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阿嬤帶小孩~隔代教養的3大好處

阿公阿嬤帶小孩~隔代教養的3大好處

人家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萬物皆漲,薪水不漲的年代,雙薪家庭十分普遍,而因為工作的關係,有的父母幫小孩報名了托兒所,有些則選擇將孩子托給阿公阿嬤照顧,成為隔代教養家庭。如果您是由阿嬤帶大的,想必一定有過一段幸福快樂的童年,其實讓阿公阿嬤帶小孩,無論是對長輩或小孩都有正向幫助,以下列舉3項老人家帶小孩的好處,有一種愛真的就叫阿公阿嬤的愛啊!

1. 孩子對家族產生認同和驕傲

人需要知道自己是誰、從哪裡來、為了什麼而活著,這些關於自己與世界的連結能使我們更確信自身存在的價值,建立家族代代之間的身分認同(Intergenerational identity)。有些大人會隱藏家族的歷史,深怕孩子們得知真相後會難過。其實,誠實地跟孩子解釋說明,反而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家族的一員,對於家庭歷史和人際關係更感興趣,他們也比較不會心胸狹窄,或抱有偏見及種族歧視,反之會以自己的家庭為傲。

父母不要只告訴孩子家族的榮耀,而避談家醜,他們需要了解到生活有好有壞,且我們可以有力量跨越過去的傷痛,繼續向未來前進。 2. 孩子較不會有行為偏差及老年歧視

根據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社會政策與干預系所的研究,一個有阿公阿嬤陪伴的孩子,他們比較有能力應對創傷性生活事件(Traumatic life event),而且也不太會出現情緒或行為上的偏差。值得一提的是,在教養方面,阿公偏主導活動和教導,阿嬤則擅長孕育和照顧,他們就如同父母的角色。您會發現,小孩之所以很黏阿公阿嬤,是因為他們能給予孩子需要的安全感,像是讀書有人陪、哭的時候有人安撫等,這對其情緒支持是莫大的幫助。

由於孩子有阿公阿嬤的陪伴,所以他們比較不會只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建立偏自戀或孤僻的人格。相反地,他們會建立起信心,且懂得用正確的態度面對挫折和負面情緒,同時有能力適應所遭遇的任何挑戰。此外,讓小孩與阿公阿嬤相處,可以避免老年歧視(Ageism)的問題,並堅固彼此之間的關係,如此健康互動也有助於降低焦慮和憂鬱,人愈活愈快樂!

阿公阿嬤帶小孩~隔代教養的3大好處 3. 孩子獲生活啟發 長輩激發不同想法

孩子跟阿公阿嬤一起生活,相互都有益處。孩子能從經歷了大半年歲的老人家獲得生活經驗,幫助其面對未來的挑戰;而老人家在天真幼小的孩童接觸時,也能激發不同的想法、提升語言流暢性,以及腦部認知能力,但請注意身體的狀況,時間不宜過長,恐怕會影響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及思考能力。

阿公阿嬤願意帶孩子真的不容易,在照顧小孩的同時,也要考量到自身的身體能力,若加上家庭正面臨各種生活壓力,更是辛苦。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建議,在與孩子的相處的各種方式當中,戶外活動通常是最好的方法,像是在公園散步、栽種花草、照顧寵物、參與義工等等。此外,飲食均衡也很重要,從小就教導孩子要攝取多樣化營養,對其成長有明顯幫助。若有能力去市場買食材下廚,減少外食次數那就更棒了!

教養小孩沒那麼難!掌握3招讓你溝通無阻,夫妻感情融洽

教養小孩沒那麼難!掌握3招讓你溝通無阻,夫妻感情融洽

當已婚夫妻欲提升關係、建立家庭時,首要的第一件事便是擁有小孩。多數人都認為自己非常了解另一半,在小孩教養上並不會有太多問題,但往往當孩子出生後,才發現彼此教養方式極為不同,並因此爭吵、感情破裂、給孩子帶來負面心理影響,嚴重時更可能成為未來離婚的隱憂。

Hello健康》為你介紹3種常見的小孩教養方式,並分享3招教養小孩的正確觀念。 3大常見的小孩教養方式

1. 權威式教養(Authoritarian)

權威式教養的父母會要求孩子絕對服從,不允許任何協商空間,並鮮少傾聽孩子需求,習於將價值觀強加在孩子身上。(推薦閱讀:權威式教育!3招教出獨立自律小孩

教養小孩沒那麼難!掌握3招讓你溝通無阻,夫妻感情融洽

2. 溺愛型教養(Permissive)

溺愛型教養通常隨意、隨和及簡單,很少訂定規則或對孩子加以限制,因此,這類父母通常允許孩子做任何事,孩子事後也不會受到責罰。(延伸閱讀:請放手!別當直升機父母害慘小孩) 3. 民主型教養(Authoritative)

民主型教養的父母為前面2種類型的綜合版,這類父母不會完全控制孩子生活,也不會過度縱容孩子行為。採用民主教養方式的父母,會與孩子合作,找出適合親子雙方的規則,而不是由他們單方面決定任何規則。

掌握這3招,教養孩子沒問題!

