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生3天到2歲!寶寶例行檢查一覽

從出生3天到2歲!寶寶例行檢查一覽

寶寶出生後的頭2年,是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因此從出生的第3~5天開始,一直到寶寶滿2歲,醫師會依據發育階段,安排一系列密集的檢查。如果覺得一連串的檢查讓人摸不著頭緒,請參考本篇將檢查內容及檢查時間,一一為家長們整理好的文章吧。

每次檢查的必診項目

每次寶寶例行檢查,醫師都會依這些項目全面評估,以確認寶寶的健康狀態。

基本測量:測量寶寶的身長、體重及頭圍,並記錄在成長曲線表上,以確認沒有異常狀況。 發展檢測:觀察寶寶的行為,以判斷寶寶是否有發展遲緩的現象。 心理/行為評估:醫師會進行問診,並依寶寶的動作和反應,來評估寶寶的心理狀態或行為是否有問題。 理學檢查:對寶寶進行全身檢查,包含耳朵、眼睛、口腔、皮膚、心臟、肺部、腹部、臀部、腿部及生殖器。醫師也會持續檢查寶寶頭頂的囟門,直到頭骨完全閉合。

檢查內容及時間一覽

以下是依寶寶出生的時間,所整理出的檢查時程,及除了每次必診項目以外的檢查內容,請記得在這些時間帶寶寶看醫師檢查。

3~5天:出生後第1週,醫師會為寶寶做全面性的檢查,包含新陳代謝和紅血球的檢測。 1個月:疫苗接種會在這個月開始進行,醫師也會在寶寶手臂上注射結核桿菌的非活性病毒株,以進行稱結核病篩檢(Tuberculosis test)。 2個月:施打含B型肝炎疫苗(HepB)、輪狀病毒(Rotavirus) 疫苗、白喉(Diphtheria) 疫苗、破傷風(Tetanus)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PCV),和b型嗜血桿菌疫苗(Hib)。醫師會將一些疫苗整合成1劑,減少寶寶捱針的次數,例如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Tdap)、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及小兒麻痺混合疫苗(Tdap-IPV),或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DTaP-IPV)。 4個月:這個月寶寶會再接受一次血液檢測,並同時接種第2劑輪狀病毒(RV)、五合一疫苗(DTaP-Hib-IPV) ,及肺炎鏈球菌疫苗(PCV)。 6個月:這個月寶寶會接種更多疫苗,並開始口腔檢查,因為寶寶要開始長第1顆牙了! 9個月:醫師可能會在這個月,開始詢問一些關於寶寶成長及行為的問題,並請家長和寶寶玩耍,以從旁觀察寶寶與大人互動的情形,進行兒童發展評估。 12個月:進行紅血球檢測,及接種B型肝炎疫苗(HepB)、肺炎鏈球菌疫苗 (PCV)、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 (IPV),和麻疹(Measles)、腮腺炎、德國麻疹的混合疫苗(MMR)等等。 15個月:除了例行檢查,也會再補打一些疫苗。 18個月:這個月寶寶將進行自閉症(Autism)評估,以及早發現寶寶是否有自閉症類群障礙(ASD)的症狀,並取得幫助寶寶正常發展的資源。 24個月:寶寶會接種4價結合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MCV4),並重複一些先前進行過的檢查,如紅血球檢測、結核病篩檢、口腔檢查等。

新手媽媽看過來!寶寶的必敗清單看這裡(下)

新手媽媽看過來!寶寶的必敗清單看這裡(下)

迎接寶寶出生的購物清單,一定是新手爸媽的一大困擾。而且不要以為產前就能夠做好準備,心肝寶貝出生的第一年還有許多必須準備的東西可能是你還不知道的。不管是必備用品,還是單純滿足爸媽私心的配件,都很重要!下列將為你整理新生兒出生後的推薦購買清單。(點此觀看必敗清單上篇)

