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蚊蟲叮咬疾病多!了解並預防西尼羅病毒

夏日蚊蟲叮咬疾病多!了解並預防西尼羅病毒

夏秋正好是蚊蟲活動的旺季,也是蚊蟲叮咬傳染病特別容易盛行的時候。近期除了新冠病毒,美國也盛行西尼羅病毒(West Nile Virus),也稱作西尼羅熱,類似台灣的登革熱(Dengue fever),雖然台灣還沒有西尼羅病毒的案例,但無法完全排除病毒入侵的可能性,本文將介紹西尼羅病毒的傳染途徑、症狀及預防方法。(同場加映:夏天常見 7 大疾病(上):蚊蟲叮咬的傳染病)

認識西尼羅病毒

西尼羅病毒是一種單股 RNA 病毒,和登革熱一樣同屬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指的是發病的通報時限必須在 24 小時內,且必要時病人需到指定的隔離治療機構進行隔離。西尼羅病毒最早的人類感染案例出現在 1937 年,於烏干達一位發燒的婦女身上發現,主要流行地區在非洲的部分地區、中東地區及美洲。(更多單股 RNA 病毒相關文章:從伊波拉到新冠~瑞德西韋如何作用) 西尼羅病毒的傳染途徑

西尼羅病毒為人畜共通傳染病,傳染媒介以蚊子為主,包含白線斑蚊、埃及斑蚊、白肋斑紋、尖音家蚊及熱帶家蚊。當人類、鳥類或其他哺乳動物(主要是馬)已經受病毒感染時,蚊子吸取還有病毒的血液後,病毒會在蚊子體內繁殖,存在於蚊子的唾液腺內,再經由蚊子叮咬傳染給其他動物,所以人類、家畜和鳥類並不會因為彼此直接接觸而感染。(推薦閱讀:夏天蟲蟲危機!蟑螂、蒼蠅等居家常見蟲類介紹)

西尼羅病毒可能入侵台灣的傳染途徑有三種,分別是:

候鳥:冬天有從西伯利亞來避冬的候鳥、夏天則有印度飛來避暑的候鳥,西伯利亞和印度都是西尼羅病毒的疫區,當身為帶原者的鳥隻遭到本地的蚊子叮咬後,就可能傳染給本地其他動物或人類。 未經檢疫走私進口的動物:帶有病毒的鳥、馬,若經由非法管道入台,一樣有可能藉由蚊子叮咬傳染給本地的動物或人類。 病媒蚊:已經感染的病媒蚊也可能飛進船艙、飛機艙等進入台灣,再經由蚊子叮咬傳染給本地的動物或人類。(同場加映:疾管署呼籲:4招預防屈公病疫情擴大) 西尼羅病毒潛伏期及症狀

根據美國的統計資料,當被帶有病原的蚊子叮咬後,通常約有 80% 的感染者不會出現任何症狀,在經過 3 至 14 天才有可能會出現症狀,不過症狀也有輕微和重度之分:約有 20% 的人會出現輕微症狀,包含發燒、頭痛、嘔吐、拉肚子、全身痠痛或疲憊、皮膚癢等;另外約有低於 1% 的感染者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包含發高燒、頭痛、脖子僵硬、神智不清、昏迷、顫抖、抽搐、肌肉無力、呼吸衰竭、麻木、癱瘓、腦炎(Encephalitis)或腦膜炎(Meningitis),嚴重者需要住院治療。

預防西尼羅病毒6大原則

目前美國市面上只有馬匹使用的西尼羅病毒疫苗,人類的疫苗仍在開發中,因此,避免西尼羅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避免被蚊子叮咬,以下提供六大防蚊原則:

戶外活動應使用防蚊液。 蚊子最喜歡活動的時間是傍晚和凌晨,如果這段時間要外出,建議使用防蚊液並穿長袖、長褲,或是穿淺色衣服。 避免在夏秋之際前往衛生條件差的城市,或是下水道設施不足的區域旅遊。 確保家中的門窗有完好的紗門紗窗,將蚊子擋在室外。 倒乾花盆、桶、罐中的積水,在廢棄輪胎鑽排水孔等,避免蚊子孳生。(推薦閱讀:夏天常見 7 大疾病(上):蚊蟲叮咬的傳染病) 經常給寵物換水,如果飼養鳥類也要每週幫鳥類沐浴池換水