親子教養問題不只存於父母和子女間的溝通,也會發生於夫妻觀念差異上,因此,別一昧認為溝通僅只於把問題說出口,更需要協調問題、理解各方態度,以下分享3點親子教養的觀念。

1. 親子間應充分討論

解決任何類型的爭議、問題,溝通往往是最佳方法。就教養小孩的方法而言,您與另一半需理解協調的重要性,每個想法都要用開放式的對話溝通,尊重彼此,並詳細考量彼此的所有觀點。在對話過程中,建議針對特定或基本的想法確實討論,避免遺漏任何重要意見,例如:您想要達成什麼目標?您希望培養孩子具備哪些重要特質?何時應該處罰孩子?處罰程度的輕重界限為何?

然而,提出彼此意見雖有助於了解對方想法,但建議不要單方面認為自己的觀點一定優於另一半,雙方必須建立共識,才能有下一步的方針。 教養小孩沒那麼難!掌握3招讓你溝通無阻,夫妻感情融洽教養小孩沒有那麼難!掌握3招讓你溝通無阻,夫妻感情融洽 2. 大人需以身作則,必要時互相讓步

當原則確立後,為了讓孩子知道規則和界線在哪裡,請以身作則;若遇到突發狀況,必要時請立即調整。但這並不表示大人可以隨時毀約,因為時常違反規則,可能會讓孩子困惑,認為大人們言行不一,因此請和另一半協調並維持言行一致,避免再次挑起溝通問題。(同場加映:教育小孩~5大黃金守則學起來) 3. 遇到瓶頸,向外尋求協助

當您和另一半在教養上遇到問題時,不妨參考其他家長的教養方式,抑或尋求他人協助,例如向家中長輩請益、參加父母座談會,或諮詢諮商師等專家,以獲得更多建設性的意見。此外,若孩子年齡夠大,也可跟他們多多討論,傾聽他們的想法。

父母偏心造成孩子偏差!6招公平教養

父母偏心造成孩子偏差!6招公平教養

若同一件事情,父母教養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方法,那就是有所偏心。儘管父母本人可能沒注意到,但小孩可是看在眼裡,也聽進心裡。長時間下來,父母的這些行為,會導致孩子心理發展不健全。因此,下列將為您介紹,什麼樣的行為是偏心,以及會對孩子們造成什麼影響。

常見的5種偏心情形

偏心有很多種,父母用來辯護自己偏心的理由、原因也是不勝枚舉,例如:

其中的一個孩子,跟父親、母親,或是雙方有很多相同點,如:行為、偏好、性別等,但其他兄弟姊妹則沒有這樣的特徵。 父母的時間只夠陪伴一個孩子,所以沒有時間照顧其他孩子。 第一個出生,或是最後一個出生的小孩,似乎比其他孩子有更多父母的關照與疼愛。 父母可能比較喜歡樂觀開朗、親切熱情的孩子。 在學校功課成績表現突出、良好的孩子,比較容易受到父母親的偏心。

偏心造成孩子個性偏差

如果偏心的行為非常明顯,而且持續不斷,那在這樣家庭裡成長的孩子,會形成個性偏差。受到父母偏愛的孩子,長大後則會過於自負、自視甚高,而不願意接受束縛,遵守規範。相反地,受到父母冷落的孩子會覺得自己受到打擊,有嚴重的挫折感。即使在家裡,他們盡一切努力,將事情做好,他們也得不到應該的讚賞、獎勵。因此,受到冷落的孩子,有高度風險可能會心理不健康,如:注意力不集中,具有侵略性行為,情緒控管有問題等。

6方法讓父母避免偏心小孩

如果父母在教養孩子時出現偏心的行為,那麼是時候該停止這麼做了。下列為避免偏心的6種方法:

每個孩子的人格特質、能力、表現都不同,如果您對所有孩子有相同期望,那是不對的。您應該考量孩子的年齡、個性、能力,鼓勵他們達成屬於自己的成就。 當您分配家事給孩子們的時候,請記得兄弟姊妹之間,工作分配要平均。當然,年紀大的孩子,可以多分擔一些家事,才不會讓較小的孩子忙不過來。 投注相同的時間在每個孩子身上,不要讓任何一個孩子感到被冷落,或是沒有足夠的關懷。 給每個孩子相同機會,包括:對他們付出的愛,關心,孩子想學的才藝課程等。當您有好幾個小孩時,要做到完全公平、盡善盡美並不容易,但是您可以跟較有經驗的家長們請教、學習,多少能獲得一些有幫助的做法。 若您要給孩子們獎勵,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給他們獎勵、處罰或獎品。 父母教養孩子時,需要與另一半密切配合,才能做好。有時候,可能父母其中一位,因為做法錯誤而偏心某一個小孩,父母應該盡可能完全避免這種情形。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按時接種很重要!兒童疫苗保護力高,可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

