙過大,都屬於咬合不正的範圍之一。咬合不正不僅指牙齒排列不整齊,也會導致外觀出現以下特徵:

戽斗:俗稱月亮臉,下顎明顯突出。 牙齒內縮:外觀上為下巴後縮,戽斗突出與牙齒內縮。除需矯正外,還應搭配正顎手術。 顏面歪斜:上下顎的顎骨歪斜不正、暴牙會讓臉部歪斜。

咬合不正原因  先天後天比例各半

咬合不正的原因大致可以分成下列2種: 基因遺傳:較大的牙齒配上較小的顎骨,牙弓裝不下所有牙齒而讓牙齒排列不規則;牙齒太小而顎骨太大,容易讓牙齒間的縫隙太大,或是上下顎骨的大小不一致,造成牙齒錯咬。 環境因素:口腔與周圍器官長時間處於不平衡狀態,如吸吮大拇指、用嘴巴呼吸、只用一邊咀嚼、托腮,這些都會造成牙弓、牙齒角度的改變。

咬合不正何時該矯正?

不少人認為牙齒矯正的時機以12歲左右為佳,其實並非完全正確;由於每個人的顎骨發育時間不同,有些人在乳牙還沒換完時就需要矯正,有些人則需等到滿口恆牙才能矯正。

另外還有部分人的治療需分成2階段進行;第1段是提早在乳牙時期治療,第2階段則需等到恆牙換齊後,再搭配全口的固定式矯正裝置較佳,但整體的矯正時間就會延長。因此應在何時開始矯正,建議應由專業醫師評估後再判定最佳。 咬合不正需矯正多久?

咬合不正的矯正期需耗費多少時間,仍需視患者的咬合不正程度輕重並經醫師評估最準確。一般而言,從6個月到超過2年的治療期都有可能。 咬合不正一定要矯正?醫師曝不矯正這些危險恐上門咬合不正並不一定得採手術治療,情況較輕者可使用牙套矯正即可。 咬合不正矯正手術可分下列3種 牙套:牙套可以分為傳統牙套與隱形(透明)牙套,傳統式就是我們一般看到的「鋼牙」,在牙齒上黏上矯正器以及綁上矯正線;隱形牙套近幾年來愈來愈流行,雖較美觀且容易清潔,但缺點是病人一天需要配戴至少20小時以上才有明顯效果。(推薦閱讀:你適合哪一款?隱形牙套與傳統牙套的好處與差別) 正顎手術:咬合不正若為單純的牙齒不整齊,通常只需戴牙套矯正即可,但若有戽斗、暴牙、下顎後縮這類骨骼異常問題,就必須先做正顎手術,將骨塊分開,然後再重新排列到理想的位置。 拔牙:有些人齒列過度擁擠,需要拔牙讓牙弓有足夠的空間排列所有的牙齒,醫師也會根據病人的咬合不正情況來決定要拔幾顆牙。(延伸閱讀:拔牙後別用吸管!5招預防乾性齒槽炎) 咬合不正不矯正 恐影響到全身

咬合不正除了影響到外觀,若長期置之不理,恐怕還會衍生下列病灶,甚至引起全身性疾病,千萬不可大意: 咀嚼功能障礙:咬合不正的人無法將食物完全磨碎,容易增加腸胃器官的負荷。 容易蛀牙、牙周病:因牙齒排列不正,容易堆積食物在齒縫,不易清潔,容易蛀牙或是牙周病。 發音障礙:有咬合不正的人講話可能會漏風、影響發音的正確性,特別是有些發音需要牙齒輔助上更明顯。 顳顎關節病變:顳顎關節是耳朵前方下顎骨連接顳骨的關節,嘴巴的開合與顳顎關節有關,若牙齒歪斜會影響開合角度,長期下來會讓顳顎關節疼痛,嚴重時更會引起偏頭痛、肩頸痛。 口腔黏膜易受傷:偏離的牙齒在咀嚼時,容易咬到或是刮傷口腔黏膜。

