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吃粽子必胖?這樣做和運動安心吃

端午節吃粽子必胖?這樣做和運動安心吃

端午節大家都會吃粽子,但享受節慶氛圍和美食之餘,可別低估粽子熱量,而不小心吃胖了。一顆 300 克肉粽來看,其熱量大概介於 500~700 卡路里,內容物相當於兩碗白飯和兩到四茶匙的油,以及超過 1000 毫克的鈉和 300~500 毫克的膽固醇。大多數人並不會只吃一顆就滿足,還會多吃一顆兩顆,熱量一不小心就爆表了。以下介紹粽子熱量,如何選低卡粽及粽子的保存方式,及運動消耗熱量,端午節享受美食不怕胖。

(同場加映:端午吃鹼粽當心!硼砂累積恐影響生育)

五穀米取代糯米更健康

傳統粽子的主要食材包含糯米、肥豬肉、香菇、蝦米、花生、蛋黃等等,因為區域性的不同,各也有不同的味道和口感,像是台灣北部粽比較香濃彈牙,南部粽則偏清淡軟綿。

為了減低粽子的熱量,以健康高纖的食材代替某些高熱量食材是不錯的方法  ,舉例來說,糯米很難被腸胃消化,且屬高升糖指數的食物,若是加入高糖分的餡料更會提高糖尿病(Diabetes)風險,例如紅豆沙、蓮蓉、黑糖漿、栗子泥。所以,不妨以五穀雜糧或燕麥取代糯米,並用中藥取代人工香料,包括像荷葉、板藍根、山楂等,幫助消化去油膩。此外,肥豬肉的油脂會融入糯米和其他食材中,加上糯米若有炒過,它的脂肪及鈉量已經很高,所以建議別再另外加拌入糖或醬油。

(同場加映:沙拉不一定好!速食如何健康吃看這裡)

冷藏三天吃完且勿久蒸

餡料的部分,為了避免攝取太多動物脂肪,可以挑選瘦肉,魚肉也是不錯的選擇,並增加蔬菜的比例,像是南瓜和豆腐。關於粽子的保存和加熱,如果是冷藏,請於兩到三天吃完,冷凍則可維持一個月。但當發現粽子粽葉上有黑點,表示粽子已經發霉了,就不要吃了。

要蒸粽子前,請先將冷凍的粽子退冰後再蒸,避免粽子中心沒有確實加熱就吃下去造成腹瀉,小顆粽子大約蒸 20 分鐘,大顆粽子可能則需 40 分鐘。此外,請不要一次蒸太多粽子造成吃不完,如果重複加熱食物會更快腐壞,而蒸過久也會使米變得粗糙結塊,導致血糖遽升。

吃完粽子後,身體滿滿的熱量要如何消耗呢?以體重 60 公斤來計算,走路的速度以每小時五公里來說,約兩小時半才能消耗一顆粽子,而跑步的話,時速每小時十公里,需要約一小時左右,騎腳踏車則時速每小時 16 公里,騎 70 分鐘左右。

(同場加映:冷凍蔬菜沒營養?研究破解常見迷思)

寶寶第1週:疫苗接種、嬰兒身高體重變化、臍帶護理與洗澡

寶寶第1週:疫苗接種、嬰兒身高體重變化、臍帶護理與洗澡

嬰兒出院前疫苗接種與檢查

嬰兒一出生,就會接受一系列的健康與成長檢查。若出生時出現黃疸或鵝口瘡,請聯繫醫師,不少新生兒都有機會患上這些疾病,不用太緊張。只要記得帶寶寶去看醫師,醫師會進行檢查、診斷,並給予適當的治療。

嬰兒剛出生時,24小時內需接種的疫苗如下:

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單1劑):若母親為B型肝炎表面抗原(s抗原)陽性,應施打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預防母嬰垂直感染B型肝炎。 B型肝炎疫苗(第1劑):預防B型肝炎感染

建議可額外接受下列2項檢查: 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有政府補助,主要為提早發現早期症狀不明顯的疾病,例如蠶豆症、半乳糖血症等。 新生兒聽力篩檢:政府3個月內有補助,主要是為了初步確認聽力程度,並及早發現異常與治療。

【延伸閱讀:爸媽必知!孩子該打哪些疫苗?7種公費、2種自費兒童疫苗一次告訴你】 嬰兒臍帶護理:清潔與消毒臍帶方法

嬰兒與母親準備出院時,護理人員一般會教授消毒臍帶的方法,父母須持續幫寶寶清潔與消毒臍帶,直到臍帶脫落。

消毒與清潔臍帶的方法如下:

準備物品 75%濃度酒精(消毒效果) 95%濃度酒精(乾燥效果) 無菌棉花棒 無菌紗布 透氣膠帶

消毒與清潔步驟 清洗雙手 用手指撐開寶寶肚臍,露出臍帶 以棉花棒沾濕75%酒精,仔細由內而外擦拭,順序從臍帶根部、臍帶、周圍皮膚 以棉花棒沾濕95%酒精,由內而外擦拭,利用酒精達到乾燥效果 用紗布蓋住寶寶肚臍,並用透氣膠帶固定就完成了 怎麼幫嬰兒洗澡?

