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元凶也有它!高血壓傷血管致血栓

中風元凶也有它!高血壓傷血管致血栓

出現中風時,會造成腦部血液循環受阻礙,讓腦細胞缺氧或葡萄糖供給不足,造成嚴重殘障、失能,嚴重時恐導致生命上的危險,而高血壓則是中風的高風險因素,絕不容忽視。至於為高血壓為何會引起中風?要如何預防中風與高血壓?眾多的疑問就交給《Hello健康》一一解釋。

什麼是高血壓?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正常血壓是低於120/80mmHg,意即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若血壓位於120~139/80~89毫米汞柱,則屬於高血壓前期(警示期),如果沒有繼續管控血壓,則衍生成高血壓,若血壓高於140/90mmHg,則建議急需向醫師求助。(延伸閱讀:吃懂高血壓藥物:如何降低血壓、高血壓藥的副作用與用藥須知)

中風元凶也有它!高血壓傷血管致血栓

為什麼高血壓會引起中風?

罹患高血壓可能壓迫身體任何部分的血管系統,長期下來會導致血管變得脆弱、破損脆弱,一旦血管變得沒有彈性時,將有機會形成阻塞而影響血液循環,導致缺血性中風或出血性中風。

一些研究顯示,罹患高血壓使中風的風險提高4~6倍,有時高血壓可能導致大動脈硬化,間接造成腦部微小血管阻塞,嚴重後果即是血管腫脹,甚至破裂。依據研究顯示,中風分為以下2種: 缺血性中風 :缺血性中風和心臟病類似,只是它發生的部位在腦部,與腦部或通往腦部的血管栓塞有關,由於血栓導致腦部血液循環受阻,缺血性中風多半是由於脂肪或膽固醇阻塞腦部血管導致。(延伸閱讀:腳痛、腳麻、腳發冷?小心「腳中風」!周邊動脈阻塞成因與症狀) 出血性中風 :高血壓及動脈瘤是出血性中風最常見的肇因,導致腦血管破裂,造成血管損壞,最終致使腦細胞受損。

中風元凶也有它!高血壓傷血管致血栓

如何治療中風

血栓終結者─血栓溶劑,亦即組織纖維蛋白溶酶原激酶,是目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唯一用來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的藥物。此外,仍有許多新藥可在中風發生後用來治療中風導致的腦損。

人常言,預防勝於治療,藉由監控中風發生的風險因素,來預防中風造成的傷害, 而其中最需被嚴格觀察的即是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尤其高血壓的治療是預防中風最有效的方式。(推薦閱讀:中風後遺症別煩!親友牢記4點助康復

職場媽媽兩頭燒!5招平衡家庭與工作

職場媽媽兩頭燒!5招平衡家庭與工作

現代有許多職場媽媽,白天忙工作,晚上下班還得趕回家照顧小孩,在兼顧職場和家庭的忙碌生活中,多半連一個人放鬆的時間都沒有,也很難顧好自己的健康。媽媽們不妨嘗試以下5種方法來調劑身心,平衡一下工作與家庭兩頭燒的壓力。

1. 早起

若職業媽媽可在孩子起床前,提早15分鐘起床,做些簡單的瑜伽伸展、讀一些喜歡的書籍,或是安排當日行程,想著如何讓自己在當天過得開心,甚至躺在床上深呼吸幾分鐘等,都是可提高心情品質,和減輕壓力和焦慮的好方法。

2. 提前計劃和準備

組織能力對職場媽媽來說十分重要,如果能事先規劃當日或近期的事項,可幫助減少突發狀況的發生,進而預防突來的焦慮和壓力。例如將小孩託付給保母之前,可根據孩子所需,多準備幾套換洗衣物,或是其他可能會用到的東西。

此外,試著提前計劃並簡化待辦事項,建議可以寫在紙上,會讓思緒更清楚,也不怕因忙碌而不小心忘記。(相關好文推薦:全職媽媽非傭人!4招愛自己兼顧全家

職場媽媽兩頭燒!5招平衡家庭與工作 3. 適時說不、設定界線

職場媽媽的生活身兼多種角色,例如母親、老婆、同事、員工等角色,且盡力將每個角色做到最好。然而,請記得,盡力做好工作並不代表要對任何要求照單全收,請適時地說「不」,拒絕一些您認為次要的事情,保留一些時間和空間給自己,才不會因此操勞過度。

4. 睡眠充足、多運動

有充足的體力,才有辦法照顧家庭和勝任工作,所以職場媽媽們請盡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睡覺睡滿7小時、飲食營養均衡、規律運動等。(推薦閱讀:睡出好健康:睡飽飽減憂鬱增強抵抗力