咬合不正一定要矯正?醫師曝不矯正這些危險恐上門

咬合不正的日常保養

進行咬合不正矯正治療時,建議應搭配下列日常照護以達到最佳矯正結果: 牙齒與口腔清潔:配戴傳統式牙套的患者,應使用牙間刷來清潔每顆矯正器的縫隙,降低蛀牙或牙周病風險。 配戴維持器:矯正後仍需配戴維持器協助牙齒固定,此時若無確實配戴,恐怕造成牙齒移回原處,以致於完全白費工夫。 調整飲食習慣:配戴牙套後將造成牙齒痠軟,清潔上也相對困難,因此應盡量避免容易卡牙縫的飲食或黏性食物;吃水果或肉類時建議切成小塊以減少咀嚼次數。(推薦閱讀:特別容易蛀牙?口水少和愛甜食是齲齒主因

口乾: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口乾: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口乾的定義

口乾是口腔異常乾燥的狀況,主要是緊張造成脫水,或口腔唾液分泌減少。口乾通常也是服用藥物的副作用。

口乾會無法中和細菌產生的酸性物質,導致細菌生長且無法清潔食物顆粒,因而增加蛀牙風險。

口乾有多常見?

口乾很普遍,影響年齡範圍不限。 口乾的症狀

以下為口乾常見的徵兆和症狀:

口腔、喉嚨或舌頭乾燥

經常口渴

唾液濃厚、黏稠

口臭

味覺變異與咀嚼、吞嚥或說話困難

可能有些症狀上述未提到,若對症狀有任何疑慮,都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有上述提及徵兆或症狀,請諮詢醫師。症狀因人而異,請和醫師討論最佳解決方法。 口乾的原因

藥物:某些藥物會留下副作用導致口乾,這些藥物可能是用來治療憂鬱症(Depression)、精神病、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和肌肉痠痛。

脫水:由發燒、嘔吐、腹瀉等造成。

老化:年長者往往有更多健康問題,可能導致口乾。

癌症治療:化療會影響唾液生成。

神經受損:手術或受傷後,可能會由神經受損導致口乾。

其他健康狀況,例如自體免疫性疾病、薛格連氏症候群(Sjogren’s syndrome,俗稱:乾燥症候群)、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與愛滋病、中風、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等疾病,都會導致口乾,甚至光是張口呼吸也會造成口乾。

抽菸:使用或咀嚼菸草會影響口中唾液量。 口乾的風險因素

以下為口乾的多種風險因素:

濫用藥物

乾燥症候群(Sjogren’s syndrome)

糖尿病(Diabetes)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與愛滋病(HIV/ AIDS)

憂鬱症(Depression)

高血壓(High blood pressure)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愛迪生氏病(Addison’s disease)

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cirrhosis) 口乾的診斷與治療

此文章並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請務必諮詢醫師。

醫師或牙醫會檢查口腔,並詢問醫病史與目前使用的藥物。

有時需要進行血液測試或掃描來測試唾液分泌。若是患上乾燥症候群,醫師會從唾液線取得活體組織切片樣本進行測試。 口乾的治療方式?

口乾治療取決於引起的問題:

若是藥物引起口乾,醫師會調整劑量或替換其他藥物來控制狀況。

若唾液腺運作不正常,卻還能分泌一些唾液,醫師或牙醫可能會開藥,讓腺體正常運作。同時建議做好牙齒保護。 口乾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生活調整和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應對口乾:

若有任何疑問,都請諮詢醫師,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法。

藉由喝水、無糖飲料或無糖口香糖來保持口腔濕潤。

避免用嘴巴呼吸,請用鼻子呼吸。

滋潤雙唇,舒緩乾燥。

避免食用影響口乾的食物,例如咖啡因、酒精、菸草、含糖或酸性的食物。

請使用含氟牙膏來呵護口腔,並使用牙線;記得要定期和牙醫預約看診,預防蛀牙。

Hello Health Group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舌頭變化怎回事?或紅或白竟是危機