寶寶的頭頸部尚未發育成熟,身體也較柔軟,因此洗澡時要採用橄欖球式抱法,托住寶寶身體,並保護好頭頸部。

洗澡原則和步驟如下:

嬰兒洗澡原則 從上到下 從大面積到小皺褶處

嬰兒洗澡步驟

先洗臉、洗頭 洗身體 洗皺褶處與生殖器

小提醒

寶寶不需要天天洗澡,1週2~3次即可。 寶寶頭髮也不需定期清洗,1週1~2次即可;若寶寶頭皮出油,則可以特別加強清洗出油部位。 寶寶日常照護:注意保暖、仔細觀察健康狀況

由於寶寶在子宮裡待了九個月,需要一些時間熟悉新環境,因此,第1週應該用毯子把寶寶包起來,保持溫暖,並讓寶寶接近你的胸部。因為皮膚的接觸與體溫,會讓寶寶感到安全,人體心跳聲也能安撫寶寶。

嬰兒尿布的換法大同小異,然而,不是只有一種換尿布的方法。你應該選擇對你與寶寶來說,最舒適的方式進行,父母一開始可能會手忙腳亂,但只要習慣後,就算關燈或在半睡半醒的狀態下,也能換好尿布。

最初幾週,有些寶寶可能會嘔吐,或短暫停止呼吸,這是因為肺部裡有痰與液體,而如果寶寶出現喘息或咳嗽症狀,不需要過度害怕,寶寶可能只是想清理呼吸道,只要保持呼吸順暢,症狀很快就會改善,但若症狀持續不見改善,請盡速送醫檢查。 嬰兒生長與發展狀況

寶寶一天可睡16~20個小時左右,但睡眠時間不固定,建議父母能營造良好睡眠環境、建立白天和晚上的分別,並在每晚固定睡前時間安撫寶寶或進行按摩,培養良好睡眠習慣。

嬰兒第1週的生長狀況會因性別而稍有不同(如下),且出生7天內,體重會因生理性脫水而下降5~8%,這屬於正常現象,父母無須擔心;經過7~10天左右,嬰兒就會慢慢恢復至出生體重。

男寶寶 身長:約45.2~53.2公分 體重:約2.5~4.2公斤 頭圍:約32~37公分

女寶寶

身長:約46~53公分 體重:約2.5~4.2公斤 頭圍:約32~35.2公分

此外,嬰兒第1週的視力範圍約20~30公分,僅能大略分辨出明暗、黑白,聽力部分則可辨別熟悉者聲音。

【延伸閱讀:新生兒多久看得到?0~12個月嬰兒視力發展超詳解!9招幫助寶寶視力發展

紅斑性狼瘡會好嗎?初期症狀、壽命、原因及飲食禁忌一次看

紅斑性狼瘡會好嗎?初期症狀、壽命、原因及飲食禁忌一次看

26歲的李小姐天氣寒冷時,手腳經常發白,且走樓梯時很容易喘,咳嗽狀況也變比較為頻繁,原以為是氣溫較低所致,但在就醫檢查後,才發現罹患了更棘手的全身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

究竟為何罹患紅斑性狼瘡?有哪些症狀?能透過那些方法控制紅斑性狼瘡所帶來的不適?《Hello健康》將為您一一解惑。 什麼是紅斑性狼瘡(SLE)?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常被簡稱為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典型的全身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15~40歲的年輕女性,男女比例約1:9。

免疫系統是人體對抗疾病的重要防線,正常情形下,當有害的致病菌、寄生蟲入侵人體時,體內便會產生抗體來對抗它。然而,紅斑性狼瘡患者一旦發作,其免疫系統便無法正確區分敵我,反而將自己的細胞當成外來入侵的物質,體內自行產生抗體對抗自身的組織,「自己打自己」,進而侵犯全身各個器官,如皮膚、關節及腎臟等處,引起發炎反應。 紅斑性狼瘡的原因

目前醫學研究還未得知紅斑性狼瘡的確切原因,推測與先天基因異常、女性激素或情緒異常與外在因素如服用藥物、紫外線照射或病毒感染等有關。

紅斑性狼瘡初期症狀

紅斑性狼瘡初期症狀通常包括臉部皮疹、疲勞、脫髮及肺部和腎臟問題。症狀通常在15~44歲之間開始出現。然而,早期症狀可能很難發現,因為它們與其他疾病相似。 紅斑性狼瘡11大常見症狀

罹患紅斑性狼瘡,會造成許多器官遭到自體免疫系統攻擊,引發多種症狀;依身體部位及發生的頻率,可分為以下11種:

全身性表現(95%):疲倦、發燒、體重減輕。 肌肉骨骼系統(95%):關節酸痛、關節炎、缺血性骨壞死。 皮膚(80%):臉部蝴蝶斑、圓盤性紅斑、光敏感、口腔潰瘍、掉髮、血管炎。 血液系統(85%):貧血、白血球低下、血小板低下、脾腫大、淋巴節腫大。 神經系統(60%):認知障礙、情緒異常、癲癇、腦血管病變、神經病變。 心血管系統(60%):心包膜炎、心內膜炎。(延伸閱讀:郭彥甫、劉道玄心好痛險喪命!心臟發炎引心肌炎、心肌內膜炎恐猝死中風) 呼吸系統(60%):肋膜炎、肋膜積液、肺炎、肺出血、間質性肺炎、肺出血。 腎臟(50%):蛋白尿、腎病症候群、腎衰竭。 腸胃系統(45%):腸出血、腸穿孔、噁心、腹瀉。 眼睛(15%):視網膜血管炎、乾眼症。 血栓(15%)

紅斑性狼瘡會好嗎?初期症狀、壽命、原因及飲食禁忌一次看 如何診斷紅斑性狼瘡?

若有出現上述症狀,應儘早至風濕免疫科就醫檢查;醫師會依據病患表現徵狀,作為診斷依據。只要在下列11點診斷標準中,符合至少4點,醫師便會將其診斷為紅斑性狼瘡: 臉頰蝴蝶斑 圓盤性紅斑 對光敏感(陽光曝曬後,皮膚的反應強烈) 口腔潰瘍(時常發作且不易治癒) 多發性關節痛或關節炎 腎臟病變(尿蛋白超過每天0.5克或出現細胞柱體) 肋膜炎或心包膜炎(會引起胸痛或呼叫急促) 神經病變(癲癇、精神異常) 血液病變(溶血性貧血、白血球及血小板減少) 血液中出現DNA或SM抗體(自體抗體),或者梅毒血清反應偽陽性或紅斑狼瘡細胞(LE cell)陽性 抗核抗體(ANA)陽性

紅斑性狼瘡會好嗎?初期症狀、壽命、原因及飲食禁忌一次看

紅斑性狼瘡會好嗎?7大治療方法介紹

目前治療紅斑性狼瘡多以藥物治療為主,醫師會視病患情況,以多種藥物搭配使用,減少單一藥物可能引發的副作用;若患多發性關節痛或關節炎者,醫師則會透過手術進行治療。

目前因還未有治癒紅斑性狼瘡的藥物,僅能透過以下7大常見治療方法,緩解不適症狀: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可協助患者緩解肌肉與關節疼痛,但由於此類藥物對腸胃刺激大,應於飯後使用為佳,服用後須留意排便顏色是否變黑,若有腸胃不適應於就醫時告知醫師。 類固醇藥物:醫師多會使用類固醇藥物,為中樞神經系統遭侵犯、出現腎病變或血管病變的患者加以治療。(推薦閱讀:類固醇算不算藥物?5大種類人體也會自行合成) 奎寧類抗瘧疾藥物:奎寧類抗瘧疾藥物具有抗發炎、免疫調節及抗血栓的功效,服用後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腸胃不適及皮膚問題;服用高劑量或使用5年以上,還可能出現視網膜病變,須定期接受視力檢查。此外,若與類固醇藥物合併使用,則可有效降低類固醇劑量,以減少其副作用。 免疫抑制劑:如當腎臟病變、中樞神經病變的情形加劇時,醫師可能會使用免疫抑制劑,以抑制患者的自體免疫反應。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為紅斑性狼瘡病患注射高劑量免疫球蛋白,可有效調節免疫反應,減少患者體內的抗體製造。 腎臟透析及移植:有些病人的腎衰竭現象並不能由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控制,此時需要利用透析方式,以排除血中廢物,最常見的為血液透析,俗稱洗腎,將導管接於病人動靜脈,再接於洗腎的儀器。假如病人無法脫離洗腎的生活,則要考慮腎臟的移植。大部份的狼瘡病人其腎炎都能由藥物控制得當,只有極少數因腎炎極其嚴重,才需要接受洗腎或換腎。 外科手術:紅斑性狼瘡患者若出現關節僵硬、多發性關節痛或關節炎,可接受外科手術,如髖關節置換術。

控制紅斑性狼瘡6大方法

紅斑性狼瘡患者只要平時能掌握以下6種方法,便可有效控制病情,減少復發的機會: 定期回診:定期回診就醫、接受治療,與醫師建立良好溝通,並對自己的疾病取得更多認識。 規律運動:紅斑性狼瘡患者平時應以瑜珈、游泳、騎腳踏車等可漸進式的運動為主,不僅能避免肌肉萎縮及骨質疏鬆,還可有效控制體重、改善情緒疲勞,並改善關節活動度。 均衡飲食:在均衡飲食的基礎下,平時應以低鹽及低脂飲食為主,並可適度補充維他命與片。 注意體溫:由於紅斑性狼瘡患者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因此如果感覺身體熱熱的,應多加注意體溫;就診時,如果有發燒記得告知醫生,找出發燒原因。 避免懷孕:紅斑性狼瘡女性病患本身流產率會增加,且懷孕可能會誘導病情活性發作。因此,在病情尚未穩定前,懷孕對胎兒及母親皆具有危險性,一般會建議患者應待病情活性緩解至少半年後,再懷孕較為適當。 避免日曬: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為紫外線最強的時候,應盡量避免戶外活動;若不得已需進行戶外活動,應穿著長袖衣褲、戴帽子,並塗抹防曬乳,以防皮膚長期遭紫外線照射,進而提升罹患皮膚癌的風險。(同場加映:紫外線防護係數UPF是什麼?夏日防曬衣服挑選4大重點) 紅斑性狼瘡患者壽命

