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以上打這3種疫苗!老年長者預防肺炎鏈球菌、流感

65歲以上打這3種疫苗!老年長者預防肺炎鏈球菌、流感

每逢季節交替之際,天氣變化大,長者一不注意便容易感染季節性疾病,例如流感、肺炎等;接種疫苗,除了有助於建立完整保護力,也能降低感染與重症風險。

Hello健康》特別整理出3種適合65歲以上長者接種的疫苗,相關接種注意事項與價格,協助你評估適合自己或親友長輩的疫苗類型,盡早施打最安心。

65歲以上打疫苗3大推薦與介紹

過了耳順之年後,人體對氣溫變化的抵抗力也逐漸下降,諸如冬、秋冬或春夏交替的時期,皆是老人感染流感的高峰期。當流感高峰來臨時,也建議年滿65歲之長者可考慮選擇接種以下3類疫苗,降低常見傳染病的威脅:

過了耳順之年後,人體對氣溫變化的抵抗力也逐漸下降,諸如冬、秋冬或春夏交替的時期,皆是長者感染流感的高峰期。當流感高峰來臨時,也建議年滿65歲之長者可考慮選擇接種以下3類疫苗,降低常見傳染病的威脅: 1.肺炎鏈球菌疫苗:價格、多久打一次、公費資格

疫苗簡介:肺炎鏈球菌疫苗可分為2種,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內含13種血清型,能終生免疫,主要適用於小朋友和追加接種者;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內含23種血清型,產生抗體較迅速,主要適用於高危險群及65歲以上老人。(延伸閱讀:肺炎鏈球菌疫苗比一比!13價和23價疫苗成分、副作用、公費施打條件報你知) 建議成人施打時程:65歲以上長者建議接種1~2劑,依照疫苗接種歷史,又可分為以下5種情形: 一、從未接種過:接種1劑PPV23或PCV13;或先接種1劑PCV13,間隔1年後再接種1劑 PPV23。

二、 65歲後接種過1劑以上PPV23:間隔1年後可再接種1劑PCV13。 三、 65歲前接種過1劑以上PPV23:滿65歲後與前一劑PPV23間隔至少5年再接種1劑PPV23;或間隔至少1年接種1劑PCV13;或間隔至少1年接種1劑PCV13,且與前一劑PPV23間隔至少5年,可再接種1劑PPV23。 四、65歲前接種過PCV13:滿65歲後與PCV13至少間隔1年後再接種1劑PPV23。 五、65歲前接種過PCV13與1 劑(含)以上PPV23:滿65歲後與前一劑PCV13間隔1年以上,且與前一劑PPV23至少間隔5年,再接種1劑PPV23。 費用:13價肺炎疫苗約為3000元;23價則約1000元。目前衛福部提供公費23價肺炎疫苗給未曾接種過且滿71歲以上長者,不過部分地方政府則有放寬公費接種範圍,如新北市、台北市與高雄市均放寬至年滿65歲以上之長者接種。 接種副作用:少數人會發生注射部位疼痛、紅腫,多於接種後2天內消失,極少會有發燒、倦怠等嚴重副作用。建議民眾接種完成後,留院觀察後30分鐘再離開。 注意事項:若正在發燒或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建議等待病情穩定再行施打。

65歲以上打這3種疫苗!老年長者預防肺炎鏈球菌、流感 2.季節性流感疫苗:多久打一次、公費資格

疫苗簡介:流感疫苗為死病毒製成的不活化疫苗,施打後並不會因此罹患流感。目前國內提供三價流感疫苗及四價流感疫苗施打,而四價相較三價多1種B型疫苗株,效力更佳,因此目前公費疫苗也為四價流感疫苗。 建議成人施打時程:每年施打1劑。 費用:50歲以上長者可接受公費施打。 接種副作用:可能會有注射部位疼痛或紅腫,少數人則會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痠痛、噁心、皮膚搔癢、蕁麻疹或紅疹等症狀。為預防嚴重過敏反應,民眾接種應於診所或附近停留30分鐘,以便獲得立即性的醫療協助。 注意事項:對蛋或蛋白過敏者,應事先告訴醫師,並在施打後觀察有無過敏反應。另外,有服用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施打後則須加壓注射部位超過2分鐘,觀察是否有血腫或是持續出血。(延伸閱讀:感冒不能打流感疫苗?打過1次就免打?破解流感疫苗5大迷思)

3. 帶狀皰疹疫苗:價格、副作用 疫苗簡介:帶狀疱疹疫苗是一種活性減毒疫苗,讓毒性降低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進入人體,以使人產生抗體。 建議成人施打時程:50歲以上,不論先前是否有帶狀皰疹病史,建議施打1劑。 費用:目前皆為自費,1劑約為6000元。但各地方政府有不同補助,可向醫院或衛生局詢問。 接種副作用:接種部位可能出現發紅或腫脹局部反應,偶爾也會引發頭痛、手臂或腿部疼痛。 注意事項:接種前曾服用特定抗病毒藥物,需接種後14天,才能重新服用藥物。另外患有嚴重免疫系統缺失、接受水痘疫苗、孕婦或使用抗皰疹藥物者,則建議先向醫師諮詢是否應該施打。而在施打後4週,由於體內仍有病毒,不應捐血。(延伸閱讀:「皮蛇」上身OMG!帶狀皰疹要打疫苗嗎?帶狀皰疹怎麼吃?預防皮蛇看過來!)

接種疫苗後不舒服怎麼辦?

多數疫苗副作用應於數天內改善,但若遲遲未癒,或有持續發燒、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昏、心跳加速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病因。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聲帶、喉嚨長繭的微創治療手術:注射類固醇、自體脂肪或玻尿酸

聲帶、喉嚨長繭的微創治療手術:注射類固醇、自體脂肪或玻尿酸

您或親友有聲音沙啞的問題嗎?如果聲音沙啞超過1個月沒有改善,那可能是聲帶長息肉、水泡或長繭。

一些常用到聲音的職業,例如業務、攤販、老師或電話客服等,都常有聲音沙啞的問題;有時聲音沙啞會在感冒咳嗽後忽然發生;長期頻繁使用聲帶,也會導致聲音日漸沙啞;有些病人則是因為接受過頸椎手術或甲狀腺手術,導致聲帶麻痺,或因為長期抽煙、喝酒,引發咽喉腫瘤而影響聲音,這些都是門診常見的病患。

聲帶、喉嚨長繭怎麼辦?

