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受傷很常見!8種跑步運動傷害你中幾個?

跑步受傷很常見!8種跑步運動傷害你中幾個?

慢跑好處多,而且跑步不需要任何多餘的器材就能訓練,是許多人熱愛的有氧運動,甚至近年參加路跑的人也愈來愈多。也因為跑步是如此高人氣的運動,因為跑步受傷的人數也想當可觀,以下將味大家列舉八種常見的跑步運動傷害,以及改善的方法。

1. 肌肉拉傷(Muscle strain)

肌肉拉傷是由於肌肉過度延展,而產生撕裂的情況。暖身不足便進行激烈的運動,是造成肌肉拉傷的主因。受傷時,傷者可能會感到肌肉有「啪」的斷裂感,隨後便可能出現瘀青、腫脹等情形。大腿前側、後側的肌群,以及小腿,都是常見的拉傷部位。此症狀的應急處理方式為 RICE:休息(Rest)、冰敷(Ice)、加壓(Compression)、抬高患部 (Elevation)。

2. 腳踝扭傷(Ankle sprain)

腳踝扭傷,主要是由於負責穩定和支持腳踝的韌帶,因延展過度而產生撕裂傷。腳踝扭傷發生在跑步的情況,經常是因為腳的落地方式錯誤,或是因腳步沒踩穩,而使腳踝落地時彎曲幅度過大。在患部處理方面,上一點提到的 RICE 方法依然適用。

3. 水泡(Blister)

不只跑者,水泡可能是每個人多少都有過的經驗。鞋子尺寸不合、鞋後跟或襪子磨腳、一次增加太多運動量等,都可能使人冒出水泡。水泡通常會在 1~2 個禮拜內自行痊癒,但若長得較大,碰到時太痛,想要自行刺破的話,記得所使用的針一定要經過酒精消毒,且刺破後要用清水和肥皂清洗傷口,以免感染。如果把凡士林塗抹在患部或易起水泡的地方,就可以減少皮膚與鞋子的摩擦,避免疼痛或水泡生成。(推薦閱讀:老是起水泡!5招預防與安全處理水泡) 4. 跑者膝(Runner’s knee)

跑者膝是常見的跑步傷害,可能是由於臀部和腿部肌肉無力,或跑步姿勢不正確,而造成膝蓋髕骨磨損。跑者膝在上下樓梯,或是進行深蹲等動作時,會因為體重壓迫,讓膝蓋疼痛的程度更加明顯。(推薦閱讀:膝蓋外側痛!跑者膝、髂脛束症候群的原因與症狀) 5. 脛骨疲勞性骨膜炎(Shin splint)

又稱前脛骨症候群,指的是跑者的脛骨發生疼痛的狀況,好發於前側脛骨和有扁平足的人身上。脛骨疲勞性骨膜炎也容易出現在沒有跑步習慣,卻一次跑了 10 幾 20 幾公里的新手身上。跑鞋不合腳或是品質太差,也容易造成這個現象,但是換一雙合適的跑鞋,就可以幫助衝擊力的吸收,減輕腿部負擔。脛骨疲勞性骨膜炎基本上多休息就能恢復,做些伸展運動,也有助於舒緩疼痛。

6. 疲勞性骨折(Stress fracture)

此種骨折不是骨頭真的斷掉,而是因為運動量過大,或激烈運動前暖身不足,而使骨頭產生小裂痕。疲勞性骨折跟脛骨疲勞性骨膜炎的症狀類似,也都好發於脛骨,但前者的危險程度更高,可能會造成患者行走困難,甚至會讓患者需依靠柺杖才能移動。若疑似有疲勞性骨折,建議停止運動,並尋求醫師幫助,以避免進一步的傷害。 7. 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

指的是從腳跟延伸到腳趾的筋膜,產生發炎的症狀。足弓較高、扁平足或小腿肌較緊的人,是此症的好發族群,且通常腳後跟與腳掌會特別容易感到疼痛。患者可以藉由伸展運動,如踮腳尖,或按摩腳底、冰敷,來減輕疼痛。(推薦閱讀:走路好痛?足底筋膜炎這樣做復原快

8. 阿基里斯腱炎(Achilles tendonitis)

又稱肌腱炎,是當位在小腿後側的阿基里斯腱發炎,大多是因為突然增加運動量或頻率而造成的。阿基里斯腱炎的疼痛,和足底筋膜炎一樣,可以透過伸展、按摩和冰敷紓緩。 如何在跑步時避免運動傷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選擇舒適、合腳的鞋子,就有助於減低運動傷害的發生機率。此外,運動前做足暖身運動,使身體對訓練目標有充分的準備,才是讓跑者們動得安全、跑得健康的王道。

食道癌症狀:吞嚥困難注意!食道癌原因、自我檢查方法一次看

食道癌症狀:吞嚥困難注意!食道癌原因、自我檢查方法一次看

食道癌(Esophagus cancer)在全球癌症死因中,排名第6,由於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又被稱為無聲癌,通常患者直到出現吞嚥困難、不停咳嗽清痰等症狀,而去檢查時,才發現為時已晚。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與藝人安迪,都是因食道癌而病逝。預防勝於治療,一起來了解食道癌的原因與症狀,才能避免並預防這個隱形殺手找上門。

食道癌症狀:自我檢查方法

食道癌可能發生在食道的任何部位,通常男性罹患的機率高於女性。

食道癌初期因食物尚能通過,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食道癌末期,食道腫瘤持續變大造成管腔狹小阻塞,而出現吞嚥困難症狀是吞嚥困難,或吞東西時感覺食物黏在食道上、食物緩慢通過的感覺、沒有刻意減肥但體重卻下降、胸痛或有灼熱感、消化不良或胃感到灼熱,咳嗽、聲音沙啞;較嚴重的食道癌則會有沙啞、打嗝、肺炎與高血症等症狀。

若您長期有以上的症狀或有胃酸逆流,請立刻找專業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 食道癌原因

一般認為,食道受到慢性刺激,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包括肥胖、患有胃食道逆流疾病、食道遲緩不能症而無法正常吞嚥,或是出現膽汁逆流等。

