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症別怕!大推6種非乳製替代品,含優質蛋白又補鈣

乳糖不耐症別怕!大推6種非乳製替代品,含優質蛋白又補鈣

想喝牛奶卻不能喝嗎?牛奶富含、蛋白質、維生素D、維生素A及維生素B12等營養素,許多人都會把它當作早餐或加入咖啡裡。但7成亞洲人有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不能有效吸收乳糖,若食用乳製品易出現腹脹、腹瀉等症狀。若您是乳糖不耐者或是素食者,請看這篇各類非乳製飲品的介紹,協助選擇適合自己的營養飲品。

1. 豆漿

豆漿是幾十年來最受歡迎的非乳製品替代品,每杯提供約7克蛋白質,而牛奶每杯提供8克蛋白質。熱量約110大卡,低於全脂牛奶,且富含質,是替代乳品的好選擇。(延伸閱讀:更年期女性喝豆漿致癌?破解雌激素迷思

2. 杏仁奶

想減少卡路里和碳水化合物時,杏仁奶是一種很好的乳製品替代品,其含鈣、維生素D維生素E等營養素,不含膽固醇。每杯(約227毫升)只有35大卡和1克碳水化合物,但是蛋白質含量並不多,每杯僅含1克。

3. 燕麥奶

燕麥奶本身具有些微甜味,且通常不添加乳化劑即有濃稠效果。它含大量健康的複合碳水化合物,可作為素食運動員的熱量飲品。原味燕麥奶含130大卡熱量、24克碳水化合物和4克蛋白質,無膽固醇。此外,燕麥奶富含β-葡聚醣,有益心臟健康。

乳糖不耐症別怕!大推6種非乳製替代品,含優質蛋白又補鈣

4. 腰果奶

和奶油質地非常類似,嚐起來溫和順滑濃郁。腰果奶的碳水化合物不高,對於酮類減肥者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其富含鈣、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12和鋅,但蛋白質含量不高。每杯原味腰果奶含有60卡路里、1克蛋白質,不含膽固醇。 5. 榛果奶

味道與腰果奶相似,皆富含奶油味,但蛋白質也偏低,每杯僅含2克。由於其熱量高於其他堅果奶,每杯含有110大卡,對於想要增加體重者是理想的選擇。榛果是抗氧化劑維生素E的良好來源,可促進頭髮、皮膚的健康。它濃郁的風味,適合加入烘焙食品或咖啡中。(延伸閱讀:植物性蛋白質來源有哪些?9種優質蛋白食物任你選

乳糖不耐症別怕!大推6種非乳製替代品,含優質蛋白又補鈣

6. 豌豆奶

口感溫和、厚實。主要含豌豆蛋白,蛋白質含量甚至與牛奶相當。一杯無糖豌豆奶僅有70大卡熱量、8克蛋白質,無碳水化合物,且富含其他營養素。 由於豌豆並非常見的過敏原,因此豌豆奶對於乳糖不耐與堅果過敏者來說,是很好的選擇。

雖然現在市面上有很多非乳製飲品,但若您本身並沒有乳糖不耐,建議還是喝些鮮乳來取得更完整的營養素。此外,由於許多植物性乳製品可能會添加增稠劑或糖來增添口感,在購買前請詳看包裝。

避孕藥導致經痛?不要再被迷思騙了

避孕藥導致經痛?不要再被迷思騙了

有些女性認為,服用避孕藥的副作用,會導致經痛或腹部絞痛(Cramps),但是,這些謠言都不是真的。其實避孕藥的實際作用是減輕經期疼痛,因此,如果出現下腹疼痛或痙攣,那都是暫時由荷爾蒙變化所導致。本文將為您介紹,避孕藥的功用及腹部痙攣的原因。

避孕藥如何作用

多數避孕藥都是處方藥,含有雌激素和黃體素這2種類型的女性荷爾蒙。它們主要的作用是抑制排卵,抑制卵子發育,和防止胚胎著床、並使黃體提早退化,來降低女性懷孕的機率。此外,避孕藥還會使子宮頸黏液變粘稠,這會影響精子通過,使精子難以接觸到卵子。

除了用在女性避孕,適當使用避孕藥還可以預防經期疼痛或下腹痙攣,但如果超過正常服藥時間,忘記服藥或過了時間才補服,可能會出現輕微的痙攣症狀或突發性斑點,有些女性在月經來的時候不會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狀,有些則每個月都會經歷苦不堪言的疼痛。月經是因為增厚的子宮內膜剝落而產生,正常的子宮內膜會分泌前列腺素來幫助子宮收縮排出經血;前列腺素是一種荷爾蒙,但過量的前列腺素會導致子宮過度收縮而引發經痛。前列腺素愈高,月經來時的疼痛也會愈嚴重。

醫師可能會建議您服用避孕藥來減緩經痛。因為避孕藥可以減少前列腺素分泌,減少血流量,舒緩疼痛痙攣情況,避孕藥還可以抑制排卵,防止疼痛痙攣。研究結果已經顯示,定期使用避孕藥,或服用7天休息21天,可以有效地治療經痛。而且持續服用就可以在短期內就產生很好的效果。(延伸閱讀:吃巧克力可以減緩經痛?公開5大飲食法寶,讓大姨媽不再成為夢魘) 導致經痛痙攣的其他5原因

有時候,經痛是由一些潛在的身體狀況引起的,包括:

