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卵巢癌照樣動~運動的好處和方法

得卵巢癌照樣動~運動的好處和方法

運動好處多,對癌症病人尤其重要。卵巢癌患者也是,能跟普通人一樣透過運動增強健康。以下幾點,希望能激起卵巢癌患者對運動的興趣,並找到開始運動的方法。

運動對卵巢癌患者的助益

運動有助於減緩疲勞,對在接受化療的人尤是。這是因為化療會使體內的紅血球降低,讓患者在治療期間經常感覺很累。而有氧運動有助於紅血球的增生,可以幫助降低化療藥物對身體的傷害。此外,如過配合重量訓練,也可降低肌肉及骨質流失,能幫助在接受荷爾蒙療法的患者預防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除了對抗伴隨癌症治療的副作用,運動也能改善生活品質、心情,和身體的整體感覺,幫助患找重拾平靜的心。不管決定從事什麼運動,就算每天只做幾分鐘,還是比賴著不動好。 訣竅就是專心聆聽自己的身體

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適合的運動當然也不一樣。建議多方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種類和步調,不用強迫自己做一些現在負荷不了的項目,否則不但得不到運動的好處,反而會本末倒置,讓自己更痛苦。建議運動的時間和強度,以循序進進的方式增加,並且累了就可以休息,不用勉強。患者也不用一直做同樣的運動,而是應依自身狀況調整。例如如果現在接受的治療會讓骨骼變脆弱,那麼目前就先做負重小一點的運動就好。 沒頭緒可諮詢醫師和專業人員

患者的運動菜單,應該依個人病況和運動能力安排。定期的運動計畫可以包含肌力訓練、核心訓練、伸展、有氧運動及無氧運動等等。如果完全不知道怎麼安排,可以詢問專業的醫師和訓練師。而當患者開始運動,雖然可以從中獲益,但也可能和一般人一樣,在過程中受傷,例如痠痛、拉傷和扭傷。卵巢癌患者的心臟病(Heart disease)風險也相對較高,為了確保運動過程的安全,開始運動前可以先進行全面體檢,並與醫師一同規劃運動表,特別是欲從事中、強度劇烈運動時。(延伸閱讀:非老年人專利!「肌少症」上身、心臟病就敲門!強肌護心卡緊動起來)

養顏聖品就吃它!愛美人士必吃蓮藕、蓮藕6大功效與營養

養顏聖品就吃它!愛美人士必吃蓮藕、蓮藕6大功效與營養

每當秋冬來臨,也是根莖類盛產的時節。古代先人流傳的智慧「不時・不食」仍適用至今;在《本草綱目》中被盛譽為「靈根」的蓮藕,就是年末大產的美味食材之一。自其莖、葉、花、籽皆可入菜鮮食或乾燥磨粉藥用皆宜。

吃來清脆爽口又美味的蓮藕,也因富含多種營養素而廣受歡迎。而蓮藕有哪些的營養素、對身體有何功效與好處?一時貪吃如果過量是否會不適症狀?關於蓮藕的大哉問就讓《Hello健康》一次通通來解答。 蓮藕是什麼

蓮藕(Lotus Root)是蓮科,是草本出水植物蓮花的地下莖。蓮藕可以煮熟也能涼拌作為生食來吃,以中醫觀點而言,蓮藕不但可潤肺止吐、滋陰補血解肝熱,滋味清新的蓮藕也能增進食慾,調節食慾不振;生食性味屬寒而解燥、熟食則轉溫性可健脾胃,且蓮藕價格平實,產季大出時餐桌上總少不了蓮藕的蹤影。

蓮藕有哪些營養成分

蓮藕營養之豐,可謂根莖類食材中的佼佼者。包含如維生素B、維生素B12、維生素C、維生素K、鉀、鐵、膳食纖維、丹寧酸、兒茶素等營養素之外,據食品藥物管理署研究顯示,蓮藕100公克約有74大卡,其中澱粉即佔了17公克,含量頗高,也成為不少養生者替代主食的選擇之一;然而,若有控制熱量或澱粉攝取需求的人,像是糖尿病患者,也應注意勿過量食用以免澱粉超標。(你也想知道:澱粉、碳水化合物這樣吃!控血糖5招遠離肥胖和糖尿病