值得一提的是,運動對於職業媽媽而言,不但能減少壓力,還能刺激大腦分泌腦內啡(Endorphin),讓人感到更加愉悅,因此即使每日只花20分鐘來運動,也具有正面效果。

此外,現代人在忙碌的生活中,雖然很難維持健康的生活作息,但請各位辛苦的母親一定要記得好好照顧自己的健康,偶爾讓自己的大腦適時放空,才能避免壓力造成的倦怠。

職場媽媽兩頭燒!5招平衡家庭與工作

5. 培養孩子成為家事小幫手

孩子們雖然常是造成家中混亂的主因,但也可以讓他們成為做家事的小幫手。一般人覺得孩子年紀還小,無法承擔家務,其實可以訓練孩子從身邊的事務做起(如收玩具、穿脫衣物),再依孩子的能力,給他一些足以擔負的家務職責。(同場加映:做家事學獨立!教小孩學習生活技能

不過,初期要先示範給孩子看,並包容孩子在學習歷程中所犯的錯誤;一旦孩子技巧熟練後,可藉遊戲及競爭的策略,引起孩子想要參與家務的動機。

「性侵、家暴」女性一輩子的傷痕: 6大平台助受害者身心重建

「性侵、家暴」女性一輩子的傷痕: 6大平台助受害者身心重建

當好萊塢因多起性醜聞而掀起的#Me too運動(反性侵性騷運動)延燒至全世界,兩岸三地亦傳出如吳亦凡等影劇偶像性侵粉絲的醜聞而遭各界猛烈撻伐與踢爆,「性侵」、「性騷擾」等議題也再度引起所有人的關注。

當面對遭受性侵、或經歷性自主權受侵害而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受害者,甚至是自己面臨創傷時,我們應如何協助身邊的受害者走出性侵與創傷陰影?難以啟齒的痛讓受害者在崩潰邊緣時,又能找誰幫忙?《Hello健康》和你一起伸出援手、協助身邊需要力量的女性身心重建。

性侵案件統計:高達9成加害者為朋友關係

根據行政院性別平等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台灣區於2020年接獲性侵通報之案件數為1萬8847件,前(2019)年為1萬7119件,而嫌疑人與受害者間又以朋友關係、包含親人朋友、男女朋友、普通朋友、同學、鄰居為加害者的比例最高,多達近3500件。

內政部統計處之「妨害性自主罪」報告中亦指出,違反妨害性自主罪之男性犯罪人口率與女性被害人口率,以年齡區間在12~17 歲少年最多外,嫌疑犯與被害者竟高達9成以上為相識關係。顯示加害者實為平日潛藏於受害者生活中具基本信任度的友人,以致於受害者降低戒心而釀出悲劇。(推薦閱讀:私密影片外流等於性侵!)

當曾遭性侵、性自主權受脅迫甚至是家暴的被害人們,終於有勇氣浮上檯面指證、揭露潛藏多時的痛苦,由於被性侵者往往事後仍處於當時受脅迫所經歷的巨大恐懼、羞愧,並擔心各界眼光等強烈情緒而飽受創傷煎熬。 什麼是性侵害?

根據宜蘭縣政府衛生局之「家庭暴力與性侵害防治」說明,下列行為皆屬「性侵害」範圍: 違反他人意願、趁人不知抗拒時,迫使他人性交之行為。 嚴重的性侵害行為包括性交、口交、體外射精、性器官接觸、性猥褻。 其他輕微的包括展示色情圖片、口語上的性騷擾、強迫觀賞色情影片、不斷撫摸女(男)性身體、窺視等,皆可視為性侵害的範圍。 依侵犯程度再細分之5種類型:如施以性嘲弄或動作、不當碰觸、施以性報酬、施以威脅之性強迫行為,以及強暴。

受害者情緒黑洞深、親友小心罹患「替代性創傷」

然而,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指出,性侵或遭遇家暴的受害者固然亟需相關扶助,但其親友的焦慮與情緒往往不亞於被害者;由於親友通常不知應如何協助被害人、對於相關法律的無知、司法判決的不確定感、擔憂周遭眼光,甚至對於周遭環境安全之意識以極度焦慮不安的反應呈現等,也會形成所謂的「替代性創傷」。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之臨床心理師沈晏羽表示,替代性創傷不僅是單一事件造成,除了於協助受害者的過程中會逐日累積,並因內在歷程轉變而累積加重之外,協助受害者的親友若過程裡未能即時覺察自身狀態並適度調整,就可能產生情緒耗竭、憂鬱、焦慮等「替代性創傷」症狀,讓被害者和身邊親友同步深陷難以控制的負面情緒,進而影響到生活、工作與社會功能。

