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壓、振雄風都靠它!「精胺酸」5大功效、補充精胺酸吃這些!

降血壓、振雄風都靠它!「精胺酸」5大功效、補充精胺酸吃這些!

你是否常常睡不著、覺得情緒煩躁,有時心情低落呢?如果你發現自己常有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你的體內少了「精胺酸」!「精胺酸」是胺基酸的一種,有助於強健身體、消除疲勞。究竟精胺酸是什麼?又有哪些食物含有精胺酸,精胺酸對健康的功效好處又有哪些?就讓《Hello健康》一次解答關於精胺酸的大小疑問。

精胺酸是什麼

精胺酸(Arginine)是人體必需的一種胺基酸,也是常見的20種天然的胺基酸之一。精胺酸可以藉由人體製造,用於合成蛋白質的胺基酸,不過只有左旋精胺酸(L-Arginine)才能夠被人體利用、吸收。

精胺酸能夠促進一氧化氮(NO)的生成,一氧化氮能使血管平滑肌細胞舒張放鬆,促進新陳代謝,幫助血液循環,改善身體因血液不順所造成的疲勞,也能提升保護力。然而,當年紀逐漸增長時,體內的一氧化氮會越來越少,會讓身體老化、生病,因此精胺酸經常被作為營養補充劑。 精胺酸的功效與好處

精胺酸對於健康上有顯著的作用,適時地補充精胺酸會帶來下列好處:

緩解心絞痛:根據Mayo Clinic指出,精胺酸可以緩解心絞痛的症狀,改善生活品質。 降低血壓:部分研究顯示,口服左旋精胺酸可以降低一般健康的人血壓,此外,也能降低高血壓患者或是糖尿病患的血壓。 緩解孕婦的高血壓:當孕婦有高血壓時,精胺酸也能有效降低孕婦的高血壓症狀。 減少子癲前症機率:子癲前症(Preeclampsia)是懷孕時很常見的併發症,不過精胺酸已經被證實有助於預防子癲前症。 重振男性性功能:上了年紀的男性的性功能不如以往,但口服精胺酸有助於血液循環,能夠解決性功能障礙的問題。

此外,精胺酸還能增強免疫力、刺激生長激素、傷口癒合與免疫系統的維持,同時也是肌肉的成分,這也是運動員都會補充精胺酸的原因。(延伸閱讀:BCAA是什麼?支鏈胺基酸6大功效!這樣吃就對了) 一天要攝取多少精胺酸才足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指出,一天所需的精胺酸約117毫克/公斤,以50公斤的成人來說,大約5~6公克左右。

降血壓、振雄風都靠它!「精胺酸」5大功效、補充精胺酸吃這些! 哪些食物有精胺酸?

精胺酸存在於許多食物中,我們可以從日常飲食中補充一天所需的精胺酸: 紅肉:牛肉 魚類:石斑魚、吳郭魚 家禽類:松坂肉、雞胸肉 海鮮:草蝦、明蝦 堅果:芝麻、花生、南瓜子 乳製品、蛋類:蛋黃、低脂奶粉

哪些人要避免精胺酸?

適時地補充精氨酸可以為身體帶來許多好處,不過有些人較不適合補充: 孕婦、哺乳者:因目前實驗並無可靠數據指出精胺酸對於孕婦是否有安全性。 過敏、氣喘患者:精胺酸恐引發過敏反應,讓氣喘加劇,有類似病史的人一定要諮詢醫師才行。 低血壓患者:精胺酸會降低血壓,有服用降血壓藥物或是低血壓患者服用之前需要請教醫師。

早期無症狀難以發現!攝護腺癌的症狀與警訊有哪些?

早期無症狀難以發現!攝護腺癌的症狀與警訊有哪些?

攝護腺癌(Prostate cancer,又稱前列腺癌)症狀有哪些?根據美國莫菲特癌症中心(Moffitt Cancer Center)的資料,它屬最常見的男性癌症之一,更是排名台灣男性十大癌症第五名,但攝護腺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且症狀易與其他健康問題混淆,導致治療易被拖延。若有數個疑似症狀,仍建議及早諮詢專業醫師了解,因為攝護腺癌早期是相對好治療的。

攝護腺癌早期極少症狀,宜主動就醫檢查

英國攝護腺癌慈善組織 Prostate Cancer UK 提醒,即使身體沒有任何攝護腺癌症狀,可能也潛在一些無法察覺的風險因子。又由於攝護腺癌早期症狀相當不明顯,如擔心罹患攝護腺癌,建議還是求診醫師,請醫師診斷是否有攝護腺癌較為保險,特別是 50 歲以上、有家族史的族群更要當心。此外,當泌尿系統出現異常現象時,建議就醫請專業醫師檢查評估。(推薦閱讀:攝護腺鈣化:攝護腺結石和鈣化有關係嗎?

有些人之所以會出現早期攝護腺癌症狀,是因為癌細胞生長處靠近尿道,並因為增生的癌細胞壓在尿道上,導致患者排尿習慣出現改變。不過一般而言,攝護腺癌會始於攝護腺的外部,或其他非尿道之處,因此少會出現壓迫到尿道並引發相關症狀的情況,再加上這種排尿變化,通常較可能是攝護腺肥大或其他健康問題引起,難以藉此判斷是否為攝護腺癌引起。 攝護腺癌症狀

換句話說,若呈現以下所述症狀,並不意味著罹患了攝護腺癌,反之,攝護腺癌患者也可能沒有任何以下症狀,所以建議民眾,特別是 50 歲以上的高風險族群,應定期就醫諮詢檢查。

攝護腺癌雖「無感」,但仍應特別注意的以下五個攝護腺癌症狀,因為當攝護腺癌出現這些症狀時,通常都是當腫瘤逐漸侵犯尿道、膀胱頸等地方的時候。 頻繁排尿,尤其於晚上。 排尿、射精時疼痛或有灼熱感。 開始排尿困難、停止排尿困難。 忽然出現勃起功能障礙。 血尿、血精。

其他早期攝護腺癌症狀可能有: 尿流異常地弱。 排尿結束會滴尿。 突然尿急,有時還沒到廁所就漏尿。 清空膀胱有困難,或感覺膀胱無法正常清空。 呈坐姿時,攝護腺周圍無故疼痛。

攝護腺癌轉移症狀

若攝護腺癌轉移到攝護腺以外,或其他身體部位的情況,則可能引發以下症狀: 下半身腫脹。 血尿、血精。 勃起問題,或維持勃起困難。 異常排便習慣。 體重無故減輕。 背部、髖部或骨盆疼痛。

