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後性愛行嗎?6件事溫存前必知、比產前更「性福」!

生產後性愛行嗎?6件事溫存前必知、比產前更「性福」!

從懷孕到生產的過程,對女性的生理和心理都是相當巨大的挑戰。當終於卸貨生產,除了多數男性已按捺不住,許多媽媽們也希望重溫愛愛的感覺。但因生產後的性愛可能會和懷孕前有極大不同,建議夫妻雙方都應有心理準備。《Hello健康》列舉出關於產後性愛最常見的6件大小事,讓新手爸媽們重新開機時能夠互相理解,生產後重拾性愛一樣火花滿天、「性福」無比!

1. 產後性愛有異狀

不論是自然產、剖腹產或進行會陰切開術(Episiotomy)等手術,任何生產方式都可能會造成性交疼痛。另外,產後雌激素會立即下降,如果持續哺乳,雌激素會持續維持較低濃度。婦產科醫師蕾貝卡布斯(Rebeca Booth, MD.)表示:「會有這種情形,主要是因為生產後可能會產生引起疼痛,另外,雌激素(estrogen)濃度的下降,也會對陰道的組織產生影響。」

當母親持續哺乳,特別在初期,因雌激素下降,加上催產素(Oxytocin)和泌乳素(Prolactin)的分泌,容易導致女性出現類似更年期的症狀,例如:夜間盜汗、熱潮紅、陰道乾燥、且經常伴隨疼痛,症狀可持續長達2~3個月。

2. 荷爾蒙變化影響性慾

許多媽媽產後沒有愛愛的心情,其原因有許多,包括生活改變、缺乏睡眠、身材變形等壓力,都會影響到整體的心情。若是哺乳的媽媽,沒有性慾更可以說是本能,醫師提到:「哺乳會刺激催產素分泌,導致母親對很有愛,卻同時壓抑性慾,以人類學角度來說,降低性慾能避免太快再次懷孕,而許多發現自己性趣缺缺的母親,知道原因後都鬆了一口氣。」(你也想知道:凱格爾運動、緊實手術助你產後重拾性生活!)

3. 夫妻非室友、定期親密保熱情

有小孩後的生活將為夫妻關係帶來極大的轉變;由於產後壓力容易導致女性無心性愛,甚至連親熱時間都因新生兒隨時發生狀況而難以安排,反而更突顯出性生活可適時協助減壓的重要性。紐約的知名性教練艾咪萊文(Amy Levine)即建議:「因女性較重視情境與氛圍較能投入,另一半不妨先自親吻、愛撫和耳語開始,讓女性身心都『熱機』完成再開始愛愛,效果更佳。」

若伴侶缺乏性生活或頻率降至最低,將使夫妻容易轉為如同室友般,也易導致身心缺乏過去的連結而產生怨懟。 4. 把握時間享受愛

如上述提到,在有小孩之後,時間會變得較緊湊,而且心思可能都在小孩身上,這時如果又想滿足慾望,效率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性教練艾咪萊文也表示:「當雙方有意願時,不如直接做出挑起對方性慾的事,讓夫妻能享受另一種爆發式性愛的快感。」(你也想知道:男女6大敏感帶!撩起性慾讓性愛加溫) 5. 白天愛愛也刺激

由於多數新生兒難睡過夜,導致許多新手媽媽們晚上極度疲累,完全提不起愛愛的興致。但拒絕另一半求歡的頻率過高時,也容易引發另一半身心理的需求不滿。建議可於假日期間嬰兒熟睡時,抓緊時間趕快辦事,不僅讓性愛變得有趣、值得期待,也解決了一到夜晚就無心愛愛的困境。

6. 產後感官更靈敏

不少女性在生產後反而變得更享受性愛,性教練艾咪萊文指出:「生產的過程其實也會喚醒女性多個部位的感官感受,因此生理上更加敏感,尤其是陰部,容易對外來刺激的反應變得更加強烈。」

生產後性愛行嗎?6件事溫存前必知、比產前更「性福」! 產後性愛這6招、親密關係更「性福」

產後擁有美好的性生活體驗。 親密別著急:產後一星期,多數人都很難回復到產前的狀態,不容易進入狀況,因此,不妨先從一些親密行為開始,再來嘗試按摩等動作,一步步慢慢來,耐心地花上數天、甚至數週都很正常。(推薦閱讀:愛愛按摩5步驟!紓壓增情趣就按這些穴道) 前戲加長:前戲充足能讓陰道充分潤滑,在正式進入之前,應該先多運用前戲或其他刺激,來讓過程更順利。 水性潤滑液:因荷爾蒙的關係,潤滑液的使用可能更為重要,由於油性潤滑液可能會破壞保險套,並刺激到敏感的組織,因此,記得挑選水性潤滑液。 凱格爾運動:想像在排尿的時候,運用骨盆底肌(Pelvic floor muscles),作出暫停排尿的動作5~10秒,之後再放鬆5~10秒,重複10次為一次訓練,每天3次訓練,就能強化陰道的強度和感受。 安排日期:家中多了新成員,父母的時間可能更難配合,建議可以將預期要愛愛的日期寫上行事曆,這樣就比較不用匆匆忙忙。 和伴侶溝通:產後的性愛可能會感覺很不同,不必覺得害怕或擔心,不同之處可能會讓你們覺得更有趣或刺激,保持溝通一直都很重要,告訴伴侶哪些部分您喜歡或討厭,這樣能避免承受不必要的壓力或疼痛,更能享受性愛。

尿尿痛變血尿?急性膀胱炎女性易感染、簡單7撇步預防急性膀胱炎復發

尿尿痛變血尿?急性膀胱炎女性易感染、簡單7撇步預防急性膀胱炎復發

有時候尿意來得快,但到廁所卻上不出來嗎?而好不容易擠出幾滴,膀胱竟異常疼痛,衛生紙上甚至還帶有血跡?當你出現以上症狀時,恐怕你已經患了急性膀胱炎!