「性侵、家暴」女性一輩子的傷痕: 6大平台助受害者身心重建 支援系統扶一把、6大平台資源走出陰霾

有鑒於日常生活中遭遇性騷擾、以及性侵害等真實發生之案例往往高過於實際通報案件數,政府與各界成立之社福機構也針對遭遇性侵、性騷而身心受創的被害家庭伸出援手,當被害者或其親友無力脫離受創深淵時,建議不妨向外求援,透過下列6大支援系統平台自創傷中找回人生。 E起關懷、善用通報支援平台:

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

各縣市政府設置的家庭暴力防治中心,可進一步協助性侵、家暴案件之通報與處理事宜。 各縣市政府駐地方法院家庭暴力事件服務處:

針對欲聲請保護令、不知如何撰寫保護令聲請書狀,或有需陪同出庭之被害者,可就近尋求地方法院家庭暴力事件服務處協助。 113保護專線:

當發現身邊有任何兒童、青少年、老人、身心障礙者遭受不當對待,或本身遭家庭暴力、性侵害、性騷擾等情事者,通報者不分縣市,可以手機、市話、簡訊(聽語障人士)撥打24小時全天候開放之保護專線「113」,由專業社工人員提供相關諮詢、通報、轉介等服務,並遵循保密原則,確保無任意向第三人透漏受害者個資之情事。 113線上諮詢:

若為聽、語障或不便交談的受害人,亦可藉手機以簡訊傳送至113,或利用113線上諮詢與保護專線之社工人員聯繫。 關懷E起來:

此為衛生福利部建置之網路通報平台,提供線上通報及諮詢關於家庭暴力、性侵害及兒少保護事項。 家庭暴力相對人輔導男性關懷專線0800-013-999:

有鑑於多數男性受害者,對於對外求助相對陌生與保守之態度,此專線亦提供保護隱私之方式,協助具家庭議題困擾之男性諮詢服務。

「性侵、家暴」女性一輩子的傷痕: 6大平台助受害者身心重建另外,當受害者為遭遇家暴者,當無經濟能力展開自主生活時,政府亦提供相關補助,讓被家暴者可至家庭暴力被害人可申請之相關補助申請緊急生活扶助費用、驗傷醫療等相關補助;衛福部保護服務司亦提供有性侵被害人之相關補助方案,協助遭受身心痛楚的受害者申請因身體受創、心理輔導需求或相關法律扶助之費用,度過難關。(你也想知道:癡愛加害者!淺談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走出傷痛:規律運動、作息重建身心

受害者展開身心重建至恢復健康的過程漫長且艱辛,根據Psychology Today研究指出,90%之被害人能從創傷中自然恢復,換句話說,多數被害者終能隨著時間自創傷中漸漸康復。

雖然面對血淋淋的傷口相當艱難,但被害人應即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或透過與信任、具同理心之親友,心理諮商如衛福部1925安心專線、社團法人國際生命線協會(手機、電話直撥1995)或精神科醫師紓解情緒,透過與人互動的過程,減輕被害人自責或無助的絕望感。

另外,相當程度的運動量有助於刺激腦內啡(endorphins)分泌,降低痛楚並產生愉悅感,建議被害者可藉由定期運動的輔助轉換思緒與心情,並建議安排規律的生活作息,重建身心平衡以面對人生的下一階段,在自我的堅持與親友扶助下,相信傷痕終會漸漸淡去。

為什麼女性更要重訓?養肌防骨鬆,破除女生健身3大常見迷思!

為什麼女性更要重訓?養肌防骨鬆,破除女生健身3大常見迷思!

近幾年健身風氣吹進台灣,不少女性捨棄節食減肥,紛紛加入健身房進行重量訓練。然而,多數女生對於健身仍然存在迷思,例如可以局部瘦身、怕練成金剛芭比等,都是時下女性對健身常有的錯誤觀念。

因此,為了讓更多女性能夠健康看待健身,《Hello健康》將一一破解這些迷思,幫助各位姊妹們擁抱運動,擁有漂亮線條。 為什麼女性更要健身?

在女性結婚、生子後,往往得面臨工作與家庭的雙重壓力,導致身體出現各種毛病。例如因工作需要而長時間久坐,導致脊椎與髖關節無力,無法支撐身體,使得下背疼痛;下班時累得直接躺在沙發休息,在姿勢不正確下,臀部肌肉容易鬆弛與流失,長期下來身體活動也逐漸受限。(延伸閱讀:坐有坐相!正確坐姿7點不再腰痠背痛)

因此,女性健身不單只是為了讓體態更加有曲線,更是為了增強骨質密度、加強肌肉耐力,提高新陳代謝與燃燒脂肪,預防心血管疾病與骨質疏鬆。

除了預防疾病找上門,女生健身也能提高身體的活動度,強化不同部位的功能與穩定性,避免運動傷害,因久坐所引起的下背疼痛也能靠著肌力訓練改善。(推薦閱讀:「肌少症」上身、心臟病就敲門!強肌護心卡緊動起來)

為什麼女性更要重訓?養肌防骨鬆,破除女生健身3大常見迷思! 破除3大迷思!讓你越「健」越美麗

女生剛踏入健身房時,身邊總是流傳著太常訓練會變成筋肉人,或是狂練仰臥起坐可以消除腹部脂肪的觀念,然而這些觀念是正確的嗎?就讓《Hello健康》逐步為你講解: 太常重訓會變成金剛芭比嗎?