養顏聖品就吃它!愛美人士必吃蓮藕、蓮藕6大功效與營養 蓮藕功效與好處 抗氧化:丹寧酸和兒茶素會在體內進行副作用,讓致癌物質無毒化,進一步達到抗癌的功能。另外,蓮藕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C也具有抗氧化作用,保護身體受到自由基的傷害。 養顏美容:維生素C是公認的養顏聖品,不但可以淡斑、除皺,還能讓皮膚免於紫外線的傷害,防止黑色素形成,達到美白皮膚的效果。(延伸閱讀:美容養顏不留疤就吃這些) 促進消化、改善便祕:每100公克的蓮藕有2.7公克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能夠讓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消化與便祕。 保護心血管:蓮藕有鉀和,鉀有助於放鬆肌肉、降低血壓,能夠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則是有強健骨骼功效,也扮演著調控血壓、心臟跳動的功能。這2種礦物質能夠穩定血壓,穩定心臟功能,讓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大幅下降。(推薦閱讀:高血壓就在你身邊!這些高血壓地雷你知道嗎?高血壓4大迷思一次破解!) 收縮血管:蓮藕有豐富的丹寧酸、維生素K,有收縮血管的作用,若生理期經血過多可以考慮吃蓮藕讓經血量減少。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蓮藕要煮熟,才有止血的效果。 安定神經:蓮藕有維生素B群,能將體內毒素排乾淨,可以安定神經,也能緩解自律神經失調。(延伸閱讀:這些症狀竟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改善從營養著手)

蓮藕有何飲食禁忌?3大類人要忌食!

蓮藕好處功效多,不過下列這3種人無論如何都應該對蓮藕保持距離: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需穩定血糖,而蓮藕澱粉含量較高,容易讓血糖上升快速,因此需要注意攝取量。 腎臟病患者:腎臟是代謝鉀離子的重要器官,當腎臟病變時會降低代謝鉀離子的能力。而蓮藕富含鉀離子,對於有腎臟疾病的人要注意攝取量。 腸躁症、經常拉肚子的人:蓮藕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祕,但對於有腸躁症或是經常腹瀉的人來說會更刺激腸胃。(延伸閱讀:這3個原因讓你放屁不斷!便祕和腸躁症別輕忽

吃蔥好處功效多!蔥花蔥白都營養、「蔥」明吃出免疫力

吃蔥好處功效多!蔥花蔥白都營養、「蔥」明吃出免疫力

蔥是亞洲飲食中常見的食材之一,自蔥段、蔥白到蔥花,因植株含有揮發性的硫化物而帶有微辛微辣的獨特氣味與香氣,總為菜色帶來畫龍點睛的效果。除了為飲食增添風味之外,其實吃蔥還有不少你想不到的好處與功效,就讓《Hello健康》和你一起認識吃蔥的各種好處!

認識青蔥

青蔥(Scallion)屬於蔥科蔥屬作物,為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青蔥可以分成2類—日蔥與北蔥。據農委會表示,北蔥蔥白較短、葉身細長且質地薄硬,產期多集中於6~11月;而日蔥則青葉較厚、蔥白較多,但質地細嫩柔軟易於食用,多數出現在各國料理中的青蔥就屬於日蔥,產期則全年可供應。

青蔥雖然常見為料理中的配角,但蔥的營養價值卻相當高;以中醫觀點而言,蔥的屬性偏溫熱,依據蔥白、蔥綠和蔥鬚等部位而有不同的保健效果。像是青蔥富含有蒜素、抗氧化物烯丙基二硫醚等營養,不僅有殺菌抗菌、通關節、止血的作用,對於清除自由基、調節免疫力亦有不可小覷的作用。(推薦閱讀:病毒來襲如何自保?3招加強身體免疫力

吃蔥好處功效多!蔥花蔥白都營養、「蔥」明吃出免疫力 吃蔥的5大好處與功效

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研究指出,青蔥含有膳食纖維、維生素C、維生素E、鉀、鎂、鐵等這些礦物質,營養價值相當高,多食用青蔥更有下列5大好處與功效: 改善便祕:青蔥含有果膠,果膠屬於水溶性膳食纖維,能保持腸胃蠕動、保持腸道濕潤,改善便祕的困擾,更能減少大腸癌、結腸癌的風險。 降低膽固醇:青蔥富含黃酮類,即便是蔥鬚也含有植物固醇,有助降低膽固醇,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抗氧防癌:青蔥的特殊氣味來自有機硫化物和蒜素的揮發性成分,維生素C和維生素E也能帶走體內過多的自由基,修補破損的細胞,降低體內氧化作用,有助於排除體內的致癌物質,降低罹癌機率。 提升免疫力:青蔥有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素有抗組織胺的作用,若有過敏與氣喘的人可以靠著吃青蔥改善。此外,蔥的蒜素有揮發性,可殺菌化痰、緩解喉嚨痛。而青蔥並含有β-胡蘿蔔素,能夠保護鼻子和喉嚨的黏膜。 預防血壓升高:青蔥的蔥葉部分有維生素A與維生素C,有助於舒張小血管,防止血壓升高所導致的頭暈,也能讓大腦保持清晰與靈活。(延伸閱讀:中風元凶也有它!高血壓傷血管致血栓