另外約有 20~30% 的攝護腺癌病患,因為癌症已經轉移到骨頭,尤其是脊椎並引發疼痛,在就診後才發現自己罹患了攝護腺癌。

子宮頸癌早期無症狀!復發與末期症狀有這些

子宮頸癌早期無症狀!復發與末期症狀有這些

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前期和早期通常無明顯的症狀,不只不易察覺,而且許多症狀還跟一般婦科症狀相似,也是為什麼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很重要!只有當癌細胞漸漸侵襲周遭組織,身體才會發出警訊,甚至發現症狀出現時已是子宮頸癌末期,因此建議民眾如果覺得身體哪裡不對勁,又符合以下症狀,請盡早前往醫療院所檢查!(建議閱讀:預防子宮頸癌!子宮頸抹片檢查費用及流程介紹)

子宮頸癌早期症狀

大多數的子宮頸癌早期並無任何症狀,可能的潛在症狀包括: 異常、不明原因的陰道出血,例如在非經期、性交後或更年期後出血。 不停出現陰道分泌物,分泌物或出血顏色可能為淺色、淡紅色、咖啡色或血色,分泌物也可能會產生異味。 經血量變多且經期比平常久

(同場加映:子宮頸癌疫苗越早施打效果越好!了解HPV疫苗的接種須知) 子宮頸癌末期症狀

子宮頸癌晚期或末期可能會擴散至陰道、淋巴結、膀胱、腸道、肺、骨頭或肝臟,一般來說,在癌細胞擴散之前,身體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已擴散的子宮頸癌子宮頸癌末期症狀可能有以下症狀: 便祕 腿部腫脹 頻尿、血尿 嚴重陰道出血 骨頭疼痛或骨折 尿失禁或大便失禁 疲倦、食慾不振、體重減輕 因腎臟引起側腹或下背痛(腰痛) 下背(腹)痛、骨盆腔痛、腿部疼痛

子宮頸癌的擴散速度

根據美國非營利的 Moffitt 癌症治療與研究中心,子宮頸癌是成長緩慢的癌症(惡性腫瘤),當細胞開始變異,需要經過數年才會成長為侵入性子宮頸癌(Invasive cervical cancer),雖然女性平均在 50 歲時才被診斷為子宮頸癌,但許多女性在 20~30 歲左右時就會經歷癌前病變,因此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相當重要,能盡早檢測出癌前病變,治癒率接近百分之百。(推薦閱讀:子宮頸抹片檢查~異常不一定等於罹癌)

子宮頸癌的復發

有 30% 的女性,在經歷過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的治療後可能會還會復發。子宮頸癌的復發,通常會在治療後的兩年內發生。若正處於子宮頸癌的治療期或恢復期,以下帶你認識復發的症狀和風險。 子宮頸癌復發的定義

在治療完成後復發的癌症,稱為復發性癌症。復發又分兩種,一種是在治療原處或附近復發,例如若得的是子宮頸癌,就會在子宮頸、子宮、陰道或骨盆復發,稱為局部復發;若癌細胞透過淋巴或血管擴散到身體他處器官,如肺、肝臟或骨頭,則稱為遠端復發,或遠端轉移。 子宮頸癌復發的症狀

癌症療程結束後出現副作用是正常的,但若症狀在療程結束後持續三週以上,就可能有問題。子宮頸癌復發的常見症狀包括: 體重莫名減輕 陰道分泌物帶血 骨盆、胸腔、背、臀部或大腿疼痛 腿部腫脹,尤其只有其中一隻腿腫脹時 非由感冒或流感(Influenza)所引起的咳嗽

子宮頸癌復發的原因

若沒有完全切除組織邊緣的癌細胞,這些細胞可能會繼續增生,並擴散到他處形成癌症。某些癌細胞也可能在放射線治療時逃過一劫,沒被消滅,並繼續往骨盆外的地方擴散。骨盆外小範圍的癌症很難被檢測出來,所以有時即使選擇放射線治療,子宮頸癌也可能遠端復發。

目前沒有方法可以治療遠端復發,病人只能透過化療來延長壽命,減緩癌症的進程,並透過局部放射線治療,減少疼痛或流血。若察覺到子宮頸癌復發的跡象,請立刻預約醫師檢查。此外,子宮頸癌病友應制訂術後追蹤計畫,讓醫師持續追蹤,以及早發現和預防子宮頸癌復發。

堅果助防心血管疾病:挑選食用指南

堅果助防心血管疾病:挑選食用指南

根據衛福部 2015-201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8 歲以上國人有 25.06% 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則是 21.76%,平均來看,每五個成人裡面就有一位有高血壓,而高血壓和高血脂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人人都能著手改善健康的保健管道。而在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飲食選擇中,堅果可能蘊藏著更多令你意想不到的好處。

高血脂與高血壓病患的堅果飲食

膽固醇(Cholesterol)是造成高血脂與高血壓的重要因素,許多研究皆發現堅果有助降低心血管風險,如發布於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ACC)的一項大型研究表示,每週吃五份以上堅果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了 14%,冠心病風險則降了 20%。(延伸閱讀:別踩心臟病飲食地雷!少碰高糖、高脂、高鈉食物)

堅果富含 Omega-3 或其它不飽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有助降低總膽固醇、壞膽固醇(LDL),在預防心律不整(Arrhythmia)上有所幫助;膳食纖維則可幫助人體代謝膽固醇;維生素 E 能減緩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而植物固醇(Phytosterol)能協助減少動物性膽固醇的吸收。(同場加映:反式脂肪:隱藏在美食中的健康殺手)

堅果數量百百種,不同堅果的營養素含量皆有差異,普遍皆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建議高血壓患者在挑選堅果時,不妨選擇「鉀」含量高的堅果,因為鉀可以幫助身體代謝鈉,幫助患者血壓控制在比較平穩的狀況,如開心果、南瓜子、腰果。

而高血脂患者的因為血液當中的膽固醇量已經很高了,因此在堅果選擇上建議挑飽和脂肪較低的種類,如杏仁、開心果、胡桃。

當然,避免攝取精緻糖量高的食品或飲料、選擇白肉或植物性蛋白質來源,這些也是控制血脂的重要關鍵,而非只靠堅果就行。 高尿酸病患的堅果飲食

尿酸(Uric acid)是人體代謝普林(Purine)之後的產物,若體內積累過多尿酸,不僅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可能造成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引發痛風(Gout)等關節發炎症狀,或是因尿酸鹽沉積導致泌尿道結石或腎結石。(延伸閱讀:腎結石飲食禁忌與建議|預防結石、避免復發要吃什麼?

