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偏頭痛: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腹部偏頭痛: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腹部偏頭痛的定義

腹部偏頭痛(Abdominal migraine),是肚子感到疼痛或痠痛,誘的原因往往與偏頭痛(Migraine)的相同,會造成強烈的疼痛、噁心、抽筋,並經常伴隨嘔吐。

腹部偏頭痛通常發生於嬰兒、兒童和青少年,若家中有人有偏頭痛,小孩會較容易有腹部偏頭痛。另外,經歷偏頭痛的年輕族群,也容易出現腹部偏頭痛。

成人同樣也會有嚴重的腹部疼痛,並伴隨偏頭痛,有時候,這種狀況被稱為胃部偏頭痛。然而腹部偏頭痛並不常在成人身上診斷出來,也因此經歷以上症狀時,會比較先讓人想到腸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胃食道逆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或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t)等其他病症。

腹部偏頭痛有多常見?

一些研究估計,1~4%的兒童飽受腹部偏頭痛之苦。另外也有研究認為,有10%兒童在童年時曾反覆性的經歷腹部偏頭痛。而承受腹部偏頭痛的兒童,通常有偏頭痛的家族史。然而,透過降低風險因素,能有效管控腹部偏頭痛。請諮詢醫師,以了解更多資訊。 腹部偏頭痛的症狀

腹部偏頭痛有很多徵兆和症狀,最一開始,小孩會感覺身體中心或肚臍眼附近疼痛,醫師之稱為身體中線腹部疼痛。以下包括可能的徵兆與症狀:

有黑眼圈 感到噁心、想吐 臉色慘白,或臉紅。 打哈欠、想睡,或沒精神。 沒有食慾,或無法進食。 腹部偏頭通通常來得突然且嚴重,有時候根本毫無預兆。這種疼痛可能會在發作1小時後消失,也可能持續3天之久。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初期診斷和治療能防止狀況惡化,避免出現緊急狀況,所以如果身體有出現相關症狀,請盡快諮詢醫師。每個人的身體反應不同,與醫師討論適合的解決辦法,永遠是最佳的途徑。

腹部偏頭痛的原因

至今腹部偏頭痛的致病原因仍無法確定,有一理論認為人體內製造的2種化合物,即組織胺和血清素的濃度變化,可能是關鍵;專家認為,一旦生氣或擔憂,都會影響這2種化合物的濃度。另外,攝取巧克力、含味精食物以及含亞硝酸鹽的加工肉類,也都可能會引起腹部偏頭痛。而吞入大量空氣也是誘發原因,並引起類似反胃的症狀。 腹部偏頭痛的風險因素

有腹部偏頭痛的小孩,大部分都有偏頭痛的家庭病史,而很多小孩長大成人後,也會衍生成偏頭痛。

腹部偏頭痛的診斷與治療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諮詢醫師。 腹部偏頭痛如何診斷?

要診斷並不容易,因為小孩很難表達症狀間的差異,像是腹部偏頭痛、一般肚子痛、急性腸胃炎(Acute gastroenteritis),或其他腸胃症狀。一般醫師會詢問家裡有沒有人也有腹部偏頭痛,因為這有可能遺傳,接著再嘗試分析肚子痛的原因。如果醫師認為病人有罹患腹部偏頭痛的疑慮,醫師會透過X光或超音波幫病人檢查。 腹部偏頭痛如何治療?

因為目前對腹部偏頭痛的了解有限,醫師很可能將病情診斷成其他偏頭痛,但他們通常並不會開立藥物,除非症狀真的很嚴重,且發生很多次。

不過翠普登(Triptans)類的藥物,像是利扎曲坦(Rizatriptan,商品名:羅莎疼錠 Maxalt)、舒馬曲坦(Sumatriptan 商品名︰英明格 Imitrex)未被允許用來治療兒童,即使年齡較長的兒童已經能用鼻噴劑的方式使用舒馬曲坦。 腹部偏頭痛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生活習慣的調整與居家療法,可幫助您對抗腹部偏頭痛: 有腹部偏頭痛的小孩,能藉由父母和醫師的協助,來釐清致病的因素,例如:透過記錄症狀出現的時間點、症狀出現前吃的食物、症狀出現前做的事情、最近服用的藥物,以及任何導致小孩壓力與焦慮的事情等。 如果是飲食誘發腹部偏頭痛,請試著避開它,但這招這不一定對每個人都有效。 有腹部偏頭痛的小孩應該攝取營養、纖維豐富的食物。其他的健康生活習慣,像是規律運動、充足睡眠、情緒與問題管理等,也都有幫助。

若還有其他疑慮,請諮詢醫師以了解更詳細的資訊。

癲癇: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癲癇: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癲癇的定義 什麼是癲癇?

癲癇(Epilepsy)是一種慢性病,它的特徵是會無故而且反覆發作。癲癇的症狀有很多種,很多患者的癲癇型態不只一種,而且可能還伴有神經系統問題的其他症狀。不過,只要避開可能引起癲癇的風險因素,就能夠控制好癲癎。若想知道進一步的資訊,請諮詢您的醫師。(建議閱讀:癲癇發作) 癲癇的症狀

癲癇的徵兆與症狀可能有下列幾項,不過有些症狀並沒有列舉出來。如果您對任何一項症狀有疑慮,請向您的醫師諮詢:

暫時性的混淆錯亂。 精神恍惚。 手與腳無法控制地出現抽搐動作。 失去意識或知覺。 精神性症狀。

若在某些特定的時間點癲癇發作,可能會讓您或其他人面臨到危險的情況,例如:

跌倒。 溺水。 車禍。 妊娠併發症。 心理健康相關問題。 什麼時候應該看醫師?