「蔥」明吃蔥!這4種人少吃

雖然青蔥好處功效多,但以下4種人並不建議吃蔥,以免影響體質: 腸胃虛弱者:青蔥屬於辛辣食物,雖有助於身體暖熱,但對於腸胃有一定的刺激,建議有胃潰瘍、胃痛的人避免食用。 視力較差者:吃太多青蔥恐損傷視力。 體味較重、汗多者:青蔥偏辛辣,若有狐臭的人需要注意食用量,青蔥可能會加重體味。 調理體質者:鹿港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林親怡表示,部分因需調理體質而服用苦寒類中藥的養生人士,飲食還是建議避開青蔥,以免屬性偏溫熱的蔥會降低苦寒藥物的藥效。

減肥避免肌少症:運動後補充醣類蛋白質

減肥避免肌少症:運動後補充醣類蛋白質

在台灣,健身的風氣很興盛。許多人抱著增肌減脂的理想,不只拼命在健身房或運動場揮灑汗水,連飲食控管都十分嚴格,有些人為了讓自己的身形、臉型更加符合從影視圈、時尚圈流傳出來審美標準,加倍努力地節食與減肥。

外表加分固然很好,但是健康更重要。竭盡所能地甩肉時也要當心,如果用了錯誤的方式減肥,可能會有肌少症(Sarcopenia)的危險。 肌少症年輕化的危機

肌少症,顧名思義就是肌肉質量流失,造成肌力或肌耐力下降。這會讓我們的生活有諸多不便,衛福部國健署把肌少症的徵兆用詼諧的方式呈現:

蝸牛速:行走速度異常緩慢 軟腳蝦:腿部突然容易無力 奶油手:無法舉起重物

別以為上述的這些「症頭」只有七老八十、手無縛雞之力的老人家才要擔心。越來越多年輕人也因為久坐不運動、減肥減過頭,導致營養不良,才二、三十歲就罹患了肌少症。(同場加映:肌肉隨年齡流失!預防肌少症3招一起做) 不吃澱粉只吃蛋白質不見得好

大家都知道要注意飲食營養均衡,但是一談到減肥,大家就直接聯想到減脂、減糖,還會採用低碳飲食法(Low carb diet),也就是減少攝取澱粉類的食物,有些人甚至更加激進,直接跳過「低碳飲食」採用「無碳飲食」。如此為了避免碳水化合物而少吃蔬果、穀物,大量攝取高蛋白、高油脂的食物,恐怕反而增加了罹患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這種「挖東牆補西牆」的飲食方式,不僅不會讓我們瘦下來,更不會讓我們更健康。(延伸閱讀:非老年人專利!「肌少症」上身、心臟病就敲門!強肌護心卡緊動起來) 運動完不吃澱粉反而更餓

許多健身族非常懼怕運動完之後吃東西會把體重又吃回來,但是只要吃得正確,並不需要太擔心。首先我們要了解,人體需要能量才能運作,能量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就是所謂的醣類)、脂肪、蛋白質等三大類營養所轉化的,而肝醣(Glycogen)是碳水化合物儲存於人體中的一種形式,人體的運作都會運用肝醣轉化為我們行動的能量。

當我們運動持續時間達 40 分鐘之久,肝醣也會大量的消耗,所以當我們運動完畢,身體會釋放飢餓感,使我們想補充醣類。有些人會誤以為只要攝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就可以長肌肉,但卻忽略澱粉的攝取,這樣的話並不會感到飽足,甚至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後忍不住,嘴饞而亂吃東西,甚至暴飲暴食,陷入怎麼運動都瘦不下來的窘境。(同場加映:澱粉吃多少?減肥這樣控制碳水化合物) 要長肌肉澱粉不可少

適量攝取醣類,不僅能補充肌肉及肝臟中肝醣,在運動後補充還能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加速骨骼肌對胺基酸的吸收,這也是為什麼會建議運動後補充醣類加蛋白質的原因。沒有醣類卻只有蛋白質長不出肌肉,因此,若減肥時什麼都不吃,不僅犧牲了健康與活力,再加上運動後的營養補充不夠,不只增肌失敗,嚴重還可能換來肌少症,實在得不償失!(同場加映: 好壞碳水化合物這樣分!吃對醣類更健康)

復發率高的肝癌:認識分期、分類與存活率

復發率高的肝癌:認識分期、分類與存活率

肝癌(Liver Cancer)是國人十大癌症排名第四名,男性排名第二的癌症。一旦肝癌確診後,醫師接著就要判定癌細胞轉移的狀況,好為接下來的治療做準備,這時候肝癌的分期就成了極度重要的指標。本文將為你介紹肝癌的種類以及肝癌的分期系統。