餐飲用品

當你的寶寶可以開始吃固體食物時,你可能會需要以下用品,避免不受控的寶寶太快磨光媽媽的耐心。

兒童湯匙:兒童湯匙是專為寶寶設計的,你可以選擇塑膠湯匙(不是外食常看到的那種)或橡膠湯匙,使用上都很安全,而且有很多湯匙造型都很可愛,可愛造型的湯匙可以激起寶寶使用興致。 兒童專用碗:當你開始教寶寶自己吃飯時,兒童專用碗是必需品,因為寶寶可以練習以後吃東西,都要從碗裡取得。 兒童餐椅:附托盤的嬰兒餐椅也是建議的購買用品,它主要是因為方便清洗及移動;你也可以選用可拆托盤的款式,方便將托盤拆下放到洗碗槽清洗,這樣與寶寶吃完飯之後,就再也不用擔心弄的一團亂了。 圍兜:當寶寶還太小無法確實操作餐具時,使用防水或快乾材質的圍兜來接住掉落的食物也是必須的。

盥洗用品 澡盆:挑選一個堅固耐用的澡盆來幫寶寶洗澡吧!這樣不僅可以讓你的寶貝可以享受沈浸在水中的樂趣,更可以透過適當大小的澡盆,方便父母清洗寶寶。 專用洗髮精、肥皂:寶寶的皮膚很敏感,請務必在購買前先確認成分,保護寶寶的皮膚和眼睛,請避免使用到含有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又稱塑化劑)成分的產品,以及選擇無香精的配方。 (延伸閱讀:幫新生寶寶洗澡:簡單上手的安全指南) 浴巾:請選擇質地柔軟且可以包覆寶寶全身的毛巾,以便在沐浴後幫寶寶擦乾。 擦拭巾:當寶寶吃完東西或弄髒自己時,你可以用擦拭巾幫寶寶清潔。

新手媽媽看過來!寶寶的必敗清單看這裡(下)

玩具類 奶嘴:在某些狀況下,奶嘴用來讓寶寶停止哭鬧非常有效,它也能讓寶寶即使沒有你的陪伴也能安然入睡。 玩具:為寶寶選擇玩具不是什麼都行,你必須先考慮的玩具的材質,有些玩具可能含有危險的化學物質。但你可以考慮絨毛玩具、音樂娃娃或搖鈴,這些都是不錯的玩具選擇。 童書:你也可以選擇童書讓寶寶閱讀,幫助寶寶發展語言和想像力。(延伸閱讀:激發小孩語言與想像力!圖畫書5大好處) 搖搖椅:當你的寶寶坐在搖搖椅上時,搖搖椅會隨著他的動作上下擺動,搖搖椅上附的綁帶也能將寶寶安全地固定在椅子上,讓父母能夠專心做其他事。

(關於尿布、寶寶衣物等必備用品,請看:包屁衣、尿布、襪子!新生寶寶用品準備看這裡

教孩子學好榜樣!溝通了解舉例帶頭做

教孩子學好榜樣!溝通了解舉例帶頭做

一個人若具有對他人影響深遠的特殊才能,便可稱作「榜樣」。一般來說,父母、家庭成員是幼兒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人生榜樣。隨著孩子的成長,社交圈擴大,老師、教練,或朋友都可能成為理想的榜樣。除此之外,藉由媒體或網路認識的名人、運動員、演員也可能成為孩子的偶像。身為父母,您應該讓孩子了解哪些才是合適的榜樣。 解釋舉例助孩子了解好榜樣

互相理解很重要:與孩子對話,了解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如何欣賞、評價別人,這當然也包含他的偶像。 推薦適合的人選:很多方法都能讓孩子了解哪些是好的榜樣。您可以分享您年幼時的偶像,並解釋為什麼喜歡他們,也可以透過提及傑出或有成就的成功人士,給孩子更多參考。 讓孩子與合適對象往來:讓我們訝異的是,比起名人或公眾人物,經常與孩子互動或關係親密的人,大多是帶來負面影響的壞榜樣。因此,請確保孩子身邊的人能讓他正向成長。

小孩能有效透過模仿學習

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亞伯特班度拉(Albert Bandura)曾提出一個理論,只要滿足下列條件,小孩就能有效地透過模仿來學習。

行動的意願 優良的榜樣 實踐榜樣的行為 獲得正向評價

有時,青少年見到偶像出現不良行為時,會認為這些舉動是正常且可接受的。若伴隨同儕壓力,可能對青少年產生負面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應向孩子解釋,抽菸或喝酒等行為是不好的。

