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狂腹瀉嘔吐?諾羅病毒症狀、感染途徑及5大感染注意事項

冬天狂腹瀉嘔吐?諾羅病毒症狀、感染途徑及5大感染注意事項

冬天一到,人待在室內的時間相對很高,因此也帶來了諾羅病毒(Norovirus)感染的風險,如果您發現有嚴重腹瀉及嘔吐的症狀1~2天,很有可能就是徵兆;諾羅病毒感染途徑,通常透過食物和水傳給人,傳染力強,容易造成群聚傳染;《Hello健康》帶您了解關於諾羅病毒的症狀、感染途徑及感染後注意事項。(推薦閱讀:病毒性腸胃炎

諾羅病毒的症狀有哪些?

諾羅病毒也稱冬季嘔吐(Winter vomiting),或類諾瓦克病毒(Norwalk-like Virus),是一群可感染人類引起腸胃道發炎的病毒;感染結果相似於食物中毒,會導致胃和腸發炎,潛伏期為12至48小時,須注意症狀如下: 噁心 嘔吐 腹瀉 胃絞痛 合併發燒 寒顫 倦怠 頭痛 身體痠痛

若有反覆的腹瀉及嘔吐,它可能會造成身體脫水(Dehydration),對於因嘔吐或腹瀉流失體液及電解質而又無法補充的人,如嬰幼兒、年長者、免疫功能不良者及需要長期照護者,體液流失可能導致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進而抽搐,甚至死亡,需要特別注意。一般而言,年紀較小的幼童嘔吐症狀較明顯。症狀通常會持續1至2天,之後就會逐漸痊癒。

諾羅病毒的感染途徑為何?

只要在人群很多的地方,像是醫院、養老院、學校、郵輪、運動會等場所,諾羅病毒就可以快速地造成人與人傳染,並不受高低溫及消毒環境所影響,而且,只需極少的病毒量便可傳播;常見感染途徑如下: 吃到遭諾羅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水 接觸被諾羅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後,再碰觸自己的嘴、鼻或眼睛黏膜,造成感染 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

因病毒類型不只1種,加上高度感染性,不管是手部接觸、共用餐具或飛沫接觸,都有可能「中招」。(推薦閱讀:沙門氏菌生命力強!當心腹瀉嘔吐食物中毒

諾羅病毒可施打疫苗預防嗎?

諾羅病毒因基因變異大,產生多種型別病毒株,即使已遭感染,仍無法對其他型別的諾羅病毒產生免疫力,未來仍有遭受感染的可能,目前也沒有疫苗可以施打。

由於諾羅病毒傳染力非常強,可藉由排泄物或嘔吐物人傳人,有案例即使在感染恢復後二星期內,其糞便仍有具感染力的病毒,務必要小心避免接觸。 如何避免感染諾羅病毒?

注意個人衛生及勤洗手:備餐前、進食前、如廁後及照顧病人後(包括為嬰幼兒或老年人更換尿布或處理排泄物之後),皆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 注意飲食清潔:蔬果要清洗乾淨,避免生食生飲,尤其是貝類水產品,應完全煮熟後再食用;若與他人共食,應使用公筷母匙。 病患用品立即清潔:為預防疾病傳播,受病患污染的衣物或床單,應立即更換,並以漂白水消毒環境或器物表面; 病患生活調整:病患應在腹瀉或嘔吐症狀解除後2日,再接觸健康的人或調理食物。 新生兒哺育:餵哺母奶可提高嬰幼兒的免疫力。 避免飛沫感染:出入公共場所及清理消毒病患之排泄物或嘔吐物時,應戴口罩,以避免飛沫傳染。 感染諾羅病毒後5大注意事項?

對於多數人來說,只要補充足夠的水分、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時補充電解質,並在家隔離和休息,病症自然會漸漸淡化,過幾天就會完全痊癒,5大注意事項如下:(推薦閱讀:腹瀉與消化不良時…請避開這些飲食) 透過少量多餐的方式食用清淡飲食 避免過油或高糖分的食物刺激腸道蠕動,加劇腹瀉 注意營養的攝取,以幫助腸胃道細胞的修復 特別注意個人衛生,經常且正確地洗手 避免接觸傳染,以防將病毒傳染給家人或朋友。

如果過了3天病情仍沒好轉,或是出現不明的症狀,請馬上就醫詢問,為避免被其感染,應於症狀解除前不跟人群接觸、保持清潔衛生、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食物,至於患有急性腸胃炎的病人,請暫時先不要下廚,以免在處理食物過程中散播病菌。(推薦閱讀:盲腸炎還是闌尾炎?了解原因症狀,別怕開刀

大蒜通血路的效果這麼好,還可預防血栓?盤點7大最強清血管食物!

大蒜通血路的效果這麼好,還可預防血栓?盤點7大最強清血管食物!

不良的生活習慣或食用過多的精緻食物,會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個人健康,導致動脈血管壁因脂肪斑塊沈積而失去彈性、變硬,甚至引發血管阻塞與心血管疾病。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因此多多食用清血管食物來保養血管,就是最簡便有效的預防之道。《Hello健康》與你分享7種清血管食物,助你通血路及保養血管,遠離心血管疾病。 大蒜通血路的效果這麼好,還可預防血栓?盤點7大最強清血管食物!大蒜通血路的效果這麼好,還可預防血栓?盤點7大最強清血管食物! 7大最強清血管食物

清血管食物1. 魚油

魚油被譽為「血管的清道夫」,所含的Omega-3在維持人體健康中扮演重要角色,從腦部、眼睛,或神經系統的細胞都需要Omega-3維持正常運作。《白血球生物學雜誌》(Journal of Leukocyte Biology)2019年曾發表文章指出,多攝取深海魚種的人,因其中富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以及能夠降低三酸甘油脂、保護心臟並維持血管的健康的DHA及EPA 2種營養成分,較不易產生肥胖或心血管等問題。

大蒜通血路的效果這麼好,還可預防血栓?盤點7大最強清血管食物!大蒜通血路的效果這麼好,還可預防血栓?盤點7大最強清血管食物! 清血管食物2. 橄欖油

橄欖油含有高達85%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穩定性不僅比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更好,美國心臟協會研究亦指出,高含量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有效清除體內的壞膽固醇,若每日攝取半匙橄欖油,可降低至少15%罹患各種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推薦閱讀:植物油還是動物油好?認識各種油脂