針對欲改善聲音長期沙啞的病患,在門診時,我們會先安排喉閃頻內視鏡檢查;這個檢查是利用和病人聲音相同頻率的光打在病患聲帶上,再用內視鏡觀察聲帶波動的頻率、振幅對不對稱,以及聲帶是否閉合完全等。

根據檢查結果,我們會判定病人是否有聲帶長繭(結節)長息肉,囊腫、腫瘤或有聲帶麻痺的狀況,並根據不同狀況,制定不同的治療方針。 聲帶、喉嚨長繭的治療方式

若是病人聲帶長繭,通常會請病人先改善講話的方式,例如為病人安排語言評估及語言治療。若病人因為時間無法配合,或語言治療後聲音依然沙啞,則建議病人接受門診聲帶注射類固醇的治療,此治療無須住院,所須時間約半小時。

我們會先在病人的喉嚨噴麻藥,讓病人的喉嚨較不敏感,避免產生嘔吐反射後,在病人脖子皮膚上再打一些麻藥。隨後,在內視鏡的導引下,將裝有類固醇的針準確地打到病人聲帶的繭上,整個過程病人不會產生疼痛的感覺。

聲帶注射類固醇之後,會建議病患3~5天內減少講話,同時搭配一些口服藥物做術後的保養與修護。注射完後的1~2週,聲音可能會暫時沙啞,通常約2週後就會完全恢復,醫師也會在2週後再用內視鏡評估聲帶上的繭的消退狀況。

若是病人聲帶長息肉或是囊腫,病人可以考慮接受有局部麻醉、在門診注射類固醇的微創手術;若是病人聲帶麻痺,導致閉合不全,則會建議病人接受自體脂肪(健保)或是玻尿酸(自費約10000~20000)的注射手術,同樣可在門診利用微創手術完成治療。

甲狀腺射頻消融手術是什麼?費用、優點及適合對象一次看

甲狀腺射頻消融手術是什麼?費用、優點及適合對象一次看

甲狀腺結節是常見發生在甲狀腺的良性腫塊,以女性居多。大多數的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的,若是摸到下頸部有腫塊,醫師會先安排頸部超音波,區分頸部腫塊是否為甲狀腺或是淋巴結腫大。若是發現甲狀腺結節,醫師會進一步安排穿刺檢查,來判定甲狀腺結節屬於良性或是惡性。

甲狀腺射頻消融手術的治療對象?

目前甲狀腺微創無線消融手術(Thyroid RFA)大部分是用在治療良性甲狀腺結節,也有少部分用在甲狀腺癌復發病人無法或是拒絕手術,或是甲狀腺癌淋巴轉移的病人。

甲狀腺射頻消融手術要住院嗎?有哪些後遺症?

甲狀腺微創無線消融手術是屬於門診手術,術後無須住院,病患會有輕微疼痛感或頸部皮膚瘀青等,但症狀皆輕微,且持續時間短,整體術後的疼痛感與併發症相較於傳統手術來說更少。

傳統甲狀腺手術後可能發生的聲音沙啞、離子低下或是血腫壓迫到呼吸道等嚴重併發症,甲狀腺微創無線消融手術後的發生率很低。 誰適合做甲狀腺射頻消融手術?費用多少?

是否適合做甲狀腺微創無線消融手術,醫師會根據病人的狀況,以及超音波的檢查進行判斷;若甲狀腺結節大於4公分,或超音波下看起來有惡性特徵,或是穿刺檢查顯示有惡性細胞,還是會建議接受甲狀腺切除手術。

此外,若甲狀腺結節比較大,有可能在第1次甲狀腺微創無線消融手術之後的6個月,須再做第2次的甲狀腺微創無線消融手術。

甲狀腺微創無線消融手術屬於健保不給付的自費手術,費用依每家醫院不同而有所差異,約在50,000~60,000元不等。

若是您或是家人有甲狀腺問題,都可以來找查克醫師做更進一步的檢查。

嬰兒一天沒大便、擔心是便秘?寶寶便秘原因、症狀全解析!

嬰兒一天沒大便、擔心是便秘?寶寶便秘原因、症狀全解析!

現代人飲食少攝取蔬果、壓力大,容易造成排便不順;若長期便祕,造成肛門周圍靜脈曲張,可能形成惱人的痔瘡,造成生活諸多不便。嬰兒或新生兒攝取食物與成人不同,是否也會便祕呢?新生兒若一天沒大便,是否應該擔憂呢?

新生兒的便秘問題總讓父母感到擔心,若家長希望解決寶寶腸胃不適的問題,應讓寶寶從小吸收母乳營養,若媽媽無法親自哺餵孩子,可考慮讓寶寶喝接近母乳成分的水解奶粉,解決寶寶皮膚過敏、腸胃不適的問題。     

Hello健康》邀請兒科醫師羅佳怡,帶您了解嬰兒便祕症狀、原因、解決方法與就醫時機。

嬰兒便祕的症狀與診斷

醫師建議,家長若想知道寶寶有無便祕,除了觀察寶寶的大便週期之外,嬰兒排便時的表現與形狀,也是判斷有無便祕的關鍵: 嬰兒排便時看來很費力甚至有哭泣反應 嬰兒的大便質地是否過於乾燥、堅硬 嬰兒大便是否因過硬,導致寶寶肛門裂傷而流血

另外,臨床上對於兒童有無便祕已經有相關原則,例如羅馬準則第3版(Rome III criteria)便列出4歲以下兒童,若有出現以下2項以上的症狀長達1個月,就會歸類為功能性便祕。

家長可以參考下列準則,對照一下家中的嬰兒是否也有以下症狀:

每週解便不超過2次 學會上廁所的技巧後,仍會大便失禁每週至少1次。 曾發生過便祕 曾有排便困難或疼痛 直腸內有大量糞便 曾發生糞便粗大到可阻塞馬桶的狀況 其他伴隨症狀包括躁動、胃口變差、只吃一點點就飽了,而這些症狀在大量糞便排出後就會立刻消失。 嬰兒一天沒大便、擔心是便秘?寶寶便秘原因、症狀全解析!想減少寶寶便祕問題,父母可將高纖蔬果製成副食品,以降低寶寶發生便祕的機率。 嬰兒便祕的原因為何?