究竟是什麼原因才會導致急性膀胱炎?為何女性罹病風險高?關於急性膀胱炎的治療和預防建議?《Hello健康》邀來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同時為慢性腎病專家的陳俊宇醫師,為大家解開為何女性更易感染急性膀胱炎?又有哪些方式可預防與治療急性膀胱炎的發生! 引發急性膀胱炎的原因有哪些?

急性膀胱炎(Acute cystitis)源自陰部、肛門附近細菌(大多為大腸桿菌)污染尿道口,而細菌進入尿道後,會再向上進入膀胱引發感染,並造成膀胱發炎變得紅腫、熱痛。以下為可能引發急性膀胱炎之原因: 長期使用導尿管的病患 尿滯留 尿路結石 糖尿病 攝護腺肥大的男性 年紀較大、生活無法自理的人 懷孕 長期行動不便

尿尿痛變血尿?急性膀胱炎女性易感染、簡單7撇步預防急性膀胱炎復發

急性膀胱炎好發於女性與尿道長短有關

女性尿道長度僅3公分左右,而男性則約18~20公分,因此女性的泌尿道一旦遭到感染,細菌很輕易就能侵入膀胱,尤其是工作忙碌、水分攝取不足或習慣憋尿的女性,往往因此反覆感染而引發急性膀胱炎。

陳俊宇醫師解釋,由於女性的尿道口也與肛門較為接近,因此如廁後擦拭方式錯誤會將肛門的細菌帶到前方的尿道及膀胱內;性行為則可能將原本移生在尿道口或陰道口的致病菌帶入尿道及膀胱內,引發膀胱炎或急性膀胱炎。 急性膀胱炎會解血尿?你不可不知的6大症狀

陳俊宇醫師指出,若長時間出現以下6種症狀,請盡速就醫檢查: 頻尿(每次僅能排出少量尿液)(延伸閱讀:尿急、頻尿怎麼辦?膀胱過動症自我檢測好簡單) 解尿時有灼熱感或刺痛 急尿 尿失禁 下腹部不適 尿液混濁,甚至會有血尿(延伸閱讀:尿尿完看一下!10種尿液顏色狀況看健康

急性膀胱炎治療以口服抗生素為主

急性膀胱炎的感染源要屬大腸桿菌最為常見,對於輕微的膀胱炎,通常能透過口服3天份的抗生素治癒;若是復發性的急性膀胱炎則需大約7~14天的療程,才能夠治癒。若急性膀胱炎病患在1年之內反覆發作數次,且在所有衛生改善措施皆施行後,仍是反覆發生的情況下,可與您的醫師討論是否進行長期低劑量的口服抗生素的預防性治療。 反覆性行為感染 可考慮使用預防性抗生素

陳俊宇醫師表示:「根據一項系統性回顧及薈萃分析顯示,採用低劑量預防性抗生素治療將可降低8成的復發率。若膀胱炎的發生與性行為有關,則可考慮在性行為之後立即口服單次低劑量的抗生素,將可大幅降低感染的風險。」

陳醫師說,曾有位30歲的年輕女性患者,因工作需求得分隔兩地,因此只能在週末假日與丈夫見面,每當發生有親密關係之後的第一個工作日,這位太太必定會發生膀胱炎並合併大量血尿,而至門診求診,儘管她已經做了很多預防措施,包含事前清潔,事後排尿並大量喝水,感染仍反覆發生,讓她不勝其擾,但她又不忍拒絕丈夫的求歡,經討論後,她決定採用性行為後服用單次預防性抗生素,之後不再有感染情形發生,也能盡情與丈夫享受親密關係。

尿尿痛變血尿?急性膀胱炎女性易感染、簡單7撇步預防急性膀胱炎復發 多喝水、注重陰部清潔8招預防急性膀胱炎

陳俊宇醫師建議民眾可將以下方式納入日常生活習慣,降低罹患急性膀胱炎的風險。 多喝水:每日水分應攝取至少1500~2500毫升以上,特別是容易流汗或天氣悶熱時,則需攝取更多水分,以增進泌尿系統將細菌與尿液一同排出體外。 減少憋尿:憋尿容易使細菌刺激膀胱壁,造成膀胱發炎,所以一旦有尿意時,就應放下手邊工作如廁,才能有效預防急性膀胱炎。 注意尿道口、陰道口及肛門附近的衛生:盡量穿著棉質、透氣、吸汗的內褲,並保持會陰乾燥清潔,以減少細菌繁殖。 使用正確的大小便擦拭方法:使用衛生紙擦屁股時應由前往後擦拭,以免肛門附近的細菌汙染尿道口。(延伸閱讀:清潔方向要正確!4叮嚀照護陰道健康) 女性應做好經期的衛生保養:當每個月生理期來臨時,女性應勤換衛生棉,並穿著寬鬆舒爽的棉質褲,以減少因通風不良滋生細菌的風險。 充足的睡眠與休息:每天睡滿8小時加上適度的放鬆與休息,可消除壓力增強免疫力,有助預防急性膀胱炎。 性行為前先清洗尿道:男女進行性行為之前,應先仔細清洗陰部與尿道周圍。由於女性的尿道很短,且開口緊鄰陰道與肛門,行房時易將肛門處的大腸桿菌帶至尿道,造成感染;男性若包皮過長則易藏汚納圬,因此必須先行清洗。 性行為後排尿:建議女性在性行為後儘早排尿,以利排出在性行為時,不慎被帶入尿道的細菌。

想要預防急性膀胱炎,除了必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可以採用以下飲食方法,幫助維持泌尿系統健康: 均衡飲食以攝取足夠的熱量與營養,提升免疫力以降低感染風險。 多食用蔓越莓草莓以及雞蛋、肉類、乳酪等高蛋白食物,能有助於尿液酸化,以抑制細菌滋長。 避免菸酒、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經常應酬怎麼辦?糖尿病患這樣控制飲食跟血糖