另外,美加地區從 2003 年開始針對捐血人檢測西尼羅病毒,並且已經陸續發現數起經由輸血感染西尼羅病毒的案例。因此衛生福利部參考歐洲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作法,為了防範輸血感染西尼羅病毒,只要從西尼羅病毒流行區離境日,就必須暫緩捐血一個月,以保障受血者安全。(推薦閱讀:614 世界捐血日!捐血好處和注意事項看這裡

打針吃藥免疫治療~躲不了過敏原免哭

打針吃藥免疫治療~躲不了過敏原免哭

大部分的人都認為遠離過敏原,是避免過敏的唯一方法,但這點實際上很難做到。幸好有一種東西叫免疫治療(Immunotherapy),可以將稀釋後的過敏原,以最少的劑量注入體內,讓免疫系統適應,進而預防過敏的發生。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認識免疫治療的方式,還有可能的副作用注意事項。(推薦閱讀:過敏原診斷~了解3種皮膚測試法)

打針吃藥二選一

打針

醫師通常會施打在上臂,並且會視患者持續施打的情形,逐步增加過敏原的劑量。打針的免疫治療,基本上都能有效治療對蚊蟲叮咬、花粉、塵蟎、黴菌及寵物皮屑的一般過敏。但打針的免疫治療目前對食物、藥物過敏或乳膠過敏的療效,目前尚無法確定。(推薦閱讀:貓奴的夢魘!貓過敏的治療與改善方式) 吃藥

醫師會將免疫治療藥物置於患者的舌下,然後讓身體慢慢吸收、適應藥劑裡面的過敏原。藥劑可治療較廣泛的過敏,包含食物過敏。當患者無法打針時,就可以選擇吃藥治療。

進行免疫治療前後的評估

同一種療法不見得適合所有人,醫師必須了解患者對過去的過敏原種類、反應程度、病史、醫療預算等資訊,才能決定適合的療程。患者自己也應該要去了解各種療法的優缺點,及可能的相關副作用後,再決定最好的治療方式。療程結束後,別忘了與醫師詳談治療成果,以供醫師評估給予的藥物是否合宜。 免疫治療的副作用控管

由於有些藥物會因交互作用而增加副作用的風險,進行免疫治療前,患者必須告知醫師自己正在使用的各種藥物。通常免疫治療的標準流程,會讓患者在打針或服藥後的半小時到1小時內,留在醫院觀察是否有副作用發生。若患者出院回家後才出現發癢、呼吸困難、流鼻水或喉嚨緊等的不適等症狀,請盡速回診,或至最近的急診室就醫。

料理是種治療:科學證實助紓壓有自信

料理是種治療:科學證實助紓壓有自信

經歷一整天辛苦的工作之後,也許您不想再花力氣煮晚餐,但根據科學研究結果發現,透過做料理,可以療癒我們的心靈,幫助紓解壓力喔!

美國的料理藝術治療師茱莉歐哈娜(Julie Ohana),將料理當作一種治療工具,專門用做菜來治療別人的心理健康。她表示,在家做飯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放鬆和紓壓方式,若我們養成下班後做料理的習慣,大腦會開始把它視為切換到居家模式的開關,藉此達到心理分離(Psychological detachment,或稱心理抽離)。心理分離是指當下班後,生理或心理層面都感覺完全離開了工作,除了能提高生活滿意度,也可改善家庭關係、減少心理壓力,並在隔天更積極地工作。以下介紹烹飪為心理健康帶來的四點好處:

1. 讓大腦休息

根據研究指出,從事繁重工作、經常做出複雜決策和工作時間長的人,通常在回家後較不願意動腦思考。這時不妨拿出過去蒐集或已經找好的食譜,按照步驟做菜,透過從事有形的事務,可避免心思繼續沉浸在當天的壓力中。 2. 培養正念

