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有腫塊≠乳癌!葉狀肉瘤的症狀、分類、檢查及治療

乳房有腫塊≠乳癌!葉狀肉瘤的症狀、分類、檢查及治療

有鑑於乳癌是我國女性罹患率最高的癌症,許多女性皆有自我檢查乳房的習慣,一旦發現不尋常的硬塊,往往相當害怕,擔心自己罹患乳癌。

事實上,並非所有乳房腫瘤皆屬惡性腫瘤,例如「葉狀肉瘤」便屬於良性腫瘤的一種。《Hello健康》為您解惑葉狀瘤的原因、分類、檢查及治療。

乳房葉狀肉瘤是什麼?

葉狀瘤(Phyllodes tumor)在超音波下的形狀呈現葉子狀,也可以被稱為乳房葉狀瘤、葉狀肉瘤,屬於肉瘤(Sarcoma)的一種。

葉狀瘤是由乳腺的間質組織以及乳管上皮細胞所組成,在乳房腫瘤裡較罕見,僅佔0.3~0.5%。葉狀瘤可能於乳房任一處形成,其外表堅硬、邊緣平滑、界線清楚,表面觸感凹凸不平。 乳房葉狀肉瘤生長快 腫塊多無痛感

葉狀瘤生長速度快,不少病患甚至長到幾十公分大才願意求診,因此即使葉狀瘤通常不會引起任何疼痛,患者也能在洗澡或照鏡子時,發現乳房有明顯突起的腫塊;但若患者拖延就醫,持續發展的葉狀瘤可能會變得十分巨大,並造成胸部出現潰瘍,提高感染風險。

葉狀瘤的致病原因不明,目前也未發現任何誘病因素,但經常好發於40歲以上的中年婦女,但也有正值青春期的女性患者,建議女性朋友們一旦發現胸部有不明腫塊,應盡速就醫檢查。(推薦閱讀:胸部硬塊不一定是乳癌!乳癌的前兆、症狀、診斷

乳房有腫塊≠乳癌!葉狀肉瘤的症狀、分類、檢查及治療 乳房葉狀肉瘤的分類

臨床上以間質細胞變化、腫瘤邊緣的細胞浸潤、核分裂將葉狀瘤分為良性、惡性,以及邊緣性: 良性:多數的葉狀瘤屬於良性,約60~75%左右,通常邊緣完整、核分裂數目較少。良性的葉狀瘤並不會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但葉狀瘤容易復發,因此需定期回診。 惡性:大約有1/4的葉狀瘤屬於惡性,惡性葉狀瘤的間質細胞過度生長、邊緣浸潤、核分裂顯著,且惡性葉狀瘤有1/3會轉移至肺部、肝臟,或是腦部。 邊緣性:比例最少,介於良性與惡性之間,且有機會轉變成惡性腫瘤。 乳房葉狀肉瘤、乳房纖維腺瘤比一比

在眾多乳房腫瘤中,葉狀瘤與乳房纖維腺瘤經常互相搞混,其主要差別如下: 乳房纖維腺瘤:通常為1~3公分大的圓形或橢圓形腫瘤,界線清楚,觸感平滑、柔軟,有時有輕微的壓痛感。(延伸閱讀:胸部長了纖維囊腫?別怕,跟乳癌無關!纖維囊腫大哉問一次看) 乳房葉狀瘤:與纖維腺瘤最大的區別為生長快速,甚至巨大到能清楚看見乳房皮膚下的靜脈。

事實上,葉狀瘤與纖維腺瘤不僅患部觸感相似,就連使用超音波或是乳房攝影皆難以區分,這時醫師便會考慮使用切片檢查來判斷患者的腫瘤類型。

乳房有腫塊≠乳癌!葉狀肉瘤的症狀、分類、檢查及治療

乳房葉狀肉瘤的診斷方式

由於葉狀瘤不易與纖維腺瘤區分,通常得仰賴切片手術才能進一步得知腫瘤為良性或惡性。其餘診斷方式可能會面臨以下問題: 細胞穿吸術:可做為協助診斷,但此檢測方式無法辨別葉狀瘤的良性與惡性。 粗針穿刺切片術:判讀檢體時容易與良性纖維瘤搞混,須進一步做切除手術來分析。 乳房X光攝影:葉狀瘤的影像與纖維腺瘤相似,亦無法利用此方法得知腫瘤的特性。 乳房超音波:葉狀瘤在超音波下呈現界線清楚的低回音腫瘤,或是有液體的實心腫瘤,而乳房超音波也無法辨別腫瘤的種類。 如何治療乳房葉狀肉瘤?

治療葉狀瘤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依照腫瘤大小、病理組織分為下列幾種手術: 廣泛局部切除手術:無論是良性或惡性的葉狀瘤,通常都以此手術為主要治療方式,除了切除葉狀瘤之外,也會切除1~2公分的邊緣組織。然而,臨床上容易有局部復發,尤其惡性、邊緣性的機率更高。 單純性全乳房切除術:適用於腫瘤過大無法連同切除邊緣組織,以及切除後會影響外觀的病患,而先前已經使用廣泛局部切除術的患者也能進行此手術。惡性、邊緣性的腫瘤在接受手術切除後,需考慮施行放射線治療降低復發機率,而良性腫瘤則不需使用放射線治療。(延伸閱讀:癌症治療方式簡介:手術、化療、放療、標靶、免疫療法等

透過以上手術切除腫瘤後,將組織放到顯微鏡下觀察,便可較為精準的判別是否為葉狀瘤。

乳房鈣化點是什麼?胸部鈣化6原因、良性惡性差異解析

乳房鈣化點是什麼?胸部鈣化6原因、良性惡性差異解析

張小姐在做完定期乳房X光檢查後,發現有「乳房化點」,並從朋友那邊得知,乳房化可能跟乳癌有關,令她非常緊張。

究竟乳房鈣化點如何產生?跟吃鈣片有關嗎?是否有癌變的可能性?《Hello健康》為您詳細說明。

乳房鈣化是什麼?

乳房鈣化(Breast calcifications)指的是乳房內的鈣化物以鈣鹽形式存在於乳房、乳管、血管等組織中,經常於乳房X光攝影時被發現。但要分辨是否為乳癌前兆,還須進一步檢查。 胸部鈣化原因?