肝癌的分類

肝癌依照病理的分類,臨床上可分為四種主要類型: 肝細胞癌

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簡稱 HCC)就是俗稱的肝癌(Hepatoma),源自於肝臟中的肝細胞惡性變化所產生的腫瘤。肝癌常常發生於慢性 B 型、C 型肝炎患者以及肝臟硬化受損的患者身上,佔成人肝癌約 85%,尤其以男性為主。(推薦閱讀:肝病4階段:發炎 纖維化 肝硬化 肝衰竭) 膽管癌

膽管癌(Cholangiocarcinoma)發生於組成膽管的細胞,約佔肝癌發生率的 12%。膽管癌可分成「近端膽管癌」與「末稍膽管癌」。近端膽管癌發生於靠近膽管的上端,接近膽囊的位置。末端膽管癌則是位於靠近膽管的下端。 血管肉瘤

血管肉瘤(Angiosarcoma)也被稱為血管瘤(Hemangiosarcoma),是一種極罕見的癌症,只佔肝癌發生率的 1%。它源自肝臟的血管內,通常發生於 70~80 歲的老年族群。 肝母細胞瘤

肝母細胞瘤(Hepatoblastoma)也是非常罕見的肝癌種類。大多發生於兒童身上,通常是三歲以下的兒童,且以男孩居多。 肝癌的分期

肝癌確診後,醫師需要判定癌細胞轉移的狀況,好依據做出治療計畫,肝癌的分期就成了極度重要的指標。

癌症分期的數字愈小,代表癌細胞轉移與擴散愈少。可分為早期,也就是第一期。以此類推,晚期就是第四期。在英文的用法中,會以羅馬數字來標明,第一期是 I,第四期就是 IV。而我們為了分類更加詳盡,還會以照英文字母的順序來區分同一個分期內程度不同的嚴重狀況。(認識癌症如何分期:癌症分類與分期)

肝癌有幾種不同的分期系統,以下介紹的是依據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簡稱 AJCC)的肝癌分期,以英文縮寫來稱之,又稱 TMN 癌症分期系統: 腫瘤(Tumor,簡稱 T):腫瘤多大了?肝臟中有幾顆腫瘤?腫瘤是否已擴散至肝臟裡的靜脈血管。 淋巴結(Node,簡稱 N):癌細胞是否已擴散至周邊的淋巴結。 轉移(Metastasis,簡稱 M):癌細胞是否轉移到離病灶更遠的臟器,如肺部等。

T、N、M 三組縮寫後面也會接續數字與其他英文字母。英文字母排序愈後面,或是數字愈多,則代表癌細胞發展地愈完整,詳細內容可以從下列圖表得知: 肝癌第 1 期 第 1a 期:單一肝癌腫瘤大小為兩公分以下,尚未入侵至血管(T1a);癌細胞尚未轉移至周遭的淋巴結(N0);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M0)。 第 1b 期:單一肝癌腫瘤大小為兩公分以上,尚未入侵至血管(T1b);癌細胞尚未轉移至周遭的淋巴結(No);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M0)。 肝癌第 2 期

單一肝癌腫瘤大小為兩公分以上,且癌細胞已入侵至血管,或是有多個肝癌腫瘤,但是大小都不超過五公分(T2);癌細胞尚未轉移至周遭的淋巴結(N0);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M0)。 肝癌第 3 期 第 3a 期:有多個腫瘤,而且其中至少有一顆腫瘤大於五公分(T3);癌細胞尚未轉移至周遭的淋巴結(N0);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M0)。 第 3b 期:至少一個腫瘤,無論大小為何,已侵犯肝臟的大靜脈的主要分支(肝門脈和肝靜脈)(T4);癌細胞尚未轉移至周遭的淋巴結(N0);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M0)。 肝癌第 4 期 第 4a 期:至少有一個腫瘤或是多個腫瘤(無論大小為何)已侵犯至周邊的淋巴結(N1); 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遠端的器官(M0)。 第 4b 期:至少有一個腫瘤或是多個腫瘤(無論大小為何)(T1~4);癌細胞也許已侵犯至周邊的淋巴結,也許沒有(N1~4);癌細胞已轉移至遠端的器官(M1)。 肝癌存活率與復發

癌症是一個愈早發現治療效果愈好的疾病,而其治療效果、復發和存活率又以是否出現遠端轉移為一個明顯的分水嶺。(進一步詳細了解,推薦閱讀:原位癌是什麼?剖析癌症進化史)而就肝癌而言,腫瘤尺寸、數量與癌細胞是否侵犯到肝臟的血管或膽管,則是影響肝癌存活率與預後的重要因素。

肝癌第 1 期 一年存活率:85% 三年存活率:65% 五年存活率:50% 肝癌第 2 期

一年存活率:75% 三年存活率:45% 五年存活率:25% 肝癌第 3 期 一年存活率:25~55% 三年存活率:0~15% 五年存活率:0~8% 肝癌第 4 期 一年存活率:15% 三年存活率:5% 五年存活率:0%