專注做菜時,無形中其實也在練習正念(Mindfulness),正念是幫助對抗工作或生活壓力的一種實用的方法,透過將意識集中在當下的感受,斷絕與當下無關的煩惱。例如用心觀察蔬菜的外觀、麵團的觸感,或烤麵包的香氣等,若心中出現任何不相關的雜念,就會清楚地察覺到,這時馬上捨棄這些不必要的煩惱,才能真正的「活」在當下,不受負面情緒牽引。(建議閱讀:什麼是正念?深呼吸放鬆,一起認識正念十大好處)

3. 激發創造力

名廚齊波拉埃娜芙(Zipora Einav)認為烹飪應被視為一種藝術,我們可以用各種食材,探索和變換出不同料理,帶給家人前所未有的驚喜。而那些對工作或生活感到沉悶又無聊的人,不妨透過修改既有的食譜,或創作新菜色,可以從中獲得成就感,並且更肯定自己的能力。 4. 提升自信心

名廚齊波拉表示,當我們完成了某樣讓自我感到滿意的東西時,會有強烈的成就感,同理言之,當我們為他人準備一頓美味的餐點時,會刺激自信心,而且這也會影響到生活的其他方面,激勵我們嘗試新事物。(推薦閱讀:你認識自己嗎?了解自我意象建立自信

好聚好散!「痛苦的」離婚可能危害小孩終生健康

好聚好散!「痛苦的」離婚可能危害小孩終生健康

父母離婚對小孩而言是一樁悲劇,這件痛苦的事,不只傷害孩子的感情,甚至會影響到他們一生的健康,有愈來愈多的證據支持這項推論。

早期壓力事件影響終生

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痛苦的離婚過程,對孩子的健康會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研究指出,父母雙方不歡而散,可能會使孩子在成年期間,更容易感冒。

根據一位來自匹茲堡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in Pittsburgh)的心理學博士後研究員麥可墨菲(Michael Murphy)的研究,兒童時期的壓力,會造成生理上的傷害以及發炎。因此,隨著健康惡化,罹患慢性病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這份研究也揭示,兒童很容易受影響,在經歷家庭壓力事件後20~40年,患病的可能性會提高。 研究揭露家庭事件的負面影響

先前的研究中,專家了解到,父母離婚會使孩子往後的健康狀況較差,這份研究報告解釋了這個現象。此研究針對超過200位以上,暴露於普通感冒病毒的健康成人,結果顯示,一家和樂融融的人,比父母離異且老死不相往來的人,感冒機率低3倍。那些父母分居,但仍然保持聯繫的人,感冒的機率並不會比較高。

卡內基美隆大學的研究員薛爾頓科恩(Sheldon Cohen)在研究中指出,他們的研究聚焦在免疫系統上,視免疫系統為重要載體,記載早期家庭衝突,帶來的終生負面影響。不過,他也提及,並非所有的離婚都會造成同樣的結果。有時,父母離異後仍保持良好的聯繫,可降低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這項研究後來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即便沒有明顯的因果關係,但它的確發現,父母離異與小孩生病風險提高有關,其中一項原因是,壓力經驗會增加病毒感染相關的發炎過程。

常春藤

常春藤

常春藤有哪些用途?

常春藤(Ivy)是一種藤蔓植物,葉子的部分可以用來製成藥品,口服的常春藤草藥主要具有以下作用:

治療呼吸道腫脹、堵塞 改善支氣管腫脹患者之肺功能 從體內帶出肺部所產生之黏液等物質 治療肝、膽、脾等內臟疾病 治療痛風、關節疼痛 治療腺病質(Scrofulosis)