乳房出現鈣化點的原因眾多,原因如下列: 皮膚鈣化:乳房皮膚長期慢性發炎或濕疹,可能產生鈣化。 血管鈣化:乳房的血管壁長期有鈣鹽沉積,將促使鈣化點形成。(延伸閱讀:血管鈣化怎麼辦?戒菸戒酒最實在) 乳房良性纖維腺瘤鈣化:乳房有時會長出良性的纖維腺瘤,當纖維腺瘤中的腺體有鈣鹽沉積時,則會形成乳房鈣化點,在X光下的界線分明、鈣化密度高。(延伸閱讀:胸部長了纖維囊腫?別怕,跟乳癌無關!纖維囊腫大哉問一次看) 擴張乳管的分泌物鈣化:乳管擴張後讓分泌物形成鈣鹽沉積在乳管內,經常發生於乳房中較大的乳管內。 囊液沉積過久:當乳汁或是囊液長期下來沉積於囊腫時則會形成鈣化。 惡性鈣化:為乳癌細胞壞死後形成的鈣化。

發現良性、惡性乳房鈣化點是什麼意思?

依據鈣化點的形狀、分布位置與周圍組織密度,良性與惡性乳房鈣化的差異如下: 良性乳房鈣化點:多為圓形、爆米花狀,鈣化點大於0.5mm,分布於乳房組織時較為對稱、均勻。 惡性乳房鈣化點:鈣化點小於0.5mm,外型呈現分岔形、線形,或是樹枝狀,鈣化點附近的乳腺會出現密度變化,有時也會合併腫塊的影像。

良性乳房鈣化應持續定期追蹤

一般而言,經由乳房X光攝影發現鈣化點後,可藉由放大影像或是局部攝影確認鈣化點為良性或惡性。若經判斷為良性,則毋須治療,但應定期回診追蹤鈣化點的發展情形。(推薦閱讀:癌症篩檢:定期篩檢4大癌症效果佳 政府補助條件一次看)

乳房鈣化點是什麼?胸部鈣化6原因、良性惡性差異解析 懷疑惡性乳房鈣化須接受手術檢查

若醫師懷疑鈣化點為惡性,可藉由以下2種方式採取鈣化組織送檢,以確認是否有癌變狀況以及其發展階段: 乳房攝影導引細針定位之手術切片:在乳房X光攝影下先利用細針定位鈣化點後以手術方式切除鈣化的部分。傷口、切片的範圍較大(約2~10公分),能完整切除鈣化的部分與組織,同時兼具診斷與治療效果。 立體定位真空抽吸切片:以真空方式抽吸鈣化部分,傷口與切除範圍較小(約1公分左右),僅有診斷的功效。

若患者經確診為乳癌,就必須另行切除手術將病灶切除。(推薦閱讀:得了乳癌怎麼辦?分期檢測法、乳癌治療簡介)

吃鈣片會造成乳房鈣化?

由於女性更年期後較易出現骨質疏鬆的問題,因此不少女性會補充鈣或維生素D幫助減緩骨密度下降,然而,乳房鈣化讓許多女性不禁擔心是否是補鈣過多所引起?

其實乳房鈣化是因乳房有細胞死亡、組織發炎或產生疤痕組織所引發的鈣化現象,與補充鈣片或從天然食物中攝取鈣並無關聯,因此毋須擔憂。

中耳炎症狀?會自己好嗎?耳朵痛怎麼舒緩?耳朵發炎治療解析

中耳炎症狀?會自己好嗎?耳朵痛怎麼舒緩?耳朵發炎治療解析

幼童因耳咽管未發育完全,比成人更容易罹患中耳炎,若未妥善治療,還可能影響聽力;中耳炎除了會耳痛及耳朵流水或膿液外,還會引發何種症狀?是什麼原因造成中耳炎?又該如何治療?《Hello健康》為您一次解答!

中耳炎症狀有哪些?大人、小孩症狀差異?

中耳是位於耳膜以內的空腔,包含3個聽小骨、耳咽管等構造,不僅負責傳遞聲音,還能協助調節中耳內外壓力,疏導中耳腔內的分泌物至鼻咽,保持中耳的空氣流通。

當中耳受到致病菌感染,便會出現發炎反應,進而引發中耳炎(Otitis media),可能會發生於其中一側的耳朵,也可能同時發生在雙耳。

中耳炎通常好發於6個月至6歲的學齡前兒童,且男多於女;由於嬰幼兒的耳咽管較成人短且平直,直徑也相對較長,因此與成人相比,嬰幼兒更容易罹患中耳炎。 大人中耳炎症狀 耳朵痛、耳鳴、耳脹 耳朵流出液體或膿狀分泌物 聽力受損 暈眩

小孩中耳炎症狀

耳朵痛:幼兒可能會因年紀較小,透過用手拉扯或摩擦有問題的耳朵以表示耳痛 發燒 煩躁不安 難以入睡、半夜哭鬧 聽力受損 中耳炎原因?

中耳炎主要可分成慢性中耳炎、積液性中耳炎及急性中耳炎,以下分別介紹其成因: 急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通常因感冒、鼻竇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在中耳內滋生,48小時內出現耳痛及聽力受損等症狀;好發於半歲至6歲之間幼童,以3至5歲居多,7歲以上較少見。(推薦閱讀:嬰兒第17週:小心耳朵感染 鼓勵寶寶多說話) 中耳積水(積液性中耳炎):指中耳腔長期反覆感染,造成中耳腔內的液體蓄積所致,依積水成份可以分為液狀、黏液狀或中耳化膿。 慢性中耳炎:當中耳遭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克雷伯式肺炎桿菌等致病菌感染後,導致中耳積液及出現發炎反應,長達數週,即為慢性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又可分成非膽脂瘤與膽脂瘤類,非膽脂瘤類主要是指耳咽管和鼓室的黏膜發炎所致,膽脂瘤類則是指鼓室後側的乳突竇病變,造成鼓膜穿孔3個月未癒合所致。(延伸閱讀:中耳炎膽脂瘤手術:風險、過程、術前、術後須知

耳朵發炎會自己好嗎?