因為每個人的身體反應有所不同,如果您有出現下列的任何症狀,或其他問題,請立即諮詢您的醫師。

癲癇持續超過5分鐘以上。 癲癇停止後,無法呼吸或失去意識。 立刻發生第2次的癲癇。 身體發高燒。 發生中暑衰竭。 正在懷孕中。 患有糖尿病。 癲癇發作時傷到自己。 癲癇的原因

根據研究顯示,目前還無法明確知道造成癲癇的原因,不過可以確認的是,造成癲癇通常是因為腦部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例如: 基因的影響。 頭部外傷。 腦部情況。 傳染性疾病。 產前受傷。 發展障礙。 癲癇的風險因素

在某些特定的因素下,您罹患癲癇的風險有可能會增加,例如: 年齡。 家族病史。 頭部損傷。 中風與其他血管疾病。 失智症(Dementia)。 腦部感染。 兒童時期患有癲癎。

癲癇的診斷與治療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患有癲癇?

要診斷是否患有癲癇,除了檢視您的症狀、疾病史外,您的醫師可能還會做下列幾項檢測: 神經檢查。 血液檢查。 腦電波圖(EEG)。 電腦斷層掃描(CT)。 磁振造影(MRI)。 功能磁共振造影(FMRI)。 正子斷層造影術(PET)。 單光子放射電腦斷層掃描(SPECT)。 癲癇如何治療?

很多藥物都可以治療癲癇,不過選擇哪一種藥物,考慮的因素有很多,如患者對藥物副作用可以接受的程度、患者自身的其他疾病,以及藥物的服用方法。儘管不同類型的癲癇之間差異很大,但是一般而言,藥物可以控制好70%癲癇病患的病情,然而癲癇的藥物有些副作用,包括: 嗜睡。 缺乏體力。 精神激動。 頭痛。 無法控制的抖動。 掉髮或意外的毛髮增生。 牙齦浮腫。 皮疹。

若您的檢驗結果顯示,您的癲癇是源自腦部裡一小塊明確的區域,而這個區域並不會干擾到重要的說話、語言、行動、視覺或聽覺等重要功能時,手術是最常見的治療方法。您的醫師會在手術過程中,將造成癲癇的腦部區域移除。但是如果您的癲癇是源自無法移除的腦部區域,您的醫師可能會建議用不同的手術方法,這時外科醫師會將您的腦部進行某些切割,這樣的做法是要預防癲癇擴散到腦部的其他地方。手術成功之後,很多人還是需要服用藥物以預防癲癇發作,但是需要的藥物種類與劑量就會減少。 癲癇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改善癲癇: 確認觸動您癲癇發作的原因:越了解如何避免觸動您癲癇發作的原因,越能更有效地做好自身癲癇特性管理。 服用藥物:服用治療癲癇的藥物,大約有70%的人都能獲得有效控制。 定期追蹤治療:您必須定期去看醫師,檢查癲癇和進行相關治療。定期追蹤治療最好至少每年1次,如果您的癲癇控制得不好,每年定期追蹤治療的次數則需要再增加。 好好照顧自己:您得找到能讓您維持健康的方法,並且保持下去,一直保有健康的身心,以預防疾病、意外上身。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請諮詢您的醫師,以找出最適合您的方法。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腕隧道症候群手術:風險、過程、術前、術後須知

腕隧道症候群手術:風險、過程、術前、術後須知

腕隧道症候群手術的基本概念

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指的是手腕的正中神經(Median nerve)受到壓迫的疾病。正中神經穿過的隧道十分狹窄,因此若周遭組織變粗,就很容易受壓迫。本手術會去除壓迫到神經的韌帶,減輕壓迫感,幫助病患降低疼痛和手麻感,也可降低肌肉萎縮和神經永久受損的風險。 為什麼需要做腕隧道症候群手術?

當您已經服藥數週至數個月後,症狀仍舊未改善,就會需要動手術。然而,服藥只適用於持續有症狀、但神經未受損的情況,若神經受損,則必須立即動手術,例如:

手指或手失去協調能力,或是失去感覺。 拇指愈來愈沒力氣。 因為手痛而失眠。 出現正中神經受損的徵兆,例如:手部、拇指或其他指頭的功能失調、或是受損。

腕隧道症候群手術的風險

手術前通常會做神經系統檢測,若檢測結果發現您患有腕隧道症候群,則手術較有可能成功。請務必記得,雖然手術可治療腕隧道症侯群,但會導致手腕受到其他傷害。因此,醫師會衡量手術的利弊,再決定是否要動手術。手術前,請務必了解手術風險與併發症。若有疑慮,請諮詢醫師或外科醫師以了解更多資訊。

本手術分為兩種:內視鏡減壓手術(Endoscopic release surgery)和開放手術(Open surgery)。手術的選擇,會按照醫師的資歷與經驗而有所不同。內視鏡減壓手術是使用非常先進的醫療儀器,應該交由有多次經驗的醫師動刀。手術後,應盡量避免會讓腕隧道症候群復發的日常活動。下列為腕隧道症候群手術的併發症包括: 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改善。 手腕的神經、血管或肌腱受損:可能會需要再開刀、改善受傷狀況。 按壓或抓物品時,手的力量變弱或關節僵硬:這種現象通常是短暫的,在手腕痊癒後會改善。 手術留下的疤痕處持續疼痛或麻木:不適感有時會需要數個月才會完全消失。 症狀復發: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可能會復發。 若接受的是內視鏡減壓手術但出現併發症,外科醫師可能會改用開放手術。

腕隧道症候群手術的術前準備與過程

腕隧道症候群手術跟一般手術的過程一樣,而且可以在手術當天回家休養。通常會用麻醉,讓手腕和手掌的痛感消失,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意識會是清醒的,若對手術到術前準備有疑慮,請諮詢醫師或外科醫師以了解更多資訊。

腕隧道症候群手術的過程為何? 手術會使用麻醉,過程約 20 分鐘。 外科醫師會在手上切一個小口,將神經中心的韌帶切除。 切除韌帶後,神經所受到的壓迫就會消失。 腕隧道症候群手術的術後恢復 腕隧道症候群術後須知

手術當天您就可出院返家,請盡量將手舉高、冰敷兩天。 請輕輕活動手指、手肘和肩膀,以防身體僵硬。 手腕通常八週後就會完全復原,但會需要個月才能恢復以往的活動力。 手術後手腕可能會有疼痛感,可使用止痛劑,像是乙醯胺酚(Paracetamol)或含有布洛芬(Ibuprofen)的處方藥。 請諮詢物理治療師,以了解能幫助手腕復原更快更好的簡單運動。