提到重量訓練,許多人腦海就會浮現大腿粗壯、背肌聳立的男性背著槓片深蹲,或是手拿啞鈴進行二頭彎舉的畫面,反而讓不少女性女性擔心「我怕練太壯」而不願踏入健身房。然而,女生重訓要變成「金剛芭比」真的很難;男性之所以能輕易練出肌肉線條,是拜男性重要的荷爾蒙——睪固酮(Testosterone,又稱為雄性荷爾蒙)所賜。

睪固酮能促進第二性徵、調節生殖功能,更可以維持骨骼密度、增加肌肉量。雖然女生也會分泌睪固酮,但僅有男性的10%左右,即使利用大重量來進行肌力訓練,女性增加的肌肉量也不如男性,更不可能變成渾身肌肉的金剛芭比。

此外,要長出一定的肌肉量除了透過重訓,還得配合嚴格的飲食控制、計算蛋白質的攝取量,以及良好的睡眠,因此《Hello健康》提醒各位女性,別太過擔心自己舉起啞鈴就會變成筋肉人,適量的肌力訓練才能讓線條愈練愈緊實。(延伸閱讀:健身小嫩嫩必看!先增肌還是先減脂?健身新手你該懂的168斷食法

為什麼女性更要重訓?養肌防骨鬆,破除女生健身3大常見迷思! 可以局部減脂嗎?

女性的下半身容易堆積脂肪,即使再怎麼運動、飲食控制也很難瘦到下半身。多數女生進入健身房進行訓練不是為了讓線條更緊實,而是在意能否局部瘦身。

各位姊妹們也許會透過拉筋、騎空中腳踏車,希望能藉此消除腿部脂肪,不過局部瘦身實際上並不存在,因為脂肪容易囤積在身體何處是由基因決定,換句話說,減肥會先瘦哪個部位也是由基因決定。我們無法透過訓練特定部位來消除該處脂肪,想要有漂亮的線條的最佳方式,便是經由適當的飲食控制與肌力訓練來達成。

練久了,脂肪會變成肌肉嗎?

許多人認為,只要經過長時間的重訓,身上頑固的脂肪便能轉換成肌肉,進而達到增肌減脂的效果,不過這觀念也同樣是錯誤的!因為脂肪細胞與肌肉細胞是2種不同細胞,2者之間當然也無法互相轉換。

想要順利達到增肌減脂,最快的方法還是先進行飲食控制、運動來達到熱量赤字,進而消除身上多餘的脂肪,再透過肌力訓練增加肌肉量,才能擁有健康、有線條的體態。(延伸閱讀:脂肪練不出肌肉!這些健身迷思錯很大

肌肉隨年齡流失!預防肌少症3招一起做

肌肉隨年齡流失!預防肌少症3招一起做

大家都知道骨質會隨著年紀逐漸流失,這也是為什麼老人是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高風險族群的原因,若不慎跌倒就會造成骨折。但你知道肌肉也可能會隨著年齡流失嗎?肌肉大量減少後,可能會造成肌少症(Sarcopenia),雖然多半發生在老人身上,但近年來,因為經常久坐的生活習慣,肌少症似乎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了。以下介紹肌少症的原因、預防及居家的改善方法。

什麼是肌少症

其實肌肉本來就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漸漸流失,根據研究,缺乏運動的人在30歲以後,每10年會減少高達3~8%的肌肉量,另外,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IOF)表示,大多數人的肌肉量通常在40歲左右開始下降,到了60~70歲時,肌肉流失得會更快。而當人體缺少肌肉時,不僅會影響體態,連我們的日常活動,如爬樓梯、抬東西,甚至只是平凡的走路,都會變得更困難。

早期的肌少症會感覺身體有點虛弱,提東西的感覺比較吃力,或是走路變慢,變得不想運動等;若想確認是否罹患肌少症,可尋求專業醫師診斷。(延伸閱讀:非老年人專利!「肌少症」上身、心臟病就敲門!強肌護心卡緊動起來) 造成肌少症的5種原因