以目前醫療技術,只要及早診斷、積極配合治療與長期追蹤,多數紅斑性狼瘡患者都可擁有和一般人相當的壽命。 紅斑性狼瘡飲食禁忌:不能吃哪些食物? 苜蓿芽:因其含有左旋大豆氨基酸(L-canavanine),會增加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炎反應,而引發或加重病情。 感光蔬菜:如香菜、芹菜及九層塔等感光蔬菜,也應避免食用過多,以免引起光過敏反應。 酒精:過量的酒精容易造成體內細胞受傷、誘發發炎反應,建議飲酒前先與醫師討論。 紅斑性狼瘡可以喝咖啡嗎?

咖啡屬於鉀含量較高的飲品,若紅斑性狼瘡患者有血鉀偏高的狀況,則須避免喝咖啡。

魔芋爽成分是什麼?先前下架原因曝!吃太多會不健康嗎?

魔芋爽成分是什麼?先前下架原因曝!吃太多會不健康嗎?

中國零食「魔芋爽」因為口味重,味道香辣、有嚼勁,近年在台灣爆紅,最近甚至風靡至國小校園。許多家長擔心魔芋爽添加物多、營養低,長期食用會危害兒童健康。究竟魔芋爽成分是什麼?吃太多會怎樣?之前被下架的原因是什麼?《Hello健康》帶您一次了解!

魔芋爽成分是什麼?

根據農業知識入口網指出,魔芋是天南星科蒟蒻屬(或魔芋屬)植物的總稱,又名「磨芋」或「蒟蒻」,在臺灣,「蒟蒻」就是魔芋食品的代名詞;不過,魔芋爽並非純蒟蒻,而是由魔芋粉、澱粉等成分仿造出蒟蒻的口感,再加上大量調味料及添加物製成。由於外型與毛肚相似,因此也稱作「素毛肚」,在素食圈蔚為流行。

魔芋爽「麻辣素毛肚、香辣素毛肚」的營養成分(以單包18公克計) 熱量:22大卡 蛋白質:0.2公克 脂肪:1.3公克(飽和脂肪0.2公克、反式脂肪0公克) 碳水化合物:2.4公克 糖:0.3公克 鈉:227毫克

魔芋爽「酸辣泡椒素毛肚」的營養成分(以單包18公克計)

熱量:21大卡 蛋白質:0.3公克 脂肪:1公克(飽和脂肪0.2公克、反式脂肪0公克) 碳水化合物:2.7公克 糖:0.3公克 鈉:236毫克 魔芋爽違法?先前下架原因說明

2023年初,魔芋爽突然從許多網購平台下架,經濟部對此表示,中國製的「魔芋爽」一直都屬於「未准許進口的產品」,但因台灣沒有類似產品,進口不會對國內業者造成替代與排擠作用,因此要求電商及實體業者先行下架,並允許部分代理商以專案方式進口。 魔芋爽成分不健康嗎?

魔芋爽含有許多添加物,屬於高脂、高鈉的零食,過量食用容易增加腎臟、肝臟負擔,並引起高血壓等問題。

過量攝取高鈉、人工調味料過多的食物,可能對身體產生以下影響: 造成腎臟、肝臟的負擔 嚴重時可能引發高血壓、心血管疾病 提高兒童過動、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力下降及情緒控制不穩等風險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指出,鈉攝取過多是造成高血壓的主因之ㄧ,而高血壓又是導致國人腦中風的重要原因。

行政院衛生署表示,不論是一般人或是高血壓患者,只要減少鹽的攝取量,就能降低血壓,特別是高血壓患者;每日鹽分攝取若能降低至6公克(2400毫克的鈉)以內,血壓平均可下降2~8 mmHg,相當於每日服用1顆長效型抗高血壓藥物的效果。

魔芋爽吃太多會怎樣?