至於外用方面,有些人會將常春藤敷在皮膚上,以治療燒燙傷、皮繭、皮膚炎或感染、神經痛、寄生蟲感染、潰瘍、關節疼痛腫脹、靜脈曲張等。

常春藤的功效原理

目前尚未有確切研究,足以完全佐證常春藤的功效原理,如果想知道更詳盡的資訊,請諮詢醫師,不過目前已知的是,常春藤能刺激黏液腺,有助於肺部產生黏液,將病毒、異物等物質排出體外。常春藤也具有化痰之功效,能避免呼吸系統沉積過多的黏液,而這樣的功效特別有益於呼吸道腫脹、堵塞的患者,助其改善肺部之功能,另外,常春藤亦具有抗氧化之功效。 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如果遇到以下狀況,請先諮詢醫師、藥師,或是草藥醫師,以確定是否適合使用常春藤: 正值孕期或哺乳期:如果正在懷孕或哺乳,應該只服用醫師建議的藥物。 正在服用其他藥物:包括不須處方、坊間購買的成藥或指示藥物。 對任何含有常春藤的物質過敏:或者對其他藥物、草藥過敏。 本身患有其他疾病:例如生理系統失調,或有其他任何健康狀況。 對某些物質過敏:例如特定食物、人工色素、防腐劑,或動物過敏。

相較於對藥品的規範,草藥的規範較不嚴格,尚須更多研究佐證其安全性。使用之前,請先確保服用益處大於風險,建議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食用常春藤安全嗎?

有些咳嗽糖漿,例如:保咳定 (Prospan)、派諾多斯(Panoto-s)、亞索斯(Athos)、亞布拉 (Abrilar)等,內含有常春藤葉萃取物,若連續一週每天服用,每天口服三次,基本上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然而,若是直接將常春藤敷在皮膚上,則無法確保其安全性,因為部分的人接觸到常春藤葉可能會皮膚過敏。 特殊注意事項

懷孕或哺乳期間:目前仍無法確定,懷孕或哺乳期間是否適合食用常春藤製品,所以安全起見,孕婦及哺乳媽媽請避免食用。 兒童:兒童可以服用含常春藤葉萃取的咳嗽糖漿,或草藥滴劑,若每天口服三次,至多服用 20 天,基本上不會造成安全問題,但因體質因人而異,服用前同樣請先諮詢醫師意見。 常春藤的潛在副作用

1. 口服常春藤製品可能會造成皮膚刺激。

2. 常春藤葉萃取物可能造成輕微的胃部不適。

不過,並非所有人使用常春藤都會引發副作用,上述副作用僅為常見症狀,並不代表全部,如果對於常春藤的副作用有任何疑慮,請先諮詢醫師。 常春藤的潛在交互作用

常春藤可能和正在服用的藥物有交互作用,也有可能和本身的生理健康相互影響,因此,使用常春藤以前,請先諮詢中醫師或醫師。 長春藤的建議用量

本文所提及的資訊,都不能替代醫師的醫療建議,使用常春藤以前,請務必先諮詢中醫師或醫師。 一般使用量是多少?

常春藤如同其他草藥,並非人人都適合食用,且適合的使用量因人而異,取決於個人的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請先和中醫師或醫師討論,以了解最適合自己的用量。 製成品的類型

常春藤的相關藥品主要有以下類型: 常春藤 常春藤咳嗽糖漿 常春藤萃取膠囊

別緊張~懷孕冒出這些皮膚問題很正常

別緊張~懷孕冒出這些皮膚問題很正常

懷孕的媽咪們可能都會注意到自己的皮膚隨著懷孕後出現一些改變,有些人會覺得皮膚變好、臉頰紅潤,有些人覺得皮膚粗糙暗沉又容易長痘痘,而坊間也有針對皮膚變化,來判斷寶寶性別的說法,若孕期皮膚變水亮即是懷女寶寶,反之若皮膚粗糙長痘痘即男寶寶。其實目前尚無醫學研究能證實此說法,有許多醫師也認為這只是無稽之談。