久坐不動:無論是長時間在辦公室坐著工作,或是在家沒事就喜歡坐著或躺著的人,都會增加罹患肌少症的風險。 缺乏運動:很少或完全沒有運動的人,會隨著年齡增加,提高罹患肌少症的風險。 營養不良:不論年齡,只要有不良的飲食習慣,就容易流失肌肉,尤其若是老年人營養不良時,肌肉量的下降速度會更快,且老人往往食慾差,食量小,因此更容易營養不良。 吃太多促進胃酸分泌的食物:如穀物或加工食品,吃下後都會分泌較多胃酸,恐怕會加快肌肉的流失速度,若又少吃蔬菜和水果,也可能會影響肌肉的維持。 荷爾蒙變化:我們體內的荷爾蒙,會隨著年紀增加而改變,因此也可能導致肌肉量下降。通常睪固酮(Testosterone)和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1)這2種荷爾蒙的水平,也會影響肌肉的生長和肌肉量。

肌少症的居家預防和改善療法

肌少症的治療方法既不是靠藥物,也不是靠補充荷爾蒙,而是從生活習慣開始做起,下列是改善肌少症的3種居家療法:

運動訓練肌肉:運動不只可以幫助反應更敏捷,也可以訓練身體的肌肉,有助於維持肌肉的質量和力量,因為若不常使用肌肉,它就會漸漸萎縮。力量訓練(Strength Training)或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不僅可以改善肌肉大小、力量,也可以增強骨頭、韌帶和肌腱,對整體健康都有益。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建議,老人應該每週最少2天訓練一次肌肉,包含所有的大肌肉群,如腿部、手臂、胸部、肩膀和背部等,可以的話,最好請教專業健身教練在旁指導。 充分的熱量與蛋白質:熱量和蛋白質攝取不足的話,會導致體重減輕和肌肉量下降,所以為了預防肌少症,專家建議每餐攝取約25~30克的蛋白質。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如魚、大豆、堅果、藜麥等等,可以幫助建立和維持正常的肌肉量。根據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Internation osteoporesis foundation, IOF)的建議,每天每位成年人應攝取體重乘以1.0~1.2克(g)的蛋白質。 吃營養補充品:如維生素D、Omega-3脂肪酸和肌酸(Creatine),都是幫助維持或生成肌肉的重要營養素。因為老人的牙口不好,食慾差,較需要靠補充品來幫助維持肌肉量,而Omega-3脂肪酸可靠吃魚油來補充,但若食慾佳或正常,也可以直接吃新鮮的魚肉或海鮮。另外肌酸也是個重要的營養素,它是一種小型蛋白質,通常由肝臟製造,補充肌酸可以幫助肌肉的生長。

想要預防大腦老化!這樣運動就對了

想要預防大腦老化!這樣運動就對了

大家都知道運動有益健康,其實它對老化的大腦也很有幫助。運動可以幫助減少因年齡造成的大腦老化問題和疾病,以下介紹幾種最有效改善和幫助腦部健康的三項運動,中年和老人都適合喔!

運動如何幫助改善腦部老化?

運動除了有效預防記憶喪失,如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又稱老人癡呆症),還可幫助降低胰島素抗性(Insulin resistance)、發炎等,並且刺激腦細胞和血管成長,延長新的腦細胞壽命。這對老人來說很有幫助,因為隨著年齡增加,腦細胞會漸少,血管也很可能會出現問題。另外,有研究顯示,運動能提升睡眠品質、保持情緒的健康。睡得好可降低壓力、焦慮,也同時幫助維持認知功能(Cognitive function)正常。(同場加映:抹茶9大好處!促進新陳代謝延緩老化)

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屬於低衝擊運動(Low-impact exercises),對肌肉、關節與骨頭不會造成太大壓力。這種運動能讓心跳加速,使更多血液送到腦部,對新的神經元(Neurons)的形成和彼此的連結很有幫助。常見的有氧運動有快走、慢跑、騎腳踏車、游泳等,建議每天做 45 分鐘有氧運動,每週至少三次,可慢慢感受到一些正向的變化。(同場加映:爬樓梯好運動!借助手力訓練更全面

瑜伽

瑜伽是數千年歷史的伸展運動,專注尋求心靈與身體之間的連結,維持身體各部位的協調。瑜伽其實也有分類別,其中,大家可試著練習霎哈嘉瑜伽(Sahaja yoga),這種瑜伽有助於降低焦慮、改善生活品質、提升抗壓能力。而哈達瑜伽(Hatha yoga)則是另一種對身體有益、幫助減輕壓力的瑜伽。大家可以去找專業瑜伽老師指導,或是在家自行練習,練習瑜伽時並不需要過多專業配備,通常只需要一塊瑜伽墊就可。(同場加映:辦公室瑜伽~5大好處 6個簡單動作) 太極拳