衛福部也表示,使用不飽和類油脂的時候,應避免用於油炸或其他高溫烹調法;由於高溫會破壞營養素,並產生自由基和致癌物,非但無法保養血管,反而增加身體的負擔。 清血管食物3. 堅果

堅果內含豐富的天然油脂,不僅有助於提升好膽固醇,保養血管,其中的膳食纖維亦可增加飽足感及促進排便。然而,食用堅果時應注意是否有發霉情形,避免吃進黃麴毒素而有中毒或致癌的可能;另外,挑選無調味堅果也可避免攝取過多的熱量和鹽分,保養血管更加事半功倍!(推薦閱讀:抗發炎護血管!運動族群堅果就吃這3種) 清血管食物4. 莓果類

莓果類是抗氧化物及花青素的重要來源,適度攝取像是草莓蔓越莓、覆盆子、藍莓等莓果,除了有助於維持正常的細胞活性、血管暢通與彈性外,還可降低低密度膽固醇與氧化自由基結合,有助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大蒜通血路的效果這麼好,還可預防血栓?盤點7大最強清血管食物!大蒜通血路的效果這麼好,還可預防血栓?盤點7大最強清血管食物!

清血管食物5. 番茄

番茄含有豐富的鉀離子、茄紅素與抗氧化物,可幫助體內鈉離子的排泄,也是最強的通血路食物,能維持血管彈性,避免血管硬化、堵塞。同時具降低血壓之效果,也可預防低密度脂蛋白(LDL)之氧化,有利心血管疾病患者食用。 清血管食物6. 大蒜

大蒜富含硫胺基酸、蒜素、礦物質如鍺、、銅、鐵、鉀、鎂、硒、鋅,以及維生素A、B1、C等成分,有助於防止血栓形成,還能降血壓。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發現,大蒜所含的蒜素具有防止腫瘤增生的效果,可抑制致癌物亞硝胺的形成與代謝,影響身體解毒系統的酵素作用,幫助修補細胞和增強免疫力,以抵抗癌症的侵犯。 大蒜通血路的效果這麼好,還可預防血栓?盤點7大最強清血管食物!大蒜通血路的效果這麼好,還可預防血栓?盤點7大最強清血管食物!

清血管食物7. 酪梨

酪梨富含維他命A、C、E及B群,以及礦物質、鉀、鐵、鎂等,其中更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約占53%及多元不飽和脂肪約占18%,可幫助降低血中膽固醇,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並可預防發生動脈硬化、心臟病、中風等疾病;其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增加體內飽足感、抑制食慾,以及延緩血糖上升速度。

從以上盤點出的7大清血管食物可發現,魚油、橄欖油、堅果與酪梨等食物皆帶有天然的優質油分,可讓血管保持暢通而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因此只要能適度自飲食中加入健康的油脂,定期為血管清潔,就能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威脅!

心血管疾病很要命!10招教你護心臟

心血管疾病很要命!10招教你護心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 WHO),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一大死因,許多現代的生活及飲食習慣,無時無刻都在危害我們的心血管。因此,《Hello健康》提供以下10招,幫助你我守護心臟健康、預防心血管疾病。

1. 戒菸省錢又健康

抽菸是導致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的主因,光是戒菸一年,罹患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的風險相較於一般人就會減少一半。

此外,政府所推行的「二代戒菸服務計畫」,在門診、住院、急診及社區藥局都有提供戒菸服務。有關更多戒菸服務,可以撥打免費戒菸專線 0800-636363 或前往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網站,獲得更多資訊。(同場加映:說戒就戒!成功戒菸做到這 4 點)

讀者可從下列量表,判斷自己的菸癮程度:

心血管疾病很要命!10招教你護心臟(圖片來源:衛福部國健署) 2. 規律運動可強化心臟

保持規律運動,不僅可以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還能讓改善情緒、減輕壓力。衛生福利部建議,每週累積 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例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多爬樓梯少搭電梯、多走路少開車、關掉電視起身運動,都能夠強化心臟。(延伸閱讀:有心臟病可以運動嗎?注意心率以有氧運動為主

3. 維持營養均衡、控制體重

體重過重會增加罹患心臟病機率,維持營養均衡、少油少糖的飲食,均衡攝取蔬果,加上保持運動,體重控制並不是難事。你也可以多利用Hello健康的健康小工具-BMI身體質量指數計算器,檢測體重是否有過重的狀況,並搭配BMR計算器來計算基礎代謝率,讓體重控制不再是難事。(延伸閱讀:小心胖到讓血管油滋滋!肥胖症與心臟病的關聯) 4. 多吃含纖維的食物

充分攝取纖維能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專家建議至少一日攝取30克纖維。纖維可以從不同的食物中取得,例如:全麥麵包,燕麥、帶皮馬鈴薯、各類蔬菜水果。(同場加映:茄紅素、Omega-3有益心臟健康!心臟病飲食3大營養素報你知) 5. 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

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會導致血中膽固醇增加,而膽固醇會增加罹患心臟病風險;因此,盡量改變飲食習慣,多攝取瘦肉、挑選低脂的乳製品,而非全脂乳製品、烹調用油以植物油代替動物油,才是強化心臟的健康飲食方法。(延伸閱讀:別踩心臟病飲食地雷!少碰高糖、高脂、高鈉食物) 6. 每天都要吃蔬果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提高蔬菜或水果的攝取量,能降低冠狀動脈疾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的風險。每天4份蔬果就可以有顯著的效果;若提高到8份,保護效果會更好。而各類蔬果中,綠葉蔬菜、十字花科蔬菜、高維生素C蔬菜,對冠狀動脈的保護效果特別好。(延伸閱讀:這樣放才對!10種蔬果的正確保存方法

心血管疾病很要命!10招教你護心臟 7. 少吃鹽控制血壓

吃太鹹容易導致高血壓(Hypertension),依據衛生福利部建議,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即6公克鹽),但經調查發現,鈉攝取量超標的情形逐漸年輕化,30歲以下年輕人的鈉攝取量,幾乎超過建議攝取量的2倍。

因此,為了預防血壓過高,除了避免泡麵、洋芋片等高鈉的食品之外,平常飲食中也該減少過度的調味添加、或是少吃醃漬的加工食品。(延伸閱讀:預防心血管疾病!低糖、低鈉、高纖、好脂肪,4大飲食原則不「傷心」) 8. 多吃魚顧心臟