肝癌復發與轉移

根據嘉義長庚醫院的資料顯示,肝癌是個復發率高的癌症。在癌症切除後仍可透過以下機制轉移,分別為「原發腫瘤經門脈系統轉移」與「疾病肝臟多中心性(multicentric)」,後者為多個起源中心發展出另外的癌症,並可能復發於以下位置: 肝內復發(約有 85% 的機率) 肺部(肝癌遠端轉移最常見的器官) 骨頭 淋巴結 腎上腺 皮膚 腦部

肝癌治療後~7種提升食慾的小撇步

肝癌治療後~7種提升食慾的小撇步

很多癌症包括肝癌(Liver cancer),在治療期間或治療完成後,失去食慾是正常的現象,但是儘管再怎麼沒有食慾,你還是必須攝取足夠營養素,因為當你吃進均衡、豐富健康的食物,才有助於你身體復原,並讓副作用降到最低。除此之外,攝取足夠的卡路里,不但可以讓你避免體重減輕,也可以提高你對治療的容忍程度。因此本文將為你提供七招有幫助的小撇步,幫助你治療後重新找回食慾。

1. 避免身體脫水

接受化學治療的癌症患者,身體脫水是很常見的,不過當身體脫水時,你可能會感到口乾舌燥、吞嚥困難、疲勞、暈眩、虛弱或便祕(Constipation)。這些症狀會導致你進食困難,同時影響你的胃口。因此,你每天至少必須喝兩公升液體,包括:水、果汁,甚至碎冰塊。這樣對癌症患者而言,才能有效讓身體保有水分。 2. 攝取足夠蛋白質

研究結果顯示,在進行癌症治療前後,癌症患者必須攝取足夠蛋白質,才能讓身體有充足體力,足以承受嚴峻的治療過程。如果癌症患者要直接吃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肉、魚或蛋,可能不太容易,因此可以改成食用其他東西,如:冰淇淋、奶昔,或蛋白質含量豐富的卡達起司(Cottage cheese)、優格。 3. 食用清淡的固體食物

對癌症患者而言,吃清淡的固體食物,如:乾燥穀類食品、土司、蘇打餅乾,會比吃重口味食物,更容易入口。此外,香蕉與米飯,也是適合癌症患者食用的食物。 4. 多運動提升胃口

研究結果指出,用餐前如果可以從事10~15分鐘的簡單運動,能有效提升胃口;不僅如此,多多運動還可以改善你的整體健康,降低失去食慾的可能,並且能讓心情變好。

5. 輕鬆的心來用餐

用餐時播放喜歡的音樂、跟好朋友或家人一起吃飯,或在優雅、舒適氣氛中吃東西,都可以幫助你舒緩心情,提升胃口。你的心情愈是愉快,你的食慾愈是更好;因此請記得用餐時,要保持輕鬆、自在的心。 6. 讓自己習慣新味道

治療後,你的味覺、嗅覺可能會開始改變,進而導致胃口下降;因此,添加在食物裡的調味料也要做些調整,讓自己習慣新味道。在進行治療前,你可能偏愛辣的口味,但治療後你無法再吃辣的東西。請你做好心理準備、適當調整口味,這樣可以有效幫助你克服沒有胃口的情況。 7. 別硬要吃不能吃的食物

請諮詢你的醫師,以了解是否有其他任何食物或飲料,你不能食用。為了改善症狀,你可能得服用藥物或進行治療,這些都會影響你吃東西的胃口。如果你的情況沒有改善,你的醫師可能會為你進行其他治療。

肺癌替代療法~針炙 冥想緩解不適

肺癌替代療法~針炙 冥想緩解不適

替代療法(Alternative therapy,也稱另類醫療)與輔助療法,可用來舒緩肺癌(Lung cancer)引起的症狀,或療程後的副作用,並非單一的治療手段。替代療法旨在於幫助患者在接受正規療法後,不那麼難受。

與其他許多療法一樣,支持性的研究很少,並且對於療效的意見紛雜。然而,許多人也成功地使用這些替代療法,控制許多疾病與症狀。在您嘗試任何替代療法前,請先與醫師確認,此療法不會對您造成任何傷害。以下便一一介紹這些替代療法:

1. 針灸

針灸是一種中醫療法,方法為以細針刺激身體特定穴位,治療目的在於恢復身體功能的自然運轉。針灸對紓緩化學療法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狀,十分有效,也能成功幫助患者控制術後的疼痛。