最近太極拳已經愈來愈普遍和流行,主要是透過緩和的動作和伸展,慢慢地轉動身體且保持動態不停,同時緩慢地深呼吸,過程中身體保持放鬆、緩慢的動作。一般來說,做太極拳運動是安全的,但若有骨折或關節問題(通常因老化而造成的問題)等,請先諮詢醫師或專業人士,確認自己是否可以做太極拳運動。

鼓勵大家,無論年齡性別都盡量多運動,對大腦和身體都有幫助,但也建議嘗試新運動、或較有挑戰性的運動之前,先諮詢醫師或其他醫療專業人士,來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模式。(同場加映:增靈活度和改善姿勢~拉筋伸展好處多

訓練平衡感!6方法預防老人跌倒

訓練平衡感!6方法預防老人跌倒

人人都有跌倒的經驗,但對老人來說,跌倒可不能當作小事,有時可能會導致嚴重骨折喔!隨著年齡增長,老人的身體較無法靈活地保持平衡,跌倒機率較普遍,又因為骨質密度較缺乏,所以容易造成骨折。為了防止家中長輩跌倒,可以嘗試以下六個方法,來降低意外發生的機率,一起來看看吧!

1. 重視身體健康

首先需重視家中長輩,或是你自己本身的健康狀況,定期做健康檢查(如視力與聽力等)。留意每日營養是否攝取均衡與充足、多喝水,及培養運動習慣,來強健骨骼。由於骨質密度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降低,平時可適度曬太陽,吸收維生素 D,或吃片等,來補充質。

(同場加映:趁早開始重訓:強健骨頭防骨質疏鬆

2. 讓家裡環境更安全

請好好檢視一下家中環境是否夠安全,注意白天和晚上的日光與燈光,可否看清楚動線範圍,與物品堆放處。建議可以在床邊擺一盞燈,並拿掉可能會使人絆倒的家具擺設,如會滑動的地毯等。

常用的物品,最好放在不需要踮腳尖等方便取用的高度,並且記得隨時保持浴室的乾燥,可在浴室裝設防滑,或是行動輔助裝置,讓年長者安全又方便地使用浴室。家中若有養毛小孩,晚上光線不佳時,最好別讓牠們到處自由活動。 3. 動作輕緩一些

年長者若感覺頭暈時,別立刻站起來,每個動作都盡量放慢點。建議在睡醒後,可先慢慢坐起來,過了約十秒鐘後再站起來下床,起身十秒後再走動,若覺得累就不要勉強。

(同場加映:起身時頭昏眼花?您可能有姿勢性低血壓)

4. 穿合適的鞋

年長者最好有雙好穿的運動鞋,或平底鞋,避免過度寬鬆或有跟的鞋。通常橡膠做的鞋底,具有防滑的效果。

(同場加映:走路好痛?足底筋膜炎這樣做復原快) 5. 訓練平衡感

幫助增加肌肉力量和保持平衡,其實很簡單,一天只要做幾次即可:站著時,輕輕地將一隻腳離地,練習單腳站立,剛開始訓練時,可站在牆邊或椅子旁邊,需要時可以扶著,以免不慎跌倒。 6. 了解正在服用的藥物

有些藥物會影響平衡感或視力,所以建議大家看診時,詢問醫師服用中的藥有哪些副作用。若服用某些藥物後,感覺頭暈或想睡,也建議盡早向醫師諮詢。

7大症狀「不孕」元兇就是它!生理期劇痛、異常掉髮要小心

7大症狀「不孕」元兇就是它!生理期劇痛、異常掉髮要小心

不孕是很多伴侶深埋心中的痛,但多數時候雙方其實並不知道自己有不孕的問題,因此在原因未知而無從對症下藥的情況下,有時候懷孕不成,卻暗地孕育出對伴侶的怨懟。《Hello健康》在此將為介紹7大導致不孕的徵兆與症狀,當發現自己或伴侶有以下狀況、但又想懷孕時,就能盡快就醫諮詢,重新「做人」!