中耳炎若未惡化,有時會自行痊癒,但當耳朵疼痛情形較嚴重,且發生上述症狀超過1天以上,就應儘快至耳鼻喉科檢查,以免中耳炎症狀加劇,導致聽力受損,嚴重還可能造成嬰幼兒出現語言、社交及發展技能遲緩等問題。 中耳炎多久會好?耳朵痛怎麼舒緩?

大多數的中耳炎經由適當的藥物治療都能有效改善,但若中耳炎症狀較為嚴重,經醫師評估後,可能會建議病患接受手術,以下說明藥物及手術治療方式: 藥物治療

醫師通常會採用抗生素來幫助中耳炎病患對抗細菌感染,一般至少要10至14天的療程。由於中耳炎患者也可能出現上述幾種常見症狀,因此醫師可能會開立減輕耳痛和退燒藥,以及使用抗組織胺劑或消充血劑,幫助病患減輕耳咽管之腫脹感,並促使中耳腔膿液排出。 手術治療

中耳炎通常可透過下列2種方式,進行手術治療: 鼓膜切開術:在耳膜上切一個小洞,讓積膿排出及空氣進入,以減輕耳痛、耳塞的症狀;切口會於術後數天內癒合,不會傷害耳膜或留下疤痕。 中耳通氣管置放術:醫師會將中耳通氣管置放於耳膜上,建立1個中耳腔與外界交通的人工通道,使中耳內之積水能順利流出,並可代替人體原有耳咽管之通氣功能。 中耳炎如何診斷?

醫師除了會詢問病患有無耳痛、耳朵流出液體或膿狀分泌物等典型狀外,還會透過以下3種方式進行診斷: 耳鏡檢查:醫生會透過耳鏡檢查耳朵,看看耳膜是否有無紅腫或是有積膿。 鼓室圖檢查:先將探測頭附上的耳塞,輕壓在受檢者外耳道,測量中耳的壓力和鼓膜震動的情形,以便醫師確定患者是否患有中耳炎。 耳分泌物培養:當病患耳內有膿性滲出物時,醫師可能會將其取出,以便進行耳分泌物培養,替患者查出致病菌為何。

中耳炎症狀?會自己好嗎?耳朵痛怎麼舒緩?耳朵發炎治療解析 中耳炎如何預防?

為預防孩子罹患中耳炎,父母須注意以下3個注意事項: 避免製造對人體有害的氣味:抽菸、燃香味、油漆味等刺激性味道,皆可能造成家裡的空氣遭到污染,使人體呼吸道遭刺激而腫脹,並容易造成致病菌於中耳內滋生。因此,平時應盡量避免於家中抽菸、燃香,或製造對人體有害的氣味,才可降低家中孩子罹患中耳炎的風險。(同場加映:抽菸比加工肉危險?致癌物分級全解析) 耳朵內盡量避免浸水:耳道內濕熱的環境,可說是滋生細菌的溫床,所以當耳內浸水時,建議可拿乾棉花棒伸入內部約半公分至1公分左右,將水分吸乾,以避免引發中耳炎。 維持日常生活整潔:平時應養成勤洗手、不與他人共用餐具等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有效降低罹患感冒或其他呼吸道疾病,進而達到預防中耳炎的效果。

乳腺炎症狀前兆?會自己好嗎?哺乳期乳腺炎處理方法、原因

乳腺炎症狀前兆?會自己好嗎?哺乳期乳腺炎處理方法、原因

哺乳期乳腺炎是什麼?

哺乳期乳腺炎(Lactational mastitis)是一種乳房感染的現象,指在哺乳時發生疼痛、發紅、發燒、肌肉疼痛、全身無力等症狀,最常於產後6週發生。 哺乳期乳腺炎症狀:發燒、乳頭發炎

常見的哺乳期乳腺炎症狀如下: 碰觸乳房時會刺痛或發熱 感到不適(或全身無力) 乳房腫脹 哺乳時感到疼痛或燒灼感;或是持續感到疼痛或有燒灼感 皮膚發紅,大多呈現楔型紋路 發燒達攝氏38.3度以上

雖然乳腺炎一般是發生在開始哺乳的頭幾週,但是其實哺乳的任何期間都有可能發生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通常只會影響其中一邊的乳房。

可能有些症狀未列於上列,若有疑慮請諮詢醫師。

哺乳期乳腺炎原因?

哺乳技巧需要後天學習,技術不佳可能會導致母乳無法從乳房流出,也就是乳腺炎的主因,其他原因包括: 乳管堵塞

若乳房未在哺乳期間完全排空,其中1條乳管可能便會阻塞,造成乳汁回堵,引發乳房感染。 當細菌進入乳房時

皮膚和寶寶嘴巴的細菌可能會透過乳頭的裂縫或在乳管張開時進入乳腺內部。若沒有完全排空,滯留在乳房中的乳汁也可能成為細菌成長的溫床。母乳所含抗菌成分有助保護寶寶免於感染。 哺乳期乳腺炎如何診斷?

醫師會依據健康檢查結果,將發燒、發冷以及乳房疼痛等徵兆及症狀列入參考。另外一個明顯徵兆是乳房上出現楔型泛紅區域,尖端指向乳頭,而且按壓會刺痛。

醫師會確認您沒有乳房膿腫(Breast abscess),若沒有妥善治療乳腺炎,便可能發生乳房膿腫這種併發症。為您的乳汁進行細菌培養,能幫助醫師決定哪一種抗生素最適合您,特別是感染很嚴重的時候。

乳癌其中一種罕見類型:發炎性乳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同樣會導致紅腫,一開始可能會和乳腺炎混淆。醫師可能會建議乳房攝影診斷(Mammogram)。若完成抗生素療程後徵兆和症狀依然持續,可能要進行病理切片治療,確定不是乳癌。

哺乳期乳腺炎會自己好嗎?多久會好?