舌頭變化怎回事?或紅或白竟是危機

舌頭不只可以用來品嚐味道,檢查治療感冒時,有的醫師會檢查我們的舌頭,這是因為舌頭的顏色或是狀態,能間接反映出一個人的身體狀況。所以平常刷牙時,也可以注意一下自己的舌頭。正常的情況下,舌頭會呈現粉紅色,而且上面有許多乳突(Papillae),即舌頭表面的突起物。然而有些特殊情況,可能是身體健康異常的警訊,本文介紹幾種舌頭顏色,與其相對應的身體狀況。

白色的舌頭:飲酒過量

一般來說,舌頭有一層白色薄膜,或是有白色點點,可能是沒做好口腔清潔、口乾舌燥、脫水,或是您平常會不自覺用嘴巴呼吸,過量飲酒、吸菸、嚼食檳榔等等。只要戒除可能的刺激物,可能可以消除這些白色薄膜。但除此之外,也要注意其他幾種疾病:

口腔白斑(Leukoplakia):這是一種緊附於口腔黏膜上發生的白色斑塊的症狀,吸菸、飲酒、嚼檳榔都有可能導致口腔白斑發生。 鵝口瘡(Oral Thrush):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造成的,特別是嬰幼兒、老人、糖尿病患者、戴假牙的人,或是使用吸入型皮質類固醇(Inhaled corticolsteroid,ICS)的人。 口腔扁平苔蘚(Oral Lichen Planus):口腔扁平苔癬不易治癒,且有可能復發。建議維持規律生活,保持良好口腔衛生,避免食用太熱、酸性或辛辣食物,並且有充分的運動,避免過勞、晚睡及失眠。

草莓般的紅色舌頭:身體缺乏營養

如果缺乏鐵、維他命B12,或是葉酸(Folic Acid)的話,舌頭會變紅,而且變得很平滑,如此一來,在吃熱食或是辣的食物時,舌頭可能會有灼燒感。除此之外,有些疾病也會有草莓般的舌頭的現象,例如: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特別容易發生在5歲以下的小孩身上。症狀包含口腔黏膜乾燥,嘴唇鮮紅乾裂出血,舌頭表面有如草莓外皮紅腫,舌苔變很厚。 猩紅熱(Scarlet Fever):特別容易發生在3到10歲的小孩身上。猩紅熱的症狀大多和川崎病相似,但舌頭表面會像砂紙一樣不平整,並且呈現紅色,有時會和鏈球菌性咽喉炎(Strep Throat)一起發生。 舌灼痛:過敏或糖尿病

這類型的疾病,舌頭外觀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是舌頭會常常有灼熱感,而且頻率會愈來愈高。舌灼痛的成因有很多,有些和身體疾病有關,例如對特殊食物過敏、焦慮或憂鬱的傾向、糖尿病(Diabetes)、口乾舌燥等。也有的跟個人習慣有關,例如很常咬到舌頭、吃太多酸性食物或是酸性飲料,或太用力刷舌頭,甚至是使用漱口水的頻率過高,都有可能導致舌灼痛。 老了舌頭也會長皺紋

不要懷疑,皮膚老了會有皺紋,舌頭也會。舌頭上有些裂縫是正常現象,但如果沒有做好口腔清潔,這些裂縫可能會有真菌(Fungal)感染。除了跟隨醫師指示,服用抗真菌的藥之外,還要多喝水,練習正確的口腔清潔步驟,平時刷牙也記得刷一下舌頭。

要從舌頭判斷自己的健康狀況,除了可以從顏色判斷之外,還有吃東西和吞嚥時會不會疼痛,或是舌頭表面有沒有出現腫塊,或是生瘡等等。如果您有注意到,自己的舌頭和平常不太一樣,或是長的瘡很久都不會好,建議可以尋求醫師治療。