如何知道自己不孕?出現7種症狀要注意 1. 月經週期改變

生理期比平常延後或提早都可能是不孕的徵兆,因為不規則的月經週期代表荷爾蒙不平衡,並有可能導致有生理期但是沒有排卵的狀況發生。據統計,有30-40%的女性有排卵不規律的徵兆,以致無法懷孕,不過這個問題是可以治療的,請諮詢醫師以取得更多資訊。如果沒有生理期或生理期突然停止,也應盡快向專科醫師求助。(推薦閱讀:體重變化或壓力!各種月經不規則原因) 2. 生理期劇痛

另一個跟月經有關的不孕徵兆,就是為許多女性所苦的生理痛。若發現自己生理期嚴重劇痛或性行為時感到疼痛,應就診找出問題所在,以獲得妥善治療,因為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Endometriosis)或其他嚴重健康問題的徵兆。 3. 痘痘突然變嚴重

痘痘問題突然變嚴重,即代表體內荷爾蒙平衡度可能出了問題,例如若女性體內雄性激素(Androgen)過多,就可能無法排卵,相關問題需進行健康檢查才能查明原因。

7大症狀「不孕」元兇就是它!生理期劇痛、異常掉髮要小心 4. 深色毛髮愈長愈多

通常需要處理體毛問題的女性也會較難受孕,因為這些毛髮可能是卵巢症候群(Ovarian syndrome)的徵兆,但可透過藥物治療,若疑似發生應盡快就醫。(推薦閱讀:體重飆升好突然?多囊性卵巢症狀與治療)

5. 掉髮或頭髮愈來愈細

掉髮和荷爾蒙及不孕問題有直接相關,若對毛髮掉落或生長的狀況有疑慮,應盡快檢查。

7大症狀「不孕」元兇就是它!生理期劇痛、異常掉髮要小心 6. 性慾驟降

性慾降低也是不孕徵兆,除了壓力或憂鬱症(Depression),子宮內膜異位也會導致性慾降低或讓性行為非常痛苦。(推薦閱讀:如何增進夫妻關係?教你3招帶你重燃愛火) 7. 不明原因體重增加

要是飲食均衡、規律運動,體重卻不明上升,就應該要有警覺。這可能是雄性激素過量,讓身體不容易產生胰島素,並導致體重增加。

30女性想懷孕?這4招提高懷孕機率、讓你「好孕」連連!

30女性想懷孕?這4招提高懷孕機率、讓你「好孕」連連!

對於許多女性而言,相較於20幾歲,30歲後因工作、經濟漸趨穩定,多數也已和另一半建立起穩固的感情基礎,是最適合懷孕的年紀。然而,因工作壓力、個人生活作息不定,不少女性30歲之後懷孕機率即大幅下降,尤其是35歲之後,懷孕機率更降至65%~75%。

當你已決心跨出準備懷孕的那一步,《Hello健康》也為你整理出下列請做到以下這4件事,提高懷孕機會。 做好做滿這4招、「好孕」不用碰運氣

衛福部公布,內政部108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如今國內女性生育平均年齡已上升至32.12歲,其中年齡為35歲以上者更達30.94%,是10年前的2倍。衛福部進一步表示,由於女性生殖的高峰期約在21~30歲之間,35歲後和男性一樣,生殖力即明顯呈現逐年衰退的現象。

因此若夫妻或女性想積極準備懷孕,以下4大要點將有助於提高懷孕機率: 1. 調整生活型態

生活模式對於受孕機率有很大的影響,若經常抽菸、飲酒或攝取過量咖啡因,將使生育率大幅降低。另外,當母體之體重過重或過輕,亦將影響荷爾蒙作用,並增加懷孕併發症的風險。因此,體重和身體質量指數(BMI)控制相當重要,若女性過度減重或放縱口慾,都將不利於懷孕。 2. 生育能力自我測試

建議欲懷孕女行不妨先自行進行基礎體溫量測、以及子宮頸液體和陰道酸鹼值之測試,同時,應和另一半同步安排「做人時間表」,依據女性之排卵時間行房,在採取人工受孕的決定前與另一半以自然受孕的方式嘗試,亦能增進伴侶間的感情。

3. 攝取助孕飲食

當準備懷孕前,女性應調整體質至生理最佳狀態以利胚胎著床,因此也建議可同步攝取以下能提升生育力的飲食。

單元不飽和脂肪:如橄欖油 植物性蛋白質:如大豆、豆漿 高纖碳水化合物 鐵、維生素B 低升糖指數飲食:如燕麥、馬鈴薯、全麥麵包 高脂肪乳製品:如冰淇淋、全脂牛奶、起司 多種維生素、產前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E和草藥補充品 (你也想知道:綠茶會助孕還是會阻礙懷孕)

30女性想懷孕?這4招提高懷孕機率、讓你「好孕」連連!4. 尋求專家協助生育

當嘗試超過6個月頻繁的無避孕性行為,卻仍沒有懷孕時,建議可考慮尋求生育專家協助。部分女性因疑似罹患多囊性卵巢綜合症(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性病,或伴侶有生育能力問題而無法順利懷孕時,應盡快尋求專業協助、找出原因以免盲目嘗試未果,或讓伴侶之間因期望懷孕的壓力,反而對生育產生抗拒的負面心理。(推薦閱讀:做愛姿勢影響懷孕率~這2體位最助孕)