經常應酬怎麼辦?糖尿病患這樣控制飲食跟血糖

經常工作忙碌或需要應酬的你,面對各式各樣的餐點,可以把握「低醣控油」的原則,透過挑選食物來達到血糖控制,以下提供糖尿病患者不同餐飲方式的注意事項,一起來看看糖尿病患者在面對應酬時,要怎麼吃得健康又開心。

辦桌、合菜可以這樣吃

桌菜的搭配組合,經常超過個人所需,吃得盡興又顧及健康的技巧為:

海鮮或肉類不含醣,可以適量選擇;冷盤中大多是海鮮,或低油的肉類及海鮮,是很合適的選擇。 中菜須特別留意的烹調方式是勾芡,可以挑裡面的蔬菜或肉絲食用,避免喝羹湯。 陷阱食物如海鮮燴「板條」或是紅蟳「米糕」,湯品內的「山藥、蓮子、芋頭」、炸芋丸、甜湯、甜點、水果等,應包含在當餐的醣量內,並作適當的抉擇。(推薦閱讀:澱粉、碳水化合物這樣吃!控血糖5招遠離肥胖和糖尿病) 不喝含糖飲料,以無糖茶品或白開水取代。 適時適量的飲酒,避免空腹喝酒及杯杯乾。

火鍋別吃加工火鍋料 湯頭:以蔬菜主湯取代大骨高湯,喝湯時要把浮油撈掉再喝。 火鍋肉類:多選用海鮮、雞肉、瘦牛肉、豬肉,避開高脂的肉類。 加工火鍋料:大多是含醣的加工食物,盡量不食用,可選擇蒟蒻、蔬菜等熱量低的食品。(推薦閱讀:燙青菜怕營養流失?這 4 種適合生吃、7 種煮過更營養) 火鍋料:玉米、芋頭塊、南瓜,應計算在當餐的醣類分量,若想要吃這些根莖類食物,則可減少這餐的附餐(飯、麵、冬粉等)。 沾料:醬油沾食即可,少用沙茶醬等含油量高之調味料,可多添加蔥、、蒜、辣椒來增加風味。(同場加映:健康和美味都兼顧~調味就「醬」吃

速食可以偶爾吃

速食店的食物多屬油炸、高熱量、高澱粉類的食物,只要熟悉自己飲食計劃中的分量,偶而為之是可以的!大型的速食店裡多有提供營養成分資料,可以衡量後作為選餐時的參考: 漢堡大多含有2~3份的主食,薯條則依據所提供的分量有2~4份的差異,需慎選搭配的組合。 生菜沙拉內水果含量少可放心吃,佐和風醬較為健康。 奶昔、蘋果派、霜淇淋、聖代等含糖量高,盡量避免,或與主食取捨。 無糖茶品、咖啡、代糖可樂都是飲料的好選擇。(延伸閱讀:無糖最健康?人工甜味劑的爭議與風險) 西餐

西式料理整組套餐從前菜到甜點選對食物,控糖不困難! 生菜沙拉:多食有益,淋醬選擇以油醋醬為宜。 全穀根莖類:屬於全穀根莖類的麵包、馬鈴薯(泥)、玉米,可依據平日正餐醣類攝取量選食,1個小餐包、1/3根玉米、半個馬鈴薯即為一份醣。 湯品:勾芡玉米濃湯或南瓜濃湯升糖快速,選擇上以清湯較適當。 主餐:肉類選擇以海鮮、雞肉、較低脂的肉類為佳,烹調方式不油炸。 甜點:選擇新鮮水果取代蛋糕或布丁;點餐無法抗拒蛋糕誘惑時,用餐必須減少全穀根莖類的分量。 飲料:選擇無糖茶或咖啡,避免果汁、汽水。(延伸閱讀:改喝氣泡水較健康不傷牙?氣泡水好處與迷思大解密

經常應酬怎麼辦?糖尿病患這樣控制飲食跟血糖

日式料理清爽中藏陷阱

清爽、精緻的日本料理有不少陷阱,特別是料理中蔬菜量較少,醃漬物較多,需留意的包括: 麵類以蕎麥麵為首選,升糖指數較一般麵食低。 壽司屬於主食類,必須按照適合自己的分量攝取。 炸物熱量較高,麵衣可以剝除後再吃。留意根莖類,例如炸地瓜、南瓜、山藥等,攝取時須扣除當餐醣量。 甜度高的日本甜點,淺嚐即可,且需要與主食代換。 少食醃漬物,避免鈉量攝取過多。 煮物可多選擇蔬菜及蒟蒻,增加纖維量。(推薦閱讀:膳食纖維分很多種~適量補充好處多) 飲料可選擇綠茶,減輕負擔。

夜市小吃與多人分享不過量

台灣小吃琳琅滿目,如何吃得盡興又可顧及健康呢?有一些撇步喔! 逛夜市前,先做點功課,計畫想吃的食物種類並規劃分量,糖尿病衛教學會出版的北中南小吃可作為選食的參考工具。 倘若想吃的種類很多,建議與親友分食。 粿類、米食、麵粉製品等屬於主食類,擇一品嚐,避免每樣吃透透。 羹湯、勾芡類食物使人體血糖波動大,多以清湯取代或是吃料少喝湯。(推薦閱讀:如何降血糖?這5個壞習慣害你血糖降不下來) 不喝含糖飲料或果汁。(推薦閱讀:高纖血糖穩!糖尿病喝豆漿連豆渣一起喝) 分食肉類、海鮮、豆製品(例如臭豆腐),負擔才會小。

居家喘息照護、照護補助如何申請?癌友4大癌症支援服務全整理!