懷孕期間因體內荷爾蒙波動,而使皮膚、頭髮和指甲的外觀產生變化,以下是6種常見的皮膚狀況與原因: 1. 痘痘:雄性激素刺激分泌大量油脂

血液循環和油脂分泌量,是影響孕婦皮膚水亮的關鍵,但也是導致痘痘的元凶之一。由於孕期體內會增加雄性激素(Androgen),而皮脂腺會因此刺激而分泌大量的油脂,產生黑頭粉刺或痘痘。通常這類情況在生完小孩後,就會恢復正常,不需過度擔心。

值得注意的是,需要避免使某些抗痘產品,若含有異維甲酸(Isotretinoin,也稱異維A酸)和A酸(Tretinoin)等成分,可能會造成寶寶先天缺陷,請避免使用。

2. 妊娠紋:擦乳液與運動有幫助

美國南海岸醫學中心(South Shore Medical Center)皮膚科醫師喬治克勞普佐斯(George Kroumpouzos)表示,超過90%的孕婦,會在懷孕期間因為肚皮快速擴大,而出現粉紅色或紫色的妊娠紋,甚至連胸部、臀部和大腿上,也可能會有。

所以建議在懷孕時,隨時擦身體乳液滋潤肌膚,以及適度運動,來幫助肚皮和其他部位肌膚的延展性。 3. 靜脈曲張:子宮血流量增加壓迫靜脈

靜脈曲張有一部分原因是受荷爾蒙的影響,另外,在懷孕時子宮的血流量會增加,但隨著寶寶長大,而日漸壓迫骨盆腔與下肢的靜脈,使下半身的血液循環受影響,導致腿上出現腫起的血管,且外觀為紫藍色。

靜脈曲張也可能會發生在外陰、陰道等部位,在臉部、頸部和手臂上,也容易出現細小的紅色靜脈,但是在寶寶出生後會逐漸褪色。

4. 皮疹:妊娠蕁麻疹搔癢最困擾

妊娠蕁麻疹(Pruritic Urticarial Papules and Plaques of Pregnancy,簡稱PUPPP)是一種最讓孕婦困擾的病狀,通常會從腹部開始延伸到四肢,起紅疹或小水泡,嚴重時會凸起成大塊的紅腫,感覺極度搔癢,甚至會影響睡眠。有時醫師會視情況開止癢外用藥,或類固醇等藥物,來控制癢的情況。(推薦閱讀:什麼是蕁麻疹?蕁麻疹的原因、症狀和治療) 5. 黃褐斑或黑斑:白天出門做好防曬

懷孕期間,黑色素較容易沉澱在臉部等部位,所以最好避免早上10點到下午2點之間曬太陽,並記得在烈日下戴帽子或擦防曬乳,不過這些孕期所產生的斑,可能會在生產後漸漸褪色。(推薦閱讀:夏天皮膚癢又過敏?9 個夏季皮膚解決之道) 6. 體毛生長旺盛:生產後6個月恢復正常

懷孕時因荷爾蒙的變化,會促使毛髮生長,有些孕婦的頭髮會看似更強韌健康,甚至其他部位如臉上或脖子上,還多長了毛髮。若媽咪們因此而困擾想除毛,請注意使用乾淨的除毛刀,或用蜜蠟除毛,這些都是安全的,不過別擔心,這種情況在生產後6個月左右,就會恢復正常了。

主僕關係非純虐待~伴侶仍可正常生活

主僕關係非純虐待~伴侶仍可正常生活

主僕關係是性愛上一種綁縛與調教、主導與順從、施虐與受虐的一部分,稱BDSM(Bondage and Discipline, Dominance and Submissive, and Sadomasochism)。BDSM與SM(Sadism&Masochism)不同,它更關注在心理的層面多過於身體上感覺。在這種關係中,支配者俱有控制順從者的能力,因此對主僕關係有偏好的人,通常也有控制他人的習慣,並容易將權力和性愛混在一起。

主僕關係的進行方式

主僕關係通常包括性以及關係中的權力地位,包括順從者為支配者煮飯、穿某些特定的服裝,或兩人一起玩角色扮演,例如護士和患者、老師和學生,或者警察和強盜。如果順從者遵循訂下的規距,支配者就會獎勵順從者,但若順從者不遵守,支配者就可能會懲罰他。有時候,伴侶之間也可能輪流當支配者。而研究顯示,目前只有少數人,喜歡24小時不間斷地扮演主僕關係。(推薦閱讀:刺激的主僕關係!讓人愈虐愈愛的BDSM