乳腺炎治療通常需要: 按摩乳房、疏通乳腺:若為輕度乳腺炎,通常只要乳腺疏通,症狀就會在數天內逐漸改善,建議可休息、持續按摩乳房。 接受抗生素療程:若為細菌感染所致的乳腺炎,通常須10~14天的抗生素療程。開始使用抗生素24~48小時候可能感覺會好轉,但是吃完所有的藥物來降低復發機會非常重要。 服用止痛藥:醫師可能會建議您使用止痛藥,例如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商品名泰諾林Tylenol)或布洛芬(Ibuprofen ,商品名安舒疼Advil、商品名莫痛寧止痛膠原錠Motrin IB等) 。 調整哺乳技巧:確認有哺乳時有完全排空乳房,且寶寶有正確含乳。醫師會與您一起審視您的哺乳技巧。

6招處理哺乳期乳腺炎

下列方法有助改善哺乳期乳腺炎的症狀: 哺乳時將乳汁完全排出乳房 哺乳時讓寶寶先吃完一邊乳房的乳汁再換到另一邊 換另一邊哺乳時改變姿勢 確認寶寶有正確含乳 只要寶寶還餓就持續哺乳 哺乳或擠奶前可熱敷、按摩乳房或沖熱水澡,以疏通乳腺

患有乳腺炎後,持續哺乳很安全,且有助於改善症狀。若罹患乳腺炎的那一側乳房太過疼痛,或是寶寶不想從該側乳房吸吮乳汁,可試著用擠乳器或手壓出乳汁。 哺乳期乳腺炎預防5重點 避免乳頭受傷,或受傷後須立即擦藥與照護。 避免哺乳時維持同一個姿勢,造成身體堅硬。 避免穿著緊身內衣或衣物,以免壓迫乳房阻塞乳腺。 多休息、多喝水 維持飲食營養均衡

乳房纖維腺瘤是什麼?與乳癌腫塊差異?症狀特徵、原因解析

乳房纖維腺瘤是什麼?與乳癌腫塊差異?症狀特徵、原因解析

有些女性月經來潮前,胸部會悶脹,一摸下去不但相當疼痛,還感受到乳房似乎有硬塊,令人十分擔心。

事實上,胸部硬塊可能是「纖維腺瘤」,究竟為什麼會有纖維腺瘤?纖維腺瘤會有哪些影響?《Hello健康》帶您一起了解。

乳房纖維腺瘤是什麼?

纖維腺瘤(Fibroadenoma)是從乳房腺葉組織中生長並混合間質組織、上皮組織所增生的腫瘤,出現頻率高。若間質組織比例較高,其觸感較為堅硬;若上皮組織比例高,觸感以鬆軟為主。 乳房纖維腺瘤的症狀特徵

纖維腺瘤多長在乳房上緣1/4處,單側或雙側的乳房皆可見到纖維腺瘤的蹤影。

纖維腺瘤特徵如下:

圓形 堅硬的腫塊 界線明確 表面平滑有彈性 輕觸時有輕微的壓痛,腫塊也能滑動

雖然纖維腺瘤平時並不會引發不適,但在月經來潮前會出現較為劇烈的疼痛感,隨著經期結束後疼痛感也會逐漸下降。目前纖維腺瘤的形成原因推測為與荷爾蒙不平衡有關,不過現階段並無有效預防方式。 乳房纖維腺瘤是什麼?與乳癌腫塊差異?症狀特徵、原因解析 乳房纖維腺瘤分3種

乳房的纖維腺瘤在臨床上可分為下列3種: 一般纖維腺瘤:好發於15~20歲女性,腺瘤大小通常在2~3公分時停止生長。 幼年型纖維腺瘤:好發於青春期且生長快速,腺瘤可長至10~20公分。 巨大纖維腺瘤:多在成年女性身上發現,腺瘤大小約5公分,偶爾也會出現在孕期或是哺乳期女性。

值得注意的是,纖維腺瘤的生長速度因人而異,有些人會持續生長,有些人的腺瘤則是會縮小。一般來說,多數纖維腺瘤在2~3公分時即會停止生長,且停經後會逐漸消失。(同場加映:乳房自我檢查5步驟!7+7種乳房正常與異常變化

乳房纖維腺瘤與乳癌腫塊的差異?

許多女性摸到胸部上的硬塊便擔心自己已罹患乳癌,不過去醫院檢查之前,不妨先了解乳癌與纖維腺瘤的區別:

乳房纖維腺瘤:硬度較硬、有彈性、表面平滑、可滑動。 乳癌:乳癌的惡性腫瘤界線模糊,觸摸時能感受到形狀不規則,也不會滑動,且表面不平整。

雲林基督教醫院指出,絕大多數纖維腺瘤雖不會轉變成乳癌,但有些纖維腺瘤中卻能藏有乳癌細胞,且纖維腺瘤患者罹患乳癌的風險也比一般女性高。

乳房纖維腺瘤是什麼?與乳癌腫塊差異?症狀特徵、原因解析 乳房纖維腺瘤如何診斷?

雖然纖維腺瘤多為良性,不過無法以單純的觸摸來區分乳癌與纖維腺瘤,因此仍需透過下列方式,才能精準的判斷: 乳房X光攝影 乳房超音波 細針穿吸檢查 切片檢查

乳房纖維腺瘤如何治療?

一般來說,若纖維腺瘤沒有持續變大的跡象,只要半年追蹤1次即可。然而,當患者的纖維腺瘤超過3公分或是數量變多時,則需要進行手術將纖維腺瘤切除: 外科手術:直接將纖維腺瘤與周圍組織一併切除。 冷凍消融:將超音波引探針刺入纖維腺瘤,並用極低溫來凍死腫瘤組織。

乳突瘤恐變乳癌,注意3種分泌物顏色!開刀手術、症狀介紹

乳突瘤恐變乳癌,注意3種分泌物顏色!開刀手術、症狀介紹

陳媽媽每2年都會固定去做乳房篩檢,10年下來乳房都沒有大礙,不過近日發現內衣上總有殘留的血狀分泌物。

陳媽媽赴醫院檢查後,醫師說這是乳突瘤,是乳房相當常見的良性腫瘤,不過陳媽媽聽了,仍感到不安,擔心腫瘤與乳癌有關。

Hello健康》為您介紹乳突瘤的症狀、診斷與治療方式,掌握乳癌徵兆盡早就醫,守護乳房健康。 乳突瘤是什麼?乳管內乳突瘤解說

乳突瘤的全名為乳管內乳突瘤(Intraductal papilloma),長在乳房內的乳腺中,是因上皮細胞增生,導致由乳房腺體組織、纖維組織以及血管共同形成的良性腫瘤。病患可在乳頭附近摸到小小的疣狀物,臨床上可為單一性或多發性(不只一顆)。

乳突瘤好發於40歲以上的女性,單側或是雙側乳房皆有機率出現,而男性的乳頭偶爾也會長出乳突瘤,不過此類情況極少。

值得注意的是,乳突瘤雖然以良性腫瘤居多,不過乳突瘤也有5~20%的機率轉成惡性腫瘤,因此一旦發現乳突瘤的存在,需定期追蹤來確保乳房是否有異樣。(你可能會想知道:胸部硬塊不一定是乳癌!乳癌的前兆、症狀、診斷

乳突瘤恐變乳癌,注意3種分泌物顏色!開刀手術、症狀介紹

乳突瘤症狀?