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指原本應在於子宮內的組織,卻在子宮外的其他地方生長。 子宮肌瘤(Fibroids):長在子宮組織中異常的肌肉瘤。 子宮腺肌症(Adenomyosis):在子宮肌肉層內異位。 骨盆腔發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指的是女性子宮或輸卵管受到感染的情形。 子宮頸狹窄(Cervical stenosis):是指狹窄的宮頸開口,會使月經容易阻塞。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陰道和外陰竟有5種形狀!認識陰道的構造與外型

陰道和外陰竟有5種形狀!認識陰道的構造與外型

相信不少女性曾疑惑過,自己的陰道跟是否和其他人長得一樣?其實,陰部和陰道有各種大小和顏色,就連形狀也都不同!此篇文章為你頗析關於陰道及陰部的大小事,一次解決你對於陰道的所有疑惑。

陰道與外陰的構造

每個人的陰道形狀和特色都獨一無二。有些人的陰道是小橢圓形、有些人的則可能是管狀,或者形狀較大。因此,幾乎所有人的陰道都不太一樣,但不代表著你的陰道有任何異常。

陰道是一個富有彈性的器官,約八公分長,直接連接到子宮。陰道內還有柔軟的黏膜,能分泌潤滑液,在性交時,陰道也是接受陰莖進入的地方。生產時,極富彈性的陰道會擴張開來,成為嬰兒的產道。此外,生理期時,經血也是從陰道排出的。

外陰部(Vulva)包括了陰道口、陰唇(Labia)和位於陰道上部的陰蒂(Clitoris),而每位女性的陰唇外觀都不同,但對健康沒有影響,只有在少數的情況下,陰唇過大會讓女性坐著時感到不適;而大家常聽見的處女膜(Hymen)則是一層覆蓋住陰道開口的膜,會因為身體活動或性交而撕裂。(同場加映:處女情節OUT!5個必懂常識破解處女膜迷思

陰道和外陰的形狀

陰道外部的形狀會受到陰唇的影響有所不同,主要可分為五種: 芭比型:芭比型的陰道,是因為跟芭比娃娃長得很像才得其名。這種形狀的陰道,是因為小陰唇(Labia minora) 完全地收在大陰唇(Labia majora)內,所以在下體 V 字形的中間只會有一條垂直的皺褶。很多人都以為女性的陰道天生就長這樣,但其實只有少部分人的陰道是芭比型。 窗簾型:這種陰道形狀是因為小陰唇露出大陰唇外,且其中有一部份的小陰唇沒有被大陰唇蓋住,因此就會有一些皺褶。若您有這種陰道形狀並不需要擔心,因為大多數女性都是窗簾型的陰道。 泡芙型:這種形狀的陰道跟芭比型的很像,但是泡芙型的大陰唇會稍微從恥骨(Pubic bone)露出來。 鬱金香型:之所以會命名為鬱金香型,是因為這種陰道跟盛開的鬱金香長得很像。會有這個形狀,是因為小陰唇沿著大陰唇邊緣露出,或是從大陰唇底度稍微露出。 馬蹄型:這種陰唇的小陰唇會露出,但底部會被大陰唇蓋住,或是大陰唇上方開口較大,微露小陰唇,因此呈現了馬蹄形狀。(同場加映:成人陰莖再長大?實驗與運動結果揭露

我的陰道、陰唇形狀正常嗎?

陰道和陰唇形狀有無所謂正常之分?答案是沒有統一的標準。事實上,每個人的陰唇都不一樣。約一半的女性小陰唇比大陰唇還要長。根據國際婦產科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指出,每個人的陰唇外觀都不一樣,是小陰唇和大陰唇不等長的情況都可能發生。而且,陰道的形狀也很可能左右不對稱,事實上,陰道其實很少長得對稱。因此,若您發現陰唇左右長度不同,您也不需要過於擔心。(同場加映:什麼是私密美學?陰道緊實、陰唇縮小術不只美觀而已

想看更多性愛健康主題?

>>點我看更多

適合老人的運動有哪些?3大超強運動有效預防骨質疏鬆!

適合老人的運動有哪些?3大超強運動有效預防骨質疏鬆!

所謂要活就要動,就算老了還是需要運動。適合老人的運動類型有3種,包含可提升心肺功能的有氧運動、可強化骨頭和肌肉的肌力訓練,及幫助保持平衡並預防跌倒的平衡訓練等。養成運動習慣永不嫌晚,愈早開始愈好。只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且運動方式正確,其實適度運動可有效預防疾病、降低罹病風險,或延緩病發症狀喔!以下介紹這3種適合老人的運動:

1. 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通常被認為是低衝擊運動(Low-impact exercises),也就是不會對關節和骨頭造成太大壓力的運動,包括競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或踩飛輪等。有氧運動會使心跳加快,促進血液循環。建議大家一開始可以先從緩和、時間較短的運動開始練習,再逐漸增加運動強度和拉長時間,給身體階段性的適應。(推薦閱讀:跑步好處多!9 撇步幫助養成晨跑習慣

適合老人的運動有哪些?3大超強運動有效預防骨質疏鬆!