主僕關係與傳統關係的不同

傳統的情侶關係通常稱為香草關係(Vanilla relationship),而主僕關係則可能是在經營香草關係之餘,享受角色扮演的樂趣,以提升性生活的品質。不過開始嘗試主僕關係之前,您和伴侶需要溝通清楚這麼做的意願,並一起訂下明確的規矩。

主僕關係和虐待的界線

主僕關係是建立在參與者的共同意願上的,伴侶雙方應該都要可以控制即將發生的事情。但在虐待關係中,其中一方可能會只顧及自己、做只能取悅自己的事,不管另一方的感受。

在健康的主僕關係中,伴侶兩人都應感覺良好自在,且能享受一起相處的時光。但如果您的主僕關係只會讓您感到沮喪、沒有安全感、羞恥和不信任,那您可能就存在於一段虐待關係之中。

在健康的主僕關係中,您應該也要可以正常地與家人和朋友聯繫、正常工作或進行其他生活中的嗜好。主僕關係的目的,是要讓彼此安全發掘對方不為人知的一面,但若這段關係使您深陷其中,無法自拔,那就可能是一個危險的徵兆,需要快速停止,並好好審視自己的狀態。(推薦閱讀:爸媽必知!青少年性愛簡訊掐頸危險遊戲

羽衣甘藍

羽衣甘藍

羽衣甘藍有哪些用途?

羽衣甘藍(Kale)是深色的葉菜植物,是很普遍的食材,但羽衣甘藍也可作為藥物食用,屬於天然的抗氧化劑,用來改善膀胱癌(Bladder cancer)、乳癌(Breast cancer)、心臟病(Heart disease)、結腸炎(Colitis)、便祕、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局部性腸炎, 發炎性大腸疾病的一種類型)、糖尿病(Diabetes)、宿醉、潮熱、膽固醇過高,以及傷口癒合。 羽衣甘藍的功效原理

目前尚無足夠的羽衣甘藍功效相關研究,使用前請先諮詢醫師或藥師。但羽衣甘藍一般被認為含有豐富抗癌、抗氧化的化學物質。

羽衣甘藍的注意事項與食用禁忌

若有以下情形,請於使用前先諮詢醫師或藥師: 正值懷孕或哺乳時,這是因為孕期或哺乳中的女性,在使用任何藥物前皆應先諮詢醫師意見。 正在服用其他藥物,包含任何非處方藥。 曾對類似羽衣甘藍的藥品或草本植物過敏。 患有其他疾病、症狀或身體不適。 曾有過敏病史,例如食物過敏、染劑過敏或對防腐劑、動物過敏。

使用羽衣甘藍安全嗎?

羽衣甘藍作為食材是相當安全的,然而作為藥用的潛在副作用仍未可知。

懷孕或哺乳中的婦女 : 目前尚無確切研究,足以佐證將羽衣甘藍做為藥物食用對懷孕或哺乳中婦女的安全性,因此最好儘量避免使用。

羽衣甘藍建議用量

以下資訊並不能取代醫囑,請在使用這些藥物前先諮詢醫師。 一般使用量是多少?

羽衣甘藍的使用劑量依每個人的年齡、身體狀況及其他健康條件而異,草本補充品也並非總是安全的,請務必諮詢醫師或藥師最適合的使用量。 製成品的類型

羽衣甘藍的製成品類型有以下幾種:

生鮮羽衣甘藍 羽衣甘藍粉末 羽衣甘藍膠囊

嬰兒第46週:享受閱讀樂、逐步斷奶有訣竅

嬰兒第46週:享受閱讀樂、逐步斷奶有訣竅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你的寶寶應該很享受閱讀的時光吧!雖然他不見得總是逐頁詳讀,但會很喜歡有很多精彩的圖片,或用他小小的指頭就能翻閱的厚頁書本。(延伸閱讀:激發小孩語言與想像力!圖畫書5大好處

增加寶寶的閱讀時間,並找出最吸引他的題材,去逛逛附近的圖書館或有親子友善區的書店,跟朋友交換書本也行!