當乳房有乳突瘤時,最主要的症狀為乳頭有分泌物。分泌物的顏色因人而異,有些患者帶有淡淡的血色,有些則呈現透明澄澈狀,通常按壓乳頭不會造成疼痛,周圍也不會出現腫塊。

然而,有些乳突瘤患者並不會出現分泌物,往往是在常規健康檢查下,透過超音波觀察到乳管擴張才診斷出乳突瘤。(延伸閱讀:乳房有這些變化要小心!恐是罹病前兆) 注意3種乳癌分泌物顏色

當病患發現乳頭分泌物呈現下列顏色時,應注意恐為乳癌前兆: 黃色的漿液性分泌物 鮮血、暗紅色分泌物 透明且呈現膠狀的分泌物

此外,若病患發現單一乳頭有自發性、持續性的分泌物流出且合併乳房腫塊,極有可能為乳癌徵兆,建議患者立即前往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延伸閱讀:癌症篩檢好重要!4種癌症篩檢一次看)

乳突瘤恐變乳癌,注意3種分泌物顏色!開刀手術、症狀介紹 乳突瘤如何診斷?

由於乳頭流出分泌物是乳突瘤的典型症狀,醫師通常會採取患者的分泌物並將其送去病理檢查,確認裡面有無癌細胞存在。另外,醫師也可能會利用乳房攝影或乳房超音波進行影響學檢查。

針對有些難以發現的乳管瘤狀況,則可能採乳管攝影並將顯影劑注射進患者體內,透過儀器顯示清晰的乳管影像,以便更精準的定位腫瘤所在區域。 乳突瘤一定要開刀嗎?治療手術介紹

儘管乳突瘤以良性居多,但因乳頭分泌物會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加上提早切除也可阻止未來發展為惡性腫瘤的可能,因此乳突瘤患者通常會採用手術切除的方式進行治療,相關介紹如下:

乳管切除手術:若病患需要有哺乳需求,可使用乳管切除手術。確認哪些乳管有病變後,醫師利用染料注入有病變的乳管,合併超音波定位再切除,可保有患者的哺乳能力。 多乳管切除手術:多發性乳突瘤轉成惡性腫瘤的機率較高,因此切除的乳管較多,適用於40歲以上,且之前開過刀又復發的患者。 乳突瘤難預防 定期檢查最安心

目前並沒有方式可以預防乳突瘤,因此定期自我檢查乳房以及至醫院篩檢是最保險的方式,一旦發現乳房有任何異樣時,就應立即就醫診斷。(延伸閱讀:預防乳癌從預約開始!20歲開始預約乳房檢查

乳房纖維囊腫會消失嗎?長水泡、腫塊原因?治療、預防詳解

乳房纖維囊腫會消失嗎?長水泡、腫塊原因?治療、預防詳解

乳房自我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乳癌,然而並非所有乳房硬塊都是惡性腫瘤,例如在胸部亦十分常見的纖維囊腫。究竟纖維囊腫是什麼?與乳癌之間的關聯?纖維囊腫的症狀與治療方式有哪些?《Hello健康》一次為您解答。

乳房纖維囊腫是什麼?認識乳房水泡

纖維囊腫(Fibrocystic Disease)泛指胸部常會摸到的硬塊;由於乳房對於女性荷爾蒙變化非常敏感,當女性荷爾蒙在排卵期和月經週期發生明顯波動時,便可能刺激乳腺生成水泡(或稱水囊),長期刺激會導致水泡增多,甚至串為一體,便形成「纖維囊腫」。

15~35歲的女性皆有可能發生纖維囊腫,有時會長在單側乳房,有時兩側乳房都會長,女性朋友們可藉觸摸乳房,自我檢查有無不明腫塊存在。自己檢查胸部時,可能會發現結節並伴隨觸痛感,通常經期前的疼痛與腫塊會變得較為明顯;生理期後則會出現疼痛減緩與體積縮小的情形。(推薦閱讀:乳房自我檢查5步驟!7+7種乳房正常與異常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乳房裡的纖維囊腫並非固定不動,可經觸摸而改變位置。在觸感方面,根據囊腫裡面液體總量不同,摸起來的感覺可能時而堅硬,時而柔軟。 乳房纖維囊腫不會直接導致乳癌

就定義而言,由許多水泡組成的纖維囊腫其實並不屬於腫瘤的一種,因此囊腫與乳癌也沒有直接性關聯,但早期乳癌與纖維囊腫不易區分,醫師建議有纖維囊腫的女性,定期回診照超音波追蹤囊腫的大小才是最安全的。(延伸閱讀:女性預防乳癌:了解乳腺癌的原因與風險) 乳房纖維囊腫與纖維腺瘤的差別?

除了纖維囊腫外,還有經常與纖維囊腫搞混的「纖維腺瘤」。纖維腺瘤屬於「良性腫瘤」,主要受長期雌激素濃度過高刺激而生。

腫瘤大小約1~2公分,摸起來平滑、柔軟、有彈性、可經觸摸而滑動,偶爾會出現輕微的壓痛感。若大小超過2公分,則應盡快接受檢查,請醫師評估是否需要細針抽吸法移除纖維腺瘤。

乳房纖維囊腫會消失嗎?要開刀切除嗎?

一般而言,無症狀或纖維囊腫輕症者,經醫師評估惡性機率低,就不建議動刀摘除,因為纖維囊腫很容易復發,只要定期進行乳房超音波的追蹤即可。另外,由於停經後的女性荷爾蒙減少,已停經的更年期婦女若曾患纖維囊腫,可能會逐漸縮小、消失。

乳房纖維囊腫如何預防與改善?