另外像習慣抽菸喝酒、喝熱飲等,都是刺激食道的因素。 食道癌自我檢查方式

通常診斷食道癌,是透過消化道內視鏡檢查,以及食道蠕動壓力檢查食道有無癌細胞,或經常受到刺激的區塊。在台灣,請大家記得接受國健署的計畫,到了一定的年齡,要定期做健康檢查,並留意自身及親友的健康,才能在病情惡化以前,及早治療。 食道癌類型:鱗狀細胞癌、食道腺癌 1.鱗狀細胞癌

常發生在食道的上段和中段,致病的主要原因為飲食習慣、抽菸喝酒與熱飲等。 2.食道腺癌

常發生於食道和胃交界處的腺體細胞上,與肥胖、胃食道逆流等有關。

食道癌併發症

食道癌產生的併發症會使食道阻塞,食物和液體就難以通過食道,食道癌晚期則會感覺疼痛,甚至可能有出血現象。

食道癌除非晚期堵塞,否則就臨床症狀而言,不容易在早期發現,因此針對喜好飲酒或有肝病在身、已經有先前食道傷害的族群,建議定期檢查,提高警覺。

我們可以透過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降低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戒菸:您可以尋求專業醫師與配合藥物,來幫助戒菸。 適量飲酒:各種年齡的女性以及65歲以上的男性,建議飲酒量每天最多1杯,65歲以下的男性每天最多僅可2杯。

此外,多吃蔬菜水果與保持標準範圍的體重,也是降低罹患風險的要素。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食道癌可以活多久?

根據統計食道癌初期治療後5年存活率可高達70%,第二期治療五年後存活率就降到40%左右,第三期食道癌五年後存活率則僅20%上下,食道癌末期治療五年後存活率不到10%。

維他命B3(菸鹼醯胺)保養品怎麼挑?醫師:挑選有3重點

維他命B3(菸鹼醯胺)保養品怎麼挑?醫師:挑選有3重點

皮膚是人體最大器官,保養皮膚成為許多現代人必須面對的日常課題;菸鹼醯胺(B3的衍生物之一)對人體有許多幫助,特別是調理皮膚健康。有許多人每逢換季或冬天空氣乾燥時,皮膚容易出現乾癢問題,因此也讓含有維他命B3成分的乳液或乳霜成為許多人的選擇要件。

市面上B3成分保養品眾多,究竟該如何選擇?應注意哪些關鍵要件?《Hello健康》特別邀請皮膚專科葛宗昀醫師,為您詳細說明B3對皮膚健康的影響為何?以及如何聰明選擇最適合自己的B3保養品。 B3是什麼?對皮膚的好處有哪些?

維生素B3又稱菸鹼素(Niacin),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B3的衍生物包括菸鹼酸(Nicotinic acid)和菸鹼醯胺(Nicotinamide,也稱菸鹼胺),兩者均有類似B3的生物活性。在一項研究中,菸鹼醯胺比菸鹼酸更容易穿透角質層,並且較不會引起皮膚刺激或泛紅;因此,菸鹼醯胺也被廣泛應用於保濕的保養品中。

葛宗昀醫師說,外用維他命B3有助增加屏障,提升神經醯胺(Ceramide)含量,進而增強皮膚屏障功能,減少水分流失,對修復發炎細胞相當重要。 外用B3好處

整體而言外用B3對肌膚有以下好處: 舒緩泛紅不適等敏感膚況 維持肌膚水分 保護肌膚屏障

口服B3好處

維生素B3主要食物來源為肉類、堅果與豆類,攝取B3對人體的好處如下:

改善皮膚健康 調整血脂 降低血壓 有助大腦機能正常運作 維他命B3保養品:醫師親授3大挑選重點

挑選B3保養品時需要注意什麼?B3與哪些成分搭配效果更好?接下來葛宗昀醫師為讀者介紹B3保養品3大挑選重點: 維他命B3

為了維持並修復肌膚屏障,使用「高純度」的B3是關鍵之一,例如透過B3複合彈潤緊實因子,經臨床實證可激升肌膚玻尿酸及7倍神經醯胺,以強化肌膚屏障並穩定維持肌膚水分。 添加維他命E

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和抗發炎作用,能吸收紫外線(UV),預防紫外線引起的自由基損傷,改善乾燥和脫皮困擾,形成肌膚天然屏障與緩解不適;葛宗昀醫師補充,維生素E和維生素B3可共同維持肌膚水分、修復受損肌膚,減少皮膚乾燥,促進皮膚細胞再生和修復。 肌膚仿生修護專利

現在已有生物醫學技術,透過模擬肌膚原生結構,建構屏障與防禦能力,以減少敏感肌乾癢的狀況,坊間也有產品有肌膚仿生修護專利DAF™ 特殊成分,模仿健康肌膚微生態結構與環境,維持肌膚菌叢生長環境、穩定菌叢數量&分布、並讓菌叢能獲得該有的水分,可強化肌膚屏障、平衡肌膚微生態,抵禦外在內在刺激,並提高保濕能力並鎖住水分,從而避免敏感和乾癢問題的反覆發生。

針對冬天皮膚有乾癢狀況的族群,若有需要,患者可購買含有B3成分的乳液或乳霜;坊間也有類似產品,例如貝膚黛瑪的AD舒益系列,其成分就是特別針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和乾癢肌膚設計,加入維他命B3、維他命E,且無添加防腐劑,適合肌膚敏感族群。

維他命B3(菸鹼醯胺)保養品怎麼挑?醫師:挑選有3重點

葛宗昀醫師說,若是乾燥肌族群,可在洗澡或洗手擦乾後,隨即擦拭含有B3的乳液,維持肌膚保濕、緩減肌膚乾癢不適,坊間產品如舒益B3彈潤修護輕乳霜;至於極乾肌或異位性皮膚炎則可使用舒益修護精華乳,有添加專利成分,可減少金黃色葡萄球菌附著。