魚的飽和脂肪比起紅肉少了許多,因此推薦參考地中海飲食中,一週吃兩次魚的建議,比方說,選擇沙丁魚或鮭魚等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魚類,能保護心臟、預防心臟病。

若無法天天吃到魚,營養補充品也是一個好辦法,例如:魚油

心血管疾病很要命!10招教你護心臟

9. 少喝酒讓腰圍變小

酒類熱量不低,調味酒因含有糖分熱量更高。據董事基金會調查,市售調味酒平均每100ml約有67大卡,換句話說一罐調味酒就有約200多卡,與市售含糖飲料熱量相當,因此過量飲酒會造成肥胖,讓腰圍增加。不僅如此,台灣人普遍缺乏「乙醛去氫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簡稱 ALDH),導致酒精代謝能力不佳。

如果有喝酒習慣,建議降低飲酒量,男性一天建議不要超過兩瓶啤酒,女性則最好低於一瓶,否則血壓、三酸甘油脂容易升高,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延伸閱讀:愛喝酒還是真酒鬼?9 點判斷是否酒精上癮) 10. 查看營養標示

買食品時會注意營養標示的人不多,但我們應該多注意我們吃下肚的食物,包括熱量、鈉含量、糖份等,如此我們才能控制自己的飲食,不讓美食成為我們健康的負擔。

低血壓怎麼辦?一次看懂低血壓的原因、標準、症狀與治療

低血壓怎麼辦?一次看懂低血壓的原因、標準、症狀與治療

只要提到血壓,大部分的人都是想到高血壓帶來的危害。事實上,低血壓也會對身體帶來不少傷害,像是頭暈、四肢發冷,嚴重時恐有暈厥、死亡的危機,萬萬不可輕忽。以下就讓《Hello健康》為大家講解低血壓的症狀,以及遇到低血壓時該如何處理。

多少算低血壓?低血壓的標準

一般正常血壓標準為120/80mmHg,再往上就接近「高血壓前期」,而低血壓則是指血壓下降至<90/60mmHg ,也就是收縮壓(最高血壓)<90mmHg,舒張壓(最低血壓)<60mmHg。

低血壓是眾多疾病的一個表徵,且會影響個人健康,尤其對老年人特別明顯。不過低血壓通常能透過規律運動、避免久站,以及避免突然從躺姿或坐姿起身,也就是所謂的姿勢性低血壓改善。 低血壓有多常見?

任何人都可能有低血壓,但在老人、孕婦,以及有規律運動習慣的健康人士身上特別常見。多數低血壓患者症狀輕微,透過生活型態或習慣的調整即能改善。(延伸閱讀:突然低血壓很危險!低血壓原因多要小心) 低血壓的症狀

當輸送至腦部的血流量降低,就會產生低血壓的現象,可能的常見症狀如下。症狀因人而異,如有其他異常症狀,請諮詢醫師。 感到頭重腳輕或頭暈 暈厥、昏倒 注意力下降 視力模糊 噁心 皮膚濕冷 呼吸急促、短淺 疲倦 口渴

低血壓怎麼辦?一次看懂低血壓的原因、標準、症狀與治療 什麼時候該就醫?

若長期處於血壓數值偏低,但沒有出現不適症狀,通常代表身體並無大礙,例如不少有運動習慣的健康人士,通常血壓皆比常人要低。就算有輕微頭暈的症狀,只要不影響生活作息就毋須過度擔心,不過仍可就醫檢查,確認身體有無其它潛藏疾病。不過,如果出現以下低血壓症狀,便需要盡快就醫:

有頭重腳輕之感或頭暈,覺得自己若站著超過5秒就會昏倒。 心悸 皮膚蒼白、感覺寒冷。 呼吸變淺、急促。 意識混亂(好發於老年人)。

低血壓的原因

很多因素都會造成血壓變化,包括身體姿勢、壓力、藥物、飲食、一天中的不同時間等等,此外,下列原因也可能會導致低血壓: 懷孕 :孕婦血液循環量增大,加上荷爾蒙的變化,可能會讓孕婦發生低血壓的問題。 脫水:脫水可能造成動脈中的體液不足,從而引發低血壓。而造成脫水的原因包括水分攝取不足、有嚴重嘔吐或腹瀉,以及過度流汗,例如激烈運動過後。 缺乏營養:身體缺乏維生素B12、葉酸、鐵會影響紅血球的製造,導致血壓降低。 嚴重過敏反應:某些藥物、食物、昆蟲毒液或其他物質,可能引起接觸者的嚴重過敏,而低血壓是可能出現的過敏症狀之一。(推薦閱讀:為什麼有過敏反應?認識過敏原因和過敏Say ByeBye) 失血:大量失血(內出血或外傷)會導致血液量快速下降,引發低血壓。 藥物:部分藥物可能導致血壓降低,例如利尿劑、乙型阻斷劑、硝酸甘油藥物、帕金森氏症藥物、抗憂鬱藥、勃起功能障礙藥物等。(延伸閱讀:高血壓讓人陽痿?高血壓、降血壓藥可能造成勃起障礙) 其他疾病:敗血病所引起的敗血性休克。 內分泌問題:副甲狀腺疾病、艾迪森氏病、低血糖、糖尿病。 心臟問題:心搏過緩、心臟瓣膜疾病、心臟衰竭都可能造成低血壓。

(推薦閱讀:突然低血壓很危險!低血壓原因多要小心低血壓怎麼辦?一次看懂低血壓的原因、標準、症狀與治療姿勢型低血壓好發於久坐起身或彎腰撿拾物品之際。 低血壓的類型

你還記得文章前面提到的「姿勢性低血壓」嗎?包含它在內,低血壓其實還可分成以下2種類型: 姿勢性低血壓:又稱為站立性低血壓或姿態性低血壓。人體姿勢變換所導致的低血壓症狀,通常發生在久坐起身、或是從躺臥轉為站立時,一般休息一下症狀就會改善。老年人因為調節血壓的速度會退化,屬於姿勢性低血壓的好發族群。 餐後低血壓:進食後1~2小時內,血液會集中在胃部以利消化食物,這時其它部位的血管如果沒有適當收縮,便可能發生餐後低血壓的狀況。此症狀同樣較容易發生在老人家身上,不過,服用高血壓藥物、帕金森氏症藥物也可能提高發作風險。