2. 肌力訓練

隨著年齡增加,老人的骨質快速流失,肌力會變較差之外,韌帶和肌腱也都漸漸失去彈性。但藉由肌力訓練可幫助強化骨頭和肌肉,除了能降低骨質流失量,也可減少因跌倒而造成骨折等機率。其實肌力訓練很簡單,並不是如想像般變成舉重選手或筋肉人等。我們可以從簡單的運動開始練習,例如坐在椅子上,手拿著一罐水,專注在從坐著到站起來的這個動作,可幫助鍛鍊下半身的肌肉。大家也可嘗試別種動作,來訓練不同的肌肉,或是嘗試用彈力帶當作訓練工具。(推薦閱讀:銀髮族動起來!簡單動跟病痛說掰掰

建議每週至少做2次肌力訓練,做完1次可休息2天再繼續,當感覺肌力更強壯之後,可逐漸增加運動的強度和時間。另外,大家也可嘗試使用彈力帶作為訓練肌力的工具,若可以的話不妨找專業教練來指導更好,安全性和效果都較有保障。

3. 平衡練習

若年齡愈大,因跌倒所受的傷害會更嚴重,而平衡運動的目的是訓練平衡,可預防老人發生跌倒等常見意外。除此之外,大家也可藉由伸展運動(又稱柔軟度訓練),幫助肌肉柔軟和防止僵硬,這種運動也可作為有氧運動前的熱身和結束時的收操緩和運動。建議您可以在扶得到牆或是椅子的地方進行訓練,以防止跌倒或其他意外傷害。

老人運動的3大注意事項 別勉強自己,保持在感覺身體可承受的強度和時間就好,記得做運動主要是為了健康而非變成專業運動員。 選用舒適、適合自己的運動配備,如運動鞋、泳衣或自行車等。 若出現疼痛,或感覺胸悶、關節不舒服、呼吸困難或四肢無力時,請馬上停止運動。

嬰兒第11週:注意皮膚炎與睪丸倒縮

嬰兒第11週:注意皮膚炎與睪丸倒縮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寶寶的肢體動作會變得愈來愈流暢,你會發現,寶寶透過觀察旁人,使自己的手臂與腿部動作,也愈來愈複雜,這些動作能幫助寶寶,加強並促進肌肉發展。當寶寶躺著時,可能會有更多的踢腿動作,這是寶寶準備開始學習爬行的第一步。

第 11 週的寶寶可能做到以下事項: 直立頭部,保持穩定狀態。 趴著時,可以用手撐起胸部。 把環狀物往同一個方向轉動。 一把抓住玩具搖鈴。 專注於小東西,例如葡萄乾(注意別讓寶寶把小東西塞入嘴巴,以免窒息)。 抓住東西。 用類似的子音說出單詞。(同場加映:寶寶學說話分階段!注意有無語言發展遲緩徵兆)

如何照顧寶寶?

給寶寶足夠的空間伸展身體與移動四肢。你可以在地上放一條毯子,讓寶寶在上面任意活動,如此一來,能幫助寶寶加強肌肉發展。 寶寶的健康須知

根據寶寶的狀況,醫師進行的檢查類型、方法與流程,都會有所差異。 寶寶變化令人擔憂不已

若你的寶寶特別在意溫度、味道的變化,或是有消化不良、高燒、拉稀、流鼻水、排尿少、持續的疹子、眼睛或耳朵有分泌物、長時間異常哭泣等症狀,可能是寶寶生病的徵兆。若孩子發生呼吸困難,或有抽搐的情形,請立即去看醫師。(同場加映:小孩發燒很常見~適時退燒處理別緊張) 體溫

若寶寶發燒,請謹記,發燒是人體遇到細菌入侵的積極反應,不是單純的疾病而已。當你與醫師通話時,請保持冷靜,並詳細描述症狀,包含寶寶什麼時候開始發燒、持續多長時間、有無任何異狀,例如出牙等等。還應該讓醫師知道,寶寶先前是否曾與病人接觸過,或是目前是否使用任何藥物。(同場加映:嬰兒第29週:發燒這樣做 別寵壞寶寶)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下列是你應該知道的事項:

頭皮的脂漏性皮膚炎

這種頭皮上的皮膚炎,在幼兒身上很常見。輕度的皮膚炎,可以使用礦物油或潤滑油來按摩,使頭皮放鬆,同時徹底清洗頭皮屑與皮脂。在較嚴重的情況下,例如雪花片片飄落的頭皮屑,可天天使用含水楊酸(Salicylate)的抗屑洗髮精,但是有些情況,上述的方法並不適合,可能會使情況變得更糟。若寶寶的狀況變糟,請停止所有手段,與醫師討論並尋找其他治療方法。(同場加映:胎記 痱子… 認識6種嬰兒皮膚症狀)

經常出汗會加劇頭皮的脂漏性皮膚炎(Seborrheic Dermatitis),因此,你應該讓寶寶的頭部保持乾燥,如果不需要,就不要幫寶寶戴帽子。脂漏性皮膚炎太嚴重時,可能會影響到寶寶的臉部、頸部或臀部。若有上述情形,請醫師開立外用藥膏。有些寶寶只會在1歲前,得到脂漏性皮膚炎,有些寶寶會持續較長的時間。若寶寶不會感到不舒服或不愉快,就不需要使用上述治療方法,或用治療過敏的外用皮膚藥物。然而,若你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 屈腿

有兩個原因造成大部分的寶寶,腿都會蜷縮起來。第一,出生時右腿是彎屈的。第二,母親子宮痙攣會造成寶寶的腿擠壓在一起,並扭轉身體位置。寶寶有好幾個月,都維持在擠壓的狀態下,腳會彎屈或向內旋轉。接下來幾個月,寶寶的腿已經能自由活動,開始學習抬腿、爬行等動作,漸漸地,腿就能伸直。