一般來說,動物性的普林來源如紅肉、海鮮、內臟等,才是引起高尿酸的主因。而像豆腐、豆芽菜和堅果這些植物性食物,雖然也含有普林,但對體內尿酸影響較低。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有臨床個案只因吃了過量豆芽菜引起高尿酸或急性痛風,但對大多數人,甚至包含高尿酸患者來說,正常攝取堅果或其他含普林的植物性食物,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同場加映:痛風怎麼吃?內臟海鮮普林偏高應少吃

由於油脂攝取量較高會影響尿酸代謝,高尿酸患者可以選擇總脂肪量較低的腰果、南瓜子、杏仁,補充所需營養,而且堅果的不飽和脂肪酸與維生素 E 還有抗發炎的效果,有助緩解關節疼痛。(同場加映:關節疼痛不能忍!痛風的原因與治療)

堅果建議攝取量

對於心血管病患來說,堅果的建議攝取量其實跟一般人相仿,因為飲食看的是整體,如果只有堅果吃得好,在其他飲食上沒有做出適當控制,也是達不到健康的訴求。

衛福部的每日堅果建議攝取量為一份(約 45 大卡),數量大概可以剛好裝滿一湯匙,或者以我們的大拇指來看,大拇指的第一個指節為一餐的堅果量,而整天的堅果量約為整隻大拇指的大小。以腰果為例,一天可以吃五顆,若是花生則可以吃到十顆。

以下提供「起司烤番茄」和「全麥饅頭夾起士」兩種簡單方便的堅果食譜,不妨動手做做看吧!

堅果助防心血管疾病:挑選食用指南

堅果助防心血管疾病:挑選食用指南

性騷擾追訴期?如何認定、申訴電話,申訴途徑全解析

性騷擾追訴期?如何認定、申訴電話,申訴途徑全解析

台灣#Me Too(「我也是」,意指遭性騷擾或性侵害者站的發聲控訴)運動愈演愈烈,從政界、藝文界及文教界,一路延燒到演藝圈,不少知名人士在這一波運動中,紛遭指控涉及性騷擾甚至性侵;事實上,國內自通過《性騷擾防治法》後,職場性騷擾事件頻傳,但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7~2021年的統計指出,高達約7~8成職場性騷擾未進行申訴,究竟原因為何?當自己或身邊的人遭到性騷擾時該怎麼辦?

Hello健康》為您介紹性騷擾定義、4種申訴管道與各關懷機構的聯絡電話,並介紹2023年7月31日三讀通過的騷擾防治法修正草案重點(預計將於2024年3月8日正式施行);若您或身邊的人受到性騷擾,切勿害怕隱忍,請立即對外尋求幫助,保護自身權益。 職場性騷擾案件未申訴約在7~8成左右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資料,職場性騷擾當事人大多數選擇低調處理,2017~2021年未申訴比率約在7~8成左右。

不願申訴的主要原因,高達4成9為「當開玩笑,不予理會」,其他依次為: 擔心別人閒言閒語(15.5%) 擔心失去工作(13.5%) 擔心遭受二度傷害(7.0%) 不知申訴管道(5.1%) 擔心調離原工作(4.4%)

校園性騷擾事件8成為「生對生」,1成5為「師對生」

教育部資料指出,2020年校園性騷擾事件調查屬實共2,034件,其中以「生對生」1,621件最多,占總件數8成,其他依序為 師對生:296件(占14.6%) 生對師:62件(占3.0%) 職員對生:45件(占2.2%) 生對職員:10件(占0.5%) 性騷擾定義:何謂性騷擾?

違反他人意願而向他人實施與性或性別有關之行為,若造成對方的嫌惡與厭惡,且不當影響其正常生活進行,都屬於「性騷擾」。

例如:

以他人順服或拒絕該行為,作為其獲得、喪失或減損與工作、教育、訓練、服務、計畫、活動有關權益之條件。 以展示或播送文字、圖畫、聲音、影像或其他物品之方式,或以歧視、侮辱之言行,或以他法,而有損害他人人格尊嚴,或造成使人心生畏怖、感受敵意或冒犯之情境,或不當影響其工作、教育、訓練、服務、計畫、活動或正常生活之進行。

性騷擾追訴期?如何認定、申訴電話,申訴途徑全解析 性騷擾怎麼辦?性騷擾3種申訴管道

依據《性騷擾防治法》相關規定,可以提出申訴的窗口包含: 向警察機關提出。 申訴性騷擾行為人所屬單位:機關、部隊、學校、機構或僱用人。 當性騷擾行為人是所屬單位最高負責人時,則可以向該單位所在地社會局(處)/家防中心提出。 性騷擾法規有3種:依場所場所而定

依據性騷擾事件因發生場所不同,管轄機關及適用法規也有所不同,依據職場、校園、非職場校園之其他場所共3部分,說明我國性騷擾防治規範: 1.職場性騷擾: 管轄機構:勞動部、各縣市勞動局 適用法規:《性別工作平等法》

2.校園性騷擾: 管轄機構:教育部、各縣市教育局 適用法規:《性別工作平等法》

3.非職場校園性騷擾: 管轄機構:衛生福利部 適用法規:《性騷擾防治法》(延伸閱讀:職場性騷擾怎麼辦?言語性騷擾算嗎?5方法拒絕、防治性騷擾) 性騷擾處理4方法

依據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的〈性騷擾被害人權益說明手冊〉,性騷擾受害者可採取的法律途徑包括如下方式,彼此互不衝突,被害人可依自身需求選擇處理途徑:

途徑 追訴期(提出時限) 受理對象/提出方式 結果/目的 行政申訴 權勢性騷擾:事發3年內

未成年被害人:成年後3年內

一般性騷擾:事發2年內 1.向申訴時行為人所屬單位 2.行為人是所屬單位最高負責人時,可向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社會局提起申訴 3.非上術兩種情形者,則直接向警察機關提出 依據行政法對行為人或其雇主做出裁罰

(罰鍰給政府) 刑事告訴 事發後6個月內 1.到警察局提告

2.直接到地檢署按鈴申告或具狀提告 行為人被判刑或者是科處罰金

(罰金給政府) 民事求償 事發後2年內 具狀向法院提出求償 行為人針對被害人受到的身體或精神損害給予賠償 申請調解 於申訴期限內提出 向社會局(處)/家防中心申請調解 行為人就被害人受到的身體或精神損害給予賠償,並回復被害人名譽

2023年7月,行政院院會通過「性騷擾防治法」修正草案

延長申訴期限原為1年,規範權勢性騷擾,於知悉事件發生3年內,可提起申訴;未成年被害人則可於成年後3年內提出申訴;至於一般性騷擾亦延長至2年內可提出申訴。

行政申訴

基本上遇到所有性騷擾案件(包含一般、校園與職場性騷擾),受害者都可到衛福部網站下載性騷擾事件申訴書,在性騷擾事件發生後1年內,以這份申訴書向加害人所屬單位或發生地警察機關提起「行政申訴」。

若受害者無法接受性騷擾的申訴調查結果,可在收到性騷擾申訴結果通知書後的30日內,填寫性騷擾事件再申訴書,並向直轄市、縣(市)政府社會局(處)提出再申訴。

性騷擾的刑事告訴為「告訴乃論罪」,指需有告訴人主動提告,司法單位才會介入調查偵辦加害人的罪刑。

性騷擾關懷單位與電話 社政單位 衛生福利部(02)8590-6666(轉保護服務司第三科) 各直轄市、縣(市)社會局(處)/家防中心聯繫方式、被害人扶助等資訊 113保護專線 警政單位 24小時報案專線110 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婦幼警察隊 (聯絡方式詳見內政部警政署全球資訊網婦幼專區) 民間單位 現代婦女基金會(02)2351-2811 婦女新知基金會(02)2502-8715民法諮詢專線(02)2502-8934 勵馨基金會(02)8911-8595 天主教曉明社會福利基金會(04)2452-4410 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07)5500-522、5500-521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總會(02)2322-5255 2023年《性騷擾防治法》修正重點