寶寶喝配方奶或母乳,是否與嬰兒便祕有關?以下將為您簡單比較母乳、配方奶的差異: 配方奶:通常喝配方奶的寶寶,有可能較容易排便不順,這是因為配方奶大多由牛奶製成,酪蛋白比例較高,使得寶寶腸道的吸收效率與蠕動頻率較低;尤其是尚未接觸副食品的寶寶,此時高纖維食物的攝取不足,就容易發生便祕。 母乳:根據研究證實,母乳是嬰兒最佳營養來源,母乳中的多元母乳活性因子如HMO、sn-2 PA、gsMO、類母乳寡糖MOS及活性益菌B.L.等,能讓寶寶較好消化與吸收。

不過家長可能會發現,喝母乳的寶寶排便次數反而較少,羅佳怡醫師解釋,這是因為母乳較好消化與吸收,喝母乳的寶寶完全吸收母乳中的營養,有的寶寶甚至才可能10~14天才大便1次;家長觀察嬰兒排便時,若未感覺寶寶需特別費力或因此流血情況,且糞便質地不會過於乾硬,就毋須過於憂心嬰兒是否有便祕。

羅佳怡醫師表示,由於新生兒腸胃功能尚未發展完全,較容易有腸胃問題,建議媽媽可哺餵母乳給寶寶;若有無法哺餵寶寶母乳的情況,亦可考慮讓寶寶改喝接近母乳成分的水解奶粉。

嬰兒1週大便幾次才算正常?

羅佳怡醫師解釋,滿月前的新生兒,因為腸胃功能尚未發展完全,1天可能會排便1~7次,尤其寶寶在喝奶時,因吸吮的動作會引發腸胃蠕動的反射,所以寶寶在喝奶當下或喝完就會排便,很少會有便祕問題。

待嬰兒滿月後,排便次數則會逐漸減少;通常6個月以上的嬰兒,排便次數從1天3次到1週2次皆屬正常範圍。

然而,部分新手家長因缺乏經驗,若寶寶一天沒大便,就開始懷疑寶寶便祕,建議家長將觀察期拉長,持續觀察寶寶的排便狀況至少1週以上。若家長發現喝配方奶的寶寶1週大便不到2次,那寶寶有便祕問題的可能性極高,此時家長便應開始逐步改善寶寶的日常飲食方式,或讓寶寶改喝含有母乳成分的水解奶粉,全面解決寶寶腸胃問題。 水解奶粉添加母乳成分,全面解決寶寶便祕問題

羅佳怡醫師指出,母乳是寶寶的最佳營養源,而為何母乳成分對寶寶如此重要?這是因為母乳中的多元母乳活性因子如HMO、sn-2 PA、α-蛋白、複合核苷酸、IgA免疫球蛋白、活性益菌B.L.等,都是寶寶成長過程中所需的關鍵營養,除此之外,多元母乳活性因子中的活性益菌B.L.,可幫助寶寶腸道黏膜成熟,有助於解決寶寶便祕問題。

母乳安全、低敏,提供給寶寶抗體,但倘若外在環境或個人因素限制以致無法哺餵母乳,建議可讓寶寶改喝具有母乳成分的水解奶粉,激活寶寶的自我免疫力,全面解決寶寶過敏、腸胃問題。若家長做了上述努力,卻發現寶寶的便秘問題仍未獲得顯著改善時,就應該要諮詢醫生、尋求更專業的協助,以下段落將詳述可能會影響寶寶排便問題的病症有哪些。

哪些病症會阻礙嬰兒正常排便?     

醫師提醒,以下疾病都可能阻礙嬰兒正常排便,因此當家長發現嬰兒有長期排便困難的跡象,建議仍應就診與醫師諮詢,尋求更專業的檢查協助發現問題:

先天性巨結腸症(Hirschsprung’s disease) 甲狀腺功能低下(Hypothyroidism) 囊狀纖維化(Cystic fibrosis) 牛奶蛋白過敏 寶寶便祕需要看醫生嗎?

原則上,家長可先觀察寶寶疑似便祕的狀況,是否經常發生或持續存在;若多數時間都正常、只是偶爾大便偏硬的話,那就毋需治療。(延伸閱讀:從寶寶的大便看健康)

另外,父母也可以根據寶寶的年紀,做出相對應的飲食調整來改善便祕;對於喝配方奶的嬰兒,父母可經醫師建議後,考慮讓寶寶改喝有添加母乳成分的水解奶粉,改善寶寶皮膚過敏、腸道易敏的問題,幫助激活寶寶免疫力,解決寶寶便祕問題。

若嬰兒已經開始吃副食品,則可適量加入富含纖維的蔬果食物,以促進腸胃蠕動。至於6個月後的嬰兒,除了喝奶之外,建議還需要適量喝水幫助排便,但如果寶寶的便祕情況遲遲沒有改善,就應盡快就診諮詢。 嬰兒一天沒大便、擔心是便秘?寶寶便秘原因、症狀全解析!家長可多加觀察寶寶大便頻率,若寶寶1週大便不滿2次,就很可能有便祕情形。

寶寶拉肚子怎麼辦?新生兒大便次數過多?了解嬰兒拉肚子原因與就醫時機

寶寶拉肚子怎麼辦?新生兒大便次數過多?了解嬰兒拉肚子原因與就醫時機

嬰兒拉肚子是新手爸媽常遇到的難題之一,究竟新生兒一天大便幾次算正常?寶寶大便水水的、有黏液怎麼辦?《Hello健康》為你說明嬰兒急性腹瀉的定義、寶寶拉肚子的原因、解決方法及就醫時機。

新生兒一天大便幾次算正常?嬰兒急性腹瀉的定義

急性腹瀉的定義為1天超過3次以上的鬆軟或糊便,若頻繁的解便但是大便是成形的,則不算是腹瀉。然而母乳哺餵的寶寶在頭幾個月通常有稀水便,因為胃直腸反射,通常一吃就解,這是正常現象。

滿月後,胃直腸反射逐漸消失,同時也因為母奶較好消化及吸收,產生的殘渣很少,便便量自然減少,會好幾天才解便一次。如果餵食及精神活動力好和體重增加正常,就不需煩惱,這都是可以接受的正常現象。(延伸閱讀:從寶寶的大便看健康)

寶寶拉肚子怎麼辦?新生兒大便次數過多?了解嬰兒拉肚子原因與就醫時機 嬰兒拉肚子的原因分3種

寶寶拉肚子的常見原因有以下3點:

牛奶蛋白過敏(延伸閱讀:寶寶牛奶過敏怎麼挑奶粉?牛奶、豆製配方奶型態一次看) 乳糖不耐症 (延伸閱讀:乳糖不耐症不能喝牛奶?原因、症狀、診斷、治療一次看懂) 細菌或病毒感染性腸胃炎:

細菌感染:沙門氏菌(Salmonella)最常見,盛行於夏季。另外,還有志賀氏菌、曲狀桿菌等。 病毒感染:輪狀病毒(Rotavirus)感染最常見,盛行於秋季及冬季。另外還有諾羅病毒(Norovirus)及腺病毒(Adenovirus ) 引起的腸胃炎。 嬰兒拉肚子解決方法:透過母乳建立寶寶健康腸道菌叢

由於新生兒腸道尚未發展完全,容易引發拉肚子症狀,此時家長可以持續觀察寶寶的身體狀況,適時搭配調整寶寶飲食的方式,改善寶寶拉肚子問題。

若要藉由飲食調整幫助寶寶建立健康的腸道環境,醫師建議媽媽可以藉由母乳哺餵或讓寶寶喝含有母乳成分的配方奶等方式,讓母乳成分溫和激活寶寶的免疫力發展。根據研究指出,母乳中含有豐富的多元母乳活性因子,可以促進寶寶營養吸收及器官發育,幫助寶寶激活免疫力,建構健康的腸道菌叢生態。

母乳中的多元母乳活性因子對改善寶寶體質有重要幫助,而多元母乳活性因子成分包含HMO母乳寡糖,可幫助寶寶增加體內好菌、促進寶寶的免疫發展,其他成分像是sn-2 PA、gsMO、核苷酸、IgA、IgM免疫球蛋白等,幫助寶寶吸收關鍵營養,並阻擋病原體入侵腸道,減少寶寶腸道不適機率。

多元母乳活性因子對寶寶的腸道發育、免疫發展有著重要影響,而隨著現今銜接母乳科技日益發達,近日醫學更研究出一種成分「類母乳寡醣MOS」,MOS寡醣的結構近似母乳,可幫助寶寶維持腸道健康,同時亦可增加寶寶體內活性抗體(slgA)高達兩倍,全方位幫助寶寶建立出良好的腸道菌叢。 嬰兒腹瀉什麼時候該就醫?

發現嬰幼兒腹瀉後,第一步要先觀察一下寶寶精神、活動力及食慾是否下降。如果精神、活動力及食慾都有下降,要小心腹瀉引起嚴重併發症「脫水」的可能性,建議盡快就醫治療。

另外,若嬰兒出現以下症狀: 嚴重腹瀉 嘔吐 糞便中有血絲及黏液 持續的腹脹 腹痛 哭鬧不安 持續高燒不退 活動力差 意識不清

建議也可先赴兒科專科醫師評估診治。(延伸閱讀:換奶粉哭鬧怎麼辦?換奶粉重點、注意事項,6招改善嬰兒換奶粉哭鬧!

造成嬰兒拉肚子的其他原因

前面提到,寶寶拉肚子無非過敏、乳糖不耐或感染性腸胃炎,不過有些寶寶換奶也會出現拉肚子的狀況,該如何改善呢?

一般來說,換奶造成的拉肚子比較容易找出原因,寶寶本來喝得好好的,一換奶粉就拉,那八九不離十是奶粉的問題,這時只要換回去原本的奶粉通常就會改善。基本上,寶寶如果目前的配方奶喝得沒問題,就不建議更換奶粉。

有時候拉肚子也可能跟過敏有關,而這並非是母乳寶寶就不會發生。原則上,如果媽媽懷疑自己吃某些食物,可能引發寶寶的過敏反應,可以試著停吃看看寶寶症狀有無改善。

許多人不知道加工食品也是誘發寶寶過敏的元兇之一,因此建議媽媽們,在懷疑是天然食物導致寶寶過敏前,先把加工食物戒了吧!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寶寶確診有牛奶蛋白過敏,那麼可能需要選擇水解蛋白配方的奶粉。(推薦閱讀:認識水解蛋白奶粉:預防寶寶牛奶、奶粉過敏)

寶寶的急性腸胃炎症狀通常會持續3~5天,可能發燒,嘔吐或腹瀉頻繁及合併其他不適。這時需要如何幫助寶寶補充水分,避免頻繁腹瀉而造成脫水呢?。

接下來,Hello健康會進一步介紹寶寶拉肚子的緩解方式、預防方法,以及常見疑問,例如:要不要停止餵奶、禁食?(請看:寶寶拉肚子可以吃什麼?母乳不停餵避免脫水

失眠、多夢、睡不著怎麼辦?補對營養素改善睡眠問題

失眠、多夢、睡不著怎麼辦?補對營養素改善睡眠問題

睡眠對健康至關重要,我們的大腦利用這段時間建立記憶,並處理清醒時所吸收的訊息,因此千萬別小看「睡不好」這件事。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所公佈的報告,我國慢性失眠症的盛行率為 11.3 %,代表每十人就有一人沒辦法進入甜蜜的夢鄉,更有高達 25% 年齡 15 歲以上的民眾有睡眠問題,說明了國人深受失眠、淺眠多夢、難入睡、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等等不同類型的睡眠挑戰。(延伸閱讀:年紀大睡不好?老人失眠原因、治療與預防) 為什麼睡不好?

一般人的失眠,很可能與隔天要出席的活動有關,舉凡大考、婚禮、訴訟、面試等等,這種多數源於心理上的興奮或是壓力,這些「一次性的失眠」,只要待事情過了也能睡得安穩。(推薦閱讀:更年期熱潮紅、盜汗、失眠!這樣做改善症狀)

但若是長期、慢性的睡不好,除了跟睡前吃太多、抽菸、飲酒、喝咖啡、睡前滑手機等等的習慣有關之外,更需要注意是不是由其他疾病所引起失眠的狀況,像是氣喘、癌症、內分泌或心血管相關的疾病、胃潰瘍(Stomach ulcer)等等。

許多人也可能因為服用如感冒藥、減肥藥、消炎藥、精神疾病相關藥物後,因副作用而失眠。由此可知,失眠也可以是果而不是因,所以也許失眠是罹患其他疾病的徵兆,大家不可不慎喔! 睡不好會有什麼危險?