挑選B3保養品注意:敏感肌不適合這6大成分 無添加:酒精、香料、色素、防腐劑和助滲透劑

針對異位性皮膚炎、乾燥敏感肌的族群,建議應避免挑選幾種對肌膚有影響的成分,像是一些保養品為了使保養成分更容易進入肌膚,可能會添加酒精等溶劑和界面活性劑,在此同時,可能較有疑慮的成分如香料、色素、香精及防腐劑等,也更容易進入皮膚;若本身為敏感肌或肌膚屏障受損的人,建議避免使用。 無添加:化學合成脂

最後,補充,挑選B3保養品時,應避免選擇有添加人工合成脂的產品,例如:十四酸異丙酯(Isopropyl myristate,IPM)及十六酸異丙酯(Isopropyl palmitate,IPP),除了刺激性較大,還可能導致長痘痘與粉刺。

外用維他命B3副作用:濃度過高造成刺激

外用的維他命B3產品多以菸鹼醯胺的形式出現,一般來說菸鹼醯胺濃度為2~5%,濃度過高較容易刺激肌膚,造成皮膚泛紅及微熱感,對於肌膚較敏感的人,建議從低濃度開始使用。

另外,若有相關疾病如進行性肝臟疾病、進行性消化道潰瘍及動脈出血的病人,在使用前,務必先諮詢醫師後才可使用。

寶寶第5週:回診檢查打疫苗!嬰兒發燒、奶水量不足怎麼辦

寶寶第5週:回診檢查打疫苗!嬰兒發燒、奶水量不足怎麼辦

嬰兒的生長與發育狀況

隨著寶寶邁入第5週,這時會發現寶寶趴著時,可以短暫抬頭,平常也能專注地看著人臉,尤其是照顧者的臉。

父母可在家多讓孩子做抬頭運動,增強控制頭頸部和背部的力量,例如讓孩子趴在床上、遊戲墊上,或是讓寶寶趴在懷中,讓孩子跟自己面對面,透過抬頭訓練可以訓練頭頸部的肌肉,對於之後的翻身、坐、爬、站等都有幫助。

在這個階段,寶寶可能會發出呼嚕聲、咯咯聲,或類似哼唱、低吟的聲音來表達情緒,有些寶寶甚至會尖叫和大笑,這是語言發展的開始,爸媽可以多跟孩子說話、唱歌,刺激聽力和語言能力。

這時期的寶寶情緒主要是笑和哭,不論是笑出聲音或是哇哇的哭都是一種渴望獲得關注的訊息,所以爸媽可多關照寶寶的情緒感受,並給予良好的回應。

當孩子笑的時候可以讚美和逗弄,當孩子哭的時候則要關懷寶寶的狀況,確定尿布是否濕了、肚子餓了等,除了滿足寶寶,也可透過關心的方式讓孩子練習調節情緒。

【延伸閱讀:寶寶遲遲不叫媽~模仿他鼓勵開口說話】 奶水量不足?注意3重點

隨著哺餵母乳來到第5週,媽媽的奶水量還充足嗎?維持奶水充足有3大重點,包括: 均衡飲食 哺乳期不刻意減重 每天補充至少2000毫升以上的水分

哺乳期請避免刻意減重,並且要多喝水,因為水分是母乳的主要成分,且要均衡飲食才有原料製造乳汁;記得每天要比孕前多攝取500大卡熱量,才能給予寶寶足夠的奶水。

【延伸閱讀:餵奶煩惱奶水量不足?增加母乳分泌有方法Hello健康】 嬰兒的預防接種與檢查

寶寶滿月後就要回診做第1次的「兒童預防保健」,也就是健兒門診,透過各項檢查了解孩子的健康狀態,項目如下: 身體診察:身長、體重、頭圍、營養狀態、一般檢查、瞳孔、對聲音之反應、唇顎裂、心雜音 、疝氣、隱睪、外生殖器、髖關節篩檢 餵食狀況:餵食方法 發展診察:驚嚇反應、注視物體

此外,這時也需接種B型肝炎疫苗第2劑,爸媽可在這時預約健兒門診,並提出打預防針的需求,一天完成各項檢查與疫苗接種。若是沒有及時施打疫苗,可能有感染B型肝炎的風險,症狀包括發燒、噁心、黃疸、腹部不適等。

【延伸閱讀:時間到記得帶孩子去打!新生兒疫苗接種時程表、疫苗種類報你知

寶寶發燒怎麼辦?

寶寶發燒、體溫偏高時,許多父母都非常害怕,嬰兒發燒的定義如下: 耳溫、肛溫、額溫:攝氏38度以上 口溫:攝氏37.8度以上 腋溫:攝氏37.2度以上

當3個月以下嬰兒發燒時,應立即送醫就診,或是沒有發燒,卻有意識不清、哭泣時沒有眼淚、尿量大幅減少等狀況,也應該就診,千萬不要自行給予退燒藥或是做任何偏方而延誤就醫。

【延伸閱讀:嬰兒發燒怎麼辦?秒懂寶寶發燒原因、就醫時機及發燒處理方法】 注意寶寶的排便及餵奶狀況 1.吐奶

嬰兒出生前幾週,大部分都會吐奶,有些寶寶偶爾吐,有些則每餵必吐,還有些聰明的寶寶,只在吃太飽時吐出來。目前還沒有治療吐奶的方法,但是可以盡量減少讓寶寶在喝奶時,吞入過多空氣;雖然一般的吐奶是正常的,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某些情況下要特別注意,若寶寶的吐奶伴隨著體重增加狀況不佳、長期嘔吐、咳嗽、嘔吐物呈棕色或綠色的情形,請就醫諮詢。 2.牛奶過敏

這是常見的一種嬰兒食物過敏,若寶寶對牛奶嚴重過敏,則會經常嘔吐、拉稀便、血便。有些對牛奶過敏的寶寶,接觸牛奶蛋白可能出現濕疹、蕁麻疹、呼吸急促、流鼻涕或鼻塞等症狀。除非反覆測試,否則無法知道是否對牛奶過敏,若你懷疑寶寶對牛奶過敏,在採取任何行動前,建議先與醫師討論。(推薦閱讀:寶寶過敏怎麼挑奶粉?奶製、豆製及配方乳一次看) 3.排便

喝母奶的寶寶,糞便偏軟,甚至呈水狀都是正常的。但腹瀉不一樣,次數多、流動狀且有臭味,可能含有黏液,通常伴隨著發燒或體重減輕,上述情形在喝母奶的寶寶身上,比較少見。若親餵寶寶腹瀉,恢復的速度比瓶餵寶寶快。

有些瓶餵寶寶3~4天才排便是正常的,不過,如果寶寶的大便不成形,或是呈硬顆粒狀,或是肛裂引起疼痛或出血,這代表寶寶可能便祕了。若懷疑寶寶有便祕的情形,請盡快諮詢醫師,在醫師的指示下,讓寶寶多喝水,以改善情形。

矽靈是什麼?優缺點大解密!「無矽靈洗髮精」真的比較好嗎?