大部分的寶寶不需治療,腳就能恢復正常狀態,只要確保沒有其他因素,造成寶寶的腿彎屈即可。你可以與醫師談談並檢查寶寶,定期注意寶寶的發展情況。 睪丸倒縮

寶寶的性器官在媽媽懷孕時期開始發育,其中,卵巢在出生時完全發育,睪丸則是在三個月時,下降至陰囊。事實上,大約 3~4% 的足月寶寶,以及 30% 的早產兒,會有睪丸倒縮(Testicular shrinkage)。

睪丸移動的機制十分複雜,你可以透過睪丸的位置,輕易確認是否有倒縮的情形。一般而言,在高溫下,睪丸會突出(在溫度過高時,保護精子的機制),溫度過低時,則會倒縮(溫度過低時,保護精子的機制),有些男生的睪丸特別敏感,而且位在體內深處,大多數左側的睪丸比右側低,會讓右側睪丸看起來好像消失不見,因此,你只能透過洗溫水澡時,檢查寶寶的睪丸是否在陰囊裡,看看是否有倒縮的情形。(同場加映:幫新生寶寶洗澡:簡單上手的安全指南

睪丸倒縮不會有任何疼痛,或是尿滯留的情形,通常睪丸都會下降。每 1,000 名一歲大的寶寶中,只會有三到四個寶寶會睪丸倒縮,一進行手術,便能輕易將寶寶的睪丸,放回適當的位置。 這樣的情況也可以使用荷爾蒙治療,但成功率不高。 新手爸媽小提醒 跟寶寶說話

通常這時候的寶寶還不會說話或回答問題。然而,若是一開始便一直跟寶寶對話,寶寶可能會更快學會講話,且講得更好。若寶寶從來沒跟其他人交流,可能會對學習語言產生影響,不過這樣的情形十分少見。

你可以隨時隨地教寶寶說話,例如在抱寶寶或安撫寶寶的時候,告訴他們:「是時候去散步囉!」、「喔不!有人打電話過來。」,無論寶寶是直接與你對話,抑或是聽到你跟其他人對話,都能增進寶寶的語言技巧。 只用單側乳頭餵奶

若你經常用單側乳頭餵奶,像是左側,你就能騰出右手吃東西、閱讀、講電話,或是做其他事情,但右乳房會因此減少奶汁分泌,且乳房會較小。常用的那側會因為一開始就經常餵奶,受到刺激,產生特別多的母奶,乳房也會較大。有很多案例是在哺乳期後,母親的胸部一大一小。不過請放心,寶寶斷奶後,會慢慢改善。(同場加映:餵奶煩惱奶水量不足?增加母乳分泌有方法

懷孕第11週:認識流產與出血

懷孕第11週:認識流產與出血

寶寶第11週的成長狀況

進入懷孕第11週,寶寶的長度約為4.1公分,大約於一顆無花果的大小。胎兒的頭部仍然不成比例得大,但現在寶寶看起來基本上完全地「人模人樣」,而寶寶的身體也在迅速成長。胎兒的手指與腳趾由蹼狀逐成形,根根分明。寶寶也有小小的指甲和小小的耳朵。儘管胎兒會在肚裡揮手動腳,但是準媽媽還要再過幾週才有感覺。

寶寶之前是從卵黃囊(Yolk sac)獲取養份的。但是在懷孕第11週左右,胎盤(Placenta)可能已經成形。胎盤嵌入子宮壁,讓寶寶從準媽媽的血液獲取足夠的營養與氧氣,並排出廢物。從卵黃囊過渡到胎盤的時期,所分泌的荷爾蒙會使孕婦感到非常地疲倦,情緒也會因此起伏不定。

懷孕第11週的身體變化

準媽媽可能會因為發現自己的腰圍開始變粗,而認為自己已經「大腹便便」,不過旁人其實沒辦法一眼就看出是否有孕在身。當孕婦的肚子越來越大的時候,肌肉與韌帶也會跟著延伸,可能會因此引發胃部的不適。如果疼痛已經超出你能忍受的範圍,請盡快向婦產科醫生諮詢。

準媽媽在懷孕時期的血液供應會增加20~40倍,甚至有時可高達50倍。其中75%的血液會送到卵黃囊(Yolk sac)或是胎盤(Placenta),供應胚胎所需的養分與氧氣。不過也因為全身血流量增加的緣故,準媽媽易出現口乾舌燥、全身發熱、汗流浹背、頭昏腦脹等症狀,記得要時時補充水分,休息時可以藉由抬腿,促進下肢血液循環,減少水腫。

【推薦小工具:懷孕體重計算器:懷孕體重控制、計算合理增重範圍】 懷孕第11週的症狀

準媽媽可能會覺得非常疲累,只想回家「爬枕頭山」。不過適當且不要太激烈的運動,諸如健走、散步、騎腳踏車,其實能減緩孕婦身體上的不適,包括: 肚子周圍的痠疼 極度疲倦 口中出現金屬味 乳房脹痛 消化不良與胃食道逆流(詳細內容可參考:懷孕第10週) 噁心 孕吐(害喜) 頭痛 頭昏 對食物的喜好有所改變 嗅覺變得更靈敏 頻尿 孕斑(詳細內容可參考:懷孕第4週) 像經痛般抽筋之感 陰道有乳白色的分泌物 秀髮濃密有光澤(詳細內容可參考:懷孕第6週) 腹脹 孕期出血(以下段落詳述)

懷孕第11週的生活與注意事項

懷孕初期出血與流產

孕期出血總是令準媽媽們特別緊張,除了我們在懷孕第5週有提過「著床出血」(Implantation bleeding)外,懷孕初期由於胚胎尚不穩定,仍可能發生以下出血狀況,若準媽媽們符合以下描述,請立即就醫。