按時接種很重要!兒童疫苗保護力高,可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

疫苗是預防疾病最有效的方法。然而,由於其副作用及民眾因不了解所產生的擔憂,讓許多人對接種疫苗卻步,但其實疫苗是保護幼童免於疾病威脅,健康成長的絕佳方式。

Hello健康》將從疫苗原理切入,帶你快速認識疫苗的重要性,再分別列出各項疫苗的保護力,及防治疾病重症與死亡風險的出色成果。

疫苗是什麼?

疫苗的原理是讓人體免疫系統具有辨識敵我的能力,讓人體在外來物質(如細菌、病菌)侵入的時候,能夠迅速地加以辨識並消滅,其原理的重點包括: 讓人體免疫系統辨認病原,事先知道敵人是誰 人體對該病原建立免疫記憶,可於病原再度入侵時迅速應對 建構長期自然防衛機制(延伸閱讀:接種疫苗副作用好可怕?你該接種疫苗的5大原因,其中1項竟可省錢

按時接種很重要!兒童疫苗保護力高,可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

接種疫苗具有以下功效及好處: 預防特定疾病(如水痘、德國麻疹) 減輕特定疾病的病症(如水痘所引起的發燒、紅疹) 減少特定疾病併發症風險(如B肝疫苗可降低肝癌風險) 阻止疫病傳播,避免成為感染鏈及帶原者 疫苗保護力高,有效降低重症風險

目前台灣有諸多公費疫苗,如A型肝炎疫苗、B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及五合一疫苗等,總計10項,而各項疫苗皆具極佳保護力。(延伸閱讀:不只能打新冠疫苗!10大公費疫苗種類、施打對象一次告訴你!)

公費疫苗所預防的疫病部分多具高致死率及重症風險,如水痘致死率最高達25~30%、結核病的死亡率有30%、白喉及破傷風的死亡率則最高為10%、50%。

不過,經疫苗接種後,重症及死亡率則有顯著下降,如接種水痘疫苗可預防99%重症機率、卡介苗對初期症狀的預防效果達85%、B肝疫苗具有90%的預防功效(剩下10%可由口服藥物補足)。

按時接種很重要!兒童疫苗保護力高,可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

以下簡列部分公費疫苗預防疾病之重症或死亡機率與預防效果:

A型肝炎疫苗:A型肝炎死亡率為千分之3,接種1劑疫苗者,約95%以上可產生保護抗體,完成2劑施打更可提供長達20年以上的保護力。 B型肝炎疫苗:肝癌病患中有50~70%是由B型肝炎病毒引起,而施打疫苗即能產生85~95%的B型肝炎病毒抗體。 流感疫苗:肺炎及流感死亡率低於千分之1,但65歲長者死亡率最高可達14%,施打流感疫苗的保護效力約在70~90%之間。(推薦閱讀:天氣變化大!預防季節性流感,65歲以上打這3種疫苗最安心!) 卡介苗:結核病死亡率最高達32.8%,接種卡介苗對初期症候的預防效果達85%。 五合一疫苗:可預防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症與b型嗜血桿菌,其中破傷風死亡率最高可達50%,而疫苗針對白喉、破傷風、百日咳的保護成效皆達9成。 水痘疫苗:死亡率最高達25~30%,完整接種2劑水痘疫苗的保護力可達98%。 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肺炎鏈球菌若併發菌血症之肺炎,其致死率為10~20%,若為老年患者,則致死率可飆升至60%,而接種肺炎疫苗則可提供95%保護力。 日本腦炎疫苗:日本腦炎致死率約20~30%;接種疫苗則可提供最高達9成的保護力。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現今死亡率低,但可引發嚴重併發症,如麻疹所引起的腦炎、肺炎,德國麻疹則可能導致孕婦流產或死胎;但經接種MMR疫苗後,保護力可達95%。

依建議施打流程接種,替孩子建立疫苗保護力

分析與歸納上述數據後,可發現現行公費疫苗皆具優異保護力,有效應對多種疾病並降低嚴重併發症風險。

因此,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著想,建議各位父母按時接種疫苗,若疫苗接種不完整(不達完整劑數或間隔時間太短、太長),則可依照衛福部疾管署建議,重新施打或補充追加劑,以確保兒童具備完整且可靠的疫苗保護力。(推薦閱讀:孩子該打哪些疫苗?7種公費、2種自費兒童疫苗一次告訴你)