現代人的生活忙碌非凡,再加上各類包括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等的商品讓我們無時無刻都處在無法下線的狀態。每天接收到「資訊超載」的刺激,有太多想做的、好玩的新鮮事,卻無形擠壓了我們的睡眠時間,睡不好對我們造成的傷害到底有哪些,可以從生理與心理兩個面向來探討。(延伸閱讀:網路成癮了?4方法「社群排毒」一下) 睡不好對生理層面的影響

中風 肥胖 高血壓 心臟病 第二型糖尿病 免疫系統減弱(推薦閱讀:免疫免疫失衡導致脹氣、便祕、腹瀉!補對營養改善免疫力

睡不好對心理層面的影響 焦慮 憂鬱 認知下降 反應遲緩 記憶力減退 注意力不集中 怎麼知道自己睡不好?

當你睡下去,有「著」嗎?這可不是玩文字遊戲,很多人就算睡了七、八個小時,也不見得睡得飽。這很有可能是因為出現了「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的症狀,表示睡覺的過程中,呼吸中斷又恢復。

這個惡性循環來來回回,身體無法好好獲取氧氣,就會醒過來,而睡眠呼吸中止症不但有損睡眠品質,還會讓我們越睡越累。(延伸閱讀:心血管的沉默殺手:睡眠呼吸中止症

那麼要怎麼評估呼吸中止症的嚴重程度呢?這可以從睡眠呼吸中止指數(Apnea–hypopnea index,又譯呼吸紊亂指數,簡稱 AHI)的數值來窺看睡眠品質的優劣。AHI 顯示出在睡眠期間每一小時內,暫停呼吸的次數與呼吸短淺的次數。而 AHI 的指數越高,也代表睡眠呼吸中止症越嚴重。

失眠、多夢、睡不著怎麼辦?補對營養素改善睡眠問題

當睡眠品質能夠用數據化的方式呈現後,也能夠幫助醫師對症下藥,不過我們也可以當自己健康的守門人,從行為以及飲食著手改善,讓自己睡得香甜喔! 行為上改善睡不好

若是睡眠不足,你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設立固定的就寢時間,每天晚上都盡量在同一時間上床,即使在週末、假日也是如此。(延伸閱讀:關燈睡覺最好!開燈睡覺會產生這4問題) 營造自己最習慣的睡眠環境,床墊、枕頭、床單等等都要選擇適合自己的。 臥室中的電視、手機、平板電腦等等電子用品應該關機或開啟勿擾模式。(推薦閱讀:睡覺手機別作伴!3壞處影響睡眠品質) 就寢前不要大吃大喝,也要戒酒、戒咖啡因。 就寢前不要劇烈運動。

飲食上改善睡不好

營養的攝取不只為我們帶來能量,讓能量好好運作,其實也能幫助睡眠。許多不同類型的均衡飲食方式,都可以幫助睡眠,例如地中海飲食與得舒飲食。

有益健康的飲食方式能為睡眠品質加分,蘊含在不同食材內的養份也可以助眠,就讓我們以魚類與堅果為例來說明: 為了工作焦慮到睡不著?高脂魚類幫你放鬆心情

心情不好,萬事不順,更不用說能睡得安穩!其實讓高脂魚類入菜,也可以有助於睡得更香甜。

高脂魚類,也就是鮭魚、鮪魚、鯖魚和鱒魚這類富含油脂的魚種,也能改善睡眠。研究發現,每週吃到三次鮭魚的受測者,總體來說睡眠品質更好,白天的工作效率也變佳。這是因為高脂魚類所含有的 Omega-3 脂肪酸有助於睡眠,還能減緩我們焦慮的症狀。(推薦閱讀:不只鮭魚才有~增添Omega-3多吃這些) 長輩睡不好?小小堅果有大大奇效

銀髮族累積了大半輩子的病痛,在晚年都有可能冒出來讓他們不得好眠。而少少的堅果,可能會帶來莫大的改變!

杏仁、核桃開心果和腰果通常被視為是助眠的好食材。這些堅果所含有褪黑激素(Melatonin)、鎂、鋅的組合可幫助為失眠所苦的老年人睡得更好。

而巴西堅果則含有微量元素硒。有研究顯示血液中所含的微量元素硒的濃度與上述的呼吸紊亂指數成反比。我們也許能就此推測:如果提高硒的濃度,就可能會降低呼吸紊亂指數,並有助於緩解睡眠呼吸中止的症狀。(推薦閱讀:十大堅果營養又美味!護心抗癌好處多) 食療助眠別過量,營養點滴可選擇

上述的食材雖然能讓我們一覺好眠,但這並不代表吃得越多,效果越好,所以一定要適量,免得造成反效果更是得不償失。

然而現代人生活忙碌非凡,想要每餐的都飲食均衡,又能吸收到該吸收的營養而維持健康的身材並不容易,外加環境污染、工業化等因素,土壤養分流失,也會影響要農作物的營養含量,所以現在也有另一種選擇:注射營養點滴。

由專業醫師針對個人不同的健康狀況,調配出最適合的營養點滴,反而能夠更有效地改善睡眠的狀況,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營養點滴並不能百分百取代日常的飲食與腸胃吸收,仍然應該由專業的醫師團隊仔細地診斷,量身打造個人化的營養補充方案!(推薦閱讀:你可能缺了點鎂!補充關鍵營養,緩解焦慮穩定自律神經) 功能醫學專家:許崇恩醫師

現任:日本元氣診所 院長

專長:營養點滴、科學養生、預防衰老

經歷:

美國功能醫學院完訓醫師(AFMCP+APMs)

林口長庚醫院 醫師

鍾馨診所 美容與抗衰老醫師

百善健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創辦人

林口長庚整型外科異體複合移植中心 研究醫師

日本元氣診所粉絲專頁 |日本元氣診所官方網站|許崇恩醫師的養生下午茶 睏不好?睡不著?這已經是你的生活常態? 【馬上測你的失眠心累指數】

亞洲第一!台灣同志婚姻合法化!您該了解的LGBTQIA+

亞洲第一!台灣同志婚姻合法化!您該了解的LGBTQIA+

台灣在2019年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但在此之前,許多人因性傾向、性別認同或性別氣質而遭受歧視或不公待遇,因此,國內性別團體早自2003年起,在每年10月最後一個周六舉辦「台灣同志遊行」,希望社會大眾看見每個人的不同,尊重、理解與接納多元的性別樣貌;隨著遊行規模愈來愈大,後來甚至被視為東亞規模最大的同志遊行。

在這個性別意識愈來愈自由開放的年代,性/別議題也常成為政府施政關注重點;在認識性別議題之前,《Hello健康》帶您先了解LGBTQIA+這串英文字母縮寫所代表的意義,幫助我們了解並尊重人的共通性與差異性,其實,我們都相同,也都不同!