除了上述提到的延長申訴期限之外,7月31日三讀通過的《性騷擾防治法》還有以下重點:

1.增訂保護專章提供友善服務

增訂被害人保護專章,明訂「媒體、任何人及因職務或業務知悉或持有足資識別被害人身分資訊者,應嚴加保密,違反者最高可處60萬元以下罰鍰」,以避免性騷擾被害人遭受二次傷害。 2.健全各機關性騷擾防治組織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將分別設立諮詢會及審議會,且為符合性別主流化政策,並加強申訴調查的可信賴性,特別明訂「應遴聘派學者專家、民間團體等代表,且女性代表不得少於總數二分之一」。 3.強化場所主人防治義務

具體規範「場所主人應採取有效的糾正及補救措施」,包含注意被害人安全及隱私保護、協助被害人申訴並保全相關證據、必要時通知警察機關到場處理性騷擾事件,及就其管理之公共場所安全進行檢討與改善,「違者最高可處新臺幣20萬元以下罰鍰」,以此強化公共場所的安全性。 4.以嚴懲遏止權勢性騷擾

特別增訂「對他人為權勢性騷擾者,最高可處60萬元以下罰鍰,而犯權勢性騷擾罪者,可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並刪除單科罰金之選項」,希望能有效遏止權勢性騷擾行為發生。

延伸閱讀:心理諮商是什麼?有用嗎?費用多少?你該知道的心理諮商筆記!

肝病4階段:肝發炎、肝纖維化、肝硬化、肝衰竭

肝病4階段:肝發炎、肝纖維化、肝硬化、肝衰竭

肝病分成許多種類,但每一種肝病肝受損的過程都大同小異,了解肝病的進展,可幫助您或親友,做出更好的治療與照護選擇。

肝臟是體內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功能包括解毒、消化食物及儲存能量,供人體使用,但這些只是肝臟的主要功能,其它還有許多維持人體機能之作用,需要肝臟參與其中。當肝臟無法正常運作時,全身都會受到影響。以下為肝病的4個階段:

肝病階段1:發炎

解毒為肝臟的主要功能之一,肝受損的第一個跡象就是發炎,肝臟發炎為免疫系統對抗外來物質(如過多的毒素)產生的反應,這可能導致肝腫大。

引起肝臟發炎的原因很多,肝臟中過多的脂肪、毒素或病毒感染,都會使肝臟變得較脆弱並腫脹。以下情形可能引起肝臟發炎: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 肝炎(Liver hepatitis),包括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或自體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大多數時候,當肝臟出現損傷時,人們會感覺腹部右上方疼痛並偶爾伴隨發熱,如果你有任何發炎跡象,請告訴醫師,若在本階段妥善治療,可以逆轉肝臟的損害。然而在某些情形下(如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發炎跡象,這時便需透過定期健檢來及早發現病狀。

肝病階段2:肝纖維化

纖維化就是疤痕形成的開始,疤痕組織會導致肝臟纖維化,若沒有妥善治療肝臟發炎,則發炎反應會使肝臟出現疤痕。疤痕組織會取代健康的肝組織,並降低肝功能,整個過程稱為肝臟纖維化。

當肝功能下降,毒素和脂肪會持續在肝臟中累積。疤痕組織除了降低肝功能以外,還會阻擋流向肝臟的血流。透過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管理,以及肝臟驚人的自癒能力,仍有機會在此階段挽救你的肝臟。(推薦閱讀:肝纖維化與肝硬化~弄清楚哪裡不同

定期接受健康檢查非常重要,透過胃部超音波或X光,可在肝臟發炎或纖維化時,即檢測出肝臟疾病。若病患在上述階段獲得妥善治療,肝臟則有機會自癒,並恢復正常功能。

肝病4階段:肝發炎、肝纖維化、肝硬化、肝衰竭 肝病階段3:肝硬化

疤痕組織更嚴重之後,將導致肝硬化(Liver cirrhosis),到此階段肝臟已無法自癒。肝硬化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有時長達20~30年,不幸的是,人們往往此時才注意到肝病的存在。肝硬化的症狀及其導致的併發症如下: 疲勞 虛弱 搔癢 食慾不振 體重下降 噁心 腹水引起的腹部腫脹 腳部、腳踝或腿部水腫 蜘蛛狀血管瘤 黃疸(患者的皮膚和眼白出現發黃現象)

肝硬化會引發包括肝癌在內的一系列併發症,肝硬化的治療包含控制疤痕組織形成,以及治療所有相關症狀和併發症。

肝病階段4:肝衰竭

此階段的肝臟已失去所有功能且無法癒合。肝衰竭可能為慢性或急性,急性肝衰竭最快會在中毒或服藥過量後的48小時內發作,而慢性肝衰竭則是由肝硬化引起,並持續數年之久。當肝衰竭情形逐漸惡化,病患的身心皆會受到影響,感覺困惑並喪失判斷力。此階段的症狀包括腹瀉、食慾不振和體重快速下降,由於這些症狀亦可由其他疾病引起,故很難僅透過身體檢查診斷出肝衰竭。

確診為肝衰竭後,患者應盡快接受醫療照顧,以挽救剩餘的肝臟組織。若不可行,那麼唯一的選擇就是肝臟移植了。

頭頸癌症狀?頭頸癌存活率、末期症狀曝!原因、治療後遺症詳解

頭頸癌症狀?頭頸癌存活率、末期症狀曝!原因、治療後遺症詳解

頭頸癌症狀?頭頸癌存活率、末期症狀曝!原因、治療後遺症一次看

頭頸部包含許多器官,例如上呼吸道、上消化道,而且具有呼吸、發聲及吞嚥等重要功能。若罹患頭頸癌,患者可能因腫瘤而影響外觀或造成講話不清晰,影響日常生活。《Hello健康》從頭頸部的構造開始,帶您了解頭頸癌的種類、原因及治療方式。 頭頸部構造

頭頸部的構造依位置分為以下6個部分:

鼻腔:鼻腔作為正常呼吸道的起點,除了本身是氣體的通道之外,更有過濾灰塵及調溫功效,另可加濕空氣,使空氣進入肺部時不至於過冷或過乾,是人體呼吸道預防感染的第一道防線。(延伸閱讀:鼻子莫名過敏?小心家中甲醛濃度超標!0.1ppm即有危害) 咽:由上而下依序為分為鼻咽、口咽、下咽等3部分。鼻咽位於喉嚨的最上端,鼻腔的後方;口咽包括軟顎和舌根後方的扁桃腺;下咽是連接口咽和食道的部分。 喉:喉的功能有作為呼吸道的一部分,並可保護呼吸道,輔助吞嚥與發聲。 口腔:口腔最重要的功能是攝食和說話,與攝食相關的又可分為咀嚼與吞嚥,也可作為備用呼吸道。 頸部:頸部是頭部與軀幹相連接的重要通道,含有許多不同功能的肌肉束,使頸部能夠靈活的運動。 唾液腺: 唾液腺在位置上屬於頸部的構造之一,在功能上則是口腔的附屬器。(延伸閱讀:唾液的功能和相關疾病:口水分泌過多過少都不好) 頭頸癌的種類與症狀

依據癌症原發部位不同,頭頸癌可分為以下5種:

口腔癌 鼻咽癌 口咽癌 下咽癌 喉癌

90%以上的頭頸癌屬於鱗狀上皮癌;根據統計,頭頸癌患者有超過75%的病患有抽菸喝酒的習慣;抽菸、喝酒已被證明會造成頭頸癌。

頭頸癌的症狀因位置不同,會呈現不同症狀,以下分別說明:

1.口腔癌症狀 牙齦、舌頭、口腔內壁等處出現無法癒合的紅色或白色潰瘍(推薦閱讀:國人口腔罹癌率世界第一!口腔出現紅斑、腫塊,10大口腔癌前兆要注意) 下巴腫脹 口腔內異常出血,或者出現原因不明的疼痛 口腔內出現腫塊 原本沒有帶來痛感的假牙出現不適 2.鼻咽癌症狀 鼻竇炎(延伸閱讀:慢性鼻竇炎: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對抗生素治療無效的鼻竇感染 流鼻血 頭痛 眼周疼痛和腫脹 上排牙齒疼痛 原本沒有帶來痛感的假牙出現不適 3.口咽癌症狀 喉嚨痛 喉嚨異物感 吞嚥困難 構音異常 耳部轉移性疼痛 出血 牙關緊閉

4.下咽癌症狀

呼吸困難 無法開口說話 咽喉內出現腫塊 咀嚼或是吞嚥困難 喉嚨出現卡卡的感覺 慢性喉嚨痛 耳痛、耳鳴或聽力障礙 5.喉癌症狀 吞嚥疼痛 耳朵疼痛

頭頸癌症狀?頭頸癌存活率、末期症狀曝!原因、治療後遺症詳解 頭頸癌3大原因 生活習慣:抽菸、喝酒、嚼檳榔的習慣都會增加頭頸癌的風險。(推薦閱讀:沒吃檳榔也會得!病從口入口腔癌、5大飲食地雷小心吃出病) 疾病感染:口咽癌和口腔癌等病與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的感染有關。 接觸化學物質:建築、紡織、伐木、食品加工等行業會暴露於木屑、甲醛、石棉及鎳等物質的環境中,會提高感染頭頸癌的風險。

頭頸癌症狀?頭頸癌存活率、末期症狀曝!原因、治療後遺症詳解 頭頸癌如何治療?

頭頸癌的治療包括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以及合併療法等,不過治療方法的選擇,需視患者罹患何種癌症與嚴重情況而定。一般而言,若發現時間早且病患體況佳,通常會以手術切除腫瘤或搭配放射線治療清除殘餘腫瘤。若評斷無法進行手術者,則會以放射線合併化療控制腫瘤發展。

另外,根據患者的臨床分期與腫瘤位置,醫師也可能須進行淋巴結廓清術,阻止腫瘤擴散至淋巴結而提高治療難度。原則上,頭頸癌的治療應盡可能保有患者原有器官功能,而若患者已發生遠端轉移,則會改為注重患者生活品質的姑息性治療。(延伸閱讀:癌症分期、種類怎麼看?如何照顧癌症病人?癌症權威名醫來解答) 開刀手術後遺症

切除的癌細胞範圍影響咀嚼及吞嚥功能、張口困難、脖子僵硬/轉動困難、肩膀肌肉萎縮、肩關節僵硬疼痛、手臂難舉起、臉部、下顎淋巴水腫、臉部外觀改變等。 放射治療後遺症 急性期:味覺改變、黏膜炎、皮膚炎、口乾。 慢性期:口乾、頸部軟組織纖維化、張口困難、顳頷關節纖維化、吞嚥困難等。 化療後遺症

噁心、嘔吐、食慾降低、疲勞、掉髮、神經病變(腳麻手麻,肌肉無力)等。 頭頸癌存活率

頭頸癌早期病患,可單獨以手術切除或放射線治療來處理,治療後恢復狀況較佳;存活率第一期病患為80-90%,第二期病患為60-80%;而晚期頭頸癌病患,則必需合併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來處理,有些復發危險性高的病患,更須合併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三者來醫治。

甲狀腺癌6大症狀前兆!掌握甲狀腺腫瘤原因、種類及治療

甲狀腺癌6大症狀前兆!掌握甲狀腺腫瘤原因、種類及治療

甲狀腺癌(Thyroid Cancer )近年來發病率逐漸上升,且女性病患發生率竟為男性3倍以上;根據109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台灣每10萬名女性中就有3,715人患有甲狀腺癌,於女性10大癌症發生率中排行第4,究竟甲狀腺癌有哪些前兆?甲狀腺癌原因有哪些?會出現何種症狀?《Hello健康》和你深入認識,一起對抗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是什麼?甲狀腺位置解說

甲狀腺為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體,形狀如同一隻蝴蝶,包覆在脖子氣管前方,分為左右兩葉,中間由峽部連接,平均長度約2.5~4公分、寬度1.5~2公分,用來分泌甲狀腺素,並掌管全身的新陳代謝,影響血壓、心跳、體溫及體重的變化。當甲狀腺的正常細胞變成異常細胞,並失控不停生長時,就會引發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6大症狀前兆

以下為甲狀腺癌最常見的6大前兆,若發現自己出現下列症狀,請盡快就醫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頸部出現腫塊 聲音沙啞 持續喉嚨痛 吞嚥困難 久咳不癒 呼吸不順(同場加映:呼吸困難、不順怎麼辦?看哪科?認識原因、症狀、治療

甲狀腺癌6大症狀前兆!掌握甲狀腺腫瘤原因、種類及治療 甲狀腺腫瘤分4種

根據癌變細胞不同,甲狀腺癌可分成以下4種類型: 1.甲狀腺乳突癌

乳突癌好發年齡段為30~45歲,是甲狀腺癌中最常見且預後最好的類型,約佔甲狀腺癌患者中的80%為乳突癌。乳突癌是由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病變所導致,容易發生在碘攝取過多的病患身上。由於腫瘤生長緩慢,通常會停留在局部數年,易導致患者輕忽,近3成病人於診斷時已出現頸部淋巴結轉移,但不易發生遠端轉移,因此病患存活率較高。(推薦閱讀:癌友必知!居家喘息照護、照護補助如何申請?癌友4大癌症支援服務全整理!) 2.甲狀腺濾泡癌