矽靈是什麼?優缺點大解密!「無矽靈洗髮精」真的比較好嗎?

近年來「矽靈會導致毛囊發炎、掉髮」的觀念盛行,導致「無矽靈」成為許多人選擇洗髮精的標準。究竟矽靈是什麼?有哪些優缺點?到底對人體好不好?無矽靈洗髮精又有哪些好處?《Hello健康》帶您一次了解!

矽靈是什麼?

矽靈(Silicone)又稱聚矽氧烷,是一種人工合成物質,含有矽、氧、烷等,相關化合物的英文名稱字尾通常帶有-cone或-siloxane,因無味、低刺激性及高安定性等特性,常添加於髮粧產品中。

矽靈約於40年代開始量產,因便宜、穩定及無毒的特性,很快就廣泛應用於醫學與工業上;到了70年代,矽靈開始用於化粧品產業,其用途包括止汗除臭劑、皮膚保養品及彩粧品;直到80年代解決了矽靈穩定懸浮的問題後,含矽靈的雙效(洗髮、潤髮)合一洗髮精才推出;時至今日,矽靈幾乎成為雙效合一洗髮精的代名詞。 矽靈優缺點有哪些? 矽靈優點 高耐熱:矽靈具有耐熱性,可減少頭髮在吹風機高溫下造成的傷害。 潤滑性:矽靈的表面張力低,且具有良好的潤滑性,可在頭髮上形成一層很薄的保護膜,讓頭髮變得柔順,市售護髮產品、臉部保養品多會添加矽靈,藉此鎖水、保濕,並保護肌膚。 鎖水性:矽靈的鎖水性除了用在洗髮與潤髮產品中,也被運用在敷料上,當有割傷、較深傷口使皮膚屏障受損時,便可用含有矽靈的敷料,在皮膚表層形成保護層、避免水分流失。 抗靜電:矽靈具抗靜電效果,可讓頭髮柔順好整理。

頭髮毛躁原因

頭髮之所以會毛躁、打結,是因為洗髮精帶「負電荷」,因此就需要使用含「正電荷」的潤髮乳,讓正、負電荷相互抵銷,使頭髮柔順。

 

值得注意的是,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矽靈不會受到洗髮精及護髮乳的電荷影響,也不會跟皮脂混合,並可形成完整薄膜,降低頭髮靜電,使其柔順、好梳理又有光澤的同時,又不會明顯增加頭髮負擔;此外,市面上還有多孔性的矽粉,其孔隙可吸附油脂,讓添加其物的清洗或髮妝產品,具有控油效果。

矽靈缺點 過度滋潤:矽靈能夠在頭髮上形成保護膜,對於原本頭皮容易出油者,可能會使頭皮及頭髮油膩。 無矽靈洗髮精好處

無矽靈洗髮精的好處是更清爽蓬鬆,適合油性頭皮族群,較不易對頭皮產生負擔;然而,需要注意有無添加其他滋潤成分,因為有些無矽靈洗髮精為了維持柔順效果,會把鎖水滋潤的成分換成摩洛哥油、杏仁油等天然的精油,但使用此類型產品較容易長痘痘、粉刺,因此可視個人情況、需求與皮膚科醫師討論後,選擇適合的產品。 無矽靈洗髮精適合族群 油脂分泌旺盛 脂漏性皮膚炎患者 頭皮容易因悶熱、流汗或抵抗力低下而發炎 使用不合適的染、燙髮藥劑,引起頭皮嚴重過敏 適合短髮,髮質未因吹 、燙、染而乾燥受損

矽靈3大爭議與迷思

隨著矽靈開始廣泛用於雙效合一洗髮精的同時,各種負面的傳聞隨之出現,以下整理3大常見的矽靈傳聞與迷思: 1.含矽靈洗髮、護髮產品會殘留在頭皮,造成發炎、落髮

食藥署指出,目前已有研究證明,以含有矽靈洗劑洗頭後,雖有部分矽靈附著頭髮,但在使用約5次後其附著量就會達到平衡;而只要使用1次不含潤絲成分的一般洗髮產品清潔,大部分矽靈成分就可被清除。

頭皮容易發炎較可能是因為洗劑過於溫和,無法有效洗淨,並非矽靈引起;此外,矽靈無法為皮屑芽孢菌所使用,因此尚無引起脂漏性皮膚炎的科學依據。 2.含矽靈成分的化粧品會致癌

食藥署指出,目前國際期刊與科學研究,包括歐盟、美國及日本等國家的研究報告中,皆未發現矽靈對人體有顯著危害,也未發現矽靈會直接引起皮膚刺激,導致落髮或癌症等問題;因此,在現行法規的規範使用量下,其安全性是沒有問題的。 3.矽靈無法自然被分解,對環境造成危害

有傳言指出,矽靈是合成的化合物,自然界無法分解,恐對環境造成危害等;對此,食藥署指出,根據北美洲1994年開始執行的「矽靈對於環境、健康及安全的之監測」,大致上證實矽靈對環境及健康的影響,是來自其生產中殘留的不純物,而非矽靈本身。

食藥署提醒,民眾無須過度擔心矽靈問題,只要選擇符合個人需求的產品,並充分清洗乾淨,就是最佳的基礎保養之道。

寶寶第4週:溢吐奶、腸絞痛怎麼辦?刷牙與按摩方法說明

寶寶第4週:溢吐奶、腸絞痛怎麼辦?刷牙與按摩方法說明

嬰兒的生長與發展狀況

邁入第4週後,嬰兒的臉會愈來愈圓潤,脫離剛出生皺巴巴的模樣。嬰兒趴著時,骨盆會平貼於床面,頭可以略抬起,抱在身上時也會主動抬頭看人。

男、女寶寶的平均發育狀況如下:

男寶寶

身長:約51~58公分 體重:約3.2~5.4公斤 頭圍:約35~39.6公分

女寶寶

身長:約50~57公分 體重:約3.1~5.2公斤 頭圍:約34.2~38.9公分 嬰兒溢、吐奶怎麼辦?