愛愛結束後要愛自己!性交後常見女性問題

愛愛結束後要愛自己!性交後常見女性問題

近日有男性藝人傳出離婚的消息,隨著新聞的抽絲剝繭發現男性藝人曾有多名性伴侶,更有不少次的不正當性愛關係。性行為是每個人都會必經的過程,然而性行為後也會伴隨不少身體問題出現,尤其以女性最為明顯。《Hello健康》整理了女性在性行為之後會出現的問題,讓各位女性能夠更了解自己的身體。

性行為後女性會出現的5大問題 性交後陰道出血

性交後出血很普遍,如果注意好衛生和定期健康檢查,那麼這個問題就能得到控制,不會對健康造成任何負面影響;但如果置之不理,這個症狀有可能是罹患癌症的徵兆,而讓人渾然不知: 骨盆腔炎症或性病,如披衣菌感染 陰道乾燥,或萎縮性陰道炎 陰道損壞 子宮頸或子宮內膜息肉 子宮內頸外翻,或子宮頸糜爛

性交後腹部疼痛

如果性交後腹痛,可能是生育系統出現問題的徵兆,並很可能需要治療。如果治療不當,可能會導致性功能和生殖異常的問題。可能導致性交後腹痛的原因如下:

過敏反應 發炎 囊腫或卵巢組織破裂 外陰和陰道外傷 性交後胃部疼痛

性交後胃痛可能來自於以下原因: 在性高潮期間胃部肌肉收縮 性交時若被焦慮或壓力刺激,有時會在性交後引起胃痛。 粗暴的性行為,會讓小腹因承受巨大壓力而疼痛。 子宮內膜異位症 骨盆腔炎症 類纖維瘤 傳染病

愛愛結束後要愛自己!性交後常見女性問題

性交後陰道損傷或疼痛

這是女性常見的一種問題,可能是因為性交過程陰道乾燥的緣故,而造成陰道乾燥的原因如下: 更年期 生產和哺乳 用放射線或化療治療癌症 手術切除卵巢 使用抗雌激素藥物治療子宮肌瘤或子宮內膜異位 服用過敏藥、感冒藥和某些抗憂鬱藥。 灌沖陰道 性交前沒有足夠的前戲

性交後陰部發癢

這是陰道內的環境出現問題的警訊,可能導致的原因是: 酵母菌感染 陰道炎 毛滴蟲病 陰道受刺激 長瘡或腫塊,同時會使子宮疼痛。

小陰莖大勃起!5個關於那話兒的真相

小陰莖大勃起!5個關於那話兒的真相

那個與男人一起長大的好夥伴,不但為他們帶來美妙體驗,還一起共享美好時刻的小弟弟,您真的了解它嗎?以下5個真相將讓您更認識男性那話兒的真實面目,一起來看看吧!

1. 陰莖會斷裂

如果陰莖在勃起時被用力扭曲有可能會折斷。陰莖雖然沒有骨頭,但充血的血管在勃起時會破裂,血液便從血管中流出,使得陰莖腫痛。陰莖斷裂大部分發生在以男下女上姿勢進行的性交過程,男性的生殖器在滑出陰道的時候被折到。 2.陰莖一晚勃起多次

男性在每晚睡眠過程中,陰莖平均會勃起3~5次,每次持續25~35分鐘。早上起床的時候陰莖也會勃起,通常稱作「晨勃」(Morning glory)。目前關於夜間勃起的原因還不清楚,然而很有可能和睡眠時的快速動眼期 (Rapid eye movement, REM)有關,因為人在這時候最容易做夢。不管原因是什麼,夜間勃起代表了身體的運作一切正常。