帶孩子當志工學規矩與好行為

讓孩子了解「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便是他們心目中的榜樣,也有各自的優缺點。提醒孩子保持清醒,做出正確決定,學習良好的行為,並避免不好的部分。並盡早讓孩子置身於良好道德價值觀及行為的環境。您可以藉由全家集體從事志工活動來建立良好的榜樣。例如:向鄰居打招呼、不亂停車、不遲到、開車時遵守規矩等,都是可以讓孩子學習的好行為。

若是家長過度地控制會使孩子感到不知所措。因此,避免管太多,您可以自己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最後,建立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讓孩子了解愛、尊重、寬容及寬恕,才是樹立孩子成為優秀大人的一大途徑。

訓練小孩自己乖乖睡~父母必知這6招

訓練小孩自己乖乖睡~父母必知這6招

有些父母們往往會在小孩2~3歲時,訓練他們晚上自己睡,但卻時常遇到小孩不願睡覺、常常下床找爸媽,或在床上哭著討抱抱等問題。小孩通常大約在9個月大時,會開始出現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他們會希望在睡前或是睡覺時,可以和爸媽待在一起。究竟該如何訓練小孩可以乖乖睡在自己的床上,一夜好眠呢?以下提供6種方法供參考。

1. 建立小孩的睡前常規

建立常規可幫助小孩乖乖睡覺,例如每晚在睡前為孩子唸一本故事書、睡前要避免大聲說話或玩遊戲,也別讓孩子看手機、平板或電視等螢幕。 2. 調整小孩的睡覺時間

如果每次都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哄小孩入睡,有可能是太早讓他們上床睡覺了。先觀察小孩的平均入睡時間是幾點,若從躺下來到睡著需要至少30分鐘,就稍微延後就寢時間,他們就較容易有躺下來就睡覺的習慣,一旦他們開始較容易入眠時,再漸漸提早上床的時間,直到理想的就寢時間。 3. 為孩子開盞小夜燈

光線可能會影響睡眠品質,但若是在遠離床頭的牆角,就幾乎不受影響,還可讓小孩感到更安心和舒服,因為有些孩子會害怕完全的黑暗,因此,就為孩子們開盞小夜燈吧! 4. 關燈前的檢查事項

在關燈之前,請檢查小孩是否已經上過廁所、刷牙或喝水等,這樣可減少在關燈後,孩子因為有上述的需求而哭鬧。

5. 對小孩說些安撫的話

離開小孩床邊之前,父母們不妨可以說些安穩孩子心情的話,例如「好,該靜下來好好睡覺囉!」或是「晚安,爸爸/媽媽愛你喔!」等話。 6. 給小孩一張「呼叫券」

父母們在嘗試了以上的方法之後,如果小孩還是不斷吵著要找您,這時候請不要回應或予取予求,不妨試著給孩子一張「呼叫券」,只能使用在可接受的條件下,才過去安撫小孩,例如小孩想喝水或是討爸媽親親,不可以用在想吃零食,或是玩玩具不想睡覺等情況。當呼叫券被用掉之後就要收回來,讓小孩知道只有一次機會,需要好好珍惜利用。

請記得,除非是小孩生病或近期生活有些變故,使他們感到害怕等,否則請別因為哭鬧漸漸大聲,就去關心他們,這樣小孩會覺得,只要哭鬧夠久或夠大聲,就能引來爸媽的關切。

兒童中風~了解危險因素 預防和治療

兒童中風~了解危險因素 預防和治療

想到中風(Stroke)病人,腦海中浮現的可能是患有高血壓(Hypertension)的老人,而不是嬰兒或小孩,但不幸的是,中風攸關各年齡層中的每一個人,千萬別讓年紀成為疏忽中風的理由。然而,兒童中風和成人中風不一樣,請參考以下的文章分享。

最常見的中風類型

在成人裡,多數的中風(約占80%)都是由血栓堵住所導致,其他成人大約有20% 的中風,是因為腦出血導致,而兒童中,最多有50%的案例,是血栓堵住所導致,其他案例則是由腦出血導致,比例比成年人高。