萊姆病: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萊姆病: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萊姆病的定義

萊姆病(Lyme disease),是感染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的蜱(Tick,又稱為壁蝨)叮咬人體後,傳播給人的傳染病。被叮咬的3~30天後,萊姆病的症狀可能才會出現;且根據感染的不同階段,患者的症狀也會有所不同。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雙腳黑色的蜱,至少要在您身上依附24小時,才能傳染萊姆病給您。 萊姆病有多常見

萊姆病是非常普遍的。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每年接到通報,有3萬個案例感染萊姆病,但這其實只是冰山一角。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最新推估顯示,美國每年有超過3萬人確診為受到蜱叮咬而造成的疾病。請與您的醫師討論進一步資訊。 萊姆病的症狀

下列是萊姆病常見的症狀,不過有些萊姆病的症狀並沒有全部列舉出來,如果您對任何症狀感到疑慮,請諮詢您的醫師。 寒顫 暈眩 發燒 關節腫脹 臉部肌肉緊張度消失 淋巴結(Lymph node)腫脹 記憶力出現問題 肌肉疼痛 失去知覺 心悸(Palpitation) 身體突然出現嚴重疼痛 脖子僵硬 感到刺痛

有些人可能也會出現下列與萊姆病有關的徵兆、症狀:

皮膚出現疹子 關節疼痛 頭痛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在剛開始的階段,服用抗生素治療可能就會痊癒。如果您有上面列舉的徵兆或症狀,或其他任何問題,請諮詢您的醫師。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與醫師仔細討論您的情形,才能找出最適合您的醫療方法。 萊姆病的原因

萊姆病並沒那麼容易得到,必需被受感染的蜱叮咬才有機會罹患這個罕見疾病。蜱叮咬人的皮膚後,細菌會進入人體,並且隨著血液循環,擴散全身。在大多數案例裡,要能成功傳染細菌給人,蜱必需依附在人體36~48小時。當您看到依附在人體上的蜱顯得很腫脹時,表示牠可能已經停留足夠的時間,且成功將細菌傳染給人。如果看到人的身上有蜱依附著,儘快將牠剔除,這樣做可以預防感染。 萊姆病的風險因素

有很多風險因素會造成萊姆病,如:

置身處在長滿草、或樹木茂盛的環境:在美國,蜱最盛行的地區是東北部、中西部,因為這些地方草木繁盛,蜱也跟著生長得很興旺。喜歡在這些地區戶外玩耍的兒童,成了患病的高風險對象。成年人因工作關係,如果必需待在戶外,自然也提高患病風險。 皮膚沒有遮掩,直接外露:蜱很容易會叮咬、依附在人體外露的皮膚。如果您處在蜱較多的環境,請記得要穿長袖、長褲,才能有效保護您自己、您的孩子。此外,不要讓您的寵物漫遊在過高的雜草叢生草堆、或草地裡。 沒有及時或立即將發現的蜱剔除:當蜱依附、叮咬您的皮膚36~48小時以上,細菌便會隨著血液進入體內。如果您在2天內剔除發現的蜱,患有萊姆病的風險就會降低。

萊姆病的診斷與治療

上面所提供的資訊並不能做為專業醫師囑咐的替代品。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患有萊姆病

要確定是否患有萊姆病,醫師會根據患者症狀,以及患者與蜱接觸的情況進行診斷。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表示,如果檢查方法正確,2步驟的血液檢查是有效的。值得注意的是,檢查的正確性取決於患病階段,在感染的前幾個星期,檢查結果可能是陰性,因為體內的抗體要好幾個星期才會出現。 如何治療萊姆病

治療萊姆病要服用抗生素。一般而言,愈早開始治療程序,復原與痊癒的速度也會愈快。 口服抗生素。這是患有萊姆病,早期階段的標準治療方法。成年人與8歲以上兒童,服用去氧羥四環素(Doxycycline);或是成年人、兒童、孕婦與餵哺母乳的媽媽,服用阿莫西林(Amoxicillin)、賜福樂信(Cefuroxime,商品名:賜福樂信注射劑)。一般建議患者服用14~21天的抗生素,不過有些研究結果顯示,服用10~14天的抗生素,便能達到相同的治療效果。 靜脈注射抗生素。如果萊姆病已經影響到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您的醫師可能會建議您進行14~28天的抗生素靜脈注射。雖然這種治療方法需要花較多時間才能讓您復原,但卻是消除感染的有效方法。然而要注意的是,靜脈注射抗生素可能會產生不同副作用,包括: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數量過低,輕微到嚴重腹瀉(Diarrhea)、移生感染(Colonization infection),感染與萊姆病無關的其他抗生素抗藥性有機體(Organism)。

經過治療後,少數人還是會有一些症狀,如:肌肉疼痛、疲勞。而造成這些症狀持續出現的原因,被稱為治療後萊姆病症候群(Post-treatment Lyme disease syndrome),真正原因到目前仍然未知;如果患者服用更多抗生素,症狀仍未改善。有些專家認為,某些人在患有萊姆病後,容易傾向導致他們的自體免疫反應,出現這些症狀。但這樣的看法,需要更多研究來支持。

未經核准的注射針劑「Bismacine」

對於在美國有些醫師,使用「Bismacine」注射針劑(又稱為Chromacine),做為治療萊姆病的替代療法,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表示,Bismacine注射針劑並未經過核准,可以施用於任何疾病,包括萊姆病在內。此外,Bismacine 注射針劑並不是藥劑,而且含有高含量的重金屬鉍(Bismuth)(用於某些口服藥物)。儘管有些治療胃潰瘍的口服藥物含有鉍,對患者而言是安全的,但將鉍做為注射針劑的藥物,或用來治療萊姆病,到目前仍然沒有經過核准。Bismacine注射針劑將會造成鉍中毒,進而導致心臟、腎臟衰竭。 萊姆病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能夠有效幫助您減少患有萊姆病的機會:

隨時包覆好您的身體,避免外露:如果您前往長滿草、或樹木茂盛的環境,請穿著鞋子、長袖衣服、戴帽子與手套,並將長褲塞到襪子裡。儘可能走在設置好的道路上,避免走在矮草叢或雜草過高的地方。另外,也要照顧好您心愛的狗,不要讓牠亂跑、衝進草堆裡。 使用昆蟲用的驅蟲劑:請在您的皮膚上塗抹濃度20%或更濃的避蚊胺驅蟲劑(Diethyltoluamide, DEET)。家長請幫孩子塗抹驅蟲劑,但不要抹在手上、眼睛與嘴巴。請您記得,含有化學成分的驅蟲劑是有毒的,使用時請按照說明書指示。此外,您可以將氯菊酯(Permethrin,一種殺疥蟲劑)塗抹在衣服上,或是購買含有氯菊酯成分的衣物。 盡您的全力清除家裡環境中的蜱:清潔用的刷子、落葉堆,是蜱最容易躲藏的地方,請將它們清理乾淨,同時也要讓木柴堆能曬到太陽。 隨時檢查自己、孩子,與寵物身上是否有蜱依附:在您前往長滿草、或樹木茂盛的環境後,更是要提高警覺。因為蜱通常比大頭針還小,如果您沒有仔細尋找,可能很容易就錯過牠們。 當您進到室內,馬上去沖澡:如果有蜱依附在您的身體,大多都已經停留好幾個小時,沖澡後再用浴巾擦拭全身,將有助於清除依附身上的蜱。 不要輕易認為自己是免疫、不會得病的:如果不小心,您可能會不只1次感染萊姆病。 看到蜱,用鑷子愈快將牠夾走,對您愈好:您可以輕輕的用鑷子夾住牠的頭部或嘴部,但請不要擠壓或壓碎牠;要把牠夾走的時候,請小心、從容處理。當您將蜱全部清除完畢後,妥善丟棄牠們,並請在被叮咬的地方,塗抹抗菌劑。

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諮詢您的醫師,以找到最適合您的解決方法。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囊狀纖維化: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囊狀纖維化: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囊狀纖維化的定義

囊狀纖維化(Cystic fibrosis, CF)是一種會導致多汗、生成過多黏液的終身疾病,這些黏液可以潤滑及保護黏膜組織,但囊狀纖維化患者的黏液異常濃厚,造成肺部阻塞、肺部頻繁感染。囊狀纖維化也會影響胰腺(Pancreas)的消化酵素分泌,缺乏消化酵素,營養素就無法從食物中被分解出來。 囊狀纖維化有多常見

囊狀纖維化是一種在北歐較常見的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患者平均壽命較短,但在先進國家醫療進步的照護下,更多囊狀纖維化可以使壽命延續至中年甚至更久。 囊狀纖維化的症狀

依照嚴重程度,囊狀纖維化的徵兆與症狀因人而異;以下僅列出部分症狀,請諮詢醫師做更精確的診斷,囊狀纖維化患者的汗液含有較高的鹽分,當父母親吻患病童時可以嘗到皮膚的鹹味。

其他常見囊狀纖維化的2症狀包含:

1. 呼吸道徵兆及症狀

囊狀纖維化患者的呼吸道會堆積濃厚黏稠的痰液,積痰使得細菌容易孳生而造成感染,感染便會堵塞呼吸道,為了清出濃痰導致頻繁咳嗽,咳出的痰有時也會帶血。

囊狀纖維化患者也容易罹患鼻竇炎(Sinusitis)、肺炎(Pneumonia)及對標準抗生素(Standard antibiotics)無反應的肺部感染,當囊狀纖維化症狀加劇時,則會衍生更嚴重的問題,例如氣胸(Pneumothorax)或支氣管擴張症(Bronchiectasis)。

2. 消化道徵兆及症狀

囊狀纖維化會使胰腺堵塞,使得消化酵素無法進到腸道,因此腸道無法完全吸收脂肪和蛋白質,造成腹瀉(Diarrhea)、腹脹、糞便惡臭或油便,腸阻塞(Intestinal blockages)也可能會發生,尤其是新生兒,腸道氣體太多或嚴重便祕都會導致胃痛及腸胃不適。

當囊狀纖維化病情惡化時,可能產生的併發症如下: 胰臟炎(Pancreatitis),使胰線發炎,導致疼痛。 直腸脫垂(Rectal prolapse),頻繁咳嗽或排便問題可能使直腸組織從體內脫出。 因膽管發炎或阻塞導致的肝臟疾病。 糖尿病(Diabetes)。 膽結石(Gallstones)。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您或您的孩子出現囊狀纖維化症狀,或您的家族成員中有人患有囊狀纖維化,請諮詢醫師關於此疾病的檢測方式,如果您或孩子出現呼吸困難,請立即尋求醫療協助。每個人的身體反應不同,請就醫以獲得最好的醫療處置。. 囊狀纖維化的原因

囊狀纖維化是由於囊性纖維化穿膜傳導調節蛋白(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基因缺陷所導致,這個基因缺陷會導致身體細胞控制鈉跟水分代謝異常,囊狀纖維化患者的基因生成這個代謝功能的蛋白質功能不佳,造成身分泌異常的濃稠、黏厚的黏液及很鹹的汗水。

兒童遺傳來自父母雙方CFTR缺陷基因的染色體才會導致發病,若兒童僅從其中一方遺傳該缺陷基因則不會演變成囊狀纖維化症,但會成為帶因者而在未來將缺陷遺傳遺傳給下一代。 囊狀纖維化的風險因素 家族病史:囊狀纖維化是家族遺傳疾病。 種族:雖然任何人種都可能罹患囊狀纖維化症,但最常見的是北歐血統的人。 囊狀纖維化的診斷與治療

此篇文章並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請務必諮詢醫師以獲得進一步的資訊。 囊狀纖維化如何診斷