溢奶指寶寶在喝奶或是剛喝完時,嘴角流出少許的奶水,原因可能是喝奶時太急,或是有輕微胃食道逆流,通常不必擔心,但要記得清潔口腔。

吐奶原因很多,包括喝太多、生病、吸入過多空氣等,爸媽可觀察寶寶狀況,若吐奶量只有一點點,寶寶活動力也正常,則不用太擔心,但若吐很多、有綠色嘔吐物,或活力下降,須趕緊尋求專業協助。

【延伸閱讀:寶寶吐奶怎麼辦?拍嗝有用嗎?嬰兒溢奶、吐奶原因解析】 嬰兒每天刷牙很重要

嬰兒雖然還沒長牙,但是維護口腔環境相當重要,不僅可以從小養成清潔習慣,也能避免口腔內細菌滋生,清潔時機與方式如下: 清潔時機:早起、睡前、每次喝完奶後 準備物品:紗布巾、溫開水 清潔步驟: 用溫開水浸濕紗布巾 拿著紗布巾確實擦拭口腔,包括牙床上下左右、舌頭、口腔周圍

由於寶寶通常會抗拒口腔清潔,因此爸媽需多費心,可以一人協助扶住孩子,另一人負責清潔。 注意嬰兒腸絞痛

未滿3個月大的嬰兒中,有10~20%會發生腸絞痛,使寶寶瘋狂大哭、難以安撫、甚至拳打腳踢。雖然前3個月是寶寶最常哭的階段,但腸絞痛不一樣,醫師會以3原則來判斷: 1次哭3小時 1週至少3次 連續3週以上

腸絞痛常在傍晚發生,多發生於寶寶出生3到6週之間,但大約3個月後,便不會再發生。

部分研究認為腸絞痛可能是食物過敏,或嬰兒的消化系統尚未成熟所致,其他研究則認為,寶寶的個性容易緊張,或是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可能才是成因。

雖然腸絞痛的問題會讓家長感到無助與內疚,但這只是暫時的現象,不是長期健康問題的徵兆,所以不必過度擔心。

【延伸閱讀:嬰兒腸絞痛怎麼辦?有哪些症狀?關鍵「5S」與母乳改善新生兒腸絞痛

幫寶寶按摩改善哭鬧

按摩可以幫助放鬆寶寶情緒與身體,也能增進親子間的感情,以下介紹最基本的「嬰兒從頭按到腳」按摩法:

從頭按到腳 介紹:把握從頭按到腳的原則,並且透過雙手輕按提供寶寶安全感。 步驟: 從臉開始,輕壓寶寶的額頭、眉毛、臉頰、耳朵 接著從上手臂開始,依序從一直按到小手指,一手按完換另一手 接著是身體部分,手掌放在寶寶胸前並且從中間往外畫圈 再來是雙腿部分,輕輕的從大腿一直按到腳掌、腳趾,一腿按完換另一腿 最後是按摩背部,從上到下一路輕輕按壓到屁股 寶寶照護與注意事項

讓寶寶適度吸吮:4週大的寶寶喜歡,而且需要吸吮,不需強制禁止|。你可能發現奶嘴能讓寶寶平靜下來,在某些情況下,寶寶會拿拇指或食指起來吸。 無論醒、睡,都維持臉部朝上:避免因為趴著或睡著而壓迫呼吸道。 外出須坐安全座椅:2歲以下的嬰幼兒應坐在車輛後座,並使用攜帶式嬰兒提籃或是後向式安全座椅,並要注意有無正確安裝和繫好安全帶,才能確實保護寶寶安全。

寶寶第3週:哺乳維持「想吃就餵」原則、注意臍疝氣與猝死

寶寶第3週:哺乳維持「想吃就餵」原則、注意臍疝氣與猝死

嬰兒的生長與發展狀況

3週大的嬰兒已經能靈活活動手腳,也能看見,並追蹤距離20~35公分的物體,這剛好是母乳哺餵時,媽媽與寶寶對眼的距離;事實上,這個年紀的寶寶傾向對人臉感興趣,而非其他物品。

媽媽可在親餵時直視寶寶,再慢慢把自己的頭轉到另一側,看寶寶的目光是否跟上;這個動作有助於訓練寶寶的身體肌肉、眼睛的追焦與聚焦能力,同時透過眼神交流,也能增加媽媽與寶寶之間的情感。

哺乳維持「嬰兒想吃就餵」的原則

進入第3週後,嬰兒會逐漸抓到吸吮母乳的節奏,媽媽只需掌握「寶寶想吃就餵」的原則。若嬰兒不吸奶,可能是不餓或還不習慣吸吮乳房;針對後者,媽媽可多抱寶寶,增加寶寶與胸部接觸的時間,讓寶寶有機會學習與練習吸吮;此外,媽媽也需觀察孩子的進食量是否足夠,如果寶寶仍然不吸,建議尋求專業協助,找出原因改善問題。 嬰兒臍帶脫落,注意「臍疝氣」

這個階段,嬰兒臍帶多已脫落了,不過有些寶寶可能會出現臍疝氣,也就是所謂的凸肚臍,多數發生於早產兒和體重較輕的寶寶身上,這是因為寶寶的腹部肌肉較脆弱,出生時臍帶附近的肌肉未完全關閉,肌肉結構也尚未發育完整,以至於腹內組織從腹壁肌肉的缺損擠出來,形成臍疝氣。