依據國健署建議,4~6歲兒童每日的鈉建議攝取量為1700毫克(約4公克鹽)、7~9歲為2000毫克(約5克鹽)、10歲以上包含成人為2300毫克(約6公克鹽)。

以魔芋爽「酸辣泡椒素毛肚」口味為例,1包鈉含量為236毫克,已達成人每日建議鈉攝取量的1/10,以4~6歲兒童來看,更高達每日攝取量的13%;不管是兒童或成人,日常飲食原本就會從其他食物攝取到鈉,因此,兒童或成人都必須避免吃太多的魔芋爽,避免長期下來,對血壓及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特別是兒童的腎臟尚在發育,建議應慎選此類鈉含量高的零食或食物,並減少對兒童專注力、學習能力,甚至情緒管理能力等影響。

韓國泡菜9大好處、4大營養!「10分鐘健康食譜」超簡單

韓國泡菜9大好處、4大營養!「10分鐘健康食譜」超簡單

隨著韓流的蓬勃發展,韓國儼然躍升為台灣人旅遊目地的前幾名,而且一談到韓國飲食,相信不少人立刻會聯想到「泡菜」這一個韓國歷史悠久且具指標性的國民美食。對韓國人而言,泡菜(Kimchi,或稱辛奇)不但是餐餐必吃的居家良品,也是家族裡醃製文化的流傳。事實上,當人們提及健康食物,或許地中海飲食,以及近來很夯的新北歐飲食很快就閃過腦海,但今天要分享,大啖泡菜的同時,也同時吃下許多健康好處呢,一起來看研究怎麼說。

韓國泡菜的由來

由於朝鮮半島緯度較高,冬天太冷種不出來蔬菜,人民將收成後的蔬菜進行醃製,深藏在地下或甕中,讓家人在冬天時仍有蔬菜可以吃,便形成了獨特的泡菜文化。

我們常在韓食餐廳享用韓國泡菜,或許讓人很自然以為,韓國泡菜就只有擺在主食旁的那一疊紅紅小菜,但那不過是最常見的1種罷了,它稱作「白菜泡菜」(Baechu-kimchi 배추김치),顧名思義,即將大白菜鹽漬,置入、蒜、洋蔥、辣椒粉調味,並發酵而成。然而,韓國泡菜種類多達187種,依據地區別,其蔬菜種類不盡相同,甚至連阿嬤們私房的醃泡菜撇步都會影響口感。 韓國泡菜改名

2021年,南韓文化體育觀光部正式發表一份文件,將韓國泡菜(Kimchi)的標準中文譯名,從「泡菜」變更為「辛奇」。 吃泡菜9大好處、4大營養素

據研究顯示,韓國泡菜除了具備豐富的維生素A、B、C,能有效幫助人體的代謝運作之外,其中,還富含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屬於益生菌的一種,類似於攝取優酪乳的效果,泡菜的好處包括這些:

益於腸道消化 增強抵抗力 抗癌 抗肥胖 降低膽固醇 抗氧化 抗老化 維持大腦健康 皮膚健康

泡菜炒飯食譜:10分鐘作法,健康上桌

韓國泡菜9大好處、4大營養!「10分鐘健康食譜」超簡單

如何將美味泡菜運用於料理呢?不妨嘗試看看泡菜炒飯吧,根據以下的簡單步驟,不需精通廚藝,10分鐘便能輕鬆端上桌。

材料準備: 白飯:360公克(約2杯米)。 泡菜:100~120公克切塊。 泡菜汁:少許。 蔥:半根切末。 洋蔥:1顆切末。 醬油:1茶匙。 苦椒醬(紅辣椒醬):2茶匙。 蔬菜油:1茶匙。 芝麻油:2茶匙。

私廚上工:

步驟1:將泡菜從袋裡取出,另將些許泡菜汁放到碗裡。 步驟2:在平底鍋倒入蔬菜油。 步驟3:先灑蔥末和洋蔥末微拌、炒香。 步驟4:白飯入鍋,將塊狀米粒炒均勻。 步驟5:倒入些許醬油、泡菜汁,芝麻油,最後加苦椒醬拌炒。 步驟6:拌炒直至醬汁均勻包覆米粒,即可上桌。

另外,也可以煎顆荷包蛋,擺上去更顯色香味俱全喔。

秋冬致命威脅:扁桃腺發炎,脖子側邊痛?恐是「深頸部感染」

秋冬致命威脅:扁桃腺發炎,脖子側邊痛?恐是「深頸部感染」

作者:查克醫師

深頸部感染是什麼?

深頸部感染,即細菌感染深入頸部結構的疾病,可迅速危及生命。頸部深處包含多個筋膜層,將肌肉和血管隔離,通常細菌感染僅限於特定腔隙。然而,深頸部感染可能穿越這些隔膜,進一步感染,甚至威脅到胸腔,引發縱膈腔炎,死亡風險急劇增加,有時甚至高達50%。

秋冬是深頸部感染好發時間。最近,查克醫師遇到了連續兩位病情嚴重的深頸部感染病人,引起了我們的關注;這些病人有一些共同特徵,包括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及病情發展速度驚人,從最初的喉嚨痛到無法呼吸,僅需半天的時間。 深頸部感染的潛在感染源

深頸部感染源自頸部深層結構的細菌感染,最常來自下頜牙齒、扁桃腺、腮腺、頜下腺、深頸部淋巴腺、中耳、唾腺結石,或鼻竇的膿性感染。

深頸部感染原因

常見原因包括扁桃腺膿瘍、牙根牙周膿瘍在免疫低下病人造成快速進展的深頸部化膿或廣泛蜂窩性組織炎,需要緊急插管或氣切以利呼吸,有些嚴重的病例死亡率高達五成。 深頸部感染症狀