新生兒要準備什麼?新手爸媽必看!嬰兒用品清單懶人包(上)

新生兒要準備什麼?新手爸媽必看!嬰兒用品清單懶人包(上)

第一次當上新手父母時,心情上難免都會感到緊張及焦慮,日日夜夜都在思考著該購買哪些嬰兒用品。嬰兒用品數量繁多,有些視個人偏好選購,有些則是必需品。本篇文章《Hello健康》為你整理一份0~1歲新生兒的嬰兒用品清單懶人包,讓你一眼就知道該為寶寶添購哪些用品!

嬰兒用品清單懶人包 新生兒要準備什麼?新手爸媽必看!嬰兒用品清單懶人包(上)新生兒要準備什麼?新手爸媽必看!嬰兒用品清單懶人包(上) 嬰兒車與配件

嬰兒背帶:嬰兒背帶能讓你將寶寶背在身上,也同時能讓你將雙手空出來做其他事情,建議選擇背帶式且背帶堅固的款式,除了確保寶寶的安全也方便清洗。 嬰兒推車:帶寶寶外出不僅可刺激寶寶的感官神經,也能適時轉換母親心情。(延伸閱讀:避免寶寶曬傷!防曬配備全方位) 兒童汽車安全座椅:兒童汽車安全座椅不僅為法律所制,也是維護寶寶安危的重要用品。許多車禍所導致的不幸事故,皆是因為寶寶並未安置於安全的汽座上。建議在選購時須留意安全座椅的使用年限(5~7年),且避免使用超過使用年限之老舊或二手安全座椅。

哺乳用品 餵奶專用枕:餵奶專用枕可減少母親手臂或頸部酸痛,讓餵奶的過程更輕鬆、順利,也能讓寶寶在進食時維持適當姿勢。 哺乳小物:綿羊油或冰袋等哺乳小物可緩解乳房的脹痛,新手媽媽也可使用防溢乳墊來避免乳汁沾濕衣服。 圍兜:在寶寶流口水或溢奶時擦拭。 奶瓶:若擔心塑膠奶瓶恐溶出化學物質,可選購玻璃或不鏽鋼製的奶瓶。 配方奶:當你不再親餵母乳時,可選擇餵食配方奶,配方奶的種類眾多,建議可與醫師討論。(延伸閱讀:嬰兒配方奶有哪幾種?認識牛奶、大豆、水解蛋白等種類) 集乳器:集乳器用於收集乳汁,市售集乳器有傳統手壓型,也有電子款可以兩側乳房同時使用。 母乳儲存袋:將母乳擠出後,母親會需要儲存袋來保存乳汁,使用母乳儲存袋可節省冰箱空間,市面上甚至還有可解凍的專用儲存袋。

新生兒要準備什麼?新手爸媽必看!嬰兒用品清單懶人包(上)

新生兒用寢具

毯子:依據爸媽的使用需求,毯子可分為可穿式、包巾式等2類。 嬰兒床和床墊:嬰兒床的用處在於保護寶寶及維持父母睡眠品質,建議購買符合安全檢驗標準且易清洗的嬰兒床及床墊。

如何跟孩子談性?了解性教育4階段,不讓性知識成為親子禁忌話題

如何跟孩子談性?了解性教育4階段,不讓性知識成為親子禁忌話題

根據兒福聯盟的性教育知識調查報告指出,有高達1/4的家庭從未與孩童談論過「性知識」,更有高達近7成的父母,從未和小孩談論過「性行為」議題,可見台灣家庭性教育仍處於親子溝通間的灰色地帶。

另外,此項調查中也發現,台灣家長傾向於跟女孩談論性知識內容,這可能與傳統上父母對於女兒身體的保護意識較兒子來得高有關,才會投入較多的心力,與女孩討論正確的性知識。

為了及早建立孩子的身體權意識,培養其保護自身的能力,《Hello健康》以下將介紹各年齡層的孩子適合的性教育溝通和內容,提供各位爸媽參考。 性知識不用教,孩子長大就會知道?