居家喘息照護、照護補助如何申請?癌友4大癌症支援服務全整理!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甫於1月13日最新公佈的癌症登記報告,平均每4分20秒就有1人罹癌。癌症病患面對病魔的種種未知與不安,除了擔心是否能抗癌成功,身邊親友能否提供照護支援、或面臨龐大的醫藥費用時有無能力負擔而備感焦慮,《Hello健康》也為癌友們一次整理出4大類癌友及照護者們最關注且必知的癌症支援服務系統,讓各類服務為親屬與癌友們適時助力,抗癌路上不孤單。

居家喘息補助

獲「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及「國家衛生研究院」等醫師團體支持的台灣癌症基金會,成立以來提供多種癌友相關之身心照護建議外,並提供了「癌症病友居家喘息補助專案」,只要癌友正於治療期間或完成治療1年內,日常生活需他人協助,並經其社工評估有需求者,即可申請。

以下為居家喘息補助專案之服務項目,符合上述資格者,可擇一申請:

一、居服員照顧服務 服務時間:平日週一至週五,早上8點至晚上10點。 申請時數限制:每次申請時數最少以3小時,每日可申請8小時為上限,服務時數以1小時為計算單位。 服務申請時數: 1. 清寒、中低收入戶及低收入戶者每年每人補助上限為56小時。 2. 一般戶每年每人補助上限為40小時。 服務內容:

家務服務:包含換洗衣物之洗濯及修補、服務對象生活起居空間之環境清潔、文書服務、備餐服務、陪同或代購生活必需品、陪同就醫或聯絡醫療機構。 2. 身體照顧服務:包含協助如廁、沐浴、穿換衣服、口腔清潔、進食、協助用藥協助翻身、拍背、簡易被動式肢體關節活動、上下床、陪同運動,協助使用日常生活輔助器具。

二、住院看護費用補助

針對清寒、中低收入戶及低收入戶者每年每人補助上限為7天,採實支實付,補助上限金額為1萬5400元整。另外,申請需提供看護費用收據,採實報實銷。(你也想知道:最多兒童罹患的癌症!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成因與症狀)

照護者喘息服務

當親屬必須擔負癌友的照護責任時,若身為家中唯一的照顧者,有時需24小時陪伴於癌友身邊,對癌友或親屬身心狀態都是一大挑戰。對此政府亦提供相關支援系統,照護者可於衛福部長照專區提供的長照者照護的服務申請「照護喘息支援」,可以手機撥打1966專線、或上網申請進行相關流程。

照護者喘息服務可提供短期照顧服務,讓家庭照顧者獲得休息。服務項目分為以下3種:

社區喘息服務:讓長照個案到日間照顧中心、小規模多機能服務中心及巷弄長照站接受照顧,包含護理照護(日間照顧中心)、協助沐浴、進食、服藥、活動安排及交通接送服務等。

居家喘息服務:提供半天3小時及全天6小時兩種不同的服務時段,照顧服務員會到家中,提供身體照顧服務,包含協助如廁、沐浴、更換衣服、口腔清潔、進食、服藥、翻身、拍背、陪同運動、上下床、被動肢體關節活動、協助使用輔具等。

機構喘息服務:家庭照顧者可安排長照個案至長照住宿式機構接受短期全天照顧、停留,由機構人員提供24小時的照顧服務。

此外,照護者貼身照顧癌友的日常中,也可透過以下5點適時調適身心狀態:

利用照護者喘息服務規劃運動,或從事其他休閒活動以減輕壓力。

正視自己的情緒,負面情緒的累積同時也將影響自身的生理狀態與癌友復原情形。(延伸閱讀:別再氣噗噗!8種抒發憤怒情緒的方式

和家人分工,不要讓自己一個人承擔照顧的勞務。

參加照顧者支持團體,與照顧者互相分享照護的經驗。

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居家喘息照護、照護補助如何申請?癌友4大癌症支援服務全整理!

癌症病患心理諮商

癌症治療是一條艱辛且漫長的路程,對癌友、家屬和其照顧者的日常生活均會帶來劇烈改變,也很容易讓人感受到憂鬱情緒及巨大的心理壓力。尤其是癌症病患,經常會因不知如何排解負面情緒,而增加癌症治療的阻力,甚至引發心理疾病,因此適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顯得格外重要。(延伸閱讀:癌症治療要「保重」勿過重!體重過重癌友健康有風險、名醫破除錯誤飲食觀

究竟癌症病患、家屬該如何獲得心理諮商的資源?以下為目前常見的3種方法:

病患要求:當癌友承受難以化解的心理壓力而有病識感時,建議可主動與專業人員諮詢,或向醫護團隊提出請求。由於病人是自願認識及處理個人的心理壓力與情緒議題,因此對於緩解病情也較易有進展。 

家屬關懷:家屬或親友仍是最熟悉癌友的人,當觀察到癌友正承受難以排解的心理壓力,可透過對話關懷,或建議癌友參與心理諮商,徵詢癌友同意後向醫護團隊提出需求。 

醫護團隊協助:不論醫師、護理師、個案管理師或社工,都有機會觀察到病患不同階段的身心狀況。當發現癌症病患心理出現問題,多數醫護團隊會為病人主動轉介專業的心理諮商師,提供癌友們心理支持,順利度過抗癌之路。 

癌症病友支持團體、資源中心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所提供的資料,目前全台各地皆有特別為癌症病友成立的支持團體與癌症資源中心,以下分別為大家列出幾個供癌友們及家屬參考:

癌友支持團體

基隆市防癌協會:基隆市中正區信四路11號6樓
中華民國癌友新生命協會:新北市汐止區康寧街161號6樓
癌症關懷基金會: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一段129號10樓之1
桃園縣防癌協會:桃園市桃園區江南一街13號
臺中市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台中市大里區爽文路1181號
油桐花俱樂部:苗栗縣苗栗市恭敬路36號
醫家人關懷團體:彰化市中山路一段530巷2號
骨髓移植關懷協會:嘉義市東區中庄里忠孝路539號
安汝關懷據點: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二段66號
台灣癌症基金會: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二路150號9樓之1
門諾癌友會: 花蓮縣花蓮市民權路44號