深頸部感染的常見症狀包括:

頸部疼痛,伴隨明顯的紅腫皮膚 吞嚥困難 喉嚨痛 發燒 局部腫塊壓迫氣管,引起呼吸困難 深頸部感染的治療

治療深頸部感染需要迅速干預,治療方式包括:

抗生素治療,患者須按醫囑完成療程,以避免細菌產生抗藥性 可能需要外科手術來引流化膿,恢復正常結構 對於呼吸困難的患者,可能需要氣管切開手術,並注意傷口清潔以防感染

深頸部感染的潛在併發症

如果深頸部感染擴散至頸動脈或頸靜脈,可能引發感染性血栓或腦膿瘍。細菌進入血管可能導致全身性感染,引發敗血症。最嚴重的情況是感染擴散至縱膈腔,死亡風險極高。 防範深頸部感染

及早就醫對於深頸部感染的防範至關重要。對於患者來說,也應該注意自身慢性疾病的管理,例如嚴格控制糖尿病。

如果您家中有年長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當他們出現喉嚨痛、吞嚥困難以及脖子腫脹的症狀時,請不要掉以輕心。這可能是深頸部感染的跡象。由於這種病症發展迅速,需要早期手術來引流感染部位。

寫字還打字?學書寫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

寫字還打字?學書寫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

由於電腦及網路發展快速,現有的教學方式已經逐漸淡化寫字的技巧,甚至新世代的孩童很多都搞不清楚國字筆劃的順序。但是,用筆和紙書寫有助於刺激大腦的記憶力、注意力、運動技能和語言能力,這也是為什麼寫字對孩子而言仍然是很重要的原因。本文將帶您了解為什麼孩子需要學習寫字,以及書寫能帶來的好處。

書寫技能好其他表現也好

書寫的技能和閱讀、寫作,甚至學術表現上都存在著不小的關聯。許多研究都證明,學齡前的兒童若是有練習過手寫,那麼他們在上小學後的課業表現會更好。但是,並不是說一定要逼孩子在上小學前就學會寫字,只要時機合適,任何時間都可以教導孩子學習。畢竟寫字比只看螢幕需要更多的注意力,還能訓練身體的協調性,以及視覺和記憶等大腦功能。

另外,當我們寫下東西時,它也會在我們大腦的時間也會久一些。所以動手寫字,不僅能訓練我們的智力,還能將更多重要的資訊保留在我們的腦海中,也能幫助孩子更有效地學習。 教小孩寫字的教育技巧

手寫的卡片、詩詞或其他紀念品,除了感覺起來更有溫度,也是就算進入現今的數位化時代,仍是很重要的生活技能。此外,儘管寫字能夠幫助孩子快速組織腦海中的知識,但是打字也是不可或缺的技能。當孩子到13歲時,孩子的大腦也會逐漸成熟,這時的他們也已經可以透過雙手快速打字。因此,若家長可以鼓勵孩子上高中前,多花時間以整潔的方式寫東西,就可以幫助訓練他們大腦的組織能力,並運用在未來的打字技巧上。以下提供一些關於寫字的教育技巧給家長。

學齡前:孩童可以夠過玩黏土、紙上的迷宮遊戲,或描字,來訓練手部的運動技能,為未來的書寫技能奠定基礎。 幼兒園至2年級:這時的兒童會開始學認字,因此家長要在這個時候幫他們穩定好基礎。 3~4年級:這個時期的孩子會慢慢開始有穩定的寫字基礎,因此未來寫的字是否好看,就看這個關鍵時刻。 5年級:除了寫字外,這個時候的兒童已經有機會接觸到打字了,不過在學會打字前,需要先訓練好小孩大腦的組織能力。 5年級以上:因為數位時代的關係,許多兒童除了在紙上寫字,也可能在平板電腦上直接寫字,因此在此之前,所有的寫字基礎都應該要有穩固的基礎,以免未來在學習上遇到困難。

腰痠背痛竟是結石警訊!輸尿管結石卡住怎麼辦?快靠3手術去除頑石

腰痠背痛竟是結石警訊!輸尿管結石卡住怎麼辦?快靠3手術去除頑石

康先生現年41歲,近半年來經常覺得腰痠背痛。某天,康先生右側腰部突然一陣劇痛,隨後開始發燒、出現血尿。送醫後,確診為輸尿管結石。

究竟為何會出現輸尿管結石?可能會引發哪些症狀?又能透過哪些方式進行治療與預防?《Hello健康》為你一一介紹!