先兆流產

懷孕20週以前,下腹疼痛併陰道出血的症狀稱為先兆流產(Threatened abortion,又譯為脅迫性流產)。一般孕婦有25%的機率會發生陰道出血、但是並不一定會因此而流產,除非大量出血。主要症狀除了陰道出血外,還有: 下腹悶痛 腰酸 背痛

若出現上述情況,建議準媽媽即刻就醫,藉由超音波檢查,確認寶寶的狀況是否安好。醫師可能會考慮使用黃體素(Progesterone)藥物治療,或是要求你多加休息。 子宮外孕

受精卵著床於子宮以外的部位,即為子宮外孕(Ectopic pregnancy)。最常見的「錯誤著床位置」要屬輸卵管,不過也有較低機率著床於子宮頸卵巢,甚至腹腔內等處。子宮外孕的症狀與先兆性流產相似,以下腹痛和陰道出血作為主要表現形式。

患者就診後,醫師能夠以抽檢血液中的「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簡稱hCG)的變化來判定是否有子宮外孕。這樣的檢查可以在超音波還看不到囊胚時就診斷出來。及早發現,盡早以藥物或手術處理,是面對子宮外孕的重要原則。

流產

流產的定義為懷孕週數未滿20週,或者寶寶的體重在500公克以下,就被排出體外。孕期出血可能是流產的先兆,而懷孕初期流產則與受精卵未正常發育有關,常見的異常受孕情形包括: 萎縮卵:受精卵只發育出囊胚而無法長成胚胎。 葡萄胎:超音波檢查看不到胚胎的發育,只看到整個子宮充滿胎盤水腫後看似葡萄的成串的水囊。 胎死腹中

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表示,流產風險與孕婦年齡有關,孕婦年過30歲後,流產風險將逐年增加;孕婦未滿35歲前,流產率約僅10%,但到了40歲以後,流產率則已近45%。另外,統計指出約有5%懷孕婦女曾有連續兩次流產的經驗。

但當這樣的不幸發生後,卻有很多準媽媽卻會轉而責怪自己。其實,流產的寶寶中,有80%都有胎兒染色體異常。若遇上流產,準媽媽的枕邊人與整個家族、親友都要給予最大的支持,不要責怪準媽媽,只要再接再厲,相信下次懷孕的過程會更加順利。

【上一週:懷孕第10週】

【下一週:懷孕第12週】

良性攝護腺肥大治療|確認並非癌症,再擬定治療方案

良性攝護腺肥大治療|確認並非癌症,再擬定治療方案

良性攝護腺肥大(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是中年男性的一大困擾,患者會有解尿困難、頻尿、夜尿等擾人症狀。到底該怎麼治療?攝護腺肥大是不是一定要開刀呢?

此篇文章將會以美國、歐洲以及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制定的治療指引為參考文獻,帶你了解良性攝護腺肥大的治療方針。(推薦閱讀:一天尿很多次、半夜還起床尿尿?可能是膀胱過動症)

治療良性攝護腺肥大要循序漸進

良性攝護腺肥大治療|確認並非癌症,再擬定治療方案

根據上述的攝護腺肥大治療指引,治療必須循序漸進,稱之為階梯式治療。從生活型態的調整,有需要再加上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為最後武器,需仔細評估後再進行。

專業的醫師在設計每一位病人的治療方針時,會在腦中畫出一張複雜的流程圖,其中包含:

病患年紀 症狀嚴重程度 有無其他相關症狀(如血尿、解尿疼痛等)(延伸閱讀:頻尿又急尿卻診斷不出來—謎樣的間質性膀胱炎) 有無系統性疾病及與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 是否有潛在癌症風險等

提出幾項適合的選擇,與病人或其家屬討論後,做出最後處方。

良性攝護腺肥大治療|確認並非癌症,再擬定治療方案 排除癌症的可能性

良性攝護腺肥大治療|確認並非癌症,再擬定治療方案

因為攝護腺癌與良性攝護腺肥大,是完全不同的治療方向,雖然初期的癌症幾乎不會有症狀,但攝護腺癌已是男性國人第五大癌症,千萬不可輕忽

所以在初步的檢驗通常會包含,攝護腺抗原檢測(PSA)、肛門指診(DRE),以及必要時做經直腸超音波(TRUS)。 以症狀嚴重程度區分治療方針

良性攝護腺肥大治療|確認並非癌症,再擬定治療方案

雖然治療方針的決定很複雜,但如果簡化一些來看,治療的選擇主要考量到症狀的嚴重程度,以輕、中、重度來做簡單區分,攝護腺肥大的症狀評量可參考國際攝護腺症狀評量(IPSS)。

(詳細介紹請見:你攝護腺肥大了嗎?泌尿科醫師用七個問題幫你把關 — 淺談 IPSS)

輕度攝護腺肥大患者

一般而言,輕度的攝護腺肥大不需要任何的藥物治療,但是可以從調整生活型態來改善,諸如:規律運動、體重管理、清淡飲食,減少紅肉及油炸食物攝取、改變飲水習慣等等。

良性攝護腺肥大治療|確認並非癌症,再擬定治療方案 中度攝護腺肥大患者

生活型態的調整仍然是必需的,通常都會加上口服藥物治療,主要目標不外乎放鬆尿道,以及縮小攝護腺體積,口服藥物的選擇會在日後文章介紹。 重度攝護腺肥大患者

一定有人覺得症狀嚴重就該手術了吧,但第一線治療仍然是以生活型態調整加上藥物治療為主。那……什麼時候才需要手術呢? 什麼時候該進行攝護腺肥大手術?