一歲以前的小孩,有很大的機會經歷中風,也有報告提到產期前後的中風案例,有大約80~90% 的中風,是栓塞導致,10~20%是腦出血導致。 病因和危險因素

兒童中風的危險因素和成人不同,解說如下: 成人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Hypertension)、糖尿病(Diabetes)、高膽固醇、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臟感染、心臟缺陷、心衰竭和心律不整)、肥胖、過重、缺乏運動。 兒童的危險因素:包括心臟疾病、先天缺陷、鐮刀細胞疾病(Sickle Cell Disease)、供應腦部血液的血管出問題、血栓缺陷、感染、腦傷、缺水。 產前產後中風的危險因素:主因仍未知,但可能包括先天性心臟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缺水、感染、血栓缺陷,或胎盤有狀況。(延伸閱讀:照顧先天性心臟病兒童 代謝快營養需求量大)

徵兆和症狀

在兒童裡,單腿或單手發生癲癇(Seizures)常是中風的第一個狀況,但在成人中癲癇不常見,因為新生兒尚未發展語言和走路能力,所以他們無法像成人一樣表現出走路有困難或口齒不清的症狀。 預防和治療中風

兒童中風的預防和治療方式,也和成人不同,一般使用組織型血纖維溶解酶原活化酵素( tPA,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的抗血栓藥物,來治療成人的缺血性中風(Ischemic stroke),tPA可以溶解血栓。然而tPA不建議使用在小孩身上,特別是嬰兒,目前需要更多研究佐證tPA對嬰兒的安全性。

因為第一個徵兆通常是初始性中風(Initial stroke),對於預防兒童中風很困難,早期診斷也許可以幫助預防併發症,和處理危險因素,或許能幫助減少復發機會,並增進生活品質。

小孩中風與成人中風不同,認識這些差異可以幫助家長把孩子保護得更好,包括更好的診斷、更好的治療和更好的恢復。請記住,您的孩子可能會中風,就像其他所有人一樣。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了解玻璃娃娃!脆骨病9成是家族遺傳

了解玻璃娃娃!脆骨病9成是家族遺傳

「玻璃娃娃」也被叫做成骨發育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簡稱OI),是一種遺傳性疾病,罹患原因是因膠原蛋白(Collagen)出現病變,造成患者出生後骨頭容易斷裂,所以,嚴重者更會損傷脊髓和聽覺,甚至引發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以下是玻璃娃娃的疾病症狀和形成原因,讓我們一起來關心此病患者。

4種常見成骨發育不全症

由於成骨發育不全病患的骨頭比一般人脆弱,因此普遍稱之為脆骨病(Brittle bone disease),根據美國國家人類基因體研究院(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簡稱NHGRI)的資料,估計每2萬人就會有1位玻璃娃娃,目前已證實8種脆骨病類型,其中有4種較為常見。

第一型OI:最常見且輕微的一種,因為小孩的身體還沒有足夠的膠原蛋白,因此造成骨頭易脆,但這不會有骨頭畸形的問題,過了青春期,症狀就會大幅減少了。

第二型OI:屬於嚴重的一種,出生的嬰兒通常會有很短的手、腳、胸、臀部外折,以及軟顱骨,身體也可能出現骨折。因為肺部構造的不完整,嬰兒會有呼吸困難,所以多數情況下他們在子宮中就會死。

第三型OI:相較嚴重的一種,多發生在第二型OI嬰兒成長後,不同小孩有不同的狀況,且可能會愈來愈嚴重,常見的情況包括有:頭大、三角形臉、矮個子、脆齒、骨頭畸形、脊椎彎曲、呼吸困難。

第四型OI:可輕微,也可惡化的一種,通常新生嬰兒會有弓形腿(Bowed leg),骨折狀況可能在開始爬或走路才會出現,也可能隨著年紀增長就慢慢改善。

9成病例是家族遺傳

骨頭病變有機會透過父母單方或雙方傳給孩子,對此,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簡稱NIH)資料顯示,高達85~90%的OI病例都是顯性基因(Dominant gene),意思是父母其中一方或雙方患有脆骨病。此外,即使父母沒有脆骨病,但帶有其基因突變的話,生下的孩子還是會有10~15%的機率會是玻璃娃娃。在較罕見的情況下,儘管家族並無相關基因病史,小孩仍有可能因自發性突變(Spontaneous mutation)而得脆骨病。