濾泡癌常見於年紀約40~50歲的病患,發生率僅次於乳突癌,佔甲狀腺癌15%。與乳突癌一樣是由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病變所引發的,容易發生在日常飲食缺碘的病患身上;腫瘤常經由血液流動轉移至肺或肝臟等器官,較少出現轉移到局部淋巴結的狀況。 3.甲狀腺髓質癌

髓質癌好發於40歲以上之女性,約佔甲狀腺癌3%。髓質癌主要由濾泡旁的C細胞產生癌變形成惡性腫瘤,其腫瘤惡性程度較上述2種的甲狀腺癌更高,不僅能藉由甲狀腺內淋巴轉移至腺內其他部位或局部淋巴結,也可藉由血流而轉移到遠處器官,如肺、骨骼及肝臟等。 4.甲狀腺未分化癌

未分化癌好發於60歲以上之年長者,多數病患身上長年存在甲狀腺結節;或是曾患分化良好型甲狀腺癌(尤其乳突癌),可能經由原先甲狀腺癌細胞變性而發展成未分化型癌。

未分化癌在甲狀腺患者中僅佔1%,因病情經常快速惡化,發現罹癌時,通常已無法手術根除,而且患者對於化學藥物治療和放射線治療的效果也不佳,因此治療的預後極差,患者的存活率一般不超過2年。

甲狀腺癌原因?

甲狀腺癌的原因複雜,目前學界認為符合以下任1狀況者,罹患甲狀腺癌的風險較高: 曾接受頭頸部放射線照射治療(600~2000cGY)者:

兒童或青春期曾接受頭頸部放射線照射治療,於20年內產生良性甲狀腺病變或甲狀腺癌風險較高。 家族遺傳:

約有1/4的甲狀腺髓質癌具有家族遺傳傾向。 橋本氏甲狀腺炎:

慢性甲狀腺炎的一種,病發後會造成身體免疫系統失調,產生甲狀腺的抗體,讓免疫系統去攻擊甲狀腺,使甲狀腺功能低下,出現甲狀腺瀰漫性中度腫大等症狀。少數橋本甲狀腺炎患者可能會與甲狀腺淋巴瘤的發生有關。 甲狀腺癌6大症狀前兆!掌握甲狀腺腫瘤原因、種類及治療 甲狀腺癌的檢查與診斷

抽血檢查:

透過抽血檢查,可先判斷甲狀腺功能有無異常,再做進一步的診斷。 甲狀腺超音波檢查: 可以測量甲狀腺結節大小和數量,以及判斷結節是否為惡性,評估有無需要使用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 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

利用空針抽吸甲狀腺結節或被疑似病灶之甲狀腺組織之細胞,置於玻片染色,即可進行檢查,此方法毋須施行任何麻醉,為診斷甲狀腺癌最簡單且有效的方法。 甲狀腺癌的4種治療方式 1.甲狀腺切除術

最主要治療甲狀腺癌的方式,即切除部分或全部甲狀腺,種類包括部分甲狀腺切除術、單側葉甲狀腺切除術、近全甲狀腺切除術、甲狀腺全切除術等。病人會在接受全身麻醉後進行手術。若接受甲狀腺全切除的病患,必須終身服用甲狀腺素。 2.放射性碘(I-131)治療

甲狀腺癌病患於接受甲狀腺切除術後,有超過90%的人體內可能還有殘餘組織,因此醫師會利用甲狀腺癌細胞可以攝取碘的特性,採用放射線來殺死甲狀腺癌細胞,來作為外科手術的輔助性治療。 3.體外放射線治療

可用於清除手術殘留之甲狀腺癌細胞,也用於極惡性的未分化癌患者。其對放射性碘治療幾乎無反應,醫師常會採體外放射線治療來破壞癌組織,以減緩癌細胞的生長及減輕病患痛楚,但無法治癒癌症。

4.標靶治療

如雷莎瓦(Nexar)和樂衛瑪(Lenvima)等標靶藥物,可用於治療對放射性碘反應較差之局部或轉移性甲狀腺癌。 適量補碘!4方法預防甲狀腺癌

想要預防甲狀腺癌,建議民眾平時應參考以下建議,調整生活型態以降低罹癌風險: 1.攝取適量的碘

碘是人體所需的1種微量礦物質,食物所含的碘在食用後會經腸道吸收,並透過血液循環再由甲狀腺進行濃縮,將無機碘轉為有機碘,最後和甲狀腺球蛋白結合。當碘攝取不足時,會促使腦下垂體分泌甲狀腺激素增加,影響甲狀腺功能;當碘攝取過量時,正常人可經由尿液排出,但有些人卻因長期碘攝取過量,使甲狀腺受到抑制,導致甲狀腺腫大。因此,平時應適量攝取碘,而成人每日碘建議攝取量140微克,也應避免食用紫菜、海苔、海帶、海蜇等碘含量較高的食物。(推薦閱讀:小心「碘」!甲狀腺亢進患者酒精Out、多鉀最「食」在) 2.少吃過燙的食物:

吃飯應細嚼慢嚥,並將過燙的飯菜先放涼再食用,以免造成甲狀腺損傷。人體最適宜的進食溫度為10~40℃,一旦超過65℃便會燙傷口腔和食道黏膜,提高食道炎、甲狀腺炎與食道癌的風險。 3.放鬆心情

長期處於抑鬱或暴躁的狀態,容易導致神經紊亂,讓內分泌失調、引發甲狀腺相關疾病。因此不妨於平時適度進行一些休閒活動,適時放鬆心情、排解內心壓力。 4.避免熬夜

熬夜會減弱甲狀腺的功能,並增加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尤其甲狀腺機能不佳者,更須減少熬夜的次數,以防甲狀腺癌找上你。

骨癌6大前兆症狀!骨癌原因、種類、分期、檢查及存活率解析

骨癌6大前兆症狀!骨癌原因、種類、分期、檢查及存活率解析

長期從事勞力工作者,往往可能受腰部、背部慢性疼痛所擾,然而,久病不癒的骨頭、關節疼痛,恐怕可能是骨癌(Bone cancer)的前兆,但因多數人對骨癌的認知甚少,導致時常誤將腫瘤壓迫導致的疼痛,當成勞動或久坐造成的慢性疼痛而延誤就醫。

根據衛福部109年的癌症登記報告,所有癌症當中,其實骨癌無論是發生率或死亡率都排不進前20名,以致於容易被多數人輕忽。然而,究竟骨癌的存活率有多少、是否一定要截肢?透過了解骨癌的生成原因、症狀、診斷與治療方式,和《Hello健康》一起揭開骨癌神秘的面紗。 骨癌是什麼?