2. 按摩

您可以透過按摩來緩解疼痛,並使身體放鬆。按摩治療師會用手或腳,在由疼痛或緊張形成的肌肉「氣結」上施加壓力按摩,有部分按摩治療師會專門治療癌症患者。 3. 瑜伽

瑜伽是一系列的身體姿勢,結合呼吸與伸展動作,為冥想的一種形式,它可以使癌症患者放鬆,並增進睡眠品質。

4. 冥想

冥想是摒除外界干擾、心情沉靜後,由內心深處反射出來的狀態。冥想可以幫助減輕治療肺癌帶來的壓力與緊張。 5. 芳香療法

芳香療法使用精油,來刺激大腦中影響情緒的區塊。研究顯示,精油可以減少壓力、憂鬱、疼痛與噁心不適,來提升情緒與心理健康。薰衣草精油能使人感到平靜;乳香(Frankincense)精油適合冥想;茉莉精油能使人情緒高昂;薄荷精油能緩解噁心感;迷迭香精油能減輕疼痛與幫助消化。在荷荷巴油中混和幾滴精油後,在手腕、頸部或耳後按摩,也可以在您愛用的洗面乳中,加入一滴精油,或泡澡時滴入4~5滴精油。 6. 催眠

治療師利用催眠療法,引導患者放鬆,進入出神恍惚(Trance-like)的狀態。催眠已被證明可減緩癌症帶來的焦慮、噁心與疼痛感。

吃蔬果抗肺癌~5維生素增強抵抗力

吃蔬果抗肺癌~5維生素增強抵抗力

維生素(Vitamin)對人體健康十分關鍵,尤其當罹患肺癌(Lung Cancer)時,補足身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就更重要了,所以分享以下5種抗肺癌的維生素,供讀者們參考。

1. β-胡蘿蔔素

β-胡蘿蔔素是維生素A的一種,可以保護肺部,抵禦致癌毒素的侵害,只要多吃紅、橘、綠色蔬菜,就能攝取到天然維生素A與β-胡蘿蔔素,例如番茄、胡蘿蔔、番薯、波菜、羽衣甘藍與其他綠葉蔬菜。

2. 維生素B6

維生素B6主要存在於胡蘿蔔、蘋果、香蕉、綠葉蔬菜、番薯及動物內臟中,適度攝取,同樣能為肺部增強保護傘,對抗外來物質的侵害,促進肺部健康,並有效對抗肺癌。 3. 維生素C

許多研究顯示,抗氧化劑(Antioxidant)能減緩或預防癌症,因此建議多攝取柑橘、甜椒、綠葉蔬菜、莓果、番茄與南瓜等蔬果,其維生素C中富含抗氧化劑,能抵抗肺癌、增進人體免疫力。

4. 維生素D (Vitamin D)

維生素D證實能抑制癌細胞生長和轉移,而骨化三醇(Calcitriol)是維生素D的活性形式,能調節細胞生長,也能限制腫瘤的血液供給量,與減少癌症轉移現象。平時可以從蛋黃或魚肉中獲得維生素D,魚肉中以鮪魚尤佳,也可以依醫師或藥師建議,選擇補充品,或是多曬曬太陽。

5. 維生素E

維生素E具備優異的抗氧化能力,能降低臭氧與肺部汙染物帶來的傷害,因此,在飲食上多攝取雞蛋、小麥胚芽、肝臟、未精煉的植物油與深綠色蔬菜,其中皆含豐富維生素E,有益身體健康。

懷孕產後記憶力變差?5撇步改善孕婦健忘症

懷孕產後記憶力變差?5撇步改善孕婦健忘症

不少人認為懷孕的女性會開始健忘,常常不記得要做什麼,記憶力大不如前,坊間也因此出現了「孕婦健忘症」或稱「媽咪健忘症」(Momnesia)這種名詞。不過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嗎?本文帶你一起了解孕婦的記憶力真的會變差。

孕婦健忘是真的 但會恢復別擔心

許多媽媽表示,懷孕後常常忘東忘西、覺得記憶力衰退,而雖然孕婦記憶力減退是真有其事,但是根據醫師的研究發現,大腦的記憶容量在孕期是沒有改變的,懷孕並沒有改變大腦的結構,所以請別擔心,妳的頭腦沒有變笨!

孕婦和產後記憶力變差的原因 荷爾蒙劇變影響大腦

荷爾蒙的變化會導致孕婦情緒波動較大、甚至有焦慮情形,是孕婦健忘的一個潛在因素;研究也指出,孕期間黃體素(progesterone)和雌激素(estrogen)濃度會分泌至平常的15-40 倍之多,大量的激素會影響大腦的神經功能,也造成頻尿、胃食道逆流等症狀,進而導致失眠以及記憶力減退;另外,生產時催產素(oxytocin)的大量分泌,也會影響到大腦的神經迴路,導致記憶力下降的狀況。

生活重心改變、失眠

從懷孕到照顧嬰兒的過程,相信能真的睡飽的媽咪少之又少,而在睡不飽的狀況下,人人都會變得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另外照顧寶寶的責任也會讓母親產生一定壓力,這都會對記憶力造成影響。 相對健忘是母性