LGBTQIA+代表的意義

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人權運動在各地開始風起雲湧;六0年代的美國,同性戀行為仍屬非法,也被視為一種精神疾病,萬一同性戀者身分曝光,可能丟掉工作、遭宗教領袖譴責為不道德,同時得面臨各種社會歧視與壓力;1968年,美國警察襲擊位於紐約的同性戀酒吧《石牆》(Stonewall),引發大規模抗議行動,引發各界重視,被視為同性戀平權運動的起源。

在《石牆》酒吧內遭攻擊的族群,主要包括男同志、女同志及跨性別者,因此,同志性別平權運動後來也以代表這些族群的英文字首字,包括Lesbian、Gay、Bisexual及Transgender,統稱為LGBT平權運動。隨著各種多元性傾向或性別認同的樣態增加,現在則從原本的LGBT增加至LGBTQIA+,其中「+」即代表持續增加中,讓更多不同性傾向、性別認同與性別氣質的族群,都能找到定義自我認同的方式。

以下即參考美國同性戀倡議組織「中心」(The Center)提出的定義,為您說明各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義: L=女同志(Lesbian)

身為生理性別女性,持續對其他女性有著身體及感情上的浪漫吸引力,即「女同性戀」;中文取其音譯諧音,又稱為「蕾絲邊」、「拉子」或「拉拉」等;不過,部分女同志可能更傾向於以「同志」(gay)或「女同志」(gay women)自稱。知名女同志包括曾獲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頒發自由勳章殊榮的脫口秀節目主持人艾倫狄珍妮(Ellen  DeGeneres)。

G=男同志(Gay)

Gay這個詞在英文裡狹義的定義是單指男同志,或稱男同性戀。但其實只要對同性有著身體及情感上吸引力者,都可稱為gay,也就是廣義上泛指所有同性戀者。已出櫃的國際男同志名人多不勝數,包括英國歌手艾爾頓強(Elton John)、美國CNN主播安德森庫柏(Anderson Cooper)、時尚大帝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國內則有台灣知名作家兼主持人蔡康永。 B=雙性戀(Bisexual)

雙性戀指同時對與同性或異性產生持久的身體或情感上吸引力,人們一生中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或程度體驗這種吸引力,雙性戀者也不需有過特定的性經驗才能被歸類為雙性戀。曾受訪談論且公開雙性戀傾向的名人,包括女神卡卡(Lady Gaga)、女星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以及電影《暮光之城》(Twilight)女主角克莉絲汀史都華(Kristen Stewart)。 T=跨性別(Transgender)

跨性別代表出生性別(生理)與自我性別(心理)認同不符的人,跨性別者可能生理上是男性,但心理上是女性(男跨女);或者剛好相反,生理上是女性,但心理上是男性(女跨男)。有些跨性別者會透過扮裝,如女扮男或男扮女,來代表或表達自己的心理性別;有些則會透過變性手術轉換性別。在英文中,經過變性手術的跨性別者會稱自己為Post-operative transsexual,或post-op。

跨性別是一種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和前面3者屬於性向(Sexual orientation)的L、G、B不同,也就是說,跨性別者可以同時是異性戀、同性戀,或雙性戀。 Q=酷兒/疑性戀(Queer/Questioning)

「酷兒」被用來形容「非二元性別(即非男或女)」、性別流動或性別不拘的族群,曾被視為帶有貶義的詞。至於疑性戀,則用來代表還在摸索或不確定自我性別或性傾向的人。 I=雙性人(Intersex)

雙性人指的是同時擁有男性和女性性徵的人,有些雙性人可能有完整的女性外觀,但身體內部或荷爾蒙分泌卻有男性的特徵;雙性人的生殖器也可能不完全符合傳統定義上的男女身體特徵,例如看起來很像陰唇的陰囊,或大得有點像陰莖的陰蒂;也有一些雙性人的基因錯綜複雜,使得某些細胞擁有XX染色體,有些卻是XY染色體。

有些雙性人出生後會由醫師或家長決定性別,但可能不符自我心理認同,因此,長大後可能決定在男女生理構造上動手術,選擇單一性別。有些雙性人一出生就知道自己的雙性人特徵,有些則會在青春期、發現自己不孕時,或死後解剖時才會發現。 A=無性戀(Asexual)

無性戀指的是對任何人的性吸引力都無感,或對性愛不感興趣的人。但就算不想跟別人發生性關係,無性戀者還是會想和他人建立親密的情感關係。 ✚=未來還有很多可能性

+這個符號,是留給未來可能會出現的性別認同身分所使用,例如在LGBTQIA後,再加上字母P和K,P用於代表泛性戀(Pansexual)和多邊戀(Polyamourous);K則代表虐戀(Kink)。 泛性戀:泛性戀的人,會喜歡有任何性別和性傾向的人。 多邊戀(或多重伴侶關係):相較於一夫一妻制,多邊戀的人能同時跟1個以上的伴侶,擁有開放的性愛或戀愛關係,而且和出軌或濫交不同的是,參與這些關係的每個成員,都知道對方的存在,會同意、認可彼此的關係,並互相尊重。 虐戀:虐戀代表喜歡有一點性虐待(BDSM,bondage-discipline、dominance-submission、sadism-masochism)的人,包括蒙眼、綑綁、支配與服從、虐待與受虐等行為,前提是,所有參與者都必須同意進行才可以,而且過程中要一直保持開放、良好的溝通,且事先就要設定一個安全字,任何一方想停止,只要說出那個安全字,另一方就要立刻停止該行為。

還是不知道自己是誰?沒關係

看完了這麼多種性傾向和性別身分的介紹,重點不在於為每一個族群立下一個絕對性的定義,使用這些名詞的目的,只是為了讓大家方便談論相關議題。務必記得,寧可花時間多進行自我探索,不要給自己壓力,更別讓它成為限制您或他人的枷鎖!