如同其他癌症,骨癌也是以惡性腫瘤的原發處命名,意指「骨頭上的惡性腫瘤」,即是一般指的「原發性骨癌」。它是一種罕見的惡性結締組織骨腫瘤,起源於原始間質細胞,發生率僅佔惡性腫瘤發生率0.2%。而轉移性骨癌(骨轉移)則是由身體他處的癌症發生擴散、遠端轉移而導致,像乳癌、攝護腺癌與肺癌等。

腫瘤放射科醫師何懷德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確定了原發性骨癌的6大種類:軟骨源性、成骨性、脊索性、血管性、其他惡性間質性與伊文氏肉瘤。也由於各病理生理學差異極大,加上每個人的腫瘤影像外觀和生物學行為不同,通常具有侵略性的腫瘤,建議仍需利用影像學檢查和組織切片進行早期診斷。

由於原發性骨癌的機率不高,骨轉移反而是大多數骨頭惡性腫瘤的成因,而本文將針對主要常見的原發性骨癌類型,例如骨肉瘤、軟骨肉瘤和伊文氏肉瘤等。 為什麼會得骨癌?骨腫瘤原因

關於骨癌的形成仍未有明確原因,但符合以下狀況者,相較其他人有更高罹患骨癌的風險:

遺傳疾病:某些罕見的遺傳性疾病可能提高骨癌風險,例如李-佛美尼症候群(Li-Fraumeni)或遺傳性視網膜母細胞瘤。 放射線治療:癌症患者在接受放射線治療時,可能會提高骨頭病變、進而產生骨癌的風險。 良性骨腫瘤:若本身有良性骨腫瘤,因有惡性化的可能,罹患骨癌的機會也比一般人高。 骨癌6大前兆症狀!骨癌原因、種類、分期、檢查及存活率解析原發性骨癌主要分為骨肉瘤、軟骨肉瘤和伊文氏肉瘤。 骨癌的種類與發生位置

何懷德醫師提到,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數據顯示,軟骨肉瘤生成於成人最為普遍(40%),其次則是骨肉瘤(28%); 在兒童和青少年中,骨肉瘤(56%)則最常見,而伊文氏肉瘤(34%)次之。脊索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造釉細胞瘤、纖維肉瘤和巨大細胞瘤等也是原發性骨癌的類型,但數量較少。

依據癌細胞種類的不同,骨癌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幾種類別: 1.骨肉瘤(骨肉癌)

骨肉瘤(Osteosarcoma,又稱惡性骨肉瘤)又稱惡性骨肉瘤,是最常見的骨癌類型,在兒童骨癌中有近7成是骨肉瘤。骨肉瘤主要由骨頭細胞發生癌變所致,好發於兒童或年輕人的腿部或是肩膀,但也有可能形成骨骼外骨肉瘤(Extraskeletal osteosarcoma)。

放射腫瘤科醫師何懷德指出,根據統計,有近70%的骨肉瘤病例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染色體異常,諸如李-佛美尼症候群、布隆氏症候群(Bloom syndrome)和先天性血管萎縮性皮膚異色症(Rothmund-Thomson syndrome)患者,存在p53、Rb1和DNA修復/監測基因的改變,這些都與骨肉瘤的發病率增加有關。 2.軟骨肉瘤

軟骨肉瘤(Chondrosarcoma)好發於中年或長者身上,特徵是較不易發生轉移且病程進展緩慢。軟骨肉瘤初期沒什麼症狀,但等病患感到疼痛時,腫瘤已長至相當巨大。軟骨肉瘤的好發部位為骨盆、膝蓋、股骨上端、肋骨或肩膀。

何懷德醫師補充,儘管軟骨肉瘤的確切發病原因尚未明朗,但目前細胞遺傳學研究已發現,患者可能出現如EXT1/2、TP53、Rb1和IDH1/2中的基因突變,以及良性病變的惡性轉化,在治療過程中應密切注意。 3.伊文氏肉瘤

伊文氏肉瘤(Ewing sarcoma,也稱尤文氏肉瘤)與骨肉瘤同樣都比較容易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身上,而且好發於四肢和骨盆,尤其是大腿股骨。 骨癌6大前兆症狀!骨癌原因、種類、分期、檢查及存活率解析持續性骨頭疼痛與患部腫大是骨癌患者的常見症狀。 骨頭痛要注意!骨癌6大前兆症狀

骨癌早期的症狀不明顯,容易被誤以為是關節炎,主要可能出現的症狀如下: 骨頭持續性疼痛。 出現迅速生長的惡性腫塊,導致患處腫脹疼痛,甚至潰爛。 病理性骨折(骨頭容易因工作或運動輕微受力而骨折)。 患部肢體遠端會有麻木感,因壓迫神經血管。 運動功能障礙。 其他症狀: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發燒、背痛。

骨癌如何檢查?

除了一般理學檢查之外,醫師還會透過以下方式診斷骨癌: 血液檢查:血液中的鹼性磷酸酶(ALK-P)的濃度與骨癌成正相關。 X 光檢查:X 光找出了解骨腫瘤的發生部位、大小,是否有骨膜反應以及其周邊變化。 骨頭同位素掃描:用於評估骨腫瘤的活性,以及找出身體中有無其他病灶。包括骨骼掃描檢查(利用Technetium-99m為活性劑)和正電子放射斷層攝影(利用腫瘤細胞的高代謝率,測量放射性標記F-18-FDG的攝取)等。  影像學檢查:影像學檢查可以幫助醫師判定骨癌的腫瘤位置與大小,例如透過電腦斷層掃描(CT)或核磁共振掃描(MRI),獲得更詳細的腫瘤訊息,比如橫切面影像、腫瘤擴展狀況、腫瘤位置等等。 活體組織切片檢查:主要可透過針刺或手術切除的方式取出檢體,不過後者的侵襲性較高。切片檢查是當醫師懷疑患者的骨腫瘤為惡性時,透過取下一部份的腫瘤檢體,再藉由實驗室檢驗後,進一步判斷是何種腫瘤類型以及骨癌分期。 骨癌分幾期?

活體組織切片可以幫助醫師判斷骨腫瘤的發展狀況,以擬定接續的醫療措施。

骨癌6大前兆症狀!骨癌原因、種類、分期、檢查及存活率解析 骨癌的治療方式

在骨癌治療上,一般會採取手術切除搭配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進行。根據骨癌的類型與大小不同,手術切除的範圍也可大可小,為避免癌細胞擴散,手術範圍除了患部的骨頭之外,也可能包含周圍正常組織的刨除。但對於多數期望避免手術的病患。手術切除恐怕仍是治癒性療法的主要手段,通常並需將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結合使用。

當腫瘤切除後,視切片檢查的情況,可能還需要加上術後放療或化療來殺滅潛藏於體內他處的癌細胞。例如骨癌容易轉移到肺部,除了切除骨腫瘤外,可能也需透過化療清除肺轉移的癌細胞。或透過放療來縮小腫瘤大小,以利手術切除。或有部分患者將切除之骨頭用高強度放療消滅癌細胞後,另取其切除的骨頭作為骨頭重建手術的材料。 骨癌有救嗎?一定要截肢嗎?