不過懷孕跟產後的健忘是出於身體的自然保護機制,因為新的生活型態、寶寶的誕生,都會將妳的生活重心徹底顛覆,孩子變成了你最在意、最重要的事情,並占據了妳大部分的注意力,而相對地,剩餘的注意力有限,當然無法如同以往,兼顧並記住所有事情。 孕婦媽咪必知 改善記憶力小撇步

媽媽們也別太擔心,還是有些方法可幫助改善記憶力,可參考以下5個小撇步:

寫筆記:婦產科醫師指出,很多孕婦都表示如果自己沒有筆記,每次就診都忘記要問醫生什麼問題;因此無論是購物清單或回診要問的問題,都可以記下來提醒自己;另外也提醒媽咪要時時保持幽默感,因為有時候忘記某些事情其實也很有趣! 補充睡眠:雖然不容易,但如果能讓孕婦或媽媽充分休息,睡得更多更好,很可能馬上就改善了健忘的狀況。 規律運動:持之以恆的運動對於增強記憶力相當有效,處於運動狀態時,大腦思考會比較清楚,敏感度、警覺度也會提升。 補充膽鹼(Choline):膽鹼是一種維生素,也是有名的健腦營養素,在多數的蛋豆魚肉類和一些蔬菜都富含膽鹼。乙醯膽鹼是腦神經的主要傳導物質,對記憶相當重要。 均衡飲食、少吃甜食:建議少吃甜食,血糖過高容易造成反應力和記憶減退;另外,富含Omega-3的食物也有助於維護健康大腦的功能;多補充DHA則可以幫助腦神經與視神經的發育,另外也建議可以補充卵磷脂、葉酸等營養。

放輕鬆 偶爾健忘無妨

其實偶爾健忘並無傷大雅,因為只要是孩子的事,媽媽絕對不會忘記;更重要的是,別害怕向親友和另一半請求協助,說出自己的需求,也要了解其實不是自己記憶變差,而是因為有更多重要的事情要煩惱,一時健忘是很正常的。

澱粉、碳水化合物這樣吃!控血糖5招遠離肥胖和糖尿病

澱粉、碳水化合物這樣吃!控血糖5招遠離肥胖和糖尿病

對於多數糖尿病或正在減肥的人來說,澱粉或加糖的食物,都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美味;無論是需要控制血糖或是想減肥的民眾,很多人都會選擇少吃、甚至拒吃碳水化合物,不過事實上,控血糖或減肥還是可以吃澱粉的,只要掌握好攝取量、挑對澱粉吃,甚至可以讓減肥更輕鬆。本文將簡單介紹什麼是碳水化合物,提供糖尿病患、想減肥的民眾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取量的撇步。

減肥、控血糖先認識碳水化合物

我們所說的碳水化合物,包含了糖、糖醇(Sugar alcohols)、澱粉、膳食纖維(Dietary fiber)四種主要類型;依據醣類的組成結構,又可分為簡單醣類(Simple sugars,就是一般的糖)和複合式碳水化合物(Complex carbohydrates)。 簡單醣類:包含一個或兩個醣分子,吃起來的味道甜甜的,如牛奶、水果、蜂蜜、果汁、糖漿等。 複合式碳水化合物:數千個醣分子所組成的,吃起來具有澱粉的口感,不會立刻感覺到甜味,常見如澱粉類蔬菜(例如玉米、馬鈴薯、地瓜)、穀物或穀類製成的產品,以及紅豆、綠豆等豆類。(建議閱讀:抗性澱粉減肥顧腸道!常見抗性澱粉食物這樣吃效果加倍)

碳水化合物和血糖的關係

人體吃下碳水化合物後,無論是上述哪種醣類,都會在體內轉化為葡萄糖(Glucose),進入血液後就導致血糖的上升,提供身體和細胞能量,血糖上升時,身體也會開始分泌胰島素(Insulin),讓身體細胞可以好好運用血液中葡萄糖。

過量碳水化合物導致胰島素阻抗、脂肪增加

然而吃太多碳水化合物或血糖驟升過快時,體內會有過多的葡萄糖,人體會分泌胰島素,將這些過剩的葡萄糖轉換為肝糖,儲存在肝臟和肌肉中,而超過肝醣儲存極限就會轉換成脂肪儲存,導致過重或肥胖;更嚴重的是,可能會導致胰島素敏感度下降,產生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導致高血糖、高血壓等三高症狀。(延伸閱讀:肥胖與心臟病的關係)

換句話說,當我們攝取過多的糖或澱粉的話,除了導致體重增加,而且如果吃太多精緻澱粉(例如白飯、白麵包、餅乾)或加糖的食物,也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澱粉、碳水化合物這樣吃!控血糖5招遠離肥胖和糖尿病 適量碳水化合物助減肥