癌症資源中心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基隆市安樂區麥金路222號
天主教耕莘醫療財團法人耕莘醫院:新北市新店區中正路362號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92號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桃園市桃園區中山路1492號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新竹縣竹北市生醫路一段2號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台中市南區建國北路一段110號
秀傳醫療社團法人秀傳紀念醫院:彰化市中山路一段542號
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雲林分院:雲林縣斗六市雲林路二段579號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大林慈濟醫院:嘉義縣大林鎮民生路2號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臺南市永康區中華路901號
高雄榮民總醫院: 高雄市左營區大中一路386號
安泰醫療社團法人安泰醫院:屏東縣東港鎮中正路一段210號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台東市長沙街303巷1號

女性肺癌人數激增!8種療法一次看

女性肺癌人數激增!8種療法一次看

在美國,肺癌(Lung cancer)已取代乳癌(Breast cancer)成為女性死亡原因的第一名,每年有117,920名男性及106,470名女性被確診罹患肺癌,如今肺癌已不再是男性專屬的疾病,罹患肺癌的年輕女性患者甚至比男性還多。女性肺癌機率的激增,可能與空汙和油煙等有關,以下帶您認識肺癌以及所有的治療方式。

肺癌常見症狀

常見的肺癌症狀包含:持續性的咳嗽、因鱗狀上皮細胞肺癌(Squamous cell lung cancer)蔓延至呼吸道導致的咳血。疲倦、逐漸發作的呼吸困難,或因肺癌細胞擴散至骨骼造成的胸部和背部疼痛等,都可能是肺癌的徵兆。

肺癌的風險因子

導致女性罹患肺癌的風險因子可能是吸菸、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另外,更年期前摘除卵巢的女性也較易罹患肺癌。

女性肺癌人數激增!8種療法一次看 肺癌治療方式

女性的癌症治療通常採用合併療法,治療方式有以下幾種: 局部治療(Local treatments):直接移除病灶,治療方法包含手術及放射線治療。 全身性治療(Systemic treatments):用於清除已擴散到全身的癌細胞,治療方法有化學治療、標靶治療以及免疫治療。 手術(Surgery ):對於肺癌早期(第1期至第3A期)的患者來說,手術移除腫瘤可延長壽命。 放射線治療(Radiation therapy):放射線治療(通常為體外放射線治療 External beam radiation therapy)一般會排在手術後,以清除殘餘的癌細胞。 化學治療(Chemotherapy):女性對於部分治療肺癌的藥物反應較男性良好。 標靶治療(Targeted therapies):例如得舒緩(Tarceva®,學名為Erlotinib)對女性患者的療效也比男性佳。 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免疫療法是一種最新的癌症治療方式。 臨床試驗(Clinical trials):臨床試驗不僅可以促進肺癌治療的研究,也能提供對現有療法皆沒有反應效果的患者,一個延長生命的機會。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以上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年輕女生不能忽視!乳癌必知的5件事

年輕女生不能忽視!乳癌必知的5件事

乳癌(Breast cancer)是女性最常罹患的癌症之一,每八個女性當中就有一個得乳癌。不過,多學習關於乳癌的知識能夠保護自己、遠離癌症,尤其愈年輕的時候就知道愈好。如果妳剛好是對乳癌一無所知的年輕女性,以下五點是妳一定要知道的乳癌知識。

1. 了解乳癌是什麼

乳房裡的細胞有時會變成異常的腫瘤細胞,也就是乳癌細胞。乳癌細胞有可能會入侵鄰近的組織,病擴散至其他器官。 2. 罹患乳癌的原因

罹患乳癌的原因目前並無一致的答案,然而目前認為可能的風險包括:年齡、基因、個人或家族病史,以及飲食。(推薦閱讀:女性預防乳癌:了解乳腺癌的原因與風險) 3. 乳癌的症狀

需要警覺的乳癌跡象有:

胸部腫脹 皮膚感到刺激 胸部或乳頭疼痛 乳頭凹陷 乳頭或胸部肌膚異常(發紅、出現橘皮、變厚) 乳頭出現分泌物 胸部有小腫塊(推薦閱讀:胸部硬塊不一定是乳癌!乳癌的前兆、症狀、診斷

4. 乳癌的診斷方式

若發現胸部有以上症狀,應立即就就醫並接受全面檢查。醫師會先初步調查家族史及個人病史,接下來會做乳房的理學檢查。除此之外,醫師也會透過乳房X光攝影檢查、超音波、核磁共振判斷是否罹癌。某些情況下,醫師也會要求切片檢查乳房的組織,以供專家採樣,並了解乳癌的種類及嚴重程度。 5. 常見的乳癌類型

乳癌的類型大體上為以下幾種: 侵襲性乳管癌(Invasive/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IDC):發生於乳管並侵襲脂肪組織。 乳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乳癌細胞只存在於乳管,但不處理可能會擴散至他處。 侵襲性乳小葉癌(Infiltrating/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ILC):發生於乳小葉且已擴散至他處。 乳小葉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 LCIS):乳癌細胞只存在於乳小葉,還不能斷定是乳癌,只能作為乳癌的前兆警示。

除了以上幾種,還有其他類型的乳癌,但相當少見,醫師會依據患者目前罹患的乳癌類型及嚴重程度給予最適當的治療。想要戰勝乳癌,關鍵就是及早治療,因此及早發現症狀相當重要。年輕女性可能認為不太需要注意自己的健康,但多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跟變化,說不定能因此保住性命。

更年期女性這樣吃堅果!防骨鬆顧心臟

更年期女性這樣吃堅果!防骨鬆顧心臟

台灣女性停經的平均年齡介於 48~52 歲。在完全停經前十年左右,月經的天數會不規則的縮短或拉長,經血量會漸漸變少,直到停止,而這樣的過渡期被稱為更年期。從更年期開始,到更年期後,身體會因女性荷爾蒙分泌的減少受到影響,流失的不只是生育能力,還有健康。