良性攝護腺肥大治療|確認並非癌症,再擬定治療方案

由於手術是不可逆的破壞,所以在搬出最後武器前一定要仔細評估,根據現行指引有幾項絕對適應症: 攝護腺阻塞引起腎水腫併腎臟功能受損。 攝護腺阻塞導致尿液滯留膀胱產生結石,或是攝護腺肥大組織產生血尿。 經口服藥物治療效果不彰。 反覆性的急性尿滯留,無法解尿。 反覆性的尿路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許多文獻及專家發現,若是因攝護腺阻塞導致膀胱功能嚴重退化,或是攝護腺過度巨大(約正常的四至五倍,但目前尚無定論),可將手術時機提早,藉此防止不可逆的膀胱功能受損

關於手術的種類,從開放傷口剜除到傳統內視鏡,一直到現在的內視鏡雷射及達文西手術,該如何選擇,需要考量的點就更多了。(推薦閱讀:攝護腺癌診斷與治療:用肛門指診與切片檢查) 攝護腺肥大治療概論小結

治療方針是關係到許多方面的綜合考量,首要任務是排除攝護腺癌,提早發現及時治療。

若為良性攝護腺肥大,生活型態的調整是最基本且必需的,隨著症狀的嚴重程度進行階梯式治療,在施行手術前需仔細評估其必要性。

眼睛疲勞、紅腫癢!用眼過度快休息

眼睛疲勞、紅腫癢!用眼過度快休息

眼睛疲勞(Eye Fatigue)時會感覺灼熱感、發癢或感覺眼壓高的狀況,其實這相當常見,也較少直接造成嚴重傷害,然而,眼睛不適卻讓人難以忍受,現在我們就來認識怎麼處理眼睛疲勞,一起擦亮靈魂之窗。

什麼是眼睛疲勞?

眼睛疲勞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長時間從事用眼活動,例如開車、使用電腦以及閱讀後,雙眼又紅又癢,看任何東西的時候感到不適,表示眼睛在向主人抗議了,這種症狀一般在眼睛休息片刻之後會消失,但是,有時卻是其他眼疾的警訊,需要醫師更詳盡的診斷與協助。(延伸閱讀:眼睛保健必看!這6種維生素能鞏固眼睛的健康)

為什麼會用眼過度?

當今社會最常見的用眼過度是長時間使用電腦,一直盯著螢幕不休息所造成。平均成人每天會至少使用電腦8小時以上,多用眼、少休息,因此導致眼睛乾澀,此外,若燈光不足,需要眼睛在昏暗中看清東西時,眼瞼和臉部的肌肉會不自覺地更用力,肌肉容易感到疼痛,而更不舒服,若眼睛本身就有近視(Myopia)、 遠視(Hyperopia)、散光(Astigmatism)等問題,沒戴眼鏡的情況下,持續用眼,很容易感覺頭痛、暈眩。另外,睡眠不足、工作充滿壓力也可能導致症狀惡化。

眼睛疲勞有哪些徵兆? 眼睛易受刺激 眼睛乾澀 眼淚過多 視線模糊 對光線敏感 眼睛痛 眼睛發紅 視力發生較大變化

若有上述問題,應接受眼科檢查,也許是因用眼過度引起,但是假使放鬆過後情況並沒有改善,可能是其他眼睛疾病的症狀,因此若這些症狀持續一段時間,並且頻繁發生的話,需要立刻看眼科醫師。

如何預防眼睛疲勞?

其實預防用眼過度很簡單,可以透過日常小撇步來達成,例如看電視時別靠太近、定時讓眼睛休息、避免長時間接觸手機,以及3C電子產品等。另外,睡眠充足很關鍵,成人平均一天需要7小時的睡眠時間才足夠,晚上11點以前睡覺不只保護眼睛,也保護肝臟,因此建議合理分配工作和休息時間,並適時提供眼睛必需的營養素,才能讓靈魂之窗看得更長遠。

【癱給你看】腹痛、想吐竟是胃在喊罷工!胃輕癱原因、症狀、治療

【癱給你看】腹痛、想吐竟是胃在喊罷工!胃輕癱原因、症狀、治療

許多上班族常因忙碌進食時間不正常,透過暴飲暴食來排解壓力,進而出現腹脹及腹痛,但由於症狀與消化不良相似,易讓人輕忽其嚴重性,若症狀長期持續,甚至還伴隨嘔吐、體重下降的情形,就應注意自己是否患有胃輕癱。

究竟什麼原因會造成胃輕癱?罹患胃輕癱會出現何種症狀?又該如何治療及預防呢?就讓《Hello健康》一次告訴你!