在教育小孩的過程中,許多父母可能都會對性教育話題感到尷尬,而不知如何啟齒,然而,替孩子建立正確的性知識與觀念,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千萬別覺得等他們大了自然就會知道,應該要從小就開始建立。

如果孩子未能從小接受正確的性教育,便可能自行尋求網路資源,從中了解性知識。然而,如今社群媒體充斥著各種五花八門的假訊息,極有可能會不小心讓小孩接受錯誤的性知識。因此,建議家長應扮演監督及過濾資訊的角色,根據孩子的發展、需求與認知能力,替小孩選擇適當的性教育資訊。

如何跟孩子談性?了解性教育4階段,不讓性知識成為親子禁忌話題 如何教育孩子正確的性觀念?性教育4階段大不同

父母若能以坦然且開放的態度,與小孩談論正確的性知識,不僅能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還能建立互信的親子關係,所以建議各位爸媽,可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分成4階段進行性教育: 2~5歲的小孩:建立身體權意識和判斷觸摸底線

這個階段的小孩,對自己和別人的身體會開始感到好奇,教育這階段的孩子,最重要的觀念就是「底線」。

在摸別人或被別人摸時,哪些舉動算是可以接受,哪些又是超出界線,並告訴孩子,不應該碰別人或讓別人碰他們的生殖器。父母們不妨透過搔癢遊戲,或是實際上藉由肢體示範做舉例,幫助他們建立清楚的觀念,好好認識自己的身體,並學會保護自己,不受他人侵犯。

另外,這階段的小孩可能也會好奇寶寶是如何出生的,如果父母被問到這題,不妨可用簡單的方式,跟孩子說明受孕和生產的過程,例如成年的男女有精子和卵子等,但解釋的詳細程度,可依孩子的理解程度而定,最好再可找1本介紹身體的童書搭配講解。 6~8歲的小孩:如何看待媒體上的色情資訊

小朋友也許在學會看電視或用電腦後,意外看到一些和情色有關的話題或廣告,若他們有疑問,父母們也可以淡定地解釋,這些類型的網站是關於成年人的行為,以及是大人會做的事情,並不需要將這些內容視為負面行為,而拒絕向孩子解釋。

另外,父母也可提早和這階段的孩子,提到青春期會出現的性徵變化,介紹時最好利用圖畫書,讓他們更能理解。

9~12歲的小孩:性別議題與安全性行為的方法

爸媽可與這階段的孩子,談論關於性別印象和性別歧視等議題,不妨以報章雜誌上的報導,甚至是認識的人事物作為例子。而孩子到11歲時,爸媽們可以開始談談安全性行為的方法,雖然您可能會覺得談這話題還太早,但建議最好還是提早讓小孩有正確的概念。

研究指出,青少年在知道風險狀況時,會做出更好的選擇,所以父母們應該跟孩子解釋有哪些不同的避孕方式,並告訴他們有關性的基礎知識。(推薦閱讀:不要害怕!危險性行為後4步驟救自己) 青少年時期:引導孩子開口談性的煩惱

若在小孩年紀還小時,就已有和孩子談論有關基礎性知識與安全性行為的議題,等到孩子長大後,成為青少年,便會更願意與父母談論此類話題。

對青少年時期的小孩,父母們務必大方且樂意地引導他們,幫他們解決與性有關的煩惱。若他們不想談論,父母不妨可分享自己過去的經驗,讓小孩更有意願說出口。而在談論時,請務必尊重和鼓勵孩子,避免一味地批判或譴責,之後孩子才會更願意和你大方地討論相關的問題。

接種疫苗副作用好可怕?你該接種疫苗的5大原因,其中1項竟可省錢

接種疫苗副作用好可怕?你該接種疫苗的5大原因,其中1項竟可省錢

國內除新冠疫苗外,更有數十項應對不同疾病的疫苗,其中最常見的便屬幼兒常規接種疫苗,如流感疫苗、水痘疫苗、麻疹疫苗等。接種疫苗可提供絕佳保護力,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且成本最低的方式,但仍有許多人擔憂疫苗副作用,或抱有錯誤迷思,而害怕接種疫苗。

根據《Hello Health》集團日前於台灣進行的一項疫苗問券調查結果中顯示,在台灣,拒絕接種疫苗的受訪者中,就約有高達7成4的比例,是因為害怕接種疫苗後產生的副作用而不願施打。然而,接種疫苗其實往往利大於弊。

就讓《Hello健康》為你打破常見的接種疫苗迷思,並了解該接種疫苗的5大原因,及早做好準備,別讓病毒威脅您與家人的健康。 5大接種疫苗原因

1. 疫苗皆經過嚴格檢驗、長期追蹤

一款疫苗的開發與研究通常是以年為單位,在研發過程中會經過專業醫學研究人員反覆檢驗、實驗,直到最後通過國際公認的安全標準,並獲得國家監管機關許可才予以上市。

以美國為例,所有疫苗在上市之前皆需經過美國食品藥物管制署(FDA)檢驗及審核通過,而英國則是由英國藥物及保健產品管理局(MHRA)負責,2單位皆會對疫苗使用狀況進行後續追蹤或開放民眾回報接種的不良反應,以檢驗疫苗安全性。