醫師經由許多不同的測試來診斷是否為囊狀纖維化症: 汗液測試:醫師會從皮膚的一個區塊,來取得汗水,並檢測鹽份是否比標準值來得高。 基因檢測:血液中的DNA檢體可以檢測出帶有囊狀纖維化的特定基因缺陷。 腸蠕動檢查及胰臟功能的血液檢查。 胸部X光或肺部功能檢查。 囊狀纖維化可在產前檢查作出診斷。

囊狀纖維化如何治療

目前尚無有效的療法,但治療可以減輕症狀並減少併發症。 藥物可以協助減痰、避免肺部阻塞。 抗生素可以用來治療感染。 消化酵素可以補充胰腺分泌酵素的不足,特製的高蛋白低脂餐也能改善患者的營養問題。 呼吸治療(Raspiratory therapy)中的背部叩擊法(Chest percussion, 讓患者頭部低於腳部躺下,然後拍打背部)可以幫助患者將肺中的痰液排出。 鼻息肉切除,您的醫師可能會建議手術切除阻礙呼吸的鼻息肉。 若您有嚴重的呼吸問題、危及生命的肺部併發症或對治療肺部感染的抗生素有抗藥性,醫師可能會使用肺臟移植來治療。

囊狀纖維化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方法可以減輕囊狀纖維化患者的不適: 按照醫師指示服藥、接受治療,每年帶孩子複診3~4次。 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的病人。 每年讓孩子施打流感疫苗。 讓孩子多喝水。 避免孩子接觸煙霧或二手菸,這些肺部刺激物會使病情惡化。 規律運動。 使用消化酵素補充品,特製的高蛋白低脂餐可改善患者的營養問題。

若還有其他疑慮,請諮詢醫師以了解更詳細的資訊。

什麼是乾性齒槽炎?症狀、治療、預防

什麼是乾性齒槽炎?症狀、治療、預防

乾性齒槽炎的定義

什麼是乾性齒槽炎?

乾性齒槽炎(Dry Socket)是拔牙後,如拔除阻生智齒,因為血液在齒槽中形成的血凝塊破裂或脫落,致使齒槽骨和神經外露在口腔中,會造成強烈的疼痛及不適。乾性齒槽炎通常好發於拔牙後的3~4天,若有此種症狀,請立即去看牙醫檢視傷口。 乾性齒槽炎的徵兆及症狀

乾性齒槽炎是在牙齒被拔掉的位置空了一個洞,正常的情況來說,空洞裡會是暗紅色的血塊,而乾性齒槽炎則是空洞裡沒有血塊,反而露出白色的骨骼。

以下為乾性齒槽炎的徵兆及症狀:

拔牙後幾天出現劇痛。 拔牙處少了部分或全部的血塊,會發現拔牙後的齒槽是一個空洞。 可看見齒槽內的骨骼外露。 疼痛從拔過牙的齒槽,擴散至同一邊的耳朵、眼睛、太陽穴、脖子。 口腔散發出難聞的臭味。 嚐到異味。 下顎或脖子內的淋巴結腫大。 輕微發燒。

以上並未列出所有的徵兆及症狀,若有任何疑似症狀,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乾性齒槽炎的治療

雖然乾性齒槽炎很少造成感染或嚴重的併發症,但降低患者的疼痛是首要之務。拔牙後聽從醫師指示及自我照護,能夠促進傷口癒合,也能在治療乾性齒槽炎期間,降低相關症狀。

以下幾個方法,或許對您會有所幫助:

拔牙後48小時內,冷敷拔牙該側的臉頰,冷敷完後換熱敷,能幫助降低疼痛及腫脹。 服用由牙醫開立的處方止痛藥。 不要抽菸及食用菸草類產品。 喝清流質以保持體內的水份,也能預防因為服用止痛藥而造成的反胃感。 用溫鹽水輕輕漱口,一天數次。 輕輕地用牙刷清潔齒槽空洞的周圍。

記得定時回診讓牙醫或口腔外科醫師檢查傷口的變化和治療,若是在下一次回診前再次感到疼痛,或是疼痛加劇,請先打電話告知您的醫師。 何時該就醫?

拔牙後會有一定程度的疼痛,這是正常的現象,可以透過服用牙醫或口腔外科醫師開立的止痛藥,緩解疼痛的困擾,而疼痛也會隨著時間消減。在拔牙幾天之後,再次感到疼痛或是疼痛的情形惡化的話,請立即就醫。 乾性齒槽炎的預防 如何預防乾性齒槽炎

拔牙後,醫師會告訴你恢復過程中該注意的事項,以及傷口照護的說明,而自己也可以透過下列方法,預防疼痛不適: 您需要在拔牙後休息幾天,記得至少一個禮拜不要做激烈運動,因為這可能會造成齒槽內的血塊位移 拔牙後需喝大量的水,24小時內不要喝熱飲,及含有酒精、咖啡因、碳酸飲料。 您在剛拔牙後可能會漱口,刷牙也要輕輕地刷,並且避開拔牙處。拔完牙後24小時,在起床和用餐之後的每2個小時,都要用溫的鹽水漱口。 若有抽菸的習慣,拔完牙48小時內請不要抽煙;若有嚼煙草的習慣,拔牙後請至少1週不要使用菸草,因為菸草會延後傷口癒合,也會增加併發症發生的機率。

口臭: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口臭: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口臭的定義 什麼是口臭?

口臭是一種不討喜的症狀,常常讓人覺得很尷尬。造成口臭的原因有很多,如果你有這種困擾,應該要儘快去看牙醫,讓醫生診斷病因,並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口臭的味道會隨著不同的形成原因而改變,除此之外,口臭者常常口中也存在不好的味道。如果口中不好的味道是來自潛在問題,那麼在牙縫中的牙垢就不會是成因,不會因為刷牙或使用漱口水後,臭味就不見。

可能還是有些其他上面沒提到的口臭症狀,如果你對某症狀有疑慮,請儘快到牙醫就診。

口臭的治療方法

很多口臭的案例,在家就可以進行治療,包含:

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每天刷牙、清潔舌頭兩次以上,並至少用一次牙線。 避免煙草製品。 避免食用味道刺激食物,像是大蒜洋蔥、咖啡。 不飲用酒精飲料。 吃薄荷或是香芹來暫時舒緩口臭。 什麼時候需要看牙醫?