在第 46 週,你的寶寶已經可以做到下列事項: 拍手或揮手掰掰 扶著家具行走 伸手指出自己想要的東西 享受閱讀及瀏覽書本的時光

如何照顧寶寶?

在過去幾個月,你的寶寶可能已經與分離焦慮奮鬥了幾回合,這是很自然的,因為他很愛也依賴著你。為了減少分離焦慮,你必須縮短分離的過程,當你把寶寶交給托兒所,或出門把他留給保母時,無需延長說再見及分離痛苦的淚水,因為他很快就會再快樂起來。

別總是守候在他身旁,讓你的寶寶學習獨立,當然,他仍需知道你就在周圍,而且可以依賴你,所以當他踏進另一個房間時,別急著跟著他;當你離開他的視線時,可以發出聲音,讓他知道你只是在隔壁房間,但請別在每次寶寶哭喊時,就立即跑到他身邊。

寶寶的健康須知

大部分的兒科醫師並不會在這個月安排例行檢查,但若你觀察到寶寶有不對勁的地方,請立即就診。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這時期你需留意的是,斷奶及牙損傷的問題: 斷奶

若你仍在親餵母奶,那斷奶的時機點則由你和寶寶來決定,一切皆由你掌握的狀態而定,你的寶寶可能已經釋出可以斷奶的訊息,比方對於餵食母奶沒有興趣而分心。你也可能對於何時該斷奶而猶豫不決,不用再每天親餵母奶,聽起來是一種解脫,但也許你也對這種緊密聯繫依依不捨,很多媽媽都親餵到孩子長牙為止,而通常都是以一歲做為斷奶的基準點。(延伸閱讀:哺乳媽媽如何斷奶?抓準斷奶時機、循序漸進並注意鐵質補充

你可以逐步減少每天親餵的次數,或一步到位直接以配方奶或牛奶(經醫師同意)來取代。若你的寶寶不接受奶瓶,你可以將母奶裝到奶瓶裡保存,以下是關於斷奶的小訣竅: 給寶寶額外的關愛來取代親餵的親密感。 當寶寶想吸母奶時,試著轉移他的注意力,觀察看看他們是否對其他東西有興趣,或改用奶瓶。 找其他家庭成員來哄寶寶睡覺,這樣或許可以避免掉睡前喝母奶的習慣。 最初斷奶的幾天,若你的乳房腫脹,可試試冰敷,或用手或擠奶器將母乳擠出來;布洛芬(Ibuprofen)消炎藥或許有幫助。 若你的寶寶堅持不接受斷奶,可考慮暫停一會兒再試。 寶寶的牙損傷

雖然那些可愛的小乳牙,終究會脫落長出新恆齒,尤其學步期的小孩一天到晚跌倒,擔心寶寶牙齒的小損傷也無濟於事。但可以檢查寶寶的牙齒,看是否有尖銳的地方,並抽空帶孩子去給牙醫檢查,可能需要將尖銳的地方磨平,或用樹脂填平,甚至是套上假齒冠保護起來。

若寶寶的牙齒有以下現象,請求診牙醫: 看起來牙疼(持續好幾天) 牙齒移位或出現感染症狀、牙齦紅腫 牙齒破損的中央部位可看到粉紅色的牙肉。

以上的症狀,都表示損傷已經到達牙神經,此時,牙醫可能需要照齒部 X 光,來評估是否需要治療,如果傷及神經而置之不理的話,可能會影響到即將長出的恆齒,再者,也可能導致你的寶寶因牙疼分心,而更容易跌倒。(延伸閱讀:學步期口腔保健~適量含氟牙膏防蛀牙) 新手爸媽小提醒