由於心理健康以及是否在身心愉悅的狀態下進行性行為,都將影響胚胎著床的機率與生育力。對此除了上述之4大方式可多管齊下嘗試之外,也建議伴侶可安排彼此喜歡、可一起參與的活動,例如烹飪、聽音樂、做瑜伽、運動、露營等項目,透過和伴侶頻繁互動的情境,一同邁向積極「做人」的目標,自然「好孕」連連。

孕期間貧血別輕忽!快補4大營養素、遠離早產助「好孕」

孕期間貧血別輕忽!快補4大營養素、遠離早產助「好孕」

女性懷孕時因賀爾蒙影響生理變化,孕期間需要豐富的營養素與血液以讓寶寶健康成長,因此孕期常發生孕婦體內缺乏鐵質、葉酸,並造成孕期間的缺鐵性貧血的情況。然而,當孕婦持續嚴重貧血,日後生產寶寶時的致病率和死亡率也將大幅偏高。

究竟什麼是「孕期間貧血」?孕期間貧血應該多吃什麼食物?哪些營養素能讓母嬰充分獲得身體所需?《Hello健康》彙整出4大必吃營養素,讓準媽媽們補好補滿、好「孕」連連。 什麼是孕期間貧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指出,全世界約有 40%的孕婦有貧血的問題。而根據衛福部之研究對孕婦孕期間貧血的定義為,懷孕過程中當孕婦因生理變化,平均將增加 50%的血漿溶液(1000ml),而紅血球量也隨之增加約 25%(300ml),並間接造成孕婦發生生理性的輕微貧血(Hemoglobin 10~10.9g/dL)。

影響最顯著的時間多為孕期之 28至36週,當36週後,孕婦體內的血漿溶液會逐漸增加,紅血球量、血色素亦再上 升,而使貧血症狀趨緩。然而,當孕婦有腸胃道功能異常而無法吸收鐵質、經血量過多、或二度懷孕時與前次間隔過短,甚至是當生產中大量出血,都將造成懷孕中的缺鐵性貧血,以及胎兒低出生體重、早產和週產期死亡率有高度相關。

根據衛福部針對懷孕婦女之貧血臨床研究建議指出,當初步評估孕婦於孕期間是否有缺鐵性貧血,除了透過檢測孕婦血液中的血紅素濃度或血容比之外,並會進一步檢驗下列鐵指數,以協助孕婦完整的營養補充建議: 孕期間貧血別輕忽!快補4大營養素、遠離早產助「好孕」懷孕中各項正常鐵指數表(資料提供:衛福部健康署)

4大必吃營養素:準媽媽多吃補血、胎兒頭好壯壯

懷孕時由於母體需提供大量血液與血漿給寶寶,讓氧氣運輸以及胎盤的代謝可正常維持,因此孕婦此時將大量缺乏鐵質並造成缺鐵性貧血。當孕婦有嚴重的貧血時,有時會伴隨感染、子癲前症;而生產時將造成的大量出血也易引發心臟衰竭,對於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孕婦更有一定風險。

也因此孕婦們應在孕期間多補充營養,確保胎兒和母親健康以利順利生產。而孕期間亟需補充的又可歸納為以下最主要的4大營養素,不僅可避免貧血發生,同時也能提供完整的養分讓胎兒健康成長: 鐵:根據衛生福利部建議,孕婦每日鐵質攝取量需達到15公克,多吃內臟類、牛肉、豬肉、雞蛋等,也可多攝取紅莧菜。另外,豆製品也是個不錯的鐵質來源,藉由這些食物來達到每日的鐵質攝取量。 維生素C:維生素C可幫助鐵質在腸道之吸收;當缺乏維生素C時容易造成貧血、消化不良。一般來說,女性每日建議之維生素C攝取量需達到60毫克,而奇異果、柳橙、柑橘、檸檬等都是很好的來源,蔬菜則是有芥藍菜、花椰菜、白菜。(推薦閱讀:懷孕時多休息!7種家事快放下) 葉酸:除了鐵質與維生素C,葉酸也是幫助胎兒健康成長的關鍵。據衛生福利部研究顯示,葉酸可以讓寶寶的神經系統活化,若孕婦體內長期缺乏葉酸,會導致自發性流產或是寶寶出生體重過輕。懷孕女性一天需攝取600微克的葉酸,木瓜、眉豆、黑豆都很好的來源。孕期間貧血別輕忽!快補4大營養素、遠離早產助「好孕」 維生素B12維生素B12有助於維持腦神經系統以及造血功能,懷孕婦女一天的維生素B12需達到2.6微克,不過維生素B12大多存在於動物性食物,若有準媽媽吃素,可以從紫菜、海帶、糙米、菠菜,以及深綠色蔬菜多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