如果要知道孩子是否是玻璃娃娃,可以依照專業醫師的建議做檢測,包括像是X光、DNA試驗、血液檢查、尿液檢查、骨骼活組織檢查(Bone biopsy)、超音波等等。父母請留意,除了以上提到的常見症狀,其他可觀察情形包含有:脊椎側彎(Scoliosis)、眼睛鞏膜出現或藍或紫的顏色、皮膚容易瘀青,以及軟或無色的牙齒。

保護骨頭不受傷是關鍵

目前來說,成骨發育不全症仍無藥可醫,能做的就是盡量保護骨頭不要受傷,對玻璃娃娃的孩子而言,物理治療和服用藥物是很好的輔助方法,一方面可以強壯骨骼,一方面也能提升肌肉力和呼吸量。在比較嚴重的情況下,醫師可能會用手術固定骨頭,避免其斷裂。

骨折和骨頭畸形對孩子來說或許會很痛,父母若需要,可以找嬰兒護理專家詢問,同時也要保持孩子的清潔衛生,包含勤打疫苗、流感期間遠離人群。隨著年紀增長,孩子也許需要開始面對在肢體能力上的挑戰,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予他情感上的支持,並幫助他做好體重管理。

小孩中風難辨!送醫會經歷的診斷方式

小孩中風難辨!送醫會經歷的診斷方式

小孩和寶寶都有可能中風,並造成腦部損傷和身體殘疾。若小孩出現類似中風的症狀,請立即撥打119。到了醫院後,醫療人員會開始進行各種檢查,以確認是否中風。以下是小孩送醫後,在醫院可能經歷的中風診斷方法。

檢查家族史等基本健康狀況

熟悉小孩的病史,有助於讓醫師判斷中風的潛在原因。就醫時,醫療人員可能會問詢問以下問題:

懷孕過程的情形 父母與親人的家族病史 小孩的病史和其他醫療狀況,例如感染、外傷等 小孩送醫前的症狀 小孩平常的行為,若最近有注意到任何改變,請告知醫師

電腦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造影

醫師可能會建議做電腦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造影,以觀察大腦組織、血流和腦內其他的液體狀態。醫師看了掃描影像,就可判斷中風的原因是否為血栓(缺血性中風),還是腦出血(出血性中風)。醫師有時候會用染劑,以讓影像更清楚。

1種以上的血液檢測

醫師可能會為小孩做血液檢查,以了解是否有血球數、凝血系統、感染或化學等的相關問題,以了解中風原因。為此,小孩可能會進行1項以上的血液檢查。

導管血管造影:染劑+X光

導管血管造影可檢查腦部的血管狀況,讓醫師了解腦血管是否有問題。進行此檢查時,醫師會將一種特別的染劑注射到動脈,再用X光來拍攝血管的圖像。 用心臟超音波檢視心臟運動狀況

心臟超音波能夠顯示心臟的運動狀況,幫助醫師了解小孩是否有血栓、感染或心臟結構上的問題,因為這些問題都有可能引發中風。 用心電圖檢查心律是否有問題

在心電圖檢測中,醫師會在小孩的胸腔黏上一個特別的貼布,以測量心臟的電流狀況。這項檢查可判斷小孩是否是因心律問題,而導致中風。(推薦閱讀:心電圖怎麼看?波型判讀及檢查流程介紹) 用腦波圖檢查腦部電流是否過多

腦波圖檢測時,醫師會在小孩的頭皮黏有導線的貼布,與機器連接。機器會顯示小孩的腦波資訊,可以幫助醫師了解小孩的腦部是否有過多的電流,也就是中風的症狀。

親友批評孩子、給建議怎應對?3種狀況父母這樣回應

親友批評孩子、給建議怎應對?3種狀況父母這樣回應

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遭他人指指點點,甚至是小孩的外貌被批評的時候,身為父母要如何應對可說是一門學問。而這種情況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家庭中,尤其明星藝人的孩子會更容易被放大檢視。本文將舉出父母在面對他人批評的狀況下,應對的方法。

1. 長輩批評:給予尊重但保留己見

做為新手父母,我們可能都曾被家人、親戚、朋友,或是不認識的路人和網友批評教育孩子的方式,根據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莫特兒童醫院(C.S. Mott Children’s Hospital)的調查,零到五歲孩子的父母被雙方的家人批評的比例高達 61%,在公眾場所為 12%,網路上則是 7%,其批評內容又以家庭教育佔最多。