或許在看完本文後,您仍不確定自己在性別光譜上,到底屬於哪一種?沒關係,生理與心理性別之間的認同,其實是流動的,不需要馬上為自己下定論,決定自己是哪種身分或喜歡什麼;就算現在做了決定,也不代表未來必須牢守此一認同;最重要的是要「忠於自我」,即使跳脫這些標籤與認同的規範,也未嘗不可。

不是公主病!纖維肌痛症害全身肌肉、皮膚痛,症狀、原因深入看

不是公主病!纖維肌痛症害全身肌肉、皮膚痛,症狀、原因深入看

50歲的陳女士是職場上的女強人,下班後還得張羅全家的大小事。長期事業與家庭兩頭燒的她,近月全身經常出現原因不明的痠痛,即使吃了止痛藥也無法舒緩,記憶力也不如以往,求助許多醫師仍未找出確切原因。

直到醫師使用纖維肌痛症量表為陳女士評估後,才確定是纖維肌痛症在作祟。究竟為何會有纖維肌痛症?有藥物能夠治療嗎?《Hello健康》為您一一解惑。

什麼是纖維肌痛症(Fibromyalgia)?

纖維肌痛症(Fibromyalgia)是種全身肌肉慢性疼痛的疾病,病患除會感到全身各處疼痛,也會合併睡眠障礙、焦慮、偏頭痛等症狀。由於僅是輕微活動就能造成患者疼痛,且女性(約20~50歲居多)發病比例比男性還要高,因此纖維肌痛症常被戲稱為「公主病」。不過,任何疾病都非患者自願罹患,「公主病」標籤對患者並不公允也不適合。

不是公主病!纖維肌痛症害全身肌肉、皮膚痛,症狀、原因深入看 為什麼會有纖維肌痛症?致病原因說明

纖維肌痛症的確切致病原因仍在研究當中,目前主流推測是因患者中樞神經的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多巴胺失衡所導致。另外纖維肌痛症也可能受心理壓力或創傷誘發,並有部分研究發現纖維肌痛症有家族遺傳的傾向。 全身肌肉、皮膚痛!纖維肌痛症症狀一覽

纖維肌痛症最明顯的特徵為廣泛性疼痛,通常分布於身體2側,持續至少3個月以上,每位患者的疼痛感受可能有所差異,諸如麻木、刺痛及灼熱感等,而除了慢性疼痛外,纖維肌痛症的症狀還包括:

頭痛 胃痛 消化不良 記憶力衰退 肌肉僵硬 時常疲倦 失眠 憂鬱症 焦慮症

不是公主病!纖維肌痛症害全身肌肉、皮膚痛,症狀、原因深入看

用量表初步自我檢測纖維肌痛症

以往醫師懷疑病患有纖維肌痛症時,會依照美國風濕病醫學會(ACR)所提供的量表來進行評估,包括指定的18個點中至少有11個點以手指按壓時(約4kg/cm2的壓力)會感到疼痛。

不過美國風濕病醫學會在2016年公布了新的量表來提高準確率:

廣泛性全身疼痛(WPI):指定痛處共19處,分為5個區域,至少要4個區域出現1個以上的痛點(分數須達4分以上)。 症狀嚴重程度(SSS):認知功能不佳、睡眠後無飽足感、易疲勞(每個最高3分,總分9分);是否有頭痛、下腹痛、憂鬱(每個最高1分,總分3分)。

當WPI≥7且SSS≥5,或是WPI介於4~6分且SSS≥9,以及症狀持續超過3個月時,便符合纖維肌痛症的判定標準。此外,纖維肌痛症與自體免疫疾病的症狀類似,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多發性肌炎,因此醫師也會先從這些疾病的檢查來進一步排除。

不是公主病!纖維肌痛症害全身肌肉、皮膚痛,症狀、原因深入看 如何治療纖維肌痛症?

目前並無特定的方式能治療纖維肌痛症,醫師除會開立藥物緩解疼痛症狀外,也會建議患者從事運動來緩和病狀: 非藥物治療

運動被證實,是有效控制纖維肌痛症症狀的治療方式之一。

以有氧運動為主,如快走、騎腳踏車、游泳(或在泳池中走動),這些運動能增強心血管健康、減輕疼痛,不過仍需注意避免運動程度太過激烈,以免引發延遲性痠痛或運動傷害而造成反效果。

另外,也建議做伸展運動增加肌肉柔軟度,在病況較好時,也可搭配輕負荷的肌力訓練。

建議由每週運動 1~2 天開始,循序漸進培養運動習慣。研究證實,當纖維肌痛症患者每週運動 3 天,症狀減緩的程度會較明顯。

除了運動以外,也可泡熱水澡或溫泉,放鬆身心和排解壓力,減輕纖維肌痛症狀。 藥物治療

主要以舒緩疼痛、改善生活品質為主。不過單獨使用止痛藥的效果不佳,可以依照病患的情緒障礙配合低劑量的三環抗憂鬱劑(Amitriptyline)、選擇性血清張力素回收抑制劑(SSRI)都可改善症狀。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含有腎上腺皮質醇、鴉片類的止痛藥,要留意潛在的藥物成癮問題,務必遵照醫師處方服藥。

富貴手脫皮、乾癢怎麼辦?富貴手症狀特徵、原因、改善方法詳解

富貴手脫皮、乾癢怎麼辦?富貴手症狀特徵、原因、改善方法詳解

說到職業傷害,搬家工人會肌肉痠痛或腰部疼痛、老師容易聲帶長繭,至於餐飲業與美髮業,則常有「富貴手」;富貴手聽起來好像很有地位、握擁財富,但是它的症狀發作起來可會讓人痛苦不堪。

究竟富貴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會出現何種症狀?又可透過哪些方式加以改善?就讓《Hello健康》為您一次解惑! 富貴手是手部濕疹的一種

富貴手是乾燥型掌部濕疹(Keratodermia Tylodes Palmaris Progressiva,又稱主婦濕疹)的俗稱,與好發於手部的汗皰疹(Dyshidrosis)一樣,屬於濕疹(Eczema)的其中一種。

另外,也有人稱富貴手為主婦濕疹,因為洗碗或打掃之類的家務,家庭主婦的雙手經常需要碰到水,提高了罹患濕疹的機率。

富貴手的發生原因?