更年期後增骨質疏鬆的風險

女性尚未停經之前,體內的雌激素(Estrogen,又稱為動情素,是女性荷爾蒙的一種)能夠保護我們的骨質。女性的骨質密度在 30~35 歲時能達到最高峰。而進入更年期後,雌性素分泌減少,體內的骨質密度也隨之急遽流失。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骨質疏鬆症臨床治療指引手冊指出:約五成 65 歲的女性骨密度低下(骨量不足),約有四成的 80 歲之女性患有骨質疏鬆症。(同場加映:女人更年期後要小「心」!了解更年期與心臟病的關係) 更年期後老化快影響心血管

更年期後,女性的卵巢功能急遽衰退,在雌激素分泌的缺乏之下,容易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血管彈性變差。而缺乏心血管的保護,更加速了高血壓、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衛福部發佈的資料也顯示:更年期後的女性因為心臟病而死亡的機率,隨著年齡增長,每多五歲會成長一倍(延伸閱讀:心肌梗塞男女有別!非典型症狀含胃痛、冒冷汗、疲勞) 更年期吃對堅果顧骨本也顧心臟

面對心血管相關的疾病,更年期女性食用小小堅果,其實也能發揮大大作用。研究結果顯示,胡桃與核桃都有非常好的抗氧化能力,因為其中富含維生素 E。維生素 E 是脂溶性抗氧化劑,主要分佈在細胞、血液和腎上腺中,能促進血管的舒張,預防血小板的凝集,幫助降低心血管相關疾病發生的機率。

而更年期女性面對骨質疏鬆的問題,以補充質為首要任務。以黑芝麻為例,100 克的黑芝麻含有 1456 毫克的,看似非常豐富。但黑芝麻這種堅果種子類的食物,因為富含油脂,如果攝取過多恐怕熱量過高。再者,人體對植物性鈣質的吸收率只有 10% ~ 15%,相較於牛奶、起司等 25% ~ 30% 的動物性鈣質吸收率還低,所以單單只靠堅果補充鈣質,恐怕要攝取的熱量就超乎想像了。所以大家不妨試試以下的搭配方式,讓營養補充事半功倍。

更年期女性這樣吃堅果!防骨鬆顧心臟

一般更年期女性:

建議飲用牛奶搭配含黑芝麻的堅果穀粉,一次吸收植物性與動物性的鈣質。奶類的鈣質含量非常豐富,平均每毫升可提供約一毫克的鈣質,同時也是良好蛋白質的來源。

患有乳糖不耐症的女性:

建議用優酪乳搭配含黑芝麻的堅果穀粉。優酪乳是牛奶經過發酵所製成,其中,乳糖在發酵過程中,已被乳酸菌轉化為乳酸,所以喝優酪乳並不會發生因乳糖不耐症而拉肚子的情況,且乳酸還能幫助鈣質吸收。而喝優酪乳搭配穀粉,不僅可以吸收牛奶中的動物性鈣質,與黑芝麻中的植物性鈣質,同時也不用擔心拉肚子了。(同場加映:乳糖不耐症~大推6種非乳製替代品)

吃全素的更年期女性:

建議飲用豆漿搭配含黑芝麻的堅果穀粉。大豆製品內含豐富的大豆異黃酮(Isoflavones),又稱作植物性雌激素,是有益更年期女性的保健營養素。所以豆漿配上穀粉,可說是一石二鳥,達到更年期身體保養,亦能同時補鈣。不過若吃全素的話,建議還是要多吃其他食材,如豆腐、深綠色蔬菜等,提高鈣質的攝取量。

身體缺什麼營養?外表徵兆看得出來

身體缺什麼營養?外表徵兆看得出來

維生素及礦物質是維護健康,以及維持身體組織、各種系統運作不可或缺的營養要素,而均衡的飲食則是獲取這些必要養分的方法。您或許認為,營養不良只會發生窮困的地方,但其實很多人都經常缺少某種必要的維生素及礦物質。以下是很多人經常缺乏的營養素,以及判斷身體是否缺乏的方法:

缺鐵易累皮膚蒼白

鐵可以幫助身體製造紅血球,缺鐡時,血球將無法有效把氧氣輸送至全身,並導致貧血(Anemia),讓人感到疲勞。除了容易累,您也可能會發覺自己皮膚變蒼白、髮質脆弱、髮量稀少,建議多吃含鐡量相對高的牛肉、牡蠣、豆類和菠菜,來提升鐵的攝取。 缺維生素D易骨折

維生素D能幫助骨骼吸收,是骨骼生長必需元素。其中維生素D-2存在於多脂魚肉、蛋黃、動物肝臟及牛奶中,維生素D-3則需透過曬太陽,藉由紫外線的刺激使人體自然生成。

缺乏維生素D的症狀包括骨折和骨質疏鬆(Osteoporosis),也會提高眼睛黄斑部病變(Macular degeneration)、乳癌(Breast cancer)、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糖尿病(Diabetes)和高血壓(Hypertension)的風險。

為了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每天的飲食中應包含三份牛奶或優格,每週食用兩次鮭魚或鮪魚之類的多脂魚肉,還要每天曬一點太陽。 缺維生素A皮膚會粗糙

維生素A對維護視力很重要,而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有蔬菜、橘或黄色等色彩鮮豔的水果、動物肝臟、乳製品、魚油及雞蛋等。缺乏維生素A的症狀包括罹患夜盲症(Night blindness)、視力下降、皮膚粗燥或角質化,以及呼吸道感染。不過要注意,過多的維生素A反而對身體不好。(延伸閱讀:地瓜葉超營養6大好處!想不到養豬菜這麼健康)