當家中有了新生兒,阿公阿嬤一定也很開心,有的長輩甚至會急著想要介入其中,對你的育兒計畫指指點點。這時候,父母可以傾聽他們提出的建議,考慮該方法的合適性,但也要提醒老人家,自己才是孩子的父母,為會負責拿捏和做決策。

親友批評孩子、給建議怎應對?3種狀況父母這樣回應(推薦閱讀:禮節怎麼教?6建議給各位家長教小孩) 2.朋友批評:禮貌表達感謝 當有了孩子後,朋友和同事聊天時可能就會開始談論育兒技巧或分享經驗,但無論對方的經驗有多豐富,也不代表能理解你孩子的狀況。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自己的孩子只有父母最清楚,其他人所給的意見僅提供參考,遇到身體上的問題則請向專業兒科醫師詢問較安全。

若遇到彼此意見不合,或價值觀不同的情況下,其實並不用執著於非要說服對方認同你的方法不可,當然也不要沒有主見地完全照對方的話做。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敞開心胸接納對方的想法,實在沒有必要因為觀念不同,而毀了這段友誼。所以,下次碰到熱情分享教養方式的人時,你可以禮貌地跟對方表達感謝之意,接受指教的同時也懂得保有自己的立場,這麼做既不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同時也表達了你的想法。

3. 惡意批評:迴避和蒐證

在比較極端的狀況下,你雖然清楚表達了其看法,對方仍是故意不聽,並持續批評你的育兒和教育方法,甚至口出惡言辱罵你的孩子,包含網路的酸民留言,這就不再是單靠理性溝通能說得通了。建議遇到這種情況,盡可能地迴避對方,若對方仍糾纏不休的話,可考慮蒐證和採取法律行動。

遇到任何會傷害孩子的身心成長的批評,父母應挺身保護孩子。這同時也是一個機會教育的好時機,當孩子看見父母勇敢發聲時,他們也會變得懂得捍衛自己的想法和立場,甚至可能充滿熱心和正義感,成為勇於扶助弱小的勇士!

寶寶牛奶過敏怎麼挑奶粉?牛奶、豆製配方奶型態一次看

寶寶牛奶過敏怎麼挑奶粉?牛奶、豆製配方奶型態一次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 WHO)建議,寶寶最好在出生的前六個月都只喝母乳,但若媽媽有分泌乳汁的困難,配方奶也是很好的母乳替代品。至於奶粉要怎麼挑選呢?請繼續看下去。(推薦閱讀:鮮奶、奶粉與配方奶:了解營養價值與優缺點

奶粉配方主要分牛奶和黃豆

牛奶製的奶粉:大多數的奶粉都是牛奶蛋白質的改良品,這種配方的味道和母乳較接近,比較能讓寶寶適應。此外,這種奶粉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也比較好,是奶粉的首選。如果可以,建議父母挑選有機的產品。因為營養價值不但不會減少,也比較不會有抗生素。

黃豆製的奶粉:用黃豆蛋白質做成的奶粉,是僅次於牛奶第二常見的奶粉,對六個月以下,且有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或對乳製品過敏的寶寶比較好。 寶寶對奶粉成分過敏怎辦?

如果寶寶在喝了牛奶製的奶粉後出現過敏症狀,醫師會建議改喝黃豆製的奶粉,且不應飲用羊奶配方,因為羊奶的蛋白質成分和牛奶非常類似。寶寶對牛奶成分過敏的症狀有:

持續嘔吐 起紅疹 淚眼汪汪 咳嗽、鼻塞 腸胃不適 體重不太增加

但若媽媽無法哺乳,牛奶和黃豆的奶粉也都不適合寶寶,醫師就會建議水解蛋白配方奶(Protein hydrolysate formulas)。這種配方奶中的部分或全部蛋白質,都已經分解(或稱水解)為小分子,因此寶寶可以好好吸收,並不會產生不適。這種特殊配方奶,通常也會添加額外的營養,也適合出生體重過低,或早產的寶寶。(同場加映:嬰兒常見消化問題有哪些?小撇步教爸媽幫寶寶緩解