低血壓的好發族群

雖然低血壓的成因繁多,但是其中以下面幾種特別常見: 老年人:超過65歲的老人,特別容易發生餐後與姿勢性低血壓。 高血壓藥物:服用高血壓藥物如利尿劑、硝酸鹽藥物或血管舒張劑,將提高低血壓風險。 疾病:帕金森氏病、糖尿病或心臟病患者有較高機率低血壓發作。 低血壓怎麼辦?一次看懂低血壓的原因、標準、症狀與治療醫師替患者測量血壓,確認患者是否有低血壓的情形。 低血壓的診斷與治療

若懷疑因血壓而出現不適前往醫院檢查,醫療人員會為你做一些測試,以確認病因是否為低血壓,診斷方式包含下列: 量血壓:在患者坐著或躺著時測量血壓和脈搏,然後待患者起身,再測量一次。 血液檢查:抽血檢查紅血球數量與血糖數值,以判斷低血壓的病因是否為貧血,或是血糖異常所引起。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phy, ECG):檢測心臟的健康狀況,幫助判定低血壓是否與心臟病有關。(推薦閱讀:心電圖怎麼看?波型判讀及檢查流程介紹) 傾斜床測試:透過讓患者躺在傾斜床上,再將床立起,檢測患者在姿勢改變的過程中,血壓數值的變化。(延伸閱讀:心臟不適要做心電圖還是X光?一次了解各類心臟檢查項目) 低血壓的藥物治療選擇

只有輕微頭暈症狀或無症狀的低血壓,通常是不需要治療的。但如果患者的低血壓是由藥物或其他疾病造成,醫師會針對引起低血壓的原因,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

低血壓治療藥物包含礦物皮質類固醇藥物,例如氟氢可的松(Fludrocortisone),常用於治療姿勢性低血壓,或是使用擬交感神經藥品,例如邁妥林錠(Midodrine),來抑制血管擴張,以改善低血壓症狀。

低血壓的生活調整

除了使用藥物治療外,低血壓患者也需要改變生活型態,才能有效降低低血壓的發生頻率: 多喝水:增加血容量、避免脫水造成低血壓,尤其在天氣炎熱時更要注意。 慢慢起身:站起來的時候動作不要太快,讓身體有時間適應,尤其是剛睡醒時。建議早上起床的時候可以先坐一下,再讓雙腿慢慢沿著床緣著地,並繼續多坐一下。準備起身的時候,請扶著穩固的東西,避免突然頭暈。 促進血液回流的方法:如果你在站著的時候突然感覺低血壓發作,可以試著將大腿交疊(呈現剪刀狀)並夾緊,或是將其中一隻腳擱在窗台或椅子上,然後讓整個身體傾斜向抬起的那隻腳,這2種方式皆有助讓下半身的血液回流到心臟。 避免喝酒:酒精會加劇脫水症狀。 持續運動:運動有助於改善姿勢性低血壓,但請避免在極度炎熱、潮濕的天氣或環境中運動。 洗澡水溫不過熱:洗澡水溫太高會讓血管擴張,提高低血壓的風險。 增加鹽分攝取:對低血壓者來說,吃鹹一點可增加鈉攝取量,有助於提高血壓。不過過度攝取同樣可能引發危險,因此建議先諮詢醫師再考慮執行。

心臟病飲食菜單攻略!吃這類魚才能強壯心臟、減少中風

心臟病飲食菜單攻略!吃這類魚才能強壯心臟、減少中風

擬定心臟健康的飲食菜單時,吃魚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建議每週至少食用兩份魚,尤其是鯡魚、鮭魚、鱒魚、鯖魚、沙丁魚這類富含Omega-3脂肪酸的多脂魚肉,都是保護心臟的食物。 此外,Omega-3 脂肪酸也普遍存在於雞蛋、芥花籽油、亞麻仁籽、大豆油和核桃之中。(延伸閱讀:不只鮭魚才有Omega-3!多吃這些食物強健身體

雖然魚中的 Omega-3 脂肪酸對心臟有益,不過食用大型魚類也有重金屬殘留的疑慮,但整體來說,吃魚對心臟健康的益處,可說是利大於弊。魚肉中普遍存在的 Omega-3 脂肪酸,已被證明具有降低心律失常機率的功效,心律失常會導致心臟病(Heart disease)的高危險群甚至健康的人,在瞬間死亡。不像其他含有大量飽和脂肪的高脂肉類產品,魚肉富含蛋白質,又只含有少量飽和脂肪,亦可幫助人體降低三酸甘油脂,延緩動脈硬化,防止血壓過高。(推薦閱讀:膽固醇解禁!蛋黃海鮮適量吃不怕膽固醇過高) Omega-3 脂肪酸降低心臟病人死亡率與中風

魚肉中的 Omega-3 脂肪酸屬於一種不飽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有助於降低體內總膽固醇 。 Omega-3 脂肪酸可以減少體內的發炎狀況,而發炎會傷害血管,導致中風(Stroke)與心血管疾病。 只要每週吃兩份或兩份以上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魚肉, Omega-3 脂肪酸就會讓三酸甘油脂降低,防止血管阻塞,降低血壓,減低心臟衰竭和中風機率,舒緩不正常心跳,讓人避免因心臟病發作死亡。

吃魚可以減少動脈血管病變機率,Omega-3 脂肪酸可以降低心臟病人的死亡率,Omega-3 脂肪酸能降低瞬間死亡以及異常心跳的好發率。為了這些好處,建議食用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食物,例如深海多脂魚類。此外,每週食用至少2份的高脂魚肉(如鮭魚、鯖魚和鯡魚 ),也可以顯著降低中風機率。

心臟病飲食菜單攻略!吃這類魚才能強壯心臟、減少中風 審選魚種如鮭魚、鯖魚、鮪魚、沙丁魚

脂肪魚,如鮭魚、湖鱒魚、鯖魚、鯡魚、沙丁魚和鮪魚,含有最多的 ω-3 脂肪酸,因此最有益,許多類型的海鮮也含有少量的 ω-3 脂肪酸。對於成年人,建議若是想制定預防心臟病的飲食菜單,至少每週須排入2份富含 ω-3 的魚,分量約 99 公克(3.5盎司),才能有效達到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心臟病飲食菜單攻略!吃這類魚才能強壯心臟、減少中風