在這第 11 個月的第二週,你可能開始思考如何讓孩子學會自己上廁所。不過,除非你之前已經開始如廁訓練,否則可能等到孩子 18~24 個月大時,再開始更適合,大部分的孩子在那時才做好準備。(延伸閱讀:和尿布說掰掰~訓練寶寶自己上廁所) 生理上

生理上已準備好如廁訓練的徵兆如下: 定時且可預測的排泄時間。 已可憋尿兩個小時。 排尿時可以完全將膀胱內的尿液排乾淨。 可以自己穿脫褲子,自己上下馬桶。 其他顯示寶寶已理解馬桶的作用,或相關字義的理解,也能回應做出簡單的指令時。

心理上

心理上已準備好如廁訓練的徵兆如下: 當要穿尿布時,寶寶會躲到牆角,或用語言、肢體動作表達不願意。 當弄髒尿布時,寶寶會生氣。

寶寶第 47 週又會如何發展呢?請詳見下篇文章介紹。

音樂胎教真的有效?這樣做才有幫助

音樂胎教真的有效?這樣做才有幫助

研究證明,寶寶在媽媽懷孕的第25週、第26週左右,就會對聲音和噪音有反應了,因此有不少人相信,寶寶在肚子裡聽音樂的「音樂胎教」,有益於寶寶身心的發展,因此懷孕時常播古典音樂就順勢成為一件準媽媽間熱門的事。然而有些研究指出,寶寶其實聽不太清楚外面撥放音樂的聲音,因此究竟真相為何?以下介紹音樂對寶寶和媽媽的影響、聽音樂的注意事項,及音樂胎教的效果。

寶寶恐怕聽不太清楚音樂

研究指出,子宮內測得的音量,也就是寶寶可以接收到的音量,大約比實際我們聽到的播放音量少了一半。因為寶寶待在充斥著羊水的子宮裡,外面又是一層層媽媽的身體器官,因此大大地減少了外界的噪音音量。

寶寶需要的是媽媽的聲音

要說寶寶在子宮中,能聽得到也最重要的聲音,那就是媽媽的聲音了。當媽媽說話、唱歌或朗讀時,聲音會在體內震動和擴大,並傳到子宮裡。根據醫師表示,這比將耳機放在肚子上還有效得多。而且在懷孕晚期階段,寶寶們已經可以辨識媽媽的聲音了,當他們在聽到母親的聲音時,也可能會出現心率增加的反應唷! 聲音的熟悉感使他們平靜

研究表示,當子宮裡的寶寶處在音樂環境中時,大腦活動量會增加。另有研究指出,嬰兒確實能夠在子宮中「學習」,而此研究提到的「學習」,是指寶寶具有能逐漸熟悉某種事物的能力。該研究發現寶寶在出生後,聽到以前在子宮裡反覆聽到的歌時,能讓他們表現更平靜。而許多爸媽會想問,真的需要花錢買音樂播給寶寶聽嗎?對此,專家認為,寶寶的大腦發育時間大部分都在出生後,所以不如將該筆預算,挪到未來小孩出生後的學習教材上。(同場加映:閱讀好處數不清!減壓去焦慮、更聰明防失智

應該播放什麼樣的音樂給寶寶聽

寶寶需要聽什麼特別的音樂呢?專業醫師認為,簡單的曲調是最好的,但媽媽本身要喜歡聽,這才是最重要。因為媽媽要能享受而且放鬆,才會對寶寶具有正面的影響。但其實最好的方式,是媽媽邊聽音樂邊唱,這樣子寶寶在肚子裡能聽到您的聲音,並逐漸熟悉您的聲音和旋律。 音樂播多大聲才適合

許多研究指出,長期處於高噪音下的腹中胎兒,更容易早產、出生體重會比較輕,且出生時聽力會相對受到傷害。一般建議,外部音量保持在 50~60 分貝(dB)左右,若是長時間聽音樂,則最好將音量保持在 50 分貝以下,而最高不可超過 65 分貝,因為有可能會傷害或驚嚇到寶寶。(同場加映:聽覺障礙很常見~用這5招防聽力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