同樣地,在台灣所有疫苗(如COVID-19疫苗或幼童公費疫苗)在獲得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的批准之前,也會在臨床試驗中進行嚴格測試,以證明它們符合國際公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基準,並於疫苗上市後持續監測不良狀況或設立回報管道。 2. 疫苗副作用輕微,通常於數日消退

因疫苗皆經過專業研究和檢驗,適用於人體且安全性高,因此多數疫苗副作用皆很輕微,於數日內便會自動消退。

一般常見疫苗副作用包括:施打部位痠痛、發紅、腫脹等,有時會伴隨著輕微發燒、疲累與其他不適症狀,通常會於2~3日內消失。(延伸閱讀:施打第三劑新冠疫苗副作用免驚!AZ、莫德納、BNT、高端疫苗症狀一次看!

接種疫苗副作用好可怕?你該接種疫苗的5大原因,其中1項竟可省錢

然而,仍有極少數人於接種疫苗後,會出現較為嚴重的副作用,如過敏、高燒或血栓等併發症,其中又以患有心血管疾病、免疫力不全或癌症等接種者風險較高。若無以上體況,接種疫苗通常十分安全,但您仍可於接種各類疫苗前向醫生諮詢。

3. 接種疫苗可預防或降低疾病致命風險

對於病毒抵抗力較差的老人及兒童而言,接種疫苗可顯著降低重症,甚至死亡的風險,如65歲以上長者罹患流感的死亡率可達14%、水痘死亡率則有25~30%;但經接種流感疫苗後,65歲以上長者死亡率可降低80%,幼童接種水痘疫苗更能降低高達99%的水痘重症機率。

此外,疫苗除了預防特定疾病外,也有助降低併發症風險,如接種B肝疫苗可降低肝癌風險,流感疫苗則能降低由流感所引起的心肌梗塞、糖尿病及慢性肺部疾病。 4. 保護身邊所愛的人,阻止疫病傳播

接種疫苗不僅可以保護自己,也可以保護身邊的人,尤其是高危險族群如幼兒(及其兄弟姊妹)和長者(年長父母),並也可幫助因患有特殊疾病或處於特殊狀況而無法施打疫苗的人,如白血病、癌症、免疫力低下病患,減少他們的罹病風險。

接種疫苗副作用好可怕?你該接種疫苗的5大原因,其中1項竟可省錢

此外,施打疫苗也可減少疫病傳播機會,為杜絕疾病付出一分心力,如致死率高達30%的天花,即是經過數十年的時間普及且廣泛接種疫苗,達成「群體免疫」後,才使天花逐漸在世界上銷聲匿跡。(延伸閱讀:歷史流行傳染病:人類抗疫之路仍未完) 5. 接種疫苗避免染病需付出的心力、時間和金錢

相較於接種疫苗的費用及副作用,罹患疾病所付出的代價通常更大,無論是治療費用、時間、心力,更遑論最重要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由於疫苗所防護的疾病普遍具有高度傳染性或重症率,因此多數罹病患者需住院接受隔離治療,並耗費可觀的治療時間及費用。若患者的所在處並無合乎規範的隔離設施及醫療人員,在治療成本上還會增加通勤、地利不便等因素。(同場加映:成人疫苗打這些!9大常見疫苗接種時間表及須知)

此外,患者的親友也得肩負病患照護的責任,而影響工作或學業進度,可說是勞心、費神又傷財。

小孩不打疫苗可以嗎?拒絕施打兒童疫苗4大壞處,別不信邪反害己

小孩不打疫苗可以嗎?拒絕施打兒童疫苗4大壞處,別不信邪反害己

有些父母不忍聽到小孩挨針的哭聲,或是因為宗教理念等眾多因素,對疫苗造成不信任,而選擇不讓小孩打疫苗。然而,孩子若缺乏疫苗的保護,不僅可能會遭受到新冠肺炎、腮腺炎(Mumps)、麻疹(Measles)、百日咳(Pertussis)、水痘(Chicken pox)等傳染病的威脅,還可能因此危害旁人的健康。以下讓《Hello健康》為各位爸媽說明小孩不打疫苗可能帶來的4個壞處。

小孩不打疫苗會造成什麼問題? 1. 小孩沒接種兒童疫苗,日後醫療風險會增加

就算小孩身體看起來很健康,也不一定代表他們身上沒有感染疾病。兒童時期未接種的人,後來進醫院治療時可能會需要特別照護;也因為醫療人員較少接觸未接種的病人,會較不擅長照顧這些患者,進而增加醫療風險。

此外,兒時未接種過兒童疫苗的孕婦,較可能因感染疾病而引發妊娠併發症,如在懷孕前3個月罹患德國麻疹(Rubella),就有可能產下患有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CRS)的嬰兒,造成嬰兒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發展遲緩、耳聾等缺陷。(延伸閱讀:寶寶學說話分階段!注意有無語言發展遲緩徵兆)