由於食物鏈中位居較上層的大型魚類如鯊魚、方頭魚、箭魚和鯖魚,往往比較小型的魚有更高的汞含量,有計畫在近期內懷孕、孕婦、哺乳中的女性及孩童,應避免食用大西洋馬鮫、鯊魚、方頭魚、劍魚這類體內含有高汞含量的魚類。因為這類族群最容易受到魚類毒素的潛在影響。若需補充相關營養,可透過雞蛋、芥花籽油、亞麻仁籽、大豆油和核桃相關植物製品,減少食品毒素。(延伸閱讀:懷孕了該怎麼吃?飲食指南與營養素

使用魚油補充劑須詳閱營養標示

若想使用魚油補充劑補充對心臟有益的Omega-3 脂肪酸、DHA、EPA……等營養,每日約補充3000~4000毫克,並詳閱DHA 和 EPA 濃度,Omega-3須達到濃度80%方有功效,否則只是吸收多餘油脂,徒增心血管風險。此外,魚油提煉自深海魚,故也有遭重金屬汙染之憂,建議閱讀營養標示後,向醫師詢問是否適合食用(尤其是孕婦),否則可能在人體內累積毒素。

護肝減脂!這 12 種食物擊退脂肪肝

護肝減脂!這 12 種食物擊退脂肪肝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改善脂肪肝的最好方式,就是吃對食物!適合脂肪肝病人的飲食,簡單來說,就是得包含大量的蔬果、高纖食物,例如豆類、全穀類食物,並且維持少糖、少鹽的原則,避免食用過多反式脂肪、精緻醣類,以及飽和脂肪,另外,也請遠離酒精。以下介紹 12 種適合脂肪肝病人食用的食物。

1. 綠色蔬菜

經動物實驗證實,綠花椰菜可以有助於減少肝臟脂肪的堆積,而菠菜、抱子甘藍、羽衣甘藍等綠色蔬菜也有助於維持良好身形。 2. 橄欖油

如果想從植物中補充 Omega-3 脂肪酸,那麼橄欖油就是您的好選擇。相較於人造奶油、動物性奶油、酥油等等,橄欖油是更健康、更適合烹飪用的油,它有助於降低肝酵素,並且讓您維持健康標準的體重。

(同場加映:橄欖油超強大~抗氧化防癌9大好處) 3. 大蒜

有些人可能無法習慣大蒜強烈的氣味,不過一旦習慣後,就會發現其實大蒜很適合提味,能為美味的料理畫龍點睛。更重要的是,研究證實大蒜粉有助於脂肪肝患者減重、減脂。從今天起,就擁抱大蒜,讓它成為您的配料首選吧!

(同場加映:大蒜素是什麼?大蒜切碎放 10 分鐘 秒變最強抗癌食物) 4. 豆腐

美國伊利諾大學 (University of Illinois) 的動物研究發現,豆類食物的蛋白質有助於減少肝臟脂肪堆積,而且豆腐熱量低、富含蛋白質,是相當健康的食物。但是,不管是多健康的食物,還是得適量的攝取,任何食物攝取過量,都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同場加映:豆腐營養好處多~減肥好幫手6大功效) 5. 葵花籽

葵花籽富含具抗氧化功效的維生素E,有益於保護肝臟。如果您今天在辦公室嘴饞了,不妨讓葵花籽成為代替珍珠奶茶的辦公室點心吧! 6. 綠茶

雖然目前相關的研究證據仍不夠多,不足以證明綠茶確實有助於治療或預防脂肪肝,不過從統計數據可以發現,綠茶可能可以干擾脂肪的吸收,所以現在有愈來愈多探討綠茶功效的研究,研究綠茶是否能進一步的阻礙肝臟儲存脂肪,並且是否真的能改善腎臟功能。

(同場加映:好奇問:綠茶會助孕還是會阻礙懷孕

7. 咖啡

適量的咖啡因能有效減少肝臟異常分泌酵素,研究顯示,脂肪肝患者如果有喝咖啡的習慣,肝臟受損的程度會小於不喝咖啡的患者。

(同場加映:咖啡抗氧化!10大好處減肥防癌防失智) 8. 魚肉

鮭魚、沙丁魚、鮪魚、鱒魚等多脂魚類富含 Omega-3 不飽和脂肪酸,不只能夠抗發炎,也有助於降低脂肪肝指數。

(同場加映:多多攝取Omega-3~大腦越吃越健康) 9. 麥片

您需要補充活力與能量嗎?全穀類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是您的最佳選擇。高纖的全穀類食物,例如:麥片,可以帶給您飽足感,讓您活力滿滿的同時,也能維持健康標準的體重。

(同場加映:膳食纖維護腸道~補充β-葡聚醣好處多)

10. 核桃

雖說吃魚油可以補充Omega-3 脂肪酸,但有些人就是沒辦法接受魚油膠囊的味道。如果您也同是天涯共苦人的話,那麼美味又富含Omega-3 脂肪酸的核桃就是最好的替代方案了。研究顯示,患者食用核桃後,肝臟功能顯著地改善。 11. 酪梨

酪梨富含了健康的天然油脂,而酪梨中的化學成分不只能降低肝功能之損壞,豐富的纖維質對於體重控管也相當有幫助。 12. 牛奶或其他低脂乳製品

研究人員針對乳清蛋白之功效進行研究,發現乳清蛋白可能可以讓肝臟功能不繼續惡化。所以即使您不喜好乳製品,為了您的健康,或許還是可以嘗試看看。畢竟,乳製品也能夠提供我們,日常所需要的蛋白質,所以不妨每天一杯牛奶,讓您越喝越健康吧!