不過爸媽不必過於擔心,隨著嬰兒逐漸長大,臍疝氣多於1~2歲時逐漸消失,但若是孩子出現哭鬧不停、嘔吐,甚至疝氣處鼓起紅腫、變黑、發炎等,請盡速就醫。

嬰兒包巾使用方法

嬰兒的睡眠品質對於健康發展、建立睡眠習慣十分重要,包巾不僅可以提供安全感,也能讓寶寶睡得更好。

使用步驟如下: 將包巾轉成菱形,上方一角折下來變鑽石形 將寶寶頭頸部放在鑽石形上方線條處 一手固定寶寶左手,另一手從包巾右邊邊角,往左包住寶寶肩膀,並將多餘部分塞到寶寶身體下方 另一側重複步驟3,並將多餘部分塞到寶寶身體下方 整理身體下方布料,留一個手掌的空間,將包巾往身體方向拉上來,並用彈性綁帶固定寶寶 包寶寶時,注意不要包太緊,並露出雙手並讓呼吸保持順暢。

起初使用時,寶寶可能會感到些微驚嚇,但適度的驚嚇為自然現象,表示小孩對外在環境的變化感到十分敏感,懂得做出反應。

注意與預防嬰兒猝死

嬰兒猝死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指嬰兒在睡眠時突然死亡,1歲以下的嬰幼兒皆是高危險群。雖然嬰兒猝死症發生率不高,但卻是1歲以前嬰兒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父母不可不慎。

嬰兒猝死的常見原因包括: 家長或照顧者吸菸(同場加映:說戒就戒!成功戒菸做到這4點) 趴睡 早產 出生時體重過輕 睡在太軟的表面 睡覺的環境太悶熱

【延伸閱讀:新生寶寶該睡多久?父母必知4注意事項】

為了避免嬰兒猝死,應謹記下列事項: 讓嬰兒仰睡:研究指出,仰睡能減少50%猝死機率。 維持床鋪乾淨、簡單:避免用過軟的床單、過厚的棉被,床上也避免放置玩具、不用的枕頭或抱枕。 維持環境溫度舒適:房間溫度控制於24~28度間,避免太冷或太熱。 避免嬰兒周圍吸菸,並遠離吸菸者 仔細觀察嬰兒的健康狀況

一般來說,若是發育情形正常,不需要特別去找醫師。然而,爸媽應隨時注意寶寶有無任何不尋常的跡象,下列是你應該注意的事項: 監測寶寶的尿量與排便次數,以便及早發現異常的狀況。(進一步了解寶寶排便問題,請看:寶寶也會大腹便便~便祕跡象5招改善) 若有任何凝血問題,醫師可能建議注射維生素K,幫助凝血。

寶寶第2週:多跟嬰兒說話、培養吃睡作息、注意黃疸

寶寶第2週:多跟嬰兒說話、培養吃睡作息、注意黃疸

嬰兒會辨識聲音,眼睛也會隨物體移動

在此階段,嬰兒的眼睛可以隨目標移動,也能辨識照顧者的聲音,並在聽到聲音的時候,顯得更安心,因此父母可以拿著玩具逗孩子,促進嬰兒的視力發展,同時多與寶寶對話,提高對語言熟悉度、親密度與安全感;此外,這時期的嬰兒喜歡被撫摸,因此可以在寶寶洗完澡或睡前進行嬰兒按摩。

另外,建議從寶寶出生起就可以進行親子共讀,不僅能增進親子關係,也有助於語言、認知等發展,父母可先從日常生活中的小圖卡、小布書進行共讀。

【延伸閱讀:寶寶學說話分階段!注意有無語言發展遲緩徵兆】 嬰兒學習喝奶階段,媽媽親餵乳頭容易痛

在第2週,由於寶寶的進食時間還沒固定,所以哺餵母乳的嬰兒一天可能要餵8~12次,母親在這個階段特別辛苦,父親可以多多分擔其他家務。

若寶寶是餵食配方奶,一天也可能要餵6~8次。建議餵食量每天/每公斤約需150~180c.c.,父母可平均分配於每一餐,但不用勉強嬰兒喝完,視嬰兒的胃口而定。在這個階段的重點,就是慢慢培養出進食的習慣。

母親用母乳哺餵嬰兒時,記得讓自己和寶寶的姿勢放鬆,並讓寶寶面對自己的臉和胸部;其次寶寶吸吮時,嘴巴要含得夠大,下巴貼著乳房才可順利吸吮。

初期母親可能會因為嬰兒拉扯乳頭而感到疼痛與不適,這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習慣;此外,母親也可能常有親餵乳頭刺痛,或餵乳姿勢不良,造成乳頭破皮等情形,建議可透過擦羊脂膏來修護敏感的乳頭。

【延伸閱讀:不會計算新生兒奶量?醫師教你用嬰兒體重算奶量】

幫嬰兒拍嗝預防溢、吐奶

除了哺餵奶外,拍嗝也很重要,尤其如果寶寶採瓶餵,每次餵完奶都必須要拍嗝,因為瓶餵容易吸到空氣,可能導致溢吐奶。

嬰兒拍嗝方式主要有2種: 坐姿拍嗝:父母可讓寶寶坐在腿上,一手支撐寶寶頭頸部,另一手拱起呈三角形拍寶寶背部。 直立拍嗝:父母將寶寶的頭頸靠在肩上,一手撐住寶寶下半身,另一手拱起呈三角形拍寶寶背部。 培養嬰兒睡眠時間

良好的睡眠習慣有賴於從小養成,所以父母需持續幫寶寶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例如: 床內不擺放雜物、鬆軟物件 每次睡覺都仰睡 每晚進行相同的睡眠儀式:每晚上床時間固定、有特定的哄睡方式,例如播放輕柔音樂、說故事等

需注意的是,到了第2週,寶寶可能已有能力輕輕地抬起頭,因此寶寶躺下時,要特別注意姿勢,確保其呼吸道暢通。 注意新生兒黃疸

黃疸是新生兒的常見症狀,會讓寶寶皮膚和眼睛變成黃色,尤其是早產兒及母乳寶寶。

黃疸是因為嬰兒肝臟尚未完全發育,無法良好去除血液中的膽紅素。初期會出現在臉上,之後是胸部與腹部,最後才是腿部;黃疸也會使嬰兒的眼白看起來黃黃的。若是皮膚黝黑的嬰兒,可以觀察其眼睛與牙齦,確認是否有這樣的症狀。若不確定,還可以輕壓寶寶的鼻子,或額頭上的皮膚,這時皮膚會顯得特別黃。