纖維囊腫與生活型態息息相關,熬夜、缺乏運動可能造成內分泌失調,促進纖維囊腫的生長,而除此之外,飲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建議女性朋友不妨參考以下較有益的飲食型態,也能降低纖維囊腫風險或減緩其進一步生長: 避免攝取過多咖啡因:茶類、咖啡等含咖啡因飲料應減量,或選擇低咖啡因的類型。 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這些食物容易導致肥胖,導致雌激素濃度升高,提高囊腫生成的機率。 補充適量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E

水楊酸5大功效:不只抗痘、去角質!副作用、注意事項一次看

水楊酸5大功效:不只抗痘、去角質!副作用、注意事項一次看

常長痘痘、粉刺的人,對於水楊酸應該並不陌生,水楊酸不僅可軟化角質、預防痘痘與粉刺,還有消炎和抗菌的作用,因此經常添加於保養品中;不過,使用水楊酸真的安全嗎?是否會造成副作用?《Hello健康》統整水楊酸5大功效、副作用與注意事項,帶您快速了解水楊酸。

水楊酸是什麼?

水楊酸(Salicylic Acid)是一種β-羥基酸(β-hydroxy Acid, BHA),在多種皮膚病的治療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最早被發現於柳樹皮,故也稱為「柳酸」,後來在甜樺樹、冬青葉及人蔘中也發現相同成分;此外,水楊酸也可以透過人工合成製造。 水楊酸的用途

水楊酸具備美白、去角質及減少痘痘等功效,故經常添加於下列產品中: 清潔用品:洗面乳、沐浴乳 化妝品、保養品:精華液、乳液、面膜、痘痘貼

水楊酸藥粧品:濃度上限2%

我國核准含水楊酸(salicylic acid)等成分之抗痘產品包括化粧品及藥品,化粧品含水楊酸成分用於「軟化角質,面皰預防」者,均以含藥化粧品管理,其水楊酸成分之限量為0.2~2%。

水楊酸5大功效

以下介紹水楊酸常見的5種功效: 功效1. 治療痘痘、粉刺

水楊酸屬親脂性,可快速滲入角質表層毛囊內,溶解粉刺、油脂,並減少皮脂分泌;此外,由於水楊酸結構、功效類似阿斯匹靈,可消炎、殺菌,因此可舒緩痘痘紅腫。 功效2. 去角質

水楊酸能軟化並加速老廢角質層代謝,改善肌膚粗糙,達到深層清潔、去角質的效果,並維持肌膚細緻光滑。 功效3. 美白

水楊酸能代謝肌膚的角質層代謝脫落,讓皮膚表層變得更亮白,因此經常添加於美白的清潔或保養品中;動物實驗證實,水楊酸能抑制黑色素細胞生成,改善黑色素沉澱。 功效4. 改善膚色不均

高濃度的水楊酸可改善雀斑、肝斑及曬斑等膚色不均問題,因此常應用於醫美療程中,當作換膚脫皮劑使用;研究證實,使用高濃度(50%)的水楊酸軟膏,治療81位手部色素沈澱、雀斑和光老化患者的效果顯著。。

光老化是什麼?

光老化是指紫外線對皮膚所造成的各種老化現象,像是皺紋、鬆弛及黑斑等問題。

功效5. 減少細紋

除了改善膚色不均,高濃度水楊酸也可進一步改善深層皺紋和疤痕;市面醫美診所的煥膚療程多使用水楊酸、果酸及杏仁酸等酸類。

水楊酸副作用

若長期過量使用水楊酸,可能會產生以下副作用,使用時請遵照產品說明或醫師指示: 乾燥 結皮 低血糖 長期紅斑 色素異常 接觸敏感 過度去角質 全身性中毒 水楊酸中毒症(salicylism)

水楊酸用太多,小心導致水楊酸中毒症

過量使用含有水楊酸成分之藥膏、保養品,恐引起水楊酸中毒症(salicylism);當濃度20%水楊酸塗抹到50%的身體表面時,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頭暈、耳鳴、呼吸急促等症狀,因此使用外用藥物、保養品時,務必注意成分與使用劑量。 使用水楊酸的2大注意事項 建議搭配防曬產品使用

由於水楊酸有去角質的功能,會造成角質層變薄,增加皮膚對陽光的敏感性,提高曬傷風險,因此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建議在使用完含有水楊酸的藥粧品後,可配合使用防曬產品。 局部皮膚測試

初次使用前,建議可少量塗抹於皮膚連續3天,觀察是否出現過敏反應。若無不適,可依產品說明書之建議方式使用;若出現紅、腫、刺及癢等過敏反應,請立即停用並儘速就醫。

民眾如因購用的化粧品發現有不良品或不良反應發生時,可通報衛生署所建置「全國化粧品不良品通報系統」,通報專線:02-2396-0100。

水楊酸使用6大禁忌

有以下狀況者請避免使用水楊酸產品: 臉部感染 對水楊酸過敏 異位性皮膚炎 臉部惡性腫瘤 3歲以下嬰幼兒不得使用(洗髮用化粧品除外) 懷孕

「來自體內的溫暖」遠紅外線守護全身 四季照護健康

「來自體內的溫暖」遠紅外線守護全身 四季照護健康

市面上遠紅外線相關產品繁多,其中「遠紅外線照護機」成了許多民眾挑選的重點產品;但其實紅外線「長短大不同」,使用體驗也有極大差別;市面上多為短波長的紅外線,只有少數產品為「遠紅外線」。究竟兩者的差異為何?遠紅外線照護機好處有哪些?請看《Hello健康》為您整理解析。

紅外線波長

紅外線屬不可見光,人眼看不見,但容易被體表組織吸收,因此,有助加速血液循環;紅外線的波長約介於0.78~1000微米,依波長範圍可區分為以下3種: 近紅外線:0.78~2.5微米 中紅外線:2.5~50微米 遠紅外線:50~1000微米

另一種在醫學上常用的區分方式如下: 近紅外線:0.8~1.5微米 中紅外線:1.5~5.6微米 遠紅外線:5.6~1000微米

紅外線4~14微米之波段因與生物體生長發育相關,故又被稱為為生命光線(Growth ray),生物體吸收紅外線可能發生振動,進而產生熱效應及非熱效應。

紅外線的溫熱效應是什麼?