什麼是胃輕癱?迷走神經受損影響胃部消化機能

胃輕癱 (Gastroparesis)亦稱為延遲性胃排空,即大多數人所熟知的「胃下垂」。

一般認為胃輕癱是控制胃部的迷走神經受損所引起,當受損的迷走神經無法正常向胃部肌肉發送信號,雖患者的胃和十二指腸未遭阻塞,但其胃部的收縮功能卻出現異常,造成胃通往十二指腸出口的幽門括約肌痙攣,最終導致食物無法順利進入小腸,長時間堆積在胃部,而引起患者不適。(推薦閱讀:過年不忌口?十二指腸潰瘍招上身!十二指腸潰瘍4大禁忌食物全公開) 胃輕癱3大危險因子

以下為胃輕癱常見的危險因子:

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障礙、糖尿病等內分泌疾病皆可能造成胃輕癱,其中更好發於糖尿病病患,由於病患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易產生許多有害的代謝產物,而造成胃蠕動減緩及消化不良,約有30~50%糖尿病患者合併胃輕癱症狀, 外科手術:病患在接受迷走神經切除術或胃切除手術後,可能會出現胃腸蠕動失調,因而引發胃輕癱。 中樞神經疾病:如多發性硬化症、腦中風及帕金森氏症等中樞神經疾病皆為胃輕癱的危險因子之一。

噁心、胃酸逆流,胃輕癱5大症狀要注意! 噁心、嘔吐 腹脹 腹痛 吃了幾口就有飽腹感 胃酸逆流(延伸閱讀:胃食道逆流|原因、症狀、診斷及治療方法)

上述症狀若長期未改善,可能會使胃輕癱病況加重,讓病患食慾愈來愈差、營養不良,體重也會隨之減輕。

【癱給你看】腹痛、想吐竟是胃在喊罷工!胃輕癱原因、症狀、治療 胃輕癱診斷方法

醫師會透過下列2種常見的診斷方法,來判斷病患是否患有胃輕癱: 抽血檢查:檢測項目包括血色素、血糖、白蛋白、甲狀腺等,透過上述檢測結果,醫師可初步診斷患者是否患有胃輕癱。 胃排空檢查:醫師會將微量之放射性同位素加入食中充分混合,作為試驗餐請病人進食後,利用照相的方式觀察胃部排空狀況,只要病患胃袋在進食3小時後食物殘存量大於20%,則可能是胃輕癱。

治療胃輕癱 飲食控制、藥物雙管齊下

多數胃輕癱患者僅須經由飲食調整與藥物治療,即可達到治療效果,下列為常見的3種治療方式: 1. 飲食調整

胃輕癱症狀輕微者,可透過調整飲食習慣來減輕症狀,包括少量多餐、食用易消化食物及避免高脂與高纖食物。

而對於胃輕癱症狀較為嚴重的患者,如因嘔吐反覆住院且無法回到目標體重,及胃排空檢查顯示4小時後仍有大於35%的食物停留時,則醫師會考慮將固態食物打成漿,給予病患流質食物,以維持其營養需求。 2. 血糖控制

無論是你是一般胃輕癱患者或同時罹患糖尿病及胃輕癱的病患,皆可能會因高血糖而出現胃竇蠕動能力減弱,以及降低動胃腸蠕動促進劑的療效,因此病患應積極控制血糖至正常範圍,以免胃輕癱病況惡化。(推薦閱讀:血糖正常值是多少?飯前飯後血糖、糖化血色素這樣看) 3. 藥物治療

目前多以胃腸蠕動促進劑(Prokinetic agents)如紅黴素(Erythromycin)、美多普胺(Metoclopramide)等藥物治療胃輕癱病患,能促進胃的排空、減緩嘔吐並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狀。

預防胃輕癱的生活建議

想好好享受食物美味,不受胃脹、嘔吐影響食慾嗎?《Hello健康》建議您可參考下列建議,避免胃輕癱一再復發: 多吃質地較軟及易消化的食物:包括全穀雜糧類、纖維較少的蔬菜(如冬瓜或大黃瓜)及過濾過的果汁等,適量食用皆能幫助腸胃消化、預防胃輕癱。 用餐前後姿勢正確:吃飯時需坐直吃,且吃飽飯後勿馬上躺平,以避免消化不良及引發胃輕癱。(延伸閱讀:頸後墊枕頭睡覺!7招改善消化不良、緩解不適) 進行有助於消化的運動:吃飽飯後可至室外散步,幫助腸胃消化,但應避免進行激烈運動,如:跑步或打球。

又一夜不醉不歸?畏寒想吐別鐵齒、喝出腹痛小心「急性胰臟炎」上身!

又一夜不醉不歸?畏寒想吐別鐵齒、喝出腹痛小心「急性胰臟炎」上身!

每逢週末,許多人會找來三五好友喝酒暢談心事、紓解平日工作壓力,但如果在飲酒的過程中不知節制,可能會引發急性胰臟炎(Acute pancreatitis)。急性胰臟炎發作時,症狀多半來的又急又猛,讓人難以招架,不僅上腹部會出現劇烈疼痛,嚴重還可能出現多重器官衰竭等併發症。

究竟急性胰臟炎有哪些常見症狀?什麼原因會造成急性胰臟炎?該如何治療?就讓《Hello健康》帶你一起了解! 什麼是急性胰臟炎?

在了解急性胰臟炎之前,我們先來簡單認識胰臟的基本功能。胰臟位於上腹部,緊貼腹腔後壁,兼具內分泌及外分泌的功能。

所謂的內分泌,是指胰臟會分泌胰島素(insulin)至血液中,藉以控制血糖;外分泌則是胰臟會將10多種消化酵素送進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成小分子,以利小腸吸收。當胰臟外分泌腺體遭破壞或胰臟消化液分泌管阻塞後,就會引發急性胰臟炎。

急性胰臟炎有輕度、中度及重度之分,約80%病患為輕度急性胰臟炎,症狀通常能在治療2~3天內改善,1週內便可大致痊癒,死亡率小於2%;而中度胰臟炎病患則可能會出現短暫性器官衰竭或併發症。