(同場加映:每天早上都一柱擎天?晨勃的原因及對身體影響) 3. 陰莖大小與腳的尺寸無關

根據很久之前的研究,陰莖的大小和腳的大小有關是一個傳說,研究人員無法找出兩者之間有直接的關聯性。

(同場加映:成人陰莖再長大?實驗與運動結果揭露) 4. 小陰莖大勃起

較短的陰莖勃起長度會比較長。研究人員指出,較短陰莖勃起的長度變化會是較長陰莖的兩倍。

5. 陰莖不是肌肉

當男性感到性興奮時,陰莖就像充滿了血的海綿,血液會注滿兩個柱狀海綿體,使陰莖變腫脹和變硬。陰莖腫脹時會阻塞血管,使原本回流出陰莖的血液停留,當陰莖結束勃起後,柱狀海綿體內的動脈會變窄,血液便會流出陰莖。

嬰兒第17週:小心耳朵感染 鼓勵寶寶多說話

嬰兒第17週:小心耳朵感染 鼓勵寶寶多說話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研究人員相信,這時候的寶寶,已經能夠理解母語中基本的聲音,從這個時候到六個月大,寶寶發展的語言能力,能發出這些聲音。這代表著你可能可以聽到夢寐以求的聲音,像是「爸爸」和「媽媽」, 雖然兒童發展專家說,現在寶寶還不能把這些音節與你聯繫在一起,但聽到這些聲音,仍然讓人雀躍不已。(進一步了解寶寶語言發展:寶寶學說話分階段!注意有無語言發展遲緩徵兆)

你可以利用鏡子,或模仿寶寶的表情,鼓勵寶寶開口,寶寶可能也會模仿你,對著寶寶說「爸」,他可能會試著說出來。寶寶發出聲音,或嘗試說出字詞時,做出回應可以讓寶寶了解到語言的重要性,並知道做出什麼事,會得到哪些回饋。有助於寶寶的自我發展,因為他開始意識到,說出來的話是會造成改變的。

在第 17 週,寶寶能夠做到下列事項:

趴著時抬頭 90 度。 大笑。 了解母語中的基本聲音。 說出一些簡單的詞,像是「媽媽」 ,但仍然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追蹤 15 公分內的物體,身體轉向 180 度。

寶寶的健康須知

每位醫師都有一套自己的檢查方法。根據個體需求,醫師執行的體格檢查、方式與程序都不太一樣。你可以在檢查過後,告訴醫師寶寶與你在家的生活狀況,包含吃喝拉撒睡,並讓醫師知道寶寶的發育情形,若你打算重返職場,也可以談談相關的照顧方法。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你應該知道下列事項: 耳朵感染

耳朵感染也稱為急性中耳炎(Acute otitis media),發生在當病毒、細菌或液體聚積在耳膜後的時候,感染可能會造成腫脹、疼痛,經常會發燒。耳朵感染十分常見,一半以上的嬰兒,在一歲以前都會發生。(延伸閱讀:嬰兒第29週:發燒這樣做 別寵壞寶寶)

耳朵感染的症狀包含:

厭食(Anorexia),因為耳朵感染,會使寶寶吞嚥及咀嚼時疼痛。 不斷拉扯耳朵。 發燒攝氏 38~40 度。 若伴隨感冒,耳朵內的壓力,會使寶寶感到疼痛及煩躁不安,尤其是在某些姿勢(如吃東西或躺在床上)下特別不舒服。 耳屎可能是黃色、白色或是帶血絲。 拉肚子。耳朵感染通常是病毒感染,而這類病毒可能會影響消化系統。(延伸閱讀:嬰兒常見消化問題有哪些?小撇步教爸媽幫寶寶緩解

醫師通常會開立抗生素給寶寶,避免更嚴重的感染並讓寶寶舒服一些。若寶寶疼痛或發燒,醫師可能會開立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嬰兒的疾病通常在服藥的兩天內,會逐漸緩解。

為了避免耳朵感染,請遵循下列事項: 避免寶寶接觸二手菸,因為菸會影響寶寶的免疫系統。 若你還在親餵,請持續下去。研究顯示,親餵的寶寶比較不會耳朵感染。(同場加映:親餵母乳或泡配方奶粉?母乳與配方奶各有好處) 確定寶寶已接受預防接種,減少耳朵感染的機會,尤其是肺炎(Pneumonia)及流感疫苗。 減少使用奶嘴,有些研究顯示,使用奶嘴會增加耳朵感染的機會。(延伸閱讀:堅持除非不得已才使用!戒奶嘴就不難) 扶寶寶起來