許多減肥的人可能會,認為碳水化合物是構成脂肪的萬惡之源,而雖然攝取過量的確會造成脂肪囤積,不過只要適量攝取,並不需要完全戒食澱粉等主食。

就如前面所述,葡萄糖是身體細胞的重要能量來源,沒有醣類的話,會影響人體的能量運作,甚至燃燒脂肪的效果都會受影響。所以如果想減肥,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正是關鍵,適量的澱粉不僅不會變胖,還能幫助減肥。另外,一般建議可以將白飯等主食替換成低GI值的全穀物(如糙米),多攝取複合式的化合物,有助於穩定血糖,進而避免多餘脂肪生成。(推薦閱讀:糖尿病一定要吃糙米嗎?低GI飲食這樣吃) 碳水化合物這樣吃

從飲食中控制碳水化合物和糖的量,確實是有效的減肥和血糖控制的方法之一,也因此,各式飲食減肥法也紛紛被推崇,例如無糖飲食法、低醣飲食法(Low-carb diet)或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s)等。不過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每日飲食指南中,給一般人的建議是:每天攝取的碳水化合物需占整體飲食的50%~60%。不過應避免攝取人工添加糖(Added Sugar)。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也建議:「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每日總熱量的10%。」(計算每日應攝取熱量請使用:BMR / TDEE 計算器:計算基礎代謝率、每日消耗總熱量)

現代人的飲食內容,除了糖是萬惡之首,一般美食充斥著過多的精緻澱粉也是一大問題,所以衛福部也建議,每日攝取的澱粉類食物中,應有 1/3 是未精製的全穀物,如糙米、胚芽米、燕麥、藜麥(Quinoa)、地瓜、馬鈴薯、芋頭、南瓜、山藥,或紅豆、綠豆、皇帝豆等澱粉含量豐富的豆類,及栗子、蓮子等等,建議最好以未加工過的原形食物來當作主食。(推薦閱讀:抗性澱粉是什麼?冷飯燕麥防癌助減重) 5撇步減醣 遠離糖尿病肥胖

1. 戒含糖飲料

台灣的手搖飲料的品質和口味,都不斷地創新與提升,甚至聞名國際,雖然好喝,但也別忽略它們的含糖量,喝太多會增加胰島素阻抗、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及肥胖的風險。不只是手搖飲,市售的各種包裝含糖飲料都要小心,以一罐約350毫升的含糖汽水來說,可能就含38克的碳水化合物,所以要減少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最好先戒掉喝含糖飲料的習慣。(同場加映:無糖最健康?人工甜味劑的爭議與風險)

澱粉、碳水化合物這樣吃!控血糖5招遠離肥胖和糖尿病 2. 少吃麵包

麵包在西方文化中是常見的主食,但它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纖維量顯得很低,尤其是由精緻的白麵粉所做的白麵包,幾乎只有碳水化合物沒有保留太多纖維或營養;即便是有營養的裸麥(Rye,或稱黑麥)麵包,每片也含約15克的碳水化合物,雖然全麥麵包仍保有一些維生素和礦物質,但建議還是以全穀類或其他澱粉類蔬菜的食物當作主食,不僅纖維量較多,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也較少。 3. 喝果汁不如吃水果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喝果汁很健康,但建議最好還是直接吃水果取代果汁;因為果汁雖然保有一些維生素和礦物質,但就碳水化合物和纖維的比例而言,果汁並不算是非常健康的飲料,且許多市售的果汁還會添加額外的糖。以350毫升的100%蘋果汁來說,就含有48克碳水化合物,又因為少了纖維,更容易導致血糖快速飆升。

4. 選擇蛋白質含量高的零食

洋芋片、蘇打餅或夾心酥,這些都是市面上常見的零食,但卻不適合減肥的人,因為這類零食多半只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吃下之後過不久又很容易餓了,然而蛋白質能延長飽足感,所以正在減肥的人,最好選擇含有蛋白質或纖維的食物。根據研究,下午吃高蛋白質點心的女性,比起吃一般點心的女性,晚餐的熱量平均少了100大卡。所以,如果在餐與餐之間感到餓的話,建議不妨吃些高油脂或高蛋白質的堅果或起司。(同場加映:糖尿病控血糖這樣食堅果!2種控糖料理自己動手做) 5. 早餐吃雞蛋

如前述,選擇高蛋白質、低碳水化合物的早餐同樣可維持飽足感,除了有助於控制血糖,也幫助減少一天攝取的總熱量,達到減肥的效果。而雞蛋不僅是能提供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也少;每顆雞蛋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少於1克, 因此想減肥和穩定血糖,選擇雞蛋再適合不過了,不僅既方便購買也容易烹煮。(同場加映:吃蛋擔心膽固醇過高?帶你破除膽固醇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