早期醫學技術較不發達時,骨癌的截肢率的確不低,不過現在已經有了許多骨頭重建手術(肢體保留)的方式,除非骨癌的腫瘤範圍真的過大或是長在難以施行重建手術的部位,基本上都可以免於截肢一途。

移除腫瘤之後,缺損的骨頭可能,主要可分為裝入人工關節或是利用異體移植或自身的骨頭,作為重建手術的材料。一般來說,使用人工關節的患者恢復時間較短,但是長久使用後容易發生鬆脫的問題,而使用骨頭移植的患者則剛好相反,雖然初期恢復時間長,不過移植處會逐漸產生新的細胞並獲得血流供給,完全癒合後反而比人工關節還耐用。 骨癌6大前兆症狀!骨癌原因、種類、分期、檢查及存活率解析目前醫療可利用骨頭重建手術,減少骨癌患者的截肢比例。 骨癌存活率?

骨癌存活率會依據不同的類型與擴散程度而有所差異。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統計,未擴散的軟骨肉瘤,5年平均存活率有91%,但如果發生遠端轉移,便低至約22%。平均而言,軟骨肉瘤的5年存活率大概落在78%,比起骨肉瘤的60% 或伊文氏肉瘤的61%,機率較高。 骨癌可以預防嗎?

由於遺傳疾病與因放射治療而容易癌變的狀態,仍屬不可逆的致病因子,因此我們能做的就是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均衡飲食、多運動、戒菸、少喝酒等,降低罹病機率。

若發現自己有骨頭、關節疼痛,尤其是晚上的時候疼痛感特別劇烈,建議應盡快前往醫院診斷,很有可能是骨癌的徵兆。也因及早發現、治療,就可降低截肢或癌細胞擴散的風險。(延伸閱讀:醫師請幫我檢查!膝蓋痛的診斷及治療

每天洗頭還是狂出油?3招改善頭皮出油!快檢查:容易出油3原因

每天洗頭還是狂出油?3招改善頭皮出油!快檢查:容易出油3原因

身處亞熱帶的台灣,每到夏日,高溫加上潮濕的天氣,讓頭皮出油的情形愈加猖狂,除了會使頭髮扁塌、影響造型外,嚴重時還可能出現掉髮現象,但很少人知道自己頭髮出油的原因,其實問題可能就出在使用錯誤方式對待頭皮。

究竟造成頭皮出油的原因有哪些?又該透過何種方法改善頭皮出油問題?快跟著《Hello健康》一起了解,擺脫油膩頭皮,重拾清爽秀髮! 頭髮容易出油3大原因

一般正常頭皮會呈現淡粉色,觸感光滑且帶有些微濕潤感,不會有脫落的角質或異物。

當頭皮皮脂分泌過多時,就可能凝聚成頭皮屑與角質,堆積在頭皮上,造成細菌與黴菌增生及散發陣陣油臭味,嚴重時還可能導致毛孔阻塞、毛髮彈性下降,甚至罹患脂漏性皮膚炎,導致頭皮嚴重發炎,促使掉髮量增加,而頭皮出油往往與以下3種原因有關: 不正確的洗髮方式:若你常常3~5天才洗一次頭,或是1天洗頭3次以上,皆易過度刺激頭皮,影響其正常油脂分泌,長久之下,就容易促使頭皮出油情形增加,讓頭髮也跟著油膩扁塌。 使用不當的洗髮產品:使用錯誤的洗髮產品,可能會對頭皮及頭髮的健康造成影響,若選擇加了過多化學原料(如矽靈)等成分的洗髮精,在洗髮接觸頭皮時,就會刺激頭皮肌膚,促使皮脂腺為了保護頭皮,而分泌過多油脂。 日常飲食習慣不佳:食用過多高油脂、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也會讓皮脂腺較為活躍,加劇頭皮出油症狀。(延伸閱讀:掉髮靠飲食還不夠!教你5方法找回美麗秀髮)

如何改善頭皮出油?

想要改善頭皮出油,就必須從調整生活習慣開始,下列為幾種改善頭皮出油的小撇步: 1. 採用正確洗頭方法

一般而言,每天洗1次頭,通常就可去除大部份頭皮及頭髮上所殘留的油脂與汙垢;若為頭皮容易出油者,加上氣候較為炎熱,造成出汗情形增加時,一天則應洗2次頭為佳,但建議不要使用控油效果太強的洗髮精,以免把頭皮洗得太乾,反促使頭皮分泌更多油脂。

此外,洗頭髮時建議先以溫水把頭髮弄濕,並將洗髮精倒在手上搓揉起泡後,再開始以指腹或指尖輕輕按摩頭皮約2~3分鐘後,用溫水沖洗乾淨,應注意不要因為想要洗乾淨一點,就用指甲太過用力抓頭皮,這樣不僅會傷害頭皮,還會提高頭皮屑生成量。

頭皮經過適當的清潔後,毛囊就可擺脫遭油脂阻塞的困擾,有效改善頭皮出油的情形。(延伸閱讀:頭皮、胸口、私密處都會長!「毛囊炎」要人命,毛囊炎症狀、治療與預防

每天洗頭還是狂出油?3招改善頭皮出油!快檢查:容易出油3原因 2. 挑選適合自己的洗髮精

當頭皮出油情形嚴重時,就不應選用滋潤性較強的洗髮精,以免愈洗愈油。若因燙染頭髮,而造成髮質較為毛躁,可於洗完頭髮後,再使用潤髮乳滋潤髮尾,但請避免讓潤髮乳接觸頭皮,以免阻塞頭皮毛孔,導致搔癢或加劇頭皮出油的症狀。(延伸閱讀:頭髮分岔無光澤?公開7種天然方法保護頭髮,修護受損髮質

在使用潤髮乳前,切記一定要先把頭髮沖洗乾淨,否則洗髮精及潤髮乳互相作用後,可能會導致頭髮結成一塊。

3. 飲食避免過辣、高糖、高油

經常食用高油脂、高糖及辛辣食物皆可能讓頭皮油脂分泌更為旺盛,因此建議頭皮易出油者,除應避免攝取上述所提及的食物,也需多食用各類蔬菜、牛奶等富含維生素B2的食物,幫助頭皮調節皮脂生成,以改善頭皮出油及油性髮質。

由於高升糖食物會迅速被身體分解,導致血糖快速升高,而釋放大量胰島素,促使血液中的雄性激素急遽增加,易生成皮脂及引發頭皮出油。

建議不妨採低升糖飲食為主,包括燕麥、糙米、四季豆、高麗菜、蘆筍、木瓜、奇異果、無糖豆漿等食物,不僅有助維持血糖穩定,也能抑制頭皮油脂過度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