若寶寶無法自己起來,那就需要你在看到寶寶滑倒,或是倒在一旁時扶他一把。雖然你不應該嘗試扶新生嬰兒,因為頸部跟背部,都還沒完全發育,但三到四個月大的寶寶是可以的。你可以從不同角度協助寶寶,讓寶寶的頭部不會歪掉。

俯臥的姿勢,能幫助寶寶看更遠。能夠坐的寶寶,會看到路人、商店、房子、樹木、寵物、公車、汽車,以及周圍的東西,而不單單只是仰望天空,看著嬰兒車四周,比起躺著時得到更多樂趣。此外,寶寶坐著的時候,玩的時間會縮短,你就不會那麼累。 寶寶太胖

與成人過重的情形不同,胖嘟嘟的寶寶,不是飲食造成的。你應該減緩寶寶體重增加的速度,而不是讓寶寶減重。隨著寶寶愈長愈高,活動量愈來愈大,胖嘟嘟的寶寶會慢慢變瘦。若你擔心寶寶的體重,可以參考下列的小技巧: 只在寶寶肚子餓的時候親餵。 若有需求就要調整飲食。 讓寶寶多喝水,水沒有熱量。 半夜不要一直餵奶,因為半夜餵奶不只沒效,還會造成寶寶過重。 評估寶寶的飲食。 鼓勵寶寶多活動,若寶寶很少活動,可以多鼓勵寶寶動一動。

新手爸媽小提醒 寶寶拒絕親餵

寶寶拒絕含媽媽的乳頭是不正常的,一定有特殊原因。下列是常見的原因: 媽媽的飲食。若你發現吃了某些食物後,寶寶拒絕喝奶,那在寶寶斷母奶前,應該避免食用。 寶寶感冒。若寶寶鼻塞,無法同時用嘴巴喝奶與呼吸,當然寶寶會優先選擇用嘴巴呼吸。 寶寶的牙齒。雖然大部分的寶寶,要五到六個月大才會長牙齒,但有些寶寶進度快一些。有時候寶寶的第一或第二顆牙齒,在前四個月就長出來了,喝奶時會壓迫牙齦,讓寶寶覺得不舒服。(如何舒緩寶寶長牙痛?請看:愛亂咬流口水!寶寶長牙階段的徵兆和時間) 耳朵痛。 寶寶的嘴巴長鵝口瘡。(同場加映:媽媽寶寶都要小心!哺乳可能會受念珠菌感染) 若寶寶很餓,奶水又流得太慢,寶寶可能會失去耐性。 媽媽的荷爾蒙變化可能會影響奶水的味道,有時候寶寶會因此拒絕喝奶。 媽媽壓力過大。 寶寶準備好要斷母奶了。

在這個時候,下列方法可能幫得上忙: 不要讓寶寶喝其他類型的奶。 試著瓶餵。 反覆嘗試,就算寶寶一直拒絕,還是可能又回去吸奶。 慢慢開始餵寶寶固體食物。

若寶寶持續拒絕親餵,或是還有其他症狀,請與醫師討論。 換尿布困難

若寶寶在換尿布時一直很不配合,之後也會遇到相同的問題。寶寶可能會覺得被迫穿尿布不舒服,因此抗拒尿布,換的時候十分辛苦。建議在你把寶寶放到檯子上前,先準備就緒。換尿布動作盡量加快,同時,你也可以發出一些聲音讓寶寶分心,像是手機、音樂盒或是寶寶喜歡的玩具,也可以唱歌或是跟寶寶說話,爭取你換尿布的時間。(同場加映:寶寶屁股爸媽守護!勤換尿布6點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