人體也會釋放遠紅外線,波長約9微米,屬於長波遠紅外線。 遠紅外線暖房裝置釋放的波長愈長,愈接近人體釋放的波長(約9微米),愈有利於人體產生遠紅外線的共振吸收,在體內產生溫熱效應。

遠紅外線可在組織深部產生溫熱效果

皮膚結構可分為三層,從外到內依序是表皮、真皮、皮下組織;近紅外線可以穿透到皮下組織;遠紅外線波長釋出的大部分能量,則會被淺層皮膚的組織和水分子吸收,進而產生振動躍遷,隨後以非輻射方式釋出熱能。

紅外線電暖器的差異

輻射類型 高溫輻射 低溫輻射 紅外線波長 3~4.5微米

短波紅外線 約7~10微米

長波遠紅外線 放熱體運轉溫度 350~600度 150~170度 穿透影響深度 皮下組織 在深部組織產生溫熱效果 紅外線電暖器品牌 一般紅外線品牌 如:日本INTER CENTRAL

的SERAPHY 遠紅外線照護機(嘉儀代理)

遠紅外線照護機6大特色 1.由內到外的暖和:冬天守護三高族群

衛生福利部呼籲: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應注意冬天血管保健

每逢寒流來襲,心肌梗塞驟死案例就會增加;此外,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仍高居2022年國人十大死因之第2、5名;衛福部指出,已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之民眾,容易因天氣寒冷和溫度劇烈變化而發作,因此務必要注意冬季心血管疾病保健。  遠紅外線照護機:提供由內到外的溫暖

有別於一般電暖器僅加熱空氣與皮膚表面,遠紅外線照護機所釋放的波長愈長,就愈接近人體釋放的波長(約9微米),更有利人體體表組織吸收,自然而然「由內而外」產生溫熱效應,讓人感到暖和;當寒流來襲時,可同步守護心血管健康,避免因溫度驟降,而發生不幸。 2.全身均勻受熱:不會有頭熱、腳冷的困擾

均勻受熱技術:全身每處都溫暖

SERAPHY遠紅外線照護機採用波浪形凹凸表面的ROUND-CUT構型的放射面板,比平坦型放射面板比較放射面積增加25%,放射角度擴大至160度,大幅增加放射能量及放射範圍,使空間內的溫度達到均衡,不會有頭熱、腳冷或局部受熱的違和感,全身同步感到暖和。

「來自體內的溫暖」遠紅外線守護全身 四季照護健康

身處SERAPHY機器前方0.5~1.5公尺,上下左右160度之內的範圍,就可感受到體感舒適平均的暖意與溫度。

「來自體內的溫暖」遠紅外線守護全身 四季照護健康

此外,一般人因在冬天活動量下降,流汗量通常較少,透過遠紅外線照護機的熱能輻射,可使人體感到溫暖甚至微微出汗,也可加速體內環保與清潔,讓身體機能運作順暢。

「來自體內的溫暖」遠紅外線守護全身 四季照護健康 3.不會造成空氣乾燥:維持肌膚與咽喉乾澀舒適

身體缺氧是生命跡象的重要指標,維持身體充足水分,幫助血液將氧及營養素運送至全身,也是維持身體機能的不二法門,讓身體「保氧」兼「保養」。

另外,SERAPHY以輻射方式傳熱,不會加熱空氣,因此也不會造成空氣乾燥,長時間使用也可避免使肌膚與咽喉感到乾澀不舒服。 4.安全規格:四大特色不怕燙傷或觸電

SERAPHY採用高規格的安全設計,搭載過熱自動斷電、傾倒自動關機及超時自動關機等功能,讓一般人在家使用更安心。

日本使用本遠紅外線暖房技術的場所

京都大學附屬醫院 京都民醫連中央醫院 慶應義塾大學附屬醫院 札幌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岩手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橫濱市立市民醫院 岩手縣立身障者療育中心 特別養護老人之家 綠愛會 東京都立殘障者綜合運動中心 秋田縣立綜合室內游泳池

此外,有別於其他遠紅外線產品,運轉溫度高達350~600度;波長約7~10微米的照護機運轉溫度僅150~170度,且SERAPHY外部加裝防燙保護面網,即使不小心碰觸到機身,也不會燙傷;對於家中有長輩、小孩的家庭來說,使用時可更加放心。

「來自體內的溫暖」遠紅外線守護全身 四季照護健康 5.不易揚起灰塵:空氣乾淨舒適

SERAPHY因無設置風扇,沒有揚塵的缺點,在享受舒適的室內溫度時,不必犧牲室內空氣品質。 6.無刺眼紅色光線:夜間睡眠不干擾

有別於其他紅外線照護機裝置,在使用SERAPHY遠紅外線照護機時,不會發出刺眼的紅色光線,即使在夜間,也不會因光線而干擾睡眠。

若本身長期久坐、活動量少,容易手腳冰冷,即使不是冬天也可使用SERAPHY,透過遠紅外線透產生「溫熱效應」能深入皮下組織,讓身體內部自然溫暖起來,感受由體內部傳來猶如冬日暖陽般的溫暖舒適。

梅毒症狀有哪些?會自己好嗎?梅毒治療、潛伏期與傳染途徑

梅毒症狀有哪些?會自己好嗎?梅毒治療、潛伏期與傳染途徑

現在因網路資訊發達,可以認識新朋友的管道越來越多,但如果同時沒有堅持安全性行為的話,就會讓自己大大的暴露在感染特定疾病的風險之中。小明自從上個月開始,生殖器出現一些不痛不癢的潰瘍傷口,後來雖然逐漸癒合了,這個月又發現手掌心莫名有紅斑?!