如果你有口臭,首先檢視自己的口腔衛生習慣,可以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例如餐後刷牙、刷舌頭,使用牙線,以及多喝水。

若在你做出這些改變後,仍然還是有口臭症狀,就建議要去看醫生了。如果牙醫覺得是其他更嚴重的問題讓你的口臭日益加劇,他們可能會推薦你去找其他專科醫生,協助找出產生臭味的原因。 口臭如何預防

如何減輕或預防口臭: 保持每天至少兩次飯後刷牙的習慣,並使用含氟牙膏,有抗菌效果的牙膏,研究顯示可以幫助減緩口臭。 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線。適當使用牙線,可以清除塞在牙縫的微粒、牙菌斑,並幫助控制口臭症狀。 仔細清潔舌頭可以幫助抑制口臭,因為舌頭是細菌的溫床。 依照醫師指示或每天至少清洗一次假牙等相關口腔用具。 避免口腔過於乾燥,保持濕潤的方法除了不抽煙外,還有多喝水,咀嚼口香糖或吃含糖度較低的糖果,都可以促進口水的生成。 改變飲食也很重要,避免會形成口臭的食物與飲料,以及黏度、甜度高的食物。 定期更換牙刷,建議每3~4個月就要換新,並選擇柔軟刷毛的牙刷。 安排定期的牙醫檢查,建議平均每年要看1~2次牙醫,讓你的牙齒都有確實檢查並清潔。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為什麼會牙痛?介紹原因、症狀、治療、緩解方式

為什麼會牙痛?介紹原因、症狀、治療、緩解方式

牙痛的定義 牙痛是什麼

牙痛通常是指蛀牙所引起的牙齒及周遭顎骨的疼痛,可能是持續性的,或因碰觸到過冷、過燙的飲料或食物而突然觸發的疼痛。 牙痛有多常見

牙痛十分常見,發生在任何年齡層,若想要減少牙痛的機率,必須靠減少風險因素來控制。和牙醫師討論可以獲得更詳盡的訊息。 牙痛的症狀

牙痛的常見症狀有:

牙痛的形式可能是刺痛、一陣一陣的跳痛或持續的疼痛。有些患者則只有在碰到患部時才會感到疼痛 患部周圍腫痛不適 發燒或頭痛 受感染的牙齒流出有臭味的膿液

有些症狀並未列在上面。 如果對症狀有任何疑問,請諮詢您的牙醫師。 什麼時候該找牙醫

如果您出現以下任何情況,請聯繫牙醫師: 牙痛持續超過1~2天 牙痛得很厲害 發燒、耳朵痛、頭痛或張嘴就痛

為了防止细菌擴散到顏面、顱骨或其他部位,甚至進入到血液中造成更嚴重的疾病,及時並適當地治療牙齒感染是很重要且必需的。 牙痛的原因

蛀牙是大多數兒童和成人牙痛的主要原因。原本就存在於口腔中的細菌藉著食物中的糖和澱粉大量繁殖,形成牙菌斑,附著在牙齒表面。

牙菌斑中的細菌作用後產生的酸可侵蝕穿透牙齒外層白色堅硬的琺琅質,蛀牙開始形成。第一個跡象可能是患部的牙齒變敏感,當您吃甜、太冷或熱的東西時,會出現牙痛的現象。有的牙齒表面會出現褐色、黑色或白色斑點。

牙痛的其他原因可能包括:

牙縫間積聚食物殘渣及碎屑 牙根或牙齦感染發炎 牙齒因外力受損,如意外受傷、咬裂或嚴重的磨牙 牙齒或牙根突然斷裂 牙齒因長時間使用耗損而開裂 智齒生長痛,或是因牙床小,牙齒排列過於緊密,沒有足夠的空間讓新齒正常冒出 受鼻竇發炎影響所產生的疼痛

牙痛需要請牙醫師進行治療。 牙痛的風險因素

欲進一步了解詳情,請與您的牙醫師討論。 牙痛的診斷及治療 牙痛如何診斷

牙醫師會簡短詢問病史並進行基本身體檢查,也會詢問有關疼痛的問題,例如疼痛的開始時間、嚴重程度、發生疼痛的位置,您所採取的處置是否緩解了疼痛或讓疼痛變得更嚴重。牙醫師也會檢查您的口腔、牙齒、牙齦、顎骨、舌頭、喉嚨及頸部。如果牙醫師對病因有任何懷疑,可能會利用X光或其他檢查來幫助診斷。 牙痛如何治療

治療方式取決於病因。如果是蛀牙引起的,牙醫師會修補蛀牙,或者在必要時拔除牙齒。根管治療會用來治療受感染的牙神經。抗生素則會被使用來治療牙齒內部的細菌感染。使用冷激光配合光療也可以改善發炎狀況與減輕牙痛。 緩解牙痛的生活調整和居家療法

可以幫助緩解牙痛的生活調整和居家療法,包括: 用溫水漱口。 使用牙線去除卡在牙縫間的食物殘渣或牙齒表面上的牙菌斑。 先諮詢醫師,塗抹口腔止痛藥,能可暫時緩解疼痛的局部麻醉藥。 針對外傷引起的牙痛,可藉由冰敷暫時緩解疼痛。

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牙醫師以進一步了解對您最有利的治療方案。

阻生智齒: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阻生智齒: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阻生智齒的定義 什麼是阻生智齒

一般來說,人的口腔空間無法容納32顆牙齒(包含後來長的4顆智齒),所以當智齒長出來時, 可能會造成牙齒擁擠、感染、腫脹以及耳朵疼痛。

沒有適當生長空間的智齒又稱為「阻生智齒(impacted wisdom teeth)」,這些智齒無法完整長出來,因此可能會往錯誤的方向或角度生長、從側邊長出來,或只部分長出。也因為錯誤生長,阻生智齒會影響附近的牙齒,可能造成疼痛或是其他牙齒受損。即使牙齒沒有明顯受損,也比較容易產生疾病問題。若是讓牙齒維持在牙齦下(又稱為阻生組織),細菌可能會因此堆積導致感染。