小孩不打疫苗可以嗎?拒絕施打兒童疫苗4大壞處,別不信邪反害己 2. 自己不接種兒童疫苗,恐害別人得病

有些生活在醫療或經濟條件不佳的地區,或患有白血病等癌症的人,因為無法施打疫苗,所以必須仰賴身邊其他人接受疫苗接種,才能免受傳染病散播的侵害。

換句話說,若明明可以施打疫苗卻不打,並成為傳染病帶原者,就算自己沒有病得很嚴重,還是會把疾病傳染給身邊不能打疫苗的人,而那些不能打疫苗的族群,便可能會因此面臨嚴重的疾病後果。因此,政府會要求所有家長定時帶小孩接種疫苗,其實有部分原因便是為了公共衛生著想。

3. 讓小孩承擔不必要的社會後果

若小孩沒有定期接種疫苗,不管是他自己生病,或是當學校等公共場所變成傳染環境時,都會需要被隔離。小孩不能去上學或參加其他活動,不但會影響全家人的生活,也會影響到小孩的社交狀況。有些學校也會因為考量到全體學生的安全,而不讓未接種疫苗的小孩入學。若是因為這種可避免的原因而錯失社交、教育機會,就太不值得了。

4. 兒童疫苗有副作用,但利多於弊

兒童疫苗跟其他藥物一樣,都可能導致一些副作用,但它們的好處都明顯大於副作用所帶來的壞處,目前也沒有研究證實,兒童疫苗的副作用會對孩童產生很大的危險。(同場加映:時間到記得帶孩子去打!新生兒疫苗接種時程表、疫苗種類報你知

另外,兒童疫苗會導致自閉症(Autism)也是個謬誤,研究證實兒童疫苗和自閉症沒有直接的關聯,有許多孩童在接種後得到自閉症的案例,是因為接種的年齡,和自閉症的症狀開始出現的年齡剛好差不多,2者相繼發生是巧合,而並非因果關係。因此家長可以放心讓小孩接種兒童疫苗,因為這是保護他們,和身邊所有人免受傳染病侵害的最佳途徑。

兒童甲狀腺低下: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兒童甲狀腺低下: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兒童甲狀腺低下的定義

若在嬰兒時期患有嚴重的甲狀腺低下(Hypothyroidism),會造成生長及發展遲緩,並產生明顯的智能障礙。

兒童甲狀腺低下的症狀

甲狀腺低下的症狀很少在剛出生時顯現,症狀出現的時間和嚴重程度,也會視該兒童的甲狀腺而定。 新生兒

新生兒會在出生幾週,或幾個月後開始出現症狀,並且有時會被父母和醫療人員忽略,可能的症狀包括: 皮膚和眼白泛黃 便祕 餵食困難 皮膚冰冷 變得比之前少哭 呼吸大聲 睡得比之前多,活動量也減少 頭部出現大片軟塊 舌頭很大

小孩

甲狀腺低下的症狀可能會依年齡不同,而有所變化,但通常都會有以下10種症狀,並且有基因相關病症的小孩,如唐氏症(Down syndrome),罹患甲狀腺低下的風險會較高: 比平均身高還矮,手腳也比一般小孩短 比較晚長恆齒 較早進入青春期 心智發展緩慢 心跳異常緩慢 毛髮脆弱 五官腫腫的 疲倦 便祕 皮膚乾燥

兒童甲狀腺低下: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青少年

青少女比青少年更容易甲狀腺低下,且通常都是由自體免疫疾病而起,如橋本氏甲狀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格雷氏病(Graves’s disease,或葛瑞夫茲氏病)、第一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有家族史的人要特別注意。此年齡的甲狀腺低下症狀,與成人類似,但通常更不明顯,如下:

體重增加 男生睪丸會變大 皮膚乾燥,且毛髮和指甲脆弱(延伸閱讀:孩子咬指甲別慌~3點幫助戒除壞習慣) 便祕 臉腫、聲音粗糙、甲狀腺腫大 肌肉和關節疼痛、僵硬 發育緩慢,青春期延遲。可能比同年的人矮,年紀看起來也比較小。 女生胸部會發育較慢,月經也會比較晚來,或是月經不規則、月經量很大。 行為改變,包括疲倦、健忘、產生情緒或行為問題、在學校表現不好、心情憂鬱、有困難專心。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以上可能並未列出所有症狀,若有問題請諮詢醫師。若出現上述症狀,也請諮詢醫師,盡早發現才能盡早治療,並避免病情惡化。每人身體不同,有問題時諮詢醫師永遠是最好的方法。 兒童甲狀腺低下的原因