於是趕快去看醫生,醫生告訴他…是梅毒找上門了,小明怎麼會得到梅毒?他該怎麼辦? 梅毒症狀是什麼?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的病菌所引起,受感染之人隨著細菌侵襲的時間長短而出現生殖器潰瘍、手掌腳掌有紅斑、類流感症狀等,每一階段皆有其特性。就醫後,除了典型症狀之外,主要可以靠抽血檢查來鑑別梅毒,一旦梅毒進入到身體,身體會產生一連串防禦反應生成抗體,當驗血結果裡驗出梅毒的抗體,就要當心了。

如果把性傳染病想成一個戰隊,梅毒可說是其中的Top Gun了,不論國內國外,在性病中都相當常見,尤其現在網路盛行,交友軟體、社交軟體用戶大增,傳播範圍已不受侷限。以國內來看,根據衛生福利部的傳染病數據顯示,感染人數從2020年的8800人上升到2022年的9707人¹,逐漸逼近破萬大關;國外以日本為例,更在去年首次突破萬人感染梅毒的紀錄,凸顯須嚴謹以待的必要性。 梅毒4大傳染途徑

梅毒主要透過危險(無套)性行為,接觸到患者體液、血液、分泌物而感染,因此共用針頭、輸血也是傳染途徑之一。梅毒有垂直傳染的特徵,孕婦透過胎盤將梅毒傳給胎兒,使得下一代有先天性梅毒,嚴重甚至會導致早產或新生兒死亡。 梅毒喜歡哪些人?

以107年的資料來分析,感染梅毒的人之中,男性就佔了82%,可見梅毒對男性的殺傷力。另外,以 25~39 歲(44.5%)性生活活躍的年齡層為最主要的感染目標,地理層面台北市奪冠。²

梅毒又特別喜歡攻擊以下族群:

不愛戴保險套的人們:即使保險套不能100%讓你得到免死金牌,但可以有效降低你得到梅毒的機率,除了梅毒之外連同其他性病(愛滋、淋病…)一起預防。⁵有那層膜隔絕直接的肌膚之親,還是很重要;此外,肛交、口交等不常用保險套的行為也算在危險因子中。 和梅毒病患發生性關係:當你和梅毒帶原者發生性關係,病菌很高機率會透過黏膜接觸到帶有病菌的體液、分泌物然後竄入體內而感染。 多重性伴侶/開放性關係:不管是同時有多個性伴侶或是頻繁更換性伴侶都是危險的。你無法確認那麼多性伴侶過往的接觸史和把握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有些人甚至會隱瞞病情,因此建議盡量單純的性關係就好,避免陷於風險中。 梅毒的病程⁶⁷⁸

梅毒的病程可分為三期,每個時期的症狀不同,總共時長可長達十幾年。 第一期梅毒

症狀會在感染細菌後10~90天內開始冒出來,典型症狀是在生殖器或性接觸位置出現紅斑(Macule),然後7天左右演變成丘疹(Papule)再到更深層的皮膚病變:單個<2公分的潰瘍傷口(Ulcer),不會痛、看起來濕濕的、摸起來像是底下埋一顆鈕扣的硬感,壓它會有液體滲出,內含大量梅毒螺旋體,傳染性極高。通常在3~6周後會自行癒合,因此會讓人不以為意而忽略,延誤就醫。 第二期梅毒

再經過2~12個禮拜後進入第二期,這時全身出現瀰漫性紅疹,包括手掌腳掌都會長。同時有類流感症狀(例如發燒、流鼻涕、喉嚨痛、頭痛)和神經系統疾病,有可能顱神經麻痺、腦膜炎和記憶力出現退化等。

第一期和第二期有25~60%的機會併發神經性梅毒(Neurosyphilis)。梅毒已經跑到中樞神經和腦部,如果不即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腦膜炎、中風、聽力喪失、失明、癱瘓和癡呆。

梅毒隱性期

第二期梅毒沒治療好的話,所有症狀會逐漸消失,就好像沒被感染過一樣,但細菌依舊潛伏在你的身體裡,隱性期平均1~46年不等。早期的隱性期仍有傳染力,等被感染2年以上才不具有傳染力 第三期梅毒

不進行治療的話,約14~40%的患者會進到第三期,梅毒對各種器官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主要針對神經系統、心血管和生成梅毒瘤(Gummatous)。

梅毒瘤是什麼?

梅毒瘤為一種肉芽腫,可以發生於幾乎任何組織包括骨骼,最後壞死。神經性梅毒在第三期也有高機率出現,任何有神經分布的地方都難逃一劫,全身壞光光。

梅毒症狀有哪些?會自己好嗎?梅毒治療、潛伏期與傳染途徑 梅毒怎麼治療?⁶⁷⁸ 第一期~早期隱性期(感染小於2年內)的梅毒,若是病況還沒有很嚴重,長久以來的標準治療,都是首推肌肉注射一劑抗生素:盤尼西林(Benzathine penicillin G)對盤尼西林過敏的人可以選擇口服14天份的抗生素Doxycycline。 晚期的梅毒則是盤尼西林維持一樣的劑量,一周打一次連續三周,口服抗生素則需要吃到28天份。藥物治療目標是讓抽血檢驗的反應為陰性並持續控制,建議患者持續回診追蹤療效,並在痊癒後切記不可再有危險性行為,可能會反覆感染喔!

除了有出現症狀的患者之外,有接觸過的性伴侶都強烈建議一起治療,一方面可以預防性伴侶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一方面預防乒乓球效應導致反覆感染。

梅毒的預防方法 做完整的性病篩檢:性傳染病不只梅毒一種,還有愛滋病、淋病等,不同的性傳染病之間會互相傳染,不是說得過A就對所有性傳染病免疫,是有可能再得到B的!當你得到梅毒,同時得到其他性病的機率也高,建議患者連同做其他的性病篩檢,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拒絕危險性行為:不戴保險套、和性史不明的對象發生性關係、多重性伴侶…等各種暗藏危機的性行為都算在內,尋求刺激的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遠離性病,避免後悔一生。 避免共用東西:最好不要與任何人共用性玩具、針頭、針具等,之前提到梅毒是靠體液、血液散播的,與別人共用東西有可能不小心讓梅毒有機可乘。

梅毒會好嗎?可以根治嗎?

萬一得到梅毒,許多人會覺得尷尬、羞於就醫,選擇向親朋好友甚至對醫師隱瞞病情,讓醫師無法下準確的診斷,延誤治療。在現今治療發達的社會,梅毒是可以被治癒的,呼籲發現自己的生理狀態不太對勁,或是已經得到梅毒的朋友,盡快就醫尋求診治,才是保護自己掉入一步錯、步步錯的循環,到了晚期梅毒竄遍全身是真的很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