缺鎂嚴重會改變性格

鎂有助於人體骨骼健康及能量的生成,缺乏鎂會引起食慾不振、嘔吐及疲勞,嚴重還可能導致肌肉痙攣、癲癇(Epilepsy)發作、心跳異常,甚至改變人的性格。不過缺乏鎂在健康的人身上很少見,比較會影響有在服用特定藥物、身體有特殊健康狀況或酗酒的人。多吃富含鎂的食物,如杏仁、腰果、花生、菠菜、黑豆及香蕉,可幫助體內的鎂含量恢復正常。 嚴重缺會容易抽筋

鈣可以增强骨骼、維持肌肉運作和神經功能,而嚴重缺鈣的跡象包括疲勞、抽筋及食慾不振。要確保飲食中有足夠的鈣,可以在每日飲食中包含3份牛奶、優格或乳酪。(延伸閱讀:預防抽筋不是只有香蕉!10種超級食物降低抽筋機率) 缺維生素C可能會眼窩凹陷

維生素C可以幫助人體的膠原蛋白生成,一種存在於骨骼、肌腱、韌帶及軟骨中的物質。嚴重缺乏維生素C會引起壞血病(Scurvy),其症狀包括疲勞、皮膚蒼白、眼窩凹陷、牙齦發炎、肌肉酸痛、食慾不振、腹瀉、發燒、關節疼痛、煩躁不安及呼吸急促。水果和蔬菜多含維生素C,尤其是柑橘類水果、木瓜、青椒、馬鈴薯及花椰菜,缺乏者可多補充。

守護第二型糖尿病:瞭解越多,越安心 — 糖友簡易指南

守護第二型糖尿病:瞭解越多,越安心 — 糖友簡易指南

每年的 11 月 14 日為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為提升全球對糖尿病的認識及關注糖尿病所帶來的健康風險,因此以 1922 年發現胰島素的加拿大科學家班丁之生日為紀念,訂為「世界糖尿病日」。今年適逢胰島素問世100週年,而近年來隨著藥物的進展,糖友們對生活與健康的掌控也已更佳輕鬆,不論是想及早預防糖尿病,或是身旁親友已經罹患糖尿病,我們都應該對糖尿病建立基本的認識。

第一型、第二型糖尿病的差別

糖尿病是一種因人體無法自行調節血糖,導致血糖濃度過高進而引發各種併發症的疾病。其中第一型糖尿病主因是胰臟本身無法分泌負責協調葡萄糖、糖分的荷爾蒙–胰島素,而第二型糖尿病的成因則是胰島素製造能力受損,或身體無法有效利用胰島素(胰島素阻抗)。

兩種類型的糖尿病都會造成人體吸收的葡萄糖無法被有效轉換成能量來源,進而堆積在血液中形成高血糖,這也是糖尿病以高血糖作為主要特徵之一的原因。 第二型糖尿病的症狀 

第二型糖尿病的症狀往往並不明顯,有時甚至罹病多年後才會出現明顯症狀。第二型糖尿病常見症狀如下: 經常感到口渴與飢餓 頻尿 精神不濟或容易疲倦 傷口難癒合(例如輕微割傷或擦傷需要較長時間癒合) 容易生病 手腳麻木或感覺刺痛 腋下或頸部皮膚暗沈 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 視線模糊

(你也想知道: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很常見)

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因子

影響血糖穩定的因素如下: 肥胖及體重過重 腹部肥胖 身體活動程度低 家族病史 高膽固醇 (延伸閱讀:血脂正常值是多少?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檢測須知) 年齡(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隨著年齡增加,特別是在 45 歲以後)。 已被診斷為糖尿病前期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 妊娠糖尿病史(懷孕期間罹患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的診斷方式

為了正確診斷,醫師通常會透過多項檢驗做出診斷結果,實際檢驗項目依檢驗目的與測量值而有所不同,通常包括以下項目¹:

糖化血色素 (HbA1C) 檢測 – 可檢測過去幾個月的平均血糖值,檢測前無須禁食。

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 – 相較其他檢測較為少見,其目的在於比較兩次的血糖濃度差異,第一次是在口服葡萄糖溶液前(飲用前至少空腹 8 小時),第二次在口服兩小時後,以瞭解身體對葡萄糖的反應。該測試常用於診斷妊娠糖尿病(一種在懷孕期間發生的糖尿病)。

依照檢測結果的不同,醫師可能建議進一步檢測判定為第一型或第二型糖尿病,以盡快幫助糖友有效管理糖尿病。此外醫師也會建議糖友定期回診監測,以有效掌控病情。

(推薦閱讀:第一型糖尿病與第二型糖尿病的差別) 確診後的疾病管理

Hello Health 集團日前進行了一項橫跨東南亞地區的調查,希望藉由問卷深入瞭解糖友如何與第二型糖尿病共處^。

根據調查結果,台灣的糖友幾乎一致認同均衡飲食、定期運動和體重控制是疾病管理的重要關鍵,但僅有約半數的人認為自己控制得不錯,多數糖友雖認為建立良好生活習慣最為重要,同時卻也最困難。

確診第二型糖尿病一開始可能令人不知所措,因此Hello健康在此提供一些生活方式與疾病管理的小建議,糖友們可以透過實際執行,更全面有效地自我管理。 正確飲食

糖友應選擇未經加工的「原型」食物,包括新鮮水果、蔬菜、全穀類食物、堅果、種子和瘦肉等,避免攝取含有糖、反式脂肪、人工色素或防腐劑等眾多添加物的重度或超加工食品。

含有難消化碳水化合物(如全穀、大麥、糙米)、健康脂肪、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和礦物質等成分的食物,在任何飲食中都極為重要。可透過均衡的飲食和補充營養品攝取必要的維生素、礦物質及多種營養素。

向你的醫師或營養師尋求建議,請他們協助擬定專屬於你的低GI飲食計畫,管理血糖穩定。

除了食物選擇,健康的飲食習慣也能有助管理糖尿病。例如,每餐定時定量有助於提高控制效果,提升血糖穩定。  規律運動

任何運動,包括步行、游泳或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都有助於管理血糖穩定。試著每週運動 3 次、每次至少運動 30 分鐘²。也可透過重訓和瑜珈增加力量與平衡感、改善健康和減重。