為預防黃疸,父母記得隨時注意皮膚清潔,並哺餵充足的奶水促進代謝,以及觀察呼吸、吸吮、大小便狀況,若嬰兒活動力降低,顯得沒力氣時,應盡速就醫。

父母也可使用以下小功具,藉由觀測寶寶便便,了解嬰兒的健康狀況。

若懷疑寶寶有黃疸,請盡速就醫,醫師會根據寶寶外觀和抽血進行診斷。多數情況下,新生兒黃疸無需特別治療,約1~2週就會消失;針對較嚴重的黃疸,醫師可能會建議照光治療,使用特殊波長的光,幫助寶寶排出膽紅素。

【延伸閱讀:新生兒黃疸2週以上快就醫!膽道閉鎖用3症狀判斷,治療晚恐須肝臟移植】 如何觀察寶寶健康與成長狀況?

最初的幾週,大部分媽媽擔心的是寶寶的體重。寶寶有營養不良嗎?是否達到正常的標準體重?為什麼體重比其他寶寶還輕?

其實不需要過於擔心上述問題。有幾個跡象可以確保親餵的嬰兒獲得足夠的養分,例如:餵食後感到胸部變空變輕,寶寶的皮膚呈現光澤、緊緻,輕按時具有彈性。若水分不足,按下寶寶皮膚時,會先皺皺的才反彈。

另一種方式是在親餵的同時,聆聽寶寶吞嚥的聲音,觀察其是否在享用香甜的奶水。此外,若是寶寶定時排出黑色或黃色的糞便,就不用太擔心。寶寶一天需要更換五到八次尿布,若達到這個次數,就能確定寶寶已獲得足夠的能量,與必需的營養。

不管是親餵母奶還是餵奶瓶,請謹記,寶寶在每個階段的生長速度,都有所不同,有時候速度會慢一點。若寶寶總是精力充沛、玩得很開心、健康,就代表發育得很好。若對寶寶的體重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醫師會提供意見,並建議你該補充哪些營養。

安眠、助眠藥種類?安眠藥哪裡買?藥效、分級一次看

安眠、助眠藥種類?安眠藥哪裡買?藥效、分級一次看

台灣安眠藥的用量高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每年用藥人數超過400萬人,約每5人就有1人服用安眠藥。

儘管國人服用安眠藥者眾,但許多人仍對安眠藥不理解,甚至嘗試從網路購買來路不明的藥;事實上,安眠藥種類繁多,功效、適應症及適合族群也大不相同。讓《Hello健康》為你介紹安眠藥種類,介紹各類助眠藥物的功效、適應症及適合族群,以及安眠藥的正確購買及取得管道。

安眠藥為助眠藥物的一種

助眠藥物可分為2類,1類附帶助眠效果,可讓你嗜睡、放鬆、肌肉鬆弛,另1類則是專門用於治療失眠問題的處方用藥,也就是醫師常提到的「安眠藥」或「鎮定安眠藥」。 附帶助眠效果的藥物 抗組織胺 褪黑激素(Melatonin) 抗憂鬱藥、抗精神病藥

安眠藥

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am, BZD) 非苯二氮平類(Non-benzodiazepam, Non-BZD)

上述5種藥物中,一般民眾自行於藥局購買的皆是抗組織胺,其餘4種藥物皆為處方用藥,需醫師開立處方箋才能購入。

褪黑激素在部分國家並非處方用藥,民眾可自行出國或上網購買,但需注意褪黑激素(或安眠藥等其它處方藥)皆為管制藥物,未經許可不得擅自流通及轉售,否則恐觸《藥事法》,最高處200萬元罰鍰。

以下分別為讀者介紹上述5種藥物: 安眠藥:苯二氮平類及非苯二氮平類藥物 1.苯二氮平類安眠藥(BZD)

苯二氮平類安眠藥可減少入睡時間及延長睡眠時間,除了鎮靜安眠功效外,還具有抗焦慮、肌肉鬆弛及抗癲癇效果。

苯二氮平類藥物常見副作用為嗜睡、頭痛、暈眩、疲憊、精神混亂、肌肉無力及運動失調等,少數人服用後會於隔日早晨出現宿醉感,如行動緩慢、頭暈或想睡覺等症狀。

苯二氮平類藥物會抑制中樞神經,並主要經由肝臟代謝,因此不適用於重症肌無力、嚴重呼吸功能不全、睡眠呼吸中止症、嚴重肝功能不全及對苯二氮平過敏者。 2.非苯二氮平類安眠藥(Non-BZD)

非苯二氮平類安眠藥的作用快、半衰期短,可快速誘導睡眠,且較不易改變睡眠週期,但較無肌肉鬆弛、抗癲癇及抗焦慮的作用。

由於非苯二氮平類藥物藥效快,且較無服用BZD藥物所引起的隔日副作用,因此廣受病患接受,但也因其藥效顯著、快速,容易讓病患產生依賴感,產生「吃其它安眠藥都無效」的感覺,進而長期依賴服用,導致身體逐漸出現藥物耐受性、藥效愈來愈差,用藥量逐漸加重。(推薦閱讀:安眠藥副作用很危險?吃過量會上癮、致死?安眠藥正確用法及常見問題解惑)

安眠藥效用介紹:短、中、長效

安眠藥依其作用時間,可分為下列3種: 短效型:作用時間短,適用於入睡困難者,較不會影響隔日精神狀況,但若使用次數不當或頻率過高,便容易引起反彈性失眠。 中效型:適用於淺眠或早醒的人,可增加患者睡眠時間。 長效型:用於治療夜晚難以維持睡眠,且白天合併焦慮症或嗜睡者。

安眠、助眠藥種類?安眠藥哪裡買?藥效、分級一次看 3.抗組織胺

抗組織胺一般多用於治療過敏及感冒,控制鼻塞、流鼻水等症狀,但因其副作用能阻斷睡眠中樞促進清醒的機制,引起睏意,故發展成非處方型助眠藥物。(延伸閱讀:過敏藥有哪些?盤點5大常用過敏藥效,這種類固醇副作用大