(同場加映:好想喝牛奶!3方法治療乳糖不耐症)

失眠吃什麼?助眠食物4大成分:這些幫助睡眠的食物,讓你吃好睡得好

失眠吃什麼?助眠食物4大成分:這些幫助睡眠的食物,讓你吃好睡得好

撰文:張益堯 營養師

本文轉載自聖德科斯:〈吃好睡得好 紓壓飲食提案〉

現代人常常覺得不開心,往往因為緊湊的行程、繁雜瑣事、生活壓力,讓我們的睡眠與生活品質每況愈下。許多臨床實驗都提醒,睡眠品質不良會造成壓力荷爾蒙的上升,造成肥胖、甚至慢性疾病的風險大增。因此越來越多人依賴安眠藥,然而,西方醫聖希波克拉底的名言「你的食物就是你的良藥」,所以讓我們來看看,如何吃出美味、吃出紓壓、也吃出好睡眠。

助眠食物成分1:色胺酸

對於放鬆壓力與幫助睡眠的主要營養素,非色胺酸莫屬,因為色胺酸有助於合成血清素(又稱快樂荷爾蒙),而血清素可以幫助我們心情放鬆與壓力釋放;適度的運動與曬太陽都可以增加血液中的血清素,然而飲食部分,則仰賴色胺酸幫助身體合成血清素。

再者,色胺酸也是合成褪黑激素(又稱助眠荷爾蒙)的主要材料,而褪黑激素可增加睡意、提升睡眠品質。當眼睛與皮膚沒有接受到光線照射時,才會促使腦袋分泌褪黑激素。所以我們常說,睡覺時室內一定要全暗才有助於身體分泌褪黑激素。然而,如果沒有色胺酸作為材料來合成褪黑激素,那麼室內再暗,分泌也有限。

所以,補充色胺酸,對於紓壓與助眠都有顯著影響,因此建議大家可以多吃富含色胺酸的食物,例如:香蕉、牛奶、乳製品、燕麥、雞蛋、堅果、芝麻、黃豆。

失眠吃什麼?助眠食物4大成分:這些幫助睡眠的食物,讓你吃好睡得好

而蛋白質食物一般含有較多的色胺酸成分,若要避開飽和脂肪酸,建議可選擇較低脂的肉類,例如海鮮、雞肉、牛豬瘦肉為較好來源。

失眠吃什麼?助眠食物4大成分:這些幫助睡眠的食物,讓你吃好睡得好

除了色胺酸,搭配以下輔助的營養素,紓壓助眠效果更加乘: 助眠食物成分2:礦物質與鎂

有幫助睡眠與紓壓的功效,黑芝麻、牛奶、優格、小魚乾、蝦米、豆干都富含質;堅果與綠色蔬菜則富含鎂。 助眠食物成分3:不飽和脂肪酸Omega-3

可幫助釋放褪黑激素,緩和心情,紓壓助眠效益好,可從深海魚、亞麻仁籽油、印加果油、海鮮、堅果種子類…等食物中補充Omega-3喔。(推薦閱讀:2024魚油推薦20款!功效好處、高濃度怎麼挑、何時吃詳解) 助眠食物成分4:維生素B群

恢復活力、穩定心情,協助合成褪黑激素,所以又稱為能量維生素,若人體缺乏維生素B群,也容易導致失眠與情緒不安。我們可從全穀類、深綠色蔬菜、肝臟、雞蛋、優格、鮮乳之類的食物,攝取天然維生素B群。

最後營養師也分享幾個食譜,讓大家可以邊吃邊紓壓,吃完好好睡。

只要穩定情緒,腦筋就靈活、思慮更清晰,睡眠品質好,還能增強記憶力、遠離肥胖與失智的風險喔。 元氣營養早餐:香蕉藍莓燕麥優格總匯 無加糖、無加膠的優格作為基底 撒上兩大匙的燕麥片 再鋪上半根香蕉切片 最後以堅果、藍莓與奇亞籽點綴

關鍵特色

優格、香蕉與堅果都是富含色胺酸的食材,燕麥屬於高纖榖物增加飽足感與能量感,藍莓富含抗氧化劑的花青素,奇亞籽則有滿滿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延伸閱讀:超級食物「奇亞籽」、抗氧化力高藍莓3倍!奇亞籽4大功效控糖助消化

失眠吃什麼?助眠食物4大成分:這些幫助睡眠的食物,讓你吃好睡得好

這一碗色彩豐富、營養多元的早餐,幫助我們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 紓壓活力午餐:高蛋白優脂雞肉餐 半個拳頭的的糙米飯(或是藜麥+小米+白飯) 一片雞胸肉以橄欖油煎熟,切片或切塊 一顆水煮蛋切片 花椰菜、紅甜椒、黃甜椒、玉米筍、汆燙,再淋上亞麻仁油

中午補充色胺酸有助晚上睡眠

雞肉與雞蛋都富含色胺酸,其實色胺酸在身體代謝需要時間,所以中午補充色胺酸,對於消除一整天的疲勞,與幫助晚上的睡眠品質,更是重要。多種顏色的蔬菜不但提供豐富的纖維,也提供多樣的抗氧化物質。淋上含Omega-3的亞麻仁油,對於腦心血管的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糙米飯富含維生素B群,對於恢復活力也很有幫助。 幸福好眠宵夜:黑芝麻穀粉沖泡飲

熬夜加班肚子餓,建議可以來一杯熱熱黑芝麻穀粉飲,熱量適中、好消化,更能舒緩壓力助睡眠。高纖的全穀類富含維生素B群,幫助消除疲勞,黑芝麻則富含鎂與鈣,也都是幫助睡眠的重要礦物質喔。

最後提醒,透過以上幾個幸福助眠關鍵營養,來幫助我們擁有好好睡覺、紓壓的能力,真的超級重要!因為紓壓好眠,是修復身體的唯一管道,同時也幫助我們情緒穩定、思路清晰、代謝順暢、活力滿滿,讓身體更健康、生活更幸福喔。

手術後一定要吃鱸魚補傷口!了解鱸魚的營養以及如何料理

手術後一定要吃鱸魚補傷口!了解鱸魚的營養以及如何料理

無論是電視劇或是現實生活中,只要身邊有人動完手術就會有鱸魚湯出現給病人補身體。而鱸魚真能夠修補傷口嗎?鱸魚含有哪些營養?就讓《Hello健康》說明鱸魚的好處以及該如何料理!