此外,瑜珈有助於降低皮質醇(人體的主要壓力賀爾蒙,是一種控制情緒、積極性和恐懼的機制)。減少皮質醇水平即代表有助於減輕體內的壓力³。 藥物管理

如果無法透過飲食和運動維持血糖穩定,醫師可能會開立降血糖藥。這些處方藥包括具有減少葡萄糖製造量和改善體內胰島素能力等療效的二甲雙胍類藥物。藥量可能隨著時間及病程而有所調整,請務必定期回診,瞭解藥物是否符合您的現行需求。 營養品對管理第二型糖尿病的重要性 

Hello Health 集團的調查指出, 在台灣每5名第二型糖尿病患中有3名未選擇任何糖尿病專用營養品^。

含有鋅、鉻等微量營養素的補充食品可能會對糖尿病患有所幫助。鋅與鉻是促進碳水化合物代謝的重要元素,營養品也已經證實有助管理第二型糖尿病⁴⁵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UFA)能增強心臟保護,減少眾多可能導致心臟疾病的風險因子⁶。 而除了服用二甲雙胍類藥物的糖尿病患外,也建議維生素濃度偏低的人攝取維生素 B12⁷。

若糖尿病患擔心無法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營養,可考慮補充糖尿病專屬營養品,選購時建議參考以下原則:  選擇國際大廠且有國家認證的糖尿病營養品,品質較有保障 選擇有醫學實證、且符合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的糖尿病營養品 有血糖管理效果的糖尿病保健食品 含有鉻、益菌生、膳食纖維、多種營養素等低升糖成分,幫助血糖管理

使用糖尿病營養品取代早餐飲料,既方便,又可獲得糖尿病患所需營養,幫助管理血糖,如果您考慮選擇營養品,請在諮詢專業人員建議下,找出對您最有幫助的選擇。

在新正常生活中控制糖尿病的同時,尋求其他確保安全的方法?請在這裡完成測驗,學習如何增強免疫力!

^此係於 2021 年 6 月至 7 月期間針對來自越南、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度和台灣共771 位第二型糖尿病患進行之調查。

4種營養有助降低膽固醇!高纖飲食配好油,健康飲食消滅壞膽固醇

4種營養有助降低膽固醇!高纖飲食配好油,健康飲食消滅壞膽固醇

現代飲食大多高油脂高鹽分,令許多人年紀輕輕便有高膽固醇的煩惱,若是坐視不管,很可能導致動脈硬化、動脈阻塞,甚至最終造成心絞痛、心肌梗塞等心臟疾病。

所幸及早透過飲食控制,降低膽固醇數值其實並非難事,但要吃哪些食物,補充什麼營養素,才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

Hello健康》將會為你介紹4種營養有助人體降低膽固醇的關鍵營養,以及相關攝取來源。 1. 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壞膽固醇

常見的油脂可根據其不同脂肪特性分為以下3類:

飽和脂肪酸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常見於各類動物油中,多含有LDL(低密度脂蛋白,俗稱壞膽固醇),而不飽和脂肪酸則多含於植物油內,其中又以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能夠有效降低體內LDL,留下HDL(高密度脂蛋白,俗稱好膽固醇);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則會則會同時降低LDL和HDL的濃度,因此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被認為能更有效地預防心血管疾病。(推薦閱讀:膽固醇過高會怎樣?每4人就1位中標!掌握膽固醇標準值盡早改善)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存在於植物油脂中,像是堅果類的杏仁就含有相當高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在烹飪炒菜時,也能選用橄欖油、花生油、苦茶油、芥花油及紅花籽油,不過由於花生油的發煙點未達200度,因此在進行高溫煎、炸時容易產生過多有害油煙,提高致癌風險,因此建議選擇涼拌或熟食拌油等料理方式為佳。

2. 抗氧化劑:阻止生成氧化膽固醇

雖說LDL名為壞膽固醇,但其本身也肩負運送膽固醇供給身體器官利用的重要工作,然而LDL經自由基、強氧化物影響後,會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俗稱氧化膽固醇。氧化膽固醇會損害血管、造成發炎反應,提高動脈粥狀硬化風險。除了造成心血管疾病外,還可能導致失眠、健忘、阿茲海默症、中風、糖尿病等病症。(推薦閱讀:沒有最壞只有更壞!膽固醇變壞、脂蛋白要負責!

所幸食物當中也蘊含許多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維生素E,皆有助對抗自由基的氧化行為,降低細胞老化與癌變的風險,而諸如芭樂、柑橘類、奇異果、草莓或櫻桃等各類水果,以及黃豆油、葵花油、核桃等堅果油脂類與全穀類食物,皆可提供眾多具抗氧化效果之營養素。

4種營養有助降低膽固醇!高纖飲食配好油,健康飲食消滅壞膽固醇 3. 膳食纖維:與膽酸結合,加速代謝膽固醇

膳食纖維分為水溶性以及非水溶性,而水溶性膳食纖維已被證實可藉由與膽酸(膽固醇代謝產物)結合並排出體外,促使肝臟為彌補短缺的膽酸而加速代謝膽固醇,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濃度。

如燕麥便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證為有效保護心血管的食物,建議每日攝取3公克的燕麥水溶性纖維,即有降低膽固醇之功效。另外,民眾也可以多攝取含豐富水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包括:蘿蔔、洋蔥、大花豆、水梨等。

4. 植物固醇:與膽固醇結構相似,可抑制吸收

膳食膽固醇(由飲食所攝取的膽固醇)來源多為動物肉品或油脂,而植物固醇則存在於植物中,因其化學結構與膽固醇相似, 可降低人體的膽固醇吸收量,達到降低血液膽固醇的功效。

在植物食品中,富含植物固醇的食物,包括:牛奶、優格、柳橙汁、五穀雜糧、植物油、堅果類。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