當然也有許多人的智齒可以自然生長,口腔的牙齒狀況也會自然慢慢調整到好,所以只要有良好的口腔保健習慣,也無須額外拔牙。 阻生智齒有多常見

阻生智齒很常見,若需要更多相關資訊,請進一步諮詢醫師。 阻生智齒的症狀 阻生智齒有哪些症狀

阻生智齒通常不會產生任何症狀,但若智齒遭受到感染、損害其他牙齒或造成其他牙齒疾病,可能會出現下列徵兆或症狀:

牙齦紅腫或腫脹 牙齦疼痛或出血 下顎疼痛 下顎周圍腫脹 口臭 嘴巴有不好聞的氣味 張嘴困難

以上並未列出所有相關症狀,若有任何疑慮,請向醫師諮詢。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您有任何上述的徵兆、症狀,或其他問題,請諮詢醫師。每個人的狀況可能有所不同,所以請和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阻生智齒的原因

智齒(第3大臼齒)會變成阻生智齒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空間自然生長。通常在17~25歲時會長智齒,有些人長智齒後並不會造成任何問題,而且智齒也會跟其他牙齒對齊,長在第2大臼齒後方。但大多數人的口腔空間沒有辦法讓智齒自然生長,會和其他牙齒擠在一起,變成阻生智齒。

阻生智齒可能會部分露出牙齦,也可能只有牙冠露出牙齦(部分阻生)又或是未露出(完全阻生)。無論是部分或是完全阻生,智齒可能會以下列角度生長: 朝著第2大臼齒生長。 朝口腔後方生長。 智齒是以橫躺的姿勢在顎骨中,朝其他的牙齒方向生長。 像一般牙齒以垂直的方向生長,但被卡在顎骨中。 阻生智齒的風險因素

請諮詢醫師,以獲更多資訊。 阻生智齒的診斷與治療

本篇文章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請諮詢醫師以獲更多資訊。 阻生智齒如何診斷

牙醫或口腔外科醫師會評估您牙齒與口腔的狀況,判斷您是否有阻生智齒或其他症狀。通常會進行下列評估方式: 詢問您的牙齒是否出現任何症狀以及整體健康狀況。 檢查牙齒與牙齦的狀況。 照X光可以看到是否有阻生智齒,以及智齒對其他牙齒或骨頭的相關損害徵兆。

阻生智齒如何治療

若您的阻生智齒不好治療,或是您目前有其他健康狀況會導致風險手術提高,牙醫會建議您去看口腔外科,並與口腔外科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尚無任何症狀的智齒 如何處理

在醫界,如何處裡沒有造成任何症狀的智齒,一直都存在著分歧。而目前相關研究也並沒有特別支持其中一種論點。有些牙醫師與口腔外科醫師建議拔除智齒,以防潛在的相關疾病。

他們的論點如下: 智齒沒有任何症狀不代表以後不會有疾病產生。 假若沒有足夠的生長空間,會很難正確的清潔智齒。 年輕人較少發生智齒造成嚴重的併發症。 年長後智齒更難長出,而且也更容易造成其他併發症。

另一派醫師則建議較保守的方式,論點如下: 目前沒有足夠的研究證實,年輕時阻生智齒沒產生問題,到了老年這些智齒就一定會出現問題。 手術的花費以及風險和拔除智齒後的益處不成正比。 醫師會採用保守的方式,也就是檢查是否有蛀牙、牙齦疾病或其他併發症。若有產生其他問題,醫師可能才會建議拔牙。

阻生智齒手術拔牙

通常阻生智齒造成疼痛或其他牙齒疾病時會進行手術拔除。拔智齒的原因如下: 智齒感染或牙齦疾病(如牙周病)。 部分冒出頭的智齒蛀牙。 長囊腫或腫瘤之處含蓋到智齒。 智齒正在損害其他附近的牙齒。

拔牙屬於一般門診,所以結束後當天即可回家。拔牙過程如下:

施打鎮定劑或麻醉:醫師會在嘴巴施打局部麻醉。局部鎮定劑或麻醉可以抑制您的意識;全身性麻醉則會讓您失去意識。 拔牙:牙醫師或口腔外科醫師拔牙時會在牙齦上做個切口,並移開擋住阻生智齒的骨頭,才能拔除牙根。拔牙完後,醫師會縫合傷口,並用紗布蓋住牙槽。

拔智齒可能會痛和流血,以及上下顎側邊腫脹。也因為上下顎肌肉腫脹,有些人可能會暫時無法將嘴巴開太大。醫師會告訴您如何照護傷口以及減緩疼痛腫脹的方式,如吃止痛藥、用冷敷布減少腫脹等。另外,少數人可能會歷經下列症狀: 若拔牙後傷口的血塊溶解,會造成齒槽骨直接暴露在口腔中或造成乾性齒槽炎疼痛。 牙槽因細菌或是食物殘渣而感染。 讓附近的牙齒、神經、顎骨、或鼻竇受傷。 阻生智齒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的生活調整以及居家治療可能會幫您減緩阻生智齒帶來的不適感。 一想到拔牙,可能會有點嚇人。但假如拔完牙後,疏於照顧可能會導致更嚴重且永久性的問題,所以請務必跟牙醫師討論您的顧慮。拔牙的焦慮感很常見,不用因此感到羞愧。要記得的是向牙醫師詢問如何處裡這樣的焦慮與不適感。 許多牙醫師都會提供方法來減輕您的焦慮感,像是聽音樂或看影片。您也可以讓家人或朋友陪著您一起來,又或是可以學習放鬆的方法,像是深呼吸或冥想。但您假如真的非常焦慮,可以告知牙醫師或口腔外科醫師,請他們開鎮定藥物或用其他方式讓您降低焦慮感。

若您有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才能了解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植牙手術介紹:風險、術前準備、術後恢復

植牙手術介紹:風險、術前準備、術後恢復

植牙手術的介紹

植牙手術是一種使用金屬的螺絲釘來取代牙根,並使用外觀及功能都與真牙類似的假牙來取代受損或遺失的牙齒。此手術可以成為不適合使用活動假牙(Denture)或固定式假牙,如牙橋(Bridgework)的患者的另一種方案。

植牙手術的進行方式與植入的種類與患者的顎骨狀況有關,且因為植牙手術有好幾道程序,所以花費的時間有可能長達一年,並可能需要好幾個月的恢復期,但是透過此手術可以得到的好處是,新的牙齒將會更牢固。 為什麼需要進行植牙手術?