鱸魚有哪些營養? 這些營養素加速身體復原

經歷一場大手術後,除了需要補充大量蛋白質,還需要維生素C、維生素B群、鋅、鐵、銅、精胺酸等來恢復體力及促進傷口癒合。鱸魚除了擁有這些營養素滋補身體,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膠原蛋白能夠補充病人的營養以及調理傷口。(推薦閱讀:2024魚油推薦20款!功效好處、高濃度怎麼挑、何時吃詳解)

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庫的數據顯示,鱸魚也含有鋅、鐵和等微量礦物質,有助於調節免疫與傷口復原。

此外,鱸魚肉質鮮甜、細嫩又少油,煮成魚湯後對於術後胃口不佳的病患較容易入口,因此鱸魚也被稱為「開刀魚」,是手術後和產後恢復體力的保養聖品。鱸魚的肉質纖維比其他魚類更細密,也容易吸收與消化。因此除了病人食用外,高齡者與小孩也適合吃鱸魚來補充體力。

手術後一定要吃鱸魚補傷口!了解鱸魚的營養以及如何料理 鱸魚帶來的功效

鱸魚除了能修補傷口外,還包括下列功效: 強化骨骼:鱸魚的維生素D能幫助質吸收,達到保健牙齒與骨骼的效果。 改善胃口:手術病患的胃口欠佳或沒食慾,而鱸魚的鋅能幫助病人恢復胃口、改善味覺並增加食慾。此外,鋅與魚肉本身所含的精胺酸同時發揮營養滋補作用,對於傷口的復原也相當有效。(延伸閱讀:乳癌治療期間影響食慾?應付食慾改變有撇步) 補血:每100公克的鱸魚不僅含有0.4毫克的鐵質,其中更含有維生素B6及維生素B12,這些營養素是體內紅血球製造的重要營養素,對於手術或是生產失血的人來說,是最佳補血食品。

手術後一定要吃鱸魚補傷口!了解鱸魚的營養以及如何料理

鱸魚怎麼料理? 這兩道菜必學!

鱸魚該怎麼料理才好?Hello健康提供了2種食譜供民眾參考,若身邊有親友正經歷術後復原期,不妨嘗試下列的食譜幫助其恢復體力:

養生鱸魚蕈菇煲(參考自中華民國全國漁會): 食材:鱸魚1尾、鮮香菇5朵 、杏鮑菇100公克 、柳松菇100克 、洋菇80克、片100克、紅棗8顆、無糖豆漿300毫升、雞骨1副、蔥2支、鹽1/2茶匙、細砂糖1/4茶匙。 作法:將鮮香菇去蒂頭後,再把菇面刻花;杏鮑菇切片、柳松菇去蒂頭,與蘑菇一起洗淨後瀝乾;雞骨加上片、蔥段熬煮高湯備用;鱸魚切段,放入沸水中汆燙5秒後洗淨,與高湯、豆漿放入砂鍋中;加入紅棗中火煮開約5分鐘,轉小火將菇類薑片、調味料放入續煮約10分鐘至魚熟即可。 薑絲魚湯(參考自財團法人癌症基金會):

食材:鱸魚1尾、生薑1塊、適量米酒與鹽巴。 作法:將鱸魚用水沖乾淨後,切成2~3段,生薑洗淨後切成細絲備用;湯鍋放入3大碗的水以大火燒開,加入魚段、薑絲與米酒,再轉成小火煮20分鐘;最後加入適量鹽巴調味,即可食用。

生魚片鮪魚要少吃!大型魚重金屬汙染嚴重,吃魚「小魚代大魚」不怕汞中毒

生魚片鮪魚要少吃!大型魚重金屬汙染嚴重,吃魚「小魚代大魚」不怕汞中毒

魚類不僅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也富含Omega-3、維生素與礦物質,幾乎任何年齡都適合。然而隨著海洋汙染愈發嚴重,衛福部食藥署在2017年發布「魚類攝取指南」,指孕婦和嬰幼兒應少吃鮪魚、旗魚等大型魚類。

為何這些大型魚類應少吃?吃多會有哪些問題?建議的攝取量為何?《Hello健康》帶你深入瞭解重金屬對魚類的影響,告訴你怎麼吃魚才安心。 大型魚重金屬汙染嚴重,汞中毒會傷害神經、大腦

大量的工業廢水排入海中,汙染海裡的魚類。在眾多魚類中,以鮪、旗、鯊等大型魚類汙染最深,因為牠們是掠食性魚類,在海裡位於生物鏈頂端,生命週期也比其他魚長,所以較容易累積重金屬(如汞)、戴奧辛、多氯聯苯及其他環境荷爾蒙等化學污染物。

在眾多汙染源中,以重金屬汞最為常見。大自然中,汞以3種形式存在,分別是金屬汞、無機汞和甲基汞。海裡微生物會將無機汞轉化為甲基汞,並以甲基汞的形式存於魚類體內。一般我們常聽到的汞汙染,便是指甲基汞。(延伸閱讀:抽菸比加工肉危險?致癌物分級全解析

生魚片鮪魚要少吃!大型魚重金屬汙染嚴重,吃魚「小魚代大魚」不怕汞中毒

人體對甲基汞的吸收率高達90%。若攝食量過多、毒性過高會導致汞中毒,傷害人體中樞神經,使人出現聽力或視覺喪失、手抖、大腦退化、感覺失調或倒錯等症狀。尤其,孕婦汞濃度過高,其毒性也會透過胎盤傳給胎兒,影響孩童大腦發育。

除了大型魚類汞含量較高外,生活於海裡底層的魚類汞含量也較高。此外,魚類採集處人為介入愈多,代表鄰近地區有愈多的工業建築或航運活動,魚的汞濃度也愈高。也因如此,市面上部分魚油產品才會強調原料是來自於挪威、阿拉斯加等人為活動較少的純淨海域。 這4種魚要少吃,吃魚最好「小魚取代大魚」

由於汞中毒危害嚴重,衛福部食藥署訂定魚類攝取指南,建議孕婦、育齡婦女及1~6歲兒童避免吃以下4種魚類: 鯊魚 旗魚 鮪魚 油魚

若食用,孕婦及育齡婦女每週攝取不應超過2份(70克)的旗魚、鮪魚及油魚,鯊魚則不超過1份(35克);1~6歲兒童的攝取量,則是4種魚類每週都不應超過1份。

1份魚肉=35公克,相當於成人三根手指併攏的大小與厚度。

生魚片鮪魚要少吃!大型魚重金屬汙染嚴重,吃魚「小魚代大魚」不怕汞中毒

然而,即使衛福部如此建議,可能還是會有人在意重金屬的危害,但若不吃這些魚,還有哪些魚類可以選擇呢?