什麼是輸尿管結石?腎結石掉入輸尿管是主要原因

輸尿管是1條連接腎臟與膀胱的細長管子,長約25~30公分,主要負責將腎臟過濾出來的尿液輸送到膀胱,而當腎臟有結石的狀況時,腎結石可能會剝落掉進輸尿管,形成輸尿管結石。 輸尿管結石症狀:頻尿、腰痠背痛

一般而言,4~5毫米的尿路結石多半可經輸尿管、膀胱及尿道排出體外,但體積較大的結石則易阻塞輸尿管,引發疼痛症狀,而疼痛感受則依輸尿管結石的位置而有不同反應。

若結石卡在輸尿管上段,就會腰痛或背痛;中段會引發帶狀腹痛;卡在下段輸尿管的疼痛則會放射至會陰部。若結石位在膀胱內的輸尿管,則會引發排尿困難、頻尿、尿急、恥骨疼痛的症狀。(推薦閱讀:排尿斷斷續續、疼痛,恐是膀胱結石!了解膀胱結石5大原因、症狀、治療方法)

另外,輸尿管結石亦可能伴隨發燒、噁心嘔吐、血尿等常見症狀,嚴重時還會造成腎水腫,此時若未及早就醫處置,便可能會進展成急性腎衰竭與腎臟發炎,甚至是敗血性休克。

如何診斷輸尿管結石?何時應就醫檢查?

若長期出現上述不適症狀,並影響生活品質時,便應盡快至泌尿科就醫檢查,以免提高罹患腎衰竭或其他併發症的風險。以下為3種輸尿管結石常見的診斷方法: 腹部X光檢查:病患在進行腹部X光檢查時,需將腹部緊貼在影像接收器上,以拍攝腹部從背後往前的影像,協助醫師確認輸尿管結石的狀況。 靜脈注射腎盂攝影檢查:透過將水溶性顯影劑注射至血管當中,當顯影劑被過濾到尿路系統後,便能清楚看到腎盂、輸尿管和膀胱的位置與形狀,而此項檢查可清楚了解輸尿管阻塞位置,並有助於醫師確認X光上看到的白點是否為輸尿管裡的結石。 電腦斷層檢查:經由腹部及骨盆腔電腦斷層,可清楚看到結石位置與腎水腫的情形。 輸尿管結石排不出?3種手術擊碎頑石

若經醫師評估輸尿管結石狀況不適合進行保守治療或成效不佳,便可能採取以下3種手術方法,移除病患輸尿管內的結石:

1. 體外震波碎石術(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ESWL)

體外震波碎石術適用於小於1公分的輸尿管結石,通常醫師會先以X光或超音波進行定位,找出結石所在,再利用體外震波碎石術,透過橢圓形聚焦的原理,將震波源發射出的能量集中至結石上,以達到碎石目的且不傷害身體其他組織。 2. 輸尿管鏡碎石術(Ureteroscopy)

若透過體外震波仍無法有效擊碎結石時,醫師便可能會以輸尿管鏡從尿道進到膀胱,再進入輸尿管,確定結石位置後,利用碎石器或雷射將其打碎,再將碎石取出。

此種方法較具侵入性,常見併發症包括血尿、輸尿管發炎、輸尿管狹窄及損傷等,少數嚴重症狀可能引發敗血症。 3. 經皮腎造廔截石手術(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NL)

當結石太大無法用體外震波或輸尿管鏡處理時,醫師則可能會考慮使用經皮腎造廔截石手術,將輸尿管切開,取出輸尿管上段的結石,再將輸尿管壁縫合,手術時間約1~2小時。此術需在患者後腰開幾個微小的孔洞,以利放入內視鏡,患者需接受全身麻醉,但結石清除效果佳。

腰痠背痛竟是結石警訊!輸尿管結石卡住怎麼辦?快靠3手術去除頑石 如何預防輸尿管結石?掌握3大飲食原則、不憋尿

多喝水:建議成年人每日應飲水1,500~2,000cc,以稀釋尿液並幫助人體快速排出於易結石的物質、細菌及致癌物。(延伸閱讀:水喝太多恐有水中毒!喝太多水的6大症狀) 此外,由於大部分的飲料都含有草酸,容易誘發草酸結石,所以建議民眾可減少喝飲料的頻率,口渴時優先喝白開水。 降低鹽攝取量:攝取過多鹽分可能會增加尿液中的沉積,誘發腎結石生成,進而提高結石掉入輸尿管的風險。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勿超過2,400毫克(即食鹽6公克)。(同場加映:腎結石飲食禁忌與建議|預防結石、避免復發要吃什麼?) 少吃會幫助結石形成的食物:避免過量攝取肉類及內臟類食物,以免體內尿酸濃度過高,易導致結石生成。另外,少吃芹菜、菠菜、蘆筍、芥菜、蘋果、番茄、草莓等草酸含量較高的食物,也有助降低輸尿管結石風險。 避免憋尿:避免養成憋尿的習慣,當有尿意時,請盡快如廁將尿液排出,以免因長時間憋尿導致尿液礦物質沈澱形成結晶體,逐漸形成結石。

【我們與餓的距離—糖尿病名醫游能俊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Part4:處理飢餓有方法

【我們與餓的距離—糖尿病名醫游能俊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Part4:處理飢餓有方法

「擋下飢餓,是低醣飲食很重要、須留意的地方」糖尿病暨新陳代謝名醫游能俊醫師分享「低醣飲食運動心法」時,特別提醒讀者,處理餓是有方法的,例如他習慣早餐喝合計共1500c.c.的豆漿、茶和咖啡,再加半碗水果,就能擋住飢餓;之後再依照「133低醣飲食原則」,即1份澱粉、3份蔬菜及3份蛋白質,同時依「先吃菜、肉,再吃飯」的的順序,就能在生活中輕易達到減醣的目標。

Hello健康》邀請名醫游能俊診所院長游能俊醫師擔任首位「駐站名醫」,他行醫逾30年,不僅照顧多達5千名糖尿病友,回診率更高達95%,足見糖友對他的信任。他以自身經驗推廣「133低醣餐盤」,不僅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還成功瘦身26公斤;同時也呼籲各界重視「醣胖」帶來的危機,才能安心「低醣享食」!