最常見的原因為家族史,其他常見原因還包括以下4種: 飲食缺碘。 甲狀腺天生沒有功能或根本沒有甲狀腺,便為先天性甲狀腺機能低下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平均4000個寶寶當中,會有1個罹患甲狀腺低下。 媽媽在懷孕中沒有妥善處理自己的甲狀腺問題。 腦下垂體異常。

兒童甲狀腺低下的風險因素 有甲狀腺低下家族史,或者有會影響免疫系統的病症的家族史。 患有橘本氏甲狀腺炎或格雷氏病,較容易在青春期後甲狀腺低下,且女性機率高於男性。 兒童甲狀腺低下的診斷與治療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兒童甲狀腺低下?

診斷方式會依年齡不同,但醫師通常會為患者進行體檢,並進行某修檢測,如驗血、甲狀腺促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 和T4(四碘甲狀腺素)檢測。

若這些數值不正常,醫師會再進一步實行抗甲狀腺抗質(Antithyroid)檢測。醫師也可能進行電腦斷層掃描(CT),或核磁共振造影(MRI)。若患者因甲狀腺腫大而有困難呼吸、吞嚥,醫師會進行頸部的觸診。 如何治療兒童甲狀腺低下?

治療兒童甲狀腺低下的方式很多,通常患者須每天用左旋甲狀腺素(Levothyroxine)進行荷爾蒙治療,並且劑量會依年齡不同。新生兒若能在出生的頭幾個月就被診斷出來,並進行治療,效果會最成功。這也是為什麼醫師在寶寶出生4週後,就會開始為他們注意此病的徵兆。

小孩食慾不佳怎麼辦?5招讓孩子胃口大開、愛上吃飯

小孩食慾不佳怎麼辦?5招讓孩子胃口大開、愛上吃飯

許多原因皆有可能影響小孩食慾,例如生病、飲食習慣、活動量或心理因素等等,若小孩食慾不佳時,父母需注意小孩的身體狀況,觀察小孩是否身體不適,又或者是其他因素導致小孩不愛吃飯。

飲食對孩子的成長及身體健康十分重要,若小孩長期食慾不佳而未正常進食,或一直食用營養不良的零食,便會導致孩子營養失衡,引發其他健康問題。《Hello健康》告訴你小孩食慾不佳的可能原因,分享5招改善小孩胃口的妙方。 小孩食慾不佳恐是身體出問題!

生病是導致小孩食慾不佳的常見原因,父母應該仔細檢查孩子有無出現某些症狀,例如身體虛弱、臉色蒼白、喉嚨痛、發燒、起疹子或其他問題。若有,即表示您的孩子可能已經生病了,請迅速帶孩子就醫檢查。

除了生病外,以下原因也可能導致小孩不吃飯: 在兩頓正餐之間食用過多零食或其他食物 在兩頓正餐之間飲用過多飲料 日常活動量不夠

小孩食慾不佳怎麼辦?5招讓孩子胃口大開、愛上吃飯 改善小孩食慾不佳的5個方法 增加用餐趣味性:若一昧地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可能會因為反感而更加不願吃飯,因此可透過一些小遊戲或營造輕鬆氛圍,讓孩子吃飯可以更開心,並避免強迫進食。 避免給予過多食物:過度餵食或給予過量食物會讓小孩鮮少感覺飢餓,並長時間不願進食,建議由小孩自己決定每次用餐時所進食的份量。 一次給一小份食物:小孩的胃容量較小,因此食量比成人少上許多,建議一次僅給予一小份食物,待孩子吃完後再給予更多份量。 經常變換菜色:五顏六色或新奇的食物可吸引小孩的注意力,建議父母可多花心思,嘗試將食物切成各種可愛的形狀,如太陽、雲、狗、兔子或任何孩子喜歡的卡通人物或動物,讓您的孩子對吃飯產生期待。 避免分心:邊吃邊玩或邊看電視邊吃飯皆會影響孩子的進食狀況,建議培養吃飯不看電視或僅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並教導孩子在用餐時不得玩耍或分心。

小孩食慾不佳怎麼辦?5招讓孩子胃口大開、愛上吃飯

4類食物打造均衡營養,健康登大人!

除了趣味之外,更應兼顧營養,為孩子準備菜色時,建議提供以下4類食物:

全穀類食物:米飯、麵、穀類脆片、麵包,以及其他富含葉酸、鐵質和維生素B群的全穀物食物。 蔬菜和水果:各類顏色鮮艷的蔬果皆可,建議切成一口大小的尺寸,方便孩子食用。 乳製品:牛奶、起司、優格,並避免給予糖分過高的調味乳。 肉類與海鮮:油脂較少的豬肉、牛肉、雞肉、鴨肉及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