依據上述魚類汙染的程度,選擇體型較小或生活於海洋中上層的魚類,例如鯖魚、四破魚、秋刀魚、肉鯽魚、鱸魚、丁香魚、竹筴魚、台灣鯛。

在攝取魚類上,須注意避免食用魚的內臟組織,因為這類部位的重金屬含量較高。若不確定魚類是否為小型魚,可用魚類是否與手掌大小相似、放在盤中能否看見頭尾作為判斷標準。

除了小型魚外,甲殼類動物如蝦子、螃蟹、龍蝦,或是軟體動物如魷魚、蛤蜊、扇貝、牡蠣等,都是很好的替代選擇,不僅汙染程度少,低脂肪、低熱量外,營養成分也十分豐富,很適合孕婦或兒童等需要充足營養的族群食用。

男性更年期要吃什麼保健食品、食物?6大飲食改善方法介紹

男性更年期要吃什麼保健食品、食物?6大飲食改善方法介紹

近日剛過53歲生日的劉先生,老覺得最近很容易生氣、沒有耐性,上班工作也提不起勁,平常床事表現還都過得去,最近幾次越來越「欲振乏力」;其實,年過50歲的男性,如果出現性慾下降、性功能障礙、易怒、易累或情緒起伏大等狀況,極有可能是步入男性更年期。

「更年期」不是女性才有,男性更年期也應該特別注意!《Hello健康》告訴你男性為什麼會有更年期?以及邁入更年期的症狀與建議飲食。 男性更年期原因

男性一旦超過35歲之後,體內的睪固酮濃度就會逐年下降。睪固酮除和男性的生殖功能有關之外,也和性能力、肌肉與骨骼強度、精神體力、情緒穩定以及新陳代謝等相關。

男性的更年期好發於50歲之後,不過也有可能提早於40歲,或是晚於60歲之後才發生。由於男性不像女性有「停經」這般明顯的更年期訊號,因此男性更年期的判定多是透過臨床診斷相關症狀,並檢驗血液血液中的睪固酮濃度是否過低。

男性更年期3大類症狀

精神及情緒方面 容易生氣 焦慮 憂鬱 失眠 情緒不穩定 記憶力及注意力不佳

生理及身體方面

熱潮紅、心悸及盜汗(尤其是夜間) 體重增加、上半身脂肪增加 肌肉鬆弛、骨質疏鬆 體力下降

性功能方面 性慾降低 勃起困難 早晨勃起次數減少 早洩 男人更年期要吃什麼食物或保健食品?

男性步入更年期後,應特別注意營養攝取的兩大面相,一是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二是提高及維持睪固酮濃度。由於男性睪固酮濃度降低,會使身體肌肉量減少,使得腹部及內臟的脂肪增加,容易導致肥胖,提高罹患代謝症候群與慢性疾病的風險。因此如何透過食物照顧好步入中年的身體,預防可能的疾病,同時維持良好的生理機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男人更年期症狀6大飲食改善方法

以下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建議的六大類食物,提供更年期男性6大飲食建議: 1.全穀雜糧類

以非精緻的澱粉類食物為主,因為非精緻的全榖雜糧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可幫助身體代謝,改善更年期易累的情況;同時,因纖維量較高,比較容易有飽足感,有利於體重控制與減重。

糙米 五穀米 小麥 麥片 南瓜

若不習慣吃全榖雜糧,可先以混搭的方式,循序漸進調整比例,例如一開始先吃1/3的糙米+2/3的白米,習慣後再逐漸增加糙米比例。

男性更年期要吃什麼保健食品、食物?6大飲食改善方法介紹 豆魚蛋肉類

衛福部建議的食用優先順序,就是照字面上的順序,也就是豆、魚、蛋、肉。由於睪固酮低下會提高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因此在選擇蛋白質時,建議選擇更健康、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的蛋白質,例如: 豆製品 雞蛋 去皮雞肉 去皮魚肉 紅肉(酌量食用) 蔬菜類

蔬菜營養豐富,但不見得人人愛,或認為只有「綠色植物」才是蔬菜,其實,若不喜歡吃蔬菜,菇類、果瓜類如冬瓜、絲瓜、及苦瓜,或者筍子、木耳和番茄等皆是蔬菜。飲食習慣上,建議食用多樣且顏色豐富的蔬菜,攝取較多的植化素,可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強身體抵抗力,維護心血管健康。同時,攝取充足纖維對於三高(血脂、血壓、血糖)也有很大幫助。建議男性每餐至少需攝取一小飯碗的蔬菜。

男性更年期要吃什麼保健食品、食物?6大飲食改善方法介紹

水果類

水果因為含有果糖,食用過多高甜度的水果,可能會因果糖攝取太多而導致肥胖、升高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濃度,血脂數值不穩定的男性需多加留意。但對一般男性而言,攝取水果仍然是好處多多。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膳食纖維,可維持健康的生理機能,促進腸胃蠕動,減少食物殘渣在腸道停留時間,有助於預防大腸癌。 奶類

更年期男性易有骨質流失的問題,建議每日攝取至少1000毫克的質。1杯鮮奶即含有300毫克的質,佔1日所需份量的1/3。建議每日可攝取1.5份鮮奶,並搭配其他富含鈣質的食物,例如芥藍、芥菜、豆干及黑芝麻等。 油脂類

為預防心血管相關疾病,建議選擇葵花油、橄欖油、苦茶油、堅果油等植物油。動物性油脂則可選擇魚油,因魚油含有Omega-3脂肪酸,可減少發炎,預防血栓及改善血脂;重要的是,切記少吃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例如利用氫化植物油、烤酥油製成的酥餅、糕餅、奶精及油炸食品等。 增加睪固酮的4種營養素 鋅:鋅能提高睪固酮的濃度,改善男性性功能及性慾。成年男性建議每日需攝取15毫克的鋅。含鋅食物的代表食物是牡蠣,每100克的牡蠣即含有10~15毫克的鋅。除此之外,其他海鮮類及紅肉也含有豐富的鋅。 硒:研究指出睪固酮的濃度與身體內部硒的濃度有相關性。多數含鋅的食物通常也含有豐富的硒。主要含硒食物包括鮭魚、堅果、木耳、大蒜及瘦肉。 鎂:鎂能提高睪固酮的水平,因此可多加攝取堅果、香蕉、深綠色蔬菜及穀物等富含鎂的食物。 維生素D:維生素D可幫助維持體內睪固酮的水平,建議每天曬10~15分鐘的太陽,有助於自行合成維生素D,並補充鮮奶、豬肝、蛋黃、魚肝油、乾香菇等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