透過手術,人工牙根會植入顎骨,也就是原本牙齒長出來的地方。因為牙材中的鈦會與顎骨合而為一,因此,新的植入物不會像固定式假牙或活動假牙容易滑動、產生噪音或對骨骼造成傷害。再者,因為植牙的材質跟原本的牙齒不一樣,固定式假牙可仍然有蛀牙的機率,但植入物不會出現蛀牙的情形。下列是適合植牙的條件:

缺少一顆或多顆牙 下顎骨已發育完全 牙床有足夠的骨頭或是能夠進行骨移植來固定人工牙齒 口腔組織健康 沒有會影響骨頭癒合的疾病 無法配戴或不願使用活動式假牙 希望改善說話狀況 願意花數個月來進行植牙手術

植牙手術的風險因素

一般來說,植牙的成功率高達98%,不過,不同植入的位置,成功率可能不太一樣。但只要妥善照顧,植入的牙齒就可以使用一輩子。

多數情況下,只要身體狀況能進行一般拔牙或口腔手術,都能進行植牙手術。但是重度吸菸者或患有無法控制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Diabetes)或心臟病(Heart disease),在進行頭頸部放射治療都須先行進行個體評估。若您考慮進行植牙,請諮詢您的牙醫,確認是否適合。

多數植牙過的患者表示,植牙過程幾乎不會感到不舒服,手術過程可使用局部麻醉,且多數患者認為植牙沒有拔牙那麼痛。 植牙手術有哪些併發症及副作用

植牙手術與其他手術一樣,都會有一些健康上的風險,不過通常很少發生問題,且就算出問題,大多很輕微且容易解決。下列是可能的風險: 植入部位受到感染。 周遭結構受損,如其他牙齒或血管。 神經受損,這可能導致其他牙齒、牙齦、嘴唇或下巴感到疼痛、麻木或刺痛。 若植入上顎的植入物插入鼻竇腔,會產生鼻竇(Sinus)問題。

進行植牙手術前,事先了解相關注意事項及可能的併發症與副作用十分重要。若有任何疑問,請諮詢您的醫師,已獲得更多資訊。

植牙手術的術前準備

由於植牙手術有許多道程序,因此,您必須先進行全面評估。下列是評估內容: 全面的牙齒檢查:您可能會進行牙齒X光及口腔牙齒模型製作。 量身訂做的治療計畫:治療計畫因人而異,考量因素包含個人需要更換的牙齒數目與顎骨情形。規劃治療的過程可能需要不同領域的牙科專家介入,如專門研究口腔、顎骨及面部的醫師,如口腔顎面外科醫師(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on)、負責牙齒支撐結構的牙醫師,如牙周病學醫師(Periodontist)及進行植入及修復牙冠、固定式假牙(牙橋)或活動式假牙的牙醫師。

手術前請告知醫師您的醫療狀況與用藥情形,包含所有處方藥、非處方藥及營養補充劑。若您有心臟病或骨科植入物,醫師可能會在進行植牙前先使用抗生素來預防感染。

手術期間可選擇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鎮靜(Sedation)或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請與牙科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方式。若您進行全身麻醉,請確保有人能在術後帶您回家,並好好的休息。 植牙手術的過程

植牙的首要步驟為訂定專屬的治療計畫,並由專業且經驗豐富的口腔外科及牙科團隊操刀,透過不同專業間互相合作,提供最適合的方式及照護,制定一套依照個人需求的治療計畫。進行植牙治療時,鈦製的人工牙根會植入缺牙的骨槽裡。隨著時間過去,顎骨會在人工牙根周圍癒合,將牙根牢牢的固定在顎骨中。癒合的過程需要6~12週。

一旦人工牙根與顎骨合而為一,牙醫會使用一個小小的金屬支架,如支台體、連接體或癒合帽(Abutment)固定人工牙根及牙冠。製作新的牙齒前,牙醫會先製作齒模,複製所有牙齒的模樣、類型及排列方式,接著依據這個模型製作假牙,取代原本牙齒的假牙稱做牙冠(Crown),製作完成後,利用金屬支架接合牙冠與人工牙根。

除了單顆或多顆植牙,有些患者可能選擇安裝金屬支架或金屬勾的設計(Attachment)來裝置可活動假牙。您的牙醫會盡力使假牙與真牙的顏色一致,由於植入的牙齒會固定在顎骨上,因此外觀、感覺及功能就跟原本的牙齒一樣。 植牙手術後的其他程序

大部分的植牙手術都會成功,不過,有時可能會出現骨頭無法與金屬植入物合而為一的情形。而且吸菸可能會導致植牙失敗並引起併發症。若骨頭無法與植入物融為一體,牙醫則會將植入物移除、清理周遭骨頭,並等2~3個月再繼續嘗試。若您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更詳盡的資訊。 植牙手術的術後恢復

下列是能使植牙手術效果持久且增長原有牙齒壽命的方法: 進行良好的口腔衛生清潔:清潔假牙時,請像對待原始牙齒一樣,好好清潔牙齒本身及牙齦組織。並使用特殊設計的牙刷,例如:牙間刷,因為它能幫助清潔牙齒各個角落、牙齦與人工牙根。 定期安排牙醫回診:確保牙齒健康及植入的牙齒功能正常。 避免傷害牙齒的壞習慣:不要咀嚼堅硬的東西,如冰塊或硬糖果,因為這樣可能破壞牙冠(假牙套)或自身的牙齒。也要避免可能使牙齒染色的咖啡因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