抗組織胺具有噁心、暈眩、視力模糊、眼壓上升、尿液滯留及便祕等副作用,因此不建議長期自行購買服用。若服用不見改善或副作用過於強烈,建議立即停止使用。

安眠、助眠藥種類?安眠藥哪裡買?藥效、分級一次看 4.褪黑激素

褪黑激素乃是人體體內用於調節睡眠時間的重要物質,若褪黑激素分泌不正常(夜晚分泌過少、白天分泌過多)便會影響人體的睡眠時間。一般而言,褪黑激素多用於改善時差或生理時鐘失常所導致的入睡困難問題。

在美國,褪黑激素屬於保健食品,可自行於商店或網路購買,坊間常聽到的睡眠軟糖便是褪黑激素,但褪黑激素在台灣屬管制藥品,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販售,民眾在購買助眠藥物時需多加注意,避免購入非法或成分不明的藥物。 5.抗憂鬱藥、抗精神病藥

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多數皆擁有失眠問題,因此醫師通常會開立抗憂鬱劑、抗焦慮劑等具有安眠效果的藥物,對患者進行輔助治療,但此類藥物因具有較多副作用,多不建議用於非精神病患者。

糖化血色素正常值?偏高怎麼改善?血糖正常值對照表公開

糖化血色素正常值?偏高怎麼改善?血糖正常值對照表公開

糖化血色素是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之一,通常會搭配飯前空腹血糖、飯後血糖及臨床症狀來判斷是否罹患糖尿病;究竟糖化血色素是什麼?正常值是多少?若偏高該怎麼改善?《Hello健康》為您一次詳解。

糖化血色素(HbA1c)是什麼?

血紅素是紅血球中的一種蛋白質,負責輸送血液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當身體將澱粉類食物轉變為葡萄糖,透過血液輸送至身體各處時,葡萄糖會與血紅素結合,形成糖化血色素(HbA1C)。

血紅素一旦結合,就會持續保持相同狀態,直到紅血球死亡為止,因此當血糖愈高,糖化血色素的比例就愈高。

一般紅血球的壽命約120天,所以糖化血色素可反映抽血前3~4個月的血糖狀況。 糖化血色素(HbA1c)正常值標準?

糖化血色素的正常值在4.0~5.6%之間,數值落於5.7~6.4%則偏高,有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高於6.5%則可診斷為糖尿病。

一般建議將糖化血色素控制於7%以下,高於7%,每年出現糖尿病併發症或功能性障礙的機率會增加1.21倍。

糖化血色素正常值?偏高怎麼改善?血糖正常值對照表公開 糖化血色素多久驗一次?

最初接受糖尿病治療時,就需檢查糖化血色素,並維持3個月追蹤1次的頻率,以判斷血糖檢驗數值是否正確,以及現行治療及照護計畫是否成功;若血糖控制得當,可再依醫師建議拉長檢查頻率。 糖化血色素如何換算平均血糖?

糖化血色素可用於換算過去3個月的平均血糖,其公式如下: 過去3個月的平均血糖(mg/dL)=(HbA1C-5)× 35 + 100

舉例來說,若糖化血色素(HbA1C)為9%,換算公式及結果為:

(9-5)x 35 + 100 = 240 mg/dL。 糖化血色素-血糖正常值對照表

以下提供糖化血色素及血糖對照表:

糖化血色素 平均血糖值 平均血糖值 HbA1c ( % ) mg/dL mmol/l 正常 5 97 5.4 6 126 7.0 糖尿病患控制目標 7 154 8.6 控制不佳 8 183 10.2 9 212 11.8 10 240 13.4 過高 11 269 14.9 12 298 16.6

糖化血色素偏高怎麼改善?

糖化血色素最適合判斷糖尿病患的血糖是否長期穩定控制,若糖化血色素偏高,則需要藉由飲食、生活等各個層面進行改善,將長期偏高的血糖給控制下來,以下提供4點建議:

規律運動:肥胖容易導致糖尿病,而運動有助控制體重,提高胰島素的敏感度及血糖的運用效率。 少吃碳水化合物、多吃膳食纖維:醣類(碳水化合物)會造成血糖升高,膳食纖維則能延緩醣類的消化與吸收,幫助血糖控制。 按時服藥:若已積極控制飲食、規律運動,但血糖仍降不下來,此時就得透過規律服藥,將血糖控制於正常範圍,避免引起併發症。 定時監測血糖:血糖監測可確認現行的飲食、生活調整及藥物治療的成效,若成效不佳,則可以滾動式調整飲食內容及用藥。

相關文章:第一型、第二型糖尿病的症狀差異?認識糖尿病症狀、治療 4族群建議搭配穩糖產品,調節血糖、維持身體機能

除了上述改善方法之外,下列4種族群建議可以適度使用穩糖產品,調節血糖,維持身體機能。

糖化血色素偏高或過高者 血糖波動較大者 身體循環較差者 經常外食、愛吃澱粉或甜食的族群

近年最主流的穩糖產品為「苦瓜胜肽」,苦瓜胜肽為一種小分子蛋白質,由多種胺基酸所組成,具有刺激胰島素分泌和模擬胰島素等作用,除了有助於調控血糖、延遲血糖吸收之外,也能改善新陳代謝,強化身體機能。

市售的苦瓜胜肽產品繁多,不同品牌的有效劑量、複方皆有些微不同,建議挑選符合下列條件之產品,有助調節血糖: 挑選超臨界萃取技術更精純:像是日本專利ConstanGI®的苦瓜胜肽,20倍濃縮倍數,保留大量活性胜肽 活性苦瓜胜肽達800U、有效攝取量達300毫克:有效減少起伏,調節血糖維持穩定 複方添加美國專利Cinnulin PF®的肉桂萃取物:加強體內代謝循環,幫助糖尿病者餐後期間的血糖代謝 搭配200微克以上的美國專利鉻、適量的鋅:幫助增進胰島素作用、維持醣類正常代謝,強化穩定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