Hello健康》駐站名醫—游能俊醫師專區,看更多內容請點此

《Hello健康》為您專訪游能俊,推出〈糖尿病名醫游能俊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系列專訪報導;帶您從「什麼是133低醣健康餐盤」、「增肌還是減重優先?」、「如何避免糖尿病前期?」,到「如何處理我們與『餓』的距離』與各種飲食控制迷思與運動秘訣,分享他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

本影片為Part4,即第10至第13堂課;關心糖尿病、減脂增肌及低醣享食議題的朋友,鎖定《Hello健康》!錯過第1至第9堂課的讀者,也記得回頭補課喔!

第1堂課:糖尿病名醫如何擺脫糖尿病前期?

第2堂課:何謂一分醣?與飲食調整有何關係?

第3堂課:一分醣人人適用嗎?可以減重嗎?

延伸閱讀:

第4堂課:台灣為何是亞洲肥胖率最高的國家?

第5堂課:名醫如何成功甩肉26公斤?

第6堂課:台灣糖尿病前期真的有年輕化趨勢?

延伸閱讀:

第7堂課: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為何那麼難?

第8堂課:糖尿病擅自停藥為何是大忌?

第9堂課:腎絲球過濾率過低為何會面臨洗腎命運?

延伸閱讀:

第10堂課:如何與糖尿病共存?避免惡化?

第11堂課:一分醣的實作法則

第12堂課:如何處理我們與餓的距離?擋下飢餓的小撇步

第13堂課:什麼是運動金字塔?如何達到「比昨天再多一點」境界?

健康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今天不管減重、預防糖尿病、控制糖尿病

都不脫離在生活中飲食運動的調整

飲食運動的調整有方法

只要自己願意

健康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游能俊醫師

【我們與餓的距離—糖尿病名醫游能俊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Part3:別怕「糖怪獸」

【我們與餓的距離—糖尿病名醫游能俊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Part3:別怕「糖怪獸」

「飲食控制為什麼那麼難?」許多糖尿病患者常擔憂,吃進肚子裡的每一口食物與份量都要仔細衡量,久而久之,常會感到挫折或力不從心;糖尿病名醫游能俊接受《Hello健康》專訪時提到,不要把「血糖」當成「糖怪獸」,反而應該藉此學習該有的飲食知識,長久下來,就不會「心中有鬼」,擔心哪些食物絕對不能碰,也不會因為飲食控制而感到委屈,可以放心好好享受生活。

Hello健康》邀請游能俊擔任首位「駐站名醫」,他行醫逾30年,不僅照顧多達5千名糖尿病友,回診率更高達95%,足見糖友對他的信任。他以自身經驗推廣「133低醣餐盤」,不僅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還成功瘦身26公斤;同時也呼籲各界重視「醣胖」帶來的危機,才能安心「低醣享食」!

《Hello健康》駐站名醫—游能俊醫師專區,看更多內容請點此

《Hello健康》為您專訪游能俊,推出〈糖尿病名醫游能俊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系列專訪報導;帶您從「什麼是133低醣健康餐盤」、「增肌還是減重優先?」、「如何避免糖尿病前期?」,到「如何處理我們與『餓』的距離』與各種飲食控制迷思與運動秘訣,分享他的13堂低醣飲食運動心法。 本影片為Part3,即第7至第9堂課;我們還有第10至第13堂課將陸續推出,敬請關心糖尿病、減脂增肌及低醣享食議題的朋友,鎖定《Hello健康》!錯過第1至第6堂課的讀者,也記得回頭補課喔!

第1堂課:糖尿病名醫如何擺脫糖尿病前期?

第2堂課:何謂一分醣?與飲食調整有何關係?

第3堂課:一分醣人人適用嗎?可以減重嗎?

第4堂課:台灣為何是亞洲肥胖率最高的國家?

第5堂課:名醫如何成功甩肉26公斤?

第6堂課:台灣糖尿病前期真的有年輕化趨勢?

延伸閱讀:

第7堂課: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為何那麼難?

第8堂課:糖尿病擅自停藥為何是大忌?

第9堂課:腎絲球過濾率過低為何會面臨洗腎命運?

第10堂課:如何與糖尿病共存?避免惡化?

第11堂課:一分醣的實作法則

第12堂課:如何處理我們與餓的距離?擋下飢餓的小撇步

第13堂課:什麼是運動金字塔?如何達到「比昨天再多一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