除奶粉狀外  配方奶還有 2 種型態

不同型式的配方奶營養價值大致相同,並無優劣之分,只要照喜好和預算挑選即可。

奶粉狀配方奶:奶粉狀配方奶價格最實惠,每一匙奶粉都必須用水沖泡。 濃縮配方奶:這類型的配方奶也必須用水沖泡。 即食配方奶:即用型配方奶相對方便,因為不需另外用水沖泡,但價格也最貴。

嬰兒配方奶有哪幾種?認識牛奶、大豆、水解蛋白等種類

嬰兒配方奶有哪幾種?認識牛奶、大豆、水解蛋白等種類

如果爸媽正想替寶寶換嬰兒配方奶,你們心中可能有幾個疑問,例如該選哪一種成分,牛奶還是豆奶?一般品牌的配方奶就可以了嗎?哪一個牌子才是最好的?寶寶有特殊的需求該如何挑?以下為你們整理幾項嬰兒配方奶的種類與小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3 種主要的配方奶

所有的嬰兒配方奶都受到法律的規範,配方奶主要有三種:

牛奶蛋白配方奶:牛奶蛋白配方奶與母乳成分最相似,也因此是最常見的嬰兒配方奶,當牛乳被作為嬰兒配方奶時,營養素含量會經過調整以讓寶寶更好消化。大部分的寶寶都能適應牛奶蛋白配方奶,但萬一你們的孩子對牛奶過敏,爸媽可能會需要選擇其他類型的嬰兒配方奶。 大豆蛋白配方奶:豆奶為基底的配方奶是給對牛奶過敏的寶寶最佳的選擇,若爸媽想挑選動物蛋白以外的來源,大豆配方奶是很好的選擇。 水解蛋白配方奶:對前述牛奶和大豆配方奶都過敏寶寶,則可以選擇水解蛋白配方奶。這類配方奶的部分或全部的水解蛋白質分子比牛奶和大豆配方奶更小,由於寶寶對牛奶、大豆奶蛋白過敏,水解蛋白配方奶可避免過敏反應,恰好符合這些寶寶的蛋白質需求。(推薦閱讀:母乳 v.s. 配方奶!9點比較母乳配方奶優缺點)

3 種特殊需求的配方奶

除了一般的配方奶,也有特別為早產或有特殊醫療需求的寶寶所設計的專用配方奶,現在各種類型的配方奶都有,寶寶的小兒科醫師或營養專家皆能提供專業的建議。 新生兒配方奶:新生兒配方奶易於消化,是專為六個月以下的嬰兒所設計,在寶寶能吃固態食物前,都可以喝這類的奶粉。很多廠商都有生產新生兒配方奶,除非你心中已有既定的理想品牌,建議可以跟醫師討論最適合寶寶的牌子。(同場加映:寶寶吃優格的好時機!新手爸媽看過來) 酪蛋白嬰兒配方奶:相較於新生兒配方奶,這類型的配方奶比較難消化,所以適合在為寶寶從配方奶轉換固態食物的過度期使用,雖然有些人認為酪蛋白配方奶能帶給寶寶更長時間的飽足感,但實際上並無寶寶喝酪蛋白奶會比較不餓的證明。 羊乳配方奶:與牛奶配方奶類似,羊奶配方奶採用與牛奶蛋白配方奶相同的營養標準製成。羊奶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乳糖(Lactose)的成分較低,比一般牛奶多了 13% 的質、25% 的維生素B6、47% 的維生素 A 及 134% 的鉀。

3 種型態的配方奶

前述的六種配方奶,各個製造商都有生產以下三種型態,提供媽媽們選擇最適合寶寶的配方奶:

奶粉狀配方奶:奶粉狀配方奶價格最實惠,每一匙奶粉都必須用水沖泡。 濃縮配方奶:這類型的配方奶也必須用水沖泡。 即食配方奶:即用型配方奶最方便,因為不需另外用水沖泡,但價格也最貴。

提醒各位爸媽,在為寶寶沖泡配方奶前,請記得先洗手,並參考沖泡說明及保存方法。(推薦閱讀:什麼是配方奶?配方奶沖泡的注意事項與挑選