造成富貴手的原因繁多,通常是因為手部受到外部刺激所致,雖然經常碰水是造成富貴手的主因之一,但也有人是因為對接觸的東西「過敏」而引發富貴手,像是有人可能對乳膠過敏,如果他在不經意的情況下戴過乳膠手套,或接觸過其他乳膠製品,就可能罹患富貴手。

若患者不清楚自己罹患富貴手的原因,可能會反覆與過敏原接觸,造成富貴手不易治癒,或者痊癒後又復發。(推薦閱讀:勤洗手皮膚竟乾裂又搔癢?皮膚乾燥要注意,掌握7招找回水嫩肌膚) 富貴手症狀特徵:手掌脫皮、發癢

手部乾燥、紅腫、發癢或脫皮是罹患富貴手常見的症狀,當富貴手的症狀發作時,可能會造成手部疼痛劇烈,甚至有組織液流出;而大多時候則是保持脫皮、發癢與部分皮膚龜裂的狀態。

富貴手怎麼辦?4方法改善富貴手

由於富貴手是相當容易復發的濕疹,想完全治癒,除了到皮膚科就診外,也該在日常生活中減少使富貴手症狀加劇的行為;以下為4種改善富貴手症狀的方式:

1.洗碗戴手套

洗碗時,除了碰水之外,洗碗精也可能含有刺激性成分,造成富貴手症狀加劇;建議洗碗時戴上矽膠手套,讓雙手得以保持乾燥;洗完後,記得將手套翻到反面晾乾,以免內側殘留的手汗在裡面產生細菌。(延伸閱讀:洗手要勤也要正確!乾濕2洗法防細菌) 2.洗完手馬上擦乾

如果立即得洗手,即便天氣很冷,也不要用熱水清洗,因為這可能會使得雙手發癢脫皮;洗完手後,請馬上用乾淨的毛巾或擦手紙將雙手水分吸乾,因為富貴手的手部無法留住水分,如果不將多餘的水分去除,自然風乾,反而會使得雙手更加乾燥。 3.減少洗澡時間

無論是沖澡或泡澡,建議都將時間縮短至15分鐘以內;洗澡時間愈長,身體表層油脂失去愈多,皮膚乾燥會雪上加霜。 4.擦護手霜、凡士林

建議隨身攜帶護手霜、乳液或凡士林,當手部發癢或疼痛時,可以隨時補擦,讓手部保持滋潤,改善手部乾裂。

上火是自律神經失調!喝對4種降火氣飲料,不是冰的就能退火

上火是自律神經失調!喝對4種降火氣飲料,不是冰的就能退火

炎炎夏日總讓人想喝點冰涼的飲料降火,但要是喝錯飲料,反而容易導致身體「上火」,變得更加燥熱!那麼平時到底要喝什麼飲料才能有效退火,對抗炎熱的天氣呢?

Hello健康》將會帶你了解中醫常提及的「火氣」是什麼意思,火氣大會引起哪些症狀,以及該如何改善並推薦4種有助降火氣的飲料,讓你清涼一夏。

中醫說「火氣大」是指什麼?

中醫認為「火氣」是人體內的能量,須維持平衡方能健康,人體若處於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如重油、重鹹飲食、長期熬夜、作息不規律等,便容易引發口乾舌燥、眼乾目澀等情形,導致火氣旺,或稱「上火」。

對應西醫理論,上火的人屬氧化代謝作用過於旺盛,造成引發亢奮的交感神經過度活躍,或主司放鬆、平靜的副交感神經受到抑制,而導致「自律神經失調」,引起失眠、心悸、姿勢性低血壓、腸胃功能不佳、情緒不穩等症狀,也會使人體免疫力下降,增加罹患慢性病風險。

火氣大分「實火」或「虛火」

上火的火氣又能分為「實火」及「虛火」,其原因取決於不同的生活習慣: 實火:時常食用刺激性食物,包括:炸物、烤物、辛辣食物、酒精飲料;或是含冰、含糖飲料,導致體內累積毒素,為將毒素排出,人體便會加速代謝,因而引發上火,此種火便被稱為「實火」。(延伸閱讀:小孩連假果汁喝不停?小心蛀牙又過胖!兒童喝含糖飲料4大壞處) 虛火:生活習慣不規律,時常過勞、壓力大、情緒不穩定、失眠等,易使人體長期處於代謝率較高的狀態,導致身體機能雖亢奮,但代謝廢物卻難以被排出體外,引發上火,此種火被稱作「虛火」。

火氣大症狀?

若是長期處於上火狀態,易使人消耗能量,代謝率過高,卻無法及時補充營養,導致體內廢物難以清除,堆積體內,引起各類病痛。以下是常見的「上火」症狀。 口臭 嘴巴破 牙齦流血 便祕 消化不良 青春痘 舌苔黃

但仍須注意,出現上述症狀不見得便是「上火」,也可能是罹患某些疾病的徵兆,如牙齦流血可能是牙周病的前兆。若對自身健康有疑慮,建議前往醫院接受醫師的專業檢查為佳。

上火是自律神經失調!喝對4種降火氣飲料,不是冰的就能退火 如何快速降火氣?4種降火氣食物推薦

上火了該怎麼辦?其實想退火並非透過飲用冰品就能去除體內火氣,而是應保持生活規律、心情平穩再透過飲食協助改善,才能有效排除體內毒素。以下是能夠幫助降火氣的4種食物,建議民眾可適量飲用並搭配規律運動與作息,以達降火氣功效: 洛神花茶:洛神花茶含有清熱、利尿功效,可以幫助人體代謝、排出毒素,另外在洛神花含花青素以及黃酮類化合物等,具抗氧化功效之化學物質,能幫助人體減緩發炎症狀。 青草茶:青草茶由多種草藥所組成,能消除疲勞、清熱退火,所含黃花蜜菜萃取物,有助抗氧化、抗發炎及抑菌,並達護肝以及調節免疫能力之功效。 綠豆湯:綠豆湯能夠幫助清熱、解毒。所含香豆素、生物鹼、植物固醇,能改善人體免疫系統、預防癌症等功效。透過綠豆湯補充水分,也能加速代謝體內毒素。 菊花茶:菊花含維生素A、維生素B2,能幫助改善用眼過度所致的乾澀感,此外,菊花所含黃酮類化合物,同樣有抗氧化、抗發炎之效,能幫助人體強化抵抗力。也能加入枸杞、蜂蜜,增加風味以及營養素。(推薦閱讀:白菊花、黃菊花功效不同!菊花茶喝多須注意腸胃不適

除透過保健食品之外,飲食習慣也是避免上火的重要關鍵,建議民眾平時應遠離重鹹、重油的飲食方式,並減少食用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多補充維生素B群、維生素C,以及飲用足夠白開水幫助排除體內廢物,建議每日須達2000CC,才能真正有效達到退火、保健成效。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