然而,少數重度胰臟炎病患,儘管經過治療仍可能引發出血、休克、敗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或腎衰竭等嚴重併發症,甚至造成多重器官衰竭或休克,需轉至加護病房治療,死亡率達15~40%以上。(推薦閱讀:死亡率超過8成!「癌王」胰臟癌如何預防?) 急性胰臟炎的常見症狀

大部份患者皆屬於輕度急性胰臟炎,以下為常見的8種症狀:

上腹部疼痛 噁心、嘔吐 腹脹 腹瀉 食慾不振 發燒 畏寒 腰窩處有青紫的情形

嚴重者可能會出現臉色蒼白、發紺、血壓及體溫下降、脈搏微弱、四肢冰冷、盜汗等症狀,甚至造成多重器官衰竭。

除了上述症狀,倘若患者出現上腹部或肚臍周圍疼痛,甚至擴散至背部和兩側腹部時,應及早就醫接受進一步診療。 又一夜不醉不歸?畏寒想吐別鐵齒、喝出腹痛小心「急性胰臟炎」上身!除了上述幾種常見症狀外,倘若患者出現上腹部或肚臍周圍疼痛,甚至擴散至背部和兩側腹部時,應及早就醫接受進一步的診療。 急性胰臟炎5大常見原因

飲酒過量及膽道結石約佔急性胰臟炎成因的80%,其他引發急性胰臟炎的原因還有: 飲酒過量:因酒精代謝物會造成胰臟毒性,進而引發急性胰臟炎。(延伸閱讀:昨晚喝茫起床宿醉!破解酒迷思與醒酒方法) 膽道結石:胰管的下緣會與總膽管下緣會合,當總膽管結石或膽結石掉落至總膽管,就可能會刺激胰管或影響胰管引流,而造成急性胰臟炎。 高血脂症:過量脂肪酸會傷害胰臟細胞,導致細胞壞死、胰臟發炎,因此若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若大於500mg/dL(正常值小於150mg/dL),便可能引發急性胰臟炎。(推薦閱讀:膽固醇過高會怎樣?每4人就1位中標!掌握膽固醇標準值盡早改善) 腫瘤:若胰臟或胰臟附近器官出現腫瘤,會造成胰管阻塞,誘發急性胰臟炎。(延伸閱讀:死亡率超過8成!「癌王」胰臟癌如何預防?) 其他原因:外傷或手術導致胰臟受損、藥物(利尿劑、類固醇、磺氨類藥物、口服避孕藥及四環素)或蛇蠍毒液感染引發、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基因遺傳等皆可能造成急性膽管炎。

急性胰臟炎診斷方法

根據亞特蘭大分類,急性胰臟炎在診斷時須至少滿足下列3項條件的其中2項: 典型症狀診斷:急性胰臟炎發作時會出現急性上腹痛,伴隨噁心嘔吐或想吐的感覺,多數病患在躺下後疼痛的程度會變得更為劇烈,坐起來身體往前彎時,疼痛感則會比較緩和。 抽血檢查:抽血檢測胰臟酵素,血清脂肪酶(正常值為0~180U/L)或澱粉酶(正常值為23~85U/L)上升超過正常值3倍,就可能罹患急性胰臟炎。 影像檢查:為排除其它病症之可能性,或因急性胰臟炎發作到就醫已有一段時間,導致胰臟酵素指數下降至難以透過血液檢查診斷時,就需要經由影像檢查,借助電腦斷層(CT)、磁振造影(MRI)及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做進一步的診療。

又一夜不醉不歸?畏寒想吐別鐵齒、喝出腹痛小心「急性胰臟炎」上身! 急性胰臟炎治療方法

若病患經檢查後罹患急性胰臟炎,醫師主要會以支持性療法替患者進行治療,以下為常見4種治療方式: 禁食、鼻胃管引流:當急性胰臟炎發作時,應先採取禁食的方式,以減少胰島素分泌,之後則須放置鼻胃管抽取胃中分泌物,降低其對胰臟的刺激,並緩和病患嘔吐及腹脹的症狀。 靜脈輸液、鼻胃管灌食:可透過靜脈輸液或經內視鏡放置鼻胃管,替長期禁食的病患補充體內所需的營養及電解質。 止痛藥:患者出現劇烈腹痛時,醫師會使用嗎啡、吩坦尼等止痛藥,幫助病患減輕疼痛。 抗生素治療:若病患體內出現感染性積液堆積及膿瘍,將會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手術治療

患者若是因膽結石而引發急性胰臟炎,則可透過以下2種手術方式切除膽囊:

傳統剖腹式膽囊切除術:須於右上腹部或上腹部症中間切開一個長達10~15公分的刀口摘除膽囊。除非病患有特殊禁忌或腹部嚴重沾黏的情況,否則醫師多會採用腹腔膽囊切除手術,替患者摘除膽囊。 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僅須在腹部分別切開3~4個1~2公分的小傷口,再以腹腔鏡進行膽囊摘除,具有傷口小、術後恢復期短等好處。 如何預防急性胰臟炎?

急性胰臟炎可透過日常飲食,來加以預防,以下列出3種預防方式供大家參考: 控制飲食:平時應避免過度飲酒及攝取過於油膩的食物,可採低脂、低膽固醇的飲食方式,並適當攝取膳食纖維,以避免胰臟發炎。(延伸閱讀:想降低膽固醇?這5種食物吃下去就對了) 少量多餐:若病患曾有胰臟炎發作的情形,可透過少量多餐的方式,減少食物對胰臟的刺激。 攝取充足水分:每日至少飲用1,500~2,000cc的水,有助於稀釋膽汁,降低膽